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Html5,移动营销页还能怎么玩

比特客户端
您的位置:
详解大数据
详解大数据
详解大数据
详解大数据
一个都不能少 道有道带你认识移动营销新玩法
关键字:电商
  前几天,PC时代的营销推广服务伙伴,在2014百度世界大会上发布了自己的专属营销产品:直达号,旨在将基于移动搜索的海量流量针对传统进行更为直接的分发。
  客观来说,百度直达号不过是百度PC端流量经营思维在移动端的体现和升级--以最直接的渠道将客流导向商家,搭建一个入口、渠道、成交的商业闭环生态。但不可否认的是,直达号的推出,在业界引起了轩然大波,认同者有之,嗤鼻者有之,这其中最坐不住的当属微信,毕竟从的视角看,直达号无论是营销渠道还是客户分发,都是对微信公众号已然形成的产业链一次最大力度的冲击,但从商家角度来看,二者的关系却并非如此敌对。对商家来说,自营销平台APP与直达号、微信公众号的组合或许才是商业开发和营销运作的好武器。
  一、工具之争 各有优势
  对商家来讲,APP也好,百度直达号、微信公众号也罢,不过是营销中的工具,工具若不在商业中产生价值,本质上一无是处。而工具的营销价值,其实往往是由其特点和属性来决定的。
  1、微信公众号:强导流、弱成交的第三方营销平台
  腾讯大佬曾表示:的商业逻辑是连接,是人与人的连接,也是人与商业的连接。因为连接之后才有价值创造与再造的可能,也就是说连接为商业世界的发展灌输了活力,也创造了很多商业神话。
  这个观点最明显的佐证就是微信公众号的成功。众所周知,微信公众号是目前最热门的第三方营销平台,开通数量达580万,并且其中大多数账号皆进行了深度的二次开发,从知名APP服务商道有道得到的数据显示,仅今年上半年时间,其旗下的微信开发平台就为15862家企业提供了公众号的二次开发服务。
  基于微信的社交关系链而诞生的微信公众号应用于商业运营中,主张的是用户主动订阅和商家个性化推送。但因为微信的社交属性,商家在微信公众号的商业活动很难与支付对接,海底捞通过十分专业的运营积累了80万粉丝,但是2014年3月份支付订单仅3446笔,粉丝转为有效客户的转化率只有0.5%。因此以微信进行宣传,进而拓展客源,进行客户管理,并将潜在客户导流至APP等平台实现成交转化,是微信公众号这种强导流、弱成交的工具最主要的商业价值。
  所以,我们看到,微信公众号的产业逻辑本质上是一种粉丝思维,对商家的产品品牌、运营能力、服务水平等都有非常高的要求,但对应的,商家可以沉淀自己的用户,在用户的粘性、分享欲望以及用户的二次乃至多次开发上具有明显的优势,适合在长线营销中做导流和用户管理,而不是实现销售。
  2、直达号:直接分发的企客第三方营销渠道
  与微信公众号相似,同样作为第三方营销渠道的新军,直达号是百度为商家与客户搭建的快速通道,通俗来说,其实就是商家在移动互联网端的微型网站。实际应用中,我们看到,用户如果有使用某个商家服务的需求,只要在百度键入“@+商家”的名字,就能够直达该商家的直达号移动站官网进行消费。不得不说,在广大中小企业都希望抓住移动互联网商机,同时缺乏专业人才和经验的背景下,百度的直达号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而且相对于微信和APP都需要专业的开发和认证,直达号不需要登录就可直接实现服务,门槛较低,且背后有百度云、百度地图以及等作为支撑,能够提高分发效率和便捷性,培养用户的消费习惯,并进一步通过百度钱包帮助企业打造“入口、渠道、成交”的商业闭环。
