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尔师里面的军里的集团军里的库尔兰集团军群 德语里的装甲集群里的后勤,还有50个师的战斗部队加起来90万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1集团军_百度百科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1集团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1集团军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甲级,原隶属中国人民解放军兰州军区,现隶属,军地原驻陕西省,原代号84810部队。现驻地青海西宁,代号为68210部队。是1985年由第21军改编的,下辖61,63师,和原19军55师(前身是太岳4纵12旅,又称陕南12旅)共计3个步兵师,并编入坦克第12师、炮兵旅(原炮兵第15师)和高炮旅。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1集团军历史沿革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1集团军共和国成立前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1军的前身是第2纵队。由第2师、第4师组建。1946年中,第2纵队全歼国民党军第92旅。后参加泗县战役、淮阴、,全歼国民党军第69师。1947年参加,后与第9纵队合编,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任副司令员。1948年2月,第2纵队奉命南下华中,参与宿北战役。随后参加、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围歼兵团并活捉。
解放战争中,第2纵队转战于华东战场,在孟良崮、济南及淮海等战役中主要担任阻击和“打援”任务。1949年2月,第2纵队改编为解放军第21军,军长,政委,属第3第7兵团,各师分别改称第61、第62和第63师。而后参加,属中集团。5月又参加。上海解放后,该军在22军配合下,解放了,从而解除了上海被封锁的局面。
1949年,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1军,属第三野战军,滕海清任军长。参加渡江战役,攻占南京、上海、武汉、杭州、温州、宁波、象山等地。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1集团军共和国成立后
1950年,参加舟山战役。1952年,入朝作战,并于1958年8月回国。
1985年中国人民第21军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1集团军。
第21军在抗美援朝后期于1953年3月入朝轮战,参加了,朝鲜停战后长期留守朝鲜,直至1958年7月回国,隶属,驻。1965年10月第63师187团8连因在战备训练中表现突出,被国防部授予“英雄八连”荣誉称号。“文革”开始后,第21军于1967年调入陕西,改属兰州军区。[1-2]
日,在新华社发自兰州题为《某红军师新年练兵见闻:“七战七捷”后复盘再出发》的报道中,已称原兰州军区第21集团军为“西部战区陆军第21集团军”。
这意味着,来自原兰州、成都两大军区的西部战区陆军部队已正式接过了驻陕西宝鸡的第21集团军的“指挥棒”。[3-5]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1集团军政治
现任军长曹益民,政委刘洪军。[6]
原中央军委委员,总后勤部部长曾于80年代中期任21军军长。现任中央军委委员、联合参谋部参谋长曾任该集团军军长,原兰州军区、政委曾任该集团军政治部主任、政委。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1集团军荣誉
红军师:步兵第61师
红军团:步兵第61师第181团、第182团,第183团
攻坚英雄连:步兵第61师第182团第9连
百发百中连:步兵第61师182团导弹连
坚守英雄连:陆军21军步兵61师181团2连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1集团军建制
经过1985年中国“百万大裁军”、1996年中国“五十万大裁军”、2003年中国“二十万大裁军”后,21集团军现有装甲第12师、摩托化步兵第61师、机械化步兵第62旅、炮兵旅、高炮旅。
1985年陆军第21军改编为陆军第21集团军辖步兵第61师,第63师,原属第19军的步兵第55师改属该集团军,并编入坦克第12师、炮兵旅(原炮兵第15师)和高炮旅。步兵第62师撤销,其第184团被改编为兰州军区特种大队。21集团军的步兵第63师于1996年改为直属武警总部的机动师。1998年后,步兵第55师改为摩步旅,坦克第12师改为装甲第12师。2003年,摩步第55旅转隶47军。2011年,装甲第12师体制编制调整,整编为装甲12旅和机械化步兵62旅。
现陆军第21集团军下辖
军直部队:军直通信团、军直工兵团、军直防化团、 陆军航空兵第3团(驻白银)、特种作战旅(驻青铜峡)、舟桥第90团(驻白银);
摩托化步兵第61师 (驻天水):181团、182团、183团、装甲团、炮兵团、高炮团;
装甲第12旅 (驻酒泉)
机械化步兵62旅(驻嘉峪关)
炮兵旅 (驻中宁)
高炮旅(驻临夏)[7]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1集团军参与战争
对越反击战
.新华网[引用日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引用日期]
.网易[引用日期]
.网易[引用日期]
.中青在线[引用日期]
.澎湃[引用日期]霍斯是二战德国一个非常出色的装甲指挥员,但是关于他的东西只能从一些战役或者一些其他将领的回忆录中看到。我在网上也查了一下,没有发现对他的介绍,有谁能给我他的完整资料吗,谢谢啦。。  ……………………………………………………………………………………………………………………………………………………………………………………………………………………………………………………………………………………………………………………………………………………………………………………………………………………………………………………………………………………………………………………………………………………………………………………………………………………………………………………………………………………………………………………………………………………………………………………………………………………………………………………………………………………………………………………………………………………………………………………………………………………………………………………………………………………………………………………………………………………………………………………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霍特,不是霍斯.    谢谢.
