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善积德行善有福报的事迹树丰碑寻找下联

好人树丰碑
――追忆宝清县人民心中的好党员、好干部于海河
日19:03&&&来源:
苍山呜咽,白雪凝悲。日清晨6点钟的宝清县殡仪馆内,低沉的哀乐中,自发前来的2000多名各界群众,送走了他们心中敬重与赞叹的好干部于海河。
龙头乡兰花村的王淑文、史明亮、张作明、孟祥清等十余位村民赶来了,他们要为曾给予他们解决生产生活关怀的于海河书记送行……
七星泡镇永兴村邓淑芳等村民赶来了,他们要再看一眼心中的好书记、好镇长于海河一眼,向他汇报今年村民的好收成……
尖山子乡二道林子村王青松等村民来了,他们要责备于书记为什么没有照顾好自己的身体……
灯塔村的村民来了,他们要再一次感谢于海河主任为他们讨回公道,44户村民铭记于海河为了农民的利益而奔波辛劳……
朝阳乡黎明村绿鑫水稻合作社的社员来了,他们要告诉于海河副主席合作社今年秋收的2000余吨水稻已全部卖出,合作社社员又迎来了收入稳增……
宝清县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的工作人员来了,宝清县农业局的工作人员来了,相识于海河的人来了,敬重于海河的人来了,惋惜于海河的人来了……
“海河啊!你是百姓心中的好领导、好干部、好党员,可你怎么就忍心走了呢?”数不尽的呼唤,数不清的哭泣。
自发涌来的送别群众,不得不让告别仪式改在殡仪馆室外广场举行。
2013年11月6日上午,宝清县政协副主席、宝清县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管委会主任于海河,因病倒在了工作岗位上,去世前两小时,还在审阅修改着农业项目申报文件,还在为宝清县农业现代化发展做着一名共产党员不懈的努力。
于海河,1962年8月出生于农民家庭,1983年参加工作,1987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宝清县富山乡中心校教师、校长,富山乡组织委员、纪检书记,龙头乡副乡长、党委副书记,尖山子乡副书记,七星泡镇镇长、党委书记,龙头镇党委书记,县农委书记、主任,农业局党委书记、局长,县政协副主席兼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管委会主任等职务。市九次党代会代表。先后荣获市优秀共产党员、市第二十五届劳动模范、市第八届十佳公仆、市农村工作先进个人等殊荣。
于海河工作三十年来,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没有声名显赫的伟业,没有一鸣惊人的事迹,却凭借他满腔赤诚和热情,一步一个脚印地埋头实干,把意气风发的美好青春、精力旺盛的充沛壮年都无私地奉献给了宝清县的三农事业,用一名共产党员的情怀,赢得了领导的信任,同志们的信赖,人们群众的赞誉。
“‘忙完这段儿’我一定去看医生”
“我不能请假,还有没干完的工作,等忙完了这段儿,我一定去看医生”面对妻子百般劝说,面对同志们的几番建议,被病痛折磨而满头大汗的于海河,借助服用大量止痛药,硬是将去医院看病的事儿拖延了一周。
早在一个星期前,于海河就感觉到身体不舒服、肚子疼痛。但是他没太放在心上,想先处理好手头的工作再去医院看病。作为县政协副主席兼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管委会主任,于海河总是有干不完的工作。宝清县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是于海河担任农业局长期间一手筹建起来的,倾注着他的全部汗水和心血,任职县政协副主席兼任园区管委会主任后,于海河还是大半时间工作在园区。
于海河发病那几天,刚好赶上多项工作的年终检查验收,于海河每天起早贪黑工作在科技示范园,指挥工作人员查缺补漏,做实各项工作。
县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副主任崔天祥说,“11月4日于海河陪同两个上级检查组开展工作,那天我们就看他的额头上一个劲儿地淌汗,我们不停地给他递纸巾,看见他背地里偷偷往嘴里放药片,我们知道于主任真的病了,我们问过他要不要去医院看看,他总是摇摇头说等忙完了这一段儿就去,我们怎么也没想到他那时就病得很严重了,更没想到那天就是我们见他的最后一面,要知道这样,我们就是抬也一定要送他去医院看病的,我没有照顾好我们的班长,我们的老大哥啊!”
