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女儿有2017精准扶贫什么到账没有享受到怎么办

登录人民网通行证 &&&
精准扶贫,从哪扶?怎么扶?
南网的驻村指导员龙梅喜欢拍下山乡的美景,也记录下山乡的变化。
  广西东兰县永模村,从路边看过去,连绵的桑叶在正午的阳光下闪烁着光芒,远处,村里新修的楼房好像浮在一片绿色的海洋之上。
  龙梅是南方电网广西电网河池供电局的驻村指导员,此刻,她准备去走访村里的贫困户,特别是其中一户家里有四个孩子,两个孩子考上了高中,两个孩子考上了大学,“要帮他们家想想办法,不能因学致贫,更不能耽误了孩子。”
  龙梅熟悉村里每一户人家,用村支书陈亮的话说:“全村500多户2000多人,没有人她不认识的,也没有人不认识她。”。
  此刻她顶着烈日高温,加快脚步爬上了巴社山:“最近村里正是农忙,中午去比较好,虽然我会热一点,但不会耽误到大家干活。”
  作为南方电网的扶贫干部,龙梅和村民一起努力,用了两年的时间,在2015年年底成功地摘掉了永模“贫困村”的帽子,但村里依然有65户贫困户需要精准帮扶。龙梅笑言压力依然很大,“我是电网人,让我们搞电没问题,但去扶贫,还真是个大挑战!”
  这也许是很多和龙梅一样的南网扶贫干部的共同心声,也曾是许多被帮扶村民心中疑问。据了解,目前仅广西就有广西电网派出的51名驻村干部,定点帮扶57个贫困村――他们会在当地的扶贫工作中扮演什么角色,发挥什么作用呢?
龙梅经常利用工作空余走访田间地头。黄炎翮摄
  疑问:如何跟“上访村”的人打成一片?
  “没进村前,真不知道农村的具体情况。来这里该干些什么?一头雾水,两手空空。”被问起两年前驻村时的感受,龙梅如此说。
  “十二五”期间,南方电网公司累计派出扶贫干部799名,对口帮扶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海南五省区共214个扶贫点。作为其中的一员,龙梅在2013年来到了永模村,成为驻村第一书记。
  “以为扶贫只是经常到村民家里看一看,给他们送点生活物品。”不过龙梅很快发现自己错了,“村民很淳朴,你给点东西他们就很感激,但这并不能帮助他们真正走出贫困。”
  和南方电网公司派出的其他驻村干部一样,龙梅首先要做的是迅速融入到村民中去,去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和想法,才能发现如何有效地帮助他们。不过在驻村之前,龙梅也到过永模村,而永模 “上访村”的名头倒是远近闻名,这让龙梅有些忐忑:能顺利地和村民们打成一片吗?
  探路:每月至少三分之二时间留在村里
  这难不倒长期从事党政工作的龙梅。除了研究乡风民俗、自学壮话以便沟通之外,龙梅还有一套和村民们交往的独门小诀窍:“下队时一般不穿工作服,因为乡亲们会感觉工服太正式、有隔阂,觉得你是外人。”她透露自己一口气买了三件同款的粉色运动衫:“一来穿着上山走路方便,二来老乡们有自己的忌讳和讲究,我穿红的串门喜庆,比白衬衫好。”
  而最关键的,是陪伴!“只要你经常和他们在一起,他们自然也就会慢慢接纳你。”虽然还要兼顾供电公司的工作,但龙梅依然尽量让自己一个月能有三分之二的日子呆在村里,和村民们同吃同住、悉心帮助关怀有困难的村民。
  龙梅的苦心获得了村民们的认同。老人罗春花无儿无女,平时经常受到龙梅的细心关照,老人感动地逢人便说:“龙书记就是我的女儿。”每次龙梅去老人家里,远远地她就兴奋地迎过来,一把把龙梅抱在怀里,即便记者在一旁,她们也紧紧地抱在一起,跟母女毫无区别。
罗春花老人一见龙梅就激动地上前抱住不让走。陈海棠摄
  诊断:精准扶贫可首先破解四大“套路”
  龙梅很快成为了永模村的一员,并搞清了这个“上访村”的由来:
  永模村是水库库区的搬迁村,因此耕地少,全村耕地面积人均不足0.23亩,不少村民还住在高高的巴社山上,平时只能种些玉米,加上大量青壮年劳动人外出打工,村里更是日渐萧条,剩下的只能靠国家发的每户每月24.5斤大米和120元补助金生活。但由于村里获得了搬迁房,永模村还一度“被脱贫”。日常生活都难以为继的村民,不断找上级单位反映情况,成了有名的“上访村”。
  不过,龙梅并没有就此打住,通过对全村逐一的走访,她对“精准扶贫”这四个字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同是贫困户,但各家的情况都不一样,比如:有的可能是年纪太大,没有了劳动力;有的可能是家里几个孩子同时上学,开销大,承担不起;有的可能是家里长期有病人,医药费用导致入不敷出……”。
  虽然贫困户致贫的原因千种万种,但从南方电网公司近年来派驻南方五省区的数百名驻村干部反馈回来的信息看,无不透露出一个明显的“套路”:
  一是缺少技术。以永模村为例,村里虽然耕地少,但却有800亩的桑树,也有少数村民在种桑养蚕,但多年来一直没有推广开形成规模,永模村书记陈亮一言道破:“村民不懂养,出产的蚕丝质量差,卖不起好价钱;如果赶上疫疾,一个地方的一批蚕基本都得全军覆没,风险太大。”
  二是缺少销路。以同为东兰县的坡索村为例,该村的南网驻村指导员周晨发现,尽管当地土壤中微量元素硒的含量高,非常适合“富硒墨米”“富硒粳米”等优质特色农产品的种植,而且经济发达的城市对此类产品反响不错,但本地农户们却对种植富硒米缺乏兴趣。该村的覃老伯坦言,富硒米“种得出、卖不掉,十几块钱一斤的米,村里人谁会买?”
  三是缺少启动资金。以广西河池为例,当地的贫困标准为全村人年均收入2800元,像永模村这样的贫困村,很多农户的收入自然低于这一标准,连吃饭都有压力,又哪有余力去购买蚕种、猪仔?
  四是缺少硬件。在南方电网公司服务范围内的五省区,受自然条件所限,不少扶贫点都像东兰县一样,多山多岭,村屯都四面散布在山中,山路平时就难行,遇雨则泥泞不堪,人进出都费劲,一些农作物也难及时运下山。还有村民提出,山高路远也导致一些村子里缺少动力电,用电不稳定,这直接限制了村民们对生产技术的应用和规模扩大。
  此外,因学致贫,因残、因病致贫等情况,也是各地贫困户难以脱贫的常见原因。
龙梅和致富带头人陈斯在喂蚕。陈海棠摄
  解决:因地制宜发展支柱产业助力村民脱贫
  有了“套路”,南方电网公司派驻各地的驻村干部们自然就能得心应手,他们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看方抓药,各显神通。然而,龙梅也坦言,这其中还是有不少奥妙需要摸索。她最感概的就是万事开头难,要让村民们信服这些“南网药方”,并不容易。
  桑蚕的种养是永模村的脱贫项目之一,为了帮助村民掌握桑蚕技术,两年里,龙梅通过各种关系、渠道,先后邀请专家为村民开展了25期技术培训。村里的致富带头人、桑蚕大户陈斯对这些培训十分肯定:“龙书记组织的培训,解答了我不少的疑惑。比如村里的农户听了专家的建议,不再直接卖掉蚕沙而是集中处理,表面上看好像收入少了,但这有效地减少了疫疾的传播,去年有一些养蚕地区爆发了疫疾,但我们村一例都没有。”
  然而,据村民老覃回忆,最初大家对技术培训并不热心,参加的人不多。“不但要一家家地反复通知参加,有时还会用点小奖励,才能吸引农户来听讲座。”龙梅对此十分坦然,“老百姓一开始并不信你。但要他们相信也很简单,只要让他们看见实实在在的结果。”为此,龙梅将多年的党建工作经验运用到精准扶贫工作中,发挥党员模范作用,充分利用陈斯、覃利新等年轻党员、返乡青年在村民脱贫致富中形成示范带头效果。有了身边的例子,村民们心动了,开始纷纷加入到桑蚕养殖中。如今,有专家来培训,村里大喇叭一响,大家就都来了,根本不用催。
  在龙梅的带领下,2014年以来,桑蚕业逐渐发展为村民脱贫的支柱产业,老覃在龙梅的帮助下,也果断加入其中。2015年,该村桑蚕总产值达360万元,人均增收2000元。一举让永模真正摘掉了“贫困”的帽子。而龙梅,也成为了村民信任的人。
  龙梅来到河池东兰县永模村巴社山上的群众家中进行走访,了解他们玉米种植收成情况。看到龙书记的到来,群众老韦喜笑颜开说今年的玉米收成好,颗粒饱满,个头大。黄炎翮摄
  规范:“两不愁、三保障、三个百分百”
  不过,在陈亮眼里,村民对龙梅的信任还有个重要的因素――垃圾箱。陈亮介绍,当时龙梅初到永模村,还没有什么具体的脱贫思路,却首先瞄上了村里乱堆乱放的垃圾。“永模好山好水,怎么能让垃圾煞了风景?”经过一番努力,龙梅从“娘家”河池供电局申请到资金,为村里添置了几个大垃圾箱。从此,村里垃圾有了去处,不但村容村貌有了很大的改善,永模村还因此成为东兰县唯一一个“广西自治区生态村”。
  陈亮说,小小的垃圾箱居然带来这么大变化,这也改变了村民的想法,“不用等不用靠,用自己的双手,就可以创造幸福,大家都服龙书记。”
  与龙梅首先着眼于环境的感性做法相比,同为南方电网公司在东兰的驻村干部,周晨开局的“自选动作”则显得十分“理工男”:他历时两个月的实地考察,与村委班子、党员代表、技术带头人等进行多次沟通和交流,共同研究绘制的《坡索村2016年脱贫摘帽工作一览表》、《坡索村脱贫攻坚作战图》和《坡索村2016年脱贫摘帽电网规划》,内容涉及全村的电网改造、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业、修缮道路和民房、修建村民文化生活基地等,标识清晰,内容翔实,为接下来的扶贫、脱贫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各地精准扶贫的深入开展,南方电网公司对自身精准扶贫工作的目标和要求也更加明确。今年4月,南方电网公司印发《关于开展南方电网公司精准扶贫示范村创建工作的通知》,提出创建精准扶贫示范村,并要求在示范村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以及三个“100%”。“两不愁,三保障”即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保障义务教育、保障基本医疗、保障住房安全。而三个“100%”则是示范村农网改造完成率100%、动力电覆盖率100%、贫困户建档立卡率100%。
  事实上,南方电网公司帮扶南方五省区贫困地区的工作由来已久,五省区电网公司,广州、深圳供电局,超高压公司、调峰调频公司等单位承担着所在省区内的专项扶贫工作。“十二五”期间,南方电网公司共投入投入帮扶资金3.62亿元,对口帮扶五省区扶贫点214个,派出扶贫干部799名,直接帮助11848户、51431人脱贫致富。
