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土地规划机构构中科技竞争力有什么重要的

您好,欢迎来到企汇网!
客服电话:400-
扫一扫有惊喜企汇网微信公众号
化工机械工控系统焊接紧固模具刀具道路养护包装印刷粮食油类生鲜水果畜牧种苗菌类水产绿化盆景农药化肥坚果果仁水暖五金家居装修施工材料橡胶塑料楼宇设施防水保温金属建材能源产品金属矿产有色金属非金属矿产工业润滑油板材卷材不锈钢材电工器材配电输电电气设备发电机组高压电器低压电器电动机工艺饰品节庆用品婚庆用品民间工艺数码礼品金银珠宝纪念收藏汽摩配件维护工具汽车改装车身附件汽车电器汽车内饰制动系统车辆分类仓储设备安全用品配件附件防护保养智能交通集装整理物流服务特种运输仓储配送船舶水运物流器材运输搬运起重装卸中介服务公关服务认证服务创意设计搬家服务房屋租赁维修服务
常熟教育文化商业计划书编写单位
产品价格&1000.00
所属行业工程项目咨询
关&&键&词,,,,,
浏览次数980次
发布日期日
认证状态已认证
扫一扫,用手机查看
会员级别:普通会员
所在地区:
在线客服:
主营产品:
二维码: 企业名称加二维码
金兰公司成立以来,秉承专业、严谨、客观的工作态度,努力挖掘工程及企业策划诉求中的市场价值,致力于以项目核心定位、品牌塑造、产品推广为核心策划,推出全新的商业策划诉求理论。目前,公司已为上万家客户及伙伴提供了专业、的工程及企业策划服务,并了客户及行业的一致好评。多年的行业,积累了20000多个成功案例。已储备了大量的经济数据和信息,并建立了顺畅、的信息和数据采集渠道。项目库重点项目10000多个,企业库企业20000多家。
详情了解: (郭)
编制费用:低于市场价,低于同行价。服务:后期免费修改,不再收取任何费用。
2014年是“美丽厦门战略规划”的实施元年,转型发展率先起步,效果逐步显现。今年初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厦门市深入学习贯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决以建设美丽厦门为抓手,以深化改革为突破口,统筹推进稳增长、调结构、抓改革、惠民生,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成为厦门在新常态下深化改革的紧要工作和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客观要求。  福建省委、厦门市委徽说:“建设美丽厦门,核心是加快发展的转型升级,其中产业转型是根本支撑。厦门正以抓龙头项目、打造园区载体、创新为抓手,打造海峡西岸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具有竞争力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1、蹄疾步稳 正确线路引导转型  不久前,清华紫光集成电路产业园项目正式落地厦门火炬高新区。该项目投资总额40亿元,投入后,预计年度总营业收入将超100亿元,税收超5亿元,将建成集生产制造、研发设计、产业孵化、产品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集成电路产业集聚地,成为厦门产业转型升级的亮丽一笔。  经过30多年的建设发展,厦门的产业基础、产业规模都在发生变化,经济特区的面貌日新月异。然而,产品附加值不高、产业发展的地理空间有限等瓶颈,却是不得不解决的“拦路虎”。  当前,厦门正积极推进“美丽典范城市”建设,以“美丽”为导向的发展思路,要求城市建设既有“城市之美”,又有“产业之美”,创建一个资源节约型、友好型、创新驱动型、社会和美型、文化型的城市。产业转型,因此成为“美丽厦门”的重要内涵。  “5+3+10”现代产业支撑体系勾勒出了厦门产业转型升级的路线图。据介绍,为加快产业转型,厦门把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农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分门别类,制订了“5(产业)+3(抓手)+10(产业链)”现代产业支撑体系、十大千亿产业集群计划,努力发展一批辐射带动能力强、科技含量高,有利于引领产业集聚,产业链,有利于产业结构升级,实现有有效益增长的项目和产业。  不沉溺,思进取。正确的线路引导厦门产业转型蹄疾步稳。据统计,2014年,厦门市预计全年GDP同比增长9.5%,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9%,财政总收入和地方级财政收入分别同比增长10%和11%。1-11月,合同外资和实际利用外资分别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40.2%和90.2%,居全省首位;全市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达50.8%,同比0.8个百分点,工业技改投资占工业总投资比重73.5%。信息消费、文化创意、网络零售额快速增长。  2、特色 创新思维提供支撑  “产业集聚区正向创新中心转变”,这是厦门产业转型中展现出来的新风貌。  当前,创新型经济在全球兴起,科技创新与城市功能发展的耦合互动愈发紧密,科技创新成为城市功能的核心载体。如何在创新中求发展?厦门的创新之路特色。  12月10日,厦门市与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在北京签订重组厦门海翼集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紧密围绕厦门市和中航工业的产业发展规划,共同把厦门打造为中航工业机电高端装备制造基地,促进航空、工程机械、特种车及车船载碟业发展。  与代表装备制造业发展水平的中航工业合作,是厦门市贯彻落实关于创新驱动战略部署和总在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的一个重要举措。除此之外,厦门还特别平台建设,为创新发展提供支撑。  日前,连接和整合海峡两岸产业、金融、科技、教育、文化资源的产学研综合创新平台——清华海峡研究院正式落地厦门,厦门发展“智囊团”又添生力军。为了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厦门充分发挥包括厦门大学、清华海峡研究院、中船重工725所、海洋三所在内的科研机棍用,搭建起了实力雄厚的智库平台。  在厦门的规划中,产业转型将依托各方智力,建设一批创新平台和重点实验室,完善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政策措施,加快构建“研究生+工程中心+产业文化基地+产业发展”的协同创新体系,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  在创新驱动的作用下,厦门的产业也将呈现出新的活力。比如农业方面,厦门将突出对台优势和生态休闲特色,加快建设厦门海峡农业高新技术园和一批种苗基地、生态农业休闲基地,着力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积极发展现代都市农业。再如,以创建信息消费示范城市为契机,推动产业升级。厦门将大力培育信息服务与文创、LED等6个信息消费产业集群,建设两岸信息消费研究院,打造完善的信息消费体系,创新信息消费业务。  3、后劲十足 重点项目推动发展  今年1-11月,厦门市244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903亿元,提前超额完成全年任务。投资总额超过5000亿元的天马TFT二期、海西商贸物流城、ABB工业园、邮轮母港等30多个重大项目扎实推进,成为厦门产业发展的新动力。  厦门火炬高新区,一度被外界视作厦门工业转型发展的“领头羊”,占全市约1.3%面积的土地实现了全市40%以上工业总产值。强大的产出能力背后,是大项目带动汇聚的强大发展后劲。今年,火炬高新区又有六个项目被列入重点新产品计划,将获专项经费扶持。  一年来,厦门市委、市始终以产业转型、城市竞争力为手段,强化工作班子、产业政策、园区平台、路线图、项目库、招商等“六个要素”配置,每条产业链都梳理确定了一批重点推进的龙头大项目。截至今年11月,共有57个500强公司在厦投资104个项目,投资总额66.5亿美元,合同利用外资31.9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2.05亿美元。  这是近年来横县利用“互联网+”升级茉莉花产业的一个缩影。  横县是茉莉之乡,常年种植茉莉花10万亩,有花茶加工企业150家,年加工花茶6万吨,产值达25亿元,茉莉花和花茶产量占总量的80%以上,占总产量的60%。近年来,横县茉莉花茶企业纷纷“触网”,仅在,就活跃着横县茉莉花茶企业近。  “互联网+”思维早源于的推动。在当地主导下,2007年8月就成立了茉莉花电子商务平台,并建有两个网上商城:茉莉花茶电子交易市场、茉莉花电子交易市场。  “‘互联网+’思维对茉莉花茶产业的作用不仅仅体现在销售上,更体现在对产品创新、产业升级的推动上。”横县花茶协会党支部陈道平说,互联网平台直通销售终端,同时串起了生产、加工环节,将客户的喜好转化成产品升级和产业延伸的具体实践。比如,近年来,横县实施茉莉花产品深加工,推出了茉莉精油、茉莉香米、茉莉香枕、茉莉花艺盆栽等备受消费者喜好的产品,其中不少产品创意来自网络客户。  “作为大的茉莉花生产、加工、交易基地,我们十分引导企业利用互联网助推产业升级转型。”南宁市委、横县县委李振林介绍,7月21日,横县与签订了框架合作协议,成为广西“村淘”示范县。7月底,成立横县电子商务发展小组,协调全县各级各部门参与构建农村电子商务网络体系。“互联网+”思维和“化、化”发展理念相对接,培育和了茉莉花茶产业。仅上半年,该县花茶电商交易实现成交量0.96万吨,成交额4.53亿元,占总量32%,同比增长20%。提交会议的“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专辟一个篇章“拓展网络经济空间”,内容长达五页多。这是的五年规划以如此高规格筹划互联网发展。基于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概念的网络经济方兴未艾,在新的战略规划支持下,可窥见未来互联网经济巨大商机的端倪。到底指什么? “网络经济空间”,到底指什么?代表、公司董事局马化腾说,这是在去年工作报告提出“互联网+”之后更深入、更的提法,说明层面越来越“互联网+”以及分享经济,互联网结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会把潜在的巨大生产力释放出来。对于行外人士来说,“网络经济空间”还是一个比较陌生的概念,业内专家的如下描述试图为你揭开其神秘面纱: ——技术经济空间:基于IPv6的下一代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发展和基础设施带动金融等有关产业发展。简单地说,就是上网速度越来越快,“快到可以飞起来”,而价格嘛,会越来越便宜。 ——信息消费空间:网络、电子支付、通信服务、影视传媒都是信息消费。信息消费的增长空间仍然很大。全球数据表明,信息消费每100亿元,带动国民经济增长300亿元。 ——给行业提质增效的空间:通过网络经济对原来的经济带来影响。比如,通过互联网监控节约能源和动力,打造“智慧工厂”。 ——新业态价值空间:比如电子商务、手机打车、跨行业融合创新。滴行这种几年前无法象的服务已经走入寻常百姓家。互联网大的悬念就在于,它带来的改变让你难以象,却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普及开来。 ——智慧民生空间:比如智慧出行、外卖等。在北上广,没用手机叫过外卖你就out了。提前手机上预约到点儿去就医,免去“号贩子”和排长队的烦恼,“互联网+N”都可以象。 ——分享经济空间:将原先无法参与经济活动与流通的生产生活资源,通过新技术手段或商业,重新产生经济价值与社会效益的经济。据测算,分享经济的规模约1万亿元,未来5年,有可能达到数以10倍的增长。想干什么?规划纲要草案提出,要构建泛在的信息网络,加快构建高速、、、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推进信息网络技术广泛运用,形成万物互联、人机交互、天地一体的网络空间。完善新一代高速光纤网络,构建先进泛在的无线宽带网,加快信息网络新技术应用,推进宽带网络提速降费。,这就是做好网络基础设施。你的终端设备不断升级,苹果6S、华为mate8都来了,总不能“开着法拉利跑在乡间小道上”。 “可见决策层已经充分认识到了互联网基础的重要性,互联网对竞争和国内经济转型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代表、电器副总裁陈伟才说。工作报告说,已建成上大的4G商用网络。到2015年底,在已建成超过100万个4G,网络覆盖了所有城市、县城和高铁沿线,用户已到3亿人,差不多每3个用户中就有1个4G用户。4G你才用上,嗖的一下,5G就要来了。告诉你吧,以前,我们总是在速度上慢人一拍,这回我要先人一步了。科技部此前,在华为、中兴等国内龙头企业的积极推动下,我国5G前期研发工作目前在上处于优势地位。5G网络网速在理论上可以达到现有的1000倍甚至更多,还可以极大地设备功耗。你还在为VR(虚拟现实)设备而烦恼吗?在5G网络下,类似高科技产品对超高网速的新需求都可以,未来也可以保障物联网更顺畅地建立。说得这么诱人,什么时候能用上?华为公司轮值CEO,到2020年,对,就是“十三五”后一年,5G技术将实现普及和商用。难点在哪?在互联网业内人士看来,我国现有的思路,主要强调在细分市场基础上的市场准入,通过牌照等。而在分享经济时代,融合性新业态大量出现,突破了的细分式,如果直接套用已有的,效果不仅会大打折扣,更有可能直接扼杀新兴的经济业态。拓展“网络经济空间”虽然是大势所趋,但一些新兴业态发展初期在地方还是可能面临一些。信用是分享经济的“硬通货”。分享经济下,需要通过信息验证、社交登录、好友关系提示、双方互评体系、个人展示、赔付等制度,来快速经济参与主体之间的信用关系。朱鼎健说,目前我国的体系仍不完善,如在分享经济中,平台企业供应方的信用,只能依靠商业以及点评体系等。更为真实有效的以中心为代表的金融,以及各类行政难以与平台企业实现有效对接,影响分享经济的性。有什么好点子?互联网是创新为集中、为活跃的领域之一。规划纲要草案指出,推进产业组织、商业、供应链、物流链创新,支持基于互联网的各类创新。这表明,决策层已经认识到互联网相关创新的重要性,也认识到了这些创新可能面临来自服务提供者的阻碍,因此要求在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推动创新,相关的部门要改变思路,“搭”上互联网信息“高铁”,而不是成为互联网创新的绊脚石。马化腾代表说,面对分享经济新型商业、经营与产业的不同,不能削足适履,新事物符合旧的框架,应因地制宜地策略,及时清理阻碍发展的不合理规章制度,促进分享经济发展。规划纲要草案提出,要实施大数据战略。代表们呼吁,要加快数据开放共享,促进大数据产业健康发展,真正把一个个“信息孤岛”连接起来。针对规划纲要草案中提到的——要强化信息保障,完善网络保障体系,360集团总裁乞东说,互联网公司不仅要解决万物互联和人身相关的技术和产品创新,也应该成为所有的互联的保镖,用创新让每一个参与者都看得见自己的。以梦想小镇、云栖小镇为代表的一批特色小镇,形态各异、特色鲜明,成为浙江省经济转型升级中的新亮点、新律动,被看做施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益,是处理好和市场关系的新,引发关注。特色小镇的内涵到底是什么?创建的理念和做法哪些方面值得借鉴?新春伊始,记者走访浙江特色小镇创建一线,探究特色小镇的历史渊源、运行机制、发展理念,感受浙江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的新。小镇特色 “非镇非区”,“块状经济”的升级版张焱是杭州铜米互联网金融服务有限公司创始人,在他的印象里,办企业有纷繁复杂的手续。但是入驻梦想小镇后,他感受到了巨大变化,各种手续都有绿色通道,每个公司还有专人对接辅导。“法律事务、工商手续、劳务招聘、场地租赁……就连‘老大难’的,都简单了。”张焱说。新型的众创空间、创业青年的梦想社区、巨型的孵化器……在杭州市余杭区仓前镇,刚刚建成一年的梦想小镇拥有神奇的魔力,让创客、投资大咖趋之若鹜。位于丽水瓯江风情旅游度假区内的“古堰画乡小镇”,没有高楼大厦,有的是自然风光和氛围,大量画家和摄影爱好者来此写生、创作,随之而来的住宿和餐饮需求当地村民发展出高端民宿经济。自日浙江省委省提出创建特色小镇战略一年多来,一个个各具特色的小镇如同漫天繁星散落在浙江大地上,成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新载体,引发关注。浙江省委夏宝龙在与记者座谈时强调,特色小镇“非镇非区”,不是行政区划单元上的一个镇,也不是产业园区的一个区,而是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聚焦浙江信息经济、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等七大新兴产业,融合产业、文化、旅游、社区功能的创新创业发展平台。他认为,特色小镇在浙江出现有深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首先是“八八战略”中的浙江优势论,民营经济发达,创业创新,山水资源充沛;其次是市场经济“浙江实践”,积累了诸多民间资本、市场主体发展。当这些条件遇到国外特色小镇实践的“催化”,“浙江版本”的特色小镇创建破茧而出。 “特色小镇的灵感来自于国外的特色小镇,如瑞士的达沃斯小镇、美国的格林威治对冲小镇、法国的普罗旺斯小镇,产业特色,文化韵味,生态充满魅力,对浙江生产力布局颇有启迪。”浙江省副主任翁建荣说。从历史渊源看,特色小镇的提出,源于浙江“块状经济”和区域特色产业30多年的实践。但这些创造过辉煌的“块状经济”,一度落入层次低、结构散、创新弱、品牌小的窠臼,如何变叠加为嵌入、变重量到重质、变模仿为创新,需要突破性的力量来冲击。跳出旧体制,打造新载体,特色小镇扑面来。浙江省省长李强说:“规划建设特色小镇是具有历史传承、符合发展规律、切合浙江实际的重大决策和行政创新。” 创建原则坚持市场主导,杜绝“千镇一面” 独特的市场化运作机制是浙江特色小镇良性运行的保障。根据《浙江省关于加快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指导意见》,特色小镇用创建制代替审批制,彻底改变“争个帽子睡大觉”的旧风气。建设上采用“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机制,坚持“达标了才命名,给财税和土地等政策,不达标不命名,不给政策。”有奖有罚,扶持政策灵活,避免以往经济区“一哄而上”的发展。从目前已经创建的浙江省级特色小镇来看,运作良好的都是市场化操作的小镇。如嘉善的巧克力小镇、常山的赏石小镇,依托企业投资,形成产业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带动上下游多个产业发展,实现收益上的“乘数效应”。特色是小镇的核心元素,产业特色是重中之重。找准特色、凸显特色、放大特色,是小镇建设的关键所在。每个特色小镇都紧扣七大产业和历史经典产业,主攻有基础、有优势的特色产业,不能“百镇一面”、同质竞争。即便主攻同一产业,也要差异定位、细分领域、错位发展,不能丧失独特性。比如,云栖小镇、梦想小镇都是信息经济特色小镇,但云栖小镇以发展大数据、云计算为特色,而梦想小镇主攻“互联网创业+风险投资”。浙江省委政策研究室研究员于新东认为,找准特色要避免两种倾向,一是舍近求远、崇洋和生搬硬套,没有产业基础,硬招商引资;二是选择性“失明”,以为当地无特色可寻、可挖掘。“属于小镇自己的山水风光、风俗人情、土特产品、镇街小巷、独特经济、个性产业、人文历史皆可为特色。” 复合载体 “产城人文”一体,江南韵味十足浙江特色小镇的形态“小而美”,是城乡之间的诗意联结,是“产城人文”一体的复合载体。 “骨架小”——规划面积一般控制在3平方公里左右,建设面积一般控制在1平方公里左右;“颜值高”——所有特色小镇都要建成3以上景区,其中旅游类特色小镇要按照5景区建设。龙泉青瓷小镇建筑低密度、低容积率,小镇在保留原汁原味的自然风貌基础上,让回归自然、田园生活不再遥远。大唐袜艺小镇现代感十足,以天然石材为主基调的小镇简洁现代,建筑物由一条名叫“美丽街”的沥青小道连接为有机整体。特色小镇是改革创新的产物,也是承接、推进改革的平台。浙江省明确,特色小镇的定位是综合改革试验区——凡是的改革试点,特色小镇优先上报;凡是和省里先行先试的改革试点,特色小镇优先实施;凡是符律要求的改革,允许特色小镇先行突破。特色小镇既承载历史,又面向未来,是产业的文化传承平台。文化是每个特色小镇的“内核”,文化基因植入产业发展全。传承历史的小镇并不是被动发展或是纯粹的“博物馆”,如茶叶、丝绸、黄酒等小镇,既挖掘千年历史文化积淀,延续历史文化根脉,传承工艺文化精髓,又引领该产业创新发展,为产业注入新活力。在经济新常态下,浙江利用自身的信息经济、块状经济、山水资源、历史人文等独特优势,加快创建一批特色小镇,这不仅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而且有利于经济结躬化和动力转换的现实难题,是浙江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的新,使得浙江人“敢为人先,特别能创业”的精神再次而出。据统计,首批37个省级特色小镇2015年新开工建设项目431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480亿元,新入驻企业3300家。记者一路采访,一路追问,对旅游业的认识不断深化:旅游不仅是经济现象,更是社会现象;不仅是一种生活,更是人们的一种基本权利……已经站在“旅游社会”大门口,重新认识旅游业的地位和作用,改革创新,旅游业才能释放更大潜力,在为经济提供新动能的同时人们的感,为实现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添砖加瓦”。小产业,大账本改革开放30多年来,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然而,记者在调研中发现,全社会对旅游业带来的深刻变革和影响的认使远远不足。在人们印象中,旅游是小产业,是“闲”出来的产业;在多年的统计年鉴中,旅游业的统计口径只代表“社”业的相关数据,直到2015年才针对旅游业开展了一次专项统计,行业统计从小口径向全口径迈出一步;在很多地方,城乡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往往不会考虑旅游业,各部门征询意见时往往忽视旅游业。 “到一个地方,人们通过旅游近距离各个行业,却忽略了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的增长潜力。”旅游智库石培华说。据介绍,旅游业的关联产业超过110个,且近年来对相关产业贡献不断凸显,对住宿业的贡献率超过90%,对民航和铁路客运业的贡献率超过80%,对文化娱乐业的贡献率超过50%,对餐饮和商业的贡献率超过40%……“一业兴、百业旺”,更重要的是,旅游业着当地的自然和社会。