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实现自己欲望的合同目的不能实现情形而去拜佛。是不是对佛祖的一种亵渎?佛祖说三恶五趣杂汇之所。五浊恶世。佛祖可能会

[转载]《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了凡四训》解说选编
落实弟子规&做好中国人&&谢谢你的分享&《弟子规》《感应篇》
《十善》《了凡四训》
幸福人生读本
内部资料&&
古今社会发展历史表明:人类什么时期真正按照圣贤教诲办事,什么时期就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反之,什么时期违背了圣贤教诲,什么时期就天下大乱、灾祸不断,因为圣贤的教诲是对万事万物运行客观规律的科学总结。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的丰富、网络的普及,知识更新步伐越来越快,可供人们学习的知识越来越多,而在公众学习时间有限的情况下,有没有简洁易懂、重点突出、效果显著的根本性圣贤教诲可供人们学习呢?答案是肯定的!虽然古今圣贤教诲很多,但是传统文化中儒释道教育是人们公认的根本圣贤教育。
儒家、道家、佛家的三个根,具体地说:儒的根《弟子规》,道的根《感应篇》,佛的根《十善业》。从这个根本上扎根,才有生命,才会成长。把这三门功课落实在生活中,变成自己的思想,变成自己的生活行为,就能消灾免难、幸福和谐,则国家前途光明、世界一片祥和。
命是自己造的,不是别人造的,改造命运的秘诀就是“断一切恶,修一切善”,《了凡四训》改造命运的训诫,有理论、有方法、有效果,袁了凡先生本人也是世人行善修善改造命运的杰出典范。
为了方便大家学习,特选编此读本。对各方各位提供的资料,表示真诚感谢!对本书的不当不足和错误等处,敬请批评指正!
(如果查阅本读本电子版,可以到网络上打“《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了凡四训》解说选编”字样查找;也可以打“三根一训解说选编”字样查找。)
《弟子规》易解..........................................................
《太上感应篇》易解...................................................
《十善》解释...............................................................
《了凡四训》语解........................................................
《弟子规》原文............................................................
《太上感应篇》原文....................................................
《十善》........................................................................
《了凡四训》原文........................................................
《弟子规》易解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朝初年著名学者、教育家李毓秀()所作。后经清朝贾存仁(生卒不详)修订,改名为《弟子规》。其内容采用至圣先师孔子的《论语·学而篇》第六章“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全书分为五个部分加以演述,具体列举出人们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中应有的礼仪与规范。堪称是启蒙养正,教育人们敦伦尽份、闲邪存诚,养成忠厚品行的最佳读物。
《弟子规》是儒家的根基,是传统文化的精华。适合所有家庭、学校、政府、企业、团体等作教材使用,适合各种年龄的人读诵、学习。各家庭、学校、企业、社区学习了《弟子规》的,已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夫妇和睦了,子女孝敬父母了,学生尊敬老师了、学习成绩提升了,员工素质提高了,邻里相处融洽了,这都应当感恩古圣先贤给予我们做人处世的智慧原则,让我们不需要花人生几十年的时间去摸索,就能趋吉避凶获得幸福人生。哪个父母不希望有孝顺的孩子?哪个单位不渴求忠信的员工?哪个政府的运作不需要清廉之风?哪个国家不需要知礼行义的好公民?……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愿人人负起责任,从《弟子规》开始,从我心开始,从我家开始,去营造和谐人生、和谐社会、和谐国家、和谐世界。
本《&弟子规&易解》系根据释净空教授、蔡礼旭老师等有关《弟子规》讲解的光碟材料简编整理而成。欲更深入了解学习《弟子规》,敬请聆听蔡礼旭老师“细讲《弟子规》”光碟,或学习其他相关资料。
◎总 叙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弟 次谨信
【易解】“弟子”在过去是对学生的称呼,就家庭而言,是指子女,广义来说是指我们每一个人。谚语讲:活到老,学到老,到老还是学得少。我们一生都是圣贤人的学生。“规”是行为规范,我们遵守这些规范,就能够让自己的德业日渐提升。《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在日常生活的一切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易解】人际交往中,要与人为善,用恭敬心对待每一个人,关爱每一个人,与人和谐相处。而且要懂得亲近仁德之人,向他们学习,这是很重要的。亲近仁德之人能够提升我们的道德学问,增长我们的智慧,人生才会有正确的抉择。培养德行,懂得立身处事的同时,如果有多余的时间精力,还要在学问上用功,学习六艺(礼、乐、射、御、书、术)等其他有益的学问、知识技能,来提高自己的精神生活品质。
◎入 则 孝
这是学生主修的第一门课。“入”是在家,“孝”是孝敬顺从父母,就是在家要善事父母。心里面要念念不忘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念念都要照顾到父母。我们能以这样的心去做,就是善事父母,这是做人的根本,百善孝为先。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易解】子女要体会父母的辛苦,对父母要存孝心、恭敬心,父母叫的时候,要立刻回答,不能迟缓。同样,师长呼、长辈呼、领导呼、先生呼、太太呼也要“应勿缓”。当一个人内心真正懂得对人恭敬,对事、对物自然而然也会心生恭敬。恭敬心很重要,对一个人的一生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父母交代做的事,要赶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易解】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地聆听。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教诫时,应当虚心接受、顺从父母,承受他们的责备,努力改过自新,不可强词夺理,使父母生气、伤心。
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易解】子女照料父母,冬天要使他们的身体感到暖和,夏天要让他们保持凉爽。时时体会到父母的身心需要,养父母之身、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把对父母的关怀落实到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早晨起床之后,应该先探望父母,向父母请安问好,让父母在早上就感受到你对他们的关心,而有一个很好的心情。晚上,要向父母报平安,问候、关心父母一天的工作、生活,观察了解父母的需求,侍奉照顾父母,让他们感到安慰,睡得安稳。
出必告 返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易解】外出离家时,须告诉父母要到哪里去,免得父母担忧、牵挂。回家后一定要先当面禀告父母,让他们安心。对先生、太太,甚至在工作单位,也要做到出必告,返必面。要敏锐地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否给别人造成负担与不便,不要让身边的人为你的去向而担忧、焦急。居住的地方要固定,生活习惯要保持正常有规律。无论对于学业、事业、家业都要好好经营,让父母安心。选定了适合自己的行业,要尽心尽力去发展,不要好高骛远、半途而废,如果工作、生活不稳定,最担心的莫过于父母。
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易解】往往大恶是从小恶做起的,“勿以恶小而为之”,如果是不合情理,不合规矩的,纵然是小事也不要擅自做主。如果任性而为,就有损为人子女的本分,德行就有了亏损,因此让父母担心,这是不孝的行为。
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
【易解】让孩子知道,别人的东西或公物即使很小,也不能偷偷藏起来,甚至有时自己的东西也不要独占,要慷慨与大家分享,这样教导孩子的影响是很深远的,培养孩子不贪心、具有廉洁之心,“孝”是做人之本,“廉”乃做事之本。一个没有贪心的人,做事才会不图谋私利,才能大公无私,把事办好。孝廉与否可以衡量一个人能不能很好地为单位、国家服务。如果私自藏匿东西,品德就有缺失,父母亲知道了,会很伤心。
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易解】父母对我们一些符合常理的期望,比如希望我们有好的身体、有德行、有远大志向、勤奋好学,有良好生活习惯,我们都要尽心尽力去做。父母亲合情合理合法的爱好,也应该尽力满足他们。当然,对于亲人、朋友、领导、同事的一些合理的希望,我们也要尽力去做。父母所厌恶的事物,在合理的范围内,要郑重谨慎地去除,包括自己的坏习惯。
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易解】要爱护自己的身体,不要使身体轻易受到伤害,而让父母亲担忧,甚至增加父母的负担。曾子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要注重自己的品德修养,“守身为大”,守住自己的正身、名节,谨言慎行。如果违反道德、法律,做出伤风败德之事,会使父母蒙受耻辱,给父母带来痛苦,连累了父母,还有可能给家人、整个家族、下一代,甚至工作单位、国家带来耻辱。
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
