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根据葫芦大军不同有关燃烧军团的弱点点对症下药你想说些什么

诸葛亮的计谋和三十六计&&王俊涛
诸葛亮的计谋与三十六计
遂川思源实验学校&&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孕育出了许许多多在世界文明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四大名著与《三十六计》则是其中的代表。
先论四大名著。四大名著,是中国文学史上四部划时代的优秀文学作品——《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的全称。这四部伟大的长篇小说不仅在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宝库中占据着最为显赫的地位,在世界文学之林中亦代表着中华名族有史以来的最高文学成就,在全中国乃至世界享有极大的声誉,是在中国家喻户晓的文学作品。而其中《三国演义》是个人比较喜爱的一部小说。
《三国演义》以三国时代的历史为背景,描写了自东汉灵帝中平元年到西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184~280)近百年的政治与军事的复杂斗争,及由此造成人民的苦难与他们的愿望。从对文中主要人物的褒贬倾向中,体现了封建时代人民对统治者暴虐自私行为的痛恶,及对贤明政治的理想;从对各个故事的描写中,反映了三国时代历史发展的基本倾向,揭示了社会纷乱的原因,表达人民渴望统一的愿望;通过这部小说,作者罗贯中表达了自己对和平的渴望,以及对当时社会的批判。
《三国演义》中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给人印象最深的,是曹操、诸葛亮、关羽,即所谓的“三绝”——“奸绝”、“智绝”、“武绝”。其中“智绝”诸葛亮是本文的主角之一。
诸葛亮,智慧和忠贞是他的名片,“隆中决策”显示了其卓越的谋略思想,使正处于流传困厄之境的刘备如鱼得水。联吴抗曹的战略方针,使赤壁之战能够以弱胜强,以一人之力开拓三国鼎立的新局面。草船借箭、智算华容、七擒七纵、空城计等“千古绝计”使他成为中国史上的传奇人物。
再论《三十六计》。《三十六计》或称“三十六策”,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语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它是根据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遗产之一。
《三十六计》全书总分六套——即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前三套是处于优势所用之计,后三套是处于劣势所用之计。每套各包含六计,总共三十六计。
第一套:胜战计,适用于处于绝对优势地位之计谋。其中包含了“瞒天过海”、“围魏救赵”、“借刀杀人”、“以逸待劳”、“趁火打劫”、“声东击西”。第二套:敌战计,适用于处于势均力敌态势之计谋。此六计乃“无中生有”、“暗度陈仓”、“隔岸观火”、“笑里藏刀”、“李代桃僵”、“顺手牵羊”。第三套:攻战计,用于处于进攻态势之计谋。分别是“打草惊蛇”、“借尸还魂”、“调虎离山”、“欲擒故纵”、“抛砖引玉”、“擒贼先擒王”。
以上介绍的三套是处于优势所用之计,而下面则介绍剩下三套处于劣势所用之计。
第四套:混战计,为处于不分敌友、军阀混战态势所用之计谋。这六计包括“釜底抽薪”、“混水摸鱼”、“金蝉脱壳”、“关门捉贼”、“远交近攻”、“假道伐虢”。第五套:
并战计,是用在对付友军反为敌态势之计谋。“偷梁换柱”、“指桑骂槐”、“假痴不癫”、“上屋抽梯”、“树上开花”、“反客为主”收入其中。第六套:败战计,所用之时乃处于败军态势。包含的有“美人计”、“空城计”、“反间计”、“苦肉计”、“连环计”,当然还有“走为上计”。
两本主要参考文献以及主要人物与内容介绍完了。本文要探究的问题就是:三国时期的传奇人物诸葛亮的计谋,与兵书《三十六计》中的计谋,有着那些相似之处?亦或是有哪些联系?
在《三国演义》中,博望坡之战发生于建安十三年,即诸葛亮出山以后,一向被视为诸葛亮登场后的第一战,也是俗谚“新官上任三把火”的第一把火。史书《三国志》记载的火烧博望坡是刘备亲自指挥的,并且诸葛亮此时还没有出山。所以得提醒读者们应注意史实与文学作品的区别。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受刘备三顾茅庐后答应出山,当时曹操已平定河北,决心南征,乃派遣夏侯惇为主将,于禁、李典等为副将,领军十万直逼新野而来。当时诸葛亮虽有退敌之策,然而关羽、张飞却轻视诸葛亮,诸葛亮不得已之下,乃借刘备令剑威服二人,使其各领一千兵马,埋伏在豫山、安林之中,等待夏侯惇领军通过,就以伏兵与火攻击之。另外派遣赵云领老弱残兵,担任先锋与夏侯惇交战,并诈败撤退,引诱夏侯惇进入山林窄路之中;又遣关平、周仓、刘封等人潜入曹军后方,焚烧物资,制造曹军恐慌。交战后,一切如诸葛亮所安排般发生。在夏侯惇与于禁领军追击时,位于后方的李典紧急通报前方的夏侯惇,需防敌军火攻,然而为时已晚,曹军受制于道路狭窄,又处于树木交杂之处,火势一发不可收拾,死伤十分惨重,夏侯惇等将领败逃回许都。博望坡之战大获全胜!
