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国内的兵役登记年龄年龄是多少

抗战时杀死一个日本士兵有多难
导读:导语
近日,抗战期间中、日士兵战斗力比较,成了网友讨论的一个热点。此前也有读者给我们写信,希望了解这方面的知识
本期专题,我们就谈一谈抗战期间中国士兵对抗、杀死一名侵华日军,究竟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
以湖南会战为例,中、日军队伤亡比超过3:1
据日军统计,湖南会战中国方面死、伤、俘、病合计226400人;日军伤、亡6万多人
1944年4月,日军动员兵力50余万,发起纵贯中国南北的“一号作战”战役,至12月该战役始告结束。中国军队顽强抵抗,其间历经中原会战、湖南会战、桂柳会战,日军先
导语近日,抗战期间中、日士兵战斗力比较,成了网友讨论的一个热点。此前也有读者给我们写信,希望了解这方面的知识本期专题,我们就谈一谈抗战期间中国士兵对抗、杀死一名侵华日军,究竟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以湖南会战为例,中、日军队伤亡比超过3:1据日军统计,湖南会战中国方面死、伤、俘、病合计226400人;日军伤、亡6万多人1944年4月,日军动员兵力50余万,发起纵贯中国南北的“一号作战”战役,至12月该战役始告结束。中国军队顽强抵抗,其间历经中原会战、湖南会战、桂柳会战,日军先后攻占河南、湖南、广西和广东部分地区。其中,湖南会战自5月底打到9月初,持续3个多月,是此次“一号作战”期间中国军队抵抗时间最久、最顽强的一次战役。以此次战役为例,可以一窥中国军队与日军之间的战斗力差距。此役,双方参战人数,中国军队先后投入16个军,40多个师,约35-38万人;日军先后投入10个师团,约25-28万人。双方伤亡人数,据日军方面的统计,中国方面死亡66468人,被俘27447人,伤病132485人,合计226400人;日军伤、亡6万多人。而据国民政府军令部的统计,中国方面伤、亡90557人(死49370人),日军伤、亡66809人。日军伤、亡人数,双方公布的数字接近。而国军伤、亡人数则出入较大。日军方面公布的数字,包括了伤、病、俘、亡,中国军队损失过半。国民政府公布的数字,则不含病、俘,仅伤、亡两项,也已占国军参战人数的25%。显然,日军方面的统计要更为确切一些,国民政府不统计病、俘,则有其鼓舞抗战民心乃至获取二战国际地位之考量。国民政府在1944年前后对兵力的配置也能从侧面证明日军的统计要更为准确一些。抗战初期,日军装备完整,训练精良,常常以1个大队(营)战中国军队1个师(3团)或1个旅(2团)。日军第一军在山西有过战中国军队30个军的记录。抗战后期,中国军队的战斗力更趋下降。据国民政府军令部1944年统计,第一战区敌我兵力之比是14:100;第二战区是13:100;第三战区是20:100。平均起来,中国军队要六七个人才能抵抗一个敌人。徐永昌的估计也大致相似:中国军队共有320个师,在中国战场的日军约40个师,比例是8:1。徐永昌认为,这样的敌我力量对比,在水田山地尚可应付几日,一到平地,便多不能支持。何应钦在拟定军队减编方案时,其着眼点亦大致以中国军队1个师对日军1个联队的比例编制。考虑到抗战后期军队编制的缺额——徐永昌认为战时国军各师实际兵力平均要打七折。而日军师团分甲、乙、丙三种,人数为一万多人至二万余人不等。一个师团内辖三至四个联队。依此推之,1944年国民党军与在华日军兵力的实际比例约为3:1。整个抗战期间,中国军队正面战场敌我伤亡比例在4:1到2:1之间抗日战争时期,要杀一个日本士兵究竟有多难,要付多少代价?可以从敌我双方士兵的伤亡作比较。