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印广法师讲楞严经全集这段关于“挽救佛法,中兴佛法”的

& 印广法师《法华经讲记》15
印广法师《法华经讲记》15
发布日期:&&
来源:缘之源官网&&
游览次数:11&&
字号:[小] [中] [大]
&法华经讲记&提婆达多品第十二
提婆达多,译作「天热」。他出世专门来叫人生烦恼&&烦恼就是「热恼」啊!但是佛讲这一品告诉大家,提婆达多是为了成就佛道来表演黄世仁,其实他是陈强。那么,我们在修行中如果有别人惹你生烦恼,你要知道他是陈强,不要把他当黄世仁,你要感恩。至于你有没有那个道行去示现?要问自己的心。有那个道行,你拳打脚踢、嬉笑怒骂,皆是佛道!否则你赶快收敛。
【尔时佛告诸菩萨及天人四众:吾于过去无量劫中,求法华经,无有懈惓。于多劫中常作国王,发愿求于无上菩提,心不退转。为欲满足六波罗蜜,勤行布施,心无吝惜,象马七珍、国城妻子、奴婢仆从、头目髓脑、身肉手足,不惜躯命。时世人民,寿命无量,为于法故,捐舍国位,委正太子,击鼓宣令,四方求法,谁能为我说大乘者,吾当终身供给走使。】
佛讲自己无量劫中求《法华经》都没有懈惓。我们这一生几十年你能不能懈惓呐?我今天有事,不去听《法华经》了,是不是?人家无量劫都难得遇到。我讲老实话,你放下一切你也要来听,就像孟婆一样。「孟婆!你儿子掉到水里去了!」「随他去。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要有这种心态。这就检验我们自己的道行,检验我们的境界。前面的那些分身佛放下佛土的一切大事都来听闻《法华经》,我们有多大的事情你放不下呀?师父在这里讲经说法时间有限啊!错过了这个机会,今后能不能来不是由你我一厢情愿的,这里有许多未知数。因为末法时代「魔强法弱」。
发愿求于无上菩提,心不退转:他这个发心是方便菩提心。『为欲满足六波罗蜜,勤行布施,心无吝惜,象马七珍,国城妻子,奴婢仆从,头目髓脑,身肉手足,不惜躯命』。一个人行六度万行到达这种程度很不简单啊!后面,佛并且捐舍国位&&在中国历史上,当皇帝的有父子反目成仇,互相杀害。为什么啊?执著于名利。有智慧的人扔掉这些东西,没有智慧的人拼命去夺去抢,甚至不惜一切手段,乃至发动一场战争。众生就是这么可怜,到头来自作自受。
击鼓宣令:是号令天下。发什么号令呢?谁能为我讲大法,我以国王之身,『终身供给走使』,给他当佣人心甘情愿。
【时有仙人来白王言:我有大乘,名妙法华经,若不违我,当为宣说。王闻仙言,欢喜踊跃,即随仙人供给所须,采果汲水,拾薪设食,乃至以身而为床座,身心无倦。于时奉事,经于千岁,为于法故,精勤给侍,令无所乏。】
若不违我:你不能违反我,我叫你怎么样你就得怎么样。我们现在可能反了:师父啊,你若不违我,我就来听你讲经。师父也是这样:行呐!只要你来呀!来了以后你好好听经,只要你不搞破坏,安分守己,你就是懒一点,师父都能包容。有些人不能理解。其实多养一个懒人就是多送一个人到极乐世界&&只要他明白『如来藏』,他今生懒,来世不一定懒;他开始几年懒,可能以后几年就不会懒,要允许有一个过程。在师父这个法场的弟子们,古古怪怪的都有,没有大心量的话,你很难包容。
王闻仙言,欢喜踊跃,即随仙人,供给所须,采果汲水,拾薪设食:在日常生活中的一切东西,由转轮圣王为仙人包办。乃至以身而为床座:佛把身体给他的老师坐;晚上睡觉,佛用身体抱住他老师,给他温暖。修行之人,你如果对老师没有恭敬心,是不能成就的。更不用说你去打妄想,去怨恨。老师怎么样都是对的,总有他的道理。身心无惓:他充满了法喜。而不是:倒霉了!今天又给他睡了一个晚上,上午又给他坐了半天,我浑身腰酸腿痛。于时奉事,经于千岁,为于法故,精勤给侍:『给』是供给,『侍』专门照顾;令无所乏,是老师所需要的没有一点点的缺少。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我念过去劫,为求大法故,虽作世国王,不贪五欲乐。椎钟告四方,谁有大法者,若为我解说,身当为奴仆。时有阿私仙,来白于大王,我有微妙法,世间所希有。若能修行者,吾当为汝说。时王闻仙言,心生大喜悦,即便随仙人,供给于所须。采薪及果蓏,随时恭敬与。情存妙法故,身心无懈倦。普为诸众生,勤求于大法。亦不为己身,及以五欲乐。故为大国王,勤求获此法。遂致得成佛,今故为汝说。】
椎钟,是敲钟。阿私仙,译作「长寿仙」。果蓏,是一种水果。情存妙法故:我做以上种种的供养,一心是为了求法。身心无懈惓,普为诸众生,勤求于大法:不光是为自己,他求法还是为大家。说明他这个方便菩提心发得很圆满。
亦不为己身,及以五欲乐,故为大国王,勤求获此法,遂致得成佛,今故为汝说:因为他发方便菩提心发得很圆满,所以即使在转轮圣王这个位子上也能求得正法。这就是《法华经》讲的『以道受乐』。
【佛告诸比丘:尔时王者,则我身是;时仙人者,今提婆达多是。由提婆达多善知识故,令我具足六波罗蜜、慈悲喜舍、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紫磨金色、十力、四无所畏、四摄法、十八不共神通道力,成等正觉,广度众生,皆因提婆达多善知识故。】
由于读了《妙法莲华经》,才圆满具足『六波罗密』,它通大通小。通小,它是我们一个基础;对于明心见性之人,可成就菩提道行。想一想,『慈悲喜舍,三十二相』,有哪一法不与『六波罗密』有密切的直接关系?慈悲喜舍:「大慈」是佛对一切众生平等予乐;『悲』是「拔苦」,用了义法来讲是「拔生死之苦」;『喜』是喜一切众生先我成佛;『舍』,把以上这三种执著都要把它舍掉,是舍「我执」,变成自性流露。『紫磨金色』是表真实,与前面讲的「法性身」相一致,这是佛的真身。
十力,我们在前面〈方便品〉解释了佛的十种智力。
四无所畏,前面解释了佛的「四无所畏」。那么还有菩萨的「四无所畏」,在这里圆融一下。
菩萨的「四无所畏」,一个叫「善说法要无畏」。讲经说法你要能抓得住重点。否则讲法讲得太偏、太远、太杂,不得受用。讲经说法的菩萨不是可以信口开河,你想怎么样讲就怎么样讲,始终要抓住『一心三藏』,抓住「听经闻法能当下成就」,三句话不离本行。不可以卖弄自己的博学多闻来哗众取宠,要克服这种毛病。不是向人家证明你的学问怎么怎么多&&读天文地理、医学哲学什么什么,因为这些法世间法多得很。好不容易我们形成一个法会,首先要我们向众生讲出真理。
第二个无畏呢,尽知法药无畏。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讲了『如来藏』这个大法就能使人当下成就。这是正法之「药」,可治一切命苦,让众生究竟解脱。一点点都不含糊,信心才能坚定。
第三个是,回答问法无畏。这里的问法是指对于问难,你不害怕。为什么?你明白了『如来藏』的道理,你大公无私,你圆人说圆法,你不害怕。所以明白这个道理,处众不惊。不管在什么地方,哪怕面对成千上万的人,哪怕远在天涯海角你都不害怕,因为你已经明白了宇宙人生的真理。
第四个,能解众疑无所畏。「众疑」是指正信、善信、求法之人,你可以以各种方便来引导他回归正法。
『四摄法』已做解释,『十八不共法』也是。
【告诸四众,提婆达多却后过无量劫,当得成佛,号曰天王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世界名天道。
时天王佛住世二十中劫,广为众生说于妙法,恒河沙众生得阿罗汉果,无量众生发缘觉心,恒河沙众生发无上道心,得无生忍,至不退转。
时天王佛般涅槃后,正法住世二十中劫。全身舍利起七宝塔,高六十由旬,纵广四十由旬,诸天人民,悉以杂华、末香、烧香、涂香、衣服、璎珞、幢幡、宝盖、伎乐歌颂,礼拜供养七宝妙塔。无量众生得阿罗汉果,无量众生悟辟支佛,不可思议众生发菩提心,至不退转。】
这个『天』是「第一义天」,『王』表自在。『天王』呢,表究竟成佛。『世界名天道』,「天道」就是「第一义天」,以《法华》正法教化众生。『般涅槃』就是进入涅槃,或者叫「示现涅槃」。
全身舍利起七宝塔:这个就有点像那个多宝如来了。这是不是也有他的本愿呢?他生生世世都是以「密行」帮助现在佛成就道行,而不是像释迦牟尼佛那样以无量的化身来教化众生。高六十由旬,纵广四十由旬:『高六十由旬』观照为「六度」。『纵广四十由旬』观照为佛的四无畏和菩萨的四无畏。『诸天人民悉以杂华、末香、烧香、涂香、衣服、璎珞、幢幡、宝盖,伎乐歌颂,礼拜供养七宝妙塔』。每一个人都是『七宝妙塔』,每一个人心里都是这个『天王如来』,『天王如来』就是这个佛土的教主。
【佛告诸比丘: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妙法华经提婆达多品,净心信敬不生疑惑者,不堕地狱、饿鬼、畜生,生十方佛前。所生之处,常闻此经。若生人天中,受胜妙乐,若在佛前,莲华化生。】
鉴于提婆达多示现恶相,那么佛也好,修行人也好,皆从其中受益。他示现恶相,我们知道「恶」了,心是不是就「善」了?对于那些恶劣的境界不需妄加分别,我们只要懂得从中得到有益的教训,足矣!能帮助我们奋发图强。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就是『净心』。『不生疑惑』。不需要怀疑心,只要能得到受益就行。不要去妄想、分别他的是非长短。
生十方佛前:你总能遇到佛法,不管你在哪一个佛土。这是你自己成就的功德福报、善根,而且在佛土上一定能闻到《法华经》。闻到其它经典都不算数,那不足为奇。有些人生于佛世啊,都听不到《法华经》。生不到佛土,如果在人天道中,你也是『受胜妙乐』,为什么?因为你是「以道受乐」,永远不会落恶道。
若在佛前,莲华化生:如果你在这一世遇到佛,遇到《妙法莲华经》,你就能成就。『莲华化生』就是解脱。
【于时,下方多宝世尊所从菩萨,名曰智积,白多宝佛:当还本土。释迦牟尼佛告智积曰:善男子,且待须臾。此有菩萨,名文殊师利,可与相见,论说妙法可还本土。
尔时,文殊师利坐千叶莲华,大如车轮,俱来菩萨亦坐宝莲华,从于大海娑竭罗龙宫自然涌出,住虚空中,诣灵鹫山。从莲华下,至于佛所,头面敬礼二世尊足。修敬已毕,往智积所,共相慰问,却坐一面。】
多宝如来的侍者智积菩萨看看这个法会也差不多了,劝多宝如来回去。而释迦牟尼佛挽留多宝如来和智积菩萨,是想进一步把《法华经》推向高潮。他知道文殊菩萨会来,是又要有妙事。这里呢,文殊菩萨示现神通,来强化对下等根机众生的教育。
往智积所,共相慰问:佛法不离世间法。一般地相互接见,地位要对等。
【智积菩萨问文殊师利:仁往龙宫,所化众生,其数几何?文殊师利言:其数无量,不可称计,非口所宣,非心所测,且待须臾,自当证知。所言未竟,无数菩萨坐宝莲华从海涌出,诣灵鹫山,住在虚空。此诸菩萨,皆是文殊师利之所化度,具菩萨行,皆共论说六波罗蜜。本声闻人,在虚空中说声闻行,今皆修行大乘空义。文殊师利谓智积曰:于海教化,其事如是。】
仁往龙宫,所化众生,其数几何:情况怎么样啊?这个『仁』是对文殊菩萨的尊称。
非口所宣,非心所测,且待须臾,自当证知:稍微一会,你就能身临其境。你亲自看到,证到,体会到。
所言未竟,无数菩萨坐宝莲华,从海涌出,诣灵鹫山,住在虚空。此诸菩萨皆是文殊师利之所化度,具菩萨行,皆共论说六波罗蜜,本声闻人,在虚空中说声闻行:
住在虚空,是表已经开了智慧。他起点要证入「空智」,否则都不能叫明心见性,已经证入空智的菩萨可以说为「摩诃萨」。那么住在虚空中却在谈论大法,就是「居空说有、在空说有」,这个层次可以圆融为圆顿智慧。因为「空智」是证入那种无形无相的「寂灭空」的境界,由「空」在说法,这说明「即空即有」。所以这里就是体现出『一心三藏』的「即空即有」。如果是别教菩萨来说法的话,他不是「居空说法」,他下来以后他进入「俗谛」再体会「俗谛」,进入「空谛」体会「空谛」。所以圆顿大法在「空」就说「有」,在「有」就说「空」。你看这个文字、这个使用呢,非常地巧妙。
本声闻人,在虚空中说声闻行:声闻人在空中说法表已经回小向大,从空出有。今皆修行大乘空义:『大乘空义』是「即空即有」。
于海教化,其事如是:不是问我在海里教化的情况吗?作为佛的侍者,智积菩萨是不是一目了然啊?
