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有势力的土司土司遗产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华文化的什么特征

恩施唐崖土司城遗址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荆楚网消息(记者余宽宏)7月4日16时,在德国波恩举行的第39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世界遗产大会),对"中国土司遗产"项目进行了投票表决,包括湖北恩施唐崖土司城遗址、湖南永顺老司城遗址和贵州播州海龙屯遗址在内的“中国土司遗产”项目申遗成功。这是我国拥有的第48处世界遗产,也是湖北继武当山道教建筑、明显陵之后,时隔15年以来拥有的第3处世界文化遗产。
  唐崖土司城遗址始建于元代初期,相沿18代,历时470余年。鼎盛时期占地100余公顷,拥有3街18巷36院。现存遗址东西长770米、南北宽750米,总面积57.75万平米,街道墙垣仍清晰可辨,部分建筑尚保存完好,是湘鄂川黔少数民族地区最典型、规模最大、保存较完整的一处土司城遗址,为了解、认识、研究中国土司制度提供了相当珍贵可信的实物资料。
  土司制度始置于元朝,至清雍正改土归流结束,是中央政府管理西南少数民族的一种方式。我国现存101处与土司制度相关的遗存,主要类型包括土司城遗址、土司军事城址、土司官寨等。由于分布广、遗址多,所以国家文物局决定“打包”申遗,其中,唐崖土司城、永顺老司城和海龙囤遗址,均是最具代表性的土司遗址。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在代表中国政府的发言中表示,“土司遗址”申遗成功,使生活在中国西南山区的土家族、苗族和仡佬族第一次拥有了自己的世界文化遗产,世界遗产保护理念在中国更广大区域和更多民族间得到传播,中国政府在文化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努力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肯定。
  ■链接:湖北另外两处世界文化遗产
  目前,我省还有武当山古建筑群和钟祥明显陵两处世界文化遗产。其中明显陵与明十三陵和清代诸陵等众多王室陵墓合为“明清皇家陵寝”世界遗产。
  武当山:代表中国建筑最高水平
  武当山古建筑群1994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古建筑群始建于唐代贞观年间,明代是其发展的鼎盛时期。现在武当山古建筑群主要包括太和宫、南岩宫、紫霄宫、遇真宫四座宫殿,玉虚宫、五龙宫两座宫殿遗址,以及各类庵堂祠庙等共200余处。
  武当山古建筑中的宫阙庙宇集中体现了中国元、明、清三代世俗和宗教建筑的建筑学和艺术成就。其中的道教建筑可以追溯到公元7世纪,这些建筑代表了近千年的中国艺术和建筑的最高水平。
  明显陵:历代帝王陵墓绝无仅有
  明显陵于2000年11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位于钟祥市城东北7。5公里纯德山的明显陵,是明世宗嘉靖皇帝的父亲恭睿献皇帝朱vz、母亲章圣皇太后的合葬墓,由30余处规模宏大的建筑群组成。
  明显陵规划布局和建筑手法独特,在明代帝陵规制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其陵寝建筑中金瓶形的外罗城、九曲回环的御河、龙鳞神道、琼花双龙琉璃影壁和内外明塘等都是明陵中仅见的孤例,尤其是”一陵两冢“的陵寝结构为历代帝王陵墓绝无仅有。由瑶台相连而成哑铃状的两座隐密的地下玄宫神秘莫测,一直为世人称奇。
  另据《湖北日报》:“中国土司遗址”申遗成功 咸丰唐崖土司城位列其中
  我省有了第三处世界文化遗产
图为:唐崖土司城遗址衙署区全景v资料照片w。v新华社发w
  湖北日报讯 (记者费力、别鸣、李彦睿)昨日下午,在德国波恩召开的第39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我国申报的“土司遗址”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湖北咸丰唐崖土司城遗址作为项目之一,成为我省继武当山道教建筑群、明显陵之后的第3处世界文化遗产。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总数已达48项,继续稳居世界第二位。
