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美国陆军国民警卫队有多少个旅级战斗队

看看美国陆军IBCT步兵旅级战斗队,他们的装备真的让中国羡慕
看看美国陆军IBCT步兵旅级战斗队,他们的装备真的让中国羡慕
素珍军事说
提起美军,总感觉他们主要靠海空军和装备后勤优势,单看步兵似乎一直很渣。殊不知当今美军步兵随着一些新装备的普及,已夺回了夜战、近战、攻坚战等领域的优势。不信就来看看美国陆军IBCT步兵旅级战斗队,一个最轻的轻步兵连的装备吧。1、人均1.4台夜视仪,白天夜晚都属于美军2、步兵火力强劲,导弹普及到连3、信息化程度高,决策优势4、机械化程度高,3.5人一台车以上就是美军IBCT步兵旅级战斗队里,最普通的轻步兵连的武器配置,其他的中型旅/装甲旅等不仅装备更多,还有狙击步枪等其他标配,就不说了。就那一个最弱的步兵连,可见美国最废柴步兵的夜战、近战、攻坚、反装甲、机械化、信息化能力了。而且战时一定会得到美国海空军和其他重装备单位的协助。不可小视哦。当然弱点也有:1、子弹消耗量大,离不开连续补给,一旦补给断了估计既要撤退;2、单兵负重太大。目前美国步兵3日个人装备总量已达50-60公斤!虽然美军体格壮,但也不堪重负,所以发展了“机器骡子”之类的东西;3、电池续航不够啊!单兵夜视仪、电台、计算机等,都是要用电池的,续航力差没电了可就歇菜了!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素珍军事说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只做优质军事内容,让你获得军事知识
作者最新文章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美国陆军旅级战斗队&The&Stryker&Brigade&combat&team
/viewthread.php?tid=3378
The Stryker Brigade combat team : rethinking
strategic responsiveness and assessing deployment
美国陆军在20世纪末进行所谓“军事事务革命”研究,其中“在24小时内将兵力投射至全球任一角落”的快速部署能力,成为其建军的要求重点之一,于是整合战斗能力、战斗支援能力与战斗后勤服务能力的模组化建制单位,成为编装上调整的重点。
(一)旅级战斗队:这种新编成的战斗单位足以因应中、低强度的武力冲突,也可以执行攻击、防御行动及人道救援任务。1999年10月,美军参谋首长联席会
议主席对外宣布,美国陆军将先行部署两个具备高科技、快速部署能力与致命打击能力的旅级单位,这两个新单位的重型履带车辆,如装甲人员运输车与战车等,将
由轻型、快速且省油的轮型装甲车辆所取代,这便是“旅级战斗队”(Brigade Combat Teams,
BCT)的基本雏形。
旅级战斗队的优点在于可视任务强度与需求,快速调配所需兵力并立刻进行全球部署。一旦接获机动命令后,旅级战斗队可以在96小时内快速抵达全球任何一个任务区,全师可以在120小时内抵达,如欲部署5个师的兵力,只需30天。
(二)雏形旅级战斗队:美国陆军最早的两个“雏形旅级战斗队”(Initial Brigade Combat Teams,
IBCT)是第2步兵师下辖的第3旅与第25轻装步兵师下辖的第1旅。IBCT并不是临时编组的过渡型部队,其战力与机动力已经足以执行战斗任务,成立
IBCT的主要功用在于填补未来各部队转编为“旅级战斗队”的过程当中所产生的战力空隙。
(三)战斗系统:由于美国陆军的多种未来战斗系统尚处于研发阶段,早期的IBCT使用多种自友好国家借来的轮型装甲载具,预计年间,各种未来战斗系统发展成熟,新型载具才会陆续加入服役。
