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不能预测为什么还要有国家地震局级别

当前位置:
中国地震局专家:应明确告诉老百姓地震不可预测
&&来源:云南网
巧家4.9级地震、大理5.0地震、雅安7.0级地震……今年以来,西南地区频发地震,让人们对地震预报的关注与讨论不断升温。云南省地震局专家表示,目前到未来10-15年里,云南断裂带处于相对活跃的周期。这意味着什么?多次地震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地震究竟能不能预测?针对这些问题,近日记者对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研究员陈会忠进行了专访。
云南可能发生8级地震?
与云南处于地震活跃期意思相同
云南省地震局专家4月30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未来10-15年,云南断裂带都处于相对活跃的周期。 “这个说法没有问题,但市民并不需要恐慌。”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副总工程师、研究员陈会忠表示,云南常规来说就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地区,“云南一两个月内发生的地震,可能比华北地区一年内发生的地震次数还多。”
云南属环太平洋地震带、欧亚地震带的一部分,是我国破坏性地震较多、受灾特别频繁、严重的省份之一。云南土地面积仅占国土的4%,却承受全国破坏性地震平均量的20% ,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区约占全省土地面积的84%。
陈会忠表示,今年以来,5级以上地震在云南已发生多次,综合对比以往年份,今年云南4级、5级、6级地震发生的频度都较高。从整个中国来说,自2001年青海省昆仑山口西发生8.1级地震之后,我国地震带就进入了活跃期,“上一个地震活跃期则是在1966年至1976年。”陈会忠认为,就现在观测的情况来看,我国地震活跃期尚未结束,而云南作为一个地震多发的省份,发生大地震的可能性很大。
此前美国南加大地震专家郦永刚表示,云南未来可能发生8级强震。“这位专家所说的,与云南现在处于地震活跃期,其实是同一层意思。”陈会忠认为,云南处于地震多发地区,早晚都会发生地震,“因此,云南必须做好准备。”
今年上半年以来,云南、四川发生的多次地震之间是否有关联?据陈会忠介绍,云南与四川都位于南北地震带上,即经宁夏、甘肃、四川直至云南的一条纵贯中国大陆、大致南北方向的地震密集带。
解读2 民间预测更可信?
“应明确告诉老百姓地震不可预测”
“一些民间地震预测不过披上了科学的外衣,发布一些普通市民看不懂的数据、图表,让人们认为这是科学预测。”陈会忠表示,中国地震局地震数据共享中心上公开了很多地震监测数据,就是为了方便科研爱好者进行研究。
“但我们应该明确告诉老百姓,地震是不可预测的。”在陈会忠看来,大部分民间地震预测者对时间、地点、震级的说法均不准确,有的预测者发布多条预测信息,大部分都不准。
陈会忠认为,民间地震研究机构可通过正规程序,进行信息报送,地震局将信息纳入会商,报告给政府,由政府确定是否发布。
责任编辑: 李晓燕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人大代表谈撤销地震局:预算40亿无法预测|地震局|人大代表|预算_新浪财经_新浪网
人大代表谈撤销地震局:预算40亿无法预测
  朱列玉抛争议性建议:撤销地震局
  认为“地震不能预报,救灾又是民政的事儿,那要地震局干什么?”