对安徽九华山友谊土菜馆老板良来说,这个春节过得特别繁忙与充实。随着祈福迎新走俏旅游市场,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名山九华山。“初五当天山上就来了9万人,我家土菜馆也是不断”。他在餐馆内打造了一个怀旧风格的音乐餐吧,和其他农家乐相比有了竞争优势,一年经营收入几十万元。据统计,“十二五”以来,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带动了10%以上贫困人口脱贫,总数达1000万。据介绍,2015年旅游总收入达4.13万亿元,完成旅游投资10072亿元,同比增长42%。旅游局预测,未来3年,我国旅游直接投资累计将超过3万亿元,并将带动15万亿元以上的综合投资。小,大社会三亚本地常住人口约70万,2015年接待游客1500万人次,是常住人口的20倍。不仅是三亚,很多旅游热门城市外来的游客数量超过当地居民数倍。广西桂林阳朔县30多万人口,每年接待游客约1300万人次;云南西双版纳110多万人口,每年接待游客约2000万人次。这样的挑战愈来愈多。伴随着居民“有钱有闲”,有的旅游需求,旅游正渗透并影响社会生活方方面面。业界学界指出,从多种指标看,我国站在了“旅游社会”的大门口,亟待、应对。目前,几乎所有的省区市都将旅游业列入战略性支柱产业,85%以上的城市、80%以上的区县将旅游业定位为支柱产业。然而,记者了解到,多地未对此给予相应的规划。在城乡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中,普遍没有考虑旅游业的实际发展需求,城市公共设施规划主要考虑常住人口,对外来游客需求的考虑。旅游局局长李金早指出,我国旅游要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全域旅游是空间全景化的旅游,要跳出旅游谋划现代旅游、跳出小旅游谋划大旅游。 “中出现的问题,不能指望旅游部门一家来管,相关部门应各司其职、形成合力。”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表示。 2月19日国办印发通知,强调要加快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保障有效的旅游市场综合机制,进一步解决扰乱旅游市场秩序、侵害旅游者权益等突出问题。小休闲,大课题 “出门找厕所”关键时刻急煞人。针对这项基础、紧迫的需求,旅游局在范围内发起了颇具声势的“厕所”。截至去年12月底,各地已完工的厕所22009座,占全年总计划的104.67%。 “如厕非小事,要下决心解决此类问题。”李金早表示。从身边具体事出发,、学界、业界愈来愈关注旅游业大课题。 ——做好旅游统计工作。记者在调研中发现,旅游业统计是一个难题,目前我国多部门对旅游的统计远远不足。家底不清,家境不明,如果有一本旅游业对经济增长、就业、税收、结构的明晰账,规划部门制订的发展目标和任务会更加科学。为此,旅游局去年12月成立数据中心,负责旅业统计和经济核算工作,这将从根本上改变旅游统计严重滞后于旅游发展战略的局面。据悉,各地也将相应建立地方旅游数据中心。 ——力促旅游消费转型升级。旅游局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公民出境旅游达1.2亿人次,出境人次和消费均列。数据显示,去年我国游客在境外消费约1.2万亿元,继续保持主要旅游消费群体称号。记者在三亚免税店发现,消费者的购买很高,但受制于购买品种、、金额等,一定程度上了购买需求。专家指出,我国应进一步完善旅游购物的税收政策,采取综合手段引导境外消费回流。 ——加大旅游业创新驱动。 “旅游既是典型意义上的新消费,更是再生意义的新生产。这种新生产是对人的活力进行再造,必须加强旅游业的创新。”中青旅董事长康国明指出。记者在调研中发现,大到景区建设,小到旅游商品生产,目前雷同、低质现象突出。三亚市副郑钢说,必须加强创新,创造更丰富多彩、有特色的旅游产品。全民文明旅游素质、更加科学合理安排休假、推进旅游改革创新…… 今年,我国与旅游组织将共同主办首届旅游发展大会。“从未像这样关注、在意、审视。也从未像这样关注、融入、影响。”李金早说,我们要不断总结、与时俱进,深化对新常态下旅游业地位和功能的认识,充分群众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湖南省株洲市是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被誉为“电力机车的摇篮”“动力之都”。党的以来,创新驱动上升为发展战略,株洲顺应大势,深入实施转型升级,发挥技术与产业优势,打造“动力谷”,走出一条符合要求、体制机制更活、结构布局更优、效益更好的老工业城市转型新路。“十三五”期间,株洲将坚持优势产业优先发展,精心建设自主创新示范区,将动力谷打造成为产业振兴主阵地、转型升级主引擎、城市形象新名片。 1.打造动力谷和建设自主创新 示范区是株洲转型发展的必然和必需 1.株洲拥有雄厚的动力产业基础和自主创新实力。株洲是新成立初期布点兴建的八大工业城市,我国台电力机车、台中小航空发动机等180多项工业“”诞生于此。株洲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有近80年的发展历史,以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中车株洲研究所有限公司等行业领军的大型骨干企业为龙头,株洲已成为我国大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和技术研发中心。株洲轨道交通装备产品覆盖该产业所有领域,交流传动电力机车、铁路敞车及机车电机实际市场占有量居,主导产品技术水平。航空产业拥有南方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航空动力机械研究所等国有大型航空企业研究所,是我国微型航空发动机生产基地,在国内中小型航空发动机研发、生产方面拥有优势。山河科技阿若拉、美国罗特威、北航小蜜蜂等一批通用飞机整机制造项目,中航动力航空零部件制造、高精传动等一批航空配套和衍生产业项目相继落户株洲通用航空城,初步建成涵盖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机械传动、轻型飞机和直升机制造的产业链。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领域,株洲是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的先行者和者,“时代电动”成为国内大的电动公交车研制基地,北汽株洲分公司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数十年的发展,株洲积淀了雄厚的动力科技研发力量。有突出贡献专家42名,特殊津贴专家388名,各类专业工程技术人员11万人,本土企业两院院士3名,引进两院院士3名。株洲还有研发机构13家、重点实验室4家,省级研发机构41家、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7家、博士后工作站9个。每年研发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超过200项,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2%。 2.打造株洲发展升级版实现“二次创业”。党的后,株洲提出转型升级的总战略,打造株洲发展升级版。赋予高新技术园区“创新驱动,战略”的新使命,动力产业的株洲()高新区经过个十年的初创后,正在考量未来十年“二次创业”的道路。几经酝酿,2013年7月,株洲()高新区提出打造“动力谷”的战略构想:以转、调结构为宗旨,以先进的机车牵引引擎、强大的航空动力引擎和环保的汽车动力引擎为核心助推器,着力打造以轨道交通城、中南地区通用航空城、新能源汽车产业城“三城”为支撑的“动力谷”和未来的“动力谷”。 “动力谷”包含三层含义:,代表水平;动力,代表产业特色;谷,代表创新创业生态。 2013年8月,株洲市委将“打造动力谷”上升为全市发展战略。9月,《打造动力谷——株洲高新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十年行动方案》(年)通过科技部火炬中心的论证评审,高度认可。同年底,打造“动力谷”纳入部省共建项目,上升为湖南省发展战略。 2014年,株洲大力发展轨道交通、航空、新能源汽车3大动力产业,以打造“动力谷”为核心内容,与长沙、湘潭一起申报长株潭自主创新示范区,批复同意。 3.打造“动力谷”、建设自主创新示范区拥有现实机遇。、省、市层面的政策机遇,株洲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成功入选首批10个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名单。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聚发展试点花落株洲,株洲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发展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层面,2014年至2016年,连续三年提供3亿元资金支持。部公示首批智能制造专项项目,湖南4个入选项目全部来自株洲。湖南省高度株洲轨道交通产业发展,将其作为湖南省对接“制造2025”的个产业,成立了湖南轨道交通行业产业。湖南省颁布的《关于支持航空装备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和《湖南省通用航空产业发展规划(年)》,明确要求通用航空产业项目集中布局在株洲建设。《湖南制造强省五年行动计划》中,株洲三大动力产业已被列入重点发展产业。株洲市制订了《株洲轨道交通装备产业振兴行动计划()》等五个产业行动计划;航空装备、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型能源汽车等项目已入选“株洲制造2025”首批重点建设项目。动力产业面临难得的市场契机。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快车道。从市场看,轨道交通装备行业逆势上扬,呈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随着“一带一路”战略推进,轨道交通装备企业的订单有望接踵而来。从国内市场看,轨道交通被列为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被湖南省列为重点发展的标志性产业。各省争取在“十三五”动工的“省会间”铁路成批出现,“十三五”期间新规划的高铁可能要数万公里。经济新常态下铁路建设再次提速,对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来说是巨大“利好”。其次,通用航空产业迎来时代。随着我国低空空域的逐步开放,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瓶颈即将突破。据预测,至2020年我国通用航空飞机需求量约10000架,通用航空全产业产出规模约15000亿元。通用航空产业极有可纳为继汽车、高铁后第三个国民经济增长领军行业。其三,新能源汽车成为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根据“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年销量将达到汽车市场需求总量的20%。 2.