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匠精神的代表的工匠水平真的上去了吗

当前位置: >
中国要培养大工匠、名工匠,才能真正提升制造业水平
发布时间:
10:22 & 作者: 刘静 张轶群
& 来源: 中国电子报
  &任何发明创造,任何先进的设计蓝图最终都要靠&工匠&变成现实,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工匠精神,是非常切合产业发展实际的,既有传统,也有远见。中国要培养更多的大工匠、名工匠,这样我们整个制造业水平才能真正提升。&李毅中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中这样说道。
  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3月5日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头一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的&工匠精神&,体现了社会上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和精工细作的追求趋势。
  李毅中向《中国电子报》记者表示,过去我们一直有着&工匠精神&的传统传承,从过去工厂的七级工、八级工,到现在的高级技师等,都是极为受人尊重的称呼。我们有着&工匠&的传统,也有着&工匠&的人才,充分调动了制造业产业大军的积极性。
  &但是随着新的时代发展,对&工匠精神&的重视还不够。传统的&工匠&不再像博士、硕士、白领等一样受重视,他们的社会地位、经济收入还有待加强。&李毅中说。
  他建议,要重新重视&工匠精神&,培育出更多的工匠,倡导产业大军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忠于自己的岗位、提高对产品精细化的重视程度,努力培育更多的行家里手,推动制造业水平的真正提升。
  加快推进技术改造
  在3月8日的政协界别联组会议中,李毅中指出,传统产业改造优化升级,是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取向和重大举措,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二大任务之一,贯穿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始终。
  他表示,技术改造全面提升了经济技术指标,不仅拉动了需求,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途径,其内涵是质量平衡、能耗功耗、环境保护、技术装备、安全生产、经济效益、劳动生产力等赶超国际先进水平。技术改造和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提升传统产业迈向中高端是紧密相连的,通过技术改造,发展先进制造,使我们的产业向高端、智能、生态、服务化转型。技术改造是解决中国经济脱实向虚问题的重要途径,能够提高实体经济的业务利润率,促使社会资本向实体经济转移。
  然而,与国外相比,与新型工业化要求相比,我国技术改造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仍然偏低,还有很大潜力。随着经济下行压力的加大,企业技术改造的能力和意愿还有待提升,财税金融等政策还有待进一步强化。
  他建议,相关政府部门要进一步转变职能,在十三五规划的总框架下,增加技术改造相关规划,发布技术改造指导目录和投资信息,从而增强前瞻性,避免盲目性。抓住重点项目,放开一般性项目,简化项目审批手续。增强政策支持,加大专项资金支持力度。增强金融机构支持,支持技术改造发股票债券。
  企业做为技术改造主体,要加大研发投入,找到短板,把新一代信息技术嵌入到生产技术各个环节,创新商业模式和制造模式,通过兼并重组,发展先进制造,改善资本结构和资产结构,降低资产负债率。
  发展&互联网+制造业&
  &想要在2020年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建成工业化的目标,最重要的是要发展互联网+制造业。&李毅中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
  李毅中认为,&互联网+&的主体是被加的那些行业。互联网+金融,为的是提高金融信息化水平,提高效率;互联网+物流,是要建设智慧物流、智能仓储。制造业不能消极等待,必须主动拥抱互联网,搞好跨界融合。
  通过互联网和制造业的结合,提升制造业的技术水平、科技水平。用互联网的理念、思维,去创造新的业态、勾画行业新的未来。其中,最重要的两个手段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新一代信息技术嵌入、集成到制造业,改变从产品到产业链的制造全流程。用互联网的&互联互通&,更加充分的利用社会资源。
  &现在人们往往只重视互联网,而忽视了新一代信息技术,互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一部分,不是全部。新一代信息技术包括无线通信、电子制造技术、数控技术、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等。&李毅中说。
  他指出,&中国制造+互联网&的主体是中国制造,通过互联网的手段,使中国制造向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社会化扩展,向智能制造转变,使中国制造真正成为中国智造。当前位置:&&&&&&正文
从中国称雄世界技能大赛引发的讨论:中国的工匠水平真的上去了吗
在这个世界上,中国制造一直是国家的一张响亮名片,不久前,一则“中国称雄世界技能大赛,外媒称令西方工业相形见绌”更是在网上引发了轩然大波,那么平心而论,能够在这个赛事中取得不俗成绩真的就说明中国的工业水平上去了吗?
