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立项的网络平台有哪些?

第c05版:今日莱山
我区全面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
&&&&本报讯(YMG记者 曲彩云 通讯员 钱旭辉 狄鹏勇)记者昨日从区人社部门获悉,我区创业大学生迈高机器人总经理李海锐和福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戴福全,被推荐申报由山东省委统战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及中国西部人才开发基金会、泛海公益基金会组织开展的“泛海扬帆山东大学生创业行动”代表人物。  记者了解到,早在上大学期间,李海瑞就拥有了自己的深蓝工作室,随后又成立了烟台市迈高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将创新教育平台研发和创新教育培训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李海瑞利用课外空余时间和寒暑假,潜心致力于创业技能的提升以及竞赛作品的制作,获得国家、省、市各级竞赛奖项30余项。而85后的戴福全,是鸿福满园果蔬专业合作社和烟台福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的总经理,互联网达人、营销达人、徒步达人、资深义工都是他的标签……大家记住他的,却是“闰土”这个称号。2015年,戴福全和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琦先生以及鸿福满园果蔬合作社冯桂梅理事长合作,包下数千亩山林,一起培育有机的SOD苹果,开启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我区通过积极推进“创业在莱山”行动方案的施行,从创业能力、创业平台、创业示范等多个方面入手,不断优化创业创新环境,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营造良好的氛围。除了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报纸等媒介狠抓创新创业工作的宣传,还积极配套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先后举办了“创业项目推介暨创业成果展示会”,向社会推荐创业项目和展示近年来的创业成果;开展“创业就业进校园”活动,面向驻区高校和职业(技术)院校的在校学生,开展创业就业政策宣传和创业就业指导,组织开展了多场创新创业大赛;开展“明星评选”活动,树立一批创新创业的典型,在全区营造出竞相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  此外,我区按照国家、省、市关于组织实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进一步结合莱山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的实际,不断增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的针对性、有效性。8月―9月,我区先后组织了多场综合类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参会企业31家,招聘涉及电子通信、绿色新材料、生态农业、海洋装备、物联网、居民服务、生物医药等多个行业领域的就业岗位538个,现场达成就业意向115个。  围绕创建创业型城市的目标,我区还探索建立了“创业教育+创业孵化+产业化”为一体的创业示范基地,通过政府投资、鼓励高校和企业建设、社会共建等多种形式,有效整合资源,盘活区内闲置楼宇3.3万平方米,全力推进莱山“双创基地”建设,打造烟台最具影响力的海峡两岸青年创新创业孵化交流平台、中韩青年创新创业孵化交流平台和烟台市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核心园区。
以上稿件、图片版权均属水母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水母网”。大学生创新创业答案―智慧树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大学生创新创业答案―智慧树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15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加大支持&做强支撑&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
牟新云&邹克俭&李思瑶
日13:51&&&来源:
李克强总理指出,要借改革创新的东风,推动中国经济科学发展,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态势。成都是一座大学之城,大学生是最具创新活力和竞争优势的人才资源。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应着力强化支撑体系建设。
一、进一步加强创新创业平台建设
