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查询高空的历史风速查询,哪里可以查到?

我国高空风速的气候学特征
: &&&&DOI: 10.11821/yj
气候与全球变化
我国高空风速的气候学特征
任国玉1, 张爱英1,2, 王 颖3, 郭 军4
1. 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国家气候中心,北京 100081;
2.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81;
3.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气候资料室,北京 100081;
4. 天津市气候中心,天津 300074
Climatology of upper wind speeds over China
REN Guoyu1, ZHANG Aiying1,2, WANG Ying3, GUO Jun4
1. Laboratory for Climate Studies, CMA, National Climate Center, Beijing 100081, C
2. Chinese Academy of Meteorological Science, CMA, Beijing 100081, C
3. Meteorological Data Section, National Meteorological Information Center, CMA, Beijing 100081, C
4. Climate Center of Tianjin Meteorological Bureau, Tianjin 300074, China
(1045 KB) &
摘要&利用全国119个探空站年13个等压面和地面附近的月平均风速资料,分析了不同高度年、季节平均风速的气候学特征。结果表明,全国平均200hPa以下风速随高度增加而增加,200hPa~30hPa之间风速随高度增加而降低,30hPa以上风速随高度增加而再呈增加趋势;春、秋季平均风速随高度变化与年平均相似,但冬、夏季的垂直分布差异明显;700hPa及其以上最大风速出现在1月,最小风速在7月或8月;850hPa和地面最大风速发生在4月;对流层风速年较差从下向上增加,在200hPa附近风速年较差最大。我国地面风速在东、西部地区较大,中部地区较小;500hPa年平均风速分布呈西低东高态势,最大中心出现在辽东半岛东部;200hPa年平均风速在江淮地区出现高值中心;500hPa冬季最大风速区在大陆南部,夏季北移并向西扩展;200hPa各季强风速区基本呈东西走向的带状分布,其中春季在江淮地区,夏季移至西北,秋季位于黄淮地区,冬季位置最南。
作者相关文章
Abstract:The annual and seasonal mean wind speeds of upper atmosphere in the period
over China are analyzed for 13 heights (850 hPa, 700 hPa, 500 hPa, 400 hPa, 300 hPa, 250 hPa, 200 hPa, 150 hPa, 100 hPa, 70 hPa, 50 hPa, 30 hPa, 20 hPa) and surface using the radio sounding data from 119 stations. The data are well distributed across the country, and they are standardized before the analysis. The result of our study presents a clear temporal and spatial pattern of mean wind speeds. The country-averaged annual and seasonal mean wind speeds usually increase with height up to 200 hPa, where they reach the maximum. Wind speeds then drop with height between 200~30 hPa, and they again increase above 30 hPa. Mean wind speeds of spring and autumn months bear more similar vertical change with annual mean wind speeds, while winter and summer see a marked contrast, with the winter mean wind speeds at various heights especially above 500 hPa being significantly larger than those of summertime. Generally speaking, mean wind speeds and the yearly range obviously increase from the surface to 200 hPa where subtropical westerly jet stream core is located. The horizontal distribution features of mean wind speeds are also generalized. The surface annual wind speeds are usually larger in western and eastern coastal regions, and smaller in central parts of C Higher annual mean wind speeds at 500 hPa are observed in eastern China, with the maximum wind speeds spot over the Liaodong Peninsula of Northeast China, and lower wind speeds at this height go over the Tibetan P Annual mean maximum wind speeds at 200 hPa are between the Yangtze and Huaihe rivers. At the surface, seasonal mean wind speeds have a similar horizontal distribution with annual ones. At 500 hPa, however, the maximum wind speeds for different seasons are obviously distributed in different regions. The belt of maximum wind speeds in wintertime are observed in southern China, while it moves to the north and extends to the west in summertime. Maximum seasonal mean wind speeds at 200 hPa are seen in an east-west belt. The belt is located between the Yangtze and Huaihe rivers in spring months, in southern Xinjiang and western Inner Mongolia in summertime, between the Yellow and Huaihe rivers in autumn, and in southern China in wintertime, which corresponds well to the seasonal movements of subtropical westerly jet stream at the upper troposphere.