有诗曰:“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挥如意笑谈中。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诸葛亮出山后的第一场战役获得了成功,这次战役使诸葛亮在蜀国建立了威望,此后关羽、张飞等人对诸葛亮也愈加敬重。
这场战役和《三十六计》里的“上屋抽梯”挂钩,而现在则先介绍一下“上屋抽梯”。三十六计第二十八计,“上屋抽梯”——上楼以后拿掉梯子。借指与人密谈。也用以比喻怂恿人,使人上当。原文是这样的:“假之以便,唆之使前,断其援应,陷之死地。遇毒,位不当也。”
诸葛亮此计和“上屋抽梯”的相同之处在于诱人上当这点,在猎物一上当后,断其后路,再进行歼灭,对猎物来说将会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博望坡之战获胜的原因不止是因为诸葛亮神机妙算,当然还依靠赵云精湛的演技,还有对夏侯惇的了解。事实上,赵云要和夏侯惇真打起来,夏侯惇还真不是赵云的对手。而且夏侯惇这人很自大轻敌,和赵云交手几回合后,赵云诈败撤退,夏侯惇倒真以为赵云不是他的对手。不假思索,也不听手下的劝阻,长驱直入。呵呵,他错了,大错特错!他也不知道动脑筋想想,堂堂常山赵子龙,怎么会和他交手几回合就逃跑了?他还真以为他是战神呢?!怎么会有这么自恋的人。当然,排除客观因素,可能他不是这么想的。但是!他也不知道想想,前面是什么地形。山林窄路啊!进去了还想出来吗,在里面如果用火攻的话,足够烤熟你们了!当然,这些都被诸葛亮给算到了,再配合赵云这个演技派。唉,可怜的夏侯惇啊……
按照时间推理,下一个和《三十六计》挂钩的事件,则是发生在诸葛亮游说东吴时。诸葛亮联合孙权抗击曹操,到东吴去游说,他见孙权对抗曹操犹豫不决,便想出一个办法。一天,他去看望周瑜,对他说:“听说曹操建起了一个铜雀台,金碧辉煌,极其壮丽,他知道江东大乔和小乔是绝色美女,有沉鱼落雁之美,闭月羞花之容,因此想把二乔置于铜雀台以供其享乐。”周瑜心中一惊,问其如何得知,只见诸葛亮不紧不慢地说:“曹操曾让其儿子曹植做过一首诗《铜雀台赋》,里面有这样两句‘立双台于左右兮,有玉龙与金凤。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你为什么不把二乔送给曹操呢?免得他过江来攻打东吴了。”周瑜勃然大怒,拍案而起,喝道:“曹操欺人甚!”诸葛亮佯作不解,说道:“汉天子曾许公主和亲,将军何惜民间二女?”周瑜对他说:“公有所不知,大乔是孙策的夫人,小乔便是我的妻子。”诸葛亮一听,连忙谢罪。周瑜咬牙切齿:“我与曹操老贼势不两立,明天去见主公,共议起兵。”这样,双方决定联合对付曹操,便有了后来著名的赤壁之战,这也奠定了三国鼎立之势。
其实原诗中是“连二桥于东西兮,若长空之虾蝾。”孔明用计激周瑜时把铜雀台赋中的“连二桥于东西兮,若长空之蝃蝀”改成了“揽二桥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以此激怒周瑜,坚定他作战的决心。在原诗中,蝃蝀就是虹,二桥指从铜雀台出发链接金虎台和玉龙台的两座桥。古代‘乔’和‘桥’是一回事。刚好周瑜和孙策的妻子姓乔。所以很容易产生错觉。
与此相关的,我认为是三十六计第二十六计“指桑骂槐”。很明显,诸葛亮是指着周瑜在骂曹操嘛!我觉得诸葛亮这计用的真绝。先解释一下“指桑骂槐”的意思。指着桑树骂槐树。比喻借题发挥,指着这个骂那个。此计和智激用在一起的话,绝对事半功倍!
