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在网上发布新闻,该在哪里小米5x发布会在哪里曝光率高且效果好,还不会被公关了!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广告剩余8秒
文档加载中
绿之嘉新闻发布会方案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绿之嘉新闻发布会方案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楔子  一直很想写这个东西,但一直拖着拖着。时间冲淡了感觉,一切的郁闷彷徨看上去都变得好像不值一提。如果再不写,终究会沦为白开水。干脆,就当流水帐一样的记下来。  ***  什么是公关,什么是公关公司,如果不装大尾巴狼地解释,用通俗的语言,用人话去解释,往往被理解得南辕北辙。  一般亲友问到,我都会直接说自己是广告公司,省得麻烦。  现在,报纸上如果还有人提到自己是在公关公司工作的,一般都会加一句,媒体公关。貌似区别于政府公关,其实是为了和大众更熟悉的色情公关区别开,免得别人以为自己是公车站牌上小广告里的“男女公关”。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这么倒霉,发个贴就把广告招来了
  (一)  进这个公司,纯粹是碰巧。  但进去的那一刻,就注定了我在这个公司里的道路和处境。  一切的一切,从我看到那个帖子,就必然这么发展。  呵呵,往下看,你会知道,这不是宿命论。  当时买房子要交房了,要交契税大修基金一切及其他的费用,更重要的是,要装修了,但钱还参差不齐,于是决定结束休养生息的日子,找份钱多点的工作。  真是想瞌睡就有人送枕头(汗一下),在当时还很火的牛网上面看到一个帖子,声称公关公司要招撰稿和媒介。  哈哈,公关公司,这个玩意可以做得很大,但也可以做得很菜,几个人的作坊式小公司很常见。  奇怪的是,越看发贴的人名字越熟。  问一个关系不错的同事,他说晕倒,这个人上个月刚给咱们做过培训。我想起来了,一个摇滚青年式的男的主讲,还有一个面目模糊的男的陪着。两人年龄不详,前者疑似30,后者貌似18(后来知道两个人当时全是25)。  这个同事说可以帮忙打听一下这个公司的情况。回来的消息让我很高兴,传说项目经理做得好了,也有7-8K,当时对我还是很有诱惑力的。  发简历过去,很快有面试。公司的环境还不错,在一个五星级酒店的写字楼区里。  面试的人出来了,我大惊,摇滚青年怎么面目全非,仔细一看是把头发剪了,别说,这回比较像写字楼乏味白领的感觉了。  不敢质疑他为什么把长发剪了,怕他打我,就像那些地下乐队边打人边喊,“让你再亵渎摇滚”。  小心翼翼地回答他的问题,觉得自己很不着调,被录用的希望不大。没想到他直接说,你什么时候来上班……啊啊啊?我下周可以来。  靠,意外啊。  呵呵,后来当我招人的时候,明白为什么会这样了。我的回答的确不着调,不但废话,而且缺少逻辑性。但有稿子和熟人证明我毕竟能写点东西,而且这个毕竟不是大公司,没多少人才储备,当时项目组缺人缺得厉害,时间不等人,会写稿的人品不算太差的都先拉来试试。  我就是这么进去的。  
  好!  顶!    ----------------------------------------------------------------------
  请楼主继续。
  写的好有趣,加油,等着看
  一直想进公关公司,不过似乎没有lz说的这么轻松呢,对英语什么的要求很高~楼主继续
  貌似强贴
留一个名先
有点没有礼貌的说!
,可是楼主…不要被我这个貌似说中就好了  --------------  发自UCWEB手机浏览器
  昨天的帖子??楼主不会刚进去就被炒了没得写了吧?    关注。。。。。别忘了继续啊LZ
  我最好的一个朋友也是做这行的,带的我也略懂一些,她是做保时捷PR的,开始我不是很喜欢这个行业,现在也觉得不错,有机会的话也想该该行...哈哈
  我刚刚从公关公司辞职  呵呵,楼上有人问  对英语要求很高啥的  坦白说,一般的公关根本不需要  因为,真正的公关,包括媒体公关,政府公关,品牌推广,策划活动,还有营销培训等等等  象国际性的大型公关公司,比如奥美,就是如此,  真正的公关人,确实要求很高,进去都要求是研究生文凭    但是,在很多私企公关公司,多数都是做活动  给各个行业做宴会,做开幕式,做新车发布,新楼盘开盘等等  所以只能算是最低端的公关了  很多人都可以进去的,完全是不拿你当人使  私人公关一般规模都较小,有20个人的公关算中型公司了  一般的小公司都是一人当作N人使!  而且老板肯定很会忽悠客户!    俺刚刚从公关行业(低端公关)出来,实在是觉得累  从项目策划,提案,修改,文案,串词,物料,还有现场搭建和执行,都是2-3个人完成,太累了。。。。。。。。    据我所知,公关在广州等沿海地带,公关人的提成很高,因为那边商业发达,市场需求大,所以接 的项目都是比较大型的  而在内地的话,私企小公关多,行业本身就不算太规范,接的项目也有限,提成并不多,至少我们公司提成就少。    楼主,不好意思,在贵宝地。。。。说的话多了点
  恩,听听楼主的见解
  长年潜水,最近休假,才开始发贴。  刚发了两次,就首页推荐了,呵呵,没想到啊。有动力有压力。  :呵呵,希望经常来。  oiuy1239:代孕?汗一下。  赤马青刀:呵呵,会更新的,休假嘛,时间相对有保障一点。  西西的知音:哈哈,多谢,我一直觉得自己写东西很乏味。  kg333:3分走人?  樱如吹雪:一般的公关公司要求并不那么高,呵呵,不像奥美那些书里说得那么神。  小平000:呵呵,但愿能在休假期间写出大部分来。  kittyHe_myangel:你这乌鸦嘴,哈哈,不会的,我是2003年初进的这家公司,待了快3年。  美丽的误会1982:呵呵,有机会可以做一下的,就怕时间长点就腻了。  佩玄:哈哈,尽管说没关系,发这个帖子一是为了记录一下那些过往,二是和同行探讨一下嘛。而且你说得很中肯啊。我做这行的时候,日子还相对好过一些,经常有一家公司包揽日常公关和所有活动,所以那时我带着一个5人团队,觉得做项目还不错,但现在竞争机制引入了,往往是一家做日常公关的,活动都是单独招标,做一单就得,竞争压力很大的。  常住我家:呵呵,这里简单探讨一下,主贴会详细记录这些的。
  不知道你现在对公关觉悟的如何了?  现在还在公关公司工作吗?    我个人体会是,公关是一个既阳春白雪(高端\高瞻远瞩),又下里巴人(通俗\贴近生活\低端繁琐)的事情.    有时侯,上午你依据潜心调研的资料在写一份战略性的年度公关方案,为精彩处拍掌叫好,到了下午,你在和人交涉媒体发布会现场场地的鲜花不够新鲜,要求对方必须在一小时内为你更换,琐碎,而重要.    
  呵呵  我一个朋友(奥美公关的)  和我说  公关就是高级保姆。。。。。。哈  
  完了?!
  貌似同行,顶~
  service行业的很多工作都是由很多繁琐的细节组成的, 其实各行各业都有这样的细节, 只是做service的, 必须做的专业做的高效没有差错.
  楼主呢?继续8阿,偶正像转到这行呢~~~~~    谢谢!
  本人一直以来从事媒体公关的工作.
  先更新。    (二)  进去的第一周难熬得想吐。  换过新工作的人都感受过,熟悉的人和事变了,要适应新公司的方式,MSN上没有充分参与的话题了,连午餐伙伴都不那么好找了。  一句话,不带你玩。  这里吃饭是到一个地下商业区,也是酒店的附属,也是北京著名赌博地之一,晚上小姐出没,所以饭馆虽然贵且难吃,但不愁生意,对中午用餐的那点饭钱,可有可无,态度平平。  第一天,我的午餐是一个女孩带我去的,吃的是10块钱一份的中式快餐,这里的最便宜的中式快餐店。她告诉我,她是来实习的,比我早来一天。  这个午餐伙伴第二天就消失了,再也没出现过。  不过,吃饭还不是最难受的事情,开会才是。  被叫进会议室,让我对一个做网络设备公司的项目发表见解,天知道,这家公司我当然听说过,全国知名,但路由器、交换机云云,我一无所知,公关业务,我只是略有了解。脑子空空、吭吭哧哧地说:“H公司在网络上的名声好像不大好。”  招我进来的前摇滚青年(真名不适合讲出来,叫他张章吧),很无所谓地笑了一下,“网上是网上,实际他们做得很好。”  真想撞墙,我刚才那句话不但不正确,而且是废话中的废话,比没说还糟糕。我怎么就那么不机灵呢,为什么不说几句开场白,比如我对这个行业不是很了解,所以我的看法不一定对,但据我了解云云。一边后悔,一边感觉自己的脸开始发烫。  张章和另一个女同事郑颜说,“叫那个谁来喷一下吧。”  “他又不做H项目了。”  “没事,听听嘛。”  一个戴眼镜的年轻男同事进来了,这厮胡扯一气,虽然连我都能听出来他是在胡扯,但其滔滔不绝仍然让我佩服。我的脸渐渐不烫了,但仍然尴尬。  至今我也没学会对自己不懂的东西滔滔不绝,尤其是让我临场发挥的时候。  这一天,我没什么特别具体的工作,而且一到六点,项目经理郑颜就告诉我可以下班了。  准点下班,并没有让我高兴起来,这是第一天上班的福利而已,以后恐怕不会这么好运,而且我听到郑颜打电话跟朋友抱怨,说她已经连续一个礼拜晚上11点才能下班回家了。  天哪,等待我的是什么日子啊。  
