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职场尚学未来教育靠谱吗吗?

热门关键词:
热门关键词:
【未来十年发展最好的专业】是什么
20:57:21 点击: 次&
高考上线免费读,不收一分钱,0元上大学,航空面试优秀者学费全免,初中生拿大学文凭!
未来十年发展最好的专业是什么?就业压力大,选择一门好的专业成为当下学子的首要任务,专业也自然成为了我们择业的参考。那么,未来十年发展最好的专业是什么?
据权威机构调查,在各行各业中,近几年薪资涨幅水平最大的就是IT行业,IT行业也被众多人认为是未来发展最好的行业。那IT行业谁又是作为心脏的存在呢?毋庸置疑,非软件开发莫属。软件开发利润大,而且是就业常青树,一直以来,都是企业备受关注的“宠儿”。据有关权威部门统计:将来几年内我国软件行业的从业机会十分庞大:中国每年对软件人才的需求将达到35万-40万人左右,而每年高校培养出来的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只有6万人左右。软件业的发展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政治和未来,软件工业将成为21世纪拥有最大工业规模和最具广阔远景的新兴工业之一。
四川五月花专修学院软件开发报名就送全新品牌笔记本电脑,学校在学生入学时,学校就与学生签订公证 后的《就业协议》,确保100%安置就业。合格毕业3个月仍未安置就业的,学校将退还全部学费。
四川五月花专修学院招生报名火热进行中,航空旅游报名就送苹果ipad平板电脑,其他专业报名就送全新笔记本电脑。入学签订《就业协议》,终身保证就业现在报名,更有微信抽奖,更多数码大奖等你来拿!
关注官方微博,有机会获得 iPad 噢!!
未来十年发展最好的专业是什么 未来十年发展最好的专业 发展最好的专业是什么 未来发展最好的专业是什么 未来发展最好的专业未来十年发展最好的专业是什么 未来十年发展最好的专业 发展最好的专业是什么 未来发展最好的专业是什么 未来发展最好的专业未来十年发展最好的专业是什么?
阅读上一篇:阅读下一篇:
找课114全国免费课程咨询热线,为您推荐口碑最好的中小学课外辅导、少儿英语、成人英语、出国留学机构(其他课程咨询恕不接待)
北京 400-001-&上海 400-001-&广州 400-001- 深圳 400-001-&天津 400-001-&杭州 400-001- 南京 400-001-&苏州 400-001-&济南 400-001- 青岛 400-001-&武汉 400-001-&重庆 400-001-
成都 400-001-&西安 400-001-&宁波 400-001-大连 400-001-
温馨提示:拨打招生免费咨询电话方法,先拨通400-001-9911,再根据语音提示按分机号,等待接通,欢迎您的来电。(电话接听时间段:周一至周日上午9:00―晚上20:00)
??????????
????????????????????
??????????
??????????
???????????????
音频公开课
9861
4179
5036
3815
4326
4336
6071
3822
15178
4401
6485
6085
5847
11661
10075
9963
9070
16188
14056
13957
三百六十行,欢迎各培训机构加盟Copyright (C) 2017 好未来版权所有 北京世纪好未来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号-7深度好文:未来30年,孩子们面临怎样的职业世界?
编者:当其他人还在指责九零后的无作为和不踏实时,谁有可能想过这个年代的人所能面临的未来挑战远超常人想象?如何寄予年轻人最后的教育,如何教会年轻人获得幸福的能力,成为了我们这个时代最大的议题。
对于70、80后来说,进名校、入外企、做公务员,不管出身如何,通过个人的拼搏总是有机会踏上父辈们期待的那种中产阶级生活轨迹。
而我们的孩子,他们面临的环境和竞争会远远超出我们这一代人的经验可以理解的范畴。未来是一个高度关联、无孔不入的智能世界。以往依靠智商和经验的工作岗位早晚会被计算机和机器人替代。无限存储和3D设备已经走进家庭。想搜索一下要通过技术克服人类语言之间的障碍需要多少年,才发现今年已经诞生了可以实时翻译的手机工具....
今天推送著名职业规划师古典的演讲实录《未来30年孩子所面临的职业世界会是怎样的》看看未来世界的主人翁需要什么样的教育?
