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经典合集 pdf天仙与道合真有什么益处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谈道教及其思想与道合真的审美境界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谈道教及其思想与道合真的审美境界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道教戒律全集四十《三坛圆满天仙大戒》
三坛圆满天仙大戒
&( 出道藏辑要)
三坛圆满天仙大戒略说&&&&&&&&&&&&&&&&&&&&&&&&&&&&&&&&&&&&&&&&&&&&&&&&&&&&&
开玄阐秘宏教真君柳守元撰
登坛仪文如科律。 正座唱言。 诸法子等。 既受初真戒律。 中极灵文。 更须知有无上妙门飞升宝筏。 曰天仙大戒。 往古圣真。莫不由此以登碧汉。 深契天心。 秘合元始。 若能神志皈诚栖真大道。 顿入无极。 直超名相。 在尘寰中脱然无染。 如日月光明。如江河浩渺。 如风云轻便。 如天地奠安。 是谓戒无不戒。 不戒乃戒。 戒无所戒。 乃为真戒。 久久持行。 同乎自然。 泯于迹象。入元始珠得大罗果。 形神俱妙。 与道合真。 昔有递传。
元始天尊说天仙无极大戒
曰。 尔时元始天尊。 在宝华林中。 九莲座上。 与诸天尊。 诸天圣众。 及诸天龙鬼神。 说无始妙道时。 座中有一真人。 名曰无戒。从座中起。 眺作礼执简。 长跪。 上白天尊曰。 自开化以来。 未曾闻此妙道。 今聆慈音。 肺腑清凉。 大生解悟。 但学道之士。戒行修持初真。 中极。 皆有可闻。 独于天仙大戒曾未闻说。 未知有何道法。 臻此地位。 惟望天尊大圣。 为众宣说。
天尊曰。 汝大因缘。 当得闻此。 汝宜复座。 静默安神。 吾当为汝说此妙戒。 天尊曰。 道无二。 上仙有九品。 一曰混元无始金仙。一曰洞元太初金仙。 一曰灵元造化真仙。 人世修证证。 则有天仙。 地仙。 水仙。 神仙。 人仙。 鬼仙。 及诸旁门异类。 凡有性灵。莫不成真。 无始之始。 太初之初。 无戒可戒。 无律可律。 自造化淘F。 阴阳阖辟。 清浊立判。 动静应机。 金丹之妙实由此基。功深九转。 天阙高跻。 是名上仙。 何戒何持。 然。 人每由情欲相交。 登真无路。 始终迷昧。 不能解脱。 有志之士须破此尘网。皈诚学道。 断诸邪障。 清静六根。 当由初真。 中极戒律。 谨慎修行。 至天仙大戒。 心地光明。 德充道极。 无戒可说。 无律可持。汝今既问。 当为汝说。
偈曰。 真心清静道为宗。 譬彼中天宝月同。 净扫迷云无点翳。 一轮光满太虚空。
诸法子。 一切气质习染。 是迷云翳性。 一切杀盗淫妄。 是迷云翳性。 一切贪嗔痴爱。 是迷云翳性。 乃至一念一时。 不知不觉。是迷云翳性。 乃至着于有求。 断于无法。 是迷云翳性。 乃至着境。 着念。 着心。 是迷云翳性。 端须廓然无量。 得大总持妙相圆明。光逾慧日。 是曰金丹。 是曰玄宰。 是曰天仙大道。 妙合佛乘。 彼世人以禅为空灵。 阴而不阳。 是未知真禅之道。 五阴净尽。亦犹世禅。 和自昧其宗。 辄斥道门为守尸鬼。 妄引楞严十种外道。 为修道法门。 岂知三清妙法。 浑合禅玄。 万圣万真。只此一事。
诸法子。 你道这事是什么事。 是身心非身心。 是性命非性命。 是功修非功修。 语言道断。 惟证乃知圆满菩提。 真无所得。赖我三清道祖。 玉帝至尊。 五老四御。 九极十华。 以及古圣高真。 递传妙道。 肇启我东华始祖。 正阳帝师。 幸逮天仙初祖孚佑帝君。得启南北宗派。 南五宗得显。 神通于德道之后。 其始实刻苦功修。 北七宗。 打尘劳于成道之日。 其志自始终无懈。 成就归宿。各有迟速。 顿渐支流派演。 无须别户分门。 近来出家者多。 出尘者少。 煌煌羽士。 巍巍玄门。 非特奥秘难窥。 亦且修持无路。我天仙初祖孚佑帝君。 屡荷三清法敕。 普济尘寰。 千计垂慈。 百方接引。 今特命予。 将天仙大戒秘旨。 传示人间。以作三坛圆满功德。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歌手
您可能也喜欢:
热点文章热评文章道教 | 人是否真的可以长生不死,道长为你揭秘!
