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是否需要试生产报告

请教_中华会计网校论坛
今日新帖:1526 在线学员:13939
论坛等级: ★学员
学术级别: 实习生
鲜花:<span id='flower
金币:<span id='medal3
我公司正在筹建期间,厂房车间还没完工审计,设备倒是进厂了,现在要试生产。请教账务务处理!是冲加在建工程还是按正常计产成品。谢谢!
楼主其他文章
最美女会计
论坛等级: 终极会员
学术级别: 实习生
回帖:17473
经验:38192
鲜花:<span id='flower6
金币:<span id='medal79
试生产按新准则应该冲减在建工程
the die is cast!
正保培训项目
我的新动态查看: 3896|回复: 25
陈版主,请教在建工程试生产期间有关存货的处理
一起参加直播一起互动讨论
更有历届视频回放观看
传统财务即将面临转型或淘汰
2000万财务人未来何去何从
港中大-上国会强强联手
全球23强,免联考
陈版,关于在建工程试生产期间有关问题的请教
基本情况:一大型化工企业目前处于试生产期间,预计要到2014年2月份才能达到可使用状态,截止日已试生产了3个月,期间生产的产品有5亿,已销售2亿,库存3亿,对于已销售产品企业已将其产品收入减产品成本后的净额按准则规定结转计入在建工程无误。现在的问题是:
1、企业生产的产成品因成本较高,毛利率为负数,在可预计的近二三个月预计可变现净值低于产品成本,正常情况下对于日的产成品按准则规定需计提减值准备,计提的减值准备是否应计入在建工程?对于试生产阶段未实现销售的产成品形成存货如果以投产当月实际销售单价预计销售收入,将预计销售收入及成本结转至在建工程,后续实际销售收入与预计销售收入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在后一种处理方式下就不要作计提减值准备的处理。但在报表上就没有体现产成品,而是全部列报在在建工程。请问那一种方法合适?
2、企业试生产准备了大量的原材料,同时期末还有自制半成品,因为产成品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经测算原材料和自制半成品的成本也是高于其可变现净值。原材料和自制半成品是否应该计提跌价准备,如果计提计入在建工程是否合适?如果计提并计入在建工程,是否不能转回?
3、试生产期间销售人员的工资、办公费等人员经费按日常管理费用性质的支出计入销售费用,但企业认为销售产品过程中的运输费是与试生产期间产品直接相关的费用也应作为产成品成本的一部份在试生产期间计入在建工程,与采购存货过程中发生的采购运输费类似,因为能分清负担对象的运输费、仓储费等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请问是否合适?
如果有其他想法的朋友,也望多多赐教。
第1个问题的“投产当月实际销售单价预计销售收入,将预计销售收入及成本结转至在建工程,后续实际销售收入与预计销售收入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在日试生产期未结束的情况下其处理是否合适,以上问题的处理时间均是基于日这个时间点。
尚未销售的不能预计收入吧
由销售该产品产生费用,不属于购建固定资产必经阶段,且实际生产归集中销售时产生的费用不属于产品成本,其相应的费用不应该计入至在建工程成本。能够计入在建工程只能是试生产产品过程中必要的人工费、材料费用、制造费用等构成产品成本的支出。
基本赞同。不应无限制扩大可计入在建工程成本的支出项目的范围。要看是否直接相关。&
<p id="rate_042"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鼓励答疑&威望 + 1
" class="mtn mbn">
嗯,最后一个问题比较明确,销售费用计入在建工程明显不合适,但第1和第2个问题一直没找到可参考的案例。
1、在建工程在未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前的试生产,其成本计入在建工程,所产出的可对外销售的产品按预计可变现净值冲减在建工程,这样期末的尚未售出的试生产产品应当是按照预计可变现净值计量的,一般不应有减值准备问题。
2、如果这些原材料确实是试生产所必需的,没有超出测试和调试工作所需的必要限度,则原材料成本将作为试生产成本的一部分计入在建工程成本中,因此对这部分原材料不单独考虑减值准备问题,而是将其与在建工程作为一个资产组,整体考虑其减值问题。
3、不建议无限制扩大计入在建工程成本的范围,必须注意遵循固定资产准则第九条“建造该项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必要支出”的基本原则,仅把直接相关的必要支出纳入。
<p id="rate_7776"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感谢分享&威望 + 3
" class="mtn mbn">
我觉得第1点还有问题:在建工程在未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前的试生产,其成本计入在建工程,试生产过程所产出的可对外销售的产品按预计可变现净值冲减在建工程。因为最终计入在建工程的金额只能是试生产过程中产成品的亏损或盈利,这样是否要按预计收入暂估增加应收账款,不然产成品的预计可变现净值没地方入账。暂估的应收账款感觉怪怪的,???
