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疆西域食府长使府驻军有一万人吗?

&p&不要以为古代的罪犯就跟现代的罪犯一样,古代罪犯中的“政治犯”以及被牵连的无辜百姓很多,还真不都是人渣。&/p&&p&另外“恶少年”,可不是什么贬义词,“恶少年”恰恰是所有帝国扩张时期的最可靠力量。&/p&&p&另外,如果不是给罪犯以赎罪的甜头,谁愿意去未知的土地上卖命啊。古人可没有TG建国时期的人民那么有献身精神,国家号召人民迁移,那是根本搞不成事情的,也就只能用这种手段了。&/p&&p&&br&&/p&&p&咱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李唐时期流放到新疆的“政治犯”,很多都是政治斗争失败的高门大姓。比如唐初著名的流放人员兼武装豪商——裴伷,就是个受株连的无辜流放罪犯。&/p&&p&裴伷是高门大姓河东裴氏子弟,宰相裴炎的侄子。由于裴炎反对武则天,支持李氏当国,被武则天下狱杀害。裴炎的侄子,无辜的裴伷受到牵连被流放岭南。&/p&&p&在岭南,裴伷和另一个高门大姓范阳卢氏的流放犯人的女儿结婚,然后依靠家族的力量,以一个犯人的身份参与经商,依靠海上丝路,年轻的裴伷成为富商。结果武则天下令在岭南流放犯人中诛杀谋逆分子,岭南三百多流放人员都遭杀害,裴伷由于经商有钱,提前获得情报,逃回中原,结果被再次捕获,改流放北庭。&/p&&p&没想到,裴伷这家伙又依靠陆上丝绸之路,在北庭又混成了富商……而且还娶了西突厥贵族家的女子(有说法认为裴伷的岳父就是阿史那献,然而阿史那献在裴伷流放北庭时期,正在被流放海南岛,所以这个肯定不是阿史那献)。随后裴伷居然在北庭越混越猛,组织了三百多人的商团武装。&/p&&p&有奸臣告诉武则天,北庭边关重地,流放犯人大多都是因为支持李氏而获罪,这些人对武则天心怀不满,可能会酿成大乱。于是武则天下令清洗北庭流放人员,裴伷组织商团武装抵抗,击败了八百唐军,最后才被俘。结果,正好赶上神龙政变,武则天过世,唐中宗给裴炎平反,已经下狱的裴伷才辛免于难,被释放出来委以重任,先后出任秦州都督、执金吾、工部尚书。&/p&&p&三百多流放犯人组织的商团武装,居然能击败八百正规军队后才失败,可见流放犯人的战斗力了。&/p&&p&而裴伷的叔叔——裴炎曾经的政敌,同为河东裴氏子弟的裴行俭,在平定阿史那都支和李遮匐时,就为了麻痹这两个伪可汗,只带了极少数唐军,到西州之后才临时招募当地流放犯人,瞬间就募兵数万,击溃了被麻痹毫无准备的阿史那都支和李遮匐。这些流放犯人,就是裴伷的前辈们啊:&/p&&p&&br&&/p&&img src=&/v2-56a4e2fe_b.jpg& data-rawwidth=&512& data-rawheight=&15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12& data-original=&/v2-56a4e2fe_r.jpg&&
不要以为古代的罪犯就跟现代的罪犯一样,古代罪犯中的“政治犯”以及被牵连的无辜百姓很多,还真不都是人渣。另外“恶少年”,可不是什么贬义词,“恶少年”恰恰是所有帝国扩张时期的最可靠力量。另外,如果不是给罪犯以赎罪的甜头,谁愿意去未知的土地上卖…
没法洗地,盗墓贼而已。&br&&br&在专业上,无疑是知名考古专家,但称不上大师级别。因为在当时中西交流已经很充分的情况下,其人依旧固守西方中心的思想,在对敦煌、精绝等考古中,展现出的不是考古人的素质,而是一种猎奇和俯视的态度。&br&&br&如果站在中国人角度,这个人是毫无疑问的盗墓者,没有地可以洗。&br&&br&什么是对待文物的正确方式?相信除了盗墓贼都知道,&b&最重要的是保护&/b&,其次是研究。&br&&br&斯坦因作为一个考古学家,根本没有想过保护文物。包括那么多那么多来中国的所谓探险者,采用的都是破坏性盗取。&b&他们和盗墓贼的区别就是知道什么更有价值,破坏的也就比盗墓贼更彻底。&/b&&br&&br&这些年,或者说这十几年、二十几年,流行给殖民者洗地。但是洗地理由仔细推敲没有一个站得住脚的。就拿这里常见的两个洗地理由来说。&br&&br&&b&洗地代表1:很多文物好好的在国外展出。&/b&&br&拜托,他们从发掘地被盗取那一刻开始,就不完整了。破碎的壁画、断裂的雕像、散佚的书简……它们展现给世人的,不仅仅是历史,还有伤痛。&br&&br&&b&洗地代表2:当地人的破坏。&/b&&br&拜托,当地人跟这些文物共处几千年,怎么就这些年有破坏?很多人世世代代生活在这些古城旁边,甚至进去拆了木窗木门当柴火也是可能的,但是就没有这百年来的浩劫,为什么?因为没人蛊惑他们去挖、去拆、去毁坏啊。当地人对待这些古迹和周围的山林没有不同,有用则取,也不会无缘无故的破坏。&br&&br&可是有文化的盗墓贼来了,告诉他们这里东西,那篇是一片破布,一块破木头都能卖钱,抓紧挖出来吧……&br&&br&有人说,如果没有斯坦因们,流出国外那些也保护不下来。我却想说,多亏兵马俑不认识斯坦因们。不知道中国土地下还有多少历史文物,希望他们永远不要遇到斯坦因们……
没法洗地,盗墓贼而已。 在专业上,无疑是知名考古专家,但称不上大师级别。因为在当时中西交流已经很充分的情况下,其人依旧固守西方中心的思想,在对敦煌、精绝等考古中,展现出的不是考古人的素质,而是一种猎奇和俯视的态度。 如果站在中国人角度,这个…
&p&少数民族政权经常出现对中原王朝的“背盟”情况,其实这种现象,可以用一个伟大的汉人来解释:&/p&&p&&br&&/p&&img src=&/v2-fffeab4c7ed03a70ff66_b.png& data-rawwidth=&605& data-rawheight=&48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5& data-original=&/v2-fffeab4c7ed03a70ff66_r.png&&&p&对,就是我甘肃人民的骄傲——董先生。&/p&&p&我们可以把国家元首当JB一样存在的现象,称为董卓现象。&/p&&p&&br&&/p&&p&无论是匈奴的单于、突厥的可汗、吐蕃的赞普。他们往往没有中原皇帝那样的集权能力,手下各部落的酋长、领主们违逆君主的命令,是一种很正常的事情。&/p&&p&匈奴的单于和皇帝结盟了,嗯,匈奴的某某王可不会遵守这个盟约的。&/p&&p&突厥的可汗和皇帝结盟了,其他的小可汗、颉利发、俟斤们也是不会遵守这个盟约的。&/p&&p&吐蕃的赞普声称自己是皇帝的外孙,要和唐朝和睦相处。吐蕃几大董卓家族是会集体嘲笑的,他们也是不遵守这些盟约的。&/p&&p&&br&&/p&&p&我们看看吐蕃和唐朝的几次最重要的会盟:&/p&&p&1、赤岭会盟的破坏原因:吐蕃在会盟后吞并唐朝藩属小勃律。&/p&&p&此时的吐蕃赞普为赤德祖赞,吐蕃的集权能力尚强,这次的会盟其实不过吐蕃求和的缓兵之计,而盟约中也没有说明吐蕃就不能进攻唐朝的藩属,所以这次到底算不算背盟还真另当别论了。如果真的严格按照盟约来说……背盟的是唐朝,谁教盟约没说明吐蕃不能进攻唐朝小弟呢?&/p&&p&2、清水会盟的破坏原因:吐蕃版董卓尚结赞私自破盟。&/p&&p&这次会盟,是在赤松德赞时期。&/p&&p&根据藏文文献可知,赤松德赞的生母是吐蕃豪族出身的那囊氏,然而那囊氏在吐蕃权倾朝野,董卓辈出。所以在藏文史料《王统世系明鉴》中记载了年幼的赤松德赞在认母时,坚持自己是唐朝金城公主之子,不认那囊氏的记载。&/p&&p&然而,在赤松德赞时期,掌握东路大军军权的是董卓——马重英(恩兰氏)、尚悉结、尚结赞(那囊氏)这些军头。在这些军头攻克长安,在与唐朝主力开进后最终放弃长安,与唐军在甘肃、四川拉锯时,两国都损失惨重,而在这个重要关头,回纥亲唐派的顿莫贺达干杀死敌视唐朝的回纥可汗篡位,并宣布和唐朝亲善,向吐蕃宣战了:&/p&&p&&br&&/p&&img src=&/v2-964af95e28d43e6a221f6e_b.png& data-rawwidth=&510& data-rawheight=&39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10& data-original=&/v2-964af95e28d43e6a221f6e_r.png&&&p&于是才有了赤松德赞力主促成的清水会盟。&/p&&p&然而……&/p&&p&清水会盟的目的是为了巩固吐蕃对河西走廊的统治,避免和唐朝、回纥两面为敌。但是……统治河西走廊的尚结赞,是不用考虑回纥的威胁的。因为西域地区此时并不是他尚结赞的地盘,所以尚结赞就撕毁了清水盟约,背盟了……&/p&&p&而对清水背盟的事情,吐蕃赞普只能说一句妈卖逼了。反正尚结赞打赢了,赞普也不吃亏,吐蕃的军头和赞普也是相互依存的。如果输了,这黑锅自然也是尚结赞的。&/p&&p&此后果然,在清水背盟之后,唐朝和吐蕃的战争,就变成了唐朝和尚结赞的战争,不关吐蕃其他军头的事儿了,一直到尚结赞病死,战争才结束,打到后来,唐朝收复了被尚结赞背盟后袭取的土地,尚结赞打到最后再无决战之力,只能靠游击袭扰和诈降等手段了。而对尚结赞的困境,吐蕃赞普和其他军头都没有任何表示。&/p&&p&而在尚结赞和唐朝死磕的时候,吐蕃赞普赤松德赞在干什么呢?赤松德赞正在派遣军队去印度抢劫,在恒河边立铁柱杀三哥玩……&/p&&p&&br&&/p&&p&3、长庆会盟能得到维持的原因:吐蕃东部的大军头正在和回鹘作战&/p&&p&可能有于各路军头利益不一致,与唐朝的会盟经常告吹对吐蕃的声誉也不好。于是这次的会盟,吐蕃赞普派出了几乎所有的吐蕃大军头,让他们跟唐朝发誓去。&/p&&p&尤其是潜在的董卓尚纥心儿,赞普专门让他去会盟了,但赞普可能没想到,以前清水会盟尚结赞也是参加了的……&/p&&p&&br&&/p&&img src=&/v2-d176ae09d4bb1c1cdfaa884_b.png& data-rawwidth=&288& data-rawheight=&217&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88&&&p&不过这次会盟倒是很成功,在会盟后虽然仍有小冲突,但大规模战争没有了。原因很简单,这次最大的隐患——尚纥心儿,一直在跟回鹘作战,根本抽不出手来背盟……&/p&&p&&br&&/p&&p&而安西、北庭的唐军能维持那么久,原因除了回鹘(回纥)的援助之外,最大的原因就是,安西、北庭的唐军要对付的敌人,在很长时间内都不是吐蕃最能打的东部军头,而是一些吐蕃赞普能轻易控制的小军头,这些小军头在进攻安西、北庭时,像尚悉结、尚结赞这样的大军头是没工夫搭理他们的。&/p&&p&而安西、北庭的最终陷落,也跟长庆会盟的成功有关。因为吐蕃东部的大军头已经无力向唐朝发动大规模战争了,于是在与唐朝并没有结盟、长庆会盟之前的“冷战”时期,东部军头的大哥大尚纥心儿就将重点移向了西北,配合各路小军头扫清了西域的唐军,并改主要打击目标唐朝为回鹘了。&/p&&p&安西、北庭的残余唐军,在对付小军头时都非常吃力,在面对经常和唐朝主力作战的东部大军头时,真就没有抗衡之力了。&/p&&p&&br&&/p&&p&而最后,大伙也知道了。东部大军头们最终忽然发现,自己原来比吐蕃赞普的军事实力都大得多,于是他们就越来越董卓了,论恐热就是这样的代表了。当然这个时候,吐蕃也瓦解了。&/p&