  近年来,各单位紧密结合行业特点,充分发挥技术、人才和资金等优势,加快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加大对自然村的扶贫力度,取得了促进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等显著成效,受到当地政府和群众的广泛赞扬。
龙梅走访刚被录取的家庭困难学生。黄炎翮摄
  意外:又一次集体“上访”
  今年,龙梅驻村两年任期满,正当她要“功成身退”的时候,已经脱贫的永模村村民却再次集体“上访”――他们联名向河池市委市政府致信,要求龙书记留下。
  最终,龙梅再次以驻村指导员的身份留了下来,开始了她在永模村的第三年工作。龙梅说:“自己舍不得这些乡亲,也有很多想做的事。”如今,永模村已纳入南方电网公司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计划,南网对口扶贫援建东兰县的项目相继落地。
  而南方电网公司连续多年在革命老区东兰开展教育扶贫,主要也是龙梅在跟进落实。这些项目包括为东兰县城东中学一号教学楼、隘洞镇香河中心小学、长乐镇华亨小学修建“爱心”校舍,为东兰县金谷乡金谷小学、花香乡坡峨小学修建“爱心”水柜等等。据统计,3127名东兰贫困孩子将因此获益。9月1日,南方电网投入专项扶贫资金援建东兰县城东中学1号教学楼,迎来了第一批学生。
  巴社山上,龙梅见到了刚刚被录取的贫困学生覃家姐弟俩,她答应会通过“爱心助学”和员工集资等方式来解决姐弟们的学费问题,让他们不用担心,好好念书。
  这几年,村子有几户家里的孩子毕业后顺利找到工作,不但家庭负担减轻了,还有了不错的收入,日子也好起来了。龙梅看着两姐弟,鼓励道:“要好好努力,未来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
  新的学年刚刚开始,莘莘学子奔赴校园,也奔赴光明的未来。这大概也是南方电网公司驻村干部们又一个共同的心愿吧。
&&来源:南方电网公司
 &注:此文属于人民网登载的商业信息,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
(责编:赵爽、庄红韬)  现阶段如何不知道,以往扶贫扶的都是村干部的私人关系户,也没有什么标准可查,就算真的贫困户有异议,也能一推就干净利落,说指标不够,下次吧,到下次还有下次……
  真的没眼光,个个以为自己富啊! 我知道的一村&富和村&,两个铜矿以每个5万转让出去.人家拿到后,半年就有公司找来,一个给600万&十年前开价了&. 人家不卖赚钱少了. 一群人连国家都卖空了都不知道.在这瞎BB.现在连村上的资源都早进各大公司手里.个个还在那傻乐.
  如果真正做扶贫,就不能用原来那套模式。扶贫对象名额应该有其身边的邻居和群众选定!!!!!!!!!!!!!!!!!!!!!!!!!!!!!!!!!!!!!!!!!!!!!!!!!!!!!!!!!!!!!!!!!!!!!!!!!!!!!!!!!!!!!!!!!!!!!!!!!!!!!!!!!!!!!!!!!!!!!
  精准扶贫的背后好多人不知道,特别是当地的普通群众,上面划下来多少钱农民群众都不知道!从来不公开项目经费等明细!太黑了,特别是农村山高皇帝远没人管!
  @熊猫儿熊猫儿-05 11:34:50  扶的是乡村一级干部,扶贫款都扶到他们的腰包里去了~  -----------------------------  没有证据不要乱说,之前确实有很多地方有这种乱象,但是现在几乎看不到了,一个追责问责就把绝大部分想伸手的人给吓跑了,总之现在的精准扶贫政策确实绝大部分落到了实处,不得不点个赞
  欺负都是没见过世面和家里没读过书的人,扶贫,办事还要给钱的,扶肯定是扶了,
给4000千,签名写一万,你明白吗?
  @志豪A
19:05:31  欺负都是没见过世面和家里没读过书的人,扶贫,办事还要给钱的,扶肯定是扶了,
给4000千,签名写一万,你明白吗?  -----------------------------  不签不给~没名额,官官相互,你去那投诉?
就问你们,农村需要扶贫的人,知道怎么投诉他们吗?敢投诉他们吗?
  然并卵,中央的大政方针是很好,可是执行到基层现实中去,有多少是真正扶贫!!很多都是做一些表面功夫应付上级检查!
  国家的扶贫是很好~政策也很好,力度也很好~,但经过层层扣,到达手中,寥寥无几啊~,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精准扶贫是好事啊,问题是就苦了我们这些去扶贫的,这次是真的扶贫。  以前贫困户大部分是领导亲戚或者村干部亲戚,现在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那是真贫啊!穷的叮当响,而且大部分是因病或者因残至贫,要扶贫那真是难如登天啊!  不过不管怎么说,我还是愿意干,至起码就算起不到作用,钱也花到了真正的贫困户身上,能为祖国的发展付出一点点力量,总比被那些垃圾花去了好。
  敢问下,前六七十年那次说起来是一样的
  @摇滚C君
19:12:16  精准扶贫是好事啊,问题是就苦了我们这些去扶贫的,这次是真的扶贫。  以前贫困户大部分是领导亲戚或者村干部亲戚,现在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那是真贫啊!穷的叮当响,而且大部分是因病或者因残至贫,要扶贫那真是难如登天啊!  不过不管怎么说,我还是愿意干,至起码就算起不到作用,钱也花到了真正的贫困户身上,能为祖国的发展付出一点点力量,总比被那些垃圾花去了好。  -----------------------------  真干是好事,希望能帮助真正需要帮助的人。这样才能让我们老百姓更拥护党。
  @维生素yjp
19:03:49  精准扶贫的背后好多人不知道,特别是当地的普通群众,上面划下来多少钱农民群众都不知道!从来不公开项目经费等明细!太黑了,特别是农村山高皇帝远没人管!  -----------------------------  对,反正没发现精准扶贫有啥卵用,我们村贫困户每户每年发几百块钱堵嘴,这些贫困户也不是大家选出来的,也没人通知开选贫困户的会议,都是村干部私人选的,虽说有的确实是贫困户,关键农村现在要的是大家都致富,发展技术养殖,生态农业,这些个需要政府支持的项目没人推广,农村留不住年轻人,这个才是最可怕的
  中国5000年历史在哪里!我只能庆幸自己赶上好光景了,其他的都想多了,洗洗睡吧!明天还要搬砖!  
  这次是动真格的,不过底下那些事想都想得到,有个把记者真去采访什么的,上面都会安排村里去访问会说话的人,不过比以前来说,那些贫困户真是得了不少实惠的,至少不像原来一样都不知道自已被扶贫过。
  说的好!
  希望扶贫不要为了花钱,一边栽树一边砍树,先找准本地产业优势。
  反正没发现精准扶贫有啥卵用,我们村贫困户每户每年发几百块钱堵嘴,这些贫困户也不是大家选出来的,也没人通知开选贫困户的会议,都是村干部私人选的,虽说不是村干部的亲戚,但是这些选出来的贫困户基本都是一些投票支持村干部选举的人,也有的确实是贫困户,选举的问题就不说,关键农村现在要的是大家都致富,发展技术养殖,生态农业,精准扶贫在农村有些什么政策和扶持也没人讲,这些个需要政府支持的项目没人推广,农村留不住年轻人,这个才是最可怕的
  這本身就是一個笑料,貧,國家扶持,本是一個國家公平民主和諧的體現,但是卻成為了一少部分人下面芸芸眾生一部分人投機取巧鑽營巧取豪奪的搖錢樹,真需要扶持的,只有望洋興歎而已,所以扶貧,就是簡單的幫助窮困,扶貧,需要精準扶貧嗎?
  就我们那边的政府村官才是真正的无法无天,官员跟黑社会勾结,随便调查一下都是问题一堆,江西省吉安永新,以前的将军那么多,现在却是一个最穷的地方,
  我认识一个,政府公务员,级别还很高的,闺女什么事也没有,出了个证明先天性心脏病,然后超生个儿子,十几年了,屁事也没有,而且抱两个外孙子了。还认识一个屁民,国企,在政策改动前夕生了二胎,然后给开除了。要说扶贫,还认识一个公务员,母亲拆迁分了几套房子了,还拿低保。过去是腐败太厉害了,根本收拾不过来,只要这波松松劲,马上就有更大的反扑。
  但愿需要帮助的人能得到实惠
  我姐在县城上班,也要去村里扶贫。她说她对口负责那一对老夫妻,家里的儿子在省城房都买了,我姐自己还和父母一起住,家里也没钱买房。她说感觉自己扶贫人家比自己家有钱,这贫扶的。。。。
  我身在农村,我都清楚,什么精准扶贫,都是农村有关系的人,包括村干部是与民争利。比如我村是这样操作的。村干部几个人找块地办一个什么哈密瓜基地,把我村的贫困户叫起来,让他们到银行里去代款,给点小思小惠给贫闲户,钱村干部拿到基地里去种哈密瓜说是贪困户大家合伙入股,年中分红。到了年终,哈密瓜还不够吃,拿什么去分红?这样能脱贫吗?我看越扶越穷。
  江苏省沭阳县周集各村还是老样,还是优亲厚友,干部都是两面人,我们看不到什么希望。
  @ty_期待明天790
18:39:42  老姨不识字,找村里的会计写低保申请书,会计怕得罪村长,不给写。无奈老姨只能让我的爸爸给写了。当时我还在场,记得我爸爸写的是:孤寡老人,顽疾缠身,长子不孝,次子早逝,老幼无依,申请低保,实属无奈。 记得当时爸爸说申请低保应该有正规的表格,村长那里肯定有,他们不想给申请。 现在我出去打工好几年了,不知道最后申请下了没。  -----------------------------  觉得很难
  所谓的精准扶贫就我个人最粗浅的理解应该是,国家政府保障该贫困户最低最基本生活开支(一日三餐有得吃,不会饿死),然后提供各种政府优惠政策(比如借款五万三年免息等),使该贫困户通过一系列的优惠政策自身勤奋劳动富裕脱离贫困,而不是坐吃等死让政府每月给几千块养到死脱贫吧?(病患和孤寡老人丧失劳动力的也有相应的救助,比如新农合,医疗补助,养老补助,福利院等等。)  打个比方,就好像销售公司每月给你几百块底薪不至于让你饿死,然后提供各种工作信息渠道,你每月能拿多少提成就看你个人劳动付出,不可能什么都不干,然后各种抱怨公司给的底薪少,各种怨天怨地,总想让公司每月给个四五千养着。  我看好多人都是说这不好那不好,这不行那不行,国家咋滴咋滴,各种骂娘,不满意可以移民啊,大的发达国家审查严格移不了,还有小的啊,世界那么多个国家,总有一个能让你移民成功的。享受着各种国家福利、政策、便利,然后又道貌岸然的各种批判,真的是够操蛋的。(我不是五毛,我是六毛!)
