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快速转化为文本格式宗教

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宗教(转)
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宗教1
&一种宗教: 一起推动前进
一九九二年八月二十八日韩撒都塔玛哈茹阿佳(Hansadutta Maharaja)在马来西亚马六甲州Ambar
Ji寺庙的演说
Keshava dhrita nara hari rupa
jaya jagadisha hare!
jaya jagadisha hare!
我们都知道jagad+isha。Jagad的意思是“宇宙”,而isha,或者ishwara,意思是“主宰”。Jaya
hare!Hare的意思是奎师那(Krishna),奎师那(Krishna)是宇宙的主宰。Jaya的意思是“所有的胜利、所有的荣耀,献给宇宙的主宰奎师那(Krishna)!”
这个《十化身经》(Dasavatara Stotra)是一个十分古老的经文,由伽亚戴瓦哥斯瓦米(Jayadeva
Goswami)写作和唱颂。他在灵性知识的传系里,是其中一个伟大的奉献者。他赞颂的时候唱:“克沙瓦(Keshava)啊!宇宙之主啊!上帝啊!您曾经化身为鱼的形体(mina
sharira)。”Mina的意思是鱼。古时候,由于水灾泛滥,主以鱼的化身出现,救护灵性知识的经典。颂歌由主的第一个化身是鱼开始,接着主的化身是海龟,然后是猪,再来是半人半狮神(Narasinghadeva),接下来是侏孺瓦玛那(Vamanadeva),再下来是巴拉苏拉马(Parasurama),以及跟着是主巴拉茹玛(Lord
Balarama)和佛祖(Lord Buddha)。
Nindasi yajna-vidher ahaha shruti-jatam
sadaya-hridaya darshita-pashu-ghatam
Keshava dhrita-buddha-sharira jaya jagadisha hare
“克沙瓦(Keshava)啊!宇宙之主啊!主哈瑞(Lord
Hari)啊!化身为佛祖的形体!一切的荣耀归于您!佛祖啊,您以慈悲之心,谴责根据灵性知识祭祀的条规,进行对可怜动物的宰杀。”这里说的是主的第九个化身——佛祖。
我特别唱颂这首歌,因为有人要求我解释有关佛祖的事——谁是佛祖,它又如何与灵性知识文化,即灵性知识宗教有关。在这个方面,十八部史书(Puranas)之中的最重要的《上帝史书》(Bhagavat
Purana),有另外的重要说明。《上帝史书》也称为《伟大的史书》(Maha-Purana)。在其中的第一部书里,有主的化身的名单,而佛祖,也在这本书里被提及。《上帝史书》是在五千年以前,由苏卡戴瓦哥斯瓦米(Shukadeva
Goswami)所口述,而由维亚萨戴瓦(Vyasadeva)所记录。维亚萨不是作者,而是秘书。维亚萨是大约五千年以前,记录一切灵性知识智慧的人。正如你所知道的,这个时代,称为Kali-yuga,即黑暗的年代,纷争的年代,冲突的年代,铁器年代。这里,它有说(阅读《上帝史书》1.3.24):接着,在纷争的年代初期,主会化身为佛祖,在伽耶省(Gaya)作为安嘉娜(Anjana)的儿子,目的只是为了蒙骗那些妒忌忠实的上帝信徒的人们。
在要旨里,对佛祖有如下解释:佛祖,是至尊主奎师那(Krishna)的一个强而有力的化身,他作为安嘉娜的儿子,出生于伽耶省,他教导非暴力的构想,和反对灵性知识经典所允许的动物祭祀。在佛祖出现的时代,一般群众是无上帝论者,并且喜爱肉食甚于任何其他食物。在灵性知识祭祀的藉口之下,到处实际上都变成了屠场,而人们无节制地投入于杀害动物的行为。佛祖教导非暴力,同情可怜的动物。他教导说,他不相信灵性知识经典的教义,并且强调杀害动物所造成的有害的心理效果。在争吵的时代,智慧较低的人,不相信上帝,不遵守他的法则,因此他们暂时先接受道德纪律和非暴力的训练,这是在觉悟上帝的道路上前进的初步。它蒙骗不相信上帝的人,因为那些遵守佛祖法则的无上帝论者并不相信上帝,可是他们却对佛祖持有绝对的信心,而佛祖,又是上帝的化身。这样,无信仰上帝之心的人,就变成相信以佛祖为形体的上帝了。那是佛祖的恩慈:他使无上帝信仰的人相信佛祖本身。
在佛祖出现以前,杀害动物是社会的最显著的特征。人们宣称,这是灵性知识经典的祭祀。在灵性知识经典不是通过权威性的使徒传系而接受的情况之下,大意的或者愚昧的阅读灵性知识经典的人,会被那系统的知识的华丽语文所误导。那些不顾必须通过使徒传系的神灵觉悟来源,以获取神示的愚昧的灵性知识经典学者,肯定会迷惑。对他们而言,仪式典礼被当作是一切。他们没有知识的深度。根据《博伽梵歌》(Bhagavadgita),灵性知识经典的整个系统,是引导一个人逐渐走向至尊主的道路。灵性知识经典的整个主题,是去认识至尊主奎师那(Krishna)、个体灵魂、宇宙的情况,以及所有这些事物的关系……
佛祖是为了一个十分特殊的目的而来的主的化身:引导人们脱离杀害动物。在他出现的时代,杀害动物十分盛行。而且这种动物杀生,是在灵性知识经典的名义之下进行的。正如今天全世界人们所做的那样,当时的人们为了感官满足,设立屠场,杀害动物,却从灵性知识经典里寻求支持。佛祖因此说:“好吧!那我拒绝灵性知识经典。我不要接受它们。我的教导是非暴力、正直的言谈、正直的行为、正直的思想等等。”他教导八正道,中间的道路。
佛祖也是一个伟大的逻辑学家。实际上,佛祖“buddha”这个字的意思是智慧。在他的时代,他是最杰出的逻辑学家。他能够反驳任何争论,然后他能够反驳自己的论点,接着又反驳,再反驳。他是那么杰出,以致于那些曲解灵性知识经典的饱学之士、学者,以及灵性知识经典学家,都为佛祖所吸引,而成为他的追随者。
灵性生活或者宗教认识,从最基本的境界,发展到最高阶段。正如教育一样。教育从最基本的幼稚班开始,升上文法学校,接着是高级学校、大学,一直上升到毕业。对于文法学校的学生是必要的课程,对高级学校的学生来说,可能是不必要的。在幼稚园里,制做泥饼,是整个教育过程的重要部份。这不是说,高级学校的学生,好过幼稚园的学生。不是这样。任何需要的事物,任何阶段的认识,学生处在任何水平,他就必须学习那个阶段的课程。同样的,宗教从最基本的、初步的道德教育,发展到最高阶段的对神首之爱,我们觉悟了我们与上帝的个别的、永恒的关系。
好比一粒种子,所有发展成大树的成份,都存在于种子里,过了一段时间,树就展示出来了。开始是小芽出现,接着是树干出现,然后是枝芽和叶子长出来。过了一些时候,花开了,然后结果。这需要几年的时间。同样的,在这个物质创造的开始,所有宗教的灵性真理都传授给第一个生物。这个宇宙里的第一个创造物是四面佛。这样,灵性智慧的真理被传授给他。从那个时候起,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宗教也分成不同的层次,展现出来。
在漫长的时间里,随着社会变得进步或退步,不同的主的化身出现了,强调宗教认识的这个或另一个方面。正如孩子上学。有时候,孩子没有进步,他必须留班。有时候,他退步了,他被降级。他是那么荒唐,必须重复修习不同的课程。同样的,我们有不同的宗教团体,它们表面上由不同的宗教导师、改造者、化身,先知或者上帝的儿子(主耶稣)主持或者传授。穆罕默德被称为先知。佛祖是奎师那(Krishna)的一个化身。如果我们如此看待不同的宗教,那么,它们的共同目标,就变得清楚了。
例如,佛祖在一定的时间来到印度,教导人们简单的道德行为——正直的言谈、正直的思想、正直的行为。他的基本教育是ahimsa,即非暴力。你对任何动物所做的,都会报应回你自己。当佛祖被问到关于灵魂的永恒性,和至尊上帝是否存在的时候,他把问题放在一边。他没有回答这样的问题,正如当孩子们正在学习ABC的时候,某个孩子带进莎士比亚的书,那么老师会把它放在一边——“不是现在。以后吧。”孩子不能够理解莎士比亚。他是处在一个没有能力理解该书事物的阶段。他必须先掌握ABC。如此,佛祖的教导是:首先,你的行为要端正,思想正直、行为正直、言谈正直,设法达到涅盘境界(nirvana),设法达到无痛苦、无快乐的境界(nirvana)。
每一个人都要求无痛苦。但是,他也说无快乐。他指的是物质快乐。物质快乐总是带来物质痛苦,有如那里有光,那里就有影子。因此,那里有快乐,我们就无可避免的会得到其反面:痛苦。我们不能够只要快乐而没有痛苦。而在痛苦之后,我们又获得快乐。这样,我们体验了快乐和痛苦、酷热和寒冷、白天和黑夜、上升和下降。佛祖教导:设法达到涅盘,那里无快乐,也无痛苦。
在佛祖之后,商卡拉阿查尔亚(Shankaracharya)在印度出现。他教导说:“那好——涅盘,无快乐,无痛苦。”但是,他介绍了brahma-nirvana,即无快乐,无痛苦,存在于梵光(brahman)之中。Ahambrahmasmi:我不是充满快乐和痛苦的物质。Ahambrahmasmi:我是灵魂。在这个快乐和痛苦、酷热和寒冷的相对性的世界之外,还有另一个世界。在这个环境之外,还有另一个环境:梵光,灵魂,而那是永恒(sat)的。他教导:设法进入ahambrahmasmi:我是灵魂。
在商卡拉阿查尔亚之后,接着出现了主柴坦尼亚(Lord
Chaitanya),而他提供了成熟、完美的对灵性真理的认识。那是什么呢?他教导说,不单有Brahman,即灵性天空存在,而且在那灵性天空里,有无数的灵性星宿存在,正如这个物质天空里,有无数的物质星宿存在一样。在这个物质天空之外,有灵性天空,称为brahmajyoti,而在灵性天空里,即永恒的灵性天空里,有无数的灵性星宿。不单有无数的灵性星宿,而且有无数的灵性个体,而我们——我们每一个——原来都是那永恒的灵性天空的居民。而奎师那(Krishna),是所有灵性个体的至尊灵性生物。
nityo nityanam chetanash chetananam
  eko bahunam yo vidadhati kaman
灵性知识经典说,我们全部都是nitya,即永恒的。你是永恒的,我是永恒的,是活生生的灵魂——不是这个躯体。这个躯体是暂时的。佛祖说:“这个躯体只是一个九个孔的皮囊——两只眼睛、两个鼻孔、两只耳朵、嘴巴、肛门以及生殖器——胆汁、尿,以及屎从中流出。我怎么可以喜爱这样一个东西?”佛祖又说:“不,我不是这个躯体。”我们不关心这个躯体。设法从这个躯体解脱出来。所有的伟大的灵魂导师教导这样:我们不是这个躯体;我们是其他东西。我们是这个躯体里的活生生的灵魂。