戳蓝字一键关注 道德经
亲启深度阅读的开悟人生
神仙是否有,是否能修成,这真好比一部二十四史,叫人不知从何说起。首先是神仙是否存在的问题,道教里把那些先天存在的主宰,称作神;而人通过修炼而达到长生境界的称为仙。
早期道教宣扬的是肉体成仙,即肉体的不老不死,但是后来这个观点逐步被否定,自从内丹修炼出现以后,道教追求的则是元神不死了。道教追求的肉体长生乃变为元神的长存,张伯端《悟真篇》序文里说“长生不过是吸引人学道的说法,而人不死的只有元神。”后来全真教干脆说“世间哪有不死人?”
一、那么肉体是否能够长生呢?
我觉得活个千把岁,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举个例子,一支蜡烛,正常情况下能燃烧两个小时,如果蜡烛是点在风口的话,那么最多只能燃烧一个小时左右。若是我们能给蜡烛加一个玻璃罩,把灯芯改细一些的话,那么蜡烛的燃烧时间就会增加不少。如果我们还知道添油的话,那岂不是可以燃烧更久么?(南宗栽接之术,就是由老树栽接的理论而来,使老年人的寿命能大大延长。明朝《寿世保元》载有神仙接命术。)
其实人也是一个道理,我们的脏腑每时每刻都不停的工作,没有休息的时候,所以年深日久,不免有所损耗。所喜人体不同于机器,人体有强大的修复功能,所以只要我们能按照自然规律生活,基本上不会有什么太大的消耗,大多能全其天命(也就是一百二十岁)。人的基本寿命为一百二十岁,最早是《黄帝内经》中提出的,近代才被西方所认可,并且科学家更进一步认为人如果摄生有方的话,活一百五十岁完全没有问题。
人之所以会有老病,是因为我们每天补充的不如消耗的多,如此积累,埋下许多病根,时间一长人也就慢慢的老化。如果我们能预先防范,并且通过服食来补充精气,导引以疏通经络,起码可以达到长寿的目的。
按照细胞代谢的规律,我们活到二十岁的时候,其实上下所有细胞都已经不是出生时候的了。活到六十岁的话,我们已经用了三个全新的肉体。若是能一直保持人身的代谢正常,那就可以做到长生不死。
但是道教的仙人尚且不止于不死,道教认为人通过一定的修炼,可以做到与道合真,隐现自在,出有入无,变化随心。魏晋时期肉体追求长生,所以葛洪的手段是通过服食金丹以坚固肉体,但是由于对于仙人的定义改变,所以道教的修炼方术也改为精气神的修炼。内丹就是一整套的开发人体潜能,以达到与道合真境界的巨大工程。道教认为人身是个小宇宙,而人的出生便是宇宙演化的重复,是一个由太极分为八卦,先天变为后天的过程,而内丹修炼乃是要由后天返还到先天境界。
二、神仙可学论
内丹修炼借鉴了外丹的术语,以人身特殊部位作鼎炉,精气神为药物,以神气为火候,“以火炼药而成丹,即以神御气而成道也。”其实精气神,本来就是一个太极分化而来,试想自己在母体内刚刚结胎的时候,哪里有什么精气神的说法?正因为精气神本是一物所化,所以三者是互相影响,而又能相互转化的。这点在道经中能找到很多证据,如“精合其气,气合其神。”“神依形生,精依气盈。”(《心印经》)“养生至慎房中急,何为急作令神泣?”(《黄庭经》)根据现代科学理论,组成宇宙的三大元素是物质、能量、信息,三者正好对应人身的精气神。物理学认为物质、能量、信息,三者是能互相转化的,在同一个系统内,自然也是能相互影响的。现代科学表明观察宇宙的人和宇宙其实是同一个系统,也就是说人与宇宙是一元的。也就是说人通过修炼返回宇宙,与道合真在理论上讲,也是符合物理学原理的。
丹家修炼最关键的就是先天真一之气,此气能够分判乾坤,生天生地,是元始祖气,又称作道气。如果修炼之人能够摄召此气入身中,则能改变体质,重获新生,炼阴成阳。按照丹经的记载,元始祖气大约有这些功效。
1可以补益人体
所谓“形不足者,补之以气”,又因为祖气是父母生人之气,所以也有续命的作用。丹经说“当思我命从何而来,若云父母之精气,则父母之精气,必可延命”。
祖气为纯阳之气,阳气入体,通过烧炼熏蒸达于四肢脏腑,则能够改变体质,返老还童。
因为祖气是元始先天之气,人只有摄召此气入身,才能打通先天与后天的门径,从虚空世界要宝,并且使自己的生理节律与宇宙节律共振,逐渐恢复到先天的仙人境界。
