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雅颜双11活动形容促销力度大的词语吗

导语:作为“新动能”之一,共享经济有光明的前景。但...
导语:共享单车行业的两位第三被传收购、被证实收购,...
导语:近日,关于左右脑年龄测试结果的图在朋友圈引发...
导语:去线下场景获客,成本相对要高,而在现实的残酷...
导语:记者注意到,这些互联网定制套餐大致可以分为两...
导语:调查显示,单就iPhone X这一款手机而言,约43%...
导语:两家公司斗嘴的缘故起因是Facebook在其手机端中...
导语:快递单“变脸”了。很多面单不再完备表现收货人...
导语:孙正义透露,他打算再创建一只科技投资基金。这...
导语:据CNBC的报道,从美国时间本周三开始,亚马逊正...双11商家促销活动复杂 被吐槽“没学奥数不敢应战”_金融_科技头条_砍柴网
双11商家促销活动复杂 被吐槽“没学奥数不敢应战”
/ 北京青年报 /
距今年“双11”还有两周。与往年主要靠拼手气、拼网速的玩法不同,今年“双11”期间,“剁手党”们要想买到物美价廉、心仪已久的产品,还要比拼智力、体力。
距今年&双11&还有两周。与往年主要靠拼手气、拼网速的玩法不同,今年&双11&期间,&剁手党&们要想买到物美价廉、心仪已久的产品,还要比拼智力、体力。
网友们登录天猫、京东、网易严选等App或网店发现,今年众商家促销活动的内容纷纷推陈出新,规则更加复杂。例如预售、定金膨胀金、各类满减红包、直降红包、返现券等优惠券以及7天或30天保价政策&&网友们纷纷吐糟:&简单粗暴的直接打折活动已经很难见到了,买个百十元的东西,得花几个小时研究各类规则&、&没有&奥数&功底已不敢应战&。商家预售模式&坑&不少
电商促销时段疯狂刺激的购物行为,被戏称为&剁手&。然而,今年促销规则越来越复杂,不做足功课,很难获得较大幅度的优惠,想&剁手&并不容易。北京青年报记者发现,今年一些商家新推出的&预售模式&,因公示的规则不明示、不退不换等内容,引发消费者集体吐糟。
消费者王女士说,往年把喜欢的产品放入购物车,等到&双11&零点,迅速下单、支付即可。今年玩法不一样了,第一波预热活动是预售,参与之后才发现简直全是&坑&,各个商家做起了&预售&,不仅规则难懂,而且设置了很多限制。第一个陷阱是预售的商品必须单独购买,无法合并订单,获得优惠幅度并不如想象的大。王女士在天猫首页看到&双11快乐、定金最高翻五倍&的促销链接,点击后进入全球狂欢节页面,里面显示内衣预售,定金1.5倍起。其中,她常购买的黛安芬品牌在促销,里面分为3个主会场,分别是&双11&尖货预售、&双11&精选套装会场和&预&享3倍惊喜尖货降活动。她需要购买的内衣在不同活动里,放入购物车后被生成不同的订单,一直无法凑够所需要的满减金额。想要得到优惠,需买一些并不需要的东西&凑单&,实际上并未省钱。