·&为何中国能在世界技能大赛中取得好成绩&·
不过不得不说的是,中国代表团既然可以在参赛短短4次的情况下就取得了金牌世界第一的成绩,主要还是反映了国家意志。正如瑞士《每日新闻报》所说的,“中国和韩国政府甚至会负责比赛选手的训练,而且会训练整整两年的时间。”“对中国政府而言,世界技能大赛是衡量国际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一个准绳。而且它将技能人才视为体现经济成就的标志。评审团的一位专家赞赏地说:‘中国选手是被认真挑选并作了最充分准备的。未来的标准将由中国人确定。’”这个说法当然不是虚言,自中国开始参加世界技能大赛以来,人社部就非常重视这项赛事,与天津市合作,在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共建了世界技能大赛中国研究中心,为我国参与世界职业技能大赛等相关工作提供全方位支持和服务。近几年国内关于赛事的研究也很多,不仅有专门的选手心理训练模式研究,还有对大赛技术文件、评测策略及规则变动方面的研究。中国代表团成员的选拔、培训,都非常有针对性,可以说几乎是按照奥运会或奥数的那套模式来进行的。这可以说是中国人的专长,取得好成绩也就很好理解了。而很多国家并不是那么注重金牌。所以,也无需过于夸大、拔高中国在世界技能大赛“称雄”的意义。需要说明的是,中国对世界技能大赛的这种重视,本身就对于中国的技能人才培训有很大帮助。从行业的角度来说,世界技能大赛制定的标准,包括通用标准和专业标准,是有关专家通力合作参照业内最佳实践标准共同制定的。所以说,认真地研究世界技能大赛,将其成果反馈给业界,就有很大的意义。而正是以这种人才培养的理念为主导,在实际的竞赛活动中贯彻着对选手现代技术能力的检验,使得世界技能大赛越来越受到从业者的关注。前世界技能大赛组织主席杰克·杜塞尔多普曾表示:“世界技能大赛中列出的几十种技能,都是与实实在在的经济活动相关的,许多世界级大公司也来到赛场展示自己的相关产品或招募需要的技能人才。”这个说法并不是虚言。在2015年的43届世界技能大赛中为中国取得金牌零的突破的,是杭州技师学院的杨金龙,他挑战的项目是汽车喷漆。按照世界技能大赛的要求,油漆上下的厚度误差不超过0.01毫米,相当于一根头发直径的1/6左右,而油漆一般要喷五六层以上。要获得金牌,需要的训练量,对技巧熟练度的要求可想而知。其实这种非同寻常的吃苦钻研,杨金龙在上学期间就开始了,在校期间他就获得了浙江省职业院校汽车运用与维修汽车涂装一等奖,全国职业院校汽车运用与维修汽车涂装二等奖等成绩。而杨金龙毕业后就被一家奥迪4S店挑中,凭借出色技术,工资一路上涨。如今他是浙江省第一个、也是唯一的特级技师,被破格提拔为杭州技师学院教师,享受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待遇。在杨金龙看来,正是工匠精神铸就了他,“我上学前都没有摸过汽车,但一碰到各种颜色的油漆我就着魔了。”据报道,上学期间,他对喷漆技术就到了痴迷的程度,常常为了攻克一个问题而在实训车间待到凌晨。杨金龙表示,“以前的手工艺人都是工匠,追求精益求精,我们这代人要把这种精神找回来。”相信对世界技能大赛的重视,对工匠精神的培养, 以及中国工匠水平的提升,都是有帮助的。
第1页第2页第3页
在这个世界上,中国制造一直是国家的一张响亮名片,不久前,一则“中国称雄世界技能大赛,外媒称令西方工业相形见绌”更是在网上引发了轩然大波,那么平心而论,能够在这个赛事中取得不俗成绩真的就说明中国的工业水平上去了吗?