株洲实施深度创新发展要实现“要素红利”向“创新红利”的转变 “十二五”时期,株洲把创新作为动力,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动力谷”与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大程度释放创新能量,实现由“要素红利”向“创新红利”转变,由“株洲制造”向“株洲创造”转变。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2%,财政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翻番。集聚中做强优势产业,在推进轨道交通科技城建设上,株洲规划布局了主机产业园、零部件产业园、新产业园、IGBT应用及电子产业园、物业园等5个产业园,建设中车株机、中车株洲所、中车株洲电机3个企业研究院,集聚了轨道交通装备产业规模以上企业62家,获批的“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聚发展试点市”。株洲电力机车、踌碟品出口四大洲70多个和地区,电力机车产品占据全球市场的20%,中车株洲所连续五年占据国内踌牵引市场领头羊地位。不到五年时间,轨道交通装备产业总产值从不到100亿元突破千亿大关,成为株洲千亿产业集群,撑起株洲经济半壁江山。推进通用航空城建设,山河科技阿若拉轻型运动飞机、飞虎无人直升机、罗特威直升机整机下线并实现销售,高精传动、中航发动机中心建成投产,大道、航空大道等项目加快建设。航空产业企业30多家,实现产值过百亿元。推进汽车产业城建设,北京汽车株洲分公司整车生产突破50万辆,中车时代电动具备年生产新能源客车整车1万辆、动力咨及关键零部件2万套的能力,打造了国内的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条。北汽二工厂、汽车零部件配套园、汽车博览园谓推进,以北汽、时代电动为骨干,集聚了160多家汽车整车、零部件及机械加工企业,年产值突破200亿元。汽车、航空产业值年均分别增长11%、30%。在创新中培育新动能。建设了新型功率半导体器件、硬质合金等4个重点实验室。大力实施创新创业园区“146”工程(两年内重点建设10个创新创业园区,建成400万平方米厂房,引进600家企业入园)。建成留学人员创业园、中小企业促进园等创新型园区。为引进和培育企业研发机构的核心载体——总投资223亿元的“动力谷”自主创新园建成开园,6位“两院”院士设立院士工作点,中科院智能视频识别分析技术等一批项目落户,将成为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自主创新示范区。大力实施“5211人才计划”“万名人才计划”(从2014年开始,用5年时间主要在科技创新、重点产业、公共服务等领域重点引进100名高层次领军人才,重点引进1000名、1000名产业转型升级急需的高层次人才,重点引进1000名、2000名社会民展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重点5000名技师以上高技能人才),计划实施一年来,全职引进博士和职称以上人才近100人。动力谷自主创新园开园后,轨道交通应用产品、CMOS射频前端研制生产等9个创新创业团队项目入驻清华大学、北京航空大学等14所重点高校产学研基地或办事处,12家科技服务机构集中入驻。围绕核心技术布局创新链,围绕创新链打造产业链。中车株洲所自主研制的牵引、网络控制等八大子在动车组上装载,实现高速动车组技术的自主化、化;搭载中车株洲所自主研制关键核心部件的我国首列永磁高速动车组,碰385公里/时的高时速,推动我国永磁牵引的“高铁动力”3.0时代;由中车株洲所提供牵引、供电和三大核心子的国内首条中低速磁悬浮商业线“试跑”,使成为少数几个中低速磁悬浮列车技术的之一。近三年株洲承担重大专项、“863”计划、科技支撑等项目189项,累计申请专利突破2万件,稳居湖南省第二。积极众创、众包、众筹等新,布局了8个创客空间、创业咖啡吧等创新创业平台,打造了创业园区、创业街路(市场)、创业扶持网点160个,创新创业在株洲呈燎原之势。在配造优,启动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推动“6+4”政策落地。株洲设立科技创新引导资金,支持科研创新团队和创新型企业发展。形成了吸引人才落地的“1+2+X”的政策体系,从创新创业、、住房保障、安置家属等方面,吸引高水平科研创新团队和人才进园创新创业,对具有、国内水平的科研创新团队,一次性给予高1000万元的资金支持。设立了“动力谷”发炸项资金,财政对科技投入经费达到9.5亿元,形成涵盖科技创新、产业扶持、人才引进的创新创业政策体系。成立“动力谷企业成长学院”,建立了“七大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组建了“动力谷”科技金融创新联盟。制订《创业苗圃暂行办法》《瞪羚企业扶持办法》《鼓励和扶持企业上市的若干政策的补充规定》,建立从创业苗圃到孵化器、,再到产业化的科技创新创业企业孵化链条。加强科技的引导作用,财政风险补偿资金由5000万元至1亿元,累计服务企业87家,授信2.5亿元,余额1.5亿元。 3.“十三五”株洲打造动力谷、建设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设想和挑战 “十三五”期间,株洲将突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坚持优势优先、扶优扶强的原则,深入实施轨道交通、航空、汽车碟业振兴行动计划。抢抓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聚发展试点、低空空域逐步开放、能源战略深度等重大机遇,构建动力谷“三基地一中心”,即建设的轨道交通装备创造基地、国内通用航空基地、新能源汽车基地和动力产业科技创新研发中心,将“动力谷”打造成为株洲产业振兴主阵地、转型升级主引擎、城市形象新名片。推进创新能力、产业集展、创新三大工程,加快推进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力争2020年,将株洲基本建成中部地区极具竞争力、的创新型城市,部分产业达到水平。 1.围绕建设的轨道交通装备创造基地的目标,以解决轨道交通产业的发展空间、功能配套、市场开拓等问题为导向,在产业基地建设、集聚发展、科技创新、保障服务等方面全力扶持,加快建设轨道交通城,打造的轨道交通装备研发中心、制造中心和大的轨道交通产业服务中心,力争到2020年全市轨道交通装备产业产值达到2000亿元。 2.以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重大科技专项落户为契机,大力发展中小型直升机整机制造和航空传动零部件,打造集研发、生产、孵化于一体的航空产业园,努力建设国内通用航空基地,完善“中小航空发动机+通用飞机整机制造+通航+配套产业+衍生产业”的航空产业链。加快推进北汽株洲基地、新能源汽车等项目建设,大力发展汽车零部件产业,不断延伸产业链,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努力建设新能源汽车基地。 3.大力推动智能制造。深入实施“制造2025”“湖南建设制造强省五年行动计划”,加快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展分享经济,推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智能工业机器人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渗透拓展和深度融合。推进“人机互融”,推动生产向柔性、智能、精细转变。研究、制订、构建智能制造体系,加快智能制造在行业的推广应用。依托轨道交通等智能制造专项,建设数字化工厂,推进制造和重点产品智能化,培育发展新型生产。 4.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开展企业创新能力行动,围绕动力产业,着力引进和培育一批高端创新平台和行业重点实验室,整合各类科研平台资源,面向市场形成技术集成、共性技术研发、小试中试和工业性试验的资源服务网络。与企业共同建立产学研联盟,支持和资助企业建设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工作站、院士专家工作站等研发机构,更多地承担及地方重大科技项目,企业自主创新承载能力。加快推进军民融合,发挥航空动力机械研究所、中航南方公司等军工研究院所的技术、产品、人才优势,布局一批军民融合重大项目。 5.
6.着力创新创业人才团队。依托“动力谷”这个平台,充分利用示范区的政策优势,围绕技术转移发展绘制人才地图。以动力谷自主创新园为核心,努力建设动力产业技术研发创新服务中心。通过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招团引园,加速创新资源,引进一批具有国内水平的研发机构、科研团队和领军人才,将动力谷自主创新园打造成为各类高端创新创业要素辐射的中心。 7.加快推动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以市场为导向,购买服务的,建立一批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实现科技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沟通与资源对接,形成“++++创投+科技服务”的科技金融体系。支持科技企业通过吸引天使、风险、股权、产业、、科技等各类创投资本以及各类科技成果转化机构,多途径筹措创新资金,促进科技企业与金融机构双赢。深入开展中小微企业风险补偿机制,设立产业发炸项资金,着力将“动力谷”打造成长株潭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区域。 8.创新创业生态。引进一批创新创业辅导、投、风险、科技等服务机构入驻园区,完善科技创新创业服务,推广“孵化+创投”孵化,创新创业门槛和风险。依托“互联网+”,培育更多“创客”“微客”等新兴业态。打造“1+N”众创开放空间,提供全链条创新创业平台。新一轮产业科技,带来制造业的深度。美国启动“再工业化”,德国实施“工业4.0”,不同的战略名称,传递出同样的信息:制造业仍是全球竞争焦点。而制造业,正面临发达先进技术和发展家低成本竞争的“双向”。看国内,新常态下,资源约束不断强化,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不断上涨,制造业亟待转型升级。在浙江,2015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值超过1.3万亿元,制造业规模继续稳居前列。“我省已具备建设制造强省的良好基础。”张金如说,浙江必须抢抓“制造2025”战略机遇,积极应对挑战,完成浙江制造由大变强的战略任务。对于2025年的目标定位,《纲要》提出:建成国内、有影响力的制造强省。张金如表示,到2025年,我省要基本形成有利于创业创新的制造业产业生态,制造业自主创新、效益、融合发展和绿色发展的水平进一步,制造业结构更趋合理,涌现一批竞争力的企业和产业集群,在全球产业分工和价值链中的地位进一步。实现路径:确定11大产业和11大工程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工业发展以轻工业为主,工业基础能力相对于制造强国明显薄弱,尤其是与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密切相关的核心零部件、先进工艺、关键材料和技术等制造业基础领域存在短板,是制约我省制造业由大变强的症结所在。