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精神病家族史史的人可以在病情稳定的时候可以卖房产吗?

→ 有精神病史的人医院能检测的出吗?
有精神病史的人医院能检测的出吗?
健康咨询描述:
我家人得知我未婚妻和她的母亲有精神病史,而且一直通过药物在治疗,我和我未婚妻交往两年同居三个月时间,却毫无发现我的未婚妻和她的母亲没有任何精神异常的举动,我想质询医生,医院有哪些检查能证明我的未婚妻是不是有精神病史?重要的是正在通过药物治疗和痊愈的患者也能检测的出吗?
其他类似问题
医生回复区
擅长: 血液病,检验报告解释,进一步检查建议
微信扫描关注直接与我沟通已扫723次
&&&&&&病情分析:&&&&&&精神病大多找不到实质的病变部位,通过现有的检查是检查不出来的。主要根据发病当时的症状。&&&&&&指导意见:&&&&&&如果以前没有在医院留下病历记录,那就没办法确定以前有没有得过精神病。现在是正常的话,确定不了以后会不会发生精神病。
平舆县中医院&& 医师
擅长: 乳腺增生,乳腺炎,乳腺良性肿瘤,乳腺癌,疼痛类疾病
微信扫描关注直接与我沟通已扫2461次
&&&&&&病情分析:&&&&&&你好,精神病病情控制的好的话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工作&&&&&&指导意见:&&&&&&发病的时候当然比较容易确定,可以到精神卫生中心请医生根据患者的病史及目前的状况来进行评估
疾病百科| 精神病
挂号科室:神经科
温馨提示:可多食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以保证维生素的摄入量。
精神病指严重的心理障碍,患者的认识、情感、意志、动作行为等心理活动均可出现持久的明显的异常;不能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动作行为难以被一般人理解;在病态心理的支配下,有自杀或攻击、伤害他人的动作行为...
好发人群:任何年龄
常见症状:头痛、头晕、睡眠不正常、震颤、行走不稳定
是否医保:--
治疗方法:一般疗法、药物疗法、手术疗法
您可能关注的问题
用药指导/吃什么药好
本品用于湿热瘀滞所致的带下病。...
参考价格:¥28
本品用于跌打损伤,跖骨、趾骨骨折,瘀血肿痛,吐血...
参考价格:¥17.5重性精神病患&仅四成“有人管”
&&&&来源:&&&&
&&&&&&字号
原标题:重性精神病患 仅四成“有人管”  据统计广东重性精神疾病患者120万名 其中病情不重、不贫、城市居民多不愿登记
  昨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国家确定的主题为“心理健康,社会和谐”。据通报,截至日24时,广东全省登记管理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为487079人,占120万名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估算总数的40.6%。本报记者走近患者,了解社区康复之难;采访精神卫生专家,倾听关于门诊与住院同比例报销的呼吁。   文/记者何雪华 通讯员靳婷、郝黎   患者故事   “凑乖仔”28载