说到携号转网,相信不少人第一时间对这个词是陌生的,其实换就话说,它指的是你在更换运营商的同时,还可以保留自己的手机号,总而言之,对于用户来说,这是一项利好的政策,但是在如今的国内,这项业务的脚步却进展缓慢,那么这是为什么呢?
相信不少八零后对于“减负”二字一定不陌生,它是国家曾经在他们读小学的时候出台的一项规定,然而多少年过去了,这项规定似乎跟曾经的《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一样,彻底成为一纸空文,看看现在小学生的家庭作业状况,实在是让人既心疼学生,也心疼家长。
有句段子,道出了不少国人的心声:中国教育,中国足球和中国电影也许是中国最糟糕的三个领域,就拿中国教育来说,高分低能,洗脑俨然已经成为了代名词,而放眼近几年,在教育界引发的争议事件一直层出不穷。
众所周知,现在人们居住的房子,基本都是以毛坯房为主,不过伴随着时代的发展,毛坯房或许将被成品房所代替,之前河南省就出台过全面取消毛坯房销售的政策,而近日成都市出台了同样的政策,网上对此再次引发了热议。
昨天,一则关于快递员送错快件致人间接死亡的事件在网上彻底炸开了, 现在绝大多数网友依旧认为快递公司要承担主要责任,但是不得不说的是,快递公司确实不应为病人去世承担责任,他们只需按合同中有关未能及时送达的条款进行赔偿即可。
日本人之所以得到其它世界国家人民的敬佩,有一点不得一提,就是他们当中不少人都有一种匠人精神,他们不仅仅把工作当做赚钱的工具,而是树立为一种对工作、对所做的事情和生产的产品精益求精的执着态度,以此安身立命并获得荣誉,这与某国家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但是最近的神户制钢造假事件,却让匠人精神这四个字变得极度的讽刺。
国庆黄金周的最后一天,鹿晗在微博上秀恩爱让新浪微博彻底瘫痪了,这在网上引发了很大的争议,喜欢鹿晗的粉丝们,纷纷表达了自己各种复杂的情绪,而不喜欢的,抓住这个机会对以“鹿晗”为代表的小鲜肉再次狠狠踩上一脚,其实“鹿晗现象”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
海峡两岸交流30周年纪念大会22日举行。马英九在致词时重温两岸关系30年进程。还明确表示”如果希望从中国分离出去,这也是完全做不到,国际社会不是哪一个国家宣布独立都会承认“。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详情。
最近这两天,一篇叫《大数据帮你进一步认识苏轼》的文章在各大社交媒体上发酵,这篇文章的刷屏也使得清华附小六年级的几个学生彻底火了,这些“小学霸”让人真正领略到了什么叫“出名要趁早”,要知道,我们不少人在小学时代,还只是天天玩四驱车,看奥特曼的小孩,但这些人,真的是太厉害了。
12345678910寻找中国工匠:美的故事阐述中国式“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这个词从亮相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起,立即跻身网络热词。中国式工匠精神是什么?在强国林立的国际市场中,面对瑞士、日本等公认的“工匠精神”先进国家,中国应该拿出怎样的核心竞争力?3月31日,美的集团在广东顺德召开“大国工匠,美的故事”活动,美的杰出工匠代表集体亮相,讲述他们昔日鲜为人知的创作故事,著名经济学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研究员兼副所长张文魁、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副总编辑孙爱群、美的集团副总裁王金亮等也道出了他们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共同为实现制造强国的中国梦出谋划策。&&&水滴石穿,让时间磨砺出真正的锋芒&&作家格拉德维尔曾提出一个“一万小时天才”的概念,意为任何人经过一万小时的努力,可以从平凡变为超凡。要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往往需要10年以上的时间。