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谁知道今年山东去新疆陆军军官学校分数的陆军在哪里住兵

屯垦戍边65年2万山东女兵无悔 重回17岁还要去新疆_新浪山东_新浪网
  65年前,两万多名山东女兵响应祖国号召,投身到巩固边疆、建设边疆的滚滚洪流中,她们和男兵一起,住地窝子、喝涝坝水,不论冬夏,扛起农具开荒生产,成为屯垦戍边、安定边疆的重要力量,更是当之无愧的新中国第一代“军垦母亲”。7月12日-17日,本报记者跟随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组织的采访团,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二师对山东女兵进行了采访。
  当年到新疆历时两个月
  7月13日下午,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十二师二二二团,82岁的宫翠英见到山东老家来人看望,不断地拍着双手,眼中含着泪花,“老家来人了。”满头白发的宫翠英激动不已,握着老家人的手久久不愿放开。从1952年进疆至今,像宫翠英一样把一生都奉献在新疆和兵团的山东女兵,在65年间回山东老家的次数屈指可数。
  1952年,解放军部队到山东招女兵,年仅17岁的宫翠英从小向往革命,从莱阳老家跟随大部队一路乘坐火车西行入疆。由于当时火车只通到西安,宫翠英和一车姐妹从西安坐军车开赴新疆,在路上吃了不少苦,历时两个多月才到达乌鲁木齐。
  据悉,当年进疆的山东女兵,如今大多已经离世,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健在的山东女兵约有3000人,年龄也多在80多岁。《齐鲁巾帼在兵团》中提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前后,以参军或支边名义招收的山东女兵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共有两万多人,绝大多数人留在兵团各师团连。
  晚上冻得睡不着
  靠扫雪来御寒
  宫翠英说,当年她被分配到了阿勒泰富蕴县。“冬天零下四五十度,经常刮大风下大雪,我们住的地窝子,往往是晚上关好地窝子的门,早晨就被大雪盖住打不开了。”
  同样来自莱阳的薛德芬也被分配在了阿勒泰地区,她说:“这里夏天草木茂盛,但蚊虫咬人特别厉害,尤其是水边的高草丛中,蚊子个头特别大,密密麻麻的,在老家从来没见过,能咬死牛。人被咬了好几天都消不了肿。”在地窝子里住,冬天垫两个垫子盖两床被都冻得打哆嗦,“冬天下雪最厚的时候得有一米,冻得头一炸一炸的,我们晚上睡觉都把皮帽子扣头上。”薛德芬说,当年她冬天在外面扫雪时差点把手、鼻子和耳朵冻掉,在外面冻木了不觉得疼,一进屋暖和点疼得直蹦高,慢慢搓手才逐渐暖和过来。
  “我在哈密劳动时,冬天经常把脸冻破,脓水直往下流。”兵团十二师二二一团退休工人唐翠英说,那时候几乎没有没干过的活,开荒、挖芦苇荡、种树、修路、修水渠……“怀孕了我挺着大肚子走好几里路去劳动,都是提前上工,从来没有因为自己的事提前下班过。”二二一团退休工人程俊芝说:“那时候在哈密睡大通铺,晚上冻得睡不着觉就起来扫雪御寒。”
  年轻的山东“90后”
  通过西部计划来新疆
  在屯垦戍边的过程中,这些山东女兵要开荒、犁地、背石头、住地窝子、喝涝坝水……虽然吃过不少苦头,但是她们却从来不后悔自己的选择。年过八旬的宫翠英就说,“假如能重新回到17岁,我还是要当兵,还是要到新疆!”
