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不是颂赞全能上帝歌谱和仁慈的如果是那为什么还有战争,为什么

特德姜笔记(四)地狱是上帝不在的地方2 years ago17收藏分享举报文章被以下专栏收录有时是信号,有时是噪音推荐阅读{&debug&:false,&apiRoot&:&&,&paySDK&:&https:\u002F\\u002Fapi\u002Fjs&,&wechatConfigAPI&:&\u002Fapi\u002Fwechat\u002Fjssdkconfig&,&name&:&production&,&instance&:&column&,&tokens&:{&X-XSRF-TOKEN&:null,&X-UDID&:null,&Authorization&:&oauth c3cef7c66aa9e6a1e3160e20&}}{&database&:{&Post&:{&&:{&isPending&:false,&contributes&:[{&sourceColumn&:{&lastUpdated&:,&description&:&有时是信号,有时是噪音&,&permission&:&COLUMN_PUBLIC&,&memberId&:145699,&contributePermission&:&COLUMN_PUBLIC&,&translatedCommentPermission&:&all&,&canManage&:true,&intro&:&有时是信号,有时是噪音&,&urlToken&:&gauchewood&,&id&:5066,&imagePath&:&aaa07fb849cae995bd43c&,&slug&:&gauchewood&,&applyReason&:&&,&name&:&左思右想&,&title&:&左思右想&,&url&:&https:\u002F\\u002Fgauchewood&,&commentPermission&:&COLUMN_ALL_CAN_COMMENT&,&canPost&:true,&created&:,&state&:&COLUMN_NORMAL&,&followers&:901,&avatar&:{&id&:&aaa07fb849cae995bd43c&,&template&:&https:\u002F\\u002F{id}_{size}.jpg&},&activateAuthorRequested&:false,&following&:false,&imageUrl&:&https:\u002F\\u002Faaa07fb849cae995bd43c_l.jpg&,&articlesCount&:17},&state&:&accepted&,&targetPost&:{&titleImage&:&https:\u002F\\u002F66adc44adf1e26abbc0cd5_r.jpg&,&lastUpdated&:,&imagePath&:&66adc44adf1e26abbc0cd5.jpg&,&permission&:&ARTICLE_PUBLIC&,&topics&:[],&summary&:&特德蒋笔记(四)------地狱是上帝不在的地方 乔治·奥威尔有句牢骚话: “人生就是受苦,只有极其天真或极其愚蠢的人才不这么想。 ”这听起来就是抑郁症患者的话。 但即使是最幸运最乐观的人, 在一生中多少也会有一些时候这样想。 但每个人都本能地觉得自己…&,&copyPermission&:&ARTICLE_COPYABLE&,&translatedCommentPermission&:&all&,&likes&:0,&origAuthorId&:145699,&publishedTime&:&T17:32:42+08:00&,&sourceUrl&:&&,&urlToken&:,&id&:251239,&withContent&:false,&slug&:,&bigTitleImage&:false,&title&:&特德姜笔记(四)地狱是上帝不在的地方&,&url&:&\u002Fp\u002F&,&commentPermission&:&ARTICLE_ALL_CAN_COMMENT&,&snapshotUrl&:&&,&created&:,&comments&:0,&columnId&:5066,&content&:&&,&parentId&:0,&state&:&ARTICLE_PUBLISHED&,&imageUrl&:&https:\u002F\\u002F66adc44adf1e26abbc0cd5_r.jpg&,&author&:{&bio&:&历史和进化论爱好者
公众号:letter2dora&,&isFollowing&:false,&hash&:&d24fdd284bab42f477a6679c24eebf35&,&uid&:96,&isOrg&:false,&slug&:&gauchewood&,&isFollowed&:false,&description&:&有时是信号,有时是噪音&,&name&:&gauchewood&,&profileUrl&:&https:\u002F\\u002Fpeople\u002Fgauchewood&,&avatar&:{&id&:&9eb351fb6c74c39fb690&,&template&:&https:\u002F\\u002F50\u002F{id}_{size}.jpg&},&isOrgWhiteList&:false,&isBanned&:false},&memberId&:145699,&excerptTitle&:&&,&voteType&:&ARTICLE_VOTE_CLEAR&},&id&:284245}],&title&:&特德姜笔记(四)地狱是上帝不在的地方&,&author&:&gauchewood&,&content&:&特德蒋笔记(四)------地狱是上帝不在的地方\u003Cbr\u003E\u003Cbr\u003E乔治·奥威尔有句牢骚话: “人生就是受苦,只有极其天真或极其愚蠢的人才不这么想。 ”这听起来就是抑郁症患者的话。 但即使是最幸运最乐观的人, 在一生中多少也会有一些时候这样想。 但每个人都本能地觉得自己是个好人, 即使做了坏事也是有苦衷的。因此大家都会对这世界产生不满:为什么我这个好人没好报? 或者说, 我本来是个好人, 为什么老天要强迫我做坏事? 但如果经常这么想, 估计精神都要崩溃掉, 因此,人们不得不寻找各种理论, 来说服自己在这个不理想的世界中心平气和地呆下去。 \u003Cbr\u003E\u003Cbr\u003E要想出这类理论, 你首先要先判定这世界是由什么来操纵的。 总的来说, 你的选择不过三种,纯粹的偶然, 客观规律, 以及某类人格化的主宰。如果你相信伟大的偶然性女神的话(也许你是对的),恭喜你, 估计你是会郁闷终生了。 正如托马斯 哈代的诗中所写:\u003Cbr\u003E\u003Cbr\u003E
偶然\u003Cbr\u003E\u003Cbr\u003EIf but some vengeful god would call to me
   但求有个复仇之神从天上喊我,\u003Cbr\u003EFrom up the sky, and laugh: \&Thou suffering thing, 并且大笑着说;“受苦受难的东西!\u003Cbr\u003EKnow that thy sorrow is my ecstasy,
要明白你的哀戚正是我的娱乐,\u003Cbr\u003EThat thy love's loss is my hate's profiting!\&    你的爱之亏损正是我的恨之盈利!” \u003Cbr\u003E\u003Cbr\u003EThen would I bear it, clench myself, and die,    那时啊,我将默然忍受,坚持至死,\u003Cbr\u003ESteeled by the se   
在不公正的神谴之下心如铁石;\u003Cbr\u003EHalf-eased in that a Powerfuller than I   
同时又因我所流的全部眼泪\u003Cbr\u003EHad willed and meted me the tears I shed.   
均由比我更强者判定,而稍感宽慰。 \u003Cbr\u003E\u003Cbr\u003EBut not so. How arrives it joy lies slain,   
可惜并无此事。为什么欢乐被杀戮,\u003Cbr\u003EAnd why unblooms the best hope ever sown? —  
为什么播下的美好希望从未实现?—\u003Cbr\u003ECrass Casualty obstructs the sun and rain,   
是纯粹的偶然遮住了阳光雨露,\u003Cbr\u003E\u003Cbr\u003EAnd dicing Time for gladness casts a moan. . . .   
掷子的时运不掷欢欣却掷出悲叹……\u003Cbr\u003EThese purblind Doomsters had as readily strown   
这些盲目的裁判本来能在我的旅途\u003Cbr\u003EBlisses about my pilgrimage as pain.   
