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佛教念经音乐救度横死的人不是要念经吗?念什么经?一天念几遍?念到哪天?!

净空法师学佛问答撷要
- 金刚经的日志,人人网,金刚经的公共主页
智慧是从清净心来的、从平等心来的,所以我们念佛修清净心,念佛的时候万缘放下,用清净心来念佛就能生智慧,福慧双修。
净空法师学佛问答撷要
&学佛问答撷要净空法师讲述正蒙教育中心编选前 言佛法修学 从自己本身做起&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学佛因缘稀有难逢,真能把握机会认真实修者,这一生必定成就。须知佛法不是宗教,而是至善圆满的教育!从佛法的学习中,我们心安理得、快乐自在,而且不再迷惑、沉沦。我们深信只要肯努力断恶修善、积德修福,就能改造命运。所以说:学佛就是学习觉悟,学习做人。印光大师说:&佛法从恭敬中求,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十分恭敬得十分利益。&只有恭敬,才肯虚心受教,才能专注学习。佛法经藏,浩瀚无边,纵穷毕生精力,亦难遍读。信解已难,何况修行?因此,选择法门是学佛的重要关键。当代大德净空老法师殷殷嘱咐佛弟子们:佛法修学要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才能得到真实、究竟的利益。所以毅力(定力)与恒心非常重要,必须下定决心,努力修学;日积月累,自能积小12悟为大悟,工夫自然得力。其次,一本书或一套光盘,只要看得懂、看得欢喜,就要多看几遍;因为反复地听闻,了解就会更加深入,境界亦得提升,方不致发生误解、错解或断章取义之弊。老法师再三劝勉:学佛要从自己本身做起,将佛法落实在生活与工作之中;要放下自私自利,放下控制、占有的心,拓开心量──所谓&量大福大&。因此,当我们从身体力行当中,体会到佛陀教育的至善圆满之后,应当以诚恳的态度、善巧的方法,把佛法介绍给亲友,这样才是既有智慧、又有福报的人。祝福您 福慧双修 法喜充满 快乐自在净宗同伦至诚敬劝目 录1. 孝道篇&&&&&&&&&&&&&&&12. 教育篇&&&&&&&&&&&&&&&113. 生活篇&&&&&&&&&&&&&&&204. 佛学篇&&&&&&&&&&&&&&&355. 修持篇&&&&&&&&&&&&&&&476. 因果篇&&&&&&&&&&&&&&&927. 死生篇&&&&&&&&&&&&&&1058. 放生篇&&&&&&&&&&&&&&1349. 仪规篇&&&&&&&&&&&&&&13710. 在家篇&&&&&&&&&&&&&&15011. 出家篇&&&&&&&&&&&&&&15812. 戒律篇&&&&&&&&&&&&&&16413. 供养篇&&&&&&&&&&&&&&19114&孝 道 篇1. 孝 道 篇问:有一位中风病人不能说话与行动,躺在床上已经好几年,有个儿子辞去工作,日夜照顾他。他应如何帮助这个病人消罪业?答:这种状况在现代社会中常常会见到。不是不能度,确实能度!《地藏菩萨本愿经》中,婆罗门女、光目女就是个好例子。要以真诚心──所谓&孝感天地&,若不真诚,很难感动天地鬼神。这种病多半是业障病,是宿业,或者是过去生中所造的罪业,或者是这一生造了很重的业,这是业报,要真正地忏悔。有很多人病了多少年,就是一口气不断。得这种病的人往往都是富贵人家,因为贫穷人家病不起,没有人照顾;有钱人可以请三班护士,二十四小时照顾。躺在床上几十年是在享福,他命里的财尚未用完,每天花这些医药、护士的钱,钱一用完立刻就会走。如果明白这个道理,若把他的财物用于慈善事业,这会产生两个状况:一者、如果寿命尚未尽,病就会好;二者、寿命尽了立刻往生,不再受这个苦。凡事要了解其道理与事实真相,就知道应当如何处理。 1孝 道 篇问:舍弟在两年前突然车祸死亡,我们兄弟姊妹为了母亲的健康着想,商议共同瞒老人家,藉词他已经到外地谋生,不能回来探亲。我们均知如此作法是大不孝、大妄语,而又不得不犯上,欺骗老人家,如今深感艰难,步步圆谎。应该如何是好?答:你们的作法是一片孝心,这不叫妄语,而是&开缘&,并未犯戒。如果老人知道后会非常悲痛,还是以善巧方便瞒着她好。须劝老人念佛,要放下亲情,不要太执著,这样念佛求往生才不致产生障碍。念佛人到最后不能往生,总不外乎两种因素:一种是亲情放不下,这是贪爱;另一种是冤家债主放不下,哪些人过去得罪他,他还没有报仇,念念怀恨在心,这是瞋恚,都不能往生。所以,对于亲情、冤家债主都要看淡,一心专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你要常常把净土的殊胜,念佛的好处、功德利益,及所知道的往生故事,讲给老人听。讲经她未必能听得懂,也未必有兴趣,讲往生故事她会很欢喜。用这个来帮助她、勉励她,这样就好。问:我同事的母亲患了老人痴呆症,一直骂人,家人都不敢接近她,想送去老人院,又觉得太残2孝 道 篇忍,不知如何是好?答:这要看实际状况,送去老人院也要看是否适合。如果是在家里面,这些事可以请教医生来帮助、辅导,妥善地照顾。病苦的根源约有三大类,第一是生理病:饮食不调。古人讲:&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因此,饮食与生活习惯不能不留意。饮食要讲求卫生已经相当困难,现在都是用化学饲料或基因饲料喂猪,六个月的猪就长得又肥又大;鸡饲料也是特殊化学成分所制造,六个星期就宰杀。这些肉都带着病毒,所以人吃后就会生许多怪病。甚至蔬菜都有农药,米也有毒素──听说掺杂化学粉,让米看起来很好看。李炳南老师说现代人很可怜,三餐食毒。在这种状况下,要身体不生病实在不容易。饮用水也有化学成分,可能再过几年连空气都有毒,这种日子不好过。这些病是属于生理的,医生可用药物治疗。医生为病人看病,要看病人对他是否有信心,有坚定的信心就好治;因此,百分之九十是自己的信心治好的,医生只是个助缘而已。第二是冤业病:冤亲债主缠身,这不是生理病,看医生也没有用。现在中外都有很多,让人神魂颠倒,神经不正常,很痛苦。医生说这是精神分裂,多半都走向精神病院。在佛3孝 道 篇门中的《慈悲三昧水忏》,唐朝悟达国师,遇到过去生中的冤亲债主找上身,就是很好的例子。凡是这一类的病,可以在佛门做超度;超度是调解、和解,如果肯接受就会离开,病就好了。第三是业障病:这是最麻烦的,就是现在的老人痴呆症,这是过去或今生造作一些不善业的果报。我见过许多非常虔诚的佛门弟子,不论在家、出家,年老时业障现前,不省人事。念佛往生第一个条件是临命终时神志清楚,最后一念选择西方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这个人绝对得生;如果临终连亲人都不认识,为他助念也无效。因此,人生在世不能做不善业,不善的事做多了,临终业障现前,必堕恶道。只为眼前着想的人,眼光太短浅,聪明人要想到来生。我们在世间很短暂,如果把这个世间当作是家,这种观念是错误的;应当看作旅馆,一点牵挂都没有,什么都不要。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一定要修善业,绝不做不善业。有很多同修问我,学佛须从哪里学起,古人讲得好──从不妄语开始。《无量寿经》上,世尊教导我们修行三大纲领,第一句:善护口业,不讥他过。身语意三业,佛将语业摆在第一,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绝对不可以做昧着良心的事情,否则老的时候业障现前,那时后悔莫及。只4孝 道 篇要能真正忏悔,业障病还是有救。但是业障已经现前了,哪懂得忏悔,如果有真正孝顺的儿女,像《地藏菩萨本愿经》的婆罗门女和光目女,就有救了。儿女自己发愿断恶修善,发心修行,勇猛精进,证果后将功德回向父母,这个行;如果修行没有证到果位,还是救不了家亲眷属。所以病有三种根源,要晓得用什么方法对治。但是要自己身体健康长寿,最重要的还是清净心、慈悲心;长养清净、慈悲,就得健康长寿的果报。问:家父在气怒之下曾说:&我死后不要用佛教仪式办后事,我不学你们这些学佛人。&我听了很难过,不知家父往生后应该如何处理?答:学佛,第一要孝顺父母,《观无量寿佛经》的&净业三福&,第一条就是&孝养父母,奉事师长&。学佛学得不好,而让家人起反感,令父母师长厌弃,这是学得不如法,一定要反省、改过。他往生后,还是要依照佛教仪式处理,这是真正孝顺。问:家中是否不应供奉历代祖先?听说这样会牵制亡者的神识,令他们不忍离去?答:这个说法似乎有一点道理,但是儒跟佛都非5孝 道 篇常重视孝道,在家里将祖先牌位供在佛像旁是正确的。如果他真的不忍心离去,牌位供在佛像旁边,每天诵经拜佛回向往生,这就没问题;如果只供祖先牌位而不供佛像,可能会产生你的疑问。而且这么做也给社会大众做个好榜样,念念不忘祖先,这是提倡孝道。问:&净业三福&说要&孝养父母&,但弟子未与父母住在一起,父母有姐姐照顾,弟子要如何落实孝养父母?答:若能依教修行而有成就,这就是孝养父母;如果学佛修得不好,就是大不孝。换言之,应把&贪瞋痴慢&拔除,而修&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无论是读经或念佛,修正错误的思想、行为,若是为了一切众生修的,功德就很大。一切众生包括父母,我代替他们修,就是&孝养父母&;要是修得不好,就是大不孝。问:年轻人将工作辞掉,把孩子丢给老人,而去道场修行,这样如法吗?答:这必须视家庭环境,及家人对佛法认识多少而定。家里的老人若乐意、欢喜,这就如法;如果不愿意,也不欢喜,这就给他找麻烦,就是不6孝 道 篇如法。佛教导众生,第一个是&孝养父母&,所以家庭和睦是学佛的第一要件。学佛却使家庭不和,那么无论用什么功夫都是枉然!因为若连家庭都不和,怎能与一切众生和睦相处。谚语讲:&家和万事兴。&佛门也说:&若要佛法兴,除非僧赞僧。&虽然修学不同法门或宗派,都必须彼此赞叹、尊重、互助合作,佛法就能兴旺;若彼此对立、排斥,这是灭佛法,不是兴佛法。问:孩子的婚嫁,父母不同意,双方应该如何处理?孩子是否须完全随顺父母的心意,才算是尽孝?答:中国人讲&孝&,最重要的是要&顺&。但孝顺不是顺着&情识&,而是顺&本性&,千万不能错解。现在有些父母喜欢儿子做大官、发大财,自己好享受;儿子要是随顺父母,这就错了。所以,顺是顺&性德&,不是随顺&烦恼&,不是随顺无理的要求。舜王的父亲、继母及继母所生的儿子都不是善人,想方设法想把舜害死。如果舜王随顺,那就只好死,才能顺父母的心,这就造成父母的大过失。