  村干部有问题在农村一般村民不敢去告发,农村人现在一般不敢得罪人何况能选上当干部的都是在村里有威望的人。他吃的是国家的,又不是哪个村民的,跟自已无关。叫谁当也是吃,反正要吃。都是这样想。人家不告,我干吗去告呢?最起码村干部你叫他帮忙办点事,他只要能办到还是乐意的。
  你继续,继续唱赞歌。
  中国式口号见怪不怪了,扶贫是一项政绩工程!当然多少还是有点效的,但得最大利的是名声!
现实中与新闻联播中有天壤之别
  上面扶贫的政策是好,可惜下面理解过左,就好似完成任务一样。我们这有一奇怪的现象,一住户三层小楼,家有一A4,竟然也是扶贫的对象,奇了!
  我们让这里的困难户五保户贫困户造不大于60平的房子,验收合格以后补助3万块钱。有些好政策老百姓根本就不知道,老百姓没有任何信息来源,村干部说什么就是什么,到底有什么惠民政策,标准是多少老百姓完全就不知道,这样的信息不对称很容易产生腐败
  为啥有病到省级医院住院给报的钱少?有的病县级医院根本治不了。我就是乙肝病人县里的医院根本治不了,去大点的医院还没钱就这样挺着呢
  但愿能落到实处
  中国的扶贫工作非要后面跟一个检察院才能到位,不然钱都不知道去哪儿了。
看到这样的回复就知道扶成啥样了
  坐标,四川,广安,岳池 、长田乡,反正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看到什么叫做精准扶贫,只晓得国家补贴盖楼房到是有的,但是先富带动后富的确没见到,而且改革开放30年了,我们那个山咔咔还是一如既往的外出打工,无啥变化!
  中国的事,就怕较真。几千年都这样,云山雾罩的,实际上就那么回事。
  呵呵,一下路过。我们村附近建了养老院。两年多了一直关着门。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句话不会错。
  村干部中确实存在有作风问题的,但是也有无理取闹的贫困户。
  这次不一样了,  这次真的不一样了,  这次真的真的不一样了,  这次是真的真的真的不一样了,  这次绝壁是真的真的。。。。。。
  看上面的部分评论,有些人完全丧失了就事论事理性客观讨论的能力,纯粹是为了反对而反对,这究竟是内心如何的狭隘和扭曲才能是一个人变成这样?
  从医疗,教育这两方面入手吧
  现在扶贫都是大数据的,网络也监督,制度层层保障,想作假,没有任何空间。
  我们这,其他政策不知道,初中生每年1250补助,另还有营养餐补助800.县扶办给教育局资助中心一个全县贫困户学生名单,资助中心将名单分到各校,核实学生是否真在校读书,属实的上交家里的扶分手册复印件,银行卡号,然后汇报到教育局。搞笑的是,催了多次,很多家长就是不送复印件。这边教育局,看到统计不齐的数据,责难我们工作不力。K,真是无语。
  别在这忽悠人了 精准扶贫 越扶越贫
  有一部分是怎么扶都扶不起来的,比如好吃懒做的....没有劳动能力的
  还有一些贫困户是非常无耻的,一副我贫困我厉害的样子,政府、甚至连帮扶人都欠他的
  明德先生竟然写出这么一篇文章,令人大跌眼镜,这还是那个犀利的明德先生吗?
  什么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各种补贴,扶贫款等等,就是给滋生腐败创造土壤!按说你把各项法规落实到实处,把好公平正义社会机能,少那些表现繁杂,把社会治理透明化,阳光化,简单化,精简结构,所当19后有行动了。
  喷子真多,有组织的吧。
  这次真的是伟大,光明,的领袖了。都不容易
  都在抱怨,实际上贫穷到底是为了什么,烂泥扶不上墙,扶贫只是帮了你一下临时的困难,思想的腐朽是扶不起来的,国家做的已经很好了,这个社会除了智障,残疾,无自理能力的人需要帮扶,有梦想者不会贫穷,国家说的够明显了,只是穷人不懂而已,中国即将全面小康,扶贫只是国家实现自己的诺言,即将中产阶级了,还在思考这些问题,真是该穷
  第一部分:“前言”,主要介绍本文的大背景。  第二部分:“形式主义和官员能力低下比贪污腐败的危害更大”  第三部分:“扶贫工作中一些部门的弊病”  第四部分:“免责文化”和“海量的督查 ”  第五部分:“一直被回避的问题——贫困户自身问题”  第六部分:“扶贫工作者生存现状”  第七部分;“辟谣阵地”  第八部分:“番外篇”  —————————————第一章:前言——————————————  自精准扶贫以来,本人一直从事基层第一线扶贫工作,不敢说是了如指掌,但也是每天打10个小时以上的交道,并且本人就是农村人,家境贫寒,少时误入迷途,荒废学业,整日拾荒换零用钱,后来某年惊醒,复读入当地名校,换得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大学,考入体制,竟被认为光宗耀祖,殊不知只是另一个头疼的开始。 讲上面那些,只是想证明我并不是广大知友心目中的城里大老爷,相反,我很穷,比你们中90%都要穷。我的家乡也很落后,当然比不上老山区的村落,但也是本市最为偏僻的乡村之一,如果说我不懂农村,那么也只能是当局者迷。 本文经过两次删减,第一次删减是因为知乎给我发信息,说我的文章涉及敏感,必须修改,那次我删剪掉了上万字;第二次是几天前,忽然点赞数和留言数增加了10倍,有人劝我有些地方有敏感的嫌疑,人怕出名猪怕壮,我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又删了。两次删减的经历让我不得不调整思路,也许下面我要说的只针对扶贫中的不合理现象,仅此而已,也许格局不够大,但是大格局的事情也并非可以在知乎上谈的。其中有些事例我改了改名字和数据,免得太过具体遇到熟人。有些问题比较敏感,我不细讲,诸君自行领会。  ————第二章:什么是贫困,贫困的衡量标准是什么————  开篇明义,2020年能不能实现脱贫7000万人?我的答案是能。 为什么能,因为这涉及到国家对于贫困的定义,即:每年人均低于超过3000元(各地区略有不同,但差距不大)即为贫困户,但这个标准年年都在上涨。也就是说人均每月收入超过250元即不属于贫困户,也就是说如果你家里有4个人,而你的工资收入是每月1001元,那么你就不属于贫困户行列了。所以按照这个标准,很多人都是可以脱贫的。那么那群收入确实连每月250元都达不到的人呢?那么就享受低保和五保政策,低保政策经过几次调整以后基本上已经超过每月250元了,五保政策也每个月超过250元了,这样来说,只要享受了低保和五保政策的人,就算脱贫了。所以从这个标准上来讲,脱贫7000万人是可以达到的,甚至来说目前有相当大一部分贫困户是不符合这个标准的,他们的收入已经超过了贫困标准。  3000元每年这个标准是参照了联合国的赤贫标准,什么叫赤贫呢?百度解释:穷得一无所有。所以我们完全可以相信,到2020年的时候我们国家是完全可以完成7000万人的脱贫任务的,这一点毋庸置疑。 但是这里有两个隐藏的问题:  1、不贫困是否等于小康?  2、社会眼中的“穷”和政府眼中的“贫困”不是同一回事。  对于第1点,我们还是不要去讨论。  对于第2点,我们问问自己,一个每月只有250元收入的人,你会认为他不是一个穷人?!所以这里就牵扯到一个问题,社会眼中穷和政府眼中的贫困根本不是一回事, 社会上的人们对于扶贫的误解,其实不怪他们,我认为造成误解的是国家的宣传机器,媒体们总是好大喜功,我们的媒体的政治任务是弘扬正能量,宣传主旋律。  扶贫的任务是让贫困户住上安全的房子,吃饱馒头和蔬菜。宣传机器们却是这样宣传的:张大爷一家本来贫困至极,已经吃不起饭了,但经过扶贫以后张大爷家里修建了二层小洋房,睡上了热炕,孙儿考上了市里面最好的中学,家里还使用了沼气清洁能源,儿子在外面创业每个月能挣几千块,娶了隔壁村最漂亮的姑娘当媳妇儿,大家热热闹闹的举行婚礼……一派欢乐祥和的气氛。就是这操蛋的宣传,让大家以为脱贫就是奔小康的意思,都以小康的水平来评判贫困户了,那么政府的扶贫效果永远达不到大家的心理预期。 那么有些人会问,如果他租房子每月租金就是250元,那么就没有钱吃饭穿衣了,那么他应该是无收入的。这个不能这么算,我举个例子,某人每月收入是8000元,但他每个月还房贷、车贷都花光了,按照你的算法他也是0收入,你会认为他是贫困户呢?不会。所以,贫困户的收入是不管他的支出如何的,如果强行计算支出也是不合理的,除非这个支出是属于生产成本的支出,也就是买种子、种苗、肥料这类为了生产发展而产生的支出。所以这250元无论他花在吃饭、穿衣还是住房上花光了,那都是他的收入。  ————第三章:形式主义和官员能力低下比贪污腐败的危害更大————  扶贫中99%的矛盾不是由官员腐败造成的,那种扶贫不力便是贪污腐败的人都是外行,形式主义和能力低下给国家和人民造成的的损失要比贪污腐败多得多得多。  因为贪污腐败是很难的,即使只贪污十万元,那么这么大一个窟窿怎么填得上去,而且上面对扶贫资金追查非常严格,即使是两三万元的开支,今年花了年底财政局就会查账目,看看钱到底去哪儿了;第二年审计局又要查一次,看看钱到底到了哪些账户做了那些事;扶贫移民局和发改局也要现场查看项目建设情况;第三年纪委也要参与调查。对于一个贪官而言,贪污扶贫资金是一种收益小、风险大的事情,除非足够傻,不然决计是没有人敢打扶贫资金的主义的。  