《道学通论》中对于道教的内丹修炼原理,作了详细论述,认为与近代物理学研究成果相呼应。现摘录几条如下,各位可以参考。
“生命的载体是气,这是一种极为精细有序的超微能量结构。
物质、能量、信息在零点的真空状态是统一的。三者在真空状态下不但可以相互转化,而且意识场在向外发射时也可以被相应频率的实体接受到。
生命的诞生需要有序化,即信息量的增长,同时又要不断富集能量,生命离不开秩序,也离不开能量,有生命就有能量。
宇宙的时空不仅是多元的,而且是多层次的。一个大宇宙包括很多小宇宙,每个小宇宙也会各有自己的智能生命,也会创造自己的生态文明。蛋白质决不是生命的唯一形式,各种类型的生命和各种宇宙文明反映出来的世界都有自己不同的模式。
人类的进化目的还在于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准并开发自己的人体潜能和心灵潜能,向高次元时空的宇宙迈进。物系生命和灵系生命都是进化的产物,并不断提高自己的修持境界和灵性,由低次元时空向高次元时空进化。直到进入道的境界,则是无限次元的时空,人就进化成仙了。
宇宙的实相是虚实相间、隐现交替的,灵系生命、灵体、灵界是和现实世界纵横交错的。”
《道学通论》用现代科学论证了灵界的存在、神仙的实有,神仙可学的观点。并且认为内丹学开发人体潜能要作为一个重要课题加以研究,其成果对于人类将有巨大的功德。
中国的内丹学成为沟通东西方的桥梁,我们也相信人类通过一定的修炼能够成为与道合真的仙人。神仙实有,神仙可学,这个论点无论从中国传统哲学还是从现今的科学来讲,都是成立的。
⊙编辑:道德经(zbxjxt),转载必须注明出处,侵权必究
⊙来源:部分图文综合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主编:杨德厚(微信号:yangdehou111)
⊙投稿合作:(欢迎您原创投稿)
本文由道德经原创整理,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须从根本求生死 莫向支流辩浊清
长按二维码
叩开众妙之门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查看: 55148|回复: 37
道教的神仙和佛菩萨的区别详解
在线时间235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帖子积分精华
首先必须明确,道教大罗金仙不落轮回——道教的仙道并非佛教的天人道。要想知道道家修行能否超脱三界六道,首先,我们要确认一点:什么是仙?一些人经常说“道家是佛教所说的“外道”,道家的果位最高是也只是仙,不能脱离生死轮回”,这是一个谬误。说这话的人显然并不理解“仙”的概念,只是将中国所说的仙,与古印度的外道修行人或婆罗门教观念里的诸天混淆起来。
一 . 仙不等于古印度外道,这点基本上是可以肯定的。古印度的外道修士虽然长寿且有一些神通,但是却并非如仙家这样超然物外,依然有生死,显然这比不上仙家境界,而且这些外道修士大多所求的不过死后生天——注意,死后生天是弃人身而得天身,依靠的是业力福报,而修道成仙乃是自力成就,两者天差地别。古代翻译佛经的高僧为了读者的阅读习惯,将外道修士翻译为“仙人”,却不想误导了大批人,将道家仙人与印度修士混淆在一起,实在可叹。
二.&&仙不等于印度诸天。道家说五道轮回,大略等同佛家六道:神道(天与阿修罗)、人、畜生、饿鬼、地狱。神道本身,是五道之一环,诸如地祗鬼神,大多有职司所在,受天律束缚,虽有威福,有罪则贬,其情形与佛家所说天人、阿修罗的处境一样。然而,所谓仙家,不论是先天后天的尊神仙真,要么是大道化身,要么是得道真人,早已达到庄子所说逍遥游的境地,不受外在的限制,更不用说业力了。因此,更与神道无关。道教咒语,役使神道乃是常事,却并不敢烦劳仙人,也正是这个道理。虽然有些僧人说“仙家终落空亡”,此语释迦牟尼也不曾说过,显然是一句妄言。若仙为业力所拘而不得超脱三界,仙道亦不足贵也!
