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业公司工作经历是一种怎么样的体验

这是我近期接受51CTO记者李玲玲采访的一篇文章,分享给大家。
作者:李玲玲来源:| 15:47
&全民创业&为更多有梦想的人提供了机会和崭新的舞台。同样,创业公司对CTO的渴求让更多的高端IT人才选择了从&大公司出走&。
【51CTO记者 李玲玲 北京报道】从IBM这样的百年世界名企到成立仅4个月的初创公司,在职位、股权、薪酬等客观因素之外,刘世民同许多从&大公司出走&的高端IT人才一样都面临职业生涯的一次豪赌。
是在大平台维持现状,还是去小平台大展拳脚?每个经历职业生涯跨越的人都会如此诘问自己。
&本身我也是一个有理想的人,那么在云计算的时代不做点云的事情,以后都不好意思反推。&云极星创联合创始人兼CTO刘世民坦言,&我心中一直有个理想,那就是做一个对时代对客户有价值的云,但我发现在一些大公司,还是有不少的影响和阻碍我的东西。在云极星创,他们对我的信任和给予了充分的权利来让我推动这个事。所以当时我比较快地决定下来做这个事。&
云极星创,作为横跨IaaS、PaaS、SaaS的产品形态相对完整的全产业链综合云服务商,目前主要提供PoleOS云平台(基于OpenStack的IaaS平台)、Galaxy(能将各种云资源池任意组合成云服务,通过统一管理门户发布的云计算智能管控平台)、以及面向基础运维及业务运维部门和IT管理部门的自动化运维平台Venus服务。
对于这样一个杀入多云市场的&小个体&,刘世民自己的观感却不同,&云极星创整个的技术架构和技术栈还是放在一个比较高的高度在做事情。而且虽然公司成立时间不长,但创始团队整体的视野和对技术的预判,不像一个初创公司的层面。&
&我为什么离开了IBM&
近年,中国经济的活力和国内企业的快速发展让一些知名跨国企业的高管职位不再成为高端IT人才的香饽饽。加之政策导向作用,使后者在华的风光不似从前。高端人才在国内有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和选择。而且,跨国企业在其全球管理体系下,在华开展业务缺乏足够的灵活性,可以说不够&接地气&,让许多有梦想的人难以很好发挥,&出走&在所难免。
&在IBM做云落地时,我发现一个很困难的事情。不管我们有多么好的计划,但客户选择的时候,往往要有更多的考量。在华的IBM公司是受国外总部领导的,国外团队也不太理解国内一些本地化的东西,而且他们往往把中国这个市场放在全球这个大篮子里统筹考虑,所以难以做到差异化。你会发现在这里做事情,有时候感觉有一腔热血和抱负却没法施展出来。&回顾在IBM的十年,刘世民的感触有些复杂。
一毕业就进入知名外企深造是很多技术人跨出校园开启职业生涯的惯常做法。刘世民也不例外。
云极星创联合创始人兼CTO刘世民在IBM整整磨砺了十年,这段经历对他在新岗位的助力颇多。
在毕业两年后的2006年,刘世民加入了IBM,几年下来,他在IBM干的事儿却&很杂&。&前两年做的是应用开发,做归档应用,把文件从这里搬到那里,然后告知客户,把文档放在这里会非常安全,让客户花钱买我们的产品。后面就做存储,在存储那边做的是存储和私有云的整合。比如像VMware的私有云、微软私有云、OpenStack私有云。再后来,我跟OpenStack打交道时发现,客户需要的不再是一个单独的存储,而是需要整合式的、无缝的方案。一开始我做技术,做Leader,后来我做到了研发经理,带着部门去做研发、去支持客户、见合作伙伴。再往后,我认为,我应该彻底转向OpenStack,因为我认可这个方向。然后我就转到OpenStack研发团队,做一个Cloud架构师,直接向研发总监汇报。当时我是负责IBM的一款基于OpenStack的托管私有云在国内研发上的架构和落地上的解决方案。&
依照IBM内部既定的发展常设是,当一个技术做到一线经理后,就会努力向上,奔向二线、三线,甚至更高的岗位。但刘世民的轨迹却有些&脱线&,&很多人认为我在IBM的经历不是那种典型的IBM经历,因为我做了三年半后,又回到技术岗位上去了,甚至我还在往前端跑,往客户那边跑。&
跑一线,自己找苦吃?这样的人是犯&傻气&吗?对此,刘世民有自己的坚持,&当时我就觉得,我需要有更多客户的感受,需要他们对我们产品和团队的反馈,同时将我的技术跟客户反馈结合到一起,反推到产品上,这是我当时的思路。&
梁念坚、张亚勤、范承工、范宇、喻思成&&这些过去在中国知名IT跨国企业中耳熟能详的人每每&出走&总会引起业界的震动。但还有更多像刘世民这样历经名企数年磨砺的中流砥柱在默默崛起。他们的选择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折射了大多数技术人的现状&&那就是如何选择自己的下一个职业机遇?
