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监督中的舆论监督比舆论监督好

高尚全:舆论监督的前提是信息公开_网易财经
高尚全:舆论监督的前提是信息公开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保证在促进司法公正过程当中发挥积极作用,首先要求是信息的公开。”
【财经网讯】&保证舆论监督在促进司法公正过程当中发挥积极作用,首先要求是信息的公开。&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原会长在11月7日举行的首届大梅沙中国创新论坛上作出上述表示。
高尚全认为,重点要推进财政预算、公共资源配置、重大项目的评审和实施,社会公益事业建设等领域的政府的。司法公开,尤其是个案的公开,对矛盾的集中和激烈的,以及中间夹杂的腐败因素,自然成为网络舆论关注的热点,必须律师群体通过微博/微信自媒体将他们认为违法案件,以及公检法机关侵害当事人权益的行为放上网络舆论,这种做法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权力对司法的干扰,在个别案件中舆论对司法的客观公正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如何保证舆论监督在促进司法公开的过程当中发挥积极的作用,是全面解决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是防止司法独立产生负面影响的重要部分,也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应有之意。
四中《决定》提出,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的原则,推行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各界政府及其工作部门依据权利清单,向全社会公开政府职能,法律依据,职权权限,管理流程,监督方式等事项。
高尚全指出,正确理解司法公正与舆论监督的关系,必须要解放思想,司法机关一旦接受舆论的监督,独立的司法也需要舆论的监督,国家应当制定法律来保证舆论监督的权利。与此同时,司法机关尤其是法院又要保持自身的专业性和独立性,就要坚持独立司法的基础上不随便被舆论所左右。
以下为高尚全发言实录:
很高兴参加&首届大梅沙中国创新论坛&,通过这一天半来大家的发言,对我来说启发很大,得到了很多信息。我的发言本来想不用稿子的,因为我今年已经85岁的老人了,想通过对脑子的锻炼延缓老年痴呆症。但是后来11月2日我们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开会的时候我本来提供两篇书面的,文字都印出来了,我想既然印出来了,我就不重复了。没有想到他是实况转播,我原来不知道,所以后来我想我原来不知道,你这么实况转播,我也没看过,所以我有点担心,所以我这次会议还是用稿子吧。
十八届四中全会刚刚结束,这是一次有史以来第一次关于依法治国的中央的决定。这个决定明确提出来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原则,提出了关于依法治国的一系列的新观点、新举措,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几个重大关系问题要进行细致深入的分析和理解。今天着重讲怎么样处理好四个方面的关系:
第一,如何处理好党的领导和法治限权的关系?
依法治国的重点,主要是公权保障民权,这是我上次即兴发言的重点,他们后来也用了这个题目。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宪法》上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是掌握和行使一大部分公权的执政党。因此,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也是要全面规范各级党组织和各级政府的权力范围和权力行使方式的过程。
长期以来,在谈到依法治国的时候,不提执政党履行执政权利的规范和约束,但是从逻辑上,而且仅仅从表面上来理解执行加强党的领导,就会出现小平同志指出的这个状况,就是加强党的领导变成了党去包办一切、干预一切,结果是跟依法治国背道而驰,与依法治国的方式,规范和约束党的权利,不是削弱党的领导,而是改善党的领导,最终目的是加强了党的领导。
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来,依法执政是依法治国的关键,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要深刻认识到维护宪法法律权威,就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捍卫宪法法律尊严,就是捍卫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严,保证宪法法律实施,就是保证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实现,各级领导干部要对法律怀以敬畏之心,牢记法律的红线,不可逾越,法律底线不可逾越,带头执行法律,带头依法办事,不得违反行使权力,更不得以言代法,以权代法。党的领导和法治限权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互相促进的,而不是矛盾的。
四中全会指出,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党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要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也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这是一个辩证关系。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实现国家和社会法律法治才能有序的推进。
依法执政,要求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也要求党依据党内的法规来管党、治党。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党是依法治国的倡导者,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党又必须自觉的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活动。
认真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带头守法,那种认为党的权利不受任何制约,把领导人说的话当做法,不赞成领导人的话就叫违法,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也要随着改变,这个做法是错误的。因此,法治的理念是民主与法治相结合的,是同人是相对立的。
