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刻尔克大撤退希特勒为什么会成功,是希特勒的战略失误吗

敦刻尔克大撤退真的是联军的胜利,还是希特勒的失策呢?
敦刻尔克大撤退真的是联军的胜利,还是希特勒的失策呢?
5月底至6月初,在这里发生了以“敦刻尔克怪事”之名而载入史册的 “神秘”事件。这个怪事就是:希特勒对敦刻尔克的进攻暂停;英国远征军在 悲剧性的情况下撤往不列颠群岛。
在英国的同盟军陷于单独同希特勒军队对峙的时刻,戈特将军的远征 军从大陆撤退,从而也在很大程度上预先决定了法国的溃败和投降。不仅 如此,英国军方还把敦刻尔克及其序曲描写成英军军事战略的一个重要 插曲气
当然,在敦刻尔克撤退中,英国的士兵、军官、飞行员、坦克手、步兵和炮 兵都表现出了刚毅、沉着、勇敢、无畏的典范。在较英法联军占巨大优势的 敌人的航空兵、炮兵和坦克部队的突击下,从海上撤退如此众多的军队,这 在整个战争艺术史上的确是没有先例的。
但是,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特别是战后,就根据事件的新踪迹展 开了激烈的争论:是否在敦刻尔克发生过“怪事”,或者,实际上在这里没有 发生过任何“神秘的”和“奇怪的”事情,而只出现过英法同盟军统帅部的失 算和德国国防军统帅部的失算。我们认为,当时出现的正是第二种情况。 对于“敦刻尔克怪事”,显然必须用一种独特的结合方法加以解释,也就是 说,必须把英法军队同德国军队在极其复杂的国际形势下激烈搏斗时所形 成的一系列政治和其他因素独特地结合起来进行分析。
那么影响在敦刻尔克沙丘出现戏剧性事件的因素是什么呢?对英国和 法国来说,有没有可能预防敦刻尔克事件呢?也不知道,英法军队遭到毁灭 性失败是谁的过失。不论西方的军事人物、政治家、历史学家和新闻记者如 何想说明这些事件的特征,但敦刻尔克终究是失败了。
如同后来法国的投降一样,敦刻尔克失败也是由英国和法国的掘墓人 准备的。这些掘墓人就是那些政治家和军事家,他们奉行慕尼黑政策一 同希特勒侵略者合作的政策,他们极力把希特勒侵略引向东方反对苏联。 正是他们宁愿向德国法西斯投降,也不愿对德国法西斯进行抵抗。他们对
德国法西斯的胜利比对本国人民群众的政治积极性更为担心。但是,谁是 敦刻尔克的直接祸首呢?下面我们试试弄清这个问题。
甚至在德国国防军部队突至拉芒什海峡沿岸以后,英、军队的处境也还 不是灾难性的,尽管是严重的。
在法国的英国远征军有40万人。直接配置在敦刻尔克地域的戈特的军 队有10个师。英军的装备超过700辆坦克,2400门野炮,高射炮和反坦克 炮,数千支反坦克枪。机枪和冲锋枪@。
抵抗德军侵人的比利时军队约有50万人。在被德军占领的那条狭窄地 带南北作战的法军大约也有50万人。
盟国还有可能从有马奇诺防线掩护的法国中央地区调派军队,有可能 通过英、法海军控制的海上运送军队。毫无疑问,这些装备精良的英国、法 国和比利时的军队,如能同英-军队的南集团军群精确协调突击,本来有可 能有效地抵抗德军的突破。
新任总司令魏刚将军,一方面隐瞒自己关于必须投降的意见,另一方面 也考虑广大舆论界的立场,对被切断联系的北集团军队,采取了一定的救援 步骤。
5月21日,在伊珀尔举行盟军代表会议(戈特未出席)。会上同意“魏刚 计划”:从南、北实施两面突击,以击溃突入之敌,促使盟军被切断相互联系 的两个集团会师。“德国的几个师,——魏刚声称,——必葬身子他们所陷 入的陷阱”(C)。按照计划,英、法军队以30—40个师的兵力,由北面对巴波姆 和康布雷实施突击。他们必须以战斗打开自己向南的通路,并在击破德军 突入的坦克部队后,同经过亚眠向他们方向冲击增援的弗雷尔将军的法国 集团军群(该集团军群编成内包括法军第十八、二十师,以及从阿尔萨斯、马 其诺防线、非洲和其他地方调来的一些部队)会师。
盟军对德军坦克突击集群翼侧实施的突击可能使其腹背受敌。但是,5 月21 — 22日以2个英国师和2个法国师对阿拉斯实施的进攻,是很不协调 的,也是准备很不足的。戈特没有考虑法军的进攻,竟命令负责英国第五和 第五十步兵师协同行动的富兰克林将军于5月21日对阿拉斯发起冲击。结 果,2个法国师只是后来才支援英军的进攻。
然而,即使如此兵力不大、组织不佳的英、法军队的局部进攻,也使德国
将军们行动迟疑,并把这一进攻称为“阿拉斯危机_。英国士兵们在对阿拉 斯的进攻中显示了,他们是忘我勇敢的战士。他们迫使德军后退2()公里,俘 敌4()0人。有充分的根据认为,如果不是以英、法军队的4个师实施有限进 攻,而是以盟军的北集团的全部兵力和南集团的大部兵力实施联合进攻,那 么进攻便可获得无比巨大的军事-战略成果,从而使德军几个师对拉芒什的 突破也可能遭受挫败。敦刻尔克大撤退何以成为奇迹?
