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入安穷,宁波老虎咬人时事评论不与人同是哪一集

  摘要:《日出入》在郭茂倩的《乐府诗集》中是汉《郊祀歌》中的经典篇目,但迄今为止,学界对它的专门论述非常有限,相关探讨也" />
免费阅读期刊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日出入》的生命意识与“天乐”情怀初探
  摘要:《日出入》在郭茂倩的《乐府诗集》中是汉《郊祀歌》中的经典篇目,但迄今为止,学界对它的专门论述非常有限,相关探讨也很不全面。往往将其主题思想与《楚辞?东君》归为一类,本文主要从中国文学批评史的角度,围绕主题类型,祭祀本事,语言风格等方面论证《日出入》篇中蕴含的对《庄子》的“天乐”思想强烈的心理认同和对中国文学生命意识独特的情感体验。 中国论文网 /1/view-6250849.htm  关键词:日出入;郊庙歌辞;生命意识;天乐思想   自从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提出“惧时”说揭示出中国文学的生命意识和作者生命意识批评起,从对生的渴望、对死的恐惧中产生出“惧时”意识,是人类对生命时间的有限性的感悟,从而激励人类通过精神创造活动、文学创造活动来克服有限的生命,用文学来实现生命的“不朽”。“岁月飘忽,性灵不居,腾声飞实,制作而已。”[1]《日出入》在郭茂倩的《乐府诗集》中是汉《郊祀歌》十九章之第九章,也是内容与形式上堪与《楚辞?九歌?东君》媲美的一章。   在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统领下,全章运用了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赞美日神生命之无限,慨叹人世今生之短暂,展现出强烈的愿求永恒而不得的生命意识与乘龙以遨游的“天乐”情怀。汉《郊祀歌》十九章突出表现迎神候仙、追求长生这一主题的,有《日出入》、《天马》、《天门》、《景星》、《华烨烨》、《象瑜》、《赤蛟》等七首。其中《日出入》是祀日神之歌。其云:   日出入安穷?时世不与人同。故春非我春,夏非我夏,秋非我秋,冬非我冬。泊如四海之池,遍观是邪谓何?吾知所乐,独乐六龙,六龙之调,使我心若。   訾黄其何不来下?[2]   我们将从主题类型,祭祀本事,语言特点等方面论证《日出入》篇中蕴含的《庄子》的“天乐”情怀。一、祭祀本事   《毛诗正义序》中说:“感天地,动鬼神,莫近乎诗。”这首诗作为郊庙歌辞中的经典篇目,历来被人称道。对《郊祀歌》的研究,不能绕开古代的郊祀制度。周初文献关于宗教祭礼的内容比较丰富,可以说规定了后代王朝宗教制度的基本种类和规模。《吕氏春秋?适音》中说:“凡音乐通乎政,而移风平俗者也。”表现了上古时代祭政合一,而礼乐通于政的特点。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国家祭祀仪式决定了郊庙祭祀文学的核心特征。   《国语?鲁语》有云:“祀天之三辰,所以瞻仰也;及地之五行,所以生殖也;及十州名山川泽,所以出财用也。非是,不在祭典。”可见古人祭祀,主要是为了求得人类基本生活生产的物质条件。因而,祭祀活动是带着明显的功利性和目的性。   在艺术的诸多起源中,祭仪理论是很有说服力的,海伦?加德纳认为:“原始诗歌和戏剧往往同宗教仪式浑然一体。”而古代帝王被赋予了“绝地天通”的世袭神性,用来证明其统治的合理性与神圣性,因此原始普泛性的巫术文化发展成祭祀文化,《国语?楚语》云:“圣王正端冕,以其不违心,帅其群臣精物,以临监享祀。”说明了帝王在祭祀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汉武帝定郊祀之礼。《汉书?礼乐志》载:   至武帝定郊祀之礼,祠太一于甘泉,就乾位也;祭后土于汾阴,泽中方丘也。乃立乐府,采诗夜诵,有赵、代、秦、楚之讴。以李延年为协律都尉,多举司马相如等数十人造为诗赋,略论律吕,以合八音之调,作十九章之歌。以正月上辛用事甘泉圜丘,使童男童女七十人俱歌,昏祠至明。   从上可以看出,立乐府的目的在于搜集“赵、代、秦、楚之讴”,这些都应属于祭歌。