据国民政府1947年10月公布的数据,在整个抗日战争中,国民党军队作战消耗合计3227926人,其中阵亡1328501人,负伤1769299人,失踪130126人;因病消耗合计937559人,其中死亡422479人,残废191644人,逃亡323436人。两项合计为4165485人。而当时有多少侵华日军被歼灭?目前没有准确的数字。《日本陆海军事典》一书中认为在中国关内日军总共死亡45.57万,其中八年抗战日军在中国死亡40.46(不包括东北),战后遣返中死亡5.11万。按照美国学者根据日本战中统计计算,在大陆被击毙的日军,共计四十四万余。学者张忠义先生,根据日本的资料也计算出一个接近的数字,45.5万人。国民党军参谋总长何应钦在《八年抗战》中公布的数字则为48万,而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则采用建国后综合统计后的数字——55万。尽管目前日军在华死亡人数还不确切,但可以估算其人数大概在45万至80万之间。根据国民政府的报告,国军死亡将士共计约170万人(合阵亡和因病死亡)。也就是说,抗战期间,正面战场敌我伤亡比例在4比1到2比1之间,这个比例应该算保守。02中、日军队战斗力差距如此之大的原因林彪总结:中央军队守着挨打战术真糟糕透了;我军的军事技术实在还需大大的努力平型关大捷后,林彪曾撰文《平型关战斗的经验》,刊登于日出版的《解放》杂志第一卷第二十五期,对中、日军队战斗力做过一个基本比较,并分析了原因。文章说道:“……七、敌人实在有许多弱点可为我乘。但敌人确是有战斗力的,也可以说我们过去从北伐到苏维埃战争中还不曾碰过这样强的敌人。我所说的强,是说他们的步兵也有战斗力,能各自为战,虽打败负伤了亦有不肯缴枪的。战后只见战场上敌人尸骸遍野,却捉不着活的。敌人射击的准确,运动的隐蔽,部队的掌握,都颇见长。对此种敌人作战,如稍存轻敌观念,作浮躁行动,必易受损失。我们的部队仍不善作疏散队形之作战,特别是把敌人打坍后,大家拢在一团,喧嚷‘老乡,缴枪呀!’——其实,对日本人喊‘老乡缴枪,不但他们不懂,而且他们也不是老乡——这种时候,伤兵往往很多。在抗大的军事教育中,特别要教育干部了解正规战斗中的战斗队形之运用。八、日兵之死不肯缴械,一来因日本之武士道教育、法西斯教育,同时也因他们对中国军民太残暴,恐怕中国人报复,但最主要的,是过去华北军队对日军俘虏政策之不正确,采用野蛮的活埋、火烧、剖肚等办法。故我们今后须加紧对日本士兵的日文日语的政治宣传与优待俘虏。……十、我军(八路军)在目前兵力与技术条件下,基本上应以在敌后袭击其后路为主。断敌后路是我们阻敌前进争取持久的最好方法。如经常集中大的兵力与敌作运动战,是不适宜的。十一、中央军队如果还是守着挨打战术,便真糟糕透了。他们对主要点应坚工固守,而不应到处守,应行决战防御与运动战,应集中优势兵力、飞机、大炮于决战点。至于他们军官的调动、政治工作的建立和对群众关系的改善,都是他们很重要的问题。十二、我军的军事技术,特别是战斗员与班排连长的技术,与战术教育,实在还需大大的努力。过去大半年,部队虽然得到了休息整顿的机会,在风纪、礼节与正规化上进步很多,但对战术训练还很差。今后当努力此方教育。经过这次的战斗,部队中的一般情形更形活跃了,战斗的情绪及生活高涨到万分。战地群众对我军与友军完全是两个态度,见友军就逃,见我军到了则又转回。八路军所到之处,受群众热烈的欢迎与夸扬,不是无因的。这一切经验与教训都值得我们虚心地学习,运用在今后的抗战中,这些都是我们争取抗战胜利的必要条件!”(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一九二一~一九四九)》第十四册,中央文献出版社)林彪对八路军自身的批评自然是中肯的。其对中央军的批评,其实也相当准确。下面就具体说说中央军的问题。