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还有什么特色食品品牌门店融入了当地特色文化?举个例子,就好像星吧克的香港冰室,苏州福州店这样子的。

香港永星酒店附近美食_九龙油麻地永星里1号B美食_香港-大众点评网
大众点评微信公众号
大众点评QQ公众号
华北东北:
华东地区:
中部西部:
华南地区:
国外热门:
商户没有被收录?
您对搜索结果:
非常感谢对大众点评的支持
请勿重复提交
遇到什么问题?
相关榜单:
(C)2003-,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发布的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详见穷游网将实行手机绑定实名制,为了您的帐号安全请及时绑定手机号。
帐号安全提示
穷游网将实行手机绑定实名制,为了您的帐号安全,请及时绑定手机号。
穷游大洋洲
香港澳门穷游三人行
第1天(日)广州、澳门、香港。从广州乘坐巴士到澳门,从澳门乘坐轮船到d香港。游览了拱北口岸/迎宾大道-澳门大三巴牌坊-澳门博物馆-大炮台-恒友鱼蛋-亚美打利庇卢大马路(新马路)-议事亭前地-妈阁庙-澳门威尼斯人-大運河購物中心-大利来记猪扒包(氹仔旗舰店)-官也街-金玉满堂-澳门渔人码头-外港客运码头-维多利亚港星光灿烂,Victoria Harbour-星光大道,游玩了15.82小时。入住了美国宾馆 USA Hostel。
第2天(日)香港。游览了翠华餐厅(尖沙咀店)-时代广场-崇光百货-Jenny手工糕饼铜锣湾店-五代同糖铜锣湾店-港澳义顺牛奶公司(铜锣湾店)-香港诚品书店-香港国际金融中心,International Finance Centre / IFC-皇后像广场-丰泽电器(中环店)-GAP旗舰店-山顶缆车-太平山-兰桂坊-苏豪区-九记牛腩-尖沙咀天星码头,游玩了17.91小时。入住了美国宾馆 USA Hostel。
第3天(日)香港。游览了兰芳园尖沙咀店-重庆大厦-DFS环球免税店 (香港T广场广东道店)-海港城-中港城-龙城大药房-庙街-旺角小食街-利强记北角鸡蛋仔-朗豪坊商场-通菜街-先达广场-西洋菜南街-金鱼街,游玩了20.12小时。入住了美国宾馆 USA Hostel。
第4天(日)香港。游览了香港历史博物馆-香港科学馆-香港艺术馆-香港太空馆-尖沙咀钟楼-尖沙咀天星码头-香港会议展览中心-金紫荆广场-再兴烧腊饭店-华星冰室-砵仔王-湾仔民间生活馆-太古广场-圣约翰座堂-都爹利街-Zara旗舰店-海味参茸中药街-香港大学(本部校园)-糖朝,游玩了27.03小时。入住了美国宾馆 USA Hostel。
第5天(日)香港。游览了池记(尖沙咀店)-珍妮家手工曲奇(尖沙咀店)-1881遗址-新港中心-分子雪糕专门店 (尖沙咀店)-澳洲牛奶公司-鸭寮街电子街和跳蚤市场-香港城市大学-香港浸会大学-黄大仙祠,游玩了12.08小时。入住了美国宾馆 American Guest House。
暂无出发日期|
广州&Guangzhou
距离:737KM,50%的用户选择了大巴,平均用时3小时。
距离:62KM,100%的用户选择了轮船。
时间:09:30 - 10:00
轻轨出来,顺着人群走,大约十分钟就可以看到拱北海关
2694人点评
澳门景点榜第1位
时间:10:00 - 00:00
去还是应该去的,就是人特别多,然后也真的只是一个牌坊而已,一次打卡足以。
澳门景点榜第7位
走马观花看了一遍,还是适合花点时间好好看看。
澳门景点榜第6位
位于澳门炮台山 ,原为圣保罗教堂的祀天祭台,又名圣保罗炮台、中央炮台或大三巴炮台,是澳门主要名胜古迹之一。从大三巴牌坊到炮台步行只有几分钟,一般都是连在一起玩的。当然这建于一六几几年的炮台已经没有任何军事作用了,只是游客参观的古迹。
澳门美食榜第6位
恒友鱼蛋开在澳门大三巴牌坊的附近,可想而知,平时是非常多人的,每次去都得排好久的队,恒友鱼蛋是澳门很有特色的小吃,别看店铺小小的,装修也不怎么样,这里的鱼蛋却是远近闻名的,鱼蛋非常的鲜嫩,Q弹,十分的有嚼劲。
澳门景点榜第63位
时间:11:00 - 00:00
在新马路的Avenida de Almeida Ribeiro亚美打利庇卢大马路,感觉还是听复古的啦,我记得在十六浦附近的道路也是很有风格的啦,有种像是在港剧的感觉啊,有很多的建筑还是保留着是原样的。
澳门景点榜第4位
就在街边,两边都是店铺!!!
澳门景点榜第8位
还行,老城区,别有一番风味
1334人点评
澳门住宿榜第1位
时间:13:30 - 14:30
贡多拉的歌声真是非常洪亮啊!!!威尼斯永远的蓝天,非常有特色呢,云朵还会动的。
澳门购物榜第2位
简直就是澳门购物神一般的存在!!!因为完全没想到赌场里还有个这么方便的购物中心。在人造河流的贡多拉表演旁,各色精品店各种级别的牌子都有,这里基本也算是澳门最全的购物地点了。而且我记得在这里买到的很多款式都很新潮,折扣也很好,真的就为了购物都想再回威尼斯人!
澳门美食榜第4位
大利来记猪扒包是澳门的老字号店铺了,也是澳门十分有名的店铺,在澳门开了非常多的分店,大利来记最有名的就是他家的猪扒了,到店必点的,猪扒包非常大一个,一个人的话叫一份猪扒包和一份冻奶茶,基本上就能吃饱了。
澳门景点榜第1位
官也街是一条小吃街,大名鼎鼎的小飞象就在这条街上。幸好,这次订的酒店就在官也街,每天可以在楼上看到下面哪家手信店排队的人比较多,哪家人少就赶紧飞奔下去买。好几家有名气的餐厅都在官也街上,逛着逛着就能遇到,不用刻意去找,多奇妙~
澳门景点榜第31位
这是一家在澳门塔附近的食店,经常都会满客的,最好是提前到或者是错开高峰期吧,金玉满堂,适合一家大小或者是几个朋友一起来的,成群结队来吃,性价比很高,每一款的卖相都很满分的,店面的风格也是很有气派的哦。
澳门景点榜第14位
时间:18:00 - 00:00
其实这只是一个游乐场所,和其它城市的渔人码头不一样,那是为娱乐而专门建设的。虽然有 “宫廷码头”、“东西汇聚”、“励骏码头”3 个主题区域而且不收费,内容还非常丰富但是总觉着太商业了。本以为是一个真正的有海船有交易的码头,实际情况不是。
澳门交通榜第5位
时间:19:30 - 21:00
外港码头,就是大家俗称的港澳码头,每天有很多班往返香港和澳门的快船在这里出发和到达。出门过一个地道会有免费巴士乘坐,各个娱乐场酒店的车都是免费的,可是21岁以下不可以乘坐。码头内比较新,持有新版电子卡港澳通行证的可以不用排大队,刷卡即可出入境港澳,十分方便!
维多利亚港星光灿烂,Victoria Harbour&
自定义体验
3234人点评
香港景点榜第6位
星光大道是晚上去的,印象1、停车不方便,找停车场都找了半天。2、晚上很冷清,所以要去的话,最好是白天去,白天很热闹
暂无出发日期|
香港景点榜第7位
时间:08:00 - 00:00
Tsui Wah Restaurant(尖沙咀店)
翠华餐厅(尖沙咀店)
香港购物榜第7位
SOGO在香港有两家,一家在铜锣湾附近,地铁港岛线可以直达。另一个位于尖沙咀,两家地方都很大,周围商铺和美食都很多,建议选择一家逛逛就好了。设置和国内的大型商场并没有什么不一样,有美妆护肤产品的打折柜台,服务人员挺热情也送了小样,满意。
香港的这间Jenny手工糕饼Jenny Bakery Causeway Bay Store估计在香港也是街知巷闻的了,只是在我心中都很喜欢的,因为无论是做伴手礼还是自己享用,都是很适合的,价格适中的,在香港有几间分店的。
香港美食榜第77位
时间:11:0-1 - 00:00
在香港有了14间分店的港式甜品店,风格还是不错的,很有创新效果,因为之前在香港都是选择了传统的糖水,但在铜锣湾的这间五代同还是挺有趣的,环境很好,推荐的是芒果糯米,芒果的味道很新鲜的,满满的都是甜味。
香港美食榜第16位
印象中在澳门也是有一间类似的,澳门的尝试过,味道还是不错的,香港铜锣湾的这间港澳义顺牛奶公司还是不错的,奶类制作而成的甜品都是我喜欢的甜品,香味浓郁的,特别喜欢的是双皮奶,这也是南方的特长吧,每一家有不同的特色。
香港购物榜第16位
诚品书店真的是台湾的一张强有力的名片啊!!!
香港都有了,有机会真的可以去看看,很具有台湾文艺的风格但是又带着当地的特色,可以在繁华的大都市香港里找寻一丝宁静
只是相比台湾会比较小,毕竟香港的房价贵,地租比较高
香港国际金融中心,International Finance Centre / IFC&
自定义景点
香港景点榜第40位
汇丰总行门前的小广场,可以眺望尖沙咀。有小小的喷水池。一侧是立法会,另一侧是太子大厦。周日时会有菲佣聚集。
香港购物榜第88位
时间:15:30 - 00:00
在香港的行程之中可以选择去看一下电子器材的,因为环境问题治理的,香港的电子还是不错的,位于中环(Central Store)的丰泽电器Fortress 环境还是不错的,有很多的发烧友的,价格还可以的。
香港景点榜第50位
位于香港的皇后大道中的GAP旗舰店,或者还是不错的,如果是喜欢各大品牌的旗舰店的,还是可以事先了解一下的,GAP旗舰店的环境不错的,这个牌子的风格也是很适合年轻人的,比较休闲的风格为主的,价格还可以的。
香港景点榜第1位
山顶缆车应该是来港游玩的游客的必选项之一了。傍晚时分,这里排队乘车的游客尤其多,因为都是等着去山顶看夜景的,要是晴朗的夜晚更是游人如织。建议早点出发,这里排大队可不是盖的!某宝有团购价格会优惠一些。也有快速通道,可以按需购买。
2946人点评
香港景点榜第1位
时间:17:30 - 00:00
空气很清新,适合户外运动。坐个缆车,可以看到更美丽的风景。选择爬山可能会比较累。
1023人点评
香港景点榜第7位
时间:20:0-1 - 00:00
爱玩爱蒲爱喝酒的就最喜欢这个地方了~~~
不爱也没关系,可以体验一下那边的夜生活,真的是繁华热闹的不得了~
真的超级多帅哥美女的,而且很多电视剧电影都来这里拍过。如果你喜欢西餐。汉堡。意大利菜。西班牙菜多的不胜枚举。
香港美食榜第51位
在香港的中上环地区soho苏豪区就有很多不同国家不同风格的餐厅,还有很多的外国佬,挺有趣的,我挺喜欢的,而且每一间餐厅的的用餐环境十分的优雅,悠闲,对于自由行的旅客还是挺适合的,多多尝试不同的美食也是一种享受。
香港美食榜第5位
绝对是我排队排的最久的一家,老远就看见队伍了!这家店最低消费是每人48块(刚好是一碗牛腩面的价格)。我和朋友分别点了高汤的和咖喱的,觉得咖喱的味道更好。
香港交通榜第8位
可以从中环码头或湾仔码头乘天星小轮到达这个码头,可以刷八达通,交通很方便,可以在港湾饱览两侧的高楼美景,海面也是一片绝美。尖沙咀下来随着指示牌步行即可到达著名的逛街目的地——海港城,一次逛的很痛快,一站式购齐!