【易解】当父母喜爱我们,与我们相处融洽时,我们尽力孝养父母,是比较容易做到的。如果我们有些事情与父母有分歧,或者父母有时脾气不好,或不理解、误解甚至憎恨我们,这时我们仍以至诚的孝心去包容、体谅、照顾父母,才难能可贵,才符合圣贤行孝的标准。包括对周围的亲友、公司企业中的领导、同事,都要坚持一个做人的原则:不管别人对不对,首先自己一定要做对。用真诚心去转化气氛,让家庭和乐,亲友、同事相处愉快。
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易解】父母亲有过错的时候应小心劝导,使其改过向善。延伸开来,亲人、夫妻、兄弟、朋友、领导、同事有过失时,我们也应存着一颗真诚为对方着想的心去规劝对方,而不是强制对方,或幸灾乐祸;但要注意时机、态度、方法。“规过于私室”,要顾及对方的脸面。劝导时,态度要诚恳,并且要和颜悦色,声音语气柔和。
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
【易解】如果父母不接受你的规劝,要耐心等待,一有适当时机,比如父母情绪稳定后,或高兴的时候,再继续劝告;如果父母仍然不接受,此时我们甚至要哭泣着恳求父母改过,纵然遭受到责打,也无怨无悔,以免陷父母于不义,使父母一错再错,铸成大错。
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
【易解】父母亲生病时,子女应当尽心尽力地照顾,如果服用汤药,要替父母亲先尝一尝,看是不是太烫、太苦、太涩,调理好后再给父母喝。如果服用片剂,也要将药品种类、用量仔细核对好,注意水温不要太冷或太热,帮助父母按时服用,以免漏服、错服。我们还要考虑到,如果父母突然生病或出现紧急状况时我们应怎么应对?家中是否备有急救药品?放在哪里?急救电话怎么打?一旦病情严重,更要昼夜服侍。应该了解一些医护常识,懂得病人的痛苦和需要,随侧在旁尽心照料。
丧三年 常悲咽 居处变 酒肉绝
【易解】父母去世之后,古礼守孝三年。一个孝子会常常追思感怀父母教养的恩德,看到父母生前喜爱之物,或者看到可口的食物,也会触景生情,自然而然想起过世的父母,“子欲养而亲不待”,忍不住眼泪会掉下来。因为这种感怀之情,自己的生活起居也要调整改变,力求简朴,不去贪图享受,家庭布置要有哀悼的气氛,夫妇最好不要同居,并且戒绝酒肉。这是祖宗的教诲,里面有很深的道理,现代人往往因缺乏这方面的教育而疏忽了,带来一些不良后果。
丧尽礼 祭尽诚 事死者 如事生
【易解】办理父母亲的丧事,要完全按照礼法,合乎礼节,不可草率马虎,也不可以为了面子铺张浪费。(《论语》: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用真诚心来办理父母亲的后事,每逢忌日,应至诚纪念。中国人有很好的传统美德,每年清明节会扫墓祭祀祖先、革命先烈,这样我们的后代也会学习,上行下效。“慎终追远,民德归厚”。对待已经去世的父母,要如同生前一样恭敬,对待父母的期望和教诲,甚至要更加努力去完成,要对得起父母的养育之恩。(《论语》:祭如在,祭神如神在。)
◎出则弟
这是学生主修的第二门课。“出”是指出了家门在社会上,“弟”同“悌”,是与外面人的关系,悌就是人和,就是在社会上要能够顺从长辈,能够奉事兄长,懂得礼节。一个懂礼貌的人,走到哪里都容易赢得大家的认可和帮助。相反,一个不懂礼貌的人,不但不容易得到帮助,还会因自己言语行为的无礼,不知不觉形成很多阻碍。所以礼貌很重要,要教孩子从小做起。
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易解】为人兄长应该要友爱弟妹,作弟妹的要懂得尊重恭敬兄长。“弟兄同居忍便安,莫因毫末起争端。眼前生子又兄弟,留与儿孙作样看。”兄弟姊妹能和睦相处,一家人和乐融融,父母自然欢喜,孝道就在其中了。
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
【易解】与人相处不斤斤计较财物,怨恨就不容易生起。往往一个肯相让的人,容易赢得别人的尊重。“良言让人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与人交往谈话懂得尊重体谅对方的感受,言语柔和,不说伤害对方的话,即使对方心中本来有什么不满,也就容易消失了。不必要的冲突,自然也不会发生。(言语为福祸之门,孔门四科有: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可见言语之重要。)
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
【易解】良好的生活习惯,要从小培养,不论用餐、就座或行走,都应该谦虚礼让,长幼有序,让年长者优先,年幼者在后。教孩子懂得一些会客、用餐礼仪,将恭敬、礼让之心落实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如果乘车,要懂得按次序上车,上车后让长辈先坐,年幼者最好向后走,留出前面的位置方便后上的人,处处为别人、后者着想。
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易解】长辈有事找人,应热心代为传达,如果那个人不在,自己应该主动到长辈那里去,看看有什么事情需要做,不能帮忙时则代为转告。这样会培养孩子对人的恭敬心,做事有耐心负责任,有始有终。这句话还可以用作接待客人的礼仪,不仅在家庭,而且在学校、公司、政府机关,周到的待客礼仪会让客人感到温暖、被尊重。礼节能反映一个人的修养,一个家庭的教养,甚至公司、政府机关的形象。
称尊长 勿呼名 对尊长 勿见能
【易解】称呼长辈,不可以直呼姓名。称呼也是表达长幼、尊卑有别,是一种恭敬心,此礼不可废。在长辈面前,要谦虚有礼,不可以炫耀自己的才能,因为即使我们今天很有才华,也不是只靠自己才做到的,成长的过程中,非常多的长辈、师长为我们付出了心血,给予我们许多的照顾、提携。越是有了成绩,越要感念那么多人的付出,有这样的心境自然就不会傲慢。培养自己谦卑的态度,常存谦虚之心,做事才会无往而不利。
路遇长 疾趋揖 长无言 退恭立
【易解】路上遇见长辈,应赶快上前向长辈行礼问好,如果长辈一时还不便与我们交谈,就先退到一旁恭恭敬敬地站立着,看长辈是否会有什么话要交待、嘱托,等合适的时候再恭敬离去。
骑下马 乘下车 过犹待 百步余
【易解】古礼:不论骑马或乘车,路上遇见长辈,均应下马或下车问候,并恭敬地目送长者,等到离去稍远,约百步之后,才可以离开。“过犹待,百步余”延伸开来,就是送客的礼仪,将客人送下楼梯或电梯,恭敬地目送客人离开,让客人感受到温暖,感受到被尊重。那份对亲朋的情义,那份相惜之心,就在短短的送别礼仪当中流露出来,在这些礼仪中,会培养孩子对人的恭敬心。
长者立 幼勿坐 长者坐 命乃坐
【易解】与长辈同处,长辈站立时,晚辈应该陪着站立,不可以自行就坐,长辈坐定以后,吩咐坐下才可以坐下。但是学礼也要学会灵活运用,因地制宜,在一些特定的场合,要善巧方便,既要懂礼,又要恰到好处,以免让人感到僵化、呆板。
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宜
【易解】这是讲话的礼貌,在尊长面前,讲话声音要放低,柔和适中,中庸之道也会体现在讲话之中,如果声音太小,让长辈听不清楚,也会失礼。也应教会孩子,什么时候该讲话,什么时候不该讲话,这个分寸要把握好,而且对长辈讲话的语气、表情,都要具足恭敬,不可目无尊长,大呼大叫。
进必趋 退必迟 问起对 视勿移
【易解】在见尊长时,应快步向前;离开长辈时,要慢慢退后几步,稍慢一些离开才合乎礼节。当长辈问话时要站起来回答,眼睛注视着长辈,不可以东张西望、左顾右盼。
事诸父 如事父 事诸兄 如事兄
【易解】对待伯伯、叔叔等尊长,要如同对待自己的父亲一样孝顺恭敬,对待同族的兄长(堂兄姐、表兄姐等),要如同对待自己的同胞兄长一样友爱尊敬。当他们有需要时,我们也一定要尽心尽力去帮忙。延伸开来,对待任何人的父母,我们都要有恭敬之心,对待任何人的兄弟姐妹,我们也要有爱心,也要关怀,当我们有这一种存心,心胸就会非常开阔,量大福大,人生自然会变得美好。
这是学生主修的第三门课。谨是指我们行为上要谨慎,不可以放逸。慎乃护身符。谨慎的态度要从孩子小的时候就养成,从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待人接物的规矩等细节入手。谨慎虽然表现在细节上,但由此带来的影响却很大,有时细节可以决定一件事情的成败,甚至一个人一生的成败。所以,做人要谨言慎行,以免给别人或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甚至是生命财产的损失。
朝起早 夜眠迟 老易至 惜此时
【易解】为人子女应比父母早起,晚上要适当晚睡。人的一生很短暂,转眼间从少年就到了老年,所以每个人要珍惜每一刻宝贵的时光,把握光阴及时努力。当一个人很有志向,很有责任感,工作生活会非常充实,他睡眠的时间也会自然而然慢慢减少;当一个孩子对时间非常恭敬,非常谨慎时,他就不容易蹉跎光阴。
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辄净手
【易解】早晨起床后,务必洗脸、刷牙,使自己干净清爽、口气清新,让一天有一个好的开始。大小便后,一定要洗手,从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有利于身体健康。如果一个人没有好的卫生习惯,蓬头垢面、口有异味,会使自己的形象大打折扣,招至别人厌烦、轻慢,甚至会影响自己的人际交往及事业的发展。
冠必正 纽必结 袜与履 俱紧切
【易解】要注重仪容的端庄,戴帽子要戴端正,衣服扣子要扣好,袜子和鞋子都要穿整齐,系好鞋带,不可以趿拉着鞋,一切穿着以稳重端庄为宜。在许多场合,端庄、得体的穿着是对他人的一种礼貌,同时也会给别人留下一个好印象,得到别人的尊重。
置冠服 有定位 勿乱顿 致污秽
【易解】回家后,衣帽、鞋袜都要放置固定位置,不能到处乱放,以免造成脏乱,要用的时候又容易找到。同样,生活、工作中的其他物品,也要放置整齐,井井有条,以避免因找东西而浪费宝贵的时光,或因找不到东西而使自己的心情很糟糕,甚至会给生活、工作造成重大损失。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成功的一半。
衣贵洁 不贵华 上循分 下称家
【易解】穿衣服须注重整洁,不必讲究昂贵、名牌、华丽。穿着应考虑自己的身份及场合,也要考虑自己的着装会对他人及社会风气带来什么影响,特别是公众人物,更要注意自己的着装对大众,甚至国家、民族会产生何种影响。衡量家中的经济状况,才是持家之道。不要为了面子,让虚荣心作主,无谓的开销就是浪费。
对饮食 勿拣择 食适可 勿过则
【易解】对于食物,不要挑食,也不要偏食,偏食会营养不良;吃东西要适可而止,不要过量,过量会损伤脾胃。在用餐时,当思食物来之不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农夫种田汗滴禾下土,主妇烹调烟熏火烤,我们对食物要存感恩之心,不要挑三拣四。也不要为了口腹之欲,经常去吃一些味美、味重却对健康有害的“垃圾食品”,比如烧烤、油炸食品、零食等。粗茶淡饭更合乎养生之道。三餐常吃八分饱,避免过量,以免增加身体负担,危害健康,又浪费食物。培养正确的饮食习惯,对一个人一生的健康有很大影响,而健康又影响到事业甚至家人的幸福。
