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战场上兵力部署朝鲜战争双方兵力都清楚?

由于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无法正常使用本网站功能,
其它关键字
作 者 推 文
[收藏此章节] [下载]&&
殇之金城战役(下)
  “哎呦,这场战役,可算是讲完了,赵连长,那接下来的是那场战役啊,还有比这场还激烈的吗?”,“当然有”,老孙说道,“那就是长津湖战役喽!这仗打得可悲壮啊,这个长津湖战役是第二次战役的东线的一部分,由宋时轮将军指挥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军团大约150000同阿尔蒙德率领的100000敌军之间的站斗,惨烈的战役在严寒的天气下进行,在我们的攻击下,敌人被迫从长津湖后退到兴南港并最终撤出北朝鲜。在长津湖的战役,从日至12月6日共进行了10天,其中包括,防守下碣隅里,防守柳潭里,美国海军陆战队第5团及第7团从柳潭里突围撤向下碣隅里,美国陆军第31团级作战队第在长津郡东面的战事”,  “那你讲讲这几场仗是怎么打得?”小邓子着急地问道,  “别急啊,这场战役还得从头给你说,日,敌军成功登陆仁川。在敌军南北夹击之下,釜山周围的朝鲜人民军主力遭到歼灭性打击。9月末,敌军攻占汉城。10月初,他们越过38线,进入北朝鲜。10月19日,隶属美国第8军团的南朝鲜第1师率先攻入平壤。20日,平壤被敌军占领。绝大多数敌人认为,圣诞节他们就能回家了,然而,不为他们所知的是,1950年10月初,□□中央举行了多次会议,讨论如何处理北朝鲜问题。□□最终做出了介入朝鲜战争的决策。10月8日,彭德怀最终被任命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统一指挥入朝的中国军队。10月19日,处于中朝边界的原中国人民解放军13兵团部队,开始越过鸭绿江,进入朝鲜。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0军第118师在前进过程中,在云山以北两水洞与南朝鲜第一师部队遭遇,打响了中国军队进入朝鲜战争的第一枪。与此同时,10月24日,从东线进入朝鲜的志愿军第42军进入了黄草岭、赴战岭地区,与向北推进的南朝鲜第3师(首都师)发生战斗。随后,隶属该军的第124师在黄草岭一线,与敌军后续的美陆战一师陆战7团,进行了近2个星期的战斗。11月7日,第124师放弃黄草岭一线的阻击阵地。美陆战一师越过黄草岭一线,进入长津湖地区。11月10日,美国第1海军陆战师陆战7团进占古土里。11月15日,进占下碣偶里。11月24日,进占柳潭里。同时,美陆军7师第31团战斗队,进入长津湖地区,接替长津湖东海军陆战队第1师陆战5团在新兴里及内洞峙的阵地。然而,敌人不知道的是,志愿军124师从黄草岭撤出之后,从中国境内赶来的志愿军9兵团接替了其在东线的防务。11月初开始,我军进入长津湖地区。均进入指定攻击位置。埋伏在柳潭里,下碣偶里,新兴里/内洞峙土古里和下碣偶里的周围,目标为柳潭里的敌军陆战一师部队。由阿尔蒙德指挥的美国第10军当时被分散部署在朝鲜东北部,其单位与其它支援单位相距相当远,在长津湖的第10军部队包括美国第1海军陆战师的主力、美军第7步兵师的部份单位及英国一支突击队。我们的猛烈攻击破坏了联合国军的攻势,麦克阿瑟及阿尔蒙德命令海军陆战队第1师师长奥利华?史密斯及辖下部队突破包围,从日起,联合国军开始且战且退撤向兴南港。为了保持部队集中及谨慎地推进,史密斯主动进攻以突破包围。”  “那接下来是不是该说说有哪些战斗了吧”,  “是啊,首先是在长津湖东面,美军第7步兵师1支为数2,□□的第31团级作战队于11月28日被我们的第80师及第81师的1个团围困,第2天,上级令命令第81师其余部队南下长津湖东面增援及留下第94师作为预备队(这些单位原本在途中于下碣隅里发动游击战),由于人数上处于劣势及遭到连续不断的攻击,敌人的指挥官麦克莱恩上校中弹被俘、4天后死亡。接任的敌军费斯中校于撤退时遇我们的伏击,但说实在的,这个费斯还是非常的勇敢,身先士卒冲锋陷阵,率他的部队攻下1221高地大部分。接下来就是下碣隅里周边战事,这是一场硬仗。1950年11月中,大约300名隶属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第41独立团的士兵在他们的指挥官率领下,被配属在美国第1海军陆战师共同作战,当志愿军进攻时,第41独立团正在和美国海军陆战队第1旅在一起,11月29日早上,美国海军陆战队第1师派出一支突围的战斗队要打通江东里与下碣隅里之间的道路,突围部队在11月29日早上9时30分开始突围,由于志愿军的坚决阻击,到下午4时30分他们才向目的地推进了一半的距离,在这里,志愿军伏击他们及将他们切成数个部份,他们在这个名叫“地狱火峡谷”的地方被包围、孤立及失去无线电通讯联系,敌人在他们的第一装甲团四连的支援下,这才在下碣隅里与海军陆战队第1师会合,之后,敌人他们冒着我们的猛烈地炮火,拼死前进。日,我们发起新兴里战斗,至12月1日下午,歼灭美军步兵第7师第31团、第32团1个营以及1个加强炮兵营和1个坦克连,这也是志愿军参加朝鲜战争初期唯一一次成建制歼灭美军1个团。在晚上,第41独立团的大部份士兵到达下碣隅里,敌人宣布他们的41团完成了任务,其实并不是这样的,敌人大约400名突围部队士兵仍被困在地狱火峡谷,他们与主要部队失去无线电通讯联系,被我们包围,后来在他们的一名军官领导下突围成功,后来敌人又派出了500名特遣队员,支援重要撤退关口,带领他们死里逃生,被包围的部队包括60英军士兵、美国陆军第31团连的士兵、他们被分割为4部份,其中一部份士兵阵亡、受伤或被俘,一小部份士兵突破我们的封锁线及退回到江东里,在晚上,第31团第1营在一处地方组成环形防线及重组部队。11月30日早上,敌人接到命令指挥部队撤退,他指挥部队安全撤回到江东里。为数900人的莱斯戴尔战斗队,大约300人到达下碣隅里,300人阵亡或受伤和大约135人被俘,其余的返回到江东里,141辆车辆的其中75辆被击毁,其中一部份不能修复,海军陆战队第一师师长史密斯将军认为取得局部胜利,因为将300名士兵及1个装甲连送到下碣隅里防守。再接下来就是这场战役的最后阶段了,在撤退中,美军或发动攻击以消除我军的封锁线及山头阵地或处在我们的猛攻之下,零度以下的气温亦增加他们的伤亡,但敌人握有制空权,每天飞行数百架次猛烈攻击我们,付出了很大代价,最后,敌人撤出了北朝鲜,从兴南港撤走了,通过这场大捷,虽然付出了巨大伤亡且有美国军队突围逃窜,但我们还是成功地将敌军驱逐出北朝鲜的东北地区,所以此战役及在西线的胜利,是中国军队对西方国家军队在主要战役的第一次胜利,扭转了朝鲜战争的大局。当然,这场战役极大地暴露了我们后勤的弱点,相当多的部队在入朝时无冬装。战斗还是很艰苦的啊”,赵连长长叹了一声,  “哦,那接下来,哎,连长,那接下来是不是就要解放汉城了?!”小邓子激动地说道,“对,没错,谁来说说,这场战是怎么打的?”赵连长问道,  “我来说,这场战役我参加了”,一位志愿军战士跃跃欲试的说道,“第三次汉城战役,使我们中国人民志愿军占领汉城,敌人被迫撤退到北纬三十七度线”,这位战士显得异常激动,他又接着说道,“第二次战役后,敌人撤至三八线及其以南地区转入防御。