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能在古格集团传播的原因有哪些

青藏高原上的天主教战争|大象公会
17 世纪的一场激烈的反洋教斗争,直接左右了曾经盛极一时的古格王国的「神秘」消亡。
7 月,西藏又将迎来新一轮的旅游高峰。相对于布达拉宫、大昭寺、纳木错这些常见的朋友圈爆款景点,「古格王国遗址」这个名字可能稍显冷僻。
▍古格王国遗址
虽然路途遥远,这个位于遥远阿里荒原的遗迹,依然是很多驴友的重要站点。除了壮美的地貌和遗址,更诱人的,可能是这个古老王国自带的「神秘」属性。
▍从拉萨到古格王国遗址的路程与驾车时间
▍古格王国遗址所在地特有的札达土林地貌
在中文网络上,古格王国的消亡已被渲染成一个神秘事件。这种对西藏历史的想象在大众文化里屡见不鲜,无不充斥着密宗、神佛和东方神秘主义元素。
然而,真实的历史可能与这种想象大相庭径,青藏高原从不是与世隔绝的,它与大航海时代以来的世界近代史有着紧密的联系。
1985 年,考古学家在古格王国洞窟遗址中发现了一个棉布和纸张糊成的骷髅面具。
▍这件被发现的面具是藏传佛教金刚法舞仪式中扮演「尸林怙主」的角色所使用的道具
而它的内面,却出现了由拉丁字母书写的葡萄牙文《圣经》「创世纪」。
▍面具背面的葡萄牙文《圣经》手抄稿残页 / 来源:张建林《荒原古堡:西藏古格王国故城探察记》
高原古堡里的《圣经》
古格王朝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老的吐蕃王朝。
公元 824 年,吐蕃王朝事实上的末代赞普达玛,因为推行灭佛政策而遇刺身亡,此后吐蕃王朝分崩离析,王室后裔各自拥兵自立,青藏高原陷入一片混乱。
▍佛教信徒拉龙白多刺杀达玛
公元 923 年,达玛的孙子贝考赞同样被起义民众所杀,他的领地也被剥夺。贝考赞之子吉德尼玛衮向西逃往阿里荒原。
阿里地区忠于吐蕃的布让土王将女儿嫁给了吉德尼玛衮,并拥立其为王。此后吉德尼玛衮励精图治,统一了阿里高原。
吉德尼玛衮晚年将自己统治的土地分封给了三个儿子,他的幼子德祖衮占据的象雄旧地,成为了日后的古格王国。
古格王国都城所在的札布让土山,位于今天西藏阿里地区札达县县城以西约 20 公里的地方。如今这里只剩下一片残破的废墟,古格王国灭亡的秘密就隐藏在这片废墟之中。
▍考古学家张建林在他的著作中,将古格王国的都城废墟称为「荒原古堡」
后期的古格王国受到周边各政权的严重威胁,常年处于与拉达克等临国的频繁战争之中,使得国力逐渐衰微。王国都城遗址中也发现了不少与战争相关的文物遗存。
前面提到的骷髅面具,也正是在附近的洞窟遗址里发现的。
经研究,这是一件藏传佛教金刚法舞仪式中扮演「尸林怙主」的道具,而其内侧的拉丁字母,是葡萄牙文《圣经》旧约「创世纪」第 39、40 节的一部分。
作为藏传佛教后弘期上路弘法的发源地,曾经佛教兴盛的古格王国遗址中发现这样一件藏传佛教文物似乎不足为奇。
但这件佛教法器,却是由撕下《圣经》的纸页糊成的。不难猜到,藏传佛教和基督教,曾在古格王国有过一段并不友好的交流史。
青藏高原上的耶稣会士
公元 1624 年,耶稣会的神父安东尼奥·德·夺德和修士马努埃尔·马科斯在前辈们多次失败之后,又一次从印度德里出发,前往被认为是传说中古老的「基督教王国」——西藏。
▍安东尼奥·德·安夺德()
在经历了几个月的长途跋涉,突破了种种艰难险阻,安夺德等人终于踏上了古格王国的土地,并于当年 8 月到达了都城札布让。
虽然当时的古格国王墀扎西查巴德,早在安夺德一行刚进入古格领土时就派人前去迎接,但当士兵们发现这一行人并不是来做生意的商人时,古格王随即下令将这些可疑人员关押起来。
但在安夺德的请求下,古格王最终仍旧接见了安夺德和马科斯。
见到古格王之后,安夺德解释道,自己并不是商人,他们到古格是来核实这里是否真的是传说中的「基督教王国」。
当发现事实并非如此时,安夺德直截了当地表示藏传佛教是错误的,并希望国王「不要辜负上帝赐予他的恩典」,改信基督教。
令人意外的是,古格国王在听了经过三重翻译的基督教简单介绍后,不但没有因为安夺德对藏传佛教的大不敬而恼怒,反而对基督教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古格王国都城王宫区遗址,安夺德当年应该就是在这里向古格王传播上帝的福音
