《中华人民共和国上将标准化法》即将修订,看看将有哪些变化

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办法
当前位置 :
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办法
发布时间: 08:32   发布者:
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办法
(1995 年4 月24 日安徽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
第一章 总 则
&&& 第一条&& 为加强标准化工作,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促进技术进步和对外经济贸易发展,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 第二条&& 标准化工作的任务是制定标准、组织实施标准和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
&&& 第三条&& 企业应执行标准化法律、法规,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和经销,禁止无标准生产。
&&&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采取切实措施,鼓励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
  省人民政府对制定技术水平高、经济效益显著的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的,应当予以奖励。
&&& 第五条&&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本行政区域的标准化工作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分工管理本行业、本部门的标准化工作。
第二章 标准的制定
&&& 第六条&& 对下列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而又需要在本省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应当制定地方标准(含标准样品的制作):
  (一)药品、兽药、食品等工业产品的要求;
  (二)农业(含林业、牧业、渔业)产品及其生产、管理技术的要求;
  (三)环境保护、节约能源的技术要求和检验方法;
  (四)法律、法规规定需要制定地方标准的技术要求。
&&& 第七条&& 地方标准的项目,由省人民政府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省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确定。
  地方标准的制定,由省人民政府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组织草拟,省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审批、编号、发布。
& 第八条&& 地方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
  省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工业产品安全、卫生和环境保护的地方标准,在本省行政区域内是强制性标准,其他标准是推荐性标准。
  地方标准在相应的强制性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实施后,自行废止。
&&& 第九条&& 省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在地方标准发布后30日内,分别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 第十条&& 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的,企业应当制定本企业的产品标准,作为组织生产和经销活动的依据。
  已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的,企业也可根据市场需要,制定本企业的产品标准。其中属于强制性标准管理范围的,必须符合强制性标准的要求。鼓励企业制定严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要求的企业产品标准,在企业内部适用。
&&& 第十一条&& 制定地方标准、企业产品标准,应当充分发挥有关专家、行业协会、科学研究机构和学术团体的作用。
  企业产品标准的审查,应由用户、生产单位、科学研究机构及有关专家代表组成的企业产品标准审查委员会负责。对采用国际标准的产品、省级以上(含省级)的新产品、重要的工农业产品和需要对标准水平作出评价产品的审查委员会,应经省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认可。
  企业制定的标准在编写格式、结构和表述规则上应符合“GB/T1标准化工作导则”的要求。
&&& 第十二条&& 企业应在产品标准发布后30日内,持标准文本及有关材料,报当地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中央在本省企业制定的产品标准,报省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 第十三条&& 受理备案的部门收到企业按规定申报的备案标准后10日内予以登记,对违背国家法律、法规或与现行的强制性标准相抵触的,应责令企业停止实施并限期改正。
&&& 第十四条&& 地方标准和企业产品标准实施后,制定标准的部门和企业应根据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市场需要,适时进行复审,复审周期一般为三年。当相应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发布实施后,应及时对地方标准和企业产品标准进行复审,以确定现行标准继续有效或予以修订、废止。
  地方标准和企业产品标准复审后,应及时向受理备案的部门报告复审结果,重新备案。
第三章 标准的实施和监督
&&& 第十五条&& 下列标准必须严格执行:
  (一)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中的强制性标准;
  (二)产品标识上标注已采用的推荐性标准;
  (三)已备案的企业产品标准。
&&& 第十六条&& 出口产品的技术要求由合同双方约定。出口产品在国内销售时,其技术指标属于强制性标准管理范围的,必须符合强制性标准的要求。
&&& 第十七条&& 企业研制新产品、改进产品、进行技术改造和技术引进,必须符合标准化要求,并应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
&&& 第十八条&& 加强对标准实施的监督管理,实行全省统一的企业产品执行标准证书制度。
  企业产品执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或按规定备案的企业产品标准的,应向当地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申请登记。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对申请登记的企业产品执行标准的合法性及采用国际标准的采用程度进行核查审定后,颁发《企业产品执行标准证书》,作为企业产品执行标准的依据。
  企业产品执行标准有变化时,应向发证部门申请变更登记;企业产品调整时,对不再生产的产品应向发证部门申请注销,发证部门核查后予以注销。
&&& 第十九条&& 《企业产品执行标准证书》由省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印制,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得自行印制。
&&& 第二十条&& 取得《企业产品执行标准证书》的企业,应当按规定在其产品或产品说明书、包装物上标注所执行标准的编号。
& 第二十一条&& 企业生产的产品不符合企业产品执行标准证书上登记的标准,以及产品执行标准未经登记的,企业应停止生产、经销。
&&& 第二十二条&& 开发、研制和引进的新产品,未取得《企业产品执行标准证书》的,不得进行投产鉴定和质量检验的判定。
第四章 法律责任
&&& 第二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通报批评或建
  (一)企业未按规定制定标准作为组织生产、经销活动依据的;
  (二)企业未按规定将产品标准上报备案的;
  (三)企业未按规定将产品执行标准登记的;
  (四)企业的产品未按规定附有标识或与其标识不符的;
  (五)企业研制新产品,改进产品,进行技术改造和技术引进,不符合标准化要求的。
&&& 第二十四条&& 企业生产、经销的产品,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的,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第三十三条规定处罚,不符合产品标识上标注已采用的推荐性标准或已备案的企业产品标准的,由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处以200