【尔时智积菩萨以偈赞曰:大智德勇健,化度无量众,今此诸大会,及我皆已见。演畅实相义,开阐一乘法,广导诸众生,令速成菩提。】
明眼人一目了然。大智德勇健,这五个字可以分别解释,也可以把『大』贯穿于其它四个:「大智、大德、大勇、大健」,这是指明心见性菩萨的智慧、法力、道行。『智』,是一种能量;『德』是一种成就;『勇』是形容能量的力度;『健』是表真,合起来是表明心见性的大菩萨身心圆融、圆满、圆通。这是对文殊菩萨的赞叹:你真是个「大智、大德、大勇、大健」呐!你一下成就了这么多菩萨!化度无量众:跑了一趟海,就成就了一大片;而且很简单,就是说了一下《法华经》,这都是当场成就的。
今此诸大会,及我皆已见:
智积菩萨很谦虚:不光是我看到了,在会所有的人都是有目共睹。共睹什么啊?名义上是赞文殊,实际上是赞《法华经》「闻法当下成就」,有目共睹。这是《法华经》的良苦用心。最大的良苦用心就是见道成佛,也就是千古以来祖师大德一直在宣传不已的:「无修无证,一步登天」。这点最难解难信。往往许多人在讲这个法的时候,轻描淡写,不能给修行人留下一种深刻的印象。
演畅实相义,开阐一乘法:既是讲文殊菩萨的教学方法,也是指他们所见到的境界。声闻人住于虚空在说妙法是不是「即空即有」啊?是不是『演畅实相义』呀?『一乘法』包罗万相。小法、中法、大法,当下是不是就是一个法呀?集中表现出来,「外现是声闻,内密菩萨行」。
居虚空:比喻「真如实相、空如来藏」,居虚空而说法,表「不空如来藏」。真心本来面目随缘显现文字、义理、人相。
广导诸众生,令速成菩提:我们现在是不是声闻居于空中说法呀?你明白了「即空即有」,当下是空;我在讲法,你们在听法,是不是「即空即有」啊?你明白了『如来藏』的道理,就是「内密菩萨行」,你当下就是愿身菩萨。有道无道,自己知道。
【文殊师利言:我于海中,唯常宣说妙法华经。智积问文殊师利言:此经甚深微妙,诸经中宝,世所希有,颇有众生勤加精进,修行此经,速得佛不?
文殊师利言:有娑竭罗龙王女,年始八岁,智慧利根,善知众生诸根行业,得陀罗尼,诸佛所说甚深秘藏,悉能受持。深入禅定,了达诸法,于刹那顷,发菩提心,得不退转,辩才无碍;慈念众生,犹如赤子,功德具足,心念口演,微妙广大,慈悲仁让,志意和雅,能至菩提。】
文殊菩萨画龙点睛,他在大海里『唯常宣说妙法华经』,『唯』是唯一,『常』是时时、事事、处处,句句不离本行。每句话不离本行的就是宣说《妙法莲华经》。这是大智文殊,三世佛母。一切菩萨成佛,都必须经过文殊菩萨的帮助指导。
此经甚深微妙,诸经中宝:『诸经中宝』就是诸经中王,这是菩萨在说法。
世所希有:这是最好的说法,世所仅有,唯独仅有。
颇有众生,勤加精进修行此经,速得佛不:实际上两个人在演双簧,他早已经知道龙女成佛了。有没有这样的人啊&&对《法华经》『勤加精进』,速得成佛?(这里是圆满成佛啊)他这个『勤加精进』,也就不存在『勤』,不存在『进』,她一听就成佛了。『勤加精进』也是『勤加精进』,她是心在『勤加精进』是不是啊?她行没有?
善知众生诸根行业:善解人意。也要注意,因为《法华经》对大家的供养是不是平等的?那么一个人同样受持《法华经》,成就的快与慢就和其它的附加条件相关。同样来听《法华经》,一个人宽宏大量,一个人处处小心谨慎,一个人很慈悲,一个人很贪心,他得到的功行不一样。
得陀罗尼:『陀罗尼』译作「总持」:总一切法,持无量义。
诸佛所说,甚深秘藏,悉能受持:这是最大的特点。文殊菩萨讲的『一心三藏』的道理她当下就能深信不疑、融会贯通。所以有智慧的人明白了『一心三藏』的道理,大有相见恨晚之感,感慨万分:我过去几年、十几年、几十年都是白修了,幸亏遇到这个大法!
深入禅定:怎样能使我们见道位的功德更加大呢?就是多听经闻法,多用智慧观照。这个办法你越想越有味道。你只要这一念知道万法都是「我」,上下前后左右、十方三世,过去无量劫走到现在,还要走到未来,都是这一个念。很简单,不要作多少妄想,你就保持这种心念。如果别人来伤害你,你就能正确对待,常作如是观照,至关重要!有些人烦恼现前的时候提醒他观照,他还不观照,这就很麻烦。那我们修行到底是为了什么?你到底是为了了生脱死,还是为了来纠缠人我是非?哪有什么「是非」呀?所有的东西都是我们一个念而已。如果讲「第二义谛」,恩恩怨怨是生生世世的事情,谁也没有吃亏,谁也没有沾光,都是一个平等法。你怎么样想怎么样就开呀!
了达诸法:像龙女这样,没有任何修证。当然这是特殊情况,对于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的人,他即使证到等觉菩萨,还要经过修证。
于刹那顷,发菩提心:你看厉害不厉害?发了菩提心的人会不会落三恶道啊?『刹那顷』,没有讲一丝一毫的修,一丝一毫的证。一刹那好像说为是二百四十分之一秒,这是方便说。是不是体现出「听经闻法当下成就」啊?可是我们有些人呢,充耳不闻,视而不见,硬是来诽谤大法。本来是佛金口玉言,他非要说成是某某法师,甚至还要挖苦讽刺:你们是不是又在讲「听经闻法当下就能成佛」啊?
刹那顷,这与《楞严经》倒数第二段所讲,一个人到临命终时只剩一口气了,刹那间就要拜拜,他明白了『如来藏』的道理,所有的罪过一风吹平。本来眼看着就到了地狱的门口,转地狱为佛土。我们要尽菩萨的责任,要奔走呼号啊!唯有《法华经》《楞严经》才能救度众生,这都是佛金口玉言。
得不退转:果真刻骨铭心明白「万法皆是我」,注意啊!有道无道自己知道,你想退转都不可能,你也没有办法退转。
辩才无碍:这个『辩才无碍』不是学来的,它是自性里流露出来的。因为当我们真正明白了自性本来面目的时候,大家看这个气球手套,往这里回光返照的时候,这里面的东西自然而然跟我们道交感应,在世间法叫「灵感爆发」。诸佛菩萨、一切万法都共同拥有这个如意珠。谁能回光返照,谁得大受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问题是我们能不能把烦恼习气放下来。《楞严经》讲『歇即菩提』。为什么中国人可以学会外国话?将来我们还会学会天语,还会牛语、马语,可以跟一切的万法沟通,为什么?各种语言是不是都在这里(气球手套之空心)啊?这就叫『妙音说法』,每个人本有。一定要明白:各种语言本身就是我们,我们就是英语、俄语、汉语、牛语、马语&&没有一法不是我们自性中的流露。好好把我们这个人、这个心观照清楚,它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文章写得妙语连珠并不是『辩才无碍』,他要面对大众的话,未必能够『辩才无碍』。所以这个『辩才无碍』一定是来源于你对佛法真理确确实实圆融、圆通,明白了。人家怎么样问你都能回答得起来。
慈念众生,犹如赤子:『赤子』,小孩刚生下来身上还有血,对这样的小孩子是不是特别特别地要关心照顾?真正明白『如来藏』道理的人,他对一切众生一定是慈悲。没有什么分别心,真没有分别心。看到谁都想把他留下来:不要走,好好地在这里听法。不管是谁到我的道场来,连哄带骗都要把他安排下来。我们大家都要检点自己,对别人的关心有没有达到这种程度?你不要把人家吓走。
在家人也是一样,每一个人都发心做一个组织者,自然而然就有人为你护法,你就有功德!领众修行,功德无量。所以我们要好好『慈念众生,犹如赤子』,成就别人是不就是成就自己啊?不能因为我们自己会修行,因为我自己勇猛精进,就轻慢别人。
功德具足:不是我有念佛的功德、拜佛的功德,我也参加放生,我也供养来建道场建寺庙,这个印经书我也给了钱&&都不叫『功德具足』。『功德具足』在于你这个一念心,慈悲心发起来没有?对于一切的万法都是我的一念变现,你观照了没有?菩萨就是论心,不是论嘴巴,也不是仅仅论行为。你一念心发出来了,言谈举止必然会有所表现,有情无情都能感受到。当你不管走到哪里你都感到很自在、很快乐、很圆融,那你『功德具足』;反之,如果你感到在哪里都格格不入,你就麻烦,你没有功德,你的心就是周边坏境的心。有情无情都具灵知性,你在哪一块土壤你都能很自在地适应。我们走在哪里,天花地板、桌椅板凳都在跟我们感应,就是你这个心你能不能包容你自己?能不能包容你周边的环境?你自己很明白。到哪里都要感到一见如故,到哪里都感到是自己的故乡本土。这就是检验我们功德具足了没有。当然这是讲的在如来果位啊!要达到如来果位很难,但是我们可以基本上给自己衡量一下,面对各种各样的人,你能不能习惯?人与人之间是千差万别啊!有些人对你恭敬有礼貌,有些人对你不闻不问,有些人还给你脸色看,有些人还用言语来轻慢你。你作何感慨?