国王对于天主教的兴趣给了安夺德极大的信心,在对古格王国的情况进行了初步的了解之后,他决定在古格建立布道会。
但由于还没有向在果阿的上级请示,以及需要准备一些建立布道会的物品,安夺德决定先回一趟印度。
国王指派的人马一路护送他离境,国王甚至还拟了一封盖有玺印的信给果阿主教,表示他对于天主教的认可,并承诺支持传教。
▍古格王书信的内容/ 来源:伍昆明《早期传教士进藏活动史》
在第二年春天,安夺德和其他四位神父相继抵达古格王都,国王如约给予安夺德更高的礼遇,并履行承诺帮助他建立教堂,并于 1626 年 4 月 12 日完成了教堂的奠基。
在国王的支持下,古格布道会在王国上层中的传教活动进行的十分顺利,甚至还有个别王室成员和普通百姓受洗皈依了天主教。
但古格国王队天主教的支持,其实有着非常现实的动机。
藏传佛教的自卫反击
古格王国从建国初期开始就崇尚佛法,王室和民众都笃信佛教。随着僧团势力日益强大,古格国王的权力逐渐受到威胁。
▍古格王国遗址红殿壁画中的王室礼佛图 / 来源:张建林《消失的古代王国——古格故城遗址》
天主教传教士的到来则给了古格国王一个对抗藏传佛教僧侣集团的契机,古格国王开始大力扶持天主教。
面对来自异域的「外道」,古格王国的僧侣集团却表现出豁达的态度,不仅没有采取反对的措施,甚至为天主教的传教提供帮助,愿意与基督教和谐共处。
然而,基督教传教士们的目的,并不仅止于与藏传佛教共处,而是取而代之。因此,借抨击藏传佛教来抬高基督教就成为了安夺德等传教士传播福音的重要手段,而这一做法同样得到了古格国王的支持甚至配合。
安夺德曾多次在公共场合与藏传佛教僧人辩论。其屡试不爽的辩术之一,是强行让喇嘛们来讨论基督教神学已有充分理论基础的话题,让摸不着头脑的喇嘛掉进坑里。
▍安夺德对藏传佛教喇嘛们的反驳和抨击/ 来源:伍昆明《早期传教士进藏活动史》
▍安夺德借国王之口攻击藏传佛教的「谎言」/ 来源:伍昆明《早期传教士进藏活动史》
面对传教士的抨击,以及国王对藏传佛教的愈加轻视,喇嘛们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于是策划并展开了一场自卫反击。
以王弟为首的喇嘛们希望通过劝说来使国王回心转意,他们希望使国王重新认识佛教,坚定对佛教的信仰。这显然没有发挥作用。
僧人们还想通过劝说古格王再娶一妻,使国王违反天主教一夫一妻的原则,让他不能接受洗礼。但这一对策又在安夺德对国王的一番游说后,宣告失败。
于是,古格王国的寺院开始大量招收百姓入寺为僧。根据传教士的描述,王都的寺院仅在 1626 年的某一天就新收了 120 位平民为僧。
▍古格王国第二代国王于 996 年建造的藏传佛教寺庙托林寺,距古格王国遗址以东不到二十公里处
僧侣集团的这一行为严重影响了处于常年战争中的古格王国的兵源,也使得古格王愈加感到僧侣集团的势力对王权的威胁,最终导致了国王和僧侣集团之间的矛盾加剧。
古格王以迫害藏传佛教的一系列行动来应对僧侣集团的自卫,也就此拉开了古格王国走向灭亡的序幕。
神父与喇嘛的末日
国王首先重点打击了作为僧侣集团领袖的王弟,随后展开了轰轰烈烈的社会运动,剥夺寺院的各种权利,强制寺院僧人还俗,差点演变成又一场灭佛运动。
▍古格王国遗址山下的佛塔 / 图片来源:张建林《消失的古代王国——古格故城遗址》
藏传佛教的僧人这时只剩下象征性的近百人,然而,作为藏传佛教后弘期上路弘法的发源地,古格王国佛教仍然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
而基督教虽然得到国王的全力支持,但在古格王国平民中的传播却并不顺利,基督教的信众还是以王室成员为主,许多官员和百姓仍然信仰藏传佛教。
在这种情况下,古格王国的僧人们经过一两年的地下活动,动员了许多官员和群众,终于在 1630 年趁安夺德返回印度以及古格王患病之际,发动了武装暴动。
他们还决定联合古格王国的敌人拉达克。不想错过机会的拉达克国王亲自率军赶到札布让,连同反叛的军队占领了这座都城。
古格国王全家被押送到拉达克首都列城囚禁,从此再也没有回到古格的土地。
▍拉达克首都列城的宫殿,摄于 2011 年
在这场灭国战争后,古格王国故地数十年间又经历了多次战争,加上环境的进一步恶化,王国都城的居民也逐渐迁徙四散。
古格地区的传教工作也因此变得愈加艰难,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挣扎后,札布让教会不得不于 1635 年关闭。
