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杨振宁,姚期智和杨振宁放弃外国国籍,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如何看待杨振宁、姚期智放弃外国国籍,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 知乎9055被浏览4396283分享邀请回答02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杨振宁姚期智放弃外籍转为中科院院士-中青在线
新闻排行榜 热点新闻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 往期回顾 &&
杨振宁姚期智放弃外籍转为中科院院士
  来源:中国青年报  (
&&&&本报北京2月21日电(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邱晨辉)今天,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获悉,已放弃外国国籍、成为中国公民的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杨振宁、姚期智日前正式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科院学部工作局称,2016年年底,杨振宁和姚期智先后提出希望根据《中国科学院章程》规定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章程》第二十一条提到,对中国科学技术事业作出重要贡献,在国际上具有很高学术地位的外国籍学者、专家,可被推荐并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外籍院士在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后,可直接转为院士或资深院士。
&&&&不过,记者了解到,尽管有这样的规定,但“外籍院士提出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在中科院学部历史上是首次,无先例和程序可循。
&&&&中科院学部工作局称,两位外籍院士作为国际著名科学家,加入中国科学院院士队伍,对于提升我国科技界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有着积极的作用。该院学部主席团经审慎深入研究,专门制定了《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暂行办法》。
&&&&按照新制订的程序和规则,杨振宁院士加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姚期智院士加入中国科学院信息技术科学部。中国科学院院士目前人数为754位,外籍院士人数为78位。
&&&&中科院学部工作局的资料显示,杨振宁院士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先后创立“杨-米尔斯规范场”论和提出“杨-巴克斯特方程”,因与李政道共同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原理而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姚期智院士则长期从事计算机科学和量子信息科学研究,创建了通讯复杂性和伪随机数生成计算理论;奠定了现代密码学基础,在基于复杂性的密码学和安全形式化方法方面有根本性贡献;解决了线路复杂性、计算几何、数据结构及量子计算等领域的开放性问题并建立全新典范;2000年获得计算机科学领域最高奖图灵奖。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来源:中国青年报 (杨振宁弃外国国籍 杨振宁姚期智为何放弃外国国籍转为中科院院士?
杨振宁弃外国国籍 杨振宁姚期智为何放弃外国国籍转为中科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透露,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杨振宁和姚期智两位教授已依照《中国科学院章程》和《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暂行办法》正式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放弃外国国籍转为中科院院士
据悉,杨振宁和姚期智分别于1994年、2004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2016年年底,已放弃外国国籍成为中国公民的杨振宁和姚期智,先后提出希望根据《中国科学院章程》规定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外籍院士提出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这在中国科学院学部历史上还是首次。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以下简称中科院学部工作局)称,因无先例和程序可循,中科院学部主席团高度重视,经审慎深入研究,专门制定了《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暂行办法》。
按照新制订的程序和规则,杨振宁院士加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姚期智院士加入中国科学院信息技术科学部。
中科院学部工作局称,两位外籍院士作为国际著名科学家,加入中国科学院院士队伍,对于提升我国科技界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有着积极的作用。
中国科学院院士目前人数为754位,外籍院士人数为78位。《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暂行办法》目前尚未公开。杨振宁、姚期智放弃外国国籍转为中科院院士
关注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2月21日电(记者董瑞丰)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了解到,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杨振宁和姚期智两位教授已依照《中国科学院章程》和《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暂行办法》正式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6年底,已放弃外国国籍成为中国公民的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杨振宁和姚期智两位教授先后提出,希望根据《中国科学院章程》规定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因外籍院士提出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在学部历史上是首次,无先例和程序可循,中科院学部主席团高度重视,经审慎深入研究,专门制定了《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暂行办法》。按照新制订的程序和规则,杨振宁院士加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姚期智院士加入中国科学院信息技术科学部。中国科学院院士目前人数为754位,外籍院士人数为78位。
  杨振宁院士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先后创立“杨-米尔斯规范场”论和提出“杨-巴克斯特方程”,因与李政道共同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原理而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姚期智院士长期从事计算机科学和量子信息科学研究,创建通讯复杂性和伪随机数生成计算理论;奠定现代密码学基础,在基于复杂性的密码学和安全形式化方法方面有根本性贡献;解决线路复杂性、计算几何、数据结构及量子计算等领域的开放性问题并建立全新典范;2000年获得计算机科学领域最高奖图灵奖。
  据了解,多年来,中国科学院学部不断推进建设“院士大家庭”,以学部的光荣传统和历史贡献凝聚院士群体,不断为国家重大决策咨询、前沿科技发展引领做出更大贡献。随着我国科技、经济社会各方面不断取得巨大进步,中国科学院学部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在国内外不断提升。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完成改进和完善院士制度任务要求,自2014年以来,中国科学院学部启动修订和出台了《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对院士遴选机制、院士行为规范以及学部如何发挥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功能等方面的工作进行了多项制度性和实践性的改革探索。
  杨振宁,物理学家。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1922年9月出生于安徽合肥。年在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读书,先后获学士、硕士学位。1948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先后创立“杨-米尔斯规范场”论(Yang-Mills gauge theory)和提出“杨-巴克斯特方程”。因与李政道共同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原理而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历任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教授、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爱因斯坦讲座教授兼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洛克菲勒大学董事。是美国国家科学院、美国物理学会以及巴西科学院、委内瑞拉科学院、西班牙皇家科学院、台北中央研究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外籍会员、俄罗斯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日本科学院荣誉院士。曾获美国“国家科学奖章”、美国费城富兰克林研究所的鲍威尔科学成就奖、费萨尔国王国际奖的科学奖。著有《杨振宁论文选集》、《杨振宁文集》、《曙光集》等。发表论文约300篇。
  姚期智,计算机科学专家。清华大学教授。1946年12月出生于上海,籍贯湖北省孝感市。1967年毕业于台湾大学,1972年在哈佛大学获物理学博士学位,1975年在伊利诺伊大学获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现任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长。
  长期从事计算机科学和量子信息科学研究。在三大方面做出突出贡献:(1)创建理论计算机科学的重要次领域:通讯复杂性和伪随机数生成计算理论。(2)奠定现代密码学基础,在基于复杂性的密码学和安全形式化方法方面有根本性贡献;(3)解决线路复杂性、计算几何、数据结构及量子计算等领域的开放性问题并建立全新典范。2000年获得计算机科学领域最高奖图灵奖。入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科学与艺术学院外籍院士及国际密码协会会士。(简历来源:中国科学院网站)
责任编辑:
近日,诺贝尔奖获得者、物理学家杨振宁在微信公众号上发表文章,反对“中国今天建造超大对撞机”。昨日,提议在中国建设超大对撞机的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王贻芳发文提出七点反对意见,称下一个五年计划开建大型对撞机,是高能物理领域领先国际的一个难得机遇。
19日,2015求是颁奖典礼在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举行,血液病专家、83岁的张亭栋教授获得“求是杰出科学家奖”。张亭栋,1932年出生于河北省吴桥县,血液病专家,使用砒霜治疗白血病的奠基人,他的成就是中国在单体化学药物方面得到世界公认的屈指可数的成就之一。
年是爱因斯坦逝世60周年和广义相对论发表100周年,《环球科学》杂志特邀《杨振宁传》作者江才健对杨振宁先生做了访谈,畅谈爱因斯坦的成就及贡献。
Copyright (C) 2000 -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杨振宁和姚期智评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