同样面对一个人一句话,有些人听了以后暴跳如雷,有些人听了以后心如刀割,有些人一笑了之。这就看各人的功德。有些人鸡毛大的事情他看得比天还大;有些人把天大的事情看得鸡毛大,就是这样。要检验我们的心态,很重要啊!用不好心自己给自己障碍,你还要障碍一大片。唯有肚量能容人的人才是大才。
心念口演:这就涉及到三身功德具足,前面不是『功德具足』吗?『心』就是「法身」,来成就了「法身功德」;『念』就是「报身功德」,转识成智,这里的『念』是报身功德体现;『口演』就是「化身功德」。佛到这个世间上来主要空口白牙说白话。「空口」:「空」就是表智慧,「白」是表根本。佛出世是表智慧的化身,「白话」就是宇宙人生真理,「白」表根本,又表清净。
微妙广大:佛证金身法身,大至佛土、小至微尘,有情无情一切万法无非诸佛法身真常,这是『微妙广大』,这是从本体而言。那我们这个本体它所包容的智慧德能,又是『微妙广大』。我们一念心显现出三个『如来藏』、显现出十方法界,这三个『如来藏』没有哪一个『如来藏』不具足十方法界一切万法。这十方法界一切万法,当下具足三个『如来藏』。如果讲三个『如来藏』把它从纵向上来分析,从空、从有、从不空不有,好像它的显现有先后次第,叫「纵」;如果把十方法界从横向上来观照,它存遍于东南西北上下十方,好像并列存在于一时,把它叫作「横」。那么我们再看这个之间的关系。你讲它是『三藏』、讲它是「纵」啊,「横」啊,它自身来讲每一个『如来藏』当下就是其它三个『如来藏』。
比如说刚才讲『如来藏』,这是不是有形有相的不空如来藏啊?那么这个不空如来藏,是由空如来藏显现出来,好像是不是一个过程呐?其实,不空如来藏当下是不是空如来藏啊?那么当我讲如来藏显现出这个不空如来藏的时候,通过回光返照到它当下即是空如来藏,与这个十方法界的那个空如来藏,是一还是二啊?是一。那么当下是不是十方法界一切的万法呀?所以我这个不空如来藏当下就是三个如来藏,当下就是十方法界。你不能讲它是纵还是横,可是纵和横又是我们所刻骨铭心感受到的,好好悟这个法。三藏十法界当下是一念,当下还又是三藏十法界。这个法妙不妙啊?这就叫『微妙广大』。你观照到没有?
这就开我们的智慧。过去所有的颠倒的心态、邪知邪见,包括我们因此而造成的一切的罪过,我告诉你,当下消除。要感恩『如来藏』心地法门,它帮我们消罪业。无量劫的罪过就是因为一念智慧,全部消除。这就叫「一灯能除千年暗,一智能灭万年愚」。
师父当年研究这个道理的时候,睡觉从来不脱衣服;我夫人跟我谈判,当然叫我烧饭做杂事我肯定是不干的,她说:老爹爹啊,我就这样吧,家里随便怎么搞,只有一个要求,晚上七点钟陪我看两个小时,双休日陪我半天上街,暂时就这两条&&你能答应我,我们还能过下去。我说我要考虑一下,这个不能干。你们要理解师父的良苦用心啊!当我们为了要追求真理的时候,你要不惜一切代价。它是引导我们解决生生世世的问题,引导无量的众生走向解脱。
每当讲到这个问题啊,我感慨万分。现在许多人对这个法呢,投入太吝啬。对于这样的真理我们要不惜一切代价,连我们的生命都要搭进去!你才像一个菩萨。你们看,当法最了解我,睡觉前起床后就是往经本里钻。我们一天到晚除了考虑怎样建设道场、教化众生,没有其它事。弘扬佛法,追求真理,就是要如痴如醉如狂,没有什么东西比这个更重要。在我的脑袋里从来没有什么过年过节的概念;今天是初几礼拜几都不知道,这是十方三世最伟大的事业,你怎么样投入都值得,乃至倾家荡产、牺牲生命,都要在所不辞。都是假的,你去执著什么啊?当知道都是假的的话,这一切都是你的一个心,知道假的是破除我执,破除小我。当知道了假的时候,一切「假」都是自己,你应该怎样面对现实?山河大地都是你,牛马猪羊都是你,你应该怎么办?你还有什么放不下?你还有什么烦恼?你想生烦恼你生不起来。因为你心力已经扩大了,你生生世世的道路已经胸有成竹。
这就是下面的『慈悲仁让』,『慈悲』二字,下面都是「心」,一个是「兹心」,一个是「非心」,是不是?『慈』是「兹心」,『悲』是「非心」,「兹心非心」,明白吗?「兹心」,我当下这个妄心不是我的真心,叫「兹心非心」。你明白了「兹心非心」的话,「非心」也是心,一切心都是我的心。「悲慈」就是「非心是心」。你把这两个字搞明白了,你就能做到『仁让』。怎么『仁让』呢?把这个「兹心」让给「非心」,大家都是把「兹心」让给「非心」,是不是变成一个「心」?
慈悲仁让:『仁』字是不是两个人啊?这个『仁』就是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两个人互相让,是不是叫「同体大悲」啊?互相让,把假人都要让给真人,都是把假人让给真人,是不是就一个真人?一个真人,那个假人是不是也就变成真人?所以我们中华民族的汉字文化,这是老佛爷情有独钟,特殊安排。
志意和雅:在中医来讲,『志』藏于胆,『意』藏于脾;『志』表静,『意』是表动。一个是动,一个是静,这是表中庸之道。没有『志』不足以发心,没有『意』不足以养心。所以『志意和雅』也是我们的成功的一种秘诀,也是佛菩萨出世教人的良苦用心。
能至菩提:具足以上的功德一定能成就菩提道行。
佛菩萨成就菩提道行,并不是我们想象怎么样悬,会腾云驾雾,两只眼睛一闭就坐在那里,不是的。它是密切地结合于我们日常生活。佛法来源于世间法,佛法当下就是世间法,佛法是最朴素、最真实、最简单的世间法,佛在人中修成。就在日常衣食住行、待人接物这种过程中调养我们的心态。所以你讲成佛很难真是冤枉:佛一口咬定『决定成佛,譬如以尘扬于顺风』。要成佛根本用不着装模作样&&我会掐,我会算,我眼睛一闭就知道你在干什么,这些都是鬼;我会腾云驾雾,我会排山倒海,我在这里照个相我就现出一朵妙莲华来&&都不是。谁明白『一心三藏』的问题,谁显现得非常地温和、平等、慈悲、关爱,你就是大佛大菩萨,不用怀疑。绝对不是你能夸夸其谈,能示现种种的神通瑞相。
八岁龙女成佛啊!所以我们明白了她开智慧的这种心态,那就是『微妙广大、刹那三昧』。当下明白了万法唯自己一念所变现,她是心潮澎湃不已,感慨激昂,才能得「刹那三昧」。同样听闻大法,反应不一样。有些人听了以后热血沸腾,热泪盈眶;有些人听了以后:哎呀!还蛮好的,也是种感觉;有些人听了以后:好!值得研究研究。我碰到两个人,那是我当初在太原慈航净苑传法的时候,听我讲了泥巴瓦块、风云雨雾都是我们一念心变现,释迦牟尼也是地藏王,地藏王也是白骨精,两个人哈哈大笑,屁股一拍就走了。
真理最简单。你把『如是我闻』搞明白了以后,所有的经都能成就;你如果不把这个问题搞明白了,说这部经怎么这么好啊,你不懂。有的地方是一本《地藏经》,有的地方是一本《无量寿经》,有的地方是《金刚经》,有的地方是《六祖坛经》,凡是这种执著的人都是不懂经。把『如是我闻』搞明白了,佛说的经、菩萨说的经、鬼说的经,统统都是『妙法莲华王』。
「如是我闻,一时印广法师在文峰寺,与众弟子俱。尔时印广和尚云:南无一二三四五,南无五四三二一,汝等当知,此是阿弥陀,彼是观世音。说是经已,大家一哄而散」。这是不是《法华经》呐?但是必须把『如是我闻』搞明白,你讲什么它都是《法华经》。我们要破除迷信、要解放思想,三藏十二部经真理就是一句话,就是『如是我闻』,你闻不闻?闻了当下成佛;不闻,你白白地在「这个法门好、那个法门不好」,你是在造口业。闻了,泥巴瓦块法门都是无上妙法。他们许多人讲:哎呀,《地藏经》好啊,读了就把病好了;哎呀,《大悲咒》好啊,念了以后病消除了。你拿出读《地藏经》和那个持大悲咒的这个时间和心力,你就那么一天「南无一二三四五,南无五四三二一」不打岔,你病照样好。你看不好你找我,你把病送给我好不好?这是真的。
好,这里涉及到这个龙女成佛的问题,稍微解释得细致一点。
【智积菩萨言:我见释迦如来,于无量劫难行苦行,积功累德,求菩提道,未曾止息。观三千大千世界,乃至无有如芥子许,非是菩萨,舍身命处,为众生故,然后乃得成菩提道。不信此女于须臾顷,便成正觉。】
这是智积菩萨与文殊菩萨演双簧,他们借题发挥也是为了衬托《法华经》当下成佛。释迦牟尼佛无量劫苦行,在大千世界『芥子许』&&芥子就是菜籽大的那个地方都有佛的心血在供养众生。佛在王子位曾经舍身喂虎,割肉饲鹰。要想想菩萨道啊!现在叫我们舍命去喂虎,舍得舍不得?所以把我们的家庭要看淡啊!看得淡反而是在慈悲他们;你看得太重,反而在伤害他们!我们要会用心啊!
释迦牟尼佛修了那么多的苦才成佛,你一个小小的龙女『须臾顷』&&听了下《法华经》就能成佛?人与人不能比啊!有些人一念就能成佛,有些人一课就能证八地菩萨、九地菩萨,有些人可能十住八住,也有些人可能还要生烦恼。不能比啊!「自位不知他位,下位不知上位」。我们不要去打妄想,不要去猜测别人,看不起别人,你只管你自己。修行人一定是这样的,你不要把两只眼睛老盯着别人;盯着别人可以,你必须发慈悲心去帮他,这是可以。盯着别人的缺点和错误,只会使自己变得越来越黑暗、越来越愚痴;盯着别人的长处善处,只会使自己变得越来越聪明、越来越光明、越来越智慧。自古以来诸佛菩萨、祖师大德都是这样教育人。我们每一个人都要自己认真检点一下你是以什么样的心态来看待这个世界?