美的集团副总裁王金亮对此深有体会,美的专注白色家电领域36载,拥有过万名科研人员,这个人员数量甚至比清华大学现有教职工还多,近三年专利申请总量24235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8634件,相当于爱迪生一生发明专利数量的7倍。如此巨大的创作动力,是靠庞大的工匠群体支撑的。“许多美的科技明星、工程师,都是从青涩的大学毕业生成长为行业顶级专家。常有人说,日本、瑞士的工匠一辈子一个工作,只干一个事业。而我自豪地说,在美的,为中国家电制造业热情贡献,坚守本职岗位的工匠非常多,这不是个例,而是一个群体、一种现象。”&&亮相的美的科技明星们也印证了这个说法,像疯狂“煮饭哥”黄兵入职美的已经12年,夺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的变频空调“一晚一度电”项目带头人李金波干了15年,连他本人都笑称“从小鲜肉熬成了大叔”。黄兵认为时间是一个工匠潜心研究最重要的积累,像他为了开发鼎釜IH智能电饭煲,两年内煮完了两吨米,就是为了不断地煮饭测试、验证,发现其中的规律——单是为了试验内锅的涂层,就要在实验室中至少煮上千锅米饭。多年的煮饭经验,练就了他的“闻香奇技”:一锅饭好不好,需要优化哪个参数,他用鼻子一闻就知道。这些自然脱离不了他十多年来的“内功修为”。由此来看,工匠不可能是一蹴而就。
&&“煮饭哥”黄兵&&融会贯通,才能把中国用户的需求做透&&同样是追求极致,美的认为中国式工匠精神和日本有巨大的不同:日本工匠往往勤于做深,将一个产品钻研得非常深入。但中国的环境往往复杂多变,针对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做透”就变得非常关键。黄兵在介绍他创造IH电饭煲的过程中就提到,做出让中国消费者满意的电饭煲需要克服重重难关:交流电电压经常波动、不同地域食用米种不同、各地海拔高度与气压条件变化大、中国用户希望电饭煲不仅能做饭还要煮粥煮汤等多功能……这些难题,就连日本电饭煲专家都从未遭遇过。美的生活电器有一位名为赵国尧的疯狂煮夫,凭着超凡的毅力自己打造了一副“大米地图”,记录各地不同米种的特点,如果没有刻苦钻研的工匠精神,就难以洞察中国消费者的真正需要。把产品做到极致,才能让一件件原本冰冷的家用电器产品有了不同色彩的生命。&&&开放思维,唯一不变的就是“变”&&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以及互联网对传统产业的颠覆与重构,企业的边界变得越来越模糊。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副总编辑孙爱群在会上表示,面对先进设备全面发展、移动互联网极速普及的市场环境,工匠精神不应理解成简单机械的重复劳作,更需将品质的极致追求贯彻到产业创新之中。&&作为一名跑了几十年两会的资深媒体人,孙爱群对“工匠精神”的与时俱进有着别样的感受。从中国古代四大名镇之一的佛山手工艺闻名海内外,到上个世纪80年代顺德“工业立市”,美的创始人何享健为代表的改革开放第一代创业家“工匠精神立厂”,中国制造名牌纷纷诞生。现在105国道经过顺德的路段,集中了广东省三分之一以上的中国驰名商标,堪称中国制造的星光大道。时至今日,世界迈向工业4.0时代,顺德制造再次迎头赶上,这里的机器人产业集群开始形成,“无人车间”、“智慧工厂”、创客空间,从奇思妙想走向现实。而美的作为制造业龙头率先扛旗,积极介入机器人产业开创第二跑道,开始智能制造,打造全球创新中心、开放美创平台,提倡“内生式创业”……这一些系列的大动作的基础是“美的工匠”的崛起。&&现在,美的集团提出“双智战略”,即希望从智能制造、智慧家居两方面的布局,让美的从家电制造商转型成为国际化的智慧生活运营商。王金亮向记者讲述了美的智慧家居战略的构想:通过协议开放,未来各个企业之间将是完全开放的状态,彼此打破孤岛、语言互通、协议互认,聚焦用户场景设计智能产品,完成消费者的智慧家庭梦想。这意味着,从物联网到生态计划再到服务联网和服务运营,美的将正在构建“用户与智慧生活”的强力连接。“像高通、华为、博世、希克斯、科大讯飞、BAT等等,都是推动美的智慧家居的‘朋友圈’。”