暂无出发日期|
香港美食榜第14位
时间:08:30 - 00:00
兰芳园是香港非常有名的连锁餐厅,在香港开了非常多的连锁分店,不用特意去找,很容易就能看到,兰芳园是港式奶茶的发源地,所以想要品尝正宗的港式奶茶的话,一定要去兰芳园,奶茶味道很正,香甜可口,奶香味很足。
香港景点榜第59位
时间:09:30 - 00:00
重慶大廈是國際旅遊書都推薦的建築,以往環境十分惡劣,後來在一位女性業主立案法團主席的帶領下,克服各種難處及攻擊,把整楝大廈改善了不少,一時成為佳話。大廈有很多民宿,地點優越但價錢便宜。店舖以印度藉人士居多,除了地舖外還有很多樓上的印度餐廳,都是印度人經驗,絕對正宗。若需到印度旅遊可先到這兒的找換店換錢。
香港购物榜第14位
印象中是三层的一个楼,因为香港本来就是免税港,所以价格优势不明显,很多商铺有折扣优惠或者送小样的,这里就没这么好服务了。门脸不是特别好找,dfs招牌不大,海港城顺着广东道出来往北一直走,马路东侧,看到大陆游客比较多的地方就是dfs了。
香港购物榜第4位
这个商场真的太太太巨大了…… 做天星小轮出来就可以步行到达入口,各种你想买的东西都可以在这里找到……进门一大串卖化妆品店真是人潮汹涌啊,导购小姐都很亲切,会说明用各种支付方式的优惠,支付宝满啦,满600减50啦,银联九五折什么的,真是两手空空进,大包小包回。
香港购物榜第25位
中港城位於佐敦海邊,旁為海港城。顧名思意,它和大陸境內有關連,因內裡有到大陸廣東省城市的雙體船碼頭,後來又有到澳門的雙體船。由於航班時間一般很早,故中港城很早已聚集一班人,連帶內裡的餐廳都很早就開門營業。
香港购物榜第39位
香港的药房,依旧还是很多人会去扫货的,有很多药物在大陆会比较难找到的,位于尖沙咀的龙城大药房海水挺方便旅客的,因为尖沙咀的旅游的旺区,特别的多人的龙城大药房,保健品特别多,价格便宜,不妨去游览一下吧。
香港美食榜第4位
庙街在香港的油麻地,是香港特别有名的美食街区,庙街因为靠近香港油麻地的天后庙而得名,庙街很长,美食特别的丰富,一定要晚上去逛,白天很多美食摊位都不营业的,庙街里面的特色美食有鱼丸,臭豆腐等,好吃有便宜。
香港景点榜第1位
时间:12:30 - 00:00
去hk那么多次 才来没吃过鱼蛋和牛杂,这次试了下真的是太美味了!!那个辣的比咖喱的好吃,有点甜,辣的根本停不下来,如果在附近就千万不要错过这个街边美食,牛杂的萝卜炒入味也不会烂到夹不起来!胃口小的买一串
香港美食榜第32位
刚出炉的真的很好吃,外面是酥脆的,里面柔韧软糯,很香很幸福的感觉。冷掉后依然好味。价格便宜味道好,香港果然是亚洲美食巅峰之地。
香港购物榜第12位
大电梯看起来真的好壕好壕,果然大就是正义?站在上面都不太敢动……
香港购物榜第26位
通菜街在旺角區,是區內最旺的街道之一,其中一邊俗稱女人街,以前以售賣女士服裝、配飾為主,現在售賣的貨品已變得多元化。另一邊俗稱金魚街,以售賣水族用品及寵物用品為主。女人街是步行街,街道較窄,參觀時小心扒手光顧。
香港购物榜第77位
位于旺角的这一个先达广场Sin Tat Plaza其实还是很地道的,主要的就是手机,还有一些玩偶的配件之类的,我对于这里没有太大的兴趣的,但是也不妨看了一下,会有很多的发烧友去的,价格货比三家的比较好。
香港购物榜第24位
個人覺得西洋菜南街是旺角最旺之中最好走的地方,現在改成部份時間行人專用區更讓遊客可以安心在此步行,不怕經常有汽車駛過。不過現在店子種類除了賣衣服的外,都較針對海外遊客,主要是賣化粧護膚品、藥房、電子器材等。
香港购物榜第60位
香港的金鱼街其实就是在旺角的通菜街附近的,金鱼街并不是全部都是金鱼的,但是有比较多的金鱼店铺的,很多都是很可爱的,但是价格我觉得没有大陆的好的,就只是经过看看,并没有细致的看,有很多的香港人会买的吧。
暂无出发日期|
香港景点榜第46位
时间:10:0-1 - 00:00
想要更好的了解香港的历史和文化,那就去香港历史博物馆参观吧,香港历史博物馆是一座介绍香港的历史和文化的博物馆,坐落在香港九龙半岛的尖沙咀地铁站附近,出了站步行几分钟就可以到,香港历史博物馆每周三是免费的。
香港景点榜第34位
香港科学馆就在香港历史博物馆的旁边,跟香港历史博物馆一样,也是每逢周三就免费,平时收门票的,不过即使是收门票,也值得去,因为香港科学馆的门票才25港元,真的十分的便宜,香港科学馆里面有很多科普活动,游戏。
香港景点榜第44位
香港藝術館位於九龍尖沙咀文化中心旁,離太空館也不遠。藝術館除了有較長期展出的展品外,每隔一段時間會展出專題的展品,展出時間較短。來參觀的以本地居民為主,西方遊客一般較喜歡在禮品中心選購有中國特色的禮品。
香港景点榜第31位
香港太空馆就在艺术馆的旁边,周末去的,游客特别的多,非常的热闹,香港太空馆是一个白色的圆球形建筑,外观特别的漂亮,显眼,很容易就能看到,香港太空馆是需要购票的景点,馆内很大,介绍了很多关于太空的知识。
香港景点榜第14位
耸立在尖沙嘴海边,不知道是干什么的,只是看时间吗?赫赫。。。路过看看就好,没必要特意去。
香港交通榜第8位
可以从中环码头或湾仔码头乘天星小轮到达这个码头,可以刷八达通,交通很方便,可以在港湾饱览两侧的高楼美景,海面也是一片绝美。尖沙咀下来随着指示牌步行即可到达著名的逛街目的地——海港城,一次逛的很痛快,一站式购齐!
香港景点榜第18位
已经成为维多利亚港海边的一幢巨大地标性建筑,设计很有气势,与周围环境也和谐。里面好像是五层,时间关系,没有走完。
1294人点评
香港景点榜第28位
是专为纪念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而建的,广场很大,临维多利亚港,观景还行。
香港美食榜第21位
正宗,地道的港式烧味店,就在九龙尖沙咀地铁站出口的不远处,店面很小,装修也特别的简陋,再兴烧腊饭店的生意非常的棒,晚饭的时候去吃的,店里面已经座无虚席了,环境有些吵闹,不过整体都挺干净的,烧鹅很好吃,汁多肥美。
香港美食榜第18位
很多时候在香港就是觉得不太想吃饭的,更喜欢的是旺角的小食还有的是中环的云吞面,还有各地的牛杂,满满的都是各种各样的美食,在香港的还有一间华星冰室也是美食店铺,在里面中式会有我喜欢的美食猪扒包还有的是甜品。
香港榜第54位
在香港的小食每一样我都很喜欢的,在湾仔的传统小食中有一种是钵仔糕,而湾仔的砵仔王就是有很多传统的小食,除了钵仔糕还有有白糖糕还有椰汁马豆糕和豆沙茶果的,都是很好吃的美食,如果是到了香港,推荐尝试的接地气美食。
总是觉得香港很有文艺特性的,很有把文艺或者是久远成就但是很有怀旧感的一切集合起来,就像湾仔民间生活馆Wanchai Livelihood Place,一个民间的博物馆,依旧可以把人们的生活常态展示出来。
香港购物榜第8位
位于香港的一个太古广场Pacific Place也是在香港的一个很有人气的地方的,有很多的酒店也很近着太古广场的,在广场内还有很多不同的品牌,对于美食店铺的,也是值得尝试的,很多不一样的风格的餐馆的。
香港景点榜第39位
很有历史感,值得一去。特别喜欢教堂彩色的玻璃窗,阳光透过窗子洒进来变成五彩的光线,很美。
香港景点榜第43位
都爹利街吸引遊人是因為街的盡頭有香港僅存的煤氣街燈,由於街道較短及煤氣街燈只得四盞,曾經被我帶來遊覽的西方人也有嗤之以鼻。除煤氣街燈外,街內還有一條由花崗石建造的石階,兩者於年間建成,現在都為香港法定古蹟。煤氣街燈每晚6:00會點亮,氣氛立即變得浪漫。
香港景点榜第32位
港真,我还是挺喜欢Zara这个品牌的,有很多意粉的风格都是不错的,价格是有一点点贵,但是质地还有服务都是不错的,只可惜在大陆的分店不多吧,在皇后大道中的这一间Zara旗舰店还是不错的,服务员也挺好的。
香港购物榜第80位
在香港之中,有一条街道是非常传统,很有地道气味的街道的,海味参茸中药街,非常多的香港人游在这里的,会找到很多海味的干货的,可以货比三家的,很多店铺都整整齐齐的的放着很多货的,还有一些中药店的,值得去看看。
香港大学是全世界知名的高等学府,香港大学有好几个分校,这座建在香港半山坡的香港大学是本校区,不过即使是本部,看起来也还是蛮小的,不过校园环境绝对是超一流的了,空气心情自然,校园里到处都是参天古树,非常的幽静。
香港景点榜第12位
还可以 价格也不贵
暂无出发日期|
香港美食榜第15位
招牌鲜虾云吞面而出名,几乎天天排队拼桌。鲜虾云吞面皮薄馅大,内含整只虾仁,嫩滑弹牙,一口咬下去十足的满足感
真心觉得云吞面是香港和广州的超级地方特色,吃了真的回味无穷
豆腐花是南方口味,十分细滑而且甜甜的,好好吃!
