盒马鲜生怎样加多宝借助im资源阿里巴巴内部资源

摘要:人们都说盒马鲜生是一种新的生鲜电商模式,那么他到底新在哪里?对行业又做了哪些颠覆?
2016年1月,首家盒马鲜生会员体验店在上海开业,半年以后,它就筹划在上海开10家店并进军北京市场。
与此同时,业内人士也愈加对盒马鲜生的模式感兴趣,它的存在让生鲜电商和传统商超都看到了一种希望,也感受到了某种压力……
那么,盒马鲜生究竟做了什么震动了整个生鲜业?
第一物流全媒体(微信:cn156news)小编综合相关报道为你解读。
盒马鲜生由原京东系创立
盒马鲜生虽然今年才上线,但一经上线就得到业内人士广泛关注。不得不说,背景强大是主因。
①&创始人给力:日,有着二十年物流经验的原京东物流总监侯毅在上海创办了盒马鲜生,引起业界关注。
②&金主强大:据业内人士透露,盒马鲜生已经完成了规模大约1.5亿美金的融资,而背后的“金主”就是阿里集团。
③&发展迅猛:盒马鲜生国内首家线下门店是上海金桥广场店,面积达4500平米。在首店试运营成功后,盒马鲜生开始了扩张模式,今年7月将于上海继续新开三家线下门店,并有希望年底在上海全市布局10家门店。另外还要进军北京市场,也预计在今年年底开业。
盒马鲜生正在改变什么?
人们都说盒马鲜生是一种新的生鲜电商模式,那么他到底新在哪里?对行业又做了哪些颠覆?
▋&只接受支付宝付款
① 途径:与其他生鲜商超不同的是,盒马鲜生不接受现金付款,只接受支付宝付款。消费者到店消费时,服务员首先会指导消费者安装“盒马鲜生”的APP,然后再注册成为其会员,最后再通过APP或者支付宝完成付款。
② 影响:支付宝统一付款将创造两方面价值。一方面,运营方通过支付宝可以完全掌控线下端消费数据。因为过去通过现金购买,零售商对线下消费数据、动向是难以掌握的,而支付宝付款可以形成大数据、广告、营销价值,以填补O2O成本。
另一方面,支付宝支付可以让每位到店消费者将盒马鲜生APP下载到手机里,并成为其会员。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增强消费过程的流畅性,更重要的是能够增加与用户的粘性,打造O2O闭环。而这种用户粘性是传统的生鲜电商线下体验店所比不了的。
▋&产品品类丰富
① 品类丰富:在面积4500平方米的门店里,盒马鲜生售卖的产品分为肉类、水产、水果素材、南北干货,米面油粮、烘培、熟食、烧烤以及日式料理等,分区明细,指引清晰,方便顾客挑选。
此外,为配合精品超市的定位,店内还设有百货、鲜花等商品区,基本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
② 优质货源:盒马鲜生售卖的商品来自103个国家,超过3000种商品,其中80%是食品,20%是生鲜产品,后者未来可能发展到30%。特别是海鲜区,有来自世界各地的鲜活海鲜,如俄罗斯红毛蟹,波士顿龙虾……
此外,依托金桥的便利位置和保税区的便利条件,这里的商品价格比一般超市便宜5%-20%,并且还能保证5公里之内半个小时内送达。
▋&生鲜标准化程度高
众所周知,标准化分类、独立包装,是生鲜O2O最难的部分之一。很多传统的线下商超正在努力配合线上平台的销售特点,完善生鲜商品的标准化,但盒马鲜生是从上线伊始,就做到了独立包装、明码标价。
据了解,盒马先生除了以个售卖的生蚝、以条售卖的活鱼,几乎所有商品,到店时已实现了独立包装,从蔬菜、肉类到水果等等,并且重量和价格都标得很明确。
▋&高效的物流配送
要想打造高效的物流体验,分拣包装、配送等环节都要密切配合,盒马鲜生在这方面是怎么做的呢?
① 配送标准化。首先,盒马鲜生使用统一的保温、保湿袋对货物进行包装,以此保证生鲜在户外配送时不会因户外天气环境而产生商品外观变化。
其次,该店拥有一套自动化运货设备,在店内设置了300多平方米的合流区,从前端体验店到后库的装箱,都是由物流带来传送。所以在门店,消费者头顶就是飞来飞去的快递包裹,下方则是琳琅满目的食品,设置十分新颖。
具体的拣货流程是这样的:如果是到店的消费者,选完货就可以直接通过物流输送带送到收银台;如果是通过APP下单,门店在收到订单后,店内各个商品品类部门,就会直接把货架上标准化、独立包装的商品,装进保温袋,再挂至运输系统,自动运至配送人员,时间周期不到一分钟。与此同时,也在一分钟左右,店员会从库房提取商品补充至货架之上。
② 配送高效率。首先,盒马鲜生宣称五公里内半小时送达。无论是在门店购买,还是APP线上下单,均能保证“五公里范围,半小时送达”。这种配送效率不仅能保证生鲜产品的新鲜度,而是能满足用户的即时性消费需求。
并且盒马鲜生采用的是自建物流,据称第一家线下店是有七八十位自营配送员。
其次,实现了智能拼单。盒马鲜生能将线上线下数据充分打通,消费者既可以单独线上、线下消费,也可以实现线上线下智能拼单。例如,你在店铺购买完成后,在回家的路上突然觉得不够,这时可以立刻打开手机中的盒马鲜生APP,实现加单,系统会自动把两个单拼接在一起,然后一起配送。
▋&优质的用户体验
你以为盒马鲜生只卖生鲜产品吗?完全不是这样!笔者认为盒马鲜生做得才是真正的线下体验店,因为用户不仅在这里能看到实实在在的商品,而且还能在店内就餐、做美食。
① 购物环境舒适。盒马鲜生的店铺设计比较现代化,整洁透亮大气,以大理石铺地,黑色货架,大玻璃框的商品呈现。而且店内干净整洁,比如在活鱼存放池附近,从来没有水渍。
② 将“餐厅”纳入超市卖场。盒马鲜生与传统商超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把“餐厅”体验业态纳入实体店。这让消费者有了更多逛店理由,也让店内生鲜产品有了更多销售出口。据了解,盒马鲜生的牛排、海鲜,及熟食餐厅区占地200平米左右,里面设置了五张四方桌子,深受消费者欢迎。
此外,用户在店内选购了海鲜等食材之后还可以现场制作,门店会提供厨房给消费者使用。
盒马进京,永辉物美着急吗
据悉,盒马鲜生近日在北京选址,欲于年底前开设北京首店。此前,其“孪生兄弟”盒马外卖已落点于三里屯商圈,日均订单1000余份,预计年内覆盖北京CBD区域。
盒马鲜生赢得青睐的核心其实也就在其线上线下高度整合能力,在这方面,永辉、物美等传统做生鲜的商超或有欠缺。
① 永辉超市:去年8月,京东43、1亿元战略入股永辉超市后,后者与京东的O2O项目京东到家的合作便多了起来。目前,永辉超市在9个城市的80余家永辉门店已经入驻京东到家,并且由新达达提供配送服务。今年四月,京东到家与新达达完成合并。
永辉超市与京东进行合作,但强强合作既有优势,也有劣势。优势是京东强大的物流配送体系能让永辉超市的线上探索之路更加可靠,劣势就是双强各有想法,这就导致永辉超市很难将自己的库存、会员体系完全开放给京东到家。
库存信息不准确、双方数据不能打通,终究影响的还是用户体验。
② 物美超市:物美合作的线上APP是多点Dmall,多点于2015年3上线,目前在北京有300万购买用户。
物美对多点商城的支持力度是比较大的,包括开放库存信息,但这种支持是建立在对多点的掌控之上的。因为多点的创始人之一、前华为高管刘江峰目前已经离职,据称是因为物美全盘接手了多点。
但多点也还面临获取流量、增强用户粘性等难题。盒马鲜生在线下商超的短板方面做了有益尝试,未来能否异军突起,我们拭目以待!