&&夏伦熹博士&&&自主创新,挺起中国制造脊梁&&曾经拥有一台日本电器是不少中国家庭的梦想,而现在,中国家电企业已经将日本家电巨头并入麾下。这在数十年前,又有谁敢想象?然而在美的人看来,实现制造强国的中国梦,全靠脚踏实地的打拼,正因为美的从未放弃对梦想的坚持,打响自主创新的品牌,才赢得对手的尊重。&&美的中央空调夏伦熹博士的经历,正是新一代中国工匠的写照。身为空调制冷业顶级专家的他是改革开放第一代留学生,参与过NASA项目,在美国特灵空调总部工作了20多年。但是夏伦熹以钱学森先生为榜样,心怀回国报效的热枕,放弃国外优厚的工作,选择美的重头开始。在夏伦熹回归中国之前,中国制造在中低档的家用空调已赢得一席之地,但大型中央空调市场仍由国外品牌统治。尤其是离心压缩机的制造,都掌握在美国特灵、约克、开利、麦克维尔这四大企业手中,国内没有能掌握核心技术的中央空调企业。&&在夏伦熹的带领下,美的中央空调团队集中攻坚,自主研发出超高效双级压缩降膜离心式冷水机组,经专家鉴定,其能效COP7.1达到世界最高先进水平。现在巴西奥运会场馆百分百使用美的中央空调,并应用在新加坡樟宜国际机场、非洲运动会、欧洲青年奥运会等多个国际重大工程,在国内,北上广深地铁、全国50%高铁站项目、北京首都T3航站楼,甚至浙江秦山核电站均用上了国产的美的空调。&&供给侧改革要求企业必须大力发扬“专心致志,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中国企业更应该发扬“中国式的大国工匠精神”。在这个浮躁的现代社会,当众多企业津津乐道大干快上和跨界打劫的时候,社会反而越来越认同“匠心之道”。在今年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美的集团副总裁袁利群分享了美的供给侧改革经验,以“工匠精神”推行精品工程,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与袁利群两次握手,当面给予美的充分肯定,说“你们的品牌打响了”。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就是因为需求变了,供给侧还没跟上。“工匠精神”是一种把消费者摆在首位的精神,只有秉承这样的理念,才能造出精品,满足市场的真正需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所长张文魁指出,双中高是必由之路,总理提出的“工匠精神”,也是当今企业推进供给侧改革,从数量扩张走向质量提升的关键所在。&&从年报看,美的成绩也是惊人的: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384.41亿元,实现净利润127亿,同比增长21%。从1999年的营收57.899亿到2015年的1384.41亿,美的16年复合增长率21.94%,这在已经红海竞争的家电业中尤为亮眼。在美的年报致股东信中,有这样的描述:“历史证明,凡是成就大事业者,都是因为梦想,都是理想主义的成功。美的所有员工的梦想合集,决定了美的未来能够走多远。2016年,美的因梦想而无所畏惧!”&&“不忘初心,为中国人营造生活的幸福感,‘原来生活可以更美的’”,如果要为中国式工匠精神下定义,美的人这个矢志不渝的追求或许就是最好的注脚。
编辑:未闻
&未来网为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下属中央级新闻网站 如有新闻线索请发邮箱
来源:视觉中国  16:25
来源:中新网  16:13
来源:中新网  15:20
来源:中新网  15:19
来源:中国新闻网  15:17
来源:中新网  14:18
看新闻不过瘾来这里吐槽
版权所有: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号-1
&&|&&&&|&&客服电话:010-最早源自中国的工匠精神现在去了哪里?_凤凰文化
最早源自中国的工匠精神现在去了哪里?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最近,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可见在日本,“工匠精神”已经成为了一种民族文化和国家特征,深植在每个日本人的心里。
