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 靠谱新人“娇气”“低能”“不靠谱”怎么办

实习生娇气低能不靠谱?_网易新闻
实习生娇气低能不靠谱?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女报记者 范开云
暑假开始了,不少公
司的办公室里都出现了新来的大学实习生。随之而来的,就是各种吐槽实习生的声音。在老员工眼里,现在的实习生不肯吃苦还自视甚高,身上充满了偷懒、自我、任性、娇气等问题。
或许是在学校里呆久了,不少实习生初出茅庐时会让前辈们叫苦不迭,但
职场专家表示,实习生们只是需要时
间来适应职场规则。老员工对
实习生的抱怨,只是蘑菇
定律在作怪而已。
老员工:实习生娇气低能不靠谱
实习生槽点一:娇气
丁家灿:去年暑假,单位分给我4个实习生。结果,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他们全部走光了。这几个实习生给我的印象就是娇气。只要我话说得稍微重一些,他们就立马闹情绪。我当年实习的时候,老师也很凶,但他说的话我都会用心琢(。我给实习生的建议就是尽快调整心态,把实习当成一个机会,而不仅仅当成一次体验。
马晓霖:我们单位经常需要周末加班,我有个实习生对此也很清楚,但当我周末给她布置任务的时候,这孩子告诉我:“老师,我周末不实习。”无语了,还有这种实习方式。
实习生槽点二:动手能力差
张贝贝:吐槽下今天来报到接替我前台工作的实习生MM。那妞大早上来报到,我嘱咐了下前台工作,基本就是换换饮用水、拿拿报纸这些事,结果这妞连饮水机也不会用!
程新新:吐血。前两天让实习生把照片给复制到电脑桌面上,结果这厮没有建文件夹,把所有的照片都复制到了桌面上。600多张照片啊,我的电脑瞬间被累瘫了。我问他为什么不新建个文件夹,结果他说:“您没告诉我啊。”实习生槽点三:不靠谱
刘温迪:公司刚来的应届生小哥儿,做设计的。刚刚突然问我,公司有没有暑假。现在的大学生都是怎么回事?人间没有你想象的那样美好。
另外,这小哥儿上班迟到早退,还极其自负,自认为什么都懂。今个又迟到,被问及原因,居然是“和女朋友分手,多拥抱了会……”
刘雅琴:单位新来了个实习生,快吃午饭了才来,下午三点就不见 了 。这是来工作呢,还是来搞神出鬼没呢。有一次,他还问我们为什么要加班,还问我们加班好玩么?!
张依然:我让实习生帮忙做策划,她就一句话:“我不会。”还有更牛叉的,周三要的文案,她周五才随便交个垃圾文案来,还说是“帮”你了,各种强调自己的辛苦和工作认真……尼玛,我自己周三前都做好了,你敢情还要我感激涕零啊!
实习生:指导老师你也不怎么靠谱
指导老师槽点一:只让跑腿不教本领
@“小石头”:带我的老师,每天布置的最大任务,就是让我带早餐和帮忙刷卡,没有教我任何业务知识。每次都是想喝咖啡的时候,想寄快递的时候才想起我们来。自从我们来实习后,老师再也不打水,不收拾办公室了。
@“漫步”:每次去跟老师请教问题,都说你自己琢(琢(。我要是能琢(出来,还用问么?
指导老师槽点二:心情阴晴不定
@“最爱蝴蝶结”:我去年暑假实习,被老师吓出了心理阴影。指导老师的脾气阴晴不定的。心情不好的时候,还会小题大做拿我们撒气。
伤不起啊,我至今都对那个单位有心理阴影。
指导老师槽点三:负能量高
@“婕婕婕小姐”:跟了个奇葩带教,就直接把病人交给我了,请示他直接回一个你管就好了,连医嘱都不管了,我只是个才实习第二个月的实习生好吗!别这么为难我好伐?!
