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现在是一个本科生推荐表自我评价,以后想在银行工作,有没有什么比较好的网站可以让我更多的了解银行的运营

主持人郭莹: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学生及家长大家早上好,我是这次主题论坛的大会主持人郭莹。我代表新东方教育集团的全体人员欢迎大家的参与。下面请允许我介绍一下出席今天大会的嘉宾。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总裁俞敏洪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常务副总裁
新东方前途出国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成刚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高级副总裁陈向东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助理副总裁柯宇涵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公关市场部总监贺庆荣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留学网项目管理中心高级经理韦晓亮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教学管理部英联邦项目高级经理耿耿
信诺传播顾问集团副总裁张心宏
腾讯无线业务副总裁马斌
杜克大学MBA九鼎投资董事孙继军
惠普关键业务服务器部门渠道总监蒋裕华
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北京分行行长助理石朝晖
中国联通增值业务部高级经理罗红兰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人力资源总监刘文忠。
北京新东方学校多语种部主任付天晴。
北京新东方学校北美部主任张洪伟。
德国明斯克大学毕业李雪。
法国马赛三大埃克斯普罗旺斯政治学院刘雯雯。
日本鸣门教育大学毕业孙晓杰。
以及将在主题上做发言的三位归国留学的学生以及GRE的高分学员的心得。
今天主题论坛的板块包括两个:一个是9点到12点的嘉宾和领导将为大家解读留学出国的相关信息和知识。商务我们从两点到五点钟在同样的主会场为大家分析8个主要的行业的就业人才需求以及相关的形势。
我再次感谢大家的光临,我介绍一下论坛的主办单位新东方,协办单位是新东方前途出国咨询有限公司、留留学网、腾讯教育、京华时报等。
下面我们有请重量级嘉宾,他将为我们做开场式发言,我们有请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高级副总裁周成刚老师。
周成刚:各位嘉宾、尊敬的各位家长和同学,留学这个话题现在是越来越热烈了,在中国的媒体上的讨论也很多。昨天我还在做一个讲座,家长和同学又在问关于留学的事。其实,我们今天为什么会那么热烈?我自己也面对这样一个现在,虽然17年前我自己出去留学了,我自己的孩子今年也面临着留学的选择。我的孩子明年可能会到澳大利亚或者是加拿大、或者是美国读本科。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认识呢?我发现自我认识是有一个过程的,我和俞老师一样,大学读的是英文,我们在学校里一做做了10年了,但突然有一天我们意识到我们必须要出国。是怎样意识到这一年呢?大学里的待遇、地位都不错。但突然有一天回过头来发现你的很多的同学出国了,你的很多同事发财致富了,你的一些朋友在国外的大学留校做教授了,有的回来创业已经成功了,突然感觉自己应该出去走一走。我突然意识到中国时代政治老师教我们的一句话,马克思说人是社会关系的组合,当时我不理解,现在突然理解了,人在社会上不得不受社会的各种因素的制约、影响。于是我们会跟随社会的潮流,其实潮流的背后是有原因的。我在想为什么这么多人留学,为什么更多人去的是欧美国家而不去非洲?而不去南美洲?有人去留学,但不会那么多,原因很简单。因为欧美的这些国家从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等各个领域代表了一种最先进的生产力。要去学习这些东西无非是为了我们自身更好的发展。所以说,我们到这个地方不仅仅只是看这么一个事件,我们还要去学习、还要去体会。而这种先进的生产力正是我们这个国家、社会经济如此高速发展的时候特别需要的一种东西。这是我想说的第一点。
第二点,我说留学是全球化的必然趋势。大家说,每个人都再说全球化,全球化到底是什么意思?我的理解也不是很深刻,但我觉得很简单而形象,其实全球化就是把全球的各个事件、各个国家、各个地方的壁垒不断地打破,把全世界的同学放在了同一个竞争的舞台上。比如说,国与国之间,现在美国的汽车、欧洲的汽车随时可以进入中国的市场。而中国的小商品也可以随时地进入美国。美国同学因为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可以随时地到中国了竞争。反过来中国的同学在美国大学毕业以后,只要有能力就可以竞争华尔街的工作职位。从这个意义上讲就是把所有的人、所有的国家摆在了同一个竞争的舞台上。既然已经是全球化的趋势就需要我们竞争的人需要具有全球化的竞争背景下具有全世界共同的核心价值、理念,这是我们要学习的东西。所以当我们去这些国家学习先进生产力的时候,我们还会学会很多的东西,包括职业性、规范性、科学性。当然还不能缺少一点那就是语言。大部分去学习学的是专业,但我们在学专业的同时也希望自己的语言在不断地提高。为什么这么多人选择到欧美去,原因是欧美的大部分国家把英语作为母语或者是工作语言,而英语已经成为了世界上的国际语言。所以说无论你走到什么地方,你去看世界上点击量最大的一些网络、网站可能工作语言就是英语。世界上最发达的媒体工作语言是英语。世界上最具学术先进科技理念的论文可能是用英语写成的。甚至于连生活中年轻人特别喜欢的时尚的文化也是由英语带来的。过去曾经有一句文化大陆的流行文化是跟随香港,香港学日韩、日韩学欧美。所以无论从经济、文化、到媒体都由英语来传播他们的理念。这一点也是我们要学习的,因为我们更多地要竞争这样一个领域的职位。所以回过头来我们就可以证明,你说没有这些东西行不行?当然也行。
那么第三点,过去改革开放30年我们已经亲眼目睹了。我的初中时在文化大革命的时候,那时候和现在是两种现状。我们现在再回到那个时代几乎已经不可能了,我们现在只有一种更强烈的信心和勇气,就是要继往开来,不断地进取,把这个门打得更大,让世界更多地进入中国,把中国文化带出去。现在有那么多的院校到中国来办合办的院校,现在中国有那么多的孔子学院进入国外的大学,而且孔子学院整个的声势影响国外的大学是越来越多。你也看到了现在国外留在美国大学的我的同学是最吃香的一批人,因为所有的大学把他们的业务重要的方向都转向了中国。最近无论是美国和澳大利亚的大学都新设了一个副校长,这个副校长主要是负责国际事务,最重点是转向中国。所以中国教育市场的蓬勃发展对世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中国在世界各地的留学生,除了在美国屈居第二,在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已经全部名列第一。我相信在不远的将来,美国的中国留学生也会名列第一。昨天我收到了一封邮件说美国有蜂拥而至的中国留学生。这会变成常态,这就是改革开放30年来给大家带来的实在。
昨天我在跟北京市留学行业的会长在一起聊天,他跟我讲了几个观点,他说,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留学生每年出国递增的速度没有低于12%的。今年达到并超过20万留学生,根据行业的内部数据进行评估和预测,到2013年中国到世界各地留学的学生总数将达到50万。这是一个巨大的数字。而且我们现在的留学从过去纯粹的高层次的转向于现在的多层次的,我们的学生尤其是很多优秀的学生出国留学的现象是越来越普遍了。每年高考在中国获得非常好的成绩的同学也去了香港、去欧洲、美国留学了。我们的留学选择从管理学、经济方面的转向更多的专业,而且变得越来越广阔,而且整个的现在变得越来越理性化和个性化。同学对服务行业的要求不断地提高,留学归国人员不断地增加。现在出国增长的速度和归国留学生增长速度是同步的,这是非常好的现象。
下面一点我要说的是,其实出国留学是中国人世代相传的交流理念的延伸,它其实并没有改变。千百年来,中国人坚信通过教育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通过教育可以把生活做得更美好,通过教育可以当官、发财、致富,所有这些其实都没有改变。千年前我们是在私塾里上学,多少年前我们开始走向城市,今天我们到北京、上海、广州这些大城市。现在又有了一个新的选择,我们不仅走到了北京、上海、广州,我们还到了世界各地的大城市,到了伦敦、纽约、波士顿、洛杉矶、悉尼这样的地方去留学。只是地域发生了变化,而背后的理念是从来没有改变的。
今天的留学在不断地延伸和扩展,但我们核心的理念始终没有转变。当我自己的孩子面临这样的选择的时候,我问自己他到底需要什么?因为我的关系他不断地跟着我来回地跑。每当他英语学得不错的时候,我就把他送回来,我说不能忘记中文。等他英文忘的时候我就把他送出去。我认识到21世纪我们更多地需要的是跨文化、跨区域、跨技能甚至是跨语言的多方位的人才。这样的人才具备了世界核心的竞争理念。当他走进世界大舞台的时候可以赢得自己的一席之地。
所以,最后我要说的是,这么多年来留学到底可以给我们带来什么。前几天我在自己的小博客上写了一段话,给大家读一下作为今天简短讲话的结束。
亲爱的同学们,我们到底为什么要留学?这意味着什么?我的回答是,为了知识的增长、为了能力的提升、为了事业的开拓、为了阅历的丰富,最重要的是生命的全新体验。虽然互联网正在把这个世界变得越来越小。我们足不出户便可知天下大事,但我们孤身一个人赴海外,把自己未来和前途去厮杀、拼搏,是从未有过的体验。我们挑灯夜战,把成堆的课本啃下来,我们在实验室废寝忘食,我们跟教授面对面用不地道的英语表达自己的真知灼见,留学交给我们如何在异国他乡面对可能的偏见和歧视,我们起早贪黑、我们独资承受就业的压力,我们忍受莫名的生活的孤独,我们品位生活的无情,这些成为了我们生活中刻骨铭心的事情。当然我们也看到了多彩的世界,看到了不同的风景、感受到了不同的体质,结交了不同肤色和种族的朋友,我们战胜了不同的困难和挑战,我们体会了成功后的喜悦,我们搭建了中国和世界建设和交流的桥梁,我们成为了世界进一步发展中一股势不可当的力量,这就是我们的收获。我想说,有条件的同学我们应该走出去看一看,没有条件的同学我们应该创造条件出去看一看,才会知道这个世界有多大?我们才会知道未来的责任有多重,我们才会知道我们生活的道路有多宽。这可能就是我们的前辈所说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吧。谢谢大家!