宝清县政协主席姚玉红说,“11月5日上午,于海河还在单位主持召开了一个会议。中午别人都下班了,我催他快点回家,他却说,我手头还有点活没干完。”那是他离世的前一天。
11月5日下午2点,大把的止痛药也掩盖不了于海河的病情,妻子毛淑娟强行把他送去了县医院。当医生确诊了病情将于海河推进手术室打开他的腹腔时,发现他的腹腔内积聚了大量的脓液,发出了刺鼻的气味,根据严重的程度判断腹腔感染已经有好几天了,医生说难以想象一个人要以什么样的毅力才能挺过这种疼痛!见过无数生死场面,内心已经足够坚硬和强大的医生,在那一刻也不禁泪湿了双眼。
“忙”,是他对工作的执着
三十年来,于海河主要从事的是农业和农村工作。他深知,农业、农村、农民都离不开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但稳定不是目的,加快发展经济、让百姓早日脱贫致富才是最终的目的。这也是他最大的愿望。为了大地的丰收,为了农民的富裕,于海河这个农民的儿子,始终痴心不改,兢兢业业、无怨无悔地工作着。
在乡镇工作时,他深入田间地头向农民推广大豆新品种,引导农民种植经济效益好的甜菜、烤烟。萦绕在他心头脑际的是全县的三农事业。
在于海河的心里,始终装着百姓,装着农民。县农业局的工作人员刘士玢说,每当有人说宝清县的农业项目是他跑出来的,他就会说:“其实那些项目是宝清县的农民种出来的,是宝清的黑土地上长出来的。”
县现代农业科技园示范园文书车丽娜说,11月5日中午于主任给我打电话,要我下午将项目申报文件给他整理好,拿给他看,下午4点钟的时候我打电话给他,他的电话关机了,我通过他的小女儿,得知于主任在医院做手术了,我拿着材料到医院的时候,于主任已经收完术,他身上插着导管,鼻子上吸着氧气,言语很是微弱的情况下要我把文件拿给他看,看完整个材料已经是晚上8点,这是他还让他的大女儿回家拿他的笔记本电脑,说里面有很急的材料他要看。
于海河大女儿于立雪说:“爸爸工作总是你们忙,乡镇处理信访,他吃住乡镇和农民谈心,解决问题,有事一个月也不回家;去省城跑项目,他单位做申请省里跑申请,一跑就是三两个月;项目建设,他起早贪黑抓推进进度,抓工程质量;我和妹妹的童年记忆中,从没有过爸爸牵手带我俩游玩,那时在乡镇工作的爸爸天不亮就出门,也深了才回家,‘工作忙’是爸爸几十年里最常说的三个字。”
七星泡镇永兴村支部书记邓淑芳说,于海河书记工作有方法,有魄力,我们村当年治理600亩小开荒,就是在于书记的支持和指导下开展的,彻底解决了村里土地分配不公平现象。村里40多个孩子上学的路泥泞不堪,我找到时任农业局局长的于海河寻求帮助,听说是为了孩子的事,于海河立即安排机械设备帮助修路,还几次亲自到现场查看施工情况,到今天,那段2公里多的砂石路依然平坦如初。
绿鑫水稻合作社社员王茂发说,没有于海河主任,我们合作社不可能发展的这么好,于海河主任帮我们申请项目,帮我们搞标准化建设,帮我们联系晒粮、存粮、卖粮,我们合作社水稻田从60垧发展到近400垧,建起了标准化的育苗大棚,引进了现代化的催芽车间,于海河的功绩功不可没,每一次我们遇到困难,于海河都是匆匆地来,忙碌地走,焦裕禄、孔繁森我们没有见过,但是和他们一样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的好干部于海河我们承认,我们会竖起大拇指说他是党的好党员、好干部。
在于海河的主导下,宝清县争取了多个国家级和省级农业示范项目,较大的项目就有30余个,累计获得项目资金7.9亿元。随着巨大的资金投入,全县农业的基础设施得到改善,科技含量明显增加,现代农业如虎添翼,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激情和活力。特别是国家级现代化农业示范项目落户宝清,更将推动了宝清县三农事业的跨越性发展,宝清县连续6年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的光荣称号。