因此,nityo nityanam chetanash chetananam / eko bahunan yo vidadhati
kamaan(Katha
2.2.13),意思是我们是永恒的、有生命的灵魂火花,而在我们之中,有一个灵魂是至尊。他是主人,他维持所有其他灵魂,并且满足他们的愿望。那是上帝。这是上帝奎师那(Krishna)的定义。我们全部都是永恒的,在这个意义上,我们都具有和上帝相同的品质。它是永恒的,我们也是永恒的。不同的是,他是领袖。他是主人。而我们是仆从。好比在马来西亚这里,你们全部都是马来西亚公民,但是,有一个马来西亚人是首领:总理。这个道理,完全适用于神灵境况。我们全部是永恒的,上帝也是永恒的,然而,他是首领,我们是仆从。它维持我们,他也满足我们的愿望。
主柴坦尼亚的教导,是一个人应该设法了解他的灵性身分,以及他和上帝的关系。 即使是在这个物质环境里,通过修行皈依礼拜奎师那(Krishna),利用我们的躯体、心意、智慧以及一切,去讨好奎师那(Krishna),我们应该设法去了解我们和奎师那(Krishna)的关系,并且回家去,回去神首处,回去奎师那(Krishna)处,而因此恢复我们作为奎师那(Krishna)的部份、全知以及极乐的、原始的灵性身份。
我们的灵魂,是天生快乐的。正如糖的性质是甜的一样,我们的性质是快乐的。没有人把甜味加进糖里。甜味是糖的天生特性。而灵魂的特征有三种:他是永恒的,他是全知的,以及他是极乐的。
“那么,为什么我们是那么不幸和不快乐呢?”你问。是的,因为我们都被这个暂时的物质躯体所覆盖着——印度人的躯体、美国人的躯体、华人的躯体、妇女的躯体、男人的躯体、动物、鸟类、树木。躯体只是土、水、火、空气、空间、心意、智慧以及错误的自我的结合。它是一种衣服,覆盖着永恒的、有生命的灵魂。当灵魂离开了这个躯体,躯体就是死尸。死尸没有价值。只有当活生生的灵魂与躯体接触,躯体才会美丽。好比当电流和灯接触,灯才会亮一样。当电流中断以后,灯光就熄灭,而变成黑暗了。
这个物质世界,是两种能量的结合:paraprakriti,即高等能量和aparaprakriti,即低等能量。低等能量即物质——土、水、火、空气、空间,即原子、元素、或者称为皮肤、肌肉、骨骼、血液、屎、尿。这些是构成这个物质躯体的物质成分,我们现在都被困在其中。而宗教的整个目的——佛教、基督教、回教或者灵性知识宗教——是如何摆脱这个暂时的物质躯体,如何从不必要的、对这个暂时的物质躯体,以及躯体的众多朋友、亲戚、同胞及其有关的附属,例如汽车、屋子、钱财等等的沉迷和依附之中,解脱出来。
物质生活,单纯地意味着我接受这个物质躯体作为自我。如果我们问某人:“先生,你是谁?”他会说:“我是顾伯塔先生。我从印度来。”或者“我是斯密斯先生。我是美国人。”他所说的,是“我是这个躯体。我是这个装着屎、尿、肉、血、毛、粘液以及胆汁的袋子。”这称为maya,即无知。Maya的意思,是“那不是的”。我实际上不是这个躯体。每个人都知道这一点。这并不是新观点。这是普通知识。然而,我们却每天都忽视它。我知道我不是这个躯体,所以我会说“我的头,我的手,我的脚,我的身体,我的衣,我的书,我的车。”“我的头受伤了。我的脚受伤了。”我们不说:“我受伤了。”我们说:“我的头,我的脚,我的臂,我的身体。”而当死亡发生了,我们说:“啊,顾伯塔先生去世了。”他的确是离开了,可是,他留下他的躯体,让你去埋葬,或者焚烧,或者被兀鹰吃掉。我们忽略了这个基本却又重要的事实。每一天,我们都忽略了我们不是这个躯体的事实。我们基于这个躯体,互相产生关联,我们为这个躯体而活动,并且喜爱这个躯体。如此,我们投入于躯体的生命观念里。日以继夜,周复一周,月复一月,年夏一年,生生世世,我们都在设法享受这个物质躯体。然而,我们不是这个躯体,因此,我们不会快乐,我们不会享受任何东西。我们日夜辛勤工作,创造了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夸张的文明,而其结果,却只是使我们东奔西跑。在那当中,我们变老了,躯体病了,而且无可避免地,我们死了。事实上,我们并没有死——我们只是在躯体不能够再用的时候,离开了它。“有如一个人放弃一件旧和无用的衣服,又取一件新衣服一样,灵魂放弃了老而无用的躯体,又取一个新的躯体。”(《博伽梵歌》2.22)这是物质生活的整个过程,而只要我们对自己的真实的灵性身份,处于无知之中,处于黑暗之中,我们就会继续重复生、老、病以及死亡的轮回。
这不是新事情。佛教徒有教导,灵性知识修行者有教导,基督教徒有教导,所有的导师都教导同样的事。
那是什么意思——无知?无知的意思是忽视。当我们在路上驾驶的时候……至少,在美国,我们有一个十分复杂的交通规则系统,这样,当交通灯转红的时候,表示你必须停止。可是,如果我看到没有人,没有警察,就把车开走,那就叫做忽视,我是忽视,我知道我应该停车,可是我忽视它,而把车开走。当我重复这样做以后,它就成了习惯,我们称它为无知。这样,我们是生活在无知之中。我们有意地、不断地、重复地、习惯地忽视我们不是这个躯体,而是生命力,是这个躯体内的灵魂这个事实,而我们要做的事,是这样修行或者处理我们的生活,即当这个躯体由于疾病和衰老而无用以后,我们可以回家,回到神首处,那里的生活是永恒的、全知的以及极乐的。只是我们忽视了它。
事实上,这是人生的目的。这是宗教的意义。宗教并不是我们相信的某种事物——“我相信佛祖”,或者“我相信耶稣”,或者“我相信奎师那(Krishna)”。这样没有价值。我们必须实际上了解佛祖教导什么。我们必须不只是了解,而且必须修行耶稣的教导、主柴坦尼亚的教导、奎师那(Krishna)的教导, 而且我们必须真正地修行。修行产生完美。相信某种事物是不够的。对单纯相信佛祖,或者主耶稣,或者奎师那(Krishna),或者穆罕默德的人而言,回家、回去神首处的机会,大约跟单纯相信自己会赢得大彩而中奖的机会一样。宗教并不是一种信仰的事情;它是一种了解的事情。佛祖buddha这个字的意思是智慧。在《博伽梵歌》里,我们发现buddhi-yoga,即智慧的与神联系修行法,即了解的与神联系修行法。Yoga的意思是联系。由于智慧和了解,我们可以得到进步。也要通过修行。我们必须修行灵性生活,不是单纯渴望地相信。那对我们没有帮助。孩子们天天练习书写ABC,日复一日,过了数周和数月,经过一段时间,他们的练习,达到了完美程度。他们阅读和书写,他们做算术。每一件事情都会实现。今天,这里的我们,都会阅读和书写。看起来好像是自动会,但是,那不是自动的;那是练习而达到完美。所以,灵性生活也是每天必须练习的事情。它不是作为一种嗜好,或者一个星期一次,或者一个月一次的事情,也不是当我们有困难的时候才拜神——“啊,我的上帝!救救我吧!我失去工作,我应该怎么办? 我答应,如果您给我另外一份工作,我会做一个好孩子。”这样的灵性生活并不很……它是比完全没有好一些,可是,它并不很成熟。它是不成熟的。它就有如整个学期不做作业的学生一样,当考试来临的时候,他单纯猜测,以为他将会猜对答案。那不很好。我们必须修行奎师那(Krishna)知觉。
我并不要紧……我的意思是,一个人可能是佛祖的信徒,或者可能是穆罕默德的信徒,或者可能是耶稣基督的信徒,或者可能是奎师那(Krishna)的信徒,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真实地奉行。不要只是光用口说。实际地遵守和修行,因为你会得到进步。
在灵性认识的初级阶段,在开始阶段,学生们有时想:“只有我们的宗教是好的;其他的都不好。”我们一直听到这样的说法。人们说:“只有耶稣”, 或者“只有穆罕默德”,或者“只有奎师那(Krishna)”。那是初学者的理解。事实上,每一位灵性导师——佛祖、柴坦尼亚、奎师那(Krishna),耶稣——本身都知道全面的图景。他们知道所有的灵性真理,然而,他们只教导他们的时代、地方以及情况所需要的。在文法学校里,老师只教导学生们ABC。这是否表示该老师只懂得ABC呢?不是。老师知道一切,但是,对这一个别班级的学生,只有可能教导ABC。如果学生想:“啊,只有ABC是对的;其他一切都是愚蠢”,那就是他的愚蠢了。例如,算术从简单的算法开始——2+2=4。在简单的算法之后,有代数,然后是几何、三角,以及物理。等学习简单算术的学生看见代数或三角,他想:“这是错误的。”可是那些在学习代数、三角或者物理的高班学生能够理解:“是啊,这是很好的——2+2=4。很好。”在《博伽梵歌》里,奎师那(Krishna)说:“智者不要干扰那些处于较差阶段的人们的心意,但是应该鼓励他们在皈依的精神中活动。”(《博伽梵歌》3.26)  我希望通过这样简单的介绍,我可以阐明这个问题:为什么在这个世界上,有那么多的宗教?答案是宗教并不多。宗教只有一个,正如教育是一种推动,一种计划,把单纯的孩子转变成一个有识之士,从幼稚园开始,经过文法学校、高等学校、大学,以及毕业后的研究。宗教是一样事情,却由不同的先知、化身、主的代表,根据时代、地方以及情况,根据需要来传教,以便把粗俗的人转化为神圣的人。一个俗人的命运,是要变得神圣,通过了解他真实的灵性本质、他和上帝的永恒关系,以及通过从事皈依礼拜上帝,从生、老、病以及死亡的痛苦之中,解脱出来,回家去,回到神首处。
对人类来说,除此之外,再也没有其他事情了。其他一切都是多余的。其他一切都是在尸体上装饰。科学、经济、技术的先进——只是装饰这个尸体。可能你拥有一部十分漂亮的汽车,你可能拥有一所漂亮的公寓,或者摩天大楼,或者大生意,你可能是一个强大国家的总理,然而,所有这些物质资产,只不过是装饰一具尸体。这个躯体从开始到结束,不曾活过。只有活生生的灵魂,使它表现为一个活的东西。它从来不曾活过,它只是土、水、火、空气、空间,或者粘液、胆汁、血液、屎、尿。如果我们继续忽视这个简单的事实,尽管有全部的物质进步和经济发展,我们都不会快乐。它将带给我们一无所有。
这是今晚的讲话内容。非常谢谢你们。Hare Krishna。我要补充一件事。唱颂奎师那(Krishna)的神圣名字——Hare
Krishna, Hare
