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报道90后一个月多少工资才是正常,大家怎么说分手才是最好的

50后到90后花销首份工资回忆:从节制到透支_资讯技巧_新浪财经_新浪网
50后到90后花销首份工资回忆:从节制到透支
  记者 崔烨 腾芙勤 王毅鹏 制图 任萍
  今年夏天,首批“90后”走上工作岗位,在经历了实习期后,眼下不少人拿到了自己人生中第一份正式工资。记者采访比较了从上世纪50年代出生的人首份薪金到现在的“90后”们,透过半个世纪尤其是近十年中国经济的告诉发展,人们对金钱观发生巨大变化。无论是本土上海人还是新上海人,无论是土生土长的还是海归回来的,无论是白手起家还是有“老爹”相帮的,他们对待第一份工资的态度无一不烙下了很深的时代印记。晒晒大家的第一份工资,品味一下不同时代职场新人的集体回忆,或许会让我们对物欲的掌控更加从容――
  “50后”
  首份工资用得最小心翼翼
  在不少人眼中,“50后”是充满磨难的一代,这代人“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经历过上山下乡,沐浴过改革春风”,幼年或童年时期的“三年自然灾害”,将饥饿的烙印深深留在他们心里;少年时期,政治、阶级、集体主义取代了文化和知识,在他们的青春中,画下了不可磨灭又浓墨重彩的一笔。
  “50后”的第一份工作大多是国家分配,其中,轮到“上山下乡”的青年知识分子不得不远赴农村“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那个时代的零售业并不发达,没有遍地开花的便利店,也同样不存在时尚品牌云集的百货商场,但经历过贫穷、饥饿的“50后”,却养成了保守的消费习惯,相较于“花费”,他们更愿意“存钱”,此外,与兄弟姐妹们共同成长的他们,也较独生子女更懂得分享与给予――
  ◎故事
  第一份工资:就想着攒钱买土特产带回家
  马师傅1957年出生,初中毕业后,被分配至崇明农场当木工、造房子。当时,工友们第一个月的工资都是18块钱,不算太多,“其中九块钱用来买一日三餐的饭票,这算是吃得比较省的,四块钱用来买日用品、肥皂等,剩下五块钱,把它存起来,回家前买点特产带回去。 ”
  70年代中期,崇明岛上唯一的小卖部位于岛的上埠,从马师傅工作地点步行过去,至少得花上一个小时,“花上几毛钱坐公交又不划算,所以基本不会有其他花销。 ”马师傅不抽烟、不喝酒,平时每月几乎没有额外支出。
  马师傅告诉记者,当时从崇明来回上海一趟的交通成本是2块8毛钱,相当于1/6的月收入,因此,勤俭的他三个月才回家一次,每次回家前,都会买上大包小包鲫鱼、黄鳝等当地土特产带回家,与父母、兄弟姐妹们共享。
  工作第一年,马师傅几乎没有任何应酬支出,直到第二年,他的工资涨到了27块钱,才偶尔买些小酒和土特产,用煤球炉烧些小菜,与室友小酌聚餐。尽管生活艰辛、物资相对匮乏,但在马师傅看来,那样的纯真年代再也回不来了,所幸的是,艰难岁月里却萌生出了质朴的爱情,这段缘分延续至今。
  “60后”
  集体生活下的“私房钱”
  “60后”是现在社会的中间力量,但其中有不少人还清楚地记得自己的首笔工资收入,聊起来也很激动。整体而言,他们对比“50后”,经济有所宽裕、生存压力略小,也没有“70后”、“80后”买房租房的压力;首份工资根据工种有了差异,但整体来说差异不大;在刚刚参加工作时,有的还能享有免费食堂、免费宿舍的待遇――很有点延续了大学时代集体生活的意思。
  当然,也有不少家庭的“老大”延续了“60后”贴补家用的习惯,在上海,很多家庭里“大姐”的首份工资贡献给了:母亲的围巾、小妹的毛线、插队落户弟弟的汇款单……
  ◎故事
  第一份工资:58元26元零存整取
  老贾清楚地记得自己拿到第一份工资时的激动:58元――这要感谢他的本科学位,令他的工资等级一下子跃到了跟辛苦工作了一辈子的老爸的同一水平。