刘世民的考虑是:第一,云极星创所做的事情与其所想很契合。&其实它一开始就将自己定位于面向产业云的、领先的综合性云服务商这样一个位置,这是我个人非常认可的一个方向。我在云计算行业待了一段时间,也知道国内客户想要什么,但市场现有云服务商所能提供的服务欠缺在哪里。所以当企业创始人王凤来找我时,一开始我们就没有任何分歧,把这个方向聊得很彻底,感觉一下子找到共同语言。所以,做事靠谱是第一位。&
第二,CEO及其背后的创始团队要靠谱。&我和创始人的交流至少一年以上,从各方面感到他这个人非常靠谱,人品也非常好,而且在云计算这个行业里的时间非常长,因为他属于二次创业,所以知道创业过程的艰难、风险和问题。他的经验、人脉、视野、格局、胸怀等在行业内都算是非常好的。所以,我非常认可创始人,后来我也接触到公司的技术团队,发现他们确实有点颠覆,或者刷新我对创业公司技术团队的感受。他们不是我想象中创业公司的样子。不管是格局、技术、口才、表达,包括创业风格,都刷新了我所谓的对创业公司的认知。在与联合创始人团队接触后,我们都有的共同点就是都来自大的外企,深知给大B客户服务需要做什么,他们的痛点在哪里。&
第三,企业CEO的诚意和制度是可靠的。&云极星创其他几位创始人是在一起工作过很久的,我虽然作为一个不同体系,不同公司的人加入进来,但他们非常信任我,将CTO这个很关键的岗位交到我的手上。这种互相信任和认可让我印象很深刻。同时,这家公司也有比较健全的合伙人制度,足够保证技术人员的权益。&
&因此,从事情、人、制度和诚意上,这是我觉得很靠谱的一个公司。既然这样,为什么我不来一试身手呢。&刘世民表示。
从大公司到初创公司CTO是怎样的体验?
CTO是近年才在国内新兴起的技术类管理岗位。相比国外CTO更多从事技术前瞻性工作,国内CTO职位更赋予了兼顾企业业务发展、技术管理与协调等多重内涵。特别是一个优秀的CTO对初创公司的成功与否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如何成长为一个合格的CTO?又如何找到适合自己企业发展的CTO?对技术从业者、对企业决策者同样都是不小的挑战。
对加入云极星创时间不长的刘世民而言,短短几个月的CTO工作带给他的是跟在IBM时期截然不同的体验,他认为,CTO的岗位是对人性、心力和体力的综合考验,&CTO需要面向不同的人,不同的事情,不同的需求,不同的想法。如果没有非常好的对人性的把握能力,同时缺少很强的体力和心力的话,是无法胜任这个工作的。&
其次,从大公司到云极星创做CTO,他一个显著的感受就是,在IBM的一些磨砺对其现有工作的开展更有利,&我在IBM所学到的一点就是视野宽度。&
事实上,IBM人看问题,通常会从全行业角度去看,而不只从部分客户或一个产品组件,或是从代码去看问题,&在IBM工作,我们会去想,用户会需要什么,如果做完它,用户愿不愿意花钱来购买这个东西。&
还有,其思考问题的广度也从那段经历中受益匪浅。&我在IBM管理项目的时候,我们的规划都是至少按年去做规划的,先是年度内做详细规划,然后是三到五年的中长期规划。这样做的结果是我想问题的时间跨度不只是局限在当前或几个月里。&
三是跨工种的技术能力。在IBM,刘世民更像一个多面手。&我做过技术、人员管理、项目管理、客户交流。现在再看,所有这些经历都是我作为CTO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如果缺少一个就会有明显的短板。&如其所言,IBM的经历为他后来的CTO角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更直白的是,云极星创CTO这一角色为刘世民带来了较之当初在IBM工作无可比拟的成就感。&因为在大公司里,不管你职位多高,永远都是几十万大军里的一个螺丝钉。但在云极星创,我能将事情,按照公司的战略需求做好规划、研发、实施、交付,使用户有很好的感受,并且我所需要的时间和成本,只是大公司的一部分,甚至一小部分。你会发现你做的事情是很有成就感的。&