Krishna,Krishna Krishna, Hare Hare / Hare Rama, Hare Rama,Rama
Rama, Hare
Hare——是一个十分简单和快乐,或者愉快的发音的方法,以恢复这个意识,这个奎师那意识。
这里的我们,都原来具有奎师那(Krishna)意识。只是我们的奎师那意识被遮盖了。它不是人为的强加的东西,不是你人为地必须运用的外来物。它已经存在于那里,奎师那意识存在于你的心里,好像金存在于土地里一样。你只需要发现它;你不必制造它。这样,我们愉快的奎师那意识,现在就在那里,而通过唱颂奎师那(Krishna)的神圣名字,这意识就恢复了。
我们唯一的要求,是你们每一个人,请修行唱颂Hare
Krishna。你不要听我说的,只管去修行唱颂,在你自己的生活里,亲自看看其结果。如果没有人有问题,那么,我们再唱颂Hare
Krishna,在唱颂之后,会提供礼拜奎师那(Krishna)的灵性食物。这样,请唱颂和拍手。十分大声地,和快乐地以及自由地唱颂。
“耶稣不是天主教徒、美以美教会教徒或圣公会教徒。同样的,上帝不是犹太人,基督教徒,兴都教徒或回教徒。上帝就是上帝,而每一个人都是上帝的仆人。一个人可唱颂世界上各种准圣典所用的上帝那个名字,如耶和华,阿拉或奎师那。”
(22)韦达宇宙观
&作者:Sadaputa
源远流长的韦达文化起源于印度,但就象太阳选择从东方升起,但并不意味着太阳只属于东方。因此,韦达文化并不只属于印度而是属于全人类。
从有文字记载起,韦达文化至少有5000年的历史,但印度人民相信韦达文化从不可记忆的年代起就在全宇宙传播。
在中国,人们通过一些翻译作品,如《伟大的巴拉达》-旧译《摩诃婆罗多》,《罗摩的漫游》-旧译《罗摩衍那》等作品对韦达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然而韦达文化的精华却一直被掩盖着。
近30年来,在西方世界掀起了研究印度文化的潮流,许多知识精英加入了这个潮流,因此我们也就有了通过英语了解韦达文化的机会。
科学探索:
&&&&&&&&&&&&&&&&&
韦达经的宇宙观
圣典博伽瓦谭的宇宙观乍看起来好象是凭空虚构的,但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来为您理清头绪。
By Sadaputa Dasa
好奇的人类自然而然地想要了解这个宇宙以及人类的地位。今天,科学家们利用高性能的望远镜和复杂的计算机来阐示这个宇宙。而在以前的年代里,人们是从传统的经典里获取信息的。比如,韦达文化的追随者通过如《圣典博伽瓦谭》(宇宙古史博伽瓦达之部)的诗节来了解宇宙。而如今,《圣典博伽瓦谭》里有关宇宙的描写经常让学习韦达文献的学生们感到困惑。这里,Bhaktivedanta
Instituie的科学家,Sadaput Dasa (Richard
Thompson博士)向我们提供了一个框架来理解《圣典博伽瓦谭》中关于宇宙的描述,这些描述也与我们的经验以及现代科学发现相符合。
《圣典博伽瓦谭》揭示的是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概念。初看起来,这个宇宙观是违背常规的。但是通过细致的研究,我们发现《圣典博伽瓦谭》宇宙观不仅描述了我们可以体验到的宇宙,而且还提供了一个更大更完整的宇宙画面。我将在之后做出解释。《圣典博伽瓦谭》的表达方式与我们熟悉的现代方法非常不一样。尽管《圣典博伽瓦谭》中的地球(圆盘状的Bhu-mandala)可能看起来不是真实的,但细致的研究表明《圣典博伽瓦谭》用Bhu-mandala至少展示了四个合理并且协调一致的模型。
(1)是地球的投影地图
(2)是太阳系结构图
(3)是中亚与南亚的地形图
(4)是半神人居住的天堂星宿的地图
柴坦尼亚·玛哈帕布说:“《圣典博伽瓦谭》中的每个诗节,甚至每个音节都有不同的含义。”(Caitany-caritamrita,
24.318)。这个断言看起来是真实的,《圣典博伽瓦谭》关于宇宙的部分更是如此。通过参考现代天文学,我们可否对《圣典博伽瓦谭》宇宙观的含义做出一些说明或澄清呢?这真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当一个结构通过一个合成的地图来展示多个事情的时候,就一定会出现矛盾。但是如果我们理解其隐含的意义时,这就不成问题了。我们可以用中世纪的绘画作品来做一个比较,这类作品在一幅作品中描述了多个故事。例如:Masaccio在其绘画“The
Money(图一)”中,描绘了圣彼得在圣经故事里的三个事件。我们可以看到彼得从一条鱼中取出一个硬币,他与耶稣的交谈,以及他把钱交给一位收税官。严格地说,让圣彼得同时做三件事是矛盾的,然而圣经故事中的上下文中关于每个事件的交待,使这幅画合情合理。
这幅来自印度的绘画也很类似:(图二)展示了关于奎师那的一个故事中的三个部分。这里有明显的矛盾,比如同一个人物同时出现在不同的地点。但是一个了解故事发展脉络的人不会觉得困惑。在《圣典博伽瓦谭》中也是如此,它使用一个模型展示了宇宙不同的特征。
粗看博伽瓦谭的描述
  《圣典博伽瓦谭》第五篇讲述了有无数宇宙存在。每个宇宙被物质元素构成的壳所包裹着,这些层层的壳就是物质世界与无限的灵性世界的分界。
这个被层层的壳所包裹的空间被称为Brahmanda或是Brahma蛋(图片3)。这里面有一个地球圆盘或地球平面,被称为Bhu-mandala。它把这个空间分成了上层和下层,上层是天堂般的高等星系,下层为充满了水的低等星系。而Bhu-mandala又分为一系列的地貌,如岛屿(传统上被称为Dvipas),洲-Varsas,以及海洋
  在Bhu-mandala的中心是一个圆形的岛(图片4):Jambudvipa,它分为九个洲。这九个洲中包括Bharata洲。从一个意义是讲,Bharata洲代表印度,而从另一个意义上讲,它代表有人类居住的所有地方。在Jambudvipa的中心矗立着Sumeru山,它代表了宇宙的垂直轴心,在它的顶上是宇宙的创造者Brahma的城市。
对于每一个现代的、受过教育的人来说,这听起来就象科学幻想小说。但是不是呢?就让我们通过四个方面来看一下《圣典博伽瓦谭》中关于Bhu-mandala的描述吧。
(1)Bhu-mandala是地球的极投影图
  Bhu-mandala是一个平面天球图,或是地球的极投影图。我们先从这个解释开始吧。这是《圣典博伽瓦谭》给出的第一个模型。立体投影法:这是一个古老的方法,我们可以用这个方法把一个球形上的表面地图投射到一个平面上。于是我们用这个方法把地球表面投影到一个平面上,得到一个平面的地图。这个地图叫做平面天球图(图五)。同样,我们也可以把Bhu-mandala看成是一个星球的立体投影(图六)。在印度有这样的地球仪。在图例中(图七),在赤道与山脉弧之间的陆地是Bharata洲,与大印度区相对应。印度被充分地描绘出来了,但除了些相邻地方的线索外,这个地球仪没有绘出地球真实的地图。它是用于天文学而非地理学。
尽管《圣典博伽瓦谭》没有明确地指出地球是球形的,但它却间接地说明这一点。比如,它指出夜晚和白天出现在一条直径的两端。同样,日落与日出的地点正相对。因此,《圣典博伽瓦谭》并未提出地球是平的这个天真的观点。
我们可以用Bhu-mandala与一种叫做星盘的天文仪器作一个比较,这种仪器在中世纪十分常用。在星盘上,一个偏心的圆代表了太阳的运行轨道――黄道。地球通过立体投影法在一个平面上被展示出来,这被称为Mater。黄道轨道圆和主要的星球被展现在另一个平面上,这被称为Rete。不同的星球的轨道可以用相同的方法展示在不同的平面上,人们可以在从上往下看这个仪器时,看到这些星球轨道的投影。
《圣典博伽瓦谭》也用类似的方法,在与Bhu-mandala的平等面上呈现了太阳、月亮、行星、重要星球的一系列的轨道。(更多细节请访问网站。)
将Bhu-mandala视为极投影图,这个例子表明了Bhu-mandala并没有表示地球是平的。
(2) Bhu-mandala 是太阳系的结构图
有另一个方式来看Bhu-mandala,也同样说明了它并非一个平面地球的模形。在关于Bhu-mandala的描写中,有一些特征说明它是一个太阳系的结构示意图。在前一个部分,我解释了Bhu-mandala是一个星座图。但是现在,我们还是将它假想为一个完全的平面。这样,看起来我们回到了天真的平面地球的概念,上面是天穹,下面是水下世界。
&&&&&&&&&&
学者Giorgio de Santillana和Hertha yon Dechend
对神话和传统进行了透彻的研究,他们得出的结论是:所谓的平面地球并非我们脚下的地球,而是黄道的平面图(太阳的运行轨道)。不久之后,根据他们的研究,原本的关于地球的宇宙观显然失传了,于是在我们脚下的地球被当成了完全的平面。在印度的宇宙古史里,地球也被当成是完全的平面。但是《圣典博伽瓦谭》提供的细节说明它的宇宙论是更加复杂的。
《圣典博伽瓦谭》不仅使用了黄道的模型,而且展示了Bhu-mandala盘的一些细节与太阳系示意图是相对应的(图片8)。太阳系的示意图几乎是平的。太阳、月亮以及以前就为人所知的行星-水星到土星――所有的轨道几乎都在黄道平面上。因此Bhu-mandala的确提到了什么东西是平面的,但所指的决非地球。
在《圣典博伽瓦谭》关于宇宙的描述中有一个显著的特征与尺寸有关。如果我们拿Bhu-mandala与地球,以及直到土星的太阳系,和银河系作一个比较,我们会发现Bhu-mandalar的尺寸非常接近太阳系,而与地球或银河系的尺寸极为不同。
此外,Bhu-mandala的结构与太阳系的结构图相符合(图片9)。如果我们用Bhu-mandala的圆环与水星、金星(图片10)、火星、木星和土星的位置作一个比较,我们可以发现一些相同的轨道,这更为Bhu-mandala是有意设计成的太阳系结构图这一假设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
就在不久之前,天文学家们曾普遍地低估了地球至太阳的距离。尤其是最伟大的古典天文学家Claudius
Ptolemy,严重地低估了地球至太阳的距离以及太阳系的尺寸。而《圣典博伽瓦谭》提供的数据与现代有关太阳运行轨道以及太阳系的数据大体上是互相符合的,这是不同凡响的。[See
BTG, Nov./Dec. 1997.]