  “当时我爸跟我说,家里三兄弟大哥在卫生局,小弟在大学当老师,不需要我补贴,让我每月存26元在银行,这样三年以后就有近一千块了。 ”老贾最清楚的就是自己的第一份工资近一半放到银行当时最流行的“零存整取”账户里。
  剩下的钱怎么花?在老贾的印象中,一个宿舍的同事在周末轮流请客,但也没有上馆子。是到菜场去买回来大家一起聚餐: “反正花不了多少钱。”但老贾清楚地记得,自己在工作的第一年里两件最奢侈的消费――先攒了两个月买了辆自行车,然后再攒了3个月买了个音响。 “后来自行车被偷的时候,还心疼了好一阵。”老贾笑言。
  “70后”
  收入差异开始呈现
  对于“70后”来说,首份工资用来干啥?分化开始拉大,找个70、71年的与79年的可能活法完全不同――而且,在他们中有不少已经是独生子女。所以,首份工资贴补家用的观念开始淡化,而且花钱的选择比起上两代人极大地丰富了:很多人开始攒钱准备继续出国深造;有远见的在家人的帮忙下买了套房,日后证明这一决策无比英明;也有人给自己的电脑升级换代,彻底告别486时代……
  对他们来说,首份工资买个自己心心念念的奢侈品也很正常,不过,当时的奢侈品并非是现在动辄万元以上的LV包包、爱马仕皮带,而是一条几百元的美国品牌牛仔裤、一双心仪很久的亮色高跟鞋。整体来说,他们对物欲的掌控拿捏的不错。
  ◎故事
  上海人:名校优势体现在薪金起点上
  1976年出生的小吴是独生子,但他回忆同学中也有有兄弟姐妹的:“当时在学校里老妈就管得很严,动不动就说不好好考个好学校,以后扫马路。果然,一毕业,差距就开始出来了――”
  据小吴说,自己小学时的玩伴中,复旦大学毕业的一开始工资就能拿到3000元。像他这样普通本科院校的也就一千多一点。最重要的是:“工作开始挑人了。 ”小吴回忆,自己拿到的第一份工资虽然只有1200元,但这是每天六点半起床,从通河新村挤95路再转车到城隍庙辛辛苦苦赚来的,“而且如果我不做了,应届大学生多着呢,都在后面排队。 ”
  小吴记得,对外表还挺在意的他花了300多元买了条当时年轻人中比较流行的第五街牛仔裤,很是宝贝:“当时不懂嘛,牛仔裤还用来烫一烫。 ”
  后来最终选择去德国留学镀金的小吴如今已经在杜塞多夫定居,已成为一双儿女父亲的他回忆:“好像从我们的第一份收入开始,竞争就异常激烈。我后来每年回上海探亲,就觉得都市人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东西也越来越贵。 ”
  非上海人:工资用法完全不同
  “相比我们,土生土长的上海人真是太幸福了。 ”今年38岁、毕业于上海交大的曹先生是新上海人,虽然户口早已到了上海,但回首自己的第一份工资,他觉得名校硕士学位的他在同龄人中毫无优势,在生活质量上比不过职校毕业的本地人。
  “当时起薪是2000元,我还帮朋友的公司打打杂,赚点零花钱。虽然在当时算挺‘富裕’了,但我跟女朋友都是硕士毕业,年纪已经不小了,家里催着结婚,租个房子就要近1000元,收入直接打对折。 ”曹先生回忆,“我的第一份工资的近一半就直接贡献给房租,而且当时因为有结婚压力,总不能花媳妇的钱,所以对自己很‘抠门’,最窘困的时候身边的本地同学叫出去 ‘撮一顿’都不想去。 ”
  “80后”
  大学毕业不等于起薪高
  回眸“80后”的第一份工资,有人觉得有点“坑爹”――因为他们顶着扩招的“历史机遇”全国各地的莘莘学子挤进了大学校门,飞入了梦想中的“北上广”,四年寒窗,南柯一梦,天之骄子也必须直面“惨淡的人生”。
  从80后的第一份工资里面我们可以读到,当大学文凭变得 “一地鸡毛”,当全国房价变得“遥不可及”,当出国留学成为一种时尚,当魔都房价从四位数直接乐声至五位。是的,没有90后的潇洒,没有50后的惬意,80后的第一份工资似乎在宣告这是 “无奈的一代”。
  ◎故事
  留守派:第一份工资全部交房租
  “第一份工资啊,不谈了,全部交了房租还不够,妈妈从老家还寄了500元救济金。”2004年毕业的张伟在谈及自己人生的第一份薪水时,无不感慨地说。 2000年从河南老家的农村里考入上海,4年后,他决定留在这个灯红酒绿的魔都。