此外,CTO岗位还需要刘世民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多面手。&不论技术,还是产品,只要客户需要你就得会;不管是应对什么人,只要公司需要我就得上;也不管客户是在西藏,还是在海口,哪里有客户需要我就得去。一切以公司的目标为目标。&
而且,在他眼里,作为企业中一个全面的技术管理者,其责任需要兼具团队建设、技术选型,以及设定目标与任务达成,三方面都必须非常用心去做,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CTO。
初创公司到底需要什么样的CTO
感悟再多,具体到CTO的工作,忙和累是刘世民现在最真实的状态,但对任何事情依然能够保持一丝不苟的态度和严谨多半要得益于他过往喜欢琢磨并写点东西的好习惯。
谈及自己眼前的工作,他并不吝于言辞,坦言自己目前的工作重心主要有三块:
一是团队组建。对初创公司而言,如何在建立之初快速找到志同道合的人,显然需要发挥其个人在行业里的影响力,企业的吸引力,甚至是个人的魅力;二是产品规划。目前对于云极星创的三个核心产品,如何做好产品的一个中长期规划,是刘世民加入后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毕竟它决定了企业的发展方向与未来的核心竞争力;三是关于研发和运维流程的制定和执行。初创公司在建立初期如果能明确且规范相应的流程显然利于新生企业的规范管理。而刘世民大公司背景带来的成熟且先进的管理流程和方法,如果能够得到很好地落地与执行,对帮助初创公司快速走向正轨,无疑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那么,到底怎么做才是一个好的CTO?
&老板们的看法不一,CTO自己的看法不一,员工的看法也不一样,甚至过去还有争论CTO到底要不要写代码。&刘世民认为,在国内,因为CTO是一个比较新的职业,甚至国内CTO定义跟国外的定义存在差异,&我感觉CTO目前这个角色在国内来说,还没有达到一个成熟的状态。&
他认为,CTO,其实就三个字母&C&、&T&、&O&。
&T&,是其中最核心的要素,代表着技术。在技术上,CTO得具备全栈的技术能力,包括产品、研发、运营、运维、管理、业务等,还要能说能写,包括代码、文章和ppt等。&其中,非常关键和基础的是,在某个技术和产品方向上必须有自己的一技之长,得在行业内有一席之地,否则别人为什么要请你做CTO。所以,确实要在行业内有你的位置和你的建树,这是CTO的必要条件。&
&O&,可以理解为一个团队的管理者,&也就是说你得会管人。&但其实这一点却是很多技术人的一个薄弱环节。&过去很多做技术的人认为自己做技术的,只需要写好代码就够了,不需要再去管人。但CTO中的&O&,决定了这个岗位是一个管理岗位,不仅会管人,还能吸引到人,还得知道如何去发展人,更要知道如何去安排人的工作。而且,关键是怎么能将这么多来自不同公司、不同履历的员工(有的是创业公司来的,有的是大公司来的,有的是刚毕业一年的,有的是实习生,有的是工作五年、十年的)能够凝聚起来形成一股合力,能够在公司统一的发展方向下往前去走,这对CTO是非常关键的一个事情,否则很难实现自己的目标和愿望。&
此外,关于团队管理,刘世民还认为,CTO不光要做好普通员工的管理,还需要去培养技术leader团队。&因为CTO不能是单打独斗的去干,你的背后还需要有核心的支持团队。在外企往往有CTO Office,CTO是需要有一批将来的CTO候选人一起来做事情的。&
&C&,则意味着CTO是公司的决策者之一,CTO需要具备在企业投入、产品和业务之间的平衡能力。他认为,大公司自身的实力优势决定了它只要认准一件事,多少钱都能砸下去。但创业公司肯定不会这样,不论是投资人出的钱,还是自己出钱,更需要精打细算。&怎样在投入、业务和产品之间平衡,并做一些安排,这个非常考验CTO的决策能力和沟通能力,以及很强的行业洞察力和技术选型能力。因为CTO要确保公司的技术策略能够服务于公司的业务战略。作为CTO,从&C&这个角度,需要从技术和产品角度给公司提出建议,需要从整个公司的跨度和中长期发展的时间维度综合起来做出规划和协调。&
