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有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如果没有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就没有我现在的痛苦了

 您现在的位置:&&>>&&>>&&>>&盘古开天地故事简介正文
盘古开天地故事简介
盘古开天地故事简介
作者/编辑:佚名
  盘古开天地故事是怎么样的?unjs小编今天就为大家带来盘古开天地故事简介,欢迎阅读,。
  盘古开天地故事简介
  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h&n)沌(d&n)一片。有个叫盘古的巨人,在这混沌之中,一直睡了十万八千年。
  有一天,盘古忽然醒了。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lūn)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měng)劈(pī)过去。只听一声巨响,混沌一片的东西渐渐分开了。轻而清的东西,缓(huǎn)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zh&o)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天地分开以后,盘古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dēng)着地。天每天升高一丈(zh&ng),地每天下沉一丈,盘古也随着越长越高。这样不知过了多少年,天和地逐(zh&)渐成形了,盘古也累得倒[dǎo]了下去。
  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他的双眼变成了太阳和月亮;他的四肢(zhī),变成大地上的东、西、南、北四极;他的肌(jī)肤,变成了辽(li&o)阔的大地;他的血(x&e)液(y&),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他的汗毛,变成了茂盛的花草树木;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
  人类的老祖宗(zōng)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盘古开天地读后感(一)
  今天,我读了《盘古开天地》这篇文章。读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被盘古坚持、牺牲自我的精神所感动。
  盘古为了能让天地分开,它手撑着天,脚踏着地,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扛着,终于有一天,天地分开了,盘古最终筋疲力尽,轰然倒下死了。盘古倒下后,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它的双眼变成了太阳和月亮;它的四肢变成了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它的血液变成了滚滚的江河;它的汗水变成了雨水和甘露&&总之,是盘古创造了这个世界,使它变得生机勃勃,焕然一新!
  我想:这是多么伟大的人,多么勇敢的人,为了人类而牺牲了自己。我很佩服盘古的勇气和坚定地意志。我们要永远记住你&&盘古,学习你的奉献精神,以后我们要共同维护我们的家园,多为祖国做贡献。
  盘古开天地读后感(二)
  今天,我读了《盘古开天地》这篇文章。读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被盘古那舍己为人的精神所感动。
  文章的主要内容是这样的:从前,天、地是连在一起的,整个宇宙到处都是漆黑,混沌一片。有一天,盘古醒来了,他发现什么都看不见,就用一把大斧把天、地劈开,《》()。盘古为了人类的光明,为了让天空固定,就昂起头顶住天空,一顶就是一万八千年啊!终于天、地固定了,而盘古也筋疲力尽了,他合上了双眼,永远长眠。这是何等可贵的精神啊!
  在现代社会里,也有许多人像盘古一样,为了确保他人安全宁愿舍弃自己生命。日四川大地震,地震中所有的楼房坍塌。正在教学中的老师为了学生安全,不顾自身安危,帮助学生快速安全地撤离。譬如苟晓超老师,在地震中他三次冲进教学楼急救学生,当他第三次刚把两名学生推出去,不幸的事情就发生了,本身就岌岌可危的楼房再次坍塌,把苟老师埋在了废墟里苟晓超老师这样的人,他们不就是当代的盘古吗?
  读了《盘古开天地》,我深刻地道:不要把自己时刻放在第一位,一个人不仅要有爱心,而且还要有博大的胸怀。
  盘古开天地读后感(三)
  今天,我读了《千字文》这本中华经典,其中有一个叫《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使我 深深地感动了,盘古竟然用自己庞大的身躯换来现在美好的风景,这使我惊叹不已!
  这篇文章主要讲:传说很久以前,天地合在一起。有个叫盘古的巨人诞生了,他把天地辟开,双手托起天,两脚踏着地。盘古累了,老了,怕天地又合在一起,于是,就把自己变成了一根顶天立地的大柱子,永远支撑在天地之间。
  啊!盘古牺牲了自己,换来今天一切美丽的风光,换来今天一切我们的幸福,让我们在这么明亮的学校上课,让我们懂得做人的道理,让我们懂得文明礼貌,让我们学到那么多知识!这些全都要感谢盘古啊!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多为别人着想!
  说,古时候,天地不分,宇宙就像一个大鸡蛋似的,混沌一团,漆黑一片,分不清东西南北,左右东西。但鸡蛋里孕育了一个英雄,他就是开天辟地的盘古。
  他足足孕育了一万八千年,才从沉睡中醒来。当他睁开眼睛时,觉得周围黑乎乎的一片,连气都透不过来。他想站起来可是却站不起来。盘古发起怒来,抓起身边的一把与生俱来的大釜,用力的一挥。只听一声巨响,大鸡蛋裂开了,成为两半,轻的一半向上升起,重的一半渐渐下沉。轻的一半变成了天,重的一半变成了地。
  他怕天地再次合拢,于是就用头顶着天,脚踩着地。他每一天增高一丈,天地也增高一丈。地也增厚一丈。就这样过了几百万年,当他觉得天和地再也不会合拢时,就放下心来。突然,他却倒在了地上,死掉了
  盘古是为了我们大家才死的,是他把地球创造出来的。以后我有什么困难,就要学习盘古坚持到底。比如说:在运动会上,当我跑着跑着没有力气时,我应该想想盘古,要坚待到底,坚待跑到终点。
盘古开天地故事简介2    〖预览〗
  盘古开天地是我们著名的神话故事,unjs小编今天就为大家带来盘古开天地的课文,欢迎阅读。
  盘古开天地原文
  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h&n)沌(d&n)一片。有个叫盘古的巨人,在这混沌之中,一直睡了十万八千年。
  有一天,盘古忽然醒了。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lūn)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měng)劈(pī)过去。只听一声巨响,混沌一片的东西渐渐分开了。轻而清的东西,缓(huǎn)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zh&o)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天地分开以后,盘古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dēng)着地。天每天升高一丈(zh&ng),地每天下沉一丈,盘古也随着越长越高。这样不知过了多少年,天和地逐(zh&)渐成形了,盘古也累得倒[dǎo]了下去。