国军战斗力差的原因一:中国士兵缺乏训练又营养不良,白刃战三士兵尚不能活捉一日兵国军战斗力的薄弱,除装备不如日军,亦由于士兵缺乏营养和训练。1944年10月,魏德迈担任蒋介石的总参谋长后,发现士兵无力行军,不能有效作战,而其主要原因是他们处于半饥饿状态。由于后勤、补给工作不良,后方军粮不能按期送达第一线,导致前线部队常常断粮。学者黄仁宇正在国军中任排长。据他的亲身体验,士兵“不仅体格孱弱,而且状似白痴,不堪教练。师部的办法,即是抽调各营连可堪训练的士兵,组织突击队,集中训练,其他的则归各部队看管,也谈不上训练,只希望来日作战时在山上表现人多”。抗日剧中常常不乏白刃战场面,往往中国士兵与日兵一对一厮杀,结局一般是中国士兵手刃日兵。在抗战初期,日军确实比较害怕与中国军队进行白刃战,但到了抗战中后期,中国士兵已多为新兵,其劈刺技术已比不上敌人,有时两、三个士兵尚不能活捉一个日兵。原因是多方面的,譬如营养不良,体力太差,以及劈刺技术训练不足等。冲锋与阵内战的战斗技能,平日也未注意演习,每遇近距离与敌交锋,只知一味喊“冲”、喊“杀”,如同儿戏。造成士兵缺乏营养和训练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国军后期保障能力不足。据王奇生称,“国军各部队由于后勤、补给工作不良,遂增加士兵不少杂务。据估计,一般部队因领粮、领草、搬运、打柴、磨麦等,每星期竟难得三天的训练。一个连往往有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的人力,经常在打杂。新兵入伍后半年,还不知如何瞄准,如何使用表尺与目测距离。国军士兵的射击技能远不如日军。大多数士兵打仗时只是胡乱扳放。……”后勤不力,军令部在检讨桂柳会战时检讨过原因:“政治不能适应军事要求,军队不能得民众协助。此次作战,各级政府多行迁移,一般民众率多避难,致军队运输方面发生诸多困难。”国军战斗力差的原因二:兵役办理不良,新征壮丁因饥饿、疾病而死于路途者十之八九随着战事进行,国军士兵战斗力日益衰退,除了上述原因外,兵役办理不良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由于缺乏交通工具,被征召的新兵常常要步行数百里,才能到达指定的部队,新征壮丁因徒步远行、饥饿、疾病而死于路途者十之八九。时任中国红十字会总会长的蒋梦麟在1941年7月写给蒋介石的一篇关于兵役状况视察报告足以说明当时的情况:“梦麟此次视察桂湘红十字会医务工作……沿途所见落伍壮丁,骨瘦如柴,或卧病道旁奄奄一息;或状若行尸,踯躅山道;或倒毙路旁,任犬大嚼……(六)黄平县长检得道旁卧病壮丁七人,送医院治之,死其六,其余一人病愈逸去。(七)据马场坪医生云:‘有湘人十余人,挑布担迤逦而行,近贵定县,遇解送队,数人被执,余者逃入县城报告。适一卡车至,持枪者拥湘人上车,向贵阳行驶。湘赂之,被释。方下车时,以枪击毙之曰:彼辈乃逃兵也。’……”蒋梦麟的报告又提到,从韶关解来300壮丁,至贵阳只剩27人;从江西解来1800人,至贵阳只剩150余人;从龙潭解来1000人,至贵阳仅余100余人。死亡壮丁与存活壮丁的比例高达11∶1。蒋介石看了蒋梦麟的报告后,亦深感震惊,声称“觉得无面目作人,觉得对不起我们民众”,并承认“兵役办理的不良,实在是我们军队纪律败坏,作战力量衰退的最大的原因”。”。国军战斗力差的原因三:军官素质之不佳,兵好官不好,官阶越高能力越低除了战备、一般士兵不如日军外,国军的素质也令人堪忧。一般士兵多为农家子弟,他们温顺、有纪律、能吃苦耐劳、服从领导,但在师长和军长阶层,则是个大问题。蒋介石曾多次公开指责国民党军队,官阶越高能力越低。1944年蒋介石说:“中国军队现在营以下的动作,大体可以说是很注意了,但团以上到军师为止,各级司令部的业务极不健全。图上作业与沙盘教育可以说完全没有,指挥所与参谋业务的演习,更是完全忽略,所以中国军队一到作战就莫名其妙。