播撒幸福,并不比播撒痛苦更难。\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至于客观规律, 解释科学可以, 也是很难给人安慰的。 你就是对地震的原因了如指掌,又如何对自已解释在地震中遇难的偏偏是你的亲人呢? 这时候,如果有人说服你,他的遇难, 可能是因他的不为人知的罪孽而受罚, 或者他不过是回到了慈爱的上帝的怀抱, 那么, 你的悲痛应该会更快地得到缓解。 当然, 这也就意味着, 你不得不转而相信一个人格化的, 有着可以理解的道德观的上帝。 然而,上帝的全能性和他的正义性, 在这充满了不幸的世界里,要如何协调呢? \u003Cbr\u003E\u003Cbr\u003E印度人比较猾头,想出了一套简直无法驳倒的理论,即“业”和“轮回“的观念。它们让你相信, 你在这世上的一切遭遇, 都不过是一个无穷无尽的因果链上的一些环节。虽说你硬想不起来上辈子干了啥子缺德事,但你倒霉肯定是有原因的,所以也没法发脾气。 而且如果你积德行善的话, 下辈子说不定真能享福, 你信也罢, 不信也罢。 当然, 其后隐藏的前提,是这个世界是被一台极其强大的机器(“计算中的上帝“?)所控制, 它象勤勉的簿计员一样, 毫无遗漏地记下了每个人一生的一切行为, 并按公式换算了相应的待遇。如果世界真是这样, 那倒也不错。 反正大家转世前都要喝孟婆汤的, 也没办法再跟这个机器老大哥查一查,看他有没作假帐。\u003Cbr\u003E\u003Cbr\u003E希腊哲学则另辟奚径, 干脆否认了恶在这个世界上的存在。 苏格拉底先断言, 没有什么样能伤害一个好人, 因为灵魂的幸福是最高的幸福,而灵魂“由于不道德的行为而受损,由于道德的行为而受益。”斯多噶派进一步说明, 恶不过是宇宙过程中的一种必然的伴随物, 肉体受损, 亲人丧亡都不能称之为恶, 只是永恒正确的宇宙进程的一部分, 所以,关键在于你的心态。这种想法, 虽然有点睁着眼睛说瞎话, 其中倒也确有铮铮之气在,可惜只能对安慰少数自许为精英的人的心, 对大多数人来说相信和实践实在太难。何况,斯多噶派的理论按其内在逻辑发展下去,就和小乘佛教一样, 因为认定“因爱故生忧,因爱故生怖”,所以决定“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这样,为了解除人生的痛苦, 竟不惜放弃人性中最宝贵的感情。正如汤因比指出, 对他们来说, 逃避痛苦, 远比追求幸福重要得多, 这无异于因噎废食。 ( 我在大四时, 读过马可·奥勒留的《沉思录》。译者何怀宏在后记中写道,\u003Cb\u003E 斯多噶派的人生理念,对于饱经沧桑的乱世老人来说是有很大的安慰作用,但对于对生活还抱有希望的人, 就太消极了)。\u003C\u002Fb\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至于基督教, 虽然看起来和佛教大不相同, 实际上却殊途同归。 首先, 为了解释人生的苦难,说了个亚当堕落的故事。(这相当于“业”的作用)。 接着, 为了给信众以希望, 又用耶稣替世人赎罪,以及天堂和最后审判日来吸引人们过道德的生活。(这相当于“轮回”的作用)。不过我觉 的这些理论的说服力还不如佛教呢。
且不说凭什么人类要为祖先的错误来背负原罪,既然亚当夫妻和蛇都是上帝的造物,他们的罪岂不也要上帝负责么?\u003Cbr\u003E\u003Cbr\u003E现代倒是有些新的神正论比较有意思。 里奈乌—希克的神正论指出, 如果说上帝造人时就全赋予善 ,那么这种 不过是一种现成的东西,根本无需人的自由参与和道德抉择,那么这种善有什么意义呢 而如果人们在种种充满困难和考验的境况中做出自由的自我负责的道德选择, 这种善才有价值。而且, 如果上帝一开始就完全按自已的样子造人, 那人类与他的造主的关系就全无自由可言, 只有在上帝和人之间从最初就保持一定的距离, 形成人的自私本性和上帝的道德召唤中的对立关系, 才能体现出人类对道德的自由选择。 至于自然方面的痛苦, 人家上帝本来就不是“一个人为他的爱畜创造一个笼子”,而是要把世界作为一个“塑造灵魂之谷”(THE VADE OF SOLE-MAKING), 人们要在其间接受挑战,克服困难,才能成为“上帝的儿女。“。这种说法倒是挺有励志作用的, 乍一听很让年轻人热血沸腾。不过经阅过世事的人, 不禁会问, 这个塑造灵魂的过程,是否一定要有如此多的罪恶和痛苦?而经历过充满苦难的一生, 有几个人能够磨砺意志,清洁精神, 又有多少人只是滞留于平庸,甚或日渐堕落? \u003Cbr\u003E\u003Cbr\u003E另一方面, 格里芬的过程神学的神正论则限制了上帝的全能性,从而指出,创造必有风险,必有代价。因为恶的存在若是缺乏可能性和现实性,那么善的创造也无从谈起。上帝创造的善,正是通过善与恶的相互冲突得以体现,并通过二者在质与量上的价值对比得以证实的。 那么,上帝创造这个世界是否值得, 就取决于他认为这个世界上的肯定性价值是否值得我们去承受否定性经验的风险。 当然,鉴于这个世界的现状, 可见上帝认为他做出了正确的取舍。 正如莱布尼茨的那句老话: 这个世界是所有可能的世界中最好的世界。 但是, 且不说这种乐观主义几百年前就被伏尔泰驳得体无完肤, 就算它是真的,也很难在道德上站得住脚。 如果正如上面所说, 那上帝就是以痛苦为代价, 来使人获得更丰富更复杂的创造体验。也许对于某些猛人来说(这种猛是从他们的多巴胺奖励系统的敏感性的意义上来说的),为了过上复杂刺激的生活,值得忍受各种痛苦,但对大多数人来说这是不可接受的, 何况这种诀择是上帝替他们做出的。 再说了, 这世上善与恶的对比,又是谁来判断呢? 乱世出诗人, 那么为了杜甫的诗, 安史之乱值得吗? 在这种情况下, 上帝就不再是新约里慈爱的父亲,而只是象个大企业的CEO。 当然, 也许他做出了正确的判断, 但作为随时可能为了企业利益而被牺牲的小职员们, 会从道德上倾慕他吗? \u003Cbr\u003E\u003Cbr\u003E不过, 在现实世界中, 我们还是可以在不同的世界观中飘来移去,依我们的心境而定。但《地狱是上帝不在的地方》里的世界和现实世界的不同,天使的降临几乎成为一种自然现象, 而地狱也是时常可以见到。这就堵死了对人生不义的无神论解释。 而且,神的作为与凡人的道德观几乎毫无关系,但要上天堂,却又要求人们的衷心信仰。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当然是可以真的信仰神的大能,但如何信仰神的正义和慈爱呢? 这篇小说是因为《约伯记》而来, 但到了结尾,作者的结论和几千年前的希伯来人一样暧昧不定。说来,对于在有神的世界里人类的道德观所面临的困境, 赫尔曼沃克的《战争与回忆》里的一个章节写得最为动人.当时我在中学时曾反复阅读,却始终难以理解:\u003Cbr\u003E\u003Cbr\u003E埃伦把讲稿放在读经台上,朝四下看看,抹了一下胡须。他以一种单调乏味的上课姿态用正规德语悦耳动听、慢条斯理地讲了起来。\u003Cbr\u003E\u003Cbr\u003E
“莎士比亚似乎觉得《伊利亚特》通篇故事无聊已极,这是很有意思的。他在自己的剧本《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里重述了整个故事,并且把自己的意见借那个玩世不恭的懦夫忒耳西忒斯的嘴说了出来——‘问题不过是为了一个忘八和一个婊子’。”\u003Cbr\u003E\u003Cbr\u003E
这句引文埃伦。杰斯特罗用的是英文,然后他十分拘谨地微笑了笑,把它译成了德语。\u003Cbr\u003E\u003Cbr\u003E
“莎士比亚笔下的另一个更为出名的懦夫福斯塔夫象埃默森一样,也认为战争总的说来只不过是周期性的发狂。‘谁得到荣誉?星期三死去的人。’我们猜想莎士比亚同意他这个不朽的胖子的意见。他写的关于特洛亚战争的戏《特洛伊罗斯》,并不具有他最出色的悲剧的特点,因为疯狂并不可悲。疯狂不是滑稽的,就是可怕的,大部分战争文学也是如此;《好兵帅克》也好,《西线无战事》也好。\u003Cbr\u003E\u003Cbr\u003E