同时,CTO的角色还需要有较强的人格魅力和情商,以及影响力和圈子。刘世民认为,如今整个社会已发展成为一个社交型社会。CTO如果不去适当经营自己的圈子,缺少一定的影响力,不仅不利于公司的品牌发展,而且也不利于CTO去吸引人才,难以让优秀的人才下定决心加入这样的企业。
因此,对于一个技术人怎么成为合格的CTO,在上述条件已基本具备的情况下,该怎么去做?他的建议是:
一是需要具备自身的技术专长;二是个人综合能力。在以此为目标的基础上,需要有意识地区培养自身的综合能力;三是需要具有一定的视野,不能只考虑应对当前的问题,要能看到全局,甚至看到两年至三年,同时还要放眼于整个行业,以及跨行业去看;四是要注意培养个人人脉。在他看来,CTO前期的工作,核心员工都是靠刷脸刷来的,如果缺乏人脉,难以在短期内刷到企业急需的优秀人才;五是如果想在今后成为一个优秀的CTO,需要提前甚至是在相当长时期内有所准备。在遇到合适时机的时候,一个人才能一展身手去实现自己的抱负和理想。(完)
阅读(...) 评论()TECH2IPO/创见
「 新生活 新科技 新零售」
八一八我在湾区创业公司工作的真实体验
在湾区的创业公司工作是什么体验?无限量休假?免费午餐?各种稀奇古怪的科技狂人?当然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交到朋友。因此我们也允许你带自己家的狗来上班。
在湾区创业是什么体验?在湾区创业公司是什么体验?本文作者是 Nitesh Goel ,他是 PadLet 的创始人。该
是一个网页故事墙,通过简单的拖拽式操作和丰富的模版,让新手也能很快的做出好看的网站的建站工具,支持多人实时协作,很适合志趣相投的小群体在网上搭建一个共同的家。美国的西海岸,紧挨着太平洋蓝色海岸沿线 700 公里,这里是硅谷,聚集着 700 多家全世界最棒的公司。而这也让旧金山成为非常有魅力的城市。 我在两年前搬到旧金山,并在一家叫 Padlet 的创业公司工作。我爱这里,老实说,除了人长得丑了点,旧金山简直和好莱坞一样富有魅力:好吧,这里也经常能碰到(科技界)名人,布满各种撕逼小事、嘴里完全没把门的媒体宣传。 我老家的朋友经常忍不住问我。「真有那么多乐子吗?」「你认为我是不是应该也来这里工作?」「这里距离维加斯赌城有多远?』 我索性直接把自己的工作经验记录下来,希望我的经验能让人更多了解这个小小的筑梦城。 交通工具 首先,我每天需要花三十分钟做城铁上班。在旧金山,城铁的简写是 BART,在湾区出行的便捷工具。我非常喜欢乘坐 BART,因为它经常给我惊喜,比如昨天等车的时候,然后砰!我发现城铁居然按时来了(冷笑话)。 当然,你也可以开车上班。但问题是在旧金山这种地形开车,道路就像一个大停车场。保险杠挨着保险杠,所有司机脾气都非常的糟糕。 来,这里有个抢答题:请看下面两张图,哪张是过山车,哪张是旧金山的路况? 骑行上班就是死路一条。这里有个辨别标志,如果 你发现一个人穿着牛仔裤骑自行车,他就是个纯傻缺。如果你看一个人骑自行车,他就只是骑自行车玩但绝对不是要上班或工作。 我工作的社区在市南,被叫为 SoMa。而在 SoMa 里聚集着很多创业公司,SoMa 这名字原本是体细胞的意思,取这个名字是投资者希望创业者也像身体细胞一样活跃并能获得长期利润回报。SoMa 可是一个热闹的地,这里有很多咖啡馆。不管是星巴克,当地咖啡馆,咖啡卡车,或者是咖啡摊位。很可惜的是我不喝咖啡,倒不是我不喜欢喝。而是因为湾区的咖啡烫到感觉都能把你食道融化。 为什么湾区的咖啡那么烫啊?我带着蜜汁疑问,去问了一个湾区卖咖啡的(当然,我没敢真这么称呼他)。而他这么淡定地回答:「一杯好咖啡需要煮沸到 200°F,才能挥发咖啡豆的完整滋味。」