  putaojiu888:我现在在媒体,对公关的觉悟谈不上,呵呵,体会还是有一点的,后面会写到。我们当时分工比较细,我会做战略方案,但不会跟人谈鲜花的问题,那是活动部的同志们的专长,呵呵,我个人还是喜欢术业有专攻。    佩玄:公关就是高级保姆,哈哈,很多时候要为客户擦PP的……    薇拉_小渔:刚开头,哪会就这么完了呢    南槿:握手    rachelw:是的,公关有很多琐碎的事情    muw:哈哈,这么多同志    东东的小狗:握爪  
  想了解这个行业,楼主请继续。
  4年公关,冒个泡
  看样子楼主的公司还是有点小规模啊  呵呵  还分了执行部门和策划部门  我的前公司就是几个人轮流转  
  继续帮楼主顶,期待更新阿~~~~~~~
  很想进入这个行业,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不错,希望楼主更新快点
  kan kan
  谢谢楼主的回答。当年想进去宣亚国际,上海的,英文那关,因为丢得太久结巴了,很是后悔当时。  个人梦想的职业是,做到甲方的pr,觉得那些个大品牌公关部的女人们,最是风光无限。  不过毕业后做广告人多年,感觉要改行实在是太艰难了,一切都要从头开始。
  有时候真是想把这个鸡肋工作辞了,去香港修1-2年的品牌营销学之类的硕士课程,也好作为以后 作公关人的跳板 不知道是否可行 想法很简单 还请楼主指点
  公关行业我也想进阿
  knightcq:呵呵,谢谢    icycoco:同行真不少,哈哈    佩玄:呵呵,当时公司有六十多人,现在已经一百多人了,加上上海分部,估计150多人了。项目组是纯粹的公关,广告由广告部执行,活动的执行是活动部的事情,活动的文案部分是项目组做。    muw:多谢支持    栖息陆地的鱼:建议是入行容易,但做好比较难,媒介经理做得非常好的基本都是人精,客户端的很多都是全才,写、讲、策略、战略、沟通,很多同志做了一段时间后感觉能力出现瓶颈了,甚至自我重复,没劲    那一抹微笑:呵呵,希望能保持1-2天更新一次    sagitsnow:看啥    樱如吹雪:呵呵,英文面试可以事先多准备一下,比如英文的自我介绍,和简历相关的英文内容,至于大公司的公关部女人们,哈哈,风光无限的背后是非常辛苦。  至于辞去工作进修,呵呵,看你的经济状况,这个想法是不是更多来源于对现有工作和情况的厌倦,如果是为了避开现有工作,其实不必非要去香港,而且公关在实战中锻炼更好一些。  当然,如果你经济非常宽裕,没有压力,去读读书换换环境,那就是一件好事啦。而且去国外镀镀金之后外语相对好一些,进外企容易一些。日产中国的公关总监,一个打扮起来很明艳的女人,好像就是海龟,从英国回来的。    amajia:呵呵,这么多同志们想进公关行业啊,我的前老板应该含笑办公室了    
  (三)  上班第一周,我腾出眼睛来四处看看,这个公司租了半层,粗粗一看大概有六七十人,以当时我对公关的那点了解,这在本土公关公司里算是不错的规模了。有点欣慰。  坐在我附近的女同事居多,不算太热情。我也不是那种可以自来熟的人,所以还是很孤单地上班、下班、一个人吃饭。  第三天发生的一件事告诉我,这不是他们的问题,是我的问题,人家不是没热情,只是对象不是我。  午饭回来,意外地发现同志们都一脸兴奋的表情。莫非发钱了?不年不节的,不会吧。坐下来听一下,啼笑皆非,原来是一个新同事要来了。“小远要来了。”大家说的都是这句。瞧瞧,真是各人有各命,我天天坐在这里没人理,这个名字暧昧的家伙还没出现,就已经成了新闻。  和尴尬的人际关系相比,工作反而并不难。这几天我的任务是帮忙写一个PPT,比较一下H公司和竞争对手的宣传数量和质量。我第一份工作就是财经信息咨询,这个任务对我来说难度系数只有一点几。窃喜,我天天狂看的路由器交换机知识,暂时还用不上。  实际上,这个情况在我的职业生涯中经常出现。我并不是一个善于和人打交道的人,很难主动热情地对待别人,而且我看起来也并不好接近,所以尴尬是难免的。一年之后的一个新来的同事,以超快的写稿速度,嬉皮笑脸的厚脸皮和幽默感,不让人讨厌的外形,迅速融入了我们这个团队,成为日后的主力。他的这份融入新团队的功夫让我叹为观止,从旁观察他一个月后,断定他前途大大的,叹息一声他的前老板十足是个瞎子,竟然把这个全才当成流水线上一颗螺丝钉来用。呵呵,这厮颇有一些故事,我会在后面的章节里详细说的。  
  LZ写的不错,就是更新的速度太慢了。    刚开始在首页上看到,进来一看,才几楼而已,怎么就是首页推荐了?有点想不通的说。    PR,混得好的,外表看起来很光鲜,背后真是有说不尽的艰辛。    特别是对作媒体的人来说,夹在媒体和客户中间,里外不是人啊    以前我也对PR抱有很高的期望,觉得这个行业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可以和很多人打交道。进来之后,才领悟了很多道理。    Sales - PR 的转变,我不知道,我的选择有没有错
  奥美的工作内容原来不过如此,不过,好繁琐啊
  先更新    
(四)  度过一个周末之后,第二周的生活开始了。  记得那个周日晚上,我焦躁不堪,因为对新工作充满陌生和恐惧,这让我十分难为情,都快25岁的人了,竟然还如此怯弱。曾经听过有人更夸张,每个周日晚上都会捶床大哭,大叫我不要工作,我不要去上班。长叹一声,同是天涯打工人。  那些以上班为快乐,工在人在,工亡人亡的同志们大概不能理解这种感觉。呵呵,这些同志大概小时候也是快活地拉着同学说放假放腻了真想早点回来上课。  周一硬着头皮去了,发现传说中的小远同学出现了,是个清瘦且清秀的男的,看上去年轻得离谱,但估计应该和我差不多大吧。做过公关公司的同志们都知道,媒介以女生居多,而且多半都在25岁以下,所以可想而知,形成了蜜蜂和花粉的场景,好不热闹。  偏巧我的电脑歇菜了,网管抱走修理了,无聊地坐在椅子上,埋头把此刻感受写在一张纸条上,然后塞入桌上的一只小摆设里,就像把情绪隐藏在心里一样。(写到这里,方才发觉自己曾经有那么顾影自怜的时候,简直有十足的怨妇气,还是就此打住吧。)  那天快下班,收到了以前老同事的短信,就是那个替我打听过情况的同事,问我现在怎么样,在哪个项目组。我说了项目经理的名字,他发过来一句话:那是我夫人。  昏倒!  原来是这样。那一瞬间,我明白了他怎么那么清楚这个公司的薪资行情,也明白了自己为什么能这么快进来,原来是这位同事的推荐。  如果现在的我碰上这个事情,或许喜出望外,郑颜看上去在这里很资深,我可以借此机会进入这里的人脉网络。很多时候,并不是你的能力不够,而是你没有被这里接纳,更直白地说,你没有站好队,没有抱对大腿。这是个站队的好时机。  但在当时的我看来,只觉尴尬。好像自己不是凭能力而凭关系似的,哈哈,幼稚。  在人际关系还是一团乱麻的时候,我已经开始正式接触公关业务了,和很多人一样,从写新闻稿开始。要写出一篇好新闻不容易,但新闻的基本架构并不难,我不是科班出身,但读几本专业书就足够应付开头这些工作了。至于专业知识,比我想像得要容易,客户宣传部门会协调内部技术人员,让他们按照要求提供资料,包括项目名称、地点、基本情况,技术特点和项目亮点等等。很多专业人士并不拿大,往往勤勤恳恳地提供这些信息,还附上我根本看不懂的拓扑图。在他们的资料基础上,再参照以往的新闻稿,写出一篇平庸之作来难度系数不高。其实,反而是非常家常的东西,比如我后来写的炒锅电饭煲电磁炉,很难写好,更难发稿。当时我并不知道这一点,还觉得稍许安慰,自己总不算彻头彻尾的废物。  
  lovinglogistics: 呵呵    曝光车牌架:好大的一坨广告    无影指:更新速度这个问题,咋说呢,写永远比看要慢很多,天涯上有写手每天更新三次还被埋怨慢的,哈哈,所以我也不说啥了。  首页推荐,俺也想不通啊,或许是版主觉得是潜力贴,哈哈。  PR里外不是人,深深地点头,都是同道中人啊,握手。  SALES赚钱比较多吧,呵呵,PR的工资水平还不错,但除非做到高管级别的,否则在钱上和SALES还是有很大差距的。当时转行是咋考虑的?    夕_阳:也许奥美的工作要比我做的有趣很多,高端很多,我是在本土公关公司做的,估计奥美等国际化大公司要比我们高出不止一筹,哈哈  
  新闻稿的写作有什么技巧吗?