什么是教育?
在一开始我先来谈一个问题,就是教育的英文单词Education是怎么来的。我在新东方讲过词汇,这个单词是苏格拉底发明出来的,是三个词根的拼写,前面那个“E”是向外的意思,“duce”是引导,“tion”是名词,引导出来。所谓的教育就是把一个人的内心真正引导出来,帮助他成长成自己的样子。
我讲个故事,去更好得阐明“leadingout(引导出来)”这样一个好的想法。一个美国的联邦大法院,前边坐着两个人,一个是4岁的黑人小姑娘,一个是她的母亲。他们很高兴地举着这张报纸,上面写的字是:最高法院今天禁止了在中学里面发生的种族隔离制度。这张照片拍于1956年,在那一年小姑娘想去自己社区里面的白人学校被拒绝。因为当时白人学校和黑人学校是不能混合的。
她的父亲是一名律师,愤而起诉。官司一直打到了美国的联邦大法院,六位大法官坐到一起来讨论,把黑人和白人隔离开来到底是否违背了美国的宪法。这也是心理学第一次作为测量学科被引证。通过实验看到,当把白人和黑人隔开来之后,虽然孩子只有四岁,依然可以清晰地认识到,白人比黑人好。于是这些大法官就做了一个定论,这也是美国很著名的1956年教育法案。
这个法案的执笔人叫布朗,布朗法官第一次清楚地在法律文件中阐明了教育的观点:教育是帮助一个孩子在未来的生活中更成功地寻求自己的幸福,(注意,是他本人的幸福,不是他家的,不是他们学校的。)而教育不是为社会机器塑造一个合适的螺丝钉。当我看到这句话的时候热泪盈眶,终于有一个人告诉我:我从小到大所受的教育,不是为了成为一个社会机器的螺丝钉,而是为了leadingout,让我心里那个最好的自己走出来。教育应该是倾听孩子的声音,帮助他成为他自己,帮助他在未来生活中找到他要的幸福。
未来的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现在我们的所有教育都希望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但是我要问的是,未来的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各位有没有意识到,今天的小学生真正在人生的顶峰最需要小学所教的能力,是什么时候?其实不是高考的时候,而是35岁的时候,这一辈子他在职业最顶峰的时候,最需要运用到一些从小到大学习的人际技能。所以今天所讲的人才,是要适应他35岁也就是2040年的社会,而不是适应16、18岁高考时候的人才。
那么未来的世界是一个怎么样的世界,今天的孩子到那个时候在追求怎么样的生活?有没有可能其实每一个小孩都没有输在起跑线上,而未来其实是一场游泳比赛呢?我们努力让他拼命往一个起跑线上奔跑,但是其实未来就不需要跑步,可能出现一个全新的规则。
2040年的职业环境应该是怎么样的?
第一个从信息时代转向概念时代。下面这张图是棋王大战深蓝电脑,就是一个计算机跟一个棋王下了6盘,现在是3比3还在下。
再来看另外一张图片,四年前富士康痛定思痛,决定把整个富士康机器人化,这些机器人24小时不眠不休也不会跳槽又不会抱怨,还不会要求涨薪。
在过去20年间,在信息时代的很多重要工作,在未来20年会极大程度的被电脑所取代,而到那个时候,所有做这些工作的人都有可能失业。比如现在很多人都趋之若鹜的银行柜员,五年、十年之后,这个职位就会越来越少,如果你没有别的技能,会非常尴尬。
举个逻辑分析能力是信息时代的核心,而概念时代是什么呢?