而“赵、代、秦、楚之讴”指《楚辞?九歌》。又《史记?乐书》云:   汉家常以正月上辛祠太一甘泉,以昏时夜祠,到明而终。常有流星经于祠坛上。使僮男僮女七十人俱歌。春歌青阳,夏歌朱明,秋歌西障,冬歌玄冥。《青阳》、《朱明》、《西障》、《玄冥》皆是《郊祀歌》十九章中的篇章。   由此看来《郊祀歌》主要用于进行郊祀。关于郊庙歌辞的创造群体,大体可分三种说法:皇帝、李延年及中央集权下的司马相如等文人群体。而这首《日出入》的作者很有可能是皇帝本人。其创造缘起是汉武帝惑神仙不死之说,敬天地鬼神之祀。元狩(前122-前117)年间,曾令司马相如等作辞、李延年“弦歌”,制作了一组祠祀天地诸神的乐歌――《郊祀歌》。我们知道《郊祀歌》不是一时一地一人所作,而是长久以来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有学者从“吾”“我”等第一人称直接对话性的语句中判断其作者有可能是汉武帝本人。因为歌辞有十九章,故又称《十九章之歌》。受武帝时代的郊祀制度的制约,可将《郊祀歌》十九章分为用于甘泉泰?和汾阴后土、泰山明堂的乐歌“正歌”和不用于仪式,等待“选词以入乐”的“散歌”。这些散歌基本上是武帝巡祭或求仙路上的祥瑞歌。《日出入》一诗,当为“散歌”,是太始三年(前94)二月,武帝晚年东巡齐地、礼日成山时所作。《史记?封禅书》:“始皇二十九年东游,祀月莱山,祀日成山。”《汉书?武帝纪》载:“幸琅琊,礼日成山,登之罘,浮大海。”诗人面对日神出入变化,春秋冬夏周而复始,感到“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进而希望自己像日神一样乘龙御天,泛游四海,体现了武帝的暮年心境。   在文学天空繁璨的生命意象中,光亮明彻的”日”意象则格外引人注目。“太阳崇拜”的情节人类自古已有之。詹?乔?弗雷泽在《金枝》中记载了世界很多地区的太阳崇拜及相应祭仪。《礼记?郊特牲》中所谓:“郊之祭也,迎长日之至也,大报天而主日也。兆于南郊,就阳位也”。在纬书神话中,太阳崇拜更是和帝王崇拜紧密结合,成了帝王的“自然范本”。《太平御览》云:“日者,至阳之静,象君德,玄黄照耀,五色无主。”祭祀日神之诗,自然充满对光明之源太阳的崇拜与歌颂。这种崇拜与歌颂,是古今中外永恒的主题,万物生长靠太阳,对太阳的崇拜和歌颂自然是最虔诚又是最热烈的。   “西汉求仙重在寻找仙人之迹,不死之药,神仙多住在虚无缥缈的海外三神山上,凡人很难看到。”《郊祀歌》之《景星》,亦与黄帝乘龙升仙之说有关。其创作的直接缘由在武帝得宝鼎。《史记?封禅书》载,公孙卿对武帝讲黄帝乘龙升仙的故事,卿曰:“黄帝采首山铜,铸鼎於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须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者七十余人,龙乃上去。余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须,龙须拔,堕,堕黄帝之弓。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胡须号,故后世因名其处曰鼎湖,其弓曰乌号。武帝曰:“嗟乎!吾诚得如黄帝,吾视去妻子如脱履耳。故《景星》实际是对武帝成仙的祝愿之辞。
  武帝时,汉代经过70余年积累,物质财富丰厚,国强而民乐。《汉书?食货志》载云:   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百钜万,贯朽而不可较。太苍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於外,腐败不可食。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乖牝者摈而不得会聚。守闾阎者食梁肉;为吏者长子孙;居官者以为姓号。人人自爱而重犯法,先行谊而黜辱焉。於是罔疏而民富,役财骄溢,或至并兼豪党之徒以武断於乡曲。宗室有土,公卿大夫以下争於奢侈。   生活的富足安康、享乐之风的兴盛,使生命过程成为一种享受,从而滋生了对个体生命存在的关怀,所谓“人人自爱,而重犯法,先行谊而黜辱焉”,即是生命关怀意识普遍化的反映,人们也向往如神仙那样逍遥自在,长生不死。