(第一物流全媒体综合亿邦动力网、联商网、赢商网、商业观察家报道)
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现代物流报·第一物流全媒体已入驻腾讯快报、新浪看点、百度百家、网易、搜狐、360众媒体、界面、今日头条等资讯平台。文章另可见第一物流网.现代物流报是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主管,国内唯一综合性物流专业报纸,微信号cn156news)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百家号作者平台APP
扫码下载安卓客户端
便捷管理文章信息
随时查看文章收益这个与阿里巴巴旗下“盒马鲜生”合作的企业,竟来自金山!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说起云计算服务,大家可能比较陌生,但说起阿里巴巴旗下的“盒马鲜生”可能就熟悉了。为这家“网红”店铺提供线上线下整套服务系统的企业,正是位于金山亭林镇的上海寺冈电子有限公司。      位于亭林镇的上海寺冈电子有限公司,今年上半年产品销售净额约为1.89亿元,同比增长2.2%,对这一增长贡献最大的是公司的云计算服务相关业务。      说起云计算服务大家可能比较陌生,但说起阿里巴巴旗下的“盒马鲜生”可能就熟悉了,为这家“网红”店铺提供线上线下整套服务系统的正是上海寺冈电子有限公司。现在“盒马鲜生”所使用的软件POS收款系统和硬件电子秤、包装机等相关产品都由寺冈电子提供。      此次与阿里巴巴的合作,得益于公司强大的技术团队和技术方面的提前布局。据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国内O2O线上线下打通的一体化零售业所使用的系统约90%都由该公司提供。    寺冈电子总经理施国兴:  公司在8年前就着手准备云服务方面的业务,并投入大量研发人员进行布局。目前公司正在研发并投入生产的“自动包装、称重、贴标机器人”在全球超市领域都处于领先地位,是今年销售的一个主要增长点,预计至年底可以卖出100余台,每台售价达30—40万元。    对于距这家企业3公里左右路程的日铭电脑配件上海有限公司而言,技术优势和生产自动化同样是发展的关键词。  据介绍,上半年公司取得了比去年同期更优异的业绩,而下半年预期值更高。在自动化方面,公司今年在机械手臂和生产自动化设备研发领域加大投入,所有生产线的自动化程度都会得到明显提升。    自动化制造中心资深协理谌承正:  下半年公司的组装线会采用全机械手,此举将把以往需要103名作业人员的组装线,压缩到23部机械手加23名作业人员,降低三分之二以上的人力。通过不断提高生产线的自动化程度,企业可以生产出一致性、精密度更高的产品,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此外,金山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龙头企业——上海和辉光电有限公司上半年总投资272.28亿元的第6代AMOLED生产线建设项目也正在加快建设中,截至目前已完成桩基工程,计划11月底完成主厂房结构封顶。同时今年我区还计划加快推进AMOLED市级创新中心建设,努力加快以和辉光电为核心的新型显示产业上下游产业链发展,增强产业链招商和集聚发展能力。        技术优势和生产智能化为企业加装了市场竞争的“新引擎”,也为金山的产业发展扬起了更大的风帆。据统计,今年上半年,作为我区四大产业集群之一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实现产值30.82亿元,同比增长5.2%,技术创新对产业发展的驱动作用进一步凸显。
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 平台。
阅读下一篇
网易通行证/邮箱用户可以直接登录:全面揭秘盒马鲜生:阿里巴巴的新零售样本是如何诞生的
2017年是零售业的转型年,作为被互联网冲击最大的行业之一,零售业者知道只有搭乘“互联网+”的快车才能华丽转身。传统零售商们用自媒体运营、移动商城、体验式消费等尝试拉开新零售的大幕。
在这股浪潮的裹挟下,互联网巨头跑马圈地,作为“互联网原住民”的千禧一代正成为零售商、移动支付商们共同争夺的对象。
具体来看,阿里巴巴孵化新业态超市盒马鲜生,京东搭乘商超巨头沃尔玛和永辉,腾讯领投两轮每日优鲜……
其中,盒马鲜生凭借着良好的消费者口碑和创新的经营模式,在开业一年半以来急速扩张,就像“盒马”的谐音“河马”一样,吞并着周遭的生鲜市场。
数据证明,作为这一领域最前沿的探索者,盒马所开创的互联网驱动、线下体验的复合模式,已经取得初步成功,上海首店已实现单店盈利,为万亿产值的零售行业进行互联网转型,探索了一条最大化发挥自身优势的路线图。
对阿里来说,孵化盒马鲜生是其目标新零售的第一步。在未来的SOLOMO时代, social + local + mobile 三者缺一不可。
消费者碎片化购物决策,相应的就应该是所见即所得,以及购物后碎片化获取商品。如果说,传统商超线下挑选线下获取商品的方式,是一维购物时代;PC时代电商线上挑选、快递物流送货的模式,是二维购物时代;那么阿里的盒马+淘鲜达这一套新零售尝试,则是一个新维度的探索。
研究盒马鲜生不仅可以从根本上剖析当前新零售的标杆企业,而且对了解新零售业态具有样本意义。
盒马鲜生由原京东物流负责人侯毅创立,开始时仅仅是一家开在上海的生鲜超市,在得到阿里的全情介入后,侯毅开发了超市配送体系,打出“传统商超+外卖+盒马APP”的组合牌,提出5公里(目前盒马的配送范围为门店周围3公里)范围内半小时送达的零售新概念,从此盒马单店的覆盖半径和售卖效率提升了好几个档次。
随着盒马模式的快速迭代升级,盒马鲜生的扩张也在加快。按照计划,盒马鲜生将会采取自营+合资两条路线的扩张模式,未来在中国三十多个城市当中,开设 2000 家以上门店。
截至目前,盒马鲜生已经进驻上海、北京、宁波3个城市共拥有13家门店,其中上海10家,北京2家,宁波1家。
值得注意的是,7月14日,阿里巴巴集团董事长马云、首席执行官张勇同时亮相盒马鲜生上海金桥店,盒马低调隐藏了18个月的阿里身份正式曝光。
而盒马鲜生的主创人员也延续了阿里系的花名传统:创始人兼CEO侯毅,花名“老菜”;CFO王曦若,花名“优昙”;人力资源总监早期为阿里资深HR “苗翠花”(花名),因身体原因离职后由“观音”(花名)接任;开发选址负责人陆俊,花名“运筹”。
盒马鲜生定位于以大数据支撑的线上线下一体化超市,具体来说:
o 以线下体验门店拉动线上销量;
o 定位80、90后的年轻消费群;
o 提供门店3公里范围内30分钟送达的配送服务。
盒马鲜生的开店有阿里大数据作为指导,可以针对不同消费阶层的活动商圈划定门店范围。从目前的门店选址可以看出,盒马鲜生所选的商场多为中高档精品生活广场,周边有写字楼、中高端社区等配套功能。附近楼盘价格偏高,居民消费水平偏中上。符合盒马鲜生的目标用户需求。