是高概念化、高感性的人才。例子,麦肯锡是全世界最大的企业咨询公司,1993年员工有67%是MBA,2003年这个比例已经降到了41%。现在10年过去了,还在继续往下降,那么是什么人填补了麦肯锡这些头脑一流的MBA呢?是麦肯锡增加了很多MFA(Masterof fine art),就是艺术硕士。麦肯锡意识到,他们的调查报告必须要用艺术的方式来表达,于是很多MFA慢慢替掉了MBA。
更加好玩的是,有几个公司最近很火吧,一个是苹果,苹果靠什么,靠程序员,靠工程师吗?不是,靠的是好的理念,是不是靠概念取胜的呢?第二个小米,小米靠什么?小米背后没有很雄厚的产品工厂,但最核心的是依靠很雄厚的粉丝营销和参与感,是不是靠感知来运作的,是不是靠逻辑呢?再比如海底捞的服务。信息时代向概念时代推进的时候,那些原本仅靠知识和逻辑工作的人,基本逐渐就会被电脑所替代,越来越贬值,而那些只有人能做的工作,才能够真正的做起来。计算可以被电脑完成,但是创意不能。
第二个改变就是改变会更多、更猛,更快、更不可测。2010年,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是2.97年,世界五百强是40年,而世界一千强是30年,而你们的职业生涯有多长呢?如果25岁参加工作,65岁退休,那就是40年。这意味着如果你一毕业就创业,一创业就创成了世界五百强,那么在你退休的那一年,公司正好倒了。
所以当世界五百强都只有40年寿命的时候,你就会更明白,未来的孩子不可能不换工作,他这一辈子一定会至少换五到七份工作,而且换两到三个行业。其实不仅公司命短,行业的命运也如此。一辈子在一个公司,一个行业会变得越来越难,这个时候如果我们还教他在大学期间,做好一个专业,你觉得是不是有可能是对他的诅咒和害他呢。
第三个改变是以幸福与自我实现为核心的生涯。中国和美国的GDP,2008年中国人均GDP是3400美金,2013年人均6470美金。预计到2016年的时候中国人的平均GDP到八千美金,,2025年中美的GDP就会接近,2040年就会持平。但是很遗憾,从上个世纪1994年开始,中国人的平均幸福感就没什么明显上升,甚至有几年还会下降。这一点我想不用给数据,大家已经有感觉。
2025年,中美GDP接近
为什么美金这两个数据这么重要?因为在经济学上有一个很重要的现象发现,3000美金是一个国家开始现代化的界限,意味着一个国家和民族挣脱了贫困,开始过得小康和幸福,所以中国大概是2008年的时候过了小康。八千美金也是经济学上公认的一个拐点,在这个点之后,幸福和经济收益没有显著的正相关,也就是说再过一两年我们不管怎么挣钱,都不会过得更加幸福。我们的幸福感不会随着我们的收入开始上升了。
所以我想下一代人,一定不会像我们这代人,追求房子,追求安全感,追求生存,追求赚钱,而是为了追求什么?他们会真真正正的代替我们开始追求幸福,我们这一辈子觉得有点小奢侈的话题。这其实也符合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分成三个:底层的生存、中间的社交和高层的自我实现。人的主要需求是出现在14到18岁这段时间,他的需求会慢慢固化下来。
60后主要是什么需求?他们的童年经历了自然灾害,经历了文革的前期,所以这拨人最核心的就是生存需求和尊重需求。70后不太一样,70后前半段的人存在着理想主义,因为那时候谁都穷,但后半段的人就开始下海了,开始追求成功,所以70后是中国最纠结的一代人,他一会儿特别浪漫主义、诗人,一会儿又挣钱挣钱,是最纠结的。
90后完全不一样,90后有没有安全的感受?没有。有没有被认同的需求呢?90后是第一批公开在网络上承认自己是脑残、屌丝,承认对方是女神。心理学上,一个人的内心要极其的强大,才敢自贬到这个样子。
90后早就被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六人天团天天关注,认同感已经爆棚了。所以90后就呈现出强烈的自我实现需求,虽然这很困扰着我们,但是从好的方面来看,如果把整个家族作为一个人来看,其实90后是实现了整个家族从开始的安全感走向自我实现、被认同的需求,虽然有一点稚嫩,但他们去追求个人成长和存在感是历史趋势,与外界的环境完全符合。
讲到现在,你觉得你的教育符合这个年代吗?就你对于孩子的教育,真正能够让他们胜任这么一个年代吗?胜任这么一个理性减退、概念增加,专业、行业、职业都迅速变化,真正追求幸福,而不是追求成功的年代,你的教育胜任吗?
未来世界的主人翁需要什么教育?那么接下来我谈谈如何能胜任的方法。未来主人翁需要什么?