美国陆军表示,发展中的未来战斗系统,其关键重点之一在于汰换战斗重量接近70吨的M1A1/A2战车,这种新型战斗车辆拥有与M1A1/A2同等级的杀伤力与防护力,但是战斗重量只有20吨,大幅降低空运机种的需求标准。
(四)快速部署能力:美国陆军的IBCT是全功能轮型载具战斗部队,可以在各种战斗环境下对抗未来的武力威胁,但其主要目的是在各种艰困环境与地形中,执
行中、低强度军事任务,藉由超级快速的机动部署能力,先行进入任务区内部署,并立刻进行有效率且具决定性的战斗行动,先行稳定战局,避免冲突扩大。在战争
中,IBCT可以是一个师或团级部队的下属机动单位,也可以藉由其快速扩张能力,当成先遣部队使用,替后续进驻战场的大部队进行清除重大任务。
二、史崔克装甲斗战车为主要载具
日,美国国防部批准美国陆军部署6个“史崔克旅级战斗队”(Stryker Brigade Combat Team,
SBCT)计画,顾名思义,史崔克旅级战斗队的主要机动载具便是史崔克装甲战斗车,此型装甲战斗车是由瑞士食人鱼3型装甲车衍生而成,可藉由空运方式快速
运抵全球任一角落。目前美国陆军已经接收了超过1千辆的各型史崔克装甲战斗车。史崔克旅级战斗队全员满编3,614人,旅部下辖3个步兵营、1个骑兵中
队、1个炮兵营、1个支援营、1个军事情报连、1个工兵连、1个通讯连及1个反装甲连。
(一)步兵营:每个步兵营编制为691人,每营下辖3个步兵连,每连下辖3个步兵排、1个MGS排(第
1旅则为导向反装甲飞弹排)、迫炮小组、狙击小组、前进观测小组及医疗小组;各营火力配置为65辆史崔克装甲战斗车、27具标枪反装甲飞弹发射器、1辆装
有MGS105公厘主炮的史崔克机动火炮车(第1旅以9具其他导向反装甲飞弹发射器取代MGS系统)、10门120公厘迫炮、4门81公厘迫炮、6门60
公厘迫炮与5支狙击小组使用的M24狙击步枪。
史崔克机动火炮车的基本车型配备一座全时稳定式低压炮塔,车辆可以在行进间射击,基本武装为一门M68A1E4型105公厘主炮与一挺车长用的M2型点五
○机枪;另外还有一挺M240型7.62公厘同轴机枪,炮塔两侧各装有两具M6型烟雾弹发射器。
史崔克机动火炮车可以携带18枚105公厘炮弹、400发五○机枪弹与3,400发7.62公厘机枪弹,车上的VISTA型自动装弹机可以自动选择并装填105公厘主炮弹药,因此不需额外增加一名装填手。
(二)骑兵中队:编制为428人,辖3个侦察队及1个搜索队,主要任务为侦察、搜索与目标获得,火力配置为53辆史崔克装甲战斗车、36具标枪反装甲飞弹
发射器、6门120公厘迫炮、4具地面搜索雷达、3架阴影式(Shadow)无人侦察机、3辆狐式(Fox)核生化侦检车及3套预言者(Prophet)
战场电子支援侦监系统。
(三)炮兵营:编制为290人,火力配置为12门M198型155公厘榴炮(未来会以M777A1先进轻型155公厘榴炮取代)、1具Q36反炮兵雷达与1具Q37反炮兵雷达。
(四)支援营:编制为388人,下辖1个本部连、1个前进维修连及1个医疗支援连,主要装备配置为22辆HEMMT-LHS运输车、14辆HEMMT油灌车、6辆HEMMT-LHS运水车及5个战斗维修小组所需之器材。
(五)军事情报连:编制为67人,下辖1个情报搜索分析排、1个ISR整合排及1个战术人因情报排,主要装备配置为ASAS/RWS全资源分析系统暨遥控武器站、气象侦测分析装置、通用地面工作站暨自动化反情报工具模组等。
(六)工兵连:编制为120人,并下辖3个机动排,主要装备配置为9辆史崔克装甲工兵车、4具标枪反装甲飞弹发射器、6辆史崔克排雷火箭发射车、3具VOLCANO排雷系统、6辆HMEE挖土机等。
(七)通讯连:编制为74人,下辖1个BSB节点排、1个TOC节点排、1个讯号支援排及1个网路操控小组,主要装备配置为3部SMART-T机动反干扰