一顿药不敢停   广州市越秀区一个路边小卖部里,年近七旬的吴妈妈忙着理货、收钱,眼角余光不敢离开儿子阿斌,“不急不忙,你累就去躺会儿”,她低声告诉记者,阿斌刚吃了“早餐药”,容易犯困。   吴妈妈是教书育人的“高知”女性,儿子阿斌14岁精神分裂症发病前是个乖乖仔。“他早慧,13岁就升高一,初中一直是数学科代表呢,常代表学校参赛。谁知不适应高中环境,人呆滞了半年,14岁那年春天,跑到三楼写‘哥哥,你好好照顾爸妈’,想用晾衣绳上吊自杀。”吴妈妈说,阿斌入住精神病医院1个多月,好转回家康复,她“凑乖仔”28年了。   听从医生的建议,吴妈妈找来一个铺面开起小卖部,让阿斌有寄托。吴妈妈说,阿斌要坚持一天三顿在吃药,药量每次超过10颗,最大副作用是犯困,每天睡眠要保证10小时以上。有时走个神,没有看着他吃,漏了1次药,他就发病,明显地异常烦躁,眼神都不对。尽管盯得紧,阿斌也反复发病10多次了。因为吃药,阿斌身体素质不好,手足口病、肺结核、流感等流行病都躲不掉,入院治疗是常事。   面前的阿斌,戴着眼镜,粉色T恤衬得脸色不错。“我是日第一次发病的”,阿斌说,这是人生的分水岭,想忘记都难。他甚至强迫自己记着每一次发病的感受:焦躁、心慌、怀疑这个那个、抑郁、莫名不高兴,“赶紧吃药,闭目养神,能缓过来”。妈妈为他的付出看在眼里,也让他坦然对抗病魔,“很多人背后说我精神病,如果上心,我和妈妈一个都活不了”。他因此非常感谢妻子,家里从未瞒过他的病情,妻子还嫁给他,生了个活泼可爱的儿子。   代父职护小妹 小心照料18年   东风路边一幢小楼里,47岁的钟荷穿一身白底青花改良旗袍裙,与常人无异地招客入座、斟茶待客,自豪地展示刚得奖的刺绣作品,只是偶尔直勾勾地盯着人看,还有哥哥钟昊的小心照料,才会让人意识到――钟荷是在社区康复的精神疾病患者。   钟荷是钟家最小的女儿,比钟昊小了19岁半,1986年第一次发病后一直是钟昊兄代父职守护着她。“小妹从小太受宠了,一点点事父母都超紧张,结果反倒弄得她内向,对外交往很自卑,高中学习压力太大,再加上青春期问题没处理好,爆发了。”钟昊说,中年得女的父母最早接受不了,常常埋怨,更谈不上看护,结果是2005年、2009年钟荷两次大发病,发狂似的摔砸东西,甚至对老父动手。   钟昊说,老父亲90岁时中风了,小妹的病一天三顿药要人盯着,他一度痛苦不已。直到2009年9月,街道工疗站吸收小妹,每天照料5个半小时,还找老师教她刺绣,一切才好转过来。“她可上心了,老师让绣个活,她可以加班至晚上1点不睡。”钟昊说。在街道指导下,他帮妹妹补了2万多元,交足医保、社保缴款,现在钟荷每月领退休工资800多元,他也终于不用担心“自己走了,小妹怎么办”。   麻烦事也有:小妹吃药后,视力下降,手抖,腰疼,不能再刺绣,“其他患者也在受着苦”,钟昊说自己看得开,再帮妹妹找个消遣就好了。   问题:不重不贫就“潜伏”
讳疾忌医难康复   国家要求,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检出率要达4%。,广东去年就已达到并超过,今年主动“加压”至5%。,截至9月30日,检出率已经达到4.67%。。   不过,问题还有不少。贾福军介绍,在册的48万名患者中,都是重度的、慢性的多,因为做出伤人、自伤等行为,瞒不住了才登记;贫困的、农村的也多,因为需要享受就诊、康复随访的便利,而游离在管理之外的六成,就是病情不重、不贫、城市居民多。特别明显的是,在珠三角地区,珠海、深圳、广州、中山等城市的检出率都不达标。   据了解,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登记进入重性精神疾病信息管理系统后,看病治疗是有“兜底”的。