第二个陷阱是用&券&限制多,既不明示也不同意退款。最&坑&是预售的&满599元减100元券&,需要网友支付9.9元购买。王女士告诉北青报记者,商家设置的限制太多,完全超乎想象。例如,此券只在预售的款式才能用,可选择品种极其有限,咨询后商家才告知,券只能买同款产品、同颜色、同型号才可以使用。
北青报记者看到,该券已售出2677件,有276条点评,负面评价居多。有网友质疑商家虽然在售券页面未写具体使用规则,但却强硬地写明&不支持退货退款&&买家若误删优惠券,本店均不做任何赔付处理&。还有网友反馈称:&看主页上宣传支付尾款可用优惠券,于是预售款按照规则凑到了满减100元的,然后咨询客服被告知这个优惠券只支持&单笔且同色同尺寸同款式&满599元。严重误导消费者,博取眼球,让人坠入陷阱&&花9.9元买的券我宁愿不用了,也不想连续跳坑&。
也有不甘心的消费者。名为小雨的网友则表示,&太冲动,没有看清就买了,花钱换来的优惠券不能在一个店里面合并付款用。买了不能浪费,建议大家就多买几件,然后,留下需要的,其他的到时候退货。按规则优惠券是平均的,就算买了4件,退三件,比起退货邮费,也是划算的,商家坑人在先,就不要怪消费者这么做了。&
第三个陷阱是优惠券限制人数,又公布名单,过程不透明。例如,商家规定前300件定金翻3倍,如定金25元当作75元使用,尾款只需付173元即可得到价格248元的某产品。王女士质疑说,&我购买25元定金,然而并不确定这笔钱能获得多少实惠。如果&双11&时,参加活动的产品不是心仪的东西,或优惠力度不如预期,我只能放弃购买,这定金就打水漂了。&
红包种类繁多记不清用法
&双11&网购攻略、囤货清单、&剁手&指南,没有&奥数&功底不敢应战。 资深&剁手党&小萌发现,原来打折、抢红包,最复杂也就是领满减优惠券了,现在预售不说,各种红包的种类已经记不清名字和用法。
在天猫商城,传统的&红包&已经变身为全球狂欢红包、火炬红包、群战队红包、品牌狂欢城红包和线下AR红包5种。其中,火炬红包最多每人可点亮100个,火炬红包又分为普通红包、稀有红包和传说红包,普通红包金额随机,稀有红包最高111元,传说红包最高1111元。
小萌感觉简单算术不能解决问题,想要货比三家没有点奥数功底都无从下手。例如,某品牌音箱在淘宝上算后价格为499元,而且需要先交定金25元,可抵75元用,&双11&当天才能抢;京东上看,发现领优惠券直接减70元,第二天可送货。
和电脑比价则更为复杂。5.5英寸1080P全高清屏、4G内存32G存储、八核处理器、W后置双摄像头&&某产品天猫和苏宁易购满减50元后,最后到手价格为1249元。国美没有价格上的优惠,而是送数据线、USB小夜灯、自拍杆还有手机支架等物品。相比之下,京东除了满减30元外,还享受下单减50元的优惠,最终为1219元。
限时促销并不在保价范围
京东承诺的大30天&保价&条款规定得比较细,很多消费者没有认真看,误以为只要降价都可获赔。但实际情况是,拿到降价差额款非常难。
近日,有网友反映,购买的空调产品降价300元,京东不同意按照保价承诺退款。&双11&将至,购买的产品降价了,能自动获赔价差款吗?