  名:赫尔曼·霍特 (Hermann Hoth)   出生日期:日   死亡日期:日   出生地点:伯兰登堡   死亡原因:病死家中   死亡地点:尼德萨克森州的格斯拉尔家中   最高军衔:大将   最终职务:第4装甲集团军司令     个人简历:     1904年高中毕业,以陆军士官候补生的身份进入军校学习   1934年10月,升任步兵少将   1935年就任第18步兵师师长   日晋升步兵上将,并被任命为第15装甲军军长   日晋升为大将,受命指挥精锐的第3装甲集团军   日任第17集团军司令   日任第4装甲集团军司令   1943年11月被解职     
  主要荣誉:     日,获得骑士十字勋章   1941年,获颁全军第25枚橡树叶骑士十字勋章。   日,获得了全军第35枚橡树叶佩剑骑士十字勋章   
1885 年4月12日出生于伯兰登堡,父亲是一位军医将校。霍特将军高中毕业的1904年,以陆军士官候补生的身份进入军校学习,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以后被配属到贝尔格的第72步兵团服役。一战爆发以后,作为步兵上尉担当军队作战参谋,之后经由本人的意愿调往前线,先后任职连长,营长和陆军航空部长,战争结束时期他是步兵师的参谋长。战后,由于在战争中表现出的优秀军事素质,霍特将军被留在号称德国精锐的4000人陆军将校团中。
1934年10月,升任步兵少将。   
1935年到1938年任职第18步兵师师长,这期间日,以其优秀的带兵素质和训练条例的制定赢得了决策层的极端重视,升任步兵中将。   
日升任步兵上将。在组建中的德国陆军中霍特将军的才能被赏识才能升迁的如此之快。在升任上将的同一天,他也被任命为第15军军长。   
日,德国入侵波兰,随后爆发欧洲大战。第15军在南方集团军群的第10集团军序列中,如同闪电一般杀入波兰国境,并且在整个集团军作地域的歼灭行动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10月27日,霍特将军获得骑士十字勋章。   
日开始的法国战役中,第15军被配属在A集团军群的第4集团军序列中,第一个突破缪斯河防线,成为了布雷斯特突袭行动中法军溃败的原始动力。在闪击法国辉煌胜利后7月19日,一系列的功绩使得霍特将军晋升步兵大将。受命指挥精锐的第3装甲集团军。   
1941 年6月22日开始的巴巴罗萨计划中,在中央集团军群作战序列的第3装甲集团军和古德里安的第2装甲集团军一起以雷霆万钧之势长途进击,苏军根本来不及做好任何应敌的准备,望风而逃。在明斯克基辅包围圈中以巧妙的战术互相协同,展开歼灭战术,为军队赢得了荣誉和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合围战,东线战场上两个最著名的德国装甲部队—霍特装甲军和古德里安装甲军的威名就此打下。霍特将军也获颁全军第25枚橡树叶骑士十字勋章。随后在同年夏季至秋季的斯莫凌斯克,维基玛包围作战中霍特将军同样是战术战略的重要制订人之一,10月19日就任第17集团军司令官。在41年至42年德军的冬季危机中,在乌克兰实行了巧妙的防御战术,给与盲目进击的苏军以毁灭性的打击,为制止南方集团军群的全线崩溃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日开始的德军夏季攻势中,和克莱斯特一级上将指挥的第1装甲集团军共同协力,顽强作战,包围歼灭了由塞米扬·克斯特诺维奇·提莫显科索元帅指挥的苏军精锐力量,成为进击斯大林格勒成功的最大贡献者。   
日霍特将军就任第4装甲集团军司令,在同年末受命解救斯大林格勒的第6集团军,在苏军的立体多重防御阵地下,开山凿路,但是在距离斯大林格勒仅仅40公里的地方耗尽部队的进攻能力,功亏一篑。   
在1942年至1943年冬季,霍特装甲军在南方集团军群担当后卫任务,再度上演了巧妙的防御战术,并且一举歼灭了精锐的波波夫坦克军,成为第三次哈尔科夫战役胜利的始作俑者。   
1943 年7月3日开始的卫城作战,人类史上最大的装甲会战—库尔斯克会战中,霍特将军指挥的第4装甲集团军作为曼施坦因元帅的南方集团军群的主力参战。从南方进击,给与苏军以自军3倍以上的损失。就在即将成功的时候,负责北线进击的中央集团军群宣告进击失败,加上美英西西里登陆成功,作战不得已被终止。   
日,作为至今为止的功绩的评价,霍特将军获得了全军第35枚橡树叶佩剑骑士十字勋章。可是在11月的基辅防卫战中,由于明显的兵力不足导致失败,此后,霍特将军被希特勒解除了部队指挥权,没有再次回到他钟爱的军队中。   
战后被不公正的判为战犯在46年至54年被兰茨堡监狱收监,释放以后霍特将军以年龄问题拒绝了新组建的国防军的邀请,过着平稳的生活。   
日病死于尼德萨克森州的格斯拉尔家中。     
  霍特是名十分出色的职业军官,是个出色的战术家,可惜后来没有再发挥过.但在国防军所有的将官中,我最喜欢隆美尔元帅,身为元帅却和士兵们同甘共苦,人格魅力无人能比,进攻和防守都有一套,斯大林格勒战役要是由隆美尔指挥绝对不会有那种结果,即使失败他也不会像包螺丝那样只知道懦弱的服从,在强调机动的东线隆帅的战绩不会比  曼拾坦因差多少,隆美尔中央集团军群,曼施坦因南方集团军群,摩德尔北方集团军群,三人都能完全称职自己的方向,中央集团军的毁灭也是败在西特了的一个奴才手里,要换了隆美尔最起码会保存相当大的力量
  待到库尔斯克战役后,苏军指挥艺术已经超过德军,兵力更加占优。霍特这类人根本就无力回天,假设霍特到了西线,一样会被美国的火力战击败。  跟希特勒关系不大。
    喜欢历史的网友加QQ群:      大家可以认识一下!交流心得。      斑竹,我没有恶意!就想认识些朋友!
  指挥艺术超过德军倒未必,东线兵力几乎3:1,武器优势更大了,想不“艺术”都难,德国人在意大利50万+,希腊30人,挪威为了防备英国也有30多万人,法国还有50.60万人,如果单打独斗,苏德平手罢
  待到库尔斯克战役后,苏军指挥艺术已经超过德军  ==============    
够屎, 上万门炮连续轰个几小时也叫指挥艺术么?    
  指挥艺术超过德军倒未必,东线兵力几乎3:1,武器优势更大了,想不“艺术”都难,德国人在意大利50万+,希腊30人,挪威为了防备英国也有30多万人,法国还有50.60万人,如果单打独斗,苏德平手罢  =========================    
单线作战的话, 毛子早就被赶到巴伦支海了.    
别理那个伪军, 它就是欠抽的料!
  霍特是德国将领中最被低估的一个!    他的很多手下都比他出名得多!
  德军的总司令后来就是希-特-勒了。
  作者:爱锅小留 回复日期: 0:39:23 
    霍特是名十分出色的职业军官,是个出色的战术家,可惜后来没有再发挥过.但在国防军所有的将官中,我最喜欢隆美尔元帅,身为元帅却和士兵们同甘共苦,人格魅力无人能比,进攻和防守都有一套,斯大林格勒战役要是由隆美尔指挥绝对不会有那种结果,即使失败他也不会像包螺丝那样只知道懦弱的服从,在强调机动的东线隆帅的战绩不会比    曼拾坦因差多少,隆美尔中央集团军群,曼施坦因南方集团军群,摩德尔北方集团军群,三人都能完全称职自己的方向,中央集团军的毁灭也是败在西特了的一个奴才手里,要换了隆美尔最起码会保存相当大的力量  -------------  巴巴罗萨时的隆美尔指挥的鸟一个集团军群吗  
  苏联战前,图元帅理论很强,因为肃反杀了太多的人。但苏军毕竟是正规化的军队,俄罗斯民族尚武精神很强大。新一代的将帅成长很快,经过初期的惨败后,剩下的将帅也都锻炼出来,对德军的战术适应了,并有了克制性的战法。自库尔斯克战役后,苏军的战役指挥水平就超过了德军。德军还有什么可扑腾的?节节败退,最终被打死。  真正的战争规律就是以多打少,以强击弱,绝对不是什么以少胜多,这种是特例。  
  伪参谋长     
都被抽成鸟样了, 还在吹!    
