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关和约李鸿章签订马关条约,哭泣着说:“国家差不多不存在了!陈宝箴怎样的感情

拒绝访问 | www. | 百度云加速
请打开cookies.
此网站 (www.) 的管理员禁止了您的访问。原因是您的访问包含了非浏览器特征(3b5ec5-ua98).
重新安装浏览器,或使用别的浏览器当前位置: >>
中国近代史名词解释
中国近代史名词解释: &闭关政策:鸦片战争前清政府限制和禁止对外交通、贸易的政策。限定广州一口通商,外 商来华贸易须通过清政府特许的公行商人,活动限于指定范围,进口货征收高税额,出口货 限制品种和数量。 它是落后的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 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起了严重的阻碍 作用。清朝政府在对外关系中所执行的控制贸易及隔绝与外国交往的政策。 &虎门销烟: 在林则徐主持下,自 1839 年 6 月 3 日起,在虎门“就海滩高处,周围树栅, 开池漫卤,投以石灰,顷刻汤沸,不爨自燃,夕启涵洞,随潮出海” ,将所缴获的鸦片当众 销毁。直到 6 月 25 日,全部销毁干净。各地群众闻讯赶来观看,万众欢腾,无不称快。虎 门销烟是中国禁烟运动的一个重大胜利。 它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 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 志,表明了中国人良反抗外国侵略、维护民族尊严的坚强决心。 三元抗英:1841 年 5 月,英军在广州郊区三元里一带的淫掠暴行,激起当地乡民的义愤, 英国侵略军在三元里遭到中国人民痛击,损失惨重。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 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 显示了中国人民不甘屈服和敢于斗争的英雄气 概。 《南京条约》 :《南京条约》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也是近代中国走向半殖 民地的第一个重要标志。条约的主要内容有:中国割让香港给英国;赔款 2100 万银元;开 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准许英国在通商口岸派驻领事;英商进 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税率,中国须同英国商定;废除“公行”制度。1843 年,英国又强迫清 政府签订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附件。英国从中又取 得“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和永久居住的特权。 《穿鼻草约》 : 琦善与义律签定的 ,《穿鼻草约》的内容是: (1)中国割让香港与英国, 但中国得在香港设关收税,如在黄浦一样。 (2)赔款六百万元,五年交清。 (3)中、英官吏 平等。 (4)广州于道光二十一年正月初旬复市。在英国方面,即时退还定海。 《虎门条约》《虎门条约》和《五口通商章程》即为南京条约附约。1843 年 10 月 8 日,英 : 国强迫清政府在虎门订立了《善后事宜清册附粘和约》 ,又称《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 ;通 常称为《虎门条约》或《虎门附约》 。共 16 款,附有《小船定例》3 款。主要内容为:1.“设 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 ,这就是英国取得片面的最惠国待遇。 2.英国可以在五口租地建屋。这项规定成为日后“租界”制度的开始。同一天,英国又强迫 清政府在虎门订立了《议定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港通商章程》 ,又称为《五口 通商章程》 ,作为《虎门条约》的一部分。共 15 款,还附有一个《海关税则》 。主要内容为: 1.凡中国人与英国人“交涉词讼”“其英人如何科罪人(即定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 , 发给管事官(即领事馆)照办” ,即承认英国享有领事裁判权。2.规定绝大部分货物的税率为 值百抽五,遂开中国和外国协定关税的恶例。 《中美望厦条约》中美《望厦条约》又称《中美五口贸易章程》 。美国侵略中国的第一个不 平等条约。1844 年 7 月 3 日,美国专使顾盛以战争相威胁,强迫清两广总督耆英在澳门附 近的望厦村签订。共 34 款。附有《海关税则》 。条约规定美国享受英国在《南京条约》和附 件中的各种特权外,还扩大了领事裁判权,并规定,美国人有权在五个通商口岸租地建楼、 开设医院和教堂;美国兵船可以到中国沿海各港口“巡查贸易” ;对在华的美国人,清政府 必须“时加保护,令其身家安全” 。12 年后对五口贸易等条款可以“稍为变通” ,为以后借 口“修约”以索取更多侵略特权埋下伏笔。 《中法黄埔条约》 中法《黄埔条约》又称《中法五口贸易章程》 。法国侵略中国的第一个不 平等条约。1844 年 10 月 24 日,法国专使剌萼尼强迫清两广总督耆英在停泊于广州黄埔的1 法舰阿吉默特号上签订。共 36 款,附有《海关税则》 。条约规定除取得英美两国在条约中规 定的侵略权益外,还规定法国人得在通商口岸建造教堂,中国不能“触犯毁坏” 。不久,法 国又强迫清政府取消长达一百多年的对天主教的禁令。 领事裁判权 一国通过驻外领事等对处于另一国领土内的本国国民根据其本国法律行使司法 管辖权的制度。这是一种治外法权。它的存在形成对国家属地优越权的例外或侵犯。在中国 近代史上它是西方列强在近代蓄意侵夺中国司法主权的特权制度, 是他们通过鸦片战争, 用 不平等条约强行建立的,其后又获得进一步发展。这项制度严重破坏了中国的司法权。 片面最惠国待遇一国在通商、 航海、 税收或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给予另一国享受现时或将来 所给予任何第三国同样的一切优惠、特权或豁免等待遇。此种待遇称为“最惠国待遇”。最 惠国待遇的取得必须有条约和根据。 最惠国待遇一般是相互的, 缔约双方在平等互利原则的 基础上相互享受最惠国待遇。 但自鸦片战争后清朝与外国列强签订的条约, 往往只片面规定 该缔约外国得享受最惠国待遇,而中国则无对等权利,是片面的,这为列强在中国攫取各种 侵略权益开创了恶例。协定关税一个国家与另一个国家之间通过协商相互给予对方以优惠待遇的关税制度。如果一方遭受对方的胁迫,非自愿地给予对方以优惠待遇又不能享受对方给予对等的优惠,就是 片面的协定关税,这构成一国对另一国的特权。出现在近代中国的协定关税,就属于后一种 性质。 租界: 租界是近代西方列强强迫半殖民地国家在某些城市或通商口岸划出供外侨居留和经商 的一定区域, 是列强对半殖民地国家进行军事威胁、 政治控制、 经济掠夺和文化渗透的基地。 在这一地区里,实行完全不受中国行政系统管辖和法律制度约束的统治制度,号称“国中之 国”。“租界”的出现,是中国社会开始半殖民地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海国图志》 《海国图志》 ,清魏源著。1841 年(道光二十一年)作者在镇江受林则徐嘱 托,据《四洲志》译稿及中外文献资料,于《南京条约》订立后不久整理成书。1842 年刻 本 50 卷,1847 年刻本增订为 60 卷,1852 年(咸丰二年)又扩编为 100 卷,刊于扬州。此书 系统介绍了外国历史、地理和科技知识,谴责投降派“夷兵不可敌”的卖国论及顽固派视坚 船利炮为“奇技淫巧”的昏愦,对战、守和外交策略提出很好的见解,并提倡学习西方的先 进技术,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著名主张。本书出版后影响很大,促使人们开阔眼界, 了解世界,对后来资产阶级改良派有一些启蒙作用。此书出版后,很快传入日本,对日本的 维新运动也发生一定影响。 《瀛寰志略》徐继著,是近代中国人系统介绍世界史地知识的名著。书中对亚欧北美洲介 绍有为详细,对南美大洋非洲也有所记载。书中还对欧美民主政治做了比较系统的介绍。 &魏源:中国晚清思想家。湖南邵阳隆回人。嘉道之时,清朝已入衰世,魏源以天下为己任, 讲求经世之学, 力图以此谋求国富民强, 从而成为晚清学术的开风气者。 提出了 “变古愈尽, 便民愈甚”的变法主张。鸦片战争爆发,遵友人林则徐嘱,据林所主持译编的《四洲志》 , 参以历代史志及两人记录,辑为《海国图志》50 卷,后续增至 100 卷。 《海国图志》率先介 绍西方各国历史地理状况,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是中 国近代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的先行者之一。 琦善(1790?―1854),字静安,满洲正黄旗人,姓博尔济吉特,袭一等侯爵。他早年任河南 按察使时,镇压过白莲教起义。1836 年任直隶总督。1840 年 8 月,英军北犯大沽口,道光 帝派琦善为代表与英国侵略者谈判。琦善向敌人献媚求和,并保证要重治林则徐,“代伸冤 抑”,后受命为钦差大臣到广州议和。11 月到达广州后,一反林则徐所为,压制广东人民对 侵略者的抵抗,裁撤军备。1841 年 1 月 6 日,英军向虎门口的沙角、大角两炮台发动进攻。2 琦善惊慌失措,表示英国可以在九龙尖沙嘴和香港岛的西南隅两处“择一地方寄寓泊船”,但 要奏明道光帝批准。英国侵略者未等道光帝批准,就擅自派兵强行占领了香港岛。琦善的阵 前妥协, 助长了侵略者的气焰。 不久, 广东巡抚怡良、 两江总督裕谦揭发了琦善的妥协行径。 2 月,道光帝下令将琦善革职拿办。但时隔不久, 琦善就得到赦免。1843 年, 他任驻藏大臣, 后任四川总督。1853 年被派为钦差大臣,率军镇压太平军,建立江北大营,在扬州屡战屡 败。1854 年秋病死于军中。 耆英(),满族,爱新觉罗氏,字介春,满洲正蓝旗人,以荫生授宗人府主事。1838 年,他任盛京将军。1842 年 3 月奕经在浙江战败,清政府命耆英署理杭州将军。4 月,他被 任命为钦差大臣,同伊里布一起赴浙江向英军求和。8 月,英军闯入南京下关长江江面,耆 英同伊里布赶奔南京,跟英国代表璞鼎查谈判,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 ――中英《南京条约》 。不久,耆英又在璞鼎查要挟下,诬陷在台湾抗英的台湾道姚莹、总 兵达洪阿“冒功欺罔”,致使姚、达二人被革职逮问。1843 年,耆英再任钦差大臣,与英国 签订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 。1844 年,他任两广总督兼办通商事务,与美国 签订了《望厦条约》 ,与法国签订了《黄埔条约》 。1858 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他被派赴 天津与英法联军交涉,因擅自回京,咸丰帝令其自尽。 义律(),出身于英国贵族。