但是形式主义和能力低下却是可以光明正大的做的,不仅可以堂堂正正的做,甚至可以拿出来向其他人炫耀,因为贪污腐败是违法犯罪要担责的,但是形式主义却是可以作为自己的“政绩”,让自己平步青云的。  而能力低下体现在决策方面,“拍脑袋式”的决定太多,很多决定显然没有经过深入的思考和权衡,而且在体制内下级是很难向上级提意见的:比如我认识的某个领导,别说是提意见,即使只是委婉的建议,也会遭致一顿臭骂,在她的眼里,凡是职位比她低的人都是蠢蛋,提出来的都是昏招,职位比她高的人都是智者,说的话都是真理。久而久之,我们这群人也习惯了不提意见,提意见非但没有用处,反而容易惹一身臊,体制内某些领导是极其小气和不自信的,禁止别人提意见就是出于这种不自信,自己没有什么优长,内心深处一直有怕自己难以服众的担忧。  一、形式主义,山高如斯。  基层扶贫工作者90%以上的时间和精力都在做所谓的“材料”和“档案”。当然,90%这个比例并不精准,只是我心里随便一估得出来的结论。值得高兴的是90%这个比例是我2015年估计的,现在已经到了2017年,在大家的不懈努力之下,很多空而无用的东西都被去掉了,现在大概是80%。  各个政府都以自己的扶贫档案多而复杂为傲,所以“发明资料”成了基层工作者的最重要的任务。  举例1:国家有个全国扶贫系统,省里面为了“我省特色”花大量金钱请某软件公司做了个省扶贫系统,市为了“创新”也花大价钱请公司做了一个市扶贫系统,县为了“体现先进”也花巨资请软件公司做了一个县扶贫系统,还开发了一个手机扶贫APP;好在乡镇没钱,没再做一个系统出来。现在来看,除了第一个全国系统,其他都成了压在基层工作者身上的累赘,我们曾经在某一年大半年时间都在修改系统,因为贫困户的信息和数据每年都在变化,于是我们每年都要进行数据更新,数据的采集和更新理论上说大概需要一个月时间,但人不是机器人,实际情况也要比理论复杂得多,实际工作中要想得到准确的数据并录入系统通常需要2个月,某年我们修改国家扶贫系统结束,马上修改省的扶贫系统,结束后又马上修改市的扶贫系统,结束后马上又修改县的扶贫系统,由于日常工作繁杂,我们只能晚上和周末加班修改,待本县扶贫系统修改完毕,已经大半年了,掐指一算,再过三四个月又该修改国家扶贫系统了。可讽刺的是,这种累赘反而成了某些官员口中的“政绩”,借以平步青云。  有一句名言:你做了什么不重要,你怎样宣传才重要。  二、“资料式”创新,所谓的“创新”大多都是私心。  “XX市经验”“XX县模式”“XX乡创新”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多如牛毛。我一直认为“资料式”创新是个别官员无能的一种表现。个别官员无能,却又想要做出政绩,你想让贫困户收入每年都增加1000元是很难的,更难的是贫困户即使增加了1000元收入也不容易看出来。而搞“资料式”创新就简单多了,一点想法,几个人加几天,满满一桌漂漂亮亮的档案资料就出来了,这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对于这种现象、这些经验和模式只需要一个事例就可以概括:  XX贫困村的“XX村经验”在我所在地区小有名气,先后接待过很多贫困村考察团,我们同事之间有“疑难杂症”也喜欢咨询那边的人,因为先进。直到有一次在XX村开现场会,本地区所有单位都要参加,于是我终于有幸来到XX村实地参观和学习了。但结果是:  现场会有一半以上的时间是让各个单位的人查看XX村摆在桌子上那一堆密密麻麻的资料,XX村的第一书记很自豪的跟我们一一介绍,我们把扶贫资料归为了9卷,比省里规定的还多三卷……我们把贫困户的信息分成了6大类,这是全国首创……我们把每个贫困户的信息都单独装一个盒子,每户一个档案,一共有56个档案……这墙上我们提出的改善民生7大措施……这块展板上是我们对于XX村的6步脱贫规划……  各个单位的参观者马上拿出手机对着桌子上、墙上的一堆档案文字拍照,我也被领导勒令要把每一张纸都翻开,把内容拍下来,然后回去做一份一模一样的。现场的景象让我感到前所未有的神奇,一群扶贫工作者组团来先进经验之地取经,结果却是对着一堆纸和满墙的文字疯狂拍照,当时的我觉得很不可思议。后面的会议证明了领导的睿智,会议的主要议题就是各单位回到本单位以后,一周之内,按照XX村档案资料和墙上展板的样子复制一套属于自己的资料出来。这就是“XX村经验”的全域推广。  三、文山会海和永远的“时间紧任务重”。  我们有一个笑话,叫
  有朋友提到了即使打在贫困户卡上的钱,依然被挪用的情况,这种情况是不可能存在的。我也遇到过贫困户多次反映这种问题,拿着存折来找我们,说自己的钱被人拿走了,经过我们调查以后,全部都是乌龙事件。那么我们假设,如果就有这样一个大大的坏人想要拿走贫困户存折里的钱,需要做到哪几步呢? 第一种可能,买通我们或者财政局的人,给他少打款。这是不可能的,因为贫困户不是傻子,而且每个贫困户补助标准是公开的,只要会算数的文盲都能算出来,别说拿走他所有的钱,只要他发现自己的存折上少打了100元,那么他都能闹翻天了。而财政局每一次打钱到银行,都是有凭证的,如果贫困户发现自己应得的钱少了,上面就会调查,到底是政府、财政局还是银行出了问题一目了然。 第二种可能,买通银行的人,私自转走钱。这就更不可能了,贫困户通常是没有银行卡的,99%都是使用的存折,而存折里面的钱每一笔变动都会显示在存折上,如果存折在贫困户身上,而钱不翼而飞了,那么无疑是银行的责任。 第三种可能,存折被人拿走了,而且拿走的人还知道存折的密码。请问这种事情发生的概率是多少呢?几乎为零。不过确实发生过这样的事,不过可不是你们通常想象那样,是有个十几岁的小孩,她的爸爸已经去世了,和单亲妈妈生活在一起,结果她妈妈拿着存折和家里的钱一起消失了,村长带着这个小孩来找我们。当然,最后我们为她找了个亲人作为她新的监护人,到银行为她办理了新的存折。 大家可以看出来了,一个人想挪用贫困户卡里的钱,想做得不留痕迹是不可能的。那么他光明正大的挪用呢?那么他还得拥有笼络财政局或者银行工作人员的力量,作为经常被怀疑的对象——各村支书、主任,他们是绝对没有那么大的能力的。那么拥有那么大能力的人呢?比如很大很大的领导,可以掌控全局那种,我们来算算账:一户贫困户能得到补助平均是几千元,也就是说1000户才几百万元,哪怕这个人把这1000户的补助全部拿走了一分不留,那么也就是几百万元而已,对于一个权力横跨了政府、财政局、银行的人而言,为了这几百万元冒风险,值得吗?那1000户贫困户一分钱没得到,会善罢甘休吗?所以基本上是不可能的,除非有一种地主恶霸,横行一方,政商界都怕他,贫困户也不敢上访,而且他还什么小钱都不放过,在我国境内真的存在这种人吗?! 所以,根据我扶贫工作那么久的认知,凡是打到了贫困户存折上的钱,基本不会有挪用的可能。这一点大家是可以放心的。
  例子2:以上问题我都是尽可能的简短,为了大家便于理解,下面我展开讲一个问题:为什么贫困户无法更改或者新增?这件事是如何产生的?  有很多人谈到了各自所在地贫困户识别不准确的问题,所谓“该当贫困户的没有当上;不该当贫困户的当上了”。让我在这里举个例子,来说说这种情况是怎么产生的:  这一批贫困户大多数都是2013年、2014年的时候确定的,而在2013年、2014年的时候贫困户是几乎没有任何政策的,也就是“一分钱也没有”,各级政府没有很重视贫困户工作,同样村民们也从来不关心谁当上了贫困户。而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随着贫困户的政策越来越好,想成为贫困户的人也越来越多,同时上级部门关于贫困户资格认定标准也越来越细,大家才意识到当初评选的贫困户中有一部分并不符合现在的标准。  但是当时也没有出台一个明确的关于如何撤销不合格贫困户的办法。直到2015年广西马山县爆出扶贫丑闻,很多开小汽车、住商品房的人被当地评定为贫困户,决策者们终于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于是在全国开展了一次贫困户资格再认定,基本上将“有机动车的、拥有城镇住房的、开店、家中有政府机构任职的”等等贫困户进行一刀切,全部剔除。并且允许各级单位重新调查贫困人群,也就是没有当上贫困户的可以在这个时候加入贫困户。这绝对是一件好事,删除不贫困的,纳入贫困的,所谓“应进则进,应出则出”。  但是当我们接到这个任务的时候,上面强调了,如果剔除的人数过大,或者重新纳入的人数过大,就说明前期识别不准确,该级单位人员全部追究责任,严肃处理。这句话基本就把贫困户进出的大门关了只剩一条缝了。上面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很好理解,如果全国每一个省(区)在本次清退新增中都清退了和增加了四五万贫困户,而X省清退了20万不合格的贫困户,新增了15万贫困户,那么是不是代表X省以前贫困户的认定完全是混乱的呢?不然怎么会改正那么多。所以每个省(区)都害怕当出头鸟,所以拒绝承认自己以前认定的贫困户有错误,所以重重设卡,严禁下级单位上报新增和清退过多的贫困户。  每个单位都在打听其他单位增减了多少贫困户,生怕成为数量变动最多的单位,我们第一次报上去,因为清退了太多不合格贫困户,又增加了很多新的贫困户,被上级打了回来,说:你们这么上报也可以,那就说明你们单位以前是乱整的,你和你们的领导一起去纪委领处分吧!  