第一个从理性到感性。著名未来学家丹尼尔?平克说未来有六种技能:设计感、讲故事的能力、整合事物的能力、共情能力,还有你需要会玩,你需要找到意义感。简单说,2040年当我们和美国的人均GDP平等的时候,活的很好的人应该是这样:有品位,会讲故事,能跨界,有人味儿,会玩儿,而且有点自己的小追求。
如果在90年代,可能家长们会建议儿女们选择公务员、银行柜员和土木工程师。因为一技藏身,有一个组织,有一个单位,有一个技能藏身最安全。可能近些年家长会鼓励孩子们去读国际贸易、金融和计算机工程。但是在2040年,社会中最核心、最优秀的一群人,在我看来一定干着像产品经理、导演、旅游设计师这种人文和科技交融的职业,这种职业才是未来的大趋势。
第二个就是从规划到创造。我们先来看一个著名的案例,在1953年的时候,哈佛大学曾经做过一个关于目标对于人生的结果调查,发现27%的人没目标,60%的人目标模糊,10%的人目标清晰但比较短期,3%的人目标清晰且长远。在过去了25年后,发现目标越长的那群人,活的越好,3%的人成为了顶层,而27%的人活得很糟糕。但经过调查证实,这完全是一个从头到尾编出来的故事。编出来的故事为什么那么流传盛广?因为符合我们对于错误的判断,我们总是希望未来被计划、规划、设定,父母亲希望孩子能够很早就定下来,不要动。
在我看来未来你给孩子最大的伤害,莫过于在所有需要做最重要决定的时候不让他做,小学不让他做,大学不让做,媳妇不让他挑,房子不让他选,工作帮他找好了。于是到他35岁那年,真正面临他的职业变化的时候,你什么都不懂,而他一次都没有做过选择。所以在今天一个真正比较恰当的人生态度是适应比规划更重要,我们应该鼓励孩子们定一个三到五年的计划就足够了,然后有极强的跨界整合的能力,保持好奇,拥抱变化,在恰当的时候可以创造自己喜欢的事业。
以上,从美国大学的热门专业当中就可以看出端倪,美国是一个工商发达的市场经济社会,社会的发展往往会对大学毕业生提出不同的要求,热门专业的变化也很快,现在的热门专业往往几年后就不再热门。
第三个趋势是,一定要让你的孩子拥有幸福的能力。在一个不是每个人都能成功的世界,一定要让你的孩子有一个幸福的能力。所谓幸福是有意义的快乐。爱因斯坦成功的创造了一个能发挥自己优势的工作方法,有些人可以把兴趣变成自己的热爱,还有些人找到工作背后的意义感。所有这一切都能让你觉得工作虽然不是最成功,但一定是更加幸福,因为在今天这个网络时代,没有一个人看到自己是最成功的。
再讲一个真实的故事,我有一个朋友是老师,有一天他在一个小吃店吃饭,走进了一个中年人,提着一个小提琴,旁边跟着一个小姑娘,一看就知道刚参加过一个小演出,但这个小姑娘嘟着嘴不开心。原来这个小姑娘刚刚参加过小提琴的三级考试,没考过。她父亲就说,爸爸当年给你报这个小提琴班,不是为了让你过级。
爸爸就是希望有一天你长大了,爸爸不在你身边,你觉得不开心了,把琴箱打开,帮自己拉一曲,那个熟悉的音乐走出来,环绕着你,就好像爸爸还在你身边一样。我就希望你有一个这样的爱好,能在这个时刻陪伴着你。我那位朋友听完很不争气的哭了。所以我想,让自己幸福的能力也是极其重要的,尤其在未来信息透明,不可能人人成功的世界,你一定要帮你的孩子拿到这个能力。
最后总结,我觉得未来主人翁有这么几个技能:
第一个有感性的思考力,而不仅仅是理性思考力。第二个应该有生涯应变能力和创造力,多于规划能力。第三个应该有让自己幸福的能力,让自己成功的、不成功的时候也能幸福,从强到美是未来孩子培养的方向,我们要培养很多美的人。