而且,他们对朝鲜战争的最终目标出现意见分歧。12月26日,美国陆军副参谋长马修?李奇微接任美国第8军团司令。他一上任就表示一旦实力允许便立即恢复攻势。12月29日,敌人下令,以保存联合国军力量为主,进行逐次防御作战。12月31日,李奇微命令其部队防卫一条从临津江到三八线的总战线,如被迫放弃阵地,则有秩序地按照调整线实施后撤。为此,联合国军在横贯朝鲜半岛250公里正面和60余公里纵深内,组成两道基本防线:第一道西起临津江口,经汶山里沿三八线至东海岸的襄阳;第二道西起高阳,经议政府、加平、春川、自隐里至东海岸的冬德里。此外,在第二道防线至北纬37度线之间,还准备了三道机动防线。其部署特点是:置南朝鲜军于第一线,美、英军于第二线,并大部集结于首尔周围及汉江南北地区之交通要道上,能守则守,不能守则随时准备撤退。敌人向三八线败退时,□□要求我们克服和忍受一切困难,协同朝鲜人民军打过三八线。他指出:目前美、英各国正要求我军停止于三八线以北,以利其整军再战。因此,我军必须越过三八线。如到三八线以北即停止,将给我政治上以很大的不利。为此,彭总司令决心集中向敌人实施进攻,突破联合国军的三八线既设阵地防线,寻机歼敌,尔后再进行休整,准备春季攻势。根据递军转入防御后战线缩短、兵力集中的情况,确定此次作战采取稳进的方针,首先集中兵力歼灭临津江东岸迄北汉江西岸地区第一线南朝鲜军,如发展顺利即相机占领汉城,如发展不顺利即适时收兵。在日17时,按预定计划,经短促的炮火准备后,全线发起进攻。我们迅速突破韩国军防御阵地。仅用13个小时就突过临津江,前进12至15公里。虽然敌人在三十八度线与三十七度线之间构筑了五道防线。但我们于日晨突入防御纵深15公里,战至2日中午,我们推进到坡州里、仙岩里、七峰山及议政府东北一线,突入敌军防御纵深达15至20公里。我们不顾敌机威胁,坚持昼间作战,沿途进行大小战斗十余次,于1日12时前出到济宁里以南地区,切断了南朝鲜第2师退路,至2日先后占领修德山、上南淙、下南淙地区,占领加平、春川。1月3日,在高阳以北碧蹄里击退美军的一个营的抵抗后,进至高阳以南佛弥地截断了英军,并于当晚全歼该团第1营及1个坦克中队,缴获和击毁坦克31辆。我们在议政府西南回龙寺与美军遭遇,歼其一部,后又在议政府以西釜谷里歼英军。我们乘胜追至议政府东南水落山地区,击溃美军和南朝鲜敌人。由于我们的进攻,敌军于1月3日15时开始撤离汉城。1月4日,我们进入进占汉城。1月5日,我们主力渡过汉江,继续追击,于果川、军浦场歼美军和土耳其旅各一部。我们在7日进占水原、金良场里;还有令一支志愿军队于1日12时突入防御纵深20公里,占领七峰山,收复仁川港。于1月6日进占砥平里,并在横城西北梨木亭歼美军第2步兵师一部,1月8日攻占骊州、利川。1月8日,敌人在中朝人民军队打击下,撤至北纬37度线附近的平泽、安城、堤川、三陟一线。鉴于敌人后撤似有计划进行,可能诱使中朝人民军队深入后实施反击,也为避免前进过远而陷于不利地位,彭德怀总司令决定停止追击,战役遂告结束”。  “接下来是不是第四次战役了,因为这时候我已经来到朝鲜了……”,小邓子的话还没有说完,旁边的老孙大哥打断了他的话,“你也就是只是听说,这场战役啊”,说着,老孙的眼泪流了下来,赵连长拍了拍老孙的肩头,“别难过了,这场战役咱们的许多战友都牺牲了,但是我们要悲痛为力量,坚决的消灭敌人,小邓子,我好好的跟你讲讲”,赵连长喝了口水,然后说道,“抗美援朝第四次战役是我们介入朝鲜战争后发生的第四次大规模战役。在这场战事后,战线重新回到三八线。战役第一阶段是1月25日-2月16日,敌军发动进攻,第二阶段是2月17日-4月21日,包括横城反击战,我们歼灭敌人5.6万余。最后攻打砥平里战斗时,几乎达到极限,开始边战边撤。