数百年后,这里既没有神父,也没有喇嘛,留下的只有一座荒原古堡。
而那位决心在自己的国家扶持基督教的古格国王墀扎西查巴德,直到被拉达克军队俘虏时,却还没有接受洗礼成为天主教徒。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青藏高原上的天主教战争|大象公会
17 世纪的一场激烈的反洋教斗争,直接左右了曾经盛极一时的古格王国的「神秘」消亡。
7 月,西藏又将迎来新一轮的旅游高峰。相对于布达拉宫、大昭寺、纳木错这些常见的朋友圈爆款景点,「古格王国遗址」这个名字可能稍显冷僻。
▍古格王国遗址
虽然路途遥远,这个位于遥远阿里荒原的遗迹,依然是很多驴友的重要站点。除了壮美的地貌和遗址,更诱人的,可能是这个古老王国自带的「神秘」属性。
▍从拉萨到古格王国遗址的路程与驾车时间
▍古格王国遗址所在地特有的札达土林地貌
在中文网络上,古格王国的消亡已被渲染成一个神秘事件。这种对西藏历史的想象在大众文化里屡见不鲜,无不充斥着密宗、神佛和东方神秘主义元素。
然而,真实的历史可能与这种想象大相庭径,青藏高原从不是与世隔绝的,它与大航海时代以来的世界近代史有着紧密的联系。
1985 年,考古学家在古格王国洞窟遗址中发现了一个棉布和纸张糊成的骷髅面具。
▍这件被发现的面具是藏传佛教金刚法舞仪式中扮演「尸林怙主」的角色所使用的道具
而它的内面,却出现了由拉丁字母书写的葡萄牙文《圣经》「创世纪」。
▍面具背面的葡萄牙文《圣经》手抄稿残页 / 来源:张建林《荒原古堡:西藏古格王国故城探察记》
高原古堡里的《圣经》
古格王朝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老的吐蕃王朝。
公元 824 年,吐蕃王朝事实上的末代赞普达玛,因为推行灭佛政策而遇刺身亡,此后吐蕃王朝分崩离析,王室后裔各自拥兵自立,青藏高原陷入一片混乱。
▍佛教信徒拉龙白多刺杀达玛
公元 923 年,达玛的孙子贝考赞同样被起义民众所杀,他的领地也被剥夺。贝考赞之子吉德尼玛衮向西逃往阿里荒原。
阿里地区忠于吐蕃的布让土王将女儿嫁给了吉德尼玛衮,并拥立其为王。此后吉德尼玛衮励精图治,统一了阿里高原。
吉德尼玛衮晚年将自己统治的土地分封给了三个儿子,他的幼子德祖衮占据的象雄旧地,成为了日后的古格王国。
古格王国都城所在的札布让土山,位于今天西藏阿里地区札达县县城以西约 20 公里的地方。如今这里只剩下一片残破的废墟,古格王国灭亡的秘密就隐藏在这片废墟之中。
▍考古学家张建林在他的著作中,将古格王国的都城废墟称为「荒原古堡」
后期的古格王国受到周边各政权的严重威胁,常年处于与拉达克等临国的频繁战争之中,使得国力逐渐衰微。王国都城遗址中也发现了不少与战争相关的文物遗存。
前面提到的骷髅面具,也正是在附近的洞窟遗址里发现的。
经研究,这是一件藏传佛教金刚法舞仪式中扮演「尸林怙主」的道具,而其内侧的拉丁字母,是葡萄牙文《圣经》旧约「创世纪」第 39、40 节的一部分。
作为藏传佛教后弘期上路弘法的发源地,曾经佛教兴盛的古格王国遗址中发现这样一件藏传佛教文物似乎不足为奇。
但这件佛教法器,却是由撕下《圣经》的纸页糊成的。不难猜到,藏传佛教和基督教,曾在古格王国有过一段并不友好的交流史。
青藏高原上的耶稣会士
公元 1624 年,耶稣会的神父安东尼奥·德·夺德和修士马努埃尔·马科斯在前辈们多次失败之后,又一次从印度德里出发,前往被认为是传说中古老的「基督教王国」——西藏。
▍安东尼奥·德·安夺德()
在经历了几个月的长途跋涉,突破了种种艰难险阻,安夺德等人终于踏上了古格王国的土地,并于当年 8 月到达了都城札布让。
虽然当时的古格国王墀扎西查巴德,早在安夺德一行刚进入古格领土时就派人前去迎接,但当士兵们发现这一行人并不是来做生意的商人时,古格王随即下令将这些可疑人员关押起来。
但在安夺德的请求下,古格王最终仍旧接见了安夺德和马科斯。
见到古格王之后,安夺德解释道,自己并不是商人,他们到古格是来核实这里是否真的是传说中的「基督教王国」。
当发现事实并非如此时,安夺德直截了当地表示藏传佛教是错误的,并希望国王「不要辜负上帝赐予他的恩典」,改信基督教。
令人意外的是,古格国王在听了经过三重翻译的基督教简单介绍后,不但没有因为安夺德对藏传佛教的大不敬而恼怒,反而对基督教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古格王国都城王宫区遗址,安夺德当年应该就是在这里向古格王传播上帝的福音