  包括市级、区级和县级,粗略估计,全国范围内地方的地震机构数量可达两千多个,人员总数更是无法估计。这些市县地震局,无法履行地震预报职能,每年却养着大批闲人。”
  ――全国人大代表朱列玉
  新快报讯 特派记者于杨 罗仕报道 “既然地震无法预报,地震局存在的必要性何在?”全国人大代表、广东国鼎律师事务所主任朱列玉此次参会带来了《关于撤销国家地震局的建议》。他认为,国家地震局既负有监测预报地震的责任,却反复向公众解释地震无法预报,没有履行好法定职责,建议撤销地震局并在中国科学院设置地震研究院从事震前探索工作。
  预算40个亿却无法预测地震
  朱列玉在这份5000多字的建议中写道,公众对于预报地震寄予厚望,但无论是四川雅安大地震,还是青海玉树、汶川地震,国家地震局都没有做出任何预报,且反复向公众解释地震无法预报。而且,朱列玉认为,全国地震局系统每年花费大量财政资金,却又没有履行好职责,其行政职能完全能由政府和其他部门来行使,地震局应该被撤销。
  朱列玉通过一系列数字来支撑自己的建议:国家地震局2010年预算支出是24.1亿元,2011年是29.08亿元,2012年是31.09亿元,2013年则为40.86亿元,数字直线上升。“地震局每年的财政预算一出,都会受到公众的诟病。”
  朱列玉还仔细研究了地震局预算构成,认为40亿中只有12.8%真正地用在了地震预测与救援的事务上。“若再加上以地方财政拨款为主的市县级地震局的预算,全国每年用于地震局系统的巨额资金更加令人难以想象。”朱列玉说。
  “日本美国都未设地震局”
  朱列玉提到,处于世界上最活跃的地震、火山带上的日本,被称为没有地震局的地震之国。承担起地震预防职能的是日本气象厅的一个部局,地震火山部。在美国,同样没有专门的地震局,地震预报研究工作由美国地质勘探局进行。但是,在我国多个市县都形式化地配有地震局,包括市级、区级和县级,粗略估计,全国范围内地方的地震机构数量可达两千多个,人员总数更是无法估计。
  “这些市县地震局,主要靠地方财政拨款,没有科研技术,不配备科研技术人员和设备,无法履行地震预报职能,每年却养着大批闲人。”朱列玉说,这些地方地震局每年花掉的财政资金也是一笔巨大的开支,例如山东青岛市地震局2013年预算支出为1685万;陕西西安2013年预算支出为424万。而且,有些甚至千年未地震过的地方也设置地震局,也让人很难理解。
  抗震救灾不由地震局负责
  朱列玉分析道,每次地震发生后,组织救灾工作都是由民政局负责,全民族官兵统一抗震,建筑抗震标准制定又是建设部的事。“既然地震局无法预报地震、又不具备防震减灾以及指挥抗震的功能,其行政职能完全能由政府和其他部门来行使,地震局完全没有独立存在的必要。”朱列玉建议,撤销地震局四级系统,取而代之,在中国科学院设置地震研究院,负责震前探索工作。
  此外,朱列玉还建议,鉴于地震预测是世界性难题,我国抗震的重心应由事前预报转变为提高抗震能力上,把原用于地震局系统的预算资金用于提升建筑抗震标准、建立地震应急系统等措施上,这样更有益于人民的切身利益,更有利于保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广东省地震局:不作回应
  新快报讯 记者刘正旭报道 记者昨日就朱列玉的“撤销地震局”建议询问广东省地震局,广东省地震局得知后,表示对此事不作回应。
&&|&&&&|&&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地震局专家:应明确告诉老百姓地震不可预测-中新网
地震局专家:应明确告诉老百姓地震不可预测
  巧家4.9级地震、大理5.0地震、雅安7.0级地震……今年以来,西南地区频发地震,让人们对地震预报的关注与讨论不断升温。云南省地震局专家表示,目前到未来10-15年里,云南断裂带处于相对活跃的周期。这意味着什么?多次地震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地震究竟能不能预测?针对这些问题,近日记者对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研究员陈会忠进行了专访。
  云南可能发生8级地震?
  与云南处于地震活跃期意思相同
  云南省地震局专家4月30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未来10-15年,云南断裂带都处于相对活跃的周期。 “这个说法没有问题,但市民并不需要恐慌。”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副总工程师、研究员陈会忠表示,云南常规来说就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地区,“云南一两个月内发生的地震,可能比华北地区一年内发生的地震次数还多。”
  云南属环太平洋地震带、欧亚地震带的一部分,是我国破坏性地震较多、受灾特别频繁、严重的省份之一。云南土地面积仅占国土的4%,却承受全国破坏性地震平均量的20% ,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区约占全省土地面积的84%。
  陈会忠表示,今年以来,5级以上地震在云南已发生多次,综合对比以往年份,今年云南4级、5级、6级地震发生的频度都较高。从整个中国来说,自2001年青海省昆仑山口西发生8.1级地震之后,我国地震带就进入了活跃期,“上一个地震活跃期则是在1966年至1976年。”陈会忠认为,就现在观测的情况来看,我国地震活跃期尚未结束,而云南作为一个地震多发的省份,发生大地震的可能性很大。
  此前美国南加大地震专家郦永刚表示,云南未来可能发生8级强震。“这位专家所说的,与云南现在处于地震活跃期,其实是同一层意思。”陈会忠认为,云南处于地震多发地区,早晚都会发生地震,“因此,云南必须做好准备。”
  今年上半年以来,云南、四川发生的多次地震之间是否有关联?据陈会忠介绍,云南与四川都位于南北地震带上,即经宁夏、甘肃、四川直至云南的一条纵贯中国大陆、大致南北方向的地震密集带。
  解读2 民间预测更可信?