  他最终选了一家出版社担任发行助理,“原因很简单,出版社可以将我的户口落在上海,虽然工资并不高,干的活也很基层,但是,上海户口可比百元大钞金贵多了。 ”
  刚到单位,老板让他从实习生干起,“第一月的1500元工资,全部交了房租。 ”张伟苦笑着说,他与同学在单位附近租了间房子,每月租金500元,付三押一要2000元,母亲还从外地寄了500元救济金,才好容易将房租交齐。加上水电煤气,一个月下来也得600元多。“好在是两个人分摊,压力还小些,否则老板可以直接将工资开给房东了! ”
  张伟告诉记者,刚入职场,总要买几套正式一点的衣服,小张捏着自己在大学时代做家教的钱买了一件衬衫、西裤。最初的几个月确实很辛苦,添置东西、吃饭、水电费、交通费、通讯费,偶尔还有朋友聚餐,哪样都要花钱,有时半个月工资就见底了。刚开始张伟不得不跟家里开口,让父母补贴一点。
  本土派:大肆宴请 坐等“啃老”
  “1440元!”1982年出生的章晓林虽然毕业已近10年,可他还清楚地记得自己第一份工资的金额,“其实当时谈的薪水是1800,但试用期打8折,所以最终到手1500元不到。 ”文科出身的小章清楚地记得,最初找了几份工作都不合适,在亲戚的帮助下找到一家广告公司做文案。
  虽然当时的工资听上去很 “寒碜”,不过小章坦言“2004年的物价仍可以过得很舒坦”。 “我记得当时一份炒面只要3.5元,一客盖浇饭的价格在5元左右。”她说,“由于家在上海与父母同住,所以当时根本没有什么压力,1440仍旧可以过得很潇洒。 ”
  与很多80后一样,小章的第一份工资也全部花在了请客上面。 “800元请家里所有的亲自搓了一顿,宣誓我开始有经济能力了,500元请同学们去KTV爽了一把,基本上周遭的同学都是这样分配第一笔工资的。 ”
  事实上,不仅仅是第一份工资,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小章的工资基本都是“吃喝玩乐”。她笑称在自己也“资深啃老族”。 “跟父母同住,一日三餐妈妈都准备好,头疼脑热也由父母管着,自己的工资基本都花在了购物上,属于“月光族”。
  海归派:镀金归来市场却变了
  2004年揣着澳洲文凭归国的康璐其实根本没有料想到,今后的日子是如此“痛并快乐着”。由于在澳洲读的会计,小康回国后直接进了“四大”,当时给出的薪水是5000元。
  “5000元,对当年毕业的大学生而言,简直是天文数字。 ”但谈及第一份工资的去处时,康璐却怎么也想不起来。 “当时太忙了,根本没有时间花钱,第一份工资好像是全部交给父母了吧。毕业父母送我出国也不容易,总要补贴补贴家用。 ”
  让康璐觉得比较 “纠结”的是,2004年的上海物价,衣食住行,除了名牌衣服红酒之外,都比澳洲便宜,只要你不是隔三差五的买衣服化妆品,同样收入,日子过的要比澳洲宽松的多。但是现如今,上海的物价已经全面超越了澳洲。
  “90后”
  第一份工资以“透支”告终
  关于 “90后”――刚刚开始参加工作的职场新一代,流传着两个经典的段子:“70后”说:“工作狂基本都是我们。 ”“80后”则笑侃:“我们,拒绝加班! ”“90后”很淡定:“我们,拒绝上班。”另一个关于消费,踏踏实实的“70后”说:“我们有存款”,买房、买车“压力山大”的“80后”则很无奈:“我们有负债”,“90后”们:“我们有老爸! ”在消费观念上,“90后”享受“活在当下”的滋味,他们舍得花钱、甘当“月光”,主张个性化消费,而不再盲目追随大牌,物价飞涨的时代,他们的第一份工资少有结余,不透支已是万幸。
  ◎故事
  第一份工资:花在购物、就餐、聚会上
  今年6月,90年出生的王磊从一家大专院校毕业,找工作那会儿,证券与期货专业毕业的他毫不犹豫地投身金融行业,目前任职于的一家证券公司。“当时主要考虑到离家近,小区门口有辆班车,30分钟就能送到徐家汇,所以刻意投简历找到了这家公司。 ”
  王磊的第一个月工资到手2200元,家底殷实的他似乎对于薪水多少不以为意,“交金、税收什么的很复杂,根本搞不清楚税前是多少钱,只知道拿到手的数目。”他告诉记者,自己的工作按照底薪加绩效工资计算,第一个月都在接受入职培训,因此薪资可能相对较少,但之后的工资收入会随着客户及业绩的增加而增加,估计到手能拿到三、四千块钱。