香港景点榜第18位
香港本地知名现做曲奇,知名到很多是假冒的,而且tb现在还有专门代排队代购的,可见非常火。火是有原因的,朋友送过一盒,真的是非常非常好吃的曲奇,比丹麦蓝罐曲奇好吃n多啊,对于在香港工作、常住或者住深圳经常去香港购物的人,强烈推荐!~但是长途旅行者就不太推荐啦,毕竟只是一盒饼干啦,山长水远带回去也很累的
香港购物榜第35位
其实位于香港的广东道的一带,港真,真的超级多的购物地方的,有各种各样的购物天堂一般的广场,还有非常多不一样的品牌的,其中的新港中心Silvercord还是很多人去的,品牌可能没有太多的,但是非常多流行服饰
在香港的行程中感受到的是香港的饮食真的很有创意的,也是很有讲究的,位于尖沙咀Tsim Sha Tsui弥顿道的分子雪糕专门店Lab Made就是这样的,门面看起来就比较有档次的,店里的雪糕都是很有趣的。
香港景点榜第3位
从佐敦地铁站出来,老远就看到有人在排队了。
最有名的是杏汁炖鸡蛋和蛋白炖牛奶。杏汁味道很浓,牛奶也很滑。缺点是有点太甜,吃完会感觉到腻,吃不下别的东西。另外还点了牛肉通粉和鸡蛋三明治,鸡蛋三明治很诱人,通粉不推荐。
香港购物榜第19位
鸭寮街在香港的旺角里面,是一条游客非常喜欢去逛的街道,鸭寮街非常的长,分为两段,一边是电子街,另外一端是跳蚤市场,在电子街里面,开满了大大小小的各种电子商铺,有手机,数码相机等,在跳蚤市场里面,可以淘到一些玉制物品
香港景点榜第94位
非常年轻化的一所大学,这个大学的历史并不太久,但是知名度还是挺高的,校园不是特别的大,里面的布局比较得劲,操里面有很多的学院,各个建筑物都非常的现代化,学生也比较多,最主要的是这里的交通挺方便的。学校的大门口的路的两边就有很多吃东西的地方,生活也挺方便。
去的时候是学校暑假,吃了下午茶感觉很舒服。
香港景点榜第13位
香火超级旺,都是大把大把敬香,陪同学来请卦的。可以到旁边找人解挂,价钱不贵。
用户评分 8.8分
?1906起/晚
附近景点:
乔治城(1.90km)
国家动物园(1.37km)
Ben's Chili Bowl(1.48km)
推荐理由:
51个行程提到
距离杜邦环岛地铁站有10分钟的步行路程,每天早晨供应定制的热早餐
并提供免费的咖啡、茶水和饼干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线路推荐极度不勤奋的摄影爱好者,矛盾综合体,偏执梦旅人,想要成为创意手作人,拥有自己的独立品牌并开一家温暖的小店,有恋物癖和收藏癖,喜电影,广告专业毕业生。想法很多且总是不断变化。
现为全职淘宝店主,美其名曰为电子商务网商,献身伟大的中国互联网事业:P下面是我的淘宝店,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逛逛little warehouse handmade&温情手作,手工珠宝半宝石自制女装
2016.12日本(奈良-京都-大阪)定居香港-大理(银桥镇-喜洲-古城-金梭岛-挖色-双廊)2015.9厦门鼓浪屿2015长年往返香港,7月澳门 - Helsinki - Stockholm - paris - Interlaken-Barcelona- Sevilla - Abisko2012.8-Hong Kong2011.9兰州-(甘南夏河)拉卜楞寺-桑科草原-(青海)塔尔寺-青海湖-日月山-祁连-色拉族-酒泉-张掖-嘉峪关-瓜州-敦煌-鸣沙山-莫高窟-西宁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
(2)(2)(7)(10)(5)(1)(0)(0)(23)(10)(6)(6)(9)
因为要处理租房合同以及银行账户相关事宜,所以6月底的时候又去了一趟,有留下难忘回忆的食物现在不好吃了,也有发现新的美食,在这里挑着做个记录~
因为第一次不经意间美味的邂逅,也是第一口香港味道,在我们心中兰芳园有很高地位,这次去香港也是特地又跑了一趟上环本店,但是真的大失所望,从5星直接都掉到1星了,食客也基本上变成了游客,显少本地人,大概本地人也觉得味道变得不好吃都不来了吧,拼桌对面坐着一对内地小情侣,也是觉得味道一般,甚至都剩了好多,听我们说以前很好吃的时候还挺诧异的。老爷爷也不在了,似乎经营者换了一代,有一次还在内地超市里看到兰芳园的杯装冲泡丝袜奶茶,越来越商业化,店开得越多东西却越难吃,“香港第一丝袜奶茶”的噱头大得不行,店内从来座无虚席,却让我们再也不想踏进去试一试了。兰芳园除了纯粹供游客尝鲜之外,不再推荐。
2、吐司工坊
还有一个不再那么推荐的店铺就是吐司工坊,之前推过的铜锣湾时代广场负2楼,吃叻沙的店,当然里面还有很多马来西亚风味食物,比如拉茶,咖喱。
这次去吃叻沙也是大失所望,变得没以前那么好吃了,然后新推出的咖喱鸡套餐也挺难吃的,其他的菜品就没有尝试,但是拉茶还是挺好喝的,依然是那个水准。
3、tsuta茑(3星吧,噱头大,东京米其林1星香港分店,但我觉得味道很一般呀)
时代广场对面欧米伽手表店边上的小巷子进去是一条人气美食街——登龙街,有很多拉面店和日式料理,我们这次去正好逢这家店新开,噱头非常大,号称“世界拉面第一碗”,而且超多人排队的,于是按耐不住好奇的心就进去了,但是味道也就那样,个人感觉比不上一蘭,各种食材的味道都太各自独立了,没有相互融合在一起,而且新开店,工作人员都比较手生,看着有些手忙脚乱。那几天刚好看了日版《深夜食堂》,对里面的猫饭(鲣鱼片配饭)十分感兴趣,所以在店里点了一碗,他们叫“汤泡饭”,感觉不配汤,直接淋上酱油反而更好吃,泡了汤反而弱化了鲣鱼片的特别味道跟口感。
而且吃一碗面也要100多,那些大众点评上评5星的人都是怎么想的,我是肯定不会再去吃第二遍,除非去装13拍照= =
香港茶木也没有之前那么好吃啦,不过还算过得去,可能受吃时的环境各方面影响,毕竟不同门店,味道尝起来不同也很正常。
吐槽完不好吃的,下面推荐一些值得一试或者不容错过的餐厅和菜品~
1、利小馆(3-4星)
就在时代广场负2楼,买完东西吃饭,很方便~
蜜汁叉烧惊艳哦~虽然吃多了有点甜腻,但是真的味道蛮不错的,久违了比较好吃的叉烧(第一次吃蜜汁叉烧是在杭州的西湖春天,给我们留下了非常好吃而且甜蜜的回忆,后来就没有吃到过那么好吃的叉烧了),肉都是鲜亮晶莹的颜色,看着就很好吃,视觉上也是享受,光看都觉得这块肉是飘香的,肥瘦合适,肉感也比较嫩。其实蜜汁叉烧虽然看似简单,一般茶餐厅里都会有,再寻常不过,但是要做得好吃还真需要用点心,不然我也不会这么多年都没再吃到满意的叉烧了:猪肉要肥瘦搭配,不干又不油腻,而且不能煮柴了,要鲜嫩多汁,所以选肉的时候就得选新鲜的,肥瘦相间的,一块叉烧就能吃出食材新鲜不新鲜,还有就是得去掉猪肉本身的臭味,好吃的肉应该是香喷喷的,一丝肉臭味就能毁了一盘叉烧。其实说到底,就是要看肉是不是当天最新鲜的,买菜的人都知道,新鲜的肉是嫩的,带水分的,而且有天然肉香,不会有动物的臭味,如果是不新鲜的肉,再怎么烹饪口感上也会差很多,那些烧腊店里成天挂着的叉烧,感觉烧了又烧,怎么都不觉得会好吃呀。其他菜品味道一般,也记不得点了啥了,就这个叉烧让人印象深刻。价格小贵,一份叉烧就要八九十,也就旅游的时候会吃,平常应该都舍不得。
2、The Cupping
Room(5星推荐,喜欢吃brunch的一定一定要去尝尝看哦!价格小贵,一份餐都要100多,我点的那份三文鱼套餐将近200港币,但是与所享受到的美味和视觉愉悦是等值的)
上环一代艺术氛围浓,有不少画廊和特色小店,老外偏多,所以有不少专门吃brunch或者西餐的小店,早上咖啡飘香,晚上就能看到餐厅里刀叉摆放整齐,桌心点着蜡烛,烛火星光,特别浪漫。这家cupping
room就在我们定的airbnb楼下,特色小店,一进门就有种扑面而来hold不住的高级感,菜单比较简单,基本上是常餐,全英文的,我们凭有限的单词量点了2份餐之后就找位置坐下,店内桌位数不多但在香港也算是一家不小的店,左右两边坐着的食客虽然看着是当地人但大部分都讲英语,而且穿着时髦,一看就是时尚弄潮儿,相比之下,我们两个屌丝到不行,不自然地端着,怕被嫌弃太土=
=高级的地方,大家很自然地保持安静,说话也都压低音量,不吵到别人,一个地方高级不高级真的从谈话的音量就能分辨出来。
颜值高得一端上来,我的内心就在欢呼了!这个摆盘和配色也太好看了吧!!!
虽然是简单的食材组合搭配,但是味道真心不错,尤其是这个蛋,应该是有特定名字的,但是叫不来,好可爱呀,像个小幽灵,厨师好厉害,从外到内,整颗蛋呈现出超自然的凝固状态渐变,里面是流心的,超好吃!搭配的黄色奶酱以及各种香草佐料,口感上面非常match,视觉上也很享受,而且别看就是2片面包加点蛋和配菜,吃到最后居然有点饱的吃不下,唯一觉得遗憾的是除了蛋是温的,咖啡是热的,其他的食物都是冷的,三文鱼和水果还带有冰箱的冰度,对于一个中国胃来说,一大早起来就吃冰冷的东西实在是有点不适应,隔壁桌喝冰饮的客人我看了都胃抽经。brunch就算再好吃,但对于我而言可能还不及一碗白粥一杯热豆浆来得舒服。然后张公子不出意料地拉肚子了,浪费了这好几百块一顿的美餐。
3、天际100观景台,cafe100(4星,高空视野好,味道也很不错)
因为要去天际100,所以提前在淘宝上购买了门票和餐券,原本以为这种绑定的餐券会不好吃(因为之前买过迪士尼和阿甘虾的绑定餐券,都不是特别好吃),只为图个便宜,想在上面多待一会,毕竟门票也贵,结果没想到却意外的好吃。
我们点了烤饼、三明治,要了一壶茶和一杯咖啡,咖啡吧里只有2名服务员,但是服务依然很专业,上餐前还会帮我们摆好刀叉,套餐里还配送薯片,而且茶可以无限饮,服务员时不时都会过来加水加茶,很周到。坐在落地窗前,视野宽阔,一边吃着东西一边在千米高空俯瞰整个香港,感觉非常棒!唯一不足的是,因为全开放式的,所以时不时就会有游客走来走去,影响发呆放空
4、生记粥面(3-4星,卤鸡翅好吃,可以尝试小食,就餐环境较拥挤)
生记在上环很有名,一连好几家店面,蔡澜说生记有香港最好吃的粥。大概吃惯了内地的水分比较多的粥,吃这种像米糊一样的粥总觉得感官上略有点反胃,虽然味道还是可以的。它们家的卤鸡翅很好吃,第一份点的是卤了比较久的,很入味,忍不住又点了第二份,但是第二份是新卤的就没那么入味好吃了,不过也还可以。(许留山铜锣湾的店也有卤鸡翅卖,虽然很想不通一家甜品店为什么会卖卤鸡翅,但是味道还真的不错。)另外一些小食也可以尝试一下,味道中规中矩,就餐环境是比较差的,很拥挤,翻台频率高,要排队等位,掉地上的垃圾都来不及清扫,而且店内光线不好,第一印象看着有些不太干净,多为当地人在吃,年龄也偏大,所以一开始有点抗拒,但是吃完觉得还是可以再来的那种。
先说美食吧,都说香港是美食与购物的天堂,后半句我完全赞同,但前半句真的不敢恭维,我想大概是我的打开方式不对,起码我跟我老公2个人都觉得香港的大部分食物又贵又难吃,好吃的只在少数,好吃到有幸福感的食物真的只有唯一的那么一次或者两次,香港的食物现在在我心中处于仅次于北欧食物的倒数第二的位置。每次出门下馆子,大多都是败兴而归,我们一顿饭的开销,两人份,价格从几十港币到千元港币都吃过,范围覆盖旅游书上推荐的热门美食到家附近的无名小馆,为了吃出新意,每次都换着店吃(当然肯定是有非常好的餐厅,但是我们并不知道而没有去的),下面总结出几家觉得还可以推荐的美食供大家参考,当然美食推荐主观性特别大,纯粹照着自己的喜好来的,每个人口味差异大,而且觉得一顿饭好吃不好吃也很受当天的心情影响,所以仅供参考:
评价标准:以星星数表示好吃度以及好感度,5星最优,代表我心目中的最高标准,这辈子一定要去吃的哦,能够吃出幸福感的,当然我可能嘴比较刁,能给到5星的真的不多,3星以下的直接就不推荐了,然后也会附上自己的点评,纯粹个人推荐,不是官方的美食报道,所以每家店无法给出具体的地址(谁没事出去吃个好吃的还记得店铺门牌号啊喂~)
作为一个吃货,我还特地为自己吃过的美食建了一个豆瓣相册做纪念:
在此特别吐槽一下大众点评网,以前我觉得它的评分非常有参考价格,而且很实用,商家很全,基本上能上4星的都很好吃,不知道是现在我们的嘴变刁了,还是商家为了效益搞了很多水军刷高分,现在连4星半的餐厅进去点招牌菜,都觉得味道很一般,甚至有种被坑惨了的感觉,已经记不得多少次被大众点评网的评星给坑钱了,尤其是日本蜜月旅行那次,好心疼我们的钱T
T。香港也有大众点评,但是可能港人不太热衷这种网络排行,所以很多店虽然有信息,但是是没有评价的,星星都是暗的,没有被点亮,而评价多的店,点进去看,基本上都是大陆人的点评,但是,港真,如果实在是不知道该去哪里吃饭,勉强可以上大众点评扫一下吧(无奈脸~)...