于是我们又不停地设置严苛的条件,把增减的人数降低到了以前的四分之一,上级才通过。不过一个月以后上级觉得还是太多了,又叫我们继续降低人数,因为上级把名单报到再上一级的时候,发现自己是同级部门里变动最大的,于是连夜开会,让下级单位把贫困户增减人数又减少了一半。  这次最终增加了一批新的贫困户,也清退了一批不合格贫困户,但是数量比起我们调查出来的数字大大减少了。许多不合格的贫困户没有被清退,许多真正困难的没有成为贫困户。  直到2016年甘肃康乐发生贫困家庭自杀事件。决策者意识到虽然经过上一次清理,但贫困户认定依旧存在不准确的情况,于是再次允许新增贫困户和清退不合格贫困户。于是这又是一个把贫困人员纳入贫困户和清退不合格贫困户的绝佳机会。  但是很快我们就绝望了,上级召开大会,明确表示,凡是本次有新增和清退贫困户的地方领导和业务人员直接移交纪委处理,理由:第一次认定贫困户不准确,经过上次再识别之后竟然还不准确,只要新增和清退的地方领导先进行交由纪委处理。(私以为凭上级领导部门的聪明程度,他们当然知道说出这句话以后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我想这也是他们想要的结果)  此话一出,各地方领导纷纷表示自己辖区以前贫困户识别非常准确,并没有需要新增和清退的贫困户,一个也没有。可以预见,即使以后中央再次出台政策,允许贫困户增减,上级也会拿出一句“竟然经过两次清理,还不准确,所有上报单位全部移交纪委处理”打消下级单位所有增减的想法。至此,“应进则进,应出则出”彻底沦为一句空话,贫困户再无新增和清退的可能。
  这个问题是贫困户脱贫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问题,即无论脱贫与否,几乎没有贫困户会承认自己脱贫。而且部分政策过于理想化,几户所有的扶贫政策都都回避了一个问题,好吃懒做的贫困户怎么办? 而所有文件给出的答案都是——劝说。如果劝说是万能的,那么城管现在形象也不会那么差了,因为劝一劝小商贩就再也不出现了,劝一劝摆摊设点的人就都改行转业了,大家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但其实,我是一个相信“劝说”的力量的人,我相信大部分贫困户都可以通过劝说和感化来使其奋力脱贫,但这只是大部分,还有小部分呢?而且即使是可以劝说和感化的大部分,要付出的也是极大的时间成本,并不能一蹴而就。  这方面的例子太多太多,在扶贫部门工作两年,你能见到很多奇谈怪事,有些让人哭笑不得,有些让人充满无奈,有些则让人看到了人性的最黑暗面心生恐惧。我将会挑选一些印象深刻的例子出来供大家评价,如果是我亲身经历就会说亲身经历的,如果听说的就会说是听说的,尽量做到以信传信、以疑传疑,以免误导大家。(当然,具体姓名和信息会模糊处理)  例子1:我的同事朱姐,女,国企事业单位的职工都是有帮扶对象的,但她帮扶的贫困户老是不在家,喜欢在外面喝酒,因为我们有任务指标,每隔一段时间必须和贫困户见一次面,于是朱姐总是担心不能完成见面的任务。我给她出个主意,每个月都买一袋米或者一桶油,这样贫困户为了这桶油和米,也会愿意和你见面的,朱姐大呼妙。但是第二天朱姐气急败坏的找到我,说这辈子也不想再见到这个贫困户了,完不成任务拉倒。我问怎么回事,原来贫困户领油和米的时候还是千恩万谢的,两个小时后不知道哪根筋出问题了(我怀疑是喝了酒),居然专门打电话过来骂了朱姐一顿:“你们就这点表示,你们政府的人就一袋米一桶油就把我打发了?!你们为人民服务就是这么干的?!”朱姐气得快哭了,确实,朱姐是临时工,收入比我们要低很多,家里压力又大,她穿的衣服大多也不过是几十元、一百元级别的,一袋米一桶油价格接近100元(插一句,4元一斤的米,连朱姐自己都舍不得买来吃),她的心情可想而知。最后,我和她联系的贫困户对换了,我联系的贫困户比较温和,而她联系的贫困户如果再打电话来来骂,就让骂我吧,但我心里已经决定了,我是决计不会再给他送东西了。
  我同事的扶贫对象是村里最富的
  第三章:扶贫工作中一些部门的弊病————  一、“领会上级意图”。  领导“领会上级意图”的不同导致上级扶贫政策到每个基层的实际执行方式的不同。“上级意图”是个很神奇的东西,它不会在文件里明说,也没有凭证,只靠每一级领导口口相传,同一份文件,1000个善于领会上级意图的领导能有1000种不同的理解,自然,因为各个领导的理解能力不同,很容易出现曲解。  二、各级政府层层加码。  例子1:GUO务院要求全国2020年脱贫,某省为了体现先进性,就命令辖区内贫困户必须2019年脱贫;上行下效,某市为了表现出本市的优秀,要求辖区内所有区县必须2018年脱贫;某县为了体现本县工作成绩,要求本县内所有贫困户必须2017年脱贫……  例子2:2017年国家贫困线是人均年收入3100元;某省为了体现先进性,要求脱贫户必须达到3500元;某市为了拔群,要求辖区内贫困户脱贫必须达到4000元;某县为了体现成绩,要求辖区内脱贫户必须达到4500元;乡镇拿到很棘手,人均到达国家标准3100元已是很难,县里定的4500元标准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都是不可能,索性直接把脱贫户人均收入写成5000元以上。在下达任务、贫困户增收、脱贫人数等方面,层层加码,卫星越放越大的事情屡见不鲜。  三、缺乏专门人员。  我所认识的同行,没有任何一个是专职扶贫的,虽然在档案身份上他们写的是“专职扶贫”,但实际上他们大多数都像我一样身兼扶贫、基础设施建设、应急安全、防汛抗旱、森林防火、农村经济发展等于一身,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上级扶贫开会、交通开会、应急开会、防火开会、农业开会、水务开会、公安开会去的都是同一群工作人员。他们是“万金油”,也注定他们无法全身心的投入到扶贫工作中来,比如:每年的我都会抽出一个月的时间来做森林防火,还会抽出一个月来做防汛减灾,这是雷打不动的。  四、朝令夕改,反映出扶贫决策层的思维混乱。  当然我认为朝令夕改的最重要原因是时间太紧,短短几年时间要脱贫7000万人,很多工作就是先做着,才慢慢开始研究政策,到时候政策出来,发现以前做的都错了,又推倒重来,造成了浪费,还引发贫困户的不满。  例子1:我从事扶贫工作两年多,得出的最重要的经验就是:千万不要相信上级扶贫部门的任何承诺。如果有一天原本承诺贫困户能得到的资金他得不到了,不是因为被贪污了,而是上面的政策又改了。  例子2:某住房政策,年初文件要求必须在12月以前修建完成,所以很多贫困户都准备下半年再修建,(注意时间)5月19日领导忽然告诉我,通知所有贫困户必须在7月完成住房建设,否则取消享受资格,于是在事前没有一点消息的情况下,很多贫困户连新址都没决定好的情况下,我赶紧通知贫困户必须在40天内把房子建成。基层一片骂声,我敢说,这绝对是上面某个领导开会时候的“拍脑门”决定。  例子3:制定帮扶措施时,贫困户A说想开个洗车点,我们很高兴啊,有想法就是好事,他家房子就在省道旁边,于是我们鼓励他用先期扶贫资金购买了一台高压喷水机,制作了加水洗车点的招牌,准备营业。半年后扶贫政策下来了,扶贫资金只能用于种植和养殖,他的加水洗车点属于违规使用扶贫资金,如不改正他将无法享受后续资金,我不知道后续同事们怎么解决的,因为当时是我极力鼓励他加水洗车的,现在只要关系到这名贫困户的工作我都尽量回避,因为至今我都不知道该如何面对他。  例子4:贫困户B有个鱼塘,他所在的村正好在大力发展旅游,于是我们说,你可以把这个鱼塘和你家的院子改成一个农家乐,于是我们帮助他去银行办理了贴息贷款(2020年以前产生的利息由政府负担),又去工商局注册了一个农家乐。后来扶贫政策下来了,所有注册了工商号的贫困户都必须清退,不能再当贫困户,于是查出来B注册了个农家乐,他被清退出贫困户了,而且因为他不再是贫困户,所以他将不再享受政府贴息贷款,他之前所贷的款需要自己付利息了。我觉得很对不起他,他也一直认为是我们提前知道了政策,合伙起来故意下套,剥夺了他的贫困户资格,这个误会是很难说清了。
  二、“资料式”创新,所谓的“创新”大多都是私心。  “XX市经验”“XX县模式”“XX乡创新”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多如牛毛。我一直认为“资料式”创新是个别官员无能的一种表现。个别官员无能,却又想要做出政绩,你想让贫困户收入每年都增加1000元是很难的,更难的是贫困户即使增加了1000元收入也不容易看出来。而搞“资料式”创新就简单多了,一点想法,几个人加几天,满满一桌漂漂亮亮的档案资料就出来了,这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对于这种现象、这些经验和模式只需要一个事例就可以概括:  XX贫困村的“XX村经验”在我所在地区小有名气,先后接待过很多贫困村考察团,我们同事之间有“疑难杂症”也喜欢咨询那边的人,因为先进。直到有一次在XX村开现场会,本地区所有单位都要参加,于是我终于有幸来到XX村实地参观和学习了。但结果是:  现场会有一半以上的时间是让各个单位的人查看XX村摆在桌子上那一堆密密麻麻的资料,XX村的第一书记很自豪的跟我们一一介绍,我们把扶贫资料归为了9卷,比省里规定的还多三卷……我们把贫困户的信息分成了6大类,这是全国首创……我们把每个贫困户的信息都单独装一个盒子,每户一个档案,一共有56个档案……这墙上我们提出的改善民生7大措施……这块展板上是我们对于XX村的6步脱贫规划……  各个单位的参观者马上拿出手机对着桌子上、墙上的一堆档案文字拍照,我也被领导勒令要把每一张纸都翻开,把内容拍下来,然后回去做一份一模一样的。现场的景象让我感到前所未有的神奇,一群扶贫工作者组团来先进经验之地取经,结果却是对着一堆纸和满墙的文字疯狂拍照,当时的我觉得很不可思议。后面的会议证明了领导的睿智,会议的主要议题就是各单位回到本单位以后,一周之内,按照XX村档案资料和墙上展板的样子复制一套属于自己的资料出来。这就是“XX村经验”的全域推广。