北青报记者致电京东客服人员咨询。对方表示,首先所有的保价都不会自动赔付,需要消费者申请,并按照流程操作,再由工作人员审核通过;其次,限时促销是不在保价范围的,例如5000元的产品4700元限时促销,这个差价是不负责退款的;第三,一些图书、百货的满减活动,例如满200元减100元或者满100元减30元等都属于&返现金&活动,也不在保价范围;第四,有些活动赠送&东券&和&京券&,这两者也是有区别的,&东券&不在保价范围,而&京券&在保价范围。
淘宝京东优惠券不点击不生效
值得提醒的是,淘宝和京东的普通优惠券不自动生效,不点击就不生效。消费者事后希望再使用优惠券获得优惠,几乎很难操作。
例如,在淘宝店铺的普通&优惠券&需点击领取,领取后会自动在订单里优惠,结账即可获得优惠。不领取优惠券购买相同商品,可能比别人多花冤枉钱。
而在京东,优惠券也需要领取,使用时需要点击使用才生效。几位家长分别按相同的书单给孩子购买一套课外书,对比之后发现购买同样的书,价格却差6元。精明细心的孟同学妈妈,先自动获得&满100减30元&的优惠后,再到优惠券界面点击用&满105减6元&优惠券,最后的价格是130.3元;而比较&粗线条&的刘女士没有点使用优惠券,白白多花6元钱。
事后,京东客服人员表示,不使用优惠券是不能够退款的。刘女士表示,不愿意为了6元钱把书退掉,再重新购买,这样会耽误孩子用书。
官方提示去年六成投诉直指&不实促销&
此前,国家发改委曾在《2016年&双十一&网购节综合信用评价报告》中写道,&双十一&网购节真打折已成共识。前些年纯粹打着&降价促销&旗号实际加价销售的商家行为基本杜绝。整体来看,各电商平台的大部分商品都在&双11&网购节期间采取了低价销售,即使是畅销商品,也都参与了让利促销,过往曾被质疑过的&甩尾货&等现象今年基本不存在。不仅折扣真实,降价幅度也再创新高。
去年,国家发改委受理涉及&双11&网购节的投诉案件中,促销优惠不实是消费者投诉最为集中的问题,占比62%,主要包括优惠条件限制多、优惠承诺不兑现、保价承诺不保价等。&双11&网购节促销中,存在一部分商家的优惠&暗藏陷阱&现象,比如限制使用地区、限制使用时段、限制叠加使用等,未能真实、全面地向消费者介绍相关优惠信息,引起消费者误解,造成损失。
【来源:北京青年报】
1.砍柴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砍柴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砍柴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砍柴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砍柴网编辑修改或补充。
通过E-mail将您的想法和建议发给我们
稿件投诉:
版权建议:
砍柴网热线:400-
官方客服QQ:
微信公众号:ikanchai&&&新闻热线:021-
促销活动规则复杂 消费者没奥数功底不敢应战双11
&nbsp&nbsp&nbsp&nbsp没“奥数”功底不敢应战“双11”&nbsp&nbsp&nbsp&nbsp距离“双11”还有不到半个月,近日网友们仔细研究天猫、京东、网易严选等APP或网店发现,今年众商家促销活动的内容规则更加复杂,预售、定金膨胀金、各类满减红包、直降红包、返现券等优惠以及7天或30天保价政策令不少“剁手族”犯蒙吐槽:得花几个小时研究各类规则,脑洞不够大,没有"奥数"功底已不敢应战。&nbsp&nbsp&nbsp&nbsp文/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倪明&nbsp&nbsp&nbsp&nbsp提前开售的“双11”对剁手族来说早已不陌生,但是像今年,大多数店铺集中提前大半个月启动则是第一次,不少消费者直呼“今年商家套路多”。