  “中国土司遗址”包括湖北咸丰唐崖土司城遗址、湖南永顺老司城遗址、贵州播州海龙屯遗址。其中,唐崖土司城遗址位于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咸丰县,主要遗存年代为明代中后期至清初。它在三处遗址中最具显赫的历史地位和“三街十八巷三十六院”的庞大气势,历经五六百年沧桑巨变,弥足珍贵。土司遗产的系列遗存,反映了我国土司制度历史、土司社会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征,见证了多民族统一国家“齐政修教、因俗而治”的传统理念。
  世界遗产委员会专家组认为,中国土司建筑群“能为现存或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独特的或至少是特殊的见证”,“是一种建筑整体、技术整体及景观的杰出范例,展示人类历史上一个或几个重要阶段”。“中国土司遗产”成为世界文化遗产,是中国文化对世界文明的又一大贡献。
  大会通过时刻,现场的湖北代表团成员喜极而涕、拥抱欢呼。消息传回我省,恩施当地百姓敲锣打鼓、舞狮舞龙,欢庆这一历史时刻。
  省文物局局长黎朝斌介绍,我省有了第三处世界文化遗产,意味着湖北真正进入了我国世界文化遗产拥有省份的第一方阵。这是我省少数民族地区的一张世界级文化名片,对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建设,将产生巨大的支持作用。
(作者:余宽宏&&编辑:王淳)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土司遗址”申遗成功中国第48处世界文化遗产;7月4日电据人民网报道,今日,在德国波恩召开的联;世界遗产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截至目前,中国拥有48处世界遗产,遗产总数仅次于;永顺老司城;一、老司城遗址简介;老司城遗址是国家考古专家认定的目前国内规模最大、;该遗址总面积25平方公里,核心城区面积25万平方;二、老司城的地位;老司城是西南少
“土司遗址”申遗成功
中国第48处世界文化遗产 7月4日电据人民网报道,今日,在德国波恩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9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审议通过了中国土司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8处世界遗产。中国土司遗产由湖南永顺老司城遗址、湖北唐崖土司城遗址和贵州海龙屯遗址联合申报。
世界遗产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 截至目前,中国拥有48处世界遗产,遗产总数仅次于意大利,居世界第二。
中国土司遗产分布于南方多民族聚居的湘鄂黔三省交界的武陵山区。2015年,申遗的“中国土司遗产包括湖南永顺老司城遗址、湖北唐崖土司城遗址和贵州播州海龙屯遗址,三处遗址均是土司制度鼎盛时期的遗存,位于土司地区与中央政权主体地区地理和文化最前沿的交汇地带,属典型的多族群文化复合区域,是中国土司遗产中的代表。
永顺老司城 一、 老司城遗址简介 老司城遗址是国家考古专家认定的目前国内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历史最悠久的古代土司城遗址,位于永顺县灵溪河畔,是古溪州彭氏土司的治所,是土司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彭氏世袭溪州刺史(元朝改为土司)始于公元910年,止于公元1727年清“改土归流”,世袭27代,共35位刺史或土司,历经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宋、元、明、清九个封建王朝,历时818年;初期辖二十州,范围涉及湘、鄂、川、黔、渝、滇等地。 该遗址总面积25平方公里,核心城区面积25万平方米,依山傍水分布宫殿区、衙署区、司法区、墓葬区、宗教区、教育区、居民区、作坊区等八大功能区;老司城既是静止的文物,又是活着的文化。1961年,彭氏土司时期重要文物溪州铜柱被国务院确定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老司城遗址2001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老司城遗址发掘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惊世发现。老司城遗址完整地反映了古代中国西南地区土司及土司制度的产生、发展和消亡的全过程,填补了中国土司制度考古学的空白。 二、 老司城的地位 老司城是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保存最为完整的军事性城堡,是中国南方少数民族地区最具典型性的古文化遗存。老司城遗址及溪州铜柱,是研究土家族历史文化、中国土司制度及区域民族自治制度的珍贵实物资料。