最后我要讲一个对我来说很重要的故事,让我开始决定做生涯规划的工作。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爱因斯坦,上世纪60年代的时候,有一个普林斯顿大学的学生,他是校报记者,有一天接到一个任务去采访爱因斯坦。而恰巧这个家伙是物理系的学生,你可以想象一下,一个物理系的学生能够采访到爱因斯坦,他激动坏了。他看完了爱因斯坦所有的访谈,发现没有一个问题是真真正正是懂得科学的人问出来的,他发誓一定要作为物理系的学生问爱因斯坦一个真正智慧的问题,挖出爱因斯坦真正的智慧。他在一个大的图书馆里面读书,巨大的天顶,桌子上面有绿色的吊灯。读书到晚上两三点,突然一个灵感打动了他的脑袋,有一个绝妙的问题,他小心翼翼把这个问题抄下来,对折再对折,放在自己前面左边的兜里,就捂着回家睡觉。
第二天下午两点半的时候,他就去找到爱因斯坦,跑到爱因斯坦的小楼敲门,门就打开了,爱因斯坦就站在他面前,跟照片一样,爱因斯坦有一个爆炸头,穿着一个睡衣,下面踩着羊毛拖鞋,踩在卡其色的地毯上。爱因斯坦冲他点点头,示意他进去,左手拿着个烟斗。这个年轻人就跟他一起走过走廊,进入客厅。客厅大概是十多平米,有一个沙发,沙发旁边有一个咖啡壶,正在煮咖啡,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整个房间弥漫着神奇的咖啡和烟草混合的味道。很多年以后,年轻人回想起那天的下午,他就想起那个神奇的烟草味和咖啡的混合味。
爱因斯坦坐定,这个年轻人就问:作为当代最伟大的科学家,你觉得什么是这个时代最重要的科学问题?我不要你有答案,我只想知道什么是这个年代最重要的科学问题。爱因斯坦说,嗯,这是个好问题。这个年轻人很高兴,心想我难倒爱因斯坦了,于是等着爱因斯坦回答。爱因斯坦闭着眼睛,时间过得很慢很慢,灰尘在光线里面飞,房间弥漫着咖啡豆和烟草的味道。
大概过了15分钟,爱因斯坦看着年轻人,眼睛里闪烁着光芒,年轻人知道他有答案了,他说答案是什么。爱因斯坦说年轻人,如果真有什么关于最重要的科学问题,我想就是这个世界是善良的还是邪恶的。这个年轻人说,爱因斯坦先生,这难道不是一个宗教问题吗?爱因斯坦说不是,因为如果一个科学家相信这个世界是邪恶的,他将终其一生去发明武器、创造壁垒,创造伤害人的东西,创造墙壁,把人隔得越来越远。
但如果一个科学家相信这个世界是善良的,他就会终其一生去发明联系,创造链接,发明能把人连得越来越紧密的事情。说完这一切,爱因斯坦闭上眼睛,这个年轻人知道他拿到了答案,他轻轻起身,穿过那个长廊,把门带上,这个答案第二天在报纸上登了出来,也影响了很多人,而这个年轻人后来就是互联网的创始人之一。
所以我想说在生涯方面,如果有什么最重要的问题,我觉得不是技术,也不是未来需要什么能力,也不是我们有什么技术方法,而是你对于未来的信心是什么样子。一切都是面向未来的,所以你对于未来世界的信念就是最重要的教育信念。如果一个家长、一个老师相信未来是善良的,那么他就教孩子们去打开可能性,去创造可能,去尝试更多,去体验精彩。
但如果一个家长和老师相信未来是灰暗的,就会教孩子保护自己,开始死读书,熬过那些考试,找一份安稳的工作,做一个老老实实又平庸的人。所以我想说你对于这个未来世界的判断其实是关于生涯教育最重要的话题。我有了自己的答案,所以这是我写给自己一岁女儿的信,我说亲爱的弯弯,希望你活的认真,活的精彩,跟自己比,希望你过上我从未理解、也未曾看见的生活。也送给所有人!
本文作者/啄木鸟留学
本文转载自/美国留学快报(liuxuekuaibao)
责任编辑/流浪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每年20多所北美名校的代表齐聚北京上海,为准备留学的同学剧透留学生活。
每年20多所北美名校的代表齐聚北京上海,为准备留学的同学剧透留学生活。
今日搜狐热点未来职业:什么样的人才有资格做一名教师? 
