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日本国家概况课程感想成为响当当的大国,有什么感想

《大国外交》观后感
《大国外交》观后感
  近日,六集大型政论专题片《大国外交》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这部政论专题片的推出,对于更深入了解新形势下我国对外工作的历史方位、指导思想、主要任务、非凡历程和伟大成就,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群众的民族自豪感。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国外交》观后感”,欢迎大家阅读,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更多文章在出国留学网栏目,希望您能关注与阅读。  《大国外交》观后感【一】  8月28日起,6集大型政论专题片《大国外交》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该片的推出极大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推动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始终不渝地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定不移地走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路线。国与国之间相互依存日益紧密,和平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第三次集体学习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消除战争,实现和平,是近代以后中国人民最迫切、最深厚的愿望。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发展,也是中国人民从近代以后苦难遭遇中得出的必然结论。”只有和平,才能使国家稳步发展;只有独立自主,才能保障国民尊严。  我们探索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之路,并不是要蓄意忽视世界大势而“另起炉灶”。国际力量对比正在朝着更加均衡的方向发展,以及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之路就应让中国投身于国际体系的变革,以开拓创新的精神,推进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演变,推动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大国外交》观后感【二】  近段,大型政论专题片《大国外交》的播出,在社会上引起一大片好评,凝聚了一大批正能量。《大国外交》由中央组织拍摄,共六集,这部影片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系列外交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全面展现中国外交领域的新思想新战略新实践新成就,深刻反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大格局、大气魄、大手笔精心谋划、开拓进取、攻坚克难,引领中国走进世界舞台中心的恢宏历程,充分展现我大国领导人风采和当今中国“世界和平建设者、全球发展贡献者、国际秩序维护者”形象。  历史告诉我们,几十年时间的艰苦努力,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响当当的大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我们感到很自豪。  但我们必须深刻意识到,时代不停在变,我们处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代,突频仍、动荡不断、恐袭肆虐的时代。国际秩序艰难转型,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交织,供给和创新严重不足,全球治理滞后。对我们来说,我们拥有十几亿的人口,拥有广袤的土地,拥有丰富多样的资源和人才储备,我们有能力和条件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坚定维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积极推动解决热点问题和全球性挑战,促进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  我们可以看到,五年来,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践行正确利益观,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遍布全球的伙伴关系网络,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并积极参与制定海洋、极地、网络、外空、核安全、反腐败、气候变化等新兴领域治理规则,通过G20杭州峰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等,成功地把“中国方案”转化为“国际行动”。  中国与世界正日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发挥着大国的积极推动作用,努力开辟合作共赢的新天地。  历史像一面镜子,映照际棋局的变迁。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作为现行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建设者和贡献者。中国将始终对自身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自信坚如磐石,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之路,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这样一条道路,任重道远,让我们一起点赞《大国外交》,祝愿这条道路前景光明。  《大国外交》观后感【三】  8月28日晚,大型政论专题片《大国外交》第一集《大道之行》正式开播,全景展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恢宏历程。这一集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外交领域提出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展现过去5年来,中国外交举要驭繁、砥砺前行,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之路。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话语权的提升,中国也逐渐在国际社会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区域维和、世界反恐、国际援助、和平谈话……中国外交的大国担当不仅在国际上有很高的威望,也为我国公民提供了更多的保障,撤侨、亚丁湾护航、国际巡逻等,始终将国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让人民时时刻刻感受到祖国就在身边。“祖国是我们强大的后盾,无论身在何处,只要背靠祖国,就会心中有底。”这是一个践行“外交为民”的大国带给自己公民的自豪与自信。  