此次《纲要》明晰了我省11大产业发展重点领域,分别是:机器人与智能装备、新能源汽车又代交通装备、高端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新能源和节能环保装备、通信网络与智能终端、专用集成电路与新型元器件、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工业、生物和高性能器械、新材料、绿色石油化工、时尚轻纺业。 “产业选择的依据主要是两点:一是今后一段时期具有重大需求的领域,二是目前已经具备一定产业基础的领域。”张金如解释。在确定产业重点的基础上,《纲要》还进一步明确了要重点发展的细分领域,并对细分领域确定了发展路径和目标定位。除了11大产业,《纲要》还提出实施11大工程。“实施11大工程的目的,主要是有针对性地突破现阶段我省制造业发展中的瓶颈和薄弱环节。”张金如解释。高端装备制造业是我省七大万亿产业之一,也是重点必争的产业领域。2015年,我省智能制造装备产量比上年增长20.7%,发展势头良好。尽管如此,高端装备制造业依然面临总体实力不强、关键技术等问题。通过实施“高端装备创新工程”,到2020年,我省规模以上高端装备制造业总产值将超1万亿元,高端装备制造业新产品产值率将超过40%。体制机制:充分激发市场活力《纲要》在基本原则中开宗明义地提出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并更好地发挥作用”。市场的作用如何体现?市场活力之源在于人,更在于企业家。张金如说:“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充分激发社会活力和创造力,加快建设制造强省,关键在于如何推动企业家加快适应经济新常态。” 一大批锐意开拓的企业家是支撑浙江制造业发展的脊梁,是今后十年我省建设制造强省的信心保障。为此,《纲要》提出要大限度地调动企业家积极性,将企业家创业创新活力、企业规模化经营水平作为关键任务,实施“企业家素质工程”予以专项推进。《纲要》制定的中,始终坚持把可操作性突出位置,注重解决在引导制造业发展上要“干些什么”、“干成什么”、“怎么去干”的问题。除此之外,《纲要》还提出了五大保障条件,其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公平竞争市场和健全组织实施机制等重大措施是完善工业经济的重大举措。 “完善工业经济,是我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推行简政放权在浙江制造业领域的积极实践,更是我省结合自身发展实际,积极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的内在要求。”张金如说。浙江特色: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与江苏、广东、山东、四川等兄弟省份相比,浙江制造业在市场洗礼中形成了鲜明的特色。一方面,我省制造业具有鲜明的产业结构特色、产业集群特色、民营经济特色和外向型经济特色;另一方面,我省制造业发展在适应市场特色中,积极出许多有特色、有实效的工作思路和,比如“四换三名”、浙商回归、七大万亿产业培育等系列经济转型升级组合拳。 “《纲要》起草始终坚持将战略部署与浙江实际有机结合,深入分析我省制造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优劣势,从而结合自身特点确定切实可行的目标要求、重点领域、主要任务和保障条件,特别突出了现代产业集群建设、发展信息经济、推进‘四换三名’等体现我省特色的工作内容。”张金如表示。今年上半年,浙江服务业值增长11.4%,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0%,比去年同期2个百分点,对GDP的增长贡献率达64.9%,同比12.1个百分点。这其中,“互联网+”作出了重要贡献。认识和把握“互联网+”对服务业提速增效的作用和特点,对于加快浙江经济转型发展、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互联网+”已成为服务业发展的新蓝海。信息消费和信息服务激发了人们新的消费需求,上半年我省网络零售额3002亿元,增长51.4%;省内居民网络消费1696亿元,增长45.1%;跨境电子商务出口13.2亿元,增长144.4倍。在“互联网+”的推动下,服务业的规模、结构、和效益都在发生深刻变化。不仅在生活业,“互联网+”对生产业的影响更为明显,如阿里云打造的公共、开放的云计算服务平台,为企业、及其他用户提供了高性能、低成本、的服务。2014年杭州市投资增速快的三大产业是电子商务、金融服务和信息,分别增长220.4%、106.1%和56.2%。 “互联网+”催生了服务业发展的新业态新。互联网与服务业各领域的融合,促进了服务业的社会化分工重组,催生出网络购物、网络、在线租车等大批新兴行业和新型业态,娱乐、金融、交通、旅游、、教育等行业都在被互联网化。互联网金融由于其交易成本低、效率高等优势,可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在中小微企业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2014年底规模较2013年超过300%,随着深圳前海微众、浙江网商 My bank等第三方支付平台金融领域,今后互联网金融市场更值得期待。 “互联网+”发挥了跨界融合的粘合剂作用。“物联网”和互联网、物联网并驾齐驱,三次产业界线日益模糊。在“互联网+”的渗透下,制造业服务化和服务型制造方兴未艾,生产服务要素在制造业投入产出活动中的比重正在不断,促进制造业从以产品为中心向服务增值延伸。安防产业是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的典型领域,以视频监控领域前三甲的海康威视、大华股份、宇视科技为代表,在杭州高新区打造了的数字安防产业集群,围绕研发创新和集成能力,发展工程总包和控制等业务,推进了制造业服务化的成功转型。 “互联网+”改变了服务业发展的集聚形态。在互联网下,一方面,体现服务业集聚效应的楼宇经济,正在成为联通全球网络的总部集团基地、互联网+工业设计的创意园;另一方面,创客空间、创新工场、社会实验室、智慧小企业创业基地等新型众创空间快速发展,“创业苗圃+孵化器++产业园”的互联网创业生态日趋成熟。如曾拥有11家卖场,1100多家IT经销商的杭州数码一条街——文三街,在卖场日渐没落的状况下,以颐高集团为代表对城市楼宇经济进行了转型创新,成立了楼友会众创空间,作为苗圃、孵化器,筛选创客入驻,变成了互联网大厦。 “互联网+”是都市服务业发展的助推器。“互联网+”了服务业与城市空间的集聚效应,适本、人才、技术等要素集聚融合,了服务业附加值。基于O2O的型共享型服务经济日益红火,互联网、地理位置服务、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了流通效率和服务。以与服务外包基地、总部基地、商贸综、科技创业园、创意产业园、物流园区和综合性生产服务集聚区不断涌现,成为产城融合发展的新载体。 “互联网+”是促进农村服务业腾飞的“发动机”。农村电子商务的蓬展,有效地弥补了三四线城市和乡镇实体零售相对落后的不足,带来了、物流、资金流等生产要素的活跃,与之配套的物流配送等服务业也同步发展。浙江农村电商活力迸发,农产品网络销售、农村网络消费、农村电商发展创新等各项指标均处于地位,呈现出网商和网购“发展、综合”的特征。如遂昌“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商+网商+产业”的,实现了服务商与平台、网商、产业、的良性互动,而且使大量农民实现了就近就业、有效就业。 “互联网+”诗共服务水平的有效举措。通过“互联网+”,能够促进健康、教育、交通等公共服务业的改革发展,能够推进政务和公共信息资源开放与共享利用,促进部门将企业信用、产品、食品、综合交通、公用设施、等信息资源向社会开放,为民众提供充分、便捷、个性化的信息服务。如智慧,能实现优质资源城乡共享、之间电子病历与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互联互通、患者分时段预约诊疗等,推动了就医、服务和的深刻变化。浙江是个制造大省,规模总量仅居广东、江苏、山东之后;也是个制造企业大省,在制造业企业500强中,浙江,占了五分之一左右。但却又是个制造业“弱”省,除了一些领域有一批领军企业和一批“隐形”之外,更多是铺天盖地的规模不大、优势不强、层次较低、效益不高的制造产业。根据OECD分类,2013年浙江低技术制造业比重比高5.1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比重比低4.3个百分点。更值得关注的是,新世纪以来浙江工业值(近90%左右是制造业)增速呈现出从高位明显回落态势,近五年平均增速未超过10%以上,多数年份低于同期GDP增速,投资和效益指标不佳。面对转型压力,占据经济“半壁江山”的浙江制造何去何从,意义重大。对于这一问题,当下有两类看法比较典型:一种看法认为,浙江工业尤其是制造业发展面临重大,工业尤其是制造业占经济比重下降的趋势已成事实,大部分弱质制造产业关停并转,加速淘汰不可避免,一些制造业块状经济趋于衰退,未来发展重点应瞄准现代服务业。还有一种看法认为,制造业为主的工业是立国之本,亦是立省之本,大到不能倒,未来发展还应是推动制造业提质增效,做大做强,必须用手段,倾斜政策和要素,提振工业,提振制造业发展。思路决定出路,看错趋势必将失去未来。对于这两种看法,笔者认为并不矛盾,需辩证看待。未来浙江产业结构的,三点趋势应明晰:,服务经济主导的产业结构是大数规律,适用于乃至省域尺度。对于未来浙江省域尺度的经济结构而言,服务业一定是主体,这既是,也是趋势规律。但是,对于一县一区而言,却需要辩证看待,可以胜业主导,亦可以是服务业主导。第二,产业融合发展是当前结构的大势所趋,服务经济主导不是服务业主导,也不是产业空心化,而是先进制造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共同推动。制造企业服务化的表明,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中必定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可受产业偏好和统计分类所囿。第三,制造生产总体遵循比较优势分工规律。美国“再制造化”以及省内制造业加快外迁的趋势表明,当前我省要素投资扩张期的比较优势所剩无几,短中期的产能过剩和长期的消费需求变化,已经对制造生产和重点提出新要求。未来浙江制造业要发展,由大做强,由衰转盛,迫切需要站在全球竞争和需要高度,重新审视、重新定位、重新出发。当前,已明确提出制造2025战略,浙江制造2025战略则需自身要害问题,做好“加减乘除”。其一,做好浙江制造强省的“加法”。加什么?一是“互联网+”。只有夕阳的企业没有夕阳的产业,“互联网+”为浙江量大面广的存量制造企业提供了一次运用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手段拓宽市场、效率、创新业态的重大转型升贱遇。二是“生产型服务业+”。要推动创新、研发设计、服务、创新创意、品牌、智慧物流、供应链等环节做强发展,发展成本,生产效率和竞争优势。三是“重大项目+”。瞄准制造2025、瞄准制造环节国产化、瞄准国内外重大市场需求,引进培育一批带动力强的重大制造和高技术项目,比如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中的芯片和路由交换以及网络、通航产业、海洋工程装备、先进轨道交通装备、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以及智慧器械等我省有一定基础,又有强大市场需求的重点领域,增量带动浙江制造转型换代。