1815 年,他参加海军,在印度和牙麦加服役。1834 年随英国首任驻华商务监督来中国,任秘书。1836 年,他接任英国驻华商务监督。1839 年, 他极力抗拒和破坏中国禁烟运动,并主张武力侵华。1840 年 2 月,英国政府任命他为侵华 副全权代表。1841 年 1 月,他强迫琦善割让香港;5 月,又迫使奕山订立《广州和约》 。1841 年夏,英国政府改派璞鼎查接替其职务。太平天国运动&金田起义、1851 年 1 月 11 日,洪秀全率拜上帝会众两万余人在桂平县金田村正式起义, 建号太平天国,军队称太平军,并颁布军纪五条,这就是举世震惊的金田起义,它标志着气 势磅礴的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从此开始 拜上帝会 中国清代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吸收基督教教义而成立的特殊基督教组织。 世 19 纪中期,洪秀全受基督教布道书《劝世良言》的影响,在家乡广东花县组织拜上帝会,并模 拟《劝世良言》写成《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等书,作为该会教 义,同时又制定了宗教仪式与会规。 永安分封、1851 年 9 月 25 日,太平军攻占永安后,洪秀全在永安进行了政治、军事建设, 称永安建制。永安建制――内容有:第一,封王建制。初步建立了政权,封杨秀清、萧朝贵、 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等分别为东、西、南、北、翼王,并决定由东王节制诸王(见右图) 。 同时颁布《太平官制》《太平礼制》等各项制度,通过永安封王建制,太平天国政权已初步 、 形成。第二,颁行《太平天历》 (冯云山创) 。第三,整饬军纪。颁行军律《太平条规》《太 、 平军目》 (冯云山编制) 。永安建制,初步确立了太平天国的立国规模和军政体制,进一步巩 固了起义队伍,增强了太平军的战斗力,为太平天国的胜利进军奠定了基础。 洪秀全洪秀全,农民家庭出身的穷苦知识分子,从《劝世良言》中吸取西方基督教教义,创 拜上帝教,与杨秀清,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等结成异性兄弟,组成领导核心,筹划奇艺。 1851 年 1 月 11 日,率众在桂平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称天王,占领南京后,改为天 京,并兵分两路北伐和西征,北伐败二西征胜,颁发《天朝田亩制度》 ,推行乡官制度。入 天京后,深居简出,奢侈享乐,讲求礼仪,咸丰六年,因掌握军政实权的东王杨秀清:威权 逼己”遂密诏北王韦昌辉率军返京诛杨。韦昌辉有扩大事态,滥杀无辜,洪秀全迫于众怨, 杀韦昌辉, 用石达开主政, 次年, 石达开收猜忌出走, 太平天国濒危,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中外反革命势力联合进攻的形势下,他缺乏积极防御措施,对内滥封王爵,迷信天父,固守3 孤城,终于使形势恶化,1864 年病逝。 杨秀清 () 中国太平天国前期主要领导者。 广西桂平人。 烧炭为生, 因阅历较广 , 足智多谋,为冯云山赏识,邀入拜上帝会。1847 年(道光二十七年)冬,冯云山被捕入狱, 洪秀全返广州设法营救,拜上帝会主持无人,杨秀清即假托天父附体,取得代天父传言的地 位,并与洪秀全、冯云山等结为异姓兄弟。称天父第四子(洪秀全为天父次子) 。1851 年 1 月参加金田起义,后任左辅正军师,领中军主将。12 月,封东王,称九千岁,掌握军、政 大权,节制其他各王。次年指挥太平军由广西永安突围,进入湖南,和西王萧朝贵联名发布 《奉天诛妖救世安民谕》《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和《救一切天生天养中国人民谕》3 篇檄 、 文。不久,与洪秀全等商定循江东进、夺取南京的战略方针,率军攻克湖北汉阳、汉口和武 昌。1853 年 3 月(咸丰三年二月)占领南京后 ,提出就地建都的主张,使太平天国政权正 式建立。其后,策划组织了北伐、西征等重要战役,成为太平天国起义前期的实际指挥者。 随着起义的发展, 杨秀清逐渐自恃功高, 专擅跋扈, 与天王洪秀全明争暗斗, 常以天父名义, 否定洪秀全的主张。对同僚也苛责挫辱,加以压制。这使他在领导集团中一方面位高权重, 一方面处境孤立。在胜利的形势下,他志得意满,逼洪秀全封他为万岁(一说没有逼封) 。 洪秀全密诏韦昌辉、石达开、秦日纲等带兵回京图之(一说无密诏) 。韦昌辉带 3000 多人从 江西入天京 ,1856 年 9 月 2 日凌晨攻入东王府,刺杀杨秀清。杨秀清大批亲信、部属也 在交战中被杀或被诱杀。这一事件引发内讧,成为太平天国失败的重要原因 石达开:()清末广西贵县客家人。地主出身。因当地土 客斗争尖锐,难以安身,入拜上帝会。1850 年(道光三十年)夏,率二千人到金田。1851 年 1 月金田起义,任左军主将,12 月在永安(今蒙山)封为翼王、五千岁。1855 年(咸丰 五年)督师西征,屡次击败清军,次年 6 月与秦日纲攻破江南大营。*杨韦事件后,回天京 辅政。1857 年 6 月因天王洪秀全猜忌,他从天京负气出走,率精锐部队十万单独行动,给 太平天国革命造成严重损失。此后活动于江西、浙江、福建、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 川等地。1863 年(同治二年)5 月在四川大渡河紫打地(安顺场)失败,6 月自投清军被杀。 曾国藩()湖南湘乡人。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 散文“湘乡派”创立人。道光十二年(1832年)他考取秀才,28岁时考中进士,十年七迁,连 跃十级,从七品一跃而为二品大员,咸丰三年(1853年)藉著清政府给予寻求力量镇压太平 天国的时机,他因势在其家乡湖南一带,依靠师徒、亲戚、好友等复杂的人际关系,建立了 一支地方团练, 称为湘军。 湘军在军事素质落后的清朝武装力量中成为中国南方地区与太平 天国军事力量作战的主力之一。 曾国藩被封为一等勇毅侯, 成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 人,后历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官居一品,太平天国失败后,太平军在江北的余部与捻军 汇合,清廷命曾国藩督办直隶、山东、河南三省军务。曾国藩带领湘军二万,淮军六万,配 备洋枪洋炮,北上“剿捻”但失败被彻职。同治九年(1870年) ,正在直隶总督任上的曾国藩 奉命前往天津办理天津教案同治十一年二月初四(公历:日)在南京病逝。朝 廷赠太傅,死后被谥“文正”。其家族后代多出官宦,如曾纪泽等。 &湘军、中国晚清时期曾国藩以湘乡练勇为基础,在湖南创建的一支军队。又称湘勇。湘军 将领主要是湘乡人, 大多是封建儒生, 士兵则招募湘乡一带农民。 湘军的士兵由营官自招 , 并只服从营官,上下层层隶属,全军只服从曾国藩一人。曾国藩治军重在思想纪律而不在技 术性的教练,使湘军成为一支有力地维护封建统治的军队。湘军分陆军、水师两种。其营制 主要采用明代军事家戚继光的&束伍&成法。在武器装备上,湘军不仅向外国采购洋枪洋炮, 还自设船厂,仿造新式武器。湘军于 1854 年初在衡州(今衡阳市)编练建成,共 1.7 万余 人。是年夏,出省作战。以后几年间与太平军在湖北、江西的沿江地区争夺。1858 年 5 月, 其精锐李续宾部即深入皖中,气势很盛。至 11 月间,李续宾及所部 6000 余人在庐州(今安 徽合肥)三河之役被太平军歼灭,锐气顿减。1860 年,曾国藩任钦差大臣、两江总督后,掌 握地方军政大权, 号令统一, 筹饷较易, 湘军势力大为扩充, 成为镇压太平天国的清军主力。4 1861 年 9 月,攻陷安庆。次年(同治元年)春,曾国藩再以曾国荃率湘军主力沿江进逼太平 天国首都天京(今江苏南京) ,以左宗棠部及李鸿章新募淮军进攻江浙其他地区。1864 年 7 月,湘军攻破天京。湘军镇压太平天国后,声势愈大。曾国藩为避免清廷的疑虑,又因湘军 暮气日深 ,大量裁撤直系部队,其支系仍在安徽、湖北、河南、山东 、江苏等地镇压捻 军。湘军水师则守湘军旧制,取绿营规模 ,改建为长江水师。以后,左宗棠平定新疆虽也 利用湘军,但湘军已不是国家的主要军队。 乡官制度、在天朝田制度中,规定有军制组织人民的制度:「凡设军,每一万三千一百五十 六家先设一军帅。次设军帅所统五师帅。次设师帅所统五旅帅,共二十五旅帅。次设二十五 旅帅各所统五卒长,共一百二十五卒长。次设一百二十五卒长各所统四两司马,共五百两司 马。次设五百两司马各所统五伍长,共二千五百伍长。次设二千五百伍长各所统四伍卒,共 一万伍卒。通一军人数共一万三千一百五十六人。凡设军以后,人家添多,添多五家,另设 一伍长。添多二十六家,另设一两司马。添多一百零五家, 另设一卒长。添多五百二十六家, 另设一旅帅。添多二千六百三十一家,另设一师帅。共添多一万三千一百五十六家,另设一 军帅」。计一军自军帅至两司马共六百五十六员,将官员六百五十六家从一万三千一百五十 六家除开, 其伍长、 伍卒共一万二千五百家, 才是一军管辖的家数。 故两司马管辖二十五家, 卒长管辖一百家,旅帅管辖五百家,师帅管辖二千五百家,军帅管辖一万二千五百&圣库制度、太平天国实行的一种公有共享制度。圣库即公库p国库o太平天国以一切财物为上帝所赐o初时又规定惟上帝得称圣o故称公库为圣库。 是太平天国政权对全部社会产 品按绝对平均主义原则进行分配,并集中管理和支配所有剩余产品的国家机构. 圣库制度的 基础是人无私财和大致的平均分配o它的实行对太平天国初期的胜利起了积极作用。 太平天 国后期o各王及将士们各有自己的私财,圣库制度名存实亡。 《天朝田亩制度》 1853 年太平军攻克南京后洪秀全颁布了一个以土地和财产分配制度为核 、 心,扩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的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 它是太平天国建设新世界的蓝图, 是农民向封建统治全面宣战的总纲领, 是革命的农民对未 来理想社会的结晶。首先,从根本上否定了地主土地所有制,直接把矛头指向封建统治的基 础,具有巨大的反封建的革命性。其次,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是一种空想的农业社会主义 思想,根本无法实施。 &厘金、旧中国一种商业税。亦称“厘捐”或“厘金税”。 厘金最初一般分行厘(活厘) 和坐厘(板厘) 。前者为通过税,征于转运中的货物,抽之于行商;后者为交易税,在产地 或销地征收,抽之于坐商。行厘一般是货物在起运地征收一次厘金后,在转运途中又重复征 课,有所谓遇卡纳税及一起一验或两起两验的办法。咸丰三年(公元 1853 年)清政府为清军 江北大营筹措镇压太平军的军饷,在扬州里下河设局劝捐,逐渐推行厘金制度。它虽然增加 了清政府的税收。 但由于厘金中商税完全出自华商而不及外商, 所以这一制度阻碍着土货市 场上的流通,有利于外国洋货的倾销,从而助长了洋货对土货的竞争能力。 《天津条约》 、1858 年 5 月,英法联军侵占大沽炮台,并以进攻北京作为威胁。6 月 23 日, 迫使清政府与英、法、俄、美四国分别签订了《天津条约》。