从综合的角度来看,我们世界文化遗产还没有这种类型的,这是中国一个很有特色的类型。 我国的历史文化非常悠久,历来为国内外学者、旅游者以及教科文组织等青睐。而且,在近几年的局势看来,我国乃至国际上十分重视对文化的保护。而且有专家称,老司城极可能成为中国的“马丘比丘”。 三、 老司城的性质 在中国,北方有故宫,南方却少有十分瑰丽的王室或贵族宫殿。且在以前的研究中,对于土司的史料记载以及实地的考证一直是个空缺,人们几乎对土司制度没有很深的了解,更无从谈文化的保护。永顺溪州土司政权自五代后梁开平四年(910年)开始,直至清雍正五年(1727年)改土归流结束,历时818年,共世袭27代、35位土司王,鼎盛时期辖有20个州,范围涉及湘、鄂、川、黔、渝、滇等省市边区。老司城遗址是规模最大、保存情况最好的土司城址。 虽然曾经辉煌壮观的土司“皇城”,如今只是一个考古现场,红色尼龙绳做成的警戒线将其团团围住。“考古工地 谢绝参观”、“考古工地 严禁拍摄”等警示牌随处可见,开掘出来的城池遗迹也被白色的塑料薄膜掩盖着,上面压着砖头。唯有城墙还露在外面。但经过现场考证以及专家的论证,它在元朝直至清雍正年间一直是湘西地区土家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可以说,永顺老司城是古代土司制度的缩影,更是集土家文化与建筑特色的代表,它的考古发掘将使我们更加深入透彻的了解古代土司的统治以及经济艺术以及建筑等等各方面的特色,如此说来,这里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副其实。 永顺彭氏土司从五代开始的自治方式,发展成了独具古代中国特色的土司制度。专家们在实地考察后认为,土司制度不仅保持了中国西南乃至整个国家的长期安定,而且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老司城遗址的发现与研究是复原土司社会内部结构、研究中国土司制度和政治制度、中央与少数民族关系乃至探讨今天世界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间和谐共处之道的十分难得的物证;老司城的城市布局、建筑技术与建筑风格体现了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精神并具有一定的地方特征。此外,老司城遗址及其周边遗存与流行唱梯玛神歌、讲土语、跳茅古斯与摆手舞的土家村寨共存在同一个区域,形成了内涵丰富、自成一体的土家民族文化生态圈,并实现了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和谐统一,其观赏性、真实性、完整性等特点十分明显,符合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标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优势明显、潜力巨大。 所有的种种说明,土司乃至整个土家文化的精髓都集于土司城一身,它代表的是一种文化,其对土家文化的影响力是巨大的,且这种文化已经或真正在散失。通过发掘和就地保护,它的真实的一面将为人们知晓。这就是土司城能够成为世界遗产的所拥有的特质。 四、 遗产优势
相关专家及申遗小组认为,对照联合国《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中关于文化遗产的6条标准,老司城遗址符合其中的4条:
世界遗产标准(i) :创造精神的代表作。
老司城是土司制度的物化载体,土司制度创造了中国的一种政治制度,对人类创造精神和智慧有独特贡献。
世界遗产标准(iii):能为现存的或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独特的或至少是特殊的见证。
老司城遗址是土司在一定时期其管辖范围内特殊制度下的产物,是土司政治文化传统发生、发展和消亡的独特见证。土司政治文化传统在宋、元、明、清四朝对中国西、南部少数民族地区产生了巨大影响。
世界遗产标准(v):是传统人类聚居、土地使用或海洋开发的杰出范例,代表一种(或几种)文化或者人类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特别是由于不可扭转的变化的影响而脆弱易损。
该景观见证了持续600年成功的山地开发实践,显示了老司城遗址崇尚自然的建造观念,是封闭山区环境中利用改造有限的土地来维持一个完整地方政权的杰出范例。该文化景观在持续的建造过程中,丝毫未影响自然美景,最终体现了人与自然浑然一体的景观格局。
世界遗产标准(vi):与具有突出的普遍意义的事件、文化传统、观点、信仰、艺术作品或文学作品有直接或实质的联系。
老司城遗址的核心价值与中国特有的“大一统”政治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