国王对于天主教的兴趣给了安夺德极大的信心,在对古格王国的情况进行了初步的了解之后,他决定在古格建立布道会。
但由于还没有向在果阿的上级请示,以及需要准备一些建立布道会的物品,安夺德决定先回一趟印度。
国王指派的人马一路护送他离境,国王甚至还拟了一封盖有玺印的信给果阿主教,表示他对于天主教的认可,并承诺支持传教。
▍古格王书信的内容/ 来源:伍昆明《早期传教士进藏活动史》
在第二年春天,安夺德和其他四位神父相继抵达古格王都,国王如约给予安夺德更高的礼遇,并履行承诺帮助他建立教堂,并于 1626 年 4 月 12 日完成了教堂的奠基。
在国王的支持下,古格布道会在王国上层中的传教活动进行的十分顺利,甚至还有个别王室成员和普通百姓受洗皈依了天主教。
但古格国王队天主教的支持,其实有着非常现实的动机。
藏传佛教的自卫反击
古格王国从建国初期开始就崇尚佛法,王室和民众都笃信佛教。随着僧团势力日益强大,古格国王的权力逐渐受到威胁。
▍古格王国遗址红殿壁画中的王室礼佛图 / 来源:张建林《消失的古代王国——古格故城遗址》
天主教传教士的到来则给了古格国王一个对抗藏传佛教僧侣集团的契机,古格国王开始大力扶持天主教。
面对来自异域的「外道」,古格王国的僧侣集团却表现出豁达的态度,不仅没有采取反对的措施,甚至为天主教的传教提供帮助,愿意与基督教和谐共处。
然而,基督教传教士们的目的,并不仅止于与藏传佛教共处,而是取而代之。因此,借抨击藏传佛教来抬高基督教就成为了安夺德等传教士传播福音的重要手段,而这一做法同样得到了古格国王的支持甚至配合。
安夺德曾多次在公共场合与藏传佛教僧人辩论。其屡试不爽的辩术之一,是强行让喇嘛们来讨论基督教神学已有充分理论基础的话题,让摸不着头脑的喇嘛掉进坑里。
▍安夺德对藏传佛教喇嘛们的反驳和抨击/ 来源:伍昆明《早期传教士进藏活动史》
▍安夺德借国王之口攻击藏传佛教的「谎言」/ 来源:伍昆明《早期传教士进藏活动史》
面对传教士的抨击,以及国王对藏传佛教的愈加轻视,喇嘛们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于是策划并展开了一场自卫反击。
以王弟为首的喇嘛们希望通过劝说来使国王回心转意,他们希望使国王重新认识佛教,坚定对佛教的信仰。这显然没有发挥作用。
僧人们还想通过劝说古格王再娶一妻,使国王违反天主教一夫一妻的原则,让他不能接受洗礼。但这一对策又在安夺德对国王的一番游说后,宣告失败。
于是,古格王国的寺院开始大量招收百姓入寺为僧。根据传教士的描述,王都的寺院仅在 1626 年的某一天就新收了 120 位平民为僧。
▍古格王国第二代国王于 996 年建造的藏传佛教寺庙托林寺,距古格王国遗址以东不到二十公里处
僧侣集团的这一行为严重影响了处于常年战争中的古格王国的兵源,也使得古格王愈加感到僧侣集团的势力对王权的威胁,最终导致了国王和僧侣集团之间的矛盾加剧。
古格王以迫害藏传佛教的一系列行动来应对僧侣集团的自卫,也就此拉开了古格王国走向灭亡的序幕。
神父与喇嘛的末日
国王首先重点打击了作为僧侣集团领袖的王弟,随后展开了轰轰烈烈的社会运动,剥夺寺院的各种权利,强制寺院僧人还俗,差点演变成又一场灭佛运动。
▍古格王国遗址山下的佛塔 / 图片来源:张建林《消失的古代王国——古格故城遗址》
藏传佛教的僧人这时只剩下象征性的近百人,然而,作为藏传佛教后弘期上路弘法的发源地,古格王国佛教仍然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
而基督教虽然得到国王的全力支持,但在古格王国平民中的传播却并不顺利,基督教的信众还是以王室成员为主,许多官员和百姓仍然信仰藏传佛教。
在这种情况下,古格王国的僧人们经过一两年的地下活动,动员了许多官员和群众,终于在 1630 年趁安夺德返回印度以及古格王患病之际,发动了武装暴动。
他们还决定联合古格王国的敌人拉达克。不想错过机会的拉达克国王亲自率军赶到札布让,连同反叛的军队占领了这座都城。
古格国王全家被押送到拉达克首都列城囚禁,从此再也没有回到古格的土地。
▍拉达克首都列城的宫殿,摄于 2011 年
在这场灭国战争后,古格王国故地数十年间又经历了多次战争,加上环境的进一步恶化,王国都城的居民也逐渐迁徙四散。
