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经济为什么经济不景气不景气

不懂就问。为何今年我国实体经济这么不景气?
52回复/4亮 4035浏览
是因为收到了互联网的冲击吗?但是为什么连大米这种粮食产业都不景气呢?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我国今年实体经济这么不景气?在暴跌的股票背后 其实也反映了其实我国实体经济不景气的这个事实吧
这些回帖亮了
因为房子不能再翻几倍了
一个房地产带动整个中国经济....
从盖楼开始,水泥,钢筋,砂石等等
房子改好后装修,什么板材,电器,家具,瓷器,玻璃,地砖
五金....太多了
一个房子拉动太多的消费!
恰巧中国经济减速的这两年,正式房地产减速的这两年....
1.中国经济是靠企业数量上去的。每年强行8%左右的GDP增长,靠什么维持?这个每年8%就是典型的社会主义那套东西,无视市场规律。2.中国经济有一个致命伤,制造业的落后,只有制造业和农业是财富的制造,其他的都是财富的再分配,恰恰中国制造业 能有一个拿得出来的吗?显然没有,中国制造业还停留在代工,生产附加值极低的产品上。3.靠房地产搞起来的经济除了在一个强势kbc6n集权单政dang,变态的好面子的国家还有哪能维持下去?中国经济形式不好,不是一年两年能解决的问题。估计你这辈子能不能看到真正好转的情况都不一定
引用10楼 @ 发表的:
不要危言耸听,我们国家正好利用这个机会产业转型,是好事,而且制造业稍微的下滑对普通老百姓根本没什么影响,不信你问问街上的筒子们收入有减少么? 至少我的同学朋友亲戚们这三年收入都是有明显增加的
还是有影响的,我对面的几个电子厂,前两年都挺牛逼的,现在几乎都在倒闭状态。里面上班的人从之前的3000多到现在的1000多....我们这边很多老板跑掉了:我们昆山这边,政府去年40多个亿的外债,跑掉了。而且我们开店做生意的明显江河日下,我是感觉比08年的金融危机严重的多,只是ZF不这么说
因为房子不能再翻几倍了
时代开始变了,我总有预感。发自手机虎扑
很多行业在转型。
人工成本什么上升不少。
今年7月份,中国制造业跌倒最低点。一方面,中国现在内地的重工业,基本靠建房来维持。现在能建的房越来越少,相关工业减产,是个很大的因素。现在只有一个办法解决,就是方便+鼓励大家买第二套房。另一方面,新的国际经济形势,使得我们的出口关系网、出口序列发生了变化。便宜简单的东西都交给更穷的国家,比如没啥技术含量的牛仔裤正在往孟加拉转。我们生产贵的。比如光电产品。但是国内产业调整需要时间。[ 此帖被腰刀后场三分在 21:48修改 ]
这3年都不行 今年病入膏肓了
今年特别的严重
一个房地产带动整个中国经济....
从盖楼开始,水泥,钢筋,砂石等等
房子改好后装修,什么板材,电器,家具,瓷器,玻璃,地砖
五金....太多了
一个房子拉动太多的消费!
恰巧中国经济减速的这两年,正式房地产减速的这两年....
支柱产业房地产不行了 瞎猜的 别喷我 我也是乱说发自手机虎扑
不要危言耸听,我们国家正好利用这个机会产业转型,是好事,而且制造业稍微的下滑对普通老百姓根本没什么影响,不信你问问街上的筒子们收入有减少么? 至少我的同学朋友亲戚们这三年收入都是有明显增加的
四万亿续了几年,不然早几年就爆发了
引用10楼 @ 发表的:
不要危言耸听,我们国家正好利用这个机会产业转型,是好事,而且制造业稍微的下滑对普通老百姓根本没什么影响,不信你问问街上的筒子们收入有减少么? 至少我的同学朋友亲戚们这三年收入都是有明显增加的
还是有影响的,我对面的几个电子厂,前两年都挺牛逼的,现在几乎都在倒闭状态。里面上班的人从之前的3000多到现在的1000多....我们这边很多老板跑掉了:我们昆山这边,政府去年40多个亿的外债,跑掉了。而且我们开店做生意的明显江河日下,我是感觉比08年的金融危机严重的多,只是ZF不这么说
引用10楼 @ 发表的:
不要危言耸听,我们国家正好利用这个机会产业转型,是好事,而且制造业稍微的下滑对普通老百姓根本没什么影响,不信你问问街上的筒子们收入有减少么? 至少我的同学朋友亲戚们这三年收入都是有明显增加的
你的同学朋友亲戚都是干啥的?