盒马鲜生的主要用户人群是典型的互联网用户人群,年龄在25岁到35岁之间,其中已婚女性约占65%。这个群体对商品的新鲜度和品质是第一要求,对服务也是非常看重的,反而对价格的敏感度并不高。从阿里大数据平台“阿里指数”可以看出,这部分人群占据了当前移动支付购买行为的绝大部分。
盒马鲜生的模式与传统电商和传统生鲜店都有很大区别。从门店组织架构来讲,盒马鲜生以线上销售为主,线下销售为辅,可以说绝对不只是一家O2O的企业。
盒马鲜生是以线下体验门店为基础,并将之作为线上平台盒马APP的仓储、分拣及配送中心,通过将线上、线下业务完全一体化,来满足周边3公里范围内的消费者对生鲜食品采购、餐饮以及生活休闲的需求。
换句话说,盒马鲜生通过实体店建立消费者认知与美誉度,再把消费者引流到线上消费,成为粘性用户。毕竟逛超市是低频行为,而依托于3公里配送的网上订单则是高频消费。
盒马鲜生提供的线上商品和线下商品完全是同一商品,保证了同一品质、同一价格。线下重体验,线上重交易,围绕门店3公里范围,构建起30分钟送达的冷链物流配送体系。
简单来讲,消费者可以在门店直接采购商品,也可以在APP上下单,盒马专业配送团队提供最快30分钟送达的配送服务,将产品直接免费送到消费者手中。
盒马鲜生之所以能做到30分钟送达,是因为后端实现了5分钟内从下单到拣货的过程。系统接收到线上订单后,拣货员根据PDA显示订单,前往零售区或仓储区拣货,用PDA扫码之后放入专用捡货袋,再将打包好的捡货袋挂上传送带,通过自动传输系统把商品传送到合流区,由配送人员送货上门。所以,在门店购物时可以看到,消费者头顶经常有飞来飞去的快递包裹。
实测盒马APP过程中可以发现,北京十里堡门店送达时间是以30分钟为一时间段选择,而在实际配送过程中,送达时间往往在30分钟至1小时之间。
同时,使用盒马APP购物,不能预约隔天送,只能选择当天送达时间。诚然,以盒马鲜生主打的生鲜产品来说,消费者对预约第二天送到的需求很小,快速送达,即时消费,才是大多数用户的消费习惯。
盒马鲜生是以卖生鲜产品为主的精品超市,和普通超市不同的是:
o 提供当日最新鲜商品,不卖隔夜蔬菜、肉和牛奶;
o 采用“生熟联动”和“熟生联动”模式;
o 菜品全程可溯,食品安全有保障;
o 可以无条件退款。
盒马鲜生是基于场景定位的,围绕吃这个场景来构建商品品类,吃的商品品类的构成远远超越其他超市卖场。对盒马鲜生的模式来说,即时加工的餐饮模式和水产供应链就是它的护城河。作为阿里巴巴的一员,盒马鲜生拥有充分成熟的资源,盒马、天猫或阿里巴巴集团的买手团队,依托大数据工具,在全世界范围内根据消费偏好直接采购,每天都可以从世界各地引进最优质的生鲜产品。
创始人侯毅认为,新鲜的生活方式就是买到的商品都是新鲜的,每天吃的商品都是新鲜的。所以,盒马鲜生倡导日日鲜概念,每天提供新鲜的蔬菜、猪肉、牛奶、酸奶等,坚持不卖隔夜菜,不卖隔夜肉,不卖隔夜牛奶。并且,盒马鲜生把所有的商品都做成小包装,力图今天买今天吃,一顿饭正好吃完。
而且,如果不想自己回家做饭,还可以体验盒马鲜生的“生熟联动”和“熟生联动”。消费者选购水产品后可以指定各个海鲜的做法,蒜蓉粉丝蒸、葱姜炒、马苏里拉奶酪焗……如果消费吃过觉得味道不错,还能直接买到制作食物所需要的调料,调料部分也是盒马鲜生自行配制好的,让消费者也可以自己回家加工,在盒马APP内也有相应的视频教学。
除了食材新鲜以外,盒马鲜生提供的形式也很新鲜。盒马鲜生创造了各种各样的场景,让消费者去拍照、去分享、去秀,让现在的年轻消费者不认为做饭是家务活,是玩、是交流、是共享,在年轻消费者中培养了很强的粘性。
除此以外,对于餐饮和生鲜行业来说,有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食品安全问题是这一行业的首要考量。消费者对此也有着近乎严苛的要求,很多企业都倒在这一环节。
对此,盒马鲜生选择用技术实现安全,采用全程追溯手段,销售的商品,从原材料到用户手中,每一个流通、批发、销售环节都可以完全追溯。
更让人放心的是,盒马鲜生实施无条件退款政策,西瓜吃了不甜,退货;苹果有虫,保证退货,而且赔款,并且不需要举证。
当然,盒马鲜生也存在不足之处,目前来看,盒马鲜生的门店堂食体验并不是太好。后厨手艺参差不齐,并不能保证每次都达到量化标准;面对盒马鲜生的火爆销量,海鲜加工人员远远不足,在高峰时段往往要排队1-2个小时才能吃上;门店堂食座位在高峰时也有等位现象。可以说,面对消费者汹涌而来的认可,年轻的盒马门店似乎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
盒马鲜生为了培养用户的移动支付习惯,早期把盒马APP作为门店惟一的支付入口,消费者要想完成支付必须下载盒马APP会员并注册,才能使用支付宝账户支付。
从这个意义上讲,盒马鲜生其实是支付宝的会员体验店,“会员卡”就是绑定支付宝的盒马APP。因此,虽然只能使用盒马APP付款的支付方式让盒马鲜生饱受诟病,但对于盒马鲜生来说,盒马APP才是其立身根本。
盒马APP聚合了一般会员卡的筛选用户(习惯使用手机支付的消费人群)、准入(无盒马APP无法结算)、支付(绑定支付宝账号)和绑定用户(售后和优惠码兑换)等功能,将线下流量强行导流到线上。这样不仅利于培养用户使用盒马APP和支付宝的习惯,而且可以掌握用户数据,针对喜好和消费习惯进行精准营销。
除此之外,盒马APP还可以扩大门店覆盖半径至周围3公里。毕竟,对于盒马鲜生来说,门店只是其体验功能,线上销量才是业务主力。
不过,由于媒体和零售同行质疑不收现金是违法行为,在电视台报道后,盒马鲜生已经设立现金收银台,但地推营业员仍用优惠券等方式主推盒马App支付方式。
生鲜线上零售是个巨大的蛋糕,同行趋之者若鹜。永辉、大润发等老牌商超纷纷开发类似业态,美团及京东等电商公司也在生鲜领域频频出手。
超级物种:传统商超转型排头兵
永辉深耕零售十余载,在超级物种之前,永辉超市分别经历了“红标店”、“绿标店”、“精标店”和“会员店”四种业态。
随着精标店日益成熟,中高端消费人群购买力得以论证。日,永辉新作“超级物种”正式登陆福州,首店营业面积500平米,门店单品数量超过1000种,汇集了鲑鱼工坊、波龙工坊、盒牛工坊、麦子工坊、咏悦汇、生活厨房、健康生活有机馆和静候花开花艺馆8大物种,并且消费者可以选择多种支付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相比盒马鲜生较为松散的门店布局,超级物种的业态布局更为紧凑,以超级物种温泉店为例,8大工坊分别占据50平方米左右的经营面积,余下的100平方米则是可供消费者用餐的堂食区。超级物种温泉店日均销售额达到了20万元,经过粗略计算,每平方米贡献的营业额约为400元,远超同业。
在配送服务上,去年8月,京东斥资43.1亿元战略入股永辉超市后,后者与京东的O2O项目京东到家的合作便多了起来。目前,永辉超市在9个城市的80余家永辉门店已经入驻京东到家,由京东旗下新达达提供配送服务。