  到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虽然同属第三方营销平台,但直达号可以基于流量直接为商家提供大规模的高质量用户资源,快速带来销售额的上涨,因此在商业应用中,它主要承担的角色就是直接分发的高转化营销,属于很明显的流量思维商业逻辑。而微信公众号强调运营,见效比较慢,可以说在短期营销中,直达号的商业价值远比微信公众号有优势。目前,以道有道为首的多家移动营销服务商已经率先开通了百度直达号服务。
  3、企业APP:高转化的自营销的平台
  与大热的直达号和的微信公众号相比,APP作为最早也最成熟的自营销平台,在获取流量和分发上没有任何亮点。但相对前两者第三方营销平台的寄生属性,APP的自营销平台完全由企业自行掌控,在成交达成、数据分析、后续推行上有着不可超越的优势,这也恰恰是其在商业活动中最大的价值体现。
  根据道有道首席品牌官刘仁刚介绍,在过去服务的企业客户反馈信息中,他们发现APP是达成用户消费的最重要载体。一般而言,虽然APP在用户拓展上劣势明显,但一旦成为APP的用户,其通常意义上是忠诚度较高的黏性客户,这部分客户的营销成交率及留存率都很高,且在成交完成后,商家能借助APP,实现最真实最安全的客户管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信息推送等服务,为下一阶段的营销打开通道,而这一系列的环节都不需要担心微信或者百度的接口问题。
  刘仁刚进一步还表示,APP在成交和后续垂直营销上拥有优势,但对企业而言,成交的前提是客流,因此用户使用频率不高的问题,还是需要借助类似微信公众号等导流工具。
  由此,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出,APP、直达号、微信公众号三个工具在商业活动中的作用和价值是不同但优势互补的,APP擅长交易达成和客户管理,微信强项在于客户拓展、培育、维系以及打造品牌,直达号则是在流量支撑下的用户(基于地图或消费需求等)对口商家直接引入的工具,适用于短期营销效果拉升,简单说就是直营渠道。
  二、直达号、微信公众号和APP需要形成闭环
  未来移动互联网的成功商业形态必然是一个包含了用户拓展、用户培育、用户导流、交易达成、效果分析、后期维护的闭环,而非单一的直线渠道。在商家与用户之间,联系越短、渠道越多样、紧密性越高、缺口越狭窄,用户对商家商业活动的参与度就越高,黏性度就越强,商家的营销价值就越大。因此,尽可能创造商家与用户接触、交互、成交的渠道和平台,从整个商业链的上游到下游,将各个环节打通,多种营销工具立体化对接营销活动是一个行之有效的策略,目前,我们看到APP、微信公众号、直达号就刚好是一个不错的组合。
  三者形成营销闭环的全流程服务,每种工具都能够互相补充,让用户在过程当中体会到商家对于自己的重视,在具体的消费过程中感受到无缝的消费体验。直达号可以作为引导流量和实时消费的平台,公众号可以作为品牌宣传和客户管理的平台,而APP则是作为公司自有成交平台存在,相当于公司在端的一个网站。
  为什么说一个平台都不能够少呢?因为微信公众号和直达号都不是公司的自有平台,而是借用别人的大平台构建的一块自留地,在话语权和自主掌控上必然受到限制,而此时,如果一直耕耘自己的APP,就会沉淀一批忠实的消费者。比如说一个消费者,可能使用手机时,通过社交关系留意到微信公众号的活动,关注某个品牌,从而加深了对于品牌的认知度。当他在需要消费时,就能够想到某种服务,可以键入百度直达号直接进行消费,在这个基础上,由于对某种服务比较满意他可以进一步下载APP,通过APP查找商家的产品信息和促销信息,这样环环相扣,对于某个企业服务的依赖性就会加强。
  O2O是下一阶段毋庸置疑的热门领域,商家在搭建O2O的布局时,最为关键的一环就是在线上掌握用户的数据。APP、直达号和微信公众号刚好能够掌握不同渠道用户的数据,在线上实现对用户心智的绑定和体现的俘虏,并同时将流量引入线下完成服务消费,甚至是二次消费。
  道有道:通过一个后台实现有效管理