  由于山东女兵们在各条战线上的忘我奉献,使得兵团里一提到山东姑娘就竖起大拇指,这些山东女兵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们没给山东人丢脸”。在兵团中,有这样一句话来形容山东女兵:“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以此来表达对山东女兵无私奉献精神的敬意。
  如今,一批批的山东援疆干部来到新疆、来到兵团,继承和发扬着山东女兵的援疆精神。山东每一批援疆干部都要去石河子的兵团军垦博物馆接受洗礼和军训,省商务厅援疆干部张鹏说:“那时候老前辈们的确太艰苦了,艰苦到我们这代人根本无法想象。补得无法再补的衣服、住的地窝子……让我终生难忘。”
  还有更年轻的山东“90后”,通过西部计划也来到新疆。“90后”大学生吕伟华2013年毕业于聊城大学,当年抱着对新疆的好奇和向往来到兵团,通过4年来对兵团精神和山东女兵精神的了解,吕伟华已经深深爱上兵团这片土地,并准备扎根兵团,在这里奉献青春。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宋磊)
08-02 07:51|分享
08-02 07:49|分享
08-02 07:47|分享
08-01 18:21|分享
08-01 17:24|分享
08-01 17:21|分享
08-01 17:17|分享
08-01 17:03|分享
08-01 17:00|分享
08-01 16:54|分享
新浪地方站屯垦戍边65年2万山东女兵无悔:重回17岁还要去新疆!_山东新闻_大众网
  65年前,两万多名山东女兵响应祖国号召,投身到巩固边疆、建设边疆的滚滚洪流中,她们和男兵一起,住地窝子、喝涝坝水,不论冬夏,扛起农具开荒生产,成为屯垦戍边、安定边疆的重要力量,更是当之无愧的新中国第一代“军垦母亲”。7月12日-17日,本报记者跟随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组织的采访团,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二师对山东女兵进行了采访。
  当年到新疆历时两个月
  7月13日下午,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十二师二二二团,82岁的宫翠英见到山东老家来人看望,不断地拍着双手,眼中含着泪花,“老家来人了。”满头白发的宫翠英激动不已,握着老家人的手久久不愿放开。从1952年进疆至今,像宫翠英一样把一生都奉献在新疆和兵团的山东女兵,在65年间回山东老家的次数屈指可数。
  1952年,解放军部队到山东招女兵,年仅17岁的宫翠英从小向往革命,从莱阳老家跟随大部队一路乘坐火车西行入疆。由于当时火车只通到西安,宫翠英和一车姐妹从西安坐军车开赴新疆,在路上吃了不少苦,历时两个多月才到达乌鲁木齐。
  据悉,当年进疆的山东女兵,如今大多已经离世,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健在的山东女兵约有3000人,年龄也多在80多岁。《齐鲁巾帼在兵团》中提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前后,以参军或支边名义招收的山东女兵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共有两万多人,绝大多数人留在兵团各师团连。
  晚上冻得睡不着
  靠扫雪来御寒
  宫翠英说,当年她被分配到了阿勒泰富蕴县。“冬天零下四五十度,经常刮大风下大雪,我们住的地窝子,往往是晚上关好地窝子的门,早晨就被大雪盖住打不开了。”
  同样来自莱阳的薛德芬也被分配在了阿勒泰地区,她说:“这里夏天草木茂盛,但蚊虫咬人特别厉害,尤其是水边的高草丛中,蚊子个头特别大,密密麻麻的,在老家从来没见过,能咬死牛。人被咬了好几天都消不了肿。”在地窝子里住,冬天垫两个垫子盖两床被都冻得打哆嗦,“冬天下雪最厚的时候得有一米,冻得头一炸一炸的,我们晚上睡觉都把皮帽子扣头上。”薛德芬说,当年她冬天在外面扫雪时差点把手、鼻子和耳朵冻掉,在外面冻木了不觉得疼,一进屋暖和点疼得直蹦高,慢慢搓手才逐渐暖和过来。
  “我在哈密劳动时,冬天经常把脸冻破,脓水直往下流。”兵团十二师二二一团退休工人唐翠英说,那时候几乎没有没干过的活,开荒、挖芦苇荡、种树、修路、修水渠……“怀孕了我挺着大肚子走好几里路去劳动,都是提前上工,从来没有因为自己的事提前下班过。”二二一团退休工人程俊芝说:“那时候在哈密睡大通铺,晚上冻得睡不着觉就起来扫雪御寒。”
  年轻的山东“90后”
  通过西部计划来新疆
  在屯垦戍边的过程中,这些山东女兵要开荒、犁地、背石头、住地窝子、喝涝坝水……虽然吃过不少苦头,但是她们却从来不后悔自己的选择。年过八旬的宫翠英就说,“假如能重新回到17岁,我还是要当兵,还是要到新疆!”