&&& 第二十五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行政处罚通知之日起15日内,向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的上级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复议决定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也可以在接到处罚通知之日起15日内,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或者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 第二十六条&& 标准化工作的监督、检验、管理人员,必须严格执法。对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索贿受贿的,由其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 附 则
&&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具体应用中的问题由省技术监督局负责解释。
&&&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自1995年9月1日起施行。
【】 【】
合肥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主办 版权所有(C)&&皖ICP备号-2 网站标识码:
建设与维护:北京拓尔思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平台技术支持:北京拓尔思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当前位置:> >
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关于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
  《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国发〔2015〕13号)要求“加快推进《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修订工作,提出法律修正案,确保改革于法有据”。据此,质检总局对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进行修改,起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修正案(送审稿)》(以下简称送审稿)上报国务院。国务院法制办公室经征求有关部门、地方人民政府和行业协会意见,并赴地方调研,根据意见反馈和调研情况,会同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对送审稿进行研究修改,形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修订草案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为充分了解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提高立法质量,现将征求意见稿全文公布,征求社会各方面意见。有关单位和各界人士如有修改意见,可在日前,通过以下方式提出:  一、登陆中国政府法制信息网(网址:),通过网站首页左侧的《法规规章草案意见征集系统》,对征求意见稿提出意见。  二、通过信函方式将意见寄至:市2067信箱(邮政编码:100035),并请在信封上注明“标准化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字样。  三、通过电子邮件方式将意见发送至:bzh@国务院法制办公室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标准化工作,保证产品和服务质量,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高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标准(含标准样品),是指农业、工业、服务业和社会事业等领域统一的技术和管理要求。  第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标准化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标准化工作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本法所称标准化工作,是指制定标准、组织实施标准和对标准实施进行监督的活动。  第四条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全国标准化工作。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分工管理本部门、本行业的标准化工作。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标准化工作。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分工管理本行政区域内本部门、本行业的标准化工作。  市、县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的各自的职责,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标准化工作。  第五条国务院建立标准化协调推进机制,统筹协调全国标准化工作重大事项。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建立标准化协调推进机制,统筹协调本行政区域内标准化工作重大事项。  第六条国家鼓励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参与制定、采用和推广国际标准;鼓励开展标准化国际合作与交流,推进中国标准与国外标准间的转化运用。  第七条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对在标准化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组织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标准的制定  第八条对需要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技术和管理要求,应当制定国家标准。国家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  第九条为保障人身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国家安全、生态环境安全以及满足社会经济管理基本要求,需要统一的技术和管理要求,应当制定强制性国家标准。  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强制性国家标准,负责强制性国家标准的立项、编号和发布,并开展对外通报。  国务院各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依据职责负责强制性国家标准的项目提出、组织起草、征求意见、技术审查、组织实施和监督。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向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强制性国家标准的立项建议,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决定。  法律、行政法规对强制性标准的制定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强制性国家标准免费向社会公开。  第十条推荐性国家标准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第十一条对没有国家标准、需要在全国某个行业内统一的技术和管理要求,可以制定行业标准。行业标准为推荐性标准。  行业标准由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并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在公布国家标准之后,该项行业标准自行废止。  第十二条对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需要在特定行政区域内统一的技术和管理要求,可以制定地方标准。地方标准为推荐性标准。  地方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本行政区域的特殊需要,经所在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可以制定本市的地方标准。地方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在公布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之后,该项地方标准自行废止。  第十三条依法成立的社会团体可以制定团体标准,供社会自愿采用。团体标准的制定工作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规范、引导和监督。  团体标准管理办法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第十四条国家鼓励企业制定严于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企业标准。企业和企业间联盟可根据需要自行制定企业标准。  