  在传统商业中,地段无疑是商家最为看重的资源和竞争优势。在房地产布局方面就曾经强调:地段,地段,还是地段!移动互联网的大潮汹涌来袭,实体的地段逐渐不再是竞争优势,甚至有可能会成为沉重的包袱。那么,新时期的黄金“地段”是什么呢?答案可能不只是一个,之前APP和微信公众号都曾经隐然有成为地段的气象,也就是能够获得占据消费者心智入口的机会,但是APP和微信公众号各有优势,因此很多商家在两者间犹豫不决,现在再出来了直达号,这些工具是不能够放弃的,如果放弃,就意味着失去了移动营销当中的有力抓手,但一把抓,又会出现杂乱无章,信息错杂,营销布局混乱的问题,那么要实现对这些这些工具的有效管理,商家就需要一个统一的后台管理。
  道有道作为深度耕耘移动互联网七年的行业领军企业,一直以来对捕捉商家的述求,都有着敏锐的嗅觉。在市场一片混乱的时刻,在旗下iDian&iWei平台率先推出了百度直达号服务,配合之前已有的企业APP和微信公众号服务,形成了一个行之有效的三位一体的管理平台。基于这个平台,商家能够在后台一并管理APP,微信公众号和直达号,清楚的掌控客户在APP,微信公众号和直达号的使用情况,并且根据客户的实际情况进行管理,根据客户的消费数据决定客户应该使用哪种工具来进行营销,实现一点触发多点呈现的态势,帮助企业高效引流转化用户、掌握数据、制定营销策略,产生实际的销售业绩。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变化,道有道的后台也会进行进一步完善,更好的对接到商家的商业活动中。
  移动互联网对现代商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未来的趋势是什么,或许只能是四个字--随机应变,就目前而言,道有道所倡导的直达号、微信公众号,APP一个都不能少,不失为一个比较万全的策略,毕竟这样一家善于及时把握时机,为企业提供与时俱进的营销服务,培育商家关注时代变化和需求经营理念的企业,的确是传统企业制胜移动互联网不多见的好伙伴。
[ 责任编辑:zz ]
去年,手机江湖里的竞争格局还是…
甲骨文的云战略已经完成第一阶段…
软件信息化周刊
比特软件信息化周刊提供以数据库、操作系统和管理软件为重点的全面软件信息化产业热点、应用方案推荐、实用技巧分享等。以最新的软件资讯,最新的软件技巧,最新的软件与服务业内动态来为IT用户找到软捷径。
商务办公周刊
比特商务周刊是一个及行业资讯、深度分析、企业导购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周刊。其中,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合力打造的比特实验室可以为商业用户提供最权威的采购指南。是企业用户不可缺少的智选周刊!
比特网络周刊向企业网管员以及网络技术和产品使用者提供关于网络产业动态、技术热点、组网、建网、网络管理、网络运维等最新技术和实用技巧,帮助网管答疑解惑,成为网管好帮手。
服务器周刊
比特服务器周刊作为比特网的重点频道之一,主要关注x86服务器,RISC架构服务器以及高性能计算机行业的产品及发展动态。通过最独到的编辑观点和业界动态分析,让您第一时间了解服务器行业的趋势。
比特存储周刊长期以来,为读者提供企业存储领域高质量的原创内容,及时、全面的资讯、技术、方案以及案例文章,力求成为业界领先的存储媒体。比特存储周刊始终致力于用户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储业务、数据保护与容灾构建以及数据管理部署等方面服务。
比特安全周刊通过专业的信息安全内容建设,为企业级用户打造最具商业价值的信息沟通平台,并为安全厂商提供多层面、多维度的媒体宣传手段。与其他同类网站信息安全内容相比,比特安全周刊运作模式更加独立,对信息安全界的动态新闻更新更快。