主要内容:公使进驻北京;开 放牛庄、登州、台南、淡水、潮州、琼州、汉口、九江、南京、镇江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 可以自由驶入长江一带通商口岸; 外国人可以到内地游历经商; 外国传教士可以到内地自由 传教;中国对英、法两国赔款 600 万两白银。天津条约是清咸丰八年(1858)第二次鸦片战 争中英、法、俄、美强迫清政府在天津分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5 总税务司: 中国丧失海关行政权以后外国主持中国海关行政的首脑名称。 名为中国海关监督 雇佣之人,实际上是中国海关的主宰。赫德是中国清末英国侵华代表人物 之一。北爱尔兰 人。在中国长期担任海关总税务司,被清廷视为客卿。 总理衙门为了适应外国侵略者的需要,清政府于 1861 年在北京设立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简称总理衙门。是主管外交,通商以及其他洋务事宜的中央机构。到 1901 年改为外务部, 共存在 40 年。是半殖民地性质的机构。它的建立有利于资本主义国家控制清政府的内政与 外交,是清朝中央机构半殖民地化的标志。 同文馆、 全称京师同文馆, 是洋务派为了适应兴办夷务对外语人才的需要而设立的中国第一 所外语学校。1862 年,由奕?等奏请设立。京师同文馆初设立英文、德文、俄文等馆,后 来增设天文算学馆。 同文馆初招收 14 岁以下的八旗子弟入馆学习外语, 增设天文算学馆后, 开始兼招满汉举人和五品以下官员入馆学习, 开设的课程主要是外语课, 除此之外还有数理 化、天文、世界史地、万国公法等课程。培养出的人才主要从事外交事务和在总理衙门各部 门任职。1902 年,并入京师大学堂。 &辛酉政变、1861 年(咸丰十一年)咸丰帝病死后,慈禧太后联合恭亲王奕?发动的一次 宫廷政变。以时在夏历辛酉年得名。又因改变祺祥年号而称“祺祥政变”,亦称“北京政 变”。是在慈禧太后、恭亲王奕?和咸丰委托下的以载垣、肃顺为首的八大顾命大臣之间引 起的。政变后慈禧、慈安两太后开始垂帘听政。但实际上慈禧掌握清政府的最高权力达四十 七年之久。 &天京事变、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以后,洪秀全、杨秀清等人革命进取心减退,追求享受,严 格规定等级秩序,?越来越脱离群众。1856 年 8 月,杨秀清逼洪秀全封他&万岁&。洪秀全表 面答应,暗中密令韦昌辉、石达开等回京商量对策。9 月 1 日深夜,韦昌辉带兵包围东王府, 杀死杨秀清及其全家,还残杀杨秀清部下两万多人。石达开赶回天京,责备韦昌辉滥杀,后 又逃出天京。韦昌辉又围攻天王府,妄图加害洪秀全。韦昌辉的滥杀引起天京军民的愤慨, 在洪秀全领导下,天京军民处死了韦昌辉。韦昌辉死后,石达开回到天京,洪秀全任命分为 &提理政务&, 但对他又有疑忌, 封自己哥哥洪仁发和洪仁达为王, 参预政事, 以牵制石达开。 1857 年 10 月,石达开带领太平军五、六万人&负气出走&,走上同太平天国分裂的道路。经 过天京事变,太平天国的力量严重削弱。 三河之役:著名战役之一,1858 年 8 月陈玉成等在安徽机阳镇集会,决定打破江北大营, 保护天京粮道。9 月陈玉成率军向浦口进攻,击败清军德兴阿部,攻占浦口和扬州,打破清 军江北大营,湘军曾国藩乘太平军东下,派李旭斌率精锐 6000 人援泸州,连陷太湖、潜山、 桐城、舒城。进攻庐州三河镇。陈玉成在浦口大捷后迅速率兵在救,经过全椒、无为,绕至 清军背后,李秀成援军进军。11 月 14 日向李旭宾大营发起进攻,此诶两军决战于三河。陈 玉成等部大破湘军,李旭宾自缢而死,所部主力 6000 人全部覆灭,给予湘军以沉重打击。 安庆保卫战、 安庆是天京西部屏障,又是太平军粮饷的重要基地。1860 年夏,曾国藩的湘 军围攻安庆,守军告急。洪秀全采纳洪仁建议,命陈玉成率北路军,李秀成率南路军沿长江 两岸向西进攻武汉,迫使湘军回师湖北,以解安庆之围。但后来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1861 年 4 月,陈玉成回救安庆,进攻围城的湘军。5 月,洪仁率援军也到达安庆外围。经过激战, 陈、洪军队始终未能与城内守军会合。9 月 5 日,湘军轰塌安庆北门而入,守将叶芸来、吴 定彩率军与敌肉搏,全部壮烈牺牲,安庆失陷。此后,太平天国的军事形势更加恶化。 《资政新篇》1859 年太平天国干王洪仁\提出一个统筹全局的改革方案。它的主要内容有: 政治上,主张学习西方,制定法律制度,加强中央集权;经济上主张发展近代工矿,交通, 邮政,金融等事业,奖励科技发明和机器制造,提倡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制;思想文化上建 议设立新闻官、新闻馆,破除陈规陋习,提倡办学校、医院和社会福利事业。外交上,主张 同外国平等交往、自由通商,但严禁鸦片输入。 《资政新篇》是中国第一个系统的具有鲜明6 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具有明显的进步意义。它虽然得到天王的赞赏,但因缺少施行的多种 其他条件而未实行。 &淮军、晚清在曾国藩指示下由李鸿章招募淮勇编练的一支军队。因为兵员及将领主要来自 安徽江淮一带,故称“淮军” 。是中国近代军队的前身,曾是清政府的主要国防力量。在八 旗军衰落的现实下, 淮军以及湘军等由汉族地主组建的军队是维护清朝统治的重要力量, 其 主要将领形成淮系军阀,是统治阶层中一个重要的武装政治集团。 常胜军中国清政府联合外国势力组成的一支装备近代武器、用以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雇佣 军。咸丰十年(1860) ,美国冒险家 F。T。华尔经清苏松太道吴煦赞助,于 6 月 2 日成立洋 枪队,有百余人,以华尔为统领,总部设在松江。次年 8 月,洋枪队在松江改组,由欧美人 任军官,中国人当兵,扩编为 700 余人,随后又增至 2000 余人。同治元年(1862) ,洋枪队 改名常胜军。 小刀会起义:上海小刀会是天地会的支派。1853 年 9 月在刘丽川的领导下,在上海发动起 义。起义军杀死上海知县袁祖德,活捉上海道吴健彰,占领了上海县城,建号“大明太平天 国”。发布文告痛斥清朝的黑暗统治。刘丽川写信给洪秀全,要求同太平天国联合,?因联系 不上没有成功。最后在中外反动派联合围攻下,1855 年 2 月被迫放弃上海县城。在突围时 刘丽川壮烈牺牲,起义失败 &捻军、 捻军是太平天国时期北方的农民起义军。源于捻子(一称捻党) ,是民间的一个秘 密组织,成员主要为农民和手工业者,早期活动于皖北淝水和涡河流域。1853 年(咸丰三 年) ,捻子在太平天国影响下发动大规模起义。起义后的“捻” ,史学界称捻军。有力地配合 了太平天国和北方各地的人民起义,给清朝统治以沉重打击。但捻军领导者政治目光短浅, 未能形成集中统一的领导和指挥,军事上实行流寇主义,忽视建立巩固的根据地,后期又将 军力分为两支,作战指导盲动,致被清军各个击破,全军覆没。 陈玉成、(),广西藤县人,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他 14 岁跟着叔父,参加金田 起义。1854 年,他随西征军攻破武昌,升殿右三十检点。第二年,他随军再取武昌,被升 为冬官正丞相。1856 年,他支援镇江,破清军江北大营,歼灭吉尔杭阿军;击溃清军江南 大营,在丹阳负伤。1857 年,他率军在相城大败清军,同捻军会师,兵力扩大,被封为成 天豫,任前军主将,同杨辅清等主持太平天国军事工作。1858 年 9 月,他率军攻破浦口江 北大营,11 月在三河歼灭了湘军精锐部队李续宾部,狠狠打击了曾国藩的嚣张气焰,稳定 了长江上游战局。1859 年,他被封为英王,在江北连续打败清军胜保、张国梁,攻克扬州 和浦口。1860 年,他救援天京,配合各路太平军打破江南大营。第二年,他率军西征至贵 州(今黄冈),因为李秀成军误期,会师攻取武汉没有实现,回救安庆。安庆失陷以后,陈玉 成派部下赖文光、陈得才进兵河南、陕西,向西北扩大革命力量,作收复安庆的准备,他坐 镇庐州,支持天京。1862 年 5 月,清军进攻庐州,陈玉成转移到寿州(今安徽寿县),被混进 太平军的歹徒苗沛霖出卖,被捕送清营。胜保劝他投降,陈玉成坚贞不屈,凛然斥责说:“尔 本吾败将,何向吾作态”,“大丈夫死则死耳,何饶舌也!”6 月 4 日,陈玉成在河南延津壮烈 牺牲,年仅 26 岁。李秀成 (),广西藤县人,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1851 年,他参加太平军。1853年,定都天京以后,杨秀清保举他为右四军帅,不久又被升任为后四监军,驻防天京城外高 桥。同年秋,李秀成跟随石达开去安徽“巡查民务”,得到石达开的“见爱”。1856 年, 他在救镇江和破江南大营战中立功,被委为地官副丞相。1857 年 10 月,他被封为合天侯, “任副掌率之权,提兵符之令”。他曾请求洪秀全“仍重用于翼王,不用于安、福王”,遭 到严斥并革除封爵。1858 年,他任后军主将,和陈玉成等一起主持军事工作。第二年,被 封为忠王。1860 年夏,李秀成又和陈玉成、李世贤再次大破江南大营,先后攻占常州、苏7 州、嘉兴、松江等地。不久,李秀成率领一支太平军攻到上海近邻。第二年 1 月,他再次率 军进攻上海。由于天京告急,6 月撤兵回救。1863 年,天京形势十分危急。李秀成从丹阳回 天京,力劝洪秀全“让城别走”。洪秀全不听。1864 年天京陷落后,李秀成被俘写了“供 状”,阿谀颂扬曾国藩。在“供状”里,他还记述了太平天国的兴衰,并向曾国藩提出“招 降十要”和“防鬼反为先”的建议。在他写完供状的当天,曾国藩就把他杀死。对于李秀成 “供状”的性质,史学界有不同的看法,还在继续讨论之中。洋务运动洋务派,清末买办化的封建官僚统治集团。1860 年(咸丰十年)后,清政府中央以奕?为代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为代表,主张依靠外国援助开办近代军事工业,镇 压人民反抗,保持封建统治。被称为洋务派。曾国藩于 1865 年开办江南制造局,建立近代 军事工业。李鸿章与英、美、德、俄勾结最紧,势力发展最快,长期任北洋大臣,掌握清政 府军事、外交和财政大权,势力最大。左宗棠与法国勾结,开办福州船政局,因调往陕甘, 势力未继续扩展。后起的张之洞勾结德、英、日,在湖北开办汉阳铁厂及纺织厂等,与李鸿 章抗衡。中日甲午战争后李鸿章失势,张之洞将宫办的汉阳铁厂让与盛宣怀接办。随着洋务 运动的破产,洋务派日益没落。 清流党亦称清流派。晚清统治阶级内部的一个政治派别。他们在清廷内外,一评议时政,上 疏言事,弹勤大臣,指斥宦官。对外反对列强蚕食,对内主张整伤纪纲。鹰击毛挚,煊赫一 时,时人目为一“清流党”。1884 年(光绪十年),中法战争前后,’清流繁衍为前后两辈。前 清一流奉军机大臣李鸿藻为魁首,张之洞、张佩纶、陈宝琢、黄体芳等为健将;后清流以户 部尚书翁同为支柱,盛星、王仁堪等是骨干。前者多北人,号“北派气后者多南人,号“南 派”。其后志锐、文廷式、黄绍箕、丁立钧、张窖等亦参预其间,后辈踵前辈而起,较前辈 通时务。光绪帝亲政后,他们以拥帝相标榜,称为帝党,以别于当权的后党。清流们以“敢 言'博取声誉,也反映了爱国抗战和改革弊政的呼声。镇南关大捷:中法战争中,清军在中越 边境战胜法军的一次著名战役。1385 年(光绪十一年)2 月初,法军进攻谅山,清军前敌主将 潘鼎新不战而走,退至国境镇南关(今友谊关)内,法军直驱关前,一度深人关内数十里。