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清八旗排名用的什么武器

八旗军的武器和生活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八旗军的武器和生活
&&八旗军的武器和生活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6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八旗铁骑横扫明朝军队,郑成功用一原始兵器,让他们望风而逃
八旗铁骑横扫明朝军队,郑成功用一原始兵器,让他们望风而逃
努尔哈赤是清军的组建人,在万历四十四年,他建立了女真政权,被称为后金,两年后他正式起兵,打算推翻明朝的统治,从此在关外对中原大地虎视眈眈,其后努尔哈赤和他的儿子皇太极、多尔衮等后裔,率领八旗铁骑在辽东关外血战近三十年。满清之所以能进入中原,主要是他们的军队彪悍无比,在清军所有的士兵中,当属八旗铁骑最为厉害,这帮军队凭借凶猛无畏的勇气、加上灵活多变的战术,每个士兵都有超强的骑射技艺,他们所过之处几乎横扫辽东,明朝军队几乎缕缕遭遇他们的毒手。满清军与明朝交战三十多年,几乎都是满清铁骑获胜,主要是八旗铁骑太厉害了,明军凭坚固守的战术,才勉强稳住阵脚,基本都被动防御的份,几乎不能在对满清军队发起进攻,满清八旗铁骑几乎成为不可战胜的神军,对此崇祯皇帝大为头痛。对战满清八旗铁骑的明朝将领,也有不少军事大家,比如承宗、袁崇焕等,但他们都不敢直接出去跟清军打野战,野战几乎是必败无疑,那么八旗的铁骑似乎真的是天下无敌了吗?事情并非如此,明军之所以缕缕败于敌手,是因为兵器没选对。公元1659年,当时明朝已经灭亡,但反清复明的势力仍旧有不少,其中清朝最大的威胁就是明朝的残部郑成功,他赶走台湾的葡萄牙殖民者,成为民族英雄后,亲率大军北伐中原,甚至还想直接杀到南京城,清朝即可派兵与之交战,当时清军的将领叫管效忠,他率领十万八旗铁骑跟郑成功对战于镇江城下。清军的八旗铁骑久经沙场,而且个个是战争中的精英,郑成功的军队则大多以步兵为主,对此管效忠松了一口气,他按照以往的作战经验,打算先铺天盖地的用箭雨射一阵,然后对方军队阵脚松动,再用铁骑冲杀一番,基本都可以打破郑成功的军队了,然而他想得太简单了,郑成功是有备而来,早就对八旗铁骑有了准备。原来郑成功为清军准备了一样兵器,确切的说这种兵器很古老,叫做藤牌,就是用一种植物的藤蔓做成的盾牌,三国时期诸葛亮七擒孟获时,就用火攻对付藤甲兵,当时孟获的士兵也是用藤蔓作为防身武器,几乎是刀枪不入的,这时郑成功的藤牌恰好是清军铁骑的克星。面对清军的乱箭,郑成功士兵举起藤牌,霎时间形成一道藤墙,箭雨完全伤不到他们,随后管效忠又命令铁骑冲杀,铁蹄之声震动天地,然后郑成功仿佛已经摸投了清军的套路,他离开变换阵型,组成许多三人小队,一人持藤牌,两人举起斩马刀,八旗铁骑冲过来时,藤牌手挡住弓箭,两名刀手一人负责斩马脚,一人负责砍起兵,清兵顿时人仰马翻在地,伤亡惨重而退。郑成功不愧为一代将才人杰,他采用藤牌这种兵器,把清军的八旗铁骑打得望风而逃,要是当年崇祯皇帝懂得用这种兵器,或许清军早就被扫灭了,更不会有吴三桂开关放清兵进驻中原的事情发生了,可惜明朝的抗清将领,无一人想到使用这种兵器,实在有些可惜。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喜爱历史的她,每天给你说一段历史故事
作者最新文章满清武器制造是中国古代的巅峰?
我的图书馆
满清武器制造是中国古代的巅峰?