我看周边企业的机关的服务业的收入大多在降啊
引用10楼 @ 发表的:
不要危言耸听,我们国家正好利用这个机会产业转型,是好事,而且制造业稍微的下滑对普通老百姓根本没什么影响,不信你问问街上的筒子们收入有减少么? 至少我的同学朋友亲戚们这三年收入都是有明显增加的
我家里开米厂的,往年这时候是旺季,订单打都打不完,现在收的谷子基本上就堆在那里,白天都不怎么开机了
实体经济萎靡 社会风气越来越浮躁 虚拟经济炒的火热 泡沫越来越大 肯踏踏实实赚钱的越来越少
钱都让两位马总挣了呗...
淡定,习惯就好。
引用12楼 @ 发表的:
还是有影响的,我对面的几个电子厂,前两年都挺牛逼的,现在几乎都在倒闭状态。里面上班的人从之前的3000多到现在的1000多....我们这边很多老板跑掉了:我们昆山这边,政府去年40多个亿的外债,跑掉了。
而且我们开店做生意的明显江河日下,我是感觉比08年的金融危机严重的多,只是ZF不这么说
政府欠了40多亿外债?还跑掉了?你们昆山那边现在是无政府状态?
引用5楼 @ 发表的:
今年7月份,中国制造业跌倒最低点。
一方面,中国现在内地的重工业,基本靠建房来维持。现在能建的房越来越少,相关工业减产,是个很大的因素。现在只有一个办法解决,就是方便+鼓励大家买第二套房。
另一方面,新的国际经济形势,使得我们的出口关系网、出口序列发生了变化。便宜简单的东西都交给更穷的国家,比如没啥技术含量的牛仔裤正在往孟加拉转。我们生产贵的。比如光电产品。但是国内产业调整需要时间。
即便是光电产业现在也很吃力吧
我朝现在到了还债的时候了
按防区的说法全是上一任的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请
& 允许多选
396人参加识货团购369.00元163人参加识货团购99.00元895人参加识货团购699.00元25人参加识货团购166.00元1004人参加识货团购489.00元360人参加识货团购188.00元275人参加识货团购185.00元459人参加识货团购598.00元220人参加识货团购145.00元302人参加识货团购309.00元33人参加识货团购155.00元600人参加识货团购217.00元分析称中国经济最困难或在年_凤凰财经
分析称中国经济最困难或在年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发生以来,至今已过去六个年头,全球经济的复苏态势业已确立。,
&&&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风险渐行渐近&系列评论之二 于学军 美联储停止增加购债并非&世界末日&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发生以来,至今已过去六个年头,全球经济的复苏态势业已确立。 2013年以来,美欧日等西方三大经济体均呈恢复态势,但相比较来看,美国经济复苏明显,欧日则相对微弱并仍受到通缩困扰。发达经济体复苏并带动全球经济增长,是人们期盼已久的利好消息,但对新兴经济体国家和地区来说,情况却并非如此,反而带来明显的扰动和混乱。 自2013年5月美联储宣布将逐步退出&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即QE政策)之后,全球新兴经济体国家的金融市场遭受重大冲击,并致使这些国家的股票市场普遍大跌,出现巨幅贬值。从2013年末开始,美国已坚定地走出缩减QE的步伐,大约在今年的10月之后,美联储即可退出QE,届时美联储将不再增持国债等各类债券,其资产负债表会稳定下来。这容易给人产生一个错觉,似乎美联储不再增加购债规模之日,就是其退出QE之时,从此全球便会自动进入货币紧缩状态,所以此消息一出,立刻在全球金融市场掀起巨大波澜。 但实际情况可能并非如此。因为停止增加购债并不等于美联储资产负债表的自动削减,要知道自2008年以来,美联储持续实行的QE政策,已使其资产规模由危机前的不足9000亿急剧扩大到现在的4万亿美元左右,所以美联储即使今后停止购债行动,其已购债券规模仍足以维持极度宽松的货币环境。难怪早在今年初,西方就有专家指出:事实上美国宽松的货币环境已经超过金融危机前的水平,美国已重陷巨大的资产泡沫化之中,极有可能随时引发新的金融危机。 