第三次战役结束时,志愿军已经相当疲劳,亟待休整和补充,美国第8军团司令那个李奇微根据以往的作战资料得出我们的攻势,最长的延续时间是8天,到了第8天随身携带的武器弹药和口粮用完,不撤也不行了。李奇微称之为“礼拜攻势” 日,李奇微下令反攻,1月25日,“霹雳作战”开始。日,从东线和西线开始主动全线撤退,同时进行坚决的阻击战,以迟滞敌军的行动。在我们的阻击下,美军平均每天的北进速度仅为数公里,我们撤退了100公里。但我们原本落后的后勤运输依旧困难,部队弹药缺乏和饥饿十分普遍,另外美军以海陆空立体火力,在汉江南岸迫使我们极大伤亡。西线美军向汉城大举进攻。美军针对我军进行了迂回穿插的战术,改采紧密靠拢,抢占山头,逐步前推的打法。我们这样认为可能会陷入被动,日,我们主动放弃汉城。美国空军实行地毯式轰炸。仅志愿军的一个团的阵地就落下近十万颗炸弹。美军火炮由炮兵校正机指挥发射,命中率高。空中有几百架飞机盘旋轰炸以封锁志愿军的后方补给线。志愿军为了保护后勤线的畅通,付出了极大的伤亡。美军坦克突入中国军队的后方纵深进行炮击。日晚,我们发起横城反击战,在我们牵制住了砥平里的敌军的情况下,我们计划进攻横城西北的南朝鲜第八师,由此打开缺口,向原州的美军防线进击。志愿军取得胜利,志愿军通过横城反击战迫使南朝鲜的军队开始后撤,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志愿军在整个战场上面临的压力。横城反击战后,东线的敌军军出现了全线动摇的迹象,并开始不同程度的后退,除了砥平里的敌军。2月13日,志愿军发起砥平里战役,以迂回穿插战术向联合国军发动攻击,获胜。随后,温玉成将军随即指挥五个师中的八个团,约25000人,向横城以西砥平里的一团敌军军发动猛攻,美军第二师23团外加一个法国营一个炮兵营和一个坦克中队,约4□□[以火海战术对人海战术,我们蒙受惨重伤亡。 8个团伤亡高达5000余人。仅40军参加攻击的3个团就伤亡1830人,其中359团3营的志愿军几乎全部阵亡。砥平里战役后,为了避免志愿军陷入不利局面,彭德怀总司令果断下令志愿军全线后撤。之后,美军再发动“撕裂者行动”攻势。中国军队弹药不足,炮损严重,衣服破烂以致赤身露体,粮食耗尽被迫挨饿。幸亏我们的党支部都建在连一级,党员士兵紧紧控制非党员士兵。虽然形势急转直下,环境异常恶劣。美军乘志愿军后撤之时,又空降部队到志愿军后方,企图抢占咽喉要道,攻占重要高地,但由于志愿军的果断后撤,不仅目的没有达成,空降部队还受到我们的打击。志愿军节节阻击,在每一个高地与敌军激战,对敌人造成重大杀伤,同时有效迟滞了他们的前进,为我们的顺利撤退提供了保证。4月20日,志愿军完成撤退,开始构筑工事,等待联合国军到来。联合国军在“三八线”附近也停止了前进,第四次战役结束。紧接着就是第五次战役,在日,第五次战役正式发起。第五次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事,是我们从三八线向南进行的大规模反击战战斗从晚上争夺由比利时军队防守的194号高地东部两座大桥开始。战役一开始,我们的重要后勤储备所三登(平壤以东,成川以南)被炸,损数三百万吨以上的粮食,暴露了我们运输和防空力量的落后。至25日,中国军队连续三昼夜作战,在加平对敌军侧翼造成严重威胁,但歼敌不多。敌军撤退至锦屏山、竹叶山、县里树平、春川的二线阵地,每晚撤退30公里,白天则转入防御,利用敌军强大的火力优势给我们以杀伤,我们责采取多钳合击的方式穿插前进。敌军在整个防线设置了多层铁丝网,阵地前埋设了无数地雷,还安放了很多盛满汽油的燃烧桶。我们把二百多公里宽的战线推进了七、八十公里。进攻过程中,连续两天遭受美军密集火力的攻击,又空投很多凝固□□,遭受较大伤亡。