古格地区的传教工作也因此变得愈加艰难,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挣扎后,札布让教会不得不于 1635 年关闭。
数百年后,这里既没有神父,也没有喇嘛,留下的只有一座荒原古堡。
而那位决心在自己的国家扶持基督教的古格国王墀扎西查巴德,直到被拉达克军队俘虏时,却还没有接受洗礼成为天主教徒。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图片】第一个走进西藏的欧洲人——安东尼奥·德尔·安德拉德【伪阿鲁纳恰尔邦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9,895贴子:
第一个走进西藏的欧洲人——安东尼奥·德尔·安德拉德收藏
这是鄙人在某某百科编写的词条:安东尼奥·德尔·安德拉德安东尼奥·德尔·安德拉德安东尼奥·德尔·安德拉德(António de Andrade;1580 – ),葡萄牙耶稣会传教士。生于葡萄牙Oleiros,卒于现在的印度果阿邦(当时为葡萄牙殖民地)。是第一个经印度穿越喜马拉雅山进入西藏的欧洲人。1626年8月,安东尼奥·德尔·安德拉德和他的兄弟曼努埃尔·马尔克斯从印度北部现在的北阿坎德邦杰莫利县穿过位于喜马拉雅山的中印边界玛那山口(海拔5608 m)进入现在的中国西藏阿里地区札达县,试图进入西藏传教。当时这里的统治者是古格王朝赤扎西扎巴德王。据说,正是因为安东尼奥·德尔·安德拉德的传教行为,导致了古格王朝的灭亡。当时的古格王赤扎西扎巴德与他充任宗教领袖最高法王的弟弟扎达矛盾很深,古格王试图用西方人来抵消当地僧侣势力的威胁,削弱佛教团体的影响,引起僧侣的不满,1633年,僧侣们发动叛乱,古格王弟勾结拉达克军队围攻古格都城。1635年,古格王不敌而投降,国王及王室成员惨遭拉达克将士杀害,古格王朝灭亡。其地被拉达克王室统治,后来又被拉萨政府夺回。安东尼奥·德尔·安德拉德建立的西藏第一个耶稣会被取缔,所有传教士被驱逐出境。
网站建设10年沉淀,搭建专属品牌网站
西藏高原上消失了近八百年的古格王朝的神秘面纱,居然因为一个背后写了葡萄牙文的面具被揭开。
事情是这样的。
当年,葡萄牙的一位二十岁上下的年轻传教士安德拉德在印度传教,他听说了传说中的高原王国古格,据说当时的古格王朝富甲天下,黄金遍地。并且,据说古格王朝是信仰天主教的,所以,他一直想去找这个天主教的神秘的飞地。于是,年轻又雄心勃勃的安德拉德,就从印度启程,翻越喜马拉雅山脉,来寻找这个神秘的王国。这一年阿德拉德的46岁。
当他们刚刚启程到达喜马拉雅山脉时,所有的印度想到都跑了,安德拉德和两位合作者却咬牙坚持,终于在快被饿死的时候,进入了古格王朝的所在地,现在的西藏阿里地区札达县。
当时的古格王赤扎西扎巴德在一位克什米尔的穆斯林的翻译下,接见了安德拉德和他的两个传教士伙伴。这时,安德拉德才知道,传说是假的。古格王朝信仰的是藏传佛教,也就是喇嘛教。对天主教是完全陌生的。
古格王赤扎西扎巴德告诉了安德拉德古格王朝的来历,原来,地处阿里地区的这个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王国,是从远在1700公里外的吐蕃王朝分离出来的。在古格王朝建立之前,吐蕃王宫发生了一起兄弟相争王位的事件,失败的长子,带了人马,逃离了拉萨,来到这里,见到山势险要,易守难攻,于是在这里建立了古格王朝。
由于起自战乱,所以古格王对外来人很防范,而且担任翻译的克什米尔穆斯林也很不配合,不断说安德拉德的一些坏话。(这些都要感谢安德拉德,他把自己的经历都记录了下来,一部分寄回葡萄牙的天主教会,一部分就贴在了这个人骷髅面具的后面。)
事情在那个担任翻译的穆斯林离开古格王朝有了转机,古格王赤扎西扎巴德开始另眼相看安德拉德。
古格王赤扎西扎巴德为什么要另眼相看安德拉德呢?原来,古格王赤扎西扎巴德与他充任宗教领袖最高法王的弟弟扎达矛盾很深,古格王试图用西方人来抵消当地僧侣势力的威胁,削弱佛教团体的影响。传教士安德拉德的出现,让赤扎西扎巴德看到了对抗僧侣集团的希望。   然而,正是他大力倡导的宗教改革,不仅在古格王国内掀起了东方宗教与西方宗教的争斗,更埋下了古格走向覆灭的忧患之种,一场大动荡终于开始在古格拉开了帷幕。