清代自立国就倡导尚武精神,言之“满语骑射”.武器是战争中的重要因素,对军人而言,配备精良的武器才可制敌保命。清太祖努尔哈赤以十三副铠甲起兵时,就对武器非常重视。他不仅大力发展武器制造,都城赫图阿拉“北门外铁匠居之,专治铠甲,南门外则弓人箭人居之,专制弓矢”,更对武器的保管和使用提出了严厉规定“军用盔甲、弓箭、腰刀、枪、长柄大刀、鞍辔等物若有损坏,则贬谪其牛录额真”。皇太极即位后不仅继承了努尔哈赤对冷武器的重视,更努力获取制造火器的技术,并终于在天聪五年制造出清军第一门红夷大炮,使清军战斗力上了一个台阶。随着顺治入关,康乾社会经济技术发展,为清代武器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清沿明制,将兵器机构分为中央和地方两级,康熙时武器制造进一步规范,主要有养心殿造办处和武备院,所造兵器称为“御制”和“院制”。工部所造武器称为“部制”,八旗铁匠局所制武器称为“局制”。其中,以大内养心殿的造办处所造御制武器最为精良,实为清代武器制造的精华所在,所制武器种类繁多,不仅有长短冷兵器,还有各类火枪,虽大多仅供皇家使用,但也可为全国的武器制造起示范指导作用。只有火炮为全国制造,由设在景山炮厂制造,武成永固大将军炮、威远将军炮均为此炮厂作品。▲景山炮厂制“武成永固大将军”炮御制武器可大致分为长短刀剑、甲胄、弓箭、火枪四大类。因为御制武器为皇室使用,武器本身也可以说是工艺品,完全可以作为欣赏之物用于陈设摆放。其纹饰上内容丰富,如祥龙、飞凤、流云、花卉等等,或单项点缀或图案组合,繁而不乱各得其所。兵器上的镶嵌更非常奢华,大量镶嵌金银、玉石、玛瑙、珊瑚、翡翠、珍珠等各色名贵材料。▲御制“玉嵌花把桃皮鞘练精腰刀”以“镶鱼皮嵌宝石柄铜边鞘神锋剑”为例,其剑柄为木制,面蒙白鲨鱼皮,中嵌珍珠七颗,两帝嵌蓝宝石六块红宝石八块,剑首为包银八边形,嵌红、蓝宝石、珍珠,系明黄丝穗。单刃,中起脊三道,錾银镀金花纹,背衔金龙,近柄处银镀金花纹,一面银丝嵌“神锋”两字,另一面嵌“乾隆年制”款。鞘木胎,中间蒙绿鲨鱼皮,上饰银镀金镂空花纹,两边饰银镀金卷叶纹。琫、珌饰银花纹,嵌珍珠六颗、红宝石七块、蓝宝石八块。鞘上端镶金圈内嵌红宝石一块,系明黄丝带。此剑制于清朝乾隆十五年(1750),为乾隆皇帝吉礼时佩剑。▲镶鱼皮嵌宝石柄铜边鞘神锋剑除了武器材料本身的奢华,御制武器的耗时之久也是世所罕见。现清宫所藏太祖努尔哈赤和太宗皇太极的甲胄为乾隆复原,制造时前后居然去了一年半的时间。▲左为清太祖红闪缎面铁叶盔甲,右为清太宗蓝缎绣龙铁叶盔甲武备院所制为“院制”。武备院初名鞍楼,顺治时一度改为兵仗局,此后更名为武备院,主要承担卤薄仪仗用品及皇帝侍卫、禁军等武器,也为文武官员、八旗服务。紫金门各门卫及圆明园陈兵仗均由武备院管理。八旗左右两翼及九处驻防兵丁所用鸟枪俱由武备院发放。下设鞍、甲、毡库,直属工匠二千人。▲寿字鸟枪工部所制武器为“部制”,八旗甲兵所需用武器由兵部规定样式尺寸后,由工部进行制造。京师八旗和近邻京城旗营均给予部制武器。各省旗营和绿营兵器也由工部制造。工部下设虞衡清吏司、军需局、火药局、濯灵厂、八旗左右翼铁匠局。虞衡清吏司,负责制造、收发各种兵器,核销各地军费军需工价银。军需局为修造八旗应用盔甲、腰刀等军械设立。火药局掌管火药制造储存和发放事宜,京城及附近各旗营火药均由火药局负责供给。濯灵厂则是顺治初年设置,为当时最大的火药制造厂,除火药还制造枪炮用铅子。八旗左右翼铁匠局负责制造火炮、鸟枪、腰刀等物。除了上面的机构,清代还有八旗炮厂、洪威厂、火药厂、盔甲厂等机构也负责制造兵器的厂家。