(3)Jambudvipa是中亚和南亚的地形图
Jambudvipa位于Bhu-mandala的中心,可被理解为中亚和南亚的地形图。这是有关Bhu-mandala四个解释中的第三个解释。在平面天球图的解释中,Jambudvipa代表了地球的北半球。但是Jambudvipa的地貌特征与地球北半球并不符合。然而,它们与地球的一部分相符合。
六条水平线和两条垂直的山脉把Jambudvipa分成了九个区域,或称为Varsas(图片11)。最南的区域被称为Bharata-varsa。通过仔细的研究我们发现,这个地图与印度和南亚及中亚地区相对应。首先,《圣典博伽瓦谭》在印度指出了许多河流,这是我们得出这个结论的第一步。因此Bharata-varsa代表印度。同样在印度也有许多山脉在《圣典博伽瓦谭》被指出来。《圣典博伽瓦谭》特别把喜马拉雅山放到了Bharata-varsa的北面(图片11)。
经过对宇宙古史的仔细研究发现,在Jambudvipa中的其它山脉是与印度北部区域的山脉相对应的。尽管这个区域包括了一些现在世界上最荒凉、最多山的国家,然而这些国家在古代却是很重要的,比如“丝绸之路”就经过这个区域。帕米尔山脉可视为Meru山,而Jambudvipa的中间的方形区域则是Ilavrita-varsa。(请注意在这个解释中,Meru山不被认为是极轴心)。
其它的宇宙古史也给出更多的地理细节,同样支持这个解释。
(4)Bhu-mandala是半神人的国度
我们也可以把Bhu-mandala解释为半神人(Devas)国度的地图。《圣典博伽瓦谭》描述说,除了Bharata-varsa之外,其它地域都是天堂般的国度,在那里人们可以没有痛苦地活上一万年。这是Jambudvipa一个奇怪的特征。这让一些学者认为当时印度人把邻国想象成了天堂般的国度。但是《圣典博伽瓦谭》同时也提到了印度周边的民族,如匈奴人、希腊人、土耳其人和蒙古人,他们几乎不可能被认为是生活中天堂中的。另一个观点是:Bharata-varsa包括了整个地球,而其它八个Varsas代表了地球外的宇宙空间。这种看法在印度是普遍的。
但对于有关Jambudvipa天堂特征最简单的解释是:Bhu-mandala也被用于展示半神人的国度。就象我们之前谈论的三个解释一样,这个结论也是基于《圣典博伽瓦谭》宇宙观中的一些互相一致的要点。
首先,让我们看一下在Jambudvipa中关于山脉和地域大小的数据是多么的巨大。比如,印度从北到南的距离为72,000英里(9,000Yojanas),几乎是地球周长的三倍。同样,喜马拉雅山的高度是80,000英里。
在古代,印度人经常从印度的一端到另一端步行朝圣,因此他们知道印度有多大。那为什么《圣典博伽瓦谭》还要给出这个不真实的距离呢?对此的回答是,Jambudvipa同时也展示了天堂星宿,而在天堂星宿所有东西的尺寸都是超过地球人类的标准的。《圣典博伽瓦谭》描述说,半神人和在这些星宿里生活的神圣居民都比地球人类要高大。图片12说明了主Siva身材与欧洲的对比,这是根据《圣典博伽瓦谭》的一个诗节绘制的。
 为什么《圣典博伽瓦谭》要把Jambudvipa描写为即是地球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天堂星宿一部分呢。这是因为这二者之间有联系。让我们想一想平行世界的概念。通过神通-Siddhis,一个人可以抄近道穿越时空。《圣典博伽瓦谭》里的一个故事说明这一点。一位叫Citralekha的女玄密师绑架了Aniruddha
,并把他从他在Dvarak的床上神奇地送到了一个遥远的城市(图片13)。除了在普通空间内移动外,一个玄秘师还可以让人在以太中旅行,或是进入不同的时空中去。关于平行时空最经典的例子就是主奎师那的超然居所-温达文(Vrndavana),据说这个地方永无限制的扩展,它同时存在于有限的时空中,就是印度的温达文。
梵文文献有很多有关平行世界的记载。比如,《伟大的巴拉达》记载了一位天蛇(Naga)公主Ulupi如何绑架正在恒河沐浴的Arjuna的故事(图片14)。并不象我们预料一样,Ulupi并没有把Arjuna拉到河底,而是把他带到了天蛇的王国(那里的居民长得象蛇),而这个王国处于另一个时空。神秘旅行解释了半神人的世界是如何与我们这个世界相连接的。特别是它解释了半神人的国度Jambudvipa是如何与作为地球或地球部分的Jambudvipa相连接的。根据宇宙古史关于玄秘力量的理解,这个双重意义的模型是可以理解的。
《圣典博伽瓦谭》宇宙观中的垂直维度
几个世纪以来,对于大多数观察者来说,《圣典博伽瓦谭》宇宙观一直是不能理解的。这使许多人干脆拒绝这个宇宙观,或是不加思索地直接接受这个宇宙观。如果我们直接接受它,那么《圣典博伽瓦谭》宇宙观不仅与现代天文学发现相违背,而更重要的是,《圣典博伽瓦谭》自身也有互相矛盾的地方,或是与常识不符之处。这正是我们要指出的思想体系。这些矛盾存在的原因,是因为将多个合理解释一起通过同一个组织要素来向我们展示出不同的意义。
我已向大家展示的这四个解释,其中每一个都值得我们认真地接受。因为每一条解释都得到了经典中多条诗节的支持,这些诗节是协调一致的,并且与现代天文学的发现相符合。我采用了上下文相关或是多重研究方法,也就是说一个相同的主题在不同的上下文中有不同的含义。这个方法允许最多的信息可以储存在一个图片或一篇文章内,这减少了画家和作家的工作量。同时,这意味着这个工作不可能直接地一对一地与现实相对应,并且它要求看画的人或读者能理解不同的有关内容。当有关内容年久失传后,人们就会很难理解了。
&&&&&&&&&&&&&
  从终极的角度来说,《圣典博伽瓦谭》深信真理是avak-manasam,意为“无法用物质的心意理解和物质的语言描述”。因此《圣典博伽瓦谭》使用了上下文相关法来呈现宇宙论是恰当的。这也暗示了直接地、一对一地描述真理是不可能的。因此只有尽可能多地把各种意义放到一个有必要的但不完全的宇宙模型内。《圣典博伽瓦谭》的宇宙观是一个复杂的思想体系,它有多层的含义,包括物理学的,也包括形而上学的。它将对宇宙实用的理解与灵性概念结合起来,为我们揭示了一个意味深长的宇宙与真理的画面。
备注:Sadaput Dasa (Richard L. Thompson)在Cornell
University获得了数学博士学位。他写了一些书,《Mysteries of the Sacred Universe
》是其最新的作品。
&&&&&&&&&&&&
静心--来自宇宙的呼唤
&&&&&&&&&&&
(23)我们为什么会恐惧
---圣帕布帕在在美国纽约的讲课整理
一、何谓恐惧
&&&&&&&&&&&
恐惧,就是指——当生物处在没有被保护的状态下,孤立无援时,害怕身心受到伤害或侵犯时,便是恐惧。就如一个孤苦伶仃的孩子一样,父母不见了。当一个孩子迷了路之后,会哭喊,感到无助,类似这样,我们在孤立无助的情况下产生的害怕情态就是恐惧。
二、恐惧的根源
我们在出生之后,所看到的一切都是物质自然,便认为所看到的物质自然就是我们存在的一切,根本看不到有神的身影,也看不到至尊控制者的存在。以为所看到眼前一切景物都是自然而然的存在。并没有掌控者指挥它们运作。
这就是我们的奎斯那知觉被遗忘了结果。当我们的愿望是认为物质自然并非有至尊主控制时,也就是说物质自然的能量是故有的,并非有一个控制者在操控的时候,那便是我们焦虑的开始——恐惧、害怕。
三、不要托庇于假象
物质自然是属于至尊主krishna的低等能量,我们置身于物质自然之中,实质上也就处在至尊主krishna的低等能量之中,迷幻能量也属至尊主krishna的低等能量。《博伽梵歌》里解释了受条件限制的灵魂为什么会恐惧,当我们托庇于假象(迷幻能量)的时候,就会恐惧。
&&&&&&&&&&&&&
因为这些假象是没有能力庇护我们的。
而我们处在这物质能量中,如果忘记了krishna,那么,这物质能量对于我们来说是极之可怕的。我们认为它无人掌管,因此没有人可以给予我们庇护,当异常发生的时候具有不可估量的强大,故会非常恐惧。
当我们完会处于krishna知觉中,物质能量对于我们来说是不可怕的,因为它也是主的能量。如果我们是真正热爱主krishna的话,即使发生任何事情又有什么值得恐惧呢?!因此,恢复我们的Krishna知觉,那才是人生生命中最重要的任务。
由于我们没有信仰,不信有神的存在,所以要从其它的方面寻找保护。每一个生物体都会有寻求托庇的倾向,例如,你为一个普通的人服务,你认为那人会保护你,便托庇于他。就如同我们想要吃,想要睡,想交配,想恐惧,这是物质躯体的需要,是动物生活的思想原则。恐惧也是一种欲望。
四、托庇于主Krishna,摆脱恐惧
krishna知觉的奉献者是不会感到无助,他们知道在我们之上有至尊主krishna,他们全然皈依了主Krishna。皈依就意味着krishna会保护,而当你愿意去为至尊主krishna服务时,难道主krishna不会保护你吗?!主Krishna是有能力的。他说,我能保护你并免除你的罪恶反应。但是,我们却没有信心。因为不相信神,不明白物质自然是有掌控者的,因此,当无常一发生时,我们没有了依托,便会恐惧起来。
&&&&&&&&&&&
物质世界的创造者和维系者、毁灭者是就是至尊人格首神。我们只有彻底的皈依他,并托庇于他,才能得到真正的救赎。
&&&&&&&&&&
而只有通过服务来崇拜krishna是最好的方式,别无它法。你不可能通过控制呼吸,通过心智推敲和虔诚活动、节食来崇拜主krishna。只需要用你的爱心,服务主krishna,这才是摆脱恐惧唯一的方法,除此外再没别的方法了。
(24)希瓦神与他的外父达沙
一、咀咒大战
咀咒的力量是很强大的,特别是通过苦修的圣人,在过去的年代里,很多婆罗门都具备了这种玄秘力量,只要念一个曼陀罗,就可得到所欲的目的,咀咒和祝福在物质宇宙都是一样的,因为都是在物质层面上。
达沙是布如阿玛的儿子,被父亲誉为生物之父,因此,他肩负着繁衍后代的任务,他一次交媾就可以生一万个儿子,总之,他是一个地位很高的伟大君王,因此,他不可一世,非常骄傲,甚至没有把半神人看在眼里。
繁衍后代,是一个大的使命,也是一种物质活动,所以,要经常的做大型的祭祀活动,来取悦主维施努以及各主管物质宇宙不同范筹的半神人。
玛瑞祺、达沙和瓦希施塔等宇宙创造的首领们举行盛大祭祀的历史序幕就此拉开。
由于这些伟大人物安排了这个大祭,因陀罗和火神等半神人及其追随者们都齐集此会;布茹阿玛神和希瓦神也应邀而至。一切空前的咀咒大战,也从这埸大祭中,展开了。
原因是出自达沙和希瓦神之间,其实他们都是布如阿玛的儿子是十个伟大儿子之一,由布如阿玛作主,把达沙的最小的女儿萨缇嫁给了希瓦神因此,达沙和希瓦是父婿关系。
回到大祭的现埸,达沙是君王,在这大祭中是一个主角。
达沙步入会场时,其身体放射出太阳般的光芒,令整个会场增色生辉。受到达沙身体那耀眼光芒的影响,除了布茹阿玛神(Brahma)和希瓦(civa),全体火神及其他与会者都纷纷离席,肃立恭迎此君。达沙受到大会主席布茹阿玛恰如其分的迎接;
向布茹阿玛致礼后,便遵主席之命,安然就座。但在就座前,达沙看到希瓦还端坐在座位上没向他致敬,便感觉受到了极大的冒犯。咀咒的起因是这里开始了。