医药费由医保、新农合报销,还有“门特”、“门慢”渠道,各市一般有5、6个补助渠道,有的甚至有10个以上,假如连每月几十元都付不起,还有省卫计委、省残疾推出的补贴返还“兜底”。登记后,病情稳定的患者,医生每季度跟踪随访,病情有变化时,医生随访频密至1~2周一次。   家有精神病患者,是很多家庭不愿向外人道的隐私,因此只要经济能承担,没有伤人事件揭露出来,基本上就不肯自愿登记。在贾福军看来,这种做法是讳疾忌医,失去了专业医生的康复随访指导,家属的看管、康复、护理知识也得不到提升。   不少人认为得了精神疾病没法治,往往出现将患者一锁了事的悲剧。实际上,检出并登记的重性患者,除了1/6属于“治疗困难”,当中1/3可彻底治愈,其余可康复。贾福军解释,精神障碍是由生物学病变引起,并非无药可治;在专业指导下,关注患者心理变化,减少歧视和不信任,提供正常的生活、工作机会,更有助于防止复发。   而对于城市居民关注的隐私问题,贾福军表示,6种重性精神疾病,发病都须报告,要登记在一个封闭的信息管理系统,“我不是保密员,也没密码可调阅”,安全性可保障,而且卫生部门也只公布患病总数,个案病例绝不公开。   全省重性患者120万人   四成获在册管理   截至日24时,全省登记管理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为487079人,占120万名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估算总数的40.6%。   广东患病率高   深圳精神障碍患病率21%;   广州精神障碍患病率15.76%;   全国精神障碍患病率16%左右。   (2005年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   120万重性患者是怎么来的?   广东省精神卫生中心主任贾福军说,是以国际上公认的重性精神障碍患病率约为1%计算的。在广州市越秀区北京街,就有400多名在库患者,其中100多人需要住院治理。   120万人:   听起来惊人   其实没那么严重   48万名在库患者中   七成以上是精神分裂症;   近两成是精神发育迟滞;   其余为双相情感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   在得到康复随访服务的患者中   近九成病情稳定;   一成多是基本稳定;   病情不稳定的一般只占百分之零点几,人们最担心其肇事肇祸的,即危险性评估3级及以上的患者,仅三四百人。   恶性精神病患肇事肇祸基本系未登记在册者   “提供康复随访的,很少发生问题”,省精神卫生中心社会精神医学研究室主任林勇强介绍,近几年,省内发生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肇事肇祸,比2009年造册管理前下降几倍,甚至十几倍,比如江门新会,70万人口,6000多名重性患者管起来了,之前每年1%。~2%。的肇事肇祸率,现在为零。“我们细查三年来社会恶性精神疾病患者肇事肇祸事件,发现基本上都是未登记在册的患者;10多例精神疾病患者杀人事件,当中仅1例是在册者。”林勇强说。   专家:门诊应与住院同比例报销   “被精神病”一直是社会关注热点,自去年5月精神卫生法实施后,情况有改善吗?   对此,贾福军、林勇强都直言,之前的“被精神病”个案被过分夸大,实际情况非常少,自然谈不上新法对“被精神病”的改善之功。反而令人关注的是,由于“需住院治疗”的程序多、准入院“严禁”条款多,导致家属纷纷吐槽“入院难”,并导致“自愿出院”情况骤减。   