扫描到手机,看更多国搜资讯
您可以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您可以在手机国搜客户端继续浏览本文,并可以分享给你的好友。
核心提示:为什么教师一定要选那些真心爱孩子的人呢?这是因为,和医生一样,教师也是非常特殊的职业。这两种职业都不能被视为简单的谋生手段,而必须具有某种超越性的精神吸引力。
原标题:什么样的人有资格做教师? 
在一次中学教师培训班上,我向学员们提了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在你们当中,有多少人是从一开始就想当老师的?没有一个人举手。第二个问题是,那你们为什么又成为教师了呢?答案就比较多了。比较集中的有:为了谋生;高考[微博]成绩不高,只能上师范类院校;家里穷,上不起别的大学,只能上免费师范生,等等。我又问了第三个问题,你们已经教了十几年书,现在有多少人是喜欢当老师的?只有四个人举手,不到整个学员总数的二十分之一。三个问题问完,我开始讲课。但直到离开教室,我的脑海里始终回荡着这三个问题和老师们的回答。参加培训的老师来自当地一所小有名气的中学。他(她)们对于自己职业的态度尚且如此,更何况其他的中学和小学呢?
我没有做过更详细的调查,不知道目前在中国的1400多万专任教师中,有多少人是真正喜欢做教师的,有多少人仅仅是以此谋生的,还有多少人是完全不喜欢但不得不去当老师的。我不知道,当师范院校招生时,招生人员有没有问过填报志愿的学生:你喜欢当老师吗?我也不知道,当学校招聘教师时,人事部门有没有问过前来应聘的毕业生:你喜欢当老师吗?
今天,中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许多数据已经达到或超过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但教师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似乎越来越差,喜欢从事教育事业的人似乎越来越少。媒体上,经常可见关于校长和教师“虐童”、性侵的报道。教授被称为“叫兽”,专家变成了“砖家”。曾经何其崇高的“天地君亲师”中的“师”,已经演变成了令人厌恶的“眼镜蛇”。从表面上看,人们对教师还算客客气气,但那只不过是因为孩子在学校上学,内心深处又何曾对教师有多少真正的敬重与尊敬呢?等到孩子毕业了,又有多少人还会怀着感恩之心去问候老师呢?“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我们这个民族曾经把知识看得何等神圣,然而,今天我们既不尊重知识,也不尊重传授和创造知识的人——教师,更因此不愿意从事教育工作。“家有三斗粮,不当孩子王”,即便是教师自己的孩子也不再愿意继续教书育人。那些曾经令我们无限敬重的教育世家已经渐渐消失在历史深处。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上个世纪初叶,“打倒孔家店”运动在推翻旧文化的同时,也随之丢弃了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更为沉重的打击则是来自“文革”对学校教育的摧毁。知识分子被打翻在地,成为人人可以踏上一只脚的“臭老九”——这个称谓不由得让人联想起矇昧的元朝——教师作为知识分子的一员,自然不能幸免。经过这两次大运动的洗礼,社会已经失去了对知识的敬畏和尊重。即便如此,当年从事教学工作的,还是一批喜欢教书的人。1957年“反右运动”之后,大批知识分子被下放到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他(她)们当中相当一批人成为当地基础教育的中坚力量。在这些高级知识分子的悉心调教下,一批有志青年事实上接受了高水平的教育。因此,一旦恢复高考,这批人马上脱颖而出,并且成为改革开放时代建设国家的栋梁之才。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大学里农村学生比例比较高,很大程度上是来自这些下放知识分子的贡献。然而,随着“文革”结束和落实知识分子政策,这些具有丰富经验的教师逐批返回城市,他(她)们教过的弟子们也都考入了大学,毕业后不再从事教师工作。因此,和上个世纪中后期相比,广大农村地区的教师水平实际上是下降了。