主持人郭莹:谢谢周成刚老师,曾经服务于BBC的周老师有英伦的优雅,说明留学对一个人的成长有什么样的帮助。我们下面请三位同学以她们的经历在欧亚名校学习的时候学会了什么东西。我们现在有请论坛的主持人张晓楠老师。
主持人张晓楠:首先感谢大家来参加新东方组织的这个活动。刚才郭晶已经介绍了三位老师,时间很短我们就直奔主题。三位老师是分别留学于日本、德国、法国的。我想在座的各位如果想选择去这几个国家留学的话,最关心的第一个问题是这个国家的留学到底跟其他的国家相比有自己独特的特点。我们想请晓杰老师说说日本的最大的特点。
孙晓杰:日本留学最大的特点是,从明文规定上没有说日语一定要达到什么样的条件。甚至从法律条文来说,只要0的水平也可以过去。但整个留学的体制告诉你其实你还是要有一定的语言基础比如说入管局在审理签证的时候,或者说学校审定入学的时候,主要参照系数是日语成绩。因为以前在留学的时候跟日本的民间奖学金和政府奖学金的组织者有一些交谈,在评定奖学金的时候究竟是什么样的标准。他们说主要是以专业成绩可以达到平均以上的水平就可以了,剩下主要是以日语成绩做成绩。日本是导师制,不但要负担在日本学业的问题和生活下去。语言这会起到关键性的问题。
主持人张晓楠:这跟美国不一样,在美国除了英语成绩以外可能会在其他很多方面有综合的评定。但在日本语言是最核心的关键。大家谈了日本失去了第二大经济体的位置,日本这么多年来一直相对来说经济都处于负增长的过程。我们很多人不光去日本留学,还关心毕业以后的就业前景怎么样,很多人都觉得毕业以后想留在那儿工作几年再回国,还是继续留在这个国家工作?
孙晓杰:经济危机给日本的经济带来很大的冲击,而这恰恰给在日本的中国人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有人说这不太现实吧。因为中国渐渐取代了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日本由于地理位置的关系要转向中国。而在这时候中间是需要一个人既对日本一些社会规则和公司经营理念比较了解,而又对中国社会基本规则以及中国文化市场情况很了解的市场销售人员和管理者,所以给了中国在日本的留学生一个很大的平台。
主持人张晓楠:我觉得这点很关键,很多人出国的时候想的是要出国改变命运,这时候总是想离我的国家越远越好,要在国外选择。现在国际多元化更要求我们看重的其实是中国的文化积淀。
孙晓杰:也需要对他的文化比较了解。这样知道双方的游戏规则,这样会做得更高一些。
主持人张晓楠:谢谢晓杰老师。很多人了解德国是因为德国不收学费比较便宜,我们听听李雪老师的高见。
李雪:去德国留学是工薪家庭的首选。他们的留学费用最贵的地区一个月也只需500欧元而已,其他最便宜的地区只需要200欧元,一年对家庭的指出只需要2万块钱左右。而德国对学生特别大的优惠政策是无论是中国学生和德国学生,在德国有1/4的院校是不收院校的。剩下的3/4对中国的留学生推行的是免学费的政策。如果这个学校收学费,一年只有1万块钱而已,所以对很多的家长和孩子们来说是特别好的吸引他们的点。
主持人张晓楠:相对来说这是一个福音,我们有经济实力可以去德国。那么德国怎么样决定是否录取我们呢?
李雪:德国院校的第二大特点是对学生的入学要求特别低,也就是说你要提供自己的证明都是真的,对大学期间对文化课的要求也不是很高,平均分只有65分就可以。它唯一的硬性要求是语言的要求,大家都比较熟悉托福,德语里是德福考试,如果过了语言关就可以到德国的大学。还有一个是迎合大会的主题,德国教学的另一个特点是宽进严出,教学质量比较过关,如果拿到了德国的毕业证,无论是本科还是硕士留学含金量非常高,现在的招工单位比较认可德国的成绩。
主持人张晓楠:也就是说有足够的钱还不要太多,只要是从小认真读书就可以申请。我们在读书的过程中最关注的是语言方面,事先必须要考好德福考试就可以了是吗?
李雪:对。
主持人张晓楠:大家会强调法国的学费也比较便宜,而且去德国留学的话,很多人说出了去德国还可以坐着火车到其他的国家游历,其他人也觉得法国是这样的。法国是很浪漫的,除此之外法国还有什么自身的特点呢?
刘雯雯:你拿到了留学法国的签证可以游遍欧洲,大家对法国的想象是法国特别浪漫,其实法国人的性格跟法语一样除了浪漫也是非常严谨的。比如说语法很严谨。法国人的浪漫反映在学术上,实际上是一种学术的热爱和严谨。法国的教学质量是国际上有口皆碑的。法国有一个最大的特点是,它的高等教育体系是双轨制的。中国和其他国家是只有一条线――大学。但法国的高等教育是双条线并行,进大学的比例非常高,但只有20%的学生会选择另一条线叫做大学校。我们一般都译为精英高等教育学校。这条线上的教育与大学是完全平行的,唯一的不同在于他所培育的是前20%的学生。对中国和其他外国学生来说,你想接受法国的精英教育,尤其是硕士、博士,只需要递交申请材料参加面试拿到签证就可以了。这一点特别好。还有法国的教学费用很低,大学是完全免费的,但要接受精英高等教育是需要收费的。费用相对于其他的西方国家来说还是比较低廉的。
主持人张晓楠:也就是说只要通过考试,他没有要求我们在国内的考试水平要达到什么样的,只是要求在法国是前20%。
刘雯雯:他最看重的是学习经历、社会经验以及语言的水平。但要求不是很高的,大概在中等就可以了。
主持人张晓楠:精英学校的教育和另外一条线普通大学的教育除了入学有所差异,那么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最大的差别是什么呢?
刘雯雯:它是配备了最好的师资,有最好的学生。在跟学生相处得过程中,你的同学是最优秀的学生、你的老师是最好的。在法国的高等商学院实习是毕业里必须有的阶段,这给你一定的时间自己找。如果学生自己找不到,学校是一定会找到在法国实习的机会。如果你有法国高等商学院的文凭,有在法国企业实习的机会对将来的经历是很有帮助的。
主持人张晓楠:那么实习会决定以后会不会找到很好的工作,法国的学校一定会找到实习的机会吗?
刘雯雯:这是拿到法国高等商学院的必备的。法国的商学院的声誉非常好,英国的《金融时报》每年都做排名,欧洲前10名的商学院排名法国占了8个,而且不仅重视学生的成绩也重视学生的实践。如果在相对应的时间里找不到实习,学校会跟当地的所有跟中国有联系的法国企业发官方信函帮助学生来实习。这一点是很重要的。
主持人张晓楠:刚才几位老师从总体方面介绍了一下这三个不同的国家自身的留学特色,还有一些具体的问题分别问一下。我先问晓杰老师。日本只要语言达到了要求就可以去了,现在更多的人尤其是很多的年轻人哈韩、哈日的情结很重。那么日本有没有相关的政策,比如说以前只准许这么多人来日本,现在扩大了招生的生源。
孙晓杰:日本对留学的政策是很放宽的,日本70年代的时候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我自认为它应该比西方国家更早地开放了这项措施。所以它在80年代的时候提出了10万留学生计划。07年他们已经达到了这样的目标。08年福田康夫首相已经提高到了30万。另外,在日本留学生大部分是以中韩为主体,而07年日本专门给亚洲国家的留学生投入了60亿日元的奖学金。所以我觉得对对我们来说我们可以在更宽松的环境完成自己的学业。
主持人张晓楠:我们知道很多申请去美国留学的人通过很努力地考试申请到了学校,大家最后关心是不是可以拿到签证,我们从德国侧重一下,在德国只要有一点钱,只要德福成绩考过了,那么签证方面呢?
李雪:现在在德国华人留学生人数是在4万人左右。为什么这样的比例对比其他的欧美国家不是在特别大的数字,但在德国确实是所有的外国留学生是数量最多的。德国现在对中国留学生持欢迎态度。现在去德国的签证率通过非常高,是99%左右,他们不会拿签证来卡你。还有一点要补充的是,在座的大多数的学生大家的英语水平都非常好,现在德国有特别好的欢迎中国学生的政策,推行国际性的教学,里面是国际课程,你可以在德国用德语生活,但学业用英语完成。比如说雅思可以达到6就可以申请,德福达到了8就可以了。这也是很多的留学生申请德国留学的原因。
主持人张晓楠:我们为什么要出国读书、留学,除了周成刚老师提到的是一种对自己的历练,但大家更关心的是现实的问题,就是毕业以后可以找到好工作吗。法国学校可以保证提供实习机会,但并不是说每一所学校都有这样的条件,可能只有商学院和精英学校。我在美国读书的时候有法国的同学,我发现法国同学的生活节奏比起美国和日本要慢很多。他们喝红酒一喝4、5个小时。我们每周有1天的时候去社交,人很多,大家在那儿聊天。每周四大家偶尔去一下,但法国同学是周周都会去,而且他们周四去,他们甚至组织从周一到周四都搞这样的活动,他们特别喜欢休闲生活。法国的经济这么多年来的增长是处于很低的状况,它的就业前景到底怎么样?如果我想留在法国有没有这样的机会?
刘雯雯:您提到法国人特别地懒散、浪漫,你会经常看到阳光下路边的咖啡馆总是满座的,他们有机会就去渡假、聚会。法国人对待生活的态度和对生活质量的追求,不妨碍他们另外的表现学术上的严谨,法国的经济不像中国这样的景气,这正好给了中国一个机会。他们的经济不景气正好来寻找中国市场。现在在中国的法国奢侈品品牌是很多的,另外汽车的行业雪铁龙、雷诺、标致以及电信行业等等,真的是有很多的选择。如果你想留在法国,机会也不少。如果你不想留在法国也有很多的选择。除了法国的企业以外,中国的媒体在法国像《人民日报》、新华社等都有记者站,而且其他交流的方式也很多。
主持人张晓楠:跟几位老师的交谈我总结了一下:
第一,在去这个国家之前要了解一下它区别于其他国家的特色。第二,无论选择去哪个国家都不能忘记我们是一个中国人,我们一定要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到极至,这样在几个国家能找到理想的工作也可以实现自己的出国理想。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这个环节的讨论就到这里,感谢几位老师的参与。
主持人郭莹:下面我们将进行第二组的分论坛的讨论。这组我们将请上三位美国名校的校友。接下来有请九鼎投资的孙继军老师。下面有请柯宇涵他是哈佛大学的MBA。
主持人:首先我们清楚孙继军老师,他在新东方担任过老师,他本人就是GRE、GMAT的高分获得者。孙老师对美国名校商学院的教育是有客观的洞察和深刻的体会。那么美国名校商学院给您带来了什么样的收获呢?
孙继军:感谢新东方新在座的各位。我也是新东方人,一回新东方的感觉很激动。我在美国读书的最深得感受是,美国的教育比较实际。跟中国教育相比是这样的。但真从知识的角度来讲,有一点非常地好,现在国际化发展这么好,知识的学习在任何的地方都可以获取。在美国的感受是可以接触到不同的人和文化,亲身地体验一下这种感觉对留学是最有价值的。其实从知识的学习来讲,MBA两年的时间不会学到太多的东西,MBA的教学都是简单的案例和非常肤浅的东西、非常地杂乱。管理的各个方面都会涉及到,我们第一年学16门课,从市场、金融、会计一直到人力资源管理都会学到,但很不深入,只是模型。但在MBA期间可以认识到全世界各个行业的人,而这些人会在短时间内做到相对高的职位,这样对你的人脉很有用。
主持人:我们再问孙老师第二个问题,您觉得是商学院成就了入读的学生还是因为他本身就有成功的特质呢?