大舜的孝顺是顺性德,他知道父母的观念错误,所以他用高度智慧、善巧方便,让父母与弟弟觉悟,改过自新,这才叫大7孝 道 篇孝!儿女结婚,要提醒他们结婚的目的何在。若只为了相爱,这个婚姻就非常脆弱,因为哪天不爱了,婚姻就会结束。现在离婚率这么高,就是结婚的目的错了。结婚的目的,是要有共同的愿望与生活目标,志同道合,婚姻才能长久维持。这是在现实状况下,还谈不上道义;只有受过古圣先贤教诲的人才懂得道义。婚姻是道义的结合,连神圣都赞叹,但是现在没有人教,所以不懂道义。&道义&二字,一般人念得出来,但意思却不懂。《三字经》云:&人不学,不知义。&古圣先贤的教诲是真实的智慧,累积千万年经验,是人生的一条康庄大道,可惜现在人不肯学;现在明白了,就要认真努力修学。在这个世间尽孝道,虽然非常困难,但是若希望小孩婚姻美满,就必须提醒他,不能纯粹为感情,而要为前途;真正找到志同道合,能互相帮助的人,这样的结合比较好。问:有兄妹四人,父亲已经过世,生前留下十万元给母亲养老。现今母亲罹患尿毒病症,必须靠洗肾活命。老二、老三是学佛之人,发心当义工,并且到处捐款做慈善功德。母亲患病后,两人劝母亲一心念佛,求生极乐世界,并希望母亲将钱8孝 道 篇捐出做功德。此举引起未学佛的小弟强烈反对,责骂兄长没有良心,置母亲生死于不顾。此事谁对?答:两者都对。学佛人懂得佛法道理,人在生病时把医药费捐出,帮助其他病苦之人,自己一心念佛求生净土,业障确实可以消除。若患者还有寿命,病会痊愈;若寿命已到,可提前往生。这是学佛这一方对。不学佛者说:&自己病得这么重,却将医药费捐掉了!&此是世俗人情的看法,也不能说错。疾病的根源有三类,第一种是生理疾病:这是饮食起居不懂得调理,这种病痛医疗可以帮助。第二种是冤亲债主缠身:所谓无形的东西缠身,这种病医药无法治疗,像《慈悲三昧水忏》的悟达国师,所得之病就属于此类;这种病可用佛法超度、调解,债主若接受,病就会好。第三类是业障病:自己罪业深重,既不是生理病,又不是冤亲债主缠身;这种业障病超度无用,医药也无效,但还是可以治好,佛教导人要&至心忏悔,断恶修善,改过自新&,如此方可治愈。所以,首先要省察是属于哪一类型的病,该用何种方法治疗。问:如何在孝亲的情况下,又不会放太多的感情?9孝 道 篇答:爱是真心本性中的良德良能,是性德;但爱不能有自私,若是掺杂着自私,爱就变质了。热爱自己的母亲,同时也热爱一切众生,爱一切众生像爱母亲一样,就能明心见性,因为真心是平等的。若爱母亲与爱其它人有差等,就是佛所讲的&爱缘慈悲&。佛说慈悲有四种,凡夫是&爱缘慈悲&。你若爱他,对他就慈悲;若不爱他,对他就不慈悲。修行人要把这个境界提升到&众生缘慈悲&,爱一切众生都像爱母亲一样,如此心量就拓开了,果报就不同,这就是古德所讲的&量大福大&。你的心量大,福报就大,你能爱众生,众生自然就爱你──&爱人者,人恒爱之&,所得到的回报非常殊胜。菩萨的慈悲属于&法缘慈悲&,菩萨了解虚空法界都是&唯心所现&,国土众生是&唯识所变&;他知道虚空法界、国土众生与自己是一体,所以他的慈悲心是清净、平等、真诚。菩萨的慈悲还是有条件的,而如来果地的慈悲则没有条件,所谓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这个境界才达到纯净。菩萨的境界与佛很相似,但不纯净,到如来果地上才真正到寂净心现前。所以,应当把爱自己亲人的爱,扩大去爱一切众生。10教 育 篇2. 教 育 篇问:在现今的社会状况之下,如何教育下一代?答:现在的社会环境,信息发达,要想不受环境干扰,是一桩相当不容易之事。小孩受到污染最多的无过于电视,从两三个月就开始,小眼睛天天就盯着电视屏幕,这个污染实在太严重了。从前没有这些科技,小孩的心灵纯洁,确实很少被污染。我生长在乡村农家,十岁还不懂事,人情世故一窍不通;现在连几个月的小孩都会察言观色,就懂得看大人脸色,真是不得了。古人讲,童年的幸福就是天真烂漫,现在的儿童都被电视破坏了。家里若没有电视又不行,会跑到邻居家里看,所以电视是现在世间的第一号魔王。佛说&邪师说法如恒河沙&,电视就是邪师说法,很可怕!为了小孩,母亲绝对不要外出工作,一定要在家照顾小孩。电视节目须选择有教育性的,才会有正面影响,这是真正爱护子女,真正负责任。家庭生活可以节俭、清苦一点,决不可把心完全放在赚钱和提升物质生活上,而把小孩的教育疏忽了,这个损失非常大。11教 育 篇问:两三岁的小孩说不礼貌的话是否造业?应该如何处理?答:确实是在造业。但这是父母之罪,是父母没有教好,不能怪小孩。父母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要作儿女的榜样。小孩从生下来就开始学习,完全是模仿父母的言语动作,这是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根本,若是疏忽了家庭教育,往后要教育就难了。中国谚语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习惯很难改,有时候一生都改不了。古人非常重视家庭教育,现在人却疏忽了。尤其现代夫妇都上班,小孩请佣人带,是佣人在教导,所以纵然自己的事业再辉煌、再殊胜,底下一代却牺牲掉了。自己的小孩不教,这个过失很重──&养不教,父之过&,父母都有过失。所以,小孩从小就要严格管教。问:我是教物理学的中学教师,现代的学生比从前难教得多,有些甚至目无尊长。有时为了要赶课程进度,上课时难免会大声喝骂他们几句。每当这样做时,又会起瞋心,这对自己的修行是否有障碍?应如何应付?答:对修行并无妨碍,这是一种教学手段。在佛家而言,这是&善巧方便&。世间只是一个舞台,12教 育 篇并不是真的。诸佛菩萨出现在世间,就像演员演戏一样,他生气只是做做样子,其实并不是真的生气,这跟凡夫不一样。凡夫生气是从心生到外面,而佛菩萨只是表面上的生气,心里完全没有。我们要学佛才能办事情,有时不用这种方式,事情就办不圆满。所以,喜怒哀乐在佛菩萨而言,都是表演、做戏,只是为了把事情办圆满,因此是一种必要手段。这是智慧,不是烦恼,并没有障碍,是度众生的善巧方便。现在学生难教是真的,为什么会难教呢?因为师道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孝道没有了,师道当然也就丧失了。学生难教的原因在此,社会动乱的原因也在此,许多宗教讲世界末日的原因也在此,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我们应当认真努力修学,至少须在劫难来时,自己绝对不惊不怖,知道藉此机会正可转换一个更好的环境。真正懂得佛法,就知道人是不会死的;如果人死了,一切都完了,那何必还要信佛。这个身体死了,另一个身体又生了,永远生生不息,因此一定要认真努力修学。死后投生到哪里去,这个关系太大了!如果修得好,来生换一个比现在殊胜的身体与环境,何乐而不为?如果不好好学习,造作许多罪业,来生就往下堕落,那就太可惜了。往下堕落容易,往上提13教 育 篇升比较困难。所以一定要明理,要积功累德,绝对不造恶业。如果来生还想得人身,要比这一生幸福,佛教导我们要做到&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如果做不到,不管修哪个法门,纵然一天念十万声佛号,人身也未必保得住,这是修净土者必须知道的。净土宗是建立在&净业三福&的基础上,若能将这四句真正做到,念佛绝对能往生。&净业三福&有三条,能做到第一条,就生凡圣同居土;做到第二条,绝对往生方便有余土;&三福&若统统做到了,就能往生实报庄严土。假如天天认真念佛,却连第一条也做不到,最后若不能往生,不能怪罪于佛,认为佛讲的话不算数,佛家讲的不灵。不是不算数,也不是不灵,而是自己没有完全了解;你若毁谤佛法,就造了更重的罪业,这是一定要知道的。问:台湾、中国大陆和西方国家的孩子崇尚自由,追求物质享受,如何帮助孩子的教育,使其奠定人格道德,具足菩萨心肠,愿意利益众人。身为佛教徒,要做应该做的事,请师父开示。答:在日常生活之中,在家要给家人做好样子,在社会要为大众树立典范,须潜移默化,并且不14教 育 篇要期望很快就收到效果。效果未现前,要反省自己,更认真努力去做,至诚就有感应。古人常讲:&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真诚到了极处,没有不能感动人的;别人未受感动,是自己的诚意还不够。若真正落实&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就能够感动一家人,感化亲戚、朋友、同事。这些必须真做,肯吃亏,不怕上当;与人无争,于事无求。如果不肯吃亏、还怕上当,这种诚意是假的,不是真的。好的受用,让给别人;别人不要的,我们要接受,永远这样做下去。这是释迦牟尼佛为我们示现的,他一生三衣一钵,日中一食,树下一宿;到了晚年,也没有改变他的生活方式。问:请法师开示农历七月份的意义?答:这是民间的风俗习惯。在佛法,农历七月有一个特别的意义,就是结夏安居。世尊在世时,弘法利生活动的区域,大多在印度恒河流域。而印度的夏天是雨季,每天都会下雨,托钵相当不方便;所以在这三个月中,出家人不出去托钵,可以接受居士供养。除这三个月之外,弟子们平常都在各地讲经说法,教化众生,每年夏安居时回来亲近世尊,接受再教育,进行集训。美国许15教 育 篇多公司中,从经理到员工,每年一定有两次至三次的再教育,接受更新的科学技术,如果不接受再教育就会被淘汰。因此,佛法夏安居的三个月是属于再教育,把各地弘法利生的同学召集回来,使他们每年都有机会亲近老师,提升境界。问:如何成为佛的好学生? 答:现代社会的伦理道德,已经完全废弃了。前几年我到美国时,很多同修在空闲时来找我诉苦,说儿女叛逆、不听话;老师也来找我诉苦,说学生不听话,在教学过程中苦不堪言。世法如是,佛法亦复如是,不但我讲,过去演培法师也常谈到。演培法师是我的老友,十几年前,我初到新加坡时,他在此地建立道场,也收了徒弟。我说:&不错!你的徒弟很好。&他笑着说:&这个时代没有师徒,只有朋友。&这句话的意思很深!现在时代不同了,已经没有父子、师生之分了;就连佛门中也没有了,大家能够当成朋友就很好了。我这一代还有!教导过我的老师,我依然念念不忘;我不忘老师的教诲,老师如何教导,我就如何学习,念念依教奉行。学习不是一两天或16教 育 篇一两年,而是一生的事情,这才是报师恩、报佛恩。凡夫不能成就的原因,就是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古今中外,凡是有大成就的人,绝对是舍弃自己的成见。成见是从自私自利、妄想、分别、执著而生,所以是错误的。