关注新华网
近日,诺兰导演的大片《敦刻尔克》上映,引起了大众关注。电影表现的是二战中,1940年5月底到6月初,英国远征军和法国陆军一部在德军的包围圈中,如何奇迹般地从法国北部海港敦刻尔克逃到英国的。
  对于西方国家的人民来说,敦刻尔克这个词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它既是败退的代名词,也是奇迹的代名词。那么,对于我国不那么熟悉二战史的普通观众来说,观看电影《敦刻尔克》时一定有一个疑问挥之不去:德国人好像只是派了空军轰炸、潜艇偷袭,最关键的陆军为什么只会对着空船玩打靶,而不认认真真地消灭包围圈里的英军,反而坐视他们乘船逃跑呢?只看见英法联军奋力逃跑,那么他们为什么会吃败仗,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简单地说一说。
  日,希特勒德国进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3日,英、法对德宣战。但是,这两个最强大的军事强国却并没有认真地进攻德国,而是宣而不战,使得西线出现了战争史上的奇观“静坐战”。就这样,英法坐视了小兄弟波兰的灭亡。
  1940年4月,德军开始腾出手来,在西线展开行动。他们在很短的时间内攻占了丹麦和挪威,然后在5月10日开始进攻英法。
  法国面对它东边的强邻和宿敌德国,一直是心怀畏惧的。以巴黎为核心的工业区,是法国经济重心和战争潜力的主要来源,绝对不能丢失。为了保卫这一政治经济中心,法国在一战前就在两国相邻地段修筑了坚固的堡垒地带,在一战后则进一步将其加强为所谓“马其诺防线”。对于这一坚固筑垒防线,德军也十分忌惮,因为如果正面进攻之,必将遭受极其惨重的伤亡。所以,德军在两次大战中的进攻,都避开了这一地带,而选择在北翼迂回。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军主力根据“施里芬计划”绕到比利时的平原地带进行突破。他们几乎就要成功了,但是最终在巴黎近郊的马恩河被英法联军阻截住,最终导致了战争失败。二战时,希特勒和德军将领们吸取了教训,转而从比利时和马其诺防线之间的卢森堡—阿登森林一线实施主要突破。
  根据这个被称为“黄色方案”的计划,德军在西线投入了A、B、C三个集团军群,共计115个师,约300万人,2700余辆坦克和突击炮,约7500门火炮、1815架作战飞机。其中,C集团军群在最南面,对法国马其诺防线发动佯攻,牵制防线里的法军。B集团军群在最北面,侵入中立国比利时和荷兰。英法联军总司令、法国人莫里斯·甘末林将军认为德国会重演“施里芬计划”,并针对性地制定了“D计划”。当德军从比利时、荷兰杀来后,他马上命令英法联军第1集团军群主力北上比利时,以与德军主力决战。
  然而,德军真正的突击集团是在中部的A集团军群。它像一把锋利无比的妖刀,从德、比、法、卢四国交界处刺出,穿越了被认为很难穿越的阿登森林,达到了奇袭的效果。其中克莱斯特指挥的装甲集群,下辖第15、19、41装甲军,集中使用坦克,再一次发挥了闪击战的非凡威力,迅速突破了马斯河,打垮了当面的比利时和法国军队,一路狂飙,以每昼夜50多公里的速度直向英吉利海峡冲去。
  直到此时,后知后觉的甘末林将军才意识到,自己在敌军主要突破方向上的判断可能是错误的。他慌忙调整部署,组织预备队实施反击。但是法军表现不佳,无法抵挡德军装甲部队的攻势。20日,德军进至海边,法国、英国、比利时的重兵集团后路被截断,被合围在敦刻尔克至麦茨之间的狭长地带,随时有可能被全部歼灭。