三 . 为什么很多人想当然地认为仙人不能脱离生死轮回?其实,原因在于道家仙真神圣给予人们的形象,比如朝元图里所描绘的诸天神道与大罗仙真云集朝礼玉帝的情形,就使人们片面地以为道家仙真之间仍然有人间的阶级,大罗圣境就是天上的朝廷,然后很自然地把佛教关于帝释天的见解直接嫁接到道教的大罗天三清境上。其实,错了!首先,玉皇天尊不是帝释天,《高上玉皇经》中明确地写道玉皇大帝本是净乐国太子,因为怜悯众生,出家修道,先证仙道,再证金仙(也就是佛家四圣果中的佛果),号清静自然觉王如来,最后才修至玉皇果位。
& &&&如果说佛家的佛果是早已超脱六道的,那么玉皇自然也已经超脱六道。事实上,玉皇也并不是一般人所理解的一个神灵的领袖与三界的主宰,而是依据大道运行而燮理这个世界的大圣者。最重要的是,无论玉皇,还是大多数现帝君相、神王相、天将相、宰官相、天人相乃至神道相的道家仙真,都早已经超脱轮回,他们这样出现在人前乃是为了更好地接引救度世间有情众生,而显化的表象,就像观世音菩萨的男身女相是一个道理。所以,道家的大罗金仙早已不落轮回,事实上,修到地仙果位以上就可以说与阿罗汉一般,没有堕落轮回之虞。后世人等不加思索,人云亦云,甚至连道教中人也跟着唱和。导致一句妄语流传千古。
后世的道经里总在提魔,玉皇经:&若诸魔道,一切诸魔或有能闻是此香者安处天宫斗战之苦各得休息.&可见魔也是存于天界的净天地神咒:&按行五岳八海知闻魔王束首侍卫我轩雷祖宝诰:&以清净心而宏大愿一智慧而伏诸魔.&灵官咒:&仰启神威豁落将,都天纠察大灵官。火车三五大雷公,受命三清降鬼崇。手执金鞭巡世界,身披金甲显威灵。绿靴风带护身形,双目火睛耀天地。顷刻三天朝上帝,须臾九地救生灵。银牙凤嘴将三千,虎首貔貅兵百万。走火行风前后卫,穿山破石捉妖精。
祈晴祷雨济世问,附体圆光通事意。治病驱邪如电闪,收瘟摄毒义群魔。飞腾云雾遍虚空,号令雷霆轰霹雳。三界大魔皆拱手,十方外道悉皈依。我今启请望来临,大赐雷威加拥护。 &等道教经文中多次提到魔 .后世的道教也形成了六道之说, 玉皇经曰: &微妙解脱,自然之香,是香芬馥,周遍诸天,极妙乐土,及诸大地,一切福处,六道一切众生,闻是香者,普蒙开度。所谓天道、人道、魔道、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若诸天道,一切天人,或有能闻是此香者,五衰四相,永得消除,转增天福。若诸人道,王臣兆庶,或有能闻是此香者,即得人天,长寿之乐。身或灭度,乃得脱壳尸解之道。若诸魔道,一切诸魔,或有能闻是此香者,安处天宫,斗战之苦,各得休息。若诸地狱道,一切罪魂,或有能闻是此香者,离地狱苦,得净土乐。若诸饿鬼道,一切饿鬼等,或有能闻是此香者,即得饱满,无饥渴恼。若诸畜生道,一切畜生,或有能闻是此香者,脱畜生苦,得智慧乐。 &&&可见, 玉皇经成书较晚, 但可见道教已形成本土特色的六道. 早期的道教没有成魔之说, 但有凶神恶刹之说,&&凶神恶刹被后世称之为魔(恶刹是从佛教传来的).