年方少 勿饮酒 饮酒醉 最为丑
【易解】饮酒有害健康,青少年不可以饮酒,更不要养成饮酒的习惯,成年人饮酒也不要过量。喝酒不只伤害自己的身体,醉酒后还会丑态百出,惹出是非,有损尊严,甚至还会给自己及别人的生命财产带来危险。酒后驾车造成的重大交通事故,都有一些惨痛的教训。
步从容 立端正 揖深圆 拜恭敬
【易解】走路时步伐应当从容稳重,不慌不忙,不急不缓;站立时也要有端庄的仪态,举手投足缓和、稳重,内在的修养透过举止就能表达出来。作揖时要把身子深深地弯下去,礼拜时要恭恭敬敬。作揖是古人一种很恭敬的礼节,现代人的礼节是打招呼,用发自内心的真诚笑容问候对方,形式虽不一样,却都能让对方感受到对他的尊敬与友好。现代人也经常会有一些需要行礼、祭拜的场合,有时我们会在电视上看到一些领导在行礼、行拜,用真诚、虔恭的心,头和腰缓缓弯下去,稍作停留,再缓缓起来,别人会感受到他内心的恭敬与教养。不可速度很快,像蜻蜒点水,会让别人感到不恭敬,没有诚意。
勿践阈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摇髀
【易解】脚不可以踩在门槛上,不要用一条腿支撑身体斜靠着,蹲坐的时候不可以伸出两腿像簸箕一样展开,也不要养成抖动腿的习惯。这些都有损仪容,有失君子风范,常常反思自己的言语、动作,是不是有不恰当之处。久而久之,恰到好处的言语、行为会内化成为一种习惯,会让自己时时保持一种恭敬、有礼节、有分寸的状态。
缓揭帘 勿有声 宽转弯 勿触棱
【易解】进出门时,不论揭帘子、开关门,举止动作都要从容徐缓,以免发出大的声响,惊扰别人。真正替别人着想是第一等学问,经常反思自己说话、动作,是不是会让别人不安、烦恼,包括走路、取放物品、进餐等许多场合,都注意不要发出太大声音。而且对于爱惜物品来说,如果轻拿轻放、细心呵护,而不是动作粗鲁、野蛮,这样会延长物品的使用寿命。转弯时角度空间大一些,不要撞到物品的棱角,以免对物品及身体造成不必要的损害。延伸开来,我们为人处事也要圆融,不可以鲁莽,对别人要宽容、大度、厚道几分,做事、说话要有分寸,给自己和他人留有余地与空间,以免造成尴尬与不必要的冲突,甚至无法挽回的遗憾。
执虚器 如执盈 入虚室 如有人
【易解】即使是拿着空的器具,也要像里面装满东西一样,小心谨慎不可掉以轻心。我们向圣贤学习,虽然现在还没有成圣成贤,但我们如果能经常执虚器如执盈,把自己比作圣贤人,用圣贤人的存心、境界,来律己待人,我们不是会逐渐接近圣贤人吗?进入无人的房间,也要像有人在一样谨慎,不可以随便放逸。“君子慎独”,一个人为人处事,不能因为没有人看到,而疏忽怠慢,有失恭敬。
事勿忙 忙多错 勿畏难 勿轻略
【易解】做事不要急急忙忙、慌慌张张,因为忙中容易出错。要坚强面对生活,不论人生面临什么样的挑战,都不要畏苦怕难而犹豫退缩;也不可以草率了事,随便应付。即使是小事,也要认真对待,尽心尽力,有始有终。培养孩子对一切人、事、物都要恭敬、谨慎的态度。
斗闹场 绝勿近 邪僻事 绝勿问
【易解】培养孩子明辨善恶是非的能力。凡是嬉闹争吵打斗的不良场所,比如赌博、色情、不健康的游戏厅、网吧等比较复杂的是非之地,一定要远离而不去接近。不正当、不合理、邪恶下流、荒诞不经的事也要谢绝,不听、不看,不要好奇的去追问。父母应知道保护孩子的心灵,不要让他受到污染,对于孩子接触的人、环境,甚至孩子观看的电视节目,父母都应相当谨慎。“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慎于始,禁于未发”。当一个孩子判断善恶是非的根扎稳了,面对种种考验、诱惑,就会作出正确的人生抉择,做父母的对孩子的将来也就可以放心了。
将入门 问孰存 将上堂 声必扬
【易解】将要进入别人的房间,应该先敲门,问是否有人在,主人允许后才能进入,如果未经许可就莽撞地进去,会对主人非常不礼貌。延伸开来,如果到朋友家中作客,应先了解朋友家里还有哪些家庭成员及相关情况,或有没有其他客人到访,对朋友家中长辈或客人应注意哪些礼节与忌讳,应该谨慎、周详。进入客厅之前,应先提高声音,让屋内的人知道有人来了。
人问谁 对以名 吾与我 不分明
【易解】如果屋里的人问:“是谁呀?”应该报出自己的名字并说明来意,而不是“我!我!”让人无法分辨“我”是谁。包括打电话,也要首先向对方告知自己的身份,细微之处多替别人着想,会让人家觉得愉快。
用人物 须明求 倘不问 即为偷
【易解】借用别人的物品,一定要事先恭敬地向对方讲明,得到许可后才可以使用。而且要保持一颗为对方着想的心,不要让别人的利益受到伤害,也不要让别人感到为难。如果没有事先征得同意,擅自取用就是偷窃的行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让孩子从小提起警觉。
借人物 及时还 后有急 借不难
借来的物品,要爱惜使用,并想着及时归还;以后若有急用,再借就不难。谚云:好借好还,再借不难。
这是学生主修的第四门课。信是指言语上要言而有信,信用是成功阶梯的第一步。人无信则不立。信,除了守信的意义以外,另外还有一个含义,就是信义;信还有另外一个延伸意思是指:道义、情义、恩义,也就是义务,做人的本分。要做一个值得别人信赖的人。
凡出言 信为先 诈与妄 奚可焉
【易解】开口说话,诚信为先,真诚可信的语言,会让别人觉得与你相处踏实,值得信赖。天有不测风云,如果是客观因素造成无法完成对别人的承诺,要坦诚布公地向对方说明、道歉。假若不守信,还要找一些借口,用欺骗和花言巧语来掩盖自己的失信,就是“倘掩饰,增一辜”,会更加激起对方的不满与愤怒,这都是不可以的。对自己也要守信,即使我们心里起了一个要为家庭、为他人、为社会付出的愿,心里立定的正确志向,发过的善愿、誓言,或者心中决定戒除坏习气,虽然没有说出口,但我们心中也要时时坚持信守,才会付诸实际行动,才会成就我们的德行与事业,而不是让发过的愿成为空愿。
话说多 不如少 惟其是 勿佞巧
【易解】多话不如少话,言多必失,祸从口出;说话要恰到好处,要讲话就一定要讲好话,讲可以有益于别人的利益语、柔软语、诚实语、智慧语,不要为了炫耀自己的才华或渲泄自己的情绪而口无遮拦,以免得罪人或惹出祸端。说话要实事求是,诚实待人,不可以花言巧语,找借口掩过饰非。
奸巧语 秽污词 市井气 切戒之
【易解】从我做起,“常常口吐莲花”,在家庭、在单位、在一些谈话场所,营造一个良好的谈话氛围,让周围的人如沐春风、互相鼓励、互相肯定。不要逞一时之快,漫骂、侮辱、攻击别人。虚伪、奸诈取巧的语言,尖酸刻薄下流肮脏的话,街头无赖粗俗、阿谀奉承等市侩习气,都要彻底戒除掉。多加谨慎、多加思量,在言语中带动社会的良好风气。
见未真 勿轻言 知未的 勿轻传
【易解】言语要谨慎,任何事情在没有看到事实真相之前,不要轻易发表意见,对事情了解不够清楚明白时,不可以轻易传播,以免造成不良后果。即使是好心帮助别人宣传推广,也必须经过理性判断,分清善恶是非,以免好心做了坏事。
事非宜 勿轻诺 苟轻诺 进退错
【易解】做父母的做人做事要有原则,也要教育孩子,不合义理或自己没有能力做到的事,不要轻易答应,特别是在情绪比较高涨,或忙于应酬等一些比较特殊的场合,更要注意保持理性,不要轻易答应孩子一些不合情理的要求,或轻易向别人许下承诺。在答应别人事情之前,要考量到自己有没有能力做到,有帮助别人的心,还要用理性去判断,事情是否合情、合理、合法,如果轻易允诺,会造成做也不好、不做也不好,进退两难的尴尬局面。
凡道字 重且舒 勿急疾 勿模糊
【易解】讲话时要口齿清晰,吐字应该清楚缓慢;不要太快,更不要模糊不清。讲话的目的是让别人听清楚,与人交谈时,要时时提醒自己,有没有讲得太快?会不会让人听得吃力?会讲话,让对方赏心悦耳、感到愉快,给人留下良好印象,甚至在人际交往及工作中都是很大的助力。如果是对方讲话太快又模糊不清,但交代的事情或工作又比较重要,我们要养成一种把别人交代的事情向对方复讲一遍,让对方纠正、确认的习惯,以防因一字之差误了大事。讲话很重要,应谨慎对待。
彼说长 此说短 不关己 莫闲管
【易解】东家说长,西家说短,别人的是非很难弄清楚,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与自己的正经事没有关系的,不要好奇掺和进去,以免搅乱了别人,浪费了自己的精力,破坏了清净心,也有损自己的德行。在团体之中,只要我们能够不搞是非,能够尽心尽力做本分之事,不做情绪之事,往往可以对团体有端正风气的作用。
见人善 即思齐 纵去远 以渐跻
【易解】看见他人的优点或善行义举,比如爱敬存心、敬重尊长、与人为善、劝人为善、成人之美、救人危急、兴建大利、舍财作福、护持正法、爱惜物命等,要欢喜赞叹且立刻想到向他学习、看齐。纵然我们目前跟他们相差很远,也可以通过努力,逐渐赶上。
见人恶 即内省 有则改 无加警
【易解】看见别人的缺点或不良行为,要立即反观自省,检讨自己是否也有同样的过失,有则马上改正,没有也要引起警惕,防止犯同样的过错。不要批评别人,根据实际情形给予规劝或保持缄默,也不要将别人的恶放在自己心上。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唯德学 唯才艺 不如人 当自砺
【易解】德行是万福的根基。做人最要紧的是自身的德行,学问、才能和技艺,这些方面不如人家,就要不断激励自己,尽力赶上。
若衣服 若饮食 不如人 勿生戚
【易解】至于外表穿着,或者饮食不如他人,则不必放在心上,更没有必要忧虑自卑。一个有德行有智慧的人,内心充实、宁静,他会有更高的精神享受,由内心散发出真实的快乐,对物欲的要求反而很低;他会有崇高的人格魅力,赢得社会大众的拥戴、尊重。而一个人如果不注重德行修养,精神空虚,就会更注重物欲的追逐。山珍海味、名牌华服、珠光宝气等外界五欲六尘的享受,带来的快乐是短暂、虚幻、不真实的,物质的丰沛并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认可。
闻过怒 闻誉乐 损友来 益友却
【易解】如果一个人听到别人说自己的过失就生气,听到别人称赞自己就欢喜,那么就容易感召一些趋炎附势、阿谀奉承,而缺乏德行的朋友来接近你,这些人接近你的目的,大多数是想有利可图,而并非真正关心你。而真正有德行关心你成长、提携你的良朋益友,会对你的缺点直言不讳,如果你总是生气不愿接受,益友也只好先避开了,免得让你感到烦恼。如果一个人处在这种情形之中而不能清醒,人生就会比较危险,甚至会误入歧途。
闻誉恐 闻过欣 直谅士 渐相亲
【易解】听到他人的称赞,不但不得意忘形,反而会自省,惭愧自己还没有做得更好,而发奋继续努力;当别人批评自己的过失时,不但不生气,还能欢喜接受,感恩别人的提醒,那么,正直诚信、乐于帮助我们成长、提高的有德行人士,自然也欢喜和我们接近了。当我们身边有了许多朋友,经常给我们一些善意的规劝时,那就好比多了好多双明亮的眼睛帮我们看路,人生就多了很多助力。
无心非 名为错 有心非 名为恶
【易解】无心之过称为错,有意犯错便是罪恶。现在社会存在许多不良现象,比如缺乏公德、不孝敬父母、不尊重长辈、夫妻不忠、不懂得报恩、公物私用、公共场合抽烟、乱扔垃圾等等。明知是错,因为别人也在做,犯错就好像很正常。人应该有使命感,社会每—份子都应对社会风气负责任,不管别人对不对,首先自己一定要做对,才会使人生进入一种良性状态。有些人是因为控制不了自己的脾气,而做出一些错误的事情,这就应自我反思并找方法对治,从修心养性、立身行道开始。