  英国远征军共有10个师,其中9个处于这个大口袋中。经过21日失败的阿拉斯反击,英国人痛苦地意识到,南下突围已经不再可能,于是下决心从敦刻尔克把远征军撤回英国本土。26日晚,他们启动了“发电机行动”,动员大量船只,包括许多小型民船,在海空军的保护下,横渡海峡,来挽救他们的小伙子们。
  但是,要在强悍的德军眼皮底下撤退,谈何容易!然而,奇怪的事情发生了。5月24日下午,包围圈西翼的A集团军群下发了希特勒的命令,精锐的装甲部队在运河一线停了下来,攻势戛然而止。直到26日晚这一命令才被取消。这使得英法联军获得了宝贵的撤退时间,造成了敦刻尔克的奇迹,也让古德里安(时任第19装甲军军长)等德军将领痛惜不已:到口的肥肉,就这样眼睁睁地让它飞走了。
  战后的许多论著,尤其是德军将领们的回忆录,都把德军这次错失歼敌良机的原因归之于希特勒神经质的决定。希特勒反正已经是众恶所归,各种责任推给他最简单方便。然而实际上并非这么简单。原来,希特勒和A集团军群司令伦德施泰特都认为,装甲部队经过快速穿插,损失很大,部队也非常疲劳,急需休整。毕竟,以装甲部队继续进攻包围圈中的几十万英法联军,必然遭受重大损失,会影响接下来消灭巴黎方向法军主力的战斗。而彻底击败法国才是这次战争的主要目的。如果把宝贵的装甲部队消耗在敦刻尔克,则很可能因小失大,甚至可能两面受敌,造成被动,招致战争的失败。毕竟一次大战德军止步于巴黎城下,最终导致失败,仍然殷鉴不远。事后诸葛亮地评论当时的决策,是很轻松的。但是对于当时的德军上层来说,这种选择是有其道理的,有全局观,分清主次,甚至可能是很正确的。虽然放走了几十万英法联军,却保存了精锐,规避了风险,保证了法国战役的迅速胜利,这也不失为一个稳妥的选择。
  而德国空军司令赫尔曼·戈林元帅在这个过程中也起到了有点喜剧性的作用。他见陆军势如破竹地击败了英法军队,觉得空军的风头和功劳被抢走了,于是拍胸脯向希特勒表示,不需要陆军出马,空军单独就可以把包围圈里的英法联军消灭。希特勒也听信了他的保证。这并不是戈林唯一一次把牛皮吹破,他在日后还会多次害苦德国人。可见为了个人利益、部门利益、小团体利益而损坏总体利益的事情,危害是多么大。
  英法联军从敦刻尔克撤出了33.8万人,其中包括9万名法国人,为后来的战斗保留了珍贵的种子。虽然重型装备都抛弃在海边了,但是人才是最重要的。如果没有撤回这些训练有素的军人,英国可能就只能靠童子军来保卫了。很可能英国就不会再有信心与德国继续打下去,而与之媾和,而美国也有可能不会参与欧洲的战争。整个世界历史都将改写。(赵孟)
责任编辑:敦刻尔克大撤退为什么成功?原因解析
敦刻尔克大撤退为什么成功?原因解析
百家争鸣谈历史
敦刻尔克大撤退被后代历史学家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战役,但是根据史实记载,敦刻尔克大撤退是英法联军失败后,被迫进行的一次撤出战役行动,是一次耻辱的失败,所以敦刻尔克大撤退为什么成功也成为了后代人热议的话题,其实这场战役之所以被人认为成功是因为德国人的原因。敦刻尔克大撤退图片日,英法联军的同盟阵线被德国人攻破,德国凭借着重型机械化部队占领了法国全部领土,取得了压倒性优势,可惜希特勒由于后方原因不能够再进行进一步的军事打击,德军高层将领争权夺利,他们想在希特勒面前表现自己,也想让希特勒看到空军的实力。所以英国人法国人突破了防线逃了出去,趁机在敦刻尔克这个地方实施大规模军事撤退行动。他们一开始是抱着必死的决心的,但是后来德国高级将领舍弃了陆军反而要用空军,让英法联军在地面的部队有了喘息的机会,于是英法联军相互配合在敦刻尔克这个地方突破了德军防线,侥幸逃出了一部分兵力,也往外运出了一部分重要的军事装备。