Key words:
基金资助: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课题(2007BAC03A01和2007BAC29B02)资助
作者简介: 任国玉(1958-),辽宁人,研究员。从事气候变化和古气候研究。E-mail:guoyoo@
引用本文: &&
任国玉, 张爱英, 王 颖, 郭 军. 我国高空风速的气候学特征[J]. 地理研究, ): .
REN Guoyu, ZHANG Aiying, WANG Ying, GUO Jun. Climatology of upper wind speeds over China. GEOGRAPHICAL RESEARCH, ): .
链接本文: &
&&&&&或 &&&&
[1] Peixoto J P, Oort A H. 吴国雄, 刘辉等译. 气候物理学,北京:气象出版社,.
[2] Kastendeuch P P, Najjar G. Upper-air wind profiles investigation for tropospheric circulation study,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Climatology, -4): 10.-003-0736-6.
[3] 李崇银. 气候动力学引论. 北京: 气象出版社, .
[4] Blackmon M L, Wallace J M, Lau N C, et al. An observational study of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wintertime circulation. Journal of the Atmospheric Sciences, ): .
[5] 王绍武, 赵宗慈, 龚道溢, 周天军 (编著). 现代气候学概论.北京:气象出版社,.
[6] Essenwanger O M, Reisig G H R. Wind profile climatology of New Orleans, Louisiana, 1967 Report No. RR-TR-67-8, A Project No. lV, AMC Management Structure Code No. .
[7] Pinard J P. Wind climate of the Whitehorse area. Arctic, ): 227~237.
[8] 杨大昇. 北京低层高空的风速分布.气象学报, ): 185~197.
[9] 杨大昇, 李麦村. 汉口低层高空的风速分布.北京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1957, (4): 453~465.
[10] 邹进上, 汪静, 王梅华. 高空气候学.北京:气象出版社,.
[11] 马瑞平, 廖怀哲. 中国地区20~80km高空风的一些特征.空间科学学报,):334~341.
[12] 王丽琼, 张立凤. 台北高空气象要素年变化特征分析.气象科学,):193~199.
[13] 赵人濂, 陈振官, 付维贤. 风切变与运载火箭设计. 宇航学报, ):105~108.
[14] 贾沛然, 陈克俊,等. 远程火箭弹道学. 长沙: 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1993.
[15] 王赞红, 许清海. 现代尘暴和非尘暴天气大气花粉特征及其环境意义.地理研究, ): 262~267.
[16] 孟燕军, 程丛兰. 影响北京大气污染物变化的地面天气形势分析.气象, ): 42~47.
[17] Griffin D W, Kellogg C A, Garrison V H, et al. The global transport of dust. American Scientist, ): 228~235.
詹永锋, 王洪波, 邓辉. [J]. 地理研究, ): .
李琳, 刘莹. [J]. 地理研究, ): .
李玉恒, 陈聪, 刘彦随. [J]. 地理研究, ): .
朱永彬, 王铮. [J]. 地理研究, ): .
孙俊, 潘玉君, 汤茂林, 杜莹. [J]. 地理研究, ): .
王开泳, 戚伟, 邓羽. [J]. 地理研究, ): .
徐新创, 张学珍, 戴尔阜, 宋伟. [J]. 地理研究, ): .
赵娜, 岳天祥, 赵明伟. [J]. 地理研究, ): .
孙玉环, 季晓旭. [J]. 地理研究, ): .
杨足膺, 赵媛, 黄克龙. [J]. 地理研究, ): 863-875.
李瑞, 吴殿廷, 殷红梅, 胡浩, 朱桃杏, 吴孟珊. [J]. 地理研究, ): 961-977.
