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同企业共奋进

让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图)_网易新闻
让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图)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中国石化石家庄炼化分公司总经理毕建国  题 记:
  “在石炼化工作这么多年,我最大的快乐是不仅看到了企业的发展壮大,更重要的是看到员工的不断成长,感受到他们从学习和工作中得到的快乐。”这番话由衷地道出了毕建国的人生观和事业观。
  采访毕建国时,他和记者聊起了企业的发展,聊起了他和近3000名“工友”的故事。在几个小时的采访过程中,他反复提到“责任”这两个字。他说,每一个人都是社会人,无论是对社会、对工作,对家庭、对朋友,每个人都必须有强烈的责任感。他说,把企业做大做强是我最为重要的责任,培养人也是我任期内最为重要的责任。
  在采访中,毕建国总是用言简意赅的话表达自己对一些事物的看法:“人的观念也是一种战略”、“付出了你就会坦然地面对一切”、“每个人都要融入集体,承担责任”、“做事先做人”、“我们都在享受着前人创造的成果,所以我们也应该考虑为下一代留下些什么”、“为社会为别人担当的时候,你才能得到”、“要对职工怀有敬畏感”、“职工是企业的主人不是一句空话”。短短的话语,总是能让人强烈地感受到一个知识分子、一个国企负责人,对国家、对社会、对企业、对职工的那份深沉的爱。
  他说,他最大的理想就是能实现和看到企业的“永续经营”;他最大的愿望就是看到他的近3000名“工友”能在学习和工作中不断成长,进而收获人生的幸福与快乐。
  谋发展无愧时代
  “800万吨炼油综合改造项目是决定企业未来命运的大事,如何系统思考、兼顾投资、效益、节能环保、原料供应等综合因素,科学选择工艺路线是当前企业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中之重。做不好这个事情,我们将愧对广大员工、愧对企业前辈。”这是日毕建国在公司调度会上的一段讲话。
  不善言谈,看起来像是一个文弱的书生,这是毕建国留给记者的第一印象。而随着交谈的深入,记者完全推翻了对毕建国的最初印象。谈起企业现在和未来的发展,他胸有成竹,侃侃道来;谈起企业每一步艰难的迈进,他的策略和所表现出的坚毅,顿扫“书生意气”,让人体会到一个“掌舵人”的豪气。
  毕建国是在2001年接任石炼化董事长的,当时,企业每年炼油量在300万吨左右徘徊,化工部分正被迫停产整顿,历经改制分流、业务重组的考验,正是人心浮动,矛盾交织时期,“必须靠发展来解决深层次矛盾。”他的心中早就有了“定盘的星”。
  石炼化的己内酰胺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套存活下来的甲苯法工艺路线的己内酰胺装置。它的“存活史”其实就是一部石炼化人的技术创新史、科学发展奋斗史
  石炼化的己内酰胺项目设备与技术系国外引进,由于市场低迷、境外产品倾销等因素,投产一年即被迫停产。由于国外几套装置已经停产,业内人士对甲苯法己内酰胺工艺开始怀疑,许多人对这套引进装置已经在心里判了“死刑”。
  前路茫茫,路在何方?经过严谨、冷静的分析,毕建国统一了企业决策层的共识:苯法和甲苯法生产己内酰胺技术各有千秋,其竞争实力主要取决于“生产、技术、市场”各方面工作是否做得扎实,机会是否能及时把握,是否能较快地消除不利因素,赢得主动。“炼油是基础,化工是希望。”他向全体员工点明了企业发展化工的决心。
  一套在不少人心里被判定“死刑”的装置的希望究竟在哪里呢?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发挥了“起死回生”的功效。
  装置停工期间,公司组织生产技术骨干深入研究第一周期暴露的工艺和设备问题,进行检修、改造,一年后顺利复产开工,己内酰胺装置实现了长周期满负荷生产的目标,但是依然严重亏损。