 一个阳光晴好的日子,古格国王亲自选定了建立新教堂的位置,迁走了那里原有的居民。为了使建筑面积能够更大些,古格国王甚至拆去了他自己在这里的两间住房。  一直笃信佛教的古格国王,此时对安德拉德带来的天主教表现出极大的热情,据说他在教堂施工的整个过程中几乎每天都要给工人们送上两三次食物,而且经常为工人们举行丰盛的宴会,以鼓舞劳动士气,对于有突出业绩的工人,不惜重奖以黄金、琥珀和珊瑚之类的珍宝。  经过4个月的努力,西藏有史以来第一座天主教堂落成。这座教堂内部用十多幅宗教画加以装饰,其中有反映圣母和基督题材的油画,还有耶稣遇难和圣母怀抱圣婴的两组浮雕,教堂顶上立有一个很大的十字架,老远的地方都能看见。教堂建成之后,引来了许多人前来观瞻,神父们借机向大众宣讲福音,前来教堂听教的既有一般古格百姓,也有王室贵族高官,古格国王与王后有时也到教堂观看祈祷,并跟着诵读祷词,甚至连王后也被吸引到教堂听诵圣经。传教士们以教堂为布道的据点,还向群众普及宣传教义、分发十字架等基督教圣物,一度发展到王室成员、达官贵人以及高级军官都互相仿效古格王国和王后,以佩戴十字架和其他圣物为荣,在古格掀起了一股小小的热潮。
当年的天主教堂,如今只剩下残留的圣经书和骷髅面具
在一份保留在博物馆里的安德拉德给教会的报告中写道:“我曾孤身一人,穿越那片荒漠。一年中只有两个月积雪融化时可以通行,可还不到雪化的时候,我就得冒着死亡的危险上路。我们经常陷进雪里,难以自拔。积雪淹没了我们的膝盖,有时还淹到胸脯、肩膀。我们经常把整个身体躺在雪上,采用游泳的姿势向前爬行,这样不至于陷得很深。”在荒漠里,他和向导没有水喝,只能吃雪;用雪就着糌粑充饥。“夜里,雪经常成堆地压在我们的被子上,我们必须起来把雪抖掉,否则就被雪埋掉。”
凭借着札不让城堡有利的地形与坚固的城防,古格王国在这里演出了它最后悲壮的一幕。
当拉达克人和暴动的民众将城堡团团围住之后,忠诚于古格国王的卫队并没有惊慌失措,他们退守到山上的防线后面,以无比英勇的气概同敌人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拉锯战。
从史书中,我们没有找到关于这场战争具体的记载,但是,有一个事实却为后来西方传教士们的信件所证实:由于古格卫队拼死的抵抗,在长达一个月的时间里,拉达克人始终未能攻破他们的防线。一次又一次的进攻,都被古格武士击退,敌军虽然志在必得,但却末能前进一步。当时战场悲壮惨烈的情景,我们已无从复原,不过,从遗址中满山遗弃的铠甲片、铁箭镞来看,这座土山的每一寸土地,似乎都经过殊死的搏斗与厮杀,双方战士的鲜血,染红了这里的漫漫黄沙……
古格王国最后的城堡,伴随着震天的呐喊,在枪林弹雨和血雨腥风中,仍然岿然屹立,送走了一个又一个血红的落日。
严寒的冬季即将来临,围攻土山的拉达克部队在拉达克国王的亲自指挥下,加强了攻势。士兵们冒着枪矢呐喊着一次次向古格卫队的防线发起冲击,又一次次地溃败下来,退回到离小山较远的出发阵地。
古格人的顽强抵抗,完全出乎拉达克王的意料之外。他原以为古格已经是一只熟透了的果子,他只要轻轻一拨拉,这只果子便会落入他的掌中。因为古格的上层僧人们曾经非常乐观地暗示过他:古格国王已经为人民所唾弃,早已不堪一击,您甚至不需要带部队来,也能轻而易举地把国王赶下台,而受到饱受压迫的古格人民的拥戴。
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一方面,拉达克的军队遭到有如此战斗力的古格守军抵抗,陷入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攻坚战中,完全处于被动状态。久攻不下,部队的士气与战斗力与日俱减,很难再长久地支撑下去。另一方面,古格人民对于外来势力的介入与干涉,并不是像僧侣们所鼓吹的那样满怀热情地给予支持,他们毕竟是拉达克人多年来的冤家对头,古格百姓虽然对国王与西方传教士不满,但也并不希望拉达克人从中插手。拉达克人已经感觉到,如果像这样长期胶着下去,说不定天平便会倒向另一边。
终于,焦躁的拉达克王下决心撤兵,以免在严酷的冬季到来之后,陷入更为困难的境地。
消息传出,僧人们感到无比恐慌。他们十分清楚,一旦失去了拉达克人的支持他们将很难控制局面。如果暴动的民众倒戈,古格国王利用他的影响力将十分容易地镇压这场内乱。等待着他们的结局,将会以“叛国罪”而送上断头台。