  “应明确告诉老百姓地震不可预测”
  “一些民间地震预测不过披上了科学的外衣,发布一些普通市民看不懂的数据、图表,让人们认为这是科学预测。”陈会忠表示,中国地震局地震数据共享中心上公开了很多地震监测数据,就是为了方便科研爱好者进行研究。
  “但我们应该明确告诉老百姓,地震是不可预测的。”在陈会忠看来,大部分民间地震预测者对时间、地点、震级的说法均不准确,有的预测者发布多条预测信息,大部分都不准。
  陈会忠认为,民间地震研究机构可通过正规程序,进行信息报送,地震局将信息纳入会商,报告给政府,由政府确定是否发布。
  对民居进行普查 制定抗震安居工程规划
  “近些年来,造成伤亡严重的大的地震灾害大都发生在农村,然而这些地方的房屋抗震能力反而最弱。”陈会忠建议,云南应当学习新疆的防震减灾经验,大力实施抗震安居工程。新疆实施的抗震安居工程,就是根据农村居民不同的房屋结构给予一定补助,但要求必须按照一定的抗震标准建设。
  “这次雅安地震之后,我也曾到灾区进行考察。地震造成伤亡损失惨重的一个很重要原因,在于房屋抗震能力不够。”陈会忠建议,云南应对民居进行抗震普查及环境安全评估,并参照各地中远期地震活动预期,制定各地区实施抗震安居工程的规划,新建房屋必须按照抗震标准来建,旧房则应进行抗震加固。
  早在2007年,云南全面启动为期10年的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截至2012年底,地震安全工程与危房改造共完成164.3万户。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日姚安6.0级地震、日德宏盈江5.8级地震中,实施了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的农户,没有出现倒房伤人的现象。
  “地震不可预测。如果明天可能发生地震,我们可以做到的是,准备些衣服、准备一个手电筒,做好逃生准备;如果下月可能发生地震,我们可以准备好地震应急包;如果是一年之内发生地震,那么我们可以看看我们的房屋抗震程度够不够……”陈会忠认为,在目前地震不可预测的情况下,提高民众抗震避险意识、加强房屋抗震水平才是当前应对地震最有效的方法。
  地震预报究竟难在哪?
  “以目前的研究水平,全世界都无法做到地震短期预测。”据陈会忠介绍,“预测学都是根据跟踪来实现的。”比如台风预报,是通过卫星跟踪台风的运行行路,跟踪预测其发生的全过程。地震都发生在地下,一般的浅源地震震源都有十多公里深,而目前人类最深的探测井也就10公里左右,根本无法进行观测跟踪。
  现在学界利用地震噪声或超低频电磁波跟踪地震,但这不仅意味着要布设相当密度的地震台,还涉及海量的工程计算,最终得到的图,很可能是10天之前的,还只是一小片地区的数据。
  还有一个方法即所谓地震勘探,常采用炸药作为震源,通过对距离、深度和炸药量的控制,人工产生地震波,根据地震波在地下不同岩层中的传播路线和时间,探测地下物质形态。目前,这个技术主要用于寻找油气资源。
  “这就像是通过体检来防止癌症,采样率很低。”陈会忠表示,但人不可能每天都进行体检。这些年来专家大部分通过经验预报地震,然后进行会商,最好的时候能“说对”30%,最差的时候甚至是零。
  “现在全人类都在苦苦探索一个办法。如果能够发现方法观测地质运动的过程,那么地震预报就能够实现。”陈会忠表示。(袁海毅)
【编辑:朱峰】
>相关新闻:
>国内新闻精选:
直隶巴人的原贴: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66833 34708 30649 18963 18348 16939 12753 12482 12188 12157
 |  |  |  |  |  |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 [京公网安备:-1] [] 总机:86-10-
Copyright &
. All Rights Reserved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中国地震局在地震预报问题上失职、失责.pdf 12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10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中国地震局在地震预报问题上的失职、失责
前言:1966年邢台等地震相继发生后,在周总理的主持下,确立的“在党的领导卜,以防为主,专