  能不能在现有基础上以较少的投入获得更高的产出?一个大胆的计划出笼了。2002年7月,公司成立“5改6.5”扩容改造领导小组,边生产、边改造,分阶段进行施工,6月,己内酰胺产量达到5500吨,实现年65000吨的产能。2004年5月,公司首次实现主营业务利润,具备在较好的市场条件下的盈利基础。
  “产学研”相结合是石炼化技术创新特色,从2001年开始他们的创新成果不断呈现,使这套陷于绝境的装置重获生机。毕建国参与组织完成了20多项技术攻关、开发和应用项目。其中,获中石化集团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河北省化学工业厅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同时组织完成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技术成果的工业化试验1项。在推进我国己内酰胺产业发展中,他积极倡导并参与引进世界领先的技术、装备,将世界一流的专有技术首次应用于己内酰胺原料的生产,实施流程再造,形成了独特的工艺技术组合,与传统工艺相比,使主要原料纯苯的转化率由85%提高到99%以上,氢耗降低2/3;废气和COD排放仅为传统工艺的1.8%和9.4%。工艺安全可靠,可实现长周期稳定运行。依靠这些技术创新,目前,石炼化的己内酰胺已达到年产10万吨的规模,在目前化工市场走低的情况下保持了一定的盈利能力。
  谋发展的步伐不能稍有停歇。为了那绿色的“四个亿”,为了支撑企业未来竞争力的“四个亿”,短短两年时间,毕建国平添了许多白发
  2008年,石家庄炼化800万吨/年油品质量升级项目得到批准。这是继2005年石炼化的扩容改造加快发展布出的第二局棋。经过第一局,石炼化原油一次加工能力已经达到500万吨/年,全流程综合配套能力达到420万吨/年,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大幅提升。
  但谋发展的步伐不能稍有停歇。
  完成第二局后,石炼化将跃升为千万吨级炼油企业,这是千载难逢的机遇。但是,企业界有句行话:“不上项目是等死,错上项目是找死”,一针见血地道出了项目决策者的艰难。此时,毕建国就面临着这样的艰难抉择。
  在项目可行性研究过程,先行出台了采用焦化工艺路线的方案,毕建国带领相关专家反复调研、论证,发现原方案的焦化流程,缺乏灵活应对重质原油加工的技术与手段,不得已使每年几十万吨的石油变成了焦炭,在石家庄这样一个临近我国最大产煤区的地方显得颇为无奈。
  毕建国没有犹豫:绝不能错过这次机遇!但是兼顾投资、效益、节能环保、原料供应、未来经济发展方向等综合因素,科学选择工艺路线是决定企业前途命运的关键一着棋子。他放慢了决策的节奏,会同中国石化总部有关部门和多家科研单位研究讨论了十多种总流程方案。发现若在加氢工艺流程中新建的渣油加氢装置与其他装置共同配合,将150万吨/年重质原油转化为汽油、柴油等轻质油品,使石油资源实现最大限度的轻质化利用,充分满足市场对车用成品油的需求,同时真正做到资源的合理利用。这种渣油加氢方案轻油收率比原焦化方案高约3.6个百分点,吨油利润高约19元。但是,同时投资也比原焦化方案多出四亿多元的概算。
  有好心的专家提醒毕建国:“不少的企业就是因为几千万的投资概算压缩不了而批不了项目,错失了机遇,你一下子要多投四个亿,万一耽误了项目可就无法挽回了!”他又何尝不知道,在项目审批过程中,投资一向是以控制、压缩为基本原则的,很多的项目批不了就是卡在投资上。但是,也有一味为项目的“可批性”而压缩投资,最终把项目做成“夹生饭”,致使业主不得不付出更大的代价。
  如果因为投资规模影响了项目进程,错过了发展机遇,我将如何面对广大员工和企业前辈?但是,如果因为工艺路线不佳而制约了企业将来的竞争能力,又将如何面对自己的责任心?
  这四个亿投资的“纠结”,让他寝食不安。在反复的考察、论证中,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理论增加了他的勇气与信心,绿色、低碳、环保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导向性价值观,企业的发展岂能与发展潮流相背?