【言论未讫,时龙王女,忽现于前,头面礼敬,却住一面。以偈赞曰:深达罪福相,遍照于十方。微妙净法身,具相三十二。以八十种好,用庄严法身,天人所戴仰,龙神咸恭敬。一切众生类,无不宗奉者。又闻成菩提,唯佛当证知。我阐大乘教,度脱苦众生。】
言论未讫:话音还没有落地。以偈赞曰:名义上是赞佛,实际上就是把自己证得的境界来告诉智积菩萨。
深达罪福相: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是『罪』,什么是『福』。在佛法里,三恶道为『罪』,人道天道为『福』;有漏法为『罪』,无漏法为『福』;两边为『罪』,中道为『福』;但中为『罪』,圆中为『福』。这个『罪福』啊,通小通大,通凡通圣。
通凡:在三恶道里受罪是罪,在人道天道就是福报。有漏为罪:「有漏」包括二十八层天,是有漏人天福报;「无漏」,证到阿罗汉果位了,是福报。两边为罪:藏教菩萨执著于「有」,通教菩萨执著于「空」,是两边,这是有『罪』,这是「菩提邪」;中道为『福』。别教菩萨证到中道,这是福报。但中为『罪』:仅仅是中道也是『罪』,这是讲别教菩萨;圆中为『福』,圆教的「中道」为福报。这叫『深达罪福相』。
遍照于十方:『遍照』可说为两种照:一种叫「寂照」,一种叫「圆照」。「寂照」是在空能见到有,在静能见到动。虽然无形无相、不生不灭,你在这空性之中你就能知道万有的本来存在,叫「寂而常照」,空中能悟到有。
所谓「圆照」是指「照而常寂」,十法界森罗万相、千变万化,你当下刻骨铭心就能深知皆是我里面的一念心之所变现,在相能见性,在有能见空,叫「照而常寂」,叫「圆照」。也可以把「寂照」理解为不变随缘;也可以把「圆照」理解为随缘不变。所以这个「寂」与「照」啊,是「即寂即照、非寂非照、亦寂亦照」,也叫「双遮双照」。怎么「双遮双照」呢?「双遮双照,即遮即照」。
看「拿手好戏」。在拳头的时候,眼睛能不能看到手掌?不能,叫以拳遮掌。那么在手掌的时候眼睛能不能看到拳头啊?这叫以掌遮拳,这叫「双遮」。那么我们在拳头的时候,眼睛虽然看不到手掌,心能不能看到手掌?那么在手掌的时候眼见手掌,心能不能看到拳头啊?能,这叫「双遮双照」,「遮」的当下是不是就是「照」啊?「照」的当下是不是就是「遮」?就是「即遮即照,即照即遮」,也可以叫「双寂双照,即寂即照」。
大家把这个道理搞明白了,这就是『遍照』,所以在《心经》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其中『色』法包括虚空、包括无色界的众生;『空』是讲真空。
这个「寂照」不仅照到『色』,还照到「真空」,是不是?那么到最后「真空」也好,「妙有」也好,都是一个念,都是我们本来的性具功德。讲一个念也是方便说,这叫『遍照』。
微妙净法身:『微妙净』是形容我们的法身功德。在藏、通、别,用分别法把我们真心本来面目说成三个身:一个是讲「法身」,法身无形无相、如如不动,它属于『净』;第二个是说我们「化身功德,应身功德」,在这里是『微』,把一个大变成无量的小,是不是叫『微』?再一个就是「报身功德,智慧妙用」,这就是『妙』。
那么到了圆教呢,把『微、妙、净』统统归于一个念,即微、即妙、即净;即法身、即报身、即化身。到了圆教的法身就包含「法、报、化」三身;到了圆教的「报身」或者「化身」,统统都是当下「法、报、化」三身。所以我们如果改一下子,这里用「微妙净色身」,对不对啊?「微妙净报身」,对不对?用圆教大法来讲,统统对。
具相三十二,以八十种好,用庄严法身:这里是以有形有相的庄严身来归纳前面的「法、报、化」三身,归纳前面的『深达、遍照』之智慧妙用,而以『三十二相』出世教化众生。
天人所戴仰,龙神咸恭敬,一切众生类,无不宗奉者:事实胜于雄辩。用万法来印证诸佛如来果地的功德;也可以解释为『应供』。佛证得金身、法身,与十法界一切万法道交感应为一个本体,这是印证圆满佛的境界。
又闻成菩提,唯佛当证知:现在我明白了,通过《法华经》来成就。唯佛当证知:佛是过来人,也就是也告诉智积,「下位不知上位,自位不知他位」,你如果要对我来印证,你首先问自己成佛了没有?你怎么知道我龙女成佛不成佛?这也是我们在修行中一个很敏感的问题。有些人看到人家讲经,说只有明心见性人才能讲经,意思是人家不能讲经。那我问你,你怎么知道我明心见性没有?那你如果知道我没有明心见性,你就应该明心见性啊!要不你怎么知道的?那你既然明心见性,那你就要来讲经,你讲给我听。这虽然是对智积讲,是不是也在这样教诲我们一切人呐?我们不能以下劣心去看人。
我阐大乘教,度脱苦众生:我是来辞行的,我马上就要南方做佛,用大乘法来教化众生。
【时舍利弗语龙女言:汝谓不久得无上道,是事难信。所以者何?女身垢秽,非是法器,云何能得无上菩提?佛道悬旷,经无量劫,勤苦积行,具修诸度,然后乃成。又女人身,犹有五障:一者不得作梵天王,二者帝释,三者魔王,四者转轮圣王,五者佛身。云何女身速得成佛?
尔时,龙女有一宝珠,价值三千大千世界,持以上佛,佛即受之。龙女谓智积菩萨、尊者舍利弗言:我献宝珠,世尊纳受,是事疾不?答言:甚疾。女言:以汝神力,观我成佛,复速于此。
当时众会,皆见龙女,忽然之间,变成男子,具菩萨行,即往南方无垢世界,坐宝莲华,成等正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普为十方一切众生演说妙法。】
舍利弗在这里也是明知故问。舍利弗其实在维摩诘那里已经受到很大的教育。他当时他就看不起女众。那天女散华供养菩萨和阿罗汉,供养到菩萨身上片华不沾,供养到阿罗汉身上呢,怎么抖都抖不掉。他们还生烦恼,不服气,还轻慢天女,所以天女当下现了个跟舍利弗一模一样的男相;再看自己已经变成天女的样子,好是尴尬。
女身垢秽:『垢秽』就是烦恼习气重。女人是不是烦恼习气很重啊?这是真的。往往有些人以此而自卑,他不懂得因势利导。大乘佛法「烦恼即菩提」,因为你烦恼习气太重了,所以你最容易成佛,它就是成佛的资本啊!往往压力就是动力。
佛道悬旷,经无量劫,勤苦积行,具修诸度,然后乃成:『诸度』就是无量法门;『梵天王』就是第七层以上的天王;『帝释』就是玉皇大帝;『魔王』是第六层天的天王;『转轮圣王』是须弥山脚四大部洲的这些转轮王;『五者佛身』,不能成佛这些话都是佛讲的,但都是方便语。『云何女身速得成佛』。
尔时龙女有一宝珠,价值三千大千世界,持以上佛,佛即受之。龙女谓智积菩萨、尊者舍利弗言:我献宝珠,世尊纳受,是事疾不?答言,甚疾:
实际龙女是不是在宣传《妙法莲华经》呐?『宝珠』就是表「解脱知见」。持以上佛,就是求佛来印证;佛即受之,表佛肯定了。
「解脱知见」就是报身功德。佛为「本」,龙女为「迹」;佛为「法身」,龙女为「化身」。『宝珠』为「报身」。「法、报、化」三身。『佛即受之』,是不是三身融为一体啊?这时候要结合前面龙女就讲了几句偈颂,求佛印证,这就圆融起来。
当时众会,皆见龙女,忽然之间变成男子。具菩萨行,即往南方无垢世界,坐宝莲华,成等正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普为十方一切众生,演说妙法:龙女是来向佛辞行,以此教化一下法会大众,示现《妙法莲华经》当下成就的功德。这个道理再明显不过了。
人与人之间天地之别。我们这个法会大众,像舍利弗和智积这样的大有人在!他不敢相信。八岁的龙女都成佛了,何况龙男啊?这里是不是很妙啊?又是用女人,又是用最小,又是用畜生,难道佛不知道他过去讲过女人有「五大障碍」吗?明明知道,却还是用事实来否定自己过去讲的方便法。一定要明白啊!即使你去年、三个月或者昨天、或者吃早饭的时候,你这个人很坏很坏,坏透了;你今天来把『如来藏』的道理搞明白,你当下成佛,当下解脱。每个人都大可不必为自己过去中的种种的不好的习气、还做了些坏事,在心里执著、难受。你只要把『如来藏』的道理搞明白,你当下解脱,一切的罪过都给你消除。因为你开智慧了,因为你开心量了。但是你必须要明白,你从此对一切的人、事、物你这个心态调整了没有?我们只要检验你对周边环境&&人事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心态调整了没有。有道无道,自己知道。你调整了,你就应该知道:我解脱了。就这么简单。不需要别人来印证,自己印证自己。
再看看第十七品法华会上佛菩萨,听佛讲了半个小时〈如来寿量品〉,无量百千万亿人成为大菩萨。为什么我们就不能?一切众生都是平等的,都是从「大光明藏」中而来,本来就都是这个「大光明藏」。你比阿弥陀、观世音不少一丝一毫。讲「不少」都是方便说,你就是阿弥陀佛,你就是观世音!
【尔时,娑婆世界,菩萨、声闻、天龙八部、人与非人,皆遥见彼龙女成佛,普为时会人天说法,心大欢喜,悉遥敬礼。无量众生闻法解悟,得不退转,无量众生得受道记。无垢世界,六反震动,娑婆世界,三千众生住不退地,三千众生发菩提心,而得受记。
智积菩萨及舍利弗,一切众会,黙然信受。】
这都是无量。成佛是龙女一人,得解脱的是无量众生。这是龙女来现身说法。这个法走到哪里就成就到哪里。两千五百年后的今天,我们再进一步地印证佛所讲的《法华经》,与当年的法会气氛相一致。我们要非常珍惜啊!只有《法华经》《楞严经》能叫人当下成就。不是等一会,更不是等明年后年,更不是等临死的时候,大家来给我助助念看看怎么样。而是『当下』,而且是自己来认可自己,自己来印证自己。而且叫那些从来不信佛的人都在这里检验这个真理。
佛法发展到一个新时期,每个人都要信心百倍,要把如来家业正法承担下来。这是菩萨的责任。看看古今中外佛法的气氛,就知道我们肩上的担子有多重,有多重要。
圆顿大法只愁悟不愁证,「悟即是证」。修是修的我们这个心,心悟了你就证悟了。《法华经》从前到后都是在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来告诉我们,『闻法解悟,得不退转』,没有讲『闻法解悟』,然后由「信愿行」三资粮,又怎么修怎么证,然后得不退转。好好看经文。
特别有些人好好的《法华经》《楞严经》不读,人家来讲《法华经》《楞严经》,他拼命地在后面诽谤:不可能啊!怎么可能听经闻法不要修不要证就能成佛啊?佛讲这样的话反反复复、复复反反在讲,并不是偶尔一句话两句话。特别有些很认真的修行人却来谤佛谤法,那就太不值得。有些人对自己要求很严格,对众生也非常慈悲,确确实实是大好人,可反而来诽谤正法。你说这是不是非常可惜啊?往往那些大坏蛋、地痞流氓闻佛一句话就成佛,你说冤枉不冤枉?