过能改 归于无 倘掩饰 增一辜
【易解】能够承认自己的过错,进而能改正,是勇者的行为。改过才能使自己不断进步提高。改过必须要先悔过,悔过又必须先要知过,学习圣贤教育,有了辨别是非的标准,我们才能知过、悔过、改过。过错就会越来越少,渐归于无。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勇于认错、改过,是智慧的选择,人生才会走得坦坦荡荡、踏踏实实、自在快乐。而掩饰自己的过错,就好比驾车出了交通事故又逃逸,是错上加错,会使自己背上包袱,提心吊胆,活得很累,甚至为了掩盖过错而付出更大的代价,这都是缺乏智慧的做法。
◎泛爱众
这是学生主修的第五门课。“泛”指广泛,广泛地爱护众人、众物,这个众不单指人,广义的指—切人、事、物,我们都应该去爱护。我们要教导孩子有仁爱之心,首先应懂得敬爱父母、亲属,再把这一份爱心继续向外延伸,进而扩展到敬爱一切人的父母、亲属。再延伸到尊重各行各业的人,尊重他们的付出与辛劳。还要关心爱护社会上的弱势群体,让“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这就是仁爱人民。再从仁爱人民这份爱心,继续扩展到爱护一切物,包括动物、植物、矿物,这就是爱物。顺着这个次第走,孩子的爱心就会不断扩展。爱人者,人恒爱之,平等地去爱护—切众生。
凡是人 皆须爱 天同覆 地同载
【易解】只要是人,就是同类,不分族群、人种、宗教信仰,皆须尊重关爱。我们共同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同住在一个地球上,天为父、地为母,每个人都是大地的子女,都是依赖大地的养育,我们感念大地母亲的恩德,而母亲所养育出来的万物都是我们的兄弟姐妹,我们尊重每个人,爱护动物、植物,整个地球大家庭气氛才会和谐美好,共生共荣,生机勃勃。
行高者 名自高 人所重 非貌高
【易解】一个真正有德行的人,会有真实的道德学问,存心、行为表现在处事待人等日常生活之中,是利益他人,利益社会的,自然会赢得大众对他的尊敬、爱戴,而名望自然而然会传播开来,越来越高。大家所敬重的是他的德行,不是外表容貌。
才大者 望自大 人所服 非言大
【易解】一个真正有才华的人,有了德行的基础,他的行为能够利益他人、利益社会,他的声望自然而然会传扬开来,自然就大了。人们之所以赞赏、佩服,是因为他的德行与真才实学,而绝对不是妄自尊大、自我夸口和炫耀。
己有能 勿自私 人所能 勿轻訾
【易解】自己有才华能力,不要自私,能帮得上别人,就要伸出援手,有舍有得,量大福大。人不要怕付出、怕吃苦,其实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会得到更大的利益,丰富了自己的经验,得到别人的认可、尊重,得到更多的机会,赢得人和。当我们看到别人有才华、有能力时,不可以轻慢、诋毁他。当一个人嫉妒心生起来,德行就受到损伤,障碍了自己,障碍了他人,给团体或社会利益带来损失,造作很大的罪过,甚至成为千古罪人。我们应拓宽心量,随喜他人的才华、能力,一同把好事办好,成就别人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的德行。
勿谄富 勿骄贫 勿厌故 勿喜新
【易解】对于富有的人,我们不应去谄媚巴结,真正的情谊是以道义、信义相交。对于贫穷的人我们也不能骄慢、轻视,我们不能在别人困顿的时候还落井下石,而且对于身处逆境的人还要主动协助、帮助。用恭敬心平等对待一切人。不要厌弃过去的朋友,也不要只喜欢新结交的朋友。一个厚道的人,会对人念恩、念情,懂得珍惜情义、恩义,信守道义。甚至于对物也会有感情,懂得惜物。一个薄情寡义的人,与人相交往往会建立在利害的基础上,起心动念只为自己,这样的人生,路会愈走愈窄,所谓失道者寡助,得道者多助。一个真正有智慧的人应该选择做厚道的人,无论地位如何升迁,事业如何发达,对朋友、对家人都应该念情、念恩,不厌弃。
人不闲 勿事搅 人不安 勿话扰
【易解】与人交往中,比如找别人谈事情或打电话,应考虑对方是否方便,如果知道对方正在忙碌或不恰当的时间,就不要打扰。一个仁慈的人,会处处为别人着想。礼貌处处体现在生活之中,是人与人之间很优美的行为,有礼貌就不容易发生尴尬与摩擦。当一个人情绪不好、身心欠安时,我们应用爱心去温暖对方,不能幸灾乐祸,闲言闲语或冷嘲热讽去刺激、干扰他,以免增加他的烦恼与不安。但如果我们的亲人或朋友情绪坏到了谷底,甚至有生命危险,我们应该在对方能承受的范围内机智地用爱心观察他、帮助他,让对方感觉到我们对他的关爱,让他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人有短 切莫揭 人有私 切莫说
【易解】别人的短处不要去揭穿,他人的隐私不要去张扬。一个人的仁慈之心还要落实在言谈之中,“言语”在孔门四科的教诲中,排在德行之后,很重要。孩子讲话的分寸,从小就要多加调教,处处懂得尊重别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的隐私、缺点,不希望别人到处宣扬;别人的隐私、缺点,我们也不应该到处宣扬。不要将别人的过失放在心上,一个真正修身的人,检讨、改正自己的过失还来不及,怎么会有心思去张扬别人的缺点呢?
道人善 即是善 人知之 愈思勉
【易解】当我们听到善人的行持、善人的风范,往往会生起效法之心。赞美他人的善行就是行善,会让更多的人得利益。而且对方知道你的称赞之后,必定会更加勉励自己行善。
扬人恶 即是恶 疾之甚 祸且作
【易解】张扬他人的过失或缺点,是一种恶行,喜欢背后议论人、说人是非,不但折损了自己的福分,更大的罪过是会引起人与人之间的冲突、纷争,影响团体和社会的风气。批评指责宣扬太过分了,就会招来灾祸。
善相劝 德皆建 过不规 道两亏
【易解】互相劝善,能共同建立良好的品德修养。劝人为善,必须先分清真善假善、是善非善,判断正确才能够去劝,才会利益他人。面对别人善的劝告我们要时刻放在心上,不忘去实践、落实,劝与被劝者就会共同养成良好的品德。与大众相处应以和为贵,创造一个和睦、和谐的气氛。当朋友或亲人有了过失时,我们也应适时地给予规劝,但要顾及他人的面子,有正确的方式态度,“扬善于公堂,归过于私室”,“怡吾色,柔吾声”。假如该规劝时不规劝,我们就没有尽到真正关爱朋友或家人的本分,自己与对方的德行都会受到损伤。
凡取与 贵分晓 与宜多 取宜少
【易解】对财物等的取得与给予,贵在分辨清楚明白,利益让给别人多一些,自己拿取少一些。人不要怕让,怕让了以后自己没有了。其实当你一让,就成全了自己的德行,积累了自己的福分,自然在以后会有所回报。“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随顺天理,随顺人心去做,就会广结善缘。当人有这种礼让的态度表现出来,那么家庭、社会就会处处体谅、处处相让,而不是处处相争。家庭、社会就会祥和、兴旺。
将加人 先问己 己不欲 即速已
【易解】事情要加到别人身上之前,打算怎样对待别人,应该先要反省,问问自己,换作是我,喜欢不喜欢,如果连自己都不喜欢,就要立刻停止。我们不愿意别人批评、侮辱、伤害我们,或者我们自己不喜欢做某些事情,那么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我们也不应该去伤害、批评、指责他人,或把自己不愿承担的责任强加于他人,用这一份心去体谅别人的感受,真情、真义、真挚地与人相处。
恩欲报 怨欲忘 报怨短 报恩长
【易解】当一个人念念不忘父母、师长、众人对他的恩德,而时时想着报答时,他会生活在爱与感恩中,身心自然会充实愉快。人与人相处发生摩擦时,要先反省自己,学会包容别人,不要将别人的过失放在自己清澈的心灵上,而伤害了自己的身心。冤家易解不宜结,原谅别人就是原谅自己,将对别人怨恨的念头转化掉。对父母、师长、别人的恩德,要感念在心,常记不忘,常思报答。
待婢仆 身贵端 虽贵端 慈而宽
【易解】对家中的保姆或公司员工、下属及劳务人员等,要注意自己的品行及身教,要稳重、端庄;虽然品行端正很重要,但是仁慈宽大更可贵。尊重他们的劳动与付出,以仁慈宽厚、平等心、恭敬心待他们,懂得体恤关怀他们,理解他们的处境;如有可能就尽量创造让他们学习提升的机会,不可以太苛责。“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势服人 心不然 理服人 方无言
【易解】用权威、势力或钱财强迫控制别人服从,别人表面可能会服从你,但心中难免会有怨气,甚至会逆反,心生反抗,带来后患。如果做人做事坚持正理、道义,大家才会心悦诚服,没有怨言,欢欢喜喜甘愿服从,人与人之间才会和谐,不起纷争。
◎亲仁
这是学生主修的第六门课,亲是亲近,是学习的意思,仁者是指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就是要向那些存心仁厚,有真实道德学问能够以身作则的人学习。
同是人 类不齐 流俗众 仁者希
【易解】同样在世为人,品行高低各不相同。善恶邪正,心智高低良莠不齐。人云亦云,随波逐流的平凡世俗人多;仁慈博爱,有至大至善品德的人比较少。我们有幸接触到圣贤教育,应该有“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意识,真正扎根落实圣贤学问,去影响一个家庭、一个团体、一个社会。
果仁者 人多畏 言不讳 色不媚
【易解】一位真正的仁德之人,大家看到他的威仪,会折服于他,对他生起敬畏之心。因为仁者不求名利,无欲则刚;说话直言不讳,光明磊落,坦坦荡荡。因为无欲无求,就不会去谄媚、阿谀奉承别人,而是正直、坦诚,以仁慈宽厚之心平等待人,处处为他人着想。
能亲仁 无限好 德日进 过日少
【易解】能够亲近有仁德的人,就会得到无限的好处。心中时时记得圣贤的教诲,学习圣贤人“温、良、恭、俭、让”的美德,巩固提升我们的道德修养,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时时用圣贤教诲,对照自己的言语行为、起心动念,德行自然会一天天提高,过错会一天天减少。
不亲仁 无限害 小人进 百事坏
【易解】如果不肯亲近仁人君子,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就会容易受到物欲的诱惑、外界的污染,沾染不良风气,恐会有无穷的祸害。这样以来小人会趁虚而入,如果一个人周围聚集一些无德不善的朋友,日久天长,“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思想行为都会受其影响,使许多事情都因此而不能成就,甚至导致整个人生的失败。
◎余力学文
“文”指“六艺”等其它有益的学问,就是除了以上六门主修的课以外,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要好好用功读书,学习六艺等其它有益的学问、知识技能,来提升自己的精神生活品质,不断充实自己。
不力行 但学文 长浮华 成何人
【易解】一个人的学问要增长,必须“力行”加“学文”,解行相应,如果不能积极落实,身体力行孝、弟、谨、信、泛爱众、亲仁这些本分,纵然有些文学知识,也只是徒增浮华,成为一个华而不实的人,如此读书又有何用?