  科学的财务指标评价进一步坚定了他的决心,他把自己的想法与企业领导班子成员反复沟通,形成企业的共识,并向项目审批组反复汇报:这是“绿色”的四个亿,这是支撑企业未来竞争实力的四个亿,必须增加的四个亿。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0年6月,总投资63.71亿元,采用环境友好的全加氢工艺路线,把装置结构调整、产品质量升级和低碳环保等多方面有机结合,并通过“以新带老”,全面提升企业综合竞争能力的项目石家庄炼化800万吨/年油品质量升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得到批准。目前,项目进入全面建设阶段,计划在2013年9月建成投产。
  在项目启动仪式上,业内朋友欣喜相逢。一位两年不见的同道惊讶地发现毕建国的变化:小毕,你长了这么多白头发!相互对视,爽朗的笑声荡漾开去。而此时的毕建国,已经在心里谋划着另一盘“棋局”,他的思绪已飘向企业如何形成千万吨级规模后的那个“大局”。
  以员工为关注焦点
  “干群关系决定人心向背和企业命运。干群关系中干部是决定因素。不会关心员工的干部是不称职的干部”。在企业发尽快任务异常繁重的时候,毕建国反复在公司调度会上向各级管理干部说明企业的理念:要以员工为关注焦点。
  1982年毕建国大学毕业分配到石炼化工作至今,他历经普通操作工、技术员、车间主任等十多个职务,这样的“基层履历”,让他更加了解普通职工的所思、所想、所需。也正是这样的基层实践,让他更加懂得一线职工的苦与乐,把心和职工贴得更近。在接受采访时,毕建国曾用低沉的语调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没有这样好的职工,就没有石炼化的今天。
  说完这句话后,毕建国沉默了很长一段时间。他似乎在回想着自己和工人们一起奋斗、打拼过的那些艰难的日子。而后他突然对记者说:企业管理层应该对职工怀有敬畏感,在企业里一线职工是最应值得尊重的。他们也理应成为企业真正的主人。
  “培训是员工的内在需求,更是企业的责任。只要每期有一个员工转变,我们的钱就不白花。”从2005年开始毕建国把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作为企业一项重要战略来推进
  “我强烈地感到,这样的培训如果能提前20年,那么,现在的郭会云绝不是现在的郭会云。”新任班组长培训后,装卸油车间40岁的郭会云师傅,说出了这样的心声。“30年前,如果有人能给我上这样一堂课,可能会改变我的一生!”油品车间51岁的高文成师傅,感叹地说道。
  “培训是员工的内在需求,更是企业的责任。”“只要每期有一个员工转变,我们的钱就不白花。”从2005年开始毕建国把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作为企业一项重要战略来推进。
  企业整合了培训资源,成立员工培训中心和网络学院。在他的推动下,企业培训团队广泛借鉴,持续改进,不断提升,多手段推动、强化,逐渐形成了具有企业自身特色的“511培训成果转化模式”。
  几年来,应用这一转化模式的公司HSE、优秀兼职教师、各单位培训员、班组长、专业技术人员、操作员工职业化8类49个培训班2468名培训学员,共制订成果转化方案2322项,完成2308项,其中工作改进方面1582项,管理提升方面430项,心态转变方面396项。班组长职业化轮训两次,轮训班组长2600余人次。进行5次50个工种(岗位)3338人次的技能鉴定,鉴定合格3111人次。积累班组管理、装置操作案例5700余个,累计300多万字。据随机跟踪的3个可量化统计的转化成果,就为企业降本增效120多万元。职业化轮训,对班组长素质、班组管理水平、技能操作人员素质提升,特别是在改善“国企员工”原有的角色认知和思维方式,树立适合现代市场经济的职业人思维方式,促进员工身与心、言与行,以及自我与他人、与团队、与环境和谐相处方面起到了非常明显的作用。