美军采用“逐步撤退,保持接触,大量杀伤中国有生力量”的战术。我们从首尔下游渡过南岸从西面包抄汉城。强行渡江时,遭敌军飞机扫射,伤亡惨重。汉江水变成红江水。与此同时,另外一支志愿军占领了国祀峰、梧琴里,第三兵团进至自逸里、富坪里地区,美军主力撤至汉城,首尔出现第三次难民逃离潮,我们攻势结束,第五次战役第一阶段从日始,到4月29日止,历时七天。5月16日,为了获取更大战果,我们在东线发起第二次大规模攻势,称为第五次战役第二阶段,中国人民志愿军集合第3兵团第9兵团,向东部战线的韩军阵地发动猛攻,击破了3个南朝鲜师的防线,南朝鲜师丢弃装备四散逃入深山。东面战线被我们突入防线十几公里。美军迅速出动飞机炸毁剩余的装备,之后美军第2步兵师坚守住了阵地,使我们突破口不能扩大。由于敌军军从西线迅速增援部队,并利用空军和炮火封闭了突破口。5月21日,我们由于携带的弹药食品基本耗尽,终止了攻势,向北撤退。敌军使用特遣部队在全战线迅猛追击,我们的第3兵团遭到了惨重的损失。5月22日,我们已经较为疲劳了,也出现了较大的伤亡。剩下的部队人困马乏,弹药欠缺,粮秣耗尽。李奇微将军通过对“肩上后勤”能力的计算,知道志愿军的攻势已经接近尾声。敌军共十三个师在五月中旬反攻。志愿军主动全线撤退。5月24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80师(原解放军60军180师,军长韦杰)被截断在三十八度线以南,大部分战死,被俘一部分,剩余少数撤退回三八线以北。其它部队也遭到了一定损失,不得不继续向北撤退。联军一直推进到铁原金化一线。我们以六十三军死守铁原一线,与敌军军进行极为惨烈的战斗,终于阻止住敌军的进攻,稳住了局势。我们全线后退40公里后开始构筑防线,等待敌军到来,在6月10日,联军也停止了进攻,第五次战役结束。第五次战役为朝鲜战争以来进行的最大规模的一次战役,之后朝鲜战场上没有再发生大规模运动战。双方转入了持久的阵地攻防战。”  “这场两场战役真是很惨烈啊,那接下来该我说说了,那就是上甘岭战役,这也是我刚刚参加过的战役,我这有日记本,上面记载着这场战役的过程”,说着,小邓子把一个本本打开,开始念道,“上甘岭战役是朝鲜战争后期僵持阶段的一次主要战役,战役由美国第9军发动,以争夺朝鲜中部金化郡五圣山南麓村庄上甘岭及其附近地区的控制权为主。此役前后历时43天,在3.7平方公里的地区。第一阶段朝鲜战争自1951年秋进入阵地相持战后,最初我们基本采取守势。进入1952年,规模逐步升级。1952年秋季,我们发动团级规模的进攻行动,夺取对方的营级要点。随后,渐渐地在战斗中逐步发展成为战役级别的山地争夺战。这就是白马山战役和上甘岭战役。上甘岭战役紧随白马山战役后爆发,规模更大,时间更长。第一阶段从日到20日。10月5日,美第8集团军正式提出“摊牌行动”计划。10月8日敌军指挥部批准防守铁原,金化的美第8集团军第9军实施‘摊牌行动’, 10日-13日,联军开始炮击与空袭,并采取欺诈行动,隐蔽向出发阵地运送兵力弹药。13日晚,敌人认为火力准备不足,临时决定将对三角高地(597.9高地)的进攻兵力增加至2个营。14日晨4:00,美国第7师31团第1和第3营攻击597.9高地,南朝鲜第2师进攻防守的阻击兵岭(537.7高地)。敌军借助空军□□的攻击,于下午3:20占领537.7高地棱线,我们转入反斜面坑道防守。14日晚7:00,我们经过白刃格斗,将南朝鲜军击退,夺回537.7高地。15日天亮以后,美军又一次投入战斗,我们弹药用尽主动退守坑道,敌人攻占597.9高地部分表面阵地和537.7高地表面阵地。入夜,志愿军45师在炮火支援下进行反击,很快夺回全部阵地。16日- 19日,美7师基本全部参战。