保密通讯系统、3部NCS-E先进位置回报系统、1部NOC-V网路操控车、3具数位保密式卫星通讯系统、2具旅级通讯节点等,藉由这些先进通讯装备的组
合,美军甚至可以在野战场所大开网路视讯会议。
(八)反装甲连:反装甲连的编制为53人,下辖3个反装甲排,主要火力配置为1辆史崔克火力支援车与9辆配备拖式2B型反装甲飞弹发射器的史崔克反装甲载具。
美国陆军新成立的第一个史崔克旅级战斗队,目前正在伊拉克境内接替美国陆军机械化第3步兵师执行战后绥靖任务,成效普遍获得好评。预计10年之后,美国陆
军各式未来战斗系统如果研发成功且正式量产,美国陆军旅级战斗队将会如虎添翼,获得各式重量大幅减轻,但火力与防护力却不减反增的装甲载具,届时其兵力调
配将会获得最大弹性,成为美国政府在全球各地维护其国家利益的最佳投射兵力。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解放军师改旅后与美军模块化旅战斗队相比实力差距多大?一个全辖旅的集团军能基本对应美军一个师么?
如果说优劣点的话,如果一个解放军的全旅制集团军(3机步旅+1装甲旅)对抗美军一个比较重型的师(2ABCT+1SBCT),
解放军方面的优势在于:
(1)机动旅数量优势:这样一个全旅制集团军有4个机动旅(现实中有些还有5个,当然也有3个的……),美军一个师是3个机动旅。
(2)压制火炮优势:这样一个解放军集团军拥有4个炮兵团1个炮兵旅,总计6个155(152)营,4个122营,1个远火营,共计108门155/152榴弹炮,72门122榴弹炮,12门144管300毫米火箭炮,72门2880管122毫米火箭炮(可能实际数字更低);美军师拥有3-4个炮兵营54-72门155毫米榴弹炮,2个营36门432管227毫米火箭炮(如果都是MLRS的话)。不计装备性能和信息化程度的话,解放军的炮兵实力大概是美军的2.5-3倍。
(3)机动营数量优势:一个解放军机步旅有4个装步营+2个坦克营(31车),一个解放军装甲旅有4个坦克营+1个装步营,一个解放军摩步旅有4个步兵营+1个大坦克营(51车);一个美军旅级战斗队拥有3个机动营。
解放军方面的劣势在于:
(1)陆航劣势:到2015年末为止,解放军似乎尚无一个全旅制集团军拥有任何陆航单位。美军一个师有1个战斗航空旅,以现行的FCSAB算,有24架AH-64“阿帕奇”,21架OH-58“基奥瓦武士”,8架RQ-7“影子”,50架UH-60,12架CH-47,12架RQ-1C“灰鹰”。在良好条件下,仅24架阿帕奇一次性出动就可瘫痪3-4个坦克/装步营。
(2)信息化劣势:解放军似乎尚无全旅制集团军实现数字化;美军数字化早已完成。
(3)机动营质量劣势:虽然名义上一个解放军机步旅有6个机动营,美军只有3个联兵营或者斯特赖克营,然而事实就是解放军2个机动营(假设是1个坦克营+1个装步营,31辆坦克+31辆步战车)的技术兵器也就和人家一个联兵营(29辆坦克+29辆步战车)差不多,人员甚至还不如人家多,指挥机构非常简陋。说起来解放军的全旅集团军是为了对付美军的上一代2机动营制的旅级战斗队而设计的,当时机动营的数量和兵力还能勉强称1.5倍优势,不过现在旅级战斗队改成3机动营之后这点优势也不复存在了。
(4)侦察劣势:美军有旅骑兵中队;解放军只有旅警侦连,外搭一个集团军侦察营,不论侦察技术装备还是侦察兵力都赶不上;这还不算美军师战斗航空旅里的侦察直升机和无人机,以及连、营、旅内的各种侦察无人机。
(5)支援劣势:解放军营、旅、集团军(假设真的对应美军师的话)的支援单位都远少于美军,导致其持续作战能力很差,在一个较长的时间段内其作战效能会下降的非常严重。