&nbsp&nbsp&nbsp&nbsp线上线下难觅同质同款商品&nbsp&nbsp&nbsp&nbsp市民黄先生反映,原本打算趁着“双11”促销购买空调,但他发现在实体店抄码、再到网上购物,已经越来越难,线上线下很难找到同质的同款商品。不仅是线上线下比价难,就算是同在线下,不同的家电卖场之间,所卖的很多商品型号也不一样。记者随机选取了9个商品型号,比较了在苏宁、国美卖场电器上的商品重合率,发现三家有相同型号的商品只有5款。&nbsp&nbsp&nbsp&nbsp业内人士透露,负责“电商专供”商品大致有三种情形:一是“电商专供”商品外观编码与实体店商品完全相同;二是“电商专供”商品外观编码与实体店商品仅有细微区别,内置部件或产品的原料等也有细微不同;三是“电商专供”商品在网店展示的广告图片,与实体店陈列商品一模一样,商品的外观编码与实体店商品的区别在广告图片上有所显示,并且网店销售页面或商品显著位置也标明了“电商专供”。&nbsp&nbsp&nbsp&nbsp对此,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表示, “电商专供”商品与实体店销售的产品看似一模一样,仔细看会发现颜色、内件配备或某些功能存在差别,购买时要注意。曹磊指出,网络交易平台应加强卖家货源的审核以及商品页面信息披露的监测,对于电商专供产品使用实体店商品图片的、虚假描述的予以监督和处罚。&nbsp&nbsp&nbsp&nbsp红包种类繁多记不清用法&nbsp&nbsp&nbsp&nbsp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注意到,淘宝官方出品的“双11”攻略里,从10月20日~11月11日期间,各种名目的活动就有14种。而京东“双11”的活动同样名目繁多,有会员日、全球品牌日、母婴日、专场期(吃货日、男神日、家电日、超市日、家居日、3C日)等,消费者在会员日可领1111元神券大礼包,而PLUS正式会员在“双11”期间,购物返京豆从10倍提升到20倍。&nbsp&nbsp&nbsp&nbsp在天猫商城,传统的“红包”已经变身为全球狂欢红包、火炬红包、群战队红包、品牌狂欢城红包和线下AR红包5种。&nbsp&nbsp&nbsp&nbsp有网友发帖称,光是“购物津贴”就有叠加顺序:大促价(促销价)→单品级优惠→店铺级优惠→优惠券→购物津贴→红包等,这些看着相似实则大有不同的名词,就能把人绕昏了头。资深“剁手族”小萌发现,今年电商各种红包的种类已经记不清名字和用法。&nbsp&nbsp&nbsp&nbsp去年六成投诉直指不实促销&nbsp&nbsp&nbsp&nbsp此前,国家发改委曾在《2016年“双11”网购节综合信用评价报告》中写道,“双11”网购节真打折已成共识,各电商平台的大部分商品都在“双11”网购节期间采取了低价销售,即使是畅销商品,也都参与了让利促销,过往曾被质疑过的“甩尾货”等现象今年基本不存在。同时,降价幅度也再创新高。&nbsp&nbsp&nbsp&nbsp去年,国家发改委受理涉及“双11”网购节的投诉案件中,“促销优惠不实”是消费者投诉最为集中的问题,占比62%,主要包括优惠条件限制多、优惠承诺不兑现、保价承诺不保价等。“双11”网购节促销中,存在一部分商家的优惠“暗藏陷阱”现象,比如限制使用地区、限制使用时段、限制叠加使用等,未能真实、全面地向消费者介绍相关优惠信息,引起消费者误解,造成损失。&nbsp&nbsp&nbsp&nbsp陷阱1&nbsp&nbsp&nbsp&nbsp预售的商品须单买&nbsp&nbsp&nbsp&nbsp无法合并订单&nbsp&nbsp&nbsp&nbsp王女士在天猫首页看到“双11快乐、定金最高翻五倍”的促销链接,点击后进入,里面显示内衣预售,定金1.5倍起。