智激,是智慧的产物,具有多种用途,既可用来激励亲友奋发向上,又可用于外交以达到己之目的,也可用于遣将调兵,使之勇猛向前。用得好,可事半功倍,用得不好,则适得其反。把智激用得最妙的人,当然非孔明莫属。智激,是他的智谋的重要部分。在《三国演义》里,把智激用的出神入化只有孔明一人而已。其智激之法因人因事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激法,而孔明激周瑜的特点,则是从其最痛切之处着手。大乔是孙权之嫂,孙伯符之妻,二乔是周瑜之妻,这是众所周知。而智如孔明,出使东吴哪能不了解其国情况,且其长期隐居的隆中与东吴相邻,哪有不知之理。他巧改赋意,指着周瑜的面,大骂曹操,将“二桥”改为”二乔”,显然是有意激之。这么一激,周瑜与曹操更势不两立,并说出了他决心抗操的真实意图,孔明心中的目的便是达到了。至于曹操取二乔,虽说是孔明改”桥”为“乔”用以附会之辞,但说之假则假,说之真亦真。曹操是个好色之徒,为满足自己的私欲是不管其后果的,如他曾因取降将张绣叔父之妻淫乐,致有淯水之难;倘如他能平江东,二乔岂能幸免。故杜牧诗有云:“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并非随口之言,而是推其理,料到必然如此。
下一则要讲的故事便是著名的草船借箭了。这个故事主要描述三国时期吴国大都督周瑜,嫉妒诸葛亮的聪明才智,为陷害诸葛亮,要诸葛亮在十天之内造好十万支箭。哪知诸葛亮只要三天,还愿立下军令状,完不成任务甘受处罚。周瑜想,三天不可能造出十万支箭,正好利用这个机会来除掉诸葛亮。于是他一面叫军匠们不要把造箭的材料准备齐全,另一方面叫大臣鲁肃去探听诸葛亮的虚实。
鲁肃见了诸葛亮。诸葛亮说:“这件事要请你帮我的忙。希望你能借给我二十只船,每只船上三十个士兵,船要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靶子,排在船两边。不过,这事千万不能让你家都督知道,否则就不灵了。”
鲁肃报告周瑜,只说他不用准备的材料,绝口不提诸葛亮的计划。两天过去了,不见一点动静。周瑜想:他肯定造不好了。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请鲁肃一起到船上去,说是一起去取箭。诸葛亮吩咐把船用绳索连起来向对岸开去。
那天江上大雾迷漫,对面都看不见人。当船靠近曹军水寨时,诸葛亮命船一字摆开,叫士兵擂鼓呐喊。曹操以为对方来进攻,又因雾大怕中埋伏,就从旱寨派六千名弓箭手朝江中放箭,雨点般的箭纷纷射在草靶子上。过了一会儿,诸葛亮又命船掉过头来,让另一面受箭。太阳出来了,雾要散了,诸葛亮命船赶紧往回开。此时顺风顺水,曹操想追也来不及。这时船的两边草靶子上密密麻麻地插满了箭,每只船上至少五、六千支,总共有20条船,总数远远超过了十万支。鲁肃把借箭的经过告诉周瑜时,周瑜感叹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不如他。”
诸葛亮很清楚曹操的性格,知道曹操生性多疑,用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
我觉得与草船借箭相关的三十六计,是三十六计第二十九计——“树上开花”。可能大家会不理解这和草船借箭有什么关系?所以下面我给大家分析一下。树上开花比喻将本求利,别人收获。语出《荡寇志》。原典是这样写的:“借局布势,力小势大。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也。”意思是借助某种局面或手段布成有利的阵势,兵力弱小但可使阵势显出强大的样子,以气势先打跨对方;或是借某种因素给对方制造假象。这么一说就好理解多了
草船借箭恰好能用这种理解来解释。诸葛亮带去借箭的队伍就是“树”,草船、草人和起的大雾则是树上开花的“花”。前面说到,第一种理解是气势打垮对方。要是光靠诸葛亮那点小兵,他哪敢跑到曹操的大营那,傻子也知道这是送死啊!何况堂堂诸葛亮会比傻子傻么?!这时就需要一点气势和假象了。兵不够,可以造——于是,一个个草人威风凛凛的站立在了船上。这么一来,气势就有了。可就算是在晚上,明眼人看久了也看得出那是稻草人啊。所以就得制造一点视觉障碍了。作为一个军队的军师,至少也得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吧!其实诸葛亮早就知道第三天会起雾,才敢夸下“海口”。这么一来,制造了假象,增加了气势,再派士兵们击鼓呐喊,以曹丞相的性格,他是一定不会派兵出寨来迎战的,只能是躲在水寨里以弓箭射之了。十万多只箭就这么拱手送人了,曹操气个半死。当然,还有周大都督不甘心啊!