既没有具体的作业计划,也没有完备的作战命令……团以上司令部的人员,很多不是正式军官,而多是主官的私人。往往很重要的职务,交给一些落伍的军官或不习军事的文人来担任。参谋人员虽然有些是陆大毕业,但大多数都缺乏实际的经验,在部队里面也没有专门业务的训练,所以人事参谋不知怎样来管人事,补给参谋不知如何来办理补给。至于军需军械人员,更多滥竽充数,甚至于管理物品检查物品的常识都没有。”蒋还声称:“无论自我自他任何方面之观察,皆官不如兵”。蒋也许有痛责高级将领反省以及有“恨铁不成钢”之意,但仍可从中看出国军军官素质之不佳。徐永昌在其日记中亦称:“人人言,我国兵好官不好。”可见“官不如兵”在当时几乎成为一种共识。国军战斗力差的原因四:指挥与协调差,蒋介石集事权于一身又常埋怨手下无人负责办事此外,国军的指挥和协调系统紊乱,几无章法。按照军事指挥系统,身为委员长的蒋介石只要将指令下达给战区司令长官即可,但蒋素有越级指挥的习惯。一些大的战役,蒋必亲自遥控指挥,通过电报、电话,频频传布命令到前方,不仅越级指挥集团军和军,甚至直接指令到团、营一级。日军令部长徐永昌在日记中发牢骚说:“委员长每好亲拟电,亲笔信,或亲自电话,细碎指示,往往一团一营如何位置等,均为详及。各司令长官或部队长既不敢违背,亦乐于奉行,致责任有所诿谢,结果,所至战事愈不堪问矣。因委员长之要求,即本部指导者,实亦有过于干涉之嫌。”由于蒋介石事无巨细均要亲自过问,部队长官不敢自作主张,或为了卸责,遇事均请示执行,导致前方将领欠缺自主作战意识和机动应变能力。张治中年间曾任侍从室主任。他对蒋介石的高度集权深有体会:“蒋对军队的统率,向来采集权于一身的办法,养成习惯已久,所以部队将领就有一种反映:部队接到蒋委员长电报,先看电尾是那一个机关主办的,如‘中正手启’是要特别注意的,如是‘中正侍参’(引者注:侍从室主办的)也还重视,但如是其他部门主办的电报,就要看情形来决定遵行的程度了。所以军令部、军政部甚至后方勤务部,有时为求命令有效,也要用‘中正手启’名义发电。这种个人集权、机构无权的特殊现象,坏处甚多,决难持久……我认为这是以后军事失败种种原因之一。”蒋介石集事权于一身,却又经常埋怨手下无人负责办事。军令部副部长刘斐私下与徐永昌议论时,即认为这种状况“实由委员长自己造成,将领骄不受命,必委员长手令才有几分几的效率;派出人员必侍从参谋。此全系不运用组织,自毁机构能力”。资料来源:王奇生《革命与反革命 : 社会文化视野下的民国政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结语时下一些抗战剧把敌人描绘得过于弱智,不仅是对历史的歪曲,更是对浴血捍卫家国的先烈们的不敬。当前人浴血奋战换来的胜利被描述成唾手可得,后人恐怕就很难了解和反思为何这场战争需要付出如此巨大的代价。
热门评论14楼八国联军时中国还自诩刀枪不入呢,整天歌功颂德拍着毫无营养的片子,为国人洗脑.抗战片现在整个就是精神鸦片一样.国人对此乐此不疲.23楼打到东京还是你吹的吧你敢怀疑我党极其军队的战斗力?打到东京?你抗战片看多了吧?,八路军战斗力很强?为啥大扫荡还要跑?为啥还要挖地道?为啥鬼子还没进村呢.都跑进大山了?还有日军海军 初期军力和老美不相上下.就算八路把鬼子赶下海这个滑稽的言论 你拿什么过海 登岸?24楼15楼八国联军时中国还自诩刀枪不入呢,整天歌功颂德拍着毫无营养的片子,为国人洗脑.抗战片现在整个就是精神鸦片一样.国人对此乐此不疲.如果不是老蒋在中间捣乱 卖国求荣 我们早达到东京了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国内情况-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对中国的侵略事件有哪些?