成功举办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为各国共享机遇、共谋发展提供重要机遇。在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指导下,经各参与方努力,“一带一路”已实现从理论设想到创新实践的重大跨越,进入到全面展开阶段,成为中国迄今向世界提供的最重要、最成功的公共产品。世界经济论坛主席施瓦布说,习近平主席代表中国就全球化问题阐释的立场,“为我们带来了阳光,……使我们对未来更有信心”。  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人历来主张,世界大同,天下一家。中国人民不仅希望自己过得好,也希望各国人民过得好。”中国将继续做国际形势的稳定锚、世界增长的发动机、和平发展的正能量,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大国外交》观后感【四】  为全面展现中国外交领域的新思想新战略新实践新成就,中央组织拍摄了6集大型政论专题片《大国外交》,定于8月28日起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并在融媒体平台同步推出。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洞察人类前途命运与时代发展大势,紧紧围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发展安全两件大事,积极推进外交理论和实践创新,为民族复兴尽责,为人类进步担当,谱写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篇章。这部专题片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系列外交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刻反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大格局、大气魄、大手笔精心谋划、开拓进取、攻坚克难,引领中国走近世界舞台中心的恢宏历程,充分展现我大国领导人风采和当今中国“世界和平建设者、全球发展贡献者、国际秩序维护者”形象。  专题片由中共中央宣传部、新华通讯社、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全片共6集,分别是《大道之行》《众行致远》《中流击水》《穿云破雾》《东方风来》《美美与共》。该片通过大量权威访谈和鲜活,既勾勒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论框架,也展现了新时期中国外交波澜壮阔的宏伟实践,反映了中国外交给人民带来的获得感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等中国理念、中国方案的世界回响。  在党的十九大即将召开之际,这部政论专题片的推出,必将促进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更深入了解新形势下我国对外工作的历史方位、指导思想、主要任务、非凡历程和伟大成就,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必将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砥砺奋进,破浪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推动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身处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代,中国,这个拥有13多亿人口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已经进入实现民族复兴的关键阶段,正成为影响世界、塑造未来的重要力量,但她的发展也面临诸多挑战,需要更加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  外交等重大问题,形成了一个内涵丰富、思想深邃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了新形势下对外工作的战略目标和重大使命,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国自信,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伟蓝图,深化以发展全球伙伴关系为目标的全方位外交布局,确立以&一带一路&建设为统领的对外开放新格局,展现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决心和意志,创新全球治理理念和实践,在顶层设计的引领下,波澜壮阔的外交实践,由此铺陈开来。  这是一个日新月异的世界: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新科技兴起令人目不暇接,经贸大繁荣、金融大流通、人文大交流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世界日益成为“地球村”。  这是一个风云激荡的世界: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正经历深度调整,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成为摆在全人类面前的严峻挑战。谋求和平、实现发展的任务更加复杂艰巨,需要更多国家协力推动、携手前行。  《大国外交》观后感【五】  《大国外交》是近年来系统性、全景化、多维度展现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研究的成果,是关于中国外交理论发展与阐释的又一部力作,有助于从专业化的视角向世界阐释中国的和平发展主张和大国外交的核念。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源于对自身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自信坚如磐石。中国之所以从容不迫、披荆斩棘,成就辉煌,正是因为这一制度蕴藏的勃勃生机与活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深入开展全方位外交,推动全球治理新变革,谱写出中国外交新华章。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展开了波澜壮阔的历史征程,谱写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辉煌史诗。从大国到周边,从发展中国家到多边舞台。五年来,中国最高领导人28次踏出国门,出访足迹遍及五大洲的50多个国家;接待数百人次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来华;主持或出席一系列重要国际会议和活动。从顶层设计到深耕细作,习近平主席引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不断前行,为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贡献智慧,提供方案。中国理念,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打造覆盖全球的伙伴关系。志同道合是伙伴,求同存异也是伙伴。秉持对话不对抗、结伴不结盟的原则,中国致力于同世界各国实现合作共赢。  