企业生产的产品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的,应当制定企业标准作为组织生产的依据。  第十五条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标准项目优先立项,抓紧开展组织起草、征求意见、技术审查等工作,确保定期完成。  第十六条制定标准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有利于合理利用国家资源;  (二)有利于推广科学技术成果;  (三)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  (四)有利于产品通用互换;  (五)有利于促进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和对外贸易。  第十七条制定标准不得存在下列内容:  (一)损害人身健康或者生命、财产安全的;  (二)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的;  (三)干扰,妨碍公平竞争的;  (四)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或者生态安全的。  禁止利用标准从事行业壁垒、地区封锁、不正当竞争等违法活动。  第十八条制定标准应当发挥企业、科研机构、消费者和社会团体的作用,广泛听取意见。  第十九条制定推荐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由相关方组成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推荐性标准的起草和技术审查工作。  强制性国家标准的起草和技术审查工作可以委托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承担。  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组成应当具有广泛代表性。  第二十条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的代号和编号规则,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规定。  第二十一条制定标准的行政主管部门、社会团体或者企业负责解释标准。  受著作权法保护的标准,其著作权由制定标准的行政主管部门、社会团体或者企业享有。  第二十二条制定标准的行政主管部门、社会团体和企业应当定期对标准进行复审,并根据科学技术进步的状况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及时开展标准的修订、废止工作。  制定标准的行政主管部门、社会团体和企业应当对其制定标准的实施情况进行跟踪评价;评价结果应当作为标准修订、废止的依据。对强制性标准实施情况的跟踪评价,国家建立统计分析报告制度。  第三章标准的实施  第二十三条强制性标准必须执行。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的产品、服务,禁止生产、销售、进口或者提供。  推荐性标准自愿采用。  第二十四条国家实行企业产品或者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制度。  企业执行的产品标准应当通过企业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向社会公开;鼓励企业将执行的服务标准向社会公开。  企业公开自行制定的产品或者服务标准,应当包括产品、服务的功能指标、产品的性能指标以及相应的检验方法。  企业公开所执行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或者团体标准,应当包括标准的代号、编号和名称。  企业生产的产品、提供的服务应当符合企业公开标准的要求。  第二十五条出口产品和服务的技术要求,依照合同的约定执行。  第二十六条企业研制新产品、改进产品,进行技术改造,应当符合本法规定的标准化要求。  第二十七条国家鼓励依据本法规定的标准开展认证认可。开展认证认可应当遵守认证认可相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第二十八条国家鼓励各级人民政府运用标准实施经济调控、市场准入、行政监管,提供公共服务。  第二十九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支持开展标准化试点示范工作,传播标准化理念,推广标准化经验,推动全社会运用标准化方式组织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  第三十条国家鼓励社会团体、企业、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等开展实施和推广标准工作,提供标准化信息咨询、技术指导、宣传培训和人才培养等服务,培育发展标准化服务业。  第四章标准化工作的监督  第三十一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法定职责对标准化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实施情况应当作为监督检查的重点。  实施监督检查的行政主管部门有权依据法律、行政法规采取行政强制措施。  第三十二条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发现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未按时完成强制性国家标准的起草和技术审查工作的,应当要求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说明情况,并限期完成。  第三十三条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发现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或者企业标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要求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社会团体、企业说明情况,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公告废止:  (一)代号、编号不符合规定的;  (二)未按规定备案的;  (三)未按规定复审的。  第三十四条各级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标准争议协调机制,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建立标准争议协调机制,对社会反映的标准问题进行协调处理。  第三十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委托检验检测机构对产品是否符合标准进行检验检测。检验检测机构应当具备基本检验检测条件和技术能力,具备法定资质。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六条生产、销售、进口产品或者提供服务不符合强制性国家标准的,由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处理;法律、行政法规未作规定的,由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予以警告、没收违法所得,根据情节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七条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违反本法第十七条第一款规定制定标准的,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公告废止相关标准,对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由任免机关、监察机关依法给予处分。  社会团体、企业违反本法第十七条第一款规定制定标准的,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公告废止相关标准,由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行政主管部门依法查处;法律、行政法规未作规定的,由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情节予以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违反本法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利用标准从事行业壁垒、地区封锁、不正当竞争等违法活动的,依照相关法律、行政法规查处。  第三十八条企业生产、销售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不符合其公开的标准要求的,由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给予行政处罚;造成他人损失的,依法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违反本法第二十四条规定,企业未公开其执行的产品标准,企业公开的产品标准与所执行标准不一致或者企业公开标准弄虚作假的,由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在企业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向社会公示;逾期未改正的,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九条社会团体制定的团体标准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强制性标准的,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不改正的,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公告废止团体标准,并将有关情况通报社会团体登记管理部门。  第四十条标准化工作的监督、检验检测、管理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附则  第四十一条本法实施条例由国务院制定。  第四十二条本法自日起施行。