四.&&佛教之&仙&与道教之&仙&的区别:佛教的“仙”与道教的“仙”是不同的两个概念。佛教的“仙”其实是指修行的人,主要是指佛教之前印度各种派别的修行者。而道教的“仙”,其实是修行之后所得到的果位,是指成道的天仙、神仙等。道教的“仙”真实含义,其实与佛教的佛、菩萨、罗汉相对应,但是佛教的果位分得更细、更科学。读佛教和道教的典要弄懂这两个概念,更不要因此认为佛教的果位就比道教高,同样的,道教的“龙”与佛教的“龙”也是不同的两个概念,道教的“龙”是最高级别的神兽,而原始佛教特别是古代印度的“龙”,其实就是“蛇”,佛教传入中国后,佛教的“龙”才开始中国化,我们中国人才把佛教的“龙”变成中国的“龙”。总之,佛教和道教的许多概念,虽然文字相同,其实含义完全不同,这是我们务必搞清楚的,不能人云亦云,以免自误误人。
佛教的仙人,指的是外道苦修的人,包括婆罗门教,耆那教的修行者,而这些修行者未必都是以长寿为主要特征,相反,他们大多是以苦行和博学闻名.
至于龙,就不提了,像郭沫若把phoneix定位成凤凰的事迹,实际是个大笑话.说句实话,依据这种翻译逻辑,我们可以称呼火鸡为鸾鸟了.
至于道教的仙人果位的问题,应该看看太平经,一般道教宗教方面的仙人地位分级,都不出太平经的范围.
道教仙人的境界,地位,有以境界分的,比如太清九仙,上清九真,玉清九圣.
有以官位分的,比如太上,帝君,神王,仙王,真人道士等等
有以修行层次分的,比如天地人鬼水仙
有以修行方法分的,比如洞房,黄庭,消魔,等等.
五.&&翻译的问题:比如佛教的“性”和中国的“性”, 佛教的“天”和中国的“天”, 佛教的“仙”和中国的“仙”,佛教的“道”和中国的“道”,&&佛教的“龙”和中国的“龙” 等等都不是一个含义。但是很多佛教徒却分不清,混淆在一起,进而贬低中华文化,这是非常可惜的。
& &&&自古道:高僧不忌道,高道不忌僧。佛教传入中土,融入了大量的中原文化元素,其中也包括道家的文化元素。因此,在中国,不仅是佛和道,加上儒家文化,合称儒释道“三教”,相互融合、共同发展,已是不争的事实。作为佛教名寺和禅宗祖庭,少林寺那著名的“三教合一图”即是很好的明证。足见至少在当时,佛道互相尊重和融合是连佛门也能欣然接受和标榜的事实。所谓“儒门释户道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佛道本无高下之分,你颂“阿弥陀佛”可通西方极乐世界,我念“太乙救苦天尊”同样能达东方长乐世界。
& &&&用西方人的话来说,就是“条条大路通罗马”。高僧和高道之间从无纷争,互相尊重,互有来往。只是底下一些不明真正的佛道为何物的人或出于门户之见、或出于一己私利在那里争来争去。中国自古道佛发展各领风骚,既有弘道的《封神榜》,也有诵佛的《西游记》,毕竟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总归是多元的、丰富的。只是到了清代,因皇族笃信藏传佛教,同时惧怕汉族人民以道相聚来反抗满清,大力打压以汉文化为核心的道教,致使道教在近代趋于衰落。学佛者都应记住这样一个史实,佛教之所以在发源地印度衰亡,原因是多样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门户之见,致使印度教获得了放手发展教徒的大好时机;而佛教之所以在中国兴盛,也正是得益于中华文化博大的包容性。故而佛教传入我国并逐渐成熟后,才出现了高僧不忌道,高道不忌僧的和谐局面。
& && &宇宙大道,生生不灭,道佛同样是在探索和穷尽宇宙真理。随着中华复兴之路的延伸,道教及其文化的复苏和兴盛乃是大势所趋,而道佛相融、互相尊重,共同为和谐世界和人类大同而努力,更是人心所向。
皈依佛 皈依法 皈依僧
道教大体上与佛教描述的自然外道类似,其实 ...