少数民族政权经常出现对中原王朝的“背盟”情况,其实这种现象,可以用一个伟大的汉人来解释: 对,就是我甘肃人民的骄傲——董先生。我们可以把国家元首当JB一样存在的现象,称为董卓现象。 无论是匈奴的单于、突厥的可汗、吐蕃的赞普。他们往往没有中原皇…
汉朝对西域的确是谈不上主权的,汉朝时西域诸国林立,汉强则归汉,匈奴强则附匈奴。在汉朝设置西域都护府之前,匈奴就在西域设置了僮仆都尉。汉朝只是在西域诸国之上设置了一个管理机构,履行宗主国的权力,并着手营建几个军事据点,以达到实际控制的需要。&br&&br&而唐朝则不同了,唐朝西域除东疆的汉人割据政权高昌外,基本都被突厥吞并。所以唐朝面临的西域并不是一群弱弱的小国,可以设一两个都护府,只有几百个大兵就能调度诸国兵力控制西域的时代了。只能依靠正规唐军进行直接统治。&br&首先要说明的是,唐朝统治期间,在西域基本不存在羁縻统治。唐朝的羁縻州府,基本都在中亚、外蒙、西伯利亚。&br&唐朝在西域的统治,分军管区域和直辖州县。虽然管辖区域是在变化的,但基本可以概括地说:&br&东疆设置伊州、西州二州,采用最普遍的行政直辖,这两个州的行政建制和中原毫无二致。&br&北疆设北庭大都护府,以北庭大都护为军政最高长官。&br&南疆设安西大都护府,以安西大都护为军政最高长官。&br&当然期间北庭、安西的管辖区域和地位高低各有变化,后来北庭安西又合并为碛西节度使再变为安西节度使辖区。但基本的情况就是如上述。&br&唐代管辖期间,西域是不存在羁縻土地也不存在独立王国的,当然,唐朝一直养着阿史那家的后人做傀儡西突厥可汗,汗号一直叫兴昔亡可汗……取儒家推崇的“兴灭国继绝世”之意,但这个兴昔亡可汗仅仅是尊号,没有任何实权,唐廷可以任意废立甚至将其流放。&br&另外,在面临后突厥叛乱和阿拉伯东扩威胁时,唐廷对新崛起的突骑施采取扶持手段,默认了突骑施在中亚和新疆西部的实质独立,但又给了他们出兵保护中亚抵抗阿拉伯的义务。不过没多久,唐军就自己又灭了这个新崛起的汗国。算是唯一在西域的臣属国,但他们的活动区域并不在新疆,而是在中亚。&br&&br&至于为什么有的地图把西域没有划入唐朝领土,很简单。唐朝在西域的实际统治维持的时间不到一百年,如果画地图标注的时间是初唐或者晚唐,正好不是这一百年的时间,那肯定就不能画进去了。
汉朝对西域的确是谈不上主权的,汉朝时西域诸国林立,汉强则归汉,匈奴强则附匈奴。在汉朝设置西域都护府之前,匈奴就在西域设置了僮仆都尉。汉朝只是在西域诸国之上设置了一个管理机构,履行宗主国的权力,并着手营建几个军事据点,以达到实际控制的需要。…
不是谁做的问题,是羊肉的问题。去趟新疆你就明白了,那才叫羊肉啊。。。内地的羊肉根本没法吃
不是谁做的问题,是羊肉的问题。去趟新疆你就明白了,那才叫羊肉啊。。。内地的羊肉根本没法吃
&p&亚历山大大帝还是个精子的时候,大夏塞人就生活在巴克特里亚了,还记得亚历山大的老婆安禄山嘛?哦不……罗克珊娜嘛?罗克珊娜就是个大夏人。&/p&&p&亚历山大还是个精子的时候,吐火罗人就已经从西西伯利亚迁徙到新疆了,这位出镜率极高的“小河公主”,比亚历山大要早一千四五百年:&/p&&p&&br&&/p&&img src=&/v2-ee5e425f_b.png& data-rawwidth=&172& data-rawheight=&15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72&&&p&说亚历山大东征留下了大夏人之类的言论,其实就是上世纪流行的“西方中心说”,在上世纪的一些洋大人眼里,东方人如果没有被西方人影响过、“启蒙”过,就是不存在文明的,所以尽管亚历山大老婆的祖宗很早就居住在巴克特里亚了,而且文明程度可能还要高于希腊边缘蛮族的马其顿人的祖宗,但因为他们是东方的,所以他们不是人,得让沾染了希腊光环的亚历山大日了以后才算是人。&/p&
亚历山大大帝还是个精子的时候,大夏塞人就生活在巴克特里亚了,还记得亚历山大的老婆安禄山嘛?哦不……罗克珊娜嘛?罗克珊娜就是个大夏人。亚历山大还是个精子的时候,吐火罗人就已经从西西伯利亚迁徙到新疆了,这位出镜率极高的“小河公主”,比亚历山大…
&p&从考古来解读的话,很困难的。&/p&&p&就文献解读的结果看,大致如此:&/p&&img src=&/v2-8b3ba9a68af20107bfc785ffcc879aec_b.png& data-rawwidth=&1155& data-rawheight=&7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55& data-original=&/v2-8b3ba9a68af20107bfc785ffcc879aec_r.png&&&p&基本上是这样的。&/p&&p&月氏和乌孙专门圈出来,是因为他们在西迁之后发生了新一轮的民族融合,基本都塞人化了。&/p&&p&吐火罗人,大致是从南西伯利亚迁来的印欧种,其族源略接近西欧人,主要在新疆中部扩张,建立的主要国家有焉耆、龟兹等。吐火罗人和狄人(阿尔泰语系部分)有民族融合现象,建立过混合的国家车师。吐火罗人可能影响过月氏的文化。&/p&&img src=&/v2-b3db70ca2c32b44d2e16_b.png& data-rawwidth=&229& data-rawheight=&15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29&&&p&&br&&/p&&p&塞人,大致是从中亚南部迁来的印欧种,是波斯人的亲缘族群,主要在新疆西部、南部扩张。建立的国家很多,比如于阗、疏勒、莎车、大宛、康居等等。西羌群体的乌孙和月氏西迁后,迁徙到伊犁的乌孙征服了当地塞人,乌孙人开始和塞人融合混血。月氏人则西迁到了中亚塞种老家,融合于塞人之中。(当然乌孙和月氏西迁,都是汉朝之后的事情了)&/p&&img src=&/v2-8cc31c13cea2f_b.png& data-rawwidth=&305& data-rawheight=&22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5&&&p&&br&&/p&&p&羌人,大本营在青海,汉人的亲缘族群,是汉藏语系的游牧民族统称,他们是沿着昆仑山扩张到了西域,不像吐火罗人和塞人那么热衷于沙漠区域和平原绿洲,羌人主要扩张方向是山地。建立了蒲犁、无雷等国。(有趣的是,无雷国的地盘后来却成了塞人在突厥化时代逃难的区域,形成了现代塔吉克族)&/p&&p&&br&&/p&&img src=&/v2-cb8b8fd3deb81ed_b.png& data-rawwidth=&391& data-rawheight=&26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91&&&p&&br&&/p&&p&狄人,是汉藏语系和阿尔泰语系分布在华北的族群统称,匈奴和汉人的亲缘族群,狄人中的阿尔泰语系部分向北向西扩张,他们和吐火罗人、塞人发生融合,建立了混合的车师、呼揭这些游牧化的国家。&/p&&p&&br&&/p&&img src=&/v2-ce3ca32aa1ca47bc75630ae_b.png& data-rawwidth=&245& data-rawheight=&202&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45&&&p&&br&&/p&&p&对于新疆在汉朝以前的民族迁徙史,我们可以从古希腊希罗多德的一个简单论述展开脑补一下:大致在中国的春秋时代,东方来的一只眼的Arimaspi人(阿里马普斯人)霸占了Issedones人(伊塞顿人)的领土迫使他们西迁,Issedones人打不过独目人。于是霸占了马萨格泰人的土地,马萨格泰人一气之下西迁击败了西徐亚人,西徐亚人很生气,西迁击败了辛梅里安人……&/p&&p&而其中,阿里马普斯人据希腊人记载,是一只眼的巨人。我们知道,我国的氐羌人存在给额头画第三只眼睛的雕题习俗,这个习俗是西方民族很罕见的,所以可能就被误传为一只眼的巨人了。而且就考古来看,汉朝之前西域的羌人扩张也是基本在山地区域,非常符合希腊人传说中居住在世界尽头丛山峻岭中守护财宝的独眼巨人的形象。&/p&&p&大致就是秦穆公西征戎人的时候,戎人中一部分羌人被迫西迁,他们沿着昆仑山杀入了西域,大略就此在塞人的地盘上建立了无雷、蒲犁等国,一些没有建国的部落如若羌、牦牛羌等则在西域四处劫掠,使得塞人和吐火罗人的生存受到威胁。塞人中的一部分叫伊塞顿人,他们在西羌的打击下选择西迁,霸占了塞人中的马萨格泰人的地盘(或许就是南疆,周穆王和西王母幽会过的地方),马萨格泰人受到伊塞顿人打击后,选择西迁回了塞人的中亚老家,并赶走了中亚的塞人——西徐亚人(即斯基泰人)。马萨格泰人在霸占中亚后一直生活于此,在两百年后便受到了波斯帝国的扩张威胁,成了波斯帝国时期一个重要的外敌。或许便是西王母后代的马萨格泰人首领——托米丽斯女王,砍掉了波斯开国皇帝居鲁士的脑袋。&/p&&p&西徐亚人(斯基泰人)在被马萨格泰人鹊巢鸠占后,选择西去进攻居住于黑海北岸的另一股可能是吐火罗人的游牧族群——辛梅里安人,辛梅里安人被迫西迁,迁徙到了安纳托利亚,开始威胁吕底亚王国和当时的西亚霸主——新亚述帝国。最终吕底亚王国选择和亚述帝国联手,消灭了辛梅里安人。&/p&
从考古来解读的话,很困难的。就文献解读的结果看,大致如此:基本上是这样的。月氏和乌孙专门圈出来,是因为他们在西迁之后发生了新一轮的民族融合,基本都塞人化了。吐火罗人,大致是从南西伯利亚迁来的印欧种,其族源略接近西欧人,主要在新疆中部扩张,…
安氏是“昭武九姓”之一,是粟特人的大姓,就类似汉人的张王李刘。&br&昭武九姓:&im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244& src=&/3d99dafe9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3d99dafe9_r.jpg&&&br&安姓源于帕提亚人建立的安萨西斯王朝(安息王朝,帕提亚帝国,247BC-224AD)。安萨西斯王朝之名,则源于其开国君主安萨西斯一世。安萨西斯一世推翻亚历山大部将塞流古建立的(当时由塞流古后裔统治的)塞流古帝国,建立安息王朝。&br&&br&&br&昭武九姓之一的安姓粟特人在今布哈拉地区建立了安国。唐显庆时为安息州,任安国王为刺史。其王别顿之遗孀在7世纪下半叶多次抗击大食入侵,其子安国王笃萨波提一度被篡位,709~710年由大食埃米尔屈底波·伊本·穆斯利姆重立笃萨波提为王。但719年(开元七年)笃萨波提向唐上表乞师以抗大食,后被大食人所杀,其子屈底波曾遣使来唐,751年为大食人所杀。阿悉兰在位7年,被大食哈里发下令杀死,其兄弟在位7年,于782年(一说783)又被杀,其国遂亡。&br&&br&如今的回族中,仍然有诸多人以安为姓。&br&安萨西斯一世要是知道源于他名字的姓氏,被当作他毕生所反对的,入侵伊朗的亚历山大势力的名字,肯定要气的活过来