孙继军:最关键的问题不是商学院还是自己。老俞也没有读过商学院,但他成就了新东方。读书不是目的也没有必要,一定要想清楚自己要什么,不要把读书作为选择的目标和目的。我讲解我同学的例子,我同学是夫妻俩,他是91年的江苏省的理科状元,他的师兄是Google的创始人,他的师弟是youtobe的创始人。他现在在家里带孩子。他太太是国内一个很本地化的大学毕业的,因为他是清华毕业的所以才跟他。她一年半毕业以后到硅谷找了一家公司,她是第三大股东,成为了一个富豪。她生了一个双胞胎,她老婆的工资很高,她老公是编程成员,所以只能在家带孩子。04年她就读 MBA跟我成了同学。06年她去了一家公司又上市了。所以说读书跟真正成就事业之间的关系有多大呢?这一点完全是取决于你对机会的把握能力和综合的素质,这种东西比你学到的东西更重要。
主持人:谢谢孙老师。我们接下来请的是柯宇涵老师。他是中国人眼里非常成功的榜样了,他本科是美国最好的大学之一,随后到了哈佛商学院,现在是新东方助理副总裁。您是对美国教育最了解的人之一,您可以分享一下在美国商学院申请的准备过程中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吗?
柯宇涵:我先说一下,好像我上什么大学也不重要。其实我读哈佛对我最大的用处是老俞经常会提醒我,日本你没上哈佛大学我也不会要你了。确实是这样的。其实我所谓的学习和职业的规划不是那么地理想。我上的本科是在文科大学上的,我上的那些课程其实是艺术、文学、政治,我上一些经济的课程跟商业有点关系。后来工作的时候我等了三年才考虑商学院这样一个事情。当时也不是我自己在考虑的,有一个朋友刚刚毕业了他就推荐了我应该去想这样的问题,所以我才想的。有的时候先要好好工作,可以慢慢地找到商学院的途径。
回答你的问题,其实我有三个建议,但是我想先问一下,有多少人比较喜欢投资股票市场、地产的可以举手。你的职业规划也是一种投资,不要别人做什么我就做什么,这样会变成一些泡沫,可能是地产、黄金。其实我觉得如果你跟别人稍微不同的职业规划回报会更大。当时,我在商学院快要毕业的时候我拿到了一个Offer但他们不让我直接到中国,他们希望我先在纽约呆三年,后来我继续找,有一些在中国挺大的一些企业。最后我放弃了我那个Offer,我的很多的同学都批评我,但我觉得是对的。第二,我觉得工作经验是挺重要的。尤其是你要上商学院,因为他用的是案例。很明显如果你看一些同学的工作经验比较少,讲的东西就没有那么高的水平,没有什么工作经验依据。所以我觉得上学的时候如果有工作经验你的贡献会更大,你的收获也会更大。我自己是等了四年半才读MBA,我觉得正好。说不定如果你上其他的一些商学院,如果是教授的讲座多一些就没有那么重要。第三个是领导力经验。这是哈佛特别强调的。我也会经常看一些我的中国同学的资料,他们会列出来一大堆的东西比如说有10来个活动,比如说模拟联合国,在四川灾区做志愿者都是挺不错的。但他们没有表现出来领导力方面的角色,更多地是参与一些过程。有的时候很明显是为了申请一个MBA才做的活动。所以我建议,你们在准备 MBA的先选一两个你想做的事情,这样投入会比较好一些。
主持人:谢谢柯老师。我们聊完了入读之前的准备,再看看入读之后,您觉得读商学院的有目的的学生应该怎么样对待找工作的问题。
柯宇涵:我是06年毕业的,工作比较好找。我本科是1999年毕业的,所以有点不一样。我先说一下,我有三个建议,第一个建议是很多的学生读MBA最大的目的是换一个行业。但这不是那么好做的,甚至在哈佛也不是那么好做的。如果从另外一个行业要换到投行或者是咨询公司会好一些。但是,如果要上一个特别传统的或者是经常用MBA的行业就比较难一些。比如说我自己,有很多的投行在说服我去那里工作,但我需要很大的力气和时间才能说服老俞。如果你真的想用什么东西肯定要投入一些东西。你要换一个行业是很困难的。
第二,在商学院他在做什么、我在做什么是很厉害的。有一个笑话哈佛商学院要参与哪个行业肯定会出任几个。我当年风投和地产是很好的,可是这几年有金融危机了。其实商学院是一个不错的机会,你可以了解不同的同学,他们有不同的知识背景,可以通过你的教授了解一些公司的情况。甚至之前不会考虑的行业也会看看去了解更多。但到第二年你真的需要想好,把重点放在一两个公司,你可以多了解他们的人,通过对人的感觉可以更了解是不是更适合这个工作。我那时候有很多的同学还在盲目地想做投资和地产。第一年你可以盲目,第二年出去你真的想找很好的工作,自己要多想想。
主持人:我们再来听听晓楠老师的看法。
张晓楠:今年流行“被”这个词,如果你没有想好做什么那么你也只是“被名校”。我心里的感受是,名校的牌子给别人看,但里面的经历是这辈子留给自己回忆的。你出国的时候更要想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你内心追求的并不是名牌的品牌本身。我特别喜欢英语中的一句话,翻译过来是很多时候要跟随自己的心走,而不是在短时间内被一些利益和大趋势左右了自己的想法和判断。我特别喜欢苹果的CEO乔布斯说的一句话,他说人这一辈子最重要的是坚持寻找自己真正喜爱的工作并把它变成自己的职业。很多人问如果找不到的话怎么办?他的回答是继续找。对大家是一样的,如果留学在人生这么漫长的历程中只是很短暂的一段,你不要指望它衣锦还乡彻底改变自己的命运,我觉得不能进行彻底的改变,但可以改善很多的东西,如果你带的心态是改善而不是彻底地改变的话,那么你会理性地看待出国,收获也会很大。但我觉得出国一定是值得的,但你要想好是不是一定要马上出去或者是适合哪个国家和学校。
另外,在国外读书的过程中可以认识很多的人,让我想起陆幼青写的一本书,我们为什么要读MBA,第一是充分地利用学校的图书馆。第二要结交很多的朋友,第三是要培养很多游历江湖的勇气。学校的结束是人生的刚开始,而不是通过学校就彻底改变了,而只是刚刚开始而已,我的建议是大家不仅期望着山那边的树更绿、山那边的月亮更圆。我们做的更多的应该是到山那边之前的工作。在出国之前有很多的工作可以事先做好,我见过很多人出国以后我们都在忙着复习专业课的时候,他却还要那着录音笔在录老师上课讲的内容是什么的时候,他可以平衡吗?花了这么多钱和东西在课堂的时候,别人已经在学金融学和会计学理论的时候,而我还在学语言。包括我之前做的采访的几位去欧亚留学的老师也一样,每个人都在强调语言的知识,但强调得在多也不如自己真正地落到实处做好。另外,人际交往的网络对我们来说很重要,但不只是在国外可以,在国内也可以,我们有六度空间理论吗?关键是你要走出去认识6个人。我们在国内应该做什么呢?第一要跟校友联系,师哥师姐会提供给你很多的建议。为了获取某种信息来做相关的访谈,校友是我们可以充分挖掘的一项,另外还有学校的老师和教授。另外,你有没有想过出去留学,你毕业以后想去什么样的地方工作,你是否可以通过参加这样的活动认识这样的人,你先去跟他们进行一种联系和交流,认识10个人,可能只有1个人发邮件回复了你,这样你已经解决了一个人。在出国之前想好要去的20个单位,然后通过各种途径和办法找到这20个单位的人,跟他们做出国访谈,这样对你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一件事。另外,在出国读书之前已经有那么多人去国外读书了,再去20所你想去的目标学校,去学校的主页搜索中国学生的学生组织,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认识很多的中国学生,事先知道你想了解的人他们的经验。第三,国外的学校有很多帮助国际学生的ISO组织,你也可以给这些地方去信,他们有公开的联系方式。你跟他们很真诚地做联系,你能失去什么,大不了是被拒绝,而我们这些是不怕的。这种情况下你会发现生活在你不断努力的过程中在前面无路的时候给你一个惊喜。我觉得脚踏实地永远比心存高远更实际。这是出国之前要建立网络的重要性。
我要说的最后一点是,我国内以前是在新东方做托福老师、部门主管,后来我出国读书读的是金融,在读书的过程是去投行实习的,可是我毕业之后选的是媒体的行业。很多人问柯宇涵老师为什么没有去高盛,对我来说也是一样的,我们在工作中会体验到同伴间的竞争压力。我在心里隐隐觉得我不会喜欢投行和咨询公司的工作节奏、文化,但在那种环境下很难像但丁那么潇洒,你还是会受到很多的影响。我想起日本一个作家的一句话就心理平衡了,他说生命本身就是一种浪费。我想既然生命本身都是一种浪费,我何不多尝试呢?我先进到投行确认一下我是不是喜欢它。我觉得我们做一个工作和实习,不光确认是不是喜欢它,还要做排除法,当我不知道我喜欢什么的时候,我先确定我不喜欢什么。所以当时我就通过自己的努力进到投行去实习了,结果一个暑假实习下来我心里特踏实,我知道我这辈子我做不了banker,我看了新闻节目就觉得心潮澎湃,这就是我为什么坚定在媒体行业做一个新闻人实现自己新闻理想的愿望。当同伴竞争压力来到的时候,当你不能坚持自己最初的想法的时候,年轻是有尝试和浪费的资本的时候,当你到了一定的年龄就要确定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并且在这条路专注、坚定地走下去,这是我在国外最大的几点收获。
主持人:最后作为总结,我想请几位老师分别用简短的话,什么样的人适合读商学院。
柯宇涵:好吧,我不知道还有总结。其实,我认为不是所有的人都要读MBA的,有点像他所说的,从我的角度来看要做特别正确的决定。我的工作经验是中国积累的,虽然可乐是营销品牌是最厉害的公司之一,但因为中国市场增长那么快,很多的学习都是通过工作才得到的,所谓的培训基本上是没有的。虽然我做了媒体计划、品牌计划的东西,但营销的理论化的东西我不是很清楚。如果要看其他的课程比如说金融、会计我可能更不清楚了。我上商学院之后在摩根斯坦利呆了一段时间才有了这样的一些机会。从我的角度来看是挺重要的,但我觉得很多人去学MBA也是一种浪费,因为他们之前学过很多的东西,他们更多是因为网络或者是其他的原因才读MBA的。我自己认为应该有一个学习的原因和目标,不只是网络的原因。
主持人:所以说要从自身挖掘清楚。孙老师呢?