@“天边一朵云”:去实习的单位,老员工都负能量很高,经常就动不动唉声叹气,我满腔的热情被慢慢浇灭了。
指导老师槽点四:爱推卸责任
@“乐悠悠”:指导老师每次一犯错,就把责任推到我身上,郁闷死了。估计领导们对我的印象糟透了。他们这么做的时候,是不是想着反正实习生待的时间也不长。可是,这样做真是让人伤透心了。专家声音
每一代年轻人都会被质疑
睿识人才首席咨询顾问、职业规划顾问汤梦娟表示,每一代年轻人在成长起来的时候都会被人抱怨。80后当年被评价为草莓一族,意思是外表光鲜,一碰就烂。但如今80后已经成为各个行业的顶梁柱,并没有变成大家预想中的“垮掉的一代”。
汤梦娟表示,由于成长环境优越,父母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90后的实习生确实有自己的棱角。他们仍需要时间去适应职场的规则。面对老员工的吐槽,实习生们要做的,就是应尽快提高自己的工作技能,更快地融入工作环境。
而对于老员工来讲,要有长者应有的胸怀,给实习生们更多的理解和包容。
实习生要尽快突破蘑菇定律
汤梦娟表示,实习生被忽视、打压、吐槽,是因职场中的蘑菇定
律在作怪。很多职场新人进入企业后,可能会发现自己处
于如此尴尬境地:被置于阴暗的角落,安排在不受重视的部门,干打杂跑腿的工作,即便有业绩、有成长也无法被看见;浇上一盆冷水,无端地遭受批评、指责、代人受过;任由自生自灭:得不到必要的指导和提携。如此仿佛种蘑菇一般的待遇,在职场中被称为“蘑菇定律”。
蘑菇定律使许多心怀憧憬的职场新人受到打击,难以适应工作环境。越是在大型企业,职场新人越有可能遭遇蘑菇的待遇。在这类企业层级很多,大学生来了较多待在基层岗位,如果基层管理人员由于能力、素质、责任心等方面的原因,没有对新人进行有计划的开发,新人就自然地被遗忘在阳光无法关照的阴暗角落。
汤梦娟表示,对抗被蘑菇的状态,职场新人并非没有选择:
1.任劳任怨少说多干
初涉职场的年轻人由于缺少经验、缺少对单位的理念文化的了解,很难委以重任,当期望与现实发生矛盾时,便又往往丧失信心、失去对工作的热情,工作时容易采取敷衍了事应付的态度,因
此,实习生们应调整心态,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这对于他们走出职业生涯的那段蘑菇期是最基本的。
2.良好心态职场与人生道理是一样的,低起高谋,分步到位,方能成就大事。成功是每个人追求的目标,但要避免急功近利。每个成功者的背后都有一番辛酸的故事,都有着痛苦的(难和经历。
在职场生涯的蘑菇期,心态的调整显得尤为必要,要不断调整自己,保持静心、耐心、细心、专心,乐观自信地对待工作和生活。
3.适应环境
当你到了一个并不满意的公司,或者被分配在某个不理想的岗位,做着无聊的工作时,要学会适应。这是因为,要想改变环境,前提便是先适应环境。
4.从小事做起
找准定位,扬长避短。职场新人要养成及时请示汇报的习惯,同时要注意运用得体的方式方法,特别是要注意如实汇报在工作中取得的成绩,这样就能够给单位上下留下尊重上司和同事、工作效率高、踏实可靠的良好形象。
5.生气不如争气
在我们没有成功前,常常遭遇到歧视、侮辱等不公对待,使我们既伤心又愤怒。
但是,伤心也好,愤怒也好,都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真正的做法,是自强自立,以实际行动来证实自己的不可轻视。
本文来源:舜网-都市女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实习生娇气低能不靠谱?