  刚刚转做媒体公关了  周一去公司报到  不过我原来是做记者的
  先更新    (五)  这一个周三,我终于接到通知,明天和张章、郑颜去客户那里讲PPT。张章特地加了一句,我们三个人要互动,不能就是我一个人在那里讲。  再笨也明白,这是在考验我的表达能力。公关人首先应该是一个乐于沟通的人,我为了多挣点钱,误打误撞进来,现在没有退路,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背后有老虎,平时跑步不达标的人都会及格,我那天表现得竟然头头是道,笑得恰到好处,表现得跟个开朗的人似的,和张章的配合也没有露出马脚,传播篇数、字数、时间分布、题材选择、A类媒体到达率以及其他传播亮点……乍一听像那么码事。  后来有一个客户说,以前一直以为公关公司的人都特别活跃,其实不是,有的公司来了8个人,浩浩荡荡,小会议室都坐不下,结果只有一两个人跟我交流,剩下那6个人都基本不说话,埋头狂记,抬起头来呆滞地目视前方,连个目光交流都没有。  你看,世界上很多事情都不能靠想象。  下一个周二,我听到了一个好消息。我转正了,在进公司的半个月之后。  张章正色说,这次转正,郑颜力推你,她认为你的表现很好。我十分意外,郑颜对我并不那么热情和照顾,没想到她会为我说话。  呵呵,所以很多事情不能看表面,后来发现这个MM其实和我有很多共同的爱好,她推荐给我《火翼和冰鳍之怪奇谈》,我十分喜欢,迷恋这种奇异华美的味道,现在出书了,封面设计比文字要俗气得多,十分惆怅。  看这个记录的同志们或许嗤之以鼻,这种呆呆的人也会这么快转正,瞎编的吧。呵呵,如果是小说,我会再设计出一些周折来,以增加趣味性,但现实往往更乏味,或者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更戏剧化。  我能快速转正,一方面是因为我进的是一个正在快速成长期的公司,如果想进入那些已经成规模的大公司,当然没这么容易,实际上现在想进入这家公司,也比我当年要难一些;另一方面,我有一个好的推荐,以至于我的老板和同事愿意了解我的为人和业绩,如果光凭我自己,恐怕他们连了解的兴趣都没有,就像长得不好看的水果,顾客连试尝的兴趣都欠奉。  
  赤马青刀:新闻稿的基本架构不困难,但是写好了比较难,入门易,精彩难,至于技巧,哈哈,我不卖弄了,买本新闻写作学,讲的特清楚,从标题到导语,还有无数例子,初学者照葫芦画瓢都行。    看猪打球的猫猫:记者不坐班,生活比较自由,转做公关,上下班打卡,需要适应一下啦  
  (六)  公关公司的所有工作,说穿了就是要和人打交道,包括直接的客户和媒体,间接的消费者甚至政府,至于稿件,更多是打交道的一个渠道,一个介质,远远不是全部。  当时我对这一点并不清楚,但直观的感受是,客户很烦。  H公司的接口人是个二十六七岁的女人,长方脸,眼睛不小,说起话来中气十足。此人人品并不坏,但是脾气很夸张。传说此人是当年进入该公司那批毕业生的第一名,所以我们不妨叫她冠军。冠军曾去祖国的边疆做过大客户代表,但她并不是这一行的人才,伺候大客户时候十分吃力,打麻将都不知道该给谁点炮好,于是她想尽办法回到总部,做起了宣传。曾经委靡成小媳妇的冠军,又重新精神抖擞起来,骂起外协公司毫不容情。大概由于心中闷气全都发泄出来了,所以越发显得精神焕发,皮光肉滑。  虽然我知道,应该跟她搞好关系,跟她聊天,陪她吃饭,送她礼物,但说的是一码事,做起来却身不由己。你看,有了思想不等于成功,思想不一定能指导我们的行为,我们的行为更多受习惯的支配。实际情况是我很杵跟这个女人打交道,别说与之同桌吃饭,连看到她发的邮件都觉得头皮发麻。  我发现项目组还有另外一个客户,T公司,还没来得及高兴,就发现T公司的人一样不好打交道。那不是接口人,而是有着经理头衔的女人。由于T公司不在本地,若干月后我终于见到她本人,身材很娇小,某些神情很像《爱情呼叫转移》里伊能静演的那个女老板(上帝作证,那个角色真的很有代表性),鉴于她的嘴唇总像是撅着的,很有特色,让我们叫她小红嘴吧。  T公司的产品虽然也是IT范畴,但早已走下神坛,哪家都有,关注度下滑得很厉害。原来大众媒体都有相关版面,但逐渐地,连《计算机世界》、《中国计算机报》等专业媒体都不大给出专门的版面了,哪怕你的稿子写得再天花乱坠,哪有版面哪有读者啊,所以发稿的难度可想而知。而小红嘴坚持圈定了大量的A类媒体,最终发稿情况如意料中的并不理想,一篇800字的新闻稿出去,见报的多是短讯类。  后果是电话里小红嘴咄咄逼人,“都是小豆腐块,你们怎么回事?”、“当然不好发,好发我自己就做了,找你们干什么?”、“我告诉你,×××,不要认为只有你们一家公关公司,现在很多公司找到我,我分分钟就可以换掉你们。”  她在发稿之前,发稿之后,都要说上很多类似的话。每次电话会议,这样的话足足要持续半个小时左右。当时我还不是客户代表,否则我一定会被逼得抄刀砍人。如果你有一个唠叨的老妈,或者老婆,或者老公,或者老板,你会知道我说的是什么意思。  渐渐看到了公关的本质,我开始后悔,对于我这种并不擅长跟人打交道的人来说,进入这行,简直像掉进了蛤蟆洞。  
  很无奈,不过任何行业都一样,没有权利挑选客户
  说到从Sales到PR的转变,现在想想,包括很多猎头都在说,不该换。但是无论怎样,都是一种经历。    我也在本土的公关公司,最近狂遭客户的批判,内部环境也不咋的,内忧外患,有的时候真想撂挑子不干了。但自尊心又迫使我不能当逃兵。    客户毕竟是客户,坐在井底,自己发生的一点点事情就比天大,就一定要求在全国的核心媒体作出报道。即使有媒体圈内的潜规则,但是记者也有自己在报社内的考核,如果没有可以结合的点,无论怎样也是做不出来的。而要花钱去做软文,老板就要跳起来了,成本成本!!拍桌子和你叫嚣。这样的处境,没有在PR作过,实在很难体会。    压力,压力,迫使你不断地去沟通,去寻找机会。    特别是对于刚入行的媒介,在没有媒体资源的情况下,大部分都会有点低姿态地去联系媒体。甚至很多人,拿起电话都不知道说什么。    公关,可高可低。就看自己的目标了。    发稿子可以交公关,作政府关系、战略规划同样也是公关。  
  我就借LZ这个帖子,也来谈谈我对PR的理解。    一起把帖子定起来啊,也不辜负版主对你的厚望了。    
  先更新  (七)  写过上一章,回头再看,会不会刻薄了一点?  实际上,我还是实事求是的,而且我也没受过多少这两位的折磨,没有刻骨铭心的仇恨。只不过我把她们这一面都写出来了,她们另外一些侧面没有写而已。  或许她们对着男朋友都是深情款款,加班之后看着夜晚天空也曾经感慨万千,午夜梦回会觉得寂寞凄清。  但是所有这些我都不知道,我所看到的只是一个侧面的她们。如果是写小说,人物塑造就太平面了,哈哈。扯远了。  我们和她们之间的矛盾,基本上是不可调和的,原因在于公关工作的效果衡量。  广告商计较的是价格,只要别是太不堪入目的产品,一般都可以把广告发布出去,问题在于如何压低价格。很多本土广告公司,设计拼不过大公司,靠折扣点数生存。不过,这也越来越难了。  公关不一样,它贩卖的是新闻,但本公司的新闻,不一定对大众有吸引力,实际上,大多数都没有吸引力。  比较看得开的公司,会注意把公司的正面信息提供给媒体,而不是一定要发出多少稿子来,对于负面的新闻,如果属实,要跟踪解决,如果仅是媒体想借此敲诈广告,沟通,但不强力引导。这样的公司少之又少。我后来在汽车媒体时候,看到过某家外资零部件企业和某家跨国公司中国分公司是这么做的,当然也和他们没有直接销售国产整车的企业曝光率高有关系。  大多数公司看不开,一定要多见报,要拿着字数、篇数向老板汇报表功啊,这是人之常情,否则天天花钱,花了那么多钱,成果在哪里?不说清楚,老板不会饶了你,连销售部门也不会放过你。妈的,老子辛辛苦苦挣钱,让你们这些孙子花,怎么一点成效没有,对我的销售没有一点帮助!掐架是在所难免的。所以公关部想发稿和有些市长狂修路,狂引资,当成政绩的道理是一样的。  自从蓝标用发稿字数算钱之后,这成了本土公关公司惯用的收费标准,前期的策略、方案都属于附送的产品。有点像装修公司,设计师的设计是免费的,还是按照工程算钱。更要命的是,一般衡量标准里面还有一个A类媒体到达率,别想拿那些烂媒体充数。  好媒体不是咱家开的,不是想怎么发就怎么发,人家也有读者有发行量有广告商。想把一家企业的宣传稿伪装成一篇新闻,在A类媒体中越来越行不通了。要么就是在报纸专题里面上一点,要么就是在短讯里面上一点,要么就是花广告的钱。你看《北京青年报》、《经济观察报》常有框起来的一块文字,仔细一看上角标,写着俩字“广告”,有时还放在不相干的版面上,比如电子产品的稿子放在“社区新闻”的版面上。真不知道读者是会心一笑,还是莫名其妙。  这都是逼良为娼啊。  
  薇拉_小渔:是啊,碰到通情达理的客户,比碰到华南虎还艰难    无影指:哈哈,对于公关的难处和夹板气,一语中的,无兄比我写得好,呵呵,我罗里罗嗦,绕半天,说得还不明白。估计明天还得接着说。    低端媒体公关的模式产生在专业媒体多,媒体生存相对容易的时代,现在媒体竞争越来越激烈,这种发稿模式很容易陷入一个恶性循环,呵呵,个人认为,这么玩下去,这个模式会有终结的一天。    如果更新得勤一些,写得普及一些,美一些,波折一些,这个帖子估计回贴率会好些。  可惜我病得死去活来,看病和熬药大量耗费时间,哈哈,真是没办法。  我没有美化自己和这份工作,希望还原一个真实的生活经历,免得日后自己看了老脸都会发红,哈哈。  
  倒,发完才发现,怎么少发了一段。  接上面    有没有解决办法?有,做个活动。一般都是有点啥大事,比如新产品发布啊啥的,有了这个引子,加上给到场记者车马费,把这帮爷伺候得舒心,暗想“恩,这个公关公司还挺懂事”,发稿效果会好很多。  但活动不是天天有,一般一年也就几次。  剩下的日子咋过?哈哈,该咋过还咋过。  几个公关人凑在一起,常常都要抱怨,按字数算钱,以及车马费云云,都是典型中国特色的东西,但想改革,难于上青天。  拿汽车业公关来说,前几年车好卖,日子好过的时候,厂商批费用也很爽快,命好的公关公司有月费可拿,总算和国际接一点点轨了吧。好景不长,这两年车不好卖了,费用少了,批得严了,公关公司的日子也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了。  有人说,做快速消费品好,人家都是按照你做的效果来衡量,有专门的调研公司做调查,看你传播得怎么样。  对,确实,但回头,还是按字数算钱。哈哈。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要和客户交朋友,成了朋友,就不好意思往死里骂了吧。要不,我手下有俩助理,把枪口对准他们吧。  当然,我说的这些都是本土公关公司的故事,如果你在外企公关公司,或许有月费可拿,更爽的是,按照小时收钱,那个架式,跟律师似的。  想知道怎么解决吗?看书。一看书,我们这个情况属于公关公司初级阶段,惨哪,再翻一页,靠,一百年不变!  