毛子军队的指挥水平够P的超过了德军! 还不是靠火炮坦克    
库尔斯克, 毛子军有那么大的优势, 居然还被德军杀得损失    
斯大林格勒后, 明明已经拥有的战略主动权了, 还被德军    
杀得人仰马翻.     
够P的指挥艺术.     
希特勒宁愿发动阿登战役,也不愿意把力量放到东线, 因为    
他知道即使放到东线, 顶多消灭个20-30个师, 对毛子军    
在数量上优势根本不可动摇. 这就是指挥艺术.    
库尔斯克前, 德军已经没有了稳固战线的军事力量了.    
之后, 毛子军爱打哪里就打哪里. 再者, 德军有军事才能的    
前线指挥官都被撤得差不多了, 连希姆莱都能当集团军群司令    
舍尔纳之流根本就无法和莫德尔之流相比, 更别说和    
曼施坦因比了. 拥有一切优势,打打二流流选手, 就吹成战役指挥    
水平如何如何了, 真是让人笑掉大牙!    
剩下的将帅也都锻炼出来=====瓦杜丁之流也叫锻炼出来了?    
真是让人笑掉大牙.     
毛子军里的指挥官,除了胸前的水果色拉比德军多点外, 整个    
就是二流货色!  
  真正的战争规律就是以多打少,以强击弱,绝对不是什么以少胜多,这种是特例。  =======================    
以强胜弱, 有啥稀奇的?    
一个非凡的军事指挥官要居强能胜强, 居弱也能胜强.    
居强也要能胜强.     
猪可夫这种水平的, 我看还是算了吧.     
连曼施坦因都比不上的货色, 也就是胸前的水果色拉多点而已.    
铁木辛哥, 伏罗希洛夫之流,那是胸前挂满, 可是水平那个叫菜啊.    
毛他爹还号称元帅了, 连业余都算不上, 还要瞎指挥,真是罪恶    
滔天. 居然有人还替这种下三烂卖力吹牛!
  库尔斯克会战本身就是苏军战役水平的体现,在官兵素质不如德军的情况下,先期利用大纵深筑垒地域防御,大量消耗德军,然后用更强大的预备队反攻,利用数量优势打消耗战。然后就是十次打击,攻克柏林,德军眼睁睁看着,拼死抵抗,就是毫无办法。  美军在西线就是狂轰滥炸,空地一体战,德军谁上来就灭谁。党卫军不是很牛吗?空袭加炮击,给炸回零件状态。  这叫以己之长,克敌之短。  战役就是这样指挥的。你崇拜的德军将帅,统统自杀或者进战俘营,成王败寇。
  库尔斯克会战本身就是苏军战役水平的体现,在官兵素质不如德军的情况下,先期利用大纵深筑垒地域防御,大量消耗德军,然后用更强大的预备队反攻,利用数量优势打消耗战。  ==============     武器装备要多于德军, 只有飞机好象略少于德军.     人员数量要超过德军几十万, 事先还知道德军要进攻.    毛子军居然还会被打得不得不先投入战略预备队,    这也叫艺术?而且老希还抽掉两个装甲师了.    就这样, 居然还被打得损失惨重, 损失远大于德军!    这也叫艺术的话, 那艺术也太没有价值了.    你除了自言自语地搬些条条杠杠, 还会些别的吗?      
  战役就是这样指挥的。你崇拜的德军将帅,统统自杀或者进战俘营,成王败寇。  ===========================    
我不崇拜德军将领, 你错啦!    
汉尼拔战败,被迫逃亡而后不得不自杀.    
拿破仑战败,两度被流放.    
... ...    
可是这些人在历史上的地位远远超过小西庇阿和威灵顿之流!    
也算教育教育你, 狗屎的成王寇.    
你的毛子军艺术个P!    
你说文天祥是寇, 那张自忠是不是寇?
   日升任步兵上将。在组建中的德国陆军中霍特将军的才能被赏识才能升迁的如此之快。在升任上将的同一天,他也被任命为第15军军长。      日,德国入侵波兰,随后爆发欧洲大战。第15军在南方集团军群的第10集团军序列中,如同闪电一般杀入波兰国境,并且在整个集团军作地域的歼灭行动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10月27日,霍特将军获得骑士十字勋章。      日开始的法国战役中,第15军被配属在A集团军群的第4集团军序列中,第一个突破缪斯河防线,成为了布雷斯特突袭行动中法军溃败的原始动力。在闪击法国辉煌胜利后7月19日,一系列的功绩使得霍特将军晋升步兵大将。受命指挥精锐的第3装甲集团军。  ========================    
德国有兵种大将么?    
呵呵.    
上将--&一级上将 ---& 元帅.     
日, 提升为中将, 指挥15摩托化军团, 参加    
德波战争    
日, 提升为上将,     
德苏战争爆发后, 担任第三装甲集群指挥官.    
1942年6月,接替霍普纳担任担任第四装甲集群指挥官.    
... ...    
其他的也不说了, 肯定还有错误!
  张自忠我一样看不起他。败军之将,由于他的莽撞与低能,葬送了他的集团军与第6战区大好局面,国民党几万将士血战,前功尽弃,导致会战失败。他要拼死,为自己表白,自己和鬼子拼刺刀好了,干啥要用司令部冒险?完全不顾及集团军司令官的责任。    死于战场,张自忠当然算作烈士,但败将依然是败将,丧事不能当作喜事。就这么简单。    战役学归根到底一句话,用少量部队牵制敌人,尽可能集中主力歼灭敌人一翼,这就是古今统帅的获胜秘诀。  苏联能集中优势兵力,击败素质占优的德军,就是指挥艺术的体现。    德国军衔并不能和其他国家完全一一对应。德国装甲掷弹兵是个啥玩艺?五星上将是个甚军衔?老蒋那个特级上将咋回事?军语就不同。意义理解就可以。        
  作者:伪参谋长 回复日期: 10:23:58   苏联能集中优势兵力,击败素质占优的德军,就是指挥艺术的体现。    ############################################################    还集中优势兵力?整个东线战场的哪一段苏军不占兵力优势?还要麻烦你“集中”一下?只要去掉对手的车马炮,我象棋能下过世界冠军,是不是也证明我棋艺水平世界第一啊?    整个逻辑混乱,不知所云  
  明知对方早有准备,    还要强攻苏军坚固筑垒地域,    好强的指挥艺术啊.    德国士兵再优秀,也经不起这么糟蹋啊.
   张自忠我一样看不起他。败军之将,  ===============    
我只问你张自忠是不是寇, 是还是不是, JJYY个P啊?     
还葬送他的集团军?
你好大的才气啊!