永辉超市与京东强强合作既有优势,也有劣势。优势是京东强大的物流配送体系能让永辉超市的线上探索之路更加可靠,劣势则是双强各有想法,这导致永辉超市很难将自己的库存、会员体系完全开放给京东到家。库存信息不准确、双方数据不能打通,最终影响的还是用户体验。
多点Dmall:做线上的大卖场
相比永辉,物美则联合美廉美,发力自有线上APP多点Dmall。多点于2015年3月上线,目前在北京地区有300万购买用户。
不同于盒马鲜生的精品路线,多点走得是与物美大卖场相同的低价路线。多点上线初期,物美线下购物使用APP结算可以享优惠买单,迅速积累大量人气;其后,线上以商品价与卖场价持平,促销价低于卖场价的方式获取流量。
可以说,物美对多点商城的支持力度是比较大的,不仅包括线下超市促销联动,而且包括开放库存信息,这种支持是建立在对多点的掌控之上的。但多点的目标受众即为物美消费者,以消费群体划分,这部分消费者年龄偏大,对于手机支付、线上购买的接受度不高,这也是目前多点面临的增流困难、用户粘性不高的难题所在。
大润发优鲜:整合后的全新尝试
7月7日,由大润发飞牛网打造的生鲜体验店飞牛优鲜正式营业,这是大润发飞牛网继“急速达”后,向“新零售”发力的又一动作。上线10天后,飞牛优鲜改名大润发优鲜,低调完成了“去飞牛化”更名。”
在上线近2个月后,大润发飞牛网联席CEO袁彬表示,飞牛急速达将在今年下半年与大润发优鲜业务“合二为一”,合并名称仍未大润发优鲜,对内统一技术系统、运营、管理架构。
与盒马鲜生类似,大润发优鲜有独立的APP,使用飞牛网帐号可直接登录大润发优鲜,进行在线购买,1小时左右就能收到购买的商品,此外,消费者同样可以在线下体验店购买。
不止如此,大润发优鲜门店也采用与盒马鲜生类似的前店后仓模式,门店同样配置物流传送带。在接到订单后,工作人员根据PDA把商品装袋,再挂至运输系统,运至后仓配送人员手中。
在配送方面,大润发优鲜主要以自有物流飞犇物流为主,同时采用与第三方合作的模式,门店3公里范围1小时送达,最快可以做到30分钟送达。
但与盒马鲜生不同的是,大润发优鲜不限定支付方式,目前支持微信、支付宝、飞牛网购物卡支付。
在商品选择上,大润发优鲜也更接近永辉超级物种和物美多点,以满足家庭日常生活需要为主,对部分品类进行了选品升级,同时引进了一定数量的进口、中高端商品。
从供应链来说,大润发优鲜背靠大润发采购团队,在大润发每年200多亿生鲜采购的基础上,可以拿到较为优质的资源。但和永辉、物美等传统商超的劣势一致,面对阿里巴巴集团庞大供应团队,大润发优鲜和大润发并没有获胜的把握。
不过,大润发优鲜借助大润发的资源优势,在当地都具备了团队、供应链基地,不需要整合、改造就可以复制更多的大润发优鲜门店。相比之下,盒马鲜生拓展新的门店还需要重新选址、设立网点,打通当地供应基地。
掌鱼生鲜:美团生鲜第一阵地
7月19日,美团主导运营的线上线下一体化新零售业态掌鱼生鲜首店在北京开业。作为美团生鲜的试点之作,掌鱼生鲜标榜新鲜平价、1小时送达和品质生活,目标群体与阿里系的盒马鲜生一致,同样为对价格不太敏感的年轻消费群体。
从售卖产品可以看出,掌鱼生鲜力图在生鲜这一品类做出差异化竞争。掌鱼生鲜不卖市场常见的淡水产品,所有水产品都为海鲜。在海产品层面,掌鱼生鲜也不卖北京现有商超常见的蛏子、花蛤等海产品,而是在一些现有大卖场、超市业态中很少出现的品项中寻求差异化经营。
这固然能起到一定的引流作用,但以商品细分来说,掌鱼生鲜还停留在传统的商超心态上,以进口生蚝来说,仅仅区分了生蚝原产国,而对产地和品种没有标注。
而盒马鲜生在生蚝品类上有了更明确的细分,进口生蚝按原产国、品种和等级对应不同的价格,对于会购买二十几元一只生蚝的消费者而言,这种产地和品种的细分才是他们所需要的。
同时,掌鱼生鲜不卖活鲜。所有的海产品都是冰鲜或冰冻产品,也还未涉足餐饮业态,也没有大卖场的现场熟食制品区。不过,不排除这是因为餐饮牌照未及时拿下来,没有“赶上”掌鱼生鲜首店开业。
在APP的体验上,掌鱼生鲜起送价20元,配送价为每单3元,可使用银行卡和微信支付。从商家的角度来说,起送价和配送费有利于提高客单价,同时可以避免特价商品的恶意刷单;但是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配送门槛对购买没有便捷性,而且为凑单会买一些并不需要的商品,不利于提升用户黏度。
从价格方面来看,除了一些赔本赚吆喝的“惊爆价”商品,掌鱼生鲜的价格相对北京既有卖场并没有明显优势。实际上,一些商品的价格更高。可以说,掌鱼生鲜还处在供应链搭建阶段,与阿里系的盒马鲜生还有一定的差距,想要深耕生鲜领域还需要持续培育能力。
每日优鲜:要做生鲜领域的京东
在各家在产品、价格、SKU甚至烧钱策略等方面差别都不是特别大的情形下,成本控制几乎就是决定最终能否活下去并最终盈利的最关键因素。
对此,每日优鲜在新零售模式下探索出“全品类精选”和“前置仓储”两套解决方案,这就像两条腿走路,走得都很稳。每日优鲜在2016年实现营收年对年增长近500%,2016年7月还在北京首次实现了区域性盈利。
每日优鲜早期的物流全部交由顺丰冷链来做,用户购买后实现次日送达。但无论用户体验和商品损耗率都称不上好。为了解决物流痛点,每日优鲜建立了“前置仓模式”,即建立“城市分选中心+社区微仓”的二级分布式仓储体系。
在华北、华东、华南等地区建立城市分选中心,并根据订单密度在商圈和社区建立社区微仓,覆盖周边半径三公里。在这一模式下,货品进入每日优鲜大仓,只需要两次分拣过程,一次是运到社区微仓,一次是到达用户手中。
不过,这一做法,无疑会使每日优鲜产生一些可预见的困难。比如高昂的建仓成本,物流配送,以及数百个仓储如何管理等。对此,每日优鲜依靠一整套数学模型,协调大仓到微仓的调货过程,尽量减少微仓损耗,随着订单的增加,微仓的建仓成也本被迅速分摊了。
但是,相比目标也是一线城市的盒马鲜生,每日优鲜的2小时送达仍在时效上有一定差距,单笔满39元才免10元配送费的配送门槛也更高。从品质和价格上,除个别特价产品外,每日优鲜并没有明显的价格优势,产品品类更是相比之下略为单薄。目前,除了烧钱频发的优惠券,每日优鲜似乎并没有更好的增加客户粘性的方法。
京东到家:生鲜外卖第一平台
阿里系的盒马鲜生和京东系的京东到家之争,从大的方向来看,正是中国新零售路线之争。其中,京东到家是轻资产模式,盒马鲜生是重资产模式。
具体来说,京东到家是商超的外卖平台,线上线下是分离的,对接的是沃尔玛、永辉等实体超市,会员体系也是两套体系。盒马鲜生则是以生鲜这一刚性、高频商品为切入点,线上线下是一体化,统一采购、统一商品、统一价格、统一库存、统一营销,围绕消费者“吃”的一站式购物平台。
从运营上来看,京东到家不参与商品层面的运营,即俗称的“不碰货”,货是沃尔玛、永辉、永旺的。而盒马鲜生依托阿里系采购团队,直采全球百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商品,卖场管理也是自营的。