其中,她常购买的某品牌分为3个主会场,她需要购买的内衣在不同活动里,放入购物车后被生成不同的订单,一直无法凑够所需要的满减金额。想要得到优惠,需买一些并不需要的东西“凑单”,实际上并未省钱。&nbsp&nbsp&nbsp&nbsp陷阱2&nbsp&nbsp&nbsp&nbsp用“券”限制多&nbsp&nbsp&nbsp&nbsp既不明示也不同意退款&nbsp&nbsp&nbsp&nbsp在某电商平台,一种预售商品的“满599元减100元券”需要支付9.9元购买。王女士告诉记者,券只能在买同款、同颜色、同型号产品时才可使用。有网友反馈称:“这种促销严重误导消费者,让人坠入陷阱。花9.9元买的券我宁愿不用也不想连续跳坑。”&nbsp&nbsp&nbsp&nbsp而在××严选有一种“满500元满减券”,李女士看中了一款蚕丝被,结果下单时无法使用该券,咨询商家后才告知,优惠券不适用限时优惠商品。记者看到,该券已售出2677件,有276条点评,负面评价居多。有网友质疑商家虽然在售券页面未写具体使用规则,但却强硬地写明“不支持退货退款”“买家若误删优惠券,本店均不作任何赔付处理”。&nbsp&nbsp&nbsp&nbsp陷阱3&nbsp&nbsp&nbsp&nbsp优惠规则难懂&nbsp&nbsp&nbsp&nbsp在某电商平台的雅顿时空胶囊精华液预售中,规则是:定金40元抵扣60元,30粒面胶送21粒面胶,预售加送21粒眼胶。如果参加买第二件半价,再使用天猫购物券,一共可买102粒面胶,42粒眼胶,相当于4.26元一粒面胶。王女士质疑说,“为搞懂预售规则,用完了脑细胞,问题是对比去年‘双11’的‘买三免一’,不算赠送的眼胶,预售的面胶是3.86元一粒。”
东方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促销活动规则复杂 消费者没奥数功底不敢应战双11
日 14:16 来源:广州日报
&nbsp&nbsp&nbsp&nbsp没“奥数”功底不敢应战“双11”&nbsp&nbsp&nbsp&nbsp距离“双11”还有不到半个月,近日网友们仔细研究天猫、京东、网易严选等APP或网店发现,今年众商家促销活动的内容规则更加复杂,预售、定金膨胀金、各类满减红包、直降红包、返现券等优惠以及7天或30天保价政策令不少“剁手族”犯蒙吐槽:得花几个小时研究各类规则,脑洞不够大,没有"奥数"功底已不敢应战。&nbsp&nbsp&nbsp&nbsp文/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倪明&nbsp&nbsp&nbsp&nbsp提前开售的“双11”对剁手族来说早已不陌生,但是像今年,大多数店铺集中提前大半个月启动则是第一次,不少消费者直呼“今年商家套路多”。&nbsp&nbsp&nbsp&nbsp线上线下难觅同质同款商品&nbsp&nbsp&nbsp&nbsp市民黄先生反映,原本打算趁着“双11”促销购买空调,但他发现在实体店抄码、再到网上购物,已经越来越难,线上线下很难找到同质的同款商品。不仅是线上线下比价难,就算是同在线下,不同的家电卖场之间,所卖的很多商品型号也不一样。记者随机选取了9个商品型号,比较了在苏宁、国美卖场电器上的商品重合率,发现三家有相同型号的商品只有5款。&nbsp&nbsp&nbsp&nbsp业内人士透露,负责“电商专供”商品大致有三种情形:一是“电商专供”商品外观编码与实体店商品完全相同;二是“电商专供”商品外观编码与实体店商品仅有细微区别,内置部件或产品的原料等也有细微不同;三是“电商专供”商品在网店展示的广告图片,与实体店陈列商品一模一样,商品的外观编码与实体店商品的区别在广告图片上有所显示,并且网店销售页面或商品显著位置也标明了“电商专供”。