习近平主席本着“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站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高度,提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倡议。中国主张,激荡全球回响。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中国与各国同舟共济、携手前行,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伟目标迈进。  今日中国,正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中心。我们既要坚定信心,又要强化忧患意识,迎难而上,趋利避害,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大国外交》观后感【六】  为全面展现中国外交领域的新思想新战略新实践新成就,中央组织拍摄了6集大型政论专题片《大国外交》,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  《大国外交》是近年来系统性、全景化、多维度展现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研究的成果,是关于中国外交理论发展与政策阐释的又一部力作。该专题片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系列外交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刻反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大格局、大气魄、大手笔精心谋划、开拓进取、攻坚克难,引领中国走近世界舞台中心的恢宏历程,充分展现我大国领导人风采和当今中国“世界和平建设者、全球发展贡献者、国际秩序维护者”的形象。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深入开展全方位外交,推动全球治理新变革,谱写出中国外交新华章。五年来,中国最高领导人28次踏出国门,出访足迹遍及五大洲的50多个国家;接待数百人次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来华;主持或出席一系列重要国际会议和活动,引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不断前行,谱写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辉煌史诗。  在党的十九大即将召开之际,这部政论专题片的推出,必将促进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更深入了解新形势下我国对外工作的历史方位、非凡历程和伟大成就,,必将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砥砺奋进,破浪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推动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近日,六集大型政论专题片《大国外交》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紧扣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备受大家关注,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群众的民族自豪感。下面是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国外交》观后感精选”,欢迎大家阅读
近日,六集大型政论专题片《大国外交》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引起大家广泛关注,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群众的民族自豪感。下面是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国外交》第二集观后感”,欢迎大家阅读
六集大型政论专题片《大国外交》,定于8月28日起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大家看后深有体会。下面是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国外交》第一集观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近期六集政论专题片《法治中国》在中央电视台播出,通过对第五集《司法公正》的观看,我认为全面推进公正司法能真正让人民感受到“三心”。
近日,六集政论专题片《法治中国》在央视综合频道首播,全景展现依法治国篇章。这不是一部普通的专题片,而是对一种治国方略的重申和肯定,是一种增强人民法制和道德观念的宣传向导,更是对依法治国的制度自信。很受教育,深受鼓舞,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引起大家强烈共鸣。
近期,以建设法治中国为主题的六集政论专题片《法治中国》在中央电视台陆续播出,社会各界反响愈发热烈,全国各地干部群众对法治话题的讨论也更加深入。
心得体会范文栏目编辑推荐
心得体会范文最新资讯媒体:为何我们常常错看小国 要警惕战略思维盲区|战略思维|小国|博弈_新浪军事_新浪网
媒体:为何我们常常错看小国 要警惕战略思维盲区
  原标题:警惕战略思维的盲区:为何我们常常错看小国
  原题:我们为何常常错看小国()
  特别鸣谢:王鼎杰、“王鼎杰工作室”微信公众号
  今天的中国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同时,自古“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是黎明前夜越显漫长。在全球博弈日趋激烈,内政外交互相激荡的时代,假如对外战略领域出现盲区,可能会对我们的复兴大业造成一定程度的干扰。某种情况下,我们对小国的认识可能存在一定的盲区。如果存在这个“盲区”,它大致由四个误区引发。
  误区一:静态史观,遗忘小国崛起
  由于历史研究与国际政治研究的脱节,我们的个别学者往往以一种静态的史观看问题,潜意识中以为大国自古是大国,小国自古是小国;大国永远是大国,小国也永远是小国。实则不然。
  古往今来,国家的边界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大国崩解,就是一堆小国;小国崛起,就有可能变成大国,乃至超级大国。
  今天我们看到的很多小国,如丹麦、瑞典、西班牙、奥地利、墨西哥、缅甸、波兰、土耳其、荷兰、蒙古……都曾经是,甚至曾经一再是响当当的大国。而英、美、俄三大强国,历史上却曾小得可怜。
  英国的本土面积只有24.3610万平方公里,与我国广西省的大小(23.67万平方公里)相当。很长一段时间内,所谓英国其实就是英格兰的弹丸之地,要经历十余代人的努力,才实现了英伦三岛的统一。但是,伴随着海外扩张的步伐,在最鼎盛的时期,英国领土遍全球,号称日不落帝国,统治着4亿4000余万人口(超过当时中国的人口总数)和353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超过日后苏联的国土面积)。直到今天,英国女王至少在名义上还是英联邦十六国的共同元首,这十六国分别是: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巴哈马、牙买加、伯利兹、图瓦卢、圣基茨、安提瓜和巴布达、圣卢西亚、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巴巴多斯、格林纳达、巴布亚新几内亚、所罗门群岛。固然,这个元首已经只具有象征性。但是,他日形迁时移,谁能说帝国一定不会复活?