  lz偶又来了,好几天没上网,今天顶一下~  先不说文章的内容,我喜欢你写字儿的风格,有点小幽默,带点自嘲的意味,是不是写稿子练出来的?嘻嘻    文章内容就更喜欢了,因为以前也看过很多公关人写的感慨,公关里最难做的就是媒介,辛苦不说,工资没想象得高。lz写得就更具体,让局外人也了解一下公关人鲜亮外表下伤痕累累的心:(    我的目标是做公关活动经理,专搞活动策划和执行,嘻嘻避开媒介这个大泥潭。    还想请教lz,真正进入外企公关公司以后,使用英文的比率到底是多大?是活动策划啥的都得用英文写?还是经常要与外资客户开会研讨?因为最近正在狂补英语,准备奔外企公关! 谢谢lz~~~~
  说到服务费的问题,在本土的很多公关公司,也有长期合作的客户,有一个合同来约束传播的结果,其实也就是保底做到某个字数标准来算钱的方式。    蓝标,我所知道的优势在于它遍及全国各级城市的媒介资源。我的客户曾经对我发彪的理由就是为什么蓝标一个新闻稿可以做出几十篇的落地的传播,你们就不行?    换个角度,我也挺理解在甲方的PR Manager,特别是在注重销售业绩而不注重整体品牌塑造的公司。就如同当初我在区域作Sales的时候,看总部的HR、Marketing、PR都有点不懈,MD,我们在外面拼死拼活地作渠道、冲营业额,一帮小姑娘在充满冷气的写字楼里做office lady,衣食无忧。现在回头来看,真是汗颜当时的心理。PR   Manager在公司往往没有什么实权,特别是某些从乙方跳过去的,专注于媒体沟通领域里的那些manager,她们做事情,重执行、少想法,拿自己在媒体领域内沟通的经验和对媒介执行过程的了解来卡公关公司。实在是很无语。    
  呵呵!公关是个很具有中国特色的行业。尽管在中国的发展最多不过20年,而严格意义上在,只有十年左右。  国内的TOP10,基本都走过,大大小小的公关公司领导人,接触过好多个。应该说,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特色,但都有严重的硬伤。当然,这也是本来要求很高的公关,在中国门槛却很低的原因吧。      顺便答前面的,公关公司对外语的要求取决于客户,而非公关公司。当然,如果你的英语很强,那么你的客户资源会多一些,发展机会也会多一些。
  是啊,看那些国外的公关材料,绝的公关真是很理想的也极具挑战职业,但到中国很多就变了味儿:(    谢谢Leefey  不过我还想追根究底地问一下,如果一个公司有很多海外客户,那么工作时是不是很多情况需要跟老外电话或是面对面的交流?    外企公关公司对新人的英语要求到底有多高?(在通过英语面试的情况下)    谢谢谢谢,我就是个问题比较多的人:p
  muw:欢迎常来,哈哈。    媒介确实比较辛苦,一般来说,做到高级媒介经理和总监的,钱拿的多,而且很爽,做一般的媒介,那真是血泪啊。    做活动好啊,不过也挺累的,而且比纯公关还琐碎。    关于英语的问题,已经有人回答了,我没在外企公关公司做过,随便唠叨两句,哈哈。    一般来说,即使客户是纯外企或者中外合资,公关总监,正职可能是老外,副职也是中国人,换句话说,说中文是可以的,也是大多数情况的,但是这些公司确实有大量的英文资料,而且说话也是中英夹杂(虽然土点,但是没办法),有时甚至可能开全英文的会,所以需要你这个外协公司的客户经理英文流利,关键时刻不能掉链子,否则就现了。    面试时候,英语也得对答正常吧。因为是口语,所以需要练习,否则无论如何都不能快速说出来。    无影指:蓝标一个新闻稿可以做出几十篇的落地的传播,我听过,哈哈,这就是口碑效应啊,其实呢,这和啥年代,啥行业,啥新闻稿有关系,哈哈,这么直接比较是不可比的,当然,客户发飙的时候是不讲理的,讲逻辑是白搭。    曾经不屑于PR那帮鸟人,哈哈,正常的反应,横看竖看都不顺眼。    PR Manager多数没实权是真的,哈哈,挣钱的是老大,花钱的总是后娘养的。我曾经亲眼目睹一个很有名的IT公司的新任公关经理,被内部人挤兑得差点当场掉眼泪,估计也就是公关公司的人在场,她不想没面子,强忍住了。    leefey:呵呵,好有经验,是不是在甲方工作过,曾经招过标?有空的时候,来讲讲当时的感受如何?    
  唠叨完这一章,就回正题。    (八)  有没有终极解决方案呢?  有,跳出这种模式。  这种依靠策划、创意和给媒体贿赂,时不长做点活动,平时发点宣传稿,最后按字数算钱的模式,越来越玩不转了。  当时制定这套模式的人,呵呵,还是很牛的。在当时那个专业媒体很多,媒体生存相对容易的时代,这种方式很好,活动不提,就是靠客户结款和贿赂媒体的差价,都可以赚一笔了。  而且当时,搞个策划、创意啥的,新鲜,捧场的人多,现在什么司空见惯了。  当了四五年汽车媒体记者的人,就可以跟你话当年了。  当年,车型少,新车上市,那是多大的关注度,头半年就开始琢磨,预热,上市了,特别是热门车型,报道铺天盖地,媒体也爽,外地媒体车马费1000很正常。  现在,一年几十款新车上市,还不包括小改款的,哪怕你厂商和公关公司一起预热、亮相、定价、上市,甚至渠道见面,关注度也就那样,连带媒体的车马费都下滑。  现在,做个活动,自娱自乐,发点稿子,在专业媒体有广告的还能上,也不会太大,A类大众媒体,能发出来就算你钱到面子到了,别管面积字数多大了。哈哈,客户还有一个“面积字数少于200字不算钱”的规定等着你呢。  现在客户基本上把公关的活拆散了,日常有一个供应商,做活动单独招标,看上去做日常那个地位最保险,实际上日子并不好过。就像无影同学所说,客户向你要效果,媒体向你要新闻点,老板向你要成本。  这种被扭曲的强势公关的套路会歇菜的。前文说的那种看得开的公司,会多起来的。  但在此之前,这种模式还是会折磨着绝大多数的厂商和公关公司。  不知道要有多少人受夹板气受得脑袋快成三棱镜了。  
  请问:公关公司和策划公司有区别吗?据我所知策划公司为企业做出商业方案(包括品牌战略规划、媒体选择策略以及消费者市场调查),然后提案,与客户确立最后方案,并全程参与执行。若公关公司不是如此,那他们的侧重点在哪里?
  莫斯科的火:俺所说的媒体公关,是整合营销传播的一部分,说得简单点,企业要让大家知道他的品牌和产品,而且喜欢,可以做广告,可以在报纸杂志网络上做文字宣传,可以做活动,还可以做很多事情。媒体公关,做的是文字宣传和活动这一块。  文字宣传,一般要公关公司或者企业公关部把企业的信息提供给媒体,媒体挑拣之后选择一部分使用,在报纸或者杂志上表现出来的是一个文章。  不知道这样说,是不是通俗一些。  当然,公关公司在做这个事情的过程中,要做品牌战略规划,做媒体选择,做消费者调查等等,这样才能知道该怎么做宣传,否则就是盲人瞎马了。  公关公司的注册名,可能是公关公司,也可能是咨询公司,也可能是策划公司,也可能是传播机构,诸如此类,但他们做的事情差不多。
  (九)  言归正传。  就在我开始觉得这行水深的时候,来了一件不可抗力的事情——非典。  最近在追看鬼话上夜半饿了的《为什么爱情会没有力气》,那个城市因为怪病被隔绝,让我想起非典那个时期。  大灾难,其实并不像想象中那么遥远,灾难中的人也不像想象中那么惊惶。  4月底,张章宣布,提前放假了,而且节后我们还可以轮流休假,我赶紧掐指一算,也就是说我可以一直休到5月中旬,真好。  “五一之前,我会一直在公司,大家如果遇到什么事情,不要慌,可以给我打电话,我的手机24小时开机。”  在那个谣言满天,人心惶惶的时候,觉得这段话很温暖,有点像上学时候老师说过的话。  现在想起来,简直觉得感动。  时下的老板,多半都是精力极其旺盛,走出来撞死马的那种,对伙计也是高要求到死。  我遇到的这个老板,没有要求伙计冒死照常上班,没有自己先撤把伙计留下还告诉他们顶住,已经是十分难得了。  
  (十)  张章其实和我是同一年的。  我在大学享受生活的时候,他已经在公关公司的撰稿部实习了,当然是被师兄骗去当苦力的,因为学生给钱少,要比雇佣一个正式员工合算。  他们那一批实习生经历了一个恐怖的受训过程,一篇稿子,一遍又一遍地改,改到恶心,改到吐,改到想拍桌子说老子不干了,最终,改到合格为止,甚至有被剋到凌晨4点的记录。  这种苦,吓跑了绝大部分来打零工的学生,反正也是玩票嘛。只有他和另外一个同学坚持下来,稿子也就过关了,更重要的是,思路也很职业化了。  毕业之后张章却不想做公关,想做专业对口的工作,于是来到一个貌似还不错的公司。  刚开始的境遇惨到和我在这个公司的起步差不多。左边坐了一个男的,博士,整天哼哼唧唧,根本不拿正眼看人,看同事从眼镜的斜下方看,看领导从眼镜的斜上方看,区别仅此而已。右边那一位,似乎也是博士,极其阴沉,一天都不说一句话,真不知道招他进来的人怎么想的。  张章原本觉得自己那个国内老大的名校牌子和双学士的学历可以抵挡一阵,但是左右两个博士,而且一个比一个“葛”,让他开始萎靡不振。就连找前台领点办公用品,前台都懒得搭理这种刚毕业的新人,眼皮都不抬扔给他一支很快就坏掉的圆珠笔。  这是什么日子啊。  直到来了一个项目,他主动厚着脸皮请求写其中一部分,项目经理,也就是左边那个博士,从斜下方看看他,本来懒得理他,但后来一想,也好,这种新人卖苦力,自己就可以轻松点。估计写得乱七八糟,不过,写砸了又怎样,反正管理混乱。追究责任?追究个屁啊。项目能不能做下来,与老子何干。这个其貌不扬的家伙也只是一个小程序员而已,还是刚毕业的,随时都可以灭掉他,不用担心。  不经调查就看轻别人是要付出代价的,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啊。  张章没日没夜地写,几乎包揽了整个方案。  等到快讲标的时候,博士才发现,这个方案竟然很像样,更糟的是,自己眼睁睁看着这个方案,却摸不透里面的逻辑和卖点,怎么讲标?偏偏大老板抽风,竟然挑这个时候把他招过去讲了一通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屁话,随着大老板的声音越来越严厉,他的汗悄悄滚下来。  他怯场了。  张章看着这个被温水煮青蛙的老男人,笑眯眯地说,我来讲吧。  博士怒目而视,好歹出来混了两年了,本来不会这么轻易被缴械,但怎么都没想到这厮竟然真能写出来一个像样的案子,更想不到他敢去讲标。博士不甘心被人夺权,但时间紧迫,而且他的舒服日子过得太久了,他没有时间、也没有勇气另起炉灶写一个方案。回天无力,他只好颓然让位。  一战成名。  客户都纳闷。打标结束之后,张章还在出租车上回味刚才的情景,客户的电话已经打到张章大老板那里了,“你们那个长头发的男孩不错嘛,是个项目经理的好材料,什么时候挖来的,还是第一次见啊,哈哈哈。”  两周之后的一天,张章早上迟到了。曾经晚娘脸的前台笑得跟喇叭花似的,悄悄地说,我已经帮你打卡了。张章第一次享受到了权位带来的福利。  
  谢谢楼主的耐心  故事真的很精彩,社会就是这么现实啊!  不知道我是幸运还不是不幸,我工作五年也没预见这样的人,或者有我没发现?!  