汉武帝宗庙祭祀、出行巡狩、封禅泰山、望祀蓬莱等迎神候仙、服丹以求长生等,不仅是武帝一人之好,也是社会普遍意识的体现,只不过武帝表现得更迫切而已,因此,司马相如等数十人造为诗赋,作十九章之歌,将社会流行的生命关怀意识作为一个突出的主题,乃是历史之必然。   由上可以看出汉代时较丰富的物质基础让人们用条件去,而对自然界中太阳的崇拜更促使着上层阶级去追求“神山仙子”。在追逐的过程中,对大自然有一种精神内核上的认同,表现了对长生不死的向往。“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这种认同微妙的促使了“与天同乐”思想的产生。   从时代背景来说,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文学批评史蓬勃向上的时期,“这不仅表现出这一时期中产生出大批评家曹巫、陆机、刘舞、钟嵘等,也产生出一批杰出的批评文章和论著,诸如《典论?论文》、《文赋》、《文心雕龙》、《诗品》;而且表现在文学批评理论与实践的成熟,批评论、批评理念的形成以及批评理论体系的建立上。尤为重要的是文学批评模式开始由教化型的社会批评模式转向审美风格型的作者批评模式;同时,作者批评模式也由作者的道德化、社会化、群体化倾向转向作者的性格化、个性化、个体化倾向。在这一转型过程中,文学和批评的生命意识得到大大加强,从而在作者批评模式中形成作者生命意识批评倾向,揭示文学和批评的生命意识和生命意义。”   二、主题类型   关于郊庙歌辞的主题类型,前人的努力是概括和整体的,《日出入》篇的主题类型,历来说法大体趋同。清朱乾《乐府正义》谓此诗:“叹日之循环无穷,而人之年寿有限,因有乘龙上升之想。”大体是慨叹人世飘忽,而岁月不居及汉代的游仙思想。而笔者却认为“吾知所乐,独乐六龙”同样是文章的文眼。如果说上面曾就祭祀本事来推论生命意识和天乐思想的话,以下将从文本、曲名、前后篇章关系论证《日出入》中蕴含浓厚的《庄子》思想中“天乐”情怀。   “天乐”一词古已有之,是《庄子?天道》最早系统的进行了阐述:   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天地之本而道德之至,故帝王圣人休焉......夫明白于天地之德者,此之谓大本大宗,与天和者也;所以均调天下,与人和者也。与人和者,谓之人乐;与天和者,谓之天乐。   庄子曰:“吾师乎!吾师乎!泽及万世而不为仁,长于上古而不为寿,覆载天地刻雕众形而不为巧,此之谓天乐。故曰:‘知天乐者,其生也天行,其死也物化。静而与阴同德,动而与阳同波。’故知天乐者,无天怨,无人非,无物累,无鬼责。故曰:‘其动也天,其静也地,一心定而王天下;其鬼不祟,其魂不疲,一心定而万物服。’言以虚静推于天地,通于万物,此之谓天乐。天乐者,圣人之心,以畜天下也。”   舜曰:“天德而出宁,日月照而四时行,若昼夜之有经,云行而雨施矣。”尧曰:“胶胶扰扰乎!子,天之合也;我,人之合也。”夫天地者,古之所大也,而黄帝尧舜之所共美也。故古之王天下者,奚为哉?天地而已矣。   又“乐”,《说文解字》云:   五声八音总名。象鼓碑。木,?也。玉角切。段玉裁注云:“乐,五声八音总名。《乐、记》曰:‘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千戚羽旋,谓之承。’......   庄子认为“与天和者,谓之天乐”。明白天地以无为为本的规律,这就叫做把握了根本和宗原,而成为跟自然谐和的人;用此来均平万物、顺应民情,便是跟众人谐和的人。跟人谐和的,称作人乐;跟自然谐和的,就称作天乐。通晓天乐的人,他活在世上顺应自然地运动,他离开人世混同万物而变化。平静时跟阴气同宁寂,运动时跟阳气同波动。这些话就是说把虚空宁静推及到天地,通达于万物,这就叫做“天乐”。《庄子》所谓的天乐,就是圣人的爱心,用以养育天下人。没有死生的怖畏,也没有世间的忧愁。不仅如此,在《庄子?天道》篇中,也说:   天机不张而五官皆备,无言而心悦,此之谓天乐。   这是一种从文本的视角进行解读。   