(6)装备劣势:以上说的一切都建立在一个基础上,就是解放军主战兵器的效能和美军完全对等。然而说句实话,全旅制集团军里就没一个装备能看的,基本都是远远落后于美军的状态,这一点非常致命,因为这一问题同样严重影响了其他项目的结果,比如解放军的优势(2)中“2.5-3倍”这一估算结果是建立在解放军使用PLZ-05和PLZ-07级别的武器的基础上的,然而事实上全旅制集团军中更常见的是PLZ-83和PLZ-89甚至牵引152、122,这就会给我们的实力对比数据大大打上折扣。同样的,很难想象诸如机步119旅的一个装备59式坦克的坦克营战斗力可以达到一个装备M1A2SEPv2和M2A3
ODS的美军联兵营的一半。
升级装备需要大笔预算,但是我国的军费是十分有限的,要达到美国陆军的水平短时间是很难做到的。虽然我国有相应的装备,但是新装备需要耗费大量的预算,因此我建议继续升级现有装备,在适当的时机采购新装备,同时加强多军兵种的联合作战能力。用自己的长处去打对方的弱点。
美国陆军的装备精良,不是没有弱点的。越是高科技的装备,抗干扰能力就越弱。我军可不能把宝都押在一处。
所以只要战法精妙,我军的一个全旅制集团军别说对抗美军的一个重型师,就是对抗美军一个重型师加一个轻型师都完全可以胜任的。但是要加强防空作战能力和电子对抗能力,把不足的短板尽量缩小。
中国陆军的远程投送装备:运20大型战略运输机,隶属于空军战略运输部队
中国陆军的支援火力装备:强5攻击机,隶属于空军战术航空兵的强击机作战部队
中国陆军的战车:96式中型坦克,由于中国陆地边境的特殊地形,96式中型坦克大量装备,该坦克十分适应各种复杂的地形。99式主战坦克属于重型主战坦克,由于要在宽阔的平原才能发挥其最大的战斗力,仅仅装备了少量。
中国步兵新制式枪械:81式自动步枪已经廉颇老矣,95式无枪托自动步枪由于人机工效太差及03式自动步枪在某一些结构上强度还不够难以和81式自动步枪完成交接班,因此中国轻武器设计单位以81式自动步枪和AKM自动步枪的成熟技术和加工工艺,并融合了现代自动步枪的特点,重新设计了一款新式自动步枪。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美国陆军旅战斗队的后勤预测和估算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欧文堡国家训练中心的两位高级后勤教练,根据国家训练中心受训部队的经验教训,呼吁旅战斗队重视后勤预测和估算工作。强调采用经证实的后勤预测方法,包括任务分析和补给品需求估算,以提高补给效率。他们的建议发表在美国《陆军持续保障》杂志月刊上,该文对我军有着很好的启示作用,特翻译如下,供读者参详。
▲在国家训练中心,2015财年共有59800加仑(升)的散装水被从前方保障连运回旅保障营,造成了不必要的人员和装备使用
正确预测后勤需求,是军事决策制定过程中任务分析阶段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但它经常被旅战斗队后勤计划人员忽视。旅战斗队后勤计划人员倾向于提交同样的日常需求,而不是提出考虑了未来任务和各种因素(比如需求、消耗率、时间和距离等)之后的补给申请。
加利福尼亚州欧文堡国家训练中心的教练们发现,许多旅战斗队仅依据默认的上级补给量,不经分析就自动提交需求。这种不经预测就提交补给申请的做法,导致资产的过度分发,也经常发生大量补给品回撤,这不仅浪费人力物力还增加了士兵风险。而且,还会使计划人员不会根据任务变化和时机(比如部队在何时从防御转为进攻行动)预测需求。短期内偶尔有效的部队保障办法,并不能持续有效,时间一长便失去效力。本文提供经证实的后勤预测方法,以使作战范围最大化,作战行动更加灵活,后勤行动更加协同一致。
预测需求始于任务分析,这是后勤计划人员最重要的心理过程。任务分析最重要的一环,是用能力、需求、评估和计划等要素描述现实作战环境。后勤计划人员应当问一问:“我们有什么?我们没有什么?我们需要什么?我们如何获得我们需要的东西?”