安氏是“昭武九姓”之一,是粟特人的大姓,就类似汉人的张王李刘。 昭武九姓: 安姓源于帕提亚人建立的安萨西斯王朝(安息王朝,帕提亚帝国,247BC-224AD)。安萨西斯王朝之名,则源于其开国君主安萨西斯一世。安萨西斯一世推翻亚历山大部将塞流古建立的(…
&p&融入维吾尔族呗。&/p&&p&如同乌兹别克族一样,乌兹别克人多数都还是中亚土著粟特和西突厥各部后裔,但他们的民族名称是来源于少数金帐汗国分裂后才进入中亚的乌兹别克人(即月即别人)。&/p&&p&而维吾尔人呢,维吾尔人多数还都是新疆土著塞人、吐火罗人、西突厥人、汉人后裔,民族名称来源于从蒙古高原西迁来的回鹘人(即维吾尔人的古代音译)。&/p&&br&&p&审视一下高昌回鹘的同时代吧:&/p&&p&西边:喀喇汗王朝的民族构成,基本是西突厥各部。虽然无法认定喀喇汗王朝到底是什么部落建立的,但喀喇汗王朝的建立和回鹘西迁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时代高昌回鹘人也有卜古可汗在中亚建城的传说,喀喇汗王朝学者编纂的《突厥语大词典》甚至指明说回鹘语是最正宗的突厥语等等。所以说虽然无法认定喀喇汗王朝与回鹘的关系,但肯定来说,在回鹘汗国强盛时,喀喇汗王朝建立者的祖宗,肯定也是被回鹘统辖的,说不定就是回鹘分封过去的封疆大吏的后裔,也说不定就是西迁回鹘可汗的后裔。&/p&&p&西南:于阗国的民族构成,基本是塞人为主。后来被突厥化了。&/p&&p&而高昌回鹘自己呢?&/p&&p&高昌回鹘的民族构成是非常复杂的,除了最晚迁徙来的回鹘人之外,还有有突厥人、汉人、吐蕃人、龙家人等等。&/p&&p&突厥人,这个没啥好说的,与回鹘基本上是同文同种,只是政治分化不同罢了。&/p&&p&吐蕃人,是吐蕃控制新疆时期迁来的。高昌回鹘建立的重要基础就是仆固俊率领归义军中的回鹘人击败论恐热,而论恐热就是割据新疆东部和甘肃一带的吐蕃军阀。&/p&&p&汉人,没啥好说的,高昌回鹘和唐朝的遗民。宋史王延德甚至在伊州(哈密一带)见到了高昌回鹘在伊州的守将,自称姓陈,是唐将后裔。可见此时汉人尚未完全回鹘化。&/p&&p&龙家人,其实就是吐火罗人半汉化后产生的新族群。其族群名称来源于焉耆王室,焉耆国王汉姓为龙,在南北朝时代焉耆发展为新疆强国,焉耆在魏晋南北朝时代与河西走廊汉人割据政权关系密切,有很高的汉化程度了。唐朝统治时期,吐鲁番文书中有很多龙姓百姓的文书,可以推测唐朝时期,龙家人基本也和汉人没啥差距了。不过嘛,民族融合是个很漫长的过程,所以在高昌回鹘时期,龙家人依然有留存。当然,龙家人汉化程度如此高,却依然被视为一个独立族群的原因,大概还是——吐火罗人的长相。&/p&&p&最后经过高昌回鹘的漫长统治,外来的回鹘人逐渐同化了当地的突厥(这个最容易)、吐蕃、汉人、龙家。大伙都成回鹘了,也就是元朝时期的畏兀儿了。回鹘人本来就文明程度高,而新融入回鹘的汉人、龙家人有很强的农耕技术,也因此提升了高昌回鹘的文明程度。导致畏兀儿这个名号越来越响亮,在蒙古西征的年代,高昌回鹘已经衰落的时候,周围的草原强部都打畏兀儿的名号了。比如乃蛮人就用畏兀儿的文字,重用畏兀儿人为文臣,乃蛮人在蒙古的后裔,有的直接还被打上了畏兀儿人的印记。&/p&&p&比如赵敏她爹……哦不,王保保的舅舅察罕帖木儿:&/p&&br&&img src=&/v2-e7baed4d19ed_b.jpg& data-rawwidth=&268& data-rawheight=&297&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68&&&p&这是个乃蛮人,然而按照元朝人和明朝人的民族分类法,他也成了畏兀儿人了。&/p&&p&不过话说回来,如果不是后来东察合台汗国收留哈萨克汗国,导致哈萨克人势力东扩,大批游牧部落不愿意效忠定居化的东察合台汗国。那么哈萨克大玉兹部分的很多部落氏族,恐怕在现代就是维吾尔人了。&/p&&p&而畏兀儿这个名号,在蒙古统治中亚的时期依然响亮。希瓦汗国编纂的《乌古斯可汗传》里,那个传说中的成吉思汗祖宗,突厥人或者说蒙古人中第一个皈依伊斯兰的可汗,征服过全世界的牛人……&/p&&p&这个虚构的祖宗自己的部落就是畏兀儿人……&/p&&p&关键编这个历史的希瓦汗国还跟维吾尔人毛关系都没有,这完全是是畏兀儿人在蒙古西征前对游牧部落的号召力,以及蒙古西征后畏兀儿人多为蒙古文吏地位较高导致的。当然这样编,也可能是要附会在当时世界上已有流传的畏兀儿人先祖卜古可汗的意思。&/p&&p&卜古可汗的原型,可能就是回鹘汗国雄主怀信可汗的事迹+高昌回鹘建立者归义军回鹘将领仆固俊的姓氏糅合而成的。&/p&&p&反正无论怎么说,可见畏兀儿这个招牌,在蒙古时代有多好用了。&/p&&p&而这个畏兀儿人,其中有部分就是回鹘化的汉人。&/p&&br&&p&而为什么吐哈一带的维吾尔族,只有部分来源是汉人,却大多数人没有南疆维吾尔族那么有明显的印欧人长相呢?这个原因很简单,古代突厥人,本就是混血偏黄种。而高昌回鹘人的来源中,除了龙家人是印欧人外,其他突厥回鹘汉人都是蒙古人种因素居多。&/p&&p&而南疆维吾尔族,更多的继承了于阗人的血统。以及活跃在新疆西部的混了大量粟特血统的西突厥部落。典型的比如葛逻禄人,就是粟特和突厥的混血。&/p&
融入维吾尔族呗。如同乌兹别克族一样,乌兹别克人多数都还是中亚土著粟特和西突厥各部后裔,但他们的民族名称是来源于少数金帐汗国分裂后才进入中亚的乌兹别克人(即月即别人)。而维吾尔人呢,维吾尔人多数还都是新疆土著塞人、吐火罗人、西突厥人、汉人后…
&p&“禄山”是
粟特语 中的“ Rokhshan “的音译,意思是“光明”,和 欧洲语言中的“亚历山大”没有什么关系, 粟特语 属于东伊朗语支, 随着粟特等东伊朗语支 商业民族 广泛穿梭活动于亚欧草原,“ Rokhshan “这个词 广泛被阿尔泰语系的草原民族借用,估计是应为这个词的意思“光明”比较正面,是褒义词,在草原上的使用频率也较高,所以在突厥语中也高频使用“Rokshan“一词,而且在突厥人名中也常见,(突厥语本身就大量借用了粟特语的词汇,连7世纪的突厥语文字、书写方式也是借鉴粟特语)。&/p&&p&很多人容易误以为安禄山出生于 粟特 昭武九姓中的“安”氏,其实安禄山的姓氏“安”并不是来自于他的生父,而是继父,且他的继父不是 粟特人,而是突厥人。&/p&&p&《隋书》中的昭武九姓分别是康、安、曹、石、米、史、何、穆、火寻,而《新唐书》中的昭武九姓分别是 康、安、曹、石、米、何、火寻、戊地、史, 略有差别。&/p&&p&安禄山的生父是粟特昭武九姓之一的“康”姓的大户子弟,母亲是突厥 巫师
阿史德氏 (阿史德氏 和 阿史那氏 共同构成蓝突厥贵族,突厥汗国的可汗是阿史那氏,后族可敦则一般都出自阿史德氏,安禄山的母亲在粟特丈夫早逝后,才成为拖油瓶改嫁给突厥将军 安延偃,真是克夫命,没几年, 安延偃也死了,安延偃的侄儿就带着安禄山母子去投靠自己在营州的亲戚),无论是安禄山的粟特生父还是突厥母亲,给儿子取名“Rokshan“都是很正常的,其突厥继父也不会看“ Rokhshan “这个名字不爽。&/p&
“禄山”是 粟特语 中的“ Rokhshan “的音译,意思是“光明”,和 欧洲语言中的“亚历山大”没有什么关系, 粟特语 属于东伊朗语支, 随着粟特等东伊朗语支 商业民族 广泛穿梭活动于亚欧草原,“ Rokhshan “这个词 广泛被阿尔泰语系的草原民族借用,估计…
不请自来。&br&献给我的最爱——&strong&Kushan&/strong&。&br&说答案前,先给几个图给你看。&br&&br&&img src=&/5b95a30eeab84a2d8e7d895_b.jpg& data-rawwidth=&750& data-rawheight=&52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0& data-original=&/5b95a30eeab84a2d8e7d895_r.jpg&&这个图,是我高中画的。你如果在百度搜索“贵霜”,相信你就能看到百度百科,互动百科,搜狗百科什么的里面有这张图,另外这也是我微信头像。&br&&br&知晓此图者,恐较少。属于冷门中的超冷门。&br&&br&贵霜是一个被历史遗忘的古国,大多数人甚至不知道这个国家曾经存在过。&br&&b&因为贵霜王朝时期的历史文献十分缺乏&/b&,直到近年国内才有零星著作问世,大善。&br&&br&遥想当年,贵霜可是同时期的&b&四大天王&/b&。&br&他们分别是:【古罗马,大汉朝,安息,贵霜】。 &br&贵霜王朝地处欧亚板块连接处,贸易十分发达,吸取各国先进文明,有史诗般的文明。&br&如此大国,竟然鲜为人知……为何? &br&&br&&b&【成也如此败也】&/b&&br& 贵霜王朝鼎立在亚欧板块交界处,处丝绸之路要道。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往来贸易不仅带来了商品,更带来了各先进文明,财富与文化交流成就了贵霜王朝的霸业。&br&但是,贵霜&b&过度&/b&吸取外来先进文明,埋下了文明失传祸根。&br&&br&贵霜作为文明古国,连自己的文字都没有!&br& 文字要么用古希腊字母,或用佉卢文母书写的普拉克语,甚至是罗马文,汉字什么的都用,导致&b&内容杂乱,极难翻译&/b&。&br&&br&贵霜的艺术品如此非常精美,集希腊,罗马,印度等风格于一体。唯独缺乏自身文明的沉淀。&br&贵霜的一切,总是那么新潮,集各国元素于一身,颇有“移民国家&的味道。 &br&然后最终导致了国家虽败的,正是这些各种文化、宗教形态所产生的矛盾,最终的爆发使国家分裂,小船载不动许多愁,翻船。&br&&br&&b&扯这么多闲谈,可没有偏题!&/b&&br&&b&此图不是烛火,更不是六芒星之类的图案,这货是&/b&&b&&u&希腊神话&/u&&/b&&b&&u&【海神的三叉戟】&/u&!&/b&&br&&img src=&/f083bbb2b28b8ea008a22_b.jpg& data-rawwidth=&505& data-rawheight=&68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5& data-original=&/f083bbb2b28b8ea008a22_r.jpg&&&br&&br&正是波塞冬所使用的三叉戟演变而来的,此图案不是随随便便打制造钱币上,&br&这乃是贵霜一族的&b&【族徽】。&/b&&br&&br&&br&&img src=&/fccb47f96f964aaedc507_b.jpg& data-rawwidth=&1047& data-rawheight=&38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47& data-original=&/fccb47f96f964aaedc507_r.jpg&&&br&&br&&br&&br&&br&&br&&b&这是不同时期的主流造型。 