薛静静, 沈镭, 刘立涛, 高天明, 陈枫楠. [J]. 地理研究, ): 842-852.
林李月, 朱宇, 梁鹏飞, 肖宝玉. [J]. 地理研究, ): 887-898.
周天墨, 付强, 诸云强, 胡卓玮, 杨飞. [J]. 地理研究, ): 762-776.
方创琳. [J]. 地理研究, ): 674-686.
版权所有 & 《地理研究》编辑部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cn近30年我国高空风速变化趋势分析--《高原气象》2009年03期
近30年我国高空风速变化趋势分析
【摘要】:年间采用全国119个探空站14个等压面的月平均风速资料,分析了我国高空对流层和平流层下层风速变化的时间和空间特征,并和同期地面风速变化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我国近27年对流层中下层和对流层上层风速呈下降趋势,年平均风速线性变化速率分别为-0.10 m.s-1.(10a)-1和-0.17 m.s-1.(10a)-1,均未通过0.05显著性水平检验;平流层下层全国年平均风速呈上升趋势,上升速率为0.24 m.s-1.(10a)-1,亦未通过0.05显著性水平检验。同期全国地面风速则呈现更显著的降低趋势,年平均风速线性变化速率为-0.16 m.s-1.(10a)-1,通过了0.05显著性水平检验。我国地面气象站记录的平均风速减弱可能受到大尺度大气环流变化的影响,更可能与台站附近观测环境变化和城市化等人为因素影响有密切关系。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基金】:
【分类号】:P425.7【正文快照】:
1引言风是研究大气动力学和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参量。利用风的数据,可以认识大气运动状态的变化,提高气候分析和预测的能力。风向和风速的变化与大气的能量和物质循环紧密相关,对区域气候有重大影响。我国高空风以纬向风速为绝对优势,高空平均风速变化基本上反映了纬向平均风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守红;刘苏峡;莫兴国;舒畅;孙杨;张春;;[J];地理学报;2010年11期
金巍;任国玉;曲岩;刘晓玲;;[J];干旱区研究;2012年04期
王卫国;梁俊平;王颢樾;樊雯璇;;[J];高原气象;2010年03期
谢今范;刘玉英;张婷;;[J];吉林气象;2010年03期
赵宗慈;罗勇;江滢;;[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11年02期
任国玉;封国林;严中伟;;[J];气候与环境研究;2010年04期
孙家仁;许振成;刘煜;彭晓春;陈来国;李海燕;陶俊;林泽健;;[J];气候与环境研究;2011年06期
吴泓;李永;郑清华;盛丽;;[J];气象科学;2011年01期
陈德桥;戴泽军;叶成志;张剑明;;[J];气象;2012年08期
张守红;刘苏峡;莫兴国;舒畅;孙杨;张春;;[J];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金巍;任国玉;曲岩;;[A];S3 聚焦气候变化,探索低碳未来[C];2012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郭其蕴,蔡静宁,邵雪梅,沙万英;[J];地理学报;2003年04期
李勇红,张可苏;[J];大气科学;1992年04期
黄荣辉,徐予红,周连童;[J];高原气象;1999年04期
龚道溢,朱锦红,王绍武;[J];高原气象;2002年01期
王同美;吴国雄;万日金;;[J];高原气象;2008年01期
况雪源;张耀存;刘健;;[J];高原气象;2008年04期
刘学锋;江滢;任国玉;梁秀慧;张成伟;;[J];高原气象;2009年02期
马瑞平,廖怀哲;[J];空间科学学报;1999年04期
庞洪喜,何元庆,张忠林;[J];科学通报;2004年09期
姜大膀,王会军;[J];科学通报;2005年20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杨峰;査良松;;[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23期
马英洁;秦涛;张爱玲;张贵明;于江;;[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年11期
沈良芳;高荣斌;吕军;李勇;李捷;张强;;[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8期
谢五三;;[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5期
安光辉;刘运华;郭连云;毛万珍;;[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7期
张富翔;丁生祥;金元锋;许正福;;[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0期
袁旗;李菏民;;[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4期
余卫东;杨君健;朱晓东;;[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5期
孔莉;;[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6期
方茸;张建军;翟振芳;张平;陈健;魏春璇;邓斌;;[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爱英;任国玉;郭军;王颖;;[A];2012北京气象学会中青年优秀论文评选论文集[C];2012年
韦道明;李崇银;高耀庭;;[A];2012北京气象学会中青年优秀论文评选论文集[C];2012年
赵秀兰;;[A];2012北京气象学会中青年优秀论文评选论文集[C];2012年
张爱英;任国玉;周江兴;初子莹;任玉玉;唐国利;;[A];2012北京气象学会中青年优秀论文评选论文集[C];2012年
赵瑞霞;张宏;吴国雄;李伟平;石爱丽;;[A];2012北京气象学会中青年优秀论文评选论文集[C];2012年
贺映娜;高翔;马新萍;;[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1年
张俊洁;薛金辉;郭明搏;姬鸿丽;;[A];经济策论(下)[C];2011年
张燕燕;吉志红;安晋森;;[A];经济策论(下)[C];2011年
效文娟;高省莉;;[A];经济策论(下)[C];2011年