事关群众无小事
于海河把推动宝清农业发展当成大事的同时,也从不把上访群众的事当成小事。在解决信访问题、化解信访矛盾方面,于海河是宝清县的“救火队员”,因为无论什么样的难题,只要于海河到场总会有办法解决,别人都不知道他为什么有这样的“魔力”,其实他自己知道,他的秘诀很简单,那就是付出自己的一颗真心。
担任七星泡镇镇长时,于海河曾吃住在办公室,连续几十天不间断地接待上访人。为了节省取暖煤,办公室暖气的温度也只是不冻而已,办公室里都得捂着羽绒服。别人坐一会儿,可以站起来活动活动,可于海河不行啊,正在接待上访人的他如果动不动就站起来,于海河认为那是对上访人的不尊重、不礼貌,椅子上一坐就是一天,腿脚都冻麻木了,于海河因此得了骨关节炎,从那以后,他走路时一瘸一拐,坐时间长了就站不起来。正式由于于海河的亲民之举,让一度是“信访重灾区”的七星泡镇,成为干群和谐、群众和睦的典范。
朝阳乡灯塔村村民娄振贵说,2011年我村44户村民购买了伪劣种子,于海河主任得知后安排专人帮我们讨公道,商家用金钱贿赂他,他不但严词拒绝,还带领我们去省城找鉴定单位,找主管部门,几次连夜赶往省城联络有关部门实施打假维权,为我们讨回120万元的经济赔偿,于海河主任没有喝过我们村民的一口水啊!得知于海河主任累倒在工作岗位上,我们默默地位他流泪、惋惜。
多年来,于海河解决了一起又一起纠纷,平息了一个又一个矛盾。县委书记在全县干部大会上曾说:于海河走到哪里,哪里就稳定,哪里的农民就会安心地发展经济,咱们都应向于海河学习。
低调做人 清廉从政
于海河的妻子一直没有工作,凭着手中的权力或者社会交往,于海河给妻子安排个能有退休金的工作,大概不是很难的事,可他没给妻子安排。有一次农业局的同事发事于海河的妻子在菜市场里卖菜,都惊讶不已。
农业局大大小小的开发建设项目不少,没有一项是他亲属干的。于海河那一直居住在乡村的一奶同胞的5个兄弟、众多的侄男外女,还有岳父岳母那边的亲属,在这方面也没有一个人沾上他的光。大女儿回来工作,他不托关系,鼓励女儿说:“孩子,自己努力,考上才光荣!”他的侄子大学毕业,很多人都说,让他伯父给办个工作。他对侄子说:“咱得自己考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去参加培训,培训需要多少钱,伯父给你拿。”
于海河的“专车”是辆破旧的“捷达”,有人说他开破“捷达”不嫌丢脸?于海河说:“什么叫丢脸?开再好的车,农民骂娘也丢脸;车再不好,老百姓称赞咱脸上就有光!”
农业局工会主席关增国说,在处理一起假种子案时,厂家来人找到于海河,拿出厚厚的一沓钱要送给他,希望他把这件事给“平乎”了,于海河板起面孔,严肃地拒绝了。最终,种籽经销商赔付44户农民损失共计120多万元,农民的利益得到了保护。
有人说平凡事伟大的,宝清县群众说于海河是好样的。于海河以一名共产党员的信念、党的好干部作为,将党的事业融入到了自己的生命之中,将奉献书写到了平凡的事业追求之中,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体现在了为全县农民创造生产生活的幸福之中。找寻于海河个人所获荣誉,只有市第八届十佳公仆、市农村工作先进个人、市级劳动模范,却为宝清县获得了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单位等多项国家、省级殊荣。
苍山呜咽,大地悲歌。11月6日早上8时03分,于海河因严重感染引发败血症,最终导致心肾等器官衰竭,与世长辞。
而就在于海河去世的两个小时前,病床上的于海河还在看即将上报的项目材料。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党员学习微平台”
(责编:高巍、权娟)
热点关键词
热门点击排行榜