目前,成都市在15个区(市)县建立了28个青年(大学生)创业园区,共有场地31.2万平方米,累计实现产值50亿元,为大学生搭建起实践和创新平台。从运行情况看,由于各区(市)县所处区位及创业园产业定位、服务能力和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导致各大学生创业园发展“冷热不均”;部分园区片面追求入园数量,对创业团队和项目不作甄别和选择,造成资源浪费。进一步加强创新创业平台建设,需要充分发挥大学生创业园的集聚效应,提高创业孵化能力,加强创业活动交流。
(一)进一步发挥大学生创业园作用。一是加强大学生创业园建设。二是重视高校院所创新创业载体作用。三是提高大学生创业园建设水平。
(二)加快创业孵化平台建设。一是建设专业孵化器。二是打造新型孵化器。三是构建网上孵化体系。发挥成都市电子商务、网络创业高速发展的优势,打造“成都市网上创业园”服务平台,积极构建“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网上孵化体系。
(三)进一步搭建创新创业活动平台。一是开展“创业天府?菁蓉汇”品牌活动。二是发挥“成都青年创业大赛”引才育才品牌效应。不断加强“成都青年创业大赛”办赛力度,在全国重点高校宣传成都市大学生创业就业政策,提升参赛项目质量,促进参赛项目来蓉转化。三是进一步发挥成都青年(大学生)创业联盟作用。不断完善成都青年(大学生)创业联盟服务体系建设,强化创业沙龙、项目对接、法律事务、融资服务、导师帮带等服务功能,帮助大学生创业者与政府部门、科研院校、工商企业、孵化基地、金融投资机构的沟通联系和对接合作;组织大学生创业企业参加国内外各类展会,扩大大学生创业企业的品牌和知名度;促进行业相近的大学生创业企业成立行业联盟,加强大学生创业企业间的合作交流。
二、进一步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近年来,成都各区(市)县都有专门针对大学生创业的资金扶持,如天使基金、创新基金、产业扶持基金等财政扶持基金,但成都市对大学生创业的资金扶持大部分是靠政府的财政拨款,资助形式较为单一,政策限制性较强,从社会获得资金的方式如银行贷款、小额担保贷款、风险投资等还没有成为主渠道,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大学生创业资金投融资机制。如何建立有效的创业投资体系和运转良好的风险投资机制,如何有效利用技术、专利、知识、信用等担保的融资渠道解决好大学生创业资金问题,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一)扩大小额担保贷款的范围。建议成都市积极探索和创新符合大学生创业实际需求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本着风险可控和方便高校毕业生享受政策的原则,降低贷款门槛,优化贷款审批流程,提升贷款审批效率;进一步完善抵押、质押、联保、保证和信用贷款等方式,多途径为高校毕业生解决反担保难问题,切实落实银行贷款和财政贴息;支持在电子商务网络平台开办“网店”的高校毕业生,使其能享受小额担保贷款和贴息政策。
(二)扩大小微企业信贷规模。建议市属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贷款的增速不低于全部贷款平均增速,并给予不超过基准利率上浮10%的利率优惠。建议部门对银行(担保公司)小微企业贷款发生的损失,按照其年度贷款损失额的一定比例,由市级贷款风险池予以补偿。
(三)实施创业精英金融助推计划。建议引入市场机制,鼓励企业、行业协会、群团组织、天使投资人等以多种方式向创业大学生提供资金支持,与银行、担保公司等一起成立专业工作团队,重点对成都市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大学生创业企业进行投资、贷款、担保等扶持服务。发挥优秀大学生创业企业的反哺作用,会同具有优势的大学生创业企业对初创大学生企业提供资金支持、行业指导、市场分析和管理支持,帮助初创期大学生创业企业提升经营管理和市场适应能力。
三、进一步健全创业服务体系
为了支持创业者,成都市先后出台了众多支持政策,进一步降低了成都的创业门槛,刺激了创业者的热情,创业者平均收益在西部排名第一。但是,在《2014年中国城市创新创业环境排行榜》中,成都位于深圳、广州、杭州、武汉之后,创新创业环境还有一定提升空间;在《2014年中国城市&高校创新创业排行榜》中,创业者最多的前10名院校中成都高校无一入榜,创业者收益最高的前10名院校中成都只有四川大学入榜,排名比较靠后在第九名,说明成都高校创业教育还需要加强。
(一)进一步加强创业公共服务。一是进一步健全服务体系。建议相关部门对创业相关优惠政策进行归集梳理,以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强宣传解读并提供咨询;建立健全大学生网络创业认证标准、程序和管理制度,将大学生创办实体经济的扶持政策延伸到网络创业大学生和大学生网络创业企业。建议进一步完善工商登记“绿色通道”,简化登记手续,为创业大学生办理营业执照提供便利;允许符合相关条件的创业大学生利用大学生公寓、居民住宅或商住两用的高层建筑作为创业经营场所。二是完善青年(大学生)创业导师制度。进一步扩大创业导师队伍,对创业导师进行分类管理,优化创业导师结构,促进创业大学生享受到创业导师帮带服务;进一步完善创业导师咨询日活动,落实创业导师帮带制度;健全创业导师绩效评估和激励机制,进一步激发创业导师的帮带热情和工作活力。三是强化大学生创业信息平台建设。建议有关部门完善成都大学生创业网功能,为大学生创业企业提供政策咨询、创业资助申请、创业项目对接、创业信息等公共服务;建立大学生创业企业信息库,加强市、区(市)县两级信息联动,共享大学生创业企业信息。