耐心等他们走出蘑菇期吧
  女报记者 范开云  暑假开始了,不少公  司的办公室里都出现了新来的大学实习生。随之而来的,就是各种吐槽实习生的声音。在老员工眼里,现在的实习生不肯吃苦还自视甚高,身上充满了偷懒、自我、任性、娇气等问题。  或许是在学校里呆久了,不少实习生初出茅庐时会让前辈们叫苦不迭,但  职场专家表示,实习生们只是需要时  间来适应职场规则。老员工对  实习生的抱怨,只是蘑菇  定律在作怪而已。老员工:实习生娇气低能不靠谱实习生槽点一:娇气  丁家灿:去年暑假,单位分给我4个实习生。结果,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他们全部走光了。这几个实习生给我的印象就是娇气。只要我话说得稍微重一些,他们就立马闹情绪。我当年实习的时候,老师也很凶,但他说的话我都会用心琢(。我给实习生的建议就是尽快调整心态,把实习当成一个机会,而不仅仅当成一次体验。  马晓霖:我们单位经常需要周末加班,我有个实习生对此也很清楚,但当我周末给她布置任务的时候,这孩子告诉我:“老师,我周末不实习。”无语了,还有这种实习方式。实习生槽点二:动手能力差  张贝贝:吐槽下今天来报到接替我前台工作的实习生MM。那妞大早上来报到,我嘱咐了下前台工作,基本就是换换饮用水、拿拿报纸这些事,结果这妞连饮水机也不会用!  程新新:吐血。前两天让实习生把照片给复制到电脑桌面上,结果这厮没有建文件夹,把所有的照片都复制到了桌面上。600多张照片啊,我的电脑瞬间被累瘫了。我问他为什么不新建个文件夹,结果他说:“您没告诉我啊。”实习生槽点三:不靠谱  刘温迪:公司刚来的应届生小哥儿,做设计的。刚刚突然问我,公司有没有暑假。现在的大学生都是怎么回事?人间没有你想象的那样美好。  另外,这小哥儿上班迟到早退,还极其自负,自认为什么都懂。今个又迟到,被问及原因,居然是“和女朋友分手,多拥抱了会……”  刘雅琴:单位新来了个实习生,快吃午饭了才来,下午三点就不见 了 。这是来工作呢,还是来搞神出鬼没呢。有一次,他还问我们为什么要加班,还问我们加班好玩么?!  张依然:我让实习生帮忙做策划,她就一句话:“我不会。”还有更牛叉的,周三要的文案,她周五才随便交个垃圾文案来,还说是“帮”你了,各种强调自己的辛苦和工作认真……尼玛,我自己周三前都做好了,你敢情还要我感激涕零啊!实习生:指导老师你也不怎么靠谱指导老师槽点一:只让跑腿不教本领  @“小石头”:带我的老师,每天布置的最大任务,就是让我带早餐和帮忙刷卡,没有教我任何业务知识。每次都是想喝咖啡的时候,想寄快递的时候才想起我们来。自从我们来实习后,老师再也不打水,不收拾办公室了。  @“漫步”:每次去跟老师请教问题,都说你自己琢(琢(。我要是能琢(出来,还用问么?指导老师槽点二:心情阴晴不定  @“最爱蝴蝶结”:我去年暑假实习,被老师吓出了心理阴影。指导老师的脾气阴晴不定的。心情不好的时候,还会小题大做拿我们撒气。  伤不起啊,我至今都对那个单位有心理阴影。指导老师槽点三:负能量高  @“婕婕婕小姐”:跟了个奇葩带教,就直接把病人交给我了,请示他直接回一个你管就好了,连医嘱都不管了,我只是个才实习第二个月的实习生好吗!别这么为难我好伐?!  @“天边一朵云”:去实习的单位,老员工都负能量很高,经常就动不动唉声叹气,我满腔的热情被慢慢浇灭了。指导老师槽点四:爱推卸责任  @“乐悠悠”:指导老师每次一犯错,就把责任推到我身上,郁闷死了。估计领导们对我的印象糟透了。他们这么做的时候,是不是想着反正实习生待的时间也不长。可是,这样做真是让人伤透心了。专家声音每一代年轻人都会被质疑  睿识人才首席咨询顾问、职业规划顾问汤梦娟表示,每一代年轻人在成长起来的时候都会被人抱怨。80后当年被评价为草莓一族,意思是外表光鲜,一碰就烂。但如今80后已经成为各个行业的顶梁柱,并没有变成大家预想中的“垮掉的一代”。  汤梦娟表示,由于成长环境优越,父母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90后的实习生确实有自己的棱角。他们仍需要时间去适应职场的规则。面对老员工的吐槽,实习生们要做的,就是应尽快提高自己的工作技能,更快地融入工作环境。  而对于老员工来讲,要有长者应有的胸怀,给实习生们更多的理解和包容。实习生要尽快突破蘑菇定律  汤梦娟表示,实习生被忽视、打压、吐槽,是因职场中的蘑菇定  律在作怪。很多职场新人进入企业后,可能会发现自己处  于如此尴尬境地:被置于阴暗的角落,安排在不受重视的部门,干打杂跑腿的工作,即便有业绩、有成长也无法被看见;浇上一盆冷水,无端地遭受批评、指责、代人受过;任由自生自灭:得不到必要的指导和提携。