12345678910八个一征文―干好工程树丰碑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八个一征文―干好工程树丰碑
&&干一项工程,树一座丰碑;交一方朋友,占一片市场;清一个项目,创一定效益;育一批人才,积一套经验。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 往期回顾 & && &&&
最美基层干部
群众心头树丰碑
——追记河北省内丘县西石河村原党支部书记王胜(下)
&&&&本报记者&郝凌峰
&&&&王胜走了,走得很匆忙,没来得及作别卧病在床的老母亲,没来得及给儿子安排结婚事宜;
&&&&王胜走了,几乎没有留下个人财产,上北京看病,还是靠女儿带着自己的透支卡应的急;
&&&&王胜走了,没来得及作任何交代,为村里留下了一个个未竟的事业。
&&&&王胜走了,一位老领导说,王胜一心扑在工作上,几十年如一日,始终不改公仆本色。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他的名镌刻在西石河村的每一寸土地上,他的声深印在每一位村民的心坎上。
&&&&群众:王胜心里全是俺们,唯独没有他自个儿
&&&&王胜下葬的那天,78岁的老太太王不景颤颤巍巍地来了。还没有开口,早已经泪眼婆娑:你救过俺一家的命,你可是俺的大恩人啊,怎么说走就走了。
&&&&村民王老成来了。王老成无依无靠,缺吃少穿,是王胜照顾他,把他安排到了百果庄园,从此衣食无忧。王老成说:“让我再看你一眼吧,往后再想你也都看不到啦!”
&&&&从事邢枣仁加工的王飞来了,说你可是咱西石河的福星啊,你走了,西石河咋办啊!
&&&&老教师王田妮来了。她说你不能走啊,你走了孩子们靠谁呀!
&&&&王胜的心里全是村中百姓,唯独没有他自个儿;他常常把家人嘱咐的事忘在脑后,可对乡亲们的事,他都记得一清二楚,甚至对一家一户的吃喝穿用、孩子上学,他都一一记在心里。
&&&&村里有两个岁数大的军烈属老太太,因为生活不满意,时常对着干部群众发脾气、骂街。王胜一次路过时看到了,硬让作伴的一个村干部把自己刚拾的一大捆柴火,扛到老太太家里。村里一个老光棍缺衣少穿、没人管,王胜逢年过节找几件自己像样的旧衣服、端着饺子,给老人送到家里嘘寒问暖、聊聊家常。
&&&&村里经济有了一定发展后,王胜和村干部们商量决定:6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每年200元;59岁以下的每人160元。中秋时,按人头一人发一斤月饼,孤寡老人发2斤。百果庄园里的苹果、杏、梨,每年发一次……
&&&&搭档:他把集体的钱都穿在肋条骨上了
&&&&于洋小,西石河村党支部副书记,给王胜当了40年助手。谈起王胜,于洋小百感交集:他是老百姓的服务员,是我们的好支书、好带头人,也是我的好兄弟。还是出了名的“老抠”、“小气”。
&&&&于洋小说,王胜当支书前,我们村是出了名的穷村、乱村。不到20岁的王胜,不服这股劲儿,放弃了上大学的机会,毛遂自荐担任了西石河村支部书记。上任以后,他先治水,后治山,修路、架桥、建学校,一桩桩、一件件,钱都花到了群众最需要的地方。
&&&&村里村外,都知道王胜“老抠”、“小气”,说他把集体的钱都穿在肋条骨上了。
&&&&“要想省——吃烩饼”,这是王胜的名言。凡是跟王胜出过门儿、办过事儿的人都知道,他常常是一天两顿饭,吃小摊儿、睡澡堂子,舍不得多花一分钱。司机闫双朋回忆说,无论谁和他出门办事,住的都是最便宜的旅馆,吃的都是小摊上最便宜的饭。“一分钱,王胜都想掰开花!”渐渐地,他的伙计们也都习惯了他的“抠”。也都知道,王胜这是给村里节省的,如果王胜不“抠”,哪有村里的今天啊。
&&&&他“抠了”一辈子,“小气”了一辈子,为西石河村留下了近两亿元的资产,可是谁能想象他的全部家当也值不了几万元。20多岁的儿子就要结婚了,还得扒门子、换窗户地改造一间老房子。就凭这一点,西石河的干部群众信服他!