此时,达沙怒火中烧,两眼通红,开始用激烈的言辞抨击希瓦神。由于布茹阿玛神和希瓦神都是半神人的首领,地位高于达沙,因而并没有站起来。然而,达沙无法容忍希瓦神不起立向他致敬这一做法,认为这是女婿对他的侮辱。其实他此前就看希瓦神不顺眼,因为希瓦总是两袖清风,衣着简朴,活像个穷汉子。于是,达沙就在大庭广众面前讲:
"在场的各位圣哲、婆罗门和火神们,请注意听我说,我现在要讲的是何为君子风度,但我绝非出于愚昧或妒嫉而讲述这一点。"为了能名正言顺地指责希瓦神,达沙试图用计稳住会场,于是便诈称要谈论有关温文君子的风度问题,尽管其言论自然会激怒一些并无教养之徒,也可能会使与会者不快,因为大家甚至不情愿让那些没有教养的人遭到冒犯。达沙含沙射影地指向希瓦神。达沙完全清楚:尽管希瓦神的品行完美无缺,可自己还是要指责他。达沙从一开始就妒嫉希瓦神了,他的傲慢,已使他无法觉察到自己是在妒嫉。
达沙想让赴会的全体大圣哲留下一个印象,那就是,希瓦身为半神人,却举止失体,败坏了全体半神人的美名。"他当着火神和婆罗门的面娶了我女儿,藉此认同我的长辈地位。可他只是装出一副老实模样,娶了我那如同嘎雅垂女神一般伟大的女儿"。达沙继续说:"我本不想把女儿嫁给这个有违礼教之徒;他不遵从必要的规范守则,故极不纯洁,但我还是被迫把女儿下嫁于他,这就像人将韦达知识传授给戍陀一样。"
他傍敲侧击地埋怨父亲布如阿玛为他作主把孙女嫁给希瓦
他说希瓦,他住在火葬场那样肮脏不堪的地方,与鬼魂和恶魔为伍;如疯子般一丝不挂,时哭时笑,并以火葬场的骨灰涂满身体。他经常不洗澡,还用骷髅骨头串成花环状来装饰身体。
因此,他只是徒有其名的希瓦——吉祥,其实却是最疯狂、最不祥的生物。为此,那些极度处于愚昧型态的疯狂生物体十分亲近他,而他则是他们的首领。
在这里,圣帕布帕释论到:不经常沐浴者大多为与鬼魂及疯狂生物为伍的人。希瓦神表面看来就是那样;但他的名字希瓦却是名符其实的,因为他对不经常沐浴的肮脏酒鬼这类处于黑暗愚昧型态的人,极为仁慈。甚至给这些生物予庇护,然后逐步把他们的知觉提升到灵性的层面上。希瓦神吉祥之至。就连那么堕落的灵魂,都能藉着与他联谊而得以提升。有时伟人也与堕落的灵魂见面──并非为了私利,而是为了那些灵魂的利益。布茹阿玛(Brahma)神负责照管那些非常依附于物质活动的人;但希瓦神非常仁慈,负责照管那些粗鄙愚昧、禽兽不如的人。
就这样,达沙看到希瓦端坐不动,仿佛是与自己作对似的,便洗手、洗口,并用如下的话语来诅咒他。咒词:"尽管半神人都有资格分享祭祀的供品,但希瓦是所有半神人中之最低下者,所以一份也不应该享有。"
就是这个诅咒剥夺了希瓦分享韦达祭祀供品的权利。正因为达沙这个诅咒,希瓦神才得以免除与物质主义半神人分享供品而带来的灾难。希瓦神是至尊人格神最伟大的奉献者,并不适宜与半神人那样的物质主义者同吃同坐。因此,达沙的诅咒是个间接的祝福,使得希瓦不必再与其他太过物质化的半神人同吃同坐了。
在大祭现埸,达沙不顾祭祀现场全体成员的苦苦相劝,仍狂怒不已地诅咒了希瓦神,然后便离开会场回家去了。愤怒危害极大,就连达沙这样伟大的人物,也因为盛怒而不顾主席布茹阿玛以及全体大圣哲和虔诚、圣洁之人云集祭祀场这一事实,依然拂袖而去。达沙由于位高权重而不可一世,觉得没人可以在辩论上胜他。
由于他讨厌像希瓦这么圣洁的人,就受到了愤怒、色欲和激情这三大敌人的攻击。为此,主采坦亚(Caitanya)谆谆教导说,人应该小心谨慎,不要冒犯外士纳瓦。祂把对外士纳瓦的冒犯比作疯狂的大象。一头疯象什么可怕的事都能做出来;同样,人一旦冒犯了外士纳瓦,就会做出所有令人厌恶的举动。
意识到希瓦神被诅咒了,希瓦神的一个主要同伴南迪施瓦马上义愤填膺。他两眼通红,打算诅咒达沙以及那些在场那些容忍达沙对希瓦作出狠毒诅咒的婆罗门。他没有象希瓦那样保持沉默和容忍,当然,作为追随者,不容忍别人侮辱自己的主人完全合符情理,只是不应该连在场的婆罗门也一起诅咒。
整个事件是如此错综复杂,以致那些修为不足的人都忘记了自己的地位,就这样在会场上你来我往地相互诅咒。很多人都被这愤怒的气氛感染。
首先是南迪施瓦的诅咒。
他的第一个诅咒是:任何支持达沙的人,都是愚蠢地把自我与躯体相认同的人;由于达沙没有超然的知识,支持他就会使人丧失超然知识。从而也失去有关至尊人格神的知识。
第二个诅咒:与躯体认同的人依附于韦达典籍所描述的果报活动。吹嘘自己过虔诚的居士生活,实际却受物质快乐吸引,从而有趣于对韦达经的肤浅解释。如此,人将丧尽智慧,仅执着于果报活动,认为这些活动至关重要。
第三个诅咒:达沙认为躯体就是一切。由于他遗忘了维施努-帕达,或是说维施努-嘎提(visnu-gati,维施努的目的地),而只沉迷于性生活,不用多久就会得到一付山羊的脸。
这些诅咒,在卡利年代彻底地被实现了。正如现在很多所谓的婆罗门对了解至尊梵的本质已不再感兴趣。被韦陀经的华丽词操吸引,并利用韦陀经达到物质的利益。那些受到南迪施瓦诅咒的婆罗门,实际已落到了无法分清什么可吃什么不可吃的地步,活着只为维持这必死的物质躯体和与这躯体有关的家庭。物质自然的严酷律法不可逾越,同样,婆罗门发出的诅咒也无法克服。
但《博伽梵歌》也说了,无论如何,物质世界的诅咒或祝福毕竟都是物质的产物。《永恒的采坦亚经》也确认说,在这个物质世界,被认为是祝福或诅咒的事物并无两样,因为两者都是物质的。要想摆脱这种物质污染,就应托庇于至尊人格神。
听到南迪施瓦的诅咒,达沙的追随者布瑞古.牟尼也对希瓦的追随者诅咒说:
崇拜希瓦神的人,会成为这种企图宣扬至尊人格神不具人格性的非人格神主义学说的追随者。
此外,在希瓦神的崇拜者中,也有一部分人过着魔鬼般的生活。那些发誓崇拜希瓦神的人愚蠢之至,竟靠留长发来模仿他。他们正式入门崇拜希瓦后,宁愿喝酒、吃肉及食用其它类似物品,以此为生。
布瑞古.牟尼接着对南迪施瓦说:有些希瓦的崇拜者,模仿希瓦而吸毒、不洗澡、留长发、及迷恋麻醉品。
这些诅咒也同样在卡利年代,得到全部应验。
当希瓦神的追随者与达沙和布瑞古一派在唇枪舌剑,一埸诅咒与反诅咒的唇枪舌战便展开了,
在双方互相诅咒时,希瓦心里闷闷不乐,默默地离开了祭祀现场,门徒也随之而去。
希瓦这位最伟大的外士纳瓦却一直保持清醒、冷静,始终一言不发。外士纳瓦总是宽容大度;希瓦神被公认是最杰出的外士纳瓦,他在此情形下所展示出的品格也极为卓越。身为外士纳瓦,在他眼里大家都是平等的,
并不存在谁高谁低的问题。希瓦神唯一的选择就是离开祭祀现场,以使自己的追随者南迪施瓦与布瑞古.牟尼之间的相互诅咒能平息下来。
在达沙和希瓦神相继离开祭祀现场后,祭祀并未停止;圣哲们仍依序行事。
(25)印度简介
印度共和国位于亚洲南部的印度次大陆,北回归线穿过其中部偏北,是世界上人口第二多的国家,拥有超过十一亿的人口以及上百种语言。如按购买力平价来计算,印度是全球第四大经济体。
印度的地形分为三部分:尼泊尔以西的中印边境为喜马拉雅山地,北部主要是恒河平原,南部为德干高原
“印度”旧译:“天竺”、“身毒”这个名字来源于梵文,得名于印度河。
印度人自称“婆罗多”
与印度接壤的国家包括了孟加拉国、缅甸、中国、不丹、锡金(印度已将其归并为自己的一个邦,而不再将其视为邻国)尼泊尔和巴基斯坦,印度又与斯里兰卡和马尔代夫隔海相望。(除此之外,按印度的观点阿富汗也是它的一个邻国)
国旗:橙色象征勇敢、献身精神,白色象征纯洁和真理,绿色表示生命。中央24根轴条组成的法轮,代表神圣、真理和进步。
国徽:阿育王根据佛教的典章为他的臣民制定了严格的道德规范。为了严明戒律,公诸世人并使之永久保留,阿育王下令把诏令戒律刻在全国各地带有狮头的石柱上。这些相背而立的威严的雄狮石柱记载了古代印度的强盛,现在成了印度的国宝。1950年印度人民选择这些古老的雄狮图案作为国徽,以此来弘扬印度悠久的文化和历史。
印度的国花:荷花
印度历史:
印度文明是世界最古老的文明之一,至今已经有大约5000年的历史了。来自西北部的雅利安人部落在公元前1500年侵略了这里;他们与当地人的结合创造了经典的吠陀文化(Vedic
culture)。此后,阿拉伯人在公元8世纪侵犯了这块土地,随后是12世纪到来的土耳其人,以及15世纪末到达此地的欧洲商人。
在击败了当地的莫卧儿帝国后,英国在19世纪成功地获得了印度全境的控制权。而由莫罕达斯·甘地和贾瓦哈拉尔·尼赫鲁(Jawaharlal
Nehru)领导的非暴力抵抗运动终于为印度在1947年赢来了完全的独立。这块次大陆最终被分成“世俗”印度以及较小的回教国家巴基斯坦。
虽然印度的经济成就引人注目,她依然面临了多项挑战,例如与巴基斯坦关于克什米尔地区的领土冲突、人口膨胀、环境破坏、贫穷以及印度国内的种族以及宗教冲突。
印度政治:
印度是一个联邦共和国,印度的总统是国家元首,但其职责是象征性的。国家的总统及副总统任期5年,由一个特设的选举机构间接选举产生。副总统在总统无法行使权力时,并不能自动接任总统。
行政权力主要控制在以总理为首的部长会议(即印度的内阁)。议会多数党向总统提名总理人选,由总统任命总理。然后再由总理向总统提名其他内阁成员。
印度的两院制议会包括了上院联邦院(Rajya Sabha)和下院人民院(Lok
Sabha)。部长会议对人民院负责。联邦院议员任期6年,每2年改选三分之一,其中233名成员由地方选举产生,其馀12人由总统任命。人民院共有545席,任期5年,其中543人民选产生,其馀2人由总统任命。
印度人口:
印度是世界上仅次于中国的第二人口大国。今天的印度人口结构主要以语言、宗教以及种姓来划分。
印地语是全国的唯一官方语言,但不同的州和地区还有其他16种不同的半官方语言,包括了:
达罗毗荼语系5 种语言:马拉雅拉姆语、泰米尔语、泰卢固语、卡纳达语、孔卡尼语
印度-雅利安语支10
种语言:马拉地语、乌尔都语、古吉拉特语、奥里亚语、旁遮普语、阿萨姆语、克什米尔语、信德语、尼泊尔语、梵文
汉藏语系一种语言:曼尼普尔语
另外登记的还有超过1,600种语言。英语依然广泛使用于法律和政府机关。
虽然83%的人口是印度教教徒,印度是全球第二大回教国家。其他的宗教团体包括了基督教、锡克教、耆那教、佛教和祆教。参见印度宗教。
印度的种姓制度反映了印度的宗教继承观念。传统上,印度一共由4个主要的阶层(var?a)。虽然印度经历了经济的现代化以及有关禁止歧视以及结束阶级结构的法律的制订,种姓制度在印度依然十分重要。
印度文化:
印度已知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以雅利安人第一次在印度北部定居的移民浪潮为开始。很可能在移民和当地居民之间发生了激烈冲突。但显然是伟大的印度的同化精神和忍耐精神取胜,这种精神一直持续到现在。在以后的一千年间雅利安人遍布整个印度,创造了大部分早期的古典梵语文献,如《梵经》,《吠陀经》,《奥义书》和两大史诗《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
然后到了大约公元前550年,乔答摩释迦牟尼的佛教传往亚洲各地。亚历山大大帝于公元前4世纪侵入印度北方。公元前321年,旃陀罗笈多.毛里亚在帕提拉普拉城即现在比哈尔邦首都巴特那城建立王朝,印度的黄金时代开始。以后在印度北方,南方出现一系列的王朝,其中最著名的是孔雀王朝。孔雀王朝的皇帝阿育王把佛陀的福音传向四面八方。往南,从公元前200年开始,朱罗王朝和潘迪亚王朝兴起,南方的寺庙建筑得到很大发展,雕刻,音乐,诗歌,舞蹈等艺术达到顶点。
公元711年穆罕默德-宾 卡辛占领信德省为穆斯林冒险家第一次涉足印度。1206年库杜布.丁.