对此,我们提出“敌人成团成营的向我阵地进攻,是用兵上的错误,要利用敌人的错误,造成美军大量人员伤亡”,遂向上甘岭方向增调重型炮兵。16-19日双方反复争夺,白天敌军利用优势炮火夺取表面阵地后,我们就在晚间利用坑道和后方兵力夺回。第二阶段21日起至10月30日,我们在上甘岭地区表面阵地全部丢失,剩余人员进入坑道防御作战。双方都在调整战略和兵力部署,整个战场相对平静,却酝酿着接下去的更大战斗。我们的坑道入口在反斜面,虽有后方火力掩护,但在敌军地空火力封锁下,人员物资补给严重困难。只能不惜代价,在夜间抢运少量兵力弹药和给养。我们的后勤人员冒着敌炮火,付出巨大伤亡。敌军占领表面阵地后,用大炮轰击坑道口,用火焰喷射器射火焰进坑道,或用推土机推土封闭坑道口,并严密封锁运送给养的通道。10月25日,我们经过讨论,决定加大力量夺回597.9高地和537.7高地,并尽可能地造成美军人员伤亡第三阶段10月30日至11月28日,我们展开反击,收复了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10月30日-11月5日10月30日,我们准备多日的反攻拉开序幕。晚10:30,100余门大口径火炮反复覆盖由南朝鲜军的防御阵地。这是志愿军在朝鲜战争开战以来进行的最大炮战。炮火准备之后,我们经激战夺取了597.9高地。11月6日-11月25日,在夺取597.9高地后,我们将重点转向537.7高地北山。战斗至11日我们占领537.7高地北山。12日,南朝鲜军增援的敌军投入战斗,双方在537.7高地北山重演597.9高地的残酷拉锯战。在战斗中,我们改变了以人海对火海以及反击总是在傍晚炮火准备后进行的战术,讲求在用兵的数量和时间上灵活掌握,出敌不意,最大限度发扬火力,同时重新扩大了反斜面藏兵坑道。至11月25日,志愿军稳固占领537.7高地北山后”,小邓子一口气说完了这场战役之后,擦了擦头上的汗水,还没等来得及喝水,就听得外面的炮声响起,“连长,是不是我们准备要进攻了?”,他问道,  “没错,同志们,金城战役是我们在朝鲜的最后一场战斗了,打完了这一仗,我们就能回家了,”赵连长激动地说道。  (金城战役是朝鲜战争进行的最后一场战役,自日起至27日停战协定签字止,历时15天。这场战役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渡过鸭绿江以来进行的惟一一次战役规模的阵地进攻作战。此次战役志愿军集中了20兵团的第21、第54、第60、第67和第68军以及第24军,总兵力达到24万人,同时集中了1360门火炮,形成强大的进攻力量,在金城以南――牙沈里至北汉江间22公里地段上对对面韩国第3、6、8、9四个师展开进攻。其中,7月14日凌晨,志愿军第203师609团第2营和第607团的一个侦察班组成的作战支队,穿过韩国国军的炮火封锁区,摧毁了位于二青洞(利川洞)的韩国陆军首都师(英语:Capital Mechanized Infantry Division)(猛虎师)第1团团部是该战役中最经典战例,由于在此团部缴获一面有白虎头图案的旗帜而闻名为“奇袭白虎团”。至7月16日下午时分,志愿军战线已向南扩展192.6平方公里,达到既定战役目标。与此同时,部分韩军阵地由美军及韩军预备队接防,从16日开始,美军第3师、韩国军第5、7、11师以及3、6、8、9四个师的残余部队向志愿军连续反扑,截至7月27日停战的11天里,志愿军第20兵团打退了美军和韩军的连续反扑一千余次,韩军攻占了的白岩山、黑云吐岭等地点,但志愿军守住了其余的新占领的约180平方公里的地区。此役韩国军损失50000余人,我们志愿军也有20000与人的战士阵亡!)  