孙继军:他们都讲的差不多了。但我觉得中国人读MBA要想清楚,中国人跟美国人是不一样的。昨天我们一对MBA同学聚会,昨天晚上参加了留学生的活动。现在美国的就业形势是非常惨淡的,所以大家考虑清楚。今年美国的国际毕业生找工作基本上很难拿到Offer的,因为美国的失业率已经达到了10%几了,首先他们要保证美国人的就业。前段时间我帮助面试申请人,今年中国申请读美国MBA的人数翻的了一倍,相反在美国的就业率就更低了,如果你两年后在美国找一个大公司去实习,难度非常大。如果现在的工作机会还不错,如果在国内可以好好地努力,我觉得MBA不一定是你最佳的选择。各个人的情况不一样,如果说现在非常的痛苦,在国内也不知道干什么,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可以支撑你,你可以多去尝试,但对女孩子来说就不建议了,你尝试到30岁基本上就Over了。但不要谈频繁地更换工作和职业,这样会给人不踏实的工作。我工作的经历非常地简单,我毕业以后就在新东方,之后2005年才读的MBA。我经历了以后才做投资,可能我到40岁的时候觉得差不多了就退休了。所以不要太频繁地更换。我比你们幸运的一点是,我毕业以后选择了新东方,因为它是教育行业里的老大,它是朝阳行业,其次我选择了一个龙头的企业。我在新东方工作了六年,后面会逐渐地很顺。大学毕业的时候不要光去学MBA,我大学毕业以后是要养家、活下来。之后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支撑自己读MBA才可以读。各个人的情况不一样,所以自己定。
张晓楠:我们很难在20分钟的时间说清楚到底谁适合读不读。我觉得你只要具备以下的几种能力就可以辨别清楚自己是不是适合读MBA,很好的领导力、很好的沟通能力、很好的团队合作精神,最后你有很强烈的乐于改变的愿望,如果具备了这样子的素质,商学院对你来说是比较好的选择,跟别人来说有比较好的竞争优势。我的感觉是,我经常说人这辈子最重要的是打好你手中的牌。可是在我们年轻的时候是什么状态?你先总得抓住几张牌。我总是看到一个人说我做一件事的时候就说不喜欢了。鱼和熊掌都没给你的时候你就不选了,这就是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如果你有商学院的梦想的话,你就不妨申请,因为申请的过程本身对你也是学习和进步。也许最终你拿到的录取,你发现不适合读这个,放弃对你来说不是很大的损失。你起码学到了英语。如果你最后拿到了录取,你也去了商学院,你发现学校的体制不适合你,树挪死、人挪活,学校创造不了我可以自己创造。这个世界是资源的竞争,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就是讨论谁应该更多地为占有的资源和对大气的污染负责,资源是自己争取的。不能说MBA不好就辍学了,或者是混。要在两年的时间为自己创造一片天地,这样才能够改变自己想改变的人生或者是命运,这是我最大的一个体会。
主持人:谢谢晓南老师。简单地总结就是一句话,读商学院是很重要的,正确的人在正确的时间做了正确的决定,才能对人生真正有所助力。谢谢三位老师的分享。
主持人郭莹:我们体会到了几位嘉宾不同的风采,这不仅代表了新东方的名师也代表了追求人生和理想的态度。下面我们将请上另外一位名师,是新东方科技教育集团的高级副总裁陈向东老师。
陈向东:刚才的主持人的名字叫做郭莹,是新东方著名的娱乐节目主持人。郭莹老师一直在成长,看到她我想到了张晓楠老师,我的第一反应是《又见炊烟》,她以前是女孩子,现在已经是很具知性风范了。
尊敬的各位家长、各位同学大家上午好!我今天跟大家分享的题目是“2010年欧美留学趋势”。第一块是留学发展的五个阶段,第二是2010年欧美留学的八大趋势,第三是留学选择和人生路径。而我们关注留学发展的五个阶段的时候,可能按照官方的说法是1847年到1912年。第二是年,第三是1927年到1929年,第四个阶段是1949年到1978年,第五个阶段是改革开放到今天。过去100多年的留学历史,换句话说从1847年从容闳读书已经中国留学历史已经有162年的历史。从1979年到2000的22年间,中国的留学总数是21万,而2008年一年中国的出国留学人数是20万,也就是说2008年的出国留学相当于1978年到2002年的出国留学的综合。而在2001年中国入世到2008年中国留学生人数超过了100万。而我们集团的周成刚老师说了一个数字,中国出国的留学人数跟归国人数都是相同的。
我今天想跟大家讲的核心是,为什么我们突然发现现在留学生的人数是急剧增长的呢?美国的经济在世界上好像是老大,美国的科技也好像是老大,很多人说美国的经济科技的老大是因为美国的创新,到现在一帮学生站出来说,错了,是因为美国的消费竞争力而带动了美国所有方面的领先。每年做贸易美国总是逆差,换句话说美国是赔钱的,美国的老百姓不存钱,而美国老百姓巨大的消费能力带动了后面的行业创新,带动了美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恰恰在过去31年,中国经济保持了近两位数增长的时候,中国百姓的消费竞争力急剧提升,为什么在中国看到了这样大的改革。中国有三家互联网公司让世界敬佩,第一家是腾讯,并且腾讯的模式是世界上没有的模式。第二家很伟大的公司是阿里巴巴,阿里巴巴这家公司就上市了一部分,目前也是1000多个亿,这个模式也是很了不起的。第三个是百度,百度是作为中文搜索的第一品牌,是全世界最大的中文搜索,Google这样一个大公司到中国来打,被百度打得稀里哗啦的。这是因为中国巨大的消费能力。当中国的巨大消费竞争力在未来进一步释放的时候,更大的中国机会将会真正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而这中间必然就涉及到出国留学。因此我今天想跟大家讲的是2010年留学的八大趋势。
第一,美国留学持续成为第一选择。第二,英联邦国家留学仍然保持较快增长,第三,德法等国家成为留学热点,第四,北欧留学开始受到更多关注。第五,大学生留学保持稳定增长。趋势六:中学生留学保持了井喷的增长。 趋势七:预科留学成为真正留学的新概念。趋势八:留学专业选择多元化、凸显理性回归。
趋势一:美国留学持续成为第一选择。
我们看看美国留学的时候,一般美国留学持续成为第一选择,因为大学的数量比较多,在世界上前100名大学占据了很多。前20名美国占了13名,奖学金的数量比较多。第三个优势是留学美国的人数位居首位。我加了一个引号,刚才的几位专家讲过了,印度目前是美国第一大留学人群,一共是10万人,而中国在2009年是98510人,如果再加上台湾、再加上香港,中国肯定是绝对的第一名。但我想说的是,印度的经济比整个中国的经济的发展滞后了15 年到20年左右,而印度居然在美国留学的人数是第一位的。而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国被世界所拥抱,包括奥巴马的政策最后导致的结果是中国到美国留学的人数如果我们这几年送过去的学生,美国人确实看到非常棒的话,留学的人数还会保持继续地增长。第四,美国对中国留学生政策的开放。这中间我们都非常地明白,世界上目前最有希望的国家毫无疑问是中国。因为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使得中国人爱学习。中国目前到美国每年的留学人数大概是10万了,而美国每年到中国的留学人数目前才2万多,换句话说谁会学习啊?中国在学习美国,我们知道成绩代表过去,而学习代替未来,一个民族只要有学习精神,这个民族未来是不可估量的。为什么那么多人到国外留学又回到了国内,这是特别相关的。我们看到了晓楠老师、孙继军老师。他们留学海外的时候我总是想到就业看学历,但是工作看能力。同时一个名校毕业为什么就业以后有的人状态特别好,有的人的发展特别差,有的人事业升迁比较快,我想最重要的是工作打拼靠能力。是这是哈佛大学的一个校门,这不像我们中国的校门这是不同文化的体现。这是哈佛校园里面的一个地方,很多地方有不同的道路。我到英国的剑桥大学它中间是一个方块草地。草地中间是没有路的,只有很德高望重的教授才能走过去,而美国人都可以用最近的路线穿越路径的时候,你可以看到美国的高效为什么在过去的200年内在世界领先。这是哈佛商学院的图书馆,这是每年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举办比赛的场景。
趋势二:英联邦国内流仍然保持较快增长。
1、雅思考试的带动推动了英国留学。我不知道在座的各位家长是不是关注到了,年的时候,中国每年美国的留学生的人数降到了1.5万人左右。之前是很高的,2002年的时候降低到1.5万人的时候,很多人的留学梦想破灭了,这种替换选择就是英联邦国家,而之后去哪儿呢?雅思这个官方机构推出了改革。雅思到中国十几年一直是萎靡不振的,而美国因为9?11把自己的留学大门关上了以后,就导致雅思考试一直很流行。在2006年参加雅思考试的人是13万,06年是21万。我们中学生参加雅思考试的越来越多,这导致了英联邦国家留学成为了一个巨大的热点。英联邦国家是英国是代表性的学校,这成为了巨大的热点。
2、商科的课程广受喜欢。
3、学制短、见效快。
趋势三:德法更国家留学成为热点。
我们都知道说到德国、法国,前段时间说到英国的首相布莱尔在竞选欧盟总统的时候输给了小国家。这是德国和法国在欧盟中的地位博弈。在欧美的未来中,德国和法国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德国和法国最大的劣势是跟中国没有语言的对接体系。比如说德国有德福。但它没有联合的语言测试体系,这导致的中国的很多留学生想到德国、法国读书会显得特别难,而德国和法国做的工作是公关中国的著名大学和中国的著名大学合作,从大一选择学生到德国和法国读书。比如说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都有很多这样的项目。这是很多家长掌握咨询的时候,德国和法国的经济实力导致了它们具有很大的竞争力。
趋势四:北欧留学开始受到更多的关注。
过去一段时间有很多的朋友来找我说他的孩子要到北欧留学,他说北欧有专门为留学生开设英语授课的课程。第二,留学人数日渐增多,第三,签证比较简单。第四,部分国家免费。包括丹麦、瑞典、挪威,芬兰。瑞典已经宣布2011年开始收费。第五是可以享受跟当地的居民一样的医疗福利。我们新东方一位著名的老师到丹麦去,他老婆怀孕的时候丹麦的政府就到他那里去说你的生活环境太差了,结果环境改善了很多。
趋势五,大学生留学保持了稳定的增长。
这与北大教授公布的数据有关系,我们看到北大教授公布的数据是2009年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只有40%的人落实了工作单位,换句话说600多万大学毕业生有60%还没有落实。09年有400万,2010年的话可能有几百万,换句话说过去几年中已经积压了1000多万大学生没有工作。他们有几个出口,第一个是考验。第二个是是考公务员,考国家公务员竟然只录取了1万多人。第三个就是出国留学。所以大学生中出国留学仍然是可以保持增长的。
趋势六:中学生留学保持了井喷的增长。