因此,我认为,美联储停止增加购债之时,并非&世界末日&,届时美国及全球实际上仍处在一个非常宽松的货币环境当中。金融危机发生之后的五年多来,全球经济之所以持续低迷,并非货币不够宽松所致,而主要是在发生危机的那些美欧发达国家,其内部经济的结构性调整至今仍未到位,致使全球经济增长始终缺乏持续有效的拉动力量。此外,这期间科技创新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极为有限,还不足以推动经济走出困境。对美联储退出QE的真正考验,停止增持债券仅为第一步,接踵而来的问题便是如何削减已然过大的资产负债表,即如何将危机发生后急剧扩大的约4万亿美元资产规模压缩到危机发生前的正常增长水平;同时还有一个何时和如何启动提高联邦基准利率的问题,以恢复利率正常化水平。 亚洲短期内不会重蹈1997年覆辙 鉴于以上分析,围绕着目前中国经济增长的突出问题,笔者特提出如下观点:中国以及亚太地区的其他新兴市场国家,在短期内不会出现1997年那样的危机。 自2013年5月美国最早提出缩减购债规模之后,已在全球新兴市场国家中多次引发金融震荡,在亚洲更有学者重提再次引爆类似1997年那样的亚洲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如果金融危机真的爆发,必将对中国的经济、金融带来严重影响。 我认为短期内亚洲国家不会发生类似1997年的金融危机的具体原因在于: (1)这次全球金融危机主要发生在美欧等发达国家,美国QE的退出效应,其冲击的范围极为广泛,最为严重的国家是巴西、阿根廷、南非、土耳其等,分散在南美洲、非洲、亚洲边缘等地区,并未主要集中在亚太中心区域。 (2)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发生之后,亚洲国家痛定思痛,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普遍将危机发生前实行的固定汇率制改为了相对灵活的浮动汇率制;同时更加注重的积累,尽可能做到未雨绸缪,以丰补歉,以防不时之需,2013年末亚洲国家外汇储备约占全球储备总额的三分之二。 (3)亚洲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中国及亚太地区其他新兴市场国家蓬勃发展,整体经济实力大幅提高,在全球经济中的比重持续上升,已今非昔比;中国经济更是迅速崛起,与美国之比,已由1997年危机发生时的约五分之一上升为二分之一强,并成为全球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约占全球的近三分之一,抗风险能力显著提高。 (4)美联储停止购债行动仅是退出QE的开始,并不意味着紧缩政策的即时到来,更远未到提高利率的程度。纵观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0年由美国科技网络股破灭而引发的短暂金融危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等近20年来全球发生的几次重大金融危机,其爆发点均处于美联储联邦基准利率的&高位&,并且高利率常常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如此看来,我认为短期内不仅亚太地区不会爆发类似1997年那样的金融危机,而且全球范围内也不会集中在某一地区爆发一场区域性特征十分突出的重大金融危机。因此,笔者认为,对中国经济增长形成的外部压力,最严峻的时期并不在今年,而是2015年之后,最可能的时间窗口应是年,或许还会拖延至2018年。 因为随着美国经济的持续复苏,美联储增持购债行动预计应在今年末彻底退出,随后最晚将从2015年开始提高联邦基准利率;经过1~2年的加息周期之后,应在2017年达到5%以上的&高位&。在美联储提高利率的过程中,预计美国经济将保持强势增长势头,全球热钱回流美国,并导致美元指数持续向上,遂对汇率形成明显的贬值压力,进而影响到中国经济增长动力不足。 其实,汇率、利率的调整变化仅是一个表象,其背后更为重要的是全球经济此消彼长的重大变化。