  三、文山会海和永远的“时间紧任务重”。  我们有一个笑话,叫做:发100份文件、开100次会议专题研究文山会海的问题。上级扶贫部门少的时候每天发四五个文件,多的时候每天十几个文件,而有时候一份文件我们就要做两三天才能够做完;但这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所有单位每天都把的任务完成了;这也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我在上一句话中删掉了“保质保量”四个字。  我认为“免责文化”是文山会海的重要形成因素之一。一件事情,上面开过会了,讲过了,下面没做到,那就是下面那些人的问题了,不是上面的问题。我做个比喻:你让10个小孩去扛一百斤大米回来,其中9个小孩都没有做到,而有一个小孩做到了,那么证明这件事是可以完成的,那么你就用这个理由把没有完成任务的责任甩到了那9个小孩身上。所以上面要尽可能多开会,尽可能在会议上说更多的内容,底下的参会者有没有记住没有关系,会议记录上证明我讲过就可以。  典型事例1:某个周末我们没有加班,喜大普奔,殊不知周五的晚上上级扶贫部门通过内网发了一份紧急文件给各单位,但是周五、周六是不上班的,有人值班但只是接打电话,因为值班的人未必会用电脑接收文件。所以这份文件我们是周一才知道的,不管是我们,而是几乎全部基层单位,而文件上报的最后时限是周一上午12点以前,我们质疑上级部门如此重要和紧急的事情为什么不打电话通知一下,上级说“没收文件是你们自己的问题”,好吧,原本两天都很难做完的事情所有基层单位在三个小时内做完了(这句话里我又删掉了“保质保量”四个字)。  典型事例2:在扶贫的初期,我们曾经被要求在三天内调查、填写、录入系统所有贫困户的信息,我们单位有超过1K户贫困户,每户贫困户有200项信息,也就是说我们要在三天内完成20W条以上的信息的采集录入工作,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光是采集工作就要花掉一两周的时间,于是我们表示抗议,上级扶贫部门表示无法完成的单位将会受到纪律处分,最后每个单位都在3天内完成了扶贫系统的采集录入工作,神奇吧!我只知道一件事,在此后的两年时间里,扶贫系统中的绝大部分信息根本没法用,什么20岁的人是60岁人的爷爷,什么80岁的人还在读小学,什么瘫痪在床的人每个月还能在外打工的现象层出不穷。  如果你安排的事情超出了下属的能力,他们只能为了完成任务另辟蹊径。  四、个别官员能力低下,昏招频出。  事例1:我们收到一个上级通知,这个通知的荒诞程度已经超出了我们的认知,而且这个通知是从一个很高级别的部门发出来的,并不是什么小地方政府的个别行为。  那么这个通知是什么意思呢?上面要派纪检组下来检查,检查四大项,脱贫人员中是否有辍学的、危房的和缺水的,前三项都很好理解,也是我们已经解决的问题,并没有什么。 关键在于第四个要求,脱贫的人员里面不准有患大病的人。这我们拿着就没有办法了,贫困户里面相当一部分人都是因病致贫,而且不是普通的病,白血病、胃癌、尿毒症、肾衰竭、食道癌等等,那么这群人即使再过一百年,除非医学足够发达能够治愈这些病症,不然也是无法治愈的。但是上面说了,如果这个人还在患重病,就不能脱贫,如果脱贫了,就不能患重病。我猜想,这恐怕又是某个领导拍脑门想出来的规定。你知道最神奇的是什么吗?最神奇的是各单位最后报上来的数据显示,整个地区内所有脱贫人员无一人患病。 不过好在最后这件事就不了了之了,第二年上级部门也没有再提起这个规定。  事例2:任何不以花钱为手段的扶贫都是耍流氓,上级安排了100万扶贫资金下来,这笔钱上级并没有明确应该如何使用,只是规定了大概的使用范围和区域,当然都是对贫困户有益的地方,要么进行建设:比如新建公路,要致富先修路嘛!要么进行产业投资,比如成立一个水果供销合作社,产业致富嘛!要么直接发在贫困户卡上,贫困户拿到钱后想怎么发展自己决定。大致就这几大类吧,现在问题产生了: 旅游部门发文件过来,下达任务,贫困户中必须有30%以上的人从事旅游相关行业,所以这个钱倾向应往这个方向花。 蚕桑部门发文件来,指示我们,蚕桑是本地的传统优势项目,贫困户脱贫要有50%是通过蚕桑脱贫,这应该是我们的建设思路。 水务部门打电话来说,本地贫困户饮水还达不到安全标准,这100万资金里应当不少于10%资金拿来搞水利建设,解决贫困户安全饮水问题。 某领导视察时强调:扶贫资金要少拿来搞建设,至少60%资金要直接发在贫困户的卡上,让他们用这笔钱自己发展。 农业部门说,你们这样不对啊,芒果是我们这里的特色,我们不是号称“芒果之乡”吗?怎么能没有贫困户利用这个脱贫呢?这笔资金应该拿来让他们通过种植芒果脱贫才对。 好了,以上都是我杜撰的,因为我避免说得太具体,基本形势就是这样,扶贫是大事,而每个人、每个部门都有私心,都希望能在扶贫中体现自己的政绩,这些部门提了一堆要求,却不拿出一分钱来,他们只需要坐在办公室发文件就行了。 如果这些部门拿出100万给我们,说:“来,这100万你拿去,你用这笔钱来带领贫困户种植1000亩芒果。”这样的话我们是举双手赞成的,但是他们不是这样,他们通常是这样说的:“来,你不是有100万吗?我来告诉你该怎么用!” 贫困户能不能发展,能发展什么,都是由客观因素决定的,根本不能量化和一刀切,但是上面的部门提出了要求,那这就是我们的工作,我们只能服从,于是在这其中博弈真的是痛苦至极。
  五、摊派主义  当然,体制内的人会很清楚,摊派主义的是体制内的常事。我单位每个干部职工身上都被残联摊派了一个残疾人、群众工作部门摊派了一个上访户、拆迁部门摊派了几户拆迁户、扶贫部门摊派了几户贫困户、民政部门摊派了几户低保户……也就是说,本单位每个干部职工在干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还要担负着一户残疾人、几户低保户、几户贫困户、一户上访户、几户拆迁户的工作。各部门为了免责,通常倾向于把责任摊派在自己所能管辖的所有人和组织身上,这样的结果是:出了事情,看似都有责任,深究起来全都没什么太大责任。由于这样的例子太多,所以我举个体制外的例子。  例子1:贫困户就读幼儿园的问题。本地读个幼儿园每学期平均需要2000元,如果是师资条件好的高端幼儿园,学费则更高。而教育局规定,贫困户就读幼儿园必须全免费,幼儿园不得向贫困户家长收取任何费用(记住,是任何费用),否则就会收到处理。然后,教育局按照每名学生900元的标准向幼儿园进行补贴。而本地幼儿园大多都是私立幼儿园,也就是说一个幼儿园接收的贫困户学生越多,它在原基础收益上的损失就越大。而且贫困户也不傻,既然所有幼儿园都免费,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去更好的高端幼儿园呢?  所以贫困户一窝蜂的涌进了本地最高端的几家幼儿园,各幼儿园园长一看这样下去肯定是不行的,于是本地所有幼儿园都开始心照不宣的用各种土办法阻止贫困户就读自己的学校。比如招收学生满员了、拖延时间、避而不见、和其他幼儿园互相推诿扯皮等等,事实上贫困户学生读幼儿园更难了,更没什么尊严了。  六、教条主义。  例子1:贫困户产业发展资金每人有3000元(各地区金额不同),上级扶贫部门规定,这3000元是用于贫困户发展的,只能用于种植和养殖,禁止用于上面提到的加水洗车、办农家乐等,其实上面没有考虑到,虽然生活在农村,但有部分人是没有地的,或者他的地也不适合种什么经济作物;养殖的话,放养也需要地的,圈养是需要圈舍的;特别是在城乡结合部这种地段,失地农民非常多,都住进小区了,养几只鸡都会被投诉,也无地可种,这个时候问题就出现了:这3000元不发给贫困户是不行的,属于扶贫资金滞留,是要被处理的;但是发给贫困户,贫困户不养鸡鸭或者种植果树不行的,属于违规使用扶贫资金,也是要被处理的;最后各村只有发挥基层的创造性,一方面把钱给贫困户,然后让贫困户把一部分钱拿去买鸡鸭送给自己的亲戚帮自己“代养”,这样就完美的规避了两种情况。  例子2:扶贫系统里面,凡是未脱贫的年人均收入都在3000元以下,凡是已脱贫的年人均收入都在3000元以上,而且每年上级下达多少脱贫任务,基层就会脱贫多少人,一个不会多,一个不会少,如果上面下达任务需要521人脱贫,那么今年就一定不会有522个人年收入超过3000元。  例子3:扶贫系统里面:未成年儿童必须是入学状态,智力残疾也不例外(当地并无特殊学校):60岁上以上必须失去劳动力,不允许60岁以上的人有工资性收入和生产经营性收入,不然就属于错误信息,录入单位会被追责。没有生产经营性收入就不能有生产经营性支出,但事实上有些人买了头猪,得了猪瘟死了,就有支出没有收入,但系统不允许,不然就是错误信息,会被勒令整改。  例子4:所有资料数据和口径上的必须和系统一致(系统一年更新一次),比如系统上某村贫困户236人,但几个月前死了1人,还剩235人。但领导视察问贫困村书记你们村有多少贫困户的时候,贫困村书记必须说236人,而不能说235人,也不能解释有个贫困户去世了,不然就会受到上级领导的警告,我也不知道是为什么。  七、成绩是宣传出来的。  如果你想让1W人增收1000元,那么是很难的,他们即使增收了1000元旁人也未必能看得出来。但是如果你想让100万人觉得你的扶贫工作做得好,只需要报纸上的1000个字和2张照片就行,笔杆子永远是扶贫的第一人才。