第二,如何处理好党的领导和独立司法的关系。
我这里用了&独立司法&,因为《决定》上没有说司法独立,所以我用&独立司法&。
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各级党和领导干部要支持法院、检察院依法独立公正的执法,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情况,通报和追究制度,任何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都不得让司法机关做违法规定的职责,阻碍司法公正的事情,任何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都不能干预司法机关的办案。干预司法机关办案的,要给予党纪和政纪处分,造成冤假错案的或者其他后果的,必须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全会《决定》的这些要求,将对推动司法公正起到重要作用。过去虽然《宪法》规定了法院和检察院独立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如果独立司法党的领导就会削弱了。因此,不断的出现要求司法服务大局,司法要服务大局,要求历史讲政治,等等,令人触目的言论。实际上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实际上,独立司法都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不独立才会削弱党的领导,独立司法在制度层面上意思大家都知道了,它的核心目的就是保证法规、检察官等司法人员能够尊重法律的规定,而不被领导的约束所履职。
第二,保证司法本身的公正。
司法机关做出的决断机制是立法机关制度的法律,我国的立法过程就是党领导人民,把人民的意志和要求变成党的政策,并通过人大立法程序变成法律的过程,法律是经过实践检验和法律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的主张。因此,法官、检察官、律师要严格按照法律行使权利,就是从根本上坚持了党的领导。法治才是最大的大局,独立司法加强而不是削弱了党的领导,从这些年的实施来看,要求司法服从于某个领导人认为是大局,服从于某个地区的党委政府的特殊要求,其结果往往制造了冤假错案,严重的破坏了法治。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对司法做出了全面的部署,其中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加强地方和政府的独立性,并且建立跨地区的巡回法律制度,我觉得完全是正确的。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了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的制度,领导干部不得干预司法活动,建立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健全司法人员履行职责保护机制,我觉得这个非常正确的。
此外,《决定》还就诉讼制度、司法运行机制等方面做出了明确的改革要求,这是迈向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一步。全会决定提出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的有机统一,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也是现代法治整体健康运行的结果。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的统一,不能笼统化的理解一个个案当中原本应当独立司法的司法机关要服从当地党组织的指示,而是要在每个案件当中严格遵循法律的规定,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当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要求。才能真正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的有机统一。
第三,如何处理好行政司法公正和与舆论监督的关系?
互联网的兴起使舆论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网络舆论监督对行使司法权利的运行公开、公正提出了重大的考验,针对行政权利的运行,四中全会《决定》提出了包括舆论监督在内的多项的监督机制,加强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制度等建设,努力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利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
舆论监督的是公开,四中全会《决定》明确了以公开促进公平的路径。《决定》提出,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的原则,推行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各界政府及其工作部门依据权利清单,向全社会公开政府职能,法律依据,职权权限,管理流程,监督方式等事项。
重点要推进财政预算、公共资源配置、重大项目的评审和实施,社会公益事业建设等领域的政府的信息公开。司法公开,尤其是个案的公开,对矛盾的集中和激烈的,以及中间夹杂的腐败因素,自然成为网络舆论关注的热点,必须律师群体通过微博/微信自媒体将他们认为违法案件,以及公检法机关侵害当事人权益的行为放上网络舆论,这种做法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权力对司法的干扰,在个别案件中舆论对司法的客观公正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如何保证舆论监督在促进司法公开的过程当中发挥积极的作用,是全面解决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是防止司法独立产生负面影响的重要部分,也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应有之意。保证舆论监督在促进司法公正过程当中发挥积极作用,首先要求是信息的公开。
正确理解司法公正与舆论监督的关系,必须要解放思想,司法机关一旦接受舆论的监督,独立的司法也需要舆论的监督,国家应当制定法律来保证舆论监督的权利。与此同时,司法机关尤其是法院又要保持自身的专业性和独立性,就要坚持独立司法的基础上不随便被舆论所左右。