《楞严经》倒数第二页是不是这么讲的?说最大最大最大的大坏人,干了说不尽的坏事,眼看着就要下地狱,他明白这个道理,成佛了。佛法就是这么真实!法不容情,因为佛法不是讲善,它是讲真。讲善只能得人天福报,讲真才能了生脱死。但是,绝对不是说讲真、修真的人就不修善。既不修真也不修善,你连人身都得不到。
无量众生,得受道记:『受道记』就是后面第十七品讲的,有的是罗汉,有的是菩萨,乃至等觉菩萨,在这里没有一一地列举。当然包含从海里出来的那些菩萨,海里的众生算畜生道。但龙族众生,在开会啊、护法啊、执行公务啊,可以示现人相;那么在死的时候、出生的时候、喝酒、吵嘴、打架的时候、过夫妻生活的时候,示现的是畜生相,就跟蟒蛇一样。它虽然是畜生道,但它过去世中听闻过大乘经典,所以它来世容易开智慧;又因为在学习大乘经典的时候这一类的众生对自己要求不严格,特别是在男女生活上容易犯错误,所以它又堕落为畜生道。所以在龙族集中体现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正有正报。这一道的众生比较复杂一点,它具有双重性:有时把它叫「天龙」,它的等级还高于人;但实际上在六道里还是低于人道,它属于特殊情况。
无垢世界,六反震动:这里不是「六种震动」,是『六反震动』。这是描述龙女在『无垢世界』成佛以后教化众生的功德成就。所谓『六反震动』,先讲『六』,叫「六种震动」。哪「六种震动」呢?「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接受佛法的教化,转「邪知邪见」为「正知正见」,这叫「六种震动」。
怎么叫『六反震动』呢?六根震动以后,必然涉及到对外界「色身香味触法」这六尘的震动。这六尘的震动在佛法里叫「遍动」。怎么「遍动」呢?普遍到六尘。我们六根开了智慧以后再看这个六尘,六尘是不是又变过来了?它变成了心,变成了我。那么对六尘遍动以后,就涉及到六种意识心,是不是?这六根对六尘遍动以后,六种意识心又进一步加功观照、提升境界。这六识的遍动又叫「等遍动」。怎么「等遍动」呢?把六根、六尘圆融为一体都是「我」,这个时候六种意识就「转识成智」,叫智慧。那么「震动、遍动、等遍动」以后,那个六种意识心变成智慧以后,它反过来是不是又要作用于六根呐?是不是反过来啊?所以反过来作用于这六根,六根是不是又进一步地对六尘再进行观照认识啊?再观照认识是不是又进一步提升了六种意识心呐?作用与反作用,叫『六反震动』。
娑婆世界,三千众生,住不退地。三千众生,发菩提心,而得受记:这里的『三千』应该理解为一个不定数。『住不退地,发菩提心』。这都是明心见性,起码是初住位以上。所谓『不退转』,往往从三个角度来讲:一者「位不退」,位不会退到六道轮回凡夫众生;二者「行不退」,不会退转到二乘菩萨、小乘菩萨那种行为;三者「念不退」,有的把它说为地位菩萨,有的把它说为七住位的菩萨,还有的把它说为七地位的菩萨。
所以这里的从『闻法解悟』到『众生住不退地』这一段过程,说长了,是从文殊到东海娑竭罗龙宫教化众生;说短了,仅仅就是龙女这个偈颂回答舍利弗和智积菩萨的问难,就能使这么多人当下觉悟成就。严格地来讲,应该是龙女这段偈颂。为什么?因为这里三千众生『住不退地』,他们并不是从大海里出来的。
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心态来听闻《法华经》《楞严经》?诸佛都不轻易开讲,叫作『时乃说之』,并不是哪个想听就听到。那在《楞严经》怎么讲的?叫『真非真恐迷,我常不开演』。一会儿讲「真」,一会儿讲「假」,一会儿讲「空」,一会儿讲「有」。讲空呢,众生执著「空」,去诽谤「有」;讲「有」呢,他又执著「有」,来诽谤「空」;讲「亦空亦有」呢,有些人又变成口头禅。所以佛都不轻易讲这些法。我们要好好珍惜呀!
我们现在是不是当着人天大众也在点将啊?因为佛当年传了这个法,毫不客气地讲,我们现在才开始形成了气氛。我们面临的是把这一万年末法&&一万年末法已经过了五百五十四年,还有九千四百四十六年&&扭为正法的问题;面临的是到弥勒菩萨下世前的56亿7千万年的灭法扭为正法的问题。我们不允许灭法,不允许《法华经》《楞严经》在这个世界上消失!我们应该承担什么责任?要好好想一想啊!谁把这个心发起来,你当下自己立于安全地带,当下就是不退地,我们生生世世都是弘扬这个大法。你看这个大法,我们越读越感慨万分呐!佛几句话、菩萨几句话点到要害了,当下证果。
智积菩萨及舍利弗,一切众会,默然信受:这两个大菩萨没有话讲了,开不了口了。亲自听到龙女的教诲,亲自看到那么多的菩萨成就了。往往那些修行非常认真,看上去非常有智慧的人,他在怀疑诽谤。那傻不溜秋的人一听就能相信,师父三两句话就能把他们度过来。解决这个问题关键是「所知障」。「所知障」叫「智障」,自己认为懂得了一些东西,他把自己捆住了。富楼那是说法第一,修行最认真,他是四果罗汉,他就不服气;阿难说他们开了智慧&&因为阿难烦恼习气很重啊!这个开了智慧他是比量功德,只要在中阴身期间,他气一断就是八地&&富楼那不服气才回来向佛提出了请法,说像这样的人怎么怎么样。
佛法里讲:愚蠢人得大利益,聪明人反被聪明误。那明白这个道理,聪明人也能得大利益,放下我执,放下「所知障」不就行了吗?修行人要放下我执。「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个屠刀是「我执」,这是最厉害的屠刀,杀害生生世世的法身慧命,比强盗土匪还要凶恶无量倍&&不是一百倍、千倍、万倍&&是凶恶无量倍!现在许多人认为做好人就是佛,不是这样。好人的标准就是好人的标准,它不是成佛的标准。
好,对龙女成佛的公案有时间要多观照。整部《法华经》从头到尾就是强调听经闻法,当下成佛。
法华经讲记&劝持品第十三
『劝持品』,专门劝导众生受持《妙法莲华经》。其实从第十品以后几乎都是在『劝持』。佛意犹未尽,专门讲了《劝持品》。到后面第十四、十五、十六品,哪一品不是在劝持啊?《法华经》非常妙,乃至从《序品》、从《方便品》开始,就是在『劝持』,是不是啊?品品叫『劝持』。
那么这一品主要是通过菩萨来劝持。大概是这样:一开始是二万菩萨发愿于佛灭后,于浊恶世中弘扬《法华经》;可阿罗汉不争气,他们也弘扬《法华经》,但要到他方佛土去,为什么?他看到佛授记了那么多菩萨,看到那么多佛土之殊胜,而娑婆世界众生太坏,太顽固,他是惹不起,躲得起;所以佛又示意那八万那由他恒河沙菩萨在定中沟通,由他们再次发起,弘扬《妙法莲华经》,要到恶土来。
【尔时,药王菩萨摩诃萨,及大乐说菩萨摩诃萨,与二万菩萨眷属俱,皆于佛前作是誓言:惟愿世尊不以为虑,我等于佛灭后,当奉持读诵,说此经典。后恶世众生,善根转少,多増上慢,贪利供养,増不善根,远离解脱。虽难可教化,我等当起大忍力,读诵此经,持说书写,种种供养,不惜身命。】
这是对佛的恭敬,请您老人家宽心,不要焦虑。有我们这些菩萨在,都不是吃干饭的,我们也要来弘法。那么这里为什么把药王菩萨放在前面呢?药王菩萨是弘扬《妙法莲华经》的典型代表。他燃身供佛就是供《法华经》,燃臂供佛就是供养《法华经》,不惜以牺牲自己的生命来弘扬《妙法莲华经》。所以〈劝持品〉,以药王菩萨作为当机。
善根转少,多增上慢:『增上慢』就是贡高我慢,众生的特点就是自以为是,好占上风。
贪利供养,增不善根,远离解脱。虽难可教化,我等当起大忍力:大忍力,忍之为德,持戒、布施等所不能比。不管世间法出世间法,没有一定的忍力,你一事无成。一切万法都是自己一个念。不见这个道,你修「忍」,不能成就。甚至那种「忍」还会修出自己的仇恨心、报复心。『大忍力』一定是基于明心见性,明白一切万法跟我到底是什么关系。
【尔时众中五百阿罗汉得受记者白佛言:世尊,我等亦自誓愿,于异国土,广说此经。
复有学无学八千人得受记者,从座而起,合掌向佛,作是誓言:世尊,我等亦当于他国土广说此经。所以者何?是娑婆国中,人多弊恶,怀増上慢,功德浅薄,嗔浊谄曲,心不实故。】
一个是『异国土』,一个是『他国土』。你看是不是?五百阿罗汉看到人家要弘法,也不好意思了:我们也要弘扬《妙法莲华经》,但是要在『异国土』。跟菩萨的心态能不能比啊?讲老实话。为什么呢?你不要怪我们,我们惹不起这些东西。这是真话啊!娑婆国土的人就是这些东西啊!你看我们是不是这些东西啊?包括我都是这个东西。娑婆世界的众生很难教化!这里也给我们一个启发:这些阿罗汉这么小的心量都蒙佛授记,我们这里有没有哪个心量比阿罗汉心量再小的?据我所知,大部分都愿意再来娑婆弘法啊。他们能受记,是不是我们更加能受记啊?