  由于山东女兵们在各条战线上的忘我奉献,使得兵团里一提到山东姑娘就竖起大拇指,这些山东女兵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们没给山东人丢脸”。在兵团中,有这样一句话来形容山东女兵:“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以此来表达对山东女兵无私奉献精神的敬意。
  如今,一批批的山东援疆干部来到新疆、来到兵团,继承和发扬着山东女兵的援疆精神。山东每一批援疆干部都要去石河子的兵团军垦博物馆接受洗礼和军训,省商务厅援疆干部张鹏说:“那时候老前辈们的确太艰苦了,艰苦到我们这代人根本无法想象。补得无法再补的衣服、住的地窝子……让我终生难忘。”
  还有更年轻的山东“90后”,通过西部计划也来到新疆。“90后”大学生吕伟华2013年毕业于聊城大学,当年抱着对新疆的好奇和向往来到兵团,通过4年来对兵团精神和山东女兵精神的了解,吕伟华已经深深爱上兵团这片土地,并准备扎根兵团,在这里奉献青春。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宋磊)
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姜晖
2017年恰逢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建立十周年。8月1日下午,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发布会,邀请省教育厅副巡视员荆戈发布和解读山东省学生资助工作相关情况。也就是说,一个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从幼儿园开始一直到博士研究生毕业,均可按政策申请各类助学金、助学贷款、勤工...
08-02 06-08新锐大众
对于实行学分制的山东师范大学来说,因学习成绩不合格达到退学规定的学生,学校允许其试读一年且以一次为限,当学生的学年平均学分达30分及以上者,学校才恢复其学籍,否则立即取消试读资格。
08-02 06-08济南日报
山东省此前已有两个城市收取养犬管理费,分别是威海、济南,威海是一条犬初次登记时收费400元,以后每年收200元,济南小型犬是初次登记收费400元,以后每年收200元,其他犬只初次登记收800元,以后每年收400元,青岛是一次性只收取400元。
08-02 06-08半岛客户端
国内首个获批的预防宫颈癌的HPV疫苗昨日起正式上市供货。8月1日,医护人员展示的已到达德城区广川街道卫生门诊的HPV宫颈癌疫苗,7月31日下午该门诊为市民接种了全国第一针。
08-02 06-08齐鲁壹点
1952年,解放军部队到山东招女兵,年仅17岁的宫翠英从小向往革命,从莱阳老家跟随大部队一路乘坐火车西行入疆。88岁的山东女兵郭秀婷如今已是四世同堂,日常就是和儿媳一起哄重孙子玩 
08-02 07-08齐鲁壹点
8月1日建军节当天,96岁高龄的山东籍抗战老兵王显聚,通过手机网络视频,向远在千里之外的济宁市金乡县两位救命恩人问好。”1日下午3点40分许,在金乡县肖云镇周三官村,周启福、周启民两位老人借用邻居家的无线网,跟远在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的老兵王显聚视频通话。
08-02 07-08齐鲁壹点
Copyright (C)
& .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主办 Email: &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屯垦戍边65年2万山东女兵无悔:重回17岁还要去新疆!_凤凰资讯
屯垦戍边65年2万山东女兵无悔:重回17岁还要去新疆!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屯垦戍边65年2万山东女兵无悔:重回17岁还要去新疆!