第四,如何处理好体制改革和依法治理的关系。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现代化也是改革的重大目标,四中全会《决定》提出来实现立法和改革决策的衔接,做到重大改革依据依法,立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行之有效的要及时上升为法律,实践条件还不成熟的,需要先行先试,要按照规定法律程序的授权对不适应改革要求的法律法规要及时修正和废除。过去在法律体系不完善的情况下,改革受系统的法律框架的约束,基本上以经济效益最大化为导向,有的甚至直接突破了当时的法律和政策。比如说小康村民的约定,在这样的情况下突破了陈旧老的法律的框框,使得改革和发展突飞猛进。
但是在当下法律体系初步建立的情况下不能忽视法律环境,也要注意这个事。习近平总书记在最近的深化改革会议上指出,要实现立法和改革相适应、相衔接,做到重大改革依据依法。立法适应改革发展的需要,加强法律的解释工作。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180多项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改革举措,应当纳入到改革的总盘上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督办。依法治国框架要有法律的思维和法律的方式,有效的推行改革的要求,必须处理好改革和依法治国的关系,必须在两方面要有所加强和提高。
第一,要对中央决策转化为法律法规价值问题。比如说原来《宪法》,《宪法》有一条,就是公有制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公民的合法财产受到法律保护。后来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来,提出来说共有财产和个人财产同样受到法律保护,那这是一个进步。这种情况下就要根据党的政策来修改完善宪法。要及时的修订原有的法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充分发挥市场主体和市场化结构的作用。
我这里举一个例子,比如说在美国上市了,在美国上市了,这个现象老百姓的意见好的企业都到美国上市了,为什么不能在国内上市,让老百姓分享。这就有一个理念问题,我们的法律法规规定,我们财务制度,我们的法规规定两年不能盈利的你不能上市,因因此这些阿里巴巴、新东方这些互联网企业不能上市了,只能跑到国外去。因此我在9月18日给马凯副总理写了个建议,提了四个建议:一是为互联网企业在国内上市开辟绿色快速通道;二是针对互联网企业制定灵活的上市制度和法律要求;三是制定专门的互联网企业认定和市场机制;四是境外上市的优质互联网企业要回流。这是我9月15日报上去的,马凯副总理18日就做了批示,在他批示中怎么说的呢?&感谢尚全同志对市场发展的关心和建议,请同志认真研究采取配合措施,创造有利于互联网企业境内上市的法律制度、监管政策、便利措施等市场环境。马凯,9月18日&。上面很重视,所以后来对这些互联网企业放宽了门槛,修订了法律制度。我说这个东西非常正确的,特别是我们部门立法,好多改革发展不适应的,就是应当该废止的废止,该修改的修改。
我就讲完了,谢谢!
(大梅沙中国创新论坛由深圳创新发展研究院创立并主办,以深圳大梅沙为论坛的永久会址。论坛秉持独立、开放、创新的理念,聚焦中国改革创新进程。每年邀请数百位来自全球政、商、学界精英齐聚大梅沙海滨,探讨国家治理体系、经济转型、社会治理创新、政治体制改革等重大课题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编辑:caoshaonian)
本文来源:财经网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导读:行政监督中的舆论监督研究,使得舆论作用及其影响不断扩大,政府的行政权也在不断的扩大,传统的监督方式因其自身的特点,而舆论监督因其自身的特点和作用方式而成为对现代政府实行监督使其规范行政的一种必然,广大人民对政府行政管理的透明性要求越来越迫切,近年来社会舆论以其自身的特点成为行政监督中的又一手段,对推进依法行政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通过对舆论监督的分析,提出对舆论监督的建议,以期更好的完善舆
行政监督中的舆论监督研究
媒体的不断发展,使得舆论作用及其影响不断扩大;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政府的行政权也在不断的扩大,公权力的扩大易乱用、滥用,而易滋生腐败,传统的监督方式因其自身的特点,难以积极地发挥应有的机能,而舆论监督因其自身的特点和作用方式而成为对现代政府实行监督使其规范行政的一种必然监督方式。社会的不断发展使公共权力的范围涉及到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同时,我国人民对公共事务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广大人民对政府行政管理的透明性要求越来越迫切,反腐倡廉的呼声越来越高。近年来社会舆论以其自身的特点成为行政监督中的又一手段,对推进依法行政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通过对舆论监督的分析,提出对舆论监督的建议,以期更好的完善舆论监督,促进行政管理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 1、舆论监督2、法制建设3、中立化4、社会保障5、新闻立法
一、基本概念 ..................................................... 1 (一)行政监督 ................................................... 1 (二)舆论监督 ................................................... 1 二、舆论监督的特性 ............................................... 2 (一)舆论监督主客体的广泛性 ..................................... 2 (二)舆论监督方式的公开性 ....................................... 2 (三)舆论监督影响的及时性 ....................................... 2 (四)舆论监督效果的威慑性 ....................................... 2 (五)舆论监督成本的低廉性 ....................................... 3 三、我国舆论监督存在的主要问题 ................................... 4 (一)舆论监督的客体过于广泛,有些部门权利过大,社会舆论无法到达 . 4 (二)监督的公开制度不健全,群众的知情权得不到保障 ............... 5 (三)缺位现象明显,民众的口头舆论很少受到正确的对待 ............. 6 (四)监督者的方式方法缺乏科学性,内容也有失真实性 ............... 6 (五)监督体制不健全,法律保障制度不全面 ......................... 7 四、加强和改善我国行政监督舆论监督对策 ........................... 8 (一)加强行政舆论监督的法制建设