  八、扶贫部门只是众多部门中普通的一个而已  举例1:低保兜底。低保兜底是对于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的一种保障措施,这将解决扶贫工作中一个非常大的难题,即无劳动能力者如何脱贫。以前的低保名额是有限制的,扶贫部门通知我们,上级已经取消了低保名额的限制,只要符合条件的贫困户皆可申请。我们正在发愁这部分没有发展能力的贫困户该怎么脱贫时,这个消息犹如严冬里的一股春风。我们立马紧锣密鼓的进行了统计,于是把名单报了上去,上级扶贫部门让我们直接和上级民政部门联系,我们就把名单报给了民政部门。  民政部门很快回复了我们,我们报上去的名单中有很多不符合低保的标准,按照民政部门的话来说就是:符合条件的全都已经享受低保政策了,还没有享受低保政策的都是不符合条件的。而且民政部门的同事告诉我,随着经济发展,享受低保的人数应该逐年下降,民政部门怎么可能让这个数字反而上升呢?!  其实我很理解民政部门的考虑,他们确认了一批低保户,我们现在又拿了一堆名单过去,岂不是在说他们以前的名单有问题?民政部门低保识别有问题,结果还由扶贫部门的人查出来改正,岂不是很没“面子”?所以他们坚持认为自己之前认定的名单非常准确,绝无遗漏和错误,扶贫部门报送的名单不符合低保标准。  最后事情怎么解决的呢?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扶贫部门对我们说,这些人必须享受低保,享受不了就是你们失职,年底扣分,全域通报,后果自负;民政部门对我们说,这些人不符合条件,绝对不允许享受低保政策;两个部门都是我们的上级,扶贫和民政是平级单位,谁也不比谁大,两个部门互相不能命令对方,显然也不进行沟通,但他们都有权利命令我们,于是矛盾被传导到了基层单位。当然,最后两个部门的要求我们都做到了,又是一次神奇的操作。  ——————————第四章:免责文化和海量的督查————————  绝大多数工作都围绕两个目的展开,给上面看和推卸责任。讳疾忌医本质其实也是免责文化思想,不承认自己以前有错,不承认自己犯过错,即使上级部门给了机会改正错误的机会,也拒绝改正,只是为了证明自己从来没有犯过错。避免担责。  例子1:同事,29岁的年轻人,工龄四五年,某天我们在扶贫中发现一个问题,我提出A方案,这样事情的后果变小了,我们即使挨批评也会轻松一点。同事提出了B方案,我说你这样做解决不了事情,反而会让事情变得更糟,他说了一句我一直忘不了的话:“但这样做以后,出了事情就不是我们的责任了啊!”体制内这样的思维多如牛毛,他们遇到问题不是思考如何去解决问题,而是思考如何让自己没有责任。
  —————————第六章:扶贫工作者生存现状—————————  一、扶贫是一项繁重的工作。  一、每天工作超过14个小时是很正常的事情,周末假期还要加班,比如今天是国庆最后一天,但是我已经上班第四天了,整栋大楼里只有这一个办公室在工作,当然忙的还是各种各样的资料。其实上级发过一次文要求精简档案资料,但是按照中间某些官员想创新、想做政绩的拼劲,这次精简档案资料的行动基本上是失败了,比如:上级要求整套档案只能有20卷,不准多,也不准少,而且有每卷有几条都规定得死死的。但是并没有规定每条下面不可以扩充,也没有规定每条下面要装几个盒子。所以我还是举个例子:  事例1:上级精简政策规定:贫困户手里只需要一本扶贫手册即可。某次大领导视察,上级扶贫部门召开会议安排:来视察的领导是分管金融的,所以贫困户手里最好发一张扶贫贷款的宣传单;陪同的领导是分管教育的,所以每户贫困户再发放一本教育扶贫宣传手册;这位领导以前环境部门上过班,对环境很重视,今晚我们打印一批《房前屋后环境保护责任书》出来,让贫困户签好贴在家里显著位置……很多资料就是这样被中间一些人发明出来的。  我们没有元旦、没有国庆、春节打折、中秋打折,最长的一次连续工作了46个小时,两天一夜没合眼。所以扶贫这种工作大多数都是年轻人,在这里我要向那些超过40岁还在负责扶贫工作的同行们致敬,这个工作真的很容易让身体出问题的,大家保重身体。  讲两个有意思是事情给大家听:  第一件事,我是我们办公室从领导到工作员,唯一没有病倒过的人,即使生病了也就去医院打个针、输个液就好了,顶多耽误半天时间。  第二件事,我听同事说的,她本来在其他办公室,后来被安排到我们办公室,她所在的办公室的同事听说她要来扶贫办,于是集体给她唱了一首《祝你平安》,这是真事。  事例2:2016年某月上级部门召集了区域内所有下属单位集中进行一个扶贫的工作,一百多号人两三轮流倒班,不分日夜的进行作业,限期三天内完成,宣布规定时间内完不成的单位要怎样怎样的重罚。偏偏他们的作业系统出问题了,很时候我们要不断的尝试才能成功一次,也就是说原本五秒钟就完成的操作,我们要不断尝试、失败、再尝试、再失败、再尝试……才能完成,效率降低了几十倍。但我们慢慢发现一个问题,这个业务操作在白天会慢的要命,但是在半夜时分就会恢复流畅,于是有些兄弟单位的同事就索性全员回去休息了,等着半夜起来再做。说实话,我也是这样想的,有时大家尝试了一整天,也不过是完成了原本一个小时就可以完成的工作,同事们都一两天没睡觉了,回去休息我觉得也无可厚非。但上面立即通报了:某某、某某单位(好几个)借口系统问题,消极怠工,现警告一次,下次如何如何严肃处理,于是几十个刚躺下的人又爬了起来,继续奋战。  二、扶贫工作是一项很难升迁的工作  事例1:还是上面那个事,最后大家虽然奋战了三天三夜,当然还是有30%的单位并没有完成目标,后来过了没多久,上面又给了一次机会,那30%又熬了一天一夜才算完成。那时大家心里都是怨气很深的,而且都是年轻人,血气方刚,大骂这个系统堪比铁道部的12306网站,先是背地里骂,后来当着上级部门的面都在骂了,上面终于知道大家并不是人人都是新时代任劳任怨的焦裕禄了。  后来开了个会,参加扶贫工作的大多数都是30以下的年轻人,这种工作量上了年纪的人是撑不住的。领导开始画饼了:扶贫是一个重要的工作,大家都是年轻人,以后我们优先从这群扶贫的年轻人里面提拔出一批又一批的干部,优先提拔从事扶贫工作的人。后来又补充了一句:“扶贫的工作很复杂,需要有经验的人,各位领导要注意,扶贫的人千万别让他走了,不然影响了你单位的扶贫工作自己负责。”  换句话说,一个年轻人一旦从事扶贫工作,将在五年内无法调换岗位和晋升,我不知道这到底是对扶贫工作的重视还是不重视。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周围的同事一个个晋升,和你同一年入职的同事都成了你的上级,而自己因为从事了扶贫工作而被限制五年内不得晋升,那么五年之后呢?上级精神是五年内不能调动,可没保证五年后一定调动,而且五年一过,大家都差不多30岁的人了,这个时候也能看见天花板了,可以这么说,体制内头五年是对一个公务员最重要的五年。如果你是一个有上进心的年轻人,不要从事扶贫工作。  事例2:本单位两年多以来,陆陆续续晋升12人,其中4人是组织部门的,2人是上级单位长期借用的,1人是村书记,1人是办公室主任。所以扶贫办公室也很难吸引到新同事加入,更难吸引到人才,任何一个有抱负的新同事都是拼命争取到组织部门上班或者被上级单位借用。
  怎么一片发对之声啊?个人认为既要活在新闻联播里,也要活在网上,不能只看一面。
23:33:34  有朋友提到了即使打在贫困户卡上的钱,依然被挪用的情况,这种情况是不可能存在的。我也遇到过贫困户多次反映这种问题,拿着存折来找我们,说自己的钱被人拿走了,经过我们调查以后,全部都是乌龙事件。那么我们假设,如果就有这样一个大大的坏人想要拿走贫困户存折里的钱,需要做到哪几步呢? 第一种可能,买通我们或者财政局的人,给他少打款。这是不可能的,因为贫困户不是傻子,而且每个贫困户补助标准是公开的,只要会......  -----------------------------  前面说得好,这一篇,就大有问题了,呵,当然嘛,有些东西,你肯定得表态的,理解。  不过,正如你说的,  “久之就不想提意见了,免得自己招身臊。”  ——几千年来中国,不都一直这样吗?所以总是太平一段,又内战内乱。但即便深知历史,深知血流成河的必然再演,你还是不敢讲真话:  下不能向上提意见,民对上无知情权(更何况表态权)全是由一集团制法,管理,权力独大,内掣极多,又处理不了各种矛盾纠纷。  ——正是一切源,源若解决,何须扶贫?何须费事?何须多此一举?