张新刚;;[A];经济策论(下)[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金婷;[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郑小童;[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王敏;[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曾和平;[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谢兴斌;[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张丹;[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廖荣伟;[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1年
潘维玉;[D];南京大学;2011年
赵传湖;[D];南京大学;2009年
赵军凯;[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琴;[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张金峰;[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于毅;[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陈秀峰;[D];兰州大学;2010年
李志军;[D];兰州大学;2010年
卞韬;[D];兰州大学;2010年
郭晓宁;[D];兰州大学;2010年
高婧;[D];兰州大学;2010年
张旭明;[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王丽娟;[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叶殿秀,张强,邹旭恺;[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5年03期
陈正洪;;[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年02期
王秀萍;张永宁;;[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王翠花,李雄,缪启龙;[J];地理科学;2003年04期
孙凤华,任国玉,赵春雨,杨素英;[J];地理科学;2005年02期
翟盘茂,潘晓华;[J];地理学报;2003年S1期
马柱国,符淙斌,任小波,杨赤;[J];地理学报;2003年S1期
龚道溢,韩晖;[J];地理学报;2004年02期
华丽娟,马柱国,罗德海;[J];地理学报;2004年05期
杨青;孙除荣;史玉光;毛纬绎;李扬;;[J];地理学报;2006年07期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宋培玲;祝新建;;[J];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04期
方建刚;杜萌萌;白爱娟;;[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王薇;余庄;;[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12年03期
苏坤慧;延军平;白晶;张立伟;王晓喆;李建山;田青霞;;[J];地理科学进展;2012年01期
马雪宁;张明军;王圣杰;马潜;潘淑坤;;[J];地理学报;2012年05期
朱士超;银燕;金莲姬;陈倩;;[J];大气科学;2011年06期
范文波;江煜;吴普特;马枫梅;刘兵;;[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1年06期
李美荣;李星敏;柏秦凤;张维敏;;[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2年03期
张涛涛;延军平;李双双;王腾;;[J];干旱气象;2012年02期
朱保林;管兆勇;卢楚翰;彭妮;田永丽;;[J];高原气象;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卜敏;杨弘;李荔珊;;[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3天气预报灾害天气研究与预报[C];2011年
赵宗慈;罗勇;江滢;;[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4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C];2011年
战云健;任国玉;任玉玉;;[A];S3 聚焦气候变化,探索低碳未来[C];2012年
杨文艳;白如玉;李树岭;王斌飞;周华怡;;[A];S3 聚焦气候变化,探索低碳未来[C];2012年
李美荣;李星敏;柏秦凤;张维敏;;[A];S10 气象与现代农业发展[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章大全;[D];兰州大学;2011年
孙宁;[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赵建军;[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朱士超;[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何丽烨;[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刘晓妮;[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赵云;[D];郑州大学;2012年
朱月佳;[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李强;[D];兰州大学;2012年
周康辉;[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施雅风,沈永平,胡汝骥;[J];冰川冻土;2002年03期
徐影,丁一汇,赵宗慈;[J];冰川冻土;2003年03期
章新平,姚檀栋;[J];冰川冻土;1994年02期
郭其蕴;[J];地理学报;1983年03期
叶笃正,丑纪范,刘纪远,张增祥,王一谋,周自江,鞠洪波,黄签;[J];地理学报;2000年05期
葛全胜,赵名茶,郑景云;[J];地理学报;2000年06期
邱新法,曾燕,缪启龙;[J];地理学报;2001年03期
杜军;[J];地理学报;2001年06期
刘洪滨,邵雪梅;[J];地理学报;2003年06期