.............................. 8 (二)提高行政舆论监督的相对对立性 ............................... 9 (三)加强对行政舆论监督的社会保障机制 ........................... 9 (四)加强民主建设提高公众参与度 ................................ 10 (五)加强新闻立法 .............................................. 11 五、结论 ........................................................ 12 致 谢 ........................................................... 13 参考文献 ........................................................ 14
一、基本概念
(一)行政监督 行政监督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行政监督是指行政机关内部上下级之间,以及专设的行政监察、审计机关对行政机关及其公务人员的监督。广义的行政监督泛指执政党、国家权利机关、司法机关和人民群众等多种社会力量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人员的监督。 (二) 舆论监督 舆论,即多数人的共同意见。我国《辞海》中对监督的解释是“监察督促”,也就是说,监督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监察,二是督促,监察的目的是发现问题,督促的目的是解决问题。所谓舆论监督是指舆论对政府的监督,具体来讲是指公民或组织表达一种对政府机构和政府官员的批评性言论的活动。我们平时所称的舆论监督,实际上是一种广义上的监督,即舆论对立法、司法、行政这三方面的监督,并且形式多种多样,本文主要探讨的是狭义上的舆论监督,即舆论对政府的监督,并且主要是通过对新闻舆论监督的一些实例进行分析的。“新闻舆论监督”就是通过新闻媒介来揭示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并促使其解决的一种舆论监督,就是社会各界通过广播、影视、报刊、杂志等大众传播媒介,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形成舆论,从而对国家、政党、社会团体、公职人员的公务行为以及社会上一切有悖于法律和道德的行为实行制约。在我国,新闻舆论监督是人民群众行使社会主义民主权利的有效形式,其主要监督方式有报道、评论、讨论、批评、发内参等,但其核心是公开报道和新闻评论。因为“舆论监督的实现需要两个环节:一是提供足够的舆论信息,即可以形成舆论的事实和情况,使人们对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及社会生活有充分的了解;二是在拥有信息的情况下,对各种政治、经济和社会现象及有关人进行理性的、坦率的评论。”舆论监督的整个过程就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舆论监督是党和国家六大监督体系中的最特殊的一种,它的实质人民的监督,因此无论广义上理解的公民享有对国家和社会事务实行舆论监督的权力和自由,还是从狭义上理解公民依法运用新闻传媒充分发表意见、建议和呼声,表达自己的权利和自由,都是人民群众通过舆论对各级党政机关及工作人员的工作,以及社会事务实行监督。就舆论监督的本质和当前开展的实际情况而言。
二、舆论监督的特性
舆论监督是迅速、有效、广泛的监督。和党内监督、人大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等其他社会监督方式相比,由媒体开展的舆论监督具有独特的优势。舆论监督不同于一般职能的监督机构的监督,具有以下五大特性。 (一)舆论监督主客体的广泛性 首先,与舆论监督相比,其他监督主体具有特定性,例如法律监督的主体只是立法机关和司法机关;而根据我国宪法规定,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论其宗教信仰、年龄、性别等都具有舆论监督权。其次,舆论监督客体即被监督对象具有广泛性,舆论监督的客体不仅限于违纪或违法、党内或党外或司法,而涉及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公职人员以及社会上一切有悖于法律和社会道德的行为。 (二)舆论监督方式的公开性 这是由新闻媒介和舆论本身的公开性决定的。经过新闻媒介的宣传报道,舆论监督的内容、指向的对象都摆在公众的面前,以至于人人知晓、人人参与、人人关注其结果,从而形成了一个开放的监督过程。而其他的监督形式总具有一定的封闭性,例如纪检监督则通过固定的渠道和方式在有限的范围内进行,其监督内容、结果,除了当事人,外界很少了解,这说明透明度不高。 (三)舆论监督影响的及时性 这是由舆论本身与新闻媒体时效性强的特点决定的。一般而言,形成舆论的都是些社会敏感话题,因而群众对此的反应很敏感,往往一触即发,产生共鸣,然而在网络媒体迅速发展的今天,只需通过大众传媒的一个环节,就能广泛传播开来,自觉的形成有力量的舆论监督。而其他监督,例如通过信访渠道诉诸法纪监督,程序复杂,费时较长,延误问题不能有效解决问题。 (四)舆论监督效果的威慑性 这是由舆论监督的上面三个特性共同决定的。舆论监督虽然本身不具有法律效力,没有直接处置权,也没有国家强制力作为后盾,但由于它是一种社会公开的道义的监督, 在激起民愤后,掌握处置权的机关一般不敢轻易地包庇隐瞒,大事化了,小事化无,为此给监督者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和舆论压力,从而重视社会问题,并认真解决,体现了舆论监督的威慑力。 (五)舆论监督成本的低廉性
2 包含总结汇报、资格考试、人文社科、文档下载、word文档、党团工作、办公文档、工作范文、经管营销、旅游景点以及行政监督中的舆论监督研究等内容。本文共4页
相关内容搜索您的位置:>>党内监督与行政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词条,搜索结果>>正文
查询时间: 8:47:17 用户:zjjz… 结果1,350条 用时0.16秒
精确搜索&模糊搜索&
希望各级党政组织和纪检监察机关认真贯彻落实,把全县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进一... 要充分发挥党内监督、行政监督、人大、政协监督和群众监督的作用,重视新闻舆论监督...