但力行 不学文 任己见 昧理真
【易解】反之,如果只是认真去做,没有继续学习提升自己,修正自己的见解,而固执于自己的偏见做事,就容易蒙蔽了真理,偏离了正道,甚至会对人生的方向作出错误的选择。人应该虚心坚持学习,活到老,学到老。
读书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
【易解】读书的时候必须要很专注,方法要注重三到:眼到、口到、心到。即眼要看,口要读,心要记,这是读书的要领,三者缺一不可,如此方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信圣贤的教诲,愿意照着去做,对自己也要有坚定的信心,读书自然会有好的效果。
方读此 勿慕彼 此未终 彼勿起
【易解】研究学问,学习才艺,也要专一,要专精才能深入,如果正在读这本书,就不要想着去看其他的书,否则不容易定下心来;这本书还未读完,就不要再去读另一本。
宽为限 紧用功 功夫到 滞塞通
【易解】读书学习应有所计划,时间不妨定宽裕一些,但在学习时,还要加紧用功,严格执行,不可以懈怠偷懒。如果能够解行相应,日积月累功夫深了,滞碍不通、困顿疑惑之处自然而然就会迎刃而解。
心有疑 随札记 就人问 求确义
【易解】求学当中,心里有疑问,应随时做记录,一有机会,就向良师益友请教,务必确实明白它的真实意义。
房室清 墙壁净 几案洁 笔砚正
【易解】读书环境要整齐清洁,墙壁要保持干净,书桌保持整洁,笔墨纸砚等文具要放置整齐,物有定位,触目所及皆是井井有条,才能静下心来读书。
墨磨偏 心不端 字不敬 心先病
【易解】古人写字使用毛笔,写字前先要磨墨,如果心不在焉,墨条就会磨偏了。写出来的字如果潦草、不工整,说明你浮躁不安,没有恭敬心。
列典籍 有定处 读看毕 还原处
【易解】书籍课本应分类,排列整齐,放在固定的位置,读诵完毕须归还原处。养成物有定位,移物归原的良好习惯。
虽有急 卷束齐 有缺坏 就补之
【易解】读书的人要爱惜书本。虽有急事,也要把书本收好后再离开,如果发现书本有缺损就要以恭敬心随即修补,保持完整。
非圣书 屏勿视 蔽聪明 坏心志
【易解】圣贤的教诲、好的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但并不是世上所有的书都能看,读书必须有选择,有害身心健康的不良书刊,一定不能看,以免身心受到污染,蒙蔽了智慧,败坏了心志。
勿自暴 勿自弃 圣与贤 可驯致
【易解】“人之初,性本善”,“天生我才必有用”。不要自以为是、狂妄自大,也不要轻易否定自己、自甘堕落而放弃自己。要自重自爱,对自己、对孩子要有信心。只要我们立定志向,有了目标,精进努力坚持不懈,就可以循序渐进,契入圣贤的境界。孟子说:“人皆可以为尧舜。”尧舜是中国的圣人,他们传下的道统文化,正是孔子集大成的“五经”,也是令我们引以为荣的文化宝藏。所谓“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圣贤的境界并不是尧舜的专利,只要我们肯去除“自暴”的毛病,虚心开卷,从中学习圣贤仁义之道,并且避免“自弃”的心理,勇于担当、渐次力行,那么一介凡夫也能登入圣贤的领域,和往圣先贤把手同行。
《太上感应篇》易解
太上,即太上老君,姓李名耳,号伯阳,是周朝的圣人老子,得道成仙以后,称天立教,为道教的始祖,是上天至尊之圣。《感应篇》是太上老君特为劝导世人断恶修善而写的一部书。内容主要是说世人无论行善或作恶,都必然会召感相应的果报,故题目称为《感应篇》。
《太上感应篇》一书博大精深,撮取了惠吉逆凶、福善祸淫的至理,发而为掀天动地触目惊心的议论,对于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为善得何善报,做恶得何恶报,均能洞悉明察其根源,使人阅读之后,明了善恶、因果、福祸的道理,对于人们正确认识吉凶客观规律、利益世道人心有极为深远的影响。
本《&太上感应篇&易解》是参考相关资料稍加整理而成的。欲更深入了解学习《太上感应篇》,敬请依照《太上感应篇》原文,观阅其它相关资料。
第一章& 明义
这一章只有四句,是全篇的纲领,阐明善恶报应的精义。
太上曰:祸福无门,惟人自召。
【易解】太上老君说:人的祸福本来就没有一定的门路,并不是专门为哪一个人而设的;都是由各人行善或作恶自己召感来的。
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易解】善恶是感,福祸是应。世人能行善则必然召感福报,若是为恶则必定召来祸难。这就像人的影子跟定人的身体一样,形正则影正,形斜则影斜。所以幸福总是伴随着行善的人而来,灾难终必降临到恶人身上,想避都避不了,这就是感应的道理。
第二章&& 示警
这一章先阐明作恶召感灾祸的实情,以警告世人,须知暗室亏心,神目如电。所以不要以为自己作恶手段高明,不留任何蛛丝马迹,而存侥幸的心理。
是以天地有司过之神,依人所犯轻重,以夺人算。
【易解】这是因为天地间到处都有专门司察人间过失的神明,依据各人平时所犯过失的轻重,以决定削减该人的寿命福禄。(一百日为一算)
算减则贫耗,多逢忧患。
【易解】一个人原先应该享有的寿命福禄,因为犯了过罪而被削减,就会变成贫穷、财产耗散,生活困顿潦倒,而且还经常遭遇到苦恼忧愁的事和种种灾祸。
人皆恶之,刑祸随之。
【易解】因为曾经犯了过恶,所以大家都厌恶他、唾弃他。而且刑罚和灾祸随时都将降临到他的身上。
吉庆避之,恶星灾之。
【易解】凡是吉祥喜庆的事总是轮不到他,而恶事灾难却接连不断发生。
算尽则死。
【易解】这样流离颠沛,把该有的寿命福禄都折损削减尽了,则终不得享其天年而死;死有余责,还免不了要遭受更惨烈的三途苦报。
第三章&& 监察
这一章是说天地间的神明对世人的行为监察得极为严密,丝毫欺瞒不得。
又有三台北斗神君,在人头上,
【易解】又须知有专门视察人间善恶、掌管人们生死寿夭的三台星官和北斗星君,常在每个人的头上盘旋,人们无论在明里暗处,所有言谈举动,这些神君都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录人罪恶,夺其纪算。
【易解】他们随时记录每个人所犯的罪恶。又根据罪恶的轻重来决定削减寿命的长短。
又有三尸神,在人身中,
【易解】人活着的时候,又都有三尸神潜附在人的身体中。所以每个人的起心动念,平时的所作所为,别人或许不知,这三尸神早已了了分明。
每到庚申日,辄上诣天曹,言人罪过。
【易解】每逢庚申日,也就是天神决断人间善恶的这一天,这三尸神乘人睡眠之际,便到达天曹,向天神据实禀告各人所犯的罪过。
月晦之日,灶神亦然。
【易解】每个月的最后一天,各家各户的灶神,也会到天上汇报一家人的善恶。
凡人有过,大则夺纪,小则夺算。
【易解】既经诸神考察汇报,凡是有犯下过恶的人,若是大恶,便依次削减他的寿命一纪(相当于十二年),若是小恶,就依次削减他的寿命一算(相当于一百日),以作惩罚。
其过大小,有数百事。欲求长生者,先须避之。
【易解】这篇文中以下所举的过恶,大大小小,共有百多种。想求长寿而不致于夭折的人,必须要预先警觉,以避免犯了这些过恶而致折福折寿。
第四章&& 积善
这一章列举行善的事项,使人知道积善应从哪些方面着手,而行所应行。
是道则进,非道则退。
【易解】道,指道德规范,也就是做人的准则。我们平时每做一件事,都要事先想一想。若是顺天理,合人心,符合道义的,便要勇猛精进去做;若是逆天害理,不符合道义的,就要赶快退开不做。
不履邪径,不欺暗室。
【易解】邪径,即是不正经、恶害人的地方,如赌场、妓院、吸毒、黑帮聚会等。我们做人立身处世,要光明磊落往正道上走,不可昧着良心走向邪路。即使处在别人看不见听不着的地方,也不可以做欺心昧理的事。
积德累功。
【易解】力行好事,多积阳功阴德,不断修养自己的品德,努力为社会造福,屡建功勋。
慈心于物。
【易解】存心要仁慈厚道,爱护一切众生。
忠孝友悌。
【易解】尽忠国家,忠诚待人,尽心尽力做好自己本分的事;对父母要尽孝;对同辈的兄弟姐妹要友爱;对长辈及兄长要敬重。
正已化人。
【易解】做人首先要端正自己,为世人树立良好的模范,还要去劝化他人、感化他人,共同存着善心,共同去做善事。
矜孤恤寡,敬老怀幼。
【易解】遇见孤儿寡妇无所依靠的人,要怜悯同情他们,时常给予周济。对老人要尊敬,对儿童要爱护。
昆虫草木,尤不可伤。
【易解】昆虫虽然微小,亦有佛性;草木虽属无情,同是生命。凡是生命,都值得尊重,所以不能随意加以伤害。
宜悯人之凶,乐人之善。
【易解】若见凶恶的人,应怜悯他的无知,当婉言劝导,使他改恶从善,以免招来凶祸之报。若见行善的人,应当随喜赞叹,以鼓励他人,同生向善之心。
济人之急,救人之难。
【易解】见人事关紧急,应设法给予周济,及时帮助,以应急需;见人有危难,应尽力给予救护,解除危难,转危为安。
见人之得,如已之得。
【易解】见他人得到好处,如同自己得到好处一样替他欢喜。
见人之失,如已之失。
【易解】见他人失意落难,如同自己失意落难一样为他难过。
不彰人短,不炫已长。
【易解】不可以宣扬他人的缺点和短处,更不可以向人夸耀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遏恶扬善。
【易解】见人要做恶事时,应及时加以劝喻阻止;见人做好事善事,应多方给予鼓励和赞扬。
推多取少。
【易解】大家都想要得到的东西,不妨推给别人多得一些,自己少取一点。应该要推让,让给别人便宜,自己甘愿吃亏。
受辱不怨,受宠若惊。
【易解】无缘无故受人羞辱,或者是因为自己德行有亏,或者是因为对方无知误会,内心要保持平静,不生怨恨。若是受到别人过分的爱戴和赞扬,应当自忖德学浅薄,心中有所惊惧,愧不敢当。
施恩不求报。
【易解】若有能力帮助别人解除痛苦,成就别人获得幸福,当知这都是自己本分内应该做的事,所以不希望别人有所报答。
与人不追悔。
【易解】已经送给别人的财物,或者让给别人的好处,本是出于自愿,所以过后心里绝不懊悔。
第五章&& 善报
这一章列举行善所应得到的报偿,使人知道行善自有许多好处,以激励世人同生向善行善之心。
所谓善人,