新闻中心热点推荐
新闻中心以独特视角精选一周内最具影响力的行业重大事件或圈内精彩故事,为企业级用户打造重点突出,可读性强,商业价值高的信息共享平台;同时为互联网、IT业界及通信厂商提供一条精准快捷,渗透力强,覆盖面广的媒体传播途径。
云计算周刊
比特云计算周刊关注云计算产业热点技术应用与趋势发展,全方位报道云计算领域最新动态。为用户与企业架设起沟通交流平台。包括IaaS、PaaS、SaaS各种不同的服务类型以及相关的安全与管理内容介绍。
CIO俱乐部周刊
比特CIO俱乐部周刊以大量高端CIO沙龙或专题研讨会以及对明星CIO的深入采访为依托,汇聚中国500强CIO的集体智慧。旨为中国杰出的CIO提供一个良好的互融互通 、促进交流的平台,并持续提供丰富的资讯和服务,探讨信息化建设,推动中国信息化发展引领CIO未来职业发展。
IT专家新闻邮件长期以来,以定向、分众、整合的商业模式,为企业IT专业人士以及IT系统采购决策者提供高质量的原创内容,包括IT新闻、评论、专家答疑、技巧和白皮书。此外,IT专家网还为读者提供包括咨询、社区、论坛、线下会议、读者沙龙等多种服务。
X周刊是一份IT人的技术娱乐周刊,给用户实时传递I最新T资讯、IT段子、技术技巧、畅销书籍,同时用户还能参与我们推荐的互动游戏,给广大的IT技术人士忙碌工作之余带来轻松休闲一刻。
微信扫一扫
关注Chinabyte深刻洞察:除了HTML5之外&移动营销还能怎么玩 - 新闻中心 - 电玩巴士
| | | | | | | | | | | |
深刻洞察:除了HTML5之外&移动营销还能怎么玩
作者:网络 来源:网络发布时间: 10:52:07
  微信上风光无限的H5,其实不过是手机版的长微博。了解了这一点,我们才能对风风火火的微信营销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对于那些做过几个标榜走心文案和互动体验的H5就宣称掌握了移动营销秘诀的品牌来说,我们只能说图样图森破。
  定创意、编故事、做设计、引流量,品牌的H5营销手段其实只是在内容营销的大坑里换一个地方原地踏步。只不过,除了为了让故事更走心、让互动更脑残而不断血虐乙方之外,进贡给企鹅蓝厂和微信大号们软妹币也更多了。
  逼格很高但预算有限的品牌们,在微博上被僵尸粉和营销大号蒙得找不着北,而跟风到了微信之后依然被同一拨骗子骗得晕头转向。让人肝颤的是,企鹅比围脖更懂得榨干你口袋里可怜的预算。
  如果不吸取微博营销犯下的错误,那么在微信和H5上面依然会继续拧巴。直到,下一个微信或微博到来。
  是时候从“言毕称微信”、“信H5得永生”的美梦里醒过来了,一个连微信粉丝自动回复都懒得做的公司能靠H5做好移动营销吗?微信并不是移动营销应有的模式,在这个“社交基因”缺乏的平台上做营销,本身就是对数字营销的讽刺。即使是微信官方,也从来都否认自己是“服务平台”而非“营销平台”。即使,它是无比诱人的流量入口。
  作为品牌打破微信公众号和朋友圈壁垒的手段,H5本身就充满了缺陷。从形式上说,它直接违背了“少即是多”的内容营销原则,如果用户的手机不给力,那些高大上的H5大多沦为H5僵尸。H5解决了品牌内容展示之后,在如何解决与用户互动这个问题上举步维艰。这是数字营销现在面临的尴尬。不做,你会纠结,因为它是最大的移动流量入口和用户平台;做了,你更纠结,特别是碰到如何与天猫淘宝对接的时候。
  那么是否可以尝试移动广告购买,比如初级的应用广告或者高级的程序化购买?或者DSP+DMP?这个话题,恐怕需要一本书才能讲清楚,在这里我们不做过多讨论。谁用谁知道。即使在技术更成熟和操作更规范的美国,根据IAB Mobile Marketing Center of Excellence的调查,只有27%的品牌愿意试水程序化购买。何况,在互联网思维和用户至上的风口,你还好意思讨论广告吗?
  移动营销的世界那么大,你难道不想多看看?