我们有幸遇到佛法与善知识,若想要做个好学生、真正有成就,绝对要舍弃成见与烦恼习气。世尊在《华严经》中教导善财童子,要随顺善知识的教诲,这很有道理。真正善知识对待一切人,绝对是平等而无条件的,他的教学完全是看来学习的人。学生是不是真的想学,从态度上就可以看得出来,也就是印光大师所说的:&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所以要有真诚恭敬心,要尊师重道。诸位要晓得,绝对不是老师刻意要求尊敬,若是如此,就不是好老师,不是真善知识。诚敬是性德的流露,是谦虚、恭敬,绝对没有虚伪。只要有这种本质就可以教导,这就是佛法讲的&法器&,善知识若不帮助就有罪过。若是不能接受,就可以不必帮助,因为这是白费工夫。以佛门来说,祖师大德一生找不到传人的例子很多。所以师生之缘,是可遇而不可求;若遇到了,这是过去生中所修的殊胜因缘。学生肯学、17教 育 篇好学,老师肯教、欢喜教,这里面有真乐,就会成就。李炳南老居士是印光大师的传人,他在台中弘法三十八年,听他讲经说法的人有几十万。我跟他学习时,&台中莲社&登记的莲友就有二十万人,我概略估计,学生应该超过五、六十万人,但真正传承他的法,只有三人而已。绝不是老师吝法,老师的心清净、平等、大慈大悲,问题是学生肯不肯学?肯学,就是把自己的成见、烦恼、习气完全放下。老师怎么教,就要怎么做;老师不准的,决不违犯。这种人是法器,能够学到东西。我第一次到台中跟他老人家见面,说明要跟他学讲经。当时老师第一句话就说:&你想到我这里来学,你得答应我三个条件。这三个条件若能接受,就收留你;如果不能接受,你就另求高明。&我问:&哪三个条件?&&第一个条件:你既然到我这里来求学,一切都要听我的;只能听我讲经说法,除我之外,任何法师、大德讲经说法都不准听。第二个条件:从今天起,你无论看佛经或任何书籍,都要向我报告,要得到我的同意,我要是不同意,都不准看。18教 育 篇第三个条件:你过去所学的,我不承认,一律作废,到我这里一切从头学起。&我想了两三分钟,就答应了。这三个条件乍听之下很苛刻,好像老师很专制、跋扈,目中无人。当时我想:&既来之,则安之,一切随顺老师的教诲。&经过三个多月之后,我就感觉到他的方法有道理,因为烦恼轻、智慧长了。烦恼轻的原因,是他不准我看、不准我听,只跟他一个人学,走一条路,所以心定下来;不像从前路太多了,摸不到方向。半年之后,觉得老师这个方法很好。当时老师告诉我:&这三个条件,绝对要遵守五年。&五年之后我深受利益,主动再延长五年,总共遵守老师的法十年,根基就是这样扎下来的。大概在一九八八年,我第一次到新加坡,遇到演培法师。有一天,他请我到他的道场讲开示,我勉励同学要跟老法师学习。老法师是唯识学专家,专攻唯识经论,非常难得。我把我跟李老师求学的经过向大家报告,讲完后到客厅与演培法师喝茶、闲话;演培法师告诉我,他做小沙弥时,在宁波观宗寺谛闲老和尚会下,老和尚也是教导他这三个条件。我听后恍然大悟,这三个条件不是李炳南老居士的专利,而是中国自古以来代代19生 活 篇院的老师太多,课目也太多,学生不能成就,我对不起学生。真正能成就的,就是古代师承的方法──&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我还是坚持这个办法。人必须放下妄想、分别、执着,才能见到真理。最怕的是严重的成见,执迷不悟。自己必须没有丝毫成见,对人对事谦虚、恭敬,才能见到真理,才能认识善知识,才会欢喜亲近、信受奉行,这对我们有很大的帮助。3. 生 活 篇问:我与一位喜欢辱骂、盛气凌人的上司工作六年,我常受冤枉,自知业障深重,所以一向都是忍气吞声、逆来顺受。其他的同事也把责任及做错的事情都推给我,因而身心不能平衡,百病缠身。我不能抑制自己的起心动念,这些不如意事不断重演,使我生起瞋恨,我觉得非常悲伤,又被人视为避事遁世的落伍者,这是不是业障?答:你有这么多的挫折、困难,在佛法而言,也是业障。为什么这么多同事折磨你而不折磨别人,自己要好好想想。环境能够待下去,就继续工作;实在不能待,可以换个环境,这不算是过失。在20生 活 篇业报中受很多冤枉气,生起了瞋恨心,将来的果报是愈来愈往下堕落,绝对无法改变命运。一定要断恶修善、逆来顺受。断恶修善要从心地下功夫,可以从《了凡四训》中建立信心,用《太上感应篇》的方法来积功累德,相信命运在三、五年之后就能转好。佛说每个众生到这个世间投胎,都是受到业力支配──所谓&人生酬业&;过去造的业因遇到了缘,所以来此接受果报。然而过去生中所造的业因不同,果报也就各个不相同。果报能否改变?肯定能改!因是自己所造的,自己就可以改变果报。《了凡四训》是改造命运的最好榜样,你真能看懂,念诵两三百遍并依教奉行,命运绝对会转好。不可以消极,消极绝对会随业流转。问:古大德要求我们不见他人过,若在日常生活中,见到同修有毛病,是否应当给予提醒?答:这是道义,应当要提醒、帮助他,但是要有智慧与善巧。在提醒、规劝别人时,最好没有第三者在场,否则会令他难为情,也会伤害他的自尊心。问:平时我不喜欢与人接触,有人打扰我做功课, 21生 活 篇我便生烦恼,应该怎么办?答:他打扰你做功课,你要慈悲一点!因为他不懂,所以你要原谅他,不必生烦恼。我们用方便法来回避就好,尽可能不影响自己的修行功夫。问:自从阅读《往生论》后,不想再与外人接触及闲话家常,只愿在家中净修念佛。这样是否太执著?如何才能恒顺大众?答:初学者执著会有好处,因为自己的功夫还不得力,要着重于修持。儒家也有&择善固执&之说,所以初学者应该要执著。何时才能恒顺众生?到自己有定功,不会受外缘影响、诱惑时,就可以恒顺众生。若见到五欲六尘的诱惑还会起心动念,你若随顺就会造业。自古以来,这样的例子很多。我当年学教,李老师就限制我们,未到四十岁绝对不可到外面讲经。四十岁之前讲经,只能在台中莲社、台中慈光图书馆练习,就是怕我们受不了外界诱惑而堕落。这是老师对学生的爱护,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如果自己还禁不起考验,就保守、固执一点较好。问:我的朋友和姐姐都有婚外恋,我该怎么对待这个问题?22生 活 篇答:这个事情在现今社会相当普遍,当然,作为朋友、家亲眷属,应当要劝告;而劝告要有智慧与善巧,不可以伤害对方的自尊心,太直接反而会收到反效果。最好用《十善业道经》与《了凡四训》来劝导她,她若真正能修学,就会自动改正过失。问:我现在念佛,不爱讲话,许多客气、随缘的话都不会说,也不想多说,但这与许多众生的缘就结得很少。这是不是不慈悲?还是少智慧?答:这个问题在个人发心。如果觉得自己现在业障重、智慧少,专心念佛,求定求慧,这是好事情。暂时不与众生结缘,但是把所修的功德念念都回向众生,就与众生结了缘,不一定要讲话才是结缘。讲话结的缘,有时是结恶缘,不见得结善缘;将修行的功德回向,这是纯善的法缘。到自己功夫成就,智慧开了,再来广度众生。我们把修行分成这几个阶段,这是很如法的。问:世间法是过眼烟云,只求有一个稳定的工作、稳定的收入,没有更高的要求,这种作法对吗?答:非常正确。真正觉悟的人,知道人在这一生当中,只要衣食足就够了,何必做得那么辛苦。23生 活 篇南洋的马来族人,做一天工就休息两天;做一天够三天吃,他就不再做了,很会享福。再看看一些人拼命积蓄、赚钱,赚到死,钱是赚了不少,但没有享过一天福,你说冤不冤枉?那些钱不知道以后给谁用,远不如马来族人聪明。所以,我过去也曾建议同修,好好认真努力地工作一年,可以休息两年好好学佛,这个方法很好。真正聪明人肯干,把什么都放下,认真努力修个两年,一定会有成就。问:在工作环境中,不得不听一些邪知邪见,因而难免落入印象,为此而生烦恼,应该如何处理?答:这个问题须向新加坡许哲居士学习。她说:&我见到不善的事,听到不善的言语,就像在马路上看到、听到陌生人说话一样,没有放在心上。&由此可知,不放在心上就不会生烦恼。怎样才不落印象?当陌生人从马路上走过来时,虽然看到了,但是却完全不记得;虽然听到他们讲话,但讲什么完全不知道。这就是不落印象,这是个好方法。问:炒股票是善业还是恶业?答:我不懂股票,如果是属于赌博性质,学佛人24生 活 篇不应该做;如果是属于储蓄,这是可以的。储蓄没有过失,赌博绝对有过失──增长贪心。真正学佛人不要存钱,存钱是错误的。世间许多苦难人缺钱,你把多余的存起来,却不去帮助他们,这就不应该。佛教导我们,若肯帮助别人,才能真正得到财富。财富是从财布施得来的,愈施就得到愈多。股票赚得有限,若拿去布施,赚得就更多了;可是赚得再多,都不要拿来享受,否则容易堕落。佛教导我们要&舍得&,所得到的再去布施,福报就永远享受不尽。有智慧的人在物质生活上的享受,达到一个普通水平就知足,把多余的布施给苦难众生,这是行菩萨道。所以,最好不要储蓄财富,应当散财布施。问:我们常搞不清楚主导与辅导,往往劝人为善,劝到后来无形中演变成命令,而去主导他人。如何才不会落入主导他人?答:辅导或帮助别人,到最后却变成主宰别人,原因是主观性太强;另外一种原因是烦恼习气,就是想控制别人的念头。学佛人一定要舍弃控制别人的行为与意念,这才能行菩萨道。若处处有此强烈意愿,对修行会造成重大障碍,并且不易得人和。这个意念与行为都不好,应当修正过来。25生 活 篇儒家教人&谦虚&,惟有谦虚才能为众生服务,才能修布施供养。若不懂谦虚,就会贡高傲慢,处处指挥别人,命令式地对待别人,自己往往不知不觉,但别人心里会产生很大的反感,这是在障碍自己的修行。问:被人误会时是否要解释清楚?如何判定在何种状况下须解释?答:这要视情形而定,有些误会必须解释,有些误会可以不必解释。是否应该解释,判断的原则就在于利益对方。有些解释于对方有益,有些不解释于对方有益;只要&不为自己,专为对方&,依此标准而定,就不会有错误。问:学习世间学问时,想到这是浪费时间,应把时间用在佛学上;但学佛时又不放心世间学问,因为它可以赚钱活命。因此,世间学问没有学好,佛法亦无功夫,应如何是好?答:你应该先把世间学问学好,有了一技之长,能帮助自己生活没有牵挂。但生活不必太富裕,日子能过就好,这样就能全心全力学佛。佛法言:&法轮未转食轮先。&最基本的生活若有问题,还有何心思学佛。所以,在家同修一定要生活没26生 活 篇有问题,一家人欢欢喜喜、快快乐乐,这样学佛才能得力。古时候出家人道业成就多,现在出家人成就少,道理在此。古时候居士供养出家人是用田地、山林,所以寺院庵堂都有产业。寺院将田地租给农夫就会有固定的收入,所以不必求信徒,没有经忏与应酬;因为经济没有问题,所以心安,修道容易成就。现在的寺庙没有恒产与收入,完全须靠经忏法会,所以出家人很难成就。我们仔细观察,在家居士有事业,每个月有固定收入,因而比出家人安定,心比出家人清净。