  65年前,两万多名山东女兵响应祖国号召,投身到巩固边疆、建设边疆的滚滚洪流中,她们和男兵一起,住地窝子、喝涝坝水,不论冬夏,扛起农具开荒生产,成为屯垦戍边、安定边疆的重要力量,更是当之无愧的新中国第一代“军垦母亲”。7月12日-17日,本报记者跟随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组织的采访团,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二师对山东女兵进行了采访。
  当年到新疆历时两个月
  7月13日下午,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十二师二二二团,82岁的宫翠英见到山东老家来人看望,不断地拍着双手,眼中含着泪花,“老家来人了。”满头白发的宫翠英激动不已,握着老家人的手久久不愿放开。从1952年进疆至今,像宫翠英一样把一生都奉献在新疆和兵团的山东女兵,在65年间回山东老家的次数屈指可数。
  1952年,解放军部队到山东招女兵,年仅17岁的宫翠英从小向往革命,从莱阳老家跟随大部队一路乘坐火车西行入疆。由于当时火车只通到西安,宫翠英和一车姐妹从西安坐军车开赴新疆,在路上吃了不少苦,历时两个多月才到达乌鲁木齐。
  据悉,当年进疆的山东女兵,如今大多已经离世,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健在的山东女兵约有3000人,年龄也多在80多岁。《齐鲁巾帼在兵团》中提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前后,以参军或支边名义招收的山东女兵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共有两万多人,绝大多数人留在兵团各师团连。
  晚上冻得睡不着
  靠扫雪来御寒
  宫翠英说,当年她被分配到了阿勒泰富蕴县。“冬天零下四五十度,经常刮大风下大雪,我们住的地窝子,往往是晚上关好地窝子的门,早晨就被大雪盖住打不开了。”
  同样来自莱阳的薛德芬也被分配在了阿勒泰地区,她说:“这里夏天草木茂盛,但蚊虫咬人特别厉害,尤其是水边的高草丛中,蚊子个头特别大,密密麻麻的,在老家从来没见过,能咬死牛。人被咬了好几天都消不了肿。”在地窝子里住,冬天垫两个垫子盖两床被都冻得打哆嗦,“冬天下雪最厚的时候得有一米,冻得头一炸一炸的,我们晚上睡觉都把皮帽子扣头上。”薛德芬说,当年她冬天在外面扫雪时差点把手、鼻子和耳朵冻掉,在外面冻木了不觉得疼,一进屋暖和点疼得直蹦高,慢慢搓手才逐渐暖和过来。
  “我在哈密劳动时,冬天经常把脸冻破,脓水直往下流。”兵团十二师二二一团退休工人唐翠英说,那时候几乎没有没干过的活,开荒、挖芦苇荡、种树、修路、修水渠……“怀孕了我挺着大肚子走好几里路去劳动,都是提前上工,从来没有因为自己的事提前下班过。”二二一团退休工人程俊芝说:“那时候在哈密睡大通铺,晚上冻得睡不着觉就起来扫雪御寒。”
  年轻的山东“90后”
  通过西部计划来新疆
  在屯垦戍边的过程中,这些山东女兵要开荒、犁地、背石头、住地窝子、喝涝坝水……虽然吃过不少苦头,但是她们却从来不后悔自己的选择。年过八旬的宫翠英就说,“假如能重新回到17岁,我还是要当兵,还是要到新疆!”
  由于山东女兵们在各条战线上的忘我奉献,使得兵团里一提到山东姑娘就竖起大拇指,这些山东女兵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们没给山东人丢脸”。在兵团中,有这样一句话来形容山东女兵:“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以此来表达对山东女兵无私奉献精神的敬意。
  如今,一批批的山东援疆干部来到新疆、来到兵团,继承和发扬着山东女兵的援疆精神。山东每一批援疆干部都要去石河子的兵团军垦博物馆接受洗礼和军训,省商务厅援疆干部张鹏说:“那时候老前辈们的确太艰苦了,艰苦到我们这代人根本无法想象。补得无法再补的衣服、住的地窝子……让我终生难忘。”
  还有更年轻的山东“90后”,通过西部计划也来到新疆。“90后”大学生吕伟华2013年毕业于聊城大学,当年抱着对新疆的好奇和向往来到兵团,通过4年来对兵团精神和山东女兵精神的了解,吕伟华已经深深爱上兵团这片土地,并准备扎根兵团,在这里奉献青春。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2397175
播放数:593865
播放数:1839468
播放数:580892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疆军区陆军部队改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