于是,一个巨大的阴谋形成于密室之中:僧人们议定,请古格国王的弟弟——也是僧人集团的头领出面,以兄弟手足之情去向古格国王诱降,如果此举成功,则设法诱使古格国王以及他们的卫队离开有着坚固防御系统的土山,然后一网打尽。
国王的弟弟亲自出面安排了这场诱降的把戏,他向哥哥承诺,只要国王向拉达克人投降,保证每年向拉达克进贡,那么他可以出面说服拉达克人撤军,并且保证国王继续留在王位上。但是,只有惟一的一个先决条件,那就是国王必须率领他的卫队走出王宫,到山下拉达克人指定的地点受降。
如此拙劣的骗局,明眼人一眼即可看出,这是设下的一个圈套,意在诱骗古格国王放弃阵地,成为他人砧板上的鱼肉。但是,重病在身的古格国王赤扎扎西巴德一来无心恋战,二来也感到“四面楚歌“,国运已尽,竟然相信了他弟弟的承诺,同意走出王宫,像属臣那样当着拉达克王的面亲自呈交贡品。
受降日很快便被确定下来,拉达克人在山下他们所指定的场所四周,埋伏下重兵,等待着古格国王前来投降。
是日,硝烟散尽,土山顶部的王宫内走下来投降的古格国王和他的卫队,走在前面的卫士举着一面白旗,向拉达克人表示屈服。
拉达克王和僧人们紧张地注视着这支队伍缓慢地向山下移动,同时,埋伏在土山脚下的拉达克军队暗中也举枪瞄准了这支队伍中的每一个士兵,只要一声令下,这里就将成为一片血海肉林……
终于,古格国王带着王后、公主以及所有的王室成员走进了埋伏圈。拉达克王一声号令,埋伏在周围的士兵像平地冒出来的树林一般,高声呐喊着,挥舞着手中的刀枪冲上前来,将古格国王的队伍拦腰斩断、撕裂,团团包围住。还没有等到古格国王反应过来,他和他的亲属都已成为拉达克人的俘虏。
古格国王的卫队直到这时才恍然大悟,中了敌人的奸计。他们之中除了紧紧跟随着国王的一部分士兵与国王同时被俘之外,余下来的残部立即向敌人开火,他们一边战斗,一边向城堡撤退。拉达克人眼见古格国王被生擒,也无心追赶,双方一番激战之后,各自收兵。
古格国王赤扎西扎巴德这时才如梦方醒,知道拉达克人已经背信弃义,践踏了墨迹未干的城下之盟。他被他的弟弟和僧人集团彻底地出卖了。
拉达克王为这突如其来的胜利而欣喜若狂,这一切,完全改变了他和对手彼此的位置。在最后决胜的关键时刻,他几乎是兵不血刃,便击败了对手。冷酷无情的胜利者毫不留情地下令:将古格国王和王后、王子以及所有王室成员、贵族全部押解回拉达克首府列城,终身加以囚禁。
退守到城堡内,直到最后一刻仍然还忠实于国王的古格卫队残部,在断水断粮的情况下,又坚持了许多天,最后才被迫放弃城堡。他们利用黑夜作为掩护,撤出城外,四散逃亡而去。
当拉达克人最后占领古格都城札不让之后,和一切战胜者一样,也展开了一场近似于疯狂的掠夺。王宫所有的珍宝被席卷一空,许多工匠和艺术家被掠往列城,西方传教士们在古格修建的教堂也未能幸免,据后来传教士们的信中回忆:拉达克人“抢走了教堂所有的珍贵物品、圣爵、烛台、披带等等……还将神父们的东西任意送人。”滞留在古格的西方传教士,也一并被拘押到列城,后来才从列城逃回印度。
此外,所有接受过洗礼成为基督教徒的古格百姓也被押送到列城,成为拉达克人的奴隶,只有少数人后来逃了出来。古格的属地托林、日土、达巴、噶尔等地也相继被拉达克人占领,古格王赤扎西扎巴德的国王称号被废黜,拉达克王新任命了他的儿子恩扎普提朗杰成为古格新的国王。
至此,具有700年历史的古格王国宣告覆亡。古格曾经一度辉煌灿烂的太阳终于殒落在碧血黄沙之中……
古格王国灭亡以后,古格王国的属地被拉达克人统治了50多年,直至被西藏噶厦收复。
俊毅云通讯,10w 客户选择,专业短信商务服务
1680年,五世达赖喇嘛派兵击败拉达克在古格的驻军,并与拉达克签署协议,古格王朝故地重归西藏地方政府管理。
在某个佛窟内考古队发现了一个特殊的跳神仪式上喇嘛所戴的骷髅面具。经中国天主教爱委会主教团鉴定,这个面具内外裱糊的纸上竟然是葡萄牙文《圣经》片段。可见安德拉德所记在古格传播天主教一事为真。我们的疑问是,为什么世代信奉佛教的古格王室怎么会突然不顾佛教势力的反对而改宗?其实我们在今天分析这个事件,必须认清当时西方天主教对亚洲宗教认识的误区。中世纪的欧洲,流传着在东方有个强大的基督教君主在他的国家人民信奉基督的故事。当传教士第一次进入古格,他们虽然认识到古格的宗教和天主教并不相同,但他们坚持认为这是天主教在东方长期独立发展变化的结果,佛教的根源是天主教,简单来说,他们认为佛祖是讹传的变形的上帝。当时的国际文化交流并不是很丰富,而且往往会有误会,因此他们这样认为,可以说完全是天真的宗教认同。其实,我们知道佛教起源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印度地区而基督教是公元前后才从巴勒斯坦传播开来。古格王是不是相信了传教士关于天主教是佛教最早的根源的说教,这无关紧要,不论如何古格王接受了令他更为满意的基督式佛教,他的意图不是为了信奉更真实的“佛教”,而是抑制本土佛教僧人的势力。喇嘛高僧们出于对异教的排斥以及自身利益的考虑,组织起来与传教士展开了一场言辞激烈的“辩论大会”。就基督教的神学和佛教的轮回体系孰优孰劣进行辩论。