  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他的双眼变成了太阳和月亮;他的四肢(zhī),变成了大地上的东、西、南、北四极;他的肌(jī)肤,变成了辽(li&o)阔的大地;他的血(xu&)液(y&),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盘古开天地故事简介3    〖预览〗
  我们的神话故事中著名的经典的一定会有我们的盘古开天地,unjs小编今天就为大家带来盘古开天地小故事,欢迎阅读。
  盘古开天地小故事
  世界上有大大小小数百个国家和地区,不管东方还是西方,几乎每一个国家和地区都有自己最美丽的创世纪传说。西方人说世界是上帝创造的,上帝先创造了男人亚当,然后又用亚当的一根肋骨创造了夏娃,此后才有了人类。
  而我们中国人则认为世界是由盘古开天辟地创造了人类。
  大约在三百二十六万七千年以前,太阳系的地球上。而这时地球上天地还没有形成,到处混沌一片,即分不清上下左右,也辨不出东西南北,整个世界就像一个中间有核的浑圆体。人类的祖先盘古便在浑圆体的核心中孕育而成。
  盘古经过了一万八千年的孕育才有了生命。当他有了知觉的那一刻,便迫不及待的睁开了眼睛。可是周围一片黑暗,他什么都看不见。急切间,他拔下自己的一颗牙齿,把它变成威力巨大的神斧,抡起来用力向周围劈砍。
  浑圆体破裂了,沉浮成两部分:一部分轻而清,一部分重而浊。轻而清者不断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者不断下降,变成了地。盘古就这样头顶天脚踏地的诞生于天地之间。
  盘古在天地间不断长大,他的头在天为神,他的脚在地为圣。天每日升高一丈,地每日增厚一丈,盘古每日生长一丈。如此一日九变,又经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变得极……【】盘古开天地故事简介4    〖预览〗
  盘古开天地故事大家多多少少会听说过,知道它的故事梗概吗?unjs小编今天就为大家带来盘古开天地故事梗概,欢迎阅读。
  盘古开天地故事版本一
  传说太古时候,天地不分,整个宇宙像个大鸡蛋,里面混沌一团,漆黑一片,分不清上下左右,东南西北。但鸡蛋中孕育着一个伟大的英雄,这就是开天辟地的盘古。盘古在鸡蛋中足足孕育了一万八千年,终于从沉睡中醒来了。他睁开眼睛,只觉得黑糊糊的一片,浑身酷热难当,简直透不过气来。他想站起来,但鸡蛋壳紧紧地包着他的身体,连舒展一下手脚也办不到。盘古发起怒来,抓起一把与生俱来的大斧,用力一挥,只听得一声巨响,震耳欲聋,大鸡蛋骤然破裂,其中轻而清的东西向上不断飘升,变成了天,另一些重而浊的东西,渐渐下沉,变成了大地。
  盘古开辟了天地,高兴极了,但他害怕天地重新合拢在一块,就用头顶着天,用脚踏住地,显起神通,一日九变。他每天增高一丈,天也随之升高一丈,地也随之增厚一丈。这样过了一万八千年。盘古这时已经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巨人,身子足足有九万里长。就这样不知道又经历了多少万年,终于天稳地固,不会重新复合了,这时盘古才放下心来。但这位开天辟地的英雄已经筋疲力尽,再也没有力气支撑自己,他巨大的身躯轰然倒地了。
  盘古临死时,全身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的左眼变成了鲜红的太阳,右眼变……【】盘古开天地故事简介5    〖预览〗
  《盘古开天地》是一个神话,也是一篇课文。unjs小编今天就为大家带来儿童故事盘古开天地,欢迎阅读。
  儿童故事盘古开天地
  传说太古时候,天地不分,整个宇宙像个大鸡蛋,里面混沌一团,漆黑一片,分不清上下左右,东南西北。但鸡蛋中孕育着一个伟大的英雄,这就是开天辟地的盘古。盘古在鸡蛋中足足孕育了一万八千年,终于从沉睡中醒来了。他睁开眼睛,只觉得黑糊糊的一片,浑身酷热难当,简直透不过气来。他想站起来,但鸡蛋壳紧紧地包着他的身体,连舒展一下手脚也办不到。盘古发起怒来,抓起一把与生俱来的大斧,用力一挥,只听得一声巨响,震耳欲聋,大鸡蛋骤然破裂,其中轻而清的东西向上不断飘升,变成了天,另一些重而浊的东西,渐渐下沉,变成了大地。
  盘古开辟了天地,高兴极了,但他害怕天地重新合拢在一块,就用头顶着天,用脚踏住地,显起神通,一日九变。他每天增高一丈,天也随之升高一丈,地也随之增厚一丈。这样过了一万八千年。盘古这时已经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巨人,身子足足有九万里长。就这样不知道又经历了多少万年,终于天稳地固,不会重新复合了,这时盘古才放下心来。但这位开天辟地的英雄已经筋疲力尽,再也没有力气支撑自己,他巨大的身躯轰然倒地了。
  盘古临死时,全身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的左眼变成了鲜红的太阳,右眼变成了银色的月亮,呼出的……【】
  〔盘古开天地故事简介〕
  盘古开天地故事简介所属栏目:〖〗
  “盘古开天地故事简介”相关:
  〖〗链接地址:
  资料共享平台提供的盘古开天地故事简介由网友原创或转发,若盘古开天地故事简介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本站联系,谢谢!
上一篇范文: 下一篇范文:
盘古开天地故事简介相关范文盘古开天地到女娲炼石补天_痴心不改_新浪博客
盘古开天地到女娲炼石补天
盘古开天地到女娲炼石补天
本文是我写的《人类之谜》的第一问《人类的始祖是谁》中,第一章“关
于人类起源的神话和传说”的第一节“盘古开天地到女娲炼石补天”。
如果我们将这方面的神话与传说和佛教中对“劫”的解说、现在科学技术成果联系在一起看,就会见到一幅清楚的画面:河南民间传说告诉我们,盘古之前曾人类,他繁衍的是这一届人类。既然在这届人类之前,最少还有上一届
《阿弥陀经》中说,“阿弥陀佛成佛以来,与今10劫。”佛经又说,劫又分为三类::大劫、中劫、小劫。还说劫如不指明,就是大劫,10劫就是10个大劫,即阿弥陀佛成佛以来,天地已经历过10次生灭周期。它不仅印证了传说人类生灭有几届,还具体说了每劫经历的年数,我推算了10劫是134.44亿年,请各位注意,“134.44亿年”
让我心中一惊:它与现代科学推算的宇宙年龄或这一届宇宙年龄“巧合”。
佛经把一大劫分为“成、住、坏、空”四大阶段,在这四大阶段中,唯有“住”的阶段。即1679.8万年可以供生存,又与科学推算的现代人类从猿进化到人“巧合”
。我把巧合打上引号,是为了说明,又被我们在《人类之谜》的第一问每每六章“地球人类历经多次产生与消失”中介绍的
考古发现所证实。这就不能都说成巧合了。请看正文。
说起人类的始祖,中华民族历代相传:“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定乾坤。”
一、盘古开天辟地
1、盘古的身世。
按中国古代传说,天地是盘古开辟的。第一个应解决的问题当然是天地尚未开辟,盘古是哪里来的呢?按肖琳在《创世神话之比较》中说,目前所知,盘古最早见于三国时吴人徐整着的《三王历纪》。在《三王历纪》中说:“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
这段话用人人常用的 “天地” 两字开始。“天地”指的是什么?