其二,用好产业政策倒逼的“减法”。要树立“三个不惧”的理念,蓟惧工业比重、不惧经济短期下行、不惧税收波动。要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减”低端过剩产能,“减”高污染、高能耗、低产出产业,绝不应短期工业滑坡、经济下行压力而放低;对于那些假冒伪劣企业,即使是当地纳税大户,也绝不姑息养奸,一视同仁用好、知识产权、和能耗等倒逼转型升级的手段,精耕细作的产业发展。其三,善用借势借力放大的“乘法”。一是发挥金本杠杆效应。规律表明,制造企业做到一定规模,没有的力量是难以维持规模和竞争优势。要进一步发挥浙江资本充裕优势,充分利用当前有利的政策,加快有实力的制造企业上市、兼并收购、区域重组的步伐,拓展市场,做强品牌,关键技术。二是要发挥创新驱动的乘数效应,进一步加大人才、技术等创新要素投入,放大同等资本和劳动的效益产出。其四,破除干预的“除法”。新时期制造业发展是一个工程。主导肯定不行,只依靠市场和企业也不行。各级各部门亟须更新理念,争做改革促进派,发展引路人。既要破除违背规律的干预,更要多从体制机制革新中找办法,多用普惠性产业政策,少用倾向性的扶持政策,制造业转型升级新路径,蓟为“一哄而起”推波助澜,也不任由市场“野蛮生长”,在市场决定性基础上用好“有为之手”。“可靠熟道交通行业的要务。轨道交通行业动力驱动耗电占整体50%左右,空调通风设备占33%,因此,供电的连续可靠性熟道交通行业客户非常关心的话题。”为设备和解决方案供应商,施耐德电气区副总裁曹玮曹玮表示。而作为商,上海申通地铁保障有限公司总经理周俊龙则表示,除了地铁的车辆、等专业的保障之外,设备监控以及区域摄像监控也是地铁运行的必备。“一个乘客乘坐地铁,从进站到出站,他的正脸会被摄像设备拍照六次。”周俊龙说,除监控客流信息外,地铁还需要一些基于对乘客服务和运行可靠性保护的监控设施,这些光靠人力是无法做到的,需要借助于综合的可视监控技术。据财经日报报道,已有39个城市获批建设地铁,预计到2020年,地铁总里程将达到6000公里,投资达到4万亿。综输研究所所长汪鸣近日表示,未来市场大的蛋糕不是房地产,而熟道交通。 “需要建设的轨道交通,远远不止6000公里的概念,它的市场价值将按十万亿来计算。”在近日召开的施耐德电气轨道交通峰会上,汪鸣断言。轨交投资将按十万亿计汪鸣说,过去三十多年,外向型为主体的制造业对经济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未来如果依旧希望由产品生产的高增长支撑经济发展,可能春天不会再来了。寻找新的春天,才是经济二次起飞的基础。汪鸣所说的基础就是城市和城市群的发展,而在城市的和组合发展中,高铁和地铁等轨道交通将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汪鸣认为,这块蛋糕将远不止这些,其市场价值可按十万亿来计算。按照2003年的《关于加强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的通知》,申报发展地铁的城市,城区人口应在300万人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在100亿元以上,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规划线路的客流规模达到单向高峰小时3万人以上。按照这个申报,很多城市早已达标。汪鸣说,已经达到或将要达到一定人口规模的城市,尤其是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地铁建设应当按照引导交通合理发展和合理分工原则适度超前。 “如果轨道交通刚建好就有极高的上座率,只能说明它建晚了,这是短缺经济的思维。基础设施的特点是在形成能力以后,要允许它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内逐渐达到能力,我们要用超前的思维考虑基础设施的未来发展,要合理平衡地方财力与需求,以及未来城市合理的空间布局与绿色、交通在出行中的比重。”汪鸣说。 6月底,李朴民公开表示,将坚持适度超前、促进交通一体化、推进投改革的原则,加快城市轨道交通重大工程建设,城市交通状况。初步估计,2015年城市轨道交通总投资将达3000亿,超过去年的2857亿元。根据城市轨道交通“年报快递”,截至2014年底,开通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城市共计25座(内地22座、港台地区3座)。从年期间,内地拥有城市轨道交通的城市从8座发展为22座;线路数由17条增长为83条;线路驻由381.6公里增长至2699.6公里,年均增长231.8公里,车站数由237座增长至1770座。按照新一轮建设规划,到2020年底,上海还将新增260余公里地铁里程,形成总规模18条线路、总里程约800公里、500余座车站的庞大轨道交通路网。轨交发展头号挑战熟道交通发展的头号挑战始终是。作为设备和解决方案供应商,施耐德电气区副总裁曹玮认为,确保就是保证供电的连续性。 “可靠熟道交通行业的要务。轨道交通行业动力驱动耗电占整体50%左右,空调通风设备占33%,因此,供电的连续可靠性熟道交通行业客户非常关心的话题。”曹玮在峰会上表示。作为商,上海申通地铁保障有限公司总经理周俊龙表示,除了地铁的车辆、等专业的保障之外,设备监控以及区域摄像监控也是地铁运行的必备。 “一个乘客乘坐地铁,从进站到出站,他的正脸会被摄像设备拍照六次。”周俊龙说,除监控客流信息外,地铁还需要一些基于对乘客服务和运行可靠性保护的监控设施,这些光靠人力是无法做到的,需要借助于综合的可视监控技术。9月6日,杭州市正式拿到了正式批复,同意杭州市建设自主创新示范区。杭州高新区和临江高新区是此次创建批复的主体,统称杭州高新区。这是继北京中关村、武汉东湖、上海张江等之后,批复的第10个自主创新示范区。这也是继今年3月批复杭州建设“跨境电商综试区”之后,在杭州落地的又一个战略。推进自主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发赵主创新示范区是指经批准,在推进自主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发展方面先行先试、、做出示范的区域。根据批复,同意杭州高新区自主创新示范区相关政策,同时结合自身发展特点,积极在跨境电子商务、科技金融结合、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人才集聚、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互联网创新创业等方面先行先试。要求有关部门、浙江省要结合各自职能,在重大项目安排、政策先行先试、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给予支持,建立协同推进机制,共同开创杭州高新区发展新局面。省市高度积极跟进创建工作浙江省委、省及杭州市委、市高度杭州高新区建设自主创新示范区。自北京中关村2009年3月获批建设个自主创新示范区之后,杭州就积极跟进自主创新示范区创建工作。去年11月,强来浙江和杭州考察,明确同意杭州创建自主创新示范区。省委会、省常务会议听取创建工作汇报,夏宝龙、李强省长对示范区创建提出明确要求。杭州加快示范区创建步伐,市委市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市分管任副组长的杭州自主创新示范区创建工作小组,研究解决示范区创建的有关问题。市亲自带队多次赴先进城市学习考察,组织编制示范区创建方案和调研报告。在省、市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形成了多方联动、协调推动的工作机制。今年3月25日至27日,科技部曹健林副部长带领科技、财政等12个部委联合调研组,对杭州自主创新示范区创建基础和方案进行了专题调研,对浙江省及杭州市的创建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7月6日,科技部、浙江省《关于支持杭州高新区建设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请示》正式上报。制定“创新创业新天堂” 三年行动计划目前,杭州市正在加快制定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若干意见及一批配套政策举措,编制完善《杭州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杭州自主创新示范区空间布局规划》,制定杭州“创新创业新天堂”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落实和细化杭州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方案提出的各项工作任务,加快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创业局面。根据批复,下一步,杭州要按照党、决策部署,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杭州创新资源集聚优势,积极开展创新政策先行先试,以科技创新和“互联网+”推进转型升级,杭州的自主创新和辐射带动能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互联网+”创新创业中心,努力把杭州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成为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示范区、互联网大众创业示范区、科技体制改革先行区、全球电子商务引领区、信息经济竞争先导区。浙江工业制造近年来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增长率回落,在区域GDP创造中的贡献率也随之下降——曾几何时,维持了三十年的“二三一”结构,也悄然“三二一”了。在此大背景下,人们也许会困惑:浙江工业制造怎么了?这种趋势正常吗?是否需要重振工业雄风?怎样才能铸就“浙江制造”的辉煌?按历史来看,浙江工业制造面临的挑战都是必然的。任何先发地区,都会在自身成长中遭遇“发展的瓶颈”。 货币和实物无殊,也是一种商品。只要货不对路、供过于求,都不免产生泡沫,泡沫本不是虚拟经济的“专利”。再譬如大和强。工业经济本应为规模经济,从来都是批量越大、成本越低。但现在这句话,已经不是哪里都可以套得上的。有些产品,譬如件、通用件,还是如此这般。但对于越来越多的终产品而言,却由于消费者需求的个性化和多样化,而和批量规模之类渐行渐远。大和多不一定就强,小和少还不一定就弱。浙江不少中小企业是所谓的“小型巨人”、“隐形”,即小市场中的高占有率。还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在大数据应用的前提下,走上了一条“个人定制”的产品路线。还譬如制造和服务。兜产品是制造出来的,但现在一个产品从无到有,再从有货到有钱,却很难说就是制造的“一己之力”和“之功”。产品的研发设计,过去从来都是厂里技术科的任务,现在则有可能是从技术市场上买来的,或是外包给专门的科研机构去完成的。历来我们就把这种研发设计的工作量,记入工业制造的小账。但现在,它们却成了所谓的“生产业”,要纳入服务业值的统计范畴。品牌和销售亦为同理,甚至是更早地被称为商贸流通而归为了服务业。究其实,制造和服务不过是现代分工细化的产物,更是为了方便人们分析研究而进行理论抽象的结果。在微观的生产中,实在是没有必要硬性加以区别并分别给以褒贬的。