如此仿佛种蘑菇一般的待遇,在职场中被称为“蘑菇定律”。  蘑菇定律使许多心怀憧憬的职场新人受到打击,难以适应工作环境。越是在大型企业,职场新人越有可能遭遇蘑菇的待遇。在这类企业层级很多,大学生来了较多待在基层岗位,如果基层管理人员由于能力、素质、责任心等方面的原因,没有对新人进行有计划的开发,新人就自然地被遗忘在阳光无法关照的阴暗角落。  汤梦娟表示,对抗被蘑菇的状态,职场新人并非没有选择:  1.任劳任怨少说多干  初涉职场的年轻人由于缺少经验、缺少对单位的理念文化的了解,很难委以重任,当期望与现实发生矛盾时,便又往往丧失信心、失去对工作的热情,工作时容易采取敷衍了事应付的态度,因  此,实习生们应调整心态,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这对于他们走出职业生涯的那段蘑菇期是最基本的。2.良好心态职场与人生道理是一样的,低起高谋,分步到位,方能成就大事。成功是每个人追求的目标,但要避免急功近利。每个成功者的背后都有一番辛酸的故事,都有着痛苦的(难和经历。  在职场生涯的蘑菇期,心态的调整显得尤为必要,要不断调整自己,保持静心、耐心、细心、专心,乐观自信地对待工作和生活。  3.适应环境  当你到了一个并不满意的公司,或者被分配在某个不理想的岗位,做着无聊的工作时,要学会适应。这是因为,要想改变环境,前提便是先适应环境。  4.从小事做起  找准定位,扬长避短。职场新人要养成及时请示汇报的习惯,同时要注意运用得体的方式方法,特别是要注意如实汇报在工作中取得的成绩,这样就能够给单位上下留下尊重上司和同事、工作效率高、踏实可靠的良好形象。  5.生气不如争气  在我们没有成功前,常常遭遇到歧视、侮辱等不公对待,使我们既伤心又愤怒。  但是,伤心也好,愤怒也好,都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真正的做法,是自强自立,以实际行动来证实自己的不可轻视。职场新人“娇气”“低能”“不靠谱”怎么办? - 简书
职场新人“娇气”“低能”“不靠谱”怎么办?
成长是一场游戏,被鼓励的新人先开始。
上周末,一个朋友对我说,她快被部门里的一个实习生气死了。据朋友形容,这个实习妹子有点木讷,不太灵光。交代的事情总是做不好。工作出了差错,被指出来后,也只是说哪点改哪点,没有举一反三的能力。
比如说,安排了个任务,让她整理一篇关于产品新功能的文章,她磨蹭了三四天,然后给出的“作品”,却几乎是照着技术提供的产品文档“抄”的,一大篇。朋友觉得挺无语的。问妹子,你这样发出去,用户会点开看吗?她一脸迷迷糊糊,用也不是很坚定地语气说,我尽量弄得很全面详细了呀;让她找配图,风格肯定是不统一的;话说的稍稍重了些,会闹情绪,还会摆在脸上;
渐渐地,同事们对她失却了耐性,于是她的工作错漏越来越多,对事也越来越不上心。最后,她发展到很“低落”的状态了:交代点什么,十之五六会被她硬生生地顶回去:“可我不会。”还一脸委屈。
于是刚刚过了不到三周,这个妹子就沦落到给大家“打杂跑腿”的境地了。在一次部门会议上,朋友把原来交给她的工作,移交给了其他实习生。然后,突然就对上了妹子很受伤很委屈的眼神。朋友张了张口,但什么都没说。是啊,还能说什么呢?说“你活儿干不好,拖累整个团队了,所以有成长机会、有发展空间、有点儿意思的活儿,就会交给别人。”吗?是的,很显然地,事情已经这样了。但是这么说就太不好了。
朋友叹气。不论她是否留下来,也都希望小朋友在这儿能够得到能力的提升啊。可这样的不太灵光的妹子——工作这么忙,我们操心的事情那么多,该怎么办呢?
我挺清楚我这朋友的性子,也知道她喜欢什么样的人。她是典型的“技术流”leader,聪明、偏理性,专业能力、商务能力极强。之前在跨国集团的工作经历,让她习惯了效率至上,使命必达的工作氛围。她心里默认的职场准则是,“人人都应各司其职”。
一方面讲这是优势,让她能够较专业地做好决策一致、目标拆解、规划预测等等计划与控制的工作,使得她和她带领的团队,都执行力爆表,很少出纰漏。可另一方面,这也让她工作起来太“顺”了,于是,她和很多出色的大公司经理人那样,专注于做“事”,忽略了去弄懂“人”。
而她现在,在一个千变万化,很难拟定非常准确的岗位职责的行业----互联网。而当她仍然预设每个人都清楚自己的角色定位和价值所在时,一个“反正我不懂”的实习小朋友,很难找到合适位置。带实习生真的是个挑战呢。
在实习生的能力或主动性方面,不尽如人意时,我们能怎么办?