唐崖土司城:有全国唯一的土司陵
在鄂西众多土司皇城中,阿蓬江流域的湖北咸丰县唐崖司是至今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中国著名古建筑专家、华中科技大学建筑系教授张良皋说:“咸丰唐崖土司皇城比北京紫禁城还大??不到唐崖土司城,不容易设想中华民族之缔造曾是何等艰辛。”
唐崖土司城遗址位于咸丰县唐崖司镇东3公里处,是湘鄂川黔少数民族地区最典型遗址。该遗址始建于元代初期,历时470余年。鼎盛时期的唐崖“帅府”,规模宏大,气势恢弘,占地5多万平方米,拥有3街、18巷、36院,建有衙署、大小衙门、存钱库、牢房、书院、御花园、万兽园等设施。是湘、鄂、川、黔边少数民族地区最典型、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处唐崖土司城遗址。司城内外,遍布人文景观,最主要的有石人、石马、石牌坊等大型石雕,土王墓葬及古墓葬群、夫妻杉、妃子泉等数十处景点。
整石刻出的石人石马
唐崖司始建于元至六年(公元1346年),明天启三年(公元1623年)进行了扩建,至今已有662年的历史了。记者乘车从咸丰县城出发,走约20多公里到尖山乡,再走3公里机耕路,就到了唐崖司。记者看到,阿蓬江从山下蜿蜒流过,河边竹影婆娑,木楼参差,河中木舟荡漾,渔歌互答,宛若人间仙境。
进入唐崖司,首先投入眼帘的是一座像亭子一样的庙宇,这是修复的张飞庙,通往张飞庙的山中小径全是用石板铺就。
走进庙里,便是两尊巨大的石人石马。这石人石马系土司覃鼎夫人捐建。,石人石马均有2米多高,马有4米多长,比真人真马还大。石料为绿豆石 ,让人惊奇的是,石人与身边的石马居然是用一整块石头造就的。
全国唯一的土司陵
离石牌坊走约5公里,来到了玄武山,土司王的坟墓就坐落在这里,当地人称为“皇坟”。但至今没有人知道这里是哪位土司的墓,究竟是否葬有土司。张良皋惊叹道:“土司陵更可能是全国的唯一”。记者看到,土司陵占地约2亩,有两座墓,前面是土司墓,后面是土司覃鼎的夫人田氏夫人墓,田氏夫人墓前有一石牌坊。
土司墓远看像一个宫殿,分为4个墓室,墓前的拜台约有10多平方米,由青石条砌成的栏杆围着,栏杆上立着几个石狮,4个墓室均约有3米多深,半人高,1米宽,人可弯腰入内,均由石条砌成,每块石料都打凿得跟玉石一样圆润,没有棺材,也没有文字。向导说,这个墓本是准备给土司覃鼎的,但怕被人盗墓,在出殡那天,从4门共抬出48副棺材,分别葬在48处,因而谁也不知道这里是不是葬的覃鼎。 田氏夫人墓要比土司王坟小许多。坟前立着一个约1.5米高,宽约0.5米的石碑,石碑上刻着她的生平。石碑前的石牌坊四柱三门,上刻“万古佳城”4字。墓碑载,覃鼎英勇善战,治国有方,但却英年早逝,其妻田氏夫人在其死后维持土司政权,见儿子有勇无谋,便将土司王位传给侄子。同时,自己也带兵四处征战,儿子均为朝廷征剿献身,田夫人被朝廷封为“诰命夫人”、“武胜大将军”。
海龙囤遗址 一、介绍 所处位置及地形 海龙囤遗址位于遵义西北30余公里处的太平乡龙岩山,又名龙岩囤。它居群山之巅,群山环峙、孤峰挺立,形如细颈葫芦,北、东、南三面临湘江河之主源“白沙水” ,全是绝壁;后为一蒂,仅羊肠小道通到“白云台”、“金鼎山”一带的深山大箐。面积1.5平方公里,植被完好,山川险峻,是当今中国乃至亚洲保存完好的中世纪城堡遗址。 年代 据文献资料推断,海龙囤的始建年代应不晚于宋宝v五年(公元1257年),是在抗蒙的大背景下出现的军事屯堡。此后历经修葺。明万历年间,杨应龙主政播州时进一步加固城墙,并于囤前筑九关,意欲使之成为“子孙万代之基”,不料却在不久后的1600年初夏毁于“平播”的战火。 背景历史 唐朝时,以当今遵义为中心的“播州”广大地区被“南诏国”彝人占领,公元876年,朝廷派杨端前来平乱。事平后命杨端“世袭”播州,建立了持续七百余年、共29代的杨氏土司政权。 明朝末年,杨氏29代“土司”、骠骑将军、播州宣慰使杨应龙与川、渝地方发生矛盾,后激化为军事冲突、演化为叛乱。1600年,国力衰竭的明朝廷最后倾全力调8省之24万军队分8路发动“平播之役”。“龙岩囤”被焚毁,后又被易名曰“海龙囤”。意为“龙困于海,不能再兴云复雨”。播州从此“改土归流”、分为两府,一曰平越府,划与新建的贵州省;一曰遵义府,隶属四川省。 挖掘过程 2012年3月,贵州省文物局正式启动海龙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相关工作,4月23日,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领衔的联合考古队在副所长李飞的带领下进驻海龙屯,展开田野考古工作。 此次考古使用了全站仪对考古现场进行全面测绘、进行三维激光扫描和航拍与航测。 海龙囤完全是一座城的建置。其规模庞大,占地1.59平方公里,城垣、城门、月城(瓮城)、衙署、军营、校场坝、敌楼等一应俱全。城墙状似“9”字形,绕山巅一圈,囤前留一条“尾巴”随山势逶迤而下,东南接山险,接近于“一字城”的设置。东西两端城墙保存较完整处,高达七八米。囤后设后关、西关、万安关三关(后两关为吊桥关),两两围合为土城、月城,形成两重瓮城的格局。囤东上囤道沿城墙蜿蜒,必要处设以关隘,以扼其要,如今尚存者有铁柱、铜柱、飞虎(三十六步)、飞龙、朝天、飞凤六关。囤内沿城墙的高地及险要处,遗有“四角亭”“绣花楼”等遗迹,可能为查看敌情的敌楼。囤内最核心的遗迹,是坐落于中央偏西处的两组规模庞大的建筑群,居南者当地人称“老王宫”,居北者为“新王宫”,彼此相距约200米。均因山取势,从东北向西南逐级抬升,占地各2万平方米左右。