其次,从曲名来看,一“出”一“入”看似简单却饱满着哲理思索和韵律感,是两个周而往复的运动,且这种运动是永恒的、无穷的,而某种程度上运动着的往往又是转瞬即逝的。将不可穷尽的动态蕴藉于“日出入”是一种自然界中自然而然的规律。无论是武帝当时的命名抑或后世作者取全诗前三字填缀而成,都没有把曲名像《歌赤帝》、《歌青帝》这样直接的定义为对“日神”或“东君”的祭祀范畴。因此可以说,《日出入》中确实有着对宇宙人生的观照。   再次,我们可以从这首诗在郊庙歌辞的位置来思考。在《礼乐志》对《郊祀歌》的载录中,每一章文本结束后都特别标明章名及排序,如“《曰出入》第一”,这就说明《郊祀歌》排序是有其内在规律的。一般而言,组诗的排序多以写作年代为序,但《郊祀歌》显然不是如此。箫涤非先生对这个问题早有论述:   “据《汉书》,以《朝晚首》为最早,作于元狩元年(公元前一二二),以《象载瑜》为最晚,作于太始三年(公元前九四),两作前后相距,至二十八年之久,可知十九章者,至太始末年始论定。今《汉书》所录次第,似不以时代为先后。如《朝晚首》作于元狩元年,而列在第十七,《天马歌》二首,一作于元狩三年,一作于太初四年(公元前一0―),而列在第十,不知何故?岂当曰经武帝排定固如是耶。”因此,我们不难判定,《郊祀歌》的排序,极可能和歌辞主题类型有关。
  张强先生从这一问题出发,认为“在《郊祀歌》十九章的结构背后隐含着武帝时代完成的宗教神学体系,是不言而喻的”。   《日出入》在郭茂倩的《乐府诗集》中是汉《郊祀歌》十九章之第九章,可谓居中的一篇。其前一篇是《天地》。《天地》首句“天地并况,惟予有慕”说明其吟咏的主要对象是天一、地一。而“千童罗舞成八溢,合好效欢虞泰一”一句表明在祀天地之时兼祀太一。《天地》以下诸章主要是写祥瑞,但《日出入》并不是祥瑞诗。“兼言泰一者,祠三一也可见《天地》既祀天地也祀天一,而祀天地更是为了突出太一,为了突出太一的至高地位。同时,《天地》也将阴阳与天地相对,从而进一步完善了汉代的宗庙祭祀体系。”朱乾在《乐府正义》里谈到《日出入》时说:“《封禅书》:天神贵者太一。《惟泰元》是也。曰:‘经讳天地,作成四时,精建曰月,周而复始。’以是为泰玄之德。故歌天地次之,歌日月又次之。乘黄从六龙之调,转下《天马歌》耳。故下章亦承‘太一况’来。二《雅》都有此章法。”“兼言泰一者,祠三一也可见《天地》既祀天地也祀天一,而祀天地更是为了突出太一,为了突出太一的至高地位。同时,《天地》也将阴阳与天地相对,从而进一步完善了汉代的宗庙祭祀体系。”也就是说《日出入》是祭祀曰月之神,从而迎取太一神的篇章。细考《日出入》文本,我们不难看出,其首句“曰出入安穷?时世不与人同”与其说是祀神之曲,不如说是祀神者与神的对话,富含游仙意味。其“故春非我春,夏非我夏,秋非我秋,冬非我冬”之句更是有阴阳反复,周而复始的意味。陈本礼《汉诗统笺》解释这四句说:“世长寿短,石火电光,岂可谩谓为我之岁月耶?不若还之太空,听其自春自夏自秋自冬而已耳!”正透过其奇崛之语,把握了那种参透宇宙消息的旷达之思。“泊如四海之池”二句,则承上而下,进一步抒写人寿短促之感。泊,犹泊然,飘泊而无所附着之貌。《史记?日者列传》称:“地不足东南,以海为池。”后句故作两可之问,又使潜台的答词,愈加确信无疑。如此说来,人们注定要在戚戚悲愁中了结一生了。应邵注《汉书?礼乐志》《日出入》时云:“《易》曰:‘时乘六龙以御天。’武帝愿乘六龙,仙而升天。”因此,我们认为《曰出入》排在此处既是要将日月神迎至祭坛,更是因为将诸神迎至祭坛之后,皇帝向诸神表达心意,表明自己想要位列仙班的强烈愿望。于是,才有了下文皇帝向诸神汇报祥瑞之篇章《天马》、《景星》、《齐房》、《朝晚首》、《象载瑜》。   总体上全诗表现出简洁凝重、洗练自然的语音风格。但是,构成其朴素真挚的语言的内在要素却绝非一元。即这种风格是由多种要素融合而成的。因此,任何简单、机械的观点都于事无补而必须把握住心理蕴涵这一活的灵魂。只有在把握心理模式这一要素,才能对全诗有切实深入的把握。   萧涤非先生曾在《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称它为“十九章中”“一绝好之抒情诗”。笔者以为,《日出入》以其“天乐”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在《乐府诗集》的郊庙歌辞中占有重要地位,如果说,郊庙歌辞开启了一个神秘巨丽的仪式世界,那么《日出入》就是其花园里的报春花。   