茶餐厅类:
1、兰芳园(第一次吃超惊艳,绝对5星!换了其他分店吃多几次之后就慢慢将为4星了,有一次甚至跌到2-3星,可能跟分店食物品质不同有关系,价位比较亲民,一般茶餐厅的消费水平,人均60-70港币吧)
在我心目中,香港茶餐厅的霸主地位必须是兰芳园啊,翠华什么的,虽然分店都开到大陆了,可是味道真的太!路!人!说翠华好吃的人我真的有点不太理解他们的想法,大概是我没吃对分店吧,只能找这个理由了,摊手┑( ̄Д
 ̄)┍&
我只吃过一次翠华,是在铜锣湾的店,当时肚子也不是特别饿,点了菠萝包,还有车仔面,因为自己很喜欢吃面包,所以觉得菠萝油味道尚可,车仔面真的是有点平淡到难以下咽了,还点了一些小东西,但是已经记不得了,总体印象就是不好吃,所以后来再也没有去过翠华,看到有美食书或者个人推荐翠华的,都忍不住翻白眼。
回归正题说兰芳园,第一次吃翠华跟兰芳园都是在2012年,那年8月第一次去香港旅游,还记得特别清楚,那天刚到香港,因为住在坚尼地城的青旅,有班车停靠在中环码头接送,我跟当时还是男盆宇的张公子2人拖着很重的行李在上环地铁站下车,想从上环一路逛去中环,不要浪费时间多逛一点,也没来过香港,所以不知道上环这里都是坡和上上下下的楼梯,顶着8月的烈阳,拖着沉重的行李走了很久,从刚出地铁站的见什么都新奇以及哇这就是香港的兴奋劲,到慢慢精疲力尽,走到花篮街附近,一眼看到一家挂着手写字兰芳园牌子的很小的店铺,是开在台阶口子上的,虽然店小,但是食客很多,几乎坐满,于是就拉着张公子进去坐下歇歇脚,顺便吃个早晚餐。点了冻鸳鸯、冰柠茶、猪仔包、葱油猪扒捞面,大致这些吧,可能又累又渴,冻鸳鸯一口猛喝下去,太爽太好喝了!后面喝过很多家的鸳鸯都没这杯好喝,猪仔包也超好吃,里面夹着超新鲜的番茄切片,尤其是那个葱油捞面,简直无敌了!第一次吃捞面,就是出前一丁做成拌面,脑海里放起中华小当家的BGM一点都不夸张,真的太好吃太好吃!!!收银的是一个老爷爷,白发苍苍了,我们狼吞虎咽的时候正好有一个妈妈带着小朋友去买单,老爷爷就很和善地问小男孩,没有没食饱,要食饱啊,大概是这里的常客,简单的对话却异常亲切,富有生活温情的一面都被我们看着眼里记在心里。后来才知道花篮街这家是本店,那一餐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以至于那次旅行的最后一餐,我们也是拖着笨重的行李去重庆大厦地下的分店再吃一次,依然还是那么好吃,第一次和最后一餐都是在兰芳园吃的,有始有终,那次旅行也很完美地结束。
后来15、16年的时候我们又去吃了几次,一次是在中环码头的分店,一次是在重庆大厦的分店,但是后面2次用餐就很不愉快了,觉得食物味道很一般,虽然是一样的菜品,但完全没有了当初的味道,我们想大概分店做得不好,有次周末心血来潮想去花篮街的本店再尝尝证明兰芳园其实还是好吃的却吃了闭门羹,本店那天正好休息。
所以建议还是去本店吃。
2、荣氏鸡扒(第一次吃5星,第二次吃4星,推荐招牌鸡扒捞面,其他的味道一般,价格也是一般的茶餐厅消费水平)
这家是张公子带我去的,他吃过一次之后觉得很好吃,于是我去香港的时候特地带我去的。它家的招牌鸡扒捞面真的很好吃,第一次是在不记得是中环还是上环的那家店吃的,一条小路里,地址还挺偏,找了很久,大概是本店,又是饭点,人气火爆,店很小,几乎人挤人,我们点了一个捞面一个饭,饮料跟饭的味道都比较一般,招牌不愧是招牌,真的很好吃。鸡肉鲜嫩多汁,下面的捞面虽然有些油,但是很香,吃起来有劲道,熟度刚好,总之吃完还是意犹未尽,吃完真的还想再多坐一会,不想给排队的顾客让位子。第二次是在北角的分店点的鸡扒捞面,过了饭点,那家人比较少,我们去的时候几乎没什么人,服务员是内地的妹纸,态度很亲切。就好像爆炒的食物要还趁滋滋响的时候马上吃,闷过之后沾了水气就会把炉火气给闷没了一样,这家就有点这个意思,没有第一次那么好吃,但总体来说还过得去。
偏茶楼类的茶餐厅:
1、食为鲜&
(点心类5星推荐,炒菜类只有3星左右,建议不要点炒菜,会失望,比平民价格略贵一点点,但也还算平民价格,本地居民吃得比较多)&
喝茶吃点心首推位于北角的食为鲜,吃过很多次了依然觉得好吃,尤其是他们家的叉烧包,好吃到上天!面皮松软,叉烧馅咸甜适中,吃着不干,一口气可以干掉好多个,还有虾饺,肉酿茄子等等都挺好吃的,各种粥也好喝,总之是个吃早饭,吃点心的不二之选,这里的食客除了偶尔的游客外,基本上来得比较多的是附近的居民,老年人比例也比较大,经常可以看到老头老太太在慢慢喝茶吃点心,或者点几样小东西边吃边看报纸,亦或和朋友聊天,特别悠闲,而且一待就很久。
食为鲜的点心基本上只有早上才供应,也有很多套餐可以点,价格更实惠,午市跟晚市会供应各种炒菜炒饭炒粉,点过他们家的炒菜,虽然分量挺足的,但是真的不好吃,而且价格不便宜,不推荐,千万别点,除非实在是不吃不舒服,基本上在香港很难吃到好吃的白米饭+炒菜这样的大陆平常食物组合,而且大多价格挺贵的。比如荣兴小厨,人气店,但是除了招牌脆皮鸡感觉还行,其他的味道一般,价格又贵。
食为鲜的叉烧包和虾饺
2、添好运(4星,游客打卡的店,价位平民)
相比食为鲜,添好运就游客很多,各种商家宣传的噱头也多,大众点评上的评价也很多,可见来这里吃的大多都是游客,大概是被推荐到很多旅游攻略书上吧,也能经常见到老外来吃,属于那种游客打卡的店。
招牌脆皮叉烧包属于店内的创新菜,门口宣传报纸上报道的都是这个,味道还不错,但是吃多了略有点腻,不如食为鲜传统的那种叉烧包好吃,分量比较小,都是一小份一小份的,张公子觉得不好吃,但我觉得总体味道还可以,4星吧,中规中矩,店内有那种小桶的蒸饭,上班族当平日的工作餐吃也挺好的,再加个小菜,比较不好的是就餐环境比较差一点,因为游客多,比较吵闹,而且经常边上坐着那种拿手机拍照打卡的小情侣,等上菜的空挡里也有有点尴尬。
添好运的脆皮叉烧包
添好运,凤爪、虾饺和蒸饭
3、红磡冰室(3星,价格平民,个别菜品味道还可以,平常白米饭+炒菜的推荐餐厅)
因为之前住在北角,这家红磡冰室吃得最多,从刚开业开始吃,几乎每周都会去一次,并不是味道有多好,只是有时候不想自己烧又想吃白米饭+炒菜组合的时候就会来这里,价格相对实惠,味道也还算过得去。通粉、多士、滑蛋这些不要点,不好吃,甚至有些难吃,所以早餐不建议来。午餐和晚餐供应炒菜的时候,我们一般都会来吃炒菜,也并非每个菜都好吃,也踩过雷,香港餐厅的蔬菜和粉丝煲都烧得不太好吃,点得比较多的是蒸鱼(蒸鱼上面会放些类似于梅干菜的酱菜,配上蒸鱼酱汁很好吃)、咸蛋蒸肉饼、啫啫鸡煲(里面有小洋葱还有猪肝,鸡肉也挺嫩的)这几样。单点会比较贵,如果碰上被排入当日套餐,那就便宜很多了。
红磡冰室的是日蒸鱼,好吃呦,尤其是加了上面的酱菜,配上蒸鱼汁,特别下饭。
1、深水埗爱文生排挡(3星,价格比较贵,环境比较差,但是炉火味重,味道马马虎虎,重在体验)
香港人也很喜欢吃排挡,尤其是深水埗一带,有很多的排挡,我们挑了一家食客最多的坐下来,点了招牌小炒,还有土豆牛肉,以及炒蔬菜(香港人真的不太会炒蔬菜...),过去太迟,本来想吃长蛏子,结果卖完了。招牌小炒有点太咸了,而且在锅里爆几下就起锅了,食材略微生了一点,土豆牛肉味道也比较一般,比起长洲岛的海鲜排挡差远了。
虽然味道一般,环境也挺脏差的,就是开着路边的排挡,电风扇上还都挂满了灰,但是来这里吃就是重在体验香港的这种排挡,还有就是炒菜的靓仔都是肌肉男,身材超好的,光着膀子在颠勺,因为都是爆炒,锅里隔几秒就能喷一次火,而且厨师动作干净利落,这种场面倒是很具观赏性,我坐着等菜的时候眼睛一直盯着厨房看,还意犹未尽地拍了小视频。
2、长洲岛海鲜排挡(5星,性价比超高!味道也不错,排挡氛围很好)
如果有去长洲岛旅游,基本上都能尝到岛上的排挡,沿海的路上一眼望去全是排挡,我们当时就随意找了一家人多的店吃。长洲岛因为是旅游景点,比较商业化,所以每家排挡的菜单几乎都是一模一样的,连套餐都一样!只是价格上面有细微差异。
排挡提供的套餐性价比超高,固定价格可以任选海鲜,超值到跟大陆的普通餐馆吃海鲜差不多价格,而且味道很好呦,好吃到我们后来一连在这家店吃了3顿,不过千万别学我们,因为为了出餐速度快,排挡里的套餐基本上都是固定的,每次过去都是吃那几样,再好吃的菜连吃3顿还是有点挺不住,觉得吃腻了。吃海鲜还是首选小岛的排挡店吃哦,因为靠海,不但食材比较新鲜,而且价格比市区的便宜太多了!