嗔浊谄曲:『嗔』是嗔恨心;『浊』是这个脑袋一天到晚糊里糊涂的、不清爽;『谄』,当面说人话,背后说鬼话,当面讨好卖乖;『曲』就是讲话拐弯抹角,心口不一,甚至完全相反,这是众生的弊病。
【尔时,佛姨母摩诃波阇波提比丘尼,与学无学比丘尼六千人俱,从座而起,一心合掌,瞻仰尊颜,目不暂舍。
于时,世尊告憍昙弥:何故忧色而视如来,汝心将无谓我不说汝名,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耶?憍昙弥,我先总说一切声闻皆已授记,今汝欲知记者,将来之世,当于六万八千亿诸佛法中为大法师,及六千学无学比丘尼俱为法师。汝如是渐渐具菩萨道,当得作佛,号一切众生喜见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憍昙弥,是一切众生喜见佛,及六千菩萨,转次授记,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这段经文人情味很重,是不是?『波阇波提比丘尼』前面已作介绍,不再重复。『憍昙』是她的姓,译作「泥土」。『波阇波提』译作「大爱道」,说明这个比丘尼非常慈悲,否则也不会有五百宫女随她出家。很不可思议。
你看『一心合掌,瞻仰尊颜,目不暂舍』,一直看,她不用吭声。你给这个授记也很起劲,也给那个授记也很来劲,就把我冷落在这里,我看你怎么打发我?所以佛一看就知道了,马上把她的心事说出来了:你是不是讲我不给你授记啊?后面佛就专门解释了:你可不要误解啊!都要授记嘛。先总说一切声闻皆已授记,不是已经说过了吗?说既然这样,我就专门给你提一下。
这个『一切众生喜见』与前面的『波阇波提』有关系。「大爱道」是不是『一切众生喜见』呐?这位菩萨以其特有的慈悲心,在生生世世来成就自己的道行。当然这一定是在明心见性的前提之下,根据自己所习惯的那种修行次第来成就自己。这个时候无量法门皆得成就。
这里有个『大法师』的概念,需要几个条件:
一者,善知法义。首先要善知《法华经》《楞严经》之义。最好能够熟读乃至背诵。特别是对已经明理之人,每背诵一次你会心潮澎湃。
二者,能广宣说。第一,你要对一切人说法,根据不同的众生根机都能引导到如来藏,这是对人;第二,对一切法,你随拈一法,都能解释为阿弥陀佛。
三者,处众无畏。不管面对什么样的众生,不管多少人在场,你心里一点点都不害怕。你胸有成竹,他讲什么样的话你都能把他引到正题上来,叫「处众无畏」。
四者,巧方便说。也可以说为「能广说法」。「巧方便说」,在哪里说哪里。站在地球上说地球,在飞机上说飞机,看到飞来一只鸟就说鸟,看到前面有块石头就讲石头,告诉他什么叫『如来藏』,什么叫『阿弥陀佛』。这个法叫「闻一悟千,举一反三」,「三」和「千」都是无量。你只要把『如来藏』道理搞明白了,千变万化你都能对答如流。
五者,无碍辩才。这也是在说明怎样「巧方便说」。面对那些有所知障的菩萨,乃至歪门邪道,他故意问难你;你用『如来藏』大法「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但是佛法也有规定,对这种人可以拒绝回答。
师父的《过五关度六将证菩提》,就是被别人问难逼出来的。本来计划七天讲一部《心经》,结果讲了三天才讲『是诸法空相』,没有办法讲下去。提问一个接着一个,他们都是有备而来。到第四天我不讲经,归纳了六个问题,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通过,叫他们打妄想都没有机会。明白的把手举起来,他的思路跟着我的脑袋转。那两个多小时,连喘气的声音都听得到。到最后呢,最厉害的一个人半路就溜走了;最厉害的第二个人跪下来哭了:师父啊,你能不能原谅我?我说你成了菩萨,我高兴都来不及,还有什么原谅不原谅呐?这是真的。就在安徽师范大学啊!都是些高级知识分子,多年研究佛学的人。
我们真应该要感恩这些菩萨,是他们逼出来的。我过去成就一场法会,少说也要一个礼拜。那么现在根据实战情况,两个小时就能成就人。
六者,法随德行。虽然我们讲「依法不依人」,但是法靠人传。你德行好,同样讲法,效果不一样。「身教重于言教」。凡是登台讲经的法师,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学生不可以去评价老师的长短;但作为老师要懂得自尊自重,各人修各人的功德。德行好的人,同样的法讲出来,分量不一样。他可以得到灵感爆发,他可以现身说法教化众生,他讲出的法充满着慈悲心,充满着智慧,因为他心量打开了。那么对下面的影响,你这个人在群众中威信比较高,你同样讲一句法效应不一样。
七者,威仪具足。出家人也好,在家人也好,行住坐卧皆有威仪,也是必要的。「相随心转」,你的言语行持有不可思议的摄受力,叫「佛光普照」。有道行的人不管走到哪里,不用开口,人家就知道这个人来历不凡。不需要去推销自己。这不是装模作样所能取得的。
想成就大法师,要扎扎实实用功。你慈悲不慈悲,平等不平等,智慧不智慧?一定要全心全意弘扬如来家业。为一切众生连我们的生命都可以牺牲,应该提高到这个高度。江山、美人、金钱、财宝、生命都可以放下。如果必要的时候,为了证明佛法真理跳火海,为如来家业做牺牲都愿意,就这么简单。我们问问自己能不能做到。
八者,勇猛精进。就是像常精进菩萨,一心一意只想着怎样来弘法度生。众生有请,菩萨必到;而且还要做「不请之友」&&当菩萨就是要求众生来接受我们的帮助,这就是菩萨的道行。
九者,身心无倦。色身不累是不可能的。但越是感到疲倦的时候,你心里越是心安理得。我把我的生命供养了众生。要生欢喜心,所以叫「倦而无倦」。即使佛当年在世,他也要睡觉,还要阿难给他捶背。
十者,成就忍力。横来正对,逆来顺受。万法都是「我」,哪有什么忍不忍?有一个「忍」,你就已经落入了分别。根本不存在忍,想不到忍,这才是最大的「忍」。这叫「无忍之忍」。
【尔时,罗睺罗母耶输陀罗比丘尼作是念:世尊于授记中,独不说我名。
佛告耶输陀罗:汝于来世,百千万亿诸佛法中,修菩萨行,为大法师,渐具佛道。于善国中当得作佛,号具足千万光相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佛寿无量阿僧祇劫。】
耶输陀罗,译作「持誉」。她严格受持「如来藏心戒」,成就无量智慧光明,所以这个法号是相圆融。
【尔时,摩诃波阇波提比丘尼及耶输陀罗比丘尼,并其眷属,皆大欢喜,得未曾有。即于佛前,而说偈言:
世尊导师,安隐天人。我等闻记,心安具足。 
诸比丘尼说是偈已,白佛言:世尊,我等亦能于他方国土,广宣此经。】
其实这段授记,属于节外生枝。因为佛前面已经笼统宣布授记了,无奈这两位菩萨她还有这么点小执著,所以佛也就随顺了一下,这样有点人情味,大家也可以理解。
世尊,我等亦能于他方国土,广宣此经:一点不含糊,大声提出来,生怕到时候要发配到娑婆世界来。
【尔时,世尊视八十万亿那由他诸菩萨摩诃萨。是诸菩萨皆是阿惟越致,转不退法轮,得诸陀罗尼。即从座起,至于佛前,一心合掌,而作是念:若世尊告敕我等,持说此经者,当如佛教,广宣斯法。复作是念:佛今黙然,不见告敕,我当云何?
时诸菩萨敬顺佛意,并欲自满本愿,便于佛前作师子吼,而发誓言:世尊,我等于如来灭后,周旋往反十方世界,能令众生书写此经,受持、读诵、解说其义、如法修行、正忆念,皆是佛之威力。惟愿世尊,在于他方,遥见守护。】
世尊视:眼睛看一下,这就是佛在定中沟通加持。所以下面这些菩萨马上心领神会。意思来讲:你看看我们这些不争气的弟子,还没有一个想到娑婆世界来呢!你们这些菩萨看怎么办吧。
是诸菩萨皆是阿惟越致,转不退法轮,得诸陀罗尼:『诸陀罗尼』就是总持大法门。以『一心三藏』这种智慧时时、事事、处处把握一切的万法。
若世尊告敕我等:这是跟佛沟通。意思来讲啊,你叫我们来我们肯定愿意来,你不叫我们来,就好像有点喧宾夺主了。『持说此经者,当如佛教,广宣斯法』。只要你命令我们,我们一定会依佛教诲,广宣《法华经》。
复作是念,佛今默然:又这样考虑,佛不说话。不见告敕,我当云何:那我们怎么办呢?还是在跟佛沟通,作定中沟通。
时诸菩萨,敬顺佛意:沟通好了,说明佛已经给他们下达了指令了。佛的意思:你们自己看吧。『并欲自满本愿』,说明这是他们自己亲愿的。
世尊,我等于如来灭后,周旋往返十方世界,能令众生书写此经,受持、读诵、解说其义,如法修行、正忆念,皆是佛之威力。惟愿世尊在于他方,遥见守护:周旋往返十方世界,有没有把娑婆世界漏掉啊?意思就包括可能有的世界比娑婆世界还要苦,我们都不怕。如果光讲我就要到娑婆世界来,就好像不给阿罗汉一点面子&&看,怎么样?你们这些胆小鬼,你们不来我们来。所以这样问很有智慧,既包容了娑婆世界,还不至于给娑婆世界的那些初发心的菩萨丢面子。这也是菩萨的智慧。你为了教化一个人,说法绕一个弯子,又给了他面子,又叫他开了智慧。这也是佛菩萨的慈悲心。
【即时诸菩萨俱同发声,而说偈言:惟愿不为虑,于佛灭度后,恐怖恶世中。我等当广说。有诸无智人,恶口骂詈等,及加刀杖者,我等皆当忍。恶世中比丘,邪智心谄曲,未得谓为得,我慢心充满。或有阿练若,纳衣在空闲,自谓行真道,轻贱人间者,贪著利养故,与白衣说法,为世所恭敬,如六通罗汉,是人怀恶心,常念世俗事,假名阿练若。好出我等过,而作如是言,此诸比丘等,为贪利养故,说外道论义,自作此经典。诳惑世间人,为求名闻故。分别于是经,常在大众中,欲毁我等故,向国王大臣,婆罗门居士,及余比丘众,诽谤说我恶,谓是邪见人,说外道论义。我等敬佛故,悉忍是诸恶,为斯所轻言,汝等皆是佛。如此轻慢言,皆当忍受之。】
恶世:恶时、恶土、恶人,全部包括在内。无智人:他不是修行人,反而看不起修行人,打骂都有。我们皆当忍。修行人与世无争,不打官司。打你、杀你、骂你、骗你,你不可以为自己的利益去打官司。为什么?都是在帮助我们消业障,都是我前世欠他,现在还债。修行人之间如果争是非长短,我的政策:各打五十大板。只要你争了,有理也没有理,没有理也没有理。根本没有必要讲。他欺负你了,你还要感恩他,你在我面前有什么好告状的?
恶世中比丘,邪智心谄曲,未得谓为得,我慢心充满:从这里往下是讲修行中的毛病和习气。这些人虽然是歪邪,最起码懂得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他把你说得坏,无非是邪心把你看偏了,以他的下劣心来误解你、诽谤你。但是这样也是要受恶报,这是恶比丘。
未得谓为得:这是「计取见」,自以为自己得到了什么,开了点天眼,开了点天耳,能够读几部经,认为自己就已经证果。有的人一天能拜一千拜佛就以为了不起;有些以为自己通过念佛身体养得红光满面、健康长寿,这就是证果。很多人以此来判辨这个人修行得好不好。
老子和吕洞宾修得肉团身飞天,也不过是外道一个而已;二十八层天的人个个腾云驾雾、排山倒海,连鬼都可以一拳打碎须弥山,都是凡夫。在《楞严经&第九卷》,你好好看,修行人看到种种的圣像&&看到毗卢遮那佛、千光台上千尊佛、无量的莲华放光、整个尽虚空遍法界变成七宝之色&&这都是魔境啊!一切的境界,是非好坏、长短、香甜苦辣,都是我们真心本来面目。邪鬼邪神就是利用我们这种分别心来乍现那种金碧辉煌的气氛,误导我们。要当心!现在利用送往生出现种种的瑞相来拒绝听经闻法,在全国几乎形成一种风气。就算送往生百分之百能往生,谁能保证你死的时候就有人给你送?又谁能保证就能把你送走?而我们听经闻法,当下自己就能证到自己成就了没有。那个送往生谁证明谁啊?尽管这样,我们还要积极地参加送往生。
或有阿练若,纳衣在空闲,自谓行真道,轻贱人间者:阿练若,是修清净心,或离喧闹。藕益大师把这种修行人批评为「守愚自是」。这种人也懂得因果报应,但不懂得佛法的真实法理,只知道一味地行善断恶&&既然是这样,我与世界不接触,我没有办法去做恶事,也没有办法去打妄想&&也叫「抱愚守拙」。许多人喜欢以此来标榜自己,进入深山老林去,一过三年五年出来:我是经过修证的人。或者参加一些所谓的「闭关」,一闭几个月,一闭几年,头发要拽到屁股那么长,胡子比马克思可能还要长。这是愚痴法,不能成就。你没有变成野鬼邪神就是好事。他反而对那些入世修行、弘法利生的菩萨产生误解,自以为是,还教训他们、诽谤他们。下面看他们是怎样诽谤菩萨:
自谓行真道,轻贱人间者:人间者,是入世修行弘法利生的菩萨。
贪著利养故,与白衣说法:他认为菩萨讲经说法是为了贪图供养,才『与白衣说法』。『白衣』是指在家居士。他并不知道菩萨把供养的钱用来干什么,他以下劣心来看待菩萨道。
为世所恭敬,如六通罗汉:他认为这个菩萨受到众生的恭敬,是乍现神通而已,他不服气。
是人怀恶心,常念世俗事,假名阿练若,好出我等过:真实的『阿练若』不看他人是非。这些假阿练若在诽谤菩萨。
此诸比丘等,为贪利养故,说外道论议,自作此经典。诳惑世间人,为求名闻故,分别于是经:他们自己不学大法,不懂大法,却认为大法是假的,是菩萨自己造出来的。
向国王大臣,婆罗门居士,及余比丘众,诽谤说我恶。谓是邪见人,说外道论议:这都是指那些修小乘法的邪知邪见。所谓的『阿练若』,以下劣心、牛羊眼来看待弘扬大法的菩萨,向国王大臣告状,向那些婆罗门贵族说坏话,自己是邪见反而说菩萨是邪见。
为斯所轻言,汝等皆是佛:这是他们挖苦讽刺:你们真是佛啊!你们还会讲经说法。
【浊劫恶世中,多有诸恐怖,恶鬼入其身,骂詈毁辱我。我等敬信佛,当著忍辱铠。为说是经故,忍此诸难事。我不爱身命,但惜无上道。我等于来世,护持佛所嘱。世尊自当知,浊世恶比丘,不知佛方便,随宜所说法。恶口而颦蹙,数数见摈出,远离于塔寺。如是等众恶,念佛告敕故,皆当忍是事。】
恶鬼入其身,是指一些邪鬼邪神附体。铠,是古代兵士上阵用来护身的,所以『忍辱』比喻护心铠、护心甲一样,它能防止烦恼习气来伤害我们的法身慧命。必要的时候舍身成仁。
恶口而颦蹙,数数见摈出:『恶口』就是讲恶话,『颦蹙』就是皱眉头:嗯?你们传什么《法华经》呢?听经闻法可以直接成佛?能成佛吗?现在不少人是这样的心态啊!『数数见摈出』,怎么『摈出』?赶走。
远离于塔寺,如是等众恶,念佛告敕故,皆当忍是事:就跟常不轻菩萨一样,给人家赶走了还远远地在那儿:你们都能成佛!还给人家授记。这就是真修行人的心态。
【诸聚落城邑,其有求法者,我皆到其所,说佛所嘱法。我是世尊使,处众无所畏。我当善说法,愿佛安隐住。我于世尊前,诸来十方佛,发如是誓言,佛自知我心。】
弘扬《法华经》的人有求必应。不管什么地方都要去,不管人多人少。但是有比较的,先人多后人少,这个原则要把握。说佛所嘱法,唯一就是《法华经》。这就是八十万亿那由他大菩萨发的誓愿。
法华经讲记&安乐行品第十四
这品经文读了以后,有些人可能会产生疑惑。因为佛在《法华经》很多地方把三藏十二部经全盘否定,把对诽谤《法华经》的人骂得狗血喷头,而在这一品里却是一反常态。
主要有两点:一是对于初心菩萨来说,说法要谨慎,不要得罪人,不要自找麻烦,防止因为遇到风浪而退转。对于大根机之人无所谓,天塌下来也没有关系,「论心不论事」。第二呢,在「法预灭时」,也就是在末法时代的后半期,特别要注意。越往后人心越坏,你稍不谨慎他都害你的命,要懂得保护自己,不可过于锋芒毕露。我们要理解佛的良苦用心。因为自古以来传这样的大法,命如悬丝。歪门邪道会千方百计来伤害你,乃至要你的命。
【尔时,文殊师利法王子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是诸菩萨,甚为难有,敬顺佛故,发大誓愿,于后恶世,护持读说是法华经。世尊,菩萨摩诃萨,于后恶世,云何能说是经?