(二)实施创业教育培训工程。一是推进大学生创业教育。建议有关部门加强与在蓉高校衔接,推进在蓉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联合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等成立成都市创业培训师资成长中心,加强大学生创业师资培训,不断提高创业培训师资的能力和水平;依托四川师范大学,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自主开发针对性强、符合成都创业实际的教材和课程,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二是办好“创业天府”学院。建议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大学生创业企业设计科学、合理的培训教学模式,把“创业天府”学院打造成培育大学生创业人才的品牌基地。三是加强大学生创业实训和见习训练。建议打造公共实训基地平台,推进创业培训定点机构和职业技能定点培训机构评估认定,为大学生提供免费的技能实训;扩大大学生见习基地数量,加强见习训练监管,评选一批市级、省级和国家级大学生见习训练示范基地;建议鼓励有条件的高校、教育培训机构、创业服务企业、行业协会、群团组织等开发适合大学生的创业培训项目,提高创业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营造创业氛围。一是加强宣传。建议将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措施中取得的进展、经验和工作创新,以及创业大学生自强不息、勇于创业的典型事迹,通过大众传媒予以广泛宣传,营造鼓励创新、崇尚创业、褒奖成功、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积极在高校举办创业政策讲座、创业导师校园行和创业大学生校园宣讲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激发大学生创业热情。二是鼓励创业。鼓励在蓉高校设立创业俱乐部,组建创业指导服务团,引导在校大学生开展创业实践;在蓉高校允许有创业意愿的在校学生休学创业,其创业时间可按照相关规定计入学分,创业之后可重返原校完成学业。
四、进一步健全创业政策支撑
最近几年,成都市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明确规定了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税费、资金、社会服务等方面的支持。但是,部分政策缺乏配套的支撑细则,在执行相关政策时会因为职能限制导致信息不通畅,相对分散,导致政策零散,政策的效能没有完全发挥。
(一)住房保障政策。建议将符合条件的创业大学生纳入成都市基本住房保障范围;鼓励和支持各区(市)县、产业园区以及孵化器,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建设和筹集一批公共租赁住房,切实解决创业大学生的住房困难问题。
(二)税费扶持政策。一是税收优惠政策。建议对进入孵化器的大学生初创科技企业,免缴纳一定数额的市、区留成部分税收;对高校毕业生创办的小微型企业,按规定落实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月销售额不超过2万元的暂免征收增值税和营业税等税收优惠政策;对从事个体经营的高校毕业生和毕业年度内的高校毕业生,按规定享受相关税收优惠政策。二是财政补贴政策。建议制定并完善创业经营场所租金补贴办法,对符合条件的创业大学生按规定给予经营场所租金补贴;对承担高校毕业生见习任务的见习基地,每人每月给予一定补贴;对符合条件的创业大学生,按规定减免登记类和证照类等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三是无偿资助政策。对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成都市急需引进的大学生创业项目,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经部门审核和专家评审后,给予一定数额的项目无偿资助;对成都青年创业大赛获奖项目在蓉落地转化的,给予一定数额的无偿资助。
(三)创业人才培育政策。建议建立成都市杰出创业人才培育计划,组织培育对象参加国内知名高校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等高层次学习;开发国内外高端创业专家资源,加大与高端智库合作,购买全方位的管理指导服务,通过教育进修、资金资助、高端成长指导、资源互助等多种形式,对培育对象进行全面系统扶持和跟踪培养,推动成长期大学生创业企业做大做强;对入选成都市杰出创业人才培育计划的对象提供一定的培育扶持资金和服务,用于教育培养、项目攻关、技术研发、经营管理、市场开发等;或给予一定的银行贷款贴息,扶持成长期大学生创业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作者牟新云,成都市政府研究室副主任;邹克俭,成都市政府研究室经济处处长;李思瑶,成都市政府研究室经济处工作人员)
(杂志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发布,请勿转载) & &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王金雪、秦华)