1、在建工程在未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前的试生产,其成本计入在建工程,所产出的可对外销售的产品按预计可 ...
陈版,你好,我觉得第1点有点问题:在建工程在未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前的试生产,其成本计入在建工程,试生产过程所产出的可对外销售的产品按预计可变现净值冲减在建工程。因为最终计入在建工程的金额只能是试生产过程中产成品的亏损或盈利,这样是否要按预计收入暂估增加应收账款,不然产成品的预计可变现净值没地方入账。暂估的应收账款感觉怪怪的,???
所以,期末尚未售出的这部分试生产产品,是按照预计可变现净值列示在“其他流动资产”项目中的。&
不是暂估应收账款。试生产期间可对外销售的产品产出时,按预计可变现净值:借:其他流动资产,贷:在建工程;后续销售时:借:其他应收款,贷:其他流动资产,借/贷营业外收支。&
1、在建工程在未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前的试生产,其成本计入在建工程,所产出的可对外销售的产品按预计可 ...
我个人比较赞同陈版的处理意见,但是准则应用指南附录《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里在建工程又规定:“(二)在建工程进行负荷联合试车发生的费用,借记本科目(待摊支出)& &,贷记“银行存款”、“原材料”等科目;试车形成的产品对外销售或转为库存商品的,借记“银行存款”、“库存商品”等科目,贷记本科目(待摊支出)”也就是说试生产期间未销售完的试产品应该转为库存商品。请教陈版如果按应用指南处理那又该按什么价值来结转存货呢?
计量金额同前述,按照预计可变现净值从在建工程中转出。&
陈版主,之前讨论的都是产成品的问题,假如生产流水线较长,产品价值较高,现在试产合格了,中间产品如何处理合适?之前投入原料时列待摊费用(试产费),试产成功后,中间产品转到生产成本吗
试生产的中间产品转入后续正常商业化生产流程的,如果该中间产品有市价的,按市价冲减在建工程并转入后续步骤的生产成本;没有市价的,按试车时实际投入的试产费成本冲减在建工程并转入后续步骤的生产成本。&
请教陈版主:“中间产品有市价”如何把握?一种是中间产品可以直接对外销售,这样售价来确认市价;另一种是按成品售价减加工费用后确认的可变现净值(等同半成品减值测试时确认可变现价值)。第二种方法可以用来确认“中间产品市价”吗?
如果中间产品按市价转生产成本,假如成本市价大幅下跌时,一定会中间产品销售毛利亏损,这样把亏损(主要是价格下跌形成)计入在建工程何时吗。
产成品同样问题:市价大幅下跌,产成品预计售价形成的毛利亏损,主要种情况下毛利亏损留在在建工程合理吗?我理解毛利亏损记在建工程的理由是由于试产可能不顺利由此造成毛利亏损,可以计入在建工程。可是如果毛利亏损主要是由市价下得形成的情况下,毛利亏损记在建工程感觉很牵强,你上面讲对该部分原料又不单独减值测试。
总之对此问题理解感觉很别扭
1、建议按直接对外销售的价格作为“市价”,即你说的第一种方法。2、关键是看是否属于在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的试生产中的毛利亏损,正常生产中的负毛利不可能资本化。&
1、在建工程在未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前的试生产,其成本计入在建工程,所产出的可对外销售的产品按预计可 ...
陈老师,期末尚未售出产品和后续出售,您说做如下处理:
(1)试生产期间可对外销售的产品产出时,按预计可变现净值:借:其他流动资产,贷:在建工程;
(2)后续销售时:借:其他应收款,贷:其他流动资产,借/贷营业外收支。
那就是说,试用行期间,产品从在建工程转出之后的后续销售差价,就直接计入了当期损益,是否合适?
试用行生产的产品,从在建工程转入其他流动资产,是报告期末做?还是生产完成之后就做呢?
如果是报告期末做,那么同一批产品在12月30日销售和1月1日销售的损益,就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1、是。2、应在产出时即做该会计处理,不是到期末才调整。&
陈版,你好,我觉得第1点有点问题:在建工程在未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前的试生产,其成本计入在建工程, ...
陈老师,如果是生产当月就从在建工程转出,后续收入确认与转出时不同计入营业外收支。这个做法,准则哪里有说到?原有的理解是,在试运行期间,企业还没有正常的生产经营,生产的产品获得收入冲减在建工程成本。而不能因为这个产品是当月生产当月销售,还是当月生产下月销售就会因销售价格不同出现不同的结果,计入营业外收支是否恰当?
这是基于会计基本原则推导出来的,我们认为这种做法是符合会计准则原理的。&
1、在建工程在未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前的试生产,其成本计入在建工程,所产出的可对外销售的产品按预计可 ...
陈版主,今年准则变动蛮大的,新版的准则讲解什么时候出?