  (十一)  张章同学到现在这个公司真的是被挖来的,此君从程序员,变成项目经理,到这里变成部门经理。  我同意郑颜那句话,此人是个天才儿童。有想法,有逻辑,能说,会写,既会跟人做关系,又懂得人事泥潭,而且肯下苦功,除了脸皮不够厚,不够能喝酒之外,简直是全才。所谓流氓会武术,谁也挡不住。  也正是由于他升得很快,所以还保留着一些体察和关怀,这些温情的东西,没有被磨损掉。  不知道这位来自江南又回到江南的老兄是否还保留着这些特质,或者已经在成长的过程中当作垃圾抛弃干净。  还是让我们回到非典那个时期吧。  非典过后,放爽了假之后回到公司,发现业务报复性反弹,同志们都觉得非典耽误了那么久,亏了,于是拼命地压活。  我成了T项目的AE(客户代表),小远成了H项目的AE。都不是优差,但毕竟T项目的AE不用跟经理级的小红嘴打交道,而H项目的AE必须要天天和接口人冠军接触。权衡利弊,宁可选择T项目。  后来的事实证明,AE,这个从广告公司借来的词汇,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对我来说都意味着apparently exhausted。  
  muw:哈哈,很多老板都不是这样的,这厮确实少见,不过,也有不少老板,虽然对人很苛刻甚至变态,但一旦你属于他的阵营,护短护到骨头里,呵呵,那不是也挺爽的嘛。  当然你得站队正确,否则你的山头被清洗,你在这个公司也就歇菜了。
        能不能多说一说&张章同学---天才儿童&的光荣事迹    让我们领略一下天才的风范.感受和学习其特别之处.  
  智慧虫:小时候觉得天才是偏才,就是那种数学或者物理特牛的家伙,工作之后发现,很多时候我们更需要全才——所谓通百艺而专一长的家伙。  至于说张章同学是个天才儿童呢,此君24岁当上部门经理,26岁当上副总,28岁当上股东。  呵呵,是不是有点小天才呢。  当然啦,为什么此人不自己创业呢。呵呵,估计一是因为现在有股份了嘛,不是光挣工资了,二是做老板的都得是特别能吃苦的,原始积累时期真不是开玩笑的,太聪明的人往往只能做职业经理人,在已有的平台上忙活,哈哈。    我要考虑增加此人的比重了。
  (十二)  我这个AE没当两天,就碰上了一个紧急项目——S公司的危机公关。  S公司曾是IT业元老,但时间长了,花花肠子就多了,上层老大不肯踏实做实业,总想着资本运作发大财。不知道他们个人发没发大财,至少S公司是一天不如一天了,电脑不行了,就靠外设、网络设备撑门面,其他更提不起来。  这时传出一个消息,S公司最赚钱的业务也要卖了。搞笑的是,有一家媒体抓到这个消息,写了一篇叫做“卖儿卖女卖自己”。这个标题好可爱。  但S公司的高层不会有心情欣赏这份幽默,他们决定启动危机公关,把这个事情的正面消息传递给大众。  张章和大老板紧急把这个案子拿下来了,然后回来分配任务,张章自己负责写方案和新闻稿、综述稿,我们先负责查资料。  如果是现在,可能我毫无激情。但当时,我真的查资料,到晚上9点,当然其中一个原因是9点之后打车才给报销。  张章看到我的热情,大概喜出望外,让我来当这个项目的AE。  我要帮助媒介整理出一个邀请媒体列表,要做出S公司受访人的简介,要写媒体邀请函和注意事项,张章走了之后还要和客户联系各种事宜……一堆一堆的杂活扑面而来。  现在,这些都不是问题,但当时,我发现,自己根本想不到统筹,抓起一个事情就做,碰到问题又抓起另一个,手忙脚乱,哪个也没搞定。  当时项目组人少,唯一一个小助理,被新来的媒介经理波波抓走,帮她干活去了,媒介经理则以见习弄脏了裤子为由闪人了。  我一个人,面对着一大堆活和不停冒出来的新任务,手上只有一台慢吞吞的台式机和一个狂断的破网络,欲哭无泪。  乱做一团之际,接到了波波的电话。原来客户的电话打到她那里去了。她勒令我赶紧把这个事情处理了,我当时已经快昏掉了,竟然开口求她把这个事情直接处理了,举手之劳而已。呵呵,天真哪,我还以为她会鼎力相助。波波在电话那头顿住了,她也没想到我会这么说,她大概以为我推卸责任,所以义正词严地告诉我,“就这么一次,以后你们客户端的事情你自己做。”  后来终于有一个人肯出手帮忙,是一个新来的人,宁春,总助。只要有人肯帮忙,我已经感激不尽。  疯狂地忙了两天,在第二天的快中午,接到了张章的电话,远在祖国最南方,听说这边乱七八糟,冷冷地说,“你发没发现,你的工作做得很乱。”  放下这个电话,枕着手臂伏在桌上,我觉得自己快到极限了。  当时,我觉得自己很冤枉,电脑慢、网络慢、我是新手、没人帮忙,这能怨我吗,我已经尽力了呀。  其实,在工作环境中,老板要的是结果。“我已尽力”这种话,只有急救室的医生说出来才别有含义。  这些工作,统筹起来并不困难,只不过我根本没想到统筹这回事。新人很容易犯的错误。  没人帮忙?其实我可以向郑颜求援。我不开口,没人知道我在那边厢死去活来。郑颜会点拨我,或许会派小远来帮我。  甚至,我向小远求救都行,此人并不如其偶像派外表那么空虚乏味。  我竟然向波波开口。这不是一件小事的问题,而是分工的问题。客户端和媒介端,虽然同属一个项目组,但分歧常常犹如鸿沟。何况我跟她毫无交情,她又刚来,以其个性不耽以最坏的意图推测我。  我犯了一个又一个错误,几乎没做出任何对的选择。  这件事过后,以我当时的能力,并没有做出这些总结。我只是认认真真地总结了工作上的问题,决定以后开始学会统筹。  但我没想到,波波从此对我十分不满,屡次把我的错误放大,报告给张章,甚至把工作中的问题都推到我身上,然后自己再点一把火。  背黑锅我来,送死还是我去。如果我当时知道了这个发展,一定会哭死。  
  现在已经是4月1号啦,先Happy Fool's Day啦各位:)    职场人际关系确实不好处,以我自己的经验就是:只能相信自己!别人肯帮你是你走运,不帮你是理所应当。所以平常多帮帮别人,对自己有莫大的好处。    “做老板的都得是特别能吃苦的,原始积累时期真不是开玩笑的,太聪明的人往往只能做职业经理人,在已有的平台上忙活”  严重同意这句话,当老板光聪明远远不够,所以当个高级打工仔也挺好的,不用操老板那份心,工资也不低,公司实在不行了,还可以再换一家,当老板的如果公司垮了,就基本都得从零再开始了。    楼主继续~~~~~~~~~~~~~
  muw:同喜同喜。  只能相信自己!别人肯帮你是你走运,不帮你是理所应当。  点头,有这个心态,才不会变成职场怨妇。    当老板的如果公司垮了,就基本都得从零再开始了。  这帮老板中颇有一批人是从职业经理人转过去的,所以创业失败,可能还回去当职业经理人。  后面说到的权磊就是这样一位同志。
  (十三)  这里插话说一下危机公关。  危机公关当然就是当企业遇到负面报道,并且影响很大的时候,进行的一系列公关行为。  有意思的是,近两年危机公关很多,大家发现,原来大公司,包括外企大公司对于危机公关的处理,并不像书上说的那么高效、精准,相反,常常是默不作声,然后试图狡辩,最后勉强妥协,但是还很不情愿,拖拖拉拉。  默不作声让消费者首先就生气了,小样,说你还不服。哈哈,这个多半是真冤枉的,企业的决策是有流程的,从研究事实,到讨论对策,到高层拍板,再到具体执行,是需要时间的。当然,危机公关需要启动特别程序,一切都要紧急,但有些企业就是非常拖拉。特别是有些大老板,为人很恐怖,下属很害怕。他不开口,没人敢承担这个责任,必须等他老人家回来金口玉言定夺。万一他人在国外呢?万一他闭关修炼呢?时间就是这么耽误过去的。  最让我感到兴趣就是中间这个试图狡辩的过程。一般人受到指责之后,第一反应就是说“不”、“不是这样的”,这是人的自卫反应,企业往往也会犯这个毛病。  你看当年的南京冠生园,说用陈馅是行内常见的事情。哈哈,消费者岂会容忍这个,听了更生气,靠,合着我以前吃的都是陈馅月饼。别的企业也不会帮你,因为他们受不起你的牵连。后来的光明牛奶也犯过这个错误。这就好比男人被抓着有外遇,辩解说这是所有男人都会犯的错误一样,没有用的。  所以,别觉得冤,别试图辩解,除非你有非常确凿的证据,证明自己是无辜的。否则,还是谨慎的好。要说些官话,比如我公司非常重视此问题,正在全力配合主管部门调查,对于退货又是如何处理云云。最后若干天之后,你狂运作终于起效了,主管部门出具一份你没事的证明,比你自己跳着脚辩解一万句都有用。不粘锅啊,SK-Ⅱ啊,都是这样的典型。  另外,还得统一口径。总有些人,身居高位,脑袋发热,觉得自己报效企业的时候到了,往往在外面大嘴巴乱讲,瞎辩解,公关经理的权限根本约束不了他们,而记者就喜欢这种傻×,诱导他们狂说,说着说着就说漏嘴了,透露出企业不少信息来,正中记者下怀。下场,哈哈,你知道了。  当然,很难阻止企业的对头乱讲。企业总有竞争者,老板总有仇家,这时候,试图完全消灭负面的声音是不现实的,只能正面战场靠官话,暗中组织枪手散布正面信息,但枪手不宜多,而且水准要高,否则被识破了还不如不说。  最后是妥协,一般是退换货。企业到这个时候,往往肉痛,不肯痛痛快快地出血,列出N多条件,然后被狂骂,然后自己扭扭捏捏把条件降低了。呵呵,SK-Ⅱ就是这样的典型代表。这个时候大方一点反而好。其实,损失已经受定了,而且更大的损失是今后丧失顾客,大家心里介怀着呢,一时半会不愿意买你家的东西,大方一点,争取群众的好感,对于今后的销售是件好事。  搞笑的是,很多土鳖企业认为公关是万能胶。有了危机公关,让你去扑火,哈哈,堵不住是你没能力。咋说呢,有了网络之后,信息传播速度翻了无数倍,这个基本上是很难了。  记得2005年春天,曾经到一家窜升很快的企业应聘,当时我还在这个公司,但是想走了,那次是应聘甲方的公关经理职位。  那个企业的面试者先说这个职位急需人才啊,一直没有招到啊,盘问了我一通危机公关的处理,提出的要求是要和各个财经媒体很熟,能扑灭财经媒体的负面报道。我听到这里就已经知道他们为什么招不来人了,因为他的要求是不现实的。  财经媒体不是你家开的,财经媒体很多记者喜欢揭黑,你能用钱买通一个,你能堵住芸芸众口吗,总有想出名的,有新闻理想的,怎么可能收买所有人。  面试之后的一个礼拜,传出这家企业所属集团的大老板被警方逮捕的消息。  放下报纸,长叹一声,幸亏脑袋没发热,否则这会就是我在水深火热之中了。  
  真不明白那些有名的大公司是怎么想的.......南京冠生园,光明牛奶,等大公司....有品牌,有资金....为什么非要做那些不道德的事情?.....有必要不择手段的去降低成本么?...降低成本为了提高产品竞争力???我不认为降低成本是唯一的方法......为了疯狂的敛财,满足自己的欲望???赚钱的方法也很多,只要有创意,开辟新的市场,也可以获得丰厚的利润.........想必你接触过很多有名的大公司,你能够解释一下么????他们为什么要做那些不道德的事情....他们怎么想的???           看看....买通政府,组织枪手,危机公关,买通媒体......当今社会,在各方神圣的相互交战,广泛忽悠之下,想了解一件事情的真相都是那么困难.