天地这两个字在古汉语里有多重意思,包括的概念非常之多,很不易说清楚。
南朝梁武帝(502 ~549 年)时,散骑侍郎、给事中周兴嗣奉旨编的《千字文》就综合了《易经》里说“天玄地黄”。
《千字文》自问世至今1400
多年来,几经后人多次修改,成为内涵丰富、文笔优美、辞藻华丽、朗朗上口的四言韵书,它和“三字经”、“百家姓”一样,成为流传广泛的儿童启蒙教科书,影响极广。我少时在我父亲是开的染坊(染衣服布匹的手工业作坊)里,看到在店中存放染好布的柜子,就是用《千字文》“天地玄黄
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 辰宿列张……”作为编号顺序。
古人知道天是黑的。我对“天地玄黄”
中“玄”字很不理解。东汉许慎所著的我国首部字典《说文解字》上说:“玄幽远也,黑而有赤色者为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说“玄”(xuan)○1(形)黑,如玄狐、玄青。○2(形)悠远;远,如玄古、玄远、玄孙。○3(形)深奥难测,如玄妙、玄机。○4(形)虚妄;不可靠,如这话太玄了,谁敢相信。故弄玄虚;玄乎。《说文解字》从意义上解释是指的是高远、高深莫测,这很好理解,可是,“玄”说明颜色,指的是深蓝近于黑。我们明明看到的是“蓝蓝天上白云飘”,古人怎么用“玄”来描述?许慎所说的“玄”在此是否指“虚妄”?
许慎应该不会轻易贬古人。曾以为可能这里“玄”只是说明“高远、高深莫测”,与颜色无关。然而,《易经》里所说“天玄地黄”,“玄”字明显地是指颜色,说天是黑的,地是黄的。中国母亲河是流经黄土高原的黄河,地是黄的,没错。蓝天为什么说成黑的?直到人类进入太空才知道,高深莫测的天,果然是黑漆漆一片。证明了古人留下的传说是对的,但又留下一个疑问:人类进入太空是现代的成果,如果古人没有进入太空,怎么知道天是黑漆漆一片?这是我《人类之谜》的第一谜。这谜为传说可信性提供了印证,说明传说并非无稽之谈。
天地是头顶的青天和脚踏的大地内的空间。“地”是什么?《易经》上说:“形而上谓之道,形而下谓之器”,是指有形的物质凝集成星体,就是地;无形的空间扩展开来形成了太空,就是天。轻清者上升为天,阴浊者下降为地。
在汉语中,包含天地的近义词和同义词有很多,如天下、宇宙、六合、乾坤……等等。
“天下”字义为普天之下,为地理空间。古时多指中国范围内的全部土地,也就是全国。我们看看古代经典著作,《诗经》中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诸葛亮《出师表》“天下三分。”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进入近代后,词义扩展指全世界,如“我们的朋友遍天下。”。
“六合” 是中国的一种哲学概念,指上下和东西南北四方,泛指天下或宇宙。古代经典著作中有成玄英疏:“六合者,谓天地四方也。”唐
韩愈《忽忽》诗:“安得长翮大翼如云生我身,乘风振奋出六合,絶浮尘。”唐 李白《古风》之三:“ 秦王
扫六合,虎视何雄哉!”近代郭沫若《访埃杂吟&弄舟尼罗河上》:“晴光弥六合,天气拟初秋。”
“乾坤”。《周易&说卦》中说,乾为天坤为地,八卦中的两爻,代表天地,衍生为阴阳、男女、国家等人生世界观。古人称帝王与其妻妾性交为天地交泰。因此“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至此,《三王历纪》这段话,可理解:为在浑沌之初,天地(阴阳)合一,天地孕育了盘古。
宇宙包含天地的意思,但天地和宇宙是有区别的。西汉皇族淮南王刘安主持撰写《淮南子》中“上下四方叫作宇,古往今来叫作宙。”我国古代著名哲学家墨子(约公元前468-376)。他用“宇”来指东、西、南、北,四面八方的空间,用“宙”来指古往今来的时间。合在一起便是指天地万物,不管它是大是小,是远是近;是过去的、现在的,还是将来的;是认识到的,还是未认识到的一切的一切。宇宙就是指无边无际的空间和无始无终的时间。天地则不同,按我国“顶天立地”,就地球人来说,头顶上是青天,脚踏的是大地。天地就是指这空间。
《三王历纪》“天地浑沌如鸡子”,就是说,在盘古开天地前,天地合在一起,像个大鸡蛋。这和现代科学所说宇宙爆炸论前压缩成一点相印证。可是,天地尚未开辟,当然没有人见过天地,描述那时情景的人,是怎么知道的呢?合在一起的鸡蛋(天地)放在哪里?
合在一起的天地外面是什么?他们又都一样没有说清楚:本想穷究不舍,但超出我们现有知识能够讨论的范围,也许第一个讲述的人,很可能是说不清,才不说。我只能引用孔子说的:“六合之外存而不论”。
“盘古生其中 万八千岁”。没有说盘古是谁所生,
只说他住在合在一起像鸡蛋一样的天地里面,生活了一万八千年,最后劈开了天地,当然是创世之神。
2、盘古是不是创世之神?
有关盘古开天劈地的的传说很多,从中原腹地到海岛台湾,各地都有。他们虽有一些区别,但有一重要共同点:天地是盘古开辟的。台湾的传说还进一步说:无论是白种人、黑种人、黄种人,都是盘古创造的。
先听听道家是怎么说的。道家是几千年来中国思想文化主流儒、释、道三派之一,在这三派中,释是外来的,我们不去追问他。道教对盘古传说很多,他们说:盘古生于混沌之前、元气之始,尊谓元始天尊。到洪蒙开化之初,在神州大陆的南赡部洲有位鸿钧上人创立了道教。他收了三个门徒,他们是发展出道教的玄门教主太上老君、阐教教主元始天尊和截教教主通天教主。而且元始天尊就是盘古。这里又留下了一个疑惑:元始天尊既有师傅鸿均上人,他当然不是开天地第一人,只是道教三清之一。当然,也可以这样解释:鸿钧上人和元始天尊、太上老君、通天教主是仙而不是人。
现代科学为神话传说找到理论基础。可是,河南民间传说却是这样说的:在盘古之前,不但有人,而且“那时候天下人口密集,瞒心昧己,见利忘义,骂天骂地,社会混乱,老天爷得知,要下场暴雨,发场洪水,来个天塌地陷,彻底把世界冲洗干净。”那一届文明被毁了。盘古躲过了这一劫,重新繁衍了这一届人类。按这传说,盘古是人不是神。
河南的传说给人们留下了悬念:盘古繁衍的只是这一届人类。人类在地球上有几届?历经多少年?我没有找到答案,只知道说盘古躲过了这一劫。
“劫”是什么意思?