从物流角度说,京东到家的物流订单从产生到配送,是分离的。订单产生实际上来自零售商,但是配送由京东旗下达达物流完成的。形式上与饿了么的商超便利模块和美团外卖的美团超市模块相似。而盒马鲜生的配送订单产生在自己的线上、线下的零售平台,商品的分拣和配送也都是自己人进行。
可以说,京东和阿里走了新零售的两条路,从体系上来说,盒马鲜生掌握全部用户流量无疑更有话语权,但盒马鲜生目前的覆盖面还远达不到京东到家的程度,模式复制成本也较高,在盒马鲜生找到稳定扩张之路前,京东到家还是占据着商超送货上门的龙头地位。
RISO:傍上阿里的新业态
RISO作为百联集团的新业态店,在阿里巴巴与百联集团合作之前就已筹备,定位是“超市+餐饮+书籍+音乐”的新零售概念店,目标是超越阿里的盒马鲜生及华润的Ole'。
与盒马鲜生类似,RISO手机APP与门店同步上线,门店和线上商品库存、会员全部打通,提供基于门店周边3公里的配送服务。
不同于盒马鲜生的超市风格,RISO大部分产品的陈列摆脱货架式的风格,采用场景模式,更贴近生活。此外,RISO还融合了超市、餐饮、书籍、音乐等4种属性。上海首店引进了书吧、音乐、儿童区域等多种形式,已经在尝试多元化的经营和更多的服务模式。
而且,相比盒马鲜生主推盒马APP付款方式,RISO友好接受支付宝、微信、银联卡等几乎全部市面支付方式。
对比上述新零售业态可以看出,国内的生鲜电商已经逐渐进入角力阶段,而盒马鲜生能成为行业标杆的原因在于其精准的定位和线上线下的高度整合能力。以这方面来说,永辉、物美等传统做生鲜的商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对掌鱼生鲜、每日优鲜这样的新兴生鲜电商来说,背靠阿里的盒马鲜生在供应链上的优势是无可比拟的。
以目前来看,RISO带来了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未来或许会成为盒马鲜生的劲敌。不过,RISO目前也“傍”着阿里巴巴的大腿,跟盒马鲜生比起来,一个是跟阿里战略合作的“干儿子”,一个是阿里亲自投资的“亲儿子”,又都在探索新零售的超市模式,阿里系的资源会侧重哪个不言而喻。
Whole Foods:被亚马逊收购的净菜电商
盒马鲜生是目前阿里新零售战略的最好案例,也是目前国内新零售业态的标杆企业。说起线上线下结合的道路,亚马逊其实只是在加紧追赶阿里。6月16日,亚马逊宣布137亿美元收购美国高端净菜电商Whole Foods。有媒体称,亚马逊预计会跟风阿里,将Whole Foods改造为线上线下无缝对接的购物场所。
与在白板上画画的阿里相比,亚马逊手握全美440多家高端净菜超市门店,直接跨过了重资本建仓和前期吸引人气的的创业阶段。按照盒马鲜生的模式,亚马逊提供生鲜电商业务的Amazon Fresh完全可以把分布在全美440多家Whole Foods门店当作“前置仓”,利用Whole Foods成熟的供应链体系为网上下单的消费者就近供货。而亚马逊强大的Prime配送及其升级版Prime Now还可以为Whole Foods配送到家。
Eataly:美食界的宜家
Eataly 于2007年在意大利都灵成立,创始人为Oscar Farinetti,它是全球餐饮+超市模式的鼻祖。Eataly 在2008年进入日本市场后开启国际扩张之路,2015年销售额达到3.8亿欧元(合人民币28亿元),毛利率近30%。截至2017年2月末,Eataly在意大利、美国、德国、日本等9个国家拥有34家门店。
作为慢食文化践行者,Eataly创始人Farinetti曾带头抵制美式快餐文化,他积极倡导放慢节奏、享受生活。这导致,Eataly放弃工业化商品基地,选择直接和生产商、种植商合作。目前,意大利本土约有900家生产商直接向Eataly供货,这些供应商多为本土小型农场及手工作坊。
为了推销这些小型生产者,Eataly不仅制作海报、小告示,举办试吃会和品酒、烹饪课程,还安排消费者参观食品产地,以轻松友善的方式,拉近消费者和生产者的距离。
此外,Eataly还善于利用Facebook、Twitter、官网等新媒体手段推广慢食理念,打造特殊节日(如“素食周一”、“全国啤酒日”等)来吸引消费者,提升客户转化率,增强消费者粘性。
在盒马鲜生的创建过程中,阿里巴巴的技术沉淀和研发能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盒马已经实现用户数字化、商品数字化、流程和管理数字化,大幅提高零售的效率,提高了门店及物流的营运效率。
以今天盒马鲜生的品牌影响力,生存大概已经不是问题。从盒马鲜生目前的扩张路线来看,其首选的是覆盖一线城市,北上广深的购物中心、商业中心、高端商务区,应该是比较适合盒马鲜生生存的商圈。
不过,对于盒马鲜生来说,2C端的试水也不是太好走。首先,C端客单价不会太高,这就容易造成物流成本难以覆盖;其次,生鲜不同于日用品,经过运输及库存会产生很多耗损,这部分损耗会大大降低毛利;再次,生鲜电商的商业模式还未有成功案例,仍然有待时间来检验。
此外,对于自建配送队伍的盒马而言,物流能力能否跟得上门店扩张的脚步,对消费者已经抬升起来的心理预期至关重要。
生鲜是一个足够大的市场,竞争也足够激烈,但发展态势并不明朗。这是一个欠缺成功模式验证的市场。不止阿里的盒马鲜生,转型的传统商超、入局的互联网企业也都忙着在各种商业模式上试水,众多中小玩家更是自顾不暇。万亿生鲜最后的格局将是怎样,尚待洗牌。
2017年是零售业的转型年,作为被互联网冲击最大的行业之一,零售业者知道只有搭乘“互联网+”的快车才能华丽转身。传统零售商们用自媒体运营、移动商城、体验式消费等尝试拉开新零售的大幕。
在这股浪潮的裹挟下,互联网巨头跑马圈地,作为“互联网原住民”的千禧一代正成为零售商、移动支付商们共同争夺的对象。
具体来看,阿里巴巴孵化新业态超市盒马鲜生,京东搭乘商超巨头沃尔玛和永辉,腾讯领投两轮每日优鲜……
其中,盒马鲜生凭借着良好的消费者口碑和创新的经营模式,在开业一年半以来急速扩张,就像“盒马”的谐音“河马”一样,吞并着周遭的生鲜市场。
数据证明,作为这一领域最前沿的探索者,盒马所开创的互联网驱动、线下体验的复合模式,已经取得初步成功,上海首店已实现单店盈利,为万亿产值的零售行业进行互联网转型,探索了一条最大化发挥自身优势的路线图。
对阿里来说,孵化盒马鲜生是其目标新零售的第一步。在未来的SOLOMO时代, social + local + mobile 三者缺一不可。
消费者碎片化购物决策,相应的就应该是所见即所得,以及购物后碎片化获取商品。如果说,传统商超线下挑选线下获取商品的方式,是一维购物时代;PC时代电商线上挑选、快递物流送货的模式,是二维购物时代;那么阿里的盒马+淘鲜达这一套新零售尝试,则是一个新维度的探索。
研究盒马鲜生不仅可以从根本上剖析当前新零售的标杆企业,而且对了解新零售业态具有样本意义。
盒马鲜生由原京东物流负责人侯毅创立,开始时仅仅是一家开在上海的生鲜超市,在得到阿里的全情介入后,侯毅开发了超市配送体系,打出“传统商超+外卖+盒马APP”的组合牌,提出5公里(目前盒马的配送范围为门店周围3公里)范围内半小时送达的零售新概念,从此盒马单店的覆盖半径和售卖效率提升了好几个档次。