出家人即使处于现今的环境,要是如理如法修行,还是可以成就。但是出家人却缺乏信心──&这要靠什么生活?泥塑木雕的佛菩萨能靠得住吗?&自己没有信心,这就难了。如果对佛菩萨有坚定的信心,一点疑虑都没有,饿死也情愿,那么佛菩萨一定会照顾你,真有苦难时会有人来帮助你,会有意想不到的缘分,这是三宝加持。我们对经济来源没有把握,因为不知道何人会来供养,但只有一个信念──念佛求生净土。若真正没有经济来源,我们的心更加坚定,老实念佛。一天没得吃,念一天佛;两天没得吃,念两天佛,三、四天就往生了。要有如此信念,不要贪生怕死。《净土圣贤录》中的宋朝莹珂法师,三天不27生 活 篇吃饭、不睡觉,一心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带他往生了。有这个例子,我们还怕什么!《弥陀经》说若一日到若七日,我们相信,所以心永远保持真诚、清净,绝不向外攀缘。若有人送钱来供养,钱的数目太大,就要问他:&你钱从何而来?家人晓不晓得?&若家人不知,会破坏家庭和睦,或者来源不正、借贷,我们都可以不接受供养。问:居家风水及祖先坟墓,是否会影响在世的子孙?答:若能转境,则同如来。若不被境转,能转境界,绝对不会受风水、坟墓的影响。譬如我赞叹你,你欢喜;我骂你,你生气。你的心会被境界转,就有影响,就会受到命运、风水牵制。我骂你,你不会生气;赞叹你,你不会欢喜。你的心地清净,不被外面境界动摇,风水对你就没有影响。问:有一位老板经常做坏事,但因为他是老板,我们不好开口,使他变本加厉。我觉得不讲出来就等于给他机会做坏事,但听人说,讲出来他会更恨你,会更伤害你,不知如何是好?答:你还是不说较好。你可以把《了凡四训》光28生 活 篇盘片给他看,让他自己去反省、觉悟,这比什么都好。用旁敲侧击的方法,不要直接说,否则恐怕他不容易接受,会起反效果。问:我在公司担任重要的工作,有时为了争取一些利益,会做违背佛的事情,心里很矛盾,是否会影响修行?答:经商是为了争取利益,利益虽然应当争取,但这个利益用来做什么呢?在佛经中有不少商主菩萨,这是佛菩萨应化在世间从事这个行业;他经商赚取的利益不是自己享受,而是帮助社会苦难众生。这是菩萨的作法,你能这样做就对了。问:学佛要达到无心境界,但是否事业也不要努力了?答:佛家讲无心的境界,不是说什么事都不做,那是错误的。就像我们讲的&放下&,有些人误解了,把工作辞掉,什么都不干了,生活因而成了问题,这是完全错会意思。佛菩萨教导我们放下,是放下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之心,不是把什么事都放下。&无心&的意思是无妄心、有真心,无恶心、有善心,不是连真心、善心都没有,这就变成木头人,那就错了。大乘经讲&无心&,29生 活 篇是指无妄心,也就是无妄想心、无分别心、无执著心。而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慈悲心,则是真心。这个心有,与这五种心相反的没有。我们用真心去工作,无论在哪个行业、工作岗位,都是菩萨事业。佛菩萨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做一切众生的好榜样,我们在同行里面,就给同行做一个好模范。譬如,你所经营的事业,一定要用真诚心去做,利益一切众生,绝不为小利而伤害众生。菩萨商人绝对是货真价实。如果真为赚钱,用真诚心来赚钱,绝对不会少赚;若用造罪业、欺骗众生的手段赚钱,所赚的钱还是命中本来有的。&一饮一啄,莫非前定&,所以绝不用欺骗手段谋取利润。问:我学佛以前,人人赞扬我懂事、善良,看到我都会起欢喜心,父母也说我是孝子。可是进佛门以后,按照师父教导去做,用心做善事,却常常被人误会,不知该怎么做?答:你应当好好检点,学佛是不是学错了。凡是学佛会出现这些问题,不是理论上出了问题,就是方法上出了问题,或者是在境界上应付得不恰当,否则学佛所得到的效果,绝对是正面的,一定是很多人欢喜、赞叹、爱戴你。如果社会大众、 30生 活 篇家人都对你起反感,你就要好好想想,把问题找出来,将之消除,就能恢复正常。问:《金刚经》云:&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还要不妄想、不分别、不执著,那是不是世出世间的事都不用去想、去策划;如果不策划周到,又如何能做得完整?答:《金刚经》讲的这个境界太高,那是法身菩萨的境界,不是我们的境界,我们绝对做不到。如果真正明了&三心不可得&,问题就没有了,你就不会来问我;你还会来问我,可见你不懂其意义,也无法做到。不妄想、不分别、不执著,其意思很深。离开妄想、分别、执著,是让你心地得到清净。那么工作时要不要计划?要。当工作时,很认真思考;做完之后,心地清净,一尘不染。若是工作做完了还放不下,日夜都去想着,就会很苦;你得不到休息,无法开智慧,因为妄想、分别、执著障碍了智慧。我们现在不能不用它,但用一会儿就放下,不让它相续,这就对了。真正契入境界,像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要不要事先准备?要不要想想要讲什么?不要。我们在经上看到,都是随问随答,并没有准备!我们还没有契入境界,所以需要充分准备、计划。佛菩31生 活 篇萨办事不要计划,也没有策略,却做得很圆满;我们有计划、有策略,往往还会犯很多过失,还做不圆满。人家是住真实智慧,道理在此地。问:在生活当中,如何学习破四相?答:学习破四相,就是学习不分别、不执著。须从哪里学起?先学不执著,什么事都不要执著,知道一切相是假的,何必执著!要常常念《金刚经》的四句偈:&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能帮助你破四相。问:在工作中要尽职管人管事,还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免得与众生结恶缘?答:菩萨做事一定认真负责,也绝不与众生结恶缘。睁一眼、闭一眼是错误的,这是儒家所讲的&乡愿&。佛菩萨就不是这种态度。与大众在一起生活、工作,菩萨绝对做得比别人多、报酬比别人少,人家看到会尊敬。譬如有奖金、升迁的机会,尽可能让给别人,绝不争名争利,只是认真努力工作,这就是度化众生,做好榜样给人看。《华严》教学总结为八个字──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我们起心动念、一举一动总想到:如果别人像我这样做好不好?如果不好,我们绝对不可32生 活 篇以做。学佛绝对是从本身做起,一定要负责尽职。我们肯吃苦、肯多做事,好处、名利都让给别人,与众生结的就是善缘,而不是恶缘;反之,争名争利,工作敷衍、塞责,人家对你不服,这就与人结怨。不仅是佛菩萨,世间一切成功的人,得到广大群众拥护的领导人,绝对是与大家打成一片;如果是享受特权,别人表面上虽然不说,但内心不服,背后绝对有批评,有意、无意地就与众生结怨,我们应当要避免。问:皈依之后,原来的皮鞋、羽绒服等,应该如何处理?家人吃剩的肉菜,佛弟子是吃了还是倒掉?答:这些事都不要放在心上。皈依前所购买的羽绒、皮革等物品,全部都可以使用。佛家不食众生肉、不穿皮衣与毛衣,这是培养自己的慈悲心。实在讲,这些也是形式,最重要的是要用爱心对待一切众生。晓得要重实质,形式无非是做给别人看的,目的是提倡慈悲心而已。如果你吃长素,家人吃剩的肉,可以布施给动物吃。问:我想放下经营的公司,但现在有四百多名员工,一旦放弃,将会使这些员工失去就业机会,33生 活 篇应该如何处理?答:佛法讲&放下&,不是放下事业,而是放下得失的念头。做生意赚钱不生欢喜心,赔钱也没有烦恼,是把得失心放下;也就是把贪瞋痴慢放下,把一切恶念、恶语、恶行放下,不是叫你把工作放下。你经营企业,员工有四百多人,为什么不去度他们?每天早晨员工上工时,就为他们讲经半小时,自己不会讲可以请别人讲,这是真正爱护员工,真正度他们,那么你的公司就是一个大道场。最方便的方法就是每天播放《了凡四训》电视剧光盘片给员工们看,看上几百遍,他们的心就改变了,就会知道善恶;然后,再找时间与他们一起研究讨论,大家应如何来学习与落实,让大家真正相信因果报应的道理与事实真相,我们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自然就有分寸。问:学佛多年坚持素食,和单位同事用餐时,肉制品剩得很多,扔掉非常浪费,是否可将这些肉制品送给其它吃肉的人?答:可以。这不是杀生,他们丢弃东西,浪费是过失,不是好事。你能分给贫苦的人,这是一桩好事。你可以念佛、念往生咒为这些众生回向,也与他们结了法缘。34佛 学 篇4. 佛 学 篇问:人是怎样来的?世界是怎样来的?答:这个问题很广,不是两个小时所能够讲得完的。你想知道,可以去看《楞严经》,里面讲得很详细。如果想把这个问题搞清楚,实在是不太容易,我劝你把这个问题放下,不要去理会,一心念佛求生净土,到极乐世界去问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会给你讲得很详细。问:人有灵魂吗?灵魂在人体的哪一部分?答:我问你一个问题,你晚上睡觉会不会做梦?那个梦是在哪个部位?是在头上、眼睛上,还是在手上、脚上?从做梦就能肯定灵魂的存在。灵魂离开身体,就像这个人做梦去了,不会再醒来,它到另外一个空间去生活了。若懂得这个道理,人根本并没有死!死是灵魂离开这个身体到另外一个境界,去找另外一个身体。事实上,魂并不灵,如果魂是灵的话,你一定会投胎到帝王将相之家、富贵之家,一出生就享福,那多自在!为什么还投在一个平常人家?35佛 学 篇为什么到饿鬼道、地狱道、畜生道?由此可知,它并不灵。它究竟是什么样子?魂是迷惑颠倒。要是不相信,你仔细去思维,晚上做梦时的头脑,一定没有清醒时清楚。从此就能体会到梦境迷糊,醒来时头脑清醒。人的神识一离开身体,就跟做梦一样,所以是迷魂,不是灵魂。孔子讲了实在话,他在《易经&系辞》里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魂的速度很快,到处飘荡而不稳定;说游魂,与佛法讲的神识,状况非常接近。问:人之初,还没有到人间来,到人间的意义是什么?答:经上有解释,&人生酬业&,过去造的业,现在要受果报,所以来六道受生。我们讲投胎来受这个身,有两个原因:一是来受果报的;另外就是诸佛菩萨乘愿再来,示现度化众生的。问:思考属不属于起心动念?答:思考是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念头有净有染、有善有不善,其中差别很多。