  智慧虫:呵呵,试着解释一下啊。  当一个产品进入成熟期的时候,利润越来越薄,公司会想尽办法提高利润,一方面创意,开辟新的市场等,一方面也要削减成本。  削减成本,有时候确实做得过分。  这个,当你身在其中时候,近墨者黑,会觉得若无其事,大家都这么做嘛。  吃了又不会死人,有什么良心负担。  这也就是为什么一旦被揭出来,企业那么委屈,因为他们真的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    至于事情的真相,哈哈,确实难以获得。  打个比方说,不粘锅,曾被狂骂,厂商又创造出无油烟的概念,还有什么陶晶之类的。  本质呢,都是铝合金锅,或者精铁锅,上面有涂层。  这个涂层起到防粘、减少油烟的作用。  但是在温度非常高的情况,这个作用会削弱。  实质不复杂吧。  但产品非常同质化,你老老实实这么说,消费者觉得全一样。  你创造个概念,总有大批不知情的消费者相信。  人们总是喜欢猎奇,喜欢新鲜,概念总有拥护者。          
  (十四)  日复一日,月复一月。  做上T项目的AE,真正开始体会到公关的咸苦。  前面说了很多关于公关公司与客户、与媒体打交道的感觉,这次来说说公关公司内部的事情。  一般来说,公关公司有两种组织架构,一种是按照职能划分部门,比如客户部、媒体部、撰稿部等等,另一种是按照项目划分部门,比如业务一部、业务二部、业务三部等等,每个部门内部有客户端、撰稿端(部分由客户端兼任)、媒介端。我当时这个公司是采取后一种架构。  无论哪种架构,都面临同一个问题:客户端和媒介端的矛盾。  他们是一个工作完整流程的两端,如果结果不好,往往互相推诿,客户端怨媒介不得力,介绍不清楚稿子内容和我们的意图,媒介端认为客户端坐在办公室异想天开,记者哪有那么多时间听你唠叨,而且策划、创意、稿子乃至客户的产品都是那么烂,能发这么多不错了。  如此这般,很多时候,双方之间都认为对方有责任,甚至积怨很深。  比如当时我做的T项目,有一个配给我的媒介马谧,她既要配合我的工作,又要服从波波的管辖。  H项目郑颜把持得非常好,旁人几乎无法插手。波波也就更多地参与T项目,毕竟对我下手更容易。她声称有什么工作要求,要向她提出,她再向媒介下达命令。这个做法,无疑增加工作复杂程度。都是一个项目组,有必要搞得这么复杂吗?但谁又甘心被架空呢。在此人的强烈要求下,别别扭扭地开始了这个流程。  在一个项目的执行过程中,稿件提交给客户的同时,还要提交媒介列表。T客户往往会在媒介列表中挑选其中一部分,但这样就增加了发稿难度。  马谧看到这张表,难免面带难色,她在QQ上向波波诉苦。波波直接过来向我发难:这个发不了,你要跟客户沟通,这是你的责任。  呵呵,客户要是能够被说服,那就不是客户了。我心里这么想。脸上却十分正色:你需要做的是和媒体沟通。  这几乎是直接回绝。  她的脸色开始发青,摔下那张表,放下狠话::完成不了别找我。  我若无其事地转过脸来。完成不了不找你找谁,呵呵,这话吓唬谁呢。  我当时这么做,并没有想太多,凭的是一股意气,实际上我的脾气并不好,这时候站稳脚跟,那种怨妇小女人相渐渐褪去,坏脾气已经开始显露出来一些了。  有意思的是,从今天我的角度来看,这种态度看上去当然不对,日后成为我发展上的大患,但在这个问题上危害并不大。  波波这个女人,对我的态度十分不友好。如果我够高杆,应该是能笼络她,但她已经是个媒介经理,见多识广,而我才是客户代表,这点几乎不可能。  我反抗,最坏的结果是与这个女人为敌,她抓住一切机会与我为难。  如果我任她捏圆搓扁,她一样不会看高我,甚至可能会加倍地欺负我。  职场之中,最善良软弱的人,往往不讨好,甚至会变成“豆豆”。(大家都知道“吃饭睡觉打豆豆”那个笑话吧。)一旦被定位成“豆豆”,再想翻身,难上加难。  我选择了奋起反抗,结果就是在这个女人最风光的时候,被不停欺压,不停冲突,足足将近半年。  
  留爪~  终于等到楼主更新了~  期待
  楼主的经历越来越精彩了,期待后面........    我记得吴锦屏说过这么一句话,“公关不是魔术师,而是化妆师”  我觉得很有道理,现在很多企业主昧着良心,坑害消费者,媒体没爆出来就大摇大摆赚着黑心钱,被媒体曝光了,就开始找公关公司希望把事情压下去,可怎么压?明明干得就是缺德事儿!希望我将来别碰上这种企业的危机公关,不然我第一个就想让这个企业倒闭,企业主负法律责任,还公什么关?!    还有个问题想问楼主,你说一个公关公司的结构分媒体、客户、撰稿等等,我看招聘信息,有的公司写的是招AE,那么AE是属于什么部呢?    谢谢啦~
  狂赞!    太真实了,果然是圈内人,深有同感,人与事都有很大的类似~~
  想问一句楼主:  是否无论如何,与自己的直属经理意见相悖,或者有所反抗都是不对的?  需要指导中ing
  上来冒个泡聊聊天    浩翎潺潺:更新速度基本保持在每天一章,呵呵,比较惭愧    muw:公关不是魔术师,而是化妆师,是这样的,也是小半个经纪人,但毕竟不是黑帮老大,不能黑白通吃,更不能见神杀神,哈哈    AE一般是指account executive,也就是客户代表,所以是属于客户端人员,客户端一般会撰写一部分稿件,或者全部稿件    missyangxue:哈哈,握个手    你问的“是否无论如何,与自己的直属经理意见相悖,或者有所反抗都是不对的?”    这个不一定。    首先,一般情况下,尽量跟直属经理搞好关系,所谓现官不如现管,跟他关系不好,会吃很多暗亏。而且他会在更上层那里说你的坏话,败坏你的形象,搞得大家都不鸟你    其次,特殊情况下,可以跟直属经理意见相悖,有些同志就是踩着直属经理爬上来的,下联同级同事,上通高级主管,架空直属经理,达到自己的目的。    不过,这种情况,需要你工作能力牛,职场政治更牛,否则会得不偿失。    最后,如果你还不够牛,就跟直属经理搞好关系,到时候,很多送死的活都可以避开,至少延长自己在这个公司的职场寿命,以待更好的时机。即使他是个坏蛋,也会有更坏的蛋收拾他,把他脑袋当球踢。
  职场之中,最善良软弱的人,往往不讨好,甚至会变成“豆豆”  ********************************************************    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呵呵,我就是个善良的人
  智慧虫:呵呵,善良是个很好的品质,我喜欢善良的人。    但软弱不是,在职场中,很多时候没有绝对的对错。如果你过分软弱,大家欺负你上瘾了,有一天你反抗,大家会加倍厌恶你。    有些家长忧心忡忡地告诉刚工作的子女,一定要夹起尾巴做人,结果夹的过火,成了“豆豆”,痛不欲生,然后换个公司,成了刺猬,又遭一茬罪,这是何苦。    适当忍耐不是错误,但忍耐只是手段,是为了更大的利益,暂时忍受小的痛苦。如果无原则的忍耐,换来的只是大家的欺负。
  (十五)  好在除了波波之外,我和部门内其他人关系还可以,否则我也不可能在这里待下去了。关系尤其比较好的是郑颜、小远和张章。  郑颜刚开始看上去对我并不算热情,其实这是一个地方的“老人儿”对新人的典型态度,后来我待成了“骨灰级”,也开始有这种懒洋洋的感觉。实际上,我和她还颇能说到一块去。  小远的长相曾让我对此人望而生畏,但其实此君并不肤浅,你简直可以把他当作文史哲的百科全书来查,妙在此人竟然还是半理科出身,双学士之一是计算机的学位。你看,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如果说工作这么多年中谁把我培养出来,张章可以算是很重要的一位。  举个最基础的例子——开会。我以前的工作研究性质多,但配合性质不多,导致我竟然连最基本的开会。  这个现象并不罕见,开会常常罗里罗嗦,甚至离题万里,大家胡扯,甚至老板带头胡扯,浪费时间,到最后结束要写方案的时候一看,我靠,还有好几个问题没讨论呢。  即使是在很成熟的公司也会有这个问题,好玩的是,习惯的力量最大,有些大公司开会之拖沓令人发指,多年以来都无人出头纠正,哪怕是高管,也不愿冒这个险。  我见过高层经理会,讨论这个月的目标是什么就慢悠悠地浪费了三分之一的时间。其实都是销售、零售、批发、预算等非常细化的指标类,应该尽快定下来,剩下的是讨论执行,怎么实施,会碰到哪些问题,如何解决。  还有些合资公司的中外高管开会,主持者把议题放上来,还要念一遍,而且是中英德三语。其实在座的人至少懂得其中一门语言,念一遍纯属多余,但多年以来始终如此,哈哈。  我第一次主持会议,硬着头皮,一脸茫然上去了,乱讲一气。张章忍无可忍,说打住,咱们今天先讲怎么开会。  反复训练。今天即使我在梦里的时候,有人发问,我也会本能回答:今天的议题、当前的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也就是今天讨论到什么程度就可以结束,以及我们这个会大概需要花多长时间)、项目时间节点、讨论分解,讨论过程中得出的结论写在白板右侧。  这些看上去很简单的东西,却很少有人教。