只不过数往我们习惯于“实打实”的“干活”,总认为“酒香不怕巷子深”,而没想到时代这么快,“酒香还得勤吆喝”。产业结构大抵可分为三个层面。首先宏观的,是三大产业的占比。由“一二三”到“二三一”,后到“三二一”,终究是产业结构升级和现代化的一个硬指标。其次比较中观的,是一个行业中的高下,譬如一般来说,部件比零件强,总装又笨件强,而解决方案提供商比总装来得更强。 转型中的“浙江制造”,将包含更多“浙江创造”因素,将更多依靠浙江装备、依托浙江品牌,实现高品质、高水平本土制造,促进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向中高端水平迈进。痛点倒逼制造转型诸暨大唐镇号称“袜都”,70%以上的袜子都来自这里。然而,当这些“大唐制造”的袜子出现在各地的商场、超市时,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出生地”。代工能力强大,但核心技术、创新设计,品牌“叫不响”……一双袜子,折“浙江制造”的痛点。时间倒推十几年,“谁都能卖”、“什么都能卖”、“卖什么都”……充沛的廉价劳动力、粗放的资源利用等因素支撑了经济的飞速发展,以纺织服装、鞋、电气机械产品等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是浙江出口的主力军。时过境迁,的“浙江制造”面对的是一个怎样的?向内看,人口红利正在终结,、资源已经触及“天花板”,消费市场处在升级阶段;向外看,外需低迷,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外转移…… 摆在“浙江制造”面前的只有一条路:摒弃没有的增长、没有效益的速度,加快向“高起点、率、高附加值”和“低排放、低能耗、低占用”转型。 2013年开始,浙江推进“四换三名”:加快腾笼换鸟、机器换人、空间换地、电商换市和大力培育名企、名品、名家。大唐镇正在经历自1988年建镇以来前所未有的“刮骨疗伤”。当地提出,打造全球高端的袜业产业,培育全球具影响力的袜业精品,集聚全球的袜业技术,形成全球完整先进的袜业产业链。在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后,多层次消费需求特别是一些中高端需求带来的广阔市场机遇初现,唯有创新供给才能和。必须突破一批能引领产业高端发展、市场前景好的核心关键技术!近年来,依托一批龙头企业,我省初步实现了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和进口产品的国产化替代。西子航空为国产大飞机制造舱门,杭氧与西门子等巨头抢订单……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浙江制造”正唱响属于自己的“”。追求智能制造的极点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深刻影响全球产业格局,制造业正走向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新阶段。智能制造是制造业发展的未来趋势。GE、思科、IBM、英特尔等80多家企业已成立了“工业互联网联盟”,重新定义未来的智能制造。面对这个正在变化的,以商业嗅觉灵敏著称的浙商毫不迟疑。浙江春风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专注全地形越野车碟品。在这家企业物联网智能生产监控室的所见,令记者脑洞大开:主管端坐显示屏前,拿着订单输入生产指令,隔壁加工车间的机器设备立即开工。 “通过物联网改造,工厂所有生产指令在指挥室直接下达。”企业负责人介绍,通过“机器换人”、导入物联网技术,春风动力人均生产效率30%,库存周转率50%。这几年,我省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进“机器换人”,大大了制造能力、产品和劳动生产率,实现了“增效、提质、保”。去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人均劳动生产率达到了18万元,比前年了9.4%,今年上半年又同比7.9%。去年通过“机器换人”普通劳动用工61万人,今年上半年全省万元工业值用工人数下降了7.4%。在龙头企业的示范引领下,智能化改造在浙江制造业蔚然成风。上半年,全省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指数超过87。到6月底,全省已在18个两化深度融合示范试点区,实施示范试点项目800多项,总投资436亿元。我省正全力推动“机器换人”从单个企业到块状经济连片发展。除了100项“机器换人”示范项目,我省正着力推进诸暨袜业、新昌轴承等10个区域性行业“机器换人”综合试点示范。 “机器换人”正打开我省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新空间。今年上半年,全省智能制造装备产量同比增长19.2%。一批专业优势明显、服务功能较强的工程技术服务公司,为企业智能化生产提供解决方案和技术路线,帮助企业生产从智能生产线、智牡间迈向智能工厂。 2025年,浙江制造业重点领域将实现智能化,推动“浙江制造”真正迈入“智能时代”。找准“软硬兼施”的支点如果说“智造”旨在“浙江制造”硬实力,那么品牌制造和则意在“浙江制造”软实力。通过“软硬兼施”,浙江的本土制造能力和竞争力。我省正在着力打造的,以“区域品牌、先进、市场认证、认同”为核心的“浙江制造”品牌建设制度体系,无疑是其重要支点。 2014年,省委、省提出“打造‘浙江制造’品牌”的发展战略,在省(区、市)中率先推出地方制造品牌建设的制度体系。“浙江制造”这个共同品牌,被定义为代表浙江制造业先进水平的区域形象标识。当下,浙江本土品牌大的问题是,品牌太多、太杂、太分散、层次低,知名品牌不多,品牌的识别高。 “浙江制造”区域品牌的塑造,要靠良好的企业品牌、行业品牌来支撑。围绕七大万亿产业,我省确定了涉及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时尚碟业领域的33类“浙江制造”培育重点产品,选择7个县、10个行业和100家企业,先行开展试点培育。当我们谈论“德国制造”、“制造”、“瑞士制造”时,其实我们还在谈论他们的“”。了的话语权,就占据了制造的制高点。“德国制造”每年制定1500个,目前已累计发布了2.5万个,这些成为德国产品的品质保证,其中80%以上已成为欧洲通行。美国、英国的制造业采标率超过80%,高达90%,我省只有58%。低水平的低档次的制造,阻碍了“浙江制造”竞争力的。正视差距,迎头赶超。目前,全省构建了“+产品”的“浙江制造”体系。发布了《“浙江制造”评价规范》地方,组织制订电除尘器、吸油烟机、衬衫等“浙江制造”产品17项,全部高于,达到先进水平。接下来,我省还将大力实施“浙江制造”引领工程,找出每个行业的“”和“”;大力推动行业对标、,制定一批达到先进水平的“浙江制造”,逐步构建“浙江制造”先进体系。今年起,每年发布“浙江制造”30项以上,近3年要达到100项以上。信息、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等七大万亿产业,更要先进采标率。PPP是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抓手。从PPP对城镇建设的作用层面来分,可以分为城镇(区域)整体PPP和单体项目PPP两种。当前普遍受到的是后者。实际上,新型城镇化中的PPP,前者应该是主流。仅以金额粗略统计数字来看,在特定范围的产业新城整体中,整体PPP所涉及的金额占到了80%以上,单体项目金额不足20%。况且,PPP的作用远非仅仅是一种工具,借助PPP合作,、企业、其他社会组织以及居民在城镇和社会治理方面将发生更多的协商与合作,这将极大地推进城镇化和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日前,向社会推荐了个13个PPP典型案例,包括轨道交通发电、水利水务、热电联供以及文化体育等项目,出现了产业新城整体PPP项目。这个推荐标志着城镇(区域)整体PPP的政策统筹高度已经完成了从地方到的,产业新城迎来了一个重大发展机遇。哪些城镇(区域)适合整体PPP 我国前一个阶段的城镇化远远快于产业发展,造城的积累远多于产业发展的积累。如何把两种有机整合,实现区域长期可发展,这对很多中小城镇都是一个难题。近年来,随着经济转型发展的号角吹得越来越响,企业也都作好了转型发展的。企业转型总体上要比地方更充分,这就给政企合作了新的难度。与企业相比较,地方主导城镇化的更加粗放,简单说就是土地财政,以卖地为主要内容,甚至异化为终目标,和产业发展直接关联,并且这一点目前仍无大的转变。虽然在目前阶段,产业的培育还离不开财政和货币政策的支持,但要真正做好,关键还在于社会和企业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在产业新城PPP中,投资人是特殊的企业,是代理行使了意义上的部分职能的企业,但投资人的这一行为常常被错误地理解为企业责任,给企业带来了不应有的负担。在PPP框架下,政企职责分工和职能授受应当进一步明确,把政企合作推动城镇(区域)发展常态化,城镇(区域)可发展才会有可靠的长效机制。推广PPP近两年了,但是各地还一直没有走出单体项目PPP本位的误区,把区域发展的顶层设计和PPP进行了人为的割裂,很多企业在新型城镇化和PPP两根指挥棒下无所适从。推出的产业新城PPP典型案例,为投资人和地方指明了结合点和着力点。目前我国有建制镇1.9万多个,比改革开放初了约10倍,是城镇化为活跃的区域。同时小城镇也是发展水平低的城镇,对城镇整体PPP的潜在需求巨大。但也并不是什么样的区域都适合立刻使用整体PPP,需要先找到市场的拉力和的推力之间的平衡点。一般来说,城镇(区域)整体PPP的可行性和其距离中心城市或中心城区远近有关。大城市尤其是大城市的中心区要素齐全,配套成熟,土地价值极高。由于条件优越,风险很低,即使不具备专业能力做起来也“胸有成竹”,自然没有PPP的动力。而距离中心城区或中心城市很远的小城镇和农村地区区位较偏,交通条件较差,配套极不完善,土地价值极低,即使愿意以PPP进行,也不会有企业愿意当这个“冤大头”。在这两类城镇方面,政企暂时找不到合作的结合点。那么,距离中心城区及中心城市有一定距离的小城镇有没有可纳为政企合作的结合点呢?是肯定的。笔者根据多年担任城镇化顾问的,在比较分析大量案例以后,总结出适合整体PPP的城镇(区域)的五个特征:一是通常位于远郊区,区位交通条件不好,内部也产业基础设施、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二是产业空白,需要引入战略性产业项目区域发展;三是金融、人才和原材料等资源要素市场欠缺;四是消费市场在外,本地不具备充分消费这些产品或服务的市场条件;五是具备初步发展条件,但是投入产出平衡机制复杂,未来投资人投入回收主要来自三方面——土地出让收入、税收增量地方留成部分以及房地产物业销售和租赁收入,总体上依赖于城镇长期的发展,尤其是产业的充分发育。接是镇(区域)整体PPP的逻辑基础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上正确是前提条件,因此需要有简单明确的定性结论支持选择的正确性。对城市基础设施,引进PPP投资人已经达成了共识,如果产业基础设施也适合做PPP,则产业新城PPP的逻辑就是清晰的。我们给出两点支持城镇(区域)整体PPP的意见:一,是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的责任主体。二,企业可以且适合作为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建设和一揽子服务提供者。,是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的责任主体。