与性德相应的善念是健康的,与性德违背的念头是不健康的。学佛的人要常想到佛的教诲,将佛的教诲在日常生活36佛 学 篇中做到,这很重要。做到之后会有悟处,对佛的教诲就有更深更透彻的理解,这是智慧现前。解能帮助行,行又能帮助解,解行相应,解与行相辅相成,从初发心到如来地都如是。问:世界上所有生物都有灵性,不只人类有。灵性是从哪里来的?答:佛在经上告诉我们,灵性是本具的,不是从哪里来的。没有来去、没有生灭,而是本具的,这才是真正的自己。禅宗讲&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也就是你所讲的&灵性&。你说一切生物都有灵性,这个&灵性&以佛家而言,在动物(有情众生)称为&佛性&,在植物、矿物(无情众生)称为&法性&。佛性与法性都是本具的,没有来去。每个人的灵性确实有高低不同,最高的是佛菩萨的灵性,我们就差远了。这个原因何在?佛在《华严经》上讲得很清楚,一切众生的灵性是平等的,绝对没有差别,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我们今天灵性变得很弱,就是因为有妄想、分别、执著掺杂其中,把灵性搞得不灵了。佛苦口婆心教化众生,教的就是这个,只要我们哪天觉悟了,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圆满的灵性37佛 学 篇就会恢复,这个恢复就称为&成佛&。问:我一念佛就控制不住眼泪,但听人说好流泪是悲魔。什么是悲魔?如何区分?答:这种情形不是悲魔,悲魔是悲伤得很痛苦,而且是不间断的,时间很长,控制不住。你这种情形就是经上讲的:听到佛号或念佛、听经,不知不觉悲从中来。这是过去生中曾经修学过这个法门,但没有成功(如果成功了,就到极乐世界作佛了),这一次再遇到,阿赖耶识的种子起现行,才有这种情形,这是好现象。希望你这一生把握机会,不要再错过了。问:临终阿弥陀佛来接引时,佛的影像是从西方极乐世界来的,还是自性感召所现?答:从相上讲,佛是从西方极乐世界来的;从性上讲,是自性变现的。所以,这两种意思都讲得通。两个意思要是融成一个意思就圆融了,把它分作两截是因为修学的境界不高。真正契入境界,入不二法门,性相是一不是二。问:我觉得信、解、行、证的&行&最难,如果不能证得,往生净土是否完全没有把握?38佛 学 篇答:往生净土并没有要我们证果,这是净土法门殊胜之处;除净土之外,其它法门都要证果。大乘从菩萨初信位逐渐向上提升,小乘从须陀洹果逐渐向上提升。净土法门可以&带业往生&,虽然不须证果,但要有能力伏住烦恼习气。若是伏不住而常常犯,就不能往生。伏住之后,根虽未断,但是可以不犯。也就是说,在顺逆境缘中,自己有忍辱的本领,可以不发作,能养成这个功夫,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没有障碍。这个功夫怎样养成呢?一定要看破、放下。须常想佛在《金刚经》上所说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不要去认真,不要去计较,不要放在心上,我们的心就平了;看到别人有过失,那是他的过失,与我不相干,只要自己不动心,就能往生。修行人不能成就,最大的麻烦是把别人的过失放在自己心上,不肯放下;看到这个人不对、那个人也不对,牢牢记在心上,把自己往生的机缘毁了。聪明人看到一切众生造极重罪业,也不会放在心上,他的事情与我何干?真正好的同参道友,就要提示、规劝他。但是古人告诉我们,劝人顶多只能劝三次,四次就会变成冤家对头。劝了三次还不肯改,就不要再劝了,见了面恭恭敬敬、39佛 学 篇欢欢喜喜。要和他做朋友,不要做冤家,这是古圣先贤所教导的处世待人原则。问:老法师曾说&唯心净土,自性弥陀&,那何必还要求生西方净土?二者有何差别?答:这两句话是引述自佛经,并不是我说的。&自性弥陀,唯心净土&,是从理上说的。要是不求生西方净土,必须靠自己的力量亲证&自性弥陀,唯心净土&,契入这个境界就成佛了。也许你有能力,可以不必往生,而在这个世界成佛;我没有这个能力,一定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见阿弥陀佛,才能亲证&自性弥陀&。问:您常讲,要先度自己才可度人,只有真菩萨才可以度人;又说,念头一转,只要为众生就是菩萨。这是否有一点矛盾?答:先度自己,而后度别人,这是菩萨的事情;自己还没有能力,就去度别人,也是菩萨事业。这两种人都是菩萨,不过这里面有差别。自己尚未得度,就去度别人,这未必靠得住;你认为是度别人,别人是不是真的得度了?你把他度到哪去了?所以必须自己先得度,认识方向,是过来人,才不会误导众生;自己尚未得度,不是过来40佛 学 篇人,随便指路,这是一桩危险的事情。但在净宗有一个方便,专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绝对正确。自己虽未得度,但劝人念佛求生净土,绝对没有错。因为诸佛如来都是这样教导众生,还会错吗?其它八万四千法门,你自己尚未得度,绝对不能度人;惟有净土法门,自己虽未得度,也可以度人,这是必须辨别的。所以,把阿弥陀佛介绍给人,劝人念佛求生净土,这个人是菩萨。菩萨自己能不能往生?不一定!菩萨不能往生的也很多。什么菩萨?&名字菩萨&──有名无实的菩萨,这不能往生。自己不能往生,但他所劝之人要是真肯信,就能往生。如果他劝了几十个人、几百个人都往生了,自己虽未往生,不要紧!到临命终时,那些已往生者会跟阿弥陀佛说:&我们能到极乐世界,都是他劝我们的。&就拉着阿弥陀佛来接引他往生,这是可能之事。只要他那时见到阿弥陀佛,真的想去,他就去了;如果见到阿弥陀佛还不想去,就没有办法。大慈菩萨讲得好:劝两个人念佛,就比自己精进;劝了十几个人,福报就很大。能劝几百人、几千人,你就是真菩萨;能劝一万人,你就是阿弥陀佛的化身。这是勉励我们把净宗法门普遍介41佛 学 篇绍给大众。这些事理都清楚了,你的疑惑就能解除。问:当发心行善时,众生所获得的利益并非圆满,自觉其中必定有漏,如何做才能无漏?答:这种事情总在&缘&字,缘的关键是众生的善根、福德。众生有善根、有福德,菩萨、有心人来提倡善法、提倡正法,自己依教奉行给大众做榜样,对他一定有启发性;如果众生没有善根、福德,我们做再好的榜样,他看了也是无动于衷,麻木不仁。这种状况,古人已经做出榜样给我们看,所谓:&进则利益天下,退则独善其身。&这就是告诉我们,如果有缘,应舍己为人,纯粹做利益众生的工作;如果没有缘分,就应当隐居(佛家讲&住山&,就是隐居不下山,或是闭关),完全做独善其身之事,把自己的德行与学问向上提升,等待机缘成熟。必须&厚积薄发&,积得愈厚,发出的力量就愈强。印光大师为我们做了好榜样,他老人家七十岁以前并没有人认识,这是独善其身;七十岁以后被人发现──他八十岁往生,末后这十年利益众生是兼善天下,那个力量太大了。时间虽然短,42佛 学 篇但因为积得深厚,所以发出的力量强,影响力就大。鸠摩罗什大师也是如此,他到中国很长时间都无法发挥,一直到姚兴做了皇帝才把他请出来;他在中国弘法利生只有七年,七年的影响太大了。所以,要影响面大、时间长,积德、积学一定要深厚。问:我先生相信因果,不杀生、不恶口,爱帮助人信佛,但对于极乐世界却半信半疑,怎么办?答:相信极乐世界不容易,佛经上说,会相信西方极乐世界有两种人:一种是从教理上,对于佛陀讲经的义趣,有相当深度的理解,从此地建立信心,才会修学净土法门。另一种是过去生中善根、福德、因缘深厚,遇到这个法门,虽然不懂道理,接触的时间很少,可是他信得很诚,很认真努力念佛,这种人往生机会也很大。平常人对这桩事情总是存疑,不但是在家同修,连出家的一些法师,对这个法门产生疑惑的也很多。所以,我们遇到这个机缘,能够相信、理解、依教奉行,都是善根、福德、因缘成熟。这个机缘不是轻易能够遇到的,遇到之后必须牢牢掌握住,这一生当中绝对要求生净土。43佛 学 篇问:《感应篇》说人看不到鬼,鬼看不到人,但为什么又说冤鬼时常在我们周围等待机会?以悟达国师的公案来看,冤鬼跟着他十世,那么长的时间,这些冤魂难道不必受报吗?答:这个事情很复杂。当然,这个鬼能跟随悟达国师十世,等待机会报仇,也不是平常的鬼,平常的鬼做不到。不说别的,没有耐心就做不到,早就去投胎了,哪能等到十世。由此可知,冤仇结得很深、报复的心很强烈,就能够追随;如果报复的心没有这样强烈,等待一段时期没有机会报复,他就走了,这种情形也很多。一般人见不到鬼,鬼也见不到人,如果能够相见,就会产生干扰;但是在特殊情况或缘分下,就会见到。所以,有些同修曾经见到过鬼神,他们所见到的鬼神状况,与经典记载的都相应。这是真的,不是假的。问:到天道的人是否也坐莲花台?答:没有。只有佛道坐莲花台,尤其是净土宗。因为西方极乐世界是莲花世界,莲花化生,其它世界不一定莲花化生。莲花化生才见到莲花,不是莲花化生就无此境界。44佛 学 篇问:人法界比鬼法界的心清净,何以鬼道有五通,而人道却没有?答:鬼道得的五通是报得,不是修得。天人也有五通,也是属于报得;人道、畜生道,这两道没有五通,要靠修得。修得与报得不同,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及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有很多这类的公案。譬如狐狸是畜生道,要修成人身必须五百年,才能修成五通。畜生道的五通是修得的,能够化身也是属于修得,不是报得。问:有人举着牌子写道:&缴五块钱就可以让某某法师替你在极乐世界登记名字&,有很多人去缴钱,我们应如何处理?答:我也愿意去缴钱,这是好事情。问题是他有什么保证?如果他没有保证,到时候不兑现,我们的钱就给他骗去了。所以,他若拿不出保证,就不要相信他,这是很明显在骗人,受骗的都是好心想到极乐世界的人。极乐世界修学很困难,花五块钱就可以买到通行证,这太容易了,不要说五块,五万块我都愿意买。问:佛门讲功过不能抵销,要怎样说明才圆满?对于修行人有什么启示?45佛 学 篇答:功过确实不能抵销,我们用&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作比喻:瓜的因不好,代表&恶&;豆代表&善&。我的瓜种下去后,现在知道错了,而我现在种了很多豆,那么瓜会不会变成豆?不会!瓜还是结瓜,豆还是结豆。这就说明功过不能抵销。绝对不是种了许多豆,瓜就不会结瓜。无始劫以来的善恶业因绝对不能抵销。但是,&因&要变成&果&,当中要有&缘&,所以佛法讲&缘生&。若是恶因很多,不想结恶的果报,就须把恶缘断掉。譬如种瓜,若不想让它结瓜,就把瓜的种子放在茶杯里盖住,它没有土壤、空气、水分,经过一百年也不会结瓜。