接下来说的是“围魏救赵”了。“围魏救赵”出自三十六计第二计。本指围攻魏国的都城以解救赵国。现借指用包抄敌人的后方来迫使它撤兵的战术。原典是这样写道的:“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意思是攻打集中的敌人,不如设法分散它而后再打,先打击气势旺盛的敌人,不如后打击气势旺盛的敌人。和三国里相关的的故事是诸葛亮安居平五路。而诸葛亮安居平五路,便用到了“共敌不如分敌”。
故事出自《三国演义》第八十五回。刘备在白帝城永安宫病重,召诸葛亮等人托付后事。刘备病逝,诸葛亮立年幼的刘禅为帝,曹丕用司马懿之计,趁机派五路大军攻击西蜀。原文中,司马懿是这么说的:“若只起中国之兵,急难取胜。须用五路大兵,四面夹攻,令诸葛亮首尾不能救应,然后可图。”曹丕问何五路,懿曰:“可修书一封,差使往辽西鲜卑国,见国王轲比能,赂以金帛,令起辽西羌兵十万,先从旱路取西平关:此一路也。再修书遣使赍官诰赏赐,直入南蛮,见蛮王孟获,令起兵十万,攻打益州、永昌、牂牁、越嶲四郡,以击西川之南:此二路也。再遣使入吴修好,许以割地,令孙权起兵十万,攻两川峡口,径取涪城:此三路也。又可差使至降将孟达处,起上庸兵十万,西攻汉中:此四路也。然后命大将军曹真为大都督,提兵十万,由京兆径出阳平关取西川;此五路也。共大兵五十万,五路并进,诸葛亮便有吕望之才,安能当此乎?”
当时后主刘禅吓得面如土色,忙问计于孔明。而诸葛亮早就有对应的计谋了——对于作战来讲: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对于多路进攻之敌,最忌分兵,进行分散应敌,最好是集中优势兵力,歼其一点,虽有全局弱势,必争局部优势,运用机动作战,各个歼灭。但孔明平五路所采取的是分兵御敌,并且根据五路大军的不同弱点“对症下药”,巧用谋、交之法。番、蛮、吴、孟、曹五家,军事力量很强,但军事联盟犹如散沙,诸葛亮敏锐的看到这一点,采取不同的应对之策:西番国王轲比能,引兵犯西平关;孔明料马超积祖西川人氏,素得羌人之心,羌人以马超为神威天将军,他早已先遣一人,星夜驰檄,命令马超紧守西平关,伏四路奇兵,每日交换,以兵拒之;这条路就不必堪忧了。又南蛮孟获,兵犯四郡,孔明也飞檄遣魏延领一军左出右入,右出左入,为疑兵之计,南蛮兵惟凭勇力,但其心多疑,若见疑兵,必不敢进,这一路又不足忧矣。又知孟达引兵攻汉中;孟达与李严曾结生死之交;诸葛亮回成都时,留李严守永安宫;他已作一书,只做李严亲笔,令人送与孟达;孟达必然推病不出,以慢军心,此一路又不足忧矣。而曹真引兵犯阳平关;此地险峻,可以保守,诸葛亮调赵云引一军把守关隘,并不出战;曹真若见我军不出,不久自退矣。同时他还分析到,吴这一路兵,未必会动,如果见四路兵胜,川中危急,必来相攻;若四路不济,怎么肯动乎?现只须用一舌辩之士,赶往东吴,以利害说之,便可令东吴退出。诸葛亮尚恐不能全保,又密调关兴、张苞二将,各引兵三万,屯于紧要之处,为各路救应,作为预备队。诸葛亮这件事与围魏救赵的“共敌不如分敌”,相似之处甚多,可谓有同工异曲之妙。
要捉住他,故意先放开他。比喻为了进一步的控制,先故意放松一步。
遣到边界安上县作备。225年3月,蜀汉丞相诸葛亮决定亲自率军平定南中叛乱。参军马谡为诸葛亮送行时候提出平定叛乱要采取“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战略,诸葛亮亦接纳此建议,遂分兵三路,他率主力大军,作为西路,从成都由水路出发,进军越巂郡,讨伐高定;东路又派马忠由僰道出发,进攻牂柯郡,攻击朱褒;中路由李恢从平夷,攻向建宁。此时,雍闿与高定发生摩擦,最后为高定所杀,孟获趁机收编了雍闿部众,继续率领南中人与蜀汉交战。李恢军深入昆明,用计大破益州郡叛军。而马忠军则顺利在且兰打败朱褒,与李恢军会合。另一方面,诸葛亮大军到达南中后数战皆胜,先斩杀高定,然后与其他两路大军汇合。三路大军声势相连,准备迎战孟获。