  王磊第一个月工资主要花在了购买服饰、就餐、聚会上,“买了套西装就花了2000多块钱,好在是拉的,等于能用两个月的收入来还款,多出来的钱都用在吃饭、聚会上了。 ”
  和许多“90后”一样,王磊第一个月的工资以透支告终,好在之前实习时有些积蓄,收入水平目前并不高的他仍然能勉强自立,“工作后,我会在下班时买些面包、水果回家,但并没有交‘饭费’给父母,他们也不缺这点钱。
  第一份工资:不够买一件化妆品
  “90后”Suki是个典型的 “富二代”,老爸是山西煤老板的她从小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
  在Suki看来,有个“牛爸”就意味着有了一份好工作,因此直到6月份,当其他同学的工作都已落实,Suki才想起要去公司实习,谁知,“牛爸”能搞定国有企业,却搞不定外资银行,所有外资银行六月份都已招到了实习生。
  无奈之下,煤老板托关系把女儿“塞”到了基金公司,谁知一个星期不到,Suki就开始嫌弃事情琐碎又繁杂,“牛爸”再次和基金公司老总打招呼,要求减少工作量。谁知,一个星期后,无所事事的Suki又开始抱怨“事情少,学不到东西”。“牛爸”第三次出马,要求给女儿适当增加工作量,但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她仍未通过考核。
  公司规定,过了考核才能按正式员工计算公司,悻悻离开的Suki只是拿到各项补贴总计500元,甚至不够她买一瓶高端护肤品。
  ◎记者手记
  第一笔收入正在“模糊化”
  在策划“人生第一份工资”的选题会上,记者们原来的想法是通过首份收入的用途,比比物价、比比收入水平、比比生活质量,但随着采访人物的积累,我们发现经济问题背后属于特定时代的文化背景被挖掘了出来――一个经济话题更像是文化访谈。
  时代真是变了,就像民国媳妇们的发髻代表着顺从,空姐们的发髻透着高傲;我们小的时候问爸妈自己是打哪儿来的,他们说是垃圾桶里捡来的,现在小孩问爸妈自己是哪儿来的,妈妈说是购物满300送的;当我们的父辈对自己第一份收入的用法如数家珍,成为记忆里一块温情自豪的瑰宝时,已经有一些“80后”、“90后”记不清楚自己的第一份收入应该有多少。这其中有能力原因:有的年轻人从拿工资开始账户全部在老妈这里管着,自然搞不清自己的收入;也有人在高中、大学时期就打工赚外快,拿到第一份收入时觉得也不比打零工高出多少,自然生不出父辈们的激动情绪……
  当然,首笔正式收入的“模糊化”也有技术原因:现在发工资都直接打在工资卡里,一串账户数字的变动显然不如实实在在的钞票有质感,花起来也没有 “轻重”,连信用卡也没刷几下就透支了。
  此外,变化的当然还有收入的用途,当年兄弟姐妹中的“老大”在拿到第一份工资时基本上是补贴家用或给亲人买这个买那个;显然,“4-2-1”时代下,当今的父母并没有奢望已经上班的独身子女要拿出工资来贴补家用。
  “小囡开始工作了,能够管好自己就好。”这是大多数现代父母的希望,比起标榜自己独立、有思想的“90后”,他们的父母显然更独立。
& 相关报道:
更多关于&&&&&&&&&&& 的新闻身为90后的男人, 工资多少算正常
身为90后的男人, 工资多少算正常
菠萝八卦奇门
大家都在说现在社会的90后生活压力很大。特么是男人,学技术花钱,工作不好找,结婚花一大笔,孩子出来了又得用很多钱,还得专门有一两人带孩子。工资多少没有关键,关键是这份工作给你带来快乐没?你对这个社会工作感不感兴趣。还有一点,这个工作是不是有前景,对你以后会有帮助。我觉得这点很重要,呵呵,当然,前提是你先养活自己。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菠萝八卦奇门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八卦奇门分享收听意想不到的奇闻趣事!