这是缘没有了。若把瓜种在肥沃土地,它有水分、肥料、日光的缘,一定会长得很好。所以,想让&善&能够成就,一定要修善缘;要是将恶缘断除了,恶的种子就不会结果。问:如果一个人没有任何宗教信仰,但是心地善良,能否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答:心地非常善良,但不相信西方极乐世界而不想去,就不能去;如果他临终还没有断气之前,听到阿弥陀佛、听到西方极乐世界,心生欢喜,发愿往生,绝对得生。学佛一天都可以往生,而46佛 学 篇心地善良就是他的本钱。问:念佛人可以在臂上燃香吗?答:可以!但要知道燃香的意思是供佛。经典告诉我们,燃指、燃身的意义在于&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不是真的叫你烧自己的身体,身体若烧掉了,还有什么用处!所以,燃香的真义是在佛前发愿舍己为人,这叫真供养。能够为别人而牺牲自己的生命,在所不惜,这是真的燃香;否则,你将全身燃完了,也毫无功德。所以,你在身上燃一柱就行了,常常看到,提醒自己绝对不能自私自利,一切要为众生、为正法,这就对了。问:为佛像装脏,表示什么意义?答:过去中国的泥塑木雕佛像,多半佛像后面有一个可以打开的小门,里面会装一些符咒,这叫&装脏&,这就像人体内的五脏六腑。这是世俗的见解,实际上造佛像不须用这些。佛像是表法,佛弟子供养佛像有两种意义:第一是&纪念&的意义。&慎终追远,民德归厚&,是纪念老师,不忘老师教诲的恩德。第二是&见贤思齐&的意义。看到佛,佛也是人修成的,他能成佛,我也应当好好修行,跟佛一样成就;看到菩萨,我也47修 持 篇应该作菩萨。因此,&装脏&实在是没有必要。5. 修 持 篇问:深圳是一个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许多密宗活佛、法王来此化缘,有许多净宗同修也去灌顶,这样做对吗?答:这是各人的因缘不同,无可厚非。但是要了解灌顶的真正意义,不是形式上的。若用一点水洒在头上就开悟了,那我们何必学经教学得这么辛苦!释迦牟尼佛又何必讲经说法四十九年,只要每天拿着水洒就好了。要明白道理。你去接受灌顶,他将水洒在你的头上,你是不是真的开悟?果真开悟,有效!黄念祖老居士是密宗的上师,他在《无量寿经》注解里讲得很清楚,&灌&是慈悲加持,&顶&是佛法里最殊胜的第一法门;灌顶就是将佛法的菁华传授给你,而不只是拿水洒头。懂得这个道理,我们每天将《无量寿经》或《阿弥陀经》念一遍,就是阿弥陀佛为我们灌顶一次,念两遍就灌顶两次。那不是密宗的仁波切、活佛为你灌顶,而是阿弥陀佛为你灌顶、十方诸佛如来为你灌顶。48修 持 篇所以,一定要懂得佛法的道理,知道怎样修学才是对的;遇到亲朋好友,应将这些道理为其说清楚,至于他去不去,各有因缘,不必障碍,这样就好。问:听《无量寿经》觉得很相应,很能契入,但听《华严经》就觉得很茫然,这是不是境界不够?答:人有过去、今生,学佛同修并不是这一生才开始学佛,每个人的善根都很深厚。过去你所修学的法门,这一生遇到了,就会觉得很投缘、很欢喜;从前没有学过,这一生遇到了,就感觉很生疏、很茫然。你这种情形大概是过去生中修过净土,《无量寿经》念得很多,所以一遇到就生欢喜心;可能《华严经》从前没有学过,所以接触之后就比较生疏。原因在此地。问:朝阳寺有一位居士&止语&修行两年多,后来我发现他心地并不清净,言谈中现出烦恼相。我认为这种修行是断了与众生的法缘,是很悲哀的事,这种方法对吗?答:你的想法很正确。止语的目的是在专心,远离外缘的干扰。口虽不说话,还常用笔写东西传递给人,这个多麻烦,不如讲话方便。他这种止49修 持 篇语是形式上的,念头并没有止住。祖师大德教导我们,修行要从根本修;根本是心地,要求的是心地清净,心地不染,心地离缘。形式上,遇到有缘的众生也要帮助。止语也可以帮助人,帮助哪些人?废话太多的人。看到人家不说话──多话不如少话,少话不如不说话。但是要契机,你所示现的如果不契机,这个示现是白费工夫,没有人能懂、能受感化。总而言之,心之所思、行之所为,一定要利益众生,对众生有好处;不能利益众生的,我们就不做。我们的时间、精力有限,应当多做有利于社会大众、感化社会大众的事。问:实施观心法门后,杂念妄想不多,能保持空念和无念的状态。古德有云:&起心动念是天魔,不起心动念是阴魔,要起不起时是烦恼魔。&有念与无念似乎相违背,究竟如何才好?又,何谓天魔、阴魔、烦恼魔?答:&魔&的名称、含义,《楞严经》讲得很清楚。《楞严经》上说,无论什么境界现前,绝对不可执著,这样就好。而且《金刚经》也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离妄想执著实在是不容易,净土宗教我们执持名号,专执持阿弥陀佛的名号,50修 持 篇其它的都不要执著,这是一个好办法。用一句&阿弥陀佛&,把其它的执著都换掉,这个容易,所以念佛法门叫&易行道&。佛教我们要执持,一直到临命终还执著阿弥陀佛来接引,到了极乐世界再离一切执著。我们可以用这个方法得生西方净土,这是稳当、可靠而且快速;往生极乐世界成功的果位是想象不到的,超越其它法门。正因为如此,十方世界诸佛如来都赞叹阿弥陀佛。问:在日常生活、工作上,应随时念佛,但如果所做的工作须要用心,应如何对待?答:这个很简单!如果是不用思考的工作,可以一面工作、一面念佛,或者可以听佛号。但是须用思考的工作,绝对要专心,就先将佛号放下;等工作完成之后,把工作放下,再将佛号提起。问:我们专修净土法门,是否须要在初一、十五念《地藏经》,或念地藏菩萨圣号?这算不算夹杂?答:这要看什么情形,如果你是慈悲心为一切恶道众生念经超度,这很好;如果自己专修净土,就没有这个必要。清朝乾隆时代,慈云灌顶法师51修 持 篇在《观无量寿佛经》注解里告诉我们,消除业障力量最殊胜的,就是恭敬持念这一句&阿弥陀佛&。他说业障重的人,所有一切经典、忏悔仪规都无法救,最后还有这一句佛号能救。造了五逆十恶之罪,只要他一口气不断,头脑清楚,真正忏悔,这一句佛号也能往生。如果得了痴呆症,就没有办法,这是业障现前。所以,名号功德不可思议,所有经忏都不能与之相比。问:相貌较差的修行人应如何克服自卑的心理?答:要想把自卑的烦恼消除,只有一心念佛,不要想相貌的好坏。我们念佛修因证果,果报是究竟圆满。现在相貌丑陋一点没有关系,到极乐世界就是最殊胜的相好。十八罗汉、五百罗汉的造像,相貌各个不相同,有很多稀奇古怪的相貌,但是他有慈悲与智慧,所以并不难看。明白这个道理,就不要在相貌上生分别、执著,只要一心念佛,我们的身体、相貌不知不觉都会转变。《无量寿经》上讲,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相貌就相同了。为什么要相貌相同?因为他方世界相貌好的人傲慢,相貌不好的人却自卑;阿弥陀佛大慈大悲,在极乐世界把这桩事情消除了,所以每个人的相好都与阿弥陀佛相同,绝对没有52修 持 篇任何差别。大家相貌都一样,是否会混淆?到了极乐世界,每个人都有智慧,具足六种神通,所以绝对不会混淆。问:佛家说&相随心转&,法师说我们可以依自己的相貌来对照修行功夫。是否相貌较差的修行人,修行功夫也比较差?答:不一定!因为人的相貌与前生所修的福报有关。四十岁之前,相貌好坏是前生注定的,这是过去生中的福报;四十岁以后,相貌好坏自己要负责。这句话是何道理?从出生后四十年中,心行的善恶会影响相貌;所以年轻时相貌很好,晚年相貌未必就好。相貌会变,变好还是变坏,与自己的心行(起心动念、生活行为)有绝对的因果关系。佛说菩萨修行成佛之后,还须以一百劫时间专门修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是善因所得的善果。佛为何用这么长的时间来修相好?这是一种示现,是表演给我们看的。众生都希望自己相貌好、身体好,佛就做这些示现;什么样的相貌是由什么样的业因修成的,你修这个因就一定得好果报。53修 持 篇问:学佛人执著不除,终难作佛。我佛慈悲有妙法门,以方便为究竟,教令专执念佛得不退转,同成佛道。然学人之中,执念阿弥陀佛与念观音不同,此执是否障碍佛道?若有障碍,如何使令解脱,成就菩提之道?答:念阿弥陀佛与观音菩萨都一样,但是不能执著,执著就成了障碍。你喜欢念观音菩萨,就一直念下去,求生净土,临命终时,观音菩萨会来接引你。专念阿弥陀佛,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会来接引你;也可能观音、势至菩萨陪同阿弥陀佛一起来,感应道交不可思议!这是世尊教导的奇妙方法。问:我每天早上念五千遍观世音菩萨圣号,下午则诵三万遍阿弥陀佛圣号,这样是否念佛不专一?每天还要不要持诵一部《无量寿经》?答:早晨念观音菩萨,晚上念阿弥陀佛,也算是专修,不算夹杂。至于要不要诵经,要看自己的时间,有时间可以诵经。诵经是明理,可以坚定信愿。问:法师说要一门深入,只读一本《无量寿经》,但我读了几年,家中时常有一些烦恼、不安宁;54修 持 篇最近,我另外发心加诵《地藏经》,感觉家中安宁多了,这样是否夹杂?答:修学有正助双修,我们一心求生净土,以《无量寿经》、念佛作为正修,用《地藏经》作为辅助,不算夹杂。什么原因?自己的业障习气太重了,《地藏经》能够让我们常生惭愧心、忏悔心,对于学净土不但有很大的帮助,肯定能够提高品位。问:依师父的话,《无量寿经》先念三千遍再求解,这当中是否讲解也暂时不听,专诵《无量寿经》?答:讲解可以听,并不妨碍。专诵是修定,听讲是帮助你开智慧,可以同时进行。问:对治昏沉、妄念,最好的方法是什么?答:经行、拜佛。通常念佛堂的中间是拜佛区,四周围是绕佛区,两旁是止静区。容易昏沉就用绕佛、拜佛的方法来对治,妄念多的时候用止静,止静与禅定一样。因此,方法没有一定,自己要懂得调节,什么方法有效就用什么方法。问:在静坐和听讲解录音带、录像带的时候,就55修 持 篇会看见佛菩萨像的境界;而且每天念佛和念经,头部总有一种气感旋转波动,这是什么原因?答:这种境界现前不要去理会,不要把这个境界放在心上,也不必跟别人说。谚语所谓:&见怪不怪,其怪自败。&《楞严经》说得很好,无论是佛境界、魔境界,不理会都是好境界;如果执著在这个境界上,它就变成魔障。不去理会,过一段时间自然就正常。问:知善知恶、知是知非,如何才做到不执著?答:知道善恶是非很重要!印光大师一生教学,着力就在这一门,他用《了凡四训》教人认识六道众生业因果报的状况;用《感应篇》、《安士全书》帮助我们认识是非、辨别邪正。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能依照这三部书断恶修善、远邪就正、老实念佛求生净土,绝对得生。