…… 老天啊!那烤面包还需要加热到 400°F 呢,我也没看到哪个面包师卖出的面包能这么烫! 每日工作 我的公司与其他两家创业公司一起分享工位。这两家公司的名字,叫做「缩放空间」和「飞传」。透过他们名字,你就可以猜到是做什么的。「缩放空间」是一家生产高清显微镜的公司,而「飞速快递」是专注于医疗进口原料跨国货运公司。 我们都隶属同一个相同的投资机构,名字叫 YC。YC 是一家初创公司的孵化器,每年投资不同领域的初创公司。真的是不同领域,比如他们还投资了一个叫 Swapbox 的公司,我怀疑囊括了全美的嬉皮士。 现在,你可能会想:根据公司名字猜测公司究竟干什么的,会不会很傻?不,当然不。实际上在湾区,大多数公司是干什么就叫什么名字。 云笔记就是一个记录笔记的 app。Optimizely 就是整理你网页的。 谷歌可以让你在网络上谷歌任何事情。 我们的公司,就像任何一家普通的创业公司一样,拥有开放空间。开放的桌椅、开放的办公司,就像大学里的自习室。不过在大学自习室只能获得食物和噪音,你在这儿能获得一台计算机、食物和噪音。 因为有噪音,所以有时候你不得不戴着耳机工作。但是,小心了!你选择的耳机可能揭示了你是什么人。 如果你戴 Beats 的耳机:少年,你可知道你正把自己的生命浪费在无用的时尚上,因为你到现在还假装自己是个很酷的高中生。 如果你戴手机送的那根耳机:少年,你有一个简单的人生。送给你一个仁波切的温暖笑容。 如果你戴一个巨大的抗噪耳机:少年,不用怀疑,你就是胆敢和李小龙切磋的 Chuck Norris. 我们的办公桌和椅子被很多东西装饰着。这些装饰物无一例外显示很多人缺乏健身,但很多人又表现出渴望健身的想法。有部分人选择站立办公,因此把办公桌升到无比之高。但懒惰的喜欢坐着办公的人,比如我,看着就很不顺眼然而也没办法啦。 现在的市场上,这种办公 + 健身的二合一办工作特别多。像是什么立式办公桌,跑步机办公桌,甚至还有骑自行车办公桌。老实说,我针对这个还有个创业新点子,就是游泳办公桌:你只需要一个巨大水箱,一端连接着巨大无比的游泳池,另一端是电脑。当然,你没准还需要降噪潜水面罩、氧气管和鳍之类的。 我最喜欢的一个家具,是一个平衡球座椅。就是一个平衡球代替你普通的椅子。允许我再重复一下,你必须很努力才能稳稳坐在那个球上面。因为仅仅是「坐」这个动作,通常就花费了我无数精力。 我觉得平衡球座椅非常有意思。除了你能在酸奶工厂工作,很难在别的地方找到这属于硅谷的乐趣。我们从事的是创造性的工作,而这里的员工非常快乐、多样化、健康和有效率。 同事之间 我们彼此相处的像朋友和家人,因此很确定你可以在生活和工作中找到平衡。这意味着你可以工作日在家工作。而最典型的例子是雅虎,雅虎允许员工带自己的孩子来办公。 当然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交到朋友。因此我们也允许你带自己家的狗来上班。 在我们办公室,就有一只狗。它的名字叫 Moses,这狗特别讨厌晒太阳。 另一个好处就是「无限期休假」。旅游永远是人们非常重要的体验。在这里,对休假的唯一要求就是当你的工作无人替代,就不能在和他人休假时同一时间内离开。当然,这种时间的判断比较麻烦。所以还是会有一个日程表,那里标志着你可以什么时候去度假。 饮食习惯 在湾区,大多数创业公司提供免费午饭。但问题是在旧金山,每个人吃的东西都不一样,这问题就难办了。即使是素食主义者、有些人是严格素食主义者。有些人只吃蔬菜,有些人是无谷蛋白主义,有些人是原生食品主义者,有些人只喝果汁「排毒」。 现在请允许我解释下这里面的复杂差异。 广义范围上的素食主义者,只要不吃任何肉就行了。 我个人还挺喜欢素食主义者。想想吧,假如我和他们一起被困在海上,起码他们不会想到先吃我,我反而可以先吃了他们。但严格的素食主义,是不吃动物的肉,也不吃任何跟动物沾边的东西:比如奶、皮、肉,甚至都不用动物图表的东西,比如 Comcast。 无谷蛋白主义者 一般是肠胃敏感主义者,不吃谷类食品。我个人感觉这特别白痴,因为没有哪个理性的人类喜欢吃谷类。而根据这个理论,我是无油漆主义者,因为我从来不喝油漆。 还有一种人叫