使用标准后勤估算工具来分析产生保障距离、以小时计的使用时间,以及按任务编成的装备消耗率,是实现正确预测的基础。用这种方法产生的后勤估算值,将有助于弥补补给缺陷,消除不必要的物资反流。
历史数据是一个很好的起始点,但不可成为新作战任务中主要的预测方法。历史数据仅在作战行动已经发展成熟且已产生适应特定形势的数据的情况下有用。例如,丛林高温环境下进攻行动中的消耗率,完全不同于干旱沙漠地区的消耗率。以下将介绍基于公开发布的消耗率的选定补给品的后勤需求预测方法。
各类补给品的需求预测和估算
第1类补给品(给养)
预测口粮和水用量对于持续保障计划工作十分重要。由于给养用量的预测主要基于人口,因此对第1类补给品(给养)的预测和估算受机动行动的影响不像其他类别补给品的那么大。
当前使用的口粮主要有3类:即食口粮(MRE)、UGR H&S集体口粮和UGR-A集体口粮。UGR-H&S包括可快速加热的高品质食物。
后勤计划人员用以下公式计算部队维持所需口粮份数:
人头(士兵人数)×日给养(根据口粮类型)×分发日份(一次供应多长时间的口粮)
例如,士兵人数100,日给养为M-M-M(记为3 MRE)即1日3餐MRE,分发日份为2即一次接收2日份MRE给养补给,因此该部队总的所需MRE份数就是:
100人×3 MRE×2日=600份
如果要供应多种口粮,后勤计划人员则需统计每人每类份数。由于口粮是放在包装箱或托盘模块内运输的,因此要根据表1中的信息转换计算。例如,600份口粮相当于50个包装箱,或者1个MRE托盘加上2个包装箱。
假如实施分阶段行动,各阶段的分发日份可以各阶段天数计,因此在形成部队运输和储存能力之前,一个4日阶段的分发日份为4。另外,计划人员还需在总份数之外另增10%,以备不时之需,例如供一支计划外配属部队使用。这另外的10%口粮份数还可以用于人道救援以及拘留者和战俘看管。
在运输口粮时,需要考虑两个主要事项:易腐食品的储存和熟制集体口粮的运输。在分发日份中包含易腐食品的情况下,部队必须考虑使用冰块和多温度冷藏集装箱系统。UGR-H&S通常用一组3个包装模块分发,其中仅第三个包装模块中的UGR-H&S才需要冷藏。
计划人员还需要考虑集体口粮的装卸和加热时间。装卸时间一般为40~70分钟。加热好的集体口粮必须在4个小时之内被消耗掉。另外计划人员还必须知道前方攻击厨房或集装箱化厨房的具体位置。
水可分为散装水、冰和洗消用水三种。在国家训练中心,2015财年共有59800加仑(升)的散装水被从前方保障连运回旅保障营,造成了不必要的人员和装备使用。
散装水计划工作包括确定能力、需求和不足。旅保障行动科和旅保障营能够基于可获得资产计算出可获得的水能力,以了解每支部队的最大水能力。(见表2)
和口粮一样,散装水也按每人每天计算。表3列出了各种气候条件下这种计算方法的考虑因素。计划人员应当在分析之初就使用这种方法,以便预测和估算出恰当的需求,并随着战事进程的推进及时调整需求。
另外,在旅保障营一级,丧葬事务行动也是一种需要考虑的规划因素。处理每个遗体需要用去4加仑(15.14升)水。
冰用量的预测根据作战环境的不同,按每人每天计算。不同气候条件,每人每包可装的冰的重量不同。干旱气候条件下每人需要6磅(2.72千克)冰,热带5磅(2.27千克),温带4磅(1.81千克),寒带3磅(1.36千克)。背包的大小将决定每个托盘上可放置的背包数量。例如,总重10320磅(4681.07千克)包正好放满1个标准托盘,而这样的14个托盘正好装满1个多温度冷藏货柜系统。