 德国军衔并不能和其他国家完全一一对应。德国装甲掷弹兵是个啥玩艺?五星上将是个甚军衔?老蒋那个特级上将咋回事?军语就不同。意义理解就可以。  ===================    
装啥装! 德国军衔并不能和其他国家完全一一对应, 呵呵.    
还需要你JJYY?    
德国装甲掷弹兵,Panzergrenadier
连这都不知道, 还JJYY个P  
啊.    
德国装甲师步兵团原来叫Schützen Regiments,后来老希改成了    
grenadier Regiments,采用自    
是腓特烈时代的步兵的一种. grenadier这个词在拿破仑时代甚至    
更久年代里, 是步兵的一种, 与阵列步兵不同... ...    
装甲掷弹兵,这个么, Panzergrenadier的翻译而已!  
  作者:老恐怖鸟 回复日期: 11:23:05 
    明知对方早有准备,        还要强攻苏军坚固筑垒地域,        好强的指挥艺术啊.        德国士兵再优秀,也经不起这么糟蹋啊.    ###########################################################    整个东线战场的筑垒地域多了去了,德军又不是没突破筑垒地域的能力。只不过德军不知道苏军在战线之后还有草原方面军这样强大的预备队罢了。
  作者:爱锅小留 回复日期: 0:39:23 
    霍特是名十分出色的职业军官,是个出色的战术家,可惜后来没有再发挥过.但在国防军所有的将官中,我最喜欢隆美尔元帅,身为元帅却和士兵们同甘共苦,人格魅力无人能比,进攻和防守都有一套,斯大林格勒战役要是由隆美尔指挥绝对不会有那种结果,即使失败他也不会像包螺丝那样只知道懦弱的服从,在强调机动的东线隆帅的战绩不会比    曼拾坦因差多少,隆美尔中央集团军群,曼施坦因南方集团军群,摩德尔北方集团军群,三人都能完全称职自己的方向,中央集团军的毁灭也是败在西特了的一个奴才手里,要换了隆美尔最起码会保存相当大的力量  --------------------  
找点资料还行,一发表自己的意见就显得粗糙了。    
斯大林格勒那种复杂局面,现在拿过来复盘,就算知道苏联的兵力和计划,也很难做出比当时希特勒和鲍鲁斯更好的决定了。    
何况,做出最后决定“坚守”的不是“懦弱的包螺丝”,而是第六集团军那位坚毅的参谋长。    
斯大林格勒,多少误解因你之名。    
  每次看到这个名字就想起Sonicbbs上的可乐
  一看CC系红人开始丢半生不熟的外语,    就知道此人就是“贝希特加石凳之鹰”了。    
  这么疯狂的鼓吹元首,纳粹德军,国民党衰党败军的人;贬低苏军中共的可没几个。
    整个东线战场的筑垒地域多了去了,德军又不是没突破筑垒地域的能力。只不过德军不知道苏军在战线之后还有草原方面军这样强大的预备队罢了。  ++++++++++++++++++++++++++++  苏联后面有那么大的草原方面军作预备队,德军侦察不到,贸然进攻筑垒地域。算德军战役水平高,还算低?  此时苏军进步很大,虽然德军素质占优,但无法弥补数量差距了。德军在进攻筑垒地域中遭受的损失也大于开始的预期。堡垒战役继续执行下去,德国的血会流干,战斗部队全部拼光,苏军用几个方面军残部照样可以扫荡德军。    斯大林格勒战役,要是德国第六集团军后退,已经南下高加索的A集群就可能完蛋。德军选择坚守,不能算错。  
  德国要退,退到哪里去呢?    西边是大海,大海还有庞大的英美军队,德国所能选择的,只是亡于英美,或者亡于苏联罢了。    当然,对于普通德国人而言,亡于英美的下场要好一些,所以,还是赶快西撤吧。
  作者:西六师 回复日期: 15:10:28     整个东线战场的筑垒地域多了去了,德军又不是没突破筑垒地域的能力。    .....    第一,库克斯克的筑垒地域是经过特别加固的,是早有准备的.    第二,德军准备付出多大的代价?
  伪参谋长     
居然还有脸出来混,真是佩服啊,佩服!
  德国百姓想法不错,投降英美比较好。可是巴巴罗萨计划开始前,想到过苏联搞反攻倒算如此凶狠没有?既然大家都是总体战,那就德国就总体扛着吧,谁让德国用了最大的力量突袭苏联呢?打光为止,打成什么样算什么样。  
  作者:伪参谋长 回复日期: 16:49:42   苏联后面有那么大的草原方面军作预备队,德军侦察不到,贸然进攻筑垒地域。算德军战役水平高,还算低?    此时苏军进步很大,虽然德军素质占优,但无法弥补数量差距了。德军在进攻筑垒地域中遭受的损失也大于开始的预期。堡垒战役继续执行下去,德国的血会流干,战斗部队全部拼光,苏军用几个方面军残部照样可以扫荡德军。    ############################################################    德军要能尽知苏军虚实,这仗还用打到1943年?情报侦测也能和军事指挥艺术搭上界?    你还不如解释一下,苏军为什么在如此坚固的筑垒地域防守态势下,总伤亡还是大大高于德军,以至于不得不动用整个方面军的预备队。
  作者:老恐怖鸟 回复日期: 17:07:01   第一,库克斯克的筑垒地域是经过特别加固的,是早有准备的.        第二,德军准备付出多大的代价?     ############################################################    第一,哪个筑垒地域是没有准备的?塞瓦斯托波尔算不算?敖德萨算不算?布列斯特要塞算不算?德军不是照样吃下去了。    第二,德军不过投入了三个集团军,如果突破该地域,其一可以吃掉突出部的苏军,其二可以拉直战线,节省出更多的预备队。交换比大大划算。      
  几十万人的预备队在苏军纵深待机,还有大量机械化,摩托化部队。德军竟然侦察不到,这就是指挥机关的问题。侦察就是由指挥机关直接组织并负责。战役指挥第一步就是判明情况,做到知己知彼。从堡垒战役计划实施前,就可以看出德军对当面苏军总兵力和部署,配系情况,以及可能采取的反突击作战样式,心中无数。    至于德军伤亡小于苏军则是因为德军装备好,以及战术素养好。但这无法弥补德军战役指挥的错误,即使继续打下去,德军也没有可能获胜。  所以库尔斯克战役也成了苏德军指挥水平的分界点。    
  西六师,库尔斯克会战时期,苏军已经大大进步了。不是以前的豆腐渣,再者苏军此时已经拥有了一定的空中优势。  简单的说,德军的质量优势在此时,已经拼不过苏军的数量优势了,而且高级指挥员(曼施坦因等人)对苏军情况不明,莽撞的正面强攻,失败是必然的。此战失败后,德军再无力量发动战役性进攻了。  
  而且高级指挥员(曼施坦因等人)对苏军情况不明,莽撞的正面强攻,失败是必然的  ====================     
真是搞笑了.     