我和朋友说,她这明显是对你这缺乏归属感。咱先不说这事儿,咱把事情简化一下,说说别的,就拿游戏来举个例子吧。很多人都会对电子游戏产生归属感、为此着迷。在游戏中,他们选择自己擅长且享受的角色,并且投入很多时间和精力,乐观积极地为NPC跑腿、重复然而不知疲倦地砍杀怪物;在游戏中,他们挑战成功了某个关卡,就会期望投入更难的战斗,得到更大的成功和奖赏;而且失败时也会自我激励——只是为了游戏里的那个自己变得强大;并且,他们会不遗余力地和朋友推荐,XX游戏真的是个体验很好的世界!
一个好的职场氛围,也是能给人归属感的、让人兴奋的、以这个组织的强大自豪,并渴望自己在其中能够成为重要角色。好的职场氛围,其实和成功的游戏很相似,对吧?
游戏是怎么做到这些的?※由简至难的任务系统你刚刚进入一个游戏,对这个世界几乎一无所知,怎么办?系统通知说,不懂没关系,来,我们做做任务吧,很简单的。为铁匠铺的肌肉大叔找怪物尾巴,给村口的园丁老头送信。跑来跑去,打死几个很弱的妖怪,就能升上一级,也能得到一些在初期会非常有用的宝物。
这种反馈系统,可以让你迅速卷入到这个游戏中而不至于畏难放弃。比如这样:
为NPC跑跑腿,得到“你真棒”的反馈。
我的意思是,先给她布置点儿简单但有挑战性的任务,完成后,夸夸她嘛。
※在做任务中获取“三观”的讯息,理解带来融入在游戏中,做着做着任务,你便知道了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比如说,比较常见的一种设定:世界上有一个坏神,他有一群信奉者。他的信奉者用邪恶的能力扫荡整个世界,杀死不信者,并吸纳愿意加入的种族。现在邪恶军团来到了人类的地盘,然而人类信仰圣光与正义。所以我们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龙族,元素力量,其他种族等等),对抗他们,维护世界的纯洁与安定。
是不是很燃、很打动人心?当你知道你做的微不足道的小事,都是这个组织的宏大使命的一部分时。
游戏地图.jpeg
世界精美如画,在你面前徐徐展开。
我们一开始,就要告诉新人的是:我们的组织有什么样的价值观;我们的合作伙伴、用户、竞争对手都由哪些构成;我们的信仰和目标。以及,你做的每件事都是在帮助我们发展,谢谢你。
※知道了在这里什么样的事情值得一做什么样的事情在这里很重要,且紧急。举个例子,某游戏改编电影的截图和台词:
我们的世界一直都很和平但某种东西正在临近我能感受到不管这些野兽在哪里把它们找出来
(面对多次冲突流血事件和烧杀抢掠的侵略,莱恩国王的发言。)
于是,新人们逐渐知晓了,在这里,最重要的事是生产、经营、保卫还是战斗?也会去主动思考,我,刚刚来到这里,我将提供何种价值?
※确定你要走的道路,和你会遇到的、你会成为的人这个世界的英雄们都在做什么。你将怎样一步步地靠近他们。
这里的英雄们啊,也都曾是和你一样的年轻人。他们不服输,有冲劲儿。也和你一样,带着强烈地“弄懂”的欲望,先是打杂跑腿,因为努力又上心,他们很快升够级别,离开新手村,组队刷副本,不断熟悉这个世界,解锁新的关卡,再到去战斗、去守护自己的工会和家人。能力越大,责任越大。你准备好了吗?毕竟我们尽力投入的意义,是让这个世界美好一点点。
以及,给新人一个反复地、郑重其事地、不厌其烦地承诺:踏上征途吧勇敢的少年,随着你能力的提升,财富和荣耀将属于你,未来,属于你。
某游戏中的幸运卡片:
幸运卡片.jpg
幸运卡片.jpg
幸运卡片.jpg
来到这里,你是幸运的。只要努力,你会强大的。
对应到真实世界的组织里,这些初期的引导,不就是“企业文化”的培训么?很多人都觉得企业文化这玩意很虚,大公司HR随便讲讲就好了。然而,在“大公司”里,“洗脑”“不落地”“现在年轻人听不进去”的指责一直没停过。
而在小公司,尤其是创业公司,大家都很忙的,当然只有靠你自己去了解啊,如果你自己没感知,怪谁?好吧,也许很多人觉得的“理所应当”都对,也许可能大概可以怪新手他自己。
但,如果让每一个职员都感知到环境是安全的、友好的、能够有所成就的,这件事会带来良好的影响和收益,会极大地促进整体效率。
社会心理学家之父勒温提出,个人的一切行为(包括心理活动),是个人与环境交互的结果。
B=F(P,E)Behavior行为=Person个人&Environment环境 的函数
并且,勒温提出了“准事实”的概念:
影响人行为的事实并非客观存在的全部事实,而是指在一定时间、一定情境中实实在在具体影响一个人行为的那一部分事实。
同一个人在不同的环境中,会产生不同的行为;甚至同一个人,如果给他的“准事实”和情境发生了改变,对同一个环境也会产生不同的行为。
如果我们能维护好一个“场”,就能够增加人们在此环境的做出好行为的概率,为什么不呢?