帮 办广西军务老将冯子材奉命赴关迎战。他和辑将士,部署战备。以关前隘跨东西两岭,极为 险要,乃令筑长墙,掘壕沟,率部独当中路前敌,命王孝祺所部“勤军”在右翼西岭驻守,以 为特角;东岭由陈嘉、蒋宗汉率部驻守;苏元春等各部驻幕府、凭祥各处为总后备队;以湘军王 德榜部驻守关外油隘。3 月 23 日,法军二午余人由尼格里指挥,分兰路扑向关前隘,被清 军苏元春、主孝祺等部击退。次日,法军主力猛攻长墙,冯子材“以帕裹首,赤足草鞋气率 先跃出长墙,王孝祺亦挥军奋击。越南义民千余人自动助战。法军三面受敌,败逃关外,25 日退回谅山。清军乘胜追击,28 日又在谅山城北重伤尼格里。法军遂弃谅山,向南溃逃。 是役,法军死伤二百八十七人。法国茹费理内阁因此倒台。 台湾民主国:1895 年 5 月 25 日起短暂成立于台湾的一个共和国政体。起因于中日甲午战 争战败,清廷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将台湾和澎湖割让给日本。“台湾民主国”成立,台湾 巡抚唐景嵩并担任台湾民主国总统。但不久,唐景嵩内渡中国大陆。同年 6 月下旬,民主 国余众又在台南拥立大将军刘永福为民主国第二任总统。同年 10 月 19 日,刘永福总统兵 败内渡;两日后台南陷落,台湾民主国因而灭亡,存在时间仅 150 天。8 早期维新派:19世纪60――70年代, 是从洋务派中分化出来的, 其代表人物是王韬、 郑观应。 主张:经济上振兴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政治上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实行君主 立宪制;文化上主张学习西方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办新式学校。都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利益 和要求,都是爱国的和进步的。 早期维新思想只是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一些改革主张,没有 形成完整的理论。 康梁维新思想不仅提出了具体的改革方案, 还为变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历 史根据,使变法思想形成较为完整的理论。早期维新思想没有付诸行动,但为后来康梁将维 新思想与挽救民族危亡结合起来,迅速将其发展为救亡图存的政治运动奠定了基础。李鸿章,李鸿章() ,安徽合肥人,亦称李合肥,本名章桐,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泉) ,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作为淮军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主 要倡导者之一、晚清重臣,他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日本首相伊 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著有《李文忠公全集》 。曾国藩,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汉族,湖南省长沙府湘乡县人。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 派”创立人。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他倡导洋务运动, 创立湘军,在治家,治军,治国,教育等方面都有重大建树。公元 1811 年(嘉庆十六年) 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荷叶塘白杨坪 (今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天坪村) 的一个普通耕 读家庭。江南制造总局,简称“江南制造局”,亦称“上海机器局”又称沪局。1865 年(同治四年)李鸿章购买上海虹口美商旗记铁工厂,并入清政府原有两个洋炮局,又将曾国藩派容闳 从美国购来的机器安装在内,建成该局。是清未官办使用机器生产的军事工厂,依靠帝国主 义提供机器设备和主要原材料,并受所用英、美、德等国技师和工匠的控制。主要制造枪炮 和修造兵轮,是中外反动派联合镇压中国人民革命运动的产物。1867 年由虹口迁高昌庙, 不断扩充,成为清政府最大的军事工厂。1905 年(光绪三十一年)造船部分独立经营,称 “江南船坞”,兵工部分仍称制造局。辛亥革命后,前者更名*江南造船所,后者改称“上 海兵工厂”。1932 年一二八事变后,兵工厂停办,部分机器设备拆迁杭州保管。抗日战争 时内迁四川,拆剩机器设备和厂房,均为日军拆毁,场地并入江南造船所。&福州船政局,福州船政局,又名福建船政局、马尾船政局(今福州马尾造船厂),清末由闽浙总督左宗棠创办于 1866 年,用以制造和修理水师武器设备,是中国近代最重要的军舰 生产基地,李鸿章赞其为“开山之祖”。后在继任船政大臣沈葆祯的苦心经营下,船州船政 局成为当时远东最大的造船厂。&轮船招商局,19 世纪 60 年代,以“自强”为口号的洋务派举办的军事工业,由于在中国缺乏社会经济发展的 稳固基础而困难重重:经费来源枯竭,原料、燃料供应不上,技术 落后、人材缺乏等等。这使洋务派意识到必须是 “由富而强”,“寓强于富”。从 70 年代 开始,洋务派“自强”兼及“求富”,在继续筹办军事工业的同时,着手筹办交通运输、采 矿、冶炼、纺织等民用工业。李鸿章为了挽回沿江沿海的航运业,抵制外轮的侵夺,委派沙 船 富商、浙江海运委员、候补知府朱其昂、朱其绍兄弟在上海洋泾滨永安街设局招集商股, 定名为“轮船招商公司” 。 官督商办, 清政府利用私人资本举办近代新式企业的组织形式之一。 洋务派早期经营的民用 企业大都采用此形式,以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前后为盛。一般由商人出资认股,政府委派官员9 经营管理。起初是为了适应“求富刀目的,或解决官办军用工业对原料、燃料和交通运输条 件的需要,可是清政府财力拮据,不能拨出巨款直接投资,也不愿负担亏损,遂选派富商、 买办或退职官吏出面募集私人股本,兴办企业.开办时也往往先由官方垫借部分官款进行筹 备,待商股募集后,再陆续归还。但企业盈亏,“全归商认,与官无涉刀,官款可坐收“官利 刀。如招商局、开平矿务局等,都是这样在七十年代开办起来。这些企业同洋务派李鸿章集 团的关系密切,享有减税、免税、贷款和专利等特权。有的企业原由商人倡议举办,为了免 除地方封建势力的干扰和取得减免捐税、专利等特权,才变为“官督商办刀的,如上海机器 织布局等。官督商办企业,实权例由官府委派的总办、会办、帮办和提调等掌握,入股商民 处于只有义务并无权利的地位。企业中充满衙门恶习和官场积弊,特别是对清政府的报效, 成为企业的巨大负担。企业内部官、商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声誉扫地,连最初积极参与官 督商办企业活动的郑观应也认为“名为保商实剥商,官督商办势如虎刀。后来官督商办企业 大都改为官商合办,或者取消官督,改为商办。 &北洋舰队,或称作北洋水师、北洋海军,是中国清朝后期建立的第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 同时也是清政府建立的三支近代海军中实力和规模最大的一支。北洋水师 1888 年 12 月 17 日于山东威海卫的刘公岛正式成立。在 1894 年-1895 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中全军覆没,它标 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清政府也因此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 。 郑观应, ()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号陶斋。广东香山(今中山)人。曾当 英商太古洋行买办,捐资得道员衔。1880 年(光绪六年)受李鸿章委派为上海机器织布局 会办,后又帮办轮船招商局等。著有*盛世危言》一书。主张设立议会,振兴工商业,“以商 战为主”,挽回利权,批评洋务派购买西方船炮是“遗其体而求其用”。1394 年任汉阳铁厂总 办。1906 年任粤汉铁路总办。辛亥革命后,居上海,为商界著名人士。容闳()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字纯甫。广东香山(今中山)人。少时入澳门马礼逊学堂,留学美国耶鲁大学。后入美国籍。1855 年(咸丰五年)回国,曾为上海 宝顺洋行采购丝茶。后到太平天国天京(今南京)向洪仁\提出新政建议,但拒绝留太平天 国工作。 1863 年 (同治二年) 受曾国藩委派, 为筹建江南制造局, 赴美国购买机器。 1867 年 通过江苏巡抚丁日昌向清政府建议:组织合资汽船公司,选派留学生,开采矿产,禁止教会 干涉人民词讼等。此后历任留美学生监督、驻美副使。1894 年(光绪二十年)中日甲午战 争中,曾介绍孙中山向李鸿章上书。1900 年在上海参加唐才常主持的张园会议,称“中国 国会”,被推为会长,因清政府指名通缉,逃在美国。著有《西学东渐记》等。中法战争与中日战争《交收伊犁条约》《里瓦几亚条约》 ( 《崇约》 )1871年7月,沙皇俄国趁中亚浩罕汗国军官阿 古柏侵占新疆并向东进犯之际,出兵占领了伊犁地区。清政府与之多次交涉,沙俄拒不撤 兵。1875年,清政府任命陕甘总督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1876年4月,左宗棠 进军新疆,于1877年12月击溃阿古柏,收复了除伊犁地区以外的全部新疆领土,粉碎了 英、俄两国妄图通过支持和利用阿古柏变新疆为其殖民地的阴谋。1878年6月,清政府任命 崇厚为钦差大臣,赴沙皇俄国谈判收复伊犁事宜。日,崇厚在沙俄的胁迫下, 未经清政府允许,擅自与沙俄在黑海之滨的里瓦吉亚签订了《交收伊犁条约》 (即《里瓦吉 亚条约》)、《瑷珲专条》、《兵费及款专条》以及《陆路通商章程》。其中规定:1.俄国 归还伊犁地区,中国将霍尔果斯河以西和特克斯河流域一带割让俄国,酌改塔尔巴哈台、 喀什噶尔地区两国边界。2.俄商在中国蒙古地方和新疆全境免税贸易,增辟中俄陆路通商10 新线。3.赔偿俄国兵费和“补偿”俄民共500万银卢布(约合白银280万两)。4.增设嘉峪 关、科布多、乌里雅苏台、哈密、吐鲁番、乌鲁木齐、古城等七处领事。据此,伊犁虽归 还中国,但其西境、南境仍被俄占,处于北、西、南三面受敌的境地。《伊犁条约》(《改订条约》《圣彼得堡条约》)《中俄伊犁条约》又称《中俄改订条约》、《圣彼得堡条约》,是 1881 年(光绪七年)2 月 24 日是清朝与沙皇俄国在圣彼 得堡签定的有关归还新疆伊犁地区的条约。 根据条约及其子约, 中国虽收回了伊犁九城及特 克斯河流域附近的领土, 但仍割让了塔城东北和伊犁、 喀什噶尔以西约 7 万多平方公里的领 土。《烟台条约》即《滇案条约》或《芝罘条约》。英国借口*马嘉理案强迫清政府订立的不平等条约。1876 年(光绪二年)9 月 13 日英国公使威妥玛与清北洋大臣李鸿章在烟台签 订。