  近5年,公司进行了3次大规模技能竞赛,并且出台相关制度,把每两年举办一次竞赛制度化,通过赛前练兵、优胜激励等方式,使其发挥选拔拔尖人才作用的同时,也推动了整个技能操作队伍技术素质的提升,营造了“学技术有用,会技术光荣,高技能人才受尊重”的良好氛围。这一成果转化模式还先后被多家培训合作方向电力、通讯、钢铁、煤炭等行业的企业借鉴推广。
  “以人为本,首先体现在对员工生命安全的保障。必须让无组织纪律、无安全意识者远离工作岗位,这才是真正的关爱。”毕建国说
  2012年清明节那天,一线员工小张被当天值班的毕建国总经理发现在岗位使用手机。就这一瞬间,按照石炼化安全生产禁令,她这个从未受过批评的生产骨干将承受扣罚资金、离岗培训一个月的处罚。更让她难受的是还连累作业部及装置领导受处罚。
  但令她始料不及的事接连不断,在她在会上公开检查之后,装置主任、作业部领导先后来找她谈心,并转交了一本书《制度高于一切》,书的扉页上一行清晰有力的行书“生命高于一切,但生命需要好的制度和执行来保障!”落款是毕建国。
  打开书,一个个因违章违纪造成事故的教训强烈地冲击着她的心房,合上书,一股暖流在她年轻的身心升起,她感动地接受了处罚,郑重地写下平生第一分检讨,递交给毕建国总经理,“企业安全生产禁令都是前辈们用生命为代价的教训换来的,再也不能心存侥幸地不严格遵守。今后,我一定会是一个遵章守纪的模范。”
  石油化工生产与高温高压相伴。“以人为本,首先体现在对员工生命安全的保障。”“必须让无组织纪律、无安全意识者远离工作岗位,这才是真正的关爱。”毕建国要求干部要放下怕得罪人的思想,始终把安全生产工作放在一切生产经营工作的首位。每年年初他作为HSE委员会主任都要与各个职能处室和基层单位安全负责人签订《HSE承诺书》,各单位一把手与本单位员工签订《HSE承诺书》,明确各部门和各位职工的安全目标、考核和问责。建立了自上而下、一级保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安全保证体系,安全生产工作扎实有效开展。他们结合企业特点,通过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现场安全监督管理、贯彻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安全生产禁令、建立企业安全“金规”、实施区域化安全管理措施、强化对承包商、供应商的安全监督体系等措施从严管理抓安全规范落实;通过坚持不懈的岗前安全点名、“我要安全”等主题活动强化全员安全意识,把安全理念变成员工安全行为;严格执行安全“三同时”制度,加大隐患治理力度,把本质安全作为企业永恒追求,安全生产保持了平稳态势。
  从2007年开始,石炼化策划“平安家书”活动。在万家团圆的新春佳节前夕,把企业的平安家书送到员工家属手中,寄语每个家庭:用亲情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用亲情为亲人的平安构筑一道牢固的“长城”,用亲情为企业的安全生产经营提供最强有力的保障!亲情家书,把先进的理念传播到员工家庭,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让广大员工身心有了家庭的关注。一些基层单位经常组织以亲情为主题的安全自主教育活动,收到良好效果。“亲情”理念破解安全教育“逆反”心理,“我要安全”成为员工及其家人共同的发自内心的追求。
  公司把关心职工健康作为一项长期的、重要工作来抓。公司工会从2008年开始推进健康工程,建立完善了职工健康档案,健全职工体检项目,每年定期组织员工体检,做好职工健康分析。组织员工听取专家健康知识讲座,树立科学的健康生活理念。组织开展“健康受益、快乐共享”征文活动,把员工亲身体验到的健康心得体会和感悟、有效的保健方法进行交流、共享,普及健康知识。同时,推广简便易学的工间操、健排舞,以节日为契机,有针对性地开展拔河、抡大绳比赛,以及秧歌、舞蹈、独唱、合唱、京剧、才艺表演等活动。太极拳、舞蹈队、象棋队等职工业余文体社团在推进员工健康工程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石炼化社区公共健身设施配置齐全,职工文体活动中心、游泳馆等健身场所为全员健身活动提供良好硬件支持。一年一度的职工羽毛球、乒乓球、篮球、软排、游泳比赛、暑期“消夏系列活动”、冬季“迎元旦”长跑活动、职工运动会吸引了广大员工的广泛参与,员工健康工程焕发了石炼员工热爱生活、团结奋进的勃勃生机。