作者最新文章你现在所待的城市月基本工资是多少?工资要在多少之间才能正常生活?|现在|所待|城市_云浮时刻网
你现在所待的城市月基本工资是多少?工资要在多少之间才能正常生活?
时间: 14:37    来源:    编辑:YF289    
提示:你现在所待的城市月基本工资是多少?工资要在多少之间才能正常生活?:网友疑问 题主现在在北京,北京压力太大了,想了解下大家所在城市的水准,考虑换城市了。 网友解答1 我所在的城市是四川绵阳,在这座生活节奏比较,空气清新的文明城市,消费高,而工人的工资并不高,平均基本工资在元左右,出去吃住,生活开支。对
原标题:你现在所待的城市月基本工资是多少?工资要在多少之间才能正常生活?
关键字:现在、所待、城市、基本工资、多少、
网友题主在北京,北京压力太大了,想了解下大家所在的水准,考虑换城市了。网友解答1我所在的城市是四川绵阳,在这座生活节奏比较,空气清新的文明城市,消费高,而工人的并不高,平均在元左右,出去吃住,生活开支。对于苦逼的农村90后想在这做城市买套住房和一辆实用汽车,真的是堪比亚历山大。在这座城市到底钱一个月呢?给我的感觉是,“钱”对于每位同胞都是爱不释手,钱多有钱多的用法,钱少有钱少的活法,毕竟,生下来就得活下去。在这座城市里,预计一个月就能够正常的生活下去。网友解答2老家南宁,基本工资1400元,没有什么工厂,多数是餐饮服务业。如果不是做生意,一般工作者,我是指学历在高中以下的,工资基本不会超过2500一个月,因为没有加班,也不会包吃住。就青秀区来说,包吃住的只有餐饮业,工资也是差不多,除非是饭店的主厨,不然工资真的很低。其他的工作,比如快递员,顺丰快递的大概三千左右,也有高点的,京东也就差不多了,大多数都不会包吃住。保安和服务员是南宁最多人从事的行业了,一般不会超过2500。还有一个,就是公交车司机,估计工资会有5000左右。说说南宁的消费,阳光早餐,政府主导的,比较卫生,一般三块钱吧,两个包子,一杯豆浆,多数是这样了,也很节俭了,午饭,吃粉最少都六块吧,二两的,吃快餐的话,最少八块钱起步,一肉一素,加饭有些另外算,量比较少,至于品质,只有饭店老板自己清楚。再说租房吧,小单间,南湖公园边,十平米,350一月,大一点的450一月,五月份离开南宁时,房东又把450一月的房租调高倒500了,这房租是麻村二街的,麻村的房租比较贵,因为接近南湖公园,南湖公园是休闲跑步的好去处,可是没钱也过的清苦。总之,在南宁,你收入高,起码在七千以上,才敢买房子,过基本日子,如果不买房,租房也能过得滋润点。南宁是适合有钱人居住的,空气好,蓝蓝的天空,包容的市民风气,五花八门的美味小吃,可是如果要靠打工攒钱,别去南宁了,你存不到钱。
本文标题:你现在所待的城市月基本工资是多少?工资要在多少之间才能正常生活?