如果以我当时那混乱的逻辑,还不知道要琢磨到何时去。  张章教会我的另外一件事,叫做决定。他最不喜欢别人向他事事请示,所以讲了一个故事鼓励我。  当时他还在前面那个公司,已经风生水起了,老板派他出去谈一个项目,到了紧要关头,客户开口说5%的回扣不行,你给我10%回扣,我给你项目,现在就签,如果不行,标就给另外那家公司。他给老板打电话,始终打不通。(这个现象很常见,很多时候老板都在诡秘的地方。)想到即使把回扣提高到10%,老板仍然有的赚,而且赚的还是大头,为何不签。于是他老人家大笔一挥,签了合同。回来找到老板,老板一样眉开眼笑,说处理得好。  这个事情很简单,但很多人在那个关口往往不敢做出那个决定,左右徘徊,不敢担这个责任,结果错失良机。  当然,这个需要下属果断,也需要上司的肚量。  我在离开这个公司之后遇到的那个老板,真让人啼笑皆非。任何一件小事,都不满意下属所做,口头禅叫做“你为什么不问我一下”,哪怕是到居民区订几个小菜,也盘问到订了几个,每个多少钱,哎呀,你怎么订这个菜,你为什么不问我一下。哪怕是买几个茶叶蛋,也要亲自检查每个鸡蛋的好坏。  美其名曰:细节决定成败。  哈哈,不是这样的。细节这个东西怎么都不可能极其完美,任何两个人所想所做都不可能完全一样。老板如果对细节过度要求,对下属过度控制,对事情本身其实没有太大帮助,但会非常挫伤下属的积极性。以后谁会做决定?任何事,谁都不会主动管,管了也是错,忍来一身膻,谁去理?  这个老板后来屡屡困惑于为什么下属对很多事情都不积极,都不上心,其实这不是大家没有责任心,而是生生被他折腾没了。  很多人抱怨自己的老公很烦,油瓶倒了都不扶,当然这有可能是被他妈惯的,但也有可能,他有一个非常有控制欲、斤斤计较每个细节的老爸、老妈、老板或者老婆。  
  每天看楼主更新,每天多一些收益
  做公关这行是挺不易,但现在做什么又是容易的呢,大家混口饭吃嘛。就是个谋生的手段,可能有人是在谋生的过程中 喜欢上了这一行,我就是这样的。呵呵
  想请教一下LZ,  你们的日常传播是怎么做的啊?比如说在企业不搞公关活动,社会上没有与企业相关信息或关注焦点出来的时候。你们都是怎么找新闻点的呢?  我觉得越是小企业的公关越是难做,媒体不关注、消费者不关注、企业没动态,比如说汽车企业,没有新车上市,没有品牌发布、没有技术突破,想搞点事件传播也比较困难,遇到这样的客户你们是怎么做日常传播和事件传播的呢?
  受益匪浅,不少地方感同身受:)
  哈哈,楼主写的很不错,顶一个~~~    我也是AE哈,asistant engineer....~~~
  顶下,楼主写得很精彩!我的新工作是做 event executive,在一家做会议、会展的公司,过几天要去报到了。入职的过程也和楼主蛮相似的,不知道楼主对这一行了解吗。
  先更新。  (十六)  当时我们除了H项目和T项目这两个常规客户外,还有一些临时性质的活,比如做个会议什么的,还有一些不太知名的小客户。  其中有一个小客户,是一家以色列的公司,人不多,那个市场部经理直接管公关,估计这也是人不多闹的。大小也是个外企,那个女经理说起话来时时夹杂英语,甚至给你来整句的英语。有时候客户代表搞不定了,女经理愤怒地找到张章。这位外企的老同志愤怒起来或许会对中国人狂飙英语,对外国人开讲中文。  这种事情也时有发生,一般客户代表这时候会坐立不安,客户直接投诉过去了,能不慌吗。  过一会,张章精神焕发地出现了。“那个谁谁谁,打电话过来了,这个事情,这么这么办。”  我看过几次之后,觉得有点纳闷。我不怀疑此君搞定客户的能力,我只是纳闷,以其那两下子英语,怎么搞定这种外企女人的。  问过一次,他笑嘻嘻地说,“她跟我说英语,我也跟她说英语,几个来回之后,她放弃了,因为压根听不懂我说什么。”  靠,这也行啊。  不过,这种态度得会玩,随随便便对客户耍帅,很容易歇菜。  这个时候听到一个消息,二部丢了一个大单,也是他们唯一的常规客户,二部经理引咎辞职。  这个事情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导致我后来的思想一度陷入歧途,拼命地工作,生怕因为丢单而丢掉工作。这个努力的方向大有问题。可笑我竟然很长时间都反应不过来这个问题,由于努力过头,导致尤其错误,简直大错特错。  过了一阵,二部来了一个新经理。我对其他部门一向不打听、不搀和,当时没有意识到,这个叫吴爽的女人才是真正影响我在这个公司命运的人,比起她,波波只不过能掀起一些小风浪而已。  
  今天比较不舒服,更新得少,不好意思。    muw:欢迎常来,呵呵。    江湖夜语十年灯:难得你爱上这一行啊。    日常公关,呵呵,总体来说,如果你能搞些概念、噱头做,突破常规是最好的,但实际上这种可能性不大,哈哈,因为客户不同时间预算不同,很多甲方公关经理手里没钱,听你说完,也很热血沸腾,和内部一说,过一阵就偃旗息鼓了。哈哈。    所以不能全指望这个,还得找事,办个业内论坛啊,或者搞点什么服务呀,今年销量达到多少辆啊,历史累计销量达到多少辆啊,或者跟媒体合作,搞什么看车团啊,试车啊,车友说车啊。    可以重点锁定两三家主流大众媒体,跟记者好好谈,按照他们的一些方式定制你的传播,其他的媒体,用前面那些找事的稿子来铺,两者结合,有量,有一些好看的重点。呵呵,你发得太多,客户也没那么多钱给你结款。    至于小公司,还是取决于这个公司本身的老大们的想法,一种是踏踏实实赚钱,小范围小规模传播一些,一种是想出风头,苦于没有门路,前者你就老老实实地做,后者想点惊人的点子,往大公司身上靠,往热点话题上靠。    当然如果要能引导客户,后一种好啊,咱们赚钱多啊,不过小公司老板也不是傻子,一般来说,都不会上当,哈哈。    lixifeng729:呵呵,握手    屁股着火:呵呵,asistant engineer,哈哈,哪个行业?    wm:做活动,俺没自己做过,看俺们那个活动部做过。活动是个非常琐碎的活,别嫌麻烦,嫌罗嗦,工作要做得长,无非是忍完又忍,在痛苦中总结经验,呵呵。  
  谢谢lz,作为一个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能够通过这种方式了解到不同行业,不同岗位的工作方式、内容等,对于自己职业的选择提供了参考。不然的话真的只是凭着自己的想法和理解去选择是很盲目的。想请教lz怎样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呢?因为觉得有很多工作自己都没接触过,也不知道具体的工作任务,工作方式是怎样的,对于哪些能力和素质的要求会更高一些,自己是不是适合。我觉得像我们这样的应届毕业生在选择工作的时候由于缺少经验和积累,真的是挺迷茫也挺盲目的,希望lz能帮忙解决一下我的疑惑。
  留个记号
  不好意思,昨天痛得死去活来,今早补上更新。    (十七)  T项目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暑期促销,也就是所谓的暑促。早年,这是一大事,学生考完试了,完成一学年了,考得好,家长一高兴,多奖励点,但后来电脑普及了,这个暑促的味道就越来越淡了,但不搞还不行,别的厂商都做促销活动,你不做,你销售就受影响,所以很上火。  厂商和公关公司都绞尽脑汁,今年搞点什么新花样呢,没办法,不这样好像就很老套,好像就很落后。光一个暑促主题,就得想很长时间,咬文嚼字,不能俗,不能烂,不能难听,那叫一个累啊。  其实这都没意思,对于消费者来说,叫啥都那德行,根本懒得看,连卖场促销员都只来得及说我们正在做活动,送什么什么,等你报出那个苦心经营的名字来,消费者早跑了,就听了也当耳旁风,你老老实实降价送东西搞促销,比什么都强,玩花活换来的常常只有群众几声冷笑。  但身在其中,难免其俗啊。那一年T公司很有意思,搞了一个非常花活的东西,叫做“定制”,根据你的需求定制你的产品。  听上去很好,多适应群众的需求啊。平时用户不是总抱怨整机厂商显卡啊、声卡啊什么的不行吗,这个配置不合理,那个配置不称心,让你自己作主还不好吗?  往高了说,还能显示自己的实力。你看,我都柔性生产了,我多高端啊我。  这都是坐在办公室里一帮鸟人想出来的玩意!  实际上,这是行不通的。为啥呢?真正喜欢各种配置的人,会选择自己攒,买整机的,一般不愿意费这个事。要是你的定制选配,确实很便宜,也行,好歹是个诚意,但台式机本来利润就薄,厂商搞定制的那些选配,价格没有多大吸引力,现在台式机配件多透明啊,那么多网站查一下都知道是多少钱了,这个做法能吸引多少人呢。再说了,很多厂商本来也提供一部分配置的选配,比如配这个显卡是多少钱啊,硬盘容量增加又要加多少钱啊,这个东西本来就是很通常的东西,包装一下,试图鸟枪换炮,呵呵,你想想结果吧。  我们又是秧歌又是戏地写了PPT方案,把这个定制夸得跟朵花似的,然后制定了一堆传播策略,但台式机受关注度已经很小很小了,不信大家拿起手中的都市报晚报,看看有多少台式机的消息,现在数码版面上大厂的笔记本、手机、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还能上,穿插着液晶显示器、智能冰箱、智能洗衣机之类,台式机已经淡出人们的关注了。