新加坡马来西亚风味餐厅:
1、沙爹轩(5星推荐,环境一流,菜品颜值很高,非常适合聚会和拍照,价格略贵,人均200HKD上下,仅限点个面或者饭,如果是点菜的话2个人吃可以点到上千港币)
香港有很多吃叻沙的新马风味餐厅,大概是有大量的菲佣带来了这种热带的风味。吃新马风味的美食,在我有限的就餐经历里首推沙爹轩(其实我也就只吃过2家店=
因为太贵了,所以在沙爹轩里只吃过2次,而且只点过2个菜品。2次来我点的都是比较便宜的叻沙粉,1份100多港币,分量还可以,而且口味很正宗,汤底很浓郁,2次点的都是传统马来西亚风味,虽然平常爱吃辣,但是对我来说还是略微辣了一点,需要备一大杯水在旁边才行,这家餐厅不仅环境好,很清新的装修,而且菜品摆盘非常讲究,注重色彩搭配,一碗汤粉放了很多丰富配料,而且红色彩椒,绿色叶子,搭配得特别好看,餐具以及喝水的杯子都颜值好高,颜控简直爱死了!分分钟都能拍出美食大片来,地址位于炮台山香港花园酒店的楼下,需要进入酒店大堂再从右边的楼梯下去,在地下室,就算很屌丝地跑去吃碗最便宜的叻沙都感觉好有档次,好高级哦,像是吃了顶级料理一样。店员服务态度很好,不会因为你讲普通话或者穿得很屌丝就差别待遇,不管顾客看着有钱还是没钱一视同仁对待,让人不会有不舒服感,很自在。
让人食欲大增以及心情大好的摆盘和配色
第一次吃,我连汤底都快喝光了,要不是觉得一点都不剩服务员看见了会太丢脸,不然我真的喝得一滴不剩
第一次1个人去的,店里人挺多的,有一个家庭搞聚餐的,也有闺蜜聊天的,大家一边吃一边悠闲地聊天,气氛很融洽,第二次去,左边坐着一对有钱情侣,2个人点很多,还点了红酒,右边一群高知分子全程用英语聊着something,显然我没听懂几句,而我2次来都是点同一份叻沙...我为刚下班的张公子点了一份他们的招牌海南鸡饭,将近200港币了,也是挺贵的,想给他吃好点,然后自己蹭几口,摆盘真的很好看很用心,味道方面我觉得还不错,但是他就觉得比较一般般,还被嫌点得太贵,明明不是处女座却挑剔成瘾-
- 不过量还是挺少的,对于刚下班已经很饿的上班族来说,吃完感觉没吃饱。
沙爹轩的海南鸡饭
2、时代广场负2楼叻沙(名字不记得了,只记得地址,4星,比起沙爹轩,价格非常亲民,普通茶餐厅的价格)
铜锣湾时代广场负2层,扶手电梯口,OYSHO对面有一家很小的吃新马美食的店,店门真的很小,一不留神就容易忽略,门口排了2排座位。
相比沙爹轩,这家的叻沙口味淡很多,没有那么浓郁,第一次来吃觉得还好,但是吃过沙爹轩之后再吃这家甚至都觉得好像太淡了,但是这样辣度就刚好。他们家的拉茶以及烤鸡翅都挺好吃的,其他菜品就比较一般,没有满意到5星,但是是属于平常吃的食物里愿意经常去吃,而且不知道吃啥的时候就往往会选这家这样的存在。没什么精致度或者摆盘的讲究,比较像是街边小店。
3、古月餐厅(4星,很小一家年轻人开的新加坡风味小店,价格比普通茶餐厅略贵一点)
古月是北角的一家创意新加坡风味小店,价格小贵,店内用手绘做装饰,一看就是年轻人开的店,在他家吃过鸡丝面和炸鸡,味道还不错,鸡丝面里配料非常丰富,软软的面加上脆脆的配料,口感层次比较丰富,汤也好喝。
日韩风味餐厅:
1、一兰拉面(5星推荐!吃了3-4次了,每次都很好吃,普通一碗面要100多港币,如果配料加得比较多或者再点个小甜品饮料什么的,就超过200港币了,对于一碗面来说还是挺贵的,不过好吃程度对得起这个价格)
在日本旅行的时候也吃过京都24小时营业的一家一兰拉面,一兰不管在哪都很受欢迎,美食榜上都位列前茅,虽然口味几乎相同(因为都是统一口味标准的),不过我还是更喜欢香港湾仔这家,吃过3-4次,依然觉得很好吃,如果是饭点来的话一定是大排长龙,尖沙咀新开的那家因为离住的地方太远,第一次去的时候还没开业,后面就没机会去了。
我一般都会点面条软硬普通、浓度普通,加醋,加一半或者1/4的辣,加葱,加木耳丝,加笋干,加海苔,加温泉蛋,加叉烧,反正能加的都会加一遍,配料越丰富吃着越开心~一点点辣可以缓解汤底的油腻,但是太辣了又喝不下口,特别喜欢喝那个油油的汤底,很香很浓郁,最后再点个小甜品解解腻,完美~
2、元气寿司 (3-4星,回转寿司,平民价格)
元气也吃过好多次,想吃寿司的时候就会去这家,因为其他的店太贵了,就这家便宜呀(虽然一顿饭下来,人均也要100HKD上下),其实寿司只要食材新鲜,感觉街上的那些店不管去哪家都差不了多少,我们的舌头并没有敏感到像美食家那样可以分辨出细微的差别,但是千万不能图便宜而去了食材不那么新鲜的店,一顿吃下来其实并没有节省很多,反而有种后悔和浪费钱的感觉。不同的分店里,食材新鲜的就特别好吃,稍微放了一阵子的明显口感就下降很多,所以给了3-4星,有波动。
3、吉野家(3-4星,应季推出的新品个别还是挺好吃的!想要吃得还不错,又节省钱包的好去处)
哈哈,竟然把吉野家也列入推荐名单了,是的,虽然吉野家作为快餐速食店,但是比起大快活简直好吃到流泪,大快活那么难吃,居然生意还那么好,每天超多人,还排队,真不知道那些人都是怎么想的,那么难吃的东西也吃得下去,还不如去便利店,或者麦当劳,好吃又不贵,我只能解释为他们跟我的口味基因完全不同。快餐店首推吉野家,再来是美心,美心其实已经是2-3星了,应付一顿还算是可以的,大快活真的是1分都嫌多。
吉野家普遍食物的水准是比较一般的,比如牛肉饭,就是想象中的那个味道,很吉野家。算不上美味,但也还可以吧,偶尔会踩到雷,点到比较难吃的餐,不过有些限时售卖的新品还是挺值得一试的。比如我吃到过吉野家的鲭鱼饭定食,很好吃哦,而且分量好足,吃到好撑,我点的套餐,还要撒七味调味料,蘸特制汁什么的,但是那些放了反而不好吃,就简简单单一条厚厚的烤鲭鱼,下面是浇了汤汁的饭,超好吃,那顿吃得很满足。还有偶尔会出鳗鱼饭,那可是鳗鱼饭啊,怎么都好吃呀!!!用最平常的一顿饭几十块的费用可以吃到鳗鱼饭,简直不能太幸福,要知道,在日料店的话,一份鳗鱼饭可是100多哦。我在铜锣湾中高端日料店里吃过鳗鱼饭套餐,1份将近200HKD,味道其实并没比吉野家的套餐好吃多少,寿司也是,没觉着比元气的好吃多少,可能东西更加新鲜,但是那个差异并不足以巨大到我的味觉可以品尝出来,更多的钱只是消费在了就餐环境和餐厅的地理位置上。
吉野家还会出那种小火锅,我是火锅的狂热分子呀,只要是火锅都觉得很好吃,所以在吉野家也吃了很多次小火锅。
4、高丽韩国餐厅(4星,晚餐可选自助烤肉,白天不推荐来)
这家店在北角,推荐的原因是晚上是自助的,每个人大概200多港币吧,具体记不清了,对于香港餐厅来说,这个价格不算贵,关键是自助啊自助,随便吃呀!东西还挺丰富的,食材也比较新鲜,午餐不推荐,因为午餐没有自助,只能点餐,那样价格就有点贵了,而且规定每人都得点,不能2人分一份套餐,有些变态,随便点2个套餐,再加个小盘烤肉就四五百了。
这家店让人不太爽的地方就是,店员对于讲普通话的大陆客人不太礼貌,对本地港人就很亲切,可以明显感觉出来,而且臭规矩特别多,除了中午不能多人分享一份套餐外,晚上的自助烤肉铁盘只能免费更换一次,第二次更换就要收费了,关键是对于我们这种烤肉技术不熟悉还只顾着吃的人,很容易就把铁盘给烤焦冒黑烟呀。
虽然如此,不过,要吃韩式烤肉的话,晚上来这里还是感觉捡到大便宜了,租房时候的中介妹纸推荐了我们去吃人气餐厅:炑八,她说自己很喜欢那家店,觉得很好吃,但价格有点贵,所以只能偶尔吃一次,我们后来也吃过,确实贵,点了套餐,800多港币的东西,也没吃出有多好吃,招牌主打酱油青蟹,也没感觉多好吃,虽然异曲同工但还比不上温州的江蟹生有味道。烤肉,也就是一般的烤肉味道。对比之下,这家餐厅的性价比还是很高的。
其他异国风味餐厅:
1、茶木(5星,台湾风味,模式有点像外婆家,性价比高)
在香港,只吃过茶木这一家台湾风味餐厅,也是偶然的机会,店内人气火爆,价格实惠,经营模式有点像外婆家,主打性价比,年轻人比较爱去。
我本身就很喜欢吃牛腩,台湾菜系里又是少不了牛肉跟牛腩的,他们家的番薯炖牛腩真的好吃到爆!小小一份,下面点着蜡烛烧,入味到想把汤汁都喝光!真的好难得吃到这么称心的炖牛腩,而且,超级下饭!
仙草芋圆也是好吃得没sei了!颜色丰富,不仅让人看着很有食欲,而且你们看这个配料多丰富呀,一碗里面有十来样配料,看着小小一碗,但是料好多,可以吃上好一会呢,比鲜芋仙好吃多了。
当然,也不要点太冷门的菜品,那样也是会踩到雷的。
2、上环德国风味自助餐厅(4星,价格小贵,服务好,环境好,味道还不错,菜品丰富)
第一次吃德国风味的餐厅,店名餐盘上有,这家自助人均还是小贵的,是一家酒吧,白天做自助餐厅,晚上就是开放式的酒吧,喝酒看球赛,招牌是烤制的脆皮蹄髈,下图:
老板超nice,接待我们的时候,知道我们是来吃招牌脆皮蹄髈的,趁我们去洗手间的空挡竟然默默地切好肉,配上小菜,端到我们的餐桌上,好暖的德国大叔!虽然我也很爱吃肉,但是个人觉得这个招牌,猪皮太硬,然后肉太干,全部是瘦肉,好扎实,一口咬下去,因为太实太干了,都差点噎住,味道还可以。
店内菜品蛮多的,比较异国风味,跟大陆的自助餐差别还是挺大的,这里可以吃到比较正宗的沙拉,火腿,熏肉熏鱼片,乳酪等等,海鲜也多,还可以现烧意大利海鲜面,服务员会烧好送过来,刚煮好的意面还热乎的,非常好吃!还有很多咖喱口味的煮食,比如,我第一次吃到了用咖喱煮的茄子,感觉很不错呀~
店内的小甜品也都好好吃哦,比很多甜品专卖店的都好吃,可惜最后都吃饱了,有些吃不下,所以没吃几个,但是这个焦糖烤布丁我吃了2-3个,超好吃!我本身是不喜欢吃布丁的一个人,但是这个焦糖布丁真的超好吃的,焦糖现烤,布丁不是那种果冻样的布丁,而是像慕斯一样的,入口绵密,好吃好吃!
3、北角曼谷餐厅(3-4星,价格小贵,餐前虾片好吃,环境OK)
我其实不太喜欢泰国口味的菜,觉得香料味太重了,有些吃不太习惯,但是张公子蛮喜欢的,那天因为想吃鱼,于是去了这家餐厅,也是每天看到蛮多人吃的,所以就想去尝尝。
点了一个酸汤鱼,味道OK吧,可能自己不喜欢这种香料味,但是在香港来说味道还算是可以的。
但是重点来了!他们家免费送的餐前小食——虾片,简直秒杀超市里卖的那些虾片呀!而且虾片不是马来西亚美食吗,泰国也流行吃虾片吗?这家餐厅也是够混搭的,但是不管,真的好好吃,这个虾片可以打5星!没有油夯味,咸鲜度适中,厚度合适,总之就是很好吃呀!