陈沈斌,潘莉卿;[J];地理学报;1997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邓刚;;[J];魅力中国;2009年34期
孙建卫;赵荣钦;黄贤金;陈志刚;;[J];自然资源学报;2010年08期
张建云;王国庆;李岩;刘九夫;贺瑞敏;;[J];中国水利;2008年02期
葛全胜;方修琦;;[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0年01期
孔凡伟;;[J];新视野;2011年01期
何凡能;李柯;刘浩龙;;[J];地理研究;2010年12期
王颖;任国玉;;[J];气候与环境研究;2005年04期
刘彦随;刘玉;郭丽英;;[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0年04期
丑洁明;封国林;董文杰;;[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11年01期
方修琦;侯光良;;[J];地理科学;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爱英;任国玉;;[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王树文;吴建河;胡辉;李金刚;许庆蛾;刘平;贾金明;;[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气候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胡雄;张训械;黄信榆;;[A];1995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5年
贾金明;王运行;王树文;孙贵姣;徐巧真;;[A];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加快气象事业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任玉玉;任国玉;张爱英;;[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魏科;;[A];第七次全国动力气象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09年
刘洪兰;白虎志;张俊国;许爱琴;;[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应对气候变化分会场——人类发展的永恒主题论文集[C];2010年
胡菊芳;;[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应对气候变化分会场——人类发展的永恒主题论文集[C];2010年
李艳兰;何如;覃卫坚;;[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1气象与现代农业[C];2011年
李茜;张绍恢;陈敏;;[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现代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与粮食安全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李欣 编译;[N];中国气象报;2010年
李欣;[N];中国气象报;2008年
陈昌平(作者系州气象局局长);[N];甘南日报(汉文版);2005年
本报记者 朱隽;[N];人民日报;2005年
美国国际政策研究中心前高级研究员
郭久亦;[N];光明日报;2008年
华凌;[N];科技日报;2008年
刘向 魏建华
马世骏;[N];人民日报;2008年
刘向 马世骏;[N];人民日报;2008年
王菡娟;[N];人民政协报;2008年
吴红梅 整理;[N];新华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宋连春;[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5年
孙琛;[D];中国农业大学;2000年
盖艳梅;[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周波;[D];四川大学;2005年
金铁洙;[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陈心宇;[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王伟男;[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9年
巫晓燕;[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齐德利;[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宋玉成;[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丽娜;[D];郑州大学;2010年
杨慧;[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纪道柱;[D];山西师范大学;2010年
马杰;[D];兰州大学;2011年
张鹏飞;[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李爽;[D];北京大学;2011年
孟丹丹;[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苏坤慧;[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刘婧辉;[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熊伟;[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2亿+学生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2亿+学生的选择
为什么高空风速大?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2亿+学生的选择
风和对流是两个不同的现象.对流是由于空气受热形成的垂直运动(例如热空气上升),而风是空气的水平运动.对流越明显的地区,其大气对流层的厚度越厚,这是正确的.而高空风带较大也没错,因为能影响到风速的主要大气因素...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年平均风速查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