两名精神卫生专家介绍,现在患者在家发病,医院也不再派车来接病人;家属只好打110报警,但警察出手协助的可能性也减少,除非已经发生了伤人、自伤等情况。而在住院环节,医生无疑变得更加慎重,即使达到出院标准,也往往“再等等、再稳定一下”;同时,家属不愿接出院的情况增加,因为看护麻烦,甚至宁愿出钱养在医院。   在省内一家大型精神卫生病院,出现了一名患者达出院标准,医生也多番催促家属接回,家属一直不愿接,导致患者心灰意冷而跳楼,使其双下肢骨折。   贾福军坦言,卫生政策也有问题,住院费用是住一天算一天,并非“打包”收费,且可报销九成,结果医院乐得收病人,而家属也乐得把患者留在医院。“长期住院,患者社会功能大减,真的成了废人”。因此,精神卫生界专家一直在呼吁,将社区康复、门诊看病的报销比例提升至与住院一样。   话你知:   抑郁只是一场“心理感冒”   别听是精神疾病讳疾忌医   精神卫生日,不只是关精神疾病患者的事,也与你我相关。贾福军介绍,离普通人最近的就是“抑郁”这一精神卫生问题。   据世卫组织的统计,精神抑郁最严重的后果就是自杀风险高,10%~15%精神抑郁的人,以自杀告别人生;90%的自杀事件与精神障碍有关。国内精神卫生研究则认为,中国人群中,70%的自杀事件与精神障碍有关。   省精神卫生中心社会精神医学研究室主任林勇强介绍,抑郁是一个动态过程,有抑郁的人,最终自杀,往往经历有想法、做计划、付之行动的过程,绝大部分人在此过程中不是坚决求死的,只要求助别人,有人辅导一下,可能就能缓解一下。因此,全省各地都成立了心理热线,提供危机心理干预,可惜的是,这些热线都是公益性质,运营效果不好。   林勇强指出,更可及、便利、易得的干预方式,还不如将心理测试表放到医院咨询台,挂号、候诊、付款、取药等排队时,都可抽空一填,发现有问题,再找心理门诊求助。需要更加深入人心的是,抑郁只是一场“心理感冒”,别以为是精神病而讳疾忌医。   值得一提的是,五年前,中国被列为“自杀高风险国家”,自杀率达22/10万;近年,国家严管农药,尤其是DDT,结果农村女性喝农药自杀的情况基本没有了,全国自杀率一下子降至十几/10万,低于20/10万,不再是“自杀高风险国家”。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社会万象|精彩博客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正文
2岁女童被偷走母亲追赶遭打 嫌疑人有精神病史
监控拍下偷抱小孩画面
  泉州2岁女童被偷走母亲追赶遭打 嫌疑人有精神病史
  东南网7月31日讯(海峡都市报闽南版记者 喻兰 夏鹏程 文/图)“看了那么多关于小孩被拐的电影,如今发生在我身上,才知道有多可怕”。昨天事发两小时后,罗妈妈仍惊魂未定,她紧抱女儿,不愿离开半步。两岁的女儿小文正倒在妈妈肩头酣睡,年幼的她还不知道,妈妈刚刚花了多大的劲才把她夺回来。
  昨日上午8点50分,嫌疑人汪某走进泉州台商区洛阳镇屿头村一栋厂房内,抱走了独自在二楼楼梯口玩耍的两岁女童小文。母亲5分钟后,及时发现,通过视频监控,十几分钟后当街将汪某抓住。
  警方介入调查后发现,汪某有精神病史。
  讲述:离开视线5分钟 孩子就不见了
  昨日早上11点,事发地楼下开冷饮店的房东张阿姨和店员们还在议论此事。“我当时看见有一个女的抱走小文,我还以为是厂里的员工带她去玩呢。”
  海都记者来到台商区洛阳镇环溪路的这栋五层厂房。罗妈妈仍处于惊慌中,脑袋一片空白。在丈夫安慰下,她才开口讲述事发经过。
  昨日早上8点多,罗妈妈带女儿买完菜回厂房二楼。丈夫蔡先生租下其开鞋厂,一家人也住在厂里。