佛告文殊师利:若菩萨摩诃萨,于后恶世欲说是经,当安住四法。】
这一开始把这品经文的特殊时间、空间特点说出来。『于后恶世』,因为这个时候人心险恶,菩萨说法首先要保护好自己。这绝非是菩萨贪生怕死,只有保护自己,才能更好地把佛法继承下来。
【一者,安住菩萨行处及亲近处,能为众生演说是经。
文殊师利,云何名菩萨摩诃萨行处?若菩萨摩诃萨住忍辱地,柔和善顺,而不卒暴,心亦不惊,又复于法无所行,而观诸法如实相,亦不行,不分别,是名菩萨摩诃萨行处。】
这里的『菩萨行处』和『亲近处』,前者为正行之处,是主要方面;『亲近处』是个别处、细节方面的问题。
忍辱:这是菩萨的基本功,在关键的时候叫「不行之行」&&『忍』了,是最大的理睬,是菩萨以定力来加持周边的环境。我们面对任何的环境也要沉住气。忍之为德,持戒、苦行等法门所不能比。往往有些人热情有余但定力不足,你再怎么样勇猛精进、忠心耿耿,你被人所轻慢。这个『忍』,建立在「万法皆是我」的基础上。佛也不度无缘之人,不能以小失大。住忍辱地,它是依报随着正报转,它表现出来的气质就是『柔和善顺』。世间法叫作「有容乃大」,你才能成就自己,成就众生。善顺:善于恒顺众生,引导众生。卒暴:是指浮躁不安。心亦不惊:看破生死的人在任何情况之下「正定自如」。彭德怀年轻时,有个当官的想试试他的胆量。两个人面对面坐,拔出枪来,往地下打了几枪。彭德怀一点反应都没有。这个人想:他将来必成大器。有些人经不起一点风吹草动。不管世出世间法都要有大忍力。有智慧的人该发脾气的时候他没有脾气,不该发脾气的时侯,全是脾气。他发脾气不是为自己,是恰到火候,用智慧来发脾气。
又复于法无所行,而观诸法如实相:这里重复解释忍辱的范畴。前面讲忍辱负重,这里是对外部的环境不做分别。『无所行』是静观其变;也可以行而无行,是自性流露。为什么?『诸法如实相』,一切法都是「我」,要顺从机缘。菩萨要随缘,不能以自己的心态来强迫改变别人。发心度人与一定要执著于自己的某种见解来强加于人,要区别开来。亦不行,不分别:这是对「行」说『不行』,对「分别」说『不分别』,这是讲要自性流露。菩萨『不行』、不做事,那还叫菩萨啊?这是讲中道义,「行而不行」,「分别而不分别」。『不分别』是指不用意识心分别,分别是指转识为智,用智慧来分别。所以这里的『不行,不分别』就是身口意这三业要随智慧行。
【云何名菩萨摩诃萨亲近处?菩萨摩诃萨不亲近国王、王子、大臣、官长。不亲近诸外道梵志、尼犍子等,及造世俗文笔赞咏外书,及路伽耶陀、逆路伽耶陀者;亦不亲近诸有凶戏、相扠相扑及那罗等种种变现之戏。又不亲近旃陀罗,及畜猪羊鸡狗,畋猎渔捕,诸恶律仪,如是人等或时来者,则为说法,无所希望。又不亲近求声闻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亦不问讯。若于房中,若经行处,若在讲堂中,不共住止。或时来者,随宜说法,无所希求。】
这里分了十个内容来劝解菩萨作为自己的助道之行,作为自己的安身之处。你想少惹是非,不要给人造成讥嫌,不能一味强调「论心不论事」。
不亲近国王、王子、大臣、官长:要远离豪门权势,以免得到了小的利益却造成大的声势。豪门权势供养很大呀!防止你的心被污染,也防止别人造口业。你明明是在为建道场出力,结果人家认为你是在中饱私囊,你浑身是嘴说不清。
不亲近诸外道梵志、尼犍子等,及造世俗文笔、赞咏外书,及路伽耶陀、逆路伽耶陀者:
远离神鬼、邪门外道,防止我们不慎被人拉下水,防止我们自觉不自觉地被转了境界。梵志:指佛教以外的出家修道人。这些外道以为只要不过男女生活就能成佛。其实不过男女生活只能升天,最高升到第七层天。可是到二十八层天,都是外道。尼犍:为苦行外道之通名,指出家修行的外道,译作「离系」,也就是离开家庭束缚,离开世俗人情的这些烦恼;也译作「无惭」&&这些外道一丝不挂,身上抹的灰啊、泥巴啊,把脸抹黑了人家不认识,不认识我我就不丑。他们认为修这种苦行就能了生脱死。世俗文笔:除了佛法之外的世间书籍、琴棋诗画。路伽耶陀:翻译成汉语叫「恶解」,主张地、水、火、风等四元素合成吾人身心,人若命终,四大亦随之离散,五官之能力亦还归虚空,故吾人死后一切归无,灵魂亦不存在。逆路伽耶陀:译作「恶问」。这是指外道以学生的面孔出现来问难老师。他不是出于好心,他属于嫉妒呐、轻慢啊等等这种心态来问、来答。
亦不亲近诸有凶戏、相扠相扑及那罗等,种种变现之戏:
第三个内容,远离恶行,防止纵意。相扠相扑,严重伤风败俗。『那罗』一般是大力士。在过去奴隶社会,奴隶主为了取乐,让奴隶之间互相打,打死了谁没有关系。这些戒律都是佛的慈悲,防止在我们阿赖耶识里种下那些糟糕的种子。
第四:又不亲近旃陀罗,及畜猪羊鸡狗、畋猎渔捕、诸恶律仪。如是人等,或时来者,则为说法,无所希望。『旃陀罗』是专门杀猪宰羊、杀鸡宰鸭的人。下面『畜』就是负责养猪养羊、养鸡养狗这些人。他养了干什么?卖钱。尽管他自己不杀,他也是卖给别人杀的。『畋猎渔捕』是打猎、打渔的人。诸恶律仪:指穿那种奇装异服之人。远离其人,防止菩萨心动。那么他们也是众生,来了以后我们也不能拒绝。那怎么做呢?跟他说法,但是不抱多大希望,能度多少算多少,别反被他影响。
第五:又不亲近求声闻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亦不问讯。若于房中、若经行处、若在讲堂中,不共住止。或时来者,随宜说法,无所希求。求声闻比丘,是指修小法之人。也就说,修《法华经》《楞严经》的菩萨,不去亲近小乘人;而修声闻之人不去亲近修人天福报之人。『经行处』就是修行的道场。不共住止:不能在一起。或时来者:他非要来找你的,你可以『随宜说法』,要看情况给他传大法。无所希求:对这种人不要有什么指望。但是明白『如来藏』并且发了大菩提心,你可以主动去接近他们。佛在这里是保护我们,不愿意让我们去冒险。有的人对『如来藏』道理刻骨铭心,深信不疑,你完全可以跟这些人天天在一起,是不是?时刻找准机会度化他们。
【文殊师利,又菩萨摩诃萨,不应于女人身,取能生欲想相而为说法,亦不乐见。若入他家,不与小女、处女、寡女等共语。亦复不近五种不男之人,以为亲厚。不独入他家,若有因缘须独入时,但一心念佛。若为女人说法,不露齿笑,不现胸臆,乃至为法,犹不亲厚,况复余事。不乐畜年少弟子、沙弥小儿,亦不乐与同师。常好坐禅,在于闲处,修摄其心。文殊师利,是名初亲近处。】
这第六条是远离『欲想』,防止男女之欲扰乱心性。在佛法里讲,妻子舍宅,甚于牢狱。这是欲界众生最难突破的问题。许多人即使学佛多年还放不下。这很可怜呐!许多人想挣脱家庭的束缚去修行,谈何容易。往往家庭破碎,父母不慈不悲,儿女不孝不顺,对于修行人来讲是天大的福报!天大的福报到手你还想扔掉,有没有智慧?已经成家之人,只有用智慧来慢慢地淡化家庭观念,淡化夫妻生活,淡化儿女情长。
作为弘扬《法华经》的菩萨,对女众说法心要清净,不能怀有欲想和邪念。不可以单独对异性传法,最起码要带一个有正知正见的人作伴,否则你浑身是嘴讲不清。第二个规定,亮门亮窗。如果确实需要个别交谈,必须是亮门亮窗。
亦复不近五种不男之人,以为亲厚:这『不男之人』,虽然是男人,同时许多方面都具备女人的特征。不男不女,古古怪怪。有些还有生理方面的问题,在医学上叫「两性人」,有些上半个月是男人,下半个月是女人;上半夜是男人,下半夜是女人,很古怪。这都是由于我们过去世造种种业而受报。避免和这样的『不男之人』相接触,女人也是。不独入他家:不可以单独地进入别人的家。在寺庙规定,出门都必须请假,一般地都要二人以上。出家人不可以随便在外面招摇过市,惹人讥闲,而且容易遭到一些想不到的麻烦。特别是女众。不管在什么地方,在本土道场也好,在其它寺庙挂单也好,都严格遵守道场的秩序。
若为女人说法,不露齿笑,不现胸臆,乃至为法犹不亲厚,况复余事:对异性说法,言行举止要庄严,不要嬉皮笑脸。不现胸臆:不讲与佛法没有关系的,以及调情的话语。乃至为法,犹不亲厚:纵使传佛法也不要显出特别地亲近。况复余事:何况其它事情。在世间法里这也叫洁身自好,严于律己,防止我们中途道心退转,也还要防止外众误解。
这第九个方面叫远离讥闲。有些人在这个方面很不注意。你提出来讲,她说我心里怎么样怎么样。你心里怎么样只有你自己知道啊!人家没有讲你心怎么样啊,人家只讲你的行为不检点。特别是男女之间。男女交谈是非多,有公事、有正事三言两语足矣,不要像臭鱼烂虾一样黏在一起。
不乐畜年少弟子、沙弥小儿,亦不乐与同师:往往小孩子比较吵、比较烦,这是为保护菩萨的清净心。小孩子好玩啊,就把你的道心影响了。但是培养接班人,另当别论。为什么佛法这几千年以来没有多大的成就?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忽略了培养接班人。所以从我们这一代发心,要使『如来藏』大法生生世世像接力赛一样传承下去。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来培养接班人。我经常讲:如果在路上捡到这么大的婴儿,你可不要错过啊!你给师父。要不行的话我专门来当保姆,一定要培养我们的第四代,比什么都重要!大家明白吗?但是不要到医院里去偷啊!