热点关键词
热门点击排行榜
12345678910大学生创新创业网络服务联盟启动:将提供网络信息交流平台
6月24日上午 ,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网络服务联盟启动会议在清华大学举行,该联盟将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信息交流平台,搭建整合服务平台,开启资源共享平台。
&&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网络服务联盟启动仪式现场。中国青年网记者 王龙龙 摄
&&中国青年网北京6月27日电(记者 王龙龙)6月24日上午,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网络服务联盟启动会议在清华大学举行,该联盟将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信息交流平台,搭建整合服务平台,开启资源共享平台。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中》曾指出,广大青年一定要勇于创新创造。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正所谓“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青年是社会上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理应走在创新创造前列。
&&党中央、国务院、教育部、各地各级政府、各高等院校也纷纷出台政策,既为创新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又让这些大学生“创客”吃下“定心丸”。于是,“创客风潮”从北京中关村兴起,迅速向深圳、上海、天津、四川、贵州等全国各地扩散。同时,大学生群体逐步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助推力量成长为创新创业的“生力军”。
&&面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潮,高校毕业生就业协会顺势而动,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和平台优势,依据全国各地大学生创新创业情况的调研结果,会同相关单位发起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网络服务联盟”(以下简称服务联盟),借助网络力量,大力发展“互联网+”创业服务,建立创业网络孵化器,从而为广大的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提供更多的机会,提供更优秀的平台。
&&据悉,服务联盟是由高校毕业生就业协会,协同高校毕业生就业协会全国大学生就业创业联盟委员会、清华大学毕业生职业服务指导中心、中青视线国际文化(北京)有限公司、北京学院派创新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发起成立。
&&服务联盟以“引领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协助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旨在为大学生提供开展网络新科技技术的信息交流平台,建立起科技信息发展中互相之间的协作合作平台,搭建网络科技创业中同类与类同项目的整合服务平台,开启高校创业团队之间应用网络科技资源共享平台。
&&服务联盟将促进各高校创业团队之间携手合作,展现科技资源优势,取长补短、携手前行;指引大学生们顺应潮流、融入时代,崇尚创新、敢于创业,紧紧抓住机遇,积极行动起来,让青春在创新中闪光,让梦想在创业中实现。
&&同时,服务联盟将利用网络科技的优势,集众力,用众智,引领大学生为主流的青年群体,发扬“勇于创业,敢闯敢干”的精神,努力在改革开放中闯新路,创新业,不断谱写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崭新乐章。
&&高校毕业生协会理事长赵亮宏、高校毕业生就业协会副秘书长李强、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史宗凯、吉林省教育厅李凌红、吉林大学李凤春、北京大学李鑫、中青视线国际文化(北京)有限公司曲池以及北京学院派相关领导出席大会并致辞。来自北京、广东、吉林等全国各高校代表及学生代表100余位嘉宾列席会议。会议由高校毕业生就业协会副秘书长李强主持。
编辑:未闻
扫码变身小作家
惊喜大礼抱回家
未来网为中央新闻网站&如有新闻线索请发至邮箱:
来源:中新网  11:55
来源:中新网  11:32
来源:中国新闻网  11:29
来源:中新网  10:49
来源:环球网  09:36
来源:中新网  09:06
版权所有: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号-1
&&|&&&&|&&客服电话:01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学生创业创新论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