1、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类型:原创”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商务部网站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商务部网站”。
2、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类型:转载”、“文章类型:编译”、“文章类型:摘编”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扫一扫 加微信
> 消息正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修订草案)》通过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月2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修订草案)》。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题听取一年来脱贫攻坚情况汇报,要求扎实做好今年脱贫重点工作;听取H7N9疫情防控情况汇报,切实保障群众健康安全;部署放宽社会领域投资管理,更好激活力补短板惠民生;要求进一步加大网络提速降费力度,降低创业创新成本促进产业升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修订草案)》。
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修订草案)》,决定将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会议强调,质量立国要强化标准引领,在完善工业品标准的同时,要着力在服务标准制修订上下更大功夫,鼓励企业通过标准创新促进行业标准提升,推动产业转型和经济结构调整升级。
本次常务会正式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修订草案)》,是标准法修订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节点。
据悉,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于日通过,自日起施行,其中仅仅涉及工业生产和工业产品标准问题。标准化法自1989年实施后,一直没有进行修订。
专家表示,&标准缺失老化滞后&&标准交叉重复矛盾&&越重要的标准越难产&等问题困扰着标准化的发展。原来作为立法依据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基础已不适应&以市场为决定因素&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必须对标准化工作深化改革,标准化法也应及时修订,以适应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需要。
日国务院印发《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国发〔2015〕13号),要求&加快推进《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修订工作,提出法律修正案,确保改革于法有据&。
据此,国家质检总局对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进行修改,起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修正案(送审稿)》(以下简称送审稿)上报国务院。国务院法制办公室经征求有关部门、地方人民政府和行业协会意见,并赴地方调研,根据意见反馈和调研情况,会同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对送审稿进行研究修改,形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
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就《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修订草案)》,决定将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征求意见稿主要内容
2016年3月,国务院法制办公室曾公开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意见。自1989年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将迎来首次修订。意见稿强调,禁止利用制定标准从事行业壁垒、地区封锁、不正当竞争等。
征求意见稿的主要内容一.扩大了标准范围,将制定标准的范围扩大到农业、服务业和社会管理领域,由产品扩大到服务;
二.加强强制性标准的统一管理。将强制性标准范围限定为保障人身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国家安全、生态环境安全以及满足社会经济管理基本要求需要统一的技术和管理要求。明确规定强制性国家标准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由其负责立项、编号、发布和对外通报;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依据职责负责强制性国家标准的项目提出、组织起草、征求意见、技术审查、组织实施和监督;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也可以向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强制性国家标准的立项建议。同时规定强制性国家标准免费向社会公开,并建立强制性标准实施情况统计分析报告制度。
三.优化推荐性标准体系。征求意见稿明确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属于推荐性标准。同时规定除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有权制定地方标准外,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本行政区域的特殊需要,经所在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可以制定本行政区域的地方标准。
四.引入团体标准,完善企业标准有关规定。征求意见稿明确团体标准的法律地位,规定依法成立的社会团体可以制定团体标准,供社会自愿采用,团体标准管理办法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鼓励企业制定严于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企业标准;建立企业产品或者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制度,取代企业产品标准备案要求。
五.完善制定标准的原则、程序等要求。征求意见稿明确了对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标准项目应优先立项,确保定期完成;制定标准应符合有利于合理利用国家资源等要求,并不得存在损害人身健康或者生命、财产安全等方面的内容;突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标准制定中的作用,并规定制定标准应当广泛听取企业、科研机构、消费者和社会团体的意见;建立标准实施跟踪评价制度,并将评价结果作为标准修订、废止的依据。
六.厘清监管部门职责,赋予必要监管手段。国务院建立标准化协调推进机制,统筹协调全国标准化工作重大事项。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建立标准化协调推进机制,统筹协调本行政区域内标准化工作重大事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法定职责对标准化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并将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实施情况作为监督检查的重点;明确国务院标准化主管部门的监管职责;建立标准争议协调机制,对标准制定、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协调处理。
来源:中国检测网
一周新闻 Top 10
www. Copyright (C),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标准化法 修订草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