按《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劫有两种用法,都是作名词,○1劫是梵文“劫波(kalpa)”音译的简称,它在印度,并不是佛教创造的名词,乃是古印度用来计算时间单位。○2指灾难。
按这传说里,“劫”应该是指灾难,像鲁迅先生的著名诗句“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说的劫就是灾难。虽然说,盘古躲过了这一场灾难繁衍了这一届人类,可以说得通,但是,就走进了死胡同,无法再分析。我又按词典所说作计算时间单位来分析,果然,“峰回路转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佛用“劫”做计算时间的单位说,天地从形成到毁灭的一个很长的周期为一大劫,劫又分为三类::大劫、中劫、小劫。佛教说,人寿由最初的八万四千岁起,每过一百年减一岁,减至十岁止,再由十岁起每过一百年增一岁,增至原来的八万四千岁,这样一减一增一周期称为一小“劫”;我按此计算,一小劫为(84000-10)x
=1679.8万年。二十个小劫合称为一中劫,一中劫共有3.3596亿年。佛教说大劫是地球生灭一次的时间,由“成住坏空”四个阶段组成,即“成劫”
“住劫” 和“坏劫” “空劫”四个中劫,按此推算一大劫共有13.4384亿年。
佛经还说,如果不指明某一劫为中劫或小劫,一般都是指大劫,比如《阿弥陀经》中说,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教化众生的导师。梵语“阿弥陀'”在中文称“无量”,因为阿弥陀佛光明无量、寿命无量,所以号阿弥陀。“阿弥陀佛成佛以来,与今10劫。”这10劫就是10个大劫,即阿弥陀佛成佛以来,天地已经历过10次生灭周期。请各位注意,10劫是134.44亿年,“134.44亿年”让我心中一惊:它与现代科学推算的宇宙年龄“巧合”。我们把巧合打上引号,是为了说明,心中尚有疑虑:是真的巧合还是另有其因?
据佛经中说,一个大劫就是我们所处的地球的生灭的一次循环,它分为“成、住、坏、空”四大阶段,在这四大阶段中,唯有“住”的阶段,可以供人类生存。初“成”阶段是由气体而液体,再由液体而凝固,所以不堪人类的生活,这和近代天体物理学家休勃特&里夫斯在,《恒星的灰尘》一书中说,混沌初开时,物质只是由基本粒子、夸子和电子组成的“一种原始浓雾”一致;到了“坏”的阶段,正在剧烈的破坏之中,要经过四十九次大火灾,七次大水灾,一次大风灾之后,地球便归消失;坏劫终了,“空”劫开始,空无一物;再经过二十小劫,另一新的地球便又逐渐形成。也就是说每一个大劫的13.4384亿年中,只有1679.8万年适合人类居住。
归纳起来,佛教说,地球每13亿到14亿年生灭一次,从宇宙诞生到今天已有134.4亿年,共历经10次生灭;每一个大劫的13.4384亿年中,只有1679.8万年可以供人类生存。
我们把传说和佛教说法联系起来看。河南民间传说给人们留下了悬念:盘古繁衍的只是这一届人类,当然在这届人类之前,还有上届人类,这传说得到了佛教对“劫”解释的印证。在地球上有几届?佛教历经多少年?1679.8万年是与现代
科学推算的现代人类从猿进化到人巧合?不,这不是巧合。地球每13亿到14亿年生灭一次,从宇宙诞生到今天已有134.4亿年,共历经10次生灭;每一个大劫的13.4384亿年中,只有1679.8万年可以供人类生存。这些说法,又被我们在《人类之谜》的第一问每每
六章“地球人类历经多次产生与消失”中介绍的 考古发现所证实。这里仅列举远古人类的脚印为例来证实。
1938年美国肯塔基州柏里学院地质系主任柏洛兹博士宣布,他在石炭纪砂岩中发现
10个类人动物的脚印。显微照片和红外线照片证明,这些脚印是人足压力自然造成,而非人工雕刻。据估计,有人足痕迹的这些岩石约有二点五亿年历史。
更早一些时候,有人在美国圣路易市密西西比河西岸一块岩石上,曾发现过一对人类脚印。据地质学家判断,这块岩石约有二点七亿年历史。最为奇特的发现,是在美国犹他州羚羊泉。业余化石爱好者米斯特于1968年6月发
现了几块三叶虫化石。他叙述说,当他用地质锤轻轻敲开一块石片时,石片"像书本一样打
开,我吃惊地发现,一片上面有一个人的脚印,中央处踩着三叶虫,另一片上也显出几乎完
整无缺的脚印形状。更令人奇怪的是,那几个人穿着便鞋!"
  之后,1968年7月,地质学名家伯狄克博士亲往羚羊泉考察,又发现了一个小孩的
脚印。1968年8月,盐湖城公立学校的一位教育工作者华特,又在含有三叶虫化石的同 一块岩石中发现了两个穿鞋子的人类足迹。
所有这些发现,经有关学者鉴定,均认为令人无法怀疑,是对传统地质学的严重挑战。
犹他州大学地球科学博物馆馆长马迪生,在记者招待会上说,那时候"地球上没有人类,也
没有可以造成近似人类脚印的猴子、熊或大懒兽,那么,在连脊椎动物也未演化出来之前, 有什么似人的动物会在这个星球上行走呢?"
三叶虫是细小的海洋无脊椎动物,与虾蟹同类。在地球上存在时间从6亿年前开始,至
2.8亿年前灭绝。而人类出现的历史与之相比,很短,至于穿上像样的鞋子不过三千多年 。这一切,又该作何解释?
是今天的科学成为神话和传说的注解。上面刚谈了佛教对劫计算和宇宙爆炸论对宇宙年龄和人类诞生时间基本一致,下面就要讲宇宙大爆炸论和盘古开天辟地对宇宙产生描绘情景基本相似;在第四问中还要介绍,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新兴有争议的超弦论,为神话和传说中的灵魂存在和永存提供了理论基础。伟大的科学巨匠爱因斯坦所说:“如果有一个能应付现代科学需求,又能与科学共依共存的宗教,那必定是佛教。”我亲耳听见一位佛教信仰者,认真地向一位博士求教:什么是量子力学。他在为信仰找依据。但这只是现代人类对自然的认识,要揭开宇宙面纱,还有待艰辛无止境地探索。
道教还说,玉皇大帝就是盘古大神转世。神话小说《西游记》按此推断,玉皇大帝当出生于中生代的三叠纪(距今约2.268亿年),是道教三清的化身。说在蓝天白云的上方,有九重天。在九重天之上有南天门。南天门内的玉京有座七宝山,方圆九万里,众神住在那里。其中灵宵宝殿是神仙的皇宫,开天劈地的盘古转化玉皇大帝后就住在那里,自号“元始天王”。
3、哈勃拍到了“天国”的照片。这里说的都是神话,到底有没有神仙?有谁到过灵宵宝殿?有谁见过灵宵宝殿所在的玉京?这是自古以来人类的疑惑。说是“疑惑”,因为信的人,不但拿不出叫别人相信的证据,连他们自己也没有见过在将信将疑;不信的人,又被大量不可理解的现象所困扰。现在好了,美国人说:他们拍到了“天国”照片。照片当然是天国存在的最确凿的证据。
但是,任何人看这张照片,都会发出疑问:这是真的吗?