【易解】做人能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立身处世、待人接物,样样都好,这就称得上是善人了。
人皆敬之,天道佑之。
【易解】能够成为善人,自然人人都敬重他。就连天上的神道也会随时保佑他。
福禄随之。
【易解】因为善人不断积功累德,所以福禄亦总是随着善人而来,使他能够不用去求自然就有。
众邪远之。
【易解】善人一身正气,所以那些妖邪鬼怪见到善人,也避而远去,不侵犯他。
神灵卫之。
【易解】善人深得天心,所以天上的众多神灵也都会来护卫善人。
所做必成,神仙可冀。
【易解】善人福缘厚,所以所做一切功德事业,都能圆满成就。即使想要修成神仙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欲求天仙者,当立一千三百善。
【易解】如果想要修成天上的仙人,则应当先积一千三百件善事。
欲求地仙者,当立三百善。
【易解】如果想修成为地仙,至少也得先要积三百件善事。&
第六章&&&&
这一章列举种种恶行,使人知道哪些行为品质是恶劣的,应有所做儆戒,而止所当止。
苟或非义而动,背理而行。
【易解】如果在心里动了不合道义的念头,又去做违背情理的事,这便是所谓恶行了。因为善人敦厚朴实,自然不会动非义的念头,也绝不会背理行事。
以恶为能。
【易解】做了恶事,不知改悔,还以为自己很能干。善人则日日打扫心地,每以作恶为可耻。
忍作残害。
【易解】忍心去做残害众生的事。善人却柔和慈悲,爱护一切众生。
阴贼良善。
【易解】在暗中设下阴谋诡计去陷害正直善良的人。而善人对于正直善良的人则敬重有加,称扬赞叹,岂忍相害。
暗侮君亲。
【易解】君,指上级领导;亲,指父母长辈。在上级领导(君)和父母(亲)面前,总是表现的唯唯诺诺,似乎很恭顺的样子;而在背后暗地里却尽干一些不忠不孝的勾当,根本就不把君亲放在心里。善人则无论事君事亲,皆以诚敬为先,决不敢做欺君欺亲大逆不道的事。
慢其先生。
【易解】先生即现在通常所称的老师。对于君亲尚且心存欺侮,对待老师,更是心存轻慢,根本就不把老师的教侮当作一回事。善人则孝亲尊师,敬师如敬父母。
叛其所事。
【易解】对于上司所指派的事,每多反叛,不肯认真负责。善人则忠其所事,必能做到尽职尽责。
逛诸无识,谤诸同学。
【易解】喜欢欺诳作弄那些外行人或者没有见识的人,而对同学朋友诋毁讥谤。善人对于没知识的人却能循循善诱,使他们能辨别是非善恶,明白事理;而对同学朋友,尤能互相鼓励,规过劝善。
虚诬诈伪。
【易解】说话毫无根据,对人妄加污词,进行造谣诬蔑;做事使乖使诈,装模作样,全无实在。而善人无论做事或说话,总是诚实不欺,言行可信。
攻讦宗亲。
【易解】讦,即揭发他人的隐私和短处。连宗族亲戚也攻击诬蔑,并且揭发他们的隐私,可见全无人情味。而善人观一切众生都是自己的宗亲,理当忠诚友爱,互相体谅,何忍加于攻讦,使人难堪。
刚强不仁。
【易解】性格既刚强又残忍,无仁慈恻隐之心。善人却仁慈博爱,柔和忠厚。
狠戾自用。
【易解】脾气既凶狠又乖戾,作事每多任性胡闹,刚愎自用。善人却总是心平气和,作事稳重而合理。
是非不当。向背乖宜。
【易解】颠倒是非,应当做的好事不做,不应当做的坏事偏要去做;应该趋向的善人善事不愿趋向,应该背离的恶人恶事偏不背离;凡所举动,皆与做人的原则背道而驰。而善人则是非分明,处事得当,向背合宜。
虐下取功。
【易解】对下属百姓施行虐政,以图取自己的功赏。而善人居官,处处体恤百姓,爱护百姓,以造福人群。
谄上希旨。
【易解】在上司面前,总是奉承讨好巴结,希图加官晋爵,以达到弄权舞弊的目的。而善人则正直无私,只要是利国利民的事,则不计个人得失,常进忠言。
受恩不感,念怨不休。
【易解】受人恩惠,只当是理所当然的,转眼便忘,没有丝毫感激之情;但若是有人得罪了他,他却耿耿于怀,总是怀恨在心。善人则虽受人滴水之恩,亦必感恩图报;而对于别人给他所造成的难堪,却能尽量容忍,事过也就算了。
轻蔑天民。
【易解】天民,即能安分守已、顺应天理人心的平民百姓。居官轻视平民百姓如草芥;只想自己作威作福,不顾百姓死活。善人做官,必视百姓如赤子,事事为民着想,为民造福。
扰乱国政。
【易解】居官结党营私,制造事端,任意变更法令制度,扰乱国政,破坏安定,弄得民不聊生。善人居官,必忠心辅弼朝廷,使百姓安居乐业,过太平盛世的日子。
赏及非义,刑及无辜。
【易解】奖赏,是对行善立功的人一种鼓励;刑罚,是对作恶犯罪的人一种惩诫。居官不能够赏善罚恶,以彰显劝善惩恶的功能,却奖赏不义的恶人,刑罚无辜的好人,使他们含冤受屈。而善人居官,必公正无私,赏罚分明,才能安天下百姓。
杀人取财,倾人取位。
【易解】心狠手辣,为了谋取别人的钱财,杀害别人的性命;为了谋取高位,居然设计陷害上司,以便取而代之。善人则不取非义之财,若居官则克己奉公,忠于职守。
诛降戮服。
【易解】领兵出征,大肆杀戮,就连那些愿意投诚降服的人也要赶尽杀绝。善人为将,知兵为不祥之器,但为救民止暴,平定叛乱,不得已而用之,所以绝不妄杀一人,而对那些愿意投诚的人则加于安抚,劝诫他们弃恶从善。
贬正排贤。
【易解】为官谗谤贬斥正直的官吏,排挤贤能的同僚。善人居官,为国家大局着想,必多方访求正人君子,举用贤良而有才能的人,以做国家的栋梁。
凌孤逼寡。
【易解】残暴不仁,连孤儿寡妇也要欺凌逼迫。而善人则矜怜孤儿,体恤寡妇,随时给予帮助。
弃法受赂。
【易解】为官为了贪图个人的利益,便置国家的政策法律于不顾,接受别人的贿赂。善人为官,则遵纪守法,清正廉明。
以直为曲,以曲为直。
【易解】断案不论是非曲直,把理直的说成理曲,而把理曲的说成理直。善人断案,必公正无私,绝不冤枉好人。
入轻为重,见杀加怒。
【易解】判案,只要案件落到自己手里,虽是轻罪,也要判成重罪、死罪。眼见囚犯被杀,不但不生恻隐之心,不替他哀怜,反而加以嗔怒。善人判案,则必量情酌法,秉公处理。若是犯事确有可原之情,则从轻发落,给人一条自新之路。若见他人受刑被杀就感伤不已。
知过不改,见善不为。
【易解】明知自己有过错,也不肯悔改;即使有能力有机缘做好事,他也不会去做。善人却知过必改,见善必为。
自罪引他。
【易解】自己造成罪恶,一旦恶事败露,便把罪责推给别人,并且还要牵连许多无辜的人一同受罪。而善人有时为了救济他人,甘愿代人受过,替人开脱。
壅塞方术。
【易解】把济世养生的技艺保密不公开;把有些人赖以谋生的方术技艺加于封闭禁止,以绝人生路。善人则主张开放,只要不违法犯法,不做伤天害理的事,不妨各行各业各尽所能,不但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繁荣,而且也可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准。
讪谤圣贤,侵凌道德。
【易解】狂妄自大,对圣贤先哲讥评、诽谤,对有道德的人侵犯、欺凌、迫害。善人则崇敬圣贤、弘扬道德,对有道德的人尊敬他、亲近他,以端正社会人心、改善社会风气。
射飞逐走,发蛰惊栖,填穴覆巢,伤胎破卵。
【易解】入山打猎,射杀飞禽,追逐走兽;或者挖掘藏身于泥土内的爬虫,或者惊动栖身于树木中的宿鸟;或者堵塞兽类的洞穴,或者摧毁鸟类的窝巢;或者伤害怀胎的动物,或者故意打破正在孵化的卵蛋,尽干一些残忍杀生的事情。善人则存心仁慈,爱护各类动物,以保持生态平衡。
愿人有失,毁人成功。
【易解】希望别人有过失,见人事业失败,或者在某方面遭到损失,便幸灾乐祸,对他进行嘲讽取笑;怕别人成功,百般破坏,若是见人成功,便心生妒忌,故意对他乱加毁议,意图阻挠破坏。善人则助人为善,成人之美;见人能建功立业,便随喜赞叹,乐助其成。
危人自安,减人自益。
【易解】使人承当危险,只求自己安稳;而在利益面前,总想扣减别人的份额,而使自己多占一些便宜。善人则舍已为人,从不损人利已。
以恶易好,以私废公。
【易解】用自己不好的事物等,去换取别人好的;凡事只为自己打算,不顾公众的利益。善人则宁可把好的让与他人,不好的留给自己;无论处在什么岗位上,总是先公后私,决不假公以济私。
窃人之能,蔽人之善。
【易解】把他人的才能成果窃为已有,以此来抬高自己的地位和声望;而把他人的好处优点遮蔽起来,使其不能传闻于外。善人则见人有一言一行之善,必称扬赞叹,以启人向善之心。
形人之丑,讦人之私。
【易解】形容宣扬他人的丑事;揭发传播他人的隐私。善人则静坐常思已过,闲谈不论人非。
耗人货财。
【易解】消耗别人的货财,从中谋取利益;或设陷阱哄诱人家子弟不务正业,挥霍破费,以耗人财产,自己却趁机坐收渔利;或蛊惑愚痴的人去嫖娼、赌博、打官司等等,自己乘机从中取得利益。善人则爱惜人力物力,并劝人勤俭持身,勿交纨绔子弟,以免损财破家。
离人骨肉。
【易解】对人搬弄是非,挑拨离间,或对人进行迫害威胁,致使他人家庭破碎,骨肉分离或是不和。善人则见人至亲骨肉离散,必设法从中调解,使人一家团圆。
侵人所爱。
【易解】把他人所拥有所喜爱的侵夺过来,据为己有。善人则安分守已,不夺人所爱。
助人为非。
【易解】或在暗中策划怂恿或者明目张胆支持,助人为非作歹。善人则苦口婆心劝喻,教人改过从善。
逞志作威,辱人求胜。
【易解】放纵意志,作威作福;凌辱他人,以求自己好胜。善人则不矜不伐,谦虚礼让,凡事以和为贵。
败人苗稼。
【易解】毁坏别人的秧苗稻谷。苗稼,即人类赖以生存的粮食作物,百姓依靠粮食养活生命,农民种田非常辛苦,还要完粮纳税后养家活口。毁败别人的庄稼,使其不得收成,这等于夺人饭碗,绝人活路。善人则爱惜庄稼,帮人耕作,使人人都能丰衣足食。
破人婚姻。
【易解】多方设计阻挠,以破坏别人的婚姻。善人则随各人姻缘天定,乐助其成。
苟富而骄。
【易解】苟且致富,侥幸取得非分之财,便骄狂自大,盛气凌人。善人则乐天知命,贫能知足,富而能施。
苟免无耻。
【易解】为非作歹暂且没有受到惩治,便以为没有报应,不知羞耻,不思悔改。善人偶有差错,便深自愧责,寻思悔改。
认恩推过。
【易解】把别人所做的恩德冒认成为自己的,而把自己的过罪推给别人。善人则施恩不望报,有过自担当。
嫁祸卖恶。
【易解】奸诈阴险,把自己所招惹来的灾祸转嫁与他人,并把自己所作的罪恶推卸给别人,让别人去承担恶名。善人则知因果自作自受,故能谨言慎行,安分循理。