Paleo 主义者,简单来说,他们只吃从石器时代就存在的食物。比如说猛犸大象和史前狂鲨 果汁排毒主义者 永远是别人眼里的神经病,因为他们一般只喝果汁不吃任何东西。 当然了,这都是花边新闻。既然我们说道了自己在旧金山工作,自然也说说自己每天都在干嘛。 邮件 首先在湾区工作的第一条宝贵经验,就是:尽可能不要写长邮件。虽然短邮件有时候可能显得非常无理,但收件人需要这种效率。 这里有个很好的短邮件示范: 正文虽然要简短简短再简短,但是邮件签名栏的位置还空着呀!你甚至可以在里面连载长篇小说。对,你可以把任何东西全放在里面,各种专业术语、呼吁保护树木、励志名言鸡汤等等。 很多人不知道 Twitter 早期灵感就是源自这种邮件的签名栏服务,但是没流行起来。因为当时它的产品诉求太过复杂。 我们不开会。开会对创业公司来说,就像氪星石对应蜘蛛侠——反正就不是一个空间上的东西。我们基本都是脸对脸,大眼对小眼,一人对另一人的交谈。 我们同样不需要交换电话。在刚认识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同步了你社交网络资料上所有联系方式。因此在这里,要确保你都填写正确,否则你肯定会给别人留下一个不靠谱的印象:因为他们还要浪费口舌去问你联系方式。 创业公司还有一个宝典,就是: 专注做事而不是专注规模。 而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我们这个创业公司招聘的速度比毫无经验的人爬珠穆拉玛峰一样慢。 最后一件事,在创业公司的工作体验是:工作永远无法停止。而这工作有时候会侵蚀你的个人生活。举个例子,如果你在旧金山的创业公司工作,你就像在埃菲尔铁塔下面卖铁塔的纪念品一样。每个人都知道能够在埃菲尔铁塔下面买到铁塔的纪念品,每个人也都知道在旧金山工作的都是创业者。所以,你经常能发现和自己公司业务类似甚至完全相同的「竞争者」。 这里我可以再举个例子。Alex: 我成立了一个创业公司。我们是 Yelp 的承包商。Ben:真巧啊,我也有一个创业公司。我们也是 Yelp 的承包商。 停顿。 两个人一起:我们的商业模式——然后发现提供的是类似的服务。 我个人还是挺喜欢这种对话的,可能有时候尴尬了点。但是总好过不知道说什么吧,我经历过完全接不下去的对话话题有:女朋友的爸爸,今天天气真好……Ben 附和:今天天气真好。 彼此沉默,因为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彼此开始出汗Ben: 对了,我看到你用苹果的手机。Android 系统很难用,对吧。 著名的投资人说 Marc Andreessen 说过:应用软件正在吞啮整个世界。 这可以解释了为什么大多数应用软件做的像狗屎一样,因为他们做好了,我们就更找不到话题聊了。不过世界上,还有很多东西都像屎一样,比如 Kanye(一个歌手)、冰壶运动、甘蓝菜。反正都不好消化。 然而,科技确实是在改变我们生活的方式。而我们也热爱这些方式,而创造这些方式也是我们的工作。在旧金山,每天都有新的生活方式被创造出来。 本文来源:
译文创见首发 由 TECH2IPO / 创见 假冒爱丽丝编译 转载请注明出处
请后参与评论在快速发展的互联网公司里工作是种怎样一种体验? - 知乎286被浏览21527分享邀请回答16135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12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查看更多回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创业公司工作计划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