  俄罗斯当年更是小的可怜,不过是个区区1300平方公里大小的莫斯科大公国,靠着长期的扩张,这国家才一路变成2240万平方公里的苏联。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仍有1700余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至于美国,建国之初同样不过是大西洋岸边90万平方公里的狭长殖民地,经过独立战争进行大幅度扩张,翻越阿巴拉契亚山,来到密西西比河畔,但总面积也不过200万平方公里。但是,这个“合众国”不断合众国为一国,一步步变成两洋国家,当今更是基地遍全球,成为新一代“日不落帝国”。
  事实上,国土面积小、力量弱,固然会对该国的扩张构成客观限制,但也往往在主观上构成刺激该国扩张的诱因:正因为国土小,所以要超常规的变大;又因为力量弱,所以才谋求增强的捷径。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就是最好的证明。到日俄战争()时,俄国的人口、国防支出是日本的三倍,钢铁产量、军队人数是日本的六倍,但依然不妨碍日本采取扩张主义策略。而在普奥战争中,奥地利比之普鲁士,人口多出78%,军队多出38%,国防预算多出54%,但普鲁士依然采取了扩张性策略,并将前者的影响力彻底驱赶出德意志诸邦。如果再往前追随到勃兰登堡时代,普鲁士就更是个小邦了,却仍不妨碍其选择扩张策略。
  但是,我们在讲世界史的时候,往往未能回到这些国家的小国原点,从而严重扭曲了历史的真实,进而让我们只知道防范、批判昨日的强者,却忽视了现实中伪装成弱者的扩张者。影响所及,一些学者容易丧失力量消长的敏锐性,以及国家竞争的动态性,往往想当然地以为小国扩张不过是蚂蚁缘槐、蚍蜉撼树,却忽略了当年印度虽大却被小小英国撼倒、历史上波兰虽大却扛不住德意志和斯拉夫势力的两面蚕食,三次瓜分,更不要说小国通过蚕食小国,稳步扩张为新兴大国的例子。
  误区二:道义偏执,错把小国当善国
  注重道德,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悠久优良传统。但是,将适用于人际关系的道德运用于组织之间,运用于无政府状态下的国际社会,就可能犯下将国际关系人际化的错误,从而迷惑了我们的视野,使得我们总是急于下道德的判断,去区别好坏、是非与善恶,而忘记利害、得失和胜负。即便我们找到了一种全新的国际道德,也要看到道德本身的局限性,一旦过于注重道德,一厢情愿地谈道德,必然犯下不能知己知彼的最大战略错误,从而捆住自己的手脚。
  一部晚清外交史,就是从倭仁“以礼义为干橹,以忠信为甲胄”的过度高尚,发展到义和团以“刀枪不入”来“扶清灭洋”的过度无知。这种道义偏执直今在我国的学界还有影响,一厢情愿的把小国当成善国,而尤其同情失败的小国,却忘了其中至少一部分失败者如果胜利,或将制造更大的人道主义灾难!