甜品及小吃:
1、半熟工坊(5星,推荐主打单品半熟芝士蛋糕,虽然不便宜,但是真的很好吃哦,吃完会有幸福感,想转圈圈的~)
半熟工坊的店在铜锣湾地铁站出口,几号出口已经记不清了,好像是E吧,半熟芝士蛋糕真的很好吃,是我一直追求的那种口味的芝士蛋糕,作为一个芝士控,这款蛋糕真的很合我的心意!小小一个,超萌的,很软,绵密,口感细腻,用料新鲜,所以必须冷藏,而且尽快吃掉,好吃的东西保质期就是这么短~
半熟工坊的视觉设计颜值也很高,袋子的包装都很精美,看着特别高级,光看袋子感觉像是买了什么奢侈品。店内还有芝士蛋挞,也推荐,好吃!不过,蛋糕会有松软的口感,但是芝士挞除了外层的饼干皮外,中间一大块都是浓郁的芝士,一口吃完略微有点腻。还有叶子饼干和各种蛋糕,蛋糕我买过2个品尝,味道没有很惊艳,有些腻,不如芝士蛋糕合我的口味,但是造型真的还蛮精致的。
半熟芝士蛋糕在凯丽饼店也有售卖,包装和价格都完全一样,图方便也可以在这里买。
2、锋少甜品(4-5星,属于本地人会去吃的糖水店,品种比满记多,价格更加实惠)
北角有家锋少甜品,本地人开的,家庭作业,比较传统的糖水店,店内食客比较多本地居民,提供打包服务。很像港剧里看到的那种爸爸带小朋友来吃的糖水店,品种很多,口味丰富,陈皮绿豆沙,姜汁撞奶那种广式甜品也能喝到,冷热都有,来这里就不能点杨枝甘露这种太普通的甜品了,可以尝尝芋头西米露,南北杏木瓜炖银耳等等,我就是因为南北杏木瓜炖银耳爱上这家店的,后续又尝了其他的,感觉也还不错,而且价格实惠。满记这种太流水化了,许留山也不是很推荐,不是芒果就是榴莲,品种单一,口味单一,味道还可以,但是没有什么特色,太商业了,不过许留山部分分店有卤味和小食提供,比如铜锣湾的一家,卤味还是很好吃哦,比如卤鸡翅,卤得很烂很入味。
3、星记小吃(4-5星,每串10HKD)
位于铜锣湾地铁站附近,需要走1-2个街区,卖各种咖喱鱼蛋,鱿鱼,大肠串串的小吃店,没有记错的话,每串10HKD,因为生意好,所以东西都比较新鲜,吃起来自然也好吃,可以坐在店内吃,也可以在店门口直接解决完,把餐盒扔进边上准备好的垃圾桶里,亦可直接走着吃,吃完正餐后来这么1-2串口味重的,还是挺爽的。
4、利强记北角鸡蛋仔(5星,人均20HKD上下)
来香港是一定要吃鸡蛋仔的,不过我只吃过利强记的这家,超好吃!真的不容错过,表皮脆,内心软且有嚼劲,比大陆做的好吃多了!鸡蛋仔一定一定要做好马上趁热吃,凉了或者闷出水蒸气就会软掉,就没那么美味了。
5、美心西饼(4星,总体一般,但个别单品味道很不错,价格也很亲民)
香港有很多饼店和面包房,吃过几家觉得还是美心的最好吃,尤其喜爱美心的牛油排包,很便宜一袋,但是超级松软可口,很香哦,真的非常软,然后还有流心菠萝包,表皮是脆脆的,内陷加了奶油芝士,有固体的跟流心的,刚出炉买来,真的很好吃,对于我这个面包甜品控,吃完真的好满足。中秋的时候美心还会出流心奶黄月饼,也是超好吃的哦,但是吃多了容易腻,一次一个刚刚好~说到月饼,这里顺带提一下嘉麟楼出品的半岛酒店奶黄月饼,月饼中的劳斯莱斯,去年订了限量版的手工奶黄月饼,那个一盒8个好几百港币,但是感觉太干了一点,比不上带独立包装的普通版,还是普通版的更好吃一些,5星推荐。
6、长洲岛老字号甜品店(5星,复古港片风,解暑好去处,比较有地方特色)
太平清蘸的时候去长洲岛玩,因为夏季炎热,岛上的老字号甜品店生意火爆,名字不记得啦,但是一定要去人最多的那家哦,芒果糯米滋是当地特色,不过我不太喜欢吃糯米滋感觉不出来爱,张公子很喜欢,觉得好好吃!但是他们家的杨枝甘露、芒果西米露等等这些常规的甜品都很好吃哦,食材非常新鲜,厨房是开放式的,可以看到工作人员在削芒果,然后做糯米滋的场景。店内有种老式港片的feel,值得去体验一下~
还有一些美味,觉得可以打到4-5星的,地址记不清了,张公子住上环的老房子楼下有家非常小,只有几平米的私人早餐小店,出前一丁+蛋+火腿,真的烧得很好吃哦,可以上5星,同样的食材,大快活烧得那么难吃,这家小店却煮得很好吃,不禁感慨,食物只有用心烹饪,它才会回馈你自己最美味的一面啊~这家店似乎只有早午开,而且菜品很少,就是最常规的几样吐司跟出前一丁,周末也会关门休息,非常喜欢这种仅凭爱好,有态度的小店。
还有上环有家专门卖凉茶的老铺子,几块钱一杯,夏日买来特别解暑,而且很好吃,也是5星推荐,但是我讲不出地址,是无意间逛到的,广东人跟香港人都特别喜欢喝凉茶,凉茶牌子也很多,但是还是觉得这种老铺子现煮的凉茶更加好味道!
还有北角很有名的印度餐厅,还是米其林推荐的哦,老板是个高帅的印度小伙,菜品很有印度风味,但是味道竟然还蛮好吃的,5星推荐,价格小贵,就餐环境略挤,没有提前订位就需要在门口等很久才能进来。
肯定也还有很多当时觉得很好吃的美食,但是当下没有记下来,时间太久也有些想不起来了,所以现在都尽量把吃过好吃的值得再去吃再回忆的美食都拍照记录下来,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会再做个总结推荐~
从香港搬回来已经整整4个月了,从12年第一次去香港的新鲜,到后来因为去的次数多了而变得熟门熟路,到后来定居生活了3个月,对它有了重新的认识,到现在,已经是半个香港通了,亲戚朋友们要去香港,我都会超热情(以及显摆自己知道的多)而给他们发大段的文字和语音来作为行前指导,把这份跟香港的情缘做个总结吧。
[直飞or换乘?]
为了省钱,我从来没有直飞过香港,或者由香港直飞回来,也没有见识过多么international的香港国际机场,每一次都是在去哪儿网上买合适时间的特价机票,飞到深圳宝安机场,再坐过境巴士入港;直飞香港的班机一般都要1-2千一张单程,而去深圳的机票,便宜的时候只要4-5百一张,我甚至买到过300多一张的机票,过境巴士单程票价130左右,算起来,便宜的时候一趟的总费用差不多在6-7百,贵的时候一趟一般也不会超过1千,除非是紧急情况临时买票,比如明后天突然要走,单程会超1千之外,来来回回这么多次,单程基本上都不会超,另外,过境巴士可以买来回双程票,比起买2次单程票会便宜几十块钱,双程票的有效期一般都有好几个月,时间充裕,完全不用担心会过期。在深圳中转虽然时间上面会多浪费2-3个小时,但是总费用却是便宜了一半不止,如果不赶时间的话还是建议做中转,毕竟钱不好赚,香港消费水平高,花钱的地方多着呢,而且人越多,费用差得就会越大,再来,其实很多人选择直飞也是图个省事,但是其实真的一点都不麻烦,现在陆港交通已经非常发达了,超级便利,连去个香港都要直飞以及报旅行社的年轻人(没有特殊情况),我真的不懂他们是活在现代社会的年轻人吗,出行能力都比不上国外老头老太太...
TIPS:对于购买机票,常识性的省钱小窍门就是要提前几周买会比临时买便宜很多,但像去哪儿这样的特价机票网站来说也并不是越早买越好,一般提早1个月多是最为适宜的,太早了票还没出,有时候早了好几个月出的价格也并没有比早一个月便宜,但如果是很早就做好了出行计划,时间上面又比较随机可调控的话,可以上春秋航空这种廉价航空官网买,会不定时的推出99、199、299之类的特价机票,这样直飞都可以了呢,我后来去日本就是定的199的特价机票,交通费用省了好几千,不过春秋航空都是特价在固定的日期上,不能自由选择,有利有弊,两个网站,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过境巴士以及口岸选择]
在深圳做中转,最便利的就是过深圳湾口岸,宝安机场到达口出来就能看到标识写着各种交通换乘信息的牌子,无需出机场,过天桥就到了对面的地面交通中心,还蛮大的,有多家过境巴士公司的售票台,可以直接在售票台购买过境巴士,然后等待工作人员领你上车,在这里上车的巴士都是统一过深圳湾口岸,开到香港各个地方。而如果通过其他口岸过关的话就需要先出机场,然后在机场坐大巴或者地铁到达其他口岸,再坐过境巴士去机场,虽然总价格以及时长方面来说可能差不了太多,但是那样子就要多一次换乘,还得步行一阵,总是没有在机场直接买票来得方便。深圳湾还有一个便利就是属于比较新的口岸,人流量没有罗湖口岸那么恐怖,过关速度快,再来环境更干净些。
地面交通中心里,有多家过境巴士公司的售票处,圆庭附近有中港通,是很大的巴士公司,不过我都是走到最里面那家环岛大陆通去买票,因为那边包了一个场地,还有位子可以坐,环境更舒适,牌子写着是贵宾区。(车票票价,每家公司都是一样的,另外还可以在淘宝上提前买好票,现场用也一样可以。)进去之后,工作人员会询问你去哪个地方,因为过境巴士这种交通方式已经非常成熟便利,所以每家公司在全港的各个主要地方都设有下车点,买到离自己要去的最近那个地点即可,如果是往返票,那回程的上车点就是固定的。