虽然该行动是由曼施坦因首先提出的, 但是由于拖得时间太    
长,连他本人都有些怀疑了, 而希特勒是该行动的最大源动力,    
计划是蔡茨勒制定的, 作为主力的指挥官, 曼施坦因只能尽    
人力而已.    
读读书吧, 免得老是出来造谣, 让人笑掉大牙!        简单的说,德军的质量优势在此时,已经拼不过苏军的数量优势了  ==================  
原来这就是指挥艺术啊!
靠蛮力,拼消耗也成了艺术了,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啊!      你还没有回答了, 张自忠是不是寇啊?
  至于德军伤亡小于苏军则是因为德军装备好,以及战术素养好。  =================    
真是让人笑掉大牙了.     
毛子军的武装装备质量不输给德军, 还需要一样一样的举出来么?    
数量更是占有很大的优势.    
指挥水平高于毛子军才是根本原因,德国士官群的优势经过这么    
巨大的消耗, 究竟能高出多少呢?
  从堡垒战役计划实施前,就可以看出德军对当面苏军总兵力和部署,配系情况,以及可能采取的反突击作战样式,心中无数。  ===============     我建议你还是去读读书, 少出来装13!       几十万人的预备队在苏军纵深待机,还有大量机械化,摩托化部队。德军竟然侦察不到,这就是指挥机关的问题。侦察就是由指挥机关直接组织并负责。  ===================    
真是太搞笑了. 原来苏联的谍报机关是向猪可夫负责的.    
我很佩服你啊!     
侦察? 侦察的范围是有限的. 你以为你玩GE啊, 卫星上    
照照就知道啦?    
前线的侦察向来是战术性的,    
而战略性的是靠谍报机构! 连这都不知道, 还JJYY个P啊!    
猪可夫知道德国要发动进攻, 是靠他的侦察部队么?     
真是太搞笑了,就这点水平也好意思出来现?
  第一,哪个筑垒地域是没有准备的?塞瓦斯托波尔算不算?敖德萨算不算?布列斯特要塞算不算?德军不是照样吃下去了。  =================    
当某些人嘲笑国民政府浪费了锡澄线和吴福线的时候,    
莫洛托夫线和斯大林线的浪费更加巨大,这个钱那是花啦啦的!    
呵呵.    
居然面对德军几百万部队的调动, 某些人还是呆呆的. 真是让人    
笑掉大牙了.
  面对德军防线门户大开的情况下,    拥有这么大优势的毛子军, 居然还被人家打, 我看这水平    比起蒙哥马利来, 也高明不了多少,说的再多, 也就是吹牛而已!
  作者:西六师 回复日期: 22:21:43 
    作者:老恐怖鸟 回复日期: 17:07:01     第一,库克斯克的筑垒地域是经过特别加固的,是早有准备的.            第二,德军准备付出多大的代价?         ############################################################        第一,哪个筑垒地域是没有准备的?塞瓦斯托波尔算不算?敖德萨算不算?布列斯特要塞算不算?德军不是照样吃下去了。        第二,德军不过投入了三个集团军,如果突破该地域,其一可以吃掉突出部的苏军,其二可以拉直战线,节省出更多的预备队。交换比大大划算。    ..............    这是如意算盘,    却全然没有考虑到能不能做到,    你所说的交换比,是指战役企图达到后的交换比,    然而,战役企图并未达成,这个交换比也就是空谈,    现实就是,德军一层层的啃骨头,终于,牙掉光了,只好撤退.      塞瓦斯托波尔和敖德萨都是孤城,与库尔斯克这种庞大的,与后方联系紧密的筑垒地域不可相提并论,兵力对比更是不可相提并论.
算不准的不是草原方面军,而是英美攻击西西里。听到这个消息,希特勒才决定停下来。    
至于苏军伤亡更大的报告,这个问题恐怕要详细研究。简单来说,如果说坦克损失数苏德3比1,表面上看德军占便宜,但如果是一辆虎式换3辆T42呢?  
  有没有西西里,库尔斯克德军的进攻都将失败。预备队不够了,兵力,装备都不如苏联多,战场维修,后续的整补都不如苏联,继续拼下去也毫无意义。  德军从上到下,在会战前都不知道苏军的底细,被哈尔科夫反击战获胜冲昏了头脑,前面打运动中苏军翼侧容易,就以为打筑垒地域也这么容易。德军没有做到知己知彼。  而苏军则是很了解德军的进攻方向和意图,审时度势,上下协商决心打防御战,甚至在战前通过捕俘,获知了德军进攻时间,进行了火力反准备。  
   塞瓦斯托波尔和敖德萨都是孤城,与库尔斯克这种庞大的,与后方联系紧密的筑垒地域不可相提并论,兵力对比更是不可相提并论.  =================    
搞笑了. 德国第11集团军兵力上在克里米亚根本不占优势,    
完全靠指挥上的优势而已. 小小的一个声东击西,就把毛    
子军给玩了, 真是菜鸟.    
塞瓦斯托波尔又不是一开始就是孤城的!
  有没有西西里,库尔斯克德军的进攻都将失败。预备队不够了,兵力,装备都不如苏联多,战场维修,后续的整补都不如苏联,继续拼下去也毫无意义。  =================================    
真是搞笑了. 再怎么失败, 毛子军又有啥好吹的呢?    
靠着笨拙地拼消耗的办法, 谁不会呢?    
这就叫指挥艺术?    
没有盟军的牵制, 你以为你能打赢? 滑天下之大稽!
  有没有西西里,库尔斯克德军的进攻都将失败。预备队不够了,兵力,装备都不如苏联多,战场维修,后续的整补都不如苏联,继续拼下去也毫无意义。  =================================    
真是搞笑了. 再怎么失败, 毛子军又有啥好吹的呢?    
靠着笨拙地拼消耗的办法, 谁不会呢?    
这就叫指挥艺术?    
没有盟军的牵制, 你以为你能打赢? 滑天下之大稽!
  作者:柏林最后十二天 回复日期: 11:53:39 
         算不准的不是草原方面军,而是英美攻击西西里。听到这个消息,希特勒才决定停下来。         至于苏军伤亡更大的报告,这个问题恐怕要详细研究。简单来说,如果说坦克损失数苏德3比1,表面上看德军占便宜,但如果是一辆虎式换3辆T42呢?      ........    德军停下来,苏军可没有停下来.    德军不进攻了,苏军可要动手了.
   而苏军则是很了解德军的进攻方向和意图,审时度势,上下协商决心打防御战,甚至在战前通过捕俘,获知了德军进攻时间,进行了火力反准备。  =============================    
赛前靠着间谍的帮忙, 几乎已经完全了解了    
德军的进攻方向和兵力部署,甚至多少坦克都了如指掌,    
还把仗打成这鸟样, 居然还有脸吹!    