一擒一纵:孔明大败三洞元帅后,又布下伏兵,让王平、关索诱敌。二人假装战败,引孟获入峡谷,再由张嶷、张翼两路追赶,王平、关索回马夹攻。孟获抵挡不住,被魏延生擒活捉。但是孟获不服气,说:“我自己不小心,中了你的计,怎么能叫人心服?”诸葛亮也不勉强他,爽朗地放他回去了。
二擒二纵:在一擒一纵时孟获不服气,说什么胜败及兵家常事,回去要与孔明再战,若再被擒才服。孔明听后爽朗的大笑说:“那你准备好了在来吧。”便放他回去孟获被释放以后,但是他本是一个有勇无谋的人,不是诸葛亮的对手,第二次又乖乖被活捉了。
三擒三纵:孟获对弟弟孟优说:“我们已知蜀军军情,你领百余精兵去向孔明献宝,借机杀了孔明。孔明问马谡是否知道孟获的阴谋,马谡笑着将孟获的阴谋写于纸上。孔明看后大笑,命人在酒内下药,让孟优等蛮人吃喝。当夜,孟获带三万兵冲入军中要捉孔明,进帐才知上当,孟优等蛮兵全部烂醉如泥。魏延、王平、赵云又分兵三路杀来,蛮兵大败,孟获一人逃往泸水。孟获在泸水被马岱扮成蛮兵的士兵截获,押见孔明。孟获说这次是弟弟孟优饮酒误事,仍不服气。于是孔明第三次放了他。
四擒四纵:孟获为了报仇,借了十万牌刀獠丁军,来战蜀兵。孟获穿犀皮甲,骑赤毛牛。牌丁兵赤身裸体,涂着鬼脸,披头散发,像野人般朝蜀营扑来。孔明却下令关闭寨门不战,等待时机。等到蛮兵威势已减,孔明出奇兵夹击,孟获大败,逃到一棵树下,见孔明坐在车上,冲过去便要捉拿,不料却掉入陷坑里反被擒获。孟获仍然不服,孔明又一次放他回去。
五擒五纵:孟获躲入秃龙洞求援,银冶洞洞主杨锋感激日前孔明不杀其族人之恩,在秃龙洞捉了孟获,送给孔明。孟获当然不服,要再与孔明于银坑洞决战,孔明又放了他。
六擒六纵:孟获在银坑洞召集千余人,又叫妻弟去请能驱赶毒蛇猛兽的木鹿大王助战,正在安排要与蜀军决战之时,蜀军已到洞前。孟获大惊,妻子祝融氏便领兵出战。祝融氏用飞刀伤了蜀将张嶷,活捉了去,又用绊马索绊倒马忠一起捉了去。第二天,孔明也用计捉了祝融氏,用她换回了张嶷、马忠二将。孟获要木鹿大王出战。木鹿骑着白象,口念咒语,手里摇着铃铛,赶着一群毒蛇猛兽向蜀军走去。孔明取出早已准备好的木制巨兽,口里喷火,鼻里冒烟,吓退了蛮兵的怪兽,占了孟获的银坑洞。第二天,孔明正要分兵缉擒孟获忽得报,说孟获的妻弟将孟获带往孔明寨中投降,孔明知道是假降,一声令下全部拿下,并搜出每人身上的兵器。孟获不服,说假如能擒他七次,他才真服。孔明于是又放了他。
七擒七纵:孟获又请来乌戈国的藤甲军,与孔明决战。孔明用油车火药烧死了无数蛮兵,孟获第七次被擒,才真心投降。像这样又放又捉,一次又一次,一直把孟获捉了七次。
到了孟获第七次被捉的时候,打心底里敬服。从今以后,不敢再反了。孟获回去以后,还说服各部落全部投降,南中地区就重新归蜀汉控制。
说到这,我不禁怀疑,诸葛亮是人是神?!这一战,打得太“有范”了吧!以后诸葛亮就是我的偶像了。
两大之间,敌胁以从,我假以势。困,有言不信。”意思是处在我与敌两个大国之中的小国,敌方若胁迫小国屈从于他时,我则要借机去援救,造成一种有利的军事态势;或者是处在两个大国中的小国,面临着受人胁迫的境地时,我若说援救他,他在困顿中会不相信吗?原指使敌人的间谍为我所用,或使敌人获取假情报而有利于我的计策。后指用计谋离间敌人引起内讧。
下面来分析下。诸葛亮恢复与吴联盟、平定南中后,就准备北伐曹魏。第一次北伐是在蜀汉建兴六年(228年)春,诸葛亮派镇东将军赵云、扬武将军邓芝占据箕谷,佯从斜谷道攻郿城,以牵制魏军主力。魏明帝曹睿派曹真率关右诸军,在郿城重兵设防;自己则率主力向祁山方向进攻,时天水太守马遵正带姜维和功曹梁绪、主薄尹赏、主记梁虔等人随雍州刺史郭淮在各地视察。马遵闻蜀军至祁山后,诸县响应。