插入书签 
该作者现在暂无推文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wap读点击:
晋江APP→右上角人头→右上角小框
↑返回顶部
第11章 殇之金城战役(下)
作 者 推 文
更多动态>>
地雷(100点)
手榴弹(地雷×5)
火箭炮(地雷×10)
浅水炸弹(地雷×50)
深水鱼雷(地雷×100)
个深水鱼雷(自行填写数量)
以上显示的是最新的二十条评论,要看本章所有评论,当前位置: &
朝鲜战争中的美军步兵武器:火力配置极为精良
扫描到手机
15:53:02 &《现代兵器》 & &
朝鲜战争中的美军步兵轻武器
手持上刺刀伽兰德M1步枪的美军步兵,正在用身体语言向同伴发出“跟我冲”的指示
伽兰德步枪著名的M1式7.62毫米半自动步枪是由美国人约翰&伽兰德于20世纪30年代设计的,美国斯普林菲尔德武器公司于1937年开始生产,二战中产量达400万支,朝鲜战争期间又生产了50万支,装备美陆军和海军陆战队。该枪在朝鲜战争中继续得到好评,其可靠性是美军所使用轻武器中最好的,即使在尘土飞扬、倾盆大雨和呼啸的暴风雪中,也能可靠地射击。该枪口径7.62毫米,初速865米/秒,有效射程600米,枪口动能3597焦耳,采用导气式工作原理与枪机回转式闭锁机构,单发射击,8发弹仓供弹方式,全枪长1106毫米,枪管长610毫米,膛线4条(右旋,缠距354毫米),空枪重4.3公斤,瞄准装置由片状准星和规孔式照门组成,瞄准基线长71毫米。该枪所使用的7.62毫米(0.30英寸)口径M1906普通弹(简称&0.03~06&普通弹,又称7.62*63毫米枪弹)M2普通弹、0.30英寸勃朗步枪弹和0.30英寸斯普林菲尔德(或译为&春田&)步枪弹,它对有生目标的杀伤力较高,特种穿甲弹可穿透阵地上的原木杀伤敌人。该枪可在枪管下配装榴弹发射器,发射杀伤榴弹、破甲榴弹、信号弹和照明弹等,执行攻击、防卫的各种任务。各步兵班通常有2名榴弹射手,可有效地对付开阔地或躲在阵地里的部队,以及轻型装甲军辆。其发射的降落伞吊式照明弹和各种颜色烟雾弹,用作炮兵射击的指向及其他支援信号。M1918的三种型号
勃朗宁自动步枪约翰&勃朗宁1917年设计的M1918式毫米自动步枪(BAR),1918年由美国柯尔特、温彻斯特和马林&罗克韦三家公司开始生产并装备部队。该枪有标准型、长枪管型、M2、A1、A2等几种变型枪。它们采用导气式工作原理与枪机起落式闭锁机构,除A2仅能全自动射击外,其他几种均能半自动和全自动射击,M2和A2装有两脚架作轻机枪使用,因此又称勃朗宁轻机枪。M1918A2式早在1941年被美军列为制式轻武器,后来成为二战和朝鲜战争中美军的主要步兵武器之一。朝鲜战争中还生产了61000支装备侵朝美军。该枪在朝鲜战争中所发挥的作用仅次于伽兰德步枪,特别是在泥沙中和寒冷气候下,弹带或弹链供弹式轻、重机枪常出现抛壳故障或不发火,而该枪仍能可靠地射击。该枪口径7.62毫米,全枪长1210毫米,枪管长610毫米,全枪重7.26公斤,枪管重1.67公斤,初速853米秒,表尺为直立式,表尺射程1372米,有效射程450米,瞄准基线长788毫米。该枪有两种射速,快慢机调到&A&位里为快速射击,理论射速500~600发/分,调到&F&位置为慢速,理论射速300~340发分。实际射速40~60发分,供弹具为20发弹匣,使用7.62毫米M1906式枪弹。侵朝美陆军和海军陆战队通常以两个班为一个作战分队,每班5~6人,各班或其中一个班装备BAR。攻击时该枪射手的任务是火力支援。当一个班进攻时,另一个班进行火力支援。防卫时装上两脚架,由射手在远处以准确而猛烈的火力袭击。当BAR的弹药供应不足时,可用步兵班拥有的伽兰德M1步枪用弹夹代替20发弹匣。在山冈防守的美海军陆战队队员,装备M1917A1水冷式重机枪(左)和配装4倍瞄准镜的斯普林菲尔德兵工厂生产的M1903步枪(右)