真是没见过这么不要脸的! 拥有这么大的优势, 还不能    
围歼德军, 指挥上讲, 纯是一业余水平, 我看还是到    
军事学院好好补习补习吧. 整个一个笨拙不堪!
  作者:CC系红人 回复日期: 12:22:27 
           真是搞笑了. 再怎么失败, 毛子军又有啥好吹的呢?         靠着笨拙地拼消耗的办法, 谁不会呢?         这就叫指挥艺术?         没有盟军的牵制, 你以为你能打赢? 滑天下之大稽!    .........    鸡蛋碰石头,勇则勇矣,但是这能叫指挥艺术吗?  
  我们这里讨论的是德军该不该进攻,    你却说苏军打得好不好。      苏军打得再烂,也不是德军将领下令强攻的理由。
  对方把自己看透了,还硬要进攻,结果失败,这说明什么?    骄兵必败。
   德军从上到下,在会战前都不知道苏军的底细,被哈尔科夫反击战获胜冲昏了头脑,前面打运动中苏军翼侧容易,就以为打筑垒地域也这么容易。德军没有做到知己知彼。  =======================================    
真是搞笑得很.    
打这一仗是因为哈尔科夫的成功? 真是幼稚得可以.    
打这一仗是曼施坦因无奈的选择, 他的第一选择是退出    
顿涅茨盆地,由于希特勒不同意, 才退而求其次, 在突出    
部打一仗, 可是这个想法被拖了很长一段时间, 希特勒    
也没有同意增加步兵师, 原因太简单了, 德国兵力有限,    
又要防备盟军的登陆,同时老希也缺乏战略头脑和勇气.    
到了西西里登陆后, 老希更是脑子发了昏了, 居然要从决战    
战场抽调兵力去一个次要战场, 真是搞笑.    
如此, 毛子军还是被打成了菜鸟, 怪谁呢, 就吹吧!
  毛子军在装备上的优势越来越明显, 军队数量也有很大优势,    决战当然是趁早了. 连这不明白,还啥冲昏头脑咯, 你还出来献?
  作者:老恐怖鸟 回复日期: 12:32:49 
    对方把自己看透了,还硬要进攻,结果失败,这说明什么?        骄兵必败。  ========================    
那么你觉得德军不打, 怎么守顿涅茨?
      
至少在库尔斯克,主动权还是在德国手中,曼斯坦因说撤退就撤退了,苏军也没办法反击。    
主动进攻是没有错的,库尔斯克也是个不错的目标。特别是用主动进攻来消除苏军进攻的威胁。关键是力量对比逐渐不利于德国,这可不是主动进攻造成的。  
  CC系红人,你有毛病?打了希特勒和蒋介石给的鸡血?  在战前,两军都有进攻的企图。但苏军权衡再三,觉得以当时的战斗力而论,没有把握吃掉德军重兵集团,就决定通过坚固防守消耗德军,然后再反攻,这是知己知彼的正确指挥。    反观德军,从上到下,延误再三,对苏军部署和实力并不摸底,自己力量并不足,还偏要拿鸡蛋碰石头,这不是瞎指挥又是什么?    德军到库尔斯克前,如果采取运动防御,通过步步后退,但并不能保证守住某个地方,说白了就是避免争夺一城一地。通过大量消耗苏军人力,和谈,还是有一点希望保平的。打了库尔斯克大败仗,好吧,希特勒抓紧找人造氰化钾去吧。曼施坦因这一票人,上吊,剖腹,自毙,坐牢,任选。    
  关键是力量对比逐渐不利于德国,这可不是主动进攻造成的。  +++++++++++++++++++++++++++++++++  战前德军是否明白这一点?  如果不明白,对当面之苏军情况不了解,对苏军整体实力不了解。那就是傻瓜。  如果明白力量不如苏军,还要冒险进攻,那就是疯子。打胜了算侥幸,打败了属必然,有什么好抱怨的?愿赌服输。    人家苏军总力量强于德军,都憋住了,等着进一步消耗德军后再反攻。  此时谁的战役指挥水平更高?  
  在战前,两军都有进攻的企图。但苏军权衡再三,觉得以当时的战斗力而论,没有把握吃掉德军重兵集团,就决定通过坚固防守消耗德军,然后再反攻,这是知己知彼的正确指挥。  ===================================    
哈哈哈, 赢了么,怎么说都可以啦!    
有这么大优势, 还要等着人家来达, 真是够艺术的!    
明明是对自己的指挥能力没有信心,担心偷鸡不成罢了.    
指挥的无能暴露无遗了. 有这么打的优势, 放到德军    
一边, 早干成鸟样了. 靠着地雷阵, 火炮阵, 损失还    
这么大, 真是够无能的, 艺术, 果然很艺术!    
我打了谁的血, 你又是靠谁的侦察部队知道的?
  人家苏军总力量强于德军,都憋住了,等着进一步消耗德军后再反攻。    此时谁的战役指挥水平更高?  ===================    
是啊, 谁的战役指挥水平高呢?
样样强于德军, 损失还这么大,    
战役指挥谁高呢? 蒙哥马利水平很高么? 拥有这么大的优势,    
还打成这样, 水平很高么? 猪可夫也配和曼施坦因JJYY?    
至于打不打么, 更可以看出毛子军的水平不怎么样了.     
德军的弱点已经暴露无遗了, 可以说战线根本无法维持了,    
居然不敢动手, 这水平的确真不怎么的.    
却要靠和对手拼消耗的办法, 这种办法是个人谁不会?     
还战役指挥水平了,这叫水平么?    
  反观德军,从上到下,延误再三,对苏军部署和实力并不摸底,自己力量并不足,还偏要拿鸡蛋碰石头,这不是瞎指挥又是什么?  ===========================================    
啥叫从上到下,延误再三?
老曼怎么延误了,你说啊, 不是从    
你说啊!    
延误是最高统帅部和陆军参谋部的事情, 和前线指挥官有啥关系?    
即使德军犯了那么多的错,还是把毛子军干成了鸟样! 这指挥    
水平真不怎么样, 有这么大的优势, 居然会被打得首先投入预备    
队. 德军的预备队居然还没有全部投入, 毛子军真是够厉害的!    
    还偏要拿鸡蛋碰石头======我看这石头也不怎么样么! 以为自己是    石头, 等着鸡蛋来碰, 可是这鸡蛋也不软, 把石头砸掉了一大块.    哈哈哈, 这石头真够丢脸的!