诸葛亮第一次伐中原先是大败西凉大将韩德,安定太守崔琼,占长安城,围困安定城。后又围困夏候琳于南安城,克城指日可待,生擒夏候琳,余部大败而逃。蜀军军威一路势如破竹,所向披靡。攻天水郡,诸葛亮借夏候琳名欲用诈计诱骗马遵率兵救安定,趁虚拿下天水郡。时为马遵帐下中郎将的姜维认为诸葛亮军围困南安,水泄不通,南安城中夏候琳部军种必定无人能突围而出。调马遵之兵往安定,南安救崔琼,夏候琳乃诸葛亮调虎离山之计。建议马遵将计就计,破了诸葛亮调虎离山之计,大败赵云劫城之军。&
姜维的出现完全打乱了诸葛亮北伐中原的计划,令诸葛亮忧虑万分,不得不亲自任为军队前部先锋。天水郡城边再骚扰诸葛亮,令诸葛亮毫无办法。只得拿她母亲开刀,分兵攻打姜维母亲所在地翼城,姜维乃大孝之子,闻母事急,遂引兵往姜维疾驶。诸葛亮终于可以舒了口气。&
后来诸葛亮用反间计成功离间了姜维与马遵的关系,马遵疑姜维等人有异心。于是,乘夜随郭淮至上邽守备。姜维发现马遵已走,忙追随其后,可惜晚了一步,待姜维等人至上邽,城门已闭,不肯放其入城。姜维等人只好又返回冀县,冀县也不放姜维等人等进城。姜维等害怕,这时,诸葛亮用假道伐虢之计,趁机招降,姜维进退不能,走投无路,又见诸葛亮能礼贤下士,诚意待己。于是诚心而降。姜维的归降,伴随诸葛亮东征西伐,令诸葛亮如虎添翼,是诸葛亮军事,政治上的得力助手。不愧是姜维,诸葛亮费了这么大劲才搞到手!
诸葛亮一生之中指挥打过许多著名的战役,其中最为惊心动魄的我认为是“马谡拒谏失街亭,武侯弹琴退仲达。”就是所谓的“空城计”。相信大家对空城计并不陌生,民间最有名的空城计故事恰好就是取自小说《三国演义》中的“武侯弹琴退仲达”。后被用于三十六计,意指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缺乏兵备而故意示意人以不设兵备,造成敌方错觉,从而惊退敌军之事,是虚而示虚的疑兵之计。后泛指掩饰自己力量空虚、迷惑对方的策略。这是一种疑中生疑的心理战,多用于己弱而敌强的情况。
故事发生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诸葛亮因错用马谡,在街亭之战中,马谡因为不听王平“据汲水之道,据下城,改善部署“等建议,而被张郃大败,失掉战略要地——街亭。魏将司马懿乘势引大军15万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拥而来。当时,诸葛亮屯兵于阳平,把部队都派去攻打魏军了,只留少数老弱残兵在城中,诸葛亮身边没有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带领的五千军队,也有一半运粮草去了,只剩两千五百名士兵在城里。众人听到司马懿带兵前来的消息都大惊失色。诸葛亮登城楼观望后,对众人说:“大家不要惊慌,我略用计策,便可教司马懿退兵。”
于是,诸葛亮传令,把所有的旌旗都藏起来,士兵原地不动,如果有私自外出以及大声喧哗的,立即斩首。又叫士兵把四个城门打开,每个城门之上派20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样,洒水扫街。诸葛亮自己披上鹤氅,戴上高高的纶巾,领着两个小书童,带上一把琴,到城上望敌楼前凭栏坐下,燃起香,然后慢慢弹起琴来。