下面像个火字,有的是个圈。画的不太好,见谅。&/b&&br&&br&&br&&b&================================================================&/b&&br&&b&贵霜钱币,是非常好的参考资料。 &/b&&br&&br&&br&&b&钱币上面体题材很多,有佛教佛陀,印度教湿婆大神,希腊神仙,历代国王各种造型,各种动物,各种文字与符号,是一个大杂烩。&br&&br&内容都是图案,比较直观,文字大多也是王中之王一类。&br&有些文字没有具体含义,就是一个符号。 例如上面印一个汉字”五“(模仿大汉朝五铢钱的篆书”五“字).&/b&&br&&b&给大家一些图片做参考。上面均有族徽。&/b&&br&&br&&br&&b&示例图:&br&&img src=&/44cffcf58a86b93_b.jpg& data-rawwidth=&355& data-rawheight=&30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55&&&img src=&/e0f98a1a0dd878db930f0_b.jpg& data-rawwidth=&333& data-rawheight=&30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33&&&/b&&br&这是”无名王“索特美加斯1/4面值小铜币 周围有希腊文,意思是,王中之王伟大救世主。(在他摄政期间有权发行货币,而无权在钱币上署名,所以这一时期钱币上隐其名自称“大救世主”,故称“无名王”币)&br&&br&&img src=&/0abdff333951daf6edb9cb9152df27ad_b.jpg& data-rawwidth=&580& data-rawheight=&40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0& data-original=&/0abdff333951daf6edb9cb9152df27ad_r.jpg&&这个图是几种神祇。&br&1号为火神Athsho,左肩火焰,长胡子,插左臂面向右,铭文希腊文打不出来,图上能看清楚,族徽在钱币左边&br&&br&2号为月神Mao,肩上有月纹,插左臂面向右,脑后有光环,铭文就是希腊文mao。族徽在钱币左边&br&&br&3号为太阳神Mioro (Mithra),,头上有太阳光圈,插左臂面向右,铭文为希腊文miopo,族徽在左边&br&&br&4号为大地女神Nanaia,面向右,手持权杖,头上顶一个光圈,希腊文神名nana,面向左,族徽在钱币右半部分。这个神很重要,腊拔挞柯铭文里边提到神灵就以nanaia为尊&br&&br&5号为印度教大神湿婆Oehsho (Siva),四臂,头上有光圈,是生殖与破坏之神。希腊文铭文打不出来,图上可以看。族徽在左侧&br&&br&6号为风神Vado,头上有光圈,奔跑状,身周都是风,希腊文铭文还是打不出来。。族徽在左&br&&img src=&/ad185c77374_b.jpg& data-rawwidth=&621& data-rawheight=&63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1& data-original=&/ad185c77374_r.jpg&&佛陀立像,希腊文铭文bo△△o,估计是供养钱。&br&&br&&img src=&/2a5a5b01cc78be41edf3aa2b1279ae90_b.jpg& data-rawwidth=&183& data-rawheight=&157&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83&&&br&这种很常见,图为印度教湿婆大神骑的耸肩神牛(瘤牛)。阎膏珍(贵霜一时期国王)说自己是湿婆化身,巩固统治。&br&&br&&img src=&/76fcdac646dd49daad4c16e4_b.jpg& data-rawwidth=&374& data-rawheight=&17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74&&胡维色迦国王戎装像(武士造型),背面湿婆。&br&&br&&img src=&/97bc93cbb48a5d5fc669e_b.jpg& data-rawwidth=&759& data-rawheight=&44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9& data-original=&/97bc93cbb48a5d5fc669e_r.jpg&&&br&上图国王背宫殿的,较少。&br&&img src=&/76c952e19e354df4f982e3cd_b.jpg& data-rawwidth=&492& data-rawheight=&46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92& data-original=&/76c952e19e354df4f982e3cd_r.jpg&&&br&动物的较少。 &br&&img src=&/9805b90dfabd51c0ddf71_b.jpg& data-rawwidth=&624& data-rawheight=&43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4& data-original=&/9805b90dfabd51c0ddf71_r.jpg&&&br&拍的不好。勉强看。&br&&br&就不多写了,现在网上已经有很多资料了。不像以前,介绍贵霜的百科词条都没有。&br&推荐大家去看维基百科,互动百科,搜狗百科,百度百科和百度贵霜贴吧。
不请自来。 献给我的最爱——Kushan。 说答案前,先给几个图给你看。 这个图,是我高中画的。你如果在百度搜索“贵霜”,相信你就能看到百度百科,互动百科,搜狗百科什么的里面有这张图,另外这也是我微信头像。 知晓此图者,恐较少。属于冷门中的超冷门。…
&p&转载考古学者的论文,通过该文可快速了解新疆史前文化的基本格局。需要说明的是,在吉木乃通天洞遗址的材料发表之前, 新疆并未发现有明确地层关系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存,所以现在看来文中涉及新疆最早史前遗存的看法可稍作改动。但是由于材料匮乏,新疆旧石器及新石器早期文化仍然是一个谜。&/p&&p&以下摘自:
&/p&&p&李水城:&b&世界体系下的边际效应:中国西北与欧亚草原的族群迁徙与文化交互(Since 4th Millennium BC),&/b& “早期丝绸之路与东西文化交流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考古学会丝绸之路考古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 ,2016年9月。&/p&&p&&b&  叁 新疆境内的东西交互&/b&&/p&&p&  以上概略介绍了俄罗斯西南西伯利亚和中国西北的史前文化发展脉络。有趣的是,两地大规模的族群迁徙均开始于公元前4千纪,东西两大族群分别从不同的方向进入新疆,对新疆的史前文化构成产生了重大影响。具体表现为西进和南下两种形式。&/p&&br&&p&1 南下&/p&&p&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新疆阿勒泰、布尔津、裕民、奇台等地发现一批以夹砂灰褐陶和灰黑陶橄榄形圜底罐、豆等组合的器物,器表饰压印麻点或刻划几何纹,流行侧身屈肢葬或仰身屈肢葬。此类遗存是&i&新疆北部目前所知年代最早的史前遗存&/i&,其特征与公元前三千纪前后从乌拉尔和中亚一带迁徙到西南西伯利亚的原始文化非常接近,如鲍里什梅斯卡文化 (Bolshemyssk Eneolithic Culture) 、波太文化(Botai Culture)以及南西伯利亚一带的阿凡纳谢沃文化(Afanasievo Culture)等。此外,这类遗址还常常伴出具有显著的奥库涅夫(Okunev)文化特征的雕刻人首石棒,暗示二者之间的关系更为密切,且年代相近(公元前三千纪后半叶)。可见此类文化因素的来源就在俄罗斯的西南西伯利亚一带。&/p&&p&  此类文化因素进入新疆以后不断向南扩散,有一部分甚至越过天山进入塔里木河流域。体质人类学的研究证实,小河文化这个族群即来自南西伯利亚一带的原始高加索人。前不久,新疆的考古工作者在克里雅河下游采集到一件完全模仿草编篓子形态的夹砂灰陶圜底罐,进一步证实小河文化与南西伯利亚一带的原始文化存在源流关系。&/p&&p&  进入公元前2千纪的前半叶,在新疆阿勒泰、伊犁河谷、乌鲁木齐周围、焉耆盆地、塔里木河流域、塔什库尔干等地广泛发现了安德罗诺沃文化的遗址和遗物,其分布范围遍及新疆的中西部地区,并在新疆中部一带与东来的文化因素发生交互。如在和硕新塔拉遗址就同时出土有从北面南下的带压印刻划纹的夹砂灰陶片和东面来的泥质红陶黑彩陶片。&/p&&p&  公元前12-13世纪,南西伯利亚的卡拉苏克文化兴起,持续对新疆地区施加文化影响。这一趋势一直持续到公元前7-8世纪的塔加尔文化阶段。但随着新疆境内本土文化的成长壮大,来自北部的文化影响渐次式微。&/p&&br&&img src=&/v2-2dc1f69c25fbd_b.png& data-rawwidth=&450& data-rawheight=&33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0& data-original=&/v2-2dc1f69c25fbd_r.png&&&p&南下、西进文化交汇示意图 &/p&&p&2 西进&/p&&p&  公元前3千纪末,分布在河西走廊西部的马厂晚期文化迁入新疆哈密,并迅速被四坝文化所取代。这批东来的族群流行使用红色陶器和彩陶装饰,以带耳罐、杯、壶、盆等较复杂的器物为组合。在哈密一带转为流行侧身屈肢葬。这也是新疆东部地区所见年代最早的史前遗存。&/p&&p&  此类东来因素在新疆哈密立足以后,沿天山南北两麓逐渐向西扩散。公元前2千纪后半叶,在哈密地区出现了焉不拉克文化。公元前1千纪前后,苏贝希文化兴起于吐鲁番盆地,并向西发展到乌鲁木齐、石河子一带。公元前2千纪中叶,在和静新塔拉遗址,彩陶与刻划压印纹暗色陶共存,可证两类因素曾有接触。公元前1千纪前后,焉耆盆地-库尔勒出现了盛行彩陶带流杯的察吾呼沟文化,并由此向西向南施加影响。