沽买虚誉,包贮险心。
【易解】不务实际,凭财势奸巧争得地位奖赏等美名,并无实德,有时却偏要装出慈善家的样子沽名钓誉;表面和善,实则暗藏阴险祸心,使人防不胜防。善人则心地光明磊落,行事正直无欺。
挫人所长,护已所短。
【易解】若见别人有优点长处,便千方百计想去挫折他;而对自己的缺点和短处,却多方掩饰。善人则能放弃我执成见,取人之长,补已之短。
乘威迫胁,纵暴杀伤。
【易解】凭借威势,迫胁他人就范,以便听其支配,任其驱使;放纵暴行,杀伤人命。善人则仁慈博爱,扶贫救弱;禁纵防暴,不伤物命。
无故剪裁,非礼烹宰。
【易解】为着装体面,赶时髦,无故剪裁衣裳等;为贪口腹,图滋味,违背礼法烹宰牲畜。这样不但铺张浪费,而且伤生害命。善人则常念物力维艰,生活保持俭朴。
散弃五谷,劳扰众生。
【易解】生活奢侈腐化,任意抛弃浪费五谷,暴殄天物;驱使众生从事劳累的工作,以供其挥霍,劳扰百姓,将百姓视同牛马一般的驱使而不爱惜。善人则爱惜五谷,不忍使众生劳碌。
破人之家,取其财宝。
【易解】倚恃权势,设计陷害有钱的人家,窃取他家的财产。善人则常行布施,不取非义之财。
决水放火,以害民居。
【易解】决水冲毁,或是放火焚烧,以毁害人民居住的房屋。善人则广作种种方便,使人安居乐业。
紊乱规模,以败人功。
【易解】破坏他人的计划,紊乱他人策划的规模,以使人功败垂成。善人则献策献力,以助人成功。
损人器物,以穷人用。
【易解】故意损坏别人的器物用具,让人使用时不得其便,以致误事。善人则爱护器物,并随时给人以种种方便。
见他荣贵,愿他流贬。
【易解】见他人荣达贵显,心生妒嫉,便希望他削职罢官,或被流放,或贬为平民。善人则期望做官的能做好官,为民造福,长保富贵。
见他富有,愿他破散。
【易解】见他人家资富有,就希望他家道破落,钱财散尽。善人则希望家家富有,丰衣足食。
见他色美,起心私之。
【易解】见他人的妻女美貌,便起邪心,想要与她私通,或想占为己有,此为最恶。善人则守节全名,非礼不视。
负他货财,愿他身死。
【易解】欠人财物,不肯还清,却希望债主早些身死,以便赖债。善人则感恩图报,决不亏负他人。
干求不遂,便生咒恨。
【易解】有事求人,特别是非分奢求,如不能满其所愿,便心生怨恨,对人咒骂。善人则通达道理,乐天知命,凡事随缘,不随便求助于人。
见他失便,便说他过。
【易解】见人事业失败或者处在不得志的境地,便落井下石,数说他的种种过失,对他进行恶意攻击。善人若是见人失意不得志,便深表同情,对其慰勉鼓励,以便使他能够重新振作起来,取得事业的成功。
见他体相不具而笑之。
【易解】见人身体有残疾,或相貌丑陋,便故意取笑他。善人则尊重每个人的人格,从不以貌取人。
见他才能可称而抑之。
【易解】见他人确有值得称道的才能,便故意对他加于贬抑,以阻止他上进之路。善人则对有才能的人加于鼓励赞赏,以便发挥他们的才华。
埋蛊厌人,用药杀树。
【易解】利用妖法邪术以害人,刻了木头人像,在上面书写符咒,然后埋在地下,用来害人;用药物去浇灌树木,使树木枯萎而死,这都是作恶而不留形迹,其用心可谓最阴最毒。善人则常以正法劝人,使人避祸得福;爱护树木,保全天地一片生机。
恚怒师傅,抵触父兄。
【易解】对于老师的教诲教训、责备等,心生反感怨恨愤怒;冲撞触犯父兄长辈。善人则孝亲尊师,凡有所教,则必虚心接受,恭敬顺从。
强取强求,好侵好夺。
【易解】强横不讲理,用强迫的方式取得财物,或用强求的方法要别人供给,要取人财物或求人办事,不答应也得答应;或是喜欢用侵占的方式,或是喜欢用抢夺的方法,侵犯别人的利益,夺他人之所爱。善人则常怀利济之心,以助人为乐。
虏掠致富,巧诈求迁。
【易解】靠抢劫掠夺等非法的手段发家致富;不脚踏实地,以奸巧弄假的手段,靠巴结贿赂等以求得官职升迁。善人则凭积德行善而广种福田,居官则廉洁奉公,决不曲意奉承以求升官发达。
赏罚不平。
【易解】执法偏私,以致赏罚不公平。善人则公正无私,赏罚分明。
逸乐过节。
【易解】过度无节制地安逸快乐,或偷安而虚度岁月,或纵欲享乐等。常逸乐尚不可,何况没节制,所以善人清心寡欲,对物质生活极能节制。
苛虐其下。
【易解】苛刻残暴,欺压百姓,虐待下人。善人则宽厚温和,能体恤下人。
恐吓于他。
【易解】虚张声势,对人进行威胁恐吓,以使那些胆小怕事的人落入他的骗局,任他摆布。善人则能施无畏于众生,使众生远离一切忧患怖畏。
怨天尤人。
【易解】不能够安分守己,怨恨天地,怨恨他人。善人则能乐天知命,积德培福。
呵风骂雨。
【易解】风雨虽属气候之变化,亦是人间善恶所感召。狂妄无知,遇风则呵风,遇雨则骂雨,徒增逆天之罪。善人每遇风不调雨不顺,便心生敬畏,思有所戒慎。
斗合争讼。
【易解】唆使他人斗争,怂恿他人诉讼,连累多人受罪,此皆不仁之至。善人若遇人争讼,则必善言劝解,使大事化小,小事化无,以免召来无穷祸患。
妄逐朋党。
【易解】盲目追随一些不正派的狐朋狗党进行非法活动,广造罪业。善人则亲近良师益友,遵纪守法。
用妻妾语,违父母训。
【易解】听用妻妾偏私的话语,违逆父母仁慈的训诫。善人对妻妾语,每能随事省察而不偏听,对父母的慈训则百依百顺。
得新忘故。
【易解】薄情寡义,无论于物于人,每得到新鲜的,便忘掉故旧的。善人则情深义重,凡对于曾经用过的旧器物,尚且不忍丢弃,何况故交老友。
口是心非。
【易解】表面上说的是一套,心里想的又是一套,诱人上当受骗。善人则以诚信待人,决不使欺使诈。
贪冒于财,欺罔其上。
【易解】利用职权贪污公款,冒领钱财,并且欺骗隐瞒自己的顶头上司。善人则事上心忠,自奉必廉。
造作恶语,谗毁平人。
【易解】故意编造一些流言蜚语,用来毁谤伤害平白无辜的人。善人则不听谗谤之语,不作无稽之谈。
毁人称直,骂神称正。
【易解】造谣毁谤他人,反称说自己心直口快;冒犯辱骂神灵,反夸说自己一身正气,这真是邪门歪道,肆无忌惮。善人则为人忠厚,对神明能心存敬畏。
弃顺效逆,背亲向疏。
【易解】对于顺应天理的事放弃不做,偏要去仿效那些逆天背理的勾当;对于自己的父母亲人不肯孝顺照顾,而对外面的酒肉朋友等关系疏远的人却偏能百依百顺,言听计从。善人则念念持循天理,事事体悉人情。
指天地以证鄙怀,引神明而鉴猥事。
【易解】把一些鄙俗不堪、存心不良的举动请天地做见证,并把一些猥琐龌龊污秽的事,故意引神明来鉴察,如此亵渎天地至尊,无异是自求速死。善人则力行众善,虽不求神,也能一样感动上天,隆赐祯祥。
施与后悔。
【易解】有时为着面子上的好看,也会施舍一些财物与人,但过后不久又心生懊悔。善人则以助人为快乐,故能慷慨施与。
假借不还。
【易解】恃强耍赖,向人假借财物,故意拖欠不还。善人不得已向人借物,心存感激,有借必还。
分外营求。
【易解】不依本分,尽向歪门邪道上去营求,妄图得到意外的收获。善人则安分守已,决不希求侥幸。
力上施设。&
【易解】极尽自己力量之所能,或凭借自己的势力而尽意的施威设法。做官的利用职权,对百姓进行剥削压迫,富贵的人利用权势,榨取贫贱人的血汗,甚至以人类的力量,对畜牲施威设法等。善人则无论对人对物,皆加体恤爱护。
淫欲过度。
【易解】纵情淫欲过度,夫妇间的房事频繁,超过正常的限制。善人则清心寡欲,故能保持身体康泰,精神饱满。
心毒貌慈。
【易解】内心阴险毒辣,外貌却伪装慈和,所谓笑里藏刀,使人防不胜防。善人心地善良,外貌则自然而然呈现出一片慈祥之气,令人倍感亲切。
秽食喂人。
【易解】把一些不洁净不卫生的食物卖给人吃,或故意把腐烂的食物拿给人吃,使人吃后中毒致病,害人不浅。善人则恭敬存心,必以洁食供人。
左道惑众。
【易解】利用一些妖道邪术来蛊惑众人,使人无知造恶,种下祸根。善人则弘扬正法,使人改邪归正,弃恶从善。
短尺狭度,轻秤小升。以伪杂真,采取奸利。
【易解】行商或在尺寸的长短上,或在斤两的轻重上占人便宜;或者掺杂假货,使奸弄巧,从中牟取暴利。善人则买卖公平,童叟无欺。
压良为贱。
【易解】强迫良家子女去做下贱的事,实为罪大恶极。善人则尽力替人赎身,救人脱离苦海,以免沦落火坑。
谩蓦愚人。
【易解】使用诡计诳骗那些愚昧无知的人,使其落入圈套,任其摆布。善人则怜悯那些愚昧的人,帮他们都来不及,岂忍反过来欺负他们。
贪婪无厌。
【易解】嗜财如命,贪得无厌而不知足,只顾自己,不顾其他。善人则不贪不求,知足常乐。
咒诅求直。
【易解】为了使人相信,指天或对神发誓诅咒。善人则循理安分,以诚信待人,用不着发誓诅咒。
嗜酒悖乱。
【易解】贪杯好酒,每于醉后悖理乱性,造作种种恶业。善人则戒酒养性,以免酒后误事。
骨肉忿争。
【易解】性情乖戾,以致家庭不和,骨肉纷争。善人则天伦笃厚,一家和气。
男不忠良,女不柔顺。
【易解】男的不忠厚善良,女的不温柔和顺。男人若是善人,为政必忠君爱国,为人必心地善良;女人若是善人,则其性格必柔和贤惠,居家自能孝敬和顺,相夫教子,家道必兴。
不和其室,不敬其夫。
【易解】丈夫与妻子不和,妻子不尊敬丈夫。男人为恶,在家庭中不能与妻室和睦相处,对妻子欺凌虐待;女人为恶,对丈夫轻慢不敬。做丈夫的若是善人,必能爱护妻子,使妻子终身有所靠;做妻子的若是善人,必能敬重丈夫,而成为丈夫的贤内助。
每好矜夸,常行妒忌。
【易解】说话往往夸张不实,骄矜自傲,每以此夸示于人;时常起嫉妒疑忌之心。善人则纵有盖世功名,也只当是性分中应尽的,故能不矜不伐。并且尊重那些道德学问胜过自己的人。
无行于妻子。
【易解】丈夫对待妻子儿女不义不慈,待妻不是刻薄寡恩,就是亵狎无礼;对子女不是宠爱太过,便是打骂太严,总是做对不住妻子儿女的事。善人待妻既能和睦相处而又能相敬如宾,对子女既能严加教养而又不失于慈爱。
失礼于舅姑。
【易解】媳妇对待公婆不孝顺不恭敬,为人媳妇,对待公婆当如子女对待父母一样尽礼尽孝,若对公婆无礼不孝,则天理难容。能孝顺公婆,便是好媳妇,不但家道必兴,而且福泽绵长。
轻慢先灵。
【易解】对于祖先的神灵心存轻慢,平常不供祖宗神位,逢年过节不设祭祀。善人则敬神如神在,事死如事生。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并把所有功德回向给历代宗亲,以期超度先灵。
违逆上命。
【易解】对于上级或长辈的命令,不但不服从,而且还故意违背反抗。善人则忠孝存心,义所当行,必敬依上命;义不当行,则委曲进谏。
作为无益。