  在石炼化,各种帮扶救困制度与措施、送温暖活动都是企业领导亲自过问落实的大事情。“和谐的核心是关心人”,毕建国说:“关心人要以心换心。”
  年近八旬的退休职工孙华智是一位1948年入党的老党员,2008年春节,在公司党政领导上门慰问他时,对组织的关怀非常感动,随即写下一首诗《心声》,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
  “和谐的核心是关心人”,毕建国强调,“关心人要以心换心”。并要求关心标准要具体化,基层从“五必访六必谈”入手抓落实。
  “五必访”:职工或职工家属生病住院必访、有婚丧大事必访、有家庭纠纷必访、有天灾人祸必访、有流失苗头必访;“六必谈”:职工思想情绪不稳定必谈、职工工作岗位发生变动必谈、职工工作遇到困难挫折时必谈、职工反映意见必谈、职工之间发生矛盾必谈、职工入党必谈。每年春节期间,公司领导和有关部门领导组成10个慰问小组,由党政一把手亲自带队,给老干部、老党员、老模范、现职中层干部、党员以及生病职工、困难家庭送去组织的关怀和温暖,传达党中央精神,介绍企业发展形势,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在石炼化,各种帮扶救困制度与措施、送温暖活动都是企业领导亲自过问落实的大事情,企业“弱势”群体、短期困难职工、离退休职工、家属都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帮助和关怀,这些人群成为了促进企业和谐的积极力量。
  为畅通民意渠道,石炼化开通了“基层疑难问题直通车”,安排基层单位在调度会上作“基层之声”汇报,利用企业内部网络快捷收集和解决基层员工疑难问题,高层定期直接听取一线诉求并及时处置,在基层员工和高层决策之间架起了高速交流的连心桥。
  近几年,企业重点抓了职工食堂的全面提升工作,改造职工食堂,引入管理标准化程度较高的专业餐饮公司,职工就餐环境和餐饮质量有了极大的改善。2007年,按照社区社会化改革的趋势和要求,经过与石家庄市政府有关部门多次沟通、协商,建起了邮局、公交车延伸到生活小区,居民生活更加方便。2008年重建了设施较为齐全、功能完备的离退休职工活动室。如今的石炼生活小区,居住环境优美,绿化覆盖率达41.28%,为石炼社区居民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塑造企业灵魂
  “管、卡、压是一种管理方式,服务、引导也是一种管理方式。关键看我们追求的目标是什么,能不能把企业的追求与员工的追求完美统一。”从2005年开始,毕建国着手推动企业文化建设。
  毕建国说,企业的核心问题是人的问题,做企业首先考虑的是用什么样的办法把所有人的心聚到一起,这样企业就有了“永续经营”的最根本力量。
  他说,好的企业的标准基本是一样的。真正的区别在于“这个企业是不是有文化”。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毕建国开始着手推动企业文化建设。这些年来,石炼化通过种种制度、活动等,打造出了具有“国有企业品格、石炼化特色”的企业文化。
  “尽职享未来,我与企业共成长”是石炼化的核心价值理念,由此公司通过各种方式,让员工多角度深入思考和理解关于“尽职”理念的内涵
  2005,毕建国在深入思考的基础上提出“尽职享未来,我与企业共成长”作为石炼化的核心价值理念,为员工在服务企业与自我成长之间找到了一个明确的结合点。
  为了使之深入员工心中,他们组织了全员培训,编写企业文化系列文案10多册,建立企业文化展厅,组织企业文化故事征集与宣讲、组织企业文化知识竞赛、让无形的理念变成生动的形象。特别是历时半年的大讨论和三十多场“尽职文化”辩论赛,让员工多角度深入思考和理解关于“尽职”理念的内涵,唇枪舌剑之间让员工心灵受到一次次深深的触动。