关于敦刻尔克大撤退为什么成功这个问题,后代历史学家主要认为敦刻尔克大撤退是钻了德国人的空子,德国人完全取得了压倒性优势,但是他们为了表现自己,说服了希特勒,停止步兵进攻,改用飞机,使得之后英法联军侥幸撤出了这个地方。敦刻尔克大撤退的历史背景敦刻尔克大撤退是欧洲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战略撤退行动,发生在1940年的4月25日,其实敦刻尔克大撤退的历史背景非常复杂,早在1939年的9月1日,德国就入侵了波兰,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为敦刻尔克大撤退埋下了伏笔。敦刻尔克大撤退图片英国和法国因为利益对德宣战也是敦刻尔克大撤退的历史背景之一,但是实际上在敦刻尔克大撤退之前英法两国只是躲在马奇诺防线后,并没有对德国人进行有力的打击,直到1940年德国136个师发动了三千多辆坦克绕过马其诺防线攻打法国,英国不得不硬着头皮跟德国人宣战,但是这场战争德国人战胜了,德军冲破了英法联军的防线,把比利时荷兰卢森堡等国的疆域纳入了自己的界限,德国的主力军团一路高歌猛进,指挥强大的装甲部队占领了法国北部地区。其实德国占领法国就是敦刻尔克大撤退的历史背景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由于德国成功占领了法国,英国人意识到好景不长,必须要进行有力的军事撤退行动保留革命的种子,所以,才有了敦刻尔克大撤退的发生。在后期,敦刻尔克大撤退发生之前,希特勒独断专行,对于英法联军实施穷追猛打,后来法国战事逐渐明朗,敦刻尔克大撤退开始逐步进行,德国人由于自身原因不能够继续对英国实施打击,使得敦刻尔克大撤退挽救了很多人力物力资源,保留下来日后战争的基础。敦刻尔克大撤退具体损失有多少敦刻尔克大撤退是欧洲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军事撤退行动,由于在日,英法联军的攻势被德国人打败,德国人的重型机械化部队开进了法国领土,所以整个欧洲大陆除了英国之外的土地都落入了德国人的手中,为了不让英国再遭受损害,英国命令全部的英国人撤出法国地区,这就是敦刻尔克大撤退的来源,很多历史学家都在整理敦刻尔克大撤退具体损失有多少这个问题。敦刻尔克大撤退图片很多后来的历史学家估计,在撤退中英法联军一共有4万余人被俘,还有2万余人死亡,所以敦刻尔克大撤退一共伤亡了68000名英法士兵,在这些伤亡人员中,有的是因为进攻战死的,有的是在海滩上等待上船时丧生在德国空袭和炮火下,有的是在海上被德国的船击沉而葬身海底。除了人之外敦刻尔克大撤退也损失了一些重要的战略资源,英国一共动员了861艘各型船只投入撤退,但是有226艘英国船和17艘法国船被德军击沉,一共有250艘船在这场撤退行动中再也不能服役,英国空军失去了106架豪华飞机,法国人失去了140架战斗机。后代也有历史学家对于敦刻尔克大撤退具体损失有多少这个问题怀有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这场撤退行动中法国的损失并不大,但是根据法国官方记载,法国在这场撤退行动中不只死伤了4万余人,他们还有一些空军飞行员和优秀将领在撤退中被炸死,所以也应该包括这些人的伤亡。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百家争鸣谈历史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谈古论今,以文会友。
作者最新文章敦刻尔克大撤退为何会成功?
敦刻尔克大撤退为何会成功?