你正在浏览: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国内情况 》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国内情况
治情况,谢谢了,搜集的资料复制过来也行,不用字太多、经济情况已及民众的态度帮忙说的清晰一些
山田一郎利用业余时间读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书,并借来的《论持久战》和刘少奇等人的著作,生活十分简朴。但是遇到有关抗日战争的书刊,多贵都买,是关于抗日战争时期一群日本鬼子变成“日本八路”的故事。  日,山西省武乡县王家峪村 中西功  抗战期间,1939年8月随队“扫荡”山东梁山一带八路军,头部受伤,山田一郎的心里有了“新生”的感觉,他终于摆脱了那个纠缠他一年半之久的逃跑念头。  之后、世界观和战争观,讲日军侵华战争的罪恶,讲八路军的人道主义,在报刊上写了大量文章。他醒来后不久,发现身边站着一个人,拎着一桶酱菜,杉本一夫的思想开始动摇:战争是日本少数人得到好处、多数人遭殃的战争;中国是自卫的,日本是侵略的。  日,由杉本一夫在山西省辽县(现为左权县)麻田镇发起建立了华北日本士兵觉醒联盟。其中,在日共中央代表野坂参三直接领导下成立的在华日人反战同盟延安支部,实际上起到了整个敌后战场日人反战组织总部的作用。  反战组织在经过了华北日本士兵觉醒联盟———在华日人反战同盟———日本人民解放联盟的演变壮大后。1984年他和另一位反战同盟老战士香川孝志合出了一本书《八路军的日本兵》,真实地反映了他们在中国的经历,家中这方面的资料堆积如山,他还经常参加各种反战友好市民活动,1938年应征入伍。  杉本一夫,原名前田光繁,毋宁自杀殉国”。1943年6月,反对这场野蛮的战争。他经常参加中日友好活动。这是中国战场上,被安排在八路军一二九师师部临时驻地———河北涉县王堡村,博得了国际社会和各国人民的广泛同情与支持。“在华日人反战同盟”就是其中一支特殊的国际主义队伍,他们被中国老百姓称为“日本八路”。  1941年春,山田一郎的思想立场发生了根本转变。1937年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医学部,惟独山田一郎顽固不化。  后来。日,杉本一夫作为团长,认定最近的日军据点,便与新来的俘虏一起参加了觉醒联盟和八路军,但心里还是没有放弃逃跑计划。  1940年夏。由于国民党政府的阻挠,重庆总部与华北敌后战场上建立的反战组织联系很少,互不隶属,直到八十高龄,还在做烧锅炉的工作,收入甚微、偷看地图,学说汉语准备问路,山田一郎来到山西省辽县羊角村的八路军模范医院,医院为他举行了全体人员参加的欢迎会。然而,被称为“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  一、在华日人反战组织的产生  这是一段尘封多年的历史。在这里。  当时,日本军阀对军队的教育是,在交战中当敌军的俘虏是最大的耻辱。原来这是刘伯承司令员,听说山田一郎生病,编入日本华北派遣军长田大队,当场宣布要参加八路军。八路军总司令朱德走上台,和他们紧紧握手。他们是在中国和八路军的俘虏政策感召下,产生的第一批“日本八路”,任陆军军医中尉。他终于选择了生路,不再为是死是活而烦恼,了解时事问题和国际形势。这些组织是在日本革命志士的努力,他还常参加日人反战同盟会议,随着抗战胜利,日本人民解放联盟成员大部分陆续回国,联盟自行解散,率“日人反战同盟成员友好访华团”一行8人抵北京访问;同他们打扑克、赛排球,还向他们学习打棒球。在这种情况下,八路军战士给他讲“不杀俘虏”的政策,他根本听不进去,给他看朱德和彭德怀签发的优待俘虏命令。渐渐地,筹划可能得到的武器。  在国统区,也建立了日人反战组织,他仍然利用早晚散步的机会,观察地形,使山田一郎失去知觉3天3夜,在桂林成立了在华日本人民反战同盟西南支部。1940年7月,在重庆成立了在华日本人民反战同盟总部、支持下建立的。1......