“但是《伊利亚特》是一部史诗般的悲剧。它写的跟《特洛伊罗斯》是同一场战争的故事,不过具有一个决定性的差别。莎士比亚把神全去掉了,然而使《伊利亚特》壮丽可畏的正是那些神。\u003Cbr\u003E\u003Cbr\u003E
“因为荷马的赫克托耳和阿喀琉斯卷入了希腊诸神的一场争吵。神明各助一方。他们降临到尘世间的战场上来进行干预,把直接扔过来杀伤的武器招架开,乔装改扮地出来制造麻烦,或是把他们宠爱的人从困境中搭救出去。一场光荣的真刀真枪的较量,变成了一场嘲弄的事情,变成了超自然的、无形无影的魔法师之间的一场斗智。战斗人员全成了仅仅是身不由己的棋子。”\u003Cbr\u003E\u003Cbr\u003E
娜塔丽侧过脸去瞥了听众一眼。从来没有象这样的听众!他们在特莱西恩施塔特缺乏娱乐,缺乏光明,连一丁点儿安慰也没有,所以他们全神贯注在一次文学讲话上,就象别地方的人聚精会神地听一位著名的小提琴家的独奏会,或是看一部扣人心弦的电影似的。\u003Cbr\u003E\u003Cbr\u003E
杰斯特罗以同样平稳、迂腐的口吻回顾了《伊利亚特》的背景情况:帕里斯为了美色把金苹果赠送给了阿佛洛狄忒;奥林匹斯圣山上接下去发生的战事;帕里斯被海伦——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阿佛洛狄忒许给他的酬劳——所诱惑;以及那场不可避免的战争,因为她是一位已婚的希腊王后而他是一位特洛伊的王子。双方都是杰出的人,一点儿也不在意忘八、婊子或是拐子,他们全卷了进去。就他们来说,一旦打起仗来,荣誉就受到了威胁。\u003Cbr\u003E\u003Cbr\u003E
“可是在这场卑劣的争吵中,是什么给了《伊利亚特》里的英雄人物那种宏伟的气魄呢?是不是他们不顾神明见异思迁、反复无常的干涉,表现出的那种一往无前的战斗意志呢?在一个不公正、不可测的局面里,愚蠢的歹人得胜,有本领的好人倒下,而不可思议的意外事件往往牵制并决定了战斗的胜负。是不是他们在这样一个局面中为了荣誉而以生命去冒险这一点呢?在一场无意义、不公正、荒谬愚蠢的战斗中战斗下去,战斗到死,象男子汉大丈夫那样战斗!这是人类问题中最古老的问题,无意义的邪恶的问题,在战场上给戏剧化了。这就是荷马所看到而莎士比亚所忽略了的悲剧。”\u003Cbr\u003E\u003Cbr\u003E
杰斯特罗停住,翻了一页,直勾勾地望着听众,消瘦的脸上显得死白,两眼在凹陷下的眼窝里睁得很大。倘使听众先前是沉默的,他们这时却安静得象那么许多具死尸一样。\u003Cbr\u003E\u003Cbr\u003E
“总而言之《伊利亚特》的世界是一个幼稚而可鄙的陷阱。赫克托耳的光荣在于,在这样一个陷阱里,他一举一动如此高尚,以致全能的上帝,倘使有上帝的话,一定会自豪而怜惜地伤心落泪。自豪,因为他用一把尘土创造出了一个这么高超的人。怜惜,因为在他修修补补的世界上,一个赫克托耳必须不公正地死去,而他的可怜的尸体必须在尘土中给拖着走。但是荷马不知道什么全能的上帝。故事中有诸神之父宙斯,然而谁能说他在干些什么呢?也许他假扮成人世间一个发呆的姑娘的丈夫、一头公牛或是一只天鹅,正去欺侮那个姑娘。希腊神话现在给人淡忘了,这并不足为奇。”\u003Cbr\u003E\u003Cbr\u003E
杰斯特罗翻讲稿的那种满怀厌恶的手势,意想不到地使凝神细听的听众犹疑不定地笑了起来。杰斯特罗把讲稿塞进衣袋,离开读经台,走上前来,瞪眼望着听众,通常平静的脸上显得有些激动。突然,他用另一种声音说话,这使娜塔丽吓了一跳,因为他改讲起意第绪语来了。以前,他从来没用这种语言发表过演讲。\u003Cbr\u003E\u003Cbr\u003E
“好吧。现在,让我们用自己的语言来谈谈这个问题。让我们谈谈我们自己的一首史诗。你们记得,撒旦对上帝说:”约伯自然是正直的。他有七个儿子,三个女儿,是乌斯境内最富有的人。干嘛不正直呢?瞧瞧正直多么合算。一个通情达理的世界!一种美好的安排!约伯实在并不正直,他只是一个机灵的犹太人。恶人全是些大傻子。你只要把他的报酬拿走,那么看看他还会多么正直!‘“’好,把报酬拿走,‘上帝说。于是在一天之内抢劫者把约伯的财富全部抢走,一阵飓风使他的十个孩子全部丧生。约伯怎么呢?他十分哀悼。’我赤身出于母胎,也必赤身归回,‘他说,’赏赐的是上帝,收取的也是上帝,上帝的名是应当称颂的。‘”这样上帝向撒旦提出挑战。’你瞧见吗?他仍旧很正直。是一个好人。‘“’以皮代\u003Cbr\u003E\u003Cbr\u003E皮‘,撒旦回答。’一个人真正关心的就是他的性命。把他变成一个骨头架子——一个有病的、受掠夺的、丧失了亲人的骨头架子,让这个高傲的犹太人除了自身的臭皮囊包骨头外,什么也不剩——‘”\u003Cbr\u003E\u003Cbr\u003E
杰斯特罗发不出声音来了。他摇摇头,清了清嗓子,用一只手抹了一下眼睛,沙哑地说了下去。“上帝说:”好,随便对他怎样,就是不要杀死他。‘约伯患了一种可怕的疾病。他成了一个十分讨厌的人,不能呆在自己的家里,于是他爬出去,坐在一个灰堆上,用瓦片刮他的毒疮。他什么话也没说。他的财富给夺走了,他的孩子给毫无意识地杀死了,他自己的身体也成了一个可怕的、恶臭的骨头架子,上上下下长满了毒疮,可他沉默不语。他的三个虔诚的朋友来安慰他。接下去就展开了一场辩论。\u003Cbr\u003E\u003Cbr\u003E
“哦,朋友们,是一场什么样的辩论啊!多么粗犷的韵文,对人类情况具有什么样的洞察力啊!我告诉你们,荷马在约伯面前黯然失色;埃斯库罗斯在魄力方面遇见了对手,在理解力方面遇见了老师;但丁和弥尔顿坐在这位作家的脚下,始终没领会他。他是谁?没人知道。是一位古代的犹太人。他懂得生活是怎么回事,就是这样。他懂得生活,就象我们在特莱西恩施塔特也懂得生活一样。”\u003Cbr\u003E\u003Cbr\u003E
他停住,用忧伤的眼睛直盯着他的侄女。娜塔丽感到激动、惶惑,就要落下泪来,急切地等着听他接下去要说的话。等他再说下去时,虽然他眼睛望着别处,她却觉得他是在对她说话。\u003Cbr\u003E\u003Cbr\u003E
“在《约伯记》中,象在大多数伟大的艺术作品中那样,主要的情节是很简单的。安慰他的人坚持认为,既然只有一位全能的上帝统治着世界,那么就必然有意义。因此,约伯一定是有罪的。让他检查自己的所作所为,坦白认错,痛加悔改。所不知道的就是,他的罪过是什么。\u003Cbr\u003E\u003Cbr\u003E
“约怕用一篇又一篇高超的议论展开反击。不知道的情况一定掌握在上帝手里,不在他这方面。他跟他们一样虔诚。他知道全能的上帝存在,世界必然具有意义。可是他这个可怜的失去了亲人、遍体毒疮的骨头架子现在知道,世界事实上并不是总有意义,做好事得好报也并没有保证,而且狂妄不公正的行为也是有形世界和现世的一部分。他的信仰要求他表明自己是无罪的,要不然他就在亵读上帝的名义了!\u003Cbr\u003E\u003Cbr\u003E他愿意承认,全能的上帝能够把一个人的生活搞糟;如果上帝会这么做,那么整个世界就一片混乱,他也就不是一位全能的上帝了。这一点约伯决不会承认。他要一个答复。\u003Cbr\u003E\u003Cbr\u003E
“他得到了一个答复!一个什么样的答复啊!一个什么也没有答复的答复。上帝终于在一阵呼啸的暴风中亲自讲话了。‘你是谁,竟敢来责备我。你能希望理解我为什么做一件事,以及怎样做一件事吗?创世的时候,你在场吗?你能理解星星、动物、生活中的无数奇迹这种种令人惊叹的事物吗?你,生活了短短一刹那然后就死去的一个小爬虫,你能理解吗?’”我的朋友们,约伯胜利了!你们明白吗?上帝以他的大声咆哮承认了约伯的主要论点,即:不知道的情况掌握在上帝手里!上帝仅仅声称,他的理由是约怕所无法理解的。这一点约伯完全乐于承认。随着主要的论点解决了以后,约伯深自谦卑,不止是感到满意,他拜伏下去。\u003Cbr\u003E\u003Cbr\u003E
“这样这出戏结束了。上帝谴责那些安慰约伯的人,说他们很不正确地讲到他自己,同时称赞约伯,说他坚持真理。他归还了约伯的财富。约怕又有了七个儿子和三个女儿。他又活了一百四十年,见到自己的孙儿女和曾孙儿女,去世时年纪很大,生活美满,受人尊敬。”\u003Cbr\u003E\u003Cbr\u003E