这里面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中国大学和中国高考。中国每年参加高考的学生是1000多万,而每年被中国高校录取的是600多万,也就是说有400多万的高中毕业生没学上。第二,中华民族五千年来有名校情结。600多万的大学生有200多万的学生不满意自己的学校。大概有几百万的家长对学校是不满意的。第三,中国经过过去31年的改革开放不知道怎么样中国人突然有钱了。我前天晚上去参加郭德纲从艺20周年的聚会。他们说他的相声很贵的。我去了以后发现场子是爆满的,那个大礼堂坐了1000多人都坐满了,我发现了中华民族爱文化、爱教育的热情在世界上是首屈一指的。我们中国的家长在面对90后的时候,他们个性张扬、独立、有空间希望差异化。过去几千年我们是皇家文化,现在我们的文化是90后张扬的特色文化,这导致了国内大学去不了到国外去,留学,美国去不上就到欧洲、去不了欧洲就到新加坡,新加坡去不了就到香港。2009年美国的本科留学国际学生增加了11%,而这11%的增加中60%的增长是来自于中国留学与美国的本科生的拉动。而在2009年中国到美国读的本科生达到了16450人,增长了65%。换句话说在过去的三年里,中国到美国读书的高中生每年以60%的速度在增长,而增长的背后是美国作为风向标,必然会英国、澳洲、日本的留学起到很大的作用。我们今年到日本考察,发现日本的大学已经招不到学生了,就招中国的学生。
趋势七:预科留学成为真正留学的新概念。
现在家长会听到1+2、1+3、3+1的很多的组合,这种组合部分地解决了语言和生活问题。这是因为中国学员的数量太大了,中国民众的消费力太强而导致了需求的彰显。
趋势八:留学专业选择多元化、凸显理性回归。
这凸显为三师、三家,调查发现46%的海归在海外学习的是理工专业,27%是经济工商管理,12%的法律和其他人文专业。2000年后的出国留学实用科学占了近总数的一半,人文社科和法律占了很大的比例。从工程师、医师、会计师向科学家、企业家、发明家转换,而面对90后的迅速成长,那么这三家趋势更加地彰显。
最后我想说的是留学选择和人生路径。1999年中国科学院629位院士中有507位是留学归国人员。现任中国工程院423位院士中,有227人是留学归国人员。我想到了一封信是邓肯?尼德奥尔的讲话,他是纽约证券交易所的首席执行官。他说,我的父亲出生在欧洲,他和我的祖母在上世纪20年代末一起来到美国,身无分文……我的姐姐是在美国出生的第一个孩子,对我的父亲来讲送我们上大学是很难的事情,虽然他没有钱但他可以找到办法供我们上学。我的第一份工作是管理一家餐馆……希望学习通过如何雇佣他人,以及最重要的是学习如何来辞退别人。管理参观之后我去了商学院之后在高校工作了20多年,几年之前我不会想到我作为纽交所的CEO站在大家面前,可以告诉大家七八十年前……人生是一个旅程,永远不知道下一站是什么,年轻时可以抓住机会去冒险,应该常识一些新动作,因为每一次都是一个机会,带给你新的学习和新的体验。
让我们开始冒险和体会,抓住人生丰富的、有挑战性的、可值得我们以后永远品位的体验。谢谢大家!
主持人郭莹:有请陈向东老师到太上跟他们颁奖。我们再次请回来周成刚老师和柯宇涵老师一起来颁奖。请学员到台上来。(颁奖)
主持人郭莹:请三位颁奖嘉宾等待下一轮的颁奖。现在我们将有请下一轮的小组论坛的主持人张晓楠老师,我们将请上GMAT的三位高分人员上台来分享他们的成功经验。
主持人张晓楠:接下来我们介入GMAT的环节。其实之前我跟这几位同学已经发邮件、打电话都沟通过了,我们在休息室里做了交流,我坐在这儿就形同虚设了,我们看看他们如何通过了GMAT。我先来介绍一下这几位学员考的分数。我身边的是白雪同学GMAT770分。李兆丹同学GMAT750分,曹晨曦同学GMAT750分。他们已经高出录取坎儿很多分了。大家知道这么高难度的考试肯定会遇到很多的困难,那么我想先问一下李兆丹,你在考试中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李兆丹:这个考试对我来说首先挺大的挑战是时间特别的紧迫。我之前很贪玩到考试前就剩下了三周的复习时间。我心气比较高,我考试之前定的目标就是750分左右,但我第一此模考的成绩是550分,当时离考试还不到3周,当时特别地慌,我觉得我考不好的话挺影响我形象的,所以特别地紧张。当时有两天干脆想推掉考试,但想想我在这条路上走了这么远,但如果这时候放弃非常不划算也不是我的风格,我克服了自己焦虑的情绪,把后面的时间充分地利用了起来。
主持人张晓楠:怎么充分?
李兆丹:按照老师上课提供的笔记和自己的方法走,结合我自己的特点语法比较薄弱、逻辑还行、阅读作文还行,充分地利用下面的时间,我实现了分区、划分、效率的问题都做得比较好,这样最后看结果还是不错的,还算是满意的。
主持人张晓楠:也就是说你调整了自己的心态,另外把薄弱环节找出来攻克难关。
曹晨曦遇到了类似的困难,你在大三的时候是广播站的站长,你谈谈吧。
曹晨曦:我的背景比较特点,我是工科转商科比较难。还有有一些学生工作会占用一点时间,包括大三这一年是我课业最重的一年,涉及到我如何平衡自己时间的问题。我想既然选择了学生工作,既然你的专业学习是没有办法逃避的,因为这需要你的学习能力,那么我尽量地延长学习时间、调整效率。
主持人张晓楠:怎么样尽量地什么都不落下?
曹晨曦:基本上让自己觉得自己很悲壮,世界上竟然有我这样的一种人,要有决心、有毅力、要坚持。坚持很重要,当时我复习了三个多月的时间,这三个多月里是没有周末和节假日的,端午节之类的都是没有的,每天早上都是7点起来,跑去图书馆占座,很惨烈。一直学到闭馆10点钟,听一会单词,余老师的单词的音频,而且效果很好。而且你还可以记住。听完了以后大概是12点半睡着了,一直坚持了3个多月的时间,总算是做到了。
主持人张晓楠:大家听到了吗?回顾我们三个月的历程中,有多少是每天早上7点坚持到12点。我觉得心态很重要,你要想走出平凡必须先走入孤独。我知道那三个月的时间你可能有独孤求败的感觉,你有法国波澜。
曹晨曦:我很想一次性考好,我考了两次,第一次考了670因为时间不够了严重地影响了分数。隔了一个月我又考,第二个月我的变化很大,这个月我主要是用来调整心态,因为前面的时间我已经调了能力,第一次没有考好是心态不好,这个东西要经历过才知道,放得下才能拿的起。第二个月我调整了自己的心态吃好、喝好睡好,第二个月的时候我就想世界那么大,我不要因为GMAT而影响其他的事。那个月我上网听俞老师的讲座激励自己,第二次考试很顺利差不多10分钟做完了。
主持人张晓楠:我明白了曹晨曦考高分的原因是因为俞老师,睡不着的时候就听俞老师的朗读,意志不坚定的时候就听俞老师的讲座。我觉得你说的很重要的是心态,一开始的阶段他已经把自己的能力提上来了,但后来能不能取的高分就在于心态。
白雪有没有心态的问题?
白雪:我想我是我们三各种最有发言权的,因为李兆丹考了一次,曹晨曦考了两次,我考了三次。我本身就是很好的激励大家的例子。说到心态我想先解释一个点,我考了三次,我个人感觉GMAT690到710是一个档次,然后720到740是一个档次,750以上就更高了。我想说720、710是技巧性很高的分数。以我目前的了解,国外商学院录取学生的时候GMAT700是一个坎儿,考上700之后基本上就可以具备了申请顶级商学院的资历,其他的部分是实习、TS之类做得如何好。在网上750以上是给奖学金的,但我觉得700、710这个分数之所以强是首先它的难度是跟680、690差得不是很远。但只要考上了这个分数,那么可以申请的学校的档次是陡然不一样的。但也没有必要考750,那么如果考上750以上肯定是要加上实力的。
主持人张晓楠:我想这会非常有指导意义。有的同学目前只是动了念头,那么把考场上如何发挥心态你是怎么做的呢?
白雪:我第二次考的时候是700,考场上那个题越做越简单,语法越做越短,但成绩一出是700,我感觉很明显分数真的不是很难。但我还想说一点,你在考场上一定要特别地坚定,当你非常地充分大量地复习以后,模考有一个大概的水平,可能有的人只有680、690的话也不要放弃上700的信念。我第二次考的时候觉得自己已经复习了,这次我一定能上700。所以我觉得一定要管题简单或者是难,你要做的是把每一道题都做对,坚持到最后就上700了。
主持人张晓楠:出去大家上GMAT老师会说题是根据难度出题的,如果做得比较好题的难度会越来越高,但很多人做得越来越简单的时候就应该放弃了。白雪说了你觉得很简单,但测试系统里有自己的一套标准,并不一定简单。那么如果是简单的话,你也已经达到了商学院的要求,这时候你就不能贪高,这时候它已经不起决定性的作用了,所以大家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要轻易放弃。
白雪:我当时在考场上只有两个信念,第一我一定要坚持到底,第二我一定要尽所有的努力做对每一道题,即使它简单得不能再简单。
主持人张晓楠:其实有时候我们离幸福只有一步之遥,这时候需要在考场上需要做到的是坚持把题做完,就是这么一件事,相信大家听了白雪说的肯定会坚定信念。
我们都说到了困难,也说到了经验,那么有没有其他的可以跟我们分享的。比如说李兆丹就说,考试的时候有的人是闭门造车,有的是体验孤独,但我们不要忘记跟我们有共同追求和梦想的人。这也是为什么这么多人选择新东方的原因,你们说一下你们的感受吧。
李兆丹:我觉得我上新东方有一个很大的收获,就是我认识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即便是在结束了以后我们也会一起讨论考试的问题。我觉得有什么好处呢?一个人看看到的东西并不是很多,但如果两个人看、三个人也许会看到更多,你不会忽略更多的细节。还有你可以缓解自己的紧张情绪。另外,网络是一个很好的渠道。我在考试的时候经常会碰到一些问题,我会上留学的论坛来搜索一下答案,往往会解决,我觉得备考的时候资源是最重要的东西。
主持人张晓楠:我觉得你说得很重要,我们刚才聊的时候她就如此说过。她说回到新东方以后培养起来的激情就淡了很多。可是这种时候你还有很多其他的方法来寻找这种氛围和资源。现在新东方有一个留留学,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概念。留留学是所有有出国梦想的人,以及所有走过这条路的人,我们以前有新东方这样的家园,当我们有留学梦想的时候却放弃了这个家园和组织,所以现在成立了留留学网,我们再回到这里,我的想法是,人这一辈子一方面是舍得,其实有的时候我们是先得了,别人给了我们很多的资源和机会。但要求我们后来去舍、要回报、要付出。因此我在这儿说一个题外话,我挺倡议有留学追求梦想的同学可以加入这样的社区,你会发现有很多在路上一起努力和挣扎的人们,一起体会悲壮感到后来会变成成就感。如果你已经实现了这个梦想,我相信你会去这个论坛,把自己的经验教训跟大家交流,如果新东方把这件事做起来是一项非常伟大的事。它可以让我们中国人在留学的道路上走得更轻松、更有梦想。
曹晨曦和白雪你们自己觉得在整个准备备考的过程中,回过头去看有没有什么样的经历和体会让你们非常有收获,你们觉得这个考试的过程给你们带来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白雪:我觉得GMAT考试真的很有用,不同于GRE,GMAT处处是可以用得到,从语法、逻辑题真的可以了解。在我第二次考完GMAT之后,考到700,我去上海期货交易所实习,在那里实习的有几个从英国帝国理工回来的学生,他们从初中的时候就在英国念书,他们的英语环境比我好很多,但我们在翻译一些官方文件的时候,我就觉得他们的英语不如我们。我们所有的文书翻译完了以后,要由我再翻译一边以后再成交上去,可想而知,他们的英语可能是更口语化的,不像语法系统这么强。第二GMAT语法真的是很有用,我写留学文书的时候无形之处就帮住了你。我特别地骄傲,谁说土鳖不如海归。
曹晨曦:我觉得考试是测试考生某一方面的能力,所以我觉得在测试的时候第一要测试自己的能力。我的经验是,不断的总结很重要。
主持人张晓楠:考试提高了你哪方面的能力呢?