他们说,这张照片是日,哈勃太空望远镜所拍传回到美国马里兰州格林贝尔特的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Goddard
Space Flight Center in
Greenbelt)的图片中的一张。这照片上清楚的显示出,在茫茫的夜黑漆漆一片天空中,有一大片璀璨无比的城市。
望远镜命名为哈勃是纪念美国天文学家爱德温&哈勃(Edwin P. Hubble)
(),他是研究现代宇宙理论最著名的人物之一,是河外天文学的奠基人。他发现了银河系外星系存在及宇宙不断膨胀,是银河外天文学的奠基人和提供宇宙膨胀实例证据的第一人。
哈勃太空望远镜是日,美国航天局发射的,它设置在地球轨道上,位于地球大气层中是环绕着地球、通光口径2.4m的反射式天文望远镜。计划工作15年,用于从紫外到近红外(115—1
010nm) 探测宇宙目标。
但16年前(1977年),镜头一度发生故障,直到宇航员奉令去将它修复。修复完成后,据女研究员梅森(Marcia
Masson)博士说,该望远镜传回的第一张图片是千变万化的色彩和亮光。当调整聚焦后,出现的图片,让美国航天局分析家惊呆了,他们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原来那些千变万化的色彩和亮光来竟是宇宙中的城市。梅森博士特别强调,航天局专家“经过检查和再检查,他们的结论是‘图像是真的’”。他们还推论,人体生命是不可能存在于一个冰冷的、没有空气的太空中。“那个城市不可能是由我们已知的生命在居住。”相信有神存在的梅森博士,获得航天局那一张照片副本,她极为兴奋地说,“我们发现的是上帝居住的地方。”“就是它,它就是我们一直在等待的(天国存在的)证据!”
为了证明照片的真实性,梅森博士吐露了一个大秘密:美国航天局的专家证实,此图片曾引起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和副总统戈尔的兴趣,他们要求每日提出简报。还说1993年,美国航天局曾按教皇约翰&保罗二世的要求,将照片传给他。由于美国航天局拒绝对12月26日的照片报导作出评论,所以梵蒂冈方面低调处理,保持沉默。
美国航天局已发现到一些有可能改变未来全人类思维和信仰的东西了,美国政府却对外保持了16年多的沉默。日,世界新闻周刊(Weekly
News)率先发表了这张照片并报道了梅森博士的谈话。令人费解的是,媒体报道了此事,而美国航天局(NASA)还是拒绝核实这张照片的存在。
梅森博士虽然吐露最高当局的重视,但没有提供这图像所在的方位、离地球有多远,让其它地球人能查证其真实性。更有甚者,对这么重要的消息,没有任何政府、权威科学机构发表评论。
我和有些朋友想的一样:这照片有具体时间、具体人名当然是真的!总不可能说哈勃拍的都是假的。是有人操纵,利用他专业技能拍下的星空。
我缺乏这方面专业知识,也曾在网上求教。只看到一篇我可以接受的答复,转录如下:
“你可以想想,有没有可能在空间漂浮着一座跟地球上的建筑完全相同的砖瓦城镇或城市?地球上的建筑物可以依靠重力,保持它的结构稳定和完整,太空有没有可能采用这种方式盖房子?”
“其实不仅仅是天文望远镜拍摄的照片上,其实任意一张数码照片如果放大到像素级,都会出现很多奇观的。只不过天文望远镜拍摄的底片图像对比度极大(纯黑的空间背景和发光的天体),这些像素级的“奇观”会显得更加醒目而已。”
不妨妨仔细观察一下附图,不很容易发现它是经过后期处理(至少有一步深度锐化)的,这个处理使本应平滑均匀的白色光线影响区变成了充满噪点的效果,而“天国”的建筑物区(姑且这么描述)却没有这种效果。很显然,这是一张星系图片经过总体的锐化和局部平滑后得到的特效。且不论它是否真是哈勃拍摄的,仅仅这些后期处理就暴露了操作者的主观意图——那个“天国”实际是在他脑子里的,他只是利用一张噪点很多的放大图片复现它而已。”
不禁使人联想到冷战时期,苏联公布的美国B-52轰炸机停在月球上的照片的往事。是不是又一大骗局?我对美国照片无力辩其真伪,先放到一边,再回到遥远的年代。
4、三皇是指人群。
帝王是不是天子?玉皇大帝也和地上普通人一样,有老婆。他的老婆称西天王母娘娘。在玉皇大帝出生后,太元玉女在地上出生,号曰“太元圣母”。有一天,元始天王到地上游玩,遇见太元圣母,结成姻缘,繁衍了三皇五帝。三皇五帝是中国在夏朝以前出现在传说中的“帝王”,是传说中国最早的古史系统。在中国的古史传说中,到战国时期形成几种“五帝”说;战国末始有“三皇”一词,到汉代才形成几种置在五帝前的“三皇”说。按玉皇大帝、太元玉女繁衍了三皇五帝的说法,地上的皇帝当然是玉帝之后,就是天之子了。这里有一个明显的漏洞:繁衍三皇五帝的太元玉女既然在出生地上,说明在她之前地上已有人。没有看到说她的父母是神还是人的记载,认定她的父母是普通的人。地上的皇帝就不是神之后,皇帝自称天子也就无据了。
如果专门讨论西王母娘娘,还能找到一些资料,比如在道教传说中,西王母娘娘原配不是玉帝,而是“东王公”。按五行排列,西方属金,故西王母又称“金母”,东王公的东属木,就称木公。在道教神谱里,男子登仙归木公管辖,女子登仙,归金母管辖,夫妻各司其职。后来才改嫁玉帝,我们就不一一细辩了。
三皇不是指某一个人。“三皇五帝”也是传说中的故事,不同史家有不同的解说。三皇有五说,五帝也有五说。其实存在差异并不奇怪,盘古的年代,没了文字,只能靠古人薪火相传。在一代又一代的口头相传的过程中,讲的人难免记忆错误、遗漏和有意加工渲染,听的人也难免记错、记漏、遣忘,现在却又无法考证。
到文字形成后,人们开始搜集、记载这些神话、传说。盘古虽未见于先秦古籍,但它和战国时《山海经》所记的烛龙神话,却有相似之处。
有了文字记载后,这些传说的演变并没有停止,比如,盘古原是中国古神话中开天辟地的始祖,当然与外来的佛教毫无关系,可是到明末周游所著《开辟衍绎》中,盘古却被描写为佛陀释迦牟尼的弟子毗多崩娑那菩萨的化身,受佛陀之命开天辟地。这些反映了我国多民族发展的史实,它曲折地反映了民族融合的进步趋势。早在进入文明时代之前,在祖国辽阔的土地上,就形成了华夏族、苗族以及当时被华夏族称之为蛮、夷、戎、狄等许多兄弟民族。说华夏族为黄、炎之后,这实际上反映了华夏族是由以黄帝、炎帝为代表的两个有血缘亲属关系的氏族经过长期发展而成的。在众说纷纭传说中,有一个共同点,中国神话的人物,玉皇大帝、元始天尊、元始天王、盘古,和佛陀释迦牟尼的弟子毗多崩娑那菩萨其实是同一个神(人)在不同时期、不同需要的名称。应该像指有巢氏、燧人氏一样,代表某一人群而不是某一个人。本文似而不是考证,是客观地介绍。
5、盘古开天地。