&nbsp&nbsp&nbsp&nbsp对此,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表示, “电商专供”商品与实体店销售的产品看似一模一样,仔细看会发现颜色、内件配备或某些功能存在差别,购买时要注意。曹磊指出,网络交易平台应加强卖家货源的审核以及商品页面信息披露的监测,对于电商专供产品使用实体店商品图片的、虚假描述的予以监督和处罚。&nbsp&nbsp&nbsp&nbsp红包种类繁多记不清用法&nbsp&nbsp&nbsp&nbsp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注意到,淘宝官方出品的“双11”攻略里,从10月20日~11月11日期间,各种名目的活动就有14种。而京东“双11”的活动同样名目繁多,有会员日、全球品牌日、母婴日、专场期(吃货日、男神日、家电日、超市日、家居日、3C日)等,消费者在会员日可领1111元神券大礼包,而PLUS正式会员在“双11”期间,购物返京豆从10倍提升到20倍。&nbsp&nbsp&nbsp&nbsp在天猫商城,传统的“红包”已经变身为全球狂欢红包、火炬红包、群战队红包、品牌狂欢城红包和线下AR红包5种。&nbsp&nbsp&nbsp&nbsp有网友发帖称,光是“购物津贴”就有叠加顺序:大促价(促销价)→单品级优惠→店铺级优惠→优惠券→购物津贴→红包等,这些看着相似实则大有不同的名词,就能把人绕昏了头。资深“剁手族”小萌发现,今年电商各种红包的种类已经记不清名字和用法。&nbsp&nbsp&nbsp&nbsp去年六成投诉直指不实促销&nbsp&nbsp&nbsp&nbsp此前,国家发改委曾在《2016年“双11”网购节综合信用评价报告》中写道,“双11”网购节真打折已成共识,各电商平台的大部分商品都在“双11”网购节期间采取了低价销售,即使是畅销商品,也都参与了让利促销,过往曾被质疑过的“甩尾货”等现象今年基本不存在。同时,降价幅度也再创新高。&nbsp&nbsp&nbsp&nbsp去年,国家发改委受理涉及“双11”网购节的投诉案件中,“促销优惠不实”是消费者投诉最为集中的问题,占比62%,主要包括优惠条件限制多、优惠承诺不兑现、保价承诺不保价等。“双11”网购节促销中,存在一部分商家的优惠“暗藏陷阱”现象,比如限制使用地区、限制使用时段、限制叠加使用等,未能真实、全面地向消费者介绍相关优惠信息,引起消费者误解,造成损失。&nbsp&nbsp&nbsp&nbsp陷阱1&nbsp&nbsp&nbsp&nbsp预售的商品须单买&nbsp&nbsp&nbsp&nbsp无法合并订单&nbsp&nbsp&nbsp&nbsp王女士在天猫首页看到“双11快乐、定金最高翻五倍”的促销链接,点击后进入,里面显示内衣预售,定金1.5倍起。其中,她常购买的某品牌分为3个主会场,她需要购买的内衣在不同活动里,放入购物车后被生成不同的订单,一直无法凑够所需要的满减金额。想要得到优惠,需买一些并不需要的东西“凑单”,实际上并未省钱。&nbsp&nbsp&nbsp&nbsp陷阱2&nbsp&nbsp&nbsp&nbsp用“券”限制多&nbsp&nbsp&nbsp&nbsp既不明示也不同意退款&nbsp&nbsp&nbsp&nbsp在某电商平台,一种预售商品的“满599元减100元券”需要支付9.9元购买。王女士告诉记者,券只能在买同款、同颜色、同型号产品时才可使用。有网友反馈称:“这种促销严重误导消费者,让人坠入陷阱。花9.9元买的券我宁愿不用也不想连续跳坑。”&nbsp&nbsp&nbsp&nbsp而在××严选有一种“满500元满减券”,李女士看中了一款蚕丝被,结果下单时无法使用该券,咨询商家后才告知,优惠券不适用限时优惠商品。记者看到,该券已售出2677件,有276条点评,负面评价居多。