典丽而流畅的意第绪语到此结束。杰斯特罗回到读经台上去,从衣袋里把讲稿取出来,翻了好几页。他抬脸朝听众望了望。\u003Cbr\u003E\u003Cbr\u003E
“满意了吗?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是不是呢?比那个荒谬、悲惨的《伊利亚特》犹太气息浓厚得多?\u003Cbr\u003E\u003Cbr\u003E
“你们这么肯定吗?亲爱的犹太朋友们,死去的那十个儿女又怎样了呢?上帝待他们的公道在哪儿?那个父亲,那个母亲又怎样了呢?就是过了一百四十年,约伯心上的那些疮伤能愈合起来吗?\u003Cbr\u003E\u003Cbr\u003E
“这还不是最糟糕的。想想看!过于深奥,使约伯无法理解的那不知道的情况又是什么呢?我们可理解,我们难道这么聪明吗?撒旦不过讥消上帝,使他下令作出这个毫无意义的考验。难怪上帝要通过一阵暴风大肆咆哮,来使约伯闭口不说了!上帝在自己创造的人面前不觉得惭愧吗?约伯的举动是不是比上帝更高超些呢?”\u003Cbr\u003E\u003Cbr\u003E
杰斯特罗耸了耸肩,摊开两手,脸神也松弛下来,露出了一丝愁闷的微笑,使娜塔丽想起了查理。卓别林。\u003Cbr\u003E\u003Cbr\u003E
“不过我是在阐明《伊利亚特》。在《伊利亚特》中,肉眼看不见的势力水火不能相容,这就造成了一个充满无意义的邪恶的有形世界。在《约伯记》中却不是如此。撒旦根本没有权势。他并不是基督教的撒旦,不是但丁的巨大怪物,不是弥尔顿的骄傲的叛逆者,一点儿也不是。他的一举一动,都需要取得上帝的许可。\u003Cbr\u003E\u003Cbr\u003E
“那么撒旦到底是什么人,上帝为什么在暴风中作出的答复里不提到他呢?‘撒旦’一词在希伯来文中的意思是‘对手’。书上对我们怎么说的呢?上帝跟他自己展开辩论吗?他问自己这个莫大的创举是否有意义?而在回答中,他不是指出延伸到好几千光年的那些熄灭了的星系,而是指出人,就是能意识到他的存在、执行他的意志、测量这些星系的那一把尘土。尤其是指出正直的人,即,就尊严和善良而言,能以创世主本人为标准来衡量自己的那一小撮尘土。这个考验确立了什么别的呢?\u003Cbr\u003E\u003Cbr\u003E
《伊利亚特》里的英雄人物,比软弱可鄙的神明不公正地进行争吵高超出许多。\u003Cbr\u003E\u003Cbr\u003E
“《约伯记》中的英雄人物在最无意义、最骇人听闻的不公正行为下,坚守住了全能的独一无二的上帝的真理,迫使上帝终于扪心自问,承认自己不很公正,尽可能对造成的损害予以补救。\u003Cbr\u003E\u003Cbr\u003E
“在《伊利亚特》中,并没什么不公正的行为需要补救。结果,只有盲目的命运在约伯身上,上帝必须不问好歹,为发生的一切负起责任。约伯是圣经中唯一的英雄人物。在其他各书中,有战斗人员、族长、立法人、先知等。这却是坐在一个灰堆上,符合于世上的尺度,符合于以色列上帝的高度的唯一人士——约伯,一个可怜的、骨瘦如柴、伤心失望的乞丐。\u003Cbr\u003E\u003Cbr\u003E
“约伯是什么人呢?\u003Cbr\u003E\u003Cbr\u003E
“什么人也不是。‘约伯从来就没诞生,从来就没存在,’犹太教法典这么说。‘他是一则寓言。’”说明什么真理的寓言?\u003Cbr\u003E\u003Cbr\u003E
“好,我们现在讲到这上边来了。历史上谁始终不肯承认没有上帝,始终不肯承认世界毫无意义呢?谁经受了一次又一次考验,一次义一次掠夺,一次又一次屠杀,经历了一世纪又一世纪,可是还抬脸望着天空,有时是用垂死的眼睛望着天空,并且喊道:”我主上帝,我主是独一无二的?‘“谁到了晚年还会迫使上帝从暴风中作出那样的答复呢?谁将看到谬误的安慰者受到斥责,过去的荣誉再次恢复过来,看到一代代幸福的儿女和孙儿女,直到第四代呢?谁到那种时候还把不知道的情况留给上帝去决定,称颂他的名字,并且喊道:”赏赐的是上帝,收取的也是上帝,上帝的名是应当称颂的?’不会是《伊利亚特》中那个高贵的希腊人,他已经不存在了。不!除了灰堆上的那个生病、遇劫的骨头架子外,没有别人。除了上帝心爱的人,只活了短短一刹那就死去的那个小爬虫,不愧于上帝创造的那一把尘土,除了他之外,没有别人。没有别人,只有约伯。他就是向全能的上帝提出敌对性挑战的唯一答复,要是有一位上帝而且有一个答复的话。那就是约伯这个卑鄙的犹太人。“\u003Cbr\u003E\u003Cbr\u003E
杰斯特罗用惊呆了的神气瞪眼望着雅雀无声的听众,然后趔趔趄趄地朝着第一排听众走了过去。乌达姆跳起身,轻轻把他搀扶到座位上。听众并不鼓掌,并不交谈,并不移动。&,&updated&:new Date(&T09:32:42.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1,&collapsedCount&:0,&likeCount&:17,&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titleImage&:&https:\u002F\\u002F66adc44adf1e26abbc0cd5_r.jpg&,&links&:{&comments&:&\u002Fapi\u002Fposts\u002F2Fcomments&},&reviewers&:[],&topics&:[],&adminClosedComment&:false,&titleImageSize&:{&width&:261,&height&:400},&href&:&\u002Fapi\u002Fposts\u002F&,&excerptTitle&:&&,&column&:{&slug&:&gauchewood&,&name&:&左思右想&},&tipjarState&:&inactivated&,&annotationAction&:[],&sourceUrl&:&&,&pageCommentsCount&:1,&hasPublishingDraft&:false,&snapshotUrl&:&&,&publishedTime&:&T17:32:42+08:00&,&url&:&\u002Fp\u002F&,&lastestLikers&:[{&bio&:&万万没想到啊&,&isFollowing&:false,&hash&:&c5f60ae1a6a5f893b1c82&,&uid&:00,&isOrg&:false,&slug&:&AlphaZen&,&isFollowed&:false,&description&:&&,&name&:&无名指无意中&,&profileUrl&:&https:\u002F\\u002Fpeople\u002FAlphaZen&,&avatar&:{&id&:&v2-35f266a6431facdbdb7d5&,&template&:&https:\u002F\\u002F50\u002F{id}_{size}.jpg&},&isOrgWhiteList&:false,&isBanned&:false},{&bio&:&对着死亡我放声大笑, 魔鬼的宫殿在笑声中动摇。&,&isFollowing&:false,&hash&:&828a0c107b4afa2bc21dea&,&uid&:60,&isOrg&:false,&slug&:&wunderwaffe&,&isFollowed&:false,&description&:&Love is no politics.