  员工编写身边尽职和不尽职故事,自编自演相关内容的文艺节目,公司将员工编写的故事和辩论发言整理汇编成书,发到全体员工,进一步交流、学习,反复强化核心价值理念。
  生动活泼的形式吸引着员工全身心投入,每一次讨论、每一场辩论、每一个节目、每一册资料,既是员工互相启发教育、互相切磋激励的竞技场,又是他们达成共识、升华理念的成果展示台。这些活动使企业核心价值理念深入人心,并成为员工的自我评价标准,成为绝大多数员工的主动追求。
  基层员工自建的技能培训教室、基层文化苑、员工创新工作室相继出现,主动学习、追求进步、乐观自信成为员工队伍的主流,创建学习型组织为企业与员工注入了前所未有的创造性
  在石炼化信息中心,每个周一的部门调度会结束后,必有2名员工被指定做10分钟的演讲,随后其他同事进行点评。这是从2008年开始推行的“30分钟能力培养计划”的一项内容,他们一直坚持至今。从创建学习型组织开始,中心每年都确定一个员工能力培养主题,连续不断地坚持,使得这些以前害怕正式公开讲话、害怕撰写技术论文的IT精英们变得底气越来越足。
  从2005年开始,石炼化引进创建学习型组织理念并进行广泛实践,学习型组织的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等五项修炼理念、工具、方法不断应用到团队学习和日常管理工作中。
  在广泛开展读书活动、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的同时,进行改善管理方式的探索。2006年,公司推出中层干部“职能反思”活动,以促进公司强化职能管理,转变机关作风。阶段性工作反思、问题性反思、学习性反思活动在所有职能处室全面开展。这项活动使机关管理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在面对问题和挫折、面对成绩和进步的时候都有冷静反思的习惯,学会“有成绩时看窗外,有问题时照镜子”,平时要学习新知识,重新定位成长目标,让成绩、挫折和他人的经验都变成促使自己进步的台阶,随时保持积极进取的良好状态,注重自我超越。公司宣传部每季度针对部门反思活动组织一次评比、奖励,并在公司调度会上进行公开讲评,将优秀反思案例汇编成册,供交流、借鉴。持续不断的反思活动使干部人格得到完美,心理素质普遍提高,机关管理职能定位、管理手段、管理绩效发生显著变化,有效推进了企业整体水平提升。
  2010年10月的一天,空分车间疏水器班里新上岗的廉师傅突然接到环保车间告急电话:“有一台疏水器坏了,需赶快修复。”廉师傅问了一下位置,很快就找到疏水器的型号、材质。电话那头的告急人十分惊讶,“你怎样这么清楚?”“我们有个GPS!”廉师傅自豪地告诉人家。
  疏水器班成立之初,车间打电话通知要求维修时,往往说不清位置、材质、型号,维修班师傅只得蹬着装满多种型号、材质的三轮车去装置碰运气、白耽误功夫。他们就把解决这个问题作为当年自主管理目标。经过一番合计,他们决定动手绘制一张全公司疏水器分布图,让每个角落的疏水器的位置、材质、型号等详细信息一目了然。于是,他们利用维护淡季深入装置、系统各个角落取得第一手资料,反复核实,穿装置、访罐区,忍受蚊蝇叮咬,从初春到仲夏,11张图样出笼了。靠着这个自制的“GPS”,2010年,他们提高维护效率、缩短泄漏时间,同比节约蒸汽7000多吨。
  2008年初,公司按学习型组织特点引导基层员工进行自主管理探索。员工以共同愿景为纽带成立90多个自主管理活动小组,他们按照自己发现问题、自己研究问题等“八个自主”的要求,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做实事、见成效、双提升,工作的能动性、创造性得到发挥。经过连续三年的实践,许多小组取得了可喜成效,解决了许多由至上而下的等级管理方式解决不了的生产、技术和管理问题,班组资源得到优化利用、管理效率提高、现场面貌和基层员工精神面貌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每年的基层自主管理成果展评,各自主小组员工群策群力、精心策划,纷纷以独特方式展示他们的理念、实践和成效。这些活动不仅展示了成果、交流经验,也感染教育了他人,起到推动自主活动向纵深发展的目的。目前,公司自主管理小组达到190多个,一种更加符合人本需求的有效管理模式开始建立。