勃朗宁重机枪BAR虽然优良,但射程、射击持续力和枪弹的侵彻力均不足,于是美军使用了二战中广泛使用的三种勃朗宁重机枪,即,7.62毫米口径的M1917A1和M1919A4式重机枪以及12.7毫米口径的M2HB式大口径机枪。M1919A4是美军的制式武器,也是朝鲜战争中美军主要重机枪之一。该枪是水冷式M1919A1去掉水筒改为气冷的变型枪,枪管外部有散热筒,筒前有助退器,使用非常方便。M2HB用于需要更强火力的场合,可以将姆指大的42.9克重弹丸发射到1650米远处有效杀伤目标。该枪是世界著名的机枪,几十年来被美军士兵视为&精髓&。在朝鲜战争中,该枪可配装在坦克、轻型吉普、步兵战车和飞机上使用,配M3式枪架为平射,配M63高射架为高射,还可以配用M33式双联电动转塔、M45式四联装电动转塔等等。1950年8月,韩国洛东川战线,待命中的第24师侦察部队,装备M24“查飞“轻型坦克,炮塔上装备12.7毫米M2HB重机枪,乘员装备7.62毫米M1卡宾枪,地上士兵装备的是M3“注油枪”
手榴弹与&注油枪&手榴弹与枪榴弹是白刃战,尤其是堑壕战和防御战的理想兵器。手榴弹有进攻型和防御型两类,美军在朝鲜战场上大量使用MK2式手榴弹,该弹系防御型手榴弹。MK2最早于一战中装备美军,二战中的大量库存剩余品被用于朝鲜战场。该弹的弹体用铸铁制成,外侧有宽而深的纵横沟槽,内装约57克的TNT炸药,全弹长114毫米,全弹质量596克,弹体直径57毫米,配用M204A1或M204A2火药延期引信,延期时间4~5秒飞破片有效杀伤半径9米,平均手投距离30米,枪掷距离约140米。该弹的引信摘除后,装上M9反坦克枪榴弹的尾管,可作枪榴弹使用。朝鲜战争中美军装备的冲锋枪,主要有汤姆逊冲锋枪和M3冲锋枪。当著名的汤姆逊冲锋枪还在一些部队使用时,许多美军更换了更便宜而简单的M3、M3A1式冲锋枪。由于M3、M3A1的外形象机械设备中广泛使用的注油枪,所以美军士兵称之为&注油枪&。M3、M3A1采用自由枪机原理,全自动射击方式,伸缩式钢丝枪托,30发直弹匣,理论射速450发/分,初速280米/秒,全枪长579毫米/757毫米(托缩/托伸),枪管长203毫米,膛线4条(右旋、缠距406毫米,带30发弹匣的全枪重4.7公斤/4.52公斤(M3/M3A1),瞄准基线长276毫米,有效射程200米,使用11.43毫米柯尔特自动手枪弹。由于该枪较小,主要装备坦克兵和夜间巡逻兵。朝鲜战争时期说明美国海军陆战队冬季作战服装的照片,左边是怀俄明州出身的理查德.格里宾下士,右边是田纳西州出身的詹姆斯.阿普雷顿一等兵,照片是朝鲜战争中负担搜索和狙击任务的士兵专用的旧式和新式外套的对比。格里宾手持的是伽兰德M1C狙击步枪,阿普雷顿手持的是装有光学瞄准镜的M1903狙击步枪
狙击手瞄准镜与便携式反坦克武器狙击手瞄准镜是一种电子红外光学瞄准镜,能使射手在全黑条件下瞄准目标。该瞄准镜是二战末期美国陆军开发的,后来被忽视,直到朝鲜战争时才推出。美军在可单发、连发转换射击的手提式M2卡宾枪基础上,将机械瞄准具改装为狙击手瞄准镜,并在枪口增设消焰器,成为M3卡宾枪。该枪虽然有效射程仅300米,但由于配装红外瞄准镜,很适宜前沿监视哨的士兵在夜战中使用。美军在朝鲜战争中使用的反坦克武器有60毫米&巴祖卡&火箭发射器和88.9毫米&超级巴祖卡&。&巴祖卡&火箭发射器是美国在二战期间开发的,1942年装备美军,因外形象管形乐器中的巴祖管号,故称&巴祖卡&火箭发射器。由于60毫米火箭弹不能穿透T-34坦克的前装甲,而且直到1950年夏远东地区尚未配备88.9毫米&超级巴祖卡&和75毫米无坐力炮,导致开战后的几个月,美、韩军队惨败,朝鲜人民军利用前苏联的T-34坦克及其他重型装甲车辆作战,取得引人注目的胜利。
(责任编辑:苏鹏宇 CM019)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二战缅甸战场日军兵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