\n\nhttps:\u002F\u002Fmusketeer.itch.io\u002F&,&name&:&洪荒行者&,&profileUrl&:&https:\u002F\\u002Fpeople\u002Fwunderwaffe&,&avatar&:{&id&:&dba4c7bed2cebc95b13900dcf2b59b08&,&template&:&https:\u002F\\u002F50\u002F{id}_{size}.jpg&},&isOrgWhiteList&:false,&isBanned&:false},{&bio&:&&,&isFollowing&:false,&hash&:&659cba5af635dfc9571fcdc14a186ad7&,&uid&:267000,&isOrg&:false,&slug&:&dou-ya-64-87&,&isFollowed&:false,&description&:&我,剑侠,打钱&,&name&:&仓鼠 明&,&profileUrl&:&https:\u002F\\u002Fpeople\u002Fdou-ya-64-87&,&avatar&:{&id&:&v2-5dd52a49ba4&,&template&:&https:\u002F\\u002F50\u002F{id}_{size}.jpg&},&isOrgWhiteList&:false,&isBanned&:false},{&bio&:null,&isFollowing&:false,&hash&:&1a1cc6de4dee8b909e1d229c&,&uid&:260600,&isOrg&:false,&slug&:&suo-yi-93&,&isFollowed&:false,&description&:&&,&name&:&所以&,&profileUrl&:&https:\u002F\\u002Fpeople\u002Fsuo-yi-93&,&avatar&:{&id&:&933a0afdbfe123e13c02858&,&template&:&https:\u002F\\u002F50\u002F{id}_{size}.jpg&},&isOrgWhiteList&:false,&isBanned&:false},{&bio&:&发呆爱好者&,&isFollowing&:false,&hash&:&1dfe220b1f5fa777e673e8&,&uid&:36,&isOrg&:false,&slug&:&cao-yi-han-7&,&isFollowed&:false,&description&:&希望可以安静地早起&,&name&:&阿电&,&profileUrl&:&https:\u002F\\u002Fpeople\u002Fcao-yi-han-7&,&avatar&:{&id&:&&,&template&:&https:\u002F\\u002F50\u002F{id}_{size}.jpg&},&isOrgWhiteList&:false,&isBanned&:false}],&summary&:&特德蒋笔记(四)------地狱是上帝不在的地方 乔治·奥威尔有句牢骚话: “人生就是受苦,只有极其天真或极其愚蠢的人才不这么想。 ”这听起来就是抑郁症患者的话。 但即使是最幸运最乐观的人, 在一生中多少也会有一些时候这样想。 但每个人都本能地觉得自己…&,&reviewingCommentsCount&:0,&meta&:{&previous&:{&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titleImage&:&https:\u002F\\u002F50\u002F5fff71eb48fd8fb54f81ce_xl.jpg&,&links&:{&comments&:&\u002Fapi\u002Fposts\u002F2Fcomments&},&topics&:[],&adminClosedComment&:false,&href&:&\u002Fapi\u002Fposts\u002F&,&excerptTitle&:&&,&author&:{&bio&:&历史和进化论爱好者
公众号:letter2dora&,&isFollowing&:false,&hash&:&d24fdd284bab42f477a6679c24eebf35&,&uid&:96,&isOrg&:false,&slug&:&gauchewood&,&isFollowed&:false,&description&:&有时是信号,有时是噪音&,&name&:&gauchewood&,&profileUrl&:&https:\u002F\\u002Fpeople\u002Fgauchewood&,&avatar&:{&id&:&9eb351fb6c74c39fb690&,&template&:&https:\u002F\\u002F50\u002F{id}_{size}.jpg&},&isOrgWhiteList&:false,&isBanned&:false},&column&:{&slug&:&gauchewood&,&name&:&左思右想&},&content&:&本篇里让人深思的, 不是为什么有些人会反对使用审美干扰镜(爱美之心, 人皆有之嘛。 看到美人, 自然会使人愉悦),而是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提倡使用审美干扰镜 要求不能让外貌美来影响对他人的判断呢?因为以貌取人, 虽然是人的本能,却又让人隐隐地觉得不妥当, 准确地说, 是政治上不正确。\u003Cbr\u003E\u003Cbr\u003E从我现在的角度想,对这个问题的思路大概是这样:美貌本身有它进化上的价值,比如身体的对称性,皮肤的光泽度,女性的黄金腰臀比等等,具体可以参看《漂亮者生存》.所以对人类来说,相貌既然与后代的遗传利益有关,自然美貌是好的,丑陋是坏的.\u003Cbr\u003E\u003Cbr\u003E但问题在于,人类慢慢发展出了复杂的思想,因此判断一个人的价值,不能再仅仅从他(她)的遗传上的价值考虑.在原始社会里,由于生活环境和分工的单调,部落成员的理想(多砍几颗人头,多采几粒浆果之类)几乎是完全一样的,价值观也都一样(所以有这么句名言”印第安人都是精神复制品”),那么在这种精神平等(贫乏?)的情况下,美貌者自然也优于丑陋者(当然,极少数充满智慧的丑老头丑老太除外).而在传统社会里,男人的不同才能开始得到发挥,人们开始认识到男人的价值并不在于他的外貌,而在于能力和品质,因此虽然传说中的英雄大多也很帅,但丑怪的好汉倒也不少.至于女人嘛,她们还是没有出头天.对于男权社会来讲,女人还只是繁衍后代的工具,那么她们生理上的价值(也就是相貌)还是最重要,因此对女子的价值判断断,还是以相貌为主.即使在给小孩看的童话里,女主人公的主要特点也基本上是惊人的美貌,而那些坏女人,比如继母的女儿们,多半是些丑姑娘.\u003Cbr\u003E\u003Cbr\u003E当然,现代社会就不一样了,既然女人们受的是和男人一样的教育,做的是一样的工作,那么,对她们的判断,就不应只是她们遗传上的价值,还应该是能力人格之类的吧.但是, 人类的本能既然是在祖先环境里形成的, 那么,当人们第一次见到某个异性里,就本能地从生育伙伴的角度出发来打量,所以不免以貌取人。 当然, 如果是有长期的接触的话那就不一样。 但是, 由于现代社会流动性大, 面试,推销,演艺之类的场合更讲究初次印象, 因此 美者自然是大占上风。 这种情境对于明明知道人的价格不能以外貌来衡量的人来说, 自然就会觉得很是困扰。《冰与火之歌》里的凯特琳有一次感叹道: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生物比一个丑陋的女人更为不幸的呢?这话真是深得我心.对于一个相貌平平的女子来说, 即使她再聪明有趣,能干大方,对于大多数人来说, 她首先只能算是个丑女人, 然后才是其它。