“新王宫”是此次工作的重点区域。由于大量遗存裸露于地表,工作中采用了调查、勘探、试掘与发掘相结合的办法,基本厘清了它的总体格局。环“新王宫”城墙的发现,是此次发掘最大的收获之一,它框定了“新王宫”的范围,使厘清格局成为可能。城墙土石混筑,长504、宽近2米,保存较好处尚高出地表1米许,多处则未在地表留有痕迹,因此长期未被发现。“宫墙”围合的“新王宫”面积达1.8万平方米。其内建筑因山取势,大略分作五级,逐级抬升。其规制:正堂居中(今海潮寺),前有天井,侧有两厢,中为甬道,前为九级踏道,前为大门,两翼有八字石墙,外接“宫墙”,门前复为踏道。正堂后有穿堂,后三亿文库包含各类专业文献、生活休闲娱乐、高等教育、应用写作文书、专业论文、文学作品欣赏、外语学习资料、92土司遗址--中国第48处世界文化遗产等内容。 
 和自然遗产遗产名录截止 2015 年 07 月 08 日,我国已有 48 处世界文化遗产...化遗产(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跨国联合申报) 】 30.土司遗址(湖南永顺...  中国48 处自然文化遗址和自然景观《世界遗产名录》至 2015 年 11 月,中国已有...48.土司遗址
文化遗产 土司遗址(Tusi Sites) :13 世纪至 20 世纪...  土司遗址--中国第48处世界文化遗产_文化/宗教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土司遗址”申遗成功 中国第 48 处世界文化遗产 7 月 4 日电据人民网报道,今日,在德国波恩...  会议上,审议通过了中国土司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 48 处世界遗产...2012 年,澄江化石遗址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元上都遗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 ...  中国48 处世界遗产名录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在 1985 年 12 月 12 日加入《保护...土司遗址
文化遗产中国的世界遗产名录 48 处 世界文化遗产(31 处)...  (世 界遗产大会)上获准列入 《世界遗产名录》 , 成为中国第 48 处世界遗产。...土司遗址为中国 2015 年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 包括湖南永顺老司城、 湖北唐崖...  遵义海龙屯土司遗址成为中国第 48 处世界文化遗产。 这将对我国土司文化保护和当地旅游业发展产生积极深刻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  中国的世界遗产名录 48 处 世界文化遗产(31 处) 1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2 ...(起始段和天山 廊道的路网), 31 中国土司遗址 世界自然遗产(10 处) 1 ...中国土司遗产正式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图)-中新网
中国土司遗产正式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图)
永顺老司城遗址全貌。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摄
  日前,中国土司遗产正式向世界遗产中心提交申遗文本,国家文物局确定:由湖南永顺土司城遗址、湖北唐崖土司城遗址、贵州播州海龙屯遗址联合代表中国土司遗产作为中国2015年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