资料图 最近,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这也是中国政府首次在国家高度提及有关&工匠精神&的话题,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了国人广泛的热议和思考。 &工匠精神&的逐步回归,甚至受到政府的鼓励和支持,这不是偶然,其中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在经济利益的刺激下,很多的产品规模化、流水线地被生产出来,忽视了产品的品质和个性,有的甚至粗制滥造、以次充好。在之前物质匮乏的时代,这样的产品还有一定的销路,但处在现在的买方市场,人们的要求越来越高,他们需要真正有内涵、有情怀、有温度、有故事的作品,那些大路货再也难有好销路。 为什么近些年,很多人中邪似地抢购日本的马桶盖和纸尿裤?不能说中国人不爱国,也并非崇洋媚外,确实是人家的产品质量过硬,更加注重人性化设计,用起来既舒服又放心。如果国内生产的产品没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大家何必劳心费神,甚至不惜花高价从国外购买?所以,政府在这个节骨眼上呼吁&工匠精神&是正当其时。 到底什么是&工匠精神&呢?我认为从浅层或者从出处来看,是手艺人对技艺的执着追求和对产品的精益求精,而从更深一层来看,这是一种情怀,代表着:执着,务实,坚定,传承。 在国家层面把&工匠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的佼佼者有日本、意大利、德国、瑞士等。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我就读斯坦福期间,曾经分别去到日本和德国,在那里具有代表性的公司实习过一段时间,因此对他们的&工匠精神&有着自己的体会,也被这种精神深深打动,至今难忘。 日本的工匠精神 大学三年级的时候,我申请去了斯坦福日本分校学习了一个学期,暑假期间我申请到了在日立(Hitachi)公司实习的机会。 在日立,我感触最深的一点,就是无处不在的&工匠精神&。回顾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1950年,日本还只能生产廉价而简单的商品。此后的二十年,日本政府将传统手工业者的匠人精神传承于规模化制造,极大提升了日本制造的品质。日本政府也注重对民间手工业的保护,1955年设立了&人间国宝&制度,用以保护匠人和小型企业,并在全社会持续倡导工匠精神。所以,很多研究者认为这是日本能够在战后迅速恢复并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对刻字十分执着的日本师傅 那时,我在日立公司的生产线上做工程师。有一次,一位资深的日本籍同事教我如何使用激光仪器刻字。当时,我花了差不多两个小时的时间刻了自己的名字。刻完之后我仔细看了下,觉得还挺成功的。但就在我快下班的时候,这位同事看了我刻的字后对我说&我再帮你重新刻一个吧&&& 其实那天我是晚上10点半左右下班的,而他在我下班以后花了差不多三四个小时又帮我重新刻了一个,而他刻字的水平无疑远远高出我数倍,成果相当漂亮!而我当时觉得,花那么长的时间重新刻字,无非想向我展示激光仪器的强大功能和他的精湛技艺,其实并没有太大实际意义。但在后来,我发现我想的并不正确,因为我看到他并不只是帮我一个人重刻,而是对于那些他接触到的新人(不管是不是他的徒弟或下属)都给予耐心的辅导和细心的纠正,帮助他们尽可能地掌握正确的技艺,并且尽量减少瑕疵,做出让更多人满意的产品。