参考文献   [1]刘勰:《文心雕龙?序志》,中华书局,2020年版,第491页。   [2]郭茂倩:《乐府诗集》,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一册,第9页。   [3]朱东润:《中国文学批评史》,齐鲁书社,1008年版,第128页。   [4]吕不韦:《吕氏春秋?适音》,江苏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   [5]《国语》中华书局,2004年版。   [6][美]海伦?加德纳:《宗教与文学》,沈宏、江先春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180页。   [7]《国语》,中华书局,2004年版   [8][汉]班固:《汉书》,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579页。   [9][汉]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312页.   [10]刘露芬:《汉代郊庙歌辞研究》,2002年硕士论文。   [11]张树国:《汉唐国家祭祀形态与郊庙歌辞研究》,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114页。   [12][汉]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689页.   [13]《汉书?武帝纪》   [14][英]詹?乔?弗雷泽:《金枝》,徐育新等译,大众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   [15]《礼记?郊特牲》   [16]《太平御览》卷872引《易纬》   [17]赵敏俐:《汉代文人的乐府歌诗创作及其意义》《乐府学》第一辑,第259页。   [18][汉]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690页。   [19][汉]班固:《汉书》,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1134页。   [20]张利群:《论中国文学的作者生命意识批评》,华夏文化论坛,190页。   [21]清朱乾《乐府正义》,江苏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   [22]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中华书局,47页。   [23][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段注》,成都古籍书店,1981年版,第280页。   [24]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中华书局,1996年版,第二册第59页。   [25]萧涤非:《汉魂六朝乐府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43页。   [26]刘旭青:《汉代郊庙歌之文化意义》,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9月第五期。   [27]朱乾:《乐府正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28]陈本礼:《汉诗统笺》,中华书局,2002年版。   [29]应邵:《汉书?礼乐志》   [30]萧涤非:《汉魂六朝乐府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57页。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_小柒柒__私人虾米电台 - 虾米音乐
Loading...