&/p&&p&  在天山北麓,公元前2千纪中叶,东来因素在巴里坤草原发展为南湾类型。此类遗存经木垒-奇台一线向西,在乌鲁木齐一带融入到苏贝希文化。公元前一千纪中叶,西进至伊犁河谷及周边地区,并在那一带演变为索敦布拉克文化。最终,含彩陶的文化因素很可能向西深入到中亚费尔干纳盆地,直接参与到中亚文化的大角逐。&/p&&img src=&/v2-c4fecdeaca4f55c63f25ff_b.png& data-rawwidth=&450& data-rawheight=&32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0& data-original=&/v2-c4fecdeaca4f55c63f25ff_r.png&&&p&中国西北地区史前文化的西扩&/p&&p&  讨论Ⅰ&/p&&p&  公元前4000年以降,中亚哈萨克斯坦南部和乌拉尔山西侧的原始文化分别开始向西南西伯利亚移动。与此同时,仰韶文化也开始四外扩散,尤以向西北的迁徙规模为最。这个事件的起因可能是多重的:首先是全新世大暖期刺激了农业的发展,遂导致人口压力出现。其次是随红铜时代的到来,人类对铜、金等贵重金属的需求加大,后者甚至有可能是乌拉尔山以西新的冶金交互作用圈出现的重要动因之一。&/p&&p&  讨论Ⅱ&/p&&p&  此次大范围的迁徙对中国西北地区、西南西伯利亚和新疆的史前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特别是将两个不同系统的文化注入新疆:一支来自东部黄河流域,使用红陶和彩陶装饰,从东向西贯穿新疆、远及中亚。另一支来自北面的西南西伯利亚,使用刻划压印纹暗色陶,从北向南渗透到新疆的中西部地区。&/p&&p&  讨论Ⅲ&/p&&p&  含彩陶因素的东来文化始终保有一定比例的农耕经济成分,陶器造型相对复杂,器类较多。在西迁时将粟、黍等农作物带到新疆,并沿着天山南北两麓不断向西传播。自北而南的刻划压印陶文化主要经营畜牧业,陶器造型简洁,种类单一,在南下时将羊、牛、马等家畜和乳制品、奶酒等产业和麦类作物引入新疆。两支有着不同生业系统的文化在新疆中部发生碰撞融和,导致这个地东来的文化畜牧业经济比重加大。&/p&&p&  讨论Ⅳ&/p&&p&  东来的族群为单纯的东亚蒙古人种,南下的族群则是以原始印欧人种为主、含少量与蒙古人种混杂的群体。新疆小河墓地出土的大量干尸证实,他们为来自南西伯利亚的原始印欧人种。分子生物学研究进一步证实,小河早期的居民为东部欧亚谱系占主导的东西混合群体,他们在迁入塔里木盆地之前已存在基因混杂。这与西南西伯利亚青铜文化中很多女性头骨还保留有蒙古人种的特征及混杂现象是一致的。&/p&&p&  讨论Ⅴ&/p&&p&  西南西伯利亚和中国西北地区的文化交互初现于公元前3千纪前后,早期的交互进程缓慢。公元前2千纪前后,互动进程加快,在中国西北各地普遍开始出现山羊、绵羊、牛及大麦、小麦等新物种。遂导致人们在水热条件好的河谷平原广泛种植大麦、小麦、粟、黍等作物;在草原和荒漠,则养殖牛、羊等家畜,一种宜于中国西北气候和环境的混合经济渐渐发展起来,这对当地的史前文化及发展模式均产生了深远影响。&/p&&p&  同样,美国考古学家在Kazakhstan的Begash遗址发掘出公元前2000年以前的粟、黍农作物,证实了东方对中亚的文化影响也在这一时期。&/p&&p&  讨论Ⅵ&/p&&p&  自东而西的彩陶农业之路和自北而南的刻划压印纹陶畜牧业之路的形成是早期东西交互的重大成果。这是一条东西文化和贸易往来的重要通道,我这里姑且称之为前丝绸之路,这条大道的凿通大大推动了中国史前社会的复杂化进程,也为日后丝绸之路的出现奠定了最初的基石。 这条东西干道的凿通导致一批文化特质进入中原内地。如权杖、青铜冶炼技术、料珠、海贝、红玛瑙、大麦、小麦、羊、牛、马、黄金、车、琉璃等。上述文化特质的交流对于社会复杂化进程和文明的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p&&p&  体质人类学研究表明,公元前1000年前后,开始有地中海人种翻越帕米尔高原进入新疆,进一步加剧了人种的混杂和文化融合。这个现象也见于西南西伯利亚的 叶鲁尼诺文化(Elunino Culture),不过后者出现的年代更早些。也就在此时,中原内地开始出现典型的欧洲人形像,从一个侧面显示,东西交互的程度在不断地深化。&/p&
转载考古学者的论文,通过该文可快速了解新疆史前文化的基本格局。需要说明的是,在吉木乃通天洞遗址的材料发表之前, 新疆并未发现有明确地层关系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存,所以现在看来文中涉及新疆最早史前遗存的看法可稍作改动。但是由于材料匮乏,新疆旧…
&p&题主增加了一个问题。西域长史府与都护府比确实降格了,自汉武帝通西域以来,中原王朝对于西域的&b&控制力确实出现反复。&/b&&/p&&br&&p&先得讨论明确一个问题:&/p&&br&&p&&b&西域长史府并非从曹魏时期才开始设置,两汉也并非始终都有西域都护府。&/b&&/p&&br&&p&&b&西汉时期&/b&设置西域都护府,西域初通,这一时期中央政府对西域的政策较为连贯,西域都护府的职权范围不断扩大,整体上是发展前进的。(有史学家认为在这一时期已经设立西域长史并且属于西域都护麾下,但这都是猜测,不一定属实。)&/p&&br&&p&西域长史在&b&东汉时期&/b&开始有明确记载。永初元年东汉政府“罢西域都护”,这一时期才是中原王朝对西域控制力&b&最弱的时期&/b&,因为不管什么级别的府,反正都没有。后来东汉政府设置西域长史,史学世家出身的班勇经略西域,中原王朝对西域的控制有所恢复,甚至出现一个小高潮。东汉政府就已经调低了西域的管理级别。&/p&&br&&p&&b&曹魏时期&/b&延续汉时政策,设立官员驻守西域,经营河西、凉州一带,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由于魏存在时间短,并且史家关注力主要在魏蜀吴对峙一线,因此关注的人就比较少,史料也不多。但这一时期西域各国保持进贡,“略如汉氏故事”,应该比东汉的控制力也不会差太多。&/p&&br&&p&到了西晋时期,中原王朝对西域的控制力又出现一个高潮,之后慢慢衰落(前凉应该不算个中原王朝吧)。大体就是这么个发展历程吧。&/p&&br&&p&—————————————————分隔线——————————————————————&/p&&br&&p&
这么好的问题还没有大神来答,我先占个沙发。&/p&&p&
西域长史府所辖应该是&strong&一支有固定防区和治所的边疆屯戍部队。&/strong&&/p&&p&&strong&一、建置&/strong&&/p&&p&
关于西域,《三国志》并没有单独立传,记述也很分散。从《晋书》和三国志中分析,曹魏在西域设有西域戊己校尉、西域长史、西域都尉和宜禾校尉。戊己校尉屯守高昌,西域长史屯守楼兰(对此貌似有一些争议,然而主流还是认同楼兰为长史治所的),西域校尉和宜禾伊吾校尉据推测应当为西域长史的下级官吏(由中央任命,并非长史府属官)。&/p&&p&魏晋时期基本承接了汉代西域治理的思路,关于曹魏与西域的关系,陈寿认为“略如汉氏故事”。根据出土的楼兰文简,楼兰地区出现的官职有:&/p&&p&“长史、司马、主簿、功曹掾、监量掾、监藏掾、监仓史、书史、功曹史、录事掾、兵曹史、水曹督田掾、客曹史、奏曹史、仓曹掾、仓曹史、督、将、伍佰、马下、铃下、督战、从掾位、从史位等。”&/p&&p&
当然这是晋初文简的记载,不过我们也可以据此推测在晋开国前夕曹魏末年的西域长史府官员情况。这些官职全部为军事属官,没有民政官员,因此西域长史应该是管辖着一支屯戍部队,是一位军事主官,在其防区内,并没有魏国的民众,或者很少。&/p&&p&&strong&二、职能&/strong&&/p&&p&&strong&1.屯驻&/strong&&/p&&p&所谓屯驻军,应当是收支均由政府负责,收获得粮食归长史府统一管理和划拨。结合当时西域与内地交通联系不便的情况,西域与内地间钱粮运输调配应该比较困难,因此,长史府的屯驻军的主要军粮应当是自给自足。另外,东面敦煌设有敦煌长史,也可向楼兰提供必要保障。&/p&&p&楼兰屯驻以“部”为组织单位,部则以将领姓名名之。(《楼兰尼雅出土文书》有记载,具体可以百度百科)这也从另一方面证明西域长史所部具有军屯的性质,而不是民屯。&/p&&p&至于题主提到的财赋大权。因为西域长史府所处地区为胡人地区,胡人由胡王统领,这些小国向曹魏进贡,依附于曹魏,但并不代表曹魏政府对西域有实际治权,只能说西域长史府会对这些小国有一定的影响力。中原直到晋朝才设立高昌郡,第一次将王朝的行政管理体制引入西域,实现实际治理。因此,西域长史府对当地应该不涉及财税的问题,但也不排除各国对长史府有进贡,然而我并没有见过类似的资料,不敢妄下结论。&/p&&p&&strong&2.独立军权&/strong&&/p&&p&西域长史所驻的楼兰,向西接焉耆、龟兹,向南接鄯善、于阗,北据匈奴,军事意义十分重要。西域距离曹魏朝廷路途较远,军情瞬息万变, 处理不慎就会导致整个西域变天。因此,作为独立在外带兵的西域长史,一定会有独立处理军务的权力。《后汉书》和《晋书》关于西域的记载中都提到过西域长史带兵作战的情节,而且都是杀敌俘敌以万计的战斗。曹魏时期也有关于西域校尉作战的记载:&/p&&p&“ 魏明帝青龙四年( 236) 九月......凉州塞外胡阿毕师使侵犯诸国,西域校尉张就讨之,斩首捕虏万计。”&/p&&p&这些战斗大部分是胡人叛乱,事发突然,平息的也很快,如果没有独立军权,西域长史府一定不会取得一系列的战果。因此,西域长史府有一支&b&可以作战&/b&的屯戍部队。&/p&&p&&strong&三.关于打击蜀国的问题&/strong&&/p&&p&这只可以作战的部队之所以没出现在对蜀作战的前线的原因我认为是:&/p&&p&&strong&这不关他们的事。&/strong&&/p&&p&西域长史府作为曹魏的戍边部队,主要职责是镇抚西域和防御匈奴势力渗透。曹魏与蜀汉的对峙有内地正规军去做,西域长史府部队一旦离开西域,曹魏政府有可能失去对西域的控制权。&/p&&p&&strong&路途太远。&/strong&&/p&&p&交通不便导致西域长史府可能不会对魏蜀间战斗情况了如指掌,西域与主战场之间还隔着凉州,即便是蜀军最深入的时候,没有接到朝廷调令西域长史府也不会擅动。晋朝曾出现过晋已经灭亡而西域长史府仍然还在顺延晋朝年号的情况。&/p&&p&&strong&战局并不需要抽调西域部队&/strong&&/p&&p&蜀军目标是长安,战场主要集中在汉中及河西。双方一致处在对峙阶段,蜀军并没有太过深入,战局并没发展到需要西域部队远距离调动,而且还要绕到后方打击蜀军。&/p&
题主增加了一个问题。西域长史府与都护府比确实降格了,自汉武帝通西域以来,中原王朝对于西域的控制力确实出现反复。 先得讨论明确一个问题: 西域长史府并非从曹魏时期才开始设置,两汉也并非始终都有西域都护府。 西汉时期设置西域都护府,西域初通,这…