&&&&女儿:爸爸是一个不顾家的人
&&&&王胜的大女儿王韶华似乎是在埋怨爸爸,而实际上她是为爸爸的离去而心痛。是呀,亲人离世谁不是撕心裂肺的痛呢!
&&&&在女儿王韶华眼里,爸爸是一个不顾家的人。她说,从她记事起,全家人就挤在两间破旧低矮的平房里,窗是那种老式的木制窗,窗户上糊了一层报纸,屋里除了床和旧桌子外,几乎挤不下几个人。房前屋后到处是老鼠打的洞,一下雨就往屋里灌水。每当这时,总是妈妈披上一条破单子,拿起铁锹就往外跑,堵了这里,堵那里,老鼠洞堵上了,妈妈浑身也都湿透了。那时候她就在想,为什么别人家都是爸爸干的活,到我们家却都是妈妈在干?
&&&&在王韶华的回忆里,妈妈常埋怨爸爸:“他把家当成旅馆了。”这么多年来,家务和农活都是妈妈一个人在干。那年,妈妈得了甲状腺结节,经常胸闷、心慌,在省二院做手术,在她最需要爸爸守护在病床前的时候,爸爸却为了村里的老老少少在日夜奔波。
&&&&爸爸还是一个不爱惜身体的人。王韶华说:“从我记事时起,我就很少能见到爸爸在家里轻松地吃一顿饭,有时候忙起来一天只吃一顿。从2004年他就患上了高血压和糖尿病,一直靠药物维持着,由最初的每天1次药,上升到2次、3次、4次,到后来不得不开始注射胰岛素……”
&&&&这就是王韶华的爸爸——一个从不顾家、不爱惜身体的人,但他却赢得了老百姓的信任和爱戴。王韶华流着眼泪说,爸爸下葬那天,全村老百姓都来了,他们在爸爸的灵前哭着、喊着。那种发自内心的哭喊,让我感受到爸爸在全村老百姓心中的分量,有这么多父老乡亲为他送行,我觉得爸爸这辈子值了!
&&&&日前,河北省委作出决定,追授王胜同志“全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号召全省广大党员干部向王胜同志学习,要求全省各级党组织要把学习宣传王胜同志先进事迹作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以王胜同志为榜样,艰苦奋斗,勇于拼搏,开拓奋进,为实现河北科学发展、绿色崛起,建成全面小康的河北、富裕殷实的河北、山清水秀的河北而努力奋斗。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新闻热线5广告热线5
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一带一路”再树丰碑(图)
中国江西网-江西日报
【字体:&&】&【】&
  江西日报记者 夏 晓
  &现在赞比亚卡翁达国际机场项目进展如何?施工方面有哪些难题?&&&在江西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的办公室里,项目有关负责人正在和赞比亚项目现场的技术人员进行对接。该项目是赞比亚最大的机场,也是该国航空枢纽机场。2013年,在拿下该项目的EPC总承包之后,江西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立志要把其打造成继坦赞铁路之后,代表中非友谊的又一座丰碑。
江西国际公司承建的肯尼亚加里萨50MWp并网光伏电站项目,合同额8.67亿人民币。 (资料图片)
  &2014年是我们第二次战略转型的一个丰收年。一年内获得了3个过亿美元的项目,分别是1.78亿美元的加纳高速公路环城项目、1.4亿美元的赞比亚国家电力职工住房项目、1.38亿美元的肯尼亚加里萨太阳能电站项目。&江西国际公司总经理徐国建信心十足地对记者说,借力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重大机遇,公司目前已进入到历史上最快、最好的发展时期。
  &一带一路&战略愿景与行动提出以来,江西国际公司的员工热情高涨。2014年,他们完成对外投资4.21亿元人民币,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新签合同额12.01亿美元,这两项指标在全国3000多家对外工程承包企业中,有望进入前40强。在全球顶尖国际承包商的经营效率排名中,该公司净资产收益率、人均利润等多项主要财务指标处于前列。
  敢与世界一流比肩,源自于超越自我的信心。在保持主营业务快速发展的同时,江西国际公司加速推进企业战略转型,探索业务领域的多元突破。肯尼亚拥有充足的光照、干燥的气候及广阔的土地,是发展光伏产业的理想区域。江西国际公司与省内光伏企业携手合作,在肯尼亚加里萨投资新建50兆瓦并网光伏电站项目,合同额8.67亿人民币。
  由江西国际公司牵头,联合省内8家实力雄厚、专业力量强的企业组建了江西国际矿业有限公司。该公司整合了全省矿产资源地质勘探等优势,囊括了投资、勘探、设计、冶炼、销售等产业链的各环节,先后在5个国家取得了48个钻石、铂、金、铜、镍、铬等矿产资源的探矿权和采矿权,并成功在非洲某国勘探到一个储量约800万吨的大型铬矿。国家有关部委将&以商务优势引领省内地矿勘探队伍&走出去&,实施境外矿产资源开发&的模式,称之为&江西国际模式&。
  专家观点