阿依巴克在德里建立第一个奴隶王朝,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库杜布塔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宣传神秘信仰与和平的苏菲派圣人远远早于全副武装的侵略者到达这片土地。1526年巴布尔建立了莫卧儿王朝。在这之前,葡萄牙冒险家瓦斯克-加玛在加里库特上岸。
从1526年直到1707年奥朗则布皇帝死亡,莫卧儿王朝创立了当代世界的最强有力的帝国,统治了印度近180
年。除了撒黑崖迪里山出来的玛拉塔勇士西瓦吉以外,没有其他王公贵族敢于和奥朗则布的强权挑战。西瓦吉自己加冕为王,被赞扬为人民的国王。西瓦吉的继承人派石瓦斯是灭亡于英国东印度公司强大势力的印度最后一位君主。
因而印度到处是无数历史纪念碑。古老佛塔,一些保存佛祖骨灰的古老佛塔,刻有法令的阿育王柱,铜匾和石碑散布在整个次大陆。玛哈拉施特拉邦等地有雕刻精美的阿旃塔石窟,爱罗拉石窟,艾勒凡塔石窟,东南西北有保存完好的不同建筑风格的雄伟的庙宇,拉加斯坦的城堡和庄园,德里的壮丽的红堡,历史纪念碑,壮观的法特普尔西克里王宫,宏伟美丽的泰姬陵……数说不完的名胜古迹。游客一旦被吸引到神化般的印度来,会让他千眼万眼看不够。
现代印度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国家,
就透明的民主性而言,她又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应该为此感到自豪。二战以后独立的第三世界国家中,有很少的国家能象印度那样这么忠实地保护其民主制度。不可讳言,印度城镇还有穷人,还有贫民窟。但随着印度的科学和工业技术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会随之提高,到了21世纪,一定会达到中等生活水平。印度的新兴的信息技术工程人员和信息企业赢得了世界的尊敬。其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仅次于中国。印度人民决心在现代世界崛起,印度脉搏随着人民的青春般的活力跃动。
印度给游客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她的多样性,这种多样性引起游客的极大的好奇心和兴趣,使他们渴望了解印度这片国土和她的人民。毫无疑问,千里迢迢来到这里寻找财富的古代商人和劫掠者会爱上这片土地,把她看成是他们在次大陆的最后目的地和定居地,而不是补给站。这片神奇土地上民族,语言,宗教,崇拜,文化以及地理特点和气候很难有其他国家可以比拟。但印度这些令人目瞪口呆的多样性,却形成一种微妙的粘合力,使整个国家持久地难以置信地统一起来。印度第一任总理尼赫鲁认为这种文化和民族的令人惊异的多样性中的统一,是印度的一大特点。这是印度在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独特性。这种多样性中的统一性使印度人永远感到自豪。
印度的国土面积在世界上居第七位,人口十一亿,仅次于其邻国中国而位居第二。刚登上这片土地的的客人惊异地发现这块次大陆的人肤色各异,身材高低差异大,具有鲜明的人类学和社会学特点。从雅利安人,印欧人到地中海达罗毗荼人,地球上所有人种的肤色几乎都有。还有蒙古人种,原始澳大利亚人,黑人以及西部布拉齐塞发尔人.如果你从北往南旅行,北部印度人的肤色较白,越往南,人们的肤色越黑,这只是一般性的划分。不管是南部还是西部,即使在同一个家庭,每个人的肤色,头发和眼睛也有所不同。印度的牛的数量在世界上占第一位,根据最近统计,共达两千万头。
印度的语言同样多样化。印度有大约2000种,其中55种有自己的文字和文学。有各自巨大的文学宝库的发展完善的19种语言被承认为印度的官方语言。印度的每个宗教在次大陆都有它的信徒。印度的信仰印度的人占绝大多数,为85%,其次为穆斯林,基督教,佛教,犹太教,拜火教,耆那教等,所有不同宗教和谐相处。整个印度次大陆遍布无数的漂亮的庙宇,雄伟的教堂,宏大的清真寺,香火旺盛的佛教庙,犹太教堂和拜火教寺院。印度西部商业特大都市孟买可以说是印度宗教,种族,语言多样性一个缩影。市内除了以上各教的庙,堂外,还有有著名的亚美尼亚教堂,神道教庙和大同教庙等。
如果你到孟买,金奈,特别是到了加尔各答,好几个世纪文明的陈迹会一个接一个地呈现在眼前。你从清凉的有空调的用电脑管理的咖啡馆出来,走到加尔各答的钻石港口大道上,你自然会碰到居住在小道上的原始居民家庭,这里的人在用木柴做饭,悠闲地冲澡,洗衣。走到对面马路上,一辆辆的人力车,拉着堆积如山的计算机包装箱或蔬菜的牛车和行人挤道而行。你可以雇一辆三轮摩托车或人力两轮车到附近的富人区去。市内公共汽车呼啸而来,豪华小气车从你身边嗖的一声驶过,你可以跳上一长列有轨电车。头顶上现代化的飞机轰鸣着驶向远方,地下火车轰隆而去。
象她的人民一样,印度的地质,地理和风土代表了地球历史的真正全貌。世界上最高而有最年轻的喜马拉雅山形成了印度北部的一道让人望而生畏的天然屏障,她东西绵延2500公里,构成50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她最著名的西崖沉冰川是冲积成富饶的北部,西部山谷的万年流淌的河流的永不枯竭的源泉。印度的圣河恒河,还有雅穆纳河,信度河,布拉马普特拉河从远古时期就孕育了沿岸的富饶大地的文明。到了西北部,有世界上最古老的,数百万年以来不再荣耀,不再肥沃的阿拉瓦里山系。
文迪亚山和萨特普拉山脉从东到西平行横贯几乎整个印度半岛。撒黑亚得里山平行横贯印度西海岸,东海岸的不规则山系为东高址山。每个山系的漂亮景点星罗棋布,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四通八达。喜马拉雅山有许多滑雪场,还有安全的爬山和河上漂流设备。每个山脉有其独特的雄伟壮丽和地理特点。茫茫林海,特别是亚热带森林里生活着各种野生动物,森林里建有野生动物保护区,游客可以大饱眼福,观赏百兽千鸟。靠近撒黑亚得里山海岸特别是克拉拉邦,果阿和玛哈施特拉邦的共干地区碧绿的阿拉伯海岸有数不清的美丽的山峡,峡湾,小溪和泻湖。令无数的游客渴望在难得美丽的宁静环境中陶冶性情。印度有7516公里的海岸线,阿拉伯海和孟加拉海湾为太阳浴和水上运动爱好者提供舒适优美的场地和环境。沿克拉拉邦回流海岸,在好多地方举行传统的划船比赛,同时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引来无数的划船迷=爱好者和观众。走下白雪皑皑的喜马拉雅山,跨过富饶的旁遮普平原,就是荒凉,酷热寸草不生的拉加斯坦沙漠,但拉加斯坦人用智慧和勤劳自己创造出了一片色彩天地,并以此而闻名于世。似乎是为了补偿大自然的吝啬,拉加斯坦人民创造了自己的色彩绚丽的美丽世界:精美的纺织品,男人的头巾,妇女飘逸的纱巾,装饰用的刺绣,精妙的首饰,还有草棚,房屋以及王公的豪宅。据说拉加斯坦的每个家庭妇女,每个小孩是天生做精美工艺品的艺术家。拉加斯坦的微型画吸引了全世界的艺术爱好者。拉加斯坦带有异国情调的城市斋普尔,焦代普尔,乌代普,比卡内尔建筑的和谐,色彩的绚丽使游客大饱眼福。
但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绘画,
民间舞蹈,音乐不仅拉贾斯坦有。拉达克山区,东北部的阿鲁拉查尔邦,锡金,梅加拉亚邦,米左拉姆邦,曼尼普尔邦,特里普拉邦部落里,还有古加拉特邦,中央邦,奥里萨,玛哈拉施特拉邦的部落地带都有各种风格的民间艺术。传统的乡村节日集会,不管是部落还是平原上的农业村社展现一副典型的印度农村风俗画面。在这里可以领略到真正的名副其实的音乐,杂耍,精美的食品,歌舞以及令人目不暇接的地方工艺品。从中感觉出印度人民勤劳智慧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印度共有70万个乡村,每年举行成千上万的节日集会。这些集会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客人及海外游客。
温迪亚山和萨特普拉山是纳玛达河,达菩提河,戈达瓦里河,克里西纳河,玛哈那底河以及漕沃瑞河的发源地。这些河流以及东部的布拉马普特拉河经历了许多古代王朝和文化的兴衰,半岛上到处可以看到古代遗址和残存的纪念碑。印度南部的泰米尔文化甚至早于北部的吠陀文明,泰米尔人以他们的语言比梵语古老而引以自豪。
印度位于北纬8.4至37.6度之间,气候差异很大。当喜马拉雅山角克什米尔山谷的拉达克和旁遮普气温在0度上下徘徊,冷得结冰的时候,半岛南部气温却在30度,热得汗流浃背。每年6到9月为印度的夏季西南季风期,是印度印度半岛大部分地区农业耕种季节,但滂沱大雨给耕种带来困难。不过从南到北的灌溉系统可以调节这种不利因素。具有创新精神的印度凭着勤劳和智慧已经战胜了季风的肆虐。过去常常遇到饥饿灾年的印度,在养活是1947年独立时三倍的人口的同时,还向外出口粮食和水果。
印度位置:
印度位于南亚大陆,北与中国、尼泊尔及不丹接壤,东与缅甸、孟加拉及孟加拉湾相邻,南临印度洋,西滨阿拉伯海及巴基斯坦,历史悠久,文化渊远流长,是一个古老而神秘的国家。
印度总面积是三百二十七万五千一百九十八平方公里。由于其位于印度最南端的科摩林岬是北纬八度,最北部的加湿米尔北端是三十七度,所以从纬度来说,印度的气候从热带到温带,型态多样。地理上,从喜马拉雅山以南,绵长的山脉、肥沃的平原、广大的森林与高原,甚至荒凉的沙漠,以及恒河与印度河流域等境内大小数百的河川,可以说,印度拥有种类繁多的地理特征。因而矿物、动物、植物等天然资源的多样化,也是它的一大特色。
印度的人口众多,人种的组成也相当复杂,所以在印度的文化中,语言的使用多达二百二十余种。在数百种族中,至今超过三千年历史的雅利安民族,在古印度文化传统中一直占有优势地位。其次,较重要的有居住于中央山岳地带的姆门达族,喜马拉雅地区的藏缅族(属蒙古系),以及南方的杜拉维族。这些民族都曾经居住于广大的平地上,后来遭到雅利安人驱逐而离开原住地。
印度经济:
印度经济以传统耕种、现代农业、手工业、现代工业以及其支撑产业为主。全国依然有四分之一的人口温饱无法满足。印度拥有较充沛的外币储备,印度货币汇率稳定。
印度的制造业出口已经开始下滑,在全国的很多地区电力供应依然不足。印度有很多精通英语的受良好教育人士,还是主要的电脑软件服务出口国以及大批软件工程师的母国。
去年12月,美国新泽西州初步通过了一项议案。此议案如同半空里的一声惊雷,在印度炸响。议案很简单:今后政府部门的工作一律不外包给非美国公民,不管是软件设计还是呼叫中心。
  对于印度的科技企业来讲,这无疑是一个沉重的警醒——就在两年以前,所有的媒体都还在对印度在信息产业方面的威力津津乐道。而现在,随着美国和欧洲经济疲软,失业率上升,印度的高科技企业终于尝到了欧美经济不景气的苦酒。