群结合,十.洋结合,依存酣众,做好预测预防.I:份”方针的指引下,以预报为目标: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将多学科的探索研究和传统文化、地震历史资料的分析总结结合起来:将地震前兆、各种异常的观测和机
理研究结合起来;将专业科学工作者和有关单位、广大群众(包括民间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结合起来,
因而在预测理论、技术方法等方面,有许多创新的思想、观点,取得了不少的进展和成果,为科学地进行
综合分析研究、进行判断、做出预报,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和资料,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
1971年,为适应地震预报工作的需要,整合各方力量,组建成立了国家地震局,并将广大干部、群
众为主体的群测群防的地方地震工作体系也纳入管理中,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央、地方、专业和群众
队伍相结合的地震工作体系。为取得海城等多个地震的成功预报,奠定了基础。
在这一基于地震前兆的实践认识和群测群防方针的的指引下,在我国的经济和技术还很落后的情况
下,先后取得了20多次的成功预报,避免了数以十万计的人员伤亡。日陈建民局长在邢台
地震40周年纪念暨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也确认:邢台地震为我国地震工作方针的确立和发展奠定了实践
基础。在科学总结邢台抗震救灾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形成了“在党的一元化领导下,以
预防为主,专群结合,土洋结合,依靠广大群众。做好预测预报工作”的地震工作方针。这个方针,符合
我国、|,时的国情和地震i:作实际,体现了我国地震预报工作特色,对我国防震减灾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
的推动作用。
陈建民还讲过:地震预报是世界性难题,仍处于探索阶段,人们尚未掌握地震孕育发展的规律。预
报主要是根据多年积累的观测资料和l震例,进行经验性预报,不可避免地带有很大局限性。但从1966年
邢台地震后,通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至少现在能够对特定地区的某种类型地震在一定程度上做出预报。
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日海城7.3级地震,只死亡1300人。专家们预计,这次地震如果没有
预报,将会死亡10万多人。此外,这30年来,中国又先后对2003年云南大姚6.2级与甘肃民乐6.1级
地震等20多次地震作出较为成功的预报,取得一定减灾效益。
但是在国I勺存在的“西化”思潮,对科学界的影响是盲目地把西方的‘科!学’标准奉为经典,把一
时还不能完全搞清机理,而经过实践考验的经验,或者不符合所谓‘科学’标准的,视为非‘科学’,或
扣上‘伪科学’的帽子,近年来刮起的中医是‘伪科学’的歪风,就是其中最突出的例子。中国地震局受
这种思潮影响,刮起的在现阶段地震不可预报的歪风又是一例。由于其与国计民生关系极大,加之我国又
是一个多地震灾害的国家,汶川地震的发生,又一次的引起了人们对中国地震局目前工作状态的极大不满,
是理所当然的。此风不纠,后患无穷。
一、在地震工作方针上的倒退,是造成我国地震预报今不如昔局面的根本原因。
(一)中国地震局在战略上的失职——把预报变为遥不可及的长远目标,放到了次要位置。
1、接受美国科学家认为“没有任何方法能够有效地进行地震的短临预报,不能准确地预报几天到1
—2月内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强度”等地震不能预报的理念,在社会上广泛散布地震预报难,要经过
几代人的努力才能解决的悲观论调,为自己的倒退大造舆论。
2004年8月,在中国地震局组织的中长期远景发展规划的专家论坛上,有专家就商接提出,地震预报再
过20年也未必有什么进步,而随着房子越建越好,建筑物倒塌死人的事情将会逐步减少,由此地震监测
预报未必值得花钱继续攻关。公开提出《要进一步论证监测预报领域发展的必要性》的评议。会议一个主
要的论点是;“既然地震预报难度如此之大,再有十年、二十年也来必会有什么进步,随着国家G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家地震局二手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