未来城市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产业竞争上,而产业竞争力的基础就在于产业基础设施。过去,产业基础设施是一个不确定的概念,认为应该由企业做,企业认为应该由做。固安案例的价值在于可以帮助我们清晰界定了产业基础设施概念,重新定义了在产业基础设施方面的责任和主体地位。在产业新城PPP中,产业基础设施可分为四大类:一是全额投资类,这类产业基础设施基本上是没有现金流的,应该承担全部投资;二是投资补贴类,应该对这类项目承担一部分投资,因为这类项目虽然外部性很强,但是在适当的补助下通过市场化的可以解决投资问题,归为投资补贴类;三是补贴类,这类补贴可能在整个周期中都需要,也可能在市场发育不完全时需要,总之为了产业的形成,是需要承担一部分产业基础设施费用补贴的;四是支持类,包括贴息,给予政策性支持等。以上四类产业基础设施类项目的建设,本质上应由承担投资和责任,但随着直接投资的,很多工作难于亲自完成,而以PPP建设产业新城和产业园区很好地解决了的难题。 产业新城PPP迎来重大机遇,并不意味着地方和企业可以坐等被大风吹上天,而是要积极作为,才能机遇。要致力于城市创新突破。这些创新突破不是让违规,而是要以对等合作为前提,重新定位政企双方角色,详细区隔什么是行力,什么是专业能力。在行力方面学会依法克制,在专业能力方面更加谦虚和谨慎。比如在规划方面,规划的审批属于的权力,要严格审批、及时审批;如何把一个区域发展起来,什么样的规划更能吸引产业投资人和人才,属于企业专业能力,一般要以投资人的专业意见为准。投资人的话语权不能只体现在口头上,要把话语权作为明确的权利落实在合同和文件上,进而形成制度,确保共识变成行动。产业新城投资人也要积极向学习,学会从微观思维向宏中微观兼顾的思维,加强区域中长期战略统筹能力,更加企业的社会责任,尽量从不必要的细节纠缠中走出来,大胆,不怕试错,为政企合作向纵深发展奠定的实践基础。浙江总部、网商、互联网金产、浙商创投、浙大科技园孵化器……从玉古路开始,沿着西溪路一路西行,道路两旁的办公楼拔地而起,西溪新座、西溪和景两个项目18万平方米的楼宇刚建成投入使用。近日,这里正式成为“杭州市互联网金融集聚区”。西溪谷规划范围共有10.38平方公里,东至浙大玉泉校区,南至老和山麓,西至留下绕城西线,北至天目山路。西溪谷的成绩不简单:今年1月至6月,西溪谷共实现财政总收入24.44亿元,同比去年增长30%,互联网金融产业财政贡献超过了60%。西溪谷互联网金融产业集聚效应初显。 “借助阿里、网商等重点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入驻,吸引杭州乃至的互联网金融企业,从而形成一个互联网金融产业集聚区。”西溪谷建设发展管委会副主任王巍坦言,阿里系互联网金融企业对西溪谷有着重大的影响。从浙大科技园,到阿里,到今年以来各类社会资源入驻,西溪谷金融产业集聚主攻方向即“服务阿里系,盯紧浙大系,引进社会系”。今年以来,在互联网金融产业方面,西溪谷新增关联企业4家、浙大关联企业5家、社会资源招商9家。挖财、爱学贷等知名新兴互联网金融企业正入驻西溪谷核心区域——浙大科技园。以西溪和景和西溪新座为依托的“互联网金融创新大厦”正在紧锣密鼓推进中。“‘互联网金融创新大厦’是一个虚拟大厦,是一个运作平台,由杭州一个成熟的互联网金融团队来负责。”浙大科技园管委会经济发展部主任柯广平告诉记者,‘互联网金融创新大厦’将打造公共服务平台、互联网金融创客平台、中人才公寓等,汇聚互联网金融领军企业和金融业创新企业,形成互联网金融产业发展完整的产业链。在西溪谷这样一个集聚区里,有些什么互联网金融业态?王巍说,这里有电商结算业务、小微业务、类业务、网络债权、网络股权、互联网金融交易平台、互联网金融后台服务、网上贸易区和跨境电商金融业务等八大重点细分业态。为配套互联网金融产业的发展,电子商务、研发与技术服务、信息、股权投资、旅游休闲碟业也是西溪谷重点引进产业。目前,江南布衣慧展科技、珀莱雅总部、蘑菇街女装电商项目均已入驻。据王巍介绍,西溪谷互联网金融集聚区建设的目标是依托已建、在建、规划建设的重大金融项目,形成互联网金融上下游产业链,产生集聚和辐射效应,成为长三角南翼区域金融中心主引擎,打造国内外互联网金融产业发展的集聚区和示范区。昨天下午,杭州召开“一号工程”工作小组第五次全体会议,这距去年7月市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加快发展信息经济的若干意见》,刚好一年多。这一年的成绩可不小,上半年杭州GDP高增长,有一个重要的支撑力量,就是信息经济值拉动GDP增长了3.4个百分点(详见图)。省委、市委龚正说,实践证明,实施“一号工程”体现了创新驱动发展的要求,顺应了“互联网+”时代发展趋势,符合的战略部署,契合杭州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方向正确、目标可行、思路对头。但越是形势向好,越要保持清醒头脑,看到存在问题,着力解决问题,把“一号工程”推向深入,努力保持先发优势、形成优势。“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龚要求各部门认真总结,摒弃“小富即安、稍进即满”的思想,“上下同欲”,积极向前推进“一号工程”。市长张鸿铭指出,“一号工程”守系杭州发展的头等大事,要坚持布局和打造平台“两手抓”,坚持大力发展制造业和服务业“两手抓”,坚持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两手抓”,坚持加大项目投资与促进信息消费“两手抓”,坚持引进项目和人才“两手抓”,推动信息经济的新发展。接下来杭州怎么做?各部门及城区都有各自的详细计划,快报摘取了部分给大家看看。杭州将争取成为5G应用先行区继续推进无线局域网(Wi-Fi)的建设和免费开放,争取利用两年时间,基本实现在公共服务场所、公共区域Wi-Fi的广泛覆盖和有效开放。还要争取杭州成为5G应用先行区。当前重要的,是杭州将全力推动两大产业发展:一是发展集成电路、半导体产业。二是发展新能源汽车。 ——“一号工程”小组办公室力争自主创新示范区早日获批力争自主创新示范区早日获批,并将示范区范围从高新区拓展到全市有科技创新的区域,实现政策全覆盖。围绕“两区”战略和杭州“六大中心”建设,制定《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若干意见》,推动众创空间向高新区、产业集聚区、经开区、工业园区和特色小镇等落地发展,引导省级以上高新园区把发展信息经济作为园区转型升级的重点任务,打造有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公共平台。——市科委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战略建设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战略建设,积极争取与合作举办跨境电子商务高峰等。联合省教育厅、高校和阿里集团开启跨境电商人才培训计划,组织人才和企业的对接会。——市综试办启动建设钱塘智慧城启动钱塘智慧城建设。推进特色小镇规划建设,以杭锅区块为重点,加快建设丁兰智慧小镇;科学谋划钱塘智造小镇,形成智能制造品牌。——江干区 “两镇两谷”要做加法云栖小镇“淘富成真”、“数梦工场”等项目的集聚效应,年底再引进200家以上企业入驻;推动研究院和西湖大学早日落地建设等。在“两镇两谷”的基础上,再打造“浙江大学紫金众创小镇”、“浙江工业大学工业设计小镇”、“三墩五里塘水乡小镇”。——西湖区形成10个以上科技孵化器鼓励民间资本、机构、投资机构兴办创新型孵化器和,鼓励市场化、专业化、集成化、网络化的“众创空间”建设,加速形成10个以上产业特色鲜明、功能配套齐全、专业服务的科技孵化器。——高新区(滨江)梦想小镇力争年内集聚创业项目600个重点抓好梦想小镇建设,力争年内集聚互联网创业项目600个。积极推进艺尚小镇、新能源汽车小镇等特色小镇的规划建设,进一步明确功能定位和项目布局。——余杭区“皮革看海宁!”这句从上世纪90年代就被搬上无数牌的宣传语,道出了海宁皮革产业的辉煌历史。近日,记者再次来到海宁,遇上了海宁皮革淡的季节,市场里车流、都了许多。面对皮革行业的季节销售变化,记者更关心的是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人们衣着习惯的变化,海宁皮革还能重塑往日辉煌吗?今年6月,省公布批特色小镇建设名单,海宁皮革时尚小镇被列入其中。以皮革城为基础建设特色小镇,人们不禁好奇,添上“时尚”两字的皮革城会变幻成什么模样?这一次,记者找到扎根在海宁皮革城的设计师、企业主和者,看看他们如何谋划小镇的未来。设计师:从到创意孙海涛朋友圈新的一条状态,分享了海涛时尚城的链接。在这个平台上,孙海涛将奉上他新设计的皮革产品。没错,孙海涛是一名设计师,一名已经当上设计公司老板的皮装设计师。 “公司的设计以我为导向,我带着大家一起做设计,慢慢地也在引进一些的设计师,把我自己分离出来,以便做战略上的设计。”在“皮革城”的圈子里,人们熟悉的“海涛”,便是孙海涛了。 2010年,孙海涛次海宁皮装,“这和我以前做的服装设计是完全不同的,皮革的材质有很多的局限性,但作为设计师就应该接受挑战。” 孙海涛决定试一试。在“皮革城”,他有了一间自己的设计小木屋,供他发挥奇思妙想。“2011年海宁举办皮革时装周的时候,我就说要打破之前皮革皮草的单一性,推出混搭理念:把皮革皮草和羊绒呢料、真丝蕾丝混搭。发布的时候还引起了的关注。”讲起和“皮革城”的渊源,孙海涛开始。在“皮革城”内,有十几栋沿河而建的小木屋,这是新入住皮装设计师的天堂。海宁皮革设计师协会的数据显示,目前海宁皮革城1500多家上规模的皮革、裘皮、箱包企业中,拥有“科班出身”设计师的企业不下600家,扎根海宁的设计师不下300人。 “皮革企业和设计师的关系就好像鱼和水。在‘做服务’的中,设计公司就像制造商的智囊团,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未来的设计师,不只是设计师,还应该是战略家和商业家,懂得如何对品牌进行商业化运作。”和“皮革城”大多数设计师不同,孙海涛把设计做成了服务平台。他的海涛时尚创意公司,已是60多人的团队,所有的业务围绕设计来做,为“皮革城”的皮革制造企业提品定位、品牌策划、款式研发、风格培育等服务。设计,是所有行业的“维他命”。杨振宁说过,21世纪将胜业设计世纪,一个不工业设计的将是落伍者。在海涛时尚创意公司的大厅,有一面墙挂满了公司设计师的荣誉。其中有一个奖牌,是孙海涛参加比赛的。“坚持很重要,我坚信皮革产业能经设计师之手妙笔生花。就像我们新推出的童装皮草,设计拥有无限丰富的象。” 企业主:从加工到创牌 “其实到现在,皮装的消费主体还是以70后、60后为主的顾客。有个很大的原因是,皮装本身创新性不够,而一半以上的皮革从业者都处在少创新的生产制造中。”在“皮革城”的一幢高楼里,海宁一直皮装生产公司设计负责人老谢,讲起了海宁皮革产业的变化。在皮革生产商的印象中,上世纪90年代末,是皮装市场的个高峰期。“主要施小于求,简单的一个大毛领,还要排队购买。”大学一,老谢就加入了皮装设计师的行列,他告诉记者,在2007年左右,随着汽车普及掀起的自驾游热潮,“皮革城”一时间又成为人们争相的地方,而现在,皮装作为高端服装的定位被打破了。在服装市场中,大的品牌靠设计取胜,小的企业则靠模仿。皮装这个服装中的细微品类,在各类商场、海淘网站的冲击下显得捉襟见肘。刘卫东近在忙着折腾新店面的事情。在他的二层展示区,2015年冬季的新款皮装已经开始亮相,其中许多款式已经有了品牌的味道。 “我们产品的风格偏欧美,早几年偏市场化、快时尚,其实就是看别人做什么款照着做,做出来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机构金融业务竞争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