《十善业道经》就是教我们辨别善恶。十善的反面是十恶业,造十恶业绝对会堕落。我们不能掉以轻心,一定要认真努力地去体会、修学,它能成就念佛往生的大业。要做到不执著是功夫,必须真正认知《金刚经》说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晓得一切现象是虚妄、不是真实,晓得&三心不可得&,一56修 持 篇切执着自然会放下。知道执著是一场空,绝对不是执著就能得到。你不执著,诸法是空的;你执著,诸法还是空的。佛教我们离一切妄想、分别、执著,绝对正确。问:如果有人恨我,应该如何化解?大概需时多久?自己能否感应到恶缘化解了?答:这是一个普遍的问题,也是非常重要的问题。说实话,我们一生的造作,恶业多过善业;处事待人接物,恶念多过善念;自私自利的念头、行为多过利他,于是冤亲债主就多了。虽然佛菩萨教导我们冤家宜解不宜结,可是我们在有意无意、不知不觉之中,就与众生结下许多冤仇。想要化解这些冤结,这是觉悟。用什么方法来化解?要用慈悲心、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这就能化解。别人恨我,我不但不恨他,还要尊敬他、爱护他。对于毁谤、侮辱、陷害我的人,没有丝毫怨恨念头,因为我们知道&因果通三世&,所谓&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他侮辱、毁谤、陷害我,必定有原因,总是我过去生中对不起他,也曾经害过他、毁谤他、侮辱他,今天他这样对我,这是报应。懂得是报应,我们欢喜接受,不再有报复心,这个帐到此就了结;如果还有报复57修 持 篇的念头,就冤冤相报没完没了。一定要觉悟,无论别人用什么手段、方法对待我们,都要欢欢喜喜,丝毫怨恨念头都没有,对方慢慢会觉悟,就不会再恨你、侮辱你。这是我们对他的回报,帮助他觉悟,也帮他消业障,成就自己的德行,一举数得,这是好事,必须永远不变更。所以,对怨恨我们的人,永远爱护、关怀与帮助,冤结自然化解。问:学佛后做了错事,过后已经改过,但是不好的念头常现前,不知如何是好?答: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而且是许多同修的问题。学佛为什么功夫不得力、境界转不过来,毛病也在此。自己晓得错了,也知道改,可是改得不彻底。《十善业道经》讲:&夹杂不善&。怎样才能做到不夹杂呢?印光大师教导我们的方法很好──要常常想到&死&。我快要死了,自然就放下了。印光大师在念佛堂的佛像后面写了一个&死&字,所谓&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人生在世一场空──&万般将不去,惟有业随身&。常常这样想,万念俱灰,才回得了头。我们活在世间绝对不是为自己,自己随时随地都可以死,对自己、对世间一切人事物,绝对58修 持 篇没有留恋。活在世间就是要为众生、为佛法,为大众做好样子。别人不能放下的,我统统放下;别人犯过,不能痛改,我犯过了,真正能改。要做出一个知过能改的好样子,一切为众生,为正法久住。学佛的人绝对不怕死,死后换更殊胜的境界,这是有智慧的做法;如果死了堕落在三途,愈转愈苦,这是愚痴。所以,真正想要改过,就要常念&死&。佛在大小乘经中常教我们&六念&,六念前面是念三宝,后面是念天、念戒、念无常。过去很多修行人都将《无常经》作为早晚课诵,现在念这本经的人比较少。我们须用这个方法克服烦恼习气,这一生才有救。&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有这个机会绝对不能错过。问:念佛时起了非常恶的恶念,如五逆十恶,要如何去对治?最近心行好像非常邪恶,是不是着魔?答:是否着了魔,自己很清楚,用不着问别人。如果有这些事情,念佛时要忏悔,把这些恶念忏除;在念佛堂多拜佛、多看佛──观像念佛。看佛的相好,把自己的念头放下,这非常重要,这就是修忏悔法门。最好能多拜佛,心里所有一切59修 持 篇念头统统放下,意志集中念阿弥陀佛、观察阿弥陀佛、礼拜阿弥陀佛,这就很有效果。问:修学已有多年,读经、念佛还是散乱、昏沉,还有嫉妒现前,感觉功夫不得力,应如何对治?答:最好的对治方法,就是深入经藏。实在说,现代人在某一方面福报比古人好,古人要听法师讲经说法,必须遇到真正讲经说法的人,还要到现场去听;如果自己根性不利,听了就忘,也很难得利益。现在科技发达,每一堂讲演都能够保留录音、录像,可以反复听。所以,古时候中下根性之人,一生当中能够开悟的很少,开悟的都是上根利智之人;而现在中下根性之人有福,可以将这些录音、录像带回去反复学习。我曾经跟同学们说过,洛杉矶有一位赵立本居士,是一位大学教授,退休后听到佛法非常欢喜,他只选择两部经──《六祖坛经》和《金刚经》。他将这两套录音带听了二十几遍,而后来问我:&我专学这两部经,念佛求生净土,可不可以?&很好!古时候这种例子很多,近代江味农居士、周止庵居士就是用这种方法──&教宗般若,行在弥陀&,都有成就。我就勉励他:&听二十几遍还不够,至少要听一百遍到两百遍。&他采纳了我的建议,他真干,听了一百遍之后,60修 持 篇这两部经他讲得很好,现在美国各地有人请他讲这两部经,他变成了专家。功夫得力在一个&专&字,必须锲而不舍。所以不要多,一部经通,一切经都通。从此现身说法,劝导初学者要&一门深入&,做一个榜样给他们看。《华严经》上那么多的菩萨、天神、杂神众、人王、长者、居士,他们修学的都是一门,没有修两个法门的,这都是现身说法。我这几十年中所讲的经论至少有几十种,这是无可奈何,因为这些经论没有人讲;如果有人讲,我绝对不讲,我会专讲《阿弥陀经》。我这个样子,诸位不要学,为什么?非常困难。如果功底不深,对你们绝对有影响。要学,最低限度要像古代智者大师,对往生极乐世界真有把握,牺牲自己的品位来帮助别人,这才可以。诸位要晓得,专攻、专学,品位增高。智者大师往生时,学生问他到极乐世界的品位,他说:&如果不领众,我的品位很高;就因为领众,所以是五品位往生。&五品位是生凡圣同居土,这是舍己为人,牺牲自己的品位。如果自己往生没有把握,绝不能干;为了帮助别人,到最后自己还要轮回、堕三途,那就错了。61修 持 篇问:法师提倡诵经,专诵一部经就够了,是否表示其它经亦不必求理解?例如听讲其它经的录音带。答:听讲经可以帮助你开智慧,你可以听,不必读诵,也不必求深解,懂多少算多少,全心全力念佛就好。但是,专诵一部经容易得定,念太多确实有障碍;如果开悟后就没有关系,未开悟前一定要以修定为主。开悟之后&法门无量誓愿学&,一点障碍都没有。这是祖祖相传的老方法,很有效果。专诵一经,随便诵哪一部都能得定,&法门平等,无有高下&。可是你涉猎太多,绝对会分心,对于修定就产生障碍。问:有些人瞋恨心很重,经常无来由地发火,即无明火,这是什么原因?如何化解?答:瞋恨心重,说明这个人的业障习气很重,很容易生瞋恚心,看人不顺眼,看事也不顺眼,这是他的业障。但是,对真正修行人来说,他是个善知识,因为若无这些人来找麻烦,天天来骂你、侮辱你、欺负你,你的忍辱波罗蜜到哪去修?所以遇到这些人,我们一切承受,合掌恭敬,接受教训,一句话也不回。他说完了,谢谢他,阿弥陀佛!他每一次骂,你都是这个态度,久而久之, 62修 持 篇他会觉悟、会感动。绝对不可以对骂,对骂就没完没了。他一个人骂,骂累就不骂了。他在那里骂,我在这念阿弥陀佛,让他骂,这是消自己的业障;他替我消业障,我应当感谢,我念阿弥陀佛回向给他。如果别人赞叹你,也不要生欢喜心,这未必是真的;人家恭维你,要想到自己哪有这个德行让人赞叹,要生惭愧心。问:夜晚梦见一个同学和一个人在我的床边转来转去。临走前还对我打招呼,让我好好睡觉,他是从窗口走的,这是什么原因?答:一般来讲,这是你的气很衰,精神意志不集中,所以才会见到这些鬼神。虽然他们没有恶意,也不是好事情。你见到之后,必须见怪不怪,不要放在心上,不要常常去想,要多想佛、念佛,这些不正常的际遇自然就没有。经上告诉我们:&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问:被鬼压了,该怎么办?答:鬼道中确实有压鬼,常常会欺负人。一个人心地清净、心行善良,鬼就不敢欺负他,而且会受到鬼神的尊敬与拥护。凡是被鬼压,自己一定63修 持 篇要觉悟,大概是心地不善、行为不善。为什么?因为鬼瞧不起你,来欺负你。念佛人功夫还不到家,也会被鬼压。可是念佛人因为常常念佛,遇到这些事情,心一想到佛号,梦中念佛或念菩萨名号,鬼就会立刻离开。问:看不顺眼的人要如何对待?答:能把看不顺眼的人也能看得很顺眼,问题就解决了。当彼此看不顺眼时,要回过头来反省、检讨自己,改过自新。看不顺眼属于傲慢,傲慢是瞋恚,要把这个毛病彻底改掉,学佛菩萨,诸佛菩萨看妖魔鬼怪都很顺眼。问:弟子的亲属参禅二十年,好像有一点成就。可惜走火入魔,见到任何事物都害怕,弟子应以何种方法指导他回头念佛?答:参禅有了成就,绝对不会有这个现象。参禅与学密非常容易走火入魔,一定要有真善知识在旁边指导、照顾,否则很容易出差错。往年倓虚老法师说,他一生当中看到、听说参禅的人,得到禅定的,他曾经见过,也听说过,但参禅开悟的,他从来没有听说过。参禅得禅定已经相当不容易,真正得禅定多半是生四禅天,这就很难得64修 持 篇了。若参禅不能大彻大悟,就不能了生死、出三界。学佛学到走火入魔,果报就不好,必定是堕三恶道,来生不可能得人身。你帮助他回头念佛,这是非常难得的一桩好事,但他如果不能接受,这个事情就难了,怕的是他坚固执著,轻慢净土,很不容易接受这个法门。你不妨试试看,帮他的忙,这是自己尽心尽力,也尽到朋友、亲属的本分,至于有没有效果,就看他自己的福德因缘。问:为何不能达到见和同解?答:主要原因是专门见别人的过失,不能和睦相处,所以见和同解做不到。见和同解最小的范围是在家庭,一家人和睦。家庭的核心是夫妻,夫妻好合,家庭和睦,家和万事兴。怎样才能和睦?要专看对方的好处,不看对方的缺点。夫妻尚未结婚时,彼此都看对方的好处,所以生欢喜心;若结婚后专看对方的缺点,所以会吵架。若能永远看对方的好处,不要将对方的过失放在心里,夫妻就能白头偕老,家庭就和合兴旺。常看别人的过失,把别人的过失记在心上,就破坏&和合&。在僧团中,&破六和敬&是阿鼻地狱的罪业;在世间法,这是破坏社会和谐、65修 持 篇国家安定、世界和平,所以这个罪过很重。因此我们一定要记住,绝对不要把别人的过失放在心上,我们的心纯善,心永远是清净、真诚、慈悲,这是自性,这是真心、佛心,这样我们才会有成就。问:修定必须打坐、参禅才能证得吗?答:打坐、参禅未必能证得。首先要懂得何谓&定&。