在线时间4533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帖子积分精华
有些观点说的比较中肯。
在线时间2973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帖子积分精华
法华经上说诸天天主都是菩萨的应化身,三界之内的众生都要轮回的。
在线时间888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帖子积分精华
道教中有修炼长生不老的内功
为什么还会有死亡呢
在线时间4528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帖子积分精华
道家也有两下子。
大学时看过道家书,都是古书,感觉很多密传,普通人难以下手。后来看到基督教圣经,最后才看到佛经。
道家好像没有像大藏经谢谢系统的经典?
道家的经除了道德经,都不是老子说的?可信度?
在线时间1088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帖子积分精华
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摩诃萨
南无大慈大愿救苦救难广大灵感地藏王菩萨摩诃萨
南无宝月智严光音自在王如来
南无无忧最胜吉祥如来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
南无持金刚海音如来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阿弥陀佛
在线时间1123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帖子积分精华
远离那些抱着佛经念佛心地邪恶的 ...
阿弥陀佛,善哉
写这篇文章的人,也是一个文化的研究者,其文章结构比较精巧,但没有解释出真正的语义出来。
儒门释户道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
这个是没有错的,儒学是一个文化,道学也是一个文化,佛学也是一个文化,相融相尊相生,这都没有错,儒家里有佛家文化也有道家文化,道家里也有儒家文化与佛家文化,佛家里自然也有儒家与道家文化。
但:::::::必须注意到的一点是:
佛与道皆是一个文化,是称家的,不称教的!称佛教,称道教,则与佛学佛家不同,与道学道家也不同。
儒是晚生于佛与道文化的,从黄帝论经以来,自写封相八百解,是生于先天易经文化里的,后天周文王续写易经所以称之为周易,我们所看的周公解梦,皆归属到后天易经里,即周易学。而孔子在有生这年,也对易解作了注释,形成了一个比较有代表的性文化方向儒学。
所学不深,大概是这么回事。
南无阿弥陀佛
在线时间1123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帖子积分精华
远离那些抱着佛经念佛心地邪恶的 ...
原帖由 chaisefeng 于
10:05 发表
道教中有修炼长生不老的内功
为什么还会有死亡呢
大家理解错了,道学,佛学,儒学,称之为家,与道教,佛教意义完全不同的。慢慢再读上文,嚼字咬文,你就能读出这篇文章对文化理解的浅与深之处。
在线时间1382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帖子积分精华
原帖由 cslvista 于
09:05 发表
事实上,玉皇也并不是一般人所理解的一个神灵的领袖与三界的主宰,而是依据大道运行而燮理这个世界的大圣者。
师兄去先学习三皈依吧!