  事发当时,蔡先生在二楼办公室工作,15岁的小文哥哥在卧室睡觉。罗妈妈把菜放进冰箱里时,小文独自走到二楼楼梯口。她不太会走路,不敢下楼梯。放好菜,去了趟洗手间,罗妈妈就去找小文了。可当她走到楼梯口时,小文却已不在。此时,小文离开她视线5分钟不到。
罗妈妈追上穿短裤的妇女,两人扭打在一起
  监控:白衣妇女抱走孩子 锁定逃走方向
  孩子去哪儿了?罗妈妈第一反应就是去楼下食堂找小文姑姑,小文最爱去姑姑那儿玩了。可姑姑说没见到小文。
  会不会是厂里的员工抱小文去超市买零食了?罗妈妈和小文姑姑又赶快跑到冷饮店,询问店员和房东。房东说,好像有个女的抱走了小文。罗妈妈顿时慌了。她赶紧喊来丈夫查看监控:监控显示,8点52分,一名白衣妇女走出大楼,向环溪路北侧走去,她的怀中抱着的正是女儿小文,该妇女还不时亲亲小文的脸。此时,心急如焚的罗妈妈还幻想着,会不会是厂里员工?可厂里员工那么多,背影也看不出是谁啊。她和小文姑姑立马追出去,分头去附近超市寻找。
  罗妈妈追上穿短裤的妇女,两人扭打在一起
  追寻:妈妈追到嫌疑人 对方竟称“是我的小孩”
  罗妈妈满脑子坏念头,跑了不到两百米,就在一条小巷里撞上了白衣妇女,她正抱着小文快步逃走。
  “那个人我不认识”。罗妈妈惊恐极了,拼命追赶,那妇女抱着小文也跑得越来越快。罗妈妈甩开高跟鞋,赤脚拼命追上去。
  “你还我小孩!”边喊边追,终于在一家药店前,罗妈妈逮住了白衣妇女。那人用力推开罗妈妈,并用闽南语凶吼:“什么你的小孩,这是我的女儿!”罗妈妈火了,死死抓着对方衣领不放。小文姑姑此时也赶到了,立刻上前趁机夺回小文。此时,小文手中还拿着白衣妇女给的手机玩。
  见小文被抱走,白衣妇女夺回手机,和罗妈妈扭打起来,边大喊大叫。附近店家和路人闻声围上来。姑姑担心小文受惊吓,哭着先把小文抱回家。她还没走回店里,在街对面大喊“快抓拐小孩的!”仍在查看监控视频的丈夫蔡先生,得知情况后,也冲去现场。
  蔡先生赶到时,罗妈妈已经瘫倒在地,但手还是死死抓着。丈夫立马扶起妻子,质问白衣妇女:“你为什么抢我的孩子!”
  随后,屿头村巡防队员赶到,将白衣妇女带到村委会。蔡先生报警后,洛阳派出所民警将白衣妇女带走。蔡先生当时听围观村民说,这名女子曾在街头裸奔过。
  调查:多次“踩点” 两分钟抱走孩子
  昨日中午,海都记者在冷饮店调取了泉香大厦的视频监控。
  从监控中可以看到,早在昨天上午8点38分,白衣妇女汪某就已经出现在大厦附近。她从通道进入大厦,在一楼停车场徘徊,并盯着楼梯口看了很久。8点42分,她从通道侧门进去,到一家便利店。
  便利店老板说,当时汪某在店里转一圈,没买东西。见她行为诡异,就把她赶出去。8点45分时,走出店后,汪某径直走到街对面的树下坐着。8点50分时,汪某从树下往大楼通道走去,此时,小文独自在二楼楼梯口玩耍。8点52分,汪某抱小文走出大楼。一分钟后一起消失在监控画面里。
  汪某偷抱小孩并无刻意遮掩,环溪路上人来车往,附近邻居也没注意到,短短两三分钟孩子就被抱走。
  背后:嫌疑人有精神病史
  昨日下午,台商公安分局通报称,嫌疑人汪某有精神病史。
  接到警方通知,汪某的亲哥哥汪某勇赶到洛阳派出所给妹妹送药。汪某勇无奈地说,前段时间,妹妹在街上打人,也被警察抓过。“只要吃药就和普通人一样,不吃药就总闯祸。快两个月了,她都没吃药”。
  汪某的家在洛阳镇下星村一栋一层石头房。邻居汪先生听说了汪某抢孩子的事,说“他们一家就有三个患精神病”。记者了解到,汪某的父亲早年去世,母亲患有精神病,生有5个孩子。汪某的二哥失踪多年,二姐被人抱养,大姐也患有精神病,前年自杀。整个家,目前只有大哥一人打工赚钱,养活汪某和汪某妈妈。