&▲清代制式双手步战佩刀乾隆二十三年,清廷认为兵器的官造质量不如自造,规定工部修制八旗军器、盔甲“永行停止”,其官房交内务府查收,军需局则被淘汰。从此八旗一部分军器就转为“自制”。“满洲旧习,以弓马为要务,所作向皆自制”。满洲早期遇有围猎和战争,参战之人就携带自制兵器作战,这个满洲旧习一直有所保留,目的是“兵丁等亦不失旧业,转相传习,尤于公务有益”。自备的范围主要是京师八旗、驻防八旗和蒙古驻防八旗。汉官汉军则仍由官方供给。自备兵器所费由国家给发,以八旗新满洲兵丁为例,每人共可得大约25两材料费用,另外还有工时费等等,这是一笔不小的收入。▲乾隆戎装像但是自制武器虽然有利于培养清兵武器保养,节约经费时间,但是弊端却更加明显。自制武器不利于武器的标准统一化,影响军队整体战斗力的发挥,更因士兵为了节省费用,以次充好应付差事导致八旗军队的战斗力弱化。乾隆年间,英国人约翰·巴罗就记载到“每个士兵的职责之一便是准备他自己的火药”。约翰·巴罗也同时指出,这些士兵自制的火药质量极差。乾隆年间也有官员指出自备武器导致士兵在训练时不愿意多放枪,只放空枪以节省钱财。也因为是自制,大量使用火枪的士兵就连火药配方也不统一,清兵不具备制作火药的水平更不知如何制备颗粒火药,导致清兵火药质量极差,影响火绳枪的威力。到了清中期,八旗军队腐化堕落,即不肯习兵练武,对自制武器也变得厌倦,于是又出现了“饷造军器”这种形式。也就是清八旗子弟甘愿从自己的俸禄里扣除一部分交给官府,由官府置办武器发放。▲汉阳造88式步枪由本文可知,清代武器分为了“御制”“院制”“部制”“自制”等类别,以质量论,显然供皇帝使用的御制武器最为精良,其次为院制。部制、自制随着清政府和八旗军队的腐化,质量便再也无法保证。随着世界工业革命的爆发,清代各种旧式武器制造机构也不再适应潮流,最终被洋务运动兴起的新式武器制造厂所替代,如张之洞兴办的汉阳兵工厂。大名鼎鼎的汉阳造步枪就是从这里生产出来。本文为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李梦阳,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馆藏&33730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明朝的时候就已经大量出现鸟铳等热兵器,为什么在清朝没有普及使用呢? - 知乎19被浏览4688分享邀请回答03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89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查看更多回答1 个回答被折叠()清朝皇帝十大御用武器
我的图书馆
清朝皇帝十大御用武器
康熙明黄缎绣平金龙云纹大阅甲康熙明黄缎绣平金龙云纹大阅甲,清,上衣长75.5cm,下摆宽75.5cm,两袖通长158cm,下裳长71cm,上宽48cm,下宽57.5cm。清宫旧藏。  甲为上衣下裳式,外布金帽钉,衣内用蓝绸里,敷一层薄丝绵。上衣分左、右护肩,左、右袖,前铛,侧铛;下裳分左、右铛。全身皆用黑绒镶边。穿时各部分由金钮扣袢联缀成一整体。  上衣左、右襟各以金线绣一条正面升龙,龙身用红、绿线勾边,火焰云用金线勾边。云纹的颜色各异,以绿色、墨绿色为主,四合如意云纹则用粉、粉红、红、月白、蓝色等,灵芝云纹用粉、红色等。上衣背面居中绣一条正面升龙,下摆绣有平水、寿山、海珠、杂宝、珊瑚等纹饰,配以绿、浅绿、蓝、深蓝、月白等颜色,云、水?