  虚拟现实
  移动设备+虚拟现实的玩法,比简单的H5互动逼格不知道高多少倍。前提是得舍得花点钱。
  虽然谷歌眼镜老是跳票,但是Facebook收购Oculus, 苹果收购Metaio, 谷歌大手笔投资Magic Leap, 以及微软对HoloLens紧抓不放,这一系列动作都证明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的势头。美国人比我们更懂得移动营销该怎么玩,也更懂得哪张才是能抵达移动互联网终点的船票。美国科技网站预测说2020年全球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 AR)和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 VR)的市场份额将达到1500亿美元。
  比如,一向神秘的Magic Leap,估值已经达到了120亿美元。这个神秘的公司传说只凭一个理念以及不完整的代码就让谷歌和高通等公司掏出6.4亿美元。
  《福布斯》杂志援引该公司首席未来学家尼尔?斯蒂芬森(Neal Stephenson)所说“每一种成功的媒介都是建立在一种杀手级的应用上,我认为当一种全新的技术问世时,人们并不知道它到底是怎么创造出来的。我们现在就处于这种状态。任何跳出来说他知道对应的杀手级应用是什么,那一定都是错的。”
  简单来说,Magic Leap就是真实地将光投射进用户的视网膜上,营造出虚拟物体真实存在于现实世界的假象。这是要完爆微软HoloLens的节奏啊。
  这些神乎其神的东西离营销还远吗?宜家在1年前就开始使用增强现实技术,让用户在自己家里摆放“虚拟家具”,来挑选合适的家具。无论是汽车3D体验游戏还是曾经风靡的3D小熊游戏,我们身边的真AR和伪AR其实已经挺多的了。
  而让AR和VR加速走进数字营销圈的是美国Adtile 这类的公司。Adtile公司的最新应用Adtile VR可以让用户在不佩戴VR设备的情况下,利用肢体语言与虚拟世界互动。这一技术将帮助我们在迷宫般的机场和体育场自由畅游,可以从“上帝的视角”查看周围的一切。这样的体验大概和四维空间观察三维空间类似。
  关于移动营销追求的“深度互动”、“游戏化”、“定制化内容”和“感应式实时反馈”,都在Adtile VR即将推出的广告平台Mobile Ads上可以实现。
  地理位置和场景
  获取用户实时地理位置是移动营销区别于传统互联网营销的最大优势。这使得Uber和滴滴打车等应用成为现实,也催生了场景营销这一全新领域。几年前,以“签到”为核心的应用曾经风光无二,现在披着“O2O”外衣的各类玩家又一次齐聚风口。
  在巴西,妮维雅可以在杂志上附赠免费的儿童监测手环,妈妈们在享受日光浴的同时再也不用担心熊孩子跑丢了;在美国,Bluebrain 乐队发行了第一张基于地理位置的唱片,当你漫步在华盛顿的不同景点,音乐会随之改变。
  这样的营销工具离我们远吗?其实,这两个基于地理位置的营销案例,第一个发生在2014年,而第二个远在2010年。
  微信早已经开放了基于地理位置的API,而H5本身就强悍地自带用户位置功能,但是这样利用用户实时地理位置构建互动机制的玩法我们真的想过如何玩好吗?
  很多营销界的大师会告诫我们说使用iBeacon必须下载软件,使用NFC有安全隐患。其实,每一个技术的进步和营销的革新都会有副作用,但这些不足以成为我们放弃探索的理由。试错,是数字营销发展的必经之路。但往往,我们被迫选择原地踏步。
  关于场景营销,我们可以利用的不仅是地理位置。创意工场和电商Quirky监测用户所在地方的实时温度,温度高时推送智能空调广告;时装连锁Urban Outfitters在顾客店内试衣间提醒用户自拍并送上优惠券。这些不仅关于创意,更关于对用户的观察和理解。
  关于场景,如果我们再把“动作”和“状态”加入“实时地理位置”,那么移动营销的玩法就更多了。可穿戴设备为移动营销提供了用户的“状态”和“动作”,如果用户愿意分享个人数据,品牌就有可能提供更精准更个性化的服务。
  比如脑洞一向很大的Zappos拉上手机健身应用MapMyFitness, 根据MapMyFitness用户的运动行为和时间,监测他们鞋子的磨损情况,在恰当的时候提醒用户“该换一双新鞋了”。古灵精怪的可穿戴设备Dorothy可以放进鞋子里,与IFTTT配合使用,可以实现“跺三下脚叫一辆Uber或者跳两下在最近的星巴克点一杯星冰乐”的功能。
  四维空间
  有没有听说过在手机上发一条关于Marc Jacobs的推特可以当一块钱用的新闻?有没有听说过Taco Bell在Snapchat上推送1元套餐的神奇故事?