有网友质疑商家虽然在售券页面未写具体使用规则,但却强硬地写明“不支持退货退款”“买家若误删优惠券,本店均不作任何赔付处理”。&nbsp&nbsp&nbsp&nbsp陷阱3&nbsp&nbsp&nbsp&nbsp优惠规则难懂&nbsp&nbsp&nbsp&nbsp在某电商平台的雅顿时空胶囊精华液预售中,规则是:定金40元抵扣60元,30粒面胶送21粒面胶,预售加送21粒眼胶。如果参加买第二件半价,再使用天猫购物券,一共可买102粒面胶,42粒眼胶,相当于4.26元一粒面胶。王女士质疑说,“为搞懂预售规则,用完了脑细胞,问题是对比去年‘双11’的‘买三免一’,不算赠送的眼胶,预售的面胶是3.86元一粒。”今年双11促销活动有多复杂?网友:没学奥数不敢应战 - 每日经济新闻 - 微信公众号文章
&今年双11促销活动有多复杂?网友:没学奥数不敢应战
今年双11促销活动有多复杂?网友:没学奥数不敢应战
日09时06分来源:
距今年“双11”还有两周。与往年主要靠拼手气、拼网速的玩法不同,今年“双11”期间,“剁手党”们要想买到物美价廉、心仪已久的产品,还要比拼智力、体力。
网友们登录一些电商APP或网店发现,今年众商家促销活动的内容纷纷推陈出新,规则更加复杂。例如预售、定金膨胀金、各类满减红包、直降红包、返现券等优惠券以及7天或30天保价政策……
网友们纷纷吐糟:
简单粗暴的直接打折活动已经很难见到了,买个百十元的东西,得花几个小时研究各类规则。
没有‘奥数’功底已不敢应战。
商家预售模式“坑”不少
电商促销时段疯狂刺激的购物行为,被戏称为“剁手”。然而,今年促销规则越来越复杂,不做足功课,很难获得较大幅度的优惠,想“剁手”并不容易。记者发现,今年一些商家新推出的“预售模式”,因公示的规则不明示、不退不换等内容,引发消费者集体吐糟。
消费者王女士说,往年把喜欢的产品放入购物车,等到“双11”零点,迅速下单、支付即可。今年玩法不一样了,第一波预热活动是预售,参与之后才发现简直全是“坑”,各个商家做起了“预售”,不仅规则难懂,而且设置了很多限制。
第一个陷阱是预售的商品必须单独购买,无法合并订单,获得优惠幅度并不如想象的大。王女士在电商平台A首页看到“双11快乐、定金最高翻五倍”的促销链接,点击后进入全球狂欢节页面,里面显示内衣预售,定金1.5倍起。
其中,她常购买的某内衣品牌在促销,里面分为3个主会场,分别是“双11”尖货预售、“双11”精选套装会场和“预”享3倍惊喜尖货降活动。她需要购买的内衣在不同活动里,放入购物车后被生成不同的订单,一直无法凑够所需要的满减金额。想要得到优惠,需买一些并不需要的东西“凑单”,实际上并未省钱。
第二个陷阱是用“券”限制多,既不明示也不同意退款。最“坑”是预售的“满599元减100元券”,需要网友支付9.9元购买。王女士告诉记者,商家设置的限制太多,完全超乎想象。例如,此券只在预售的款式才能用,可选择品种极其有限,咨询后商家才告知,券只能买同款产品、同颜色、同型号才可以使用。
记者看到,该券已售出2677件,有276条点评,负面评价居多。有网友质疑商家虽然在售券页面未写具体使用规则,但却强硬地写明“不支持退货退款”“买家若误删优惠券,本店均不做任何赔付处理”。
还有网友反馈称:“看主页上宣传支付尾款可用优惠券,于是预售款按照规则凑到了满减100元的,然后咨询客服被告知这个优惠券只支持‘单笔且同色同尺寸同款式’满599元。严重误导消费者,博取眼球,让人坠入陷阱”“花9.9元买的券我宁愿不用了,也不想连续跳坑”。
也有不甘心的消费者。名为小雨的网友则表示,“太冲动,没有看清就买了,花钱换来的优惠券不能在一个店里面合并付款用。买了不能浪费,建议大家就多买几件,然后,留下需要的,其他的到时候退货。按规则优惠券是平均的,就算买了4件,退三件,比起退货邮费,也是划算的,商家坑人在先,就不要怪消费者这么做了。”