盘古开天地与宇宙产生于大爆炸说惊人相似。前面说到,“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这也是《山海经图》所说:在盘古开天地这前,天地合在一起,成硕大无比的鸡蛋。盘古诞生在这里面,四周漆黑,无事可做,只好睡觉。睡了一万八千多年,才苏醒过来。他睁开睡眼,眼前还是漆黑一片,不分东西南北,搞不清前后左右;他想伸展一下筋骨,又被“鸡蛋”紧紧包裹着;他感到浑身燥热不堪,呼吸非常困难。在这种环境怎么生存下去?他在身边摸到一把巨大而锋利的斧头(没有说明这斧头是哪里来的),使出浑身气力,大吼一声,奋力挥舞开来。“哗啦啦啦”一阵巨响过后,“鸡蛋”被打破了,其中阳清的气体散发开来,飘飘扬扬升到高处,变成天空;阴浊的东西缓缓下沉,变成大地。从此,混沌不分的宇宙变为有天、有地,不再是漆黑一片。置身其中,只觉得神清气爽。他担心天地会重新合在一起,于是叉开双脚,稳稳地踩在地上,高高昂起头颅,顶住天空,然后施展法术,身体在一天之内变化九次。每天盘古的身体长高一丈,天空就随之增高一丈,大地也增厚一丈。经过一万八千多年的努力,盘古变成一位顶天立地的巨人,而天空也升得高不可及,大地也变得厚实无比。
请先别急于简单地将这些传说斥之为无稽之谈。我们在本书第一面就列举了“天玄地黄”这个记载。现代人类进入太空之后发现,天果然是黑漆漆一片。说明古人“天玄”之说,并非无稽之谈。接着介绍了中华民族传说盘古开天地之前,宇宙压合在一起,与今天科学主流接受的宇宙大爆炸和膨胀说,对宇宙形成过程的描述惊人地相似。关于“大爆炸”本文将在宇宙形成中介绍。认为宇宙本来挤压在一起,也见于纽西兰毛利人的传说中。毛利人的神话说“兰奇”和“巴巴”是天和地,是万物源头,当时天和地未分开,四下漆黑,其儿子渴望得到光明,便用力将天地推开,光明于是出现。一向藏在黑暗中的人类便被发现,原来他们也是天地所生。
盘古创造了除人以外的万物。盘古撑开了天地,仍不罢停止,继续施展法术,不知又过了多少年,天终于不能再高了,地也不能再厚了。这时,盘古全身力气已经耗尽,他缓缓睁开双眼,满怀深情地望了望自己亲手开辟的天地,长长地吐出一口气,慢慢地躺在地上,闭上沉重的眼皮,与世长辞了。
梁任昉撰写的《述异记》说,盘古临死前,以无比豪迈宽阔的胸怀,决心把自己和生前开辟了天地溶融在一起,让遗体继续为世界造福:他的左眼变成太阳,照耀大地;右眼变成浩洁的月亮,给夜晚带来光明,它留下了我国男左(阳)女(阴)右的习俗;千万缕头发变成一颗颗星星,点缀美丽的夜空;而他的四肢和身躯却变成三山五岳,给大地以雄壮;鲜血变成江河湖海,奔腾不息;肌肉变成千里沃野,供万物生存;骨骼变成树木花草,供人们欣赏;牙齿变成石头和金属,供人们使用;精髓变成明亮的珍珠,供人们收藏;汗水变成雨露,滋润禾苗;呼出的空气变成轻风和白云,汇成美丽的风光。盘古生前完成开天辟地的伟大业绩,死后还给后人构筑了一个生机勃勃、瑰丽多姿的世界。
二、女娲炼石补天
1、创世女神女娲的身世。
○1传说中女娲的形象。女娲(拼音:nǚ
wā)又称女阴、女娲娘娘,是位人身龙尾女神。为伏羲之妹,女娲以风为姓,名字为风里希(或为凤里牺)。传说女娲生于公元前7760年,卒于公元前7653年(约为旧石器时代中晚期),享年107岁。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母亲,她慈祥地创造了我们,又勇敢地照顾我们免受天灾,是中华民族广泛而又长久崇拜的创世神和始祖神。
各位请看看左边这张传说中女娲形象图,像不像17世纪英国出版的《赫特生航海日记》中也所描述,人鱼露出在海面上背、胸部如一个女人,她身体跟一般人相似,皮肤白色,背上披着长的黑发,腰部以下是鱼尾的传说中的美人鱼?其实,美人鱼并不只是传说,它在我们现实世界中真的存在。研究者认为,美人鱼是在古猿进化为人类的过程中,一部分古猿进入海中生活,进化而成的类人猿,与人类同一祖先。只是在慢长的进化岁月里,人类将其遗忘,成为传说。
近代关于发现美人鱼的消息很多。一队建筑工人,在索契城外的黑海岸边附近的一个放置宝物的坟墓里,发现了这一难以相信的生物。这一发现的消息是由苏联考古学家耶里米亚博士在最近透露给西方的。她看起来像一个美丽的黑皮肤公主,下面有一条鱼尾巴。这一惊人的生物从头顶到带鳞的尾巴,计长有173厘米。科学家相信她死时约有100多岁的年龄。
日,新加坡媒体发表了题为《南斯拉夫海岸发现1.2万年前美人鱼化石》的报道:科学家们最近发掘到世界首具完整的美人鱼化石,证实了这种以往只在童话中出现的动物,的确曾在真实世界里存在过。
化石是在南斯拉夫海岸发现的。化石保存得很完整,能够清楚见到这种动物拥有锋利的牙齿,还有强壮的双颚,足以撕肉碎骨,将猎物杀死。化石显示,美人鱼高160厘米,腰部以上像人类,头部发达,脑体积相当大,双手有利爪,眼睛跟其他鱼类一样,没有眼帘。
美国加州的考古学家柏列&奥干尼博士,在美人鱼出现的海域工作了4年。他说:“这只动物是雌性的。大概1.2万年前在附近海岸出现。”据他推测,“它在一次水底山泥倾泻时活埋,然后被周围的石灰石所保护,而慢慢转为化石。”
此外,还有1991年8月,美国两名渔民发现人鱼事件,就不一一列举了。
科学家认为,美人鱼曾是人类分支的论述,化石足以证明,我们祖先关于女娲传说,不是臆测,是远祖根据美人鱼的叙述。
○2女娲氏族发源地。关于女娲氏族发源地,有多种说法。根据稍后要介绍的伏羲与女娲的关系看,女娲故里应在古成纪范围内(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县北)。
成纪是见于史籍较早的一个古代地名,传说伏羲之母华胥怀胎十二年才生伏羲。古人把十二生肖年作为一纪,伏羲之母华胥怀胎十二年才育成伏羲,刚好一纪,故伏羲出生之地叫成纪。天水位于中国陆地版图的几何中心,素有“羲皇故里”“龙城天水”之称,是中华古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郦道元《水经注》在讲到渭河支流葫芦河时特别提到该地古老的女娲祠在葫芦河畔,与大地湾相距不远的秦安陇城镇,陇城又称“娲皇故里”,在那里有女娲洞、女娲庙。大地湾位于秦安县东北五营乡邵店村,距天水市区102公里。大地湾遗址是1958年甘肃省文管会在全省文物普查时发现的,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大地湾文化是中国黄河中游已知最早文化遗址,约公元前6000年至5000