  创建学习型组织为企业与员工注入了前所未有的创造性,员工综合素质大幅提高。操作工中高级工比例达到70%,技师和高级技师占操作工总数的10%。“活流程”、“活教材”、“技术能手”、“技术标兵”、“勤学敬业新秀”等学习型员工大量涌现。公司有两个基层班组获得国资委授予的中央企业学习型红旗班组称号,基层员工自建的技能培训教室、基层文化苑、员工创新工作室相继出现,主动学习、追求进步、乐观自信成为员工队伍的主流。
  班组是企业最基本的细胞,也是最重要的细胞,石炼化通过“班校家”建设,打造出了一个又一个勇担重任、追求卓越的协同团队,坦诚包容、关怀和谐的友爱港湾
  “我真的不怕考试了。”电工维护班的小吴,现在敢于这样高调张扬起来。
  以前,他是最怕考试的。去年四季度的一天,装置通知要组织季度考试了,小吴愁眉苦脸地看着书,班长杨庆英看在眼里没说话,可在第二天的班前会却讲开了:“就要考试了,大家有时间多看看书,咱们小吴已经开始准备了。今天的‘每日一讲’就由他来讲低压电动机自启动原理图。”小吴微微一怔,虽然企业提出“人人担当老师”,可自己从来还没真正当过一次呢,唉,这回安排上了,只好豁出去了。他红着脸用低低的声音讲了一通。
  班长又组织大伙纷纷向他发问,大家互相讨论起来,一来二去,图纸的细枝末节都看透了,原理图就在不知不觉中熟悉了。一考试,大家成绩都很好。
  在适当的场合给予班员适当的表扬,越来越多的班长现在都习惯用这一招了。这只是石炼化“班校家”建设理论的牛刀小试。按照“班校家”理论,班组可以应用“赛马、荣誉、分享、轮值、评议、链锁、活力”等七大机制,以充分激发班员的潜能,搞好班组建设。
  走进石炼化的基层班组,你会发现许多班组的墙壁上挂着一块展示板,有班组理念、班组目标、班组标识、安全公约、班组明星、成员照片等内容,内容丰富、匠心独运、各具特色。看着它,你的精神一定为之一振,这块6平方米大小的展示板就是这个班组的心灵家园。这就是班员们一起集思广益、一起动手制作、一起精心呵护的“班组名片”。
  淅淅沥沥飘洒片刻即停的秋末小雨增添了几许寒意,也使空气清爽了许多。日9点30分,开完调度会的毕建国总经理,片刻未歇,便开始走访“班校家”试点班组。
  在动力站汽机装置运行二班,走访变成了班组成果展示会,班长宋丽华大方地向毕总介绍班组“班校家”建设情况,她陪着毕总观看他们的展版、台账,不失时机地向毕总推荐着自己班组的5大员,一一讲述着他们创建初期的一对一培训和现在的链锁式培训,学而至用,学而至变。“班校家”所倡导的理念在这里开花结果,班中的老师傅爱护自己的班组几乎到了护家的地步,常常拿着像机记录着班中的精采,并隐身在“班校家论坛”上倾述对自己班组的热爱。全班在前几天的汽机意外事件处理中,同心协力,急而不乱,有序地将装置稳稳妥妥、安安全全停下,受到了作业部嘉奖。
  “班校家”所倡导追求的是工作的班:勇担重任,追求卓越的协同团队;学习的校:学习进取,开拓创新的有效平台;精神的家:坦诚包容,关怀和谐的友爱港湾。毕建国称它是“先进文化的典范,和谐社会的细胞,创新创效的摇篮,共同成长的平台。”在他的倡导下,企业从去年年底引入“班校家”新型班组管理模式并开始试点建设的,现在自愿申请参加试点的班组达到160多个。
  岁月荏苒。回首自己走过的路,毕建国用“无怨无悔”这四个字来概括。他说,在石炼化工作的30多年,是我人生中最感幸福的时光,因为我和我的3000名“工友”,休戚与共,共创未来,我们一起拼搏,我们一起奋斗,石炼化的每一步发展都洒下了每一个人辛勤的汗水,我们必将拥有更美好的未来。
本文来源:中工网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银行员工砥砺奋进论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