另一个更为直接的影响则是来自于20世纪90年代以后各类社会群体之间的经济收入差距。微薄的工资不足以吸引优秀的人才投身于教育事业,即使那些原本喜欢教学的人也因为收入低而放弃了做教师的理想。面对这种情况,政府开始加大对师范院校的支持力度,通过“免费师范生”等项目,为教师提供了一系列政策性保障措施,力求保证基础性的教师数量。然而,在教师收入整体偏低的情况下,通过行政手段人为固化教师群体,却进一步阻碍了高素质人才进入教师行列。由此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政府越是对师范院校提供政策性照顾,社会就越会形成对师范院校的歧视性认识,学生就越不愿意报考此类院校,政府就必须进一步加强政策性支持力度。
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教师呢?不是所有的师范院校的毕业生都适合成为教师,也不是只有师范院校的毕业生才能成为教师。在我看来,教育学理论固然重要,但仅仅懂得了教育学理论并不意味着一定能够教好书,成为一个好教师。在所有可能影响一个教师是否优秀的因素中,爱孩子应当是首要的一条。一个人如果不喜欢孩子,看见孩子就嫌烦,他(她)怎么可能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呢?很可能孩子还会成为他(她)的出气筒和发泄对象。只有爱孩子的人才会喜欢教书,只有喜欢教书,才会想方设法整天琢磨怎样才能使孩子喜欢学习,帮助他(她)们成长进步,也才能体会到作为教师的成就和快乐。
世界上有两种人,有的人喜欢孩子,也有的人不喜欢孩子。喜欢孩子的可以生好几个,不喜欢孩子的一个也不想要。喜欢孩子的和孩子待在一起总是很开心,也很有耐心,不喜欢孩子的看见孩子就不高兴,听到孩子哭闹就莫名其妙地烦躁。这两种人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可以见到。同样,世界上有的人喜欢教书,有的人不喜欢教书。喜欢教书的人走进课堂就兴奋,有足够的耐心回答学生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问题;不喜欢教书的人走进课堂就像上了刑场,恨不得早早把50分钟应付了事就可以夹包走人。这两种教师我们在生活中也可以经常见到。
为什么教师一定要选那些真心爱孩子的人呢?这是因为,和医生一样,教师也是非常特殊的职业。这两种职业都不能被视为简单的谋生手段,而必须具有某种超越性的精神吸引力。从事这两种职业的人必须要凭良心和对工作本身的专注痴迷来保证工作质量,否则就会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和伤害。因为对他(她)们的监督过于困难从而在事实上无法实现。在企业里,对员工的监督可以凭借业绩。但教师的业绩是学生,学生的成就往往在二三十年后才能显现,又怎么可能在当下判断出教师是否尽到了自己的责任呢?医生也是一样。医生的业绩是把病治好。但治病就有风险,没有医生可以包治百病。当手术失败的时候,你很难分清楚到底是医生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还是病压根儿就没法治。因此,如果医生不能以救死扶伤为天职,如果病人家属不能对医生有足够的信任,一定会导致医生采取最保守的治疗方案——即使治不好,也不能追究我的责任。最终受害的还是患者。这就是典型的逆向激励。
教师和医生都是天生的从业者。对他(她)们而言,都不宜中途转换职业。除了教书育人和救死扶伤之外,他(她)们不应当再有其他的欲望,任何其他领域都不能构成事实上的诱惑,从工作本身当中他(她)们已经获得了足够的成就感和乐趣。要做就做一辈子:当一辈子老师,做一辈子医生。如果想要当官和挣钱,一开始就不要入行。不要把医生和教师当成跳板,那会玷污这两种职业的圣洁。
正因为如此,人类社会通过两种方式来解决教师和医生的激励问题:对于教师而言,通过严苛的要求选择那些真心喜欢教书的人,为他(她)们提供稳定丰厚的收入,使他(她)们仅仅凭借教书就可以维持相对高水平的生活水准——但也不会太高,因为真正喜欢教书的人用不了太多的钱,这也是甄别一个人是不是真的喜欢教书的方式之一——同时,给予教师较高的社会地位,受人尊重,使教师在货币收入之外还能够获得强烈的非货币满足感。为教师提供宽松的外部环境,让他(她)们尽可能从容自由地思考和创造;对于医生而言,通过长时间的专业训练和高成本来甄别出那些真正喜欢救死扶伤之人,为他(她)们提供高额收入,以弥补他(她)们为成为医生而付出的成本,同时可以维持很高的生活水准——这样他(她)们就会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临床和研究上,不需要分出精力去干别的事,并且强制性要求医生立下誓言,用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约束自己的行为。