随着盒马模式的快速迭代升级,盒马鲜生的扩张也在加快。按照计划,盒马鲜生将会采取自营+合资两条路线的扩张模式,未来在中国三十多个城市当中,开设 2000 家以上门店。
截至目前,盒马鲜生已经进驻上海、北京、宁波3个城市共拥有13家门店,其中上海10家,北京2家,宁波1家。
值得注意的是,7月14日,阿里巴巴集团董事长马云、首席执行官张勇同时亮相盒马鲜生上海金桥店,盒马低调隐藏了18个月的阿里身份正式曝光。
而盒马鲜生的主创人员也延续了阿里系的花名传统:创始人兼CEO侯毅,花名“老菜”;CFO王曦若,花名“优昙”;人力资源总监早期为阿里资深HR “苗翠花”(花名),因身体原因离职后由“观音”(花名)接任;开发选址负责人陆俊,花名“运筹”。
盒马鲜生定位于以大数据支撑的线上线下一体化超市,具体来说:
o 以线下体验门店拉动线上销量;
o 定位80、90后的年轻消费群;
o 提供门店3公里范围内30分钟送达的配送服务。
盒马鲜生的开店有阿里大数据作为指导,可以针对不同消费阶层的活动商圈划定门店范围。从目前的门店选址可以看出,盒马鲜生所选的商场多为中高档精品生活广场,周边有写字楼、中高端社区等配套功能。附近楼盘价格偏高,居民消费水平偏中上。符合盒马鲜生的目标用户需求。
盒马鲜生的主要用户人群是典型的互联网用户人群,年龄在25岁到35岁之间,其中已婚女性约占65%。这个群体对商品的新鲜度和品质是第一要求,对服务也是非常看重的,反而对价格的敏感度并不高。从阿里大数据平台“阿里指数”可以看出,这部分人群占据了当前移动支付购买行为的绝大部分。
盒马鲜生的模式与传统电商和传统生鲜店都有很大区别。从门店组织架构来讲,盒马鲜生以线上销售为主,线下销售为辅,可以说绝对不只是一家O2O的企业。
盒马鲜生是以线下体验门店为基础,并将之作为线上平台盒马APP的仓储、分拣及配送中心,通过将线上、线下业务完全一体化,来满足周边3公里范围内的消费者对生鲜食品采购、餐饮以及生活休闲的需求。
换句话说,盒马鲜生通过实体店建立消费者认知与美誉度,再把消费者引流到线上消费,成为粘性用户。毕竟逛超市是低频行为,而依托于3公里配送的网上订单则是高频消费。
盒马鲜生提供的线上商品和线下商品完全是同一商品,保证了同一品质、同一价格。线下重体验,线上重交易,围绕门店3公里范围,构建起30分钟送达的冷链物流配送体系。
简单来讲,消费者可以在门店直接采购商品,也可以在APP上下单,盒马专业配送团队提供最快30分钟送达的配送服务,将产品直接免费送到消费者手中。
盒马鲜生之所以能做到30分钟送达,是因为后端实现了5分钟内从下单到拣货的过程。系统接收到线上订单后,拣货员根据PDA显示订单,前往零售区或仓储区拣货,用PDA扫码之后放入专用捡货袋,再将打包好的捡货袋挂上传送带,通过自动传输系统把商品传送到合流区,由配送人员送货上门。所以,在门店购物时可以看到,消费者头顶经常有飞来飞去的快递包裹。
实测盒马APP过程中可以发现,北京十里堡门店送达时间是以30分钟为一时间段选择,而在实际配送过程中,送达时间往往在30分钟至1小时之间。
同时,使用盒马APP购物,不能预约隔天送,只能选择当天送达时间。诚然,以盒马鲜生主打的生鲜产品来说,消费者对预约第二天送到的需求很小,快速送达,即时消费,才是大多数用户的消费习惯。
盒马鲜生是以卖生鲜产品为主的精品超市,和普通超市不同的是:
o 提供当日最新鲜商品,不卖隔夜蔬菜、肉和牛奶;
o 采用“生熟联动”和“熟生联动”模式;
o 菜品全程可溯,食品安全有保障;
o 可以无条件退款。
盒马鲜生是基于场景定位的,围绕吃这个场景来构建商品品类,吃的商品品类的构成远远超越其他超市卖场。对盒马鲜生的模式来说,即时加工的餐饮模式和水产供应链就是它的护城河。作为阿里巴巴的一员,盒马鲜生拥有充分成熟的资源,盒马、天猫或阿里巴巴集团的买手团队,依托大数据工具,在全世界范围内根据消费偏好直接采购,每天都可以从世界各地引进最优质的生鲜产品。
创始人侯毅认为,新鲜的生活方式就是买到的商品都是新鲜的,每天吃的商品都是新鲜的。所以,盒马鲜生倡导日日鲜概念,每天提供新鲜的蔬菜、猪肉、牛奶、酸奶等,坚持不卖隔夜菜,不卖隔夜肉,不卖隔夜牛奶。并且,盒马鲜生把所有的商品都做成小包装,力图今天买今天吃,一顿饭正好吃完。
而且,如果不想自己回家做饭,还可以体验盒马鲜生的“生熟联动”和“熟生联动”。消费者选购水产品后可以指定各个海鲜的做法,蒜蓉粉丝蒸、葱姜炒、马苏里拉奶酪焗……如果消费吃过觉得味道不错,还能直接买到制作食物所需要的调料,调料部分也是盒马鲜生自行配制好的,让消费者也可以自己回家加工,在盒马APP内也有相应的视频教学。
除了食材新鲜以外,盒马鲜生提供的形式也很新鲜。盒马鲜生创造了各种各样的场景,让消费者去拍照、去分享、去秀,让现在的年轻消费者不认为做饭是家务活,是玩、是交流、是共享,在年轻消费者中培养了很强的粘性。
除此以外,对于餐饮和生鲜行业来说,有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食品安全问题是这一行业的首要考量。消费者对此也有着近乎严苛的要求,很多企业都倒在这一环节。
对此,盒马鲜生选择用技术实现安全,采用全程追溯手段,销售的商品,从原材料到用户手中,每一个流通、批发、销售环节都可以完全追溯。
更让人放心的是,盒马鲜生实施无条件退款政策,西瓜吃了不甜,退货;苹果有虫,保证退货,而且赔款,并且不需要举证。
当然,盒马鲜生也存在不足之处,目前来看,盒马鲜生的门店堂食体验并不是太好。后厨手艺参差不齐,并不能保证每次都达到量化标准;面对盒马鲜生的火爆销量,海鲜加工人员远远不足,在高峰时段往往要排队1-2个小时才能吃上;门店堂食座位在高峰时也有等位现象。可以说,面对消费者汹涌而来的认可,年轻的盒马门店似乎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
盒马鲜生为了培养用户的移动支付习惯,早期把盒马APP作为门店惟一的支付入口,消费者要想完成支付必须下载盒马APP会员并注册,才能使用支付宝账户支付。
从这个意义上讲,盒马鲜生其实是支付宝的会员体验店,“会员卡”就是绑定支付宝的盒马APP。因此,虽然只能使用盒马APP付款的支付方式让盒马鲜生饱受诟病,但对于盒马鲜生来说,盒马APP才是其立身根本。
盒马APP聚合了一般会员卡的筛选用户(习惯使用手机支付的消费人群)、准入(无盒马APP无法结算)、支付(绑定支付宝账号)和绑定用户(售后和优惠码兑换)等功能,将线下流量强行导流到线上。这样不仅利于培养用户使用盒马APP和支付宝的习惯,而且可以掌握用户数据,针对喜好和消费习惯进行精准营销。
除此之外,盒马APP还可以扩大门店覆盖半径至周围3公里。毕竟,对于盒马鲜生来说,门店只是其体验功能,线上销量才是业务主力。
不过,由于媒体和零售同行质疑不收现金是违法行为,在电视台报道后,盒马鲜生已经设立现金收银台,但地推营业员仍用优惠券等方式主推盒马App支付方式。
生鲜线上零售是个巨大的蛋糕,同行趋之者若鹜。永辉、大润发等老牌商超纷纷开发类似业态,美团及京东等电商公司也在生鲜领域频频出手。