&p&土耳其是Türkiye,就是名词“突厥”Türk加了一个后缀,至于后缀具体什么含义,这得土耳其语的大拿解释解释了,但说白了土耳其这个词跟突厥Türk是一回事。当然现代土耳其人跟所谓的突厥人是不是一回事就另当别论了。&/p&&p&突骑施一般的对音拼写是tukhs(《世界境域志》中的对音)、turgix或者turgis(《阙特勤碑》对音)。&/p&&p&突骑施又称“三姓突骑施”,也就是核心为三个部落。这三个部落便是突骑施、处木昆、车鼻施。&/p&&p&突骑施部落,顾名思义,就是24K纯突骑施人,源于乌孙后裔。类似突厥分蓝突厥和黑突厥一样,突骑施部落的人自称“黄姓突骑施”,也就是“黄头突骑施”或者“撒里突骑施”或者“撒里乌孙”。这一点就很类似为什么裕固族是“黄头回纥”或者“撒里畏兀儿”了,因为裕固族是回鹘中的“黄姓”,是贵胄。突骑施部落源于乌孙,换句话说他们以前就不是突厥人,是被突厥化了的。&/p&&p&处木昆,没有古代外文文献给予准确对音,这个部落只有汉文记载。有学者研究是大月氏残余,在西突厥前期地位很高,后来衰落,臣属了突骑施部落,成了第一个加入突骑施部落联盟的外姓部落。当然他们也是被突厥化了的,以前不是突厥人。&/p&&p&车鼻施,又译作契苾、解批,对音kapix,是敕勒六姓之一,关于敕勒六姓见我的这个回答&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关毛:维吾尔人是铁勒后裔么?&/a&。他们算突厥人的祖宗辈,是突厥语共祖丁零人的核心部落成员。车鼻施人在西突厥西征后才离开外蒙古来到新疆,由于其酋长哥楞反抗西突厥统治,被西突厥流放到了中亚:&/p&&p&&br&&/p&&img src=&/v2-2e2c02ebab821fb8c95ab31_b.png& data-rawwidth=&470& data-rawheight=&21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70& data-original=&/v2-2e2c02ebab821fb8c95ab31_r.png&&&p&流放到中亚后,车鼻施人的首领契苾何力趁西突厥内乱之际,率车鼻施人东归,最终投唐,契苾何力成为一代名将。这股东迁的车鼻施人,有的融入了汉族,有的选择迁回了外蒙古最终和老亲戚回鹘人融合,融入了回鹘。&/p&&p&&br&&/p&&img src=&/v2-20a62c7efbba68388fab9b_b.png& data-rawwidth=&504& data-rawheight=&18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4& data-original=&/v2-20a62c7efbba68388fab9b_r.png&&&p&没有东归的车鼻施人,则继续效忠西突厥,在西突厥的率领下征服了拔汗那国。西突厥将拔汗那国一分为二,东拔汗那由鼠尼施部统治,西拔汗那由车鼻施人统治。阿拉伯帝国东征时期,西拔汗那灭亡,车鼻施人不得不再次流亡,逃到碎叶川投靠了突骑施,成为了加入突骑施的第二个重要外姓部落。&/p&&p&阿拉伯帝国东线最大的威胁——突骑施忠顺可汗苏禄,就是车鼻施人出身。由于他不是突骑施部落“黄姓突骑施”出身,所以苏禄的势力被称为“黑姓突骑施”:&/p&&p&&br&&/p&&img src=&/v2-801f9d76a360e0f2540461_b.png& data-rawwidth=&508& data-rawheight=&33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8& data-original=&/v2-801f9d76a360e0f2540461_r.png&&&p&在突骑施可汗乌质勒、娑葛(这两位是黄姓突骑施)和苏禄(黑姓突骑施——车鼻施)统治的时期,由于突骑施越来越强大,又有这些新部落加入:&/p&&p&阿悉结,又译思结。敕勒六姓在不断发展变成铁勒九姓时新产生的部落,原来居住在外蒙古,随西突厥西征时一部分进入西域。留在外蒙古的最终融入回鹘。&/p&&p&胡禄屋,蓝突厥西迁后形成的新部落,来源成分复杂,应该是西突厥可汗的可汗卫队演变成的部落,对西突厥最为效忠,曾经最强大,被唐朝多次打击后衰落。有勾结阿拉伯帝国的黑历史。&/p&&p&鼠尼施,和突骑施、处木昆一样的西域土著,应该是乌孙和悦般融合产生,又称处半。&/p&&p&处月,是西域土著大月氏和其他族群混血的后裔。&/p&&p&处密,大月氏和其他族群混血的后裔。&/p&&p&等等等等。&/p&&p&这些部落纷纷加入,突骑施的成员也越来越复杂,最终就跟西突厥的构成差不多了。当然突骑施人的核心,依然是“非铁勒”的,大多数成员是有西域土著意味的乌孙、悦般、大月氏后裔的,比如突骑施本部、处木昆部、鼠尼施部、处月部、处密部这些,可以视为哈萨克人的最直接源头。这些乌孙、悦般、大月氏的后裔,尤其是突骑施的核心部落突骑施部,应该就是“黄姓”贵胄,而外来的“铁勒”及“突厥”成员如车鼻施、胡禄屋、阿悉结这些就是平民“黑姓”。所以为什么一代英雄苏禄的后代不被突骑施人效忠,苏禄生前最倚重的大将莫贺达干却要拥戴娑葛的后人做可汗,就是因为苏禄家族是“黑姓”出身的原因。(其实以苏禄出身的车鼻施部,如果不是在突骑施称汗,而是换成铁勒人的国家如薛延陀、回鹘的话,完全有资格的,谁叫车鼻施是古老的敕勒六姓之一呢)&/p&&p&《哈萨克系谱》中,有关哈萨克的祖宗阿拉什的后裔形成的一些前期的核心部落,主要也是乌孙、悦般、大月氏血统的突骑施、处密、鼠尼施等等这些,很少有突厥和铁勒系统的部落在其中(比如胡禄屋、阿悉结、车鼻施等等)。此前我曾经猜测阿拉什或许来源于蓝突厥“阿史那”,应该是猜错了,因为西突厥汗国时期突骑施的首领在西突厥的官职就有“阿利施啜”,这个“啜”是突厥常见的官职,“阿利施”是前缀,应该就是“阿拉什”,阿拉什的来源或许更为古老。&/p&&p&而我们也知道,西突厥是个外来政权,西突厥的组成主体“十姓”,其实还是这些西域土著后裔为主。&/p&&p&当然在突骑施汗国消亡之后,新加入的部落又都散伙各自为政了,突骑施最终应该也只有突骑施、处木昆、车鼻施三个最初成员了。&/p&&p&我们知道,在哈萨克汗国时期,也有类似“白骨头”“黑骨头”,白骨头指黄金家族成员的“托列”部,只有他们才能称汗。而黑骨头就是其他部落,再牛逼也不能称汗。&/p&&p&类似的还有突厥汗国,“蓝突厥”(阿史那、阿史德、执失、苏农等等)才能做可汗、叶护、设,“黑突厥”(主要是铁勒人)就不行。&/p&&p&以及裕固族,被称为“黄头回纥”“撒里畏兀儿”。&/p&&p&这些都是突厥语民族的一种血统等级区分。&/p&&p&突骑施人最后一次影响历史,就是在十世纪时期,一群突骑施人劫掠了葛逻禄人的营地,抓了一个叫塞布克特勤的葛逻禄人。在塔什干的奴隶市场把塞布克特勤贩卖给了萨曼王朝做古拉姆奴隶兵,结果最终塞布克特勤混成了伽色尼王朝的开国苏丹…………&/p&&p&后来,突骑施就越来越没有存在感了,现在只是哈萨克诸多部落中毫不起眼的一员,又称“黄头乌孙”。&/p&&p&&br&&/p&&p&至于土耳其,不过是冒认了“土耳其”即“突厥”这个古代民族名称的安纳托利亚土著而已:&a href=&/question/& class=&internal&&古代突厥和现代土耳其是什么关系?&/a&&/p&
土耳其是Türkiye,就是名词“突厥”Türk加了一个后缀,至于后缀具体什么含义,这得土耳其语的大拿解释解释了,但说白了土耳其这个词跟突厥Türk是一回事。当然现代土耳其人跟所谓的突厥人是不是一回事就另当别论了。突骑施一般的对音拼写是tukhs(《世界…
唐朝末年,西域南北两块,分别由回鹘和吐蕃统治。天山以北属于回鹘,天山以南属于吐蕃。另外还有阿拉山口以西的些许地方和巴尔克什湖南岸属于葛罗禄部,葛罗禄臣服于回鹘汗国。&br&此后回鹘被黠戛斯人联合鞑靼人等其他部落推翻,由于黠戛斯人相对已有了定居化势头的回鹘人而言文化极其落后,所以回鹘人并未像其他游牧民族一样失败后认栽而融入新兴部落,而是先后分几股迁走。一股迁移到河套内附唐朝,最后来盘踞河西走廊建立甘州回鹘;一股迁居高昌,建立高昌回鹘;最后一股进入葛罗禄部的领地。(忘了这里补上,应该还有一支融入了契丹)&br&唐末在中亚兴起一个以伊斯兰化的波斯人和粟特人建立的新大国,就是萨曼王朝。萨曼王朝建立之初,即对中亚突厥各部展开军事行动。在这个时候,葛逻禄部选择和同出于铁勒诸部(乌古斯人)的西迁回鹘以及其他受到萨曼王朝圣战威胁的突厥部落(主要为原中亚霸主突骑施残部和样磨处月两部)联合,奉回鹘王室贵族为汗建立新的国家,就是喀喇汗王朝(又叫黑汗王朝)。由于在军事对抗上喀喇汗王朝对萨曼王朝非常不利,所以该王朝建立后就似乎有意摒弃部落之见,打出突厥的大旗以团结原西突厥各部,至于为什么没打出回鹘大旗,原因很简单,回鹘的实际控制范围长期仅限于东突厥,所以对西突厥各部来说,回鹘这个旗号是不够响亮的。这也为乌古斯人、也就是铁勒诸部进一步突厥化增强突厥认同起了决定作用。&br&南方的吐蕃也瓦解了,随着吐蕃的瓦解,本就在吐蕃统治下处于半独立状态的南疆吐火罗人国家于阗顺利独立,若羌地区还活跃这一支叫众熨(又叫仲云)的突厥部落。&br&所以到了五代初年,除了众熨这样资料极少也没啥影响的小部落外,西域总体上是三国鼎立:东疆高昌回鹘(又叫西州回鹘)、西部和中亚七河流域的喀喇汗王朝(黑汗王朝)、南疆于阗国。&br&&img src=&/401a099ac7f249bd7e7c885e_b.jpg& data-rawwidth=&1200& data-rawheight=&83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00& data-original=&/401a099ac7f249bd7e7c885e_r.jpg&&&br&喀喇汗王朝在初期面对萨曼王朝的伊斯兰教圣战虽然屡战屡败,但后来由于各突厥语部落在外敌面前团结一致,又加上后方安稳(高昌是同源亲戚、于阗此时国力贫弱无力侵袭),终于收复大片领土。由于游牧民族的传统政治模式,国土大了就会主动分割领土,于是喀喇汗采取了双汗制,大汗的称号叫阿尔斯兰汗(狮子)驻八剌沙衮,二汗称号叫博格达汗(骆驼)驻怛罗斯,基本上算安定了下来,继续着回鹘汗国时期游牧民族的定居化过程。&br&这三个国家基本而言,都是佛教和摩尼教混着信的国家。然而大约在五代后晋年间,喀喇汗王朝驻怛罗斯的二汗萨图克·博格达汗自称梦见了真主什么的,忽然就皈依了伊斯兰教,实际上可能是长期和萨曼王朝交流受伊斯兰文化影响的结果,但不论什么原因,萨图克皈依伊斯兰教,忽然向驻八剌沙衮的大汗也就是阿尔斯兰汗发动进攻。八剌沙衮的大汗名字已经不可考,但据伊斯兰史料记载,大汗曾派人找舅舅帮忙,这个“舅舅”是回鹘对中原皇帝的一种古怪称呼,源于和亲制度。可惜这时候中原舅舅是后晋,不是石敬瑭就是石重贵,汉奸爹爹倒霉儿,所以舅舅根本不可能派兵帮忙。