  不以成败论英雄是正确的,但谁失败同情谁,甚至谁失败就以为谁正义,这却是一种毫无逻辑的道义错觉!最终的结果就是,对小国不做甄别,不做研究,不做分析,一视同仁的看作是反帝反霸的小兄弟,是维护国际道义的得道多助。虽然国内不乏小国研究的人员和团队,但不乏只唱友好赞歌,甚至沦为境外势力、院外活动集团的枪手、传声筒,却少有从我自身国家安全、战略对策的角度进行针对性的务实研究。就算有这样的研究者,也往往得不到重视,很难申请到项目,即使有了研究成果也往往难以发表出来,难以得到关注和重视。
  久而久之,我们的小国研究群体,就可能成为一味套用所谓的西方学术界最新理论,而不能立足国家本位进行务实创新的群体。个别研究团队的负责人甚至主动与相关小国的院外活动组织觥筹交错,释放烟雾弹,干扰相关决策,误导国人对相关国家战略谋划的认知。
  影响所及,总是用单方面的同情代替知己知彼的判断,而无意间让别有用心的弱者搭车前进,甚至通过对我们的背后插刀来实现翻盘,不断上演现代外交版的农夫与蛇、东郭先生和狼!
  正是由于前面两个误区的影响,导致最易于失去警惕的就是小国外交,甚至就算吃了亏,发现了某些小国的狼子野心,又会因为接下来的两个误区,而进一步犯下大意失荆州的轻敌之误。
  误区三:陆权思维,误把小国当弱国
  在农业文明时代,力量主要依靠人力与畜力,而人力与畜力的数量繁衍都依赖于土地,故而空间尤其是土地空间的大小,就直接与国家的强弱结合在了一起。所以孙子才说:“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数,四曰称,五曰胜。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故胜兵若以镒称铢,败兵若以铢称镒。”(《孙子o形篇》)管子说:“地大国富,人众兵强,此霸王之本也。”(《管子o重令》)说的都是同一个道理,即以土地空间为力量衍生的基本前提。同样的,孟子说“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孟子o梁惠王章句上》),同样是在这个“质”同的前提下,以空间的大小与数量的多寡等同于力量的强弱。
  中国最辉煌的时代无疑是农业文明时代,所以,学届往往难以避免的留有陆权思维的深刻烙印。我们总以为,大国等于强国、小国等于弱国。所以,对弱国或轻视、认为不足为虑,或盲目同情、以为是帮扶对象而非防范和竞争的对象。殊不知从大航海时代开始,游戏规则就发生了变化。
  这种变化首先是随着海权文明的崛起,以往长期扮演大国交通障碍的海洋,成为了新的全球物流网络的坦途。新的时代,谁能控制海洋,谁就能控制最多的市场;谁能控制最多的市场,谁才能得到最大的财富。有了财富,再培养国力,这就产生了一条由海而富、由富而强的新强国之道。
  得风气之先者就是西班牙与葡萄牙,继其而起者是荷兰、法国,集大成者则是英国。它们基本都不是什么陆地大国(法国或许是个例外)。正如富勒将军以其如椽巨笔所写下的那样:
  “西班牙舰队的失败,好像一个耳语一样,把帝国的秘密送进了英国人的耳中;在一个商业的时代,赢得海洋要比赢得陆地更为有利,也许在1588年(这一年夏天英格兰舰队大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对这一点还并无太明确的认识,可是在下一个世纪,这个耳语的声音就变得越来越大,终于成为了每一个英国人的呼声。……最后他们的旗帜飘扬在世界之上,成为亘古未有的海洋大帝国。这个帝国从兴起到衰颓,差不多经过了三百年以上的时间。”
  在这个新时代,除了全球霸主国之外,没有一个国家能做到能源的完全自给自足。包括全球霸主国在内,没有一个国家能够自绝于全球市场之外而跻身大国之林。故而,能够控制重要资源,或占据交通要津的小国,就能转弱为强,伺机叫价,捏住大国的软肋,使之如鲠在喉。以我南海岛礁局势而言,国内分析家往往喜欢比较中越菲三方控制岛礁的面积大小,而容易忽略岛礁的数量(越控29菲控8大陆台湾控9)、位置及其对航道和周边海域的控制力,自然也就不免轻视相关威胁,看不到小国可能变弱为强的暗渡陈仓。
  误区四:大国心态,忽视小国也有大战略
  受前述误区的累加影响,我们总是带着一种一厢情愿的大国心态去看小国。面对周边的地缘纠纷,我们往往形成这样一种思维惯性,总是片面强调小国捣蛋背后的大国推手,潜台词是小国本身是良善的,是易于相处的,是不应该敢于挑衅大国的。其实,大国推手当然确实存在,但小国本身也不好对付!甚至在有些时候的有些情景下,与其说是大国在假手小国,不如说是小国在拉大国狐假虎威,通过促成大国冲突以实现自己的地区扩张。