司马懿的先头部队到达城下,见了这种气势,都不敢轻易入城,便急忙返回报告司马懿。司马懿听后,笑着说:“这怎么可能呢?”于是便令三军停下,自己飞马前去观看。离城不远,他果然看见诸葛亮端坐在城楼上,笑容可掬,正在焚香弹琴。左面一个书童,手捧宝剑;右面也有一个书童,手里拿着拂尘。城门里外,二十多个百姓模样的人在低头洒扫,旁若无人。司马懿看后,疑惑不已,便来到中军,令后军充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撤退。司马懿的儿子司马昭说:“莫非是诸葛亮家中无兵,所以故意弄出这个样子来?父亲您为什么要退兵呢?”司马懿说:“诸葛亮一生谨慎,不曾冒险。现在城门大开,里面必有埋伏,我军如果进去,正好中了他们的计。还是快快撤退吧!”于是各路兵马都退了回去。诸葛亮能吓走司马懿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对司马懿的熟悉,他了解司马懿的性格生性多疑,算到他不敢一举攻城,才敢做出如此危险的行为,不得不夸奖诸葛亮真是镇定。
诸葛武侯一生善于用火,而其最后一次用火的战役是火烧上方谷。这个故事我觉得和三十六计第十七计“抛砖引玉”有关系。抛砖引玉,原典是这样写道的:“类以诱之,击蒙也。”句意为:出示某种类似的东西诱惑敌人,便可打击这种受我诱惑的愚蒙之人了。而火烧上方谷便是诱惑司马懿上当啦。
当时孔明率兵欲在祁山久驻,司马师对他父亲司马懿说:“蜀军在渭水边上屯田,打算长驻,这样下去实在是国家的大患。父亲为什么不跟孔明约个时间大战一场,以决出雌雄呢?”司马懿道:“我奉旨坚守,不能轻举妄动。”正议论间,忽报蜀将魏延前来骂阵,司马懿只是不出战。魏延骂了半天,最后只得回寨。
孔明见司马懿不肯出兵,便密令马岱造木栅,在营中挖深沟,放了许多干柴和引火之物;周围山上,用柴草虚搭了许多窝铺,里外都埋下地雷。孔明又对马岱密嘱道:“要将葫芦谷后路切断,在谷中暗伏兵,若司马懿赶到,让他进谷,然后就把地雷和干柴一起放起火来。”接着让魏延带五百军士到魏寨讨战,务必要让司马懿出战,但不必取胜,只可诈败。把司马懿引到上方谷。孔明又让高翔将木牛流马分二三十或四五十为一群,装上米粮,在山路上往来行走,务必被魏军抢去。孔明将驻扎在祁山的队伍都一一分派出去了,只留下屯田兵,对他们吩咐道:“如果其他兵来战,你们只许假装打败,但要是司马懿亲自来了,你们才可以合力去攻打渭南,截断他的归路。”这么一来,抛砖引玉的砖就准备好了,接下来就差引玉了。
司马懿命令夏侯惠、夏侯和各带五千兵去剿寇,自己则坐观回音。夏侯惠、夏侯和带兵两路,正行之间,撞见蜀军赶木牛流马而来,二人便一起杀过去,蜀军大败奔走,木牛流马全被魏兵抢获。第二天,魏军又抓到蜀兵人马一百多个,全部押往大寨,司马懿向蜀兵审问孔明虚实,然后便都放了回去。夏侯惠、夏侯和等不时地去截杀,半月之间,魏军连胜几仗,司马懿心中欢喜。一日,又抓到几十个蜀兵,司马懿问孔明在哪里,蜀兵答道:“丞相不在祁山大寨,在上方谷西边安营,令每日运粮屯往谷中。”司马懿便让众将明日齐攻祁山大寨,自己亲自引兵去取上方谷,烧掉他的粮草,让他首尾不应。众将领令,各准备出兵。这么一来,玉就引到哩。
司马懿发兵起行。孔明在山上,望见魏军气势汹汹,料他们肯定是来取祁山大寨,便密传众将:“若是司马懿亲自来了,你们就去攻魏寨,夺了渭南。”魏兵都奔祁山大寨而来,蜀军从四下里一起呐喊奔出,虚作救应之势。司马懿见蜀军都去救祁山寨,便带两个儿子和中军护卫人马,杀奔上方谷来。魏延在谷口,忽见司马懿带一队魏兵杀到,魏延舞刀相迎,司马懿挺枪来战,不上三个回合,魏延拨马便走,司马懿随后跟来。司马懿见只有魏延一将,军马也少,便放心地追击,司马昭、司马师相随左右,一齐攻杀。魏延带五百军都退进了上方谷。司马懿追到谷口,先令人进去哨探。回报说谷中并没有伏兵,山上全是草房。于是司马懿大驱兵马,全部进入谷中。这时司马懿忽见草房上尽是干柴,前面魏延已经不见了,心中不由犯疑:倘若有兵截断谷口,那可怎么办?