资料图 这件只是当时在日立公司实习的一件小事,但已经让我充分认识到,日本人非常注重细节的完美,对品质的坚守也达到了令人敬畏的程度。他们会不断地进行细节方面的修正,也就是所谓的&改善&,在一步一步不断完善的过程中逐步地向完美靠近。 这种的&细节完美主义&在日立的工厂里可以说是随处可见。比如,在某个生产区域,他可以规划出最合适的行进路线,准确丈量出员工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具体需要多少步,并在地上印出一个一个脚印,引导你走这条最合适的线路;比如,车间里的每个门所在的地面上都会画上一个半圆,这是门打开以后的一个半弧形范围,这么做为的是让你留意,不要走在这个半圆当中,不然有可能会被门撞到。诸如此类的细节我看到了很多很多,可以说日立公司是&工匠精神&企业方面的杰出代表,从想法到规划,再到执行,最后到实际效果,都有着近乎完美的演绎。 可见在日本,&工匠精神&已经成为了一种民族文化和国家特征,深植在每个日本人的心里。 极致的&工匠精神&背后却是日本人对创业失败的极大恐惧 在敬佩日本&工匠精神&的同时,我也发现,日本不是一个创造性的民族,他虽然可以精益求精,但几乎没有任何创新。我记得当时和日本同事交流时,问了他一个很简单的问题,日本发展这么快,科技也很发达,到底有什么东西是日本人发明的?当时他楞了一下,笑着说,暂时想不出来,回去查一下明天再告诉我。而到了第二天,他还是没有想出来。于是我就问了另一个日本同事,他也不知道。然后到了第三天,这位同事告诉我说,随身听是日本人发明的,我随即告诉他也不是日本人发明的。他虽然有些不爽,但后来还是承认了。 通过这件事也让我感觉到,虽然日本在&工匠精神&方面的确做到了极致,但是创新不足。我也和这个同事探讨了原因。他说,对日本人来说,他们很怕创新带来的失败,因为失败对个人发展以及家庭幸福的影响都太大了。 很多日本人小时候的梦想就是能考入京都大学或东京大学,因为进了这些顶尖大学,他们的命运就会被改变。从这些大学毕业的学生,如果选择进政府工作,生活水平会很稳定,只要自己努力一些,就会有很好的前途;如果选择进大公司,也会有不错的发展空间。但他们很少会选择去创业,因为一旦创业失败,他的履历上将会留下失败的记录,无论政府机构还是大企业就很难再接受他们,所以创业对日本人来说,失败成本非常大。 这在我随后的实习中也深有感触。当时我实习的地点在京都,离京都大学不远,所以也有机会认识了一些京都大学的学生,在和他们的交流中,我发现几乎没有一个人对创业感兴趣,真的是没有一个人!对他们而言,进入一家大公司,有一个好的、稳定的未来是最重要的。而创业的成本实在太高了,一旦放弃去大公司而选择创业,万一创业失败的话,他们就很难再获得那些大公司的青睐。所以,这也让我充分认识到,虽然日本有着优秀的工匠精神和文化,在&改善&方面也精益求精,但在创业层面显然有着很大的民族局限性。 德国的工匠精神 我知道,在世界上能与日本工匠精神相提并论的国家,德国绝对是其中之一。德国人的极致严谨常常被很多人调侃成为刻板。但是全世界都承认,德国制造最值得信赖。他们对细节的固执早已成为习惯,除了、、这些知名车企,闻名于世的还有Leica莱卡相机、Montblanc万宝龙钢笔、Rimowa日默瓦行李箱,无一不彰显着细腻的心思、独到的创意和恒久的品质。 曾被鄙视的德国制造 或许很多人并不知道,1830年,德国还是一个农业国。1871年,德国制造还处在假货和仿冒横行时代。1887年,英国人通过了侮辱性的新《商标法》,规定从德国进口的商品必须标注&Made in Germany&,以此区分劣质的德国货和优质的英国货。但之后的一百多年时间里,德国人知耻而后勇,不断调整和改进,终于跻身世界高品质制造的强国行列。
资料图 于是,日本归来之后的第二年,我选择了去德国实习,看到的又是另外一种模式的&工匠精神&。 我在博世(Bosch)公司工作的时候,当时我在的那个业务板块主要是以生产刹车器为主,主要合作方是宝马(BMW)公司,所以我也有机会经常去宝马的工厂考察。 位于宝马总部的工厂规模很大,这让我去参观时大开眼界,我从来没见过几千辆宝马车,一辆挨着一辆停在工厂里的场景。紧挨着工厂旁边就是一座火车站,制造好的汽车在最快的时间里被装运到车站,直接运输到德国各个地方。 有繁衍系统的工匠精神 德国人没有日本人那么细致,但是他们非常的系统化。我记得在每一个德国工厂见到的工程师或者汽修师,很多都有着非常丰富的工作经验。这些资深的师傅他们都会带一些徒弟,通常来说,徒弟跟师傅要学习至少7年以上,才会通过认证成为正式的汽修师,而这种师徒传承制度在德国已经存续了上百年。 