越鹣吖幢摺W蟆⒂一ぜ缧褰鹆??9条,并在中间镶嵌一颗红宝石和一颗东珠。左、右护腋、前铛、侧铛各绣一条正面升龙及平水、寿山、如意云等纹饰,中间钉金线以护肘。  下裳共绣行龙16条,上下行龙间用金线采用钉金针法盘结,共5道。相对的龙首间绣火珠、骨饰云、四合如意云等纹饰。下摆绣平水、寿山、如意云等纹饰。  此大阅铠甲专供康熙皇帝检阅八旗军队时穿用。皇太极盔甲皇太极盔甲,清,上衣长70cm,胸宽40cm,袖长70cm,下裳长64cm。胄,通高27cm,直径21.5cm。  此甲为蓝色缎面,由上衣、下裳、左右袖、左右护腋、前遮缝、左遮缝组成,穿时由钮扣及带子连缀成一整体。前胸、后背绣五彩云龙各一条,内敷铁叶186块。护腋、前遮缝、左遮缝均彩绣火珠,四周饰以轮、螺、伞、盖、花、罐、鱼、肠等吉祥物。袖外连缀弧形窄铁叶若干片。下裳分左右,从上而下缀铁叶五重,每重38片,左右共计380片,每重铁叶间以镀金铜钉和彩绣八宝图案相隔。  胄为铁质,顶盘,前后梁、护额等均饰铁?金云龙;护项、护耳、护颈面均为蓝缎,上绣火焰。鹿皮里,青缎缘,内俱敷铁叶,共计35块。  甲胄共重约12.25kg。乾隆大阅甲胄乾隆大阅甲胄,清乾隆,上衣长76cm,下摆宽74cm,袖长87.5cm;下裳长70cm,下摆宽57cm。胄通高31.5cm,直径21cm。清宫旧藏。  甲分上衣、下裳、护肩、护腋、袖、裆等。此甲为明黄缎绣五彩朵云、金龙纹,下为海水江崖图案,月白绸里。甲面有规则的金帽钉。衣正中悬钢质护心镜,镜四周饰?金云龙纹。两袖用金丝条编织,袖口月白缎绣金龙。裳分左右,腰以布相连,裳面以金叶片、金帽钉、彩绣龙戏珠纹相间排列。  胄,牛皮胎髹黑漆,顶镂空金龙宝盖嵌珍珠,前后梁?金云龙纹并饰以珍珠,梁中饰金刚石?蛇。胄体有镀金梵文三重计44字,间金璎络纹。据《清内务府档案》载,胄镌梵文意为“心咒诅念观世音菩萨”。胄上植缨,缨顶端金累丝升龙托大东珠,缨管饰金蟠龙纹,四周垂大红片金、黑貂缨24条。  御用甲胄装饰华贵,用料考究,做工精细,主要用于大阅。这套乾隆大阅甲胄,虽已有二百多年历史,但保存完整,色彩明艳。齐梅针箭齐梅针箭,清,长93.5cm。  箭为清代军事及狩猎的必备之物,是重要的武器之一。清代箭的种类名目繁多。齐梅针箭,箭镞铁质,头部平,镞狭长,端横平,箭杆杨木质,杆首饰黑桃皮,箭羽以雕羽为之,栝染朱。此种箭为清代皇帝围猎时所使用。乾隆地字一号“出云”剑乾隆地字一号“出云”剑,清乾隆,长100cm,最宽处9cm。清宫旧藏。  鞘木质,外蒙红鲨鱼皮,首尾饰件及中部剑箍均为铁?金,镂雕吉祥图案。剑柄木质,缠黄丝绦,剑革及柄头亦为铁?金。剑身钢质,刃底部镶嵌金、银、铜三丝组成的图案:一面为隶书“地字一号”及剑铭“出云”;另一面为隶书“乾隆年制”及与本剑剑铭含意相吻合的图象。  据《造办处活计档》记载,从乾隆十三年(1748年)始至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讫,清宫造办处共造御用刀、剑各30把,此为“地”字号剑中的第一把。此种刀剑,主要为乾隆皇帝收藏和赏玩。其工艺精良,装饰华美,是宝剑中之上品。
欢迎关注悠悠书吧官方空间 +Q
推荐内容:以上文章由收集整理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
您还可以:
TA的最新馆藏[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满清八旗关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