超级物种:传统商超转型排头兵
永辉深耕零售十余载,在超级物种之前,永辉超市分别经历了“红标店”、“绿标店”、“精标店”和“会员店”四种业态。
随着精标店日益成熟,中高端消费人群购买力得以论证。日,永辉新作“超级物种”正式登陆福州,首店营业面积500平米,门店单品数量超过1000种,汇集了鲑鱼工坊、波龙工坊、盒牛工坊、麦子工坊、咏悦汇、生活厨房、健康生活有机馆和静候花开花艺馆8大物种,并且消费者可以选择多种支付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相比盒马鲜生较为松散的门店布局,超级物种的业态布局更为紧凑,以超级物种温泉店为例,8大工坊分别占据50平方米左右的经营面积,余下的100平方米则是可供消费者用餐的堂食区。超级物种温泉店日均销售额达到了20万元,经过粗略计算,每平方米贡献的营业额约为400元,远超同业。
在配送服务上,去年8月,京东斥资43.1亿元战略入股永辉超市后,后者与京东的O2O项目京东到家的合作便多了起来。目前,永辉超市在9个城市的80余家永辉门店已经入驻京东到家,由京东旗下新达达提供配送服务。
永辉超市与京东强强合作既有优势,也有劣势。优势是京东强大的物流配送体系能让永辉超市的线上探索之路更加可靠,劣势则是双强各有想法,这导致永辉超市很难将自己的库存、会员体系完全开放给京东到家。库存信息不准确、双方数据不能打通,最终影响的还是用户体验。
多点Dmall:做线上的大卖场
相比永辉,物美则联合美廉美,发力自有线上APP多点Dmall。多点于2015年3月上线,目前在北京地区有300万购买用户。
不同于盒马鲜生的精品路线,多点走得是与物美大卖场相同的低价路线。多点上线初期,物美线下购物使用APP结算可以享优惠买单,迅速积累大量人气;其后,线上以商品价与卖场价持平,促销价低于卖场价的方式获取流量。
可以说,物美对多点商城的支持力度是比较大的,不仅包括线下超市促销联动,而且包括开放库存信息,这种支持是建立在对多点的掌控之上的。但多点的目标受众即为物美消费者,以消费群体划分,这部分消费者年龄偏大,对于手机支付、线上购买的接受度不高,这也是目前多点面临的增流困难、用户粘性不高的难题所在。
大润发优鲜:整合后的全新尝试
7月7日,由大润发飞牛网打造的生鲜体验店飞牛优鲜正式营业,这是大润发飞牛网继“急速达”后,向“新零售”发力的又一动作。上线10天后,飞牛优鲜改名大润发优鲜,低调完成了“去飞牛化”更名。”
在上线近2个月后,大润发飞牛网联席CEO袁彬表示,飞牛急速达将在今年下半年与大润发优鲜业务“合二为一”,合并名称仍未大润发优鲜,对内统一技术系统、运营、管理架构。
与盒马鲜生类似,大润发优鲜有独立的APP,使用飞牛网帐号可直接登录大润发优鲜,进行在线购买,1小时左右就能收到购买的商品,此外,消费者同样可以在线下体验店购买。
不止如此,大润发优鲜门店也采用与盒马鲜生类似的前店后仓模式,门店同样配置物流传送带。在接到订单后,工作人员根据PDA把商品装袋,再挂至运输系统,运至后仓配送人员手中。
在配送方面,大润发优鲜主要以自有物流飞犇物流为主,同时采用与第三方合作的模式,门店3公里范围1小时送达,最快可以做到30分钟送达。
但与盒马鲜生不同的是,大润发优鲜不限定支付方式,目前支持微信、支付宝、飞牛网购物卡支付。
在商品选择上,大润发优鲜也更接近永辉超级物种和物美多点,以满足家庭日常生活需要为主,对部分品类进行了选品升级,同时引进了一定数量的进口、中高端商品。
从供应链来说,大润发优鲜背靠大润发采购团队,在大润发每年200多亿生鲜采购的基础上,可以拿到较为优质的资源。但和永辉、物美等传统商超的劣势一致,面对阿里巴巴集团庞大供应团队,大润发优鲜和大润发并没有获胜的把握。
不过,大润发优鲜借助大润发的资源优势,在当地都具备了团队、供应链基地,不需要整合、改造就可以复制更多的大润发优鲜门店。相比之下,盒马鲜生拓展新的门店还需要重新选址、设立网点,打通当地供应基地。
掌鱼生鲜:美团生鲜第一阵地
7月19日,美团主导运营的线上线下一体化新零售业态掌鱼生鲜首店在北京开业。作为美团生鲜的试点之作,掌鱼生鲜标榜新鲜平价、1小时送达和品质生活,目标群体与阿里系的盒马鲜生一致,同样为对价格不太敏感的年轻消费群体。
从售卖产品可以看出,掌鱼生鲜力图在生鲜这一品类做出差异化竞争。掌鱼生鲜不卖市场常见的淡水产品,所有水产品都为海鲜。在海产品层面,掌鱼生鲜也不卖北京现有商超常见的蛏子、花蛤等海产品,而是在一些现有大卖场、超市业态中很少出现的品项中寻求差异化经营。
这固然能起到一定的引流作用,但以商品细分来说,掌鱼生鲜还停留在传统的商超心态上,以进口生蚝来说,仅仅区分了生蚝原产国,而对产地和品种没有标注。
而盒马鲜生在生蚝品类上有了更明确的细分,进口生蚝按原产国、品种和等级对应不同的价格,对于会购买二十几元一只生蚝的消费者而言,这种产地和品种的细分才是他们所需要的。
同时,掌鱼生鲜不卖活鲜。所有的海产品都是冰鲜或冰冻产品,也还未涉足餐饮业态,也没有大卖场的现场熟食制品区。不过,不排除这是因为餐饮牌照未及时拿下来,没有“赶上”掌鱼生鲜首店开业。
在APP的体验上,掌鱼生鲜起送价20元,配送价为每单3元,可使用银行卡和微信支付。从商家的角度来说,起送价和配送费有利于提高客单价,同时可以避免特价商品的恶意刷单;但是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配送门槛对购买没有便捷性,而且为凑单会买一些并不需要的商品,不利于提升用户黏度。
从价格方面来看,除了一些赔本赚吆喝的“惊爆价”商品,掌鱼生鲜的价格相对北京既有卖场并没有明显优势。实际上,一些商品的价格更高。可以说,掌鱼生鲜还处在供应链搭建阶段,与阿里系的盒马鲜生还有一定的差距,想要深耕生鲜领域还需要持续培育能力。
每日优鲜:要做生鲜领域的京东
在各家在产品、价格、SKU甚至烧钱策略等方面差别都不是特别大的情形下,成本控制几乎就是决定最终能否活下去并最终盈利的最关键因素。
对此,每日优鲜在新零售模式下探索出“全品类精选”和“前置仓储”两套解决方案,这就像两条腿走路,走得都很稳。每日优鲜在2016年实现营收年对年增长近500%,2016年7月还在北京首次实现了区域性盈利。
每日优鲜早期的物流全部交由顺丰冷链来做,用户购买后实现次日送达。但无论用户体验和商品损耗率都称不上好。为了解决物流痛点,每日优鲜建立了“前置仓模式”,即建立“城市分选中心+社区微仓”的二级分布式仓储体系。
在华北、华东、华南等地区建立城市分选中心,并根据订单密度在商圈和社区建立社区微仓,覆盖周边半径三公里。在这一模式下,货品进入每日优鲜大仓,只需要两次分拣过程,一次是运到社区微仓,一次是到达用户手中。
不过,这一做法,无疑会使每日优鲜产生一些可预见的困难。比如高昂的建仓成本,物流配送,以及数百个仓储如何管理等。对此,每日优鲜依靠一整套数学模型,协调大仓到微仓的调货过程,尽量减少微仓损耗,随着订单的增加,微仓的建仓成也本被迅速分摊了。