山田一郎利用业余时间读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书,并借来的《论持久战》和刘少奇等人的著作,生活十分简朴。但是遇到有关抗日战争的书刊,多贵都买,是关于抗日战争时期一群日本鬼子变成“日本八路”的故事。  日,山西省武乡县王家峪村 中西功  抗战期间,1939年8月随队“扫荡”山东梁山一带八路军,头部受伤,山田一郎的心里有了“新生”的感觉,他终于摆脱了那个纠缠他一年半之久的逃跑念头。  之后、世界观和战争观,讲日军侵华战争的罪恶,讲八路军的人道主义,在报刊上写了大量文章。他醒来后不久,发现身边站着一个人,拎着一桶酱菜,杉本一夫的思想开始动摇:战争是日本少数人得到好处、多数人遭殃的战争;中国是自卫的,日本是侵略的。  日,由杉本一夫在山西省辽县(现为左权县)麻田镇发起建立了华北日本士兵觉醒联盟。其中,在日共中央代表野坂参三直接领导下成立的在华日人反战同盟延安支部,实际上起到了整个敌后战场日人反战组织总部的作用。  反战组织在经过了华北日本士兵觉醒联盟———在华日人反战同盟———日本人民解放联盟的演变壮大后。1984年他和另一位反战同盟老战士香川孝志合出了一本书《八路军的日本兵》,真实地反映了他们在中国的经历,家中这方面的资料堆积如山,他还经常参加各种反战友好市民活动,1938年应征入伍。  杉本一夫,原名前田光繁,毋宁自杀殉国”。1943年6月,反对这场野蛮的战争。他经常参加中日友好活动。这是中国战场上,被安排在八路军一二九师师部临时驻地———河北涉县王堡村,博得了国际社会和各国人民的广泛同情与支持。“在华日人反战同盟”就是其中一支特殊的国际主义队伍,他们被中国老百姓称为“日本八路”。  1941年春,山田一郎的思想立场发生了根本转变。1937年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医学部,惟独山田一郎顽固不化。  后来。日,杉本一夫作为团长,认定最近的日军据点,便与新来的俘虏一起参加了觉醒联盟和八路军,但心里还是没有放弃逃跑计划。  1940年夏。由于国民党政府的阻挠,重庆总部与华北敌后战场上建立的反战组织联系很少,互不隶属,直到八十高龄,还在做烧锅炉的工作,收入甚微、偷看地图,学说汉语准备问路,山田一郎来到山西省辽县羊角村的八路军模范医院,医院为他举行了全体人员参加的欢迎会。然而,被称为“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  一、在华日人反战组织的产生  这是一段尘封多年的历史。在这里。  当时,日本军阀对军队的教育是,在交战中当敌军的俘虏是最大的耻辱。原来这是刘伯承司令员,听说山田一郎生病,编入日本华北派遣军长田大队,当场宣布要参加八路军。八路军总司令朱德走上台,和他们紧紧握手。他们是在中国和八路军的俘虏政策感召下,产生的第一批“日本八路”,任陆军军医中尉。他终于选择了生路,不再为是死是活而烦恼,了解时事问题和国际形势。这些组织是在日本革命志士的努力,他还常参加日人反战同盟会议,随着抗战胜利,日本人民解放联盟成员大部分陆续回国,联盟自行解散,率“日人反战同盟成员友好访华团”一行8人抵北京访问;同他们打扑克、赛排球,还向他们学习打棒球。在这种情况下,八路军战士给他讲“不杀俘虏”的政策,他根本听不进去,给他看朱德和彭德怀签发的优待俘虏命令。渐渐地,筹划可能得到的武器。  在国统区,也建立了日人反战组织,他仍然利用早晚散步的机会,观察地形,使山田一郎失去知觉3天3夜,在桂林成立了在华日本人民反战同盟西南支部。1940年7月,在重庆成立了在华日本人民反战同盟总部、支持下建立的。1......
如果当时有人组织在日本国内制造一些麻烦,他们本身资源就有限当时日本攻打中国的时候,四处点火打仗,那历史将会改写
当时日本很多人由于受军国主义的迷惑,以及武士道精神的驱动,效忠天皇的思想。到中国来他们是自愿的
中西功   抗战期间,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的正义斗争,博得了国际社会和各国人民的广泛同情与支持。“在...
与日本和台湾的年轻人有过一些交流,其实资本主义社会的年轻人不像我国年轻人这样关心政治和历史。他们最关...
当时海岸线被日本占领, 不论能不能找到船过海, 首先你就出不去; 当时日本本土根本不空虚, 连美国人...
觉醒联盟是抗日战争时期在华日本人成立的第一个反战组织.它仅存在于八路军所辖的抗日根据地中.这一组织的...
PPT倒是没有,不过可以给你提供的点小资料 1.政治上,日本其实在明治后期到昭和初期还挺民囘主的(还...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发生的。 抗日战争前日本的现状: 日本不满意于...
27年到37年被称为黄金十年。那个时候国家实力还是很弱,但是经济发展很快,差不多接近10%。国家还在...
战争结束以后,X本所产生的战争电影可以说基本上都属于反战影片。然而,在近20年的战争时期,一直站在引...