  为什么其他贫困户发钱发油发大米,而我什么都没得到?  这是最常预见的谣言。通常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是确实是谣言,一句很正常的话经过两三个人传话以后就面目全非了,经常有贫困户A跑来声称同村的贫困户B得到了政府补助的一大笔钱,而自己什么都没有得到。后来一查,贫困户B根本没有得到过这样一笔钱,也没说过自己这样话,乌龙。二是发钱的时限不同,比如我们本地每名贫困户脱贫当年可得到产业发展资金3000元,所以有些贫困户是2014年得到这笔钱,有些是2015年,有些是、、2020年,所以在2020年以前会出现有部分贫困户得到了这笔钱,有部分贫困户没得到的情况。三是发钱的项目不同,贫困户A到办公室来,声称村委会送了同村的B鸡苗、同村的C棉被,自己什么也没有得到,我们调查以后B确实得到了鸡苗,B是残疾人,残联发放的;C也确实得到了棉被,B是困难党员,组织部发的;而在A的眼里,自己是贫困户,那就是全村最应该受到帮助的人,所以无论是什么慰问帮助都要首先考虑自己,这种思维在贫困户里面很常见。四是发钱的来源不同,比如某县组织全体职工大面积入户走访调查,甲部门是大单位,财大气粗,于是给每位职工发了500块钱,让他们带给贫困户;而乙部门是穷而小的部门,没有那么多资金,就没有给职工发钱带到贫困户家里去。于是两户贫困户是邻居,一户因为是甲部门帮扶的,所以得到了500元;一户由于是乙部门帮扶的,就没有得到钱。
  1.说腐败,确实一直是个问题。昨天今天明天仍会有。  2.扶贫不是拿钱买东西、帮建个房子。就像大凉山地区,如果给那些抽大烟的把精装修别墅给他们盖好再配个豪车,他一样给你败光。不败光,他也养不起车。  扶贫最根本的是提升扶贫对象的生产附加值,如果他实在扶不起,那就多投资他的下一代或下下一代。它是一个持久战,短时间内想要彻底解决不现实。
  精准填表
  简单的TIZHI道理:  所有ZHENGQUAN,跟群众都是有矛盾的。  现在不存在根本性矛盾,但是具体矛盾多如牛毛。  矛盾如何化解?  在WESTERN,靠XUANJ。你搞不好,下台换人,群众的期望值再次被拉回来,犹如汽车换挡,社会继续发展。  在我国,靠XXXX。以前的WHDGM,DAYUEJ等等,都是群众买单。然而现在不同了,把矛盾全部扔给基层了,XXX工作落实不了,基层责任、基层TANWU、基层无能。搞死一批基层虾米(不管出什么事核心领导几乎不会遭),所有矛盾化解,社会继续发展。再出问题,再搞死一批。  上面的长篇大论是我转发的,是基层乡镇的朋友,赶紧想办法走吧,考公务员的,打死不要去乡镇。不信,那你去试试看,还有5年徒刑等你哟。
  腐败太严重了
扶贫的对象基本都是关系户。这严重违反了我党的基本原则。希望更加有效的监督,和老百姓的上访渠道
  喷子不少啊,怎么没人喷精准扶贫扶了一帮懒汉游民?现在条件好了,能吃苦的年轻人都出来打工挣钱了,也慢慢都过上了好日子,除去一些老弱病残确实没办法的,剩下的个别贫困户真是活该一辈子穷。拿我自己遇到的帮扶对象来说,等、靠、要!比如,我动员朋友圈里的好友卖他家农产品给她增收(家里住在山里,买农产品的话离镇上坐车还要半个多小时,老公半身不遂,靠妻子一人务农,为了照顾老公也不能出远门),说好的价钱比商贩收的价钱还略高一点,我们自己出车上门去把农产品拉回来,钱收好了送到贫困户手中,门都不用出就帮她增加收入,没想到第二次去被阴阳怪气地说我们把他东西便宜买走了,我天地良心没有从中牟利一分钱,连送货的车费都是自己贴钱,就是为解决她一个妇女照顾家人,卖个农产品还得自己背到镇上去不容易而已。没想到落得这样的场面,实在寒心!再比如,我提出给他家半身不遂常年服药的老公买药的时候,妻子毫不知足地跟我提出要求我也给她买药(她本人没病,不需常年服药的)。又比如,我看二人衣衫鞋子破旧,想说送点衣服和鞋子让他下地干活穿,没想到直接被拒绝,宁愿继续穿着裹满泥脏兮兮破烂烂的布鞋,也不稀罕你给的除了钱以外的爱心,又又比如,国家给帮扶免费发放的养蜂箱,居然没人照顾让蜜蜂全跑光……国家这几年的政策确实好,该户人家可享受异地搬迁政策,不需出钱,国家给提供住房,搬迁后,一方面离城区很近方便丈夫就医,另一方面我还建议妻子可以闲时在城区打零工(比如给人家打扫卫生一天挣一百多元),既不影响照顾丈夫,还能增加收入,多次讲解政策居然被妻子以搬进新房要收水费,买菜还要花钱为理由而拒绝,简直无法理解他们的脑回路,宁愿待在距离城区开车还要走三个小时,交通都不便利的山沟里,继续着几千元年收入的生活,也不愿意住在免费的,交通医疗便利,打工挣钱方便城区。接触了一年下来,感觉就是懒、奸、等、靠、要!真为国家那么好的政策感到遗憾,个人认为这样的贫也不需要扶了,也不要折煞了扶贫人员的一颗热心肠,我们顶着喷子的骂,想干点无愧于心的事,无奈事与愿违,也希望大家能理解,莫让扶贫成了懒汉的庇护所。
  喷子不少啊,怎么没人喷精准扶贫扶了一帮懒汉游民?现在条件好了,能吃苦的年轻人都出来打工挣钱了,也慢慢都过上了好日子,除去一些老弱病残确实没办法的,剩下的个别贫困户真是活该一辈子穷。拿我自己遇到的帮扶对象来说,等、靠、要!比如,我动员朋友圈里的好友卖他家农产品给她增收(家里住在山里,买农产品的话离镇上坐车还要半个多小时,老公半身不遂,靠妻子一人务农,为了照顾老公也不能出远门),说好的价钱比商贩收的价钱还略高一点,我们自己出车上门去把农产品拉回来,钱收好了送到贫困户手中,门都不用出就帮她增加收入,没想到第二次去被阴阳怪气地说我们把他东西便宜买走了,我天地良心没有从中牟利一分钱,连送货的车费都是自己贴钱,就是为解决她一个妇女照顾家人,卖个农产品还得自己背到镇上去不容易而已。没想到落得这样的场面,实在寒心!再比如,我提出给他家半身不遂常年服药的老公买药的时候,妻子毫不知足地跟我提出要求我也给她买药(她本人没病,不需常年服药的)。又比如,我看二人衣衫鞋子破旧,想说送点衣服和鞋子让他下地干活穿,没想到直接被拒绝,宁愿继续穿着裹满泥脏兮兮破烂烂的布鞋,也不稀罕你给的除了钱以外的爱心,又又比如,国家给帮扶免费发放的养蜂箱,居然没人照顾让蜜蜂全跑光……国家这几年的政策确实好,该户人家可享受异地搬迁政策,不需出钱,国家给提供住房,搬迁后,一方面离城区很近方便丈夫就医,另一方面我还建议妻子可以闲时在城区打零工(比如给人家打扫卫生一天挣一百多元),既不影响照顾丈夫,还能增加收入,多次讲解政策居然被妻子以搬进新房要收水费,买菜还要花钱为理由而拒绝,简直无法理解他们的脑回路,宁愿待在距离城区开车还要走三个小时,交通都不便利的山沟里,继续着几千元年收入的生活,也不愿意住在免费的,交通医疗便利,打工挣钱方便城区。接触了一年下来,感觉就是懒、奸、等、靠、要!真为国家那么好的政策感到遗憾,个人认为这样的贫也不需要扶了,也不要折煞了扶贫人员的一颗热心肠,我们顶着喷子的骂,想干点无愧于心的事,无奈事与愿违,也希望大家能理解,莫让扶贫成了懒汉的庇护所。
  我说说我看到的城市扶贫,廉租房,公租房。家里几套房子开着奔驰宝马的拿到了廉租房的钥匙!!!!!!!!只因他名下没房没车!而真穷的却申请不到!!!!!!!!至少有一半以上都是有房的申请到的!!!!!!
  水文,我永远不相信会有公正在中国发生!
  前两年村里扶贫乡上给四只羊羔结果村干部家没喂几天掉水里死了,它们就涮羊肉吃了
  这你也信
  不想骂人
农村住宅只能留一栋
好地拿来种花花草草
差地留给你种
  不想骂人
农村住宅只能留一栋
好地拿来种花花草草
差地留给你种
  很多人都没搞明白啥叫精准扶贫,主要还多数人都没在扶贫第一线工作过,或者是生活过.也难怪一些人不理解精准扶贫.  虽然某个县很贫困,但该县各个乡镇以及各村致贫的原因并不相同,甚至各贫困户致贫原因也是不一样的。  精准扶贫最主重要的是,首先要准确地分析出贫困户致贫主要原因,主要致贫原因主要如下几种:因病、因残、因学、因灾、缺土地、缺水、缺技术、缺劳力、缺资金、交通条件落后、自身发展动力不足行等.  在这基础还要细化分出两因户(因学、因病致贫):因学、因病。  两无户(无力脱贫、无业可扶):低保户、五保户。  两有户(有资源有劳动能力但无门路):缺资金、缺技术。  两缺户(缺基础设施、缺技术资金):缺劳动力、缺土地、缺水、交通条件落后。  精准扶贫不是乡政府把钱精准地送贫困户手里就大功告成了。而是要根据找到致贫原因有针对性地想出各种行之有效的办法,让贫困户从此永远摆脱贫困。  精准扶贫各省各市各地区,都直接派出了驻乡驻村扶贫工作组,这些工作组人员,在下去之前都是向组织立下军令状的,他们不但要保证完成扶贫指标,而且还要保证脱贫后五年内不出现返贫情况。  帖子里大家所谈那些,其实都是以前印象了。以前常常是县里把扶贫款拨乡里,乡里再把扶贫款拨村里,再由村委会把发到贫困户手中。这一路下来就很难确保扶贫款项不被某些人贫污挪用。即使扶贫款没有被贪污挪用,发到了贫户手中,也很难起到脱贫效果。因为脱贫从根本上来看,这是一项艰难的系统工程。不是靠一户一村就能轻易脱贫的。除了要依靠各级政府帮助还要充分地发挥社会力量才行。
  把城市里那些鬼城、空城,没人住的,通通发给打工者住,绝对一人一套住不完,就才叫真真正正的去库存,真真正正的扶贫!
  我是农民在外打工二十多年目前还在打工,不打工靠老家那几分地连饭都吃不饱,扶贫都没扶到点子上,中国有一半的人口在农村,其中大部分都在城里打工,应该让他们在当地买房安家落户,退出耕地让少部分人去种地,耕地多了就能赚到钱,用机械化操作,在城里落户的农民政府提供补贴。
  接着忽悠
  扶贫危房重建补助多少啊?
  真的希望能落到实处!不要在有农村官员得贪污了!就像我们这的路!别的邻村都是柏油马路!独独我们这还是土道!我爷爷说交的钱是一样的!可当官不干实事!!
  支持!贫要扶,尤其患重病的人和贫困的老人,更要善待
  问题肯定不少,但国家下了大力气,效果显著,也是事实。
  要是按照中国的贫困概念印度应该有一多半是贫困人口,没听说印度还要扶贫,这么多的人它扶得起吗?印度人虽然穷但自信快乐守法而且仍然是主流社会的一员,都是穷人一个在天上,一个穷人在地狱,地狱的穷人穷在人格上,穷在心理上,才是真正的穷,这里恐怕还有更深刻的原因。
  习总说的精准扶贫关键在精准。精准扶贫以来,城乡很多原来的低保户都取消低保了,因为他们不贫困,而是因为各种原因得到了低保。  按道理,应该追回低保款,追究责任,并且追究相关人的责任,包括刑事责任。
  我家也申请了精准扶贫,资料都交上去了,不知道能否申请上,等待着
  我们这边情况也好了很多。网络上没有调查就先喷的人太多了。我就知道有一个低保其实不太符合低保的条件,这两年都退了,他想找关系保住,但是找了一圈都没有用,谁也不敢碰这个高压线。  坐标浙江。
  个例吧?
  从网页回复来看,大家都把注意集中到怀疑和负面定格上,从来不是积极投入心态!!  社会有时候是很吊诡的,如果大家把社会看成啥样,最后结果可能就是啥样!  不知道有人明白不??
  我们这里确实推行的很好,贫困户给的是牛羊不是直接给钱,而且责任到人,村干部什么的每人负责四五个人,如果过程中牛羊被宰卖会问责到负责人个人,感觉还挺好的,都开始做实事了
使用“←”“→”快捷翻页
<span class="count" title="
<span class="count" title="
<span class="count" title="
<span class="count" title="
<span class="count" title="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7精准扶贫什么到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