随着美国经济的持续调整并逐渐到位,美国经济重拾增势已指日可待。并且,美国这轮经济增长将有危机后多年积累的技术创新作为支撑,其中包括持续扩展的最新互联网技术,页岩油、页岩气的开发利用,以特斯拉风靡一时为代表的新能源,以及美国在全球金融市场的主导性力量等。不可否认,美国依旧是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创新中心,这是其引领全球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 贬值并非短期现象 始于今年2月出现的人民币贬值并非短期现象,而是重要的转折点;预计在未来1~3年的短周期中,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将在1:6.00~6.50之间波动。今年人民币汇率出现的持续贬值现象,最早始于2月,但主要集中在3月份,累计贬值约3%。当初对此次人民币持续贬值的看法,官方及主流观点均认为是暂时现象,长期看人民币仍将面临升值压力。 我却不同意这种看法,从一开始就认为此次人民币出现的贬值现象,与金融危机之后几次发生的短暂贬值不同,是一种长期的趋势性改变,即意味着过去长期以来人民币存在的升值现象业已走到尽头。理由是:自2005年7月中国实行汇改以来,人民币之所以长期存在升值现象,除了1994年将人民币一次性大幅贬值过多之外,还与这段时期美国经济不景气、联邦储备利率处于历史低位并导致美元泛滥、在2008年引发美国金融危机等直接相关,这些因素导致美元指数长期在低位徘徊,从而对人民币形成升值压力。而从国内情况来看,过去由于人民币估值过低以及中国长期存在的制造业成本比较优势,所以吸引全球资本投向中国,并促使人民币持续保持升值压力。 现如今,上述内外两方面的原因,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以及危机后五年来的持续调整,均已发生重大变化。至2013年末,人民币已累计升值约35%,基本上将1994年一次性贬值的幅度重新升回到贬值前的起点;随着金融危机后中国适龄劳动力增幅的明显放缓,外加环境、资源成本的大幅提高,&中国制造&的比较优势已受到各方的显著挤压。因此,单从贸易条件及商品比价来看,人民币汇率实际上已无多大的升值空间,甚至还有可能存在币值高估的现象。 当然,预知未来人民币汇率的走势,更重要的并不是对过去或现在因素的剖析,而在于对未来趋势的判断和把握上。笔者认为:金融危机之后,随着美国持续多年的不断调整,现已逐步到位,全球创新创造及经济活动的中心正逐渐回归美国,这不仅表现在传统工业制造领域,也包括IT、互联网、航天航空等新兴产业方面。 因此,现在看起来美国经济复苏虽仍步履蹒跚,但长期走强已基本确立;美联储减少购债规模并逐步进入加息周期,亦成为众望所归。这两个因素将促使美元指数从低位回升,将对人民币形成实质性的贬值压力。 此外,从中国与西方主要发达经济体之间的利率比较来看,目前人民币利率远高于同期美欧日等发达国家的利率水平,两者之间未来的走势必然是中国调低利率,美国等逐步调高利率,以使利率回归正常化水平。 (作者系资深金融从业者)
[责任编辑:zhangzh]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预期年化利率
凤凰点评:凤凰集团旗下公司,轻松理财。
凤凰点评:业绩长期领先,投资尖端行业。
凤凰点评:进可攻退可守,抗跌性能尤佳。
同系近一年收益
凤凰点评:震荡市场首选,防御性能极佳且收益喜人,老总私人追加百万。
04/13 08:36
04/13 08:36
04/13 08:38
04/13 08:37
04/13 08:3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8
12/03 09:23
12/03 09:07
12/03 08:12
12/03 08:12
12/03 09:26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播放数:194353
播放数:124395
播放数:173975
播放数:82180
48小时点击排行安全检查中...