曹晨曦:我先讲一下语法,为什么我要做那么多的语法题呢?我们考GMAT是要从商,你从商以后会接触到英文的合同,你会不会看懂,别人设陷井以后你会不会看出来。我们把语法学好了,大家从商的时候看到一些英文的商业合同会看出来这个单词表达有没有别的意思。所以你的读句子的能力、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要加强。GMAT的阅读是挺难的,因为时间很短要训练短期内捕捉有效信息的能力。这在我后面参加的一些英语考试和竞赛里都帮助很大,都提升上去了。
主持人张晓楠:因为时间的关系不能说太多了。我总结一下,像晨曦一样坚持学三个月,每天从早上7点学到12点,要有悲壮的成就感。要像李兆丹多分享经验。要像白雪一样,每一次都不放弃,在考场上都拿出最好的心态,你就一定会在GMAT取得很好成绩。希望下一次在在这儿的就是在座的同学们。谢谢大家!
主持人郭莹:谢谢四位嘉宾。尤其要感谢晓楠老师。下面我们要进入GER的颁奖环节,我们要有请四位重量级的嘉宾来颁奖。(颁奖)
主持人郭莹:新东方每年会有大量的GRE的高分学员,我们会请到这些学员到现场,他们有很多可以交流的新的,他们有很多话可以说也很想说。我们将请三位同学来讲讲他们是如何拿到GRE高分以及他们的心路历程。我们再次有请小组访谈的嘉宾张晓楠老师。我们有请朱晨光、卢璐、杨璐同学。
主持人张晓楠:我提议把他们的老师也叫上来吧。因为我们刚才交流过,我隆重介绍一下,陈奇(音)老师现在是新东方教GRE最优秀的老师之一。陈奇老师曾经是我的学生,所以我当年教他托福,后来我一看今天这三位同学就有点晕了,社会太残酷了,希望我不要变成灭绝师太。
我特别有体会和感觉,我们这么多GMAT、GRE的高分学员站在这个台得奖的时候我也非常地高兴,因为我也是新东方的老师。我记得凯特?文思莱特,她总是提名奥斯卡奖,终于她去年拿到了,她上台说获奖肝炎的时候说,如果我今天站在这个台上告诉你们我没有梦想过奥斯卡那一定是在撒谎。她说我无数次地站在自己家浴室的镜子里拿着香波当奥斯卡的奖杯,但我经过这么多年的坚持走到了这一步。你们坐在下面,一定梦想过有一天站在台上领奖的人是你,我想今天的会议以后你们一定要付诸实践,至于怎么行动,我们请GRE高分学员和老师他们的经验和教训。
我先问晨光,每个人考GRE都是有原因的,曾经有一个学员是为了逃避失恋,晨光是为了什么?
朱晨光:我是从小学计算机的。我高中的时候进入过国家集训队,20进4的时候可以代表中国国家队可以出国比赛,之前我累计分数是第一的,但因为后面的考试是高三的五月份心态失常了,当时觉得比较沮丧。我参加比赛的场馆是在北航,在下来的台阶上,我的师兄安慰我,我当时是心情比较低落的的,我的师兄问我朱晨光你下一步想做什么,我当时不知道为什么就说我要考GRE,我认为这是一个机会。从那天开始我买了一对新东方的资料,开始我征战GRE的过程。
主持人张晓楠:你准备得很早了。刚才我们在采访那一组同学的时候他们有的只提前了3个月,你提前了多长时间?
朱晨光:我提前了一年零一个月的长度。
主持人张晓楠:你制定了什么样的复习计划?
朱晨光:我这个人骨子里能比较咬,比较能坚持。一年对我来说不算特别地痛苦。我每天花的时间不多,一个小时、两个小时。但我能做到的是这一年我没有一天没有复习GRE,我最能坚持的是每天都在背红宝书。几乎是每个单词我都记得。
主持人张晓楠:你在背的过程中就算是每年只投入一两个小时,换作我、我要想的话到后来再次拿起红宝书的时候,如果想减肥就可以看,因为一看就恶心了,你在中间的过程中,比如说复习到三个月、半年的时候有没有特别厌倦的时候,肯定是有过的。心中有这样一个梦想,因为也有决心在里面。我是功课的学生,我计算机就写程序,我基本上就是一个人在电脑前敲着键盘,所以我一个人可以坐得住。
主持人张晓楠:我见很多人在学习的过程中自己定了很多的计划,在脑门上贴了一个“忍”字,必胜,我想如果你把这个字贴在脑门上对你自己也起不到激励的作用,你得贴在别人的脑门上,当你在复习GRE的时候就可以背红宝书了。当我知道性格定命运,有的时候真的是对人生轨迹有引导作用的,卢璐这方面是绝对忍受不了的,她是快刀斩乱麻。
卢璐:我在大一下学期的时候捡到一张纸宣传GRE,是GRE官方的小广告,是说只剩下两次底考。所以我非常仓促地在5、6月份的时候报的当年的,准备的考试是在暑假期间,而且当时正好是我们的军训,有很长的时间是在军训中准备的,我觉得是很难坚持到一年,每天都看GRE,我是属于突击的,看时间比较多。
主持人张晓楠:世界是丰富多彩有不同的性格和做事方式,你是怎么样在军训的时候坚持学GRE的呢?
卢璐:晚上10点熄灯,我搬着小板凳到走廊里看作文的材料,而且走廊里是应急灯要拍一下,包括中午午休的时候大家睡觉,我就会拿出抄的纸条来看。白天的时候教官说休息的时候我也会拿出小纸条看单词。但前提是单词已经是少到可以抄在纸上的程度。
主持人张晓楠:这让我想起来一位成功人士,问他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他认为,能充分利用零散时间的人才是成功的人。我刚才听到了三五分钟这个词,我们经常定宏伟的大计划,但如果只有3、5分钟的时间你是没有其他的计划来压迫自己、强迫自己看单词的。那么杨璐呢,你自己的体会是什么呢?
杨璐:我觉得就是利用零散的时间是特别重要的一点,我觉得大家准备GRE的时候一般都是在上大二或者是大三的时候,也就是在课业负担繁重的时候,我觉得这时候学会利用零散的时间是比较重要的。我有一个经验,大家在走路的时候会有很多的时间,我当时会把GRE单词的MP3带上,你听到一个单词就会反映出含义,这就是背单词一个很好的方法,这是一个利用时间的办法。还有可以举一个例子,我是去年10月考的GRE,去年暑假的时候我去纽约参加了高盛的一个活动,每天的日程都安排得非常满,从早晨一直到晚上都有活动,我为了坚持背单词的话,所以我回到住处的时候还会背一到两个小时的单词,这是没有耽误进度的。
主持人张晓楠:陈奇老师在班上奉行政策,你们班的GRE的同学要考到多少分以上就要请大家吃饭。
陈奇:语文部分700分以上。
主持人张晓楠:那么你作为一个旁观者,你觉得他们几个考高分有什么样的秘诀呢?
陈奇:他们做事特别地专注,越是优秀的人对自己的要求越高,会把自己的时间和零散计划都定得合理一些。所以这些人会取得一个又一个很好的成绩。这是新东方我可以学到的很多的东西,当你可以和这样优秀的人员在一起学习的时候,你是没有不进步的理由的。
主持人张晓楠:陈奇老师的意思是,他们自己的努力固然很重要,但最重要的是他们都是我的学生。
你还说 了一个关键词是定计划,那么在座的有没有没定过计划的?没有。你定了计划都认真实施或者是绝大多数50%都按照你的计划实施了举手我看一下。有几个同学。大家不举手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对这个问题不屑于回答,第二个原因是很多人无数次地定计划,通过计划获得心理平衡。觉得今天定了计划今天就没浪费了,把明天的计划再定得狠一点。这三位同学你们定不定计划,如果你们定的话对你们考GRE有什么样的帮助吗?
朱晨光:我定的计划并没有像早晨几点钟起床、吃饭,落实到GRE上我每天会先背一个LEES(音)大概有十几个单元,当天一定要把这件事做好、做完。在后面因为我说每天都会花一些时间,因为当然主要是复习语文部分的考试,我每天做两篇长阅读、两篇短阅读这样的题目。我每天会把这样的事放在我第一件要做的事。我当时的课业很繁重,作业的东西我必须要完成的,既然把那些事放在了备考GRE之后,所以其他的事我还是要完成的。
主持人张晓楠:这个方法很好,时间管理的书很多,书上经常说人生中有四个象限,最重要、最紧急的肯定是最先做的。一定意义上你要先做重要但不紧急的事,然后再做紧急但不重要的事,这样就能把所有的事都做完。卢璐怎么定自己的计划呢?