常好坐禅,在于闲处,修摄其心。这三句话是对上面这十个内容的总结。常好坐禅:是保持清净心,无牵无挂。在于闲处:也不是躲起来闭关,在愦闹处保持清净心,就是在『闲处』,在尘不染。修摄其心:『修』是修正,『摄』是控制,不好的习气把它改掉,清净的心把它保持好。
文殊师利,是名初亲近处。
【复次,菩萨摩诃萨观一切法空,如实相,不颠倒、不动、不退、不转,如虚空,无所有性,一切语言道断,不生、不出、不起,无名无相,实无所有。无量无边、无碍无障,但以因缘有、从颠倒生。故说常乐观如是法相,是名菩萨摩诃萨第二亲近处。】
这段经文涉及到诸多名相概念,还是说修清净心。把一切的法看破放下,在行持一切法的过程中以「无分别心」而行「分别智」。许多名相概念大同小异。藕益大师也是花了功夫,把这上面的内容用如来所讲的「十八个空」一一地对照。我们要非常珍惜他老人家的劳动成果。
『观一切法空』是「十八个空」的总纲,总解有为法、无为法,一切皆空。是包括「人我空、法我空」也空,即「三空真如」。对这句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阿罗汉把它观照为「人我空」;通教别教把它观照为「人我空」和「法我空」;无想天把它观照为「断灭空」;圆顿大法观照为『一心三藏』。
如实相:归纳为「十八空」中的「第一义空」。『如实』就是『阿』,『相』就是『弥陀』;『如实』就是『如』,『相』就是『是』,『如实相』就是『如是我闻』。
不颠倒:对照为「内空」。六根是真心随缘显现出来的妄相。一旦破除了六根,破除了我执。内空了,按照通、别二教,这叫智慧,就进入了「空智」。
不动:对照为「外空」,对于外面的色、声、香、味、触、法这「六尘」已经看破了,用《楞严经》讲,『皆如来藏妙真如性』。看破了「六尘」就不为生死所动。
不退:对照为「内外空」,顾名思义:内也空了,外也空了,请问你退到哪里去啊?破除二边。
不转:对照为「空空」。怎么「空空」呢?破除了「人我空」,破除了「法我空」,谁在破的?「人我空、法我空」是「所破」,是不是有「能破」的那个东西啊?连能破的东西都要把它空掉。为什么?所破的东西是不是也是能破的东西啊?哪还有自己破自己?破除迷惑颠倒,「能所不二」&&能破的也是「我」,所破的也还是「我」。『不转』,你就不会被迷惑颠倒,因为一切境界都是「我」。
如虚空:对照为「真空」。一切方、一切所、一切处都是随缘显现的一种幻象,没有真实的实体。所有的万法,有其名而不可求其实,一切都归于真空。可是真空没有办法讲,所以借虚空来比喻。打比方说:我们有时愣头愣脑的什么事也不想,人家问你在干什么?哎!你一想,刚才什么也没想啊。那就是真空。当你睁开眼睛起念以后,虚空出现。这样观照「真空」和「虚空」。
无所有性:观照为「毕竟空」,也可以说为「究竟空」。怎么『无所有性』呢?什么也没有。没有「自性」,没有「他性」,没有「共性」,也没有「无因性」。举个例子来讲,人怎么来的。你说我是妈妈生的。那妈妈从哪里来的?你不能讲姥姥生的。那姥姥从哪儿来的?所以你能不能讲是妈妈生的?不是妈妈生的,就是无「他性」。如果说自己生自己的话,那你没有生自己时,你在哪里啊?你怎么样生的?能不能讲自己生的?也不能这么讲,是不是?当然不能讲是「共生」,谁跟谁「共」呐?如果爸爸妈妈共生的话,那只有我这个人,应该前面像爸爸,后面是不是应该像妈妈啊?不可能。爸爸妈妈是亦男亦女啊?你不能说一个人又是男又是女啊!所以不能讲「共性」。但你也不能讲「无因性」,那也不是你生,也不是他生,也不是共生,就是生出来了,这是现实啊,就亦无「无因性」。连「无因性」都没有,是不是「无所有性」呐?注意啊,这都是在方便引导。那么既无「自性」,亦无「他性」,亦无「共性」,亦无「无因性」,可是现前就是这东西啊!
《楞严经》讲,皆如来藏妙真如性。这是我们真心本来面目「随缘显现」。我们回归大光明藏以后,一念就可以把今天听经的这么多人显现出来,也可以显现出无量的尽虚空遍法界,还可以把自己无量劫以来做人、做鬼、做畜生、做天王、做乌龟王八&&统统显现出来,这就是『如来藏妙真如性』。一切法都归结到我们的真心。那么为什么由父母来生我们?这是我们的一种习气,欲界可以胎生;在第七层天就可以自己生自己;在欲界天里男女相互看了笑一笑,眼睛瞄一瞄就能生出来。真心本来面目可以用无量方式方法来变现,既可以「突变」,也可以「渐变」。只要我们愿意。有其理必有其事,有其事必有其理,这就是我们真心本来面目不可思议的智慧妙用。
以物为例,就是无情物「无自性、无他性、无共性、无无因性」。比如火:《楞严经》讲到了古人求火,是用一面铜镜对着太阳,然后在铜镜下放一片艾叶,焦点把艾叶点着了。我记得小时候曾经把玻璃镜子对着太阳,镜子下放一张白纸,那个白点就能把纸点着。来分析一下这个火的来历。如果火说从太阳来的话,是不是叫「自性」?太阳是火呀。如果从太阳来,那么太阳到点火的地方,是不是应该有熊熊大火把所有的高楼大厦、树木花草全部烧成焦土?很显然,不是这样。如果是从铜镜来,那铜镜首先是不是要发热?铜镜首先要熔化掉。如果是从那艾叶来,那没有铜镜、没有太阳,它能不能起火啊?所以「非自生、非他生」,是不是?第三,那么是不是铜镜、艾叶、太阳三者来共生的?也不是。那么三者共生的东西,那到底是火,还是铜镜,还是艾叶呢?那个火跟这三者的性质一样不一样啊?那么三者「非自生、非他生、非共生」,可是来讲它又明明地生出来了。是不是一定有原因呐?一定有原因就是非「无因」。可是这个「因」我们找不到啊!是不是就是我们的念起来的?是不是『如来藏妙真如性』呐?
设想,如果当初拿着铜镜焦点集中在纸上&&大家一想:只要对着太阳,马上就下雨&&当时如果这样想的话,是不是一定会下雨呀?这是由于我们的「同分妄见」共同形成。所以『本如来藏妙真如性』,什么原因也找不到。它不是没有原因,这个原因就是我们的心。如果在科学家发明打火机的时候,所有的天人鬼畜大家都认为这个打火机一打,水就能流出来,那现在打火机一定是什么机啊?一定是「打水机」。这个问题很妙。一切都是由我们的心所变化出来的。如果我们一开始天人鬼畜一致地认为这个机器把那个长江黄河的水、把水井的水打出来、打到水塔里,然后水塔一开下面就有火的话,那水塔现在是不是统统变成火塔了?一定是这个道理。都是我们由心想生。
在楞严会上二十四位菩萨讲圆通法门的时候,火头金刚在定中变成一团火,月光童子修水观,在定中身体就是一滩水。对这个身体,你想它什么它就是什么。你可千万不要耍小聪明去好玩儿,既然这样:哎呀!那个孔雀太美丽了,我专门打坐十年,我一定要变成一只美丽的孔雀。你到时候真会变成一只美丽的孔雀,到时送到那个世界动物园里去,价值连城。真会成就啊!当然要认真地想、一点点都不要打妄想,你就能成就。
讲『无所有性』,这个世界上没有哪一法能生哪一法,没有哪几法能生哪几法,没有这回事,都是我们的心变出来的。我们的心可以变天、变地、变人。既可以突变,也可以渐变。地球人男女生活生儿育女,这就是我们心的力量的一种渐变。还不算渐变,叫中渐变。渐变、中变、突变实际上有无量的等级。这个心就是这么万能,它愿意怎么变就能怎么变。我们现在因为烦恼习气太重障碍了我们的心力,你能达到天人那种心力,你都能很大程度上把我们这个人体的这种潜能挖掘出来。但是我们现在不要感到悲观,正因为我们现在烦恼习气重,我告诉你,你才能成佛。因为我们有这种烦恼习气、有这种肉团束缚了我们的妄想,有利于我们修清净心。为什么圆顿大法叫「烦恼即菩提」?正因为地球人烦恼习气重,所以成菩提那个质量是不是很足啊?就是这个道理。但是太重了也不行。在三恶道里的众生他那个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太糟糕,他糟到了极端,他也不能成菩提。天上的人包括仙家,包括那些魔王、怪王,他这个太自在了,千变万化,心不容易守住这个定力。其实那些鬼王神道的比我们人道的福报是不是大得多?真是大得多。可是他们不能成佛。往上的人太乐、福报太大,往下的人罪报、苦报太大,都不能成就。唯有人道的人苦乐各半,既容易发奋图强,又利于对比、比较开智慧。烦恼习气重这个最大的特点障碍住了我们,心比较稳、不容易去飞扬浮躁。我们要懂得这是我们的福报啊!肉团身隔阴之谜这是一道屏障,它障碍住我们去种种地妄想、去种种地神通万变,而使我们一心归于菩提。
中午有两个菩萨跟我说:师父啊,我看了你讲的光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印广法师法华经讲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