访问更多:/zhishi/8259.html
网友疑问 很多没读过大学其实有能力有智慧的年轻人被埋没,有学历的年轻人却竞争不过有资历的人。是不是这个社会对于学历、资历的重视程度过高? 网友解答1 这本身就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有学历,高学历你的机会
网友疑问 平时过日子也是省吃俭用,但是存款却越来越少,即使工资在涨。 网友解答1 因为年轻。独自闯荡社会,能有什么钱呢?都要靠自己去打拼积累,如果年轻人一下子什么都有了,那么无非两种情况:有背景,要么中大
网友疑问 电影电视剧里的亲热戏太多,很多时候都不能和小孩一起看,是不是应该禁止大尺度镜头的出现呢?为什么影视剧中一定要有亲热戏呢?应不应该禁止大尺度镜头? 网友解答1 激情戏一直是各种剧和各种电影的重要看
网友疑问 古代的忠义之士,面对敌人的刑讯逼问,仍然能够宁死不屈。像古装剧、抗日剧中,也有一些英雄为了理想而不愿招供。现在的人可以做到那样吗? 网友解答1 要看什么样的人 现在还不是有保家卫国的战士们 信念
网友疑问 各种播放器各平台都能追最新的电影,为什么大家还是喜欢花更多的钱是电影院看电影呢? 网友解答1 谢邀! 这里首先要明白一个问题,题目中既然说是最新的电影。为了保证良好的观影体验以及不影响你对新片好
炎炎夏日如何让自己看起来时髦清凉?透心凉的白色连衣裙不止优雅动人,还能修饰曲线,秀出性感身材。 倪妮穿白色蕾丝抹胸长裙,配合盘发,像童话中的公主一般美丽 唐艺昕穿起白裙温文而婉,修长的身材曲线,盘起发髻
照骗是如何炼成的?简直是满满的套路啊!像下面这200斤胖妹P成90斤美少女,简直是网红界的人才!!! 生活中的她,胖的跟太接地气了~ 但在没有PS的年代,这些女明星们都美的很真诚! 林青霞:五十年才能出这样一位大
扫一扫浏览手机版
云浮时刻网二维码
1999-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云浮时刻网
版权所有 --||广告合作:
||||||||||||||||||||||||||
90后CEO被网友称为&史上最霸道总裁&,上周六,超级课程表90后CEO余佳文在中国首档青春分享节目《青年中国说》中分享自己的青春故事。余佳文是一名90后,在节目中霸气放言&明年发一亿利润给员工开心一下& ,被网友冠以&史上最霸道总裁&,更有网友惊呼&王思聪不是我老公,余佳文才是!&一夜之间,网络上流出的余佳文演讲一天之间阅读量近10万次,人气之高令人咋舌。
据悉,超级课程表是广州超级周末科技有限公司旗下一款针对大学生的最实用校园应用。应用通过快速登录高校教务系统,自动录入课表到手机,收录千万节课程信息,可以实现校内跨院系任意蹭课。并且可以通过应用学习外语,充实学生的课余生活。2012年8月开始,不断获得天使投资。今年8月,超级课程表团队再次获得数千万美元的B轮投资。此轮投资由阿里巴巴集团领投,红杉资本以及策源创投继续参投。
超级课程表CEO余佳文
以下为余佳文在《青年中国说》上的演讲实录:
我要做一个不一样的人
大家好,我是一个90后的CEO。很多人说90后很散漫很自由,工作不负责任,我觉得其实这跟年龄没有很大的关系。我来自于一个很不富裕的家庭,我爸妈是在市场上卖猪肉的,然后我从小特别讨厌猪肉味、市场那个臭味。我爸说,佳文,如果你不好好努力的话,你这辈子就跟我一样,在市场上卖猪肉。所以从小到大我都比别人花出十倍二十倍的努力,我要做一个不一样的人。
我十四岁就出来做生意了,那年我高一。当身边很多小伙伴们都还沉浸在单纯的一个校园生活的时候,我就做了一个高中生的交友网站。高二那年我赚得了我人生的第一桶金:一百万人民币。高三那年我突然觉得如果我每天沉浸于这种小钱的话,我一辈子不会有很大的长进,所以我觉得我应该考上大学,去认识更多的朋友。当我来到大学的时候,我发现老师根本教不了我什么,然后我就在学校对面租了个小房子,开始我的二次创业。我从小到大都是一个不太招人喜欢的人,所以没有人会喜欢我,这让我很孤独。但有时候孤独让我成长得特别快,因为我知道只有靠我自己,我才能很努力、很努力地跑下去。