卢璐:大的方向是分了几个阶段的,首先是军训的时候肯定要随着军训的时间走,我是9月30日考的作文,是可以考作文的最后一天,所以9月份是复习作文,在每个阶段尤其是军训回来以后我会定得很详细,比如说每天早上几点起、几点睡。我的习惯是,如果是目标一个月之内背完红宝书,我一定会超出计划完全一些,之后再更新计划,再超出新的计划来完成。原来的目标是要背20遍,最后可能会背30遍,可能会超出很多。
主持人张晓楠:听着你好像挺折磨自己。卢璐现在是在投资银行工作,我们俩的性格是完全相反的,她是非常喜欢投行的快节奏,就喜欢每天有活干。我说你当初为什么要考GRE呢她说闲的。
杨璐:我专业是学商科考多少分只是为了成就感。
主持人张晓楠:杨璐是为了什么而考。
杨璐:我是为了出国,有目标,是为了这个考的GRE。GRE有语文、数学、作文三个部分,我觉得作文这部分最需要我定计划,不知道大家对GRE有多大的了解。作文虽然有题库,但每个题都需要你在很有限的时间里写出字数和见解,而且语言比较华丽。我当时为了复习作文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每天定计划看多少题,多写一些模考的作文,最后一步一步坚持下来对作文的帮助是很大的。
主持人张晓楠:你不会写出每天几点干什么,但每天要把做的事写出来。你们在复习的过程中如果总结的话,过程中有没有走过弯路,每人再最后用一句话跟大家交流交流。其实我觉得卢璐和杨璐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这是她们的老师陈奇给我们提供的。陈奇老师说说吧。她们来都是本身特别喜欢学英语,她们觉得复习考试GRE不是折磨的过程而是一个享受的过程,和一个体会成就感的过程。所以我说,每个人的成功是雪耻的过程,每个人学习GRE都不同,但专注的过程每个人都有,最后一句话告诉大家,你觉得如何要过GRE高分,你们有没有这样的一句话送给大家。
朱晨光:我准备的时候走过的弯路有一些畏首畏尾,当时课业比较繁重,有时候又想多花一点时间在GRE上,但课业上又不能掉下来。我回过头来发现大一的成绩非常好,而且GRE也考得很好,只要你想做就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如果真下定决心了就去做吧。
主持人张晓楠:我认同晨光这句话,时间是可以挤出来的,人生努力的过程像素推铅球,铅球放在那儿很沉,怎么使劲都推不动,那么刚推动一点就停下来肯定是不能成功的。但如果你持续地推动,就可以获得很大的成功。
卢璐:我觉得像陈奇老师在课上总结的规律是很有用的,听老师的话是很节省时间的。归根到底个人的准备GRE是没有任何的捷径的,GRE高分并不是所谓的高分,任何人都应该以高分为目标,如果没有高分就是没有野心的表现,所以大家在准备的时候一定要以700分为底线。
杨璐:首先是从心态上来说,希望大家不要对考试有一种抵触的情绪,而是觉得学了之后再看英语就不需要查字典了,抱着比较积极的心态来学,会有更好的效果。第二点,到具体的战术上我希望大家能重视真题,仔细做一下以前的原题而不是光高看单词。
主持人张晓楠:最后寿星再说一句。
陈奇:挑战GRE是你重新认识自己挖掘自己最大潜力的机会。
主持人张晓楠:感谢我的学生、学生的学生也感谢大家倾听我们“祖孙”三代今天的谈话。这场的访谈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主持人郭莹:请三位高分学员留步,替我们抽取现场三名二等奖的学院,将获得我们价值2500元的新东方的课程。
主持人郭莹:下面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CEO俞敏洪老师。
俞敏洪:尊敬的家长和同学们大家上午好!其实要不要留学的问题是不需要回答的,这就像回答你要不要活着的问题是一样的,有的人会选择死大部分人会选择活。所以这两个问题的答案是一样的,为什么活着?因为生命精彩所以我们要活着,如果生命是无穷无尽的苦难,没有一个人会有信心活下去。我们经历了苦难之后依然想活,是因为苦难后还会有精彩出现。人生像爬山,如果你走在平地上,一辈子不要花力气,但看到的风景是一样的,从出生的第一天到现在每一天过的日子是一样,因为你没有付出努力所以就没有意料中的收获。你从第一天到最后一天你能不能告诉自己,你来到地球上做了什么。你没法儿告诉我们是不是可以活第二趟。这意味着在我们可以感知的范围内人生就这一次,在最后的时候你要告诉自己我们过的合算不合算,我们可能会抱怨没有生在加拿大、美国,而生在中国不公平。还有一种是问自己,不管生在什么地方,是非洲、美洲还是中华大地上,到底能不能让自己生命活出精彩来,前一种是抱怨的心态,抱怨是不可能取得任何的成就的,有的人并不难抱怨而难在奋斗。中国充满了不公平,是这样的。中国的政治环境和经济环境还没有达到世界标准,空气环境更没有达到世界标准。但在同样的土地上有很多人就分发起来了,有很多人就堕落下来了。我们也许可以说GRE、GMAT获得了高分的学员有可能智商高,但更重要的还是他们的努力。专心致志不认输的精神,直到自己考到自己满意的分数。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我不是一个智商很高的人,如果智商很高,我就不至于考北大考三年也不至于在考试的时候每年都要多学很多的时间。我觉得要不断地走出困境获得更好的未来。我在小时候就有这样的感觉,我有很好的自然环境,我的家在长江边我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可以在江边上看江里的船来船往。当一个人有了向往远方的心的时候,他的脚一定会向远方迈出去,这就有了我这样的贫困的孩子一年一年地考北大。最后有了在北京全班毕业倒数第五名,努力成为了全世界最大的英语教育学校。我相信我这辈子有两年的时间会到国外进修两年。由于新新东方的平台把我送上了哈佛耶鲁的讲台,给他们讲授新东方的案例。这让我有了一个梦想,如果我不能去哈佛工作,那么我就让哈佛的学生到我这来工作,这就有了柯宇涵。所以我始终相信人的梦想和激情会导致你最后可以走向远方,我到美国大使馆一次一次被拒签的时候,我也有过灰心丧气的时候,我觉得世界上可能除了阿富汗再也不会有别的国家给我签证了。我现在的签证上有十多个国家的。生命中抱怨是没有用的,你的生命中有很多的差距,从一辈子的角度来说也是没有关系的,比如说你是出生在农民家庭还是部长家庭,是成长在胡锦涛的家庭还是生长在俞敏洪的家庭都没有关系,你从你的母亲体中出来就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一棵树种了了种子,就可以承受雨露阳光去成长。能不能成长一方面要看父母的关爱和老师的培育,更重要的是要看你是什么样的种子。学生们会问我到底是什么样的种子,这是人大伟大之处,人一念之差决定了这点。不奋斗的、甚至的是很失败的对人生很绝望的人,因为意念的改变而变成了很成功的人。我们也看到了成功的人失败了以后因为意念而又成长了起来,比如说史玉柱,巨人集团倒闭了以后,他冲出江湖又变成了中国前20位的富翁之一。他这个月27日重新进行巨人大厦的建造。我觉得不管做什么,这个人至少向人展示了人失败以后是可以成功的。我们在座的同学不在乎你现在到底是什么样的状态,而在于你有没有那种心态,把抱怨的心态转化为自己主动的奋斗的心态。你要认为这个世界上一切成功与否、心情的快乐与否、收获与否都来自于你自己,来自于你心中的种子,永远不在于你碰上了什么样的老师、家长或者是什么样的社会环境。在任何一个社会环境中,人都能找出自己奋斗的经历和精神来,你可以在非洲变成世界上最伟大的动物学家。你到了美国、加拿大这样的好关系也可能犯罪杀人。因此我们的环境都是一样的,一个最伟大的真是自己创造出自己的生存天地,并且扩展它。而不是说一个现成的生存天地你进入以后去抱怨。
面对未来的发展,毫无疑问留学就变成了我们延伸的感觉,当然我们不能说在中国干不出事情来,否则我也没有资格站在这儿讲话。马云、史玉柱、柳传志我们都没有留学过,但做过了很多成功的事情。这个世界总是有成功的人和伟大的人在不断地成长,不管什么样的土壤都可以长出美好的植物来。从综合的感觉来说,如果我们生命中可以扩展的话,最需要扩展的是在年轻的时候认识世界。我们没有留学过,但我们认识世界的能力很强。我们比如说我和马云在国外呆的日子不会少于1/4的,都会考察和学习都会深入学习国外的文化背景和企业发展的成功之道,这完全不亚于你们上MBA,甚至比之更加有效。中国为什么解放以后30年会那么乱,我后来总结了一点,毛泽东这个人很伟大,但非常可惜他从来没有出过国,唯一出国的两次是去了苏联,而且都是坐火车去的。中国为什么有了改革开放是因为邓小平出国去了日本,他坐了新干线,新干线在70年代的时候就是200公里每小时。我们比日本整整晚了30年的时间,但我们现在赶上了,这表明中国的发展速度是很快的。在新干线上,邓小平说中国必须提高发展速度,必须把生产力解放出来,必须让所有的中国人都愿意拼命地干活。所以回来以后有了包产到户,有了发展是硬道理的言论,所以眼光一切。对在座的年景人,毫无疑问出国对你来说是人生必要的环节。新东方可以到美国上市,跟我95年开始不断地出国有重要的关系,跟我与国外的同学、朋友联系以及把外国人引到新东方有很大的关系。这使我不得不用国际的眼光来经营新东方,这也是我为什么把新东方挪到美国去上市的原因。
你们高中毕业就出去留学了,你家庭条件许可的话可以这样做,你为了省钱可以在研究生阶段留学,也就是本科的时候把GRE或者是GMAT考完,如果说你的工作是未来需要参与到中国实际领域的话,GMAT的同学我鼓励他们至少在中国工作2、3年再出去,这样有更多工作的经验。我看国外的案例,我一看就能懂,因为新东方碰到过。但再聪明的北大毕业的学生在案例方面没有我的反应快。如果你有了充分的经验就会学的更多。他在中国可口可乐工作了五年以后才去了美国的哈佛学了MBA,这样他才知道可口可乐不长久,新东方才新东方。