今天中国的各类教育机构看上去很像一个缺乏远大理想的企业。在基础教育领域,对教师的业绩考核标准是学生的考试成绩,所以每一个教师都不得不变成拿着皮鞭的监工,要把学生的最后一丝力气都榨出来以获得好的成绩,这样他(她)才会获得更高的收入。至于什么对学生的长远发展有利,怎样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创新性人才,已经不再是教师考虑的问题。这样一来,学生和老师的关系在某些情况下就发生了根本性的异化:不再是师徒关系,而是赤裸裸的利益关系。成绩不好的学生被老师弃之如敝履,因为他(她)们对增加教师收入不但毫无价值,反而是巨大的负担。而成绩优秀的学生对老师也没有感激之情。因为他(她)们既痛恨大规模的重复性训练,也很清楚老师关注自己的功利性原因。因此,难怪学生和家长[微博]对教师不再给予尊重和敬畏,因为你和他(她)们没有区别——而原来是有区别的。在高等教育领域,对教师的业绩考核是科研论文的发表数量和引用率,教师当然不会把本科生的教学视为最重要的工作。喜欢做科研的人把精力全部投入到科研上,不喜欢做科研也做不了科研的人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兼课赚钱上,又怎么可能保证本科教学的质量呢?
教师是教育中最核心的因素。没有好的教师群体,就不可能培养出高质量的优秀人才。在教师选任问题上,我们应当进一步拓宽视野,不仅从师范院校招聘“科班出身”的人,也要从综合性大学中招收那些真正喜欢孩子和教学的人。我们已经做出了一些探索,但还不够。在这一点上,也许我们可以借鉴一些美国教育界的有益经验。美国并没有专业化的师范院校,但类似于芝加哥大学这样以教学为使命的顶尖大学却培养了成千上万的杰出教师,奠定了美国教育领先全球的基础。哈佛、耶鲁、普林斯顿等最著名大学的许多博士因为喜欢“做更有意义的工作”而选择了在中学教书,在“911”之后更成为一种社会潮流。此外,相当多的大学教授——包括众多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对基础教育持续投入了巨大的兴趣、热情和精力,大学对此非但没有限制,反而给予了有力支持。至于私立的寄宿制学校,教师的来源则更为多元化,甚至没有资格上的限制要求。这种多样化既给基础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活力和宽广的视野,也保证了美国人才培养的高质量。
鼠标点击/在手机上长按如下图片或扫描二维码体验国搜教育服务
责任编辑:王宁
今年“猴宝宝”扎堆出生,让许多月嫂的“档期”排到了今年10月份。如今,已成“香饽饽”的月嫂行业吸引了一些本科生的加入。她们的高学历、高素养,也让客户们争相“抢单”。
这与职业规划或职业过渡没有关系,但与这些有关:如何定义自己的职业?如何在长期发展中把职业,兴趣与理想融会贯通起来?以及为更美满生活所做的所有相关的细微改变。
四六级听力,从2016年年6月起,将重大改革!这次四六级只有占比35%的听力部分进行了调整!调整后的大学英语四级听力增加短篇新闻,六级听力新增讲座、讲话内容。
第二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已正式启动,大赛通知已于3月14日正式印发,官方报名网站也将开通。本届大赛啥主题?参赛对象有哪些?参赛项目有哪些?……想了解更多,跟随小编看下文,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别忘记报名哦!
对于那些刚刚毕业进入创业公司的90后们而言,高房价正在逐渐吞噬着他们的创业梦想。以北上深为例,90后毕业生的平均工资与房价的比例大概在1:6左右。高不可及的房价在燃尽创业热情的同时,也在燃尽他们的青春。
免责声明:
凡发布在本网上的内容,除标注为“中国搜索”或“国搜”的稿件外,其他均转自第三方网站,是为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不意味着本网认可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如有意见建议,请点击页面下方的“对国搜说”,欢迎及时反馈。
版权说明:
凡来源标注为“中国搜索”的本网稿件,转载时请注明出处。
教育热搜词
黄金周哪些景点最受欢迎,会不会被挤成饼干?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好未来教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