第三个陷阱是优惠券限制人数,又公布名单,过程不透明。例如,商家规定前300件定金翻3倍,如定金25元当作75元使用,尾款只需付173元即可得到价格248元的某产品。王女士质疑说,“我购买25元定金,然而并不确定这笔钱能获得多少实惠。如果‘双11’时,参加活动的产品不是心仪的东西,或优惠力度不如预期,我只能放弃购买,这定金就打水漂了。”
红包种类繁多,记不清用法
“双11”网购攻略、囤货清单、“剁手”指南,没有“奥数”功底不敢应战。 资深“剁手党”小萌发现,原来打折、抢红包,最复杂也就是领满减优惠券了,现在预售不说,各种红包的种类已经记不清名字和用法。
在电商平台A,传统的“红包”已经变身为全球狂欢红包、火炬红包、群战队红包、品牌狂欢城红包和线下AR红包5种。其中,火炬红包最多每人可点亮100个,火炬红包又分为普通红包、稀有红包和传说红包,普通红包金额随机,稀有红包最高111元,传说红包最高1111元。
小萌感觉简单算术不能解决问题,想要货比三家没有点奥数功底都无从下手。例如,某品牌音箱在电商平台A算后价格为499元,而且需要先交定金25元,可抵75元用,“双11”当天才能抢;电商平台B上看,发现领优惠券直接减70元,第二天可送货。
手机和电脑比价则更为复杂。5.5英寸1080P全高清屏、4G内存32G存储、八核处理器、W后置双摄像头……某产品电商平台A和电商平台C满减50元后,最后到手价格为1249元。电商平台D没有价格上的优惠,而是送数据线、USB小夜灯、自拍杆还有手机支架等物品。相比之下,电商平台B除了满减30元外,还享受下单减50元的优惠,最终为1219元。
优惠券不点击不生效
值得提醒的是,电商平台A和电商平台B的普通优惠券不自动生效,不点击就不生效。消费者事后希望再使用优惠券获得优惠,几乎很难操作。
例如,在电商平台A店铺的普通“优惠券”需点击领取,领取后会自动在订单里优惠,结账即可获得优惠。不领取优惠券购买相同商品,可能比别人多花冤枉钱。
而在电商平台B,优惠券也需要领取,使用时需要点击使用才生效。几位家长分别按相同的书单给孩子购买一套课外书,对比之后发现购买同样的书,价格却差6元。精明细心的孟同学妈妈,先自动获得“满100减30元”的优惠后,再到优惠券界面点击用“满105减6元”优惠券,最后的价格是130.3元;而比较“粗线条”的刘女士没有点使用优惠券,白白多花6元钱。
事后,电商平台B客服人员表示,不使用优惠券是不能够退款的。刘女士表示,不愿意为了6元钱把书退掉,再重新购买,这样会耽误孩子用书。
官方提示:去年六成投诉直指“不实促销”
此前,国家发改委曾在《2016年“双十一”网购节综合信用评价报告》中写道,“双十一”网购节真打折已成共识。前些年纯粹打着“降价促销”旗号实际加价销售的商家行为基本杜绝。整体来看,各电商平台的大部分商品都在“双11”网购节期间采取了低价销售,即使是畅销商品,也都参与了让利促销,过往曾被质疑过的“甩尾货”等现象今年基本不存在。不仅折扣真实,降价幅度也再创新高。
去年,国家发改委受理涉及“双11”网购节的投诉案件中,促销优惠不实是消费者投诉最为集中的问题,占比62%,主要包括优惠条件限制多、优惠承诺不兑现、保价承诺不保价等。“双11”网购节促销中,存在一部分商家的优惠“暗藏陷阱”现象,比如限制使用地区、限制使用时段、限制叠加使用等,未能真实、全面地向消费者介绍相关优惠信息,引起消费者误解,造成损失。
每经编辑 汤亚文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蔺丽爽
原标题:《“双11”商家卖货难觅直接打折 预售、红包规则越来越复杂 网友吐槽“没有奥数功底不敢应战”》
其他用户正在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汽车促销力度最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