共三部分十六款,附有《另议专条》。主要内容为:(1)英国得派员至云南调查,准 备商订云南和缅甸之间的边界及通商章程;(2)英人可经甘肃、青海、四川等地进入西藏, 转赴印度; (3)也可由印度进入西藏; (4)开放宜昌、芜湖、温州、北海为通商口岸; (5) 英国可派员“观审”中国各地有涉及英人生命财产的案件;(6)祖界兔收洋货厘金;(7) 洋货运入内地,不论中外商人都只纳子口税,全免各项内地税。这个条约扩大了英国对中国 的侵略特权,使英国得以侵入我国云南、西藏地区。 《中日北京专约》《台事专条》 ( )即《中日北京专条》 。1871 年(同治十年)琉球渔 船遇风飘流至台湾,与当地人发生冲突。1874 年日本在美国支持下,以琉球 船民在台湾遭难为借口,派兵侵犯台湾,遇到台湾人民的坚决抵抗。清政府 派恭亲王奕.与日本特使大久保利通于同年.. 10 月.. 31 日在北京签订本约。规 定:中国赔款五十万两;日军退出台湾。 《中法简明条约》、又称《李福协定》。中法战争期间法国强迫清政府订立的条约。1884 年 (光绪十年)5 月 11 日由清北洋大臣李鸿章与法国代表福禄诺在天津签订。共五款。清政 府承认法国与越南订立的条约;同意在中越边境开埠通商;声明调回在越南的中国军队。法 国见清政府退让,又进一步扩大对中国的侵略战争。 &《中法新约》 《中法新约》即《中法会订越南条约十款》或《越南条款》 。又称《李巴条约》 。 法国强迫清政府订立的关于结束中法战争的不平等条约。1885 年(光绪十一年)6 月 9 日 由清北洋大臣李鸿章与法国公使巴特纳在天津签订。共十款。主要内容为: )清政府承 (1 认法国与越南订立的条约; )在中越边界保胜以上和谅山以北指定两处为通商地点,允 (2 许法国商人在此居住并设领事; )降低中国云南、广西同越南边界的进出口税率; ) (3 (4 日后中国修筑铁路应向法国商办; )法军退出台湾、澎湖。从此法国侵略势力伸入云南 (5 和广西,加深了西南边疆的危机。 三国干涉还辽 1985 年中国清政府因甲午战败被迫与日本签订 《马关条约》其中规定把台湾、 , 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割让给日本, 激化了列强争夺中国的矛盾。 俄国联合法国和德国共同干 涉,迫使日本放弃割占辽东半岛的要求。日本则向中国勒索 3000 万两白银“赎辽费”作为 补偿。俄、德、法三国借口干涉还辽“有功” ,要求租借中国台湾作为报酬,由此掀起瓜分 中国的狂潮。 滇案(又名马嘉理事件)1874 年(同治十三年)英国为侵入云南,派军官柏郎率武装:“探 路队”近二百人从缅甸出发。驻北京英使馆派翻译马嘉理()从云南入缅接应。11 次年 2 月,马嘉理带领武装探路队并不先行知会地方官,由缅甸闯入云南,不听劝阻,被当 地人民击毙,柏郎亦被逐回缅甸。英国借此向清政府提出广泛的侵略要求,并一再以断绝外 交关系、增派军舰来华等手段实行恫吓。1876 年(光绪二年)清政府被迫派北洋大臣李鸿 章与英公使威妥玛在烟台签订了”《烟台条约》 。 镇南关大捷中法战争中,清军在广西镇南关(今友谊关)打败法国侵略者的战役。清光绪十 一年(1885)初,法军侵占镇南关,后因兵力不足、补给困难而退至文渊(今越南同登)、 谅山,伺机再犯。时老将冯子材受命帮办广西关外军务,驰赴镇南关整顿部队,部署战守。 冯子材得悉法军将犯镇南关后,便派兵夜袭文渊,打乱了法军部署,促使法军在援军未到之 前即仓卒发动进攻。年已 70 的冯子材身先士卒冲入敌阵,全军一齐涌出与敌白刃格斗,终 将法军击退。冯子材指挥清军乘胜追击,连破文渊、谅山,重伤法军指挥官尼格里,将法军 逐至郎甲以南。镇南关大捷使清军在中法战争中转败为胜,振奋了民族精神。法军战败的消 息传至巴黎后,导致茹费理内阁倒台。 马尾海战马尾海战又称马江海战,是中法战争中的一场战役。清光绪十年 ( 1884 年),法 国远东舰队司令孤拔率舰 6 艘侵入福建马尾港,泊罗星塔附近,伺机攻击清军军舰。七月初 三,法舰首先发起进攻,清军主要将领畏战,弃舰而逃,福建水师各舰群龙无首,仓惶应战, 福建水师的舰只还没来得及及起锚,法舰的炮弹击沉两艘,重创多艘。战斗不到 1 个小时 , 福建水师几呼丧失了战斗力。初九,法舰全部撤出闽江口。黑旗军 黑旗军,中国十九世纪末的一支地方武装,以七星黑旗为战旗,因以得名。前期主要军事行动为抗击清朝统治。1867 年清军的进攻迫使黑旗军进驻保胜(今越南老街)。后 在抗击法国侵略越南(中法战争)的战争中多次取得胜利,将领刘永福(1837 年―1917 年) 曾被越南国王授予三宣副提督之职。协同老将冯子材的部队,从根本上扭转了战争形势,迫 使挑起战争的法国茹费理内阁倒台。 刘永福返回中国后被清廷下令解散。 甲午战争中黑旗军 奉清政府命令重新编组,仍由刘永福率领,进驻台湾岛。后日军侵台,因战局受困,将士大 多战死。 冯子材冯子材(1818 年 7 月 29 日~1903 年 9 月 18 日)字南干,号萃亭,祖籍博白,生于 钦州,客家人,清朝名将。咸丰间从向荣、张国梁镇压太平军,同治间累擢广西提督,中法 战起,起用为广西关外军务帮办,大败法军于镇南关,攻克文渊、谅山,重创法军司令尼格 里,授云南提督。甲午战争间奉调驻守镇江,官终贵州提督。治军四十余年,寒素如故。卒 谥勇毅。 黄海海战黄海海战是中日甲午战争中双方海军主力在黄海北部海域进行的战役规模的海战。 亦称中日甲午海战、大东沟海战。此役北洋水师失利,自此退入威海卫,使黄海制海权落入 日本联合舰队之手,对甲午战争的后期战局具有决定性影响。 威海之卫战中日甲午战争中的一次战役。1895 年 1 月,日本舰队封锁威海卫港口,并派陆 军二万人在荣城湾登陆。 日军攻占南北炮台后, 轰击港内北洋舰队船只。 清军官兵顽强抵抗, 多艘军舰被击沉。北洋舰队中的洋员煽动部分兵士哗变,海军提督丁汝昌拒绝投降,服毒自 杀。所余军舰十一艘被日军掠去。北洋舰队覆灭。 徐骧(?―1895)清末台湾抗日武装首领。台湾苗栗人。1895 年(光绪二十一年)日本强 迫清政府割让台湾,他领导台湾南部的民团奋起抗日。6 月在新竹俘获日军百余人,不久又 在大甲溪击毙日军多人。8 月与日军激战于台中彰化。10 月 7 日与王德标守嘉义,英勇抗 敌。旋在台南曾文溪阻击日军的战斗中阵亡12 《马关条约》1895 年,甲午中日战争后,中日两国签订了《马关条约》 ,内容:承认日本对 朝鲜的占领;赔偿日本军费 2 亿两白银; 割让台湾、 辽东半岛、 澎湖列岛给日本;开放沙市、 重庆、 苏州、 杭州为通商口岸, 日船可以沿内河驶入以上各港口; 可以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半封建化的程度。戊戌变法 义和团 八国联军侵华&公车上书原指入京请愿或上书言事,也特指入京会试的人上书言事。历史上所说的公车上 书,是指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 年),康有为率同梁启超等数千名举人联名上书清光绪皇 帝,反对在甲午战争中败于日本的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被认为是维新派登 上历史舞台的标志,也被认为是中国群众的政治运动的开端。 中俄密约《中俄密约》内容 1896 年 6 月 3 日(光绪二十二年四月二十二日)沙俄利用中国在 中日甲午战争中战败的困境o藉口“共同防御”日本o诱迫清政府派遣特使李鸿章与俄国外 交大臣罗拔诺夫p财政大臣维特在莫斯科签订 《御敌互相援助条约》 又称 。 《防御同盟条约》 。 一般称为《中俄密约》。全约共六条o内容是s日本如侵占俄国远东或中国以及朝鲜土地o 中俄两国应以全部海p陆军互相援助r非两国共商o缔约国一方不得单独与敌方议和r开 战时o中国所有口岸均准俄国兵船驶入r为使俄国便於运输部队o中国允于黑龙江p吉林 地方接造铁路o以达海参崴o该事交由华俄道胜银行承办经理r无论战时或平时o俄国都 可通过该路运\送军队军需品r此约自铁路合同批准日起o有效期十五年。根据《密约》第 四条o同年 9 月 8 日由中国驻德p俄公使许景澄与华俄道胜银行代表在柏林签订了 《中俄合 办东省铁路公司合同章程》 合同规定成立中国东省铁路公司o其章程照俄国铁路公司成规 。 办理。至此o俄国获得了使西伯利亚大铁路穿过中国领土直达海参崴的特权。 《密约》的签 订和筑路权的攫取o为沙俄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和控制中国东北三省提供了各种方便o大 大加强了沙俄在远东争夺霸权的地位。 仁学谭嗣同与 1896 年写的一本书,他认为世界是由物质的原质所构成,其本体是“仁”,世 界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由于“仁”的作用,故称他的哲学为“仁学”。 海蓝炮在十九世纪中期, 在黑龙江省俄边境, 瑷珲古城, 发生的俄人屠杀中国人的惨案。 1900 年 7 月,沙俄悍然出动 10 多万侵略军以“护路”为名。从五路大举侵入我国东北地区,制 造了骇人听闻的“海兰泡惨案”。江东六十四屯惨案是 1900 年 7 月 17 日至 21 日沙皇俄国对居住于江东六十四屯 的中国居民进行屠杀的事件,该事件共造成 2000 多名中国人死亡。江东六十四 屯惨案与 1900 年 7 月 16 日发生的海兰泡惨案并称为“庚子俄难”。戊戌政变指 1898 年发生在清政府统治集团内部,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势力向以光绪帝 为首的改良派势力发动的一场血腥政变, 政变的结果是, 持续了百余日的戊戌变法宣告失败, 戊戌六君子被杀,康有为、梁启超等逃往国外,光绪帝失去了人身自由,被囚禁于瀛台,而 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势力重新掌权。 戊戌政变是慈禧太后一生当中发动的第二次宫廷政 变,第一次是 1861 年 11 月发生的辛酉政变,两次政变都以慈禧太后的胜利而告终,也都成 就了她垂帘听政的政治野心。 百日维新 指 1898 年 (农历戊戌年) 以康有为为首的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皇帝所进行的资产 阶级政治改革,是中国清朝光绪年间(1898 年)的一项政治改革运动。主要内容是:学习13 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这次运动遭到以慈禧太 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强烈反对,这年九月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光绪被囚,维新派康有为梁启 超分别逃往法国和日本。谭嗣同等 6 人(戊戌六君子)被杀害,历时仅一百零三天的变法最 终失败。史称百日维新。 &强学会戊戌变法时期的政治团体。1895 年(光绪二十一年)中日甲午战争以后o民族危机 严重o康有为等资产阶级改良派发动的“公车上书”不达o认为“思开风气p开知识o非 合大群不可”o于是先办《万国公报》(非西人所办《万国公报》)o于 1895 年 8 月 17 日创 刊o“遍送士夫党人”o使之“渐知新法之益”。11 月中旬o强学会成立。又称译书局o 或强学书局。 列名会籍的有康有为p梁启超p沈曾植p文廷式p陈炽p丁立钧p杨锐等o李 鸿藻p翁同等也给予支持o成为改良派和帝党相结合的政治团体。 保国会 1898 年 4 月 12 日,维新派康有为等在北京成立保国会。