所以我后来发现,在精益求精和一丝不苟上,德国人没有日本人那么极致,但是他们的优点在于会非常系统地将这些传统的知识和技艺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在德国,这种传承不只是简单的言传身教,一切有价值的东西都会被作为数据忠实地记录下来,并整理成数据库,用于公司的长期发展。 这也让我认识到,工匠精神一时兴起或被开始重视并不难,难在能坚持下去,更难在于如何有系统、有组织地传承下去。德国那么多好的公司之所以能存续上百年,正是因为他们能通过信息整合,将公司优秀的技术、经验和理念,一代代地传承下去。在系统化传承方面,德国无疑是做得最出色的。 叩问中国的工匠精神 日本注重改善,他们在不停的改善中快速进步,而德国很擅长一代代的技艺和智慧的传承,这是他们各自突出的优势,是两种风格不同的&工匠精神&的展现,这些都很值得中国借鉴和参考。 但其实从古至今,中国从不缺少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不是舶来品。中国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原创之国、匠品出口国、匠人之国!从公元前200年至公元18世纪,两千多年的农耕经济时代,中国一直是全世界最大的产品输出国,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漆器、金银器、书画等精美的产品是世界各国王宫贵族和富裕阶层的宠儿。
资料图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有目共睹,但商业伦理问题也日渐突显,部分企业为了获取利益忽视商业道德,假冒伪劣、粗制滥造还时有发生,我还看到极少数企业喜欢弄虚作假,明明败絮其中,却要包装成金玉其外,虽然获得了一时的利益,但失去的将是客户的信任和市场的机会。 中国正在日益崛起,但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现在还比较缺少日本精益求精的精神和德国代代相传的理念。试想一下,一些随着经济迅速发展而日益扩张的中国公司,在经历了30年、50年、100年后,还能像上述日本和德国的优秀企业那样很好地存续下去吗? 所以我觉得,对于中国企业而言,最核心的问题不是快速占领市场或是追求业务扩张,而是最需要有一个好的公司文化和内部传承,对自己产品和服务要一直追求极致的完美,企业家自己要不浮躁,不妥协,静心做事,踏实做人。而这样的一种理念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像书本上的知识一样可以生搬硬套过来,而是需要系统地、耐心地培养产生,并且在企业里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 联想到我所在的投资行业也需要工匠精神,甚至我认为比其他行业更需要。投资行业风险大,诱惑多,客户和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现象比比皆是(尤其跨国投资),那么到底为了短期利益而把项目包装得美轮美奂,还是选择坚守价值为投资者控制风险,我想我的答案永远是后者。 在中国,很多人都梦想成就百年品牌,但百年品牌的打造需要全力以赴:对每一处细节的关注、对目标达成的坚持、对创新创造的执著以及对消费者需求的洞察。世界上众多百年品牌,凭借精益品质在各自领域一骑绝尘的同时,更以创新的实践为行业带来深远的影响。这就是工匠精神最完美的诠释,也是基业长青唯一的道路。我相信也坚信,源自中国的工匠精神终将回归! (本文作者黄征宇系宇沃资本董事长、Intel前执行董事、美国白宫前官员。个人微信公号&宇仔资本论&:ImmCapital,欢迎关注。)
[责任编辑:杜鑫茂 PN036]
责任编辑:杜鑫茂 PN036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文化官方微信
播放数:1867822
播放数:497040
播放数:1443945
播放数:5808920
48小时点击排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工匠精神的代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