你研究生不留学,工作以后依然要寻找不断地出去延伸自己眼光的机会。我庆幸做了新东方以后我的眼光得到了延伸,新东方如果不是先进的也不是落后的。如果新东方出了问题,那么就是我的眼光出了问题。没有任何人有这样的权利、平台把新东方带向远方,至少到今天为止是这样的。对每一个同学来说,留学是多方面的。GRE的高分或者是GMAT的高分,他们未来的前途一定是非常好的,只要心态摆正就可以了。面向未来的世界,世界舞台的中心现在是美国和中国两块,大家可以明确地感觉到了,我们不能说日本或者是欧洲不在考虑之内,我们也不能说非洲不在考虑之内,至少在未来的20、30年中国,世界的两大舞台一定是中国和美国,而中国的分量一定会越来越重。这种情况下你会发现世界上最需要的人才是懂得中西方文化融合、语言、科技、传统的人才。已经在中国活了这么多年,对中国的文化传统和中国人做事方式的了解已经是一目了然的了,你已经是天生对中国的文化有反应,但是现在即使你对英语,即使你GRE考了满分,对西方世界仍然是一片隔阂,中国出去的留学生尤其是研究生所犯的最大的问题是,去了以后搞研究和自己的专业但不融入美国社会。比如说不跟美国人打交道,甚至不跟美国的同学打交道,只是做实验和研究,最后英语水平没有提高太多,表面上拿到了美国的学位,从思维上依然是一个土鳖。从研究生阶段出去留学,不光是学学科,而且是利用这个时间真正地变成一个对中西方文化和语言以及其他的科技方面能全部兼容的人。因为只有这样的人未来才有舞台,不管是在西方的舞台上还是在中国的舞台上都可以取得巨大的成就。我现在碰到的100%的人都有这样的说法,只要中国给我一块平台我就毫不犹豫地走向中国。中国现在的平台很大,我们现在看到的是相对比较赚钱的领域。但中国未来的平台还会提供两个,科学家和思想家的平台一定会提供的。因为中国的国力表明了中国未来在科技方面尤其是国家、大公司在科技的投入会越来越多。回来进行专心研究的科学家会得到的待遇肯定不会下于在美国得到的待遇,这样大量的科技人才会回国。
随着中国思想的开放和中国体制的改变,未来中国社会也会出现大量的思想家、创新家,有创造力的人必然会出现。我们现在非常可惜地看到,中国很多的故事从木兰、三国演义一直到工夫熊猫都被美国人演绎得很好,带走了大量的票房。而中国的动画片没有任何的国外的票房,因为中国的想象力不够。这并不是我们没有,而是因为我们被自然地压制住了,以至于我们没有想象的感觉。我们的动画片是不受到政治、政策的限制的,功夫熊猫做出来以后会被政府禁止吗?不会的,为什么中国人想不出来呢?不要说意识形态不开放,而是因为我们的成长环境。我们从来被允许妄想过,没有被允许狂想过、做白日梦,以幽默的心态对待生活,所以我们被压制下去了。而所有的这一切应该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改过来,随着我们的经济环境越来越宽松,随着我们的80后、90后摆脱传统的束缚,这些都会实现。我特别喜欢你们的反叛精神,你们不会丢弃传统。你们有创新力、想象力、思想力,创造大企业的时候会展示出重要的力量。这需要你们在年轻的时候把两种文化融合起来。
我为什么鼓励留学,这不仅仅是改变知识结构和生存状态,而是你们肩负着改变中华民族的生存和活力的状态,所以我认为留学对中国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由于时间的关系我就讲到这里。
主持人郭莹:谢谢俞老师。我们今天要抽现场的一等奖,是价值4500元的新东方的课程。
首届新东方全球商学院&研究生院留学高峰论坛(下午)
主持人:欢迎大家继续来参加新东方首届新东方全球商学院&研究生院留学高峰论坛下半场的活动。我们今天下午的主要主题是八大行业的发展前景和人才需求这样一个讨论。今天,我们分别请到了来自于咨询公关行业、网络、VC、PE、金融行业、教育行业和IT通信和新东方小语种留学分析的八位专家和大家交流,我们知道在金融危机背景下都关心就业的问题,不光是现在,以前我们也很关注。只不过是现在危机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大家更关心。接下来每个行业怎么选择,甚至每个同学连自己的目标行业都没确定,希望通过今天下午八位专家和大家的讲解我们能够有一个更清晰的目标,不过有时候我们也不能太悲观,从历次金融危机我们可以看到每一次危机真的是与机遇并存的,可能每一次危机又给行业创造了新的发展机会。今天我们听听八位专家在这方面的见解。首先,我们请来自咨询公关行业的信诺传播顾问集团副总裁张心宏先生给我们做演讲。有请张先生。
张心宏:各位,下午好!我刚才看了一眼下午的八位演讲嘉宾,其实我讲的这部分是比较轻松的。公关行业本来就是一个入门比较容易的行业。如果把这个题定做是咨询公关业的发展前景和人才需求,这个题有点太大了。三十分钟咱们根本讲不了太多的东西,如果把咨询公关业目前的前景和人才的需求写一个50万字、100万字的专著也不一定能说得完。
我主要想跟大家说一下这个行业目前的基本状况和这个行业有可能的对比的参考价值。我跟大家说三点:第一个是网络。如果想入公关的行最起码得认识几个做公关的人,了解他们都在做什么,而且怎么能够进入这个行业里面来。第二个是装备一下自己的知识。用过去所学的或者是现在要学的或者是将来要学的东西有一个调整,像林彪一样急用现学,立竿见影。林彪的说话有时候是很好的,我觉得新东方是饯行这个伟大思想的地方。立竿见影,好象花了几年的时间学了MBA,但是也没什么用,那就不用学了。第三个是看看这个行业到底能给我们带来什么东西。
我简单用三句话说一下公关这个行业,第一它是能够比较好的自主表达你的意见的行业,第二个是上升的行业,第三是一个收入比较不错的行业。在这个公关行业的发展方面,我们先给大家分享一个2008年中国公关行业的基本状况。我给大家讲的这个行业只包括公关公司和独立的公关人。公关公司又包括国内的公关公司和国外的公关公司,这里面不包括大的企业公关部。这里面所显示的数字在过去十年中公关业的增长也只是在公关公司领域,客户愿意拿出钱来请公关公司帮他们完成活所花的钱,不是整个行业的巨大的花费。这个行业的花费大了,肯定比这个数字还要大两三倍,比如说2000年的时候,这个行业基本的花消在15亿人民币左右。这样大家心理就有数了,基本上一个人一块钱。十年之后这个规模已经发展到了140亿。140亿就相当可观了。因为我们的人口很多。
所以,如果我们拿这个数字与发达国家来比得出一个概念:不论是中国的本土公司还是外国公司,在中国只要想打动中国人的人心的话需要做公关的,公关是公什么?就是攻心,是创造形象。公关折腾了半天还是要打动你的心,促成你对什么东西的理解和接受。这是公关最大的实质。或者是一种形象。这个东西不好了,我要把它变好,你要花大工夫。牛奶里面添加了三聚氰氨,你现在要改变这种东西,告诉人们我现在的奶里面不加这个东西了,那你就要改变这个产品在人们中的形象。
这个行业到2009年,我们普遍认为这个行业还会继续扩大,所以这里面的前景是很广阔的,不论是外国的公关公司还是本土的公关公司或者是公司的公关部都有扩张的趋势。
这个是目前公关行业的划分情况,为什么要讲这个东西?公关人员在入门之后,很重要的是在你所熟悉的行业能够发挥你的作用,这是最好的一种现状。刚才我和腾讯教育的总裁聊天的时候他们问我们是做什么的,接下来问我们做哪些行业的,为什么?现在人们越来越重视你做这个行业做得很专。乔羽写的词肯定棒,张艺谋电影导得好,最起码他的电影里面每个道具都值得人推敲。这个很有意思。这里面有几个行业我们可以看清:汽车、IT、快速消费品、医疗医药、制造业以及其他。这几个行业咱们都很清楚,不论你是学什么专业的,将来你回到国内或者是在外面找工作,这几个行业都是大家密切关注的行业,在整个经济生活中是很重要的行业。
在国内更是如此,过去几年中国的公关业真正的复兴是从1992年、1993年开始的,大家都知道为什么是这两年左右开始的。这两个年头是中国的电信和电子业大幅度增长的两年。所以IT这几年开始大发展带动了中国公关业的发展。再早一点公关业的发展都是伴随着中国几次大的开放的步伐来的。1984年第一家公关公司在中国开业,为什么?1984年邓小平阅兵,阅兵之后美国人认为邓已经稳稳地控制了这个国家,我们应该进去。第一个来的公关公司是谁?伟达,代表了纽约证券交易所。它感觉到了我们要做这种东西。第二次高峰是1992年。“六四”以后西方的制裁慢慢退回去了,中国新一轮开放步伐加快的时候我们又来了。再一轮是我们入市以后,随着国际贸易,随着民主政治以及媒体的高度发达,特别是互联网高度发达以后中国的公关才来了第三轮的攻击。我们的市场水平上了很多很多。同样我们在自己所学的专业中如果不是学这个专业的,以前我是学外语的,咱们叫做英语语言文学专业。这种人是最没有用的。学文学有什么用,天天拿本书哼哼唧唧的,你到美国看到街上有乞讨的还要给他一毛钱。学文学没用,学比较文学是最没有用的东西,我在美国有一个同学,他说2001年的时候美国一个年薪3600千美元的研究员的位置,全美有4000人竞争。所以这个专业的希望不是很大的。如果你不是学这些专业的那怎么办?要稍微偏向一点,或者是用你所学的专业来靠近他们这些东西。你不了解这个专业,或者是不了解传播规律做公关是很难的。这部分还是属于一个公关公司主要的服务行业,我们不花太多的时间介绍。
在公关公司里面可以看到它的业务手段也有点新的变化,比原来有很多很多新的增加,最早的时候公关公司就是做一个互动,而且比较简单,像今天我们做的这样的会,现在我们的活动做得大了,像奥运会、亚运会、全运会、中非论坛等等,下一步就该做20国集团的会议了。现在还有一种更加复杂,原来我们做一个计划书是几万、几十万,现在要做到几亿,几十亿,前不久北京开了一个花卉博览会。花卉博览会的建议书就是15万元人民币。它就是先把花卉这个东西做成一个平台,连建这个馆,通行这个馆的路和农民的搬迁都算在这里面,这个影响就大了。从活动的营销,到媒体宣传,到基础设施的建设,到民生,到政府关系,你得让这个区立项。你要把顺义区的某个地方改成水上设施得征农民的地。这块怎么办?谁来办?要求公关公司的公关人员要非常懂党的方针政策,懂得农民的政策,能够把这个事情做起来,这个就热闹了。
我们已经从原来的事件营销到网络营销,到政府关系。再过两年就是伦敦奥运会了,我们还有人去伦敦看奥运会了。巴西也拿到了奥运会的资格,它作为第三世界国家要向咱们学习。我原来帮奥组委做公关的时候就有这样一件事,我们注意到把我们的经验和他们分享,这样更大程度地传播了我们的精神,结果英国人学不来。为什么?第一,他们没有那么多人,就是有那么多人,他们也雇不起,就是雇得起他们的人也没那么听话。但在这个思想是可以用的。奥运公关是一大部分。
另外,现在各个公司又很讲究企业的社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本科生思想小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