大汗舅舅没用,可二汗的教友很有用,据说二汗的军队中还有不少来自萨曼王朝等其他穆斯林国家的圣战士志愿者,于是本来是二汗的萨图克就推翻了八剌沙衮的大汗,将喀喇汗全国推行伊斯兰教,从此突厥人开始了漫长的伊斯兰化过程。&br&喀喇汗伊斯兰化后,突厥人第一次有了书籍、有了定居文化。基本上照抄了萨曼王朝的一些官制,但他们也很怪,在认为自己是突厥人的同时又坚持认为自己是桃花石人(中国人),其大汗也自称“桃花石汗”(大概就是中国皇帝的意思),当然这是用来诓骗中亚穆斯林国家给自己提升国际地位的手段,他们还是会向宋朝送点小礼物进贡下叙叙甥舅之情的。&br&由于皈依了伊斯兰,喀喇汗和宿敌萨曼王朝保持了和平,于是喀喇汗王朝决定向南方的于阗进军。而此时于阗在摆脱吐蕃统治后也逐渐国富兵强,更是出了一个很二的国王,给自己取了汉名叫李圣天……李圣天自称皇帝,正儿八经的,至今网上还能搜到李圣天冕服画像,COSPLAY逼真度可比喀喇汗“桃花石汗”真多了。李圣天即位后就发动了对喀喇汗的入侵,开始时还是比较成功的。但李圣天太自负了,据中亚一些史料记载,波斯伽色尼王朝还是中亚萨曼王朝(我忘了)曾接到中国皇帝国书,说要派出一支从长安排阵一直排到伊斯法罕(伽色尼首都)还络绎不绝的大军来征服你们,快投降吧或者上贡吧之类的国书。这个“中国皇帝”,八成就是李圣天。这件事肯定导致弱小的于阗国面临了所有是伊斯兰国家空前的敌视。&br&大约宋太宗到宋真宗统治的时期,通过二十多年的宗教战争,以喀喇汗为首的伊斯兰国家联军灭亡于阗,从此南疆并入喀喇汗。南疆的吐火罗人开始了突厥化和伊斯兰化的过程。&br&在灭于阗的同时期,喀喇汗和波斯新兴的伽色尼王朝联手,瓜分了萨曼王朝,国力进一步提升。据喀喇汗的史料记载,该国某博格达汗获得哈里发的赐号,但阿拉伯史料对此予以否认。俄国中亚史学家巴尔托德曾对中亚史料做过整理,认为喀喇汗的史料是价值最低的,因为喀喇汗的史料除了上面这个小玩笑外,明确记载突厥人起源于波斯,祖先能追溯到《圣经》记载中的亚伯拉罕(伊斯兰教成为易卜拉欣)……还有就是自己修历史,自称突厥人却不记载突厥汗国历史,只是吹嘘主体几个部落真正的祖宗乌古斯人以及另外几个部落的祖宗来自波斯的图兰人。至于喀喇汗王朝自己的当代史,连历任国王的名字都是啥都没有记载,而免费给周围民族记载历史的中原朝廷又不是很了解这个国家,所以导致现在喀喇汗列代君主的名字都是德国学者利用喀喇汗的钱币考证出来的……喀喇汗的史料的确如此搞笑,这是题外话。&br&大约宋仁宗时期,管理西部疆域的博格达汗易卜拉欣(完全伊斯兰化的名字了)宣布脱离大汗也就是阿尔斯兰汗的统治而独立。这时候喀喇汗分裂,东部就是东喀喇汗,西部就是西喀喇汗。两者相较,西喀喇汗伊斯兰化较为彻底,东喀喇汗仍然有突厥人反对伊斯兰教。阿尔斯兰汗直辖的臣民居然有大量异教徒,这也是易卜拉欣独立建国的理由。此后两国互有征战,但谁也灭不了谁。&br&至于剩下的高昌回鹘,其国土多次受喀喇汗侵蚀,但由于高昌回鹘一直臣服辽国,辽国在北疆可敦城驻了大量军队经略此地,所以喀喇汗没敢对高昌回鹘圣战。&br&辽国被金朝推翻后,耶律大石见女真人强悍复国无望,率领辽国可敦城的残余兵力开始开拓西域,先败后胜征服高昌回鹘,再进军大破两个喀喇汗,最后又大破以突厥人建立的波斯塞尔柱帝国为首的伊斯兰教圣战联盟军,确立了中亚霸主地位,建立西辽。高昌回鹘和西喀喇汗以及另外一些不属于新疆的中亚小国成为西辽的附庸国,东喀喇汗君主虽然没被西辽废掉,但实际权力全被西辽皇帝攫取,名存实亡。再到后来,大伙都被蒙古人一锅端了。
唐朝末年,西域南北两块,分别由回鹘和吐蕃统治。天山以北属于回鹘,天山以南属于吐蕃。另外还有阿拉山口以西的些许地方和巴尔克什湖南岸属于葛罗禄部,葛罗禄臣服于回鹘汗国。 此后回鹘被黠戛斯人联合鞑靼人等其他部落推翻,由于黠戛斯人相对已有了定居化…
别的我就不扯了,谈一下「为何不侧击蜀汉后方」的问题。&br&&br&还是拿地图说话吧。以下地图均出自谭其骧老师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br&&br&首先是三国全图。可以看到,西域长史府并未与蜀汉接壤,题主所说的「在诸葛亮北伐时没从侧后方打击之」,大概就是指西域长史府的部队翻越青藏高原、然后居高临下杀入成都平原吧。&br&&img src=&/02c82ac9ddc1e6d7defd9_b.jpg& data-rawwidth=&1530& data-rawheight=&107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30& data-original=&/02c82ac9ddc1e6d7defd9_r.jpg&&&br&首先必须承认,这一侧击方案确实很吸引人,颇有皇帝在前线与杨提督死磕、皇后出奇兵走费沙端掉海尼森的意味。可问题在于,青藏高原不是费沙走廊、而是生命禁区。即使是今天,从新疆驱车翻越青藏高原进入成都平原也十分艰险;更何况一千多年前,没有卫星导航、没有汽车、没有公路、没有兵站,什么都没有,就凭人腿马腿,若是能完成这样的远征,那西域长史府的部队早就横行天下了,何苦呆在西域吹风吃沙子。&br&&br&事实上,别说翻越青藏高原,就是翻越昆仑山,西域长史府也办不到。从西域长史府各据点的分布来看,即使是西域长史府理论上的南界昆仑山,恐怕都没几个魏国的将帅士兵亲眼见过。昆仑山再往南是个什么样子?那大概就只有天知道了。&br&&img src=&/611c881bf70e46f630e86b60cd64ec18_b.jpg& data-rawwidth=&1530& data-rawheight=&107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30& data-original=&/611c881bf70e46f630e86b60cd64ec18_r.jpg&&&br&&br&另一方面,魏晋与蜀汉的战争主要就发生在渭水-秦岭-汉水-大巴山这一系列大体上呈东西走向的山川之间:&br&&img src=&/e8e98f7ee79e6dac5490bbdf4ff0e80f_b.jpg& data-rawwidth=&2202& data-rawheight=&137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202& data-original=&/e8e98f7ee79e6dac5490bbdf4ff0e80f_r.jpg&&&img src=&/25dbd5a9abf45_b.jpg& data-rawwidth=&1528& data-rawheight=&107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28& data-original=&/25dbd5a9abf45_r.jpg&&即使有水运加成,在这样的山区行军、补给、交战也不是什么易事(所以才会有「木牛流马」之类的东西)。而青藏高原上的崇山峻岭、深谷大川,又不知比秦岭汉江艰难多少倍,岂是人类说过就能过的?&br&&br&————&br&&br&题主修改了问题说明,改问魏军从凉州出发侧击阴平郡。那么 ,再补充一张凉州地图吧:&br&&img src=&/059f81d0e289ca9df0e0_b.jpg& data-rawwidth=&1532& data-rawheight=&107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32& data-original=&/059f81d0e289ca9df0e0_r.jpg&&凉州大体上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散落在祁连山北麓各三角洲(即「河西走廊」)上的「河西四郡」(敦煌、酒泉、张掖、武威),另一部分是位于黄河上游、湟水谷地(即「河湟」)的金城、西平二郡。&br&入果从河西四郡出发侧击蜀汉,首先需要翻越祁连山。祁连山虽然不及昆仑山那般高峻,但也不是可以让大军随随便便翻越的,更何况翻越祁连山之后还是要面对高山大川深谷幽壑荒无人烟的青藏高原。。。&br&如果从河湟出发侧击蜀汉,直线距离近了许多,但那也只是地图上的直线距离而已,一路上仍然是高山大川深谷幽壑荒无人烟,顺便一提,松潘草地也在这条线上。&br&综上所述,从凉州出发侧击蜀汉的计划仍然是不可行的。事实上,青藏高原边缘的那些凭人力可以穿越并且能够提供补给的地方,自秦汉以来就不断为华夏先民所开拓。特别是在东汉镇压羌人之后,到了三国时期,青藏高原边缘已经没有生地了。&br&&br&另外提一下:看地图不仅要看政区图,更要看地形图;在那个没有高速公路的时代,「望山跑死马」才是常态。
别的我就不扯了,谈一下「为何不侧击蜀汉后方」的问题。 还是拿地图说话吧。以下地图均出自谭其骧老师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 首先是三国全图。可以看到,西域长史府并未与蜀汉接壤,题主所说的「在诸葛亮北伐时没从侧后方打击之」,大概就是指西域长史…
&p&古代西域城邦的塞人、吐火罗人虽然在血缘上和维吾尔族有很大的传承关系,但真的,这个文化已经死了上千年了,所以维吾尔人恐怕也很难把本民族神话和古代西域的佛教故事联系起来。&/p&&p&诞生于蒙古黄金家族统治中西亚时代的《乌古斯可汗传》可以视为维吾尔人的民族神话,但这个神话又是跟伊斯兰教捆绑在一起的。&/p&&p&而唯一能对应上有强烈的维吾尔民族意义的、非伊斯兰的民族神话,只有一些古籍(如世界征服者史、马可波罗游记、高昌王世勋碑)零星记载的高昌回鹘的卜古可汗的传说了。这个卜古可汗的传说当然也因为伊斯兰教东扩的原因,最后完全消失在了历史中。&/p&&p&那么这个传说是怎么的呢?&/p&&p&传说在蒙古高原的鄂尔浑河一带,有两棵大树,树中间有个小土山,感受天地之灵气日月之精华,晚上也像烛光一样明亮,而且还有歌唱的声音(难道是里头有手机?),所以维吾尔人(当时应该叫回纥人)都很崇拜,给这个小土山磕头。然后小土山忽然开了一道门,里面居然睡着五个婴儿。于是维吾尔人将这五个婴儿抚养长大,最小的婴儿长大成人后统一了维吾尔人,称为卜古可汗。&/p&&p&然后,卜古可汗以他的四个哥哥为将军,征服了鞑靼人、黠戛斯人、吐蕃人、党项人和契丹人,最后还率军西征,兴建了巴拉沙衮城等等等等……&/p&&p&要结合这个有点征服世界味道的事迹来看得话,这个卜古可汗可能是回鹘的怀信可汗,怀信可汗是回鹘汗国阿跌王朝的建立者,曾率军大破吐蕃,与唐朝友好,对草原各部自称天可汗。然而名字对不上号啊。&/p&&p&而要从名字对号的话,那肯定就是高昌回鹘的建立者仆固俊了,但事迹对不上号啊。&/p&&p&不过传说人物嘛,都是好几个人物的事迹合成的。&/p&
古代西域城邦的塞人、吐火罗人虽然在血缘上和维吾尔族有很大的传承关系,但真的,这个文化已经死了上千年了,所以维吾尔人恐怕也很难把本民族神话和古代西域的佛教故事联系起来。诞生于蒙古黄金家族统治中西亚时代的《乌古斯可汗传》可以视为维吾尔人的民族…