所以, 因此这个审美干扰器,确实是很不错的一个东西. \u003Cbr\u003E\u003Cbr\u003E再说到这个政治上不正确。小说中壁垒分明的双方, 提倡使用审美干扰器的, 多半是大学生,这和现实中支持政治正确性的群体也完全一样。 我见过的比较准确的政治正确性的定义, 是“ 60年代以来在美国学术界逐渐形成的人文社科研究的活动和实践中的潜规则, 其基本内涵是, 在涉及种族和性别差异,环境生态 发达世界和第三世界差距 以及强势与弱势者和多数与少数派间的差异等议题上, 永远存在一个不可逾越的伦理底线, 即你要么保持缄默要么就是站在弱者的立场上说话, 否则就有歧视的嫌疑。 ”貌寝者也算是弱势群体, 因此对他们的歧视,也算是政治不正确的一部分。\u003Cbr\u003E\u003Cbr\u003E政治正确性所反对的是对弱者的歧视, 认为无论身份能力如何, 不同的人有着相同的价值, 这就决定它的左翼和自由派的色彩, 也由于它的过于理想主义, 以至于这个词在很多时候实际是当贬义词来用的。为什么说它是理想主义得有些过火的呢 ?因为, 它延续着基督教道德的传统, 与人类的本能有激烈的冲突。 \u003Cbr\u003E\u003Cbr\u003E按尼采的分类, 有两种伦理观点, 主人的道德观(HERREN-MORAL)和奴隶的道德观(HERDEN-MORAL)。他赞美他认为在身为贵族的少数者才可能有的某种品质(骄傲,残忍,战争的本能,对艺术的欣赏能力),而多数人(他称为“粗制滥造的”)只应当是少数人完成优越性的手段 , 不可认为他们有要求幸福或福利的权利前者的前提, 因此主人的道德观正是建立在人类的价值是天生不平等基础上的。 而他所厌憎的基督教\u002F民主\u002F社会主义所提倡的奴隶道德, 否认人与人之间有任何根本的价值区别,认为高贵者需要俯就卑贱者。 \u003Cbr\u003E\u003Cbr\u003E但其实尼采没有必要大力反对奴隶道德,提倡主人道德。 因为主人道德本来说是植根于人的本性, 人人生而知之, 反而是奴隶道德, 需要后天的多方灌输,还不一定会成功。人类是有着啄序的动物, 这意味着社会等级制度在所有人类社会中都是存在的, 即使是类似猩猩社会的那种微妙形式。由于社会地位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男性的生殖机会, 而男性的生殖成功则可能因此存在巨大差异,因此,通过自然选择,就很容易造成对低地位的极度厌恶的本能。 进而, 为了体现自己与它人的相对社会地位, 人们在不同的文化中都会选择蔑视,漠视, 厌恶等各种表达方式。 在社会地位的竞争过程中,人们会因为成功而自豪,因失败而屈辱 。 因此, 认为某些人比另一些人更有价值,并把他们的利益凌驾于他人之上, 根本不用提倡, 只要你能自认为是这个“某些人”的一部分。在这种竞争中, 力量是最终的美德, 软弱是唯一的过错。 生存下去取得胜利就是善 , 而失败屈服就是恶。 这种主人道德,正是所有社会初始的道德观。《伟大的书》里, 作者 大卫丹比在初读《伊利亚特》时, 震惊于诗里的野蛮激情和现代意义上的伦理的完全缺失。我以前在读一本印第安神话时, 也有同样的感觉,感到很不舒服。\u003Cbr\u003E\u003Cbr\u003E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象雅典这种民主社会的出现,自然就出现了人人平等的伦理观。而基督教作为被征服平族和下层民众的宗教, 积极传播这种道德观是很自然的。 从这一点来说, 奴隶道德这个名称确实是贴切的。 这种道德观自然也是有客观的基础, 一方面, 人类到底是同类, 相互之类有同情之心是自然的。 另一方面, 虽然事实上社会永远是不公平的, 但既然上位者已经占尽了便宜, 那么对下位者多少给一点尊重, 免得他们狗急跳墙, 也不失为明智之举。主人道德其实是能做但不能多说的。 尼采一方面要鼓吹利自己主义, 另一方面又号召人们为了超人的出现而作出自我牺牲。可又有谁会甘居下人而不想与超人为伴呢?同时,商业社会和民主制的发展, 都要建立在人人平等的价值观上, 这也是尼采特别厌恶英国这个市侩国家的原因。\u003Cbr\u003E\u003Cbr\u003E但是,主人道德到底是源于人类天性的,因此自然有一种特殊的吸引力。而奴隶道德,因为它对社会地位的漠视意味着打击人们往上爬的雄心(那可是人类的大部分丰功伟绩的动力源泉),确实有着戕害生命力的功效。尼采的一番攻击基督教道德的话, 即使是极其厌恶他的罗素也觉得很有些动人的力量: \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b\u003E“在基督教中我们反对的是什么东西呢? 反对的是它存心要毁掉强者,要挫折他们的锐气,要利用他们的疲惫虚弱的时刻,要把他们的自豪的信心转化为焦虑和良心苦恼;反对的是它懂得怎样毒化最高贵的本能,使它染上病症,一直到它的力量 它的权力意志转而向内反对它自己-----一直到强者由于过度的自卑和自我牺牲而死亡;那种让人不寒而栗的死法, 帕斯卡尔就是最著名的实例。“\u003C\u002Fb\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奴隶道德的最新形式, 即政治正确性,以其对人类平等的珍视,让人肃然起敬, 但又因为它与人类天性的背离,时常显出不切实际的方面。\u003Cbr\u003E\u003Cbr\u003E比方说,男女平等是很不错,但两性之间生理确实不同,女性需要养育子女, 而且生育期也比男性短得多。那么,基于两性平等的原理而实行的轻易离婚,以及双方的平分财产,意味着女方的财政负担要重得多,而且实际上重新找配偶的机会也会比男方少很多。 \u003Cbr\u003E\u003Cbr\u003E而对于弱国的同情,使得人们经常把第三世界的落后与帝国主义的剥削挂钩。但在非殖民化已多年的今天,再说这些其实于事无补。“它对人们的主观努力来说是消极的,培养了光责备别人的不健康倾向,即使它是有理的,也最好是把它收藏起来。“\u003Cbr\u003E\u003Cbr\u003E还有,政治正确性出于对穷人的同情,总是把他们的处境归因于外界因素,怯于指出穷人自身的不足之处。结果,一味的救济使得美国自六十年代以来,出现了以前从没有过的阶层,即长期甘居社会底层,以救济和犯罪为生的真正的下层阶级。他们已失了往上爬的美国梦, 反而认为,反正我们黑鬼就是受欺负的,根本用不着努力。\u003Cbr\u003E\u003Cbr\u003E至于说到对相貌的歧视,倒是比较有希望纠正。这审美干扰镜虽是空中楼阁,但已经出现了克制这种歧视的手段,那就是———韩式整容。 神奇的整容术会让你对美女的追求变得滑稽可笑。比方说, 你对一个美女一见钟情,大献殷勤,终成眷属,然后生下一个小丑八怪。 你怀疑是在医院抱错了,这时她羞答答地给你看了她童年的照片。从此,你就会改变以貌取人的恶习了。&,&state&:&published&,&sourceUrl&:&&,&pageCommentsCount&:0,&canComment&:false,&snapshotUrl&:&&,&slug&:,&publishedTime&:&T17:28:20+08:00&,&url&:&\u002Fp\u002F&,&title&:&特德姜笔记(三)---赏心悦目&,&summary&:&本篇里让人深思的, 不是为什么有些人会反对使用审美干扰镜(爱美之心, 人皆有之嘛。 看到美人, 自然会使人愉悦),而是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提倡使用审美干扰镜 要求不能让外貌美来影响对他人的判断呢?因为以貌取人, 虽然是人的本能,却又让人隐隐地觉得不…&,&reviewingCommentsCount&:0,&meta&:{&previous&:null,&next&:null},&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sCount&:0,&likesCount&:13},&next&:{&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titleImage&:&https:\u002F\\u002F50\u002F3dda3d36eb6ebef1bce0ef04_xl.jpg&,&links&:{&comments&:&\u002Fapi\u002Fposts\u002F2Fcomments&},&topics&:[],&adminClosedComment&:false,&href&:&\u002Fapi\u002Fposts\u002F&,&excerptTitle&:&&,&author&:{&bio&:&历史和进化论爱好者