年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亦称“老官台文化”。主要分布在渭河流域、关中及丹江上游地区。大地湾文化内涵丰富、特征鲜明,那里居住中国率先使用彩陶的史前先民,它是西北地区最早产生的农业文化。因其属于新石器时代早期,所以处处显露出原始的特征,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的发祥地。
至今,其地有风台、风莹、凤尾村等地名,均与娲氏有关。在甘肃省天水市七里敦三角花园处有现代女娲雕塑一尊,造形为女娲补天,双手举起五彩石,抬头上扬,双目凝视天上。底座四周环绕人类幼儿,纪念女娲造人。
2003年10月平利县在安康市举办了首届中国女娲文化学术研讨会,到会的多位历史文化专家认为,陕西安康市平利县应是女娲文化的发祥地,这个县的女娲山就是传说中的“女娲治所”。
他们的依据是古代历史地理著作《华阳国志》、《十道要录》、《新唐书》、《路史》、《九域志》等有关女娲山的记载,认为这里是女娲“抟土为人”之处。在平利女娲山西北有伏羲山,两山之间有女娲庙、高皇庙、三皇庙等古代遗址。秦、汉时期竹山与平利曾同属汉中郡,在明朝成化十二年从竹山分设竹溪县前,竹山与平利是邻县。
她的陵寝位于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赵城镇东的侯村。女娲陵的存在时间可能在三四千年以上,同黄帝陵一样,也是中国古代皇帝祭奠的庙宇。当地在每年农历三月初十前后,均举行长达7天的大型庙会和祭祀活动。
也有传说女娲死后埋葬在今中原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县。故西华县又名娲城。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县有女娲补天雕塑一尊。
2、女娲是孕育了中华民族。关于女娲的传说很多,这里选择较广的。华夏先民,一直就是中国的主体民族。女娲造人的传说有两种:一说世界上本来没有人,是盘古开天地后,女娲娘娘“创造”出来;另一种是说,世上本来有人,后来因灾难毁灭了,女娲与伏羲幸免于难,伏羲和女娲兄妹成婚、结为夫妻,重新繁衍了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子孙。这两种说法的共同点为:女娲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这和近代基因研究认为地球人的有一个共同的祖先“巧合”。
对女娲怎么造人?《太平御览》卷七八引《风俗通》说:“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tuan同团,现在一般写作“团”)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对女娲为什么造人?其目的我没有查到古籍的记载,只看到后人以人为万物之灵的优越感的描述说,在盘古开天辟地以后,天上有了日月星辰,地上有了山川河流、树木花草、虫鱼鸟兽,替原来死寂的世界增添了无限生气。女娲在这样环境里游历,能看到山岭起伏,江河奔流,丛林茂密,草木争辉,草中虫之豸跳跃、百鸟飞鸣,群兽奔驰,鱼嬉水中,按说这世界已点缀得相当美丽了。但是她总觉得有一种说不出的寂寞,有很强烈的孤寂感:与山川草木诉说心中的烦躁,山川草木根本不懂她的话;对虫鱼鸟兽倾吐心事,虫鱼鸟兽哪能了解她的苦恼?她越看越烦,认为盘古的创造还算不上完美,鸟兽虫鱼的智力远远不足,她要创造出比当时任何有生命之物都要卓越的生灵。这样,世上就会有了能主宰和管理万物的生命,也就不会仅仅只是野草漫山、野兽成群、飞禽成帮,世界也就不会寂寞和荒凉了。
可是这理想的生灵是什么样子呢?她自己也不知道。因女娲是位人身龙尾的女神,只能滑行,有一天,她沿着黄河滑行,低头看见了自己美丽的影子时,不禁高兴起来。她用河床上的泥,按照自己的形貌来捏成泥团。心灵手巧的女娲,不一会儿就捏好了好多的几乎和她一样泥团。只不过她给泥团做了与两手相配的双腿,来代替龙尾巴。女娲朝着那些小泥团吹口气,那些小泥团便被灌注了活力,“活”了起来,变成了一群能直立行走、能说会道、聪明灵巧的小东西,女娲称他们为“人”。
人们围着女娲跳跃、欢呼,给大地带来了生机。女娲想让人们遍布广阔的大地,但她累了,做得也太慢了。于是,她想出一条捷径。她把一根绳子放进河底的淤泥里转动着,直到绳的下端整个儿裹上一层土。接着,她提起绳子向地面上一挥,凡是有泥点降落的地方,那些泥点就变成了一个个小人。看到效果如此之好,女娲不禁兴奋的随风轻舞。可是,兴奋过后,女娲忽然发觉,如果要是想让这个世界充满人类,那自己得造多少人,要多少时间呢?陷入沉思中的女娲在河床边徘徊。看着这些她造成的人,她终于想到:如果我赋予他们有生育的能力,那不就是什么问题都解决了?也不再担心他们因生老病死而绝迹!于是她默运神力,采集天地间纯正的阴阳之气,将好斗的雄性的阳气注入其中一些人身上,于是他们就成了男人;而在另外一些人身上,她又注入柔顺的雌性的阴气,于是她们便成了女人。将雄雌之态打入所有人类的脑中,给予他们交配的欲望,生儿育女,使人类能繁衍连续至今。
在《太平御览》中说,女娲造人过程是,于正月初一创造出鸡,初二创造狗,初三创造羊,初四创造猪,初五创造牛,初六创造马,初七这一天,女娲用黄土和水,仿照自己的样子造出了一个个小泥人,因此我国把正月初七定为人的生日,也叫“人胜节”。解放前我国商店的老板就在这一天请员工们吃饭,作为新的一年奋斗的开始。这一天既有人喜气洋洋,也让一些人忐忑不安:在这饭桌上老板要宣布新一年的人事安排。通常做法是,老板请员工中一人坐首席。老板首先向坐首席的人敬酒,坐首席的人,如果是去年贡献最大者,老板就会说:“去年你做了很大的努力,今年更要仰仗。”如果是要辞退的人,老板就会说:“小号今年收缩,请散席后到帐房领一点安家费,先谋高就,来年若小号发展,你愿意,再请来帮忙。”
另一传说是女娲与伏羲结为夫妻,繁衍了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子孙。伏羲又名“庖牺氏”,
伏羲是三皇之一,百王之先。他和女娲同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生于古成纪即今天水一带,他是一个叫华胥的美丽的女人所生。他智慧超群,不仅始画八卦,代替结绳记事,而且教会人们结网捕鱼、驯养家畜。女娲则是一位胆力过人的女性。她和伏羲是兄妹。
伏羲和女娲为什么兄妹结为夫妻?唐代李冗《独异志》卷三中说:世上本来有人,雷公发下洪水,淹没了天下人类,只有伏羲和女娲兄妹坐在葫芦里逃避洪水,飘流到昆仑山躲过了这场劫难。洪水退去后,天下已经没有其它人,他们是仅存的孓遗,只得兄妹结婚,传下后代,使人类重新繁衍滋生在大地上。他们“议以为夫妻,又自羞耻。兄即与其妹上昆仑山,咒曰:“‘天若遣我二人为夫妻,而烟悉合;若不,使烟散。’于烟即合。其妹即来就兄……