  因为篇幅所限,具体的案例就不展开细说了。只希望国人都能擦亮双眼,看穿真相,怀着匹夫有责的精神,落实一个国家最大的公益事业——国防。祝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早日实现!六集政论专题片《大国外交》昨晚收官,在我省各界引起热烈讨论
发布日期:
&责任编辑:赵秋云&&【字号 小 中 大】
六集政论专题片《大国外交》昨晚收官,在我省各界引起热烈讨论
尽显中国外交的智慧和担当
  ■ 本报记者 王玉洁
  连日来,六集政论专题片《大国外交》在中央电视台及融媒体平台陆续播出,集中展现了外交舞台上与世界共鸣的中国理念和智慧激荡,彰显了大国责任和担当。随着围绕友情外交、体育外交、文化外交等主题的《美美与共》今晚播出之后,至此该专题片正式收官。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通过外交促进我们与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不仅以亲民、轻松的方式增进了彼此间的文化认同感,也再一次展现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新风格和气派,开放、包容、自信、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日益展现。”省琼剧院院长许振程说,透过片子,他再次领略到了“天下大同、美美与共”的深刻含义。
  作为一个在外事领域工作多年的 “老兵”,专题片播出期间,省外事侨务办主任王胜每集必看。长期以来真切感受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不平凡历程的王胜告诉记者,在大国外交的壮阔历史、宏伟格局、重大事件中,他不仅感受到了大国智慧和担当,也从中看到了海南身影、海南贡献。
  “我们常讲‘弱国无外交’,当今的中国是响当当的大国,经济总量世界第二、进出口贸易额世界第一,政治军事实力、文化影响力空前提升。”王胜说,正是因为这些,中国才能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省商务厅合作处处长李枝平说,2017海南国际旅游贸易博览会吸引了不少外国政府和企业的目光,取得了丰硕的国际合作成果。“海博会日益凸显的国际元素不仅得益于我国外交工作的成果,也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向全世界展示海南更加开放的环境以及不容错过的产业合作新机遇。”
  第一集专题片《大道之行》提到的也门撤侨让不少我省外侨工作者感慨万千,中国外交的宗旨就是“外交为民”,能在危难之际安全回到祖国,大家感受最深的便是祖国的强大和温暖。
  《穿云破雾》这一集里,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琼海潭门镇考察的情景,让集中收看片子的潭门镇村干部和渔民难掩激动之情。组织了60名党员干部收看专题片的琼海潭门镇镇长甘杰说:“潭门渔民自古以来在南海耕海牧渔,总书记鼓励渔民,给渔民们打气,我们觉得很振奋。有祖国作为坚强后盾,渔民们出海作业时安全更有保障、信心更足,也更硬气。”
  省图书馆地方文献与古籍部(海南省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乔红霞认为专题片中提到的“更路簿”,是千百年来海南渔民在南海航行的经验总结和集体智慧结晶,是一笔珍贵的海洋文化遗产。
  目前“更路簿”发掘保护工作受到了中央有关部门及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许多抢救保护工作也在积极推进中。乔红霞说:“海南渔民代代保护‘更路簿’让人尊敬,我们也要尽快对散落在民间的‘更路簿’展开收集和研究,扛起守好祖宗海的担当。”
  (本报海口9月2日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家兴亡我的责任感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