   德军到库尔斯克前,如果采取运动防御,通过步步后退,但并不能保证守住某个地方,说白了就是避免争夺一城一地。通过大量消耗苏军人力,和谈,还是有一点希望保平的。打了库尔斯克大败仗,好吧,希特勒抓紧找人造氰化钾去吧。曼施坦因这一票人,上吊,剖腹,自毙,坐牢,任选。  ===============================================     哈哈, 如果退出顿涅茨, 毛子军就等着再被干吧.     一帮窝囊废, 打个仗都这么业余!      曼施坦因这一票人,上吊,剖腹,自毙,坐牢,任选。  ============  
德军将领谁上吊,剖腹了?    
再自毙,也比某些人用士兵的命交学费来得光荣, 猪可夫,    
斯大林之流不就是这么一路交过来的么,真是可耻, 这些人    
不自毙,居然还有脸嘲笑别人!
   人家苏军总力量强于德军,都憋住了  ===========    
憋住? 是窝囊吧. 明明是对自己的能力没有信心, 居然    
还要逞强, 的确指挥水平不怎么样!
  甚至在战前通过捕俘,获知了德军进攻时间  ===========    
又要胡说八道了, 明明是靠着德国间谍取得的情报,又要东拉西扯     了.哎, 你的能力和猪可夫有得一拼了.
  冥顽不训啊,参谋长不用和他较真了
  是啊,我要能和朱可夫一拼,那就是祖坟冒烟了。我主要想看看蒋介石和希特勒的徒子徒孙,能打什么鸡血。  
  作者:伪参谋长 回复日期: 14:11:29 
    是啊,我要能和朱可夫一拼,那就是祖坟冒烟了。我主要想看看蒋介石和希特勒的徒子徒孙,能打什么鸡血。  =============    
张自忠是不是寇, 拿破仑是不是寇,汉尼拔是不是寇,    
您老有种回答么? 别再象猪可夫一样拿无能当艺术了!
  打这一仗是曼施坦因无奈的选择, 他的第一选择是退出         顿涅茨盆地,    作者:CC系红人 回复日期: 12:45:54 
    作者:老恐怖鸟 回复日期: 12:32:49        对方把自己看透了,还硬要进攻,结果失败,这说明什么?            骄兵必败。    ========================         那么你觉得德军不打, 怎么守顿涅茨?        打这一仗是曼施坦因无奈的选择, 他的第一选择是退出         顿涅茨盆地,    ......    你去问问曼帅吧.  
  自知精锐不如德军,以逸待劳,如何不是艺术?
  在数量,情报,地利上都占绝对优势的状态打赢一场防御战,伤亡还高于进攻者,这种军事艺术能打几分呢?
  胜败的标准不是看伤亡,而是看是否达成战役目的。  很明显,库尔斯克战役,苏胜德败。而且德国败退后,再无余力进攻。  
    你去问问曼帅吧.  ============    
  作者:老恐怖鸟 回复日期: 14:39:40 
    自知精锐不如德军,以逸待劳,如何不是艺术?  =============    
缩头乌龟也很艺术的,是否?
  作者:伪参谋长 回复日期: 15:22:31 
    胜败的标准不是看伤亡,而是看是否达成战役目的。    很明显,库尔斯克战役,苏胜德败。而且德国败退后,再无余力进攻。  ============    
艺术不敢扯了,现在也只好扯胜利了.     
你也算艺术一回了,哈哈哈哈哈哈哈!
      作者:CC系红人 回复日期: 15:53:35 
      你去问问曼帅吧.    ============         问啥?     ......    曼帅不是要退出顿涅茨吗?      不要进攻,等苏军来攻,以苏军的战力,一定会碰的头破血流,交换比对德国更有利.    而且,当苏军攻势受挫时,出动预备队,很有可能一举歼灭当面苏军.
  自库尔斯克战役后,苏军的战役指挥水平就超过了德军。  ============    
第一次顿涅茨会战就打回了原形,还吹战役指挥水平超过德军了,    
真是悲哀啊!
   曼帅不是要退出顿涅茨吗?        不要进攻,等苏军来攻,以苏军的战力,一定会碰的头破血流,交换比对德国更有利.        而且,当苏军攻势受挫时,出动预备队,很有可能一举歼灭当面苏军.  ========================    
你说的这些为了驳我哪些?  
  伪参谋长    
你倒底有没有种回答张自忠是不是寇的问题啊?    
怎么雷打不动啊?
   有没有西西里,库尔斯克德军的进攻都将失败。预备队不够了,兵力,装备都不如苏联多,战场维修,后续的整补都不如苏联,继续拼下去也毫无意义。  =================    
你还是再去读读书吧!   
  胜败的标准不是看伤亡,而是看是否达成战役目的。  ===========    
乃木希典就是这个水平的, 哈哈哈哈, 一屠夫尔耳!
  CC系红人,你不断地打鸡血。  虽然张自忠很英勇,是国葬,烈士,可依然是败将,如此把丧事办成喜事,纯属政治需要,文天祥也类似。本质上,我认为这2人都战败,算寇。你和你钟爱的对象,我都当作寇,满意了吧?我一贯看不起的就是这种败军败将,亡国忠臣的“正面宣传”。    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你崇拜的那些纳粹将帅,都被美军、苏军的铁拳打得粉碎,要么自杀,或者判刑在牢房写回忆录,什么鸟失去的胜利,他得到的胜利只是暂时的,无法维持的,最终还是败于战场,撤职滚蛋。      
      作者:伪参谋长 回复日期: 13:13:55 
    关键是力量对比逐渐不利于德国,这可不是主动进攻造成的。    +++++++++++++++++++++++++++++++++    战前德军是否明白这一点?    如果不明白,对当面之苏军情况不了解,对苏军整体实力不了解。那就是傻瓜。    如果明白力量不如苏军,还要冒险进攻,那就是疯子。打胜了算侥幸,打败了属必然,有什么好抱怨的?愿赌服输。        人家苏军总力量强于德军,都憋住了,等着进一步消耗德军后再反攻。    此时谁的战役指挥水平更高?  -----------------------    
我说的是“力量对比”,不是“苏德力量对比”。库尔斯克的结局不是证明这一点了么?德国的力量不只是应付苏联的。    
正因为时间对德国不利,所以更要抓紧时间主动进攻,不然难道坐以待毙?至于冒险么?不冒风险就不会有胜利。这一点德国军方当然是有共识的,区别在于进攻的方式和时间选择。    
库尔斯克之战时,苏联的力量未必比德国强(即使只算东线德军),至于战役指挥水平么,恐怕也不如。    
  乃木希典在旅顺打胜了,攻破了俄军203高地要塞,旅顺口的占领是日俄战争获胜的关键。可以一举歼灭俄国第一太平洋舰队。    乃木希典是优秀的将领,坚定地贯彻了上级意图,取得了要塞攻坚战的胜利。    
  这一点德国军方当然是有共识的,区别在于进攻的方式和时间选择。  ========  老实讲,德国此时已经不能指望用进攻获胜了,连这点都看不出来的话,就太糟糕了。哈尔科夫是机动防御战,但德国并无力扩大战果。德国能做的就是运动防御,步步后退,减少自身伤亡,大量杀伤苏军后求和。  战役指挥,本来应该是德军好一些,但是从库尔斯克战役前双方的部署和决心来看,苏军已经成熟,超过德军了。  苏军部署很好,没什么漏洞,基本按照预计,完成了战役,从此牢固的掌握战争主动权。  德军则是进攻战役企图完全没有实现,突出部没有占领,也没有歼灭该处苏军,还打残了自己宝贵的精锐部队,从此一蹶不振。    
  作者:CC系红人 回复日期: 21:48:10   =====================  这个家伙完全是wt,只要和中国沾边的东西都会反对!
