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据贴现和转贴现,银行怎么计提银行风险资产计提比例

  楚天金报讯  旨在整肃商业银行同业业务的“两文”出台以后,不少银行已悄然开始压缩同业规模业务。而期限较短,短期内相对容易压缩,且收益较低的票据业务首当其冲。“我们的承兑汇票转贴现业务都已经暂停了。”某股份制银行武汉分行的人士告诉记者。  另一家股份制银行深圳分行的人士也表示,以前地方的城商行和农商行资金相对充裕,贷款风险较高,所以买的票据比较多。不过,近期囿于同行资产负债更严格的限制,一些激进城商行也暂时停止票据转贴现业务。  据了解,银行开立承兑汇票属于表外业务,不占用贷款规模,但是银行对承兑汇票进行贴现后就转入表内,须占用贷款规模。因此,银行通过转贴现可以释放一定的贷款规模,相应的买入行则需要占用贷款规模和100%计提资本占用。  近日出台的同业新规对同业资产与负债规模进行了要求。在更严格的监管政策下,为了达标,不少同业业务激进的银行已经开始压缩票据业务。  据了解,票据业务在同业中主要是票据的转贴现业务和买入返售资产项下的票据买入返售。而买入返售资产项下的票据业务,目前不用占贷款规模,也只按照25%的风险权重计提资本。  监管下发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同业业务的通知》(又称“127号文”)中明确列举了买返资产不包括商业汇票,这就意味着以后买入返售项下的票据资产中只有银行承兑汇票能做。  此外,银行压缩票据业务还有一个原因,随着利率市场化和互联网金融的冲击,银行的资金成本也“水涨船高”。“我们的资金都是高进高出的,要是收益低了我们也不太愿意做。”上述人士说,票据转贴现业务既占用买入银行的信贷规模,又要100%计提资本,再加上同业间票据业务的利润空间有限,因此,银行更愿意腾挪出规模来发放贷款。(据《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当前位置: &&
银行票据转贴现业务核算亟待规范
  目前,各家银行在银行承兑汇票、商业承兑汇票转贴现业务中存在科目设置、会计核算理解不一致、执行不规范问题,亟待明确。
  转贴现是指商业银行在资金临时不足时,将已贴现且未到期的票据,交给其他商业银行或贴现机构给予贴现,以取得资金融通的行为,是金融机构间融通资金的一种方式。我们认为,一是根据《票据法》规定,票据受让方始终拥有对转让方的追索权,转贴现和再贴现不满足金融资产转移确认条件,应根据准则要求按融入资金在贴现负债中反映;二是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2021 贴现负债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银行)办理商业票据的转贴现融入资金等业务的款项”的规定,卖断式转贴现业务是以融入资金为目的(卖断式转贴现的概念),融入资金在贴现负债中反映; 三是根据《企业会计准则》附录“企业持贴现票据向其他金融机构转贴现,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存放中央银行款项”等科目,按贴现票据的票面金额,贷记“贴现负债”(面值),按其差额,借记“贴现负债”(利息调整)”的规定,转贴现融入资金应在“贴现负债”科目反映。但也有观点认为,卖断式转贴现业务已转移了相应的风险及报酬,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1251 贴现资产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银行)办理商业票据的贴现、转贴现融出资金等业务的款项…企业已将转贴现票据的风险和报酬实质上转移给了对方的,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存放中央银行款项等科目,贷记本科目(贴现――面值、转贴现――面值),按未摊销的交易费用,借记本科目(贴现――交易费用、转贴现――交易费用),按其差额,借记利息支出等科目”的规定,符合金融资产终止确认条件,不必在贴现负债科目反映。
近几年,各金融机构票据转贴现业务做的非常频繁,规模也很大,建议相关部门尽快明确金融机构转贴现业务有关明细规定,规范操作行为,提高金融企业会计信息质量。
附件下载: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网站评议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地 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南三巷3号
网站管理:财政部办公厅
电子邮箱:webmaster@
技术支持:财政部信息网络中心
邮编:100820 电话:010-贴现及转贴现账务处理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贴现及转贴现账务处理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如果您对本网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
证券时报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本网合作媒体,证券时报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银行风险资产计提比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