随着二战的全面爆发,自日起,希特勒指挥德国军队绕过“马其诺防线”,进攻拥有300万军队的比利时、荷兰、法国和卢森堡。德军指挥官采用创新战法,令对手措手不及。德国装甲部队横扫法国北部,将英法联军切成两段,并把数十万盟军逼困在法国北部敦刻尔克一隅。然而,5月26日到6月4日之间,近34万英法军队从敦刻尔克搭船穿越英吉利海峡,撤退到英国本土,史称“敦刻尔克大撤退”,该事件甚至被一些人称为“20世纪历史的转折点”。那么,面对强大的德军,为什么敦刻尔克大撤退能够成功呢,小编认为大概有以下几点原因吧:一、德军疲劳作战,战斗乏力,需要休整。自日起,德军已连续作战两周而没有进行任何休整。包括希特勒在内,曾经历过此前一场世界大战的人都了解,这对士兵意味着什么--这些深入法国作战,已经蒙受重大损失的德国军团需要休息,需要补充兵员并重组部队。二、德军后勤补给不足以及地理条件对装甲部队的限制。德国装甲部队行进之迅速超过预期,大大领先步兵和补给部队,已出现燃料和弹药短缺。不止如此,就在先头部队前方25公里的敦刻尔克地区,其地面条件并不适合坦克的行动,那里的沼泽和沟渠早在一战时就给德国军队带来过麻烦。三、希特勒犹豫不决,错失“良机”。5月24日,希特勒下令停止向敦刻尔克方向的进攻。这一持续60小时的命令为盟军在敦刻尔克组织防御并准备撤退提供了宝贵的时间。德国人的“慷慨”对陷入绝望的盟军来说可谓天赐良机。四、运气因素。同盟国方面对战争局势比较悲观,英国甚至已经做好向德国有条件投降的准备。5月26日启动的“发电机行动”,原本预计只能撤出最多4.5万士兵,但最终的实际数字是33.8万。能够创造这一奇迹,运气也很重要。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作者最新文章敦刻尔克如果没有撤退成功会怎样 结局反转绝对想不到
  电影《敦刻尔克》在明日就要上映了,可能许多人不知道敦刻尔克代表着什么,今天小编就来带你了解一下,什么是敦刻尔克大撤退,如果敦刻尔克如果没有撤退成功会怎样?
  什么是敦刻尔克大撤退
  纳粹德国日开始进攻西欧。当时英国、法国、比利时、荷兰、卢森堡拥有147个师,300多万军队,兵力与德国实力相当。但法国战略呆板保守,且动员较为迟缓,只把希望寄托在他们自认为固若金汤的马奇诺防线上,对德国宣而不战。在德法边境上,只有小规模的互射,没有进行大的战役,出现了历史上有名的&奇怪的战争&。
  然而,德军没有攻打马奇诺防线,他们首先攻打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并绕过马奇诺防线从色当一带渡河入法国。德国法西斯的铁蹄不久又踏入荷兰、比利时、卢森堡。
  日,德军直趋英吉利海峡,把近40万英法联军围逼在法国北部狭小地带,只剩下敦刻尔克这个仅有万名居民的小港可以作为海上退路。
  形势万分危急,敦刻尔克港口是个极易受到轰炸机和炮火持续攻击的目标。如果四十万人从这个港口撤退,在德国炮火的强烈袭击下,后果不堪设想。
  英国政府和海军发动大批船员,动员人民起来营救军队。他们的计划是力争撤离三万人。这支杂牌船队就在这样危险的情形下,在一个星期左右时间里,救出了三十三万五千人。
  这近34万军队都是精英啊!没有他们,英国后来能否抵挡住德军的轰炸,是一个问题。没有他们,还会不会有后来的诺曼底登陆,也是一个问题。没有他们,丘吉尔还能不能坚硬地战役下去,更是一个问题。
  关于敦刻尔克大撤退为什么成功这个问题,后代历史学家主要认为敦刻尔克大撤退是钻了德国人的空子,德国人完全取得了压倒性优势,但是他们为了表现自己,说服了希特勒,停止步兵进攻,改用飞机,使得之后英法联军侥幸撤出了这个地方。
  敦刻尔克不是战争片是悬疑片
  与一般战争题材影片按照正常时间顺序叙述不同,《敦刻尔克》从陆、海、空三个角度,以一小时、一天、一周三个时间维度来叙事。不同的人物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履行各自使命&&陆地上英国士兵试图逃离海滩,大海上民用船主离开英国想要拯救士兵,而空中皇家空军战斗机飞行员在与德国交战。
  无论是时空交叉的剪辑,还是以迫击炮、轰炸机等武器来展现敌军的设计,都来源于诺兰对于&悬疑紧张感&的一贯追求。&我在写剧本的时候就不想近距离展现敌人的面孔,现在观众就会觉得自己像是沙滩上的士兵一样感觉到威胁,只能在远处瞥见敌人,看不到他们的脸反倒会更害怕。&
  诺兰不想给观众上一堂历史或政治课,而是把它当成悬疑惊悚电影来拍。&我不希望把《敦刻尔克》拍成一部战争片,这是一个关于撤离的故事。无论是知道还是不知道结局的观众,我都希望他们在观看时能沉浸在故事里,随时有一种紧张感,担心这些人最后到底怎么样,就像看《泰坦尼克号》,你知道船会沉下去,但你还是会想看。& 
扫描下载潮粉APP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敦刻尔克大撤退 电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