  中国土司遗产分布于南方多民族聚居的湘鄂黔三省交界的武陵山区,现存的主要遗址类型包括土司城遗址、土司军事城址、土司官寨、土司衙署建筑群、土司庄园、土司家族墓葬群等。土司遗产的系列遗存以历史时空、社会背景、文化内涵、遗产属性、物质遗存等方面的典型特征与相互关联,共同反映了中国土司制度历史及土司社会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征,见证了多民族统一国家“齐政修教、因俗而治”的传统理念。
  相关链接
  永顺老司城遗址:国内规模最大土司王城
  “福石城中锦作窝,土王宫畔水生波,红灯万盏人千叠,一片缠绵摆手歌。”这是清朝贡生彭施铎在《竹枝词》中对湖南永顺老司城繁荣景象的深动描述。关于老司城,史书有云: “城内三千户,城外八百家”,“五溪之巨镇,万里之边城”。老司城800年的辉煌历史与民族文化,成为人类历史文明的瑰宝。
  永顺老司城遗址经国家考古专家认定,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历史最悠久的古代土司城遗址。
  遗址位于湘西州永顺县灵溪河畔,是古溪州彭氏土司的治所,是土司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1995年至今,湖南省考古所先后3次对老司城遗址考古发掘证实,彭氏世袭溪州刺史(元朝改为土司)始于公元910年,止于公元1727年清“改土归流”,世袭二十七代,共35位刺史或土司,历经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宋、元、明、清9个封建王朝,历时818年;初期辖二十州,范围涉及湘、鄂、川、黔、渝、滇等地。
  遗址总面积25平方公里,核心城区面积25万平方米,依山傍水分布宫殿区、衙署区、司法区、墓葬区、宗教区、教育区、居民区、作坊区八大功能区;布局合理,建筑精巧,功能完善,祖师殿、玉皇阁、文昌阁、土王祠、子孙永享牌坊等古建筑保存完好;土司墓葬群、古街道、古城墙、遗址排水系统、碧花山庄、德政碑、钓鱼台、观猎台、练兵场等历史遗迹丰富。老司城既是静止的文物,又是活着的文化。据统计,土家族十大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土家毛古斯舞、酉水船工号子,在老司城流传广泛,并且呈原生态活性传承状况,具有独特的魅力。
【编辑:鲍文玉】
>文化新闻精选:
直隶巴人的原贴: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66833 34708 30649 18963 18348 16939 12753 12482 12188 12157
 |  |  |  |  |  |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 [京公网安备:-1] [] 总机:86-10-
Copyright &
.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土司遗产联合“申遗”-----湖南日报数字报刊
第08版:文教·体育
| 标题导航 |
中国土司遗产联合“申遗”
永顺老司城遗址名列其中,6月在德国投票表决
&&&&湖南日报4月22日讯(记者&李国斌)4月21日至22日,中国土司文化遗产保护论坛在湖南永顺举行。据悉,湖南永顺老司城遗址、湖北唐崖土司城址、贵州播州海龙屯遗址联合代表中国土司遗产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各项工作已筹备完毕,今年6月,世界遗产委员会将在德国波恩举行的联合国第39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投票表决。&&&&中国土司遗产分布于南方多民族聚居的湘鄂黔三省交界的武陵山区,现存主要遗产类型包括土司城遗址、土司军事城址、土司官寨、土司衙署建筑群、土司庄园、土司家族墓葬群等。&&&&来自中国社科院、故宫博物院、北京大学、中山大学、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机构的专家出席论坛。专家们认为,三处土司遗址均是土司制度鼎盛时期的遗存;位于土司地区与中央政权主体地区地理和文化最前沿的交汇地带,属典型的多族群文化复合区域;选址于依山傍水的特殊地形或交通要冲、经济或文化分中心,并建有明显军事特征的防御体系和格局严整的衙署建筑群,是中国土司遗产中的代表。&&&&据介绍,老司城遗址和唐崖土司城址是土司职级序列中不同等级的土司治所,海龙屯遗址则是等级最高的土司的军事城堡,三遗址的不同职级组合、不同功能性质全面反映了土司制度完整的管理体系和特征。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 .CN, Geo Info. All Rights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土司遗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