  厝边王奶奶说,汪某是20岁之后才犯病的,按时吃药,就和正常人一样。两年前,汪某嫁了别村的人,生下孩子后,回到娘家。最近,时有听到她喊“我要见我孩子”之类的话。
  相关报道>>>
  女子当街抱走2周岁女童 幸被孩子父母及时截下夺回
  昨事发台商区洛阳镇,据警方通报,该女子有精神病史,误将街头女童当作自己女儿抱走
  监控拍下该女子抱走女童一幕
  □早报记者 许奕梅 戴晓晖 实习生 汪巧娴 文/图
  “台商区洛阳镇有人偷抱孩子!”昨日上午,这一消息在网上传开,让广大市民网友为之揪心。昨日下午,记者到现场核实后了解,昨天上午近9时,确实有一名女子在台商投资区洛阳镇屿头村一工厂内抱走一名2周岁的女童,幸亏孩子父母及时找到该女子并将孩子抱回。
  据了解,该女子汪某有精神病史,是洛阳镇下星村人,已结婚还育有女未满周岁。根据台商区公安局通报,汪某当时将那名2岁女童“认作”自己的女儿,将她抱走。
  A 事件
  买菜归来上了趟楼 女儿被一女子抱走
  江西人罗女士和丈夫蔡先生在屿头村内开了一家鞋厂,两人育有两孩子,一个正要上初三,一个才2岁。昨日上午8时许,罗女士带着两岁的女儿从农贸市场买菜回来。她把女儿放在一楼楼梯拐角处,自己到二楼的鞋厂把菜放到办公室冰箱并上了个厕所。
  “糟了!孩子怎么不见了?”过了不到五分钟,罗女士下楼准备带女儿去一楼食堂吃早餐,却看不见女儿了。罗女士去问楼下的大姑子,对方也说没看到,四处寻找也不见人。
  一楼的便利店有监控!罗女士赶紧赶到便利店,监控上显示,一名上身穿白色衣服的女子在楼下徘徊了一阵,还到便利店买东西,在上午8时52分时,该女子抱着罗女士的女儿走出工厂大门,最后消失在画面里。
  B 解救
  药店前抢回孩子 嫌疑女子被制服
  之后,罗女士和大姑子跑出厂分头寻找,在一条巷子里看到该女子和女儿,女儿手中还拿着该女子的手机。
  罗女士追到侨乡市场内一家药店前,想把女儿抢回来,却被该女子打,她就将该女子的手臂紧紧拽住,随后赶来的大姑子赶紧把孩子从该女子手中抢回来并往厂里跑。
  随后闻讯赶来的父亲蔡先生拉住该女子,扯着头发将对方摁倒在地。刚好路过的村巡逻队员把该女子带回屿头村委会,蔡先生也跟着过去并报警。据附近市民介绍,该女子被带走时还用闽南语大喊大叫,前天傍晚有人在附近见过她,但不知道她来自哪里。
  该女子被带走后,罗女士瘫坐在药店前,因为惊吓过度,双手一直发抖站不起来,对面一阿姨见状就盛了杯水喂罗女士喝,之后罗女士的家属过来将她背回厂里。
  C 背后
  女子有精神病史 将女童当成女儿
  该女子随后被带回洛阳派出所接受调查。
  昨日下午,台商区公安局发出通报,抱走孩子的女子姓汪,洛阳镇人,有精神病史,在经过屿头村一鞋厂时,看到罗女士两岁的女儿遂“认为”是自己的女儿将其抱走。
  随后,记者前往汪某在洛阳镇下星村下尾自然村的家里了解情况。
  汪某的娘家住在一座一层的破旧石头房里,家里只有三个房间,除了她还住着母亲和大哥。汪某的大哥汪先生告诉记者,母亲共有3男2女五个孩子,汪某是小女儿,今年25周岁。母亲有精神病史,汪某在17岁时被发现患有精神疾病,之后长期靠药物控制病情。
  2013年年底,汪某嫁到洛江区河市镇,并在去年生下一女儿,现在还未满周岁,主要由婆婆在照顾。汪先生说,婆婆催促妹妹去工作,而妹妹精神状态不好,就常跑回娘家。
  D 善后
  部门拟申请救助 让女子住院治疗
  “自己的亲生妹妹,不可能不管不顾。”汪先生说,汪某长期靠药物控制病情,并没有住院,每月光药费就要一千多元,多是由他带汪某去医院复查。