(二)在创新制权严廉机制上下功夫。深化行政审批、 财政 管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把党内监督同人大监督、政协监督、行政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有机结合起来,提高...
网络监督是互联网时代的一种群众监督、舆论监督新形式,借助互联网人多力量大的特点和方便快捷、低成本、低风险的技术优势,容易形成舆论热点,成为党内监督、行政监督和...
树立科学的指导思想。各级纪检监察部门要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融入其中,监督其中,... 把党内监督与法律监督、行政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有机结合起来,保证权力正确行...
与行政权力主体利益彻底脱钩,积极稳妥地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 充分运用法律监督、行政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民主监督及党内监督等各种监督手...
要畅通监督渠道,充分发挥党内监督、法律监督、行政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各方... 纪检监察机关要克服就案办案、就事论事的倾向,既要查清案件本身的问题,又要高度重...
政协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社会监督等很好地结合起来,逐... 生活会 、巡视和派驻、经济责任审计和质询制、问责制、罢免制等党内监督制度;建立和...
全面掌握领导干部的思想 作风 、工作作风以及生活作风情况。要坚持党内监督与其它监... 重视发挥人大监督、行政监督、政协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的重要作用,...
主要包括人民政协民主监督、纪检部门的党内监督、人大的权力监督、检察院的法律监督、政府的行政监督、社会的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虽然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是一种非权力监...
特邀监督员监督与环保分局内部监督、纪委监督、社会监督等紧密联系。如纪委的党内监督、人大的依法监督、监察部门的行政监督、群众的社会监督、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等,...
强化监督功能首先要健全党内监督和行政监督的体制。要将政治素质高,办事讲原则、... 防止用人失察及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再次,要充分发挥好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的双重作用...
只有综合运用教育、法律、行政、舆论等手段,规范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约束和制止... 把党的监督、权力机关监督、司法监督、行政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有机结合,形成...
及时反馈,准确掌握群众工作动态。拓宽群众工作监督渠道,把党内监督与人大法律监督、政府行政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结合起来,增强监 ……...
继续加强财物管理和使用的监督,加强党内监督,发挥纪检监察和审计的作用,把党内监督与法律监督、行政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有机结合起来,促进生产经营活动朝着更加...
司法监督、群众监督、新闻舆论监督等,这些监督从不同的渠道保证了行政机关对行政法... 但是监督力度仍然不够,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还相当严重,群众对此意...
最近几年,中央查处的党内高级干部中的腐败分子,都是在“贪婪”二字上栽跟头。河北... 进一步加强法律监督、行政监督、民主党派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形成监督的整体...
把党内监督同行政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有机结合起来,达到了化解基层... 理顺群众关系,提高监督成效的目的。严格责任追究,对确属领导干部责任的都依照有关...
千万不要等到小问题变成大问题后再去查处。 四要形成监督合力。把党内监督与人大监督、政府专门机关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结合起来,发挥各... 资金监控和干部任用监督上可能或容易滋生腐败的问题,深化行政审批制度、 财政 制度...
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全社会的勃勃生机和创造活力。... 使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与党内监督、法律监督、行政监督、舆论监督结合起来,形成监督...
最近,中央又明确指出,舆论监督是社会发展的要求、新闻工作的职责、人民群众的愿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监督体系是由多种监督形式组成的,主要包括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政...
上一词条:下一词条:
相关搜索词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记者证考试 舆论监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