  说到底,H5只是移动营销的三维模式,而移动商业(Mobile commerce)才是我们追求的四维空间。
  记得你在超市里听到的“本超市商品全城最低价”的广播以及“如若在其他超市发现同类商品价格更低,全额补差价”的承诺吗?在沃尔玛看来,如何把这一承诺变为现实是它们移动营销战略的一部分。沃尔玛推出的Savings Catcher手机应用可以让用户扫描自己的购物小票,并智能对比当天全城其他超市和网店同类商品的价格。 如果用户在沃尔玛购买的商品价格不是最低,该应用将自动计算差价并退还给用户。这一战略不仅让沃尔沃提升用户体验,也获得了与亚马逊等电商竞争的武器。
  当我们谈到移动营销,就不能不提星巴克,正如谈到最好的篮球运动员不能不提乔丹。仅仅凭借一款名为Starbucks的应用,星巴克就足以证明谁最懂移动营销。它是O2O, 也是手机支付;它是eCRM,也是互动社区;它是自动点餐和支付系统,也是外卖送货系统。
  这款品牌官方应用的月活跃用户数量是1200万。在很多人嘲笑星巴克营销预算少得可怜的同时,需要认真想想其他品牌需要多少预算才能够每个月带来相同数量的活跃用户。这款应用每个月为星巴克带来600万美元的收入。这对于跪舔电商的大多数品牌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刺激。如果星巴克愿意,开放自己的支付系统,它具备和全球所有支付平台一较高下的实力。
  从星巴克闹钟到星巴克Spotify音乐服务,星巴克在移动营销的各个领域都是先行者和为数不多成功者。尽管其中许多玩法在中国水土不服,但这也证明了星巴克的移动营销理念: 移动营销不是mobile first, 而是people first。没有对中国消费者的深入了解,没有对中国市场的深刻洞察,照搬美国的经验注定是缘木求鱼的尴尬。
责任编辑:zhangx
太棒了!我要分享:HTML5在移动营销领域具备五大优势
  HTML5似乎正在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追捧,先是苹果iOS系统拒绝Flash支持HTML5,谷歌在2010年12月推出了专注于HTML5的Chrome网络商店(Chrome
Store),随后Facebook于2011年推出HTML5资源中心和自己的HTML5移动网站,亚马逊、LinkedIn等也相继出台HTML5的产品。
  如此的发展势头,不能不让营销人对HTML5的未来有所期待。
  营销语言解读HTML5
  一年前,苹果CEO乔布斯发表了一封致Flash的公开信,信中写道:“HTML5是最新的网络标准,已经为苹果、谷歌等许多公司所采用,它允许开发者开发出更为高级的图形、印刷和动画,并且不需要第三方浏览器插件(如Flash)就能转换……Flash为PC时代而生,为个人电脑和鼠标而出现。Flash是Adobe的一项成功业务,所以我们充分理解为什么他们希望能将其推广到个人电脑以外的领域。然而,移动时代是低功耗设备、触摸屏界面和开放网络标准的时代,Flash已经落伍。
  “正是这封信将HTML5推到了前所未有的舆论浪尖,为更多公众所识,而苹果的力挺为HTML5日后的发展起了不容小觑的作用。移动营销博客主DanButcher回忆道:”苹果‘No
Flash’的宣言,迫使广告机构重新思索如何在受限的条件下和消费者互动,而在此之前,HTML5能够替代Flash功能这一事实一直不为人所知。”
  除苹果外,谷歌、微软甚至Adobe自身都开始加入HTML5阵营,HTML5凭借其独特的技术优势在移动终端已渐有称王之势。
  势力渐成
  根据StrategyAnalytics在2011年11月份推出的研究报告,全世界范围内支持HTML5的手机销售量将会从2011年的33600万部上升到2013年的10亿部,HTML5正在获得快速增长,使得跨平台——来自电视、PC、手机、平板等的数据能够在云端进行融合。
  这份报告中的“HTML5手机”是指其浏览器能够全部或者部分支持HTML5技术的手机,比如AppleiPhone
  Strategy Analytics的分析师Neil
Shah称:“HTML5手机的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各种硬件制造商和软件开发者对跨平台富媒体服务的强烈需求,包括Adobe、Apple、Google和微软。”而这种跨平台的富媒体服务,正是现在火热的原生App所欠缺的,“由于弥补了原生App的一些技术瓶颈,如跨平台的能力,HTML