但是,相比目标也是一线城市的盒马鲜生,每日优鲜的2小时送达仍在时效上有一定差距,单笔满39元才免10元配送费的配送门槛也更高。从品质和价格上,除个别特价产品外,每日优鲜并没有明显的价格优势,产品品类更是相比之下略为单薄。目前,除了烧钱频发的优惠券,每日优鲜似乎并没有更好的增加客户粘性的方法。
京东到家:生鲜外卖第一平台
阿里系的盒马鲜生和京东系的京东到家之争,从大的方向来看,正是中国新零售路线之争。其中,京东到家是轻资产模式,盒马鲜生是重资产模式。
具体来说,京东到家是商超的外卖平台,线上线下是分离的,对接的是沃尔玛、永辉等实体超市,会员体系也是两套体系。盒马鲜生则是以生鲜这一刚性、高频商品为切入点,线上线下是一体化,统一采购、统一商品、统一价格、统一库存、统一营销,围绕消费者“吃”的一站式购物平台。
从运营上来看,京东到家不参与商品层面的运营,即俗称的“不碰货”,货是沃尔玛、永辉、永旺的。而盒马鲜生依托阿里系采购团队,直采全球百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商品,卖场管理也是自营的。
从物流角度说,京东到家的物流订单从产生到配送,是分离的。订单产生实际上来自零售商,但是配送由京东旗下达达物流完成的。形式上与饿了么的商超便利模块和美团外卖的美团超市模块相似。而盒马鲜生的配送订单产生在自己的线上、线下的零售平台,商品的分拣和配送也都是自己人进行。
可以说,京东和阿里走了新零售的两条路,从体系上来说,盒马鲜生掌握全部用户流量无疑更有话语权,但盒马鲜生目前的覆盖面还远达不到京东到家的程度,模式复制成本也较高,在盒马鲜生找到稳定扩张之路前,京东到家还是占据着商超送货上门的龙头地位。
RISO:傍上阿里的新业态
RISO作为百联集团的新业态店,在阿里巴巴与百联集团合作之前就已筹备,定位是“超市+餐饮+书籍+音乐”的新零售概念店,目标是超越阿里的盒马鲜生及华润的Ole'。
与盒马鲜生类似,RISO手机APP与门店同步上线,门店和线上商品库存、会员全部打通,提供基于门店周边3公里的配送服务。
不同于盒马鲜生的超市风格,RISO大部分产品的陈列摆脱货架式的风格,采用场景模式,更贴近生活。此外,RISO还融合了超市、餐饮、书籍、音乐等4种属性。上海首店引进了书吧、音乐、儿童区域等多种形式,已经在尝试多元化的经营和更多的服务模式。
而且,相比盒马鲜生主推盒马APP付款方式,RISO友好接受支付宝、微信、银联卡等几乎全部市面支付方式。
对比上述新零售业态可以看出,国内的生鲜电商已经逐渐进入角力阶段,而盒马鲜生能成为行业标杆的原因在于其精准的定位和线上线下的高度整合能力。以这方面来说,永辉、物美等传统做生鲜的商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对掌鱼生鲜、每日优鲜这样的新兴生鲜电商来说,背靠阿里的盒马鲜生在供应链上的优势是无可比拟的。
以目前来看,RISO带来了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未来或许会成为盒马鲜生的劲敌。不过,RISO目前也“傍”着阿里巴巴的大腿,跟盒马鲜生比起来,一个是跟阿里战略合作的“干儿子”,一个是阿里亲自投资的“亲儿子”,又都在探索新零售的超市模式,阿里系的资源会侧重哪个不言而喻。
Whole Foods:被亚马逊收购的净菜电商
盒马鲜生是目前阿里新零售战略的最好案例,也是目前国内新零售业态的标杆企业。说起线上线下结合的道路,亚马逊其实只是在加紧追赶阿里。6月16日,亚马逊宣布137亿美元收购美国高端净菜电商Whole Foods。有媒体称,亚马逊预计会跟风阿里,将Whole Foods改造为线上线下无缝对接的购物场所。
与在白板上画画的阿里相比,亚马逊手握全美440多家高端净菜超市门店,直接跨过了重资本建仓和前期吸引人气的的创业阶段。按照盒马鲜生的模式,亚马逊提供生鲜电商业务的Amazon Fresh完全可以把分布在全美440多家Whole Foods门店当作“前置仓”,利用Whole Foods成熟的供应链体系为网上下单的消费者就近供货。而亚马逊强大的Prime配送及其升级版Prime Now还可以为Whole Foods配送到家。
Eataly:美食界的宜家
Eataly 于2007年在意大利都灵成立,创始人为Oscar Farinetti,它是全球餐饮+超市模式的鼻祖。Eataly 在2008年进入日本市场后开启国际扩张之路,2015年销售额达到3.8亿欧元(合人民币28亿元),毛利率近30%。截至2017年2月末,Eataly在意大利、美国、德国、日本等9个国家拥有34家门店。
作为慢食文化践行者,Eataly创始人Farinetti曾带头抵制美式快餐文化,他积极倡导放慢节奏、享受生活。这导致,Eataly放弃工业化商品基地,选择直接和生产商、种植商合作。目前,意大利本土约有900家生产商直接向Eataly供货,这些供应商多为本土小型农场及手工作坊。
为了推销这些小型生产者,Eataly不仅制作海报、小告示,举办试吃会和品酒、烹饪课程,还安排消费者参观食品产地,以轻松友善的方式,拉近消费者和生产者的距离。
此外,Eataly还善于利用Facebook、Twitter、官网等新媒体手段推广慢食理念,打造特殊节日(如“素食周一”、“全国啤酒日”等)来吸引消费者,提升客户转化率,增强消费者粘性。
在盒马鲜生的创建过程中,阿里巴巴的技术沉淀和研发能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盒马已经实现用户数字化、商品数字化、流程和管理数字化,大幅提高零售的效率,提高了门店及物流的营运效率。
以今天盒马鲜生的品牌影响力,生存大概已经不是问题。从盒马鲜生目前的扩张路线来看,其首选的是覆盖一线城市,北上广深的购物中心、商业中心、高端商务区,应该是比较适合盒马鲜生生存的商圈。
不过,对于盒马鲜生来说,2C端的试水也不是太好走。首先,C端客单价不会太高,这就容易造成物流成本难以覆盖;其次,生鲜不同于日用品,经过运输及库存会产生很多耗损,这部分损耗会大大降低毛利;再次,生鲜电商的商业模式还未有成功案例,仍然有待时间来检验。
此外,对于自建配送队伍的盒马而言,物流能力能否跟得上门店扩张的脚步,对消费者已经抬升起来的心理预期至关重要。
生鲜是一个足够大的市场,竞争也足够激烈,但发展态势并不明朗。这是一个欠缺成功模式验证的市场。不止阿里的盒马鲜生,转型的传统商超、入局的互联网企业也都忙着在各种商业模式上试水,众多中小玩家更是自顾不暇。万亿生鲜最后的格局将是怎样,尚待洗牌。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网立场。
生活淡如水,本人弱如鸡
“丧”是你的保护壳
希望你也有一个
#八月你好#,换新才是真的好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阿里巴巴人力资源体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