选择你喜欢的背景风格,并保存
个人排行榜
发布的专辑
发表的乐评
音乐播放器
发起的话题
选中表示显示,选项可以上下拖动改变位置
登录后即可查看你和_小柒柒_的音乐品味相似度。
日出入安穷?时世不与人同。故春非我春,夏非我夏,秋非我秋,冬非我冬。
_小柒柒_最近在听/
播放选中歌曲
添加选中歌曲到歌单
_小柒柒_的音乐库
_小柒柒_的个人排行榜
_小柒柒_ 的留言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留言,新用户
_小柒柒_的播放器
关注虾米:日出入安穷?时世不与人同。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_高三网当前位置: >> 正文日出入安穷?时世不与人同。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文/王昕日出入安穷?时世不与人同。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出自哪首诗?作者是谁?下面高三网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出这首古诗词的全文全文翻译及全文赏析,提供给同学们。希望能对同学的古诗词的学习与提高有所帮助。1日出入安穷?时世不与人同。出自两汉的《日出入》日出入安穷?时世不与人同。故春非我春,夏非我夏,秋非我秋,冬非我冬。泊如四海之池,遍观是邪谓何?吾知所乐,独乐六龙,六龙之调,使我心若。訾黄其何不徕下。1全文赏析《日出入》,这是祭祀日神的。诗中由太阳每天早上升起,晚上落山,感到时间的迅速流失和人生的飞速流逝。由此汉武帝就产生了要求成仙,乘龙上天的思想。《日出入》一首,以接近口语的朴实文辞,表现人们的悠邈之思;而且思致奇崛,异想天开,诗情往复盘旋。将人寿有尽之慨,寓于宇宙无穷的深沉思考之中,使这首抒情诗,带有了耐人咀嚼的哲理意味。1全文翻译及注释全文翻译太阳每天早上升起,晚上落下,循环往复没有穷尽的时候。世间的事物在不断发展,而人的生命却很短促,与世间的永恒存在不同。四季的更迭交替不依靠人的意志为转移,所以春并非我想要的春,夏并非我想象中的夏,秋并非我期盼的秋,冬并非我中意的冬。宇宙之大好比四海的水一样,没有尽头,而人生短促,好比一个小池。看遍了这些事实,应该怎么办呢?我了解怎样才能快乐,只有爱好六龙,驾驭六龙上天,才合我的心意。我期盼乘黄能够从天而降,把我带上仙界。注释①安穷:每天循环往复没有穷尽的时候。②时世不与人同:世间的事物在不断发展,而人的生命却很短促,与永恒的自然不同。时世,指时间。③泊:博大,大的样子。④谓何:应该怎么办呢?⑤独乐:只喜欢,只爱好。独,单独。乐,喜欢,爱好。⑥六龙:传说中日神乘坐的车,由六龙驾驭。⑦调:调动,支配,驾驭的意思。⑧若:若然的样子,即和顺、满意的状态。⑨訾(zī)黄:又作“乘黄”,龙的翅膀,马的身子。以上《日出入安穷?时世不与人同。全诗全文翻译全文赏析及作者出处》有高三网小编收集整理,更多古诗词全文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请查看。高三网小编推荐你继续浏览:推荐阅读阅读221次 /日阅读249次 /日阅读65次 /日阅读95次 /日阅读196次 /日阅读86次 /日阅读72次 /日阅读78次 /日阅读112次 /日阅读140次 /日阅读96次 /日阅读122次 /日阅读394次 /日阅读181次 /日点击查看更多内容&&&乐府诗集
自营订单满39元(含)免运费
不足金额订单收取运费5元起
邀请好友参加吧
版 次:1页 数:351字 数:220000印刷时间:日开 本:16开纸 张:胶版纸印 次:1包 装:平装是否套装: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6丛书名:家藏四库所属分类:&&
下载免费当当读书APP
品味海量优质电子书,尊享优雅的阅读体验,只差手机下载一个当当读书APP
本商品暂无详情。
当当价:为商品的销售价,具体的成交价可能因会员使用优惠券、积分等发生变化,最终以订单结算页价格为准。
划线价:划线价格可能是图书封底定价、商品吊牌价、品牌专柜价或由品牌供应商提供的正品零售价(如厂商指导价、建议零售价等)或该商品曾经展示过的销售价等,由于地区、时间的差异化和市场行情波动,商品吊牌价、品牌专柜价等可能会与您购物时展示的不一致,该价格仅供您参考。
折扣:折扣指在划线价(图书定价、商品吊牌价、品牌专柜价、厂商指导价等)某一价格基础上计算出的优惠比例或优惠金额。如有疑问,您可在购买前联系客服咨询。
异常问题:如您发现活动商品销售价或促销信息有异常,请立即联系我们补正,以便您能顺利购物。
当当购物客户端手机端1元秒
当当读书客户端万本电子书免费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民日报时事评论文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