  “有时候她吃了药觉得自己正常了就停药,不久就会疾病发作。”汪先生说,汪某发病后就会四处乱走,有几次还是派出所民警把她送回来的。
  洛阳派出所表示,派出所正在和汪某的家人商量,并打算帮她向有关部门申请救助金,让她能先住院治疗,等病情稳定再出院,长期服药控制。
  目前,汪某已被警方控制,有关情况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来源:东南早报
48小时点击排行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合肥患精神病小伙住院半年不知母亲去世 出院成难题_合肥新闻_新闻中心_安徽网
您的位置: >>
合肥患精神病小伙住院半年不知母亲去世 出院成难题
核心提示:
病房里,25岁的吴赢病情稳定,精神良好,见到人会礼貌地打招呼。时不时打听,母亲什么时候来接他出院回家?可是他并不知道,作为监护人的母亲已去世,永远也不能来接他回家了……
11月10日,合肥四院,吴赢一个人静静地坐在床边。
晨报讯& 病房里,25岁的吴赢病情稳定,精神良好,见到人会礼貌地打招呼。时不时打听,母亲什么时候来接他出院回家?可是他并不知道,作为监护人的母亲已去世,永远也不能来接他回家了&&
今年6月份,有精神病史的吴赢在家和母亲吵了一架后突然发病,拿着一把刀冲出了家门。担心出事的母亲报警后,他被送到合肥四院接受治疗。经过近半年的治疗,吴赢病情缓解,医生告知可以出院回家。8月底母子俩约好9月1日就办理出院手续,回家休养。如今,距离母子俩约好的出院时间已经过去2个多月,母亲却一直没现身。
四院社会服务科科长金女士告诉记者,他们曾到吴赢家去了解情况,后来知道,其母是一位癌症病人,已在9月份过世了。担心吴赢一时接受不了,病情会有反复,院方暂时未告知此事。
吴赢7岁时,父母离婚,之后母子俩相依为命,早已和父亲失去联络。根据新的《精神卫生法》规定,患者可自行决定是否出院,但没有监护人,院方担心他出院之后不能按时服药,病情得不到有效控制,依旧在积极帮忙寻找其父亲和其他亲属。
11月11日,合肥法律援助热线12348的律师表示,父母、配偶、子女本应该是第一监护人,但是吴赢没有结婚无配偶,也无子女,母亲已经去世,按理说父亲是监护人。可是父亲联系不上,只得拜托社居委向民政部门申请救助。记者也从三里街街道获悉,吴赢的房产确实在该辖区,但是其户口还在当年上学的职业学校,申请低保等需要到户籍所在地去办理,如今他们也无能为力。
金女士说,希望看到报道的吴赢的父亲或者亲人能到医院来,看看吴赢,或者办理好医保、低保等,让吴赢在监护人的陪伴下,重新融入社会,过上正常人的生活。
江淮晨报记者 李玲芳/文高博/摄
实习生 史训华 通讯员 朱世玲
编辑:许大鹏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新安晚报官方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添加新安晚报官方微信
新安晚报官方微博扫描左侧二维码添加新安晚报官方微博
安徽网官方微博扫描左侧二维码添加安徽网官方微博
安徽网手机版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手机浏览安徽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公安网能查精神病史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