扎达县扎不让古格故地大量的建筑遗址,是古格王国的物质存在的重要证据。这包括窑洞、王宫建筑、民居、佛殿。它们被废弃不用的年代,是我们非常关心的问题。根据《古格王国建筑遗址》《古格故称》《荒原古堡》等书的描述,我们大致可以推测出以下几点结论: 一、王宫是1630年左右被废弃。王宫的主体建筑建在山顶台地,台地呈不规则S型,南北长270米,最宽处78米,最窄处仅17米,四周的崖边环绕着一圈夯土或土坯砌筑的防卫墙,有围墙可排除台地周围坍塌的可能性,因此可以说,古格王宫的规模不大。山顶建筑遗存明显可分为南、中、 北三个群落,南部属于国王居住和处理朝政的宫廷建筑,它的面积小于托林寺的面积,值得一提的是,与宫廷建筑紧邻的“回”字型佛殿。据张建林先生的研究,这座佛殿有吐蕃时期佛殿的特点,可认为是古格王国早期建筑之一,也向我们揭示了古格与吐蕃的历史渊源。断定王宫在1630年被废弃的文字资料,主要来源于果阿主教阿则维多、安德拉德等西方传教士的笔记和书信。在这一年,,古格王被掠至拉达克列城,王宫被掠夺一空。从考古发现看,山顶王宫建筑遗址北区出土了形制各异的铁箭头380多件,铁铠甲片100多公斤,28个藤盾牌,上万支箭杆及半成品等各式武器装备,属于王室卫队驻防地。按照张建林《荒原古堡》一书中的说法,拉达克王率军围攻古格王宫近月余,那么我们可以推测,这些武器装备应该属于王宫卫队的战斗物质,待后来古格王及卫队被俘,王宫被大肆掠夺,这些物资无疑被丢弃了,虽然拉达克王僧格朗杰命自己的儿子恩扎普提朗杰为古格领地的统治者,但是这位古格郡王并没有流露出对古格的热爱,据阿则维多1631在扎不让时的日记,恩扎菩提朗杰对天主教徒采取镇压手段,并从拉达克请来喇嘛主持宗教事务。然后,他留下一支军队回拉达克去了。那么,我们可以肯定,这座王宫在拉达克入侵后被毁坏,而且之后并未修复。 二、窑洞和民居。其实窑洞除了佛窟外,主要也是居民住所,平民建筑有的是窑洞,有的是小房子,形制因家庭条件各异。从残存的住民居所看,有些民居经历了很长的时间被废弃的,年代不能准确断定,也没有显示出突然被弃置不用的迹象,我们只能推论说,拉达克占领情况下,仍有大量居民生活在扎不让。 三、寺庙废弃的年代各异,各有其原因。古格建筑遗存中,最宏大的当属佛教建筑,山顶突兀而出的城坛殿山坡台地上,两相辉映的红殿和白殿,高低错落的大威德殿和度母殿,山坡西北侧高耸的佛塔等等。难怪意大利著名藏学家杜齐20世纪三十年代到达古格古城时,竟把这里错误的认为是大型寺院遗址。古格以佛教立国的确属实。佛间殿堂的建筑特点,早期主要受印度风格的影响,如王宫附近回廊佛殿属“支提窟”式建筑,古格中期以后古格佛殿建筑,逐渐摆脱了印度影响,开始建造适应自己的建筑材料、建筑技术、佛事活动的藏式佛殿和寺庙。升起天窗的藏式平台屋顶、狭小的前厅、木柱密布的宽敞正殿和四壁生辉的壁画,无不体现出西藏佛教建筑的独特风格。从《古格王国建筑遗址》《古格故城》等考古学方面的资料看,早期佛殿无一不遭受了毁灭性的破坏,中晚期佛殿却基本保持了原来的面貌,人为损毁多出自二十世纪初至八十年代。正是损毁程度的差异的佛殿,为我们研究古格乃至整个西藏佛教的发展,提供了重要资料。古格佛殿遗址中,保存了大量的壁画,从壁画的内容,我们能清楚的看到格鲁派的发展和影响。宗喀巴大师在世纪中叶,以严密的戒律系统的修行此第和完善的宗教组织,进行了一场影响深远的宗教改革,其势力迅速发展至西藏各地。这以后的古格佛殿壁画,越来越多地出现了头戴黄色尖顶僧帽、身着红色袈裟的宗喀巴大师的尊容,晚期的大威德殿,甚至将与佛像等大的宗喀巴像与佛像并绘壁上。
古格王朝遗址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古格遗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