我们六根接触外面的境界,不受影响,做到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就称作&禅定&。若每天面壁打坐,坐上几个钟点,看到不高兴的人还会生气,看到喜欢的人还会手舞足蹈,就是没有&定&。问:是否只要将《无量寿经》念三千遍,就保证可以往生?所以不少人都以念经为主、念佛为副,也有人提出异议,何者正确?答:我过去一直教导同修们,修学净土要先将《无量寿经》念三千遍,但是并未说保证可以往生。念三千遍之用意,是要把心定下来。世出世间修学,首先是要把心定下来。用念经的方法把心定下来,而后就会开智慧。心很乱、很烦恼,不会生智慧;心定下来之后,烦恼轻、智慧长。这时66修 持 篇就要解经义,经中的道理懂了,方法都记得很熟了,才能落实到日常生活与工作中,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这是真正学佛。所以,佛经不是念给佛菩萨听的,而是为了自己。读经在修学过程中,是帮助我们信解,让我们对净宗有深刻的信心、坚定的愿心。信心与愿心都是从理解而生的,如果对净宗一无所知,信心、愿心怎能生得出来!所以,三千遍之后再来解义,就是建立对净土的信愿。有了信愿,然后执持名号,老实念佛,才能保证往生。真正的功夫还是在执持名号,千万不要会错意。问:《金刚经》说&三心不可得&,那么言语、音声是不是也不可得?要不要去执著或去想它?答:《金刚经》这句话若是真懂,你的问题就都解决了。&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万法皆空&,但是要记住──因果不空。因果何以不空?因变成果,果变成因,因果的转变不空,循环不空,相续不空。所以佛教给我们,种善因一定得善果。想就要想善事!什么是善事?利益众生、利益社会的事情。不要想利益自己的事情,否则绝对免不了贪瞋痴;增长贪瞋痴,麻烦就大了。67修 持 篇问:自从认识了《无量寿经》,就坚持早晚读诵,但是每天还犯过失,要如何才能收摄这颗心?答:你能问这个问题,就说明已经觉悟了,佛家讲:始觉。无量劫的习气,现在想断当然不容易;虽然不容易,一定要断。如何克服自己的困难?古大德教导的方法是读诵,要坚持每天认真读诵,一天都不能缺。读诵时间可以自己选择,要是时间多,每天念两三个小时;如果工作繁忙,每天念一小时或半小时。半小时也不算少,天天不缺,这是功夫;有一天缺了,明天再来补,功夫就断了。绝对要坚持,一天都不能缺;念上三年五载、十年八年,不知不觉就能脱离习气。所以,古圣先贤教诲薰习的力量很大,这个我们要能体会,不可疏忽。问:前段时间我一直诵《无量寿经》,心很欢喜,后来遇到九华山师父,说我以前谋财害命,让我诵《地藏经》,可是诵起来很吃力。现在每天拜《地藏经》、诵《无量寿经》,这样修学可以吗?答:假如你到天台山再遇到一个法师,教你诵《法华经》;到五台山去,一个法师又教你诵《华严经》;遇到一个法师就修一个法门,遇到两个法师就两个法门,遇到三个法师就走到三叉路口,68修 持 篇遇到四个法师就在十字街头,再遇到更多的,就不知道走到哪里去了。所以,古人的教导有道理,我们跟老师只能跟一个。我初学佛时跟李炳南老居士,那时我没有出家,一入门就是坚持三个条件:第一、就是以他为老师──唯一的老师;除他之外,任何出家、在家的法师大德讲经说法,一律不准听。第二、所看的书籍、学习的功课,由老师指定,老师没有指定的,一切经论都不可以看,这就是&一门深入&。第三,以前学的一律不承认,从今天起,从头开始。我亲近他老人家之前,曾亲近过章嘉大师三年,跟方东美先生也学了一段时间,这些全部要作废,从头开始,才能成就。老师跟我约定五年,绝对要遵守。而我遵守他的条件三个月之后,就见到效果:妄念少了,智慧多了,心清净了,头脑灵光了,听经能听得懂,有相当深度的体会,六个月之后生欢喜心。这个办法高明!他老人家要我守五年,我自动再延长五年;我遵守他这个方法十年,根才扎得深。若是不听教诲就没有办法,这是现代人的困难之处,现代人喜欢广学多闻,不能深入,不开智慧,所学的是常识而不是智慧,智慧是从清净69修 持 篇心得来的。只跟一个老师学一部经,容易得清净心;学多了、学杂了,只是变成佛学常识,想深入就太难了。问:最近福建闽东的一个乡村,有一家五口人,因为厌倦世间的种种痛苦生活,听人家说念佛可以往生西方净土,于是一家五口商量,决定关起家中的所有门户,在家挖坑把自己的下半身埋在地上,留着上半身呼吸念佛。前三、四天,邻居还听到他们家传出朗朗的佛号,以为他们在做佛事,不予理会;到后来几天,发现一点动静也没有了,才找人敲开他们家门,发现他们都已经气绝身亡。他们这种作法,念佛可否往生?答:这件事情不能鼓励,这不是正常的方法,而是一个非常方法,这是没有人开导。能否往生,须看信愿是否坚定;果真坚定,也不用这么做,这种方法会遭到一般人议论,并且损害佛教形象,我们不赞成这个方法。古时候有个例子,宋朝莹珂法师是一个不守戒律的出家人,常常犯规破戒,也是厌倦这个世间;最后关起门来,万缘放下,一心念佛,不睡觉、不吃饭,连水都不喝。他念了三天三夜,把阿弥陀佛念来了。阿弥陀佛告诉他:&你还有十70修 持 篇年阳寿,你好好地修行,十年之后我再来接引你。&莹珂法师说:&我的劣根性很重,自己不能够控制,十年不晓得又要造多少罪业;我这十年寿命不要了,现在就跟你走。&阿弥陀佛也就同意,告诉他:&三天后我来接引你。&莹珂法师很欢喜,打开房门告诉寺庙大众,说三天之后阿弥陀佛要来接引他往生。大众都觉得很奇怪,没有人相信。到了第三天做早课时,他要求大众:&今天早课你们统统念阿弥陀佛送我往生。&他向大众告假,真的就走了。这是《往生传》、《净土圣贤录》里面记载的。这是真正能启发人的道心,所以修行一定要如理如法。问:遇到自己不能克服的阻碍时,应如何克服?譬如心想着:不要发火,要忍辱,要心静!但是一遇到具体问题时就忍不过,吞不下这口气。答:古人常说:&看得破,忍不过。&看得破是学问,忍不过是功夫不到家。一定要认真努力,要学&忍人所不能忍&,功夫才能成就。当你忍不过时,立刻要想自己功夫不到家,禁不起考验。一定要反省。我们到这个世间来,得人身、遇佛法很不容易,如果遇到这些不能称心如意的事还忍不过,一定要警觉到自己来生还要六道轮回,71修 持 篇还是被业力牵着转,这一生学佛就白学了。佛跟孔子都教我们要&克己&,顺境中要克服贪心,逆境中要克服瞋恚。问:弟子每天诵经、念佛回向给冤亲债主,但还是经常梦到自己杀人,不知如何是好?答:梦中境界并不是无中生有,这是过去所做的事,印象落在阿赖耶识。我们梦中的约束力较放松,所以意识含藏的业习种子起现行,变成梦中境界。初学时功夫不得力,常常会有恶梦,到修学功夫得力时,这些梦境自然就没有了。古人言:&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这也不无道理。我们天天念佛、想佛,天天诵经、讲经,也会在梦中念佛、讲经。你现在还在梦中杀人,可见从前那个印象很深,现在学佛的印象很淡,这是功夫不得力。明白了这个道理,就要加紧用功。梦中可以测验自己的功夫、境界,到了常常作梦亲近佛菩萨、讲经说法、帮助一些苦难的人,这时境界就转过来了。平常不晓得自己功夫得不得力,从这些地方可以检验出来。问:一位密宗的朋友送我一本如意宝法王所传的《往生净土修行法本》,意思是说,只要照着仪72修 持 篇规去修,念满三十万遍弥陀心咒和一百万遍阿弥陀佛,就保证往生。并且盖上自己的印章和他上师的印章,以示证明。弟子得到之后甚为疑惑,从理上讲不通,但又驳不倒他,使弟子不知所措,请法师开示。答:保证往生很难得,但问题是有没有效果?那两颗印章绝对靠不住,因为&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净土法门是显密圆融,往往有人念《弥陀经》或《无量寿经》,还将密咒(往生咒)加进去;就是在念完《弥陀经》之后,再加念三遍往生咒,显密圆融。而在《法本》说,念往生咒三十万遍,阿弥陀佛就会现身来接引。台湾有一位写《总统纪念歌》的居士看到这个,真的发心念满三十万遍往生咒,但还是没有消息,就来跟我说:&法师,这靠不住!我三十万遍念完了,一点消息都没有。&这是经典上说的,经典说的肯定是灵,那为何念了三十万遍没有感应?因为诵经、念咒、念佛的要领,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你有没有发菩提心,是不是一向专念呢?《弥陀经》的标准更高,要&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很难,但一向专念较容易做到。所以不是经典说的不灵,而是没有真正理解经典的道理与方法,所以念得就不灵。73修 持 篇因此上师传给你的《法本》,必须照仪规去做,要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你的心若与佛心不相应,还是自私自利,念满三十万遍就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是不可能的。西方极乐世界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我们的心不善,自私自利的心,投机取巧、侥幸的心,怎能往生?密法虽好,还是要把道理讲清楚才行。章嘉大师告诉我:&想要学密,必须先学习显教。&西藏的规矩,须先修学显教十二年,并经严格的考试,及格后有一个学位,称为&格西&,取得学位后才能灌顶修学密法。若没有显教基础,传给你一个咒,教导你天天受持念诵,这是与你结缘。我跟随大师三年,他没有传授我密法,为什么?因为时间不够,至少要修学十二年。他也为我做了结缘灌顶,传我六字大明咒,教我天天念。但那不算学密,只是结缘。密宗确实也有修净土法门的。无论是显是密,要知道&密是显之密,显是密之显&,显密是一不是二。明白了这个道理,无论修学哪个法门都能成就;若不明白这个道理,不但密不能够成就,显也不容易成就。一定要明理,理论、方法、境界,《无量寿经》都讲得很清楚,我们要认真努力学习。对法门有疑惑,可以不学。净土法门也74修 持 篇很多,必须选择自己有信心,能够理解的,这是最好的;不能理解就相当困难,总免不了疑惑,疑就会产生很大的障碍。问:现在很多人被鬼神附体,他们大都有一些神通。有人用神通做一些善事,并皈依了佛门,甚至为别人讲经说法,以此诱惑许多学佛的人围着他转,最后自己也著魔。答:佛在《楞严经》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藏传佛教活佛念经视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