5成为任何一个移动业界人士都不能忽视的市场。”Shah表示。
  因此,HTML5似乎正在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追捧,先是苹果iOS系统拒绝Flash支持HTML5,谷歌在2010年12月推出了专注于HTML
5的Chrome网络商店(Chrome Web
Store),随后Facebook于2011年推出HTML5资源中心和自己的HTML5移动网站,亚马逊、LinkedIn等也相继出台HTML5的产品。
  根据百度副总裁王劲在2012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上的分享,约有3/4的主流浏览器已经支持HTML5,而且对于其支持程度从前几年的不到100分上升到了今年的400多分(满分为500分)。
  如此的发展势头,不能不让人对HTML5的未来提高期待。然而,HTML5依然面临一些问题,首先是技术上的成熟。“HTML5依然是一个相对不成熟的技术,相比现在iOS和Android平台上的原生App来说,其API和功能配置仍旧有限,要成熟地发挥一个整合的、跨平台的内容承载者的功能,HTML5还需要数年的时间。”StrategyAnalytics分析师提醒说道。
  另外一个是HTML5带来的另一种“碎片化”问题,虽然能够在多种移动平台上使用,但是在不同浏览器上HTML5的运行也并不相同,因此,广告主也需要测试不同浏览器的广告运营效果,确保体验一致。
  有关HTML5,营销人应该知道
  HTML5在移动营销领域具备5大优势:
  速度优势。虽然移动广告技术很多都是基于开放的原则开发出来的,可是他们多是自成一体的封闭式系统,测试一个广告通常需要1~2个月的时间。HTML5使得广告主可以只和自己的开发者合作,避免在不同的广告网络中反复测试的过程,提升广告投放速度并削减费用。同时广告开发者还可以省去应用商店中App的长期申请流程,直接对已经刊出的广告进行修改或者增添。
  广告设计和体验优势。HTML5使得广告主和广告制作者可以非常便捷地添加视频和音频,从而给消费者提供完整流畅的富媒体体验。更为重要的是,HTML5可以使消费者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和品牌进行互动,比如在基于HTML5的购物页面上,消费者可以看到一个购物车的悬浮层,看到一件中意的商品,可以直接用手指进行翻转、观看,然后拖拽到购物车中,直接付款,这种不需要切换页面而完成购物的一体化流程将极大地提升消费者点击购买的比例。
  可行性优势。移动终端的主要操作系统,如iOS和Android都已经支持HTML5,而且其他手机系统也将在不久后支持,得到多操作系统的支持意味着,广告主能够覆盖到更多的用户群体,同样的广告在不需要任何转换的情况下,可以同时出现在PC端和移动终端。
  效果追踪优势。广告效果追踪是广告主最为关心的部分,而基于HTML5广告的效果可以通过技术实现跨平台监控和整合,最终生成一份综合性报告,要知道,在此之前,每个平台都用不同的计算方法各自对效果进行监测,削弱了最终效果报告的可信度,而同一种方法的综合性评估弥补了这一缺陷。
  “轻”广告展示优势。基于插件技术如Flash制作的广告,使得网络负担加重,在下载时出现各种不便和问题,而HTML5由于内置在浏览器中,对于资源有限的移动设备来说非常的理想。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HTML5阵营的逐渐扩大,使得在移动平台占山为王的世界中,进行跨平台的数据管理和广告投放成为可能。
我的更多文章:
( 21:13:36)( 07:19:45)( 18:38:45)( 16:09:33)( 16:05:34)( 23:19:58)( 23:09:10)( 20:19:31)( 07:45:18)( 07:40:39)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劲牌移动营销平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