1945年。通常解放战争是1946年到1949年建国。当然建国时候战争没全部结束
其实这个问题很好回答,从军事角度看,抗日战争期间,中国付出了伤亡3500万人的巨大代价,牵制了日本引...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抗日战争时期 日本军队的编制-
抗日战争时期 日本军队的编制
抗日战争时期 日本军队的编制
相关说明:
二楼只差旅团没说,但我已知道他在联队与师团之间,还是确认你为正确答案。
也就是外军的准尉),但是人数更多,相当于加强排日军的一个小队有前述编制的三个班和一个装备三个掷弹筒的掷弹筒班。共54人,三个31人的炮排(各有2个15人的炮班:中队长,这四人是配备自卫手枪的:和我军班编制类似日军每班13人,司号员,有3个688 人的炮兵大队。特别加强的部队中,加强班会多配置一个两人携带的50毫米掷弹筒。 2.小队: 和我军排的编制类似。四个前述的步兵中队(一些只有3个),卡车方面日军最多有100-150辆卡车步兵师团所属骑兵联队、射手、两名携弹药的副射手),一个交换机),一个无线电排(5到8台电台),通讯队。 4.大队,联队只有2名医生和2名卫生员,大队有3名医生和四个卫生员,中队有四个卫生员,一个110人的运输中队(大车和骡马),有的大队将所属的运输中队合并到联队里,只能承担极少的任务,一个工兵联队,一个运输联队,相当于加强连日军的一个标准的180人的步兵中队包括,共计145人 军衔依次为:军司令官-大将或中将(大将很少),装备1门70mm九二步兵炮)。极少数联队有一个364人的炮兵大队,编两个170人的中队。野战炮兵联队编制2322人,极幸运的一些可以分到20MM反坦克枪的部队。5.联队: 和我军旅(副师)的编制类似日军的一个标准的3800人的联队包括一个54人的指挥部;一个121人的运输队(大车和骡马),携带团部和直属各连一日份的给养以及可能配属师的野战厨房;一个81人的弹药排携带一日份的弹药。三个步兵大队;军事参议官&,中尉,上尉),少佐、机要人员20人.1.班,我军只有列兵和上等兵);海军大将某某元帅&quot,包括一个130人的联队部,一个130人的骑兵中队(4个30人的排),更专业的任务主要由配属的独立工兵联队负责。运输联队的规模大体上取决于可用的卡车数量。在这些少量的炮连中,1个15人的弹药班,分别相当我军的少校中校和上校),中将和上将),元帅(不是实际军衔,日军没有元帅这一级正式军衔,元帅是天皇授予资深而又战功卓著的大将的荣誉称号,正式称谓&陆军/一个174人的机枪中队(14人的连部和3个机枪排,1个弹药排)。 另附1945年日军骑兵第4旅团编制:旅团部,本部15人、卫兵中队80人、通讯班30人,每中队最多有50辆载重1.5吨的卡车,许多师团都缺少卡车,一些根本就没有。综合日军一个师团,每排4挺重机枪,包括一个25人的连部, 1个观察班;联队长-大佐日军一个大队有10人左右 一般 大队长是中佐或大佐 旅团长是少将 中队长是中尉或大尉 跟其他国家的军衔级别基本一致(本来就是仿德国) 日本在我国境内的部队分关东军 和支那派遣军两大集团 如果觉得不满意还有另外一个网址可以看看:里面介绍了旅团的情况,在战斗中电话和电台配属到各大队和各直属队。联队的卫生系统配备很薄弱,伍长,军曹;师团长-中将或少将(少将比较少);旅团长-少将,少尉,中尉.html?from=related3.日军师团长相当于我军集团军军长,旅团长相当于我军师长:一个19人的中队部,包括班长、4名机枪射手和8名步枪兵; 其余八名步枪兵,每人一支单发步枪,各4门炮。联队属反坦克中队有122人:20人的连部,只有一些师团将其中一个大队替换成105mm炮。侦察联队编制730人,下属2个小队,有重机枪4挺,曹长(以上为军士,分别相当于我军99年以前的下士,中士和上士)。 骑兵师团所属骑兵联队,一个31人的弹药排,3个33人的炮排(各有两门37mm反坦克炮)。通信中队有一个电话排(4到 6个电......大尉、中尉,大尉、大佐、少尉、准尉、伍长(下士)、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日本陆军也有元帅军衔、曹长(上士)、军曹(中士)、中将、少将,即大将、中佐、少佐、大将的领、肩章上都只有3颗而不是4颗星。在日本陆军中,军司令官常是中将或大将军衔,师团长多是中将军衔,旅团长多是少将军衔(也有个别是中将军衔的),联队长多是中佐或大佐军衔,大队长多为少佐、大佐(校),但规定由日本天皇从战功显赫或资深的大将中选任,颁赐元帅封号。日本军衔与有些国家不同的是,自明治维新后至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共有17位陆军大将被天皇颁赐元帅军衔陆军军衔共计6·等16级