  史焕平(华东交通大学副校长、教授):江西虽然只有南昌被列入&一带一路&的内陆节点城市,但江西自古就是&丝绸之路&的重要商品输出地,江西应积极主动融入&一带一路&中去。我省对接&一路一带&最大的优势就是&绿色&。首先是&绿色&的旅游产业。赣鄱大地上分布着众多的绿色生态旅游美景,可以吸引&一带一路&上国家的游客来江西旅游;其次是&绿色&的食品产业。绿色食品是当代人的最爱,而江西的绿色食品丰富,可以大量出口,如赣南的脐橙、婺源的绿色有机茶叶等;再次是&绿色&的新能源产业。我省光伏新能源产业经受了全球金融危机洗礼后,又开始恢复增长,在&一带一路&绿色能源产业需求中可以扮演重要角色;最后是&绿色&的新陶瓷产业。景德镇陶瓷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出口商品,更是古代中国的名片。创新陶瓷产业,打造绿色新陶瓷,将是我省对接&一带一路&的重要产业。
  江西只要紧紧&抓住&绿色、&拥抱&绿色、&创新&绿色,一定可以在&一带一路&中大有作为,让&一带一路&充满&绿色&,不仅为江西带来的&绿色&的收入,更是宣传和传播了&绿色&的江西。
  郑丽(中国进出口银行江西省分行行长):江西省参与&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建设,为企业&走出去&提供了难得机遇,也为江西开放型经济、海外投资实现第二次腾飞提供了平台。金融是市场的血液、经济的灵魂。可以肯定,未来在加快推进&一带一路&战略中,江西金融将大有用武之地。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在人才、信息、安全等方面尚存短板,&走出去&的企业,对有着一定商业风险的投资主导型合作模式,还不够适应。正因此,更期待充分发挥金融&软实力&的先行优势和引领作用,在成为赣企&走出去&坚强后盾的同时,逐步发挥金融资金撬动项目、提供信息、增强对外形象和实力,最终促成赣企对外合作的超前对接优势,以共赢为最终目标,用金融手段建设命运共同体,用金融机构的商业化运作将江西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构想付诸行动、落实于细节。
  尹建华(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江西是传统农业大省,是杂交水稻的发源地之一。杂交水稻技术激荡着几代人的豪情,正谱写着一曲&东方神话&。杂交水稻承载着粮食安全的重大使命,承载着中国文化和中国科技,直通中国梦。在走出去战略中,江西省农科院依托杂交水稻技术,积极打造国际合作平台。在与菲律宾的杂交水稻技术合作、与西非马里的水稻生产技术合作中,都取得了丰硕成果。2000年以来,省农科院每年举办一次国际杂交水稻技术培训班,为20多个亚太国家和地区培训了200多名杂交水稻专业技术人才。江西生产的杂交水稻种子直销越南等国。杂交水稻将是江西农业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重头戏。
[ 网友留言只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大江网立场 ]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font color="#、凡本网注明“中国江西网讯”或“中国江西网”、“大江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江西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font color="#、凡本网注明“中国江西网讯[XXX报]”或“中国江西网-XXX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江西日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XXX报”。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font color="#、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江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不授权任何机构、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截取、复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font color="#、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江西网 电话:2
江南都市报
今日家庭报
&&大江专题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赣B2--&&备案号: 药品信息服务证
文网文[2 新出网证(赣)字05号 络视听许可证1406143号 新网
江西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行善积德100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