请打开浏览器的javascript,然后刷新浏览器
<.cn 浏览器安全检查中...
还剩 5 秒&郎咸平:2015年中国制造业或遭“空前困境”-中新网
郎咸平:2015年中国制造业或遭“空前困境”
&&&&郎咸平在演讲中预言,2015年中国制造业将会遭遇空前困境。他表示,今天的中国经济形势正在遭遇冰火两重天。所谓的“冰”是指实体经济不景气、股市楼市低迷。而火,体现在高档楼盘、豪车、高档奢侈品、高档古董艺术品一片火爆。 中新网财经频道 李金磊 摄
  北京1月21日电(财经频道 李金磊)“中国经济正遭遇冰火两重天,制造业在2015年将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经济学家郎咸平在1月19日举办的北京大学“博雅论坛――金融大讲堂”上作出上述表示。
  1月19日-20日,由北京大学信息学院高层培训中心主办,博雅总裁俱乐部承办的北京大学“博雅论坛――金融大讲堂”在国家会议中心举办。经济学家郎咸平在会上作了主题为“世界金融与中国宏观经济形势”的演讲。
  郎咸平在演讲中预言,2015年中国制造业将会遭遇空前困境。他表示,今天的中国经济形势正在遭遇冰火两重天。所谓的“冰”是指实体经济不景气、股市楼市低迷。而火,体现在高档楼盘、豪车、高档奢侈品、高档古董艺术品一片火爆。
  郎咸平认为,中国经济正面临着制造业危机和产能过剩危机。他表示,中国一直以制造业大国自居,但在产品研发、渠道物流、关键零配件这三个重要环节上,却没有话语权,导致中国并没有掌握最关键的定价权。
  郎咸平指出,由于没有产品定价权,中国制造业利润过低,而且面临着税费过重、资金成本太高、劳动力成本优势不再的三大困境。他表示,随着各地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中国劳动力优势成本快速上升,劳动力成本优势逐渐消失。
  此外,郎咸平分析表示,中国制造业除了经营环境恶化外,还存在产能过剩问题。他指出,随着金融海啸和欧债危机的爆发,外贸需求大减,加剧了国内产能过剩,制造业投资环境进一步恶化。郎咸平大胆地预言,“2015年中国制造业将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
  而如何解决中国制造业危机?郎咸平提出了发展“智慧产业”的建议。郎咸平说,很多人只知道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没听过智慧产业。美国就把智慧产业当做第四产业。这些年,美国通过智慧产业革命,全面拉抬了制造业效率,已经取代中国成为制造业大国。
  郎咸平举例说,“美国的智慧产业革命已经悄然实施了10年,这10年里,美国制造业的产值提升超过50%,工人工作效率提升超过20%,而工人工资仅增长2.8%。相比之下,近年来中国的劳动力成本越来越贵,而效率没见有多大提升。长此以往,中国的制造业对于美国将没有太多优势。
  郎咸平认为,智慧产业是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出路。只有把智慧产业引进去,降低各个环节的成本,提高利润,才能解决中国制造业危机。(财经频道)
>经济新闻精选:
直隶巴人的原贴: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66833 34708 30649 18963 18348 16939 12753 12482 12188 12157
 |  |  |  |  |  |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 [京公网安备:-1] [] 总机:86-10-
Copyright &
.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经济为什么不景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