  对印度的排斥不仅仅来自于几个议会代表,一些移民官员也有类似表现。比如,三月份,荷兰移民局以签证无效为由,扣留并最终驱逐了15名来自印度某知名IT企业的访问人员。如此种种,都意味着欧美对印的态度转向,印度高科产业以后将面临新的考验。同时,更严酷的商业环境,更激烈的竞争,以及更苛刻的消费者,都在蚕食印度高科产业的利润。
自远古时代以来,印度的西北部一直是外来民族迁入的门户。西元前三千五百年到西元前两千一百年间,印度原住民从半游牧、畜牧,过渡到村社生活,只有印度河流域首先出现农业生活,形成了灿烂的哈帕拉文化。一般认为,哈帕拉文化的开创者是达罗毘荼人(
Dravidians
),他们在烈日下晒得黑而干,体格矮小,崇拜蛇、大树和祖先,有农业、畜牧,还创造了手工业,促使商业的发达,并组织村庄和部落,也建造了人口密集的城市,已有相当高的文化。
在西元前二千年至西元前一千年间,原住在现在波兰到中亚之间广大平原上的雅利安人(Aryans),不断分支迁移各地,一支向印度河上游地带,一支向西南进入波斯,另一支迁移至欧洲。雅利安人本是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皮肤白皙,个子高大,体格强健,善于骑马,使用铁制武器,以畜牧和狩猎为生,与伊朗人、欧洲人属于同一系人种,他们自认为比其他人种优越。他们使用的语言,叫做“梵语”。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平原后,发现这里气候温暖,水草丰美,容易生活,于是他们努力征服了比他们更早在这里的达罗毘荼人,而在印度河上游五河地区定居下来,开创了雅利安式的印度文化。
西元前一千五百年到一千三百年之间,雅利安人的中心势力便移到恒河流域,渐知种植米和谷类,由游牧生活改为村落的农业社会,畜牧业退为副业。他们定居在这肥沃的印度平原上,又有奴隶代劳,食物丰美,人口迅速增加,社会上逐渐产生各种不同性质的行业,村落中的长老和对宗教有特别才能的人,则以祈祷为生;年壮力强的,训练武艺,专做武士;因为农牧的发达,也渐渐产生专门制造农具和武器的工人,与贩卖维生的商人。印度独特的文化便逐渐酝酿出来。
(26)印度史诗中的谜团
&&&&&&&&&&
印度是一个著名的文明古国,它那博大灿烂的古典文化早为世人熟知。印度古代史诗《摩诃婆罗多》内容广博,包罗万象,被称为一部诗体的古印度百科全书。
&&&&&&&&&&
这部史诗的主要内容,是描写古印度婆罗多族的两个分支——俱卢族与般度族之间的战争。这场战争规模浩大,许多国王和神灵分别参加了双方的战斗。根据历史学家考证,这场大战有一定的事实背景。近年来,有些学者重新研读这部史诗,发现其中竟然描述了多种高科技武器和飞行器。这些武器和飞行器远远超越了古诗产生的时代,甚至在今天看来也十分先进。其中最令人惊异的,是一种神所禁止使用的特别可怕的武器。这种武器名叫“厄尼亚”,是一种“无烟飞弹”,在战场上无人能逃避这种武器的伤害。施放这种武器时“烈风刮起,云雾翻卷,抛下大量灰尘和砂石。大地遭受烧灼,不断展抖。象群被高温烤焦,其它动物也倒地而死。烈焰滚滚,树木橡遇上森林大火,成排倒下。猛烈的火舌不断从四面八方落下,数千辆战车被毁掉。…阵亡者的尸体被可怕的高温烤得残缺不全,在此之前,我们从未见过如此可怕的武器。"
&&&&&&&&&&
这部史诗定稿于公元2世纪,那还是人类使用冷兵器的时代,可是这里的描写,却与核爆炸引起的超高温大火非常相似。再看另一段:“廓尔喀乘坐他的‘维玛那’〔一种飞行器)迅速飞行,向维里什尼族和安达喀族三个城市投掷一枚充满宇宙全部威力的射弹,一续白烟从地上升起,光亮犹如一万个太阳。这种名叫
‘铁霹雳,的秘密武器,将维里什尼人和安达喀人全部化为灰烬··…尸体烧到无法辨认.头发与指甲全部脱落。食物变成有毒。战士们纷纷跳进暖流,将自己及随身装备擦洗于净。”请不要忽视诗中的细节:受害者的头发与指甲全部脱落,食物不可食用,正是核爆炸产生的核辐射造成的特征。面施放武器一方的士兵跳人暖流与擦洗随身装备,也只能用防止辐射尘的污染来解释。
那么廓尔喀乘坐的“维玛那”又是什么呢?诗中写到“维玛那”借助于水银和一种强大的推进气流,确定了在九天航行的路线。它的飞行距离可以是无限的,飞行方向可以从上往下,从下往上,还可以从后往前。’’
这不就是可控式的太空飞船吗?
&&&&&&&&&&
在这部史诗中,飞船曾多次出现。史诗的另一处,描写了英雄阿周那乘坐飞船的情形:“乘上这太阳形的飞船,阿周那飞升而去。当到达一个凡人看不到的地方时,他发现了数百艘其他飞船。在这个地方,太阳和月亮都不发光,更不用说火炬了。这里巨大的天体,就是在地面上观测到的星星,它们在地面上看起来不过像是远方的灯盏·一声
这可以说是对飞出大气层后的外层空间非常准确的描写。如果没有经历过这样的飞行单凭古人的想象,恐怕是无法写出这样逼真的细节的。
更令人展惊的是,在这部史诗中还写到了太空城市的毁灭。史诗《德罗那篇》第”节写道:“当三座太空城市撞到一起的时候,湿婆佩带的三层腰带发出的强烈光束击穿了它们。……三座城市姗烧起来,雪山神女急忙赶到这里观赏这场闹剧…”
《摩诃婆罗多》虽完成于公元z世纪,但其中包罗了印度远古时代的众多典籍和传说的内容,在印度一直被视为圣书。由于科学技术水平和理解力的低下,古人对高科技事物的描述,往往是曲折的反映并带有了神话色彩,但其中某些细节的真实性却是难以泯灭的。透过史诗中的这些描写,人们不禁会发出这样的疑问:在史前时代的印度,究竟曾发生过一些什么样的事件呢?
成于3000多年前的印度史诗《摩诃波罗多》记载多场激烈的战争,此插图描绘了诸神乘坐飞毯观看战争的场面。毁灭的古印度文明──《摩诃波罗多》中记载的史前核武战争
有一部著名的古印度史诗《摩诃波罗多》(一译《玛哈帕腊达》,印度古代梵文叙事诗,意译为“伟大的波罗多王后裔”,描写班度和俱卢两族争夺王位的斗争,与《罗摩衍那》并称为印度两大史诗),写成于公元前一五○○年,距今约有三千五百多年了。而书中记载的史实则要比成书时间早二千年,就是说书中的事情是发生在距今约五千多年前了。
此书记载了居住在印度恒河上游的科拉瓦人和潘达瓦人、弗里希尼人和安哈卡人两次激烈的战争。令人不解和惊讶的是从这两次战争的描写中来看,那是核子战争!
书中的第一次战争是这样描述的:“英勇的阿特瓦坦,稳坐在维马纳(类似飞机的飞行器)内降落在水中,发射了“阿格尼亚”,一种类似飞弹武器,能在敌方上空产生并放射出密集的光焰之箭,如同一阵暴雨,包围了敌人,威力无穷。刹那间,一个浓厚的阴影迅速在潘达瓦上空形成,上空黑了下来,黑暗中所有的罗盘都失去作用,接着开始刮起猛烈的狂风,呼啸而起,带起灰尘、砂砾,鸟儿发疯地叫……似乎天崩地裂。”“太阳似乎在空中摇曳,这种武器发出可怕的灼热,使地动山摇,在广大地域内,动物灼毙变形,河水沸腾,鱼虾等全部烫死。火箭爆发时声如雷鸣,把敌兵烧得如焚焦的树干。”
如果阿特瓦坦武器造成的后果像一场火暴,那么古尔卡制造的攻击后果则是一场核弹爆炸及放射性落尘中毒。
第二次战争的描写更令人毛骨悚然,胆颤心惊:“古尔卡乘着快速的维马纳,向敌方三个城市发射了一枚飞弹。此飞弹似有整个宇宙力,其亮度犹如万个太阳,烟火柱滚升入天空,壮观无比。”“尸体被烧得无可辨认,毛发和指甲脱落了,陶瓷器爆裂,飞翔的鸟类被高温灼焦。为了逃脱死亡,战士们跳入河流清洗自己和武器。”
后来考古学家在发生上述战争的恒河上游发现了众多的已成焦土的废墟。这些废墟中大块大块的岩石被粘合在一起,表面凸凹不平。要能使岩石熔化,最低需要摄氏一千八百度。一般的大火都达不到这个温度,只有原子弹的核爆炸才能达到。
在德肯原始森林里,人们也发现了更多的焦地废墟。废墟的城墙被晶化,光滑似玻璃,建筑物内的石制家具表层也被玻璃化了。除了在印度外,古巴比伦、撒哈拉沙漠、蒙古的戈壁都发现了史前核战的废墟。废墟中的“玻璃石”都与今天的核试验场的“玻璃石”一模一样。
这些考古发现吻合了流传的史料记载,我们可知五千多年前人类也曾在印度发展出高度文明,甚至熟悉利用核能,却由于争权夺利而滥用,使他们遭到了毁灭。相较于非洲奥克洛发现的二十亿年前的核反应炉,人类能运用于和平用途,同时利用天然地形堆放核废料,这种高度物质文明显然是由相对高度的精神文明下所发展出来的,运转五十万年,代表五十万年的和平与繁荣。否则像史诗中描述的印度古文明中用核武战争互相的攻击,可能不消五十年就自我毁灭了!现代人类才几十年的核能技术,光为了核废料争论不休,遑论其它,我们真该为此感到汗颜呢。
诸神之战古印度史诗中的神秘高科技战争:
上千年时光的流逝,也未能驱散笼罩在地球一些地方的神秘与悬念。希伯莱人的上帝是外星宇航员吗?新疆奥帕茨真的有2.7亿年前出现的皮鞋印?1908年俄国通古斯大爆炸是起于坠毁的外星飞船吗?无数专家学者绞尽脑汁也未解其中奥秘。本书详细列举了地球上100个千古之谜。《古印度史诗中的高科技战争》选自书中有关章节。
古国印度位于亚洲南部,早在距今五千多年前,印度次大陆就已经有了远古先民,其博大精深的古典文化早为世人熟知。印度的两部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内容广博,包罗万象,被世人誉为诗体的古印度百科全书和世界文化宝库中两颗璀璨明珠。
《摩诃婆罗多》这部史诗的主要内容,是描写古印度婆罗多族的两个分支——俱卢族与般度族之间的战争。这场战争规模浩大,许多国王和神灵分别参加了双方的战斗,其惨烈程度为世所罕见。根据历史学家考证,这场大战有一定的事实背景。近年来,有些学者重新研读这部史诗,发现其中竟描述了多种高科技武器和飞行器。这些武器和飞行器远远超过了古诗产生的时代,甚至在今天看来也十分先进。
在古诗的描述中,有一种神所禁止使用的特别可怕的武器叫“厄尼亚”,是一种“无烟飞弹”,在战场上无人能逃避这种武器的伤害。施放这种武器时:“它喷火,但无烟,威力无穷。刹那间,烈风刮起,云雾翻腾,太阳似乎在空中摇晃。抛下大量灰尘和沙石,……大地遭受烧灼,不断震抖,象群被高温烧焦,其他动物也倒地而死,烈焰翻滚,树木像遇见森林大火,成排倒下,密集的火舌不断像大骤雨般地从四面八方落下,数千辆战车被毁掉,……阵亡者的尸体被可怕的高温烧得残缺不全,如同烧焦的树干。在此之前,我们从来没有见过如此可怕的武器。”
下一页——白烟升起 敌人化为灰烬 战士纷纷跳入溪流
据考证,这部古印度叙事诗虽然定型于公元五世纪,但其中的英雄和战争故事是以约公元前1400年至公元前1000年之间的史实为根据的。书中所记载的史实比成书的时间要早近2000年。但诗中描述的情景却与核爆炸引起的超高温大火非常相似。
让我们再看看史诗对战争场面的描述:“廓尔喀乘坐他的‘维玛那’(一种飞行器)迅速飞行,向维里什尼族和安达咯族的三个城市投掷一枚充满宇宙全部威力的射弹,一缕白烟从地上升起,光亮犹如一万个太阳。这种名为‘铁霹雳’的秘密武器,将敌人全部化为灰烬,尸体烧到无法辨认,头发和指甲全脱落,食物受染中毒。战士们纷纷跳入溪流,将自己及随身装备洗干净。”
过去人们读到这些描述时,往往认为这只不过是对战争之惨烈的一种夸张。但看到受害者的头发与指甲全部脱落,食物污染中毒等等细节的描述,联想到日本广岛和长崎原子弹爆炸时产生的核辐射,可以说是如出一辙。至于施放武器的一方跳入溪流的行为,也只能用防止辐射尘的污染来解释。
那么廓尔喀乘坐的“维玛那”又是什么呢?