设会宗旨是“保国、保种、 保教”,即保国家政权、领土不丧失,保民族种类能自立,保圣教不失。在北京、上海设总 会,各省、府、县设分会,意在合群策、群智、群力,发愤救亡,推动维新运动。顽固派极 力反对, 保国会虽未封闭o然已形存实散。 但它“合群结社”o表达了御侮图存的爱国意愿, 促使了各省自保的救亡运动和“诏定国是”的实现。 保国会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资产阶级政党 的性质。 &戊戌六君子 1898 年 9 月 21 日,慈禧太后发动宫廷政变,囚禁光绪皇帝,推翻新政,并下 令通缉康有为、梁启超,大肆搜捕维新人士,明令逮捕惩办参与和支持新政的官员 28 人, 康、梁在外人协助下外逃。28 日,清廷以“大逆不道”的罪名,将被捕的谭嗣同、康广仁, 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等六人,未经审讯,同时处死于北京菜市口,史称“戊戌六君 子”。 谭嗣同谭嗣同(),湖南浏阳人。1897 年,协助湖南巡抚陈宝箴、按察使黄遵宪等 设立时务学堂。次年,倡设南学会,办《湘报》 ,宣传变法。1898 年 9 月,光绪帝授他四品 卿衔,担任军机处章京,参预变法。变法失败,他拒绝了日本人的劝告,不肯逃亡,说: “各 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 嗣同始。 ”后和林旭、刘光第、杨深秀、康广仁、杨锐被杀于北京菜市口刑场。他的遗著被 编成《谭嗣同全集》 。 万木草堂康有为讲学场所。1891 年创立于广州长兴里。办学宗旨是培养兼通中西学说、德 智体多方面发展的人才。招收有一定文化水平且有志于维新的青年。开设义理之学、考据之 学、经世之学、文字之学四种课程。学生有陈千秋、梁启超、麦孟华、徐勤等,后成为戊戌 变法运动的重要人物。1898 年停办。 时务学堂戊戌变法运动期间维新派在湖南长沙创办的新式学校。由谭嗣同等发起,得到湖南 巡抚陈宝箴、按察使黄遵宪、学政江标的赞助,于 1897 年 10 月在长沙创办。熊希龄任提调 (校长),梁启超任中文总教习,欧榘甲、韩文举、唐才常等任分教习。1898 年春,全堂师 生达 200 余人。教学内容包括经、史、诸子和西方的政治法律与自然科学。戊戌政变后改为 求是书院 &《新学伪经考》是康有为第一部关于变法维新的理论著作。刊行于 1891 年。在书中,康 有为对“祖宗之法,莫敢言变”的传统守旧思想提出挑战。他认为东汉以来的经学多出自刘 歆伪造的“伪经”,是为王莽“新朝”服务的“新学”,绝非孔子的“真传”。《新学伪经 考》 不仅在学术上推翻了古文经学的绝对权威形象,而且在政治上沉重打击了“恪守祖训” 的顽固派,为维新变法扫清了思想障碍。梁启超赞此书为“此实思想界一飓风也” &《孔子改制考》康有为一部重要著作,在 1898 年刊行。该书指出孔子以前的历史都无据 可考,孔子遂假托尧舜等古圣先贤的言论行事而作“六经”,其目的是为“托古改制”。康 有为虚构出一个首创“改制”的孔子,实际上是用西方近代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思想,把孔 子打扮成变法改制的祖师,以减轻维新变法的阻力。他还宣称人类社会必然是按照“据14 乱”、“升平”、“太平”三世的顺序演变发展的,则君主专制肯定要被君主立宪制所取代, 为维新变法提供了历史理论依据。 南学会中国戊戌变法时期成立于湖南讲求新学的团体。由谭嗣同、唐才常等发起,得到湖南 巡抚陈宝箴等开明官吏的支持。1895 年中日甲午战争后,谭嗣同等“思保湖南的独立”,使 南中国“可以不亡”,遂组织该会。长沙设总会,各府厅州县设分会。主要活动是讲演,它既 与时务学堂相表里,又有《湘报》配合宣传,思想甚为活跃,影响也相当广泛,对促进湖南 推行新政,转变社会风气,起了重要作用。 《时务报》清末维新派的报刊,旬刊。上海强学会被封禁后,会员黄遵宪、汪康年等倡议以 学会余款创办报馆,以继续宣传维新变法,于 1896 年 8 月 9 日在上海出版《时务报》 ,由汪 康年任经理,梁启超任主笔。该报以变法图存为宗旨,设论说、谕折、京外近事、中西报译 等栏目,梁启超连续发表《变法通议》等重要文章。其他维新人士也纷纷撰稿,揭示日益深 重的民族危机,倡言变法,抨击顽固守旧势力,因此颇受读者欢迎。数月间行销万余份,“为 中国有报以来所未有”,对宣传维新起了很大的作用。张之洞对该报曾予以资助,但对梁启 超等的议论深为不满,乃通过汪康年对梁多方掣肘,迫使梁去职。“百日维新”中,康有为想 利用 《时务报》 进一步推动变法, 乃通过光绪帝宣布改 《时务报》 为官报, 并派自己督办 《时 务官报》 。汪康年在张之洞支持下,于 1898 年 8 月改《时务报》为《昌言报》 。旋因戊戌政 变, 《时务官报》《昌言报》停办。 、 《国闻报》清末维新派的报刊,日刊。严复主编,每旬出增刊《国闻汇报》 。1897 年 10 月 26 日创刊于天津。刊登国内各省要闻,如《保国会章程》等;同时译载重要政论及名著, 如连载严复译的赫胥黎 《天演论》 等。 在维新运动中影响很大, 成为维新派的重要宣传工具, 与上海《时务报》同处南北舆论界的领导地位。戊戌变法后遭清政府查办,1898 年 12 月被 迫停刊。1900 年一度复刊。&《天演论》是严复翻译的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的前半部分。严复不喜欢赫胥黎的进化伦理学观点,因而在《天演论》中加入了大量的按语,来阐述自己的观点。这些观点 是受了斯宾塞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启发的。 但是斯宾塞的社会达尔文主义毕竟是位当时的帝国 主义侵略行径作辩解, 因此严复将赫胥黎的生物进化论观点与斯宾塞的观点揉合而成自己的 观点,成就《天演论》一书。 严复主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是为了强调中华民族需要自强,否则五千年的文明将毁 于一旦, 如印度般沦为殖民地。 这对于当时处在迷惘中的中国资产阶级阵营无疑是一针强心 剂,激励了几代人的革命斗志,对近代思想起到了启蒙作用。 《劝学篇》 张之洞在 1898 年发表的教育主张。 其基本思想为教育首先要传授中国传统的经 史之学,这是一切学问的基础,必须放在率先的地位,然后才可以学习西学中有用的东西, 以补中学的不足。张之洞把中学的内容概括为经、史、子、集,尤其强调明纲”,认为三纲 五常是中学之本原, 以此反对维新派的君主立宪。 他把西学概括为西史、 西艺、 西政三部分。 他强调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目的在于强化封建君主专制,反对政治改革,因而这一主张 具有明显的保守性、反动性。但也在客观上促进了近代教育的发展。《国闻报》戊戌变法运动期间维新派重要报纸之一。1897 年(光绪二十三年)10 月 26 日严复、夏曾佑、王修植等创办于天津。日报。次月增出旬刊,名《国闻汇编》,收录报上重要 议论。日报详于本国之事,而旬刊则详于外国之事。其目的是通上下之情,鼓吹中国应学习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西学与民主,力求自强。载有上谕、论说、外电,天津、北京、盛京(今 沈阳)、吉林、黑龙江、内外蒙古、新疆、青海、西藏等地新闻。并选译外国报刊达百余种, 派记者到国内外重要地方采访。曾按期发表严复译述的赫胥黎名著《天演论》,阐发保种保 群自强进化之公理,在维新运动中与上海《时务报》南北呼应,起了很大作用。戍戌政变后 售与日人。15 光绪帝(),即爱新觉罗?载。道光帝之孙,同治帝的从弟,醇亲王奕的儿子。
年在位。年号光绪,庙号德宗。同治早夭无子,慈禧太后为了继续垂帘听政, 于 1874 年择立年仅 4 岁的载入继大统,是为光绪帝。1889 年,光绪帝 19 岁,举行“大婚典 礼”,慈禧太后不得不宣布“归政”,退居颐和园,但要政还须请示她,她仍掌握着内外大权。 光绪帝作了 34 年的傀儡皇帝,经历了
年中法战争和
年甲午中日战 争的失败,目睹了帝国主义掀起的割地狂潮。1898 年 6 月,他振作图强,毅然支持和任用 维新派人士康有为、梁启超等实行变法,颁布《定国是诏》和一系列维新诏令,企图在维持 封建统治的基础上发展一些资本主义。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于 9 月 21 日发动政变, 大肆逮捕、屠杀维新志士,并幽禁光绪帝于瀛台。康有为康有为() ,又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长素、明夷、更`、西樵山人、游存叟、天游化人,晚年别署天游化人,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清光绪年间进 士,官授工部主事。出身于士宦家庭,乃广东望族,世代为儒,以理学传家。近代著名政治 家、思想家、社会改革家、书法家和学者,信奉孔子儒家学说,并致力于将儒家学说改造为 可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国教,曾担任孔教会会长。在民族危击时刻领导了“公车上书”并发起 了维新变法。著有《康子篇》《新学伪经考》等。 、 梁启超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 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 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 谭嗣同(),湖南浏阳人。1897 年,协助湖南巡抚陈宝箴、按察使黄遵宪等设立时 务学堂。次年,倡设南学会,办《湘报》 ,宣传变法。1898 年 9 月,光绪帝授他四品卿衔, 担任军机处章京,参预变法。变法失败,他拒绝了日本人的劝告,不肯逃亡,说:“各国变法, 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后和林旭、刘光第、杨深秀、康广仁、杨锐被杀于北京菜市口刑场。他的遗著被编成《谭嗣 同全集》 。 帝党指戊戌变法时期支持皇帝的政治集团,主要成员有翁同、孙家鼐、志锐、文廷式、汪 鸣銮等官僚士绅; 他们是主张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的学说流派, 以维新变法拯救民族危机, 主张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以实现中华第三次百家争鸣为己任。 甲午战后, 帝党倾向变法图强, 逐步与维新派结盟以反对后党。 后党指支持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势力的政治集团,主要成员有李鸿章、荣禄、刚毅等握 有军政实权的重臣大吏。他们反对维新变法,主张封建专制统治。后党 顽固守旧,阻挠新政。 反洋教运动: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一再用炮舰侵犯中国领土,妄图瓜分中国。各国的传 教士则仗着不平等条约的庇护,以炮舰为后盾,带着政治、经济、军事的目的,纷至沓来, 形成大规模传教运动。传教士深入内地,无视中国法律而任意行事,教堂建至穷乡僻壤,扬 言要用基督教征服中国。封建官绅担心基督教的传播会引起“人心大变”,从而打乱现有的统 治秩序,因此他们多把基督教斥为异端邪教,极力维护封建礼教对人民群众的精神统治。传 教士则企图改变中国传统礼俗,反对敬祖、祀天,诋毁深入群众生活的佛教和道教,干涉民 间的迎神赛会等旧俗,经常引起民教冲突。当西方列强加剧侵略活动时,外国传教士的活动 引起各阶层的不安和愤恨, 地方官绅积极发动和组织的反洋教斗争, 许多下层群众也积极参 与。 义和团 19 世纪末山东、直隶一带反对外国侵略的群众组织。由义和拳、梅花拳以及大刀会 等民间秘密结社互相组合、渗透,在反教会斗争中发展而成。义和团的名称初见于山东巡抚 张汝梅的奏折(1898 年 6 月),奏折中说直隶、山东交界东明、冠县等地的“义民会即义和 团” ,练拳以“保卫身家,防御盗贼” 。在