在线时间82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帖子积分精华
不与庸人论天机
在线时间488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帖子积分精华
阿弥陀佛 4楼的师兄& &长生不老不是不死& &长生是寿命长&&不老是看起来鹤发童颜 容貌不老
在线时间2028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帖子积分精华
就我的观点而言,道教与印度之诸外道并无本质差别,是典型的“梵我外道”,计我计常,非究竟法,非真皈依之处。
&&一.中国的仙真的与印度之外道有本质之不同么?中国之仙道,或言源出太初,谓有元始天王创世,造作万物,并以道法传于后世,实则其源本于老子,杂燕赵方术齐楚巫术而产生发展,又窃佛教名相戒律经典而壮大。其推崇先天地而生,化育万物,周行不殆之“道”;其旨则在于追求得此“道”而长生不死而受诸妙乐,这就是道教之基本观点。那么比照印度之梵我外道又有何不同呢?先天地而生,化育万物,周行不殆之“道”不就是“梵”么?追求得此“道”而长生不死而受诸妙乐,这不就是“我”么?计道先天地生而造作万有,计有我及我所,以此“有我”与“道”冥合而得真正之永生,这与梵我外道有何差别?然则佛陀早已破斥久矣。
&&二.&&仙与印度诸天有何不同?。谓道教有五道轮回之说,实则不了解道教,此乃吸收佛教之五道轮回之说,佛教或说五道轮回,或说六道轮回,五道轮回则是以阿修罗配于其他五道,为各道所摄。中国本无五道六道之说,乃吸收佛教之说法而建立,非其本身所自创。而所谓仙人超出于鬼神之上,不受外在的限制,天律束缚,实则与事实并不相和:首先,仙人是有品阶的,而且“经”众说纷纭,难以统一,或七阶五阶九节等。如果说仙人超出于鬼神之上,不受外在的限制,天律束缚,那么就应该一经得道则完全解脱束缚,永享快乐,但是既然有仙阶,则是还有差别存在,还是有束缚和限制存在否则还有仙阶段作什么?又,仙人也是有职司如四御三清,张许葛邱四真君,乃至真武大帝,均是修仙成道者,而却均有品阶职责。
&&三.由“玉帝&来认识道教:道教的神仙谱系其实是非常混乱的,商周时期的典籍和器物资料中,并无什么三清四御,大罗神仙的记载,而是只有统御下民的“帝”或叫“上帝”和少数几个自然神。春秋战国时期,神仙方术逐渐兴起,才出现了奇形怪状的和今天所见的人形神仙迥然不同的怪物神仙。两汉时期,黄老道与民间方术盛行,神仙信仰渐渐兴盛,但是其形貌也是身上长着翅膀,神仙也只有少数几位,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道教的正式建立,各种神仙人物纷纷造作出来,各家编自家的经典,当然出现了各种差异,东晋后期,出现了以《三皇》、《上清》、《灵宝》----“三洞真经”为代表的一批新的道教经典,这是门阀士族接续葛洪对民间道教教义的进一步改造。这个说这个神大,那个说那个仙高,纷纭宗宗,莫衷一是。这个以老子为尊,那个以元始天王为尊(道教里有名的元始天王(后改名)元始天尊,也是葛洪新造的),直到陶弘景以自己的宗教影响力和政治影响力,多年苦心经营,撰写《真灵位业图》,给神仙排位次,这才把神仙大小勉强确定下来。那个时期,三清最大,玉帝还是小弟。所谓的《高上玉皇经》,不过是给玉帝编造身世,引用了很多佛教词语而已,学界一种说法是唐代道流所作,或有学者认为不早于宋,它是道教吸收佛教思想与文化的明证,只能证明佛教之高明,却不能证明道教之伟大。
在线时间1463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帖子积分精华
法无高下,和哪个有缘就修哪个,生忍,法忍,这个阶层还达不到么?
在线时间2803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帖子积分精华
八十八佛超清图片/s
不了解,不评论。
在线时间198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帖子积分精华
这是我想了很久的一个问题。
不过还是没有完全明白。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在线时间1123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帖子积分精华
远离那些抱着佛经念佛心地邪恶的 ...
原帖由 我是我的神 于
13:42 发表
这是我想了很久的一个问题。
不过还是没有完全明白。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去读读国学,就清醒了。
南无阿弥陀佛
在线时间198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帖子积分精华
回复 4楼 的帖子
身体的延年益寿都是没用的,在三界六道内,生生灭灭,受业力影响。但我看道家修炼上说九九天劫都还是在三界六道内,仙道又是什么?怎么又会超越?
在线时间8152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帖子积分精华
神仙不谈;印光大师谈教育是大力推崇太上感应篇、文昌阴骘文、关帝觉世经;
稍长,即令熟读太上感应篇、文昌阴骘文、关帝觉世经,俾知有所师法,有所禁戒。一一为其略说大意,以为后来读书受益之前导。
在线时间1714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帖子积分精华
高僧不忌道,高道不忌僧
在线时间2592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帖子积分精华
顶礼“镜轮光明世界”的“月智慧如来”
玉皇果位比佛果还高?笑话!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道教和合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