公众号:letter2dora&,&isFollowing&:false,&hash&:&d24fdd284bab42f477a6679c24eebf35&,&uid&:96,&isOrg&:false,&slug&:&gauchewood&,&isFollowed&:false,&description&:&有时是信号,有时是噪音&,&name&:&gauchewood&,&profileUrl&:&https:\u002F\\u002Fpeople\u002Fgauchewood&,&avatar&:{&id&:&9eb351fb6c74c39fb690&,&template&:&https:\u002F\\u002F50\u002F{id}_{size}.jpg&},&isOrgWhiteList&:false,&isBanned&:false},&column&:{&slug&:&gauchewood&,&name&:&左思右想&},&content&:&《光明王》并非杰作, 我以为。 但里面的设定很是有趣,而且也很有些道理。 \u003Cbr\u003E\u003Cbr\u003E首先, 如果原祖们要选择一种宗教模型来使人们处于蒙昧状态, 为什么要采用印度教呢? 我想这是因为, 比起其它模式, 印度教有个特点------史上最严格的等级制度,而这种金字塔形的等级制度是一切追求超稳定结构的乌托邦或反乌托邦所不可缺少的。 比如说, 柏拉图的理想国, 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 以及儒家士农工商尊卑有秩的理念。 因为人类和其它群居动物一样, 有一种叫“啄序”的本能的等级感。(将一群母鸡圈在一起,开始会有一些争斗,最终骚乱将会平息,从些争执将是短暂的,很快就能见分晓.因为当一只母鸡去 另一只母鸡时,后者只能服从.这种服从有一个线性等级,每只母鸡都知道自己在这个关系中的位置,生物学家管这个叫 PECKING ORDER.这样的秩序对整个群体有好处,因为每只母鸡都会服从其它较有可能取胜的母鸡,这样就节省了争斗的代价.)因此, 如果社会的主要目的是要保持稳定的话,就要迎合人类的这种天性。 \u003Cbr\u003E\u003Cbr\u003E当然, 稳定的代价就是社会变化的缓慢, 但这一点, 也正是众神所想要的。 他们对于这个仅供他们淫逸享乐的完美世界(“\u003Cb\u003E为自已建立一个固若金汤的天堂, 同时把世界当作一个动物保护区、一个寻欢作乐的妓院\u003C\u002Fb\u003E”), 自然是希望永远不会变才好。 而且, 在印度教还有一些很合适的特点, 比如说祭司阶层和献祭的重要性(这样就可以通过拥有既得利益的代理人获得财富), 以及将苦行和纵欲结合在一起的奇怪逻辑(众神们可不想当天主教里的无性天使吧?但如果扮演希腊众神,那也太不正经了,骗人骗不了多久)\u003Cbr\u003E\u003Cbr\u003E第二个问题是, 萨姆要反抗众神, 何以要用佛教为工具呢? 用无神论或其它比较有战斗性的宗教不行吗? 他的麻烦在于, 在这个世界里, 众神是“真”的存在的, 经常在人们的头顶隆隆飞过。 地球上耶和华和安拉的战斗, 是在他们的信徒之间进行的代理人战争, 神们保持着默契, 不会象伊里亚特的流氓神一样忍不住赤膊上阵。 而在这里, 如果要人们真接对抗众神的话,岂不是鼓动小孩对抗巨人?所以萨姆宣传无神论是没有用的,众神的力量太强了,无法否认他们的存在和优越地位。 而如果宣传类似伊斯兰教那样的宗教, 前提他要拥有比众神更强大的力量,要许诺给信徒们比众神更大的好处, 人们才会相信他是真神, 比以前敬拜的三神一体更强大,但这当然是不可能的。 \u003Cbr\u003E\u003Cbr\u003E那佛教有什么不同呢? 萨姆仿效的是释迦牟尼本人,他宣传的教义,是注重个人修炼的早期佛教,与其说是一种宗教,不如说是一种人生哲学。 虽然萨姆并没有从内里深处信仰自已传播的信条,但甚至他的敌人罹得也成为虔诚的信徒。为什么这种哲学会成为对抗众神的最好武器呢?答案可以从罹得身上找。 在本书的世界里,如果你成为众神忠实的奴仆,你确实可以得到永生和强大的神力,正如地球上的各种宗教所虚幻地许诺给它们的信徒的一样。 罹得应该很清楚这一点,因为他已经因为对迦梨女神的忠实服务而活了好几辈子,而且力量非凡。但是,即使拥有永生和神力,就会拥有幸福和安宁吗? 本书中的梵天、迦梨和阎摩,不还是有着和常人一样的烦恼吗?因为人的烦恼(在这里也包括众神, 因为他们不过是拥有神力的凡人), 是永远无法满足的欲望, 以及某种具体欲望满足后转瞬即来的空虚感。 在本书的世界里, 因为众神们掌握的先进技术, 普通人们不会对他们明显的不义感到愤慨。 人们指望获得众神的欢心, 可以永远转世生存下去, 而且下一世的命运会比这一世的好。 就此来说, 《光明王》的世界是一个混合了《1984》(特权阶层的严密精神控制)和《美丽新世界》(人们沉溺在以长寿和物质享受带来的快感中)的反乌托邦。 \u003Cbr\u003E\u003Cbr\u003E只有佛佗“一切有为法, 如梦幻泡影”的教导, 才能使人们从物质主义的迷梦中清楚过来。 只有人们认识到众神也不过尔尔, 他们所能提供的永生和力量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幸福, 人们才能有勇力违背他们的命令。 ( 正如只有你认识到金钱不过是生活中的一部分而已, 你才能挺直腰杆面对你的老板和客户)。 在佛教“四圣谛”的集谛的传统表述中, “渴望使自已永生”以及“渴望感官体验”一律被当作产生邪恶的一种渴望形式, 因为它是一种导致转世的渴望。罹罗深知众神能给予他的好处, 但他弃若蔽履 , 自愿毫无胜算地对抗阎摩,迎来真正的死亡。 所以萨姆说, \u003Cb\u003E罹得才是真正的佛陀,他自已不过是个骗子。\u003C\u002Fb\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不过, 也许是我想多了, 也许泽拉兹尼只是照搬了印度史上的进程而已。因为从这本书里,我得出的印象是他对异域文化的兴趣似乎并不深入。 在AMAZON上的书评中有一句说得好:  \&For all of the clearly genuine empathy he finds in other cultures and conveys so well in his works, Roger Zelazny is as western as they come.... He'd be kicked out of the ashram for asking too many questions.\& 认真想想, 本书真的是典型的美国人写的小说。 小说里的萨姆和众神一样, 玩世不恭, 不择手段,简直是西部片中人物的翻版。 (所以我不能理解他对抗现有体制的热情何来。难道是启蒙主义者的热情么?)我觉得他倒是挺象PAYBACK里的梅尔吉布森或UNFORGIVEN里的伊斯特伍德。 阎摩也是这号人。 小说里唯一的理想主义者, 是信仰基督的伦弗罗(暗黑君主尼西提), 不过他在这里可是个丑角啊,算是种过时的老古板。( 也许, 作者想用他指代的是中世纪虔敬的蒙昧主义者?)罗刹们象什么呢?危险而不可靠的印第安盟友?\u003Cbr\u003E\u003Cbr\u003E而且,故事其实就是一种美式阴谋论的架构,整个神秘的宗教环境都是按这些肉骨凡胎的宇航员们的恶趣味硬是捏造出来的,人们每时都生活在谎言中。(好象X档案和楚门的世界) 看来很多美国人都有阴谋论的倾向, 喜欢想象在看似一切正常的表象背后有一股神秘力量在支配,不相信他们平时得到的解释。这说明他们根深蒂固地怀疑政府和权威么? 