结成了夫妻”,
使人类重新繁衍滋生在大地上,中华民族都是他们俩的子孙后代。到了有了人群以后,女娲制定了婚姻制度,规定近亲不能通婚,这与近代认为古代婚姻演变相符。
1960年,在新疆吐鲁番的阿斯塔那古墓群的唐代古墓中,出土了二三十幅古老的伏羲图之
一。画面上伏羲、女娲分别呈男女形象、侧身相对,伏羲在左,女娲在右,他们各扬举一手,伏羲左手举着“矩”即拐尺,女娲右手举着“规”即圆规,另一手各抱对方腰部,伏羲的右手抱住女娲,女娲以左手抱住伏羲,两人斜着瞳仁深情相望,下身为蛇形且相缠相交。伏羲女娲手里的规矩是干什么?《淮南子》说,“天地之大,可以矩表识也”,解释了规矩在中国远古是天文地理测量工具。伏羲女娲图,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画面上部绘日,中有三足鸟,下部绘月,中有玉兔、桂树、蟾蜍。满幅大小不一的圆点代表表天宇星宿。此画线描沉郁舒缓,色彩纯和谐。日月星宿的布置,既有空间的高远空旷之感,又显示了伏羲、女娲作为人类始祖的崇高意味。
3、女娲炼石补天。
女娲的儿女们在大地上幸福美满地生活着。可是,好景不长,“天有不测风云”。
《淮南子&天文训》说,“天柱折、地维绝...女娲斩鳌足撑天倾”,说的是,有一年,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打起来了。共工被祝融打败了,他气得用头去撞西方的不周山,结果将这座撑天的大柱撞塌了,半边天便塌了下来,天上出了一个巨大的窟窿,大地也被震荡得多处破裂。裂口中爆发出的火焰燃烧着人们的房屋和农作物。洪水漫过两岸,地下的水流也从其它隙缝中喷涌出来,淹没了大地,人们生活的地方变成了一片汪洋大海。
关于史前洪水的古神话传说和早期宗教里的记载,有一点要说明。有人认为它是人类传讹附会的记忆,也有人认为它是千真万确的事实,如何定论?英国的民族学家弗雷泽曾指出:在北美洲,中美洲,南美洲的130多个印第安种族中,没有一个种族没有以大洪水为主题的神话。事实上,记录大洪水的并不限于美洲的印第安人,在世界各大陆上生活的民族中几乎都有关于大洪水的记载。下面摘引一些记载:
中国古书《山海经&海内篇》记载“洪水滔天,鲧(夏禹之父)窃息壤以湮洪水。”《孟子&滕文公》说“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水逆行,泛滥于中国。”蛇龙居之,民无所定……使禹治之。”又《史记&河渠书》:“《夏书》曰:‘禹抑洪水十三年,过家不入门……’,然河菑(灾)衍溢,害中国也尤甚,唯时为务。”《淮南子&览冥训》“望古之际,四极废,九州岛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炎炎而不灭,水泱泱而不息。”《尚书&尧典》“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
古巴比伦《吉尔伽美什史诗》“洪水伴随着风暴,几乎在一夜之间淹没了大陆上所有的高山,只有居住在山上和逃到山上的人才得以生存。”
出土的公元前3500年前的苏美尔泥版文书“那种情形恐怖得让人难以接受,风在空中可怕的呼叫着,大家都在拼命的逃跑,向山上逃去什么都不顾了。每个人都以为战争开始了……”
从这些记载看,古代远隔万里,信息不通,对洪水记载如此相仿,只能认为这样的传说不讹。
女娲满怀恐惧地望着她的子孙成千上万地被饿死和淹死。她决心要拯救她的孩子们,解脱她的儿女们的灾难。女娲挑选了许多五彩缤纷的石头,把它们放在熔炉里熔化,再用这些熔化了的液体把天上的洞补起来。女娲不停地补呀补呀,九天九夜过去了,天空终于被补好了,大地放晴了,天边出现了五色云霞。现在雨过天晴后出现的彩霞,就是当年女娲用五彩石炼成的。天补好了,天空比以前更灿烂绚丽,女娲欣慰地笑了。可是,她还是不放心,又从东海捉来一只万年的巨龟,斩下它的四足,把它们用作擎天柱,分别竖在大地的四角,支撑住了天地的四敖。这样,人类终于摆脱了灾难,得以安居乐业地生活,大地上又出现了祥和欢乐的气氛,人们更加幸福地生活着。创造了人类的女娲,人们尊为人类始祖女娲娘娘。
女娲炼石补天在什么地方?众说纷纭,陕西省平利县声称他们是女娲故里;河北省涉县自2003年9月起开始举行对女娲的公祭仪式,举办女娲文化节;山西省平定浮山说他们那里是女娲补天遗址;辽宁牛河遗址有女娲炼石用的钳锅;四川省雅安街头树立着10多米高的女娲塑像;就连香港也来凑女娲的热闹,据传女娲用以补天的五彩石掉下一块,变成了今天的香港。《康熙字典》里“娲”字义释说:“女娲山,在郧阳竹山县西,相传炼石补天处。”为证。上海古籍书店据陕西省图书馆藏明天顺刻本景印《襄阳郡志》中查到有关记载,即:“女娲山在(竹山)县西与金川燕子山相对正抵平利县界,俗云女娲炼石补天即此地也。”这条记载虽然涉及古地名与区划,但它确切无疑的说明女娲炼石处是在竹山县境内,且这个记载比《康熙字典》早了近200年,应是较有力的佐证。记载说:竹山的女娲山是华夏始祖女娲抟土造人、炼石补天的地方。女娲山位于湖北省竹山县宝丰镇,海拔800余米。《山海经》和《寻舁记》记载说,上古时期,天降暴雨,洪水泛滥,人类面临灭顶之灾。始祖女娲在女娲山顶,炼五彩石补天,解除了劫难。传说中的五彩石就是竹山储量丰富的绿松石。也有说四川省雅安市,是女娲炼石补天的地方。当地人口传金凤山与女娲补天的关系呢说,金凤山前仰蔡山(周公山)、后枕蒙顶(茶仙地),俯瞰平羌(青衣江)、坐拥魅力城市,而且峰峦叠翠、沟谷参差,处处有景,别有洞天?原因就是,女娲补天在梯子崖踩了许多阶梯,看到这块盘龙般的宝地,所以造就出了美景,作为休息之地。
也有雅安人说,雅安传说的女娲补天,没补这里的天。他们说,雅安经常下雨,这就是雅安又叫雨城的原因。
综合这些神话传说,表达了4个问题:一是天地开始是合在一起的,是神的力量把它分开的;二是人不只是我们这一届,女娲所造的人是我们现在的这一届,在这届人类之前没有讲有几届,但都毁灭了;三是女娲造人的传说,反映了人类社会初期是母系社会,人当时只知有母,而不识父的人类社会发展史;四是炼石补天,实际是反映早期人类与洪水斗争史。
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0
博客访问:2,512
关注人气:0
荣誉徽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盘古开天地课文原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