年群众性反教会斗争中,多数民间秘16 密结社相继采用“义和拳”或“义和团”旗号,由地区群众性的组织逐渐汇成大规模的义和 团运动。 扶清灭洋在民族危机空前加重,清政府腐败无能,甲午中日战争失败之后,列强掀起 瓜分中国的狂潮,由民间组织的义和团发动反对外来势力,发对帝国主义的爱国运动 时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以保家卫国。此口号最早始于 1898 年 10 月赵三多、阎书 勤等领导山东冠县人民举行反教会斗争之时, 就打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 这个口号鲜明地 反映出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 挽救民族危亡的强烈愿望和要求, 对于动员和吸引更多的人 参加义和团的斗争有一定作用。 这个口号的出现与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密切相关。 它的 的主要含义是扶保中国,而不是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但又是一个模糊不清的口号。&扶清& 的提法,在一定程度上麻痹了农民群众对清朝统治者施展阴谋手段的警觉。&灭洋&的提法, 说明义和团运动存在笼统排外思想。 &扶清灭洋&的口号, 不是农民群众对当时中国社会的主 要矛盾作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也给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带来一定消极作用。 归政照会 1900 年以来,直隶、天津一带的义和团日趋活跃,并陆续进入北京。各国使团一 再威逼清政府予以镇压。 对此, 清朝统治集团内剿抚对垒分明。 端王载漪等主张利用义和团, 与扶保光绪皇帝的列强抗衡。而李鸿章等认为招抚义和团,授列强以入侵口实,将使中国蒙 受更大损失,坚决主剿。慈禧太后忌恨列强干政,倾向于借义和团之手泄私忿;但又怕列强 大兵入境,颠覆其统治,因此动摇不定,载漪等为促使慈禧太后不改变主抚政策,下决心不 与列强调和,于当晚伪造了一份列强“归政照会”,其中一条为“勒令皇太后归政(光绪皇 帝)”,经荣禄之手转呈慈禧太后。慈禧见后大怒,遂决心与列强一决死战。 &东南互保 19 世纪末,面对义和团运动的高涨和西方列强组织联军武装干涉的历史形势, 以英国为首的列强与东南督抚出于自身的考虑,达成了某种妥协和“谅解” 。1900 年 6 月 26 日,在大买办盛宣怀的联络下,上海道余联沅与各国驻上海领事达成了《东南互保章程》 , 规定,上海租界的安全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互不干扰。东南 互保的形成,一方面维护了列强在华的利益,破坏了东南人民反抗帝国主义的活动,有利于 列强集中兵力侵入京津地区;另一方面,在客观上防止了列强对东南的大举侵扰,维护了南 方经济免遭战争的破坏。 《中外互保章程》面对义和团在北部中国的反帝斗争,为保护自己在华的侵略权益,各帝国 主义国家与东南督抚相互勾结。在大买办盛宣怀的联络下,1901 年 6 月,东南各巡抚刘坤 一、张之洞等会同各国驻上海领事,制定《东南互保章程》 ,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 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督抚保护,两不相抗”。“东南互保”表现了东南地区当权的洋务派 官员与西方列强合作抵制义和团的意向, 它维护了列强在长江流域和华南的利益, 破坏了东 南各省人民反帝斗争的发展辛亥革命《钦定宪法大纲》 、1908 年 9 月,清政府下令“预备立宪” ,为期九年,并且颁布了《钦定 宪法大纲》 ,规定皇帝仍然享有行政、立法、司法、军事、外交等各项大权,但是规定司法 权与行政权分离,皇帝不能再以诏令变更法律,这就使君主权力受到一定的限制。同时在大 纲中规定,臣民享有言论、出版、著作、集会和结社等各项政治自由。人民的合法权利和政 治地位第一次以宪法大纲的形式得到一定程度的确认。&保路运动、 又称“铁路风潮”。1911 年 5 月清政府将已归民办的川汉、粤汉铁路收归国有,并将筑路权出卖给外国银行团。广东、湖南、湖北、四川人民掀起保路运动。四川成立 保路同志会,参加者达数十万人。9 月,四川总督赵尔丰屠杀请愿群众,四川人民奋起反抗。 同盟会借机在各县发动武装起义,把保路运动推向高潮,成为武昌起义的前奏 长沙抢米风潮、1909 年湖南发生水灾、虫灾,粮食歉收。官僚、地主、投机商人、外国洋 行乘机囤积居奇,或把粮食偷运出境,致使粮米短缺,米价陡涨。1910 年 4 月 12 日长沙民17 众捣毁抬价的碓坊,要求平粜。湖南巡抚下令镇压,逮捕领头捣毁米店的木匠刘永福。13 日民众数千人包围鳌山庙巡警局,要求释放刘永福,并徒手与清军搏斗。两日间群众聚集万 余人,捣毁米店 100 余家,火焚抚署、税关、大清银行,并将外国领事住宅、洋行、邮局、 教堂等尽行捣毁。18 日英、美、法、德各国派军舰配合清军镇压,民众被捕数百人,伤亡 无数。清政府罢免巡抚岑春萱,出示平粜,风潮始告平息。 张謇、()中国近代实业家、教育家、立宪派。江苏南通人,16 岁中秀才,1885 年中举人,1894 年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战败,他认为从政无望, 乃致力于实业和教育。1899 年,经过数年筹办,建成大生纱厂,后相继建成大生二、三、 八纱厂以及盐业、榨油、面粉、冶铁、轮船等企业,形成大生资本集团。与此同时,他把经 营实业的部分盈利,投入文化教育实业。他先后在家乡南通创办了通州师范学校等十余所学 校,尤以专科学校为有名,其中纺织、农业、医学三校成绩最好,1920 年三校并为南通大 学。在南通以外的其它地方,张謇还倡议和资助建立了一些学校。在清末立宪运动中,他任 江苏咨议局议长。民国初年,先任南京临时政府实业总长,后来先后任袁世凯政府农林、工 商、农商部总长。1915 年因不满袁世凯称帝活动辞职回籍,继续从事实业活动,但在封建 主义、帝国主义压力下,陷于窘境。1926 年病逝。 资政院、清末“预备立宪”时期清政府设立的中央咨询机构。筹建始于1907年,190 8年以后陆续完成《资政院院章》 ,1910年正式设立。 性质。是承旨办事的御用机构, 与近现代社会的国家议会有根本性的不同。 可以“议决”国家年度预决算、税法与公债, 以及其余奉“特旨”交议事项等。但一切决议须报请皇帝定夺,皇帝还有权谕令资政院停会 或解散及指定钦选议员。 谘议局、1907 年,清政府督令各巡抚设立咨议局,从咨议局章程来看,咨议局只是一个咨 询机构,并不具备立法权,其议决的方案并不具备法律效力,不能强制地方执行。但是它有 议决监督财政的权力,有议决地方兴革大政的权力,有监督行政的权力。其议长、议员由民 选产生,但是对于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有严格限制。至 1909 年 10 月,除新疆缓办外,其余二 十一个省,均设有咨议局。咨议局主要有资产阶级立宪派构成,也有革命党参与。它的设立 为资产阶级立宪派提供了一个合法的发表政见的场所。 皇族内阁、又称“亲贵内阁”。1911 年(宣统三年)5 月 8 日清政府在立宪国会请愿运动 的压力下,颁布《新订内阁官制》 ,实行所谓“责任内阁制”。下令裁撤旧设内阁及军机处, 成立由十三名国务大臣组成的新内阁, 以庆亲王奕廖芾泶蟪迹 那桐、 徐世昌为协理大臣, 下设外务、民政、度支、学、陆军、铲军、怯、农工商、邮传、理想十部,以粱敦彦、善耆、 载泽、唐景崇、荫昌、载询、绍昌、博伦、盛宣怀、寿卷分任各部大臣。十三人中,满洲贵 族九人, 汉族官僚仅四人, 而满洲贵族中皇族又占七人。 这是一个以皇族为中心组成的内阁, 人们称之为“皇族内阁”或“亲贵内阁”。 它的成立表明清政府根本无意实行君主立宪, 只 是借“立宪”之名集权皇族,抵制革命。 立宪派、20 世纪初期随着“新政”和“预备立宪”而崛起的资产阶级上层及其政治代表所 组成的政治派别。 代表人物有国内为从事实业的大资本家和绅士(如张謇) 。国外为已沦为 保皇派的康有为,梁启超。 立宪派的基本主张是 既反对清朝统治的现状,要求改革,也反 对革命, 主张实行 “君主立宪” 即继续保持以清朝皇帝为代表的大地主 大买办阶级的统治, 。 而只把它的政权组织形式改变。召开议会,建立责任内阁,以便上层民族资产阶级参政。 、 预备立宪公会、1906 年 12 月,江浙一带的立宪派郑孝胥、张謇、汤寿潜在上海成立了立宪 公会,其人数最多时达到三百余人,以浙江、江苏、福建一带的实业、教育文化界的知名人 士为核心。以筹备宪政、推动朝廷立宪,提高人民宪政知识为核心,还出版了大批以宣传宪 政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刊物,开设法政讲习所,以推动地方自治。 政闻社、1907 年 10 月,由梁启超、徐弗苏、蒋智由在日本成立政闻社。梁启超在《政闻社 宣言书》中提出了四大纲领:一、设立国会,确立责任政府;二、厘定法律,保证司法权之18 独立;三、确立地方自治,正中央地方之权力;四、慎重外交,保持对等权利。同时梁启超 表示与清政府合作,推行立宪。 兴中会、1894 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了中国资产阶级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其宗旨为 “振兴中华,维持国体” ,并在会员入会誓词中明确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建立合众 政府”的革命纲领。次年,孙中山在香港联合当地进步团体辅仁文社,建立兴中会总部,重 订《兴中会章程》 ,将入会誓词中的“恢复中国”改为“恢复中华” ,并且建立了各级组织。 兴中会及其总部的建立,标志着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健全,从此走上了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 阶级共和国的革命道路。&华兴会 1903 年 11 月 4 日,是革命党人黄兴 30 岁生日,在寿宴上,商定建立反清革命组织华兴会,推黄兴为会长。拟定华兴会在长沙联升街设立机关,为了避免官方的注意,这个 机关对外是“兴办实业”的“华兴公司” ,华兴会的骨干都是公司的股东,入会者均称“入 股” ,股票即为会员证。 会员通讯也都用商号作为化名。 