洗消行动用水
在对单兵和车辆的洗消过程中,需要用掉相当多的水。洗消1辆车要用去100加仑~150加仑(378.62升~567.94升)的热肥皂水。洗消1辆装甲车可能要用到200加仑(757.25升)以上的水。洗消1辆车,通常用水100加仑(378.62升),用时2~3分钟。不同类型车辆的洗消用水量不同,具体见表4。单兵洗消用水一般为25加仑(94.66升)。
第2类补给品(被服装具)
第2类补给品(被服装具)需求预测的成功与否,主要看部队级补给,因为在部队,会定期盘货,以避免储存关键装备、被服和办公用品。士兵在部署开始时,携带初始2类补给品负荷;在即将进入战区的部队接收、集结、前送和整合过程中,接收战区特定装备。与机动行动阶段有关的2类补给品预测工作比较难,这是因为每个梯队的补给品消耗率都不一样。计划人员应当了解2类补给品需求,并与旅保障营补给保障机构建立密切的工作联系,以确定2类补给品运输需求。
第3类补给品(油料)
第3类补给品(油料)对于部队能否取得战斗行动的成功至关重要。3类补给品被分作散装油料(ⅢB)和包装油料(ⅢP)。其中散装油料包括石油、柴油和航空燃油。
散装油料(ⅢB)
由于车辆类型、消耗率、地形和使用时间等各异,因而散装油料的预测工作十分复杂。散装油料携带量的确定,可以套用散装水携带量确定公式。计划人员要将可用资产数量乘以其油料容量。各种油料贮存和运加装备及各自的储油加油能力见表5。但要注意油料储存资产中的油永远不应完全加满。
确定散装油料需求,需要进行详细的机动行动方案分析。估算每辆车的油料使用量,用以下公式:
车辆数量×消耗率(单位:加仑/小时,GPH)×装备使用时间(单位:小时)
消耗率GPH数值参见表6。
例如,1个拥有14辆M2“布雷德利”战车装甲连正在实施1日崎岖地形行动。在此24小时行动期间,这些战车闲置16个小时,开动8个小时。闲置状态下的“布雷德利”战车的油料消耗量为:
14×1.4 GPH×16=~314加仑(1188.88升)
崎岖地形行动中战车的油料消耗量为:
14×18 GPH8=2016加仑(7633.05升)
然后把这两个数目相加得出总的油料消耗量:
~314加仑(1188.88升)+2016加仑(7633.05升)=~2330加仑(8821.93升)
这种估算方法适用于部队任一类型车辆。它提供准确的散装油料消耗率估算,从而有助于确定并弥补油料不足,确保作战胜利。和其他类型的补给品一样,要根据历史数据和实际的消耗量来调整用量。计算航空燃料需求的办法同地面装备的一样。
包装油料(ⅢP)
任何一部手册中都没有描述各类车辆的包装油料需求。部队标准操作程序通常不标明车辆平台的包装油料基本携行量。包装油料的预测,需要与提供支援的维修部队协调进行。在国家训练中心,常见的问题是发动机燃料不足,以及由于缺少润滑油而导致履带运行不畅。大多数部队在部署时都携带15~30日份的包装润滑油。沙尘、雨雪等环境因素会影响包装油料消耗率。后勤计划人员必须分析运输趋势,估算好抵达补给保障机构所需的时间,以确保补给品能被及时送达。
第4类补给品(设障器材和工程建筑器材)
在进行分阶段防御行动和持久部队防御行动规划时,要进行4类补给品(设障器材和工程建筑器材)规划。师级梯队负责确定其所属部队的每个模块配置。每个模块都标有国家库存品编码、名称、数量,以及表示特定防御性战斗配置负荷(CCL)的发放基数。