只有一个例外,就是一个国内最大的厂商和北京很牛的日报合作,当年曾经发过整版,现在还能发四分之一个版,圈内人都知道是怎么回事。要是哪个无知客户拿着这个来质问你,为什么不能发得跟这个一样,直接拿大嘴巴抽他。(呵呵,有点激动。)这个天然缺陷加上定制这个花活,导致我们的稿子天花乱坠,但吸引力很不怎样。  波波作为媒介经理,也天天督阵发稿。但这时我已经发现,媒介经理最牛的在于关系网,和众多大腕记者关系好,大家卖三分面子,能发点消息啥的,给广告的甚至能争取个深度合作。波波把自己说得很牛,但她的关系网看来只能算是一般,连出去和媒体吃饭,请到的都不算什么大腕记者。  T公司一看单靠我们不行,小红嘴手下的一个新来的公关经理亲身杀到北京来了。此人年过35,但一直未婚,让我们尊敬地叫她一声大姐。  外地客户奔过来了,照道理说,就是我们陪着挨个重要媒体拜访,招待。  那一次,累是比较累,但效果着实很不好。  为什么呢?  波波第一时间跟张章汇报,主要是因为我不行,跟着去了话都不怎么说,这哪行啊,大姐也不行,边说话边转桌上那个转盘,转得很快,记者都吃不上几口。  张章后来很郁闷地说,你怎么见了记者不说话呢。  我当时一下子被问愣了,匆忙之间实话实说:本来是郑颜陪着去的,她病了,我临时顶替,没准备,郑颜告诉我别多话,大姐来了,她是客户嘛,让她多说。  郑颜在旁边听了也纳闷,说应该这样啊,咱们的人抢话就不对了。  张章叹了口气,没多说别的,走了。  我后来屡次想这个问题,越想越觉得无疑我是有责任的,我为什么不伶牙俐齿地帮助大姐搞定记者。  今天回头去看这件事,哈哈,其实我虽然笨头笨脑,但这件事中,我能起到的作用实在很微弱,做得好了是10%,做得不好是0%,根本不是决定作用,我太高看自己了。  记者买帐与否,取决于公司的地位、熟人关系、事件本身和钱到位与否这四点。公司很牛,那不用说,公司一般般,事件呢,咱们这定制又没啥吸引力,已经输掉了一半,钱给得不够慷慨,折腾半天没有上一千的。如果公关公司或者甲方PR经理和记者很熟,一般也会卖个面子。大姐虽然很卖力气,但她是从别的部门刚转做这行,还没混脸熟呢,也发挥不了大作用。波波其实和那些记者恐怕也只是熟悉而已,谈不上大交情,对方也不甚买帐。至于我,也是新人,而且公关公司的底层员工,记者眼角都懒得带一下这种人物,就算多伶俐,记者也顶多是觉得,这个孩子还算机灵而已。  后来我做了记者之后,才发觉这个问题,呵呵,知名度、头衔、关系、钱,太重要了。  换个角度再去看这件事。你看波波处理得多好,明明她的责任更多,但她第一时间和老板沟通,左右了老板的看法,而我,明明只是个陪绑的,却莫名其妙地担负起主要责任。  换句话说,我在这件事上的真正错误是没有和张章及时沟通。  哈哈,老板也是人,再能干也不可能对所有事情都犹如亲见,及时沟通,把对自己有利的信息传递给老板,太重要了。  很多小同志,不敢跟老板接触,总觉得难受,老板在电梯间,都要等一下再出去,省得见了老板无话可说,白白尴尬,错过了多少和老板沟通的好机会。  重要的不在于你做了什么,重要的在于老板认为你做了什么。  
  cece_0523:毕业生选择工作,考虑的有这样几点,第一,自己的专长,第二,自己的目标,第三,行业发展,第四,企业情况。    专长:是你擅长干吗,上学时候要求均衡,偏科是倒霉孩子,上班之后专长就看出好处来了,比如你天生喜欢跟人打交道,做销售就相对合适一点,如果你见人就害怕,见机器就很欢欣,非要去做销售,那就有点找罪受。当然,升到高位,都是综合性人才,但起步时候,还是应用专长比较能得心应手。    目标:父母一般都是要求你生活安稳,事业有成更好,你自己要什么呢?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是不简单的,很多人都随波逐流。    行业发展:尽量选择朝阳产业    企业情况:谁都愿意去第一流的大公司,但毕竟大多数人去不了,只能说第一份工作尽量进正规化大公司。对薪水不要太斤斤计较眼前的,俺的朋友圈中颇有一群人,毕业时候千把块钱,5年之后上万。    70queen:欢迎常来    juvebarce:呵呵,尽量保持一天更新一次,实在不能的,第二天补上
  我的专业说起来是公共关系~不过是自考的,所以也没啥含金量。    在看公关案例的时候,那个热血沸腾啊,记得当年有一个电视剧叫《公关小姐》,还记得是酒店的公关部,啊,女主角那个强啊~~~    拿到毕业证后,却发现完全钻不进这行。要求太高了
  谢谢lz的解答,还想问一下你说选行业的时候应该选朝阳产业,但如何分析和判断某个行业是否是朝阳产业呢,比如房地产现在很火,但不知道以后会怎么样呢?
  (十八)  在效果糟糕的“暑促”之后,我们又接了T项目的一个新活,是一个活动。遇到类似的事情,老板们总是很兴奋,因为可以拿到更多的钱。  上次做危机公关时候,活动是客户自己承办的,这次T公司的活动是在北京举行,就由我们活动部承办了。  无论是公关公司的活动部,还是专门做活动的公司,和客户合作的感觉,彼此总觉得像装修公司和用户,说懂吧大家都懂一点,说专业吧很多东西还挺专业,疑心重重,屡屡砍价,但又还得合作。  文案虽然改了又改,但我对客户那种舞女改旗袍一般的习惯也多少适应了。这次活动也主要较劲在活动上了。  活动首先一关就是场地,什么嘉里、中国大这种大酒店,客户往往审美疲劳了,选择有新意的地方,那叫一个绞尽脑汁。  这次客户倒不坚持新意的问题,小红嘴坚持要中国大,因为那一天晚上,本行业上游龙头老大在这里密会T集团的大老板,T公司大老板作陪,级别够高了吧,所以只能要这个地方。  但是这些地方很抢手,定得不够早,合适的会议厅只有一个,四周有大柱子,这是布展上的麻烦了。  讨论这些问题,小红嘴亲身飞抵北京两趟。  第一次,小红嘴看到有人迟到,甩手而去,把我们撂在T公司北京分公司的会议室里面面相觑。还得张章等人过去哄着劝着才肯移驾。  我看着小红嘴的嘴脸,突然想起《枪火》里张耀扬演的阿MIKE那句台词,“什么鸟人还得管他叫老板。”  第二次,小红嘴率大队人马飞过来,晚上9点才到,我们苦候。到了上岛咖啡,大家排排坐,包括T公司的人在内精神委靡。我尤其累,那时我的身体已经开始变差,变得不能熬夜,熬夜时候思维会变得非常迟钝。  小红嘴真是有一套,这个时候依然咄咄逼人,气势不减,小爪一挥,先讨论活动端。妈呀,这几时才讨论到文案,我看到她那个精神劲,更加犯困,心想还不知熬到几点。  张章解救了我,说我病了,让我先回去。我过去跟小红嘴打个招呼,溜之大吉。我看到小红嘴那张迷惑又不高兴的脸,对于这种工作狂来说,大概不知道有什么比工作更重要吧。  前端方案经过拉锯战讨论,终于定下来了,熬到了执行阶段。这回张章吸取教训,不再像暑促期间只做前端,不做后端的执行,导致方案天花乱坠,客户期望值很高,执行效果却很难交代。  他老人家考虑之后的第一个动作吓了我一跳,竟然是把郑颜派到T公司总部。虽然郑颜是项目经理,但这种被发出去,我当时还没看过。张章得意地说,做活动,时间很紧张,小红嘴手下根本没有胆量督促她,所以我把郑姐姐派过去了。我晕,郑姐姐亲身前往,难道就可以了?  别说,郑颜能坐稳这个位子,确实有一套。她把T公司内部人都很头痛的小红嘴敷衍得很好。你看,这就是差别。  在这里,我们也得公平一点说,较劲不全是客户的问题,比如说讲话用的那个单人高讲台,T公司上次做活动买了一个,嫌搬回去麻烦,就放在北京了,而且还是放在我们公司。这次做活动又需要用了,活动部竟然报价租金800元。  小红嘴气得发抖,对郑颜说:我的东西竟然让我自己花钱租,还是800块,你们活动部要是这么干,我看他们就别干了。  还有签字笔,报价是80元。哈哈,客户一看,你真把当凯子了。80我至少买仨。  做活动,报价不能太黑暗啊,同志们。  到了活动前一晚彩排,T公司又一次大队飞过来,传说大姐病了,没来,剩下的统统由小红嘴带队杀过来。郑颜和波波去彩排现场,我则又一次被张章解救了,波波看我的眼神十分毒恨,令人啼笑皆非,多大的事儿,也值得用这种“我杀了你全家”的眼神。  第二天,郑颜带着黑眼圈讲述彩排八卦。小红嘴对重头戏揭幕环节的设计不满意,折腾到凌晨三四点,然后很自然地对手下一个女孩说,我去睡一会,你们继续想,想到我满意为止。那个女孩脸上表情扭曲,大概是听了不知该哭还是该笑。  刚买了新车的客户总监李桥从旁边经过,听见这句,一个急转身回头诉苦。“这次小红嘴过来是我开车去接的,她还带着她亲戚,什么妈妈、外甥之类的。五岁小外甥那个淘啊,拿着玩具锤,对着我的车门猛砸,现在还有俩划痕呢。”  “小红嘴呢,怎么不说她外甥啊?”  “她看着眯眯笑呢。”  
使用“←”“→”快捷翻页
<span class="count" title="万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oppo r11发布会在哪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