一霎那,只听喊声大震,蜀军从山上抛下火把来,烧断了谷口,魏兵无路可逃。山上火箭射下,地雷一起突出,草房里干柴都着了,一时间火势冲天。司马懿惊得手足无措,跳下马抱住两个儿子大哭道:“我父子三人都要死在这里了!”正哭着,忽然狂风大作,黑气漫天,一声霹雳,大雨倾盆。于是满谷的大火,全被浇灭,地雷不震,火器无功。司马懿大喜道:“不趁此时杀出,更待何时!”立即引兵奋力杀出,援兵也前来接应,与司马懿合在一处,同归渭南大寨,不想寨已被蜀军夺去,守卫魏军正在浮桥上与蜀军大战,司马懿带兵杀到,蜀军退去。司马懿烧断浮桥,占据北岸。
在祁山攻打蜀寨的魏兵听说司马懿大败,丢了渭南营寨,军心大乱,急退时,四面蜀军冲杀而来,魏军十伤八九,死者无数,残余的都奔过渭水逃生。孔明在山上看见魏延引司马懿入谷,一霎间火光大起,心中甚喜,以为司马懿这次必死,没想到大雨从天而降,火不能着,使司马父子死里逃生。孔明叹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强也!”
火烧上方谷谋略方面来讲这次战役是一次经典,但从结果来讲这却是一次遗憾唉!
建兴十二年春,诸葛亮率十万大军出斜谷口,到达郿县,在渭水南岸五丈原扎营。司马懿也筑营阻拦,不与蜀军作战,料知蜀军远来,粮草运输困难,想把蜀军拖垮。诸葛亮也有准备,在渭水分兵屯田,作长期战争的打算。诸葛亮在这次出兵前曾与孙权约定同时攻魏,五月吴军十万攻魏,不胜,撤回江东,所以蜀军只得与魏军单方面周旋。八月间诸葛亮积劳成疾,病情日益严重,不久就与世长辞。这位带有传奇色彩的人,就这么与世长辞。虽说武侯已经归天,但就连将死,都在为蜀汉着想。孔明临终与众将诀别,并安排了军国大事。他死后姜维等遵照他的遗嘱,秘不发丧,整军退入斜谷。虽秘不发丧,但司马懿见蜀兵后退已知真相,故催军速追。突然五丈原上炮响旗飘,诸葛亮端坐四轮车出现,他羽扇纶巾,镇定自诺,潇洒风度。魏军见诸葛亮尚在,弃甲逃命,溃不成军。两日后,司马懿方知车上是木人。这就是,“陨大星汉丞相归天,见木像魏都督丧胆。”
三十六计中的十四计“借尸还魂”倒和“见木像魏都督丧胆。”有点像呢!这个应该不用我多分析,按照字面理解就能懂了。该怎么说诸葛亮呢,他到底是人还是神啊!就连人都已经没了,还想出了这么一计,保住了蜀国最后的军队,要不是他的遗计,姜维他们可能就上天和丞相相聚去了。
诸葛亮一生,遇事沉着冷静,打仗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为人才华横溢、胆识过人、军纪严明、以身作则、意志坚定、以德服人,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尽心尽力、忠心耿耿。虽说诸葛亮是人不是神,但他在我心目中已经是我的神了!
通过我对诸葛亮的计谋和三十六计的关系的分析之后,相信大家一定会惊讶:“原来诸葛亮的这么多计谋和三十六计有那么多联系啊!”是的,三十六计中的计谋成就了诸葛亮,诸葛亮让三十六计大放光彩,赋予了它新的内涵。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诸葛亮能够以一人之力,奠定了三国鼎立之基础,带领蜀国将士,打下了许许多多著名的战役。
希望我们能够向诸葛亮学习,传承中华文化,更深入的学习它,也能够像诸葛亮一样赋予中华文化更新的内涵,能让中华文化大放异彩!怀有一颗赤子之心,将中华文化发扬光大!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日军弱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