【易解】所作所为,尽做一些有损于人无益于世的事。善人则积德行善,作事惟思利于人。
怀挟外心。
【易解】胸怀中暗藏向外之心,往往在表面上似乎显得很亲密,实际上却怀有两心,跟自己利害有冲突时,必定背叛。善人则志节坚定,忠贞不移。
自咒咒他。
【易解】与人相争,不肯认错,对天赌咒,或诅咒自己,或诅咒他人。但由此嗔毒积结于心,日后必落得自身应咒。善人则对人心平气和,从不恶口骂人。
偏憎偏爱。
【易解】心有偏向,若是自己所厌憎的,便极力排斥欺压;若是自已所喜爱的,便百般照顾袒护。善人则待人平等,一视同仁。
越井越灶。
【易解】井灶是供人饮食之所,必须保持卫生清洁。且井有井神,灶有灶神,跨越井灶,极是亵渎。善人则保持井水洁净,灶房卫生,祀灶必虔。
跳食跳人。
【易解】五谷等食物,是滋养人类生命的资粮,所以必须珍惜。每个人,都各有自己的人格尊严,所以必须互相尊重。用脚践踏食物,这是对食物的糟蹋;从别人身上跳越而过,这是对人极大的侮辱。善人则爱惜食物,尊重他人。
损子堕胎。
【易解】对于已经生下的孩子,若是不合自己心意,便狠心地把孩子损害致死;强行用药物等把胎儿打掉,这都是犯了故意杀人的罪业。善人则连草木都不忍心伤害,何况是自己的骨肉子女呢。
行多隐僻。
【易解】行为多是隐秘而邪僻,尽在暗地里策划一些不可告人的阴谋,或做一些欺心昧已,不合正道的勾当。善人则做事光明正大,决不自欺欺人。
晦腊歌舞。
【易解】晦,是每个月的最后一天。是司命灶君上天禀奏世人功过的日子;腊,有五腊:正月初一,名天腊;五月初五,名地腊;七月初七,名道德腊;十月初一,名岁腊;十二月初八,名侯王腊。这几天都是天神校定人间善恶罪福、荣禄寿算、吉凶生死等事的日子。不知禁忌,每于这些日子肆意歌舞嬉戏,得罪天地祖宗,必致折福削寿,自召苦报。善人则于晦腊之日持斋念佛,励志进修,积功累德,以报答天地祖宗。
朔旦号怒。
【易解】在每月初一或每天早晨,大声地呼号,愤怒地叫骂。善人每逢初一、十五,则烧香拜佛,倍加虔敬;每天早晨起来,则保持心思清净,神色安祥,与道相应。
对北涕唾及溺。
【易解】北,指天上的北方,是北斗星君所居的地方。故意面对北方甩鼻涕,吐唾沫,大小便,这是对天上众神的污秽触犯,必召不测之祸。善人则对殿堂以及其它神圣庄严的地方皆心存恭敬,不敢秽犯。
对灶吟咏及哭。
【易解】在厨房灶间里,面对灶神唱歌或哭泣,这是对灶神的亵渎,必折福减寿。善人则常劝诫家人不可在灶间里嬉戏唱歌,哭泣怒骂,以及种种不礼貌的举动。
又以灶火烧香。
【易解】烧香供佛敬神,须用净火点燃。随便取灶下柴火点香,火既不净,心亦不虔,自取冒犯。善人焚香供佛敬神,务必做到内外清净,方表虔敬。
秽柴作食。
【易解】用秽污的柴薪做饭菜,其浊气上蒸,一则触犯灶神,二则触犯过往神道,三则用以供佛请客或祭祀皆为不敬。善人则对一切无不恭敬存心,自然不用秽柴做饭菜。
夜起祼露。
【易解】夜里睡醒起身,赤身露体往屋内屋外行走,难免触犯过往鬼神。善人则无论白天夜晚,皆心存敬畏,决不敢赤身露体行走。
八节行刑。
【易解】八节,指一年中的八个时节,即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这八天也是天上众神游化人间,录人善恶的日子。在这八天中,执行死刑徒刑,或是对犯人用刑拷打,行刑杀生,大伤天地之和。善人则戒杀放生,普行教化,使人悔过自新,以符天地好生之德。
唾流星,指虹霓。辄指三光,久视日月。
【易解】不敬天地,夜间看到天上有流星移动,便对流星吐口水;白天看到天上有彩虹出现,便对彩虹乱指画;或随便遥指日月星三光,或对太阳月亮久视不眨,这些都是对上天不敬的举动。善人则对上天心存敬畏,不敢有所触犯。
春月燎猎。
【易解】春天是万物生长发育的季节,于此季节中放火烧山,猎杀飞禽走兽,上违天和、下伤物命,其罪业更胜于平常百倍不止。善人则常时戒杀,不伤物命。
对北恶骂。
【易解】面对北方用恶毒的话语诅骂,冲犯众神,必召奇祸临身。善人则清净口业,平常尚且不恶口骂人,何况对北诅骂天神。
无故杀龟打蛇。
【易解】龟蛇,在道教中是北方玄武真君的象征。应世真人说:“一切动物的生命都不可以杀害,而龟蛇这种生长在阴湿处的精怪,和北方真武星宿相互呼应,更是不可以杀害。”无缘无故打杀它们,必罹惨祸。善人则不但戒杀一切物命,而且还时常放生。
这一章总结上文所列举种种罪恶的报应,而又特别提出“横取”、“枉杀”二项,这是因为世人犯罪的心理动机,惟以“贪、嗔”两字表现得最为突出。以此告诫人们,除恶务尽,须从根本上铲除。
如是等罪,司命随其轻重,夺其纪算。
【易解】像上面所举的这种种罪过以及本文中没有举出的各种各样的罪过,若是有人犯了,司命神一一都备录在案,根据各人所犯罪恶的轻重,以便判决夺取他的寿数。
算尽则死,死有余责,乃殃及子孙。
【易解】若是屡犯重罪,则削尽他的寿命。若是一死还不足偿清他的罪恶,则所遗留下来的罪责,必然累及他的子孙,也跟着遭殃。
又诸横取人财者,乃计其妻子家口以当之,渐至死丧。
【易解】又如果是用种种强横的手段夺取别人的财产,则不但自身无福消受,还要连累妻子、儿女以及全家人,使得罪报能够相当,慢慢渐至死丧,家破人亡。
若不死丧,则有水火盗贼,遗亡器物,疾病口舌诸事,以当妄取之值。
【易解】即使侥幸不死,也必经常发生不测之灾,或遭水淹,或被火烧,或受盗贼抢劫,或无故丢失财物,或突然生病,或与人争执打官司等等,以抵当原来妄取他人钱财的总值。
又枉杀人者,是易刀兵而相杀也。
【易解】又无缘无故杀害人性命,使人含冤负屈而死,必致冤冤相报。今天杀了别人,日后同样免不了被他人所杀。这就等于是对换着拿兵器相杀一样。
取非义之财者,譬漏脯救饥,鸩酒止渴,非不暂饱,死亦及之。
【易解】漏脯,是被屋漏水所浸的肉,含有毒素。鸩酒,是含有鸩鸟剧毒的酒。那些恶人用不合道义的手段取自己不该得的钱财,这等于是取毒肉来充饥,用毒酒来止渴。只贪酒肉好吃,不但不能止渴充饥,而且死期也马上就到了。
这一章是说世人稍微起一心念,便为神明所知,这就是如影随形的道理。以此告诫人们,于极细微处亦当谨慎,不可存任何侥幸的心理。
夫心起于善,善虽未为,而吉神已随之。
【易解】人只要在心中起了一个想行善的念头,善事虽然还未去做,但此一念善心已足于感动天地,所以吉神便当即跟随着他,随时助他成就善行,并多方赐福。
或心起于恶,恶虽未为,而凶神已随之。
【易解】反过来说,若是有人在心中起了一个恶念,恶事虽然还未去做,但由于他的恶心所感,所以那些凶神恶煞也就跟定了他,等他恶贯满盈而多方降祸。
这一章是劝人知过能改,自能挽回天心;但若是怙恶不悛,那就无药可治了。
其有曾行恶事,后自改悔。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久久必获吉庆,所谓转祸为福也。
【易解】如果有人曾经做了恶事,心中常怀愧疚不安,只要立志从今以后改过自新,不再做任何恶事,所有善事努力奉行。这样经过长时间的真心忏悔,罪业消尽,善心增长,久后必能获得吉祥喜庆的果报。这就是所谓的转祸为福啊。
这一章总结全篇,说明善恶报应的原理必定灵验。劝勉世人弃恶从善,若能信受奉行,三年之后便能得到证实。
故吉人语善,视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
【易解】所以世间那些行善的吉人,因为他们口里说的是好话,心里想效法的是好人,平常所做的都是好事。这样每天都在修这三善,如是积累到了三年,上天必然会降福给他。
凶人语恶,视恶、行恶,一日有三恶,三年天必降之祸。
【易解】再看看那些常常作恶的凶人,因为他们口里说的是污言恶语,心里想效法的是那些恶人的样子,平时所做的也都是恶行,这样每天都在造三恶,如是积累到了三年,上天必定会降祸给他。
胡不勉而行之。
【易解】行善的人,能感召吉祥喜庆的福报,作恶的人,亦终逃不过祸难临身的恶报,这是天理昭然的因果现象,从来不曾差错过。正所谓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既然知道了这些因果现象,为什么还不赶紧去勉励奉行呢?
《十善》解释
“比如一切城市村落,皆要依靠大地为基础方能建立,一切药草花卉树木丛林,也要依凭大地才得生长。这十善业道就像大地一样,一切人间、天上的众生,皆依靠十善业道而得此身,一切声闻、缘觉、辟支佛及各种菩萨行,一切佛法究竟圆满的大道,皆依此十善大地,方能得到成就。”(摘自《佛说十善业道经简注易解》)可见修学《十善业》的重要性!
本《十善解释》摘自《净空法师法语菁华录》第九章。净空法师潜心圣典,博览经论,行解兼深,成就卓越,在种族团结、宗教和睦、道德提升、救拔苦难和促进世界和平等诸多方面有杰出贡献。法师讲经出口成章、辩才无碍、深入浅出、通俗易懂,适应不同根性的人群。在全世界有数不清的人们就因在电视、光碟和图书中认识了他,才明白了很多问题的真相和解决的方法,从此远离了不幸和痛苦,消除了将来可能发生的各种灾祸和恶果,从而真正走向幸福和谐。《净空法师法语菁华录》是从法师部分讲法实录的原文、光碟及录音带中的法语精华摘录成册,已经净空老法师审阅,并赞许流通。&
欲更深入了解学习《十善业》,敬请学习《佛说十善业道经》经文,或聆听净空法师《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解光碟和其它经论讲解,或学习其它相关资料。
杀生、偷盗、邪淫、妄语、恶口、两舌、绮语、贪、嗔、痴,十恶!这十条反过来就是十善,十善一定要修。
与自性相应,与真心相应,这是第一善。&&&&
帮助、成就一切众生得到闻法的机缘是第一善。
真正修行就是改过自新,改过是大善。
出于诚心救人一命,是大善。
纯心利益社会大众,为一切众生造福,这是善。
凡是求自利的都是恶,凡是利他的都是善。你求自利去拜佛,拜菩萨,那是善,你得的是福,你要想得定,了生死出三界,这个不行。自利是我执,三界六道是从我执里生的。起心动念一定断绝为自己的念头、思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合同目的不能实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