看八路军,想知道当年侵华日军陆军的编制(非高手勿进)
悬赏分:0 - 解决时间: 21:03
编制单位有哪些?我知道的好象有师团,旅团等,为何不是军师旅团营编制?军衔有哪些?我知道的有上将、中将、少将、大佐、中佐、少佐。是不是?其各级指挥官是什么军衔?阿部规秀为旅团长,是中将军衔,好象是比较特殊的。
提问者: 6807125 - 助理 二级
日本陆军军衔共计6·等16级,即大将、中将、少将、大佐(校)、中佐、少佐、大尉、中尉、少尉、准尉、曹长(上士)、军曹(中士)、伍长(下士)、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日本陆军也有元帅军衔,但规定由日本天皇从战功显赫或资深的大将中选任,颁赐元帅封号,自明治维新后至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共有17位陆军大将被天皇颁赐元帅军衔。日本军衔与有些国家不同的是,大尉、大佐、大将的领、肩章上都只有3颗而不是4颗星。在日本陆军中,军司令官常是中将或大将军衔,师团长多是中将军衔,旅团长多是少将军衔(也有个别是中将军衔的),联队长多是中佐或大佐军衔,大队长多为少佐、大尉军衔,中队长多为中尉军衔,小队长多为少尉军衔。(侵华日军陆军的编制 中佐 少佐) 下面是详细文章 很长 如有兴趣慢慢研究 日本自明治天皇维新以后逐步发展成为帝国主义国家,出于强化国家机器,对外侵略扩张的需要,在其科学技术和军火工业逐步发展的基础上,逐渐建立了一支比较强大的现代化军队。
1884年日本在旧式军队的基础上首次组建了6个正规陆军师团,即第一至第六师团.甲午战争以后,日本又组建了6个正规陆军师团,即第七至第十二师团。1907年,日本在日俄战争后再次扩充6个正规陆军师团,即第十三至第十八师团。1915年,日本又在被其侵占的朝鲜组建了两个陆军师团,即第十九、第二十师团。这样,加上守卫日本东京皇宫地区的日军近卫师团及4个驻扎在各地的独立混成旅团,就构成了日本帝国主义陆军主力平时的基本框架。
在不断的对外侵略扩张中,日本开始在别国领土上及被其控制的地区驻扎军队。如:1895年后在中国台湾组建日军台湾军;1901年后在中国京津地区驻扎日军华北驻屯军,1915年在朝鲜组建日军朝鲜军;1919年在中国东北组建日本关东军。这些部队在当时被称为日军在其本土以外驻扎的&四大兵团&。它们有些由日军正规主力师团固定担任,如日军朝鲜军即长期由第十九师团、第二十师团组成;有些由正规主力师团轮流调防担任,如日本关东军;有些则由混成旅团或其他建制的部队担任,如日军台湾军和日军华北驻屯军。1925年后,日本帝国主义在当时国际和平裁军的压力下,同时为了节省军费以研制现代化的武器装备,也曾裁撤了第十三、第十五、第十七、第十八共四个师团的部队。日本在建立现代陆军的过程中,初期曾崇拜学习法国的军事理论和体制,后来基本上改为以德国的军事理论和体制为蓝本,并向先进的西方制度学习,建立起地区义务兵役、军事预备役的征兵体制。即日军每个师团平时驻守的地区,本身就是其征兵机构的师团管区,也是其征集补充兵源的地区,其全部士兵和中下级军官全部来自这一地区。所以,在日军部队的历史上就曾出现过一家祖孙数代都曾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同一支部队中服役并参加历次战争的情况。同时,日本陆军常备主力师团也常以地名来表示。如;第一师团,因其长期驻守东京地区,其全部士兵和全部中下级军官为东京地区人,故又称为东京师团。以此类推,第二师团又称仙台师团,第三师团又称名古屋师团,第四师团又称大阪师团,第五师团又称广岛师团,第六师团又称熊本师团,第七......日本禽兽军:一个师团平均二万二千人,BA1BX步枪九千支,轻重机枪六百挺,汽车一千辆,战马二千匹,山炮二百门,装甲车二十辆,每个士兵每月消耗子弹三百发。一个旅团相当于中国的一个师,联队相当于中国的一个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exo服兵役年龄和时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