买好票,发车时间一到,就会有工作人员带领着上车,从机场开到口岸去过关,到了口岸之后,需要将全部行李拿下车随人一同过关,然后再过关到达香港境内之后,在巴士中心重新上去进市区。车辆班次都是每隔几分钟就有一班,而且车票不限座位,不限时间,意思就是如果你过关耽误了时间,只要拿着车票(通常还会派发一个小贴纸贴在衣服上,方便工作人员辨认自己的乘客),可以乘坐该公司的任何一辆开往同个地方的车,这点很方便哦,不过初次去的容易搞蒙,不懂就问工作人员吧~如果是自己去口岸过关就需要注意,大陆的离境厅跟香港的入境厅是连着的,所以一定一定要在进去离境厅之前把车票买好,不然一旦进去之后就只有一家小公司可以临时买票的,到时候就是坐地起价,对方喊多少你都只能给了。
TIPS:大部分人去香港都只能走团队旅游L签,所以必须提前购买送关服务,简单来说,就是把你的名字加在有资质的旅行社的出行名单上,以团队旅游的形式入港。送关服务某宝上几块钱就能搞定,选好关口,把过关的时间地点以及自己的通行证信息提交,对方就会联系合作的旅行社办理团队旅游的凭证,就是一张盖了旅行社公章的表格,一般各种旅行社都会驻扎在口岸离境大厅外,这个表格一定要在过关之前拿到手,过关的时候交给工作人员。深圳湾的旅行社都集中在公交站附近,那里还聚集了各种快递公司,货币退换点,移动通信公司等,现场买价格会贵,强烈建议大家各种必备的材料提前在淘宝上买好,真的既方便又省钱呀,主要图个省心,尤其是第一次出行没经验的,本来就慌乱,这些都提前办好了,也就不那么紧张了。淘宝上提供这些服务的商家很多,给大家推荐一家网店“丁丁旅游”,我去香港的电话卡、送关服务、八达通、各种门票都是提前在这里搞定,很不错,另外还提供过境巴士车票、旅馆预订等等服务。
深圳湾的香港入境厅出来之后马上就是过境巴士的上车点,总共2大排,标着号,各个公司,每个口子上都有工作人员,工作台上标着落车目的地,找到自己所属的公司以及对应地点,然后凭票上车。上车之后就可以安心欣赏沿途风景了,海湾的风景特别美,空气清新,能见度特别高,如果是夕阳时分,更是美不胜收,这些已经是现在大陆城市很难再见到的美景。在车上的时候就可以换上香港的电话卡,过了大桥之后马上就会有信号,下车的时候,大巴司机会用粤语播报下车地点,如果听不懂,不知道自己到了没有可以询问周围的人,也可以打开手机实时定位,看自己到哪里了,就好分辨,是否需要在这个落车点下车了,一般某一个区域就只有一个落车点。可以提前上网买那种7天不限流量的电话卡,一张30块钱不到,在香港旅游的话并不需要打太多电话,但是流量会用非常多,所以这种卡最好用,千万不要在香港便利店买一次性的电话卡,费用贵,而且套餐不适合游客。
TIPS:一般口岸的开放时间是固定的,并非24小时,18点之前送关正常收费,18点之后送关需要加钱,不分周末节假日,万一入港时间已经是凌晨,其他口岸均已关闭,也别着急,皇岗口岸是24小时开放的,另外皇岗口岸的全日通巴士是24小时全日制的过境巴士,除了凌晨过关费用高一些之外,其他都跟一般的无异,而且香港治安特别好,时常能见到阿sir巡逻,所以就算深更半夜到港也无需担心安全问题。
下了车之后,就可以用无线流量的卡在地图上找地铁站,一般路边上也会有地铁站标识,或者看公交车车牌,坐车也可以,乘坐交通工具,买东西都可以刷八达通,上网提前买的八达通里面有预存金额,任何一家便利店都可以充值八达通,另外八达通还有几十港币的透支额度,使用起来特别方便。另外就是,香港是个有秩序的社会,做任何事情都需要自觉排队哦。
香港的地铁文化非常发达,港铁运营非常好,深圳的地铁系统也是港铁运营的,连杭州的地铁系统也是港铁运营的。去香港玩,每天坐地铁也是件很好玩的事情,相比大陆城市单一的设计,香港地铁不同站点都有自己独特的颜色,用马赛克砖铺砌,尖角处都处理成了圆弧形,不仅考虑到安全问题,色彩识别方面做得也很好,比如铜锣湾是香芋紫色的,湾仔是绿色的,北角是鲜艳的橙色,金钟是大红色的,这样在同一条线上,即使没有看到站点名字,一抬头看到颜色,也可以识别出自己到了哪一站。香港因为寸土寸金,所以天上地下都打通,做得很丰富,地下即地下过街通道和地铁系统,作为旅游以及买买买的城市,像各种大型商场的地下层都与地铁站打通,刷了八达通出来之后无需出地表,直接在地下走几步就能走到想要去的大型商场,一路上都是最新的广告牌和演出信息,地铁广告非常发达。但是香港的地铁收费比较贵倒是真的,过个海就要十几元了,不是特别远的话可以选择步行,一边走一边看看街道也很不错,而且香港地方小,地图缩放比例也比较小,看着离得远,其实走几分钟也马上就到了,所以去香港旅游一定要备一双安脚的鞋。步行还能让你有意外之喜,比如碰上TVB电视剧拍摄。
香港的公交站点分布也非常密集,线路繁多,不同车辆虽然都在同一个地点名停靠,但是挺的位置是不同的,要看清楚车辆号码指示牌,另外公交大巴都是区间收费,在一条大路上,你在A段上车,不管到哪收的都是一个价钱,如果在B段上车,也是不管到哪都收一个价钱,但是费用会与A段不同,而且是上车先收费,下车的时候按下车铃。车内都会有屏幕显示到达的站点。香港的大巴车都是两层的,坐在二层特别有观光浏览的效果。大巴车相对地铁来说,车内干净,环境舒适,乘客比较少,上车方便,站点多,坐地铁需要先到地铁站,然后下楼梯进站刷卡,出站有时也还得一层层的上来,有时确实比较麻烦,大巴车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个缺点,而且在比较郊区的地方,地铁无法直达,就只能靠小巴了。尤其是有时拖着一个超重的大箱子,地铁上下真的很不方便,这时就可以考虑坐大巴,而且大巴停靠的时候为了方便行动不便的人,都会倾斜,降低车身,尽量让车内地面与马路台阶相平,国外也是这样,这点非常人性化,车内也会有专门停靠轮椅或者行李的特别区域,不像大陆的公交车,座位安排得那么拥挤。
叮叮车是最古老的也是最有港味的一种交通工具,形状像是一个小小的火柴盒,在轨道上面叮叮叮叮地开着。大陆有公共自行车,香港却没有,而且也很少见到有人骑自行车,叮叮车就相当于大家的代步工具,虽然速度慢,夏天还没空调热个半死,但是票价很便宜,成人2.3可以从起点坐到终点,而且方便,密集度最高,在大道上都能看到来往不绝的叮叮车在开着。之前在香港的家楼下就是叮叮车的北角总站,出门前,点好零钱,下了大楼,出门右拐几步就到了车上,踏上车坐到二楼,随着轨道的声音欣赏沿路的风景,慢悠悠,好不自在。对了,叮叮车是下车再投币。
香港的红色TAXI真的好好看,开车的司机师傅多为中年大叔,车内空间异常宽敞,左边才是副驾驶,靠左行驶,与大陆相反。大部分港人都能听懂普通话,偶尔还会说上一两句,碰上实在听不懂的,可以讲英语,或者直接给师傅看文字信息,或者指着地图说要去哪里,基本就可以解决了。大道上有规定是不能随便停靠的,像英皇道这样的主干道,公交车站点附近会有专门的TAXI上车点,所以在香港打辆的士其实并不方便,不是随手就可拦。虽然潇洒,打车感觉像拍港片一样,但是费用真的比较贵,偶尔尝试一下还可以,但是时常打就坐不起了,况且香港的公共交通如此便利。香港似乎还没有滴滴出行这样的打车软件,线上付费,虚拟交易在大陆已经非常风靡,比如淘宝、外卖、滴滴、团购等等,但是在香港却盛行不起来,跟政策也有关系吧,有行业保护机制。
一些个人生活经验:
因为搬去香港,在香港做了几个月的淘宝,着实让我知道了互联网在香港是多么地不发达。虽然陆港通行已经很便利了,但是在其他方面的互通还很欠缺,比如一个淘宝店主就真的很难在香港混下去。就香港代购来说,这几年香港的专柜价格已经毫无优势,同样的东西,在香港买比在日本、韩国买的要贵太多了,以化妆品为例,一瓶450ml的植村秀樱花洁颜油,香港要卖七八百人民币一瓶,但是我去日本买,原价就只要400多人民币,算上退税,香港买一瓶,日本我可以买2瓶,价格的差距是巨大的。只有一些保健药品还有一些微微的价格优势,但是普遍单价是比较低的,也卖不起价格来,只能靠量。在香港几个月,也兼职做了下代购,发现真没法做,很多店主都卖sasa、卓越的货,但是品质真没法保证,只要亲自用过就会觉得东西有差别,sasa、卓越的价格便宜,但是拿这些当专柜货卖,价差很大,但赚的就是黑心钱了,当然我主要不是做代购的。
最大的问题就是发货,大陆快递系统是多么的强大,但是在香港,楞就是找不到物美价廉的快递,随便寄个包裹都要几十块钱,让我等小店主如何是好,所以决定每2-3天出关发一次货,跑了好几个关口,最后划定路线,我住在港岛,家门口坐车2.3元到湾仔的湾景大厦,那里有全日通过境巴士的上车点,单程50一张,刷八达通,可以便宜2港币,买套票10张,45港币一张,后来都买了好几次套票,出关之后,公交车站附近有一家中通快递,每次都是那里寄东西,单程一趟花45-50分钟的时间,是我测试过的费用最低,时间最短的寄快递的方法,在港岛区需要出关寄东西的朋友们可以参考。虽然出关来回一趟路费就要100多港币,但是如果东西多的话出关寄还是比在香港寄便宜很多。
香港人工费用高,所以外卖、快递这些辛苦的劳力行业实行起来也比较困难,从一方面来说也限制了互联网交易的发展,回到大陆之后真是感叹,生活太便利!