“企业文化”,就是维护组织环境的“准事实”,对于新人的引导和融入,这一“准事实”非常重要。即使是对于一张白纸的实习生、应届生来说,了解组织文化,也应放在了解具体技能的前面。现在学习具体的技能,越来越轻易了:视频、文章、书籍、大神分享、成员协助,一个人只要有动力、有明确目标,在现在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1周上手一个新技能,并非神话。
而信任才难。当一个新人不能很好地理解和信任这个组织的目标、价值观、工作风格,你怎么能指望他全情投入呢?更糟糕的一点是,社会心理学的观点是,陌生和未知会带来曲解、误读,以致引起敌意和防范。
而信任之难,也和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相关。当大家天天看马云演讲、看媒体上的创富神话、看各种只是能圆上逻辑、但重要信息不会披露的片面的PR稿,难免,很多人,在接触真实社会之前,会自觉眼界甚高。这样环境下的人们,会变得浮躁。
比起从前信奉一分辛苦一分才的我们,当下的职场新人,一方面确实思路开阔敏捷,创新能力强,但多多少少会存在急功近利的想法:若不能立竿见影地获得成就的话,他们比之前的人们,也更容易沮丧和放弃,尽管这个世界的运转,却不因急功近利的愿望驱使。一个人想要做出成就,也不会因为多看了一些成功者自我披露的——很多还是半遮半掩的——“秘笈”,就会变得更加容易。如果想要成就一些什么,需要的,不仅仅是基础技能的“速成”,更需要的是,对自己与对当下的环境,有最基本的信任:我相信持续的投入会转化出我想要的东西,虽然这事纷繁复杂,并不是直线的、一蹴而就的,甚至我也了解,这事不一定会发生。但我越投入,可能性就越大。
因为信任,人们才肯摒弃杂音,磨练本领,热忱努力,坚定前行。
所以,新人看上去有点儿娇气任性不靠谱怎么办呢?先从招聘时的交谈、入职后的单独会谈、请吃饭等等正式和非正式的沟通开始吧。告诉他,这个组织是什么样的,这里的牛人是什么样的,你的老大我是什么样的,我希望你变成什么样。
那些你看上去高高在上的牛人们,也曾和你一样,先是带着强烈地“弄懂”的欲望,积极地投身到各种任务中:从打杂Debug开始,成长飞快;在他们有了一定能力和对工作的理解后,便开始辅助并优化某个模块;然后,他们开始把控一条产品线一个项目,并不断熟悉上下游,磨炼和周边世界学习和对接的种种方式;最后,他们发现了一个极佳的方向和切入角度,于是,我们一起去尝试去优化这整个产业链和商业逻辑,一起,努力让这个世界变得美好一点。
调动起兴趣和欲望,能够提高成就一个人的概率,而忽视和“反正你就该怎么怎么”,他是否能获得成就,是否愿意为成就组织添砖加瓦,就只能靠撞大运了。
教学相长,经验丰富的工作者,可以和新人学习的地方也有很多呢。
一个初学者能够被激发出来的、能够贡献的最大财富,并不是很快地掌握杂七杂八琐碎细致的工作事务,而是好奇心、冲劲儿、拼命找路时不知不觉地另辟蹊径……以及热情。就像乔布斯说的,我们应保持初心,Beginner's mind,初学者之心。
又是一年实习季,祝大家做新人愉快,和新人相处愉快。
却忆竹韵秀,来时岛屿秋。
没有一个自由的世界,
但是会有自由者。
愿我们皆如以梦为马的旅人,
了澈世事又善良如一。
转载或约稿请私信。
-----------------------------
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管理者心理资本开发与培养]研究生 在读
品牌管理/运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职场 靠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