估计阴谋论的盛行也是美国反智主义的来源之一。&,&state&:&published&,&sourceUrl&:&&,&pageCommentsCount&:0,&canComment&:false,&snapshotUrl&:&&,&slug&:,&publishedTime&:&T17:38:13+08:00&,&url&:&\u002Fp\u002F&,&title&:&《光明王》的设定分析&,&summary&:&《光明王》并非杰作, 我以为。 但里面的设定很是有趣,而且也很有些道理。 首先, 如果原祖们要选择一种宗教模型来使人们处于蒙昧状态, 为什么要采用印度教呢? 我想这是因为, 比起其它模式, 印度教有个特点------史上最严格的等级制度,而这种金字塔形…&,&reviewingCommentsCount&:0,&meta&:{&previous&:null,&next&:null},&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sCount&:12,&likesCount&:59}},&annotationDetail&:null,&commentsCount&:1,&likesCount&:17,&FULLINFO&:true}},&User&:{&gauchewood&:{&isFollowed&:false,&name&:&gauchewood&,&headline&:&有时是信号,有时是噪音&,&avatarUrl&:&https:\u002F\\u002F50\u002F9eb351fb6c74c39fb690_s.jpg&,&isFollowing&:false,&type&:&people&,&slug&:&gauchewood&,&bio&:&历史和进化论爱好者
公众号:letter2dora&,&hash&:&d24fdd284bab42f477a6679c24eebf35&,&uid&:96,&isOrg&:false,&description&:&有时是信号,有时是噪音&,&badge&:{&identity&:null,&bestAnswerer&:null},&profileUrl&:&https:\u002F\\u002Fpeople\u002Fgauchewood&,&avatar&:{&id&:&9eb351fb6c74c39fb690&,&template&:&https:\u002F\\u002F50\u002F{id}_{size}.jpg&},&isOrgWhiteList&:false,&isBanned&:false}},&Comment&:{},&favlists&:{}},&me&:{},&global&:{&experimentFeatures&:{&ge3&:&ge3_9&,&ge2&:&ge2_1&,&nwebStickySidebar&:&sticky&,&newMore&:&new&,&liveReviewBuyBar&:&live_review_buy_bar_2&,&liveStore&:&ls_a2_b2_c1_f2&,&isOffice&:&false&,&homeUi2&:&default&,&answerRelatedReadings&:&qa_recommend_with_ads_and_article&,&remixOneKeyPlayButton&:&headerButton&,&asdfadsf&:&asdfad&,&qrcodeLogin&:&qrcode&,&newBuyBar&:&livenewbuy3&,&isShowUnicomFreeEntry&:&unicom_free_entry_off&,&newMobileColumnAppheader&:&new_header&,&zcmLighting&:&zcm&,&favAct&:&default&,&appStoreRateDialog&:&close&,&mobileQaPageProxyHeifetz&:&m_qa_page_nweb&,&iOSNewestVersion&:&4.2.0&,&default&:&None&,&wechatShareModal&:&wechat_share_modal_show&,&qaStickySidebar&:&sticky_sidebar&,&androidProfilePanel&:&panel_b&,&nwebWriteAnswer&:&experiment&}},&columns&:{&next&:{},&gauchewood&:{&following&:false,&canManage&:false,&href&:&\u002Fapi\u002Fcolumns\u002Fgauchewood&,&name&:&左思右想&,&creator&:{&slug&:&gauchewood&},&url&:&\u002Fgauchewood&,&slug&:&gauchewood&,&avatar&:{&id&:&aaa07fb849cae995bd43c&,&template&:&https:\u002F\\u002F{id}_{size}.jpg&}}},&columnPosts&:{},&columnSettings&:{&colomnAuthor&:[],&uploadAvatarDetails&:&&,&contributeRequests&:[],&contributeRequestsTotalCount&:0,&inviteAuthor&:&&},&postComments&:{},&postReviewComments&:{&comments&:[],&newComments&:[],&hasMore&:true},&favlistsByUser&:{},&favlistRelations&:{},&promotions&:{},&draft&:{&titleImage&:&&,&titleImageSize&:{},&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can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title&:&&,&titleImageUploading&:false,&error&:&&,&content&:&&,&draftLoading&:false,&globalLoading&:false,&pendingVideo&:{&resource&:null,&error&:null}},&drafts&:{&draftsList&:[],&next&:{}},&config&:{&userNotBindPhoneTipString&:{}},&recommendPosts&:{&articleRecommendations&:[],&columnRecommendations&:[]},&env&:{&edition&:{},&isAppView&:false,&appViewConfig&:{&content_padding_top&:128,&content_padding_bottom&:56,&content_padding_left&:16,&content_padding_right&:16,&title_font_size&:22,&body_font_size&:16,&is_dark_theme&:false,&can_auto_load_image&:true,&app_info&:&OS=iOS&},&isApp&:false},&message&:{&newCount&:0},&pushNotification&:{&newCount&: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上帝是仁慈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