大前天晚上,被张公子拉着去香港中文大学看了焦波导演的《乡村里的中国》,是一场港中大组织的公开的放映活动,当他跟我说是纪录片的时候,一开始我是拒绝的,以为又是那种满腹抱负的独立纪录片人拍的所谓的纪录片,但是电影的第一个画面出来就被深深吸引了,放映结束后走在学校的山路上还一路回味无穷。
首先我非常佩服导演对于整部片子的掌控力,1年365天,每天都在拍,累积了那么多的素材,如何在如此众多的素材中整理出一条线来,各个人物故事之前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不散掉乱掉,没有无用的镜头和画面,把一个故事说得有头有尾还颇具感情,如果没有精准的判断力以及超人的掌控力是无法办到的。我想这势必要归功于导演十几年的报社摄影记者的职业经历,在摄影技术上让他练就了敏锐的洞察力,以及快速捕捉画面的敏捷性(很多画面没有敏锐感和敏捷性是无法拍到的),再来十几年为了拍照走南闯北的丰富阅历,又让他知道1个故事应该怎么去诉说,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是可以省去的,始终紧靠主题。同时,带领着1支平均年龄只有21岁的年轻团队,最小的才15岁(15岁的时候我们大多数人只知道上课下课,吃饭睡觉逛街玩游戏吧,这帮孩子不得了啊),可以做出这样一部片子,可以说导演也是非常有领导管理能力,有清晰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定力。
下山回程的时候张公子跟我说起我们都认识的一位朋友(兼校友),也是年轻的纪录片导演,在纪录片圈子里现在也是小有名气,现在也活跃在策划各种电影节拍摄纪录片中。为了拍摄一部纪录片,也是一年时间都扎根在村子里一直拍,可是拍了很多画面,花出去很多时间跟精力,出来的效果却不好,拍到最后自己都乱了。这种情况其实很常发生,我们经常长期做一个事情的时候有时突然觉得自己不知道在做什么,整个人都茫然了,所以我很佩服本片的导演能有如此的掌控力。
在城市里待久了其实心眼容易变小,觉得很多精神感悟城里人才知道,农村里的人不如城里的人,对于这些精神层面的东西比较愚钝,每天想的都是温饱的问题,这部片子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让我改变了这种想法,其实农村里的人可能比我们更加细腻,看得更加明白。就像杜深忠,在村子里他是难得的明白人,但是把他放到城市里,放到这整个时代里来说也都是难得的明白人。
整部片子反应出来的问题其实处处都显着人生的无奈,但是本片所要传达出来的基调在我看来确是向上的,充满希望的,有种向死而生的乐观。过了青春期之后就特别不喜欢听颓废的摇滚乐,或者一路悲情的独立电影,似乎因为自己那么点小苦难,整个世界都变得悲惨,我不好,大家都不要好了,都沉浸在痛苦中吧,一味地无病呻吟。
杜深忠这对老夫妻,其实是大部分中国老一辈夫妻的缩影(甚至很多现在年轻夫妻也是这样),比如我爸我妈,外公外婆,记忆里也总是充满了争吵,跟他们一样把婚姻生活过成了“战争片”,在我看来其实老杜的妻子是理解老杜这种精神层面的需求的,不然最后也不会答应买琵琶,但是作为中国女性,难免又为现实问题所操劳捆绑,女儿要嫁人,儿子要上大学,哪哪都是一大笔钱,自己夫妻两人收入又不高,但是在中国的家庭中,男性不太考虑这些,或者说他们活的比较自我,潜意识的把自己的需求摆在前面,而女性往往为了家庭更加愿意牺牲奉献自我,把自己会摆在后面一点。我爸妈也是经常搞谎报价格的手段,女性爱数落爱唠叨,其实只是为了证明自己在家中的地位,这些也是像极了我们的老一辈,包括我自己有时候爱念叨也是会有这样的想法,让对方重视自己。这些中国传统的思想真是惊人的相似呀。可是就算一辈子过成了“战争片”,也还是谁都离不了谁,一旦有事也都是一致对外。我甚至觉得看着他们斗嘴还挺开心的,哪一天真的相互都不搭理,相对无言,那才可怕吧。
再来村书记,一年到头忙活只赚了一肚子的酒水,言语里满是自嘲和无奈,但是这也正好说明他看得开,是个淳朴无比的人,跟亲戚吵架了,气头上的时候也会粗口骂人,可是过年了依然还是去送礼,一心为了村里好,却被人暗地里搞破坏穿小鞋,虽然很生气,嘴巴上也说过不当这个村书记了,但是拗不过心里,还是为村里的建设忙前忙后,东奔西走,时常也会跟村民开玩笑,约着一起小酌几杯,糟心事那么多,但是依然也没改变骨子里乐观,放得下的性子。
杜滨才唱《父亲》那首歌,不仅唱哭了全村人,我在看的时候也是一直掉泪,虽然成长是痛苦的,但是也让他收获了坚忍的父爱,在两人的互动中,包括联欢会父亲听到儿子的献歌那激动得不知道怎么办的情绪,都充分表达了那种对于孩子说不出口却又浓得化不开的父爱。
还有很多细节,包括杜深忠的女儿领男朋友回家见父母,老杜调侃玩笑,以及女儿出嫁时塞给她2万块钱,并感谢她这些年为家里的付出,女儿推说不要了,把自己养大已经不容易,现在还要倒贴钱,老杜却是坚持要让她拿着这钱;一年才发了1千多块钱工资的村书记,无奈归无奈,可还是过年去大老板那里拜年,跟他说开发村里旅游项目,带着村里发财的村建设事情;杜深忠对着阳光写字,演出结束还不下台,待在台上流连忘返地弹奏着琵琶;制片组要走的时候,头发花白的老奶奶握着导演的手说真舍不得他们离开,等等,还有很多很多的地方,虽然让我们看到了贫穷笼罩下的村子里发生着很多的悲哀和痛苦的事情,但是人性的温暖也在闪闪发光。嬉笑怒骂,面对人生的难,一面发泄着情绪,一面又积极充满希望地走下去。
(个人观剧感想,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这是我继上海周浦实景版《牡丹亭》后听的第二场昆曲,也是目前看过的最有禅意最精致的演出。在此之前我对这场演出根本毫无所知,只是听张公子说有个昆曲演出,好像看着逼格蛮高的,而且那时候我也已经搬来香港了,正好可以一起去看一下呀。他总是会找各种演出跟我一起看,看完大家一起交流感想。我几乎没怎么问就答应了,事后也没有去做功课,临进场坐下来,演出开始了都是一脸懵圈。
那天正好出关寄东西,回来有些晚,一路奔命赶时间,与张公子在中环地铁出口接上头之后,又一路小跑,我本来跑得就已满脸通红,气喘吁吁,没吃晚饭,他一个劲地在前面叫我快一些,我跟在后面实在有点跑不动,天气又热,浑身是汗,鞋子又特别搁脚,狼狈地不行,所以当下我已经是极度地不悦,内心开始在抱怨为什么要看这个演出,把自己弄成这副鬼样子。我们已经比门票上提醒的时间迟了近10分钟,工作人员都在极力催促观众进场,气氛非常慌乱,在这样紧张的情况下我还请求工作人员让我去个洗手间,他看我满脸通红,疲惫不堪的样子只好答应了,好在没有耽误演出时间,坐下后很快演出就开始了。
因为我对于这次演出没有做任何的功课,平时也不关注戏剧圈或者音乐圈的事情,对于演出的一切感受都是当下的实时感受,不会因为是个有名的人做的演出就先入为主地多了几分好感。
灯光全暗,然后慢慢亮起舞台灯,音乐渐起,四周安静,烦躁的内心也慢慢开始平静下来,被舞台上的一切开始吸引,进而努力去理解里面设计的用意。
虽然小时候学过电子琴和古筝,但是对于纯音乐在音律上的欣赏还是非常有限,如果不结合场景、人物、乐曲名称,我几乎很难听懂这些音律所要表达的情绪。尤其是乐段一【秋色】这部分,对于我来说真的是晦涩难懂,再来我不是特别喜欢二胡、萧、笙、阮琴这类乐器忧郁的音色,所以真有种不知道在听些什么的感觉,尤其是萧、笙、阮琴合奏的这曲《诗意的旋流》,感觉完全找不到韵律,像是在胡乱弹奏一般,直到这段的最后曲,悠扬的笛子声出来后才开始慢慢进入欣赏的状态。虽然音乐领悟力太差了,听不懂,但是因为学过设计,张公子也是学建筑的,时常跟我分享一些空间感悟,以及非常喜欢看电影,关注镜头感,所以音律没听懂,那却被这场演出的舞美设计深深吸引,包括舞台的设计,道具的摆放,灯光的运用等等,觉得做得真是太棒了!极具美感!
(因为全程不允许拍照和录像,我们严格遵守了,导致现在想写观后感都没有比较好的图片,上面这张图其实并非欣赏舞台最佳的角度,偏了,从观众席的中上方看向舞台才是最佳的欣赏点,可以把握住整个舞台的动向)
先说舞台布置方面,非常简洁,寥寥几样道具,剩下的都是乐器,图片上就能看出来,但是却完全把园林的意境给营造了出来,数量上也是不多不少刚刚好,而且每件道具都可以充分运用,完全不是摆设,而是与这场剧融为一体,缺一不可,加上灯光的变化,如此简单的布置,却能营造出万般变化,怎能不赞叹。第一眼看到舞台全景的时候,马上浮出脑海的就是美术里所学到的点、线、面,舞台的设计充分运用了这点。最左边3根竹子是竖的线,而且正好3根,多了不好,少了也会破坏美感,左边2根挨得近一些,右边一根离得远一些,细节上也能看得出来美感上的推敲,灯光从树顶上往下打跟从侧面打过去,都是不一样的光影效果,体现着白昼变化,灯光颜色的变化也能渲染不同的气氛。那像园林拱门一样的镂空的圆是大的点,圆所在的墙是面,圆圈前面的一片弧度的小路从舞台前方看过去是横着的线,从舞台上方看下来又是横着的面,一条幽静小路从竹林延伸到拱门,拱门前有2个树桩,它们是小的点,供园林里的游客歇息驻留。
在演奏《一页秋色蔓延》的时候,后半段的灯光打的是暖橘色的,而且越来越橘,到后面红得如落日一般,当时不知道曲名,还不明用意,现在细想觉得呼应主题,用得非常恰当,用暖橘色的灯光越来越浓以此来表现秋色蔓延越加浓烈。然后橘色慢慢褪去,变灰变暗,这一曲的演奏人员行动非常缓慢渐渐向右边缓步移动退下舞台,与此同时第二曲的演奏人员也同样从舞台左边非常缓慢的进场,找到自己的位子就位准备,在不同曲目转换之间,我看到了犹如电影2个镜头叠加般,淡进淡出的转场效果,舞台设计上竟然用到了这一点,而不是传统的一曲终了灯光突暗或拉下帷幕,戛然而止,然后再下场演员上台就位,拉开帷幕,灯光亮起,表演。传统的演出让我们很鲜明的感觉到“哦,这曲结束了,要下一曲了,看看下一曲唱什么”,而《一色一香》的导演显然在刻意地弱化观众对于转场,换曲目这个事情的注意力,甚至刚开始我都没有注意到已经下一曲了,以为还是同一曲,同一曲里有2种乐器的演奏,如果没有题词器的提醒,真的一不小心就觉察不到转场。用灯光颜色的变暗褪色提醒转场,上一曲犹如变成尘封回忆被风沙吹散,加上2组演绎人员同时缓慢退场进场,这个过程同时进行,将转场的变化直接融入于演出中,很好地保证了整场演出意境以及观众感受的连贯性,就像我们经常在电视上看到主角回忆起往事,往事先黑白继而转为彩色一样,上一曲目变成了我们的回忆,就这样一曲一曲地印入我们的脑海,感觉看了一场非常有故事性的电影,亲身经历了某一件事情,而非是看了一曲戏剧演出。
就如这一场,前面3位演艺人员正在演出自己的剧目,后面抱着琵琶的下一曲目的演出人员已经缓缓从拱门中走出来,准备要演出下一剧目,但是在这一场的剧目里我们不会觉得她突兀,反而觉得她成了这场曲目的一位聆听者,是画面中的一个角色。同样的,下一曲目是这位白衣老妪手抱琵琶演奏《人淡如菊》,但是穿蓝衣服的刚刚表演完的年轻的妇人却没有离场,而是缓缓退到木桩上依靠着坐下,成为下一曲目《人淡如菊》的聆听者,这种曲目与曲目之间的淡入淡出,融合叠加,真是安排的太妙!
再来说到这一个圆和灯光的运用。
圆形所在的墙面有一定的厚度,灯光从不同的角度照上去都会产生一定的阴影效果,从正面打则没有阴影。所以我们会看到它在不同曲目里的意象的变化,在《一页秋色蔓延》里暖橘色的灯光衬托下,它是秋日里的一抹浓烈的夕阳,在《诗意的漩涡》、《清音写意》里绿色的光照在舞台和竹子上营造深深庭院效果,它是江南园林里的拱门,而在像上图这样蓝色灯光营造夜景的氛围里,它又是一轮圆月,灯光还能营造出下玄月的效果。地上的这一片蓝色波光,更有海上生明月的意境。
经历了乐段一听不懂的窘境,乐段二加入了唱段,另外有提词器的帮助,理解起来就轻松不少。又加入了舞蹈,音色清丽的乐器,这一段还是比较写实的,不会太过抽象。
《一池萍碎》的女高音,让人惊艳,第一次听到女高音配单簧管,中式的演奏,西式的唱腔,虽然没有了戏曲常用的吊嗓的唱腔,可是竟然也很搭,意外的好听,很多中西合璧的曲子会听起来不伦不类,但是这首却异常融洽,是个成功的融合。
虽然我事先没有做功课,但是谁厉害不厉害还真是能够从表演中看得出来,听得出来的,抛开唱主场昆曲的女主唱不说(因为本身就是昆曲演出,不厉害不会来唱啊),吹箫跟吹笛子的我觉得吹得很好,唱女高音的我觉得唱得很好听,弹《人淡如菊》琵琶独奏的我觉得弹得真好,结果回来一翻资料,他们每个人果真都是在各自领域非常厉害的人物呀,而我觉得最后敲钵的演奏者有些不够自然,结果真的发现是这几年开始的颂钵演奏,之前主攻舞台及服装设计方面,颇有成就,这次的舞台就是他做的,我非常喜欢,觉得做得非常好。所以,功力有多深,其实可以很直观地从作品中反映出来,而且强烈建议现场来听,因为表演时的状态也是一种功力的表现呀,只能现场才能感受到。
整场演出下来,我感受最深刻的曲目应该是《人淡如菊》。
一个满头银发的老妪,身着白衣,手抱琵琶,从拱门处缓慢走来,坐下,我甚至都能看到她的双手满布青筋,可是这样一双不纤细的双手弹出来的音色却轻盈柔软,直至后面刚劲有力,轻重之间,收放自如。上一场曲目的人员没有离场,而是静坐在一旁,变为聆听者,灯光从侧面打来,老妪的背影倒映在墙面上,意境立现,加上起伏的音律,这个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连特色产品门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