霸道总裁:员工薪水自己开
实际上我们公司管理上也是这样的,我觉得我就像是一个野孩子,每天光着脚丫,在公司到处乱跑,然后开会也是跟员工坐地上。我跟我员工说你要野、要够野性,因为我们都是野孩子,我们必须生存。我跟他们说,遇到问题解决不了就吵,吵不了就打,住院了我出钱。在我们这家公司,员工的所有医疗费用是免费的,他们父母的医疗费用也是免费的。我把公司人力资源部砍掉,我让员工薪水自己开。我懒得跟你讲你薪水多少。所以这种情况下我们公司特别野,也毫无章法,但是我们业绩跑得特别特别快。外面同样一家公司获取一个互联网用户的成本是八块钱,我三毛钱就拿到了。所以我认为一家企业的文化其实是老板的性格,国内没有一家企业的老板敢像我这么做,因为他们没有我这种魄力。很多人说90后不能吃苦,甚至有些人说,余佳文,你今天成功了,你是因为你运气好。对,我确实小小年纪,我就实现财务自由,我爸妈不用再做生意了。大家说是你们家风水好、祖宅好、运气好,其实没有这回事的,我也经历过很多痛苦的事情。
经历低谷:公司破产+被诊断得淋巴癌
去年八月份我公司破产了,投资人打了个电话跟我说,余佳文,我要撤资,我不投你了。就这么一下子,一百多个员工的工资我都发不起;物业管理费、一个月十几万的租金,我完全交不起。要交六个月的续租期,所以我被物业追债,公司东西全被没收了。真是&人逢喜事精神爽&,我去医院检查一下发现我医生诊断我得了淋巴癌。那时候我特别怕死,我很怕,我说我丢了这么多烂事我一定要解决,不解决好我怎么能死?所以我把我基本所有的事列成一件一件的小事,每件去做。我第一件事是我需要二十万,我觉得只有二十万或许我能翻身。然后我把手机通讯录所有的电话打了一遍,没有一个人愿意借我二十万,甚至身边所有所谓的好朋友也没有人愿意借我。最后是一个跟我关系最糟糕的朋友,拿了二十万借我。拿着这二十万,我找了一个特别特别破旧的场地,连桌子都是我拿木板盖上去、盖个桌布就上班了。我跟我全公司一百多个员工讲,一、我发不起工资,可能未来两个月、三个月、甚至半年,我都发不起工资,但是如果你们愿意陪我熬,我会给你们一个很好的、更好的生活条件。我的员工答应我了,都陪着我,陪我每天吃炒面、配白粥,我们就这样干。我们特别特别疯狂,那时候我一方面需要筹集资金,一方面需要跟投资人谈判,一方面要处理债务,一方面公司这么多乱七八糟的事:电脑、网线什么,全得我一个小朋友搞。然后我还得去医院看病,你知道吗?很幸运的是,真的,我在两个月的时间里把公司业绩翻了足足两倍,让我的投资人目瞪口呆了,觉得这家公司也太可怕了吧。然后当我那时候拿到了医院的检查报告,发现是误诊的时候,其实我心里特别平静。我心里只有一句话:余佳文,你真牛!
真正的年轻就是把你的枷锁去掉
今天我看到了在场很多年轻人,但我觉得今天很多年轻人一点都不年轻。什么叫年轻呢?我依稀记得我幼稚园的时候然后老师问一个问题,说哪个小朋友懂啊?我们都会举手,说,老师,我懂我懂。但是今天在座很多人其实不敢的,为什么?你怕答错,怕答错被人冷落、被别人否认。我觉得就是一些枷锁让你变得一点都不年轻,真正年轻就是把你的枷锁去掉。勇者无畏,没有枷锁,你就更有冲劲、更有勇气,去干更多更多更多的事情。别拿90后说事,90后也没什么了不起的。今天我看到整个社会,都在吹捧90后的时候,我觉得我们是不是应该向我们60后、70后、80后的前辈们致敬呢?是他们开创了这个时代给我们创造了一个很好很好的环境。所以我从来不称呼自己为90后,我说我是个年轻人,年轻的头脑、年轻的思想一直会流行,但90后一定会过去。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刘静 】
热门点击排行
中国·河南·郑州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五大街经北三路
电话:6 (广告)
联系信箱:
邮编:450016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90后英语怎么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