华兴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的口号,又与会党首领马福益建立同仇会作为联络会党的组织,准备 11 月在长沙起义。华 兴会的首次武装起义就此流产。 次年中国同盟会成立,会员相继加入,华兴会遂停止活动。 光复会清末辛亥革命时期的重要革命团体。其活动分前、后两期。光复会于 1904 年(光绪 三十年)冬在上海成立。会长为蔡元培。激烈宣传革命,而宗旨着重“反满” ,有着比较浓 重的汉族传统民族思想色彩。后期始自 1910 年 2 月(宣统二年)光复会在日本东京重建。 以章炳麟为会长,陶成章为副会长。其成员大多是对孙中山抱有各种不满的原同盟会会员, 其中也有一部分光复会旧人。章、陶两人都受汉族传统民族思想影响较深, “反满”特别激 烈,对农民土地问题比较关心。重建的光复会在政治上的准备并不充分,没有独立提出完整 的政纲。 &光复会 光复会是清末著名的革命团体, 又名复古会。 1904 年 11 月, 光复会在上海成立, 推蔡元培为会长, 陶成章为副会长。 宗旨为“ 光复汉族, 还我河山, 以身许国, 功成身退”。 主张除文字宣传外,更以暗杀和暴动为主要革命手段。为推翻清朝封建统治,底定东南、巩 固武汉和推进北伐,夺取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建立了不朽的功绩。 科学补习所、 同盟会 1905 年,孙中山联合黄兴、宋教仁、陈天华等人,在兴中会、华兴会、科学补 习所、光复会等革命团体的基础上于日本东京成立同盟会。同盟会推举孙中山为总理,黄兴 为执行部庶务。其革命宗旨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民报》为其 。 机关刊物, 同盟会是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 资产阶级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科学补习所、清末湖北革命团体。1904 年(光绪三十年)7 月(一说 6 月)由吕大森、刘静庵等 人在武昌组成,所址设于武昌多宝寺街(后迁至武昌魏家巷一号)。会员共计四十余人,推吕 大森为所长, 胡瑛为总干事, 时功璧、 宋教仁、 曹亚伯分任文书、 宣传等职。 以“革命排满” 为宗旨。 借研究科学为名, 在学校和新军中进行革命活动。 后因华兴会计划在长沙起义事泄, 清政府发觉科学补习所与谋,下令搜查。幸事先有备,未遭破坏。次年,刘静庵等组织日知 会,继续活动。 文学社会性 立宪派、主要代表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大资产阶级和部分官僚地主利益的政治派别。其代表 人物有张骞、汤化龙、谭延等。主张在不损害清朝统治的前提下,实行君主立宪,和经济。 政治制度的和平改革,反对以暴力革命脱凡清政府。1909 年以后,立宪派以各省咨议局为 基地,发起多次情愿运动,要求清政府速开国会,成立责任内阁。1911 年 4 月,皇族内阁 成立。五月铁路国有法令颁布,立宪派在政治和经济上收到排挤和打击,开始对清政府表示 绝望,转向正在兴起的人民反抗运动。辛亥武昌起义后,立宪派纷纷投机或转向革命,获取 胜利果实。 共进会、1907 年成立于日本东京的革命团体。由同盟会员焦达峰、张伯祥、孙武等发起,19 推举张伯祥为会长。由于不满孙中山、黄兴等只注意在华南边境发动起义,所以致力于策动 长江流域的起义,在四川、两湖、江西的会党中吸收会员。虽推戴孙中山为领袖,以同盟会 的纲领为纲领, 但有相对独立性, 并将同盟会誓词中的“平均地权”改为“平均人权”。 1908 年 10 月,主要成员陆续回国。1909 年 4 月在汉口设总机关,后焦达峰在长沙建立组织,邓 文辉在南昌建分会。除联络会党外,还注意在新军中发展势力。1911 年 9 月,在同盟会帮 助下,与文学社联合组成革命领导机关,发动了武昌起义。之后,停止活动。 同盟会中部总会、中国同盟会中部总会,简称中部同盟会,清宣统三年(1911)长江中下游地 区同盟会成员为推动长江流域的民主革命运动而建立的革命组织。 临时参议院中国辛亥革命时期南京临时政府的立法机构。武昌起义爆发后,起义各省代表在武昌集会,于 1911 年 12 月通过《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其 中规定:由各省选派参议员(每省以 3 人为限)组成参议院,作为临时政府的立 法咨议机构。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即着手组建参议院。1912 年 1 月 28 日临时参议院在南京正式成立。各省参议员到会者 40 余人,革命派占 3/4 以上,会议推举同盟会会员林森为参议院议长,王正廷为副议长;设全院委 员会、常任委员会和特别委员会,分别负责审查有关事件。临时参议院制定了一 系列重要法案,其中最重要的是 1912 年 3 月公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在当时具有明显的革命性和民主性。 《临时 约法》还规定,在国会成立以前,“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明确 了参议院的地位和职权。1912 年 2 月孙中山辞职,临时参议院一致选举袁世凯 为临时大总统;3 月,袁世凯拒绝南下,参议院又被迫同意袁在北京就职,放弃 了原来建都南京的主张, 并于 4 月 5 日决议将临时政府迁往北京,南京临时参议 院也同时北迁,并改组为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拒俄运动:清末中国人民反对俄国侵占东北的爱国运动。1902 年 4 月清政府与俄订约,规 定侵占中国东北的俄军分歧全部撤走。 次年, 俄违约不彻, 反向清政府突出更多的无理要求, 激起中国人民的愤慨。4 月,上海人民在张园召开拒俄大会,北京等地学生也纷纷表示集会 抗议,留日学生等在东京举行拒俄会议,成立“拒俄义勇队” ,派代表回国宣传,要求上前 线抗击帝俄,这次运动遭到了清政府的镇压。 抵制美货运动:1905 年爆发的中国人民为抗议美帝国主义虐待华工,迫害华侨。拒不废除 满期的限制华工条约而发起的一场群众性的大规模的反美爱国运动。 运动由于清政府的破坏 和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势力的退却而结束, 但它成功的阻止了迫害华工条约的续订, 挫败了美 国政府的续约企图,有力的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和高涨。 萍浏醴起义、又称“丙午萍浏之役” ,是同盟会策动的江西萍乡、湖南浏阳、醴陵地区会党 和矿工的武装起义。1904 年华兴会发动长沙起义失败,次年哥老会首领马福益被清军捕杀, 其旧部在安源秘密联络矿工数千人。哥老会另一首领龚春台则在浏阳、醴陵一带发动会众。 当时湖南灾情严重,米价飞涨,民不堪命。1906 年同盟会总部派会员刘道一、蔡绍南从日 本回到湖南运动军队、联络会党,宣传同盟会的纲领,拟于丙午年(1906 年)农历年底乘清 吏封印时分三路起义。后因消息泄露,龚春台遂于 12 月初在江西萍乡率众起义。旬日之内, 萍乡、醴陵、浏阳等地群众纷起响应。参加者除农民外,还有手工业工人及部分防营士兵, 在萍乡方面则多属煤矿工人。起义军推举龚春台为都督,发布中华国民军起义檄文,以同盟 会的政纲为号召,声讨清政府“十大罪恶” ,宣布破除数千年之专制政体,建立共和民国, “使地权与民权平均” ,得到群众拥护。数日内起义军增至三万余人,屡败清军。清政府调 集湘、鄂、赣及江宁(今南京)军队数万人进行镇压,起义军因分散作战而失败。刘道一、蔡 绍南等先后被捕牺牲 黄花岗起义、即辛亥“三二九”广州起义。1910 年 11 月 13 日,孙中山在马来半岛的槟榔 屿, 召集黄兴等同盟会重要骨干会议, 决定集同盟会精英, 在广州发难, 和清政府决一死战。20 会后进行分头准备,黄兴、赵声在香港成立起义领导机关――“统筹部” ,并派人到广州附 近各地,联络新军、防营、会党、民军,以备响应。同时在广州设立 38 处秘密机关,刺探 敌情,转运军火,为起义作准备。原订 4 月 13 日起义,因发生同盟会员温生才 8 日单独行 动,枪杀广州将军孚琦,吴镜运被捕,原定起义被迫改期。4 月 27 日(农历三月二十九日) 下午 5 时 30 分,黄兴率 800 名敢死队员分四路攻打两广总督衙门、小北门、巡警教练所和 南大门。黄兴率队攻入总督衙门,决心生擒两广总督张鸣岐。不料张越墙逃遁。由于敌众我 寡,起义队伍得不到接应,各路队伍虽与清军展开激烈巷战,彻夜相攻,但都先后失败。黄 兴侥幸脱险。事后,同盟会会员潘达微多方设法收殓烈士遗骸 72 具,合葬于城东红花岗, 后改名黄花岗。1932 年,查得此次死难烈士姓名达 86 人。由于习惯,人们仍称“黄花岗七 十二烈士” 。 无政府主义思潮、无政府主义 20 世纪初叶,中国知识者开始了解接触到无政府主义,经过 在国内介绍和在国外中国留学生中的传播,无政府主义逐渐在中国形成独立政治派别。到 “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无政府主义获得扩散性发展,蔚然成潮。1927 年“4?12”反革 命政变以后,无政府主义队伍严重分化,逐步形成无政府主义者同国民党反对派合流的局 面,这使中国的无政府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和政治派别破产了。当然,在这以后的中国也 还存在着无政府主义思想,并发生着一定影响。 国粹主义思潮、 清末资产阶级革命派队伍中的一个派别。1905 年(光绪三十一年)2 月国 学保存会的成立是其出现的最重要标志。 国粹派成员多为具有传统学术根底的资产阶级和小 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主要代表人物有章炳麟、邓实、刘师培、黄节、黄侃、马叙伦等人。主 要发行《国粹学报》和《政艺通报》两种刊物。其所谓国粹(即中国固有文化之精华) ,主 要包括中国有史以来的语言文学、 典章制度和人物事迹的“可为法式者”三项。 国粹派思潮 在辛亥革命前几年,影响颇大。它在配合宣传同盟会的三民主义政纲、抵制盲目西化,改变 学术风气等方面,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它的封建文化因袭负担太重,不能正确处理继承 与批判历史遗产的关系, 一味地鼓吹发扬国粹, 在客观上又配合了封建守旧派和君主立宪派 的需要。辛亥革命后,逐渐蜕化为复古保守势力,起了阻碍革命的作用。&苏报案、1903 年《苏报》聘请章士钊为笔,接连发表,章太炎等人,鼓吹民主革命,抨击帝制的文章,清朝政府勾结上海租界当局查封报馆,逮捕章太炎等 8 人。经过租界审判,章 太炎、邹容 2 人被判监禁,其余释放, 《苏报》永远停刊。章邹 2 人利用法庭宣传革命思想, 清政府则在这场审判中丢尽了脸,想要杀害章邹的阴谋未得逞。 宋案、民国初年袁世凯刺杀宋 教仁的案件。1913 年初,国民党领袖宋教仁连续发表竞选演 说,抨击袁世凯政府,主张实行议会政治,引起袁的仇视。不久国民党在国会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马关条约是谁签订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