新疆石器时代的面目并不清晰,只知道距今3万年前,曾有一群西方人携带欧洲石叶技术,从我国新疆进入,一直迁徙到宁夏水洞沟一带,但到2.5万年前欧洲石叶技术就被当地先民完全抛弃,华北细石器开始风靡北方地区,整个华北地区、东北地区、蒙古高原、新疆、青藏高原北部,都是华北细石器人群(很可能是黄种人)的天下。1万年前,内地和相邻的中西亚地区开始了农业革命,而新疆社会发育迟缓,以渔猎采集为主业的细石器文化,一直持续到了青铜时代。&br&&br&公元前3600年,古代印欧人的一支离开里海—黑海北岸,东迁叶尼塞河中游的米努辛斯克盆地,形成了名为“阿凡纳谢沃”的青铜文化,阿凡纳谢沃人已开始从事畜牧业,主要饲养绵羊、黄牛等。该文化最远波及北疆地区。但此时游牧文化远未形成,定居农业才是主流,小麦及其面食文化开始出现(说兰州拉面渊于河南的,纯属牵强附会。因为拉面起源于家常拉条子,家常拉条子现在也主要流行于新疆甘青等地)&br&&br&  公元前2600年,古代印欧人从里海、黑海北岸再次东迁,在阿尔泰山、天山之间的准噶尔盆地形成“切木尔切克文化”,取代了公元前3600年以来当地流行的阿凡纳谢沃文化。成为中国境内最早的青铜文化。同时,源于中原的彩陶文化传入新疆,并对新疆史前文化产生了经久不衰的影响。此时,新疆已成为东西方人种和文化交流碰撞的前沿地带。&br&&br&  公元前2100年,奥库涅夫人从南西伯利亚南迁准噶尔盆地,迫使天山北麓切木尔切克人南下塔里木盆地,在新疆和硕形成“新塔拉文化”,在孔雀河流域形成“小河—古墓沟文化”。公元前1800年,塞伊玛—图宾诺文化在萨颜—阿尔泰山兴起,并大举南下甘青地区,乃至中原,可能对中原二里头文化(可能对应着传说中的夏)的兴起有一定影响。&br&&br&  公元前1300年,四道沟文化在天山北麓和巴里坤草原兴起。与此同时,雅利安人从咸海南岸大举东迁,游牧文化开始成形,而与其相关的有辐战车传入中原,对商周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公元前900年,雅利安人在天山北麓取代四道沟文化,形成“前斯基泰文化”。西方称为斯基泰人的古人,即《史记》《汉书》所称“塞人”。此后,新疆逐渐进入邦国时代,包括以定居农业为主的城邦和以游牧为主的行国,中途还差点被亚历山大希腊化,直到汉朝大军的到来。
新疆石器时代的面目并不清晰,只知道距今3万年前,曾有一群西方人携带欧洲石叶技术,从我国新疆进入,一直迁徙到宁夏水洞沟一带,但到2.5万年前欧洲石叶技术就被当地先民完全抛弃,华北细石器开始风靡北方地区,整个华北地区、东北地区、蒙古高原、新疆、青…
看问题要仔细。&br&汉武帝先是全面修订了一遍法律&br&然后表示依法治国迅速扩充军队后备队&br&不是说直接从监狱拉了一批人渣就去打仗了,这是守夜人。&br&补充一下,汉武帝给了个秦汉帝国集中力量对外扩张/征战的标准流程:&br&兵员:严格执法获得大量恶少年,外加良家子&br&财源:告缗法,运动式割肉&br&指挥官:羽林孤儿,通过羽林郎制度培养了一批骑兵指挥官。&br&齐活
看问题要仔细。 汉武帝先是全面修订了一遍法律 然后表示依法治国迅速扩充军队后备队 不是说直接从监狱拉了一批人渣就去打仗了,这是守夜人。 补充一下,汉武帝给了个秦汉帝国集中力量对外扩张/征战的标准流程: 兵员:严格执法获得大量恶少年,外加良家子 …
如果知乎有置顶功能我肯定把我这文章在专栏置顶&br&&br&大夏/巴克特里亚/吐火罗斯坦的问题真是重灾区,和匈奴有一拼&br&巴克特里亚(Bactria,波斯语:Bākhtar?,巴克特里亚语:βαχλο,梵语:Bāhlika)是阿姆河上游、帕米尔高原与兴都库什山脉之间的平原。该地也是中亚自然条件优越、适合文明发展的地区之一。&br&&br&&br&在前雅利安时代的前3千纪下叶,这里成为巴克特里亚-马尔吉亚纳文明体的中心(约与两河流域的阿卡德文明同时期)。随着巴克特里亚-马尔吉亚纳文明体被雅利安人所征服,这里也成为了原始雅利安人人的重要活动地带。印度人南下印度之后,这里便落入了伊朗人之手。《阿维斯陀》中,将巴克特里亚称为Bāxδī ,是胡大创造的第三个乐土。可见巴克特里亚这个词是源于更早的阿维斯陀语。&br&&br&前1千纪,巴克特里亚人基本形成。前6世纪,这里被阿契美尼德帝国征服,成为阿契美尼德帝国的巴克特行省。之后又被纳入亚历山大帝国以及塞琉古帝国的版图。亚历山大的伊朗人皇后萝克姗娜一世,其实就是一个巴克特里亚人。&br&&br&在阿契美尼德帝国陨落之后,整个中亚呈现着文明遍地开花的状态。以巴克特里亚为中心,也形成了一个辉煌的文明。这也是诸多东伊朗文明中,唯一一个可以称之为帝国的文明(花拉子模帝国是波斯化的,花拉子模本身并不能被称为帝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被当做中亚文明的代表,与中华、印度、 西伊朗形成对峙。同时,它也博彩众长,极大地体现了文化交融并包的盛景。&br&&br&第一帝国: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br&&br&&br&希腊化时代,希腊文化传入中亚。&br&&br&前230年,塞琉古帝国总督欧西德莫斯一世反抗塞琉古帝国,一巴克特里亚为中心,建立了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其子德米特里一世(不败者)是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最伟大的国王,征服了索格狄亚那、阿拉霍西亚(阿富汗)、犍陀罗、帕提亚、印度河流域等广大地区。&br&&br&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期间,希腊文化对中亚产生了深刻影响,整个中亚流行起希腊宗教与希腊艺术。这也是后来希腊化佛教的滥觞。&br&&br&&br&德米特里一世很可能是历史上第一位对佛教感兴趣的希腊人。他的钱币上出现了希腊文、佉卢文并存的铭文,也出现了大象(释迦牟尼的象征)与希腊神祇并存的形象。&br&&br&在巴克特里亚,人们开始使用希腊字母书写巴克特里亚语,这是唯一一种使用希腊字母书写的伊朗语。&br&&br&第一过渡期:大夏国&br&&br&前180年,德米特里一世的将军阿波罗多特斯一世自立,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南方分裂为印度-希拉王国。&br&&br&前140年,四个游牧部落:Asii(阿兰?), Pasiani(?), Tokhari(吐火罗), and Sakarauli(?)入侵了巴克特里亚,他们在斯特拉波的记载中被统称为“斯基泰人”,(这其中的吐火罗人有没有被塞化,并不重要,因为他们入侵巴克特里亚不久就被本地人完全同化),他们极有可能是受到被匈奴人驱赶的月氏人的驱赶,而吐火罗部落在这四个部落中处于领导地位,他们占领了半个巴克特里亚,建立了国家,从此,巴克特里亚又被波斯语称为“吐火罗斯坦”。换句话说,月氏人很大可能并不是吐火罗人,而是吐火罗人的征服者。&br&&br&就在吐火罗部落联盟统治巴克特里亚的20年间,张骞出使西域。这个吐火罗国也就成了《史记》里第二个“大夏”。(第一“大夏”是指希腊-巴克特里亚)&br&&br&第二帝国:贵霜帝国&br&&br&&br&前120年,月氏人从锡尔河流域南下,灭亡了&大夏&与已经衰亡的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经过一番争霸,月氏贵霜部的首领丘就却(Kujūla Kadphises ),于公元30年建立了贵霜帝国。丘就却本人可能并非月氏人而是吐火罗人或者斯基泰人,不过无所谓,从今天开始,大家都是巴克特里亚人,或者说大夏人,吐火罗斯坦人了。有念旧情,贵霜帝国仍对汉朝自称为大月氏。 贵霜帝国早期官方语言为希腊语,后定巴克特里亚语为官方语言,在宗教场合还广泛使用梵语。&br&&br&贵霜帝国统治期间,巴克特里亚的多元式文化进入黄金时代。希腊-巴比伦宗教、拜火教、佛教、摩尼教、景教、印度教在这里汇聚。后希腊时代,希腊艺术的影响仍存在于方方面面,贵霜时期也是希腊化佛教艺术的黄金时期。&br&&br&&br&贵霜帝国最伟大的国王是迦腻色伽一世(Kaniska I),他大力弘扬佛教,是佛教的三大护法王之一,佛教在中亚乃至中国的流行,都有贵霜帝国的功劳。迦腻色伽一世统治期间,国力强盛,击败了帕提亚帝国,并扩张至恒河流域。&br&&br&著名的“罗巴塔克铭文” (Rabatak inscription)便是记述迦腻色伽大帝事迹的铭文。&br&&br&第二过渡期:贵霜沙、寄多罗人(希奥尼泰人,红匈奴)&br&&br&萨珊帝国崛起后,贵霜帝国开始衰落,分裂为中亚与印度两部分,中亚部分被萨珊帝国征服,印度部分则被笈多帝国吞并。&br&&br&萨珊波斯人在贵霜故地建立了萨珊帝国的分支——贵霜沙王朝,或称萨珊-贵霜王朝。&br&&br&&br&一个被叫做寄多罗人的游牧民族(罗马史料中被称为希奥尼泰人),占领了巴克特里亚,建立了寄多王朝,延续着贵霜帝国时期的文化传统。他们很可能是贵霜人曾经的臣属,并且以贵霜人自居。&br&&br&&br&第三帝国:白匈奴帝国&br&&br&白匈奴嚈哒人崛起,他们自称匈奴,或许曾是匈奴的臣属,但本质是塞种人。&br&&br&白匈奴取代了寄多罗人与贵霜沙,以巴克特里亚为中心,建立了庞大的征服帝国,对波斯与印度造成了严重的威胁。文化上,他们依然使用巴克特里亚语,延续着贵霜帝国的形态。&br&&br&(按:无论从什么角度,白匈奴帝国都是一个伊朗帝国,泛突厥主义者的认爹行为必须遭到谴责)&br&&br&&br&第四帝国:吐火罗叶护国&br&&br&西突厥与萨珊波斯联合消灭了白匈奴,西突厥人在巴克特里亚建立了吐火罗斯坦叶护国,萨珊波斯灭亡后,萨珊流亡皇室逃至此地。这里成为了中亚民族抗击阿拉伯的一个桥头堡。此时的巴克特里亚文明,已经开始向波斯化慢慢转变。&br&&br&详见:吐火罗叶护国1·呾度设建国 - 知乎专栏&br&&br&吐火罗叶护国被阿巴斯王朝灭亡后,巴克特里亚逐渐伊斯兰化。随后,又在萨曼王朝的影响下波斯化,成为东方波斯-伊斯兰文化的一个中心。&br&&br&波斯诗坛四柱之一的鲁米(塔吉克人),其实就是一个波斯化的巴克特里亚人。但是此时的波斯又被蒙古入侵,所以他移民至土耳其罗姆苏丹国,被当时的人称为鲁米,意思就是罗马人,在今天又被认为是土耳其人。
如果知乎有置顶功能我肯定把我这文章在专栏置顶 大夏/巴克特里亚/吐火罗斯坦的问题真是重灾区,和匈奴有一拼 巴克特里亚(Bactria,波斯语:Bākhtar?,巴克特里亚语:βαχλο,梵语:Bāhlika)是阿姆河上游、帕米尔高原与兴都库什山脉之间的平原。…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风云三国西域长史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