  虽然张自忠很英勇,是国葬,烈士,可依然是败将,如此把丧事办成喜事,纯属政治需要,文天祥也类似。  ====================    
始终不敢说, 真是够艺术的, 有脸说文天祥是寇,    
但到张自忠又不敢了,呵呵, 被逼急了,就胡言乱语了.  
  应该是大陆,和台湾沾边的不算!
   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你崇拜的那些纳粹将帅,都被美军、苏军的铁拳打得粉碎,要么自杀,或者判刑在牢房写回忆录,什么鸟失去的胜利,他得到的胜利只是暂时的,无法维持的,最终还是败于战场,撤职滚蛋。  ========================    
哈哈哈哈, 我看你完全发疯了. 恭喜, 终于达到了艺术的境界!
  德国能做的就是运动防御,步步后退,减少自身伤亡,大量杀伤苏军后求和。  ==================    
真是胡说八道!
  我个人认为二战德国最出色的军事指挥官是莫德尔,隆美尔是一个很出色的战术家,但不是战略家,如果他在东线,结果不会比其他人好,德国在非洲的太阳花计划核心只是维持轴心国在北非的军事存在,即保证意大利不会再非洲崩盘。所以隆美尔的军队一直很少,其实隆美尔的战功越卓著,离失败也就越近,因为德国的军事实力无力满足他的军事需要,希特勒在派他去北非的时候就已经在筹划巴巴罗萨了,德国不是不知道自己的劣势,但是无力满足
  德军的机动防御核心在于二战期间双方对于后勤线的依赖,以空间换时间,可以有效的集中兵力,而且使得苏军的后勤不堪重负,二战后期苏军的几次停滞基本是军队的活动已经超出后勤的补给。其实放弃土地对于德国而言无所谓,因为大部分土地是苏联的,但是希特勒为了这些不属于德国的土地牺牲宝贵的兵力就是非常愚蠢,而且导致了他和普鲁士军官团的不和,使得党卫军做大。
  作者:伪参谋长 回复日期: 15:22:31 
    胜败的标准不是看伤亡,而是看是否达成战役目的。    很明显,库尔斯克战役,苏胜德败。而且德国败退后,再无余力进攻。    ############################################################    不是谈艺术吗?艺术谈不上了,又扯到胜负上去了?我还是那句话,只要对手把车马炮都撤了,我的象棋艺术就是天下第一了,和谁下都是胜利嘛。
  作者:伪参谋长 回复日期: 16:19:58   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你崇拜的那些纳粹将帅,都被美军、苏军的铁拳打得粉碎,要么自杀,或者判刑在牢房写回忆录,什么鸟失去的胜利,他得到的胜利只是暂时的,无法维持的,最终还是败于战场,撤职滚蛋。  ############################################################    好一个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可惜历史不到人类灭亡是不会有尽头的。所以胜利者最终是谁,你也不知道。苏联是胜利者吗?世界上还有这个叫苏联的国家吗?而据我所知,德国倒还是有的。按照你的历史观,估计接下来的历史还得由德国人而不是苏联人来写。你的赌注押得不是地方。
  作者:wangxl6262 回复日期: 22:56:43 
    德军的机动防御核心在于二战期间双方对于后勤线的依赖,以空间换时间,可以有效的集中兵力,而且使得苏军的后勤不堪重负,二战后期苏军的几次停滞基本是军队的活动已经超出后勤的补给。其实放弃土地对于德国而言无所谓,因为大部分土地是苏联的,但是希特勒为了这些不属于德国的土地牺牲宝贵的兵力就是非常愚蠢,而且导致了他和普鲁士军官团的不和,使得党卫军做大。    ############################################################    问题不是德军集中不了兵力,而是德军没有多少兵力可以集中。设想德军如果大踏步的后退到波兰境内将会如何?苏联的轰炸机就已经可以轰炸德国腹地了,德国人防线固然是缩短了,可苏军在战线的部队密度也会增大,其实结果还是一样的。    另外军官团也不是天纵英才,决策错误,甚至是低级错误也不是没有。“胜利属于国防军,失败属于希特勒”的观点也经不起推敲。起码在为人诟病的“向南迂回”和“死守令”来看,前下士对军事并非很外行,如果没有这两个指令,德国人根本不可能支撑到45年。
  老希不准撤退的命令, 也有他的考虑, 那就是他指望建立    防线来稳定东线局势,比如wotan线. 名字倒是很强大,可惜    不现实, 绵延近千公里的防线需要多少时间来完成? 一个大西洋    壁垒都完不成,哪来的那么多建筑材料?    曼施坦因的计划是退出顿涅茨盆地来收缩自己的防线, 因为还    待在那里的话,那么严重缺编的师要守30公里的正面宽度,不太    现实. 总之各人处在不同的位置,考虑的角度也不同.
  隆美尔是一个很出色的战术家,但不是战略家  ============    
他还是有战略眼光的, 只是他没有参谋部的背景,也不是贵族    
出生, 纯粹是一个草根, 又是靠希特勒上台的, 所谓在陆军    
将领里自然得不到好的评价,尤其是他这样一个人要来分那些    
老资格的将领的权的时候.    
两三个师的兵力要想在非洲稳守, 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意大利又不能保证后勤, 英军集中兵力歼灭它那真是太容易了.    
非洲惨败的根本原因是德军统帅部的逻辑混乱,英国还没解决,    
就要去打苏联,而苏联当时还在讨好德国,大可以和它再打打    
太极拳. 由于这个原因, 一开始就对非洲战场不重视,派遣    
隆美尔为将本身就说明了问题, 虽然有法国的辉煌, 但他也就    
是一个新星而已. 想想后来损失25万人马, 如果早些下决心,    
北非不就解决了么! 北非还是同样的错误, 逐次增兵!    
德国最高当局犯逻辑错误在整个大战中真是多得不能再多了.    
原因就是希特勒也是草根出生,既要发挥国防军的能力, 又不    
想自己失去对国防军的控制, 结局就是业余指挥专业.政治过多    
干涉军事,败也就注定了.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第4装甲集团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