诗中写道:“‘维玛那’借助于水银和一种强大的推进气流,确定了在九天航行的路线。它的飞行距离可以是无限的,飞行方向可以从上往下,从下往上,还可以从后往前。”
这不就是可控式太空飞船吗?在这部史诗中,飞船曾多次出现。史诗中在描述英雄阿周那乘坐飞船时:“乘上这太阳形的飞船,阿周那飞升而去,当到达一个凡人看不到的地方时,他发现了数百艘其他飞船。在这个地方,太阳和月亮都不发光,更不用说火炬了。这里巨大的天体,就是在地面上观测到的星星,它们在地面上看起来不过像是远方的灯盏……”
有人认为,这是对飞出大气层后的外层空间非常准确的描写。如果目击者没有亲身经历过这种飞行,单凭古人的想象,恐怕是无法写出这样逼真的细节的。
下一页——浩瀚时空观 失事的外星核飞船
考古学家发现,古印度典籍中在计算时间上使用了两种与远古时代非常“不适宜”的数学概念:“卡尔帕”和“卡希达”。这是一种什么时间概念呢?“卡尔帕”相当于42亿3200万年,而“卡希达”则相当于1亿分之3秒。人们不禁想问,我们想象中的印度古代先民,住着草房、身遮树叶以采果为生,不论是42亿年,还是1亿分之3秒,这样的天文数字他们用得着吗?然而,这个看似不着边际的疑问在核物理专家那里似乎得到了解答。他们认为:在自然界需要用亿万年或者亿万分之几秒来量度的只有放射性同位素的衰变率。大气的放射性有三种来源:自然因素、原子弹或热核弹爆炸、原子反应堆运转产生的放射性和核裂变产物。铀是一种重要的开发原子能的核燃料。1公斤铀放出的能量相当于250万公斤煤的能量。铀所有同位素都是放射性的,铀-238半衰期45亿1000万年,也就是说,每过45亿年便要变掉自己质量的一半。而k介子的寿命只有百万分之一秒,这与古印度人所使用的“卡尔帕”和“卡希达”,即42亿和1亿分之3秒时间概念相当接近。但是我们知道:放射性是法国物理学家于19世纪首次发现。1942年,物理学家e·费密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建成世界上第一个核反应堆。难道那些远古时代的印度先民,就已经掌握了量度核物质(例如铀)的技能,还制造了原子弹进行核爆炸?难道他们真的早已目击过诸如日本的广岛和长崎在原子弹爆炸时所产生的核辐射、核裂变的巨大灾难和威力?
印度史诗中这些核爆炸的描述,引起不少学者的关注和思考。前苏联学者格尔波夫斯基,在印度恒河流域研究一具古人体残骸时,曾惊异地发现其体内的放射性比正常人要高出50倍。后来他把这一发现写入自己的著作《古代之谜》中。著名物理学家索迪也曾固执地说:“我相信人类曾经有过多次文明,并早已熟悉了原子弹,但由于误用,他们遭到了毁灭。”而英国学者捷文鲍尔特和意大利学者钦吉则认为,在公元前1750年,一艘外星人乘坐的核动力飞船在印度上空游弋时,意外发生了故障而引起了核爆炸。
《摩诃婆罗多》包罗了印度远古时代的众多典籍,在印度一直被视为圣书。古人对高科技事物的描述,往往是曲折的反映并带有神话色彩,但其中某些细节的真实性却是难以泯灭的。近年来,不仅在印度,人们在巴比伦、撒哈拉沙漠及蒙古的戈壁滩也相继发现了类似核战争的废墟,甚至在非洲还发现了20亿年前就被开采过的古代铀矿。人们不禁想问:在史前时代的印度,究竟曾发生过一些什么样的事件呢
(27)宇宙第一个生物婆罗贺摩(四面佛)的诞生
布如阿玛的诞生
当三个世界都被淹没在水中时,主维施努一人躺在他的蛇床阿南达身上,他在自己的内在能量中睡眠。
外在能量在宇宙展示遭毁灭后便暂时进入不活动的状态,这时的灵魂各自存在于自己的精微身体之中,而粗糙的身体并没有展示,但精微的身体与永恒的物质自然同时存在,只是没展示而己。
一个完整的生物体是由两部份构成:
精微的身体+粗糙的身体=完整的生物体
每一个生物都是这样构成的:
精微的身体构成=心意+智性+假我+灵魂
粗糙的身体=血肉之躯+或其他物种的形体
在创造没有展示的时候,我们己经存在着,携带着历世的业障同存于没展示的物质自然之中,主维施努在他的内在能量中躺了一千个四个年代的循环。四个年代:
萨提亚年代(金器)为一百七十二万八千年(172.8万年);
特瑞塔年代(银器)为一百二十九万六千年(129.6万年);
杜瓦帕尔年代(铜器)为八十六万四千年(86.4万年);
喀利年代(铁器)为四十三万二千年(43.2万年);
四个年代的总和为四百三十二万年(432万年)。
当生物被永恒的时间启动时,生物便从主维施努体内穿出来从事他们的功利性活动。受激情形态的刺激,创造的精微形象从主的腹部穿出,这些生物功利性活动的总和,以莲花发芽的形式从主维施努的腹部穿出后,凭他的意愿象太阳一样照亮了一切,驱散了毁灭之洋的海水。
这时,主维施努以超灵的形式亲自进入了那朵宇宙的莲花之中,这朵莲花便受精怀上了所有的物质自然形态,于是,自生的韦陀智慧的人格化身便从此诞生了。
众生的第一位生物----布如阿玛便出生在这朵莲花之上。我们的祖先,物质宇宙的第一个生物布如阿玛便是出生于主维施努腹中长出的莲花上。他没有物质的父亲和母亲
布如阿玛也译成"婆罗贺摩"是有四个头的生物,俗世很多人叫他"四面佛",当诞生在莲花上的布茹阿玛出生之后,看不见世界,他四处张望,在不同的四方向分别长了四个头,他无办法明白莲花和自己以及一切。
宇宙中的毁灭之气开始将水和莲花推动成巨大的漩涡。
他在无知的情况下苦思冥想:我究竟是谁?我从那里来?这莲花又是从哪里来?莲花下面是什么?一定在水中吗?
于是,他便顺着莲花茎向下探求,进入水中但他虽然进入了茎部,靠近主维施努的肚脐,却无法找到根部,用这方式探求他的存在时,最后的期限到了,他心中产生了死亡的恐惧感。
这样,他己花了一百年时间探求他的存在,后来,他又返回莲花上,他控制呼吸,把注意力集中从所有的物质目标中回收,全神贯注地冥想至尊主。
又用了一百年的时间,他完成了冥想,培养了所需的知识,在他心中看到了处在他体内的至尊人格首神,他看到水面上有一个如莲花般的臼色巨大卧床---蛇沙的身体,至尊人格首神独自躺在那里,周围被蛇沙头上的珠宝放射的光芒照得通明,主的身体美丽非常。他超然的身体不受长宽限制占据了上、中、下三个星系,至尊主把他的莲花足抬起来给布茹阿玛看,布茹阿玛看主恰似一座山。
决定宇宙命运的布茹阿玛,看到了主的同时,扫视了整个创造,他看到主维施努肚脐中的湖泊、莲花、毁灭之水、干燥的空气和天空。一切都展现在他的眼前。
就这样,注入激情品性的布茹阿玛变得很想创造。于是,他便向主祈求创造的力量。他非常虔诚地向主维施努献上了祷文。
布茹阿玛按照主的建议从事了一百个天堂年的苦修后,开始全心全意为至尊主做奉献服务,他变得成熟起来,并且非常有力量。籍着主的赐与,他拥有78%主维施努的品质。
当强劲的暴风把他所处的莲花,以及生长出莲花的水,吹得颤抖不止时,他把风和水一起一饮而尽。
产生宇宙内各星球的种子己被播种在布如阿玛的那朵莲花里了。同时,众生也都己存在于他的体内了。
无疑,他的任务就是把这些种子播放到整个宇宙中。布茹阿玛来到这朵巨大莲花的莲心部位,把莲花分成三个世界,随后进一步分成十四个区域。
他把不同种类的生物体分配于他创造的十四个星系中,他首先划分的是上、中、下三大星系,上,是指高等星系如有太阳、月亮、悉塔等星宿;中,是指中等星球如有地球等;低,是指低等星球如有地狱星宿、夜叉居住的星球。整个物质宇宙的分布就是以这三大星系为基准分布的。
而时间则是物质自然三种形态互相作用的根源,它是至尊主手中的工具,是整个物质世界展示的背景,同时,永恒的时间也是至尊主展露的非人格特性。
了解宇宙的创造是很重要的,很多人不明白自己是如何来的,物质自然是如何产生的,通过经典的学习,我们便会有所了解和明白,韦陀经典是出自至尊主的莲花口,经典所讲述的故事并非一般的人能够创造和编撰而成的,这些都是讲述历史上己发生的事件,因此,我们要提升奎师那知觉,可以从经典的教导中获得知识和力量。
28.真正的谦卑
谦卑是什么?我们想要谦卑吗?如何做到谦卑?
Urmila Devi Dasi
在《博伽梵歌》中奎师那将谦卑列为知识的第一项。而圣帕布帕德也写道没有谦卑我们便无法获得知识。如果不知道自己无知,我们又怎会想要学习呢?主耶苏基督教导说谦恭者可承接地球,而那些自以为最末者在神眼中乃为第一。
然而, 我恐惧谦卑。谦卑者充满自厌吗?他们自愿作受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excel 快速转化数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