后勤计划人员必须与旅工兵计划人员密切协作,以预测旅及以下梯队的4类补给品需求。旅工兵计划人员负责确定旅防御行动所需战斗配置负荷。工兵计划人员为每个营分配合适数量的模块,并确定旅战斗配置负荷在作战地域内的布置地点。
战斗配置负荷在旅工兵营的监督下由滚装滚卸集装箱平台或板架集装箱运送。旅保障营保障行动处根据旅工兵计划人员的任务分配方案,协调向受援部队提供的战斗配置负荷运输事宜。每个战斗配置负荷必须在防御行动开始之前的48小时之内,被运送到前方保障连,以使机动部队有时间开设和改善其防御阵地。
受援部队防御规划工作需要营执行官和后勤部门间的协作。一般有3种防御方法:第一种是利用工兵资产构筑护堤和快速战斗阵地。这是可以最优先考虑的方法,因为它不仅可以提高部队保护能力还能减少部队支援和运输资产的使用。第二种是在部队周边建立三股蛇腹形铁丝网。第三种是综合运用上述两种方法,以进一步加强防御。计划人员应当参考技术手册TM 3-34.85《建筑测量》,确保有足够数量的建筑器材用于部队保护行动。
▲美军使用CH-53E重型运输直升机从舰船上携带油料,然后前往陆地,为坦克装甲车辆进行油料补给
第5类补给品(弹药)
弹药的需求预测,是在由旅弹药办公室操作的“总弹药管理信息系统”上完成的。武器密度、人员数量和具体的任务需求等,共同决定着弹药需求。每场作战行动的单位基本负荷(UBL)都不一样。不存在一成不变、适于各种行动的单位基本负荷。
每个作战阶段对弹药的需求都不同。例如,高爆炸手榴弹被用于攻击行动,而可撒布地雷则用于防御行动。由旅弹药办公室、旅射击助理员(炮兵中协助作战军官测量地形、调制图表及准备各种射击诸元的军士)和旅后勤分部等共同确定的单位基本负荷,将立即在总弹药管理信息系统上发布生效。然后旅保障营从弹药补给站接收按任务配置而成的单位基本负荷。这些单位基本负荷还必须被重新配置成一个个适于各个下级部队的战斗配置负荷。
弹药计划人员参考《常规弹药包装与单位负荷数据索引》确定部队弹药发放运输需求,结合可用运输手段分析弹药组合兼容性、重量和体积。这决定着各个下级部队需要的战斗配置负荷数量。
战斗配置负荷的计划因素,是一支旅级部队3个单位基本负荷:一个针对武器系统(连级),另一个针对前方保障连战斗运输指挥所(营级),最后一个针对弹药转运站(旅级)。规划好这3个单位基本负荷,就可以顺利发放作战进程所需弹药。
根据陆军条例AR 710-2《国家级以下补给政策》,后勤人员必须统计单位基本负荷,并能用建制资产运输所有的战斗配置负荷。
计划人员还必须考虑如何补充额外的弹药。各个营的单位基本负荷的补充,是从弹药转运站那里获取的。而这一过程需要通过部队标准操作程序完成:连和排军士向营后勤分部提交弹药消耗报告,营后勤分部确认后,将此报告连同弹药补充申请一并提交给旅弹药办公室审核获批。这些程序都在总弹药管理信息系统上完成。
第8类补给品(医疗器材)
医疗部队部署时通常携带3日份8类补给品,足够支援1个营。预测医疗行动中的8类补给品需求,需要考虑任务、位置、计划伤亡率和可用的医疗资产等因素。确定多个行动方案和执行方法,有助于保证补给品能够被及时获取并送达。另外,了解计划伤亡率对于预测部队需求至关重要。其他的考虑事项包括疾病和事故等。
作者:姚红霞
来源:《现代军事》杂志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二战美国陆军航空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