对不起,我没有这方面的消息,不清楚此事。&
1、在建工程在未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前的试生产,其成本计入在建工程,所产出的可对外销售的产品按预计可 ...
陈老师,试运行期间取得的收入销售收入冲减在建工程成本,那我认为只要是试用期期间,所取得的收入都应该是冲减在建工程。否则,因为预计的原因,导致部分冲减在建工程,部分进营业外收支,感觉不太合适。
个人不赞同你的观点。我的意见是:可调整在建工程成本的金额是试生产产品产出时的预计可变现净值,该预计可变现净值的后续变动计入损益,因为后续变动已经与“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必要支出”无关了。&
Powered by请选择您的用户帐号类型
奥迪全新A6L试生产启动 明年下半年投产
来源:京华时报
作者:江云花
  本报讯 目前又有一款重磅车型开始了在中国的试生产。本周一,记者从内部人士处获得证实,全新一代已开始在长春进行正式投产前的试生产,“我们内部已成立了全新一代的试生产小组”。据透露,一款型的试生产需一年以上时间,全大约要到明年下半年才能正式投产。
  早在6月份记者前往数字化工厂参观时,相关人士透露,该工厂未来将用于生产车型,全可能与现款车型一样在长春的一工厂生产,投产时间则在明年。不过本周一记者再次联系上述人士时,却得知全虽然已进入试生产环节,距离生产线的改造程序仍有较长时间,因此生产地点目前还不能完全确定。
  消息人士表示,试生产要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包括国产零部件的规格认证、针对国内市场的配置调整和国内道路的路试。按照惯例,全心车型的试生产期都在一年以上,因此并不代表现在就已开始进行生产线的调整或是已经小批量在生产,这意味着全新一代至少要到明年下半年才能正式投产。
  自去年宣布要在华引进全新一代生产时,业内就对这款车型寄予了厚望。据了解,将首次使用全铝车身,很多工程设计和配置也源于更高级别的车型,在欧洲上市后已取得喜人的市场反应。
  海外版全新一代的前悬相对现款车型缩短了82mm,整体长度减少了12mm,但内部空间反而有所增加。动力方面,该车将有2.0SI、2.5FSI、2.8FSI、3.0SI等多款。
  至于明年入华的中国版全新一代将会产生何种变动,例如具体加长幅度及是否提供满足政府采购标准的1.8SI等,上述内部人士表示这些仍属于高度机密,只有项目组内部人员才能接触到。
(责任编辑:杜纪栋)
11-07-25·
11-07-11·
11-06-09·
11-06-02·
11-06-01·
11-05-25·
11-05-16·
10-11-17·
11-01-07·
09-12-28·
相关二手车
同价位二手车
经央视3.15曝光后,大众在华宣布召回...
搜狐博客·微博
近期热点关注查看: 15005|回复: 46
请教一个试生产期限的问题
某印刷厂2006年3月10日开始试生产,因故需要延期,于2006年5月19日申请延期,问该项目试生产的期限最长不能超过?
试生产不能超过3月,非核设施最多不超过1年,核设施不超过2年,应该从申报之日算起,那就该从5月19日作为起点,延期一年
错吧,从3月10日起
填写您的邮件地址,订阅环评最新资讯:
企业应该在试生产前提交试生产申请,在试生产期间负责审批的环保部门负有监督权,在试生产过程中主要是看其是否因为不可抗力造成的,还是弄虚作假?试生产3个月内,也就是说第三个月的最后一天申请延期也可以!!!所以原则上正常情况下,个人认为应该从5.19日算起!!
本帖最后由 ljt6233 于
10:27 编辑
项目验收管理办法第十条第二款,“试生产的期限最长不超过一年”我认为应该从3月10日算起一年。
填写您的邮件地址,订阅环评最新资讯:
个人认为,从3月10日为起点,最长延期至下一年的3月10日
哎,错了。据法律规定应是自接到申请后可延期一年,即从5月19日为起点。
“试生产的期限最长不超过一年。核设施建设项目试生产的期限最长不超过二年。”
这句话是《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中的规定。
请问7楼,你那句“自接到申请后可延期一年”,原引哪里?如果是自我理解的话,是不是有偏差啊?
规定试生产的期限最长不超过一年,而不是试生产延长期限最长不超过一年。
所以本人理解,应该从3月10日算起。3月10日开始已经在试生产了。
偶晕,到底从哪天算起啊?
不要混淆了,看看标准“试生产的期限最长不超过一年。核设施建设项目试生产的期限最长不超过二年。”
其它不要管了,什么是试生产,就是开始试着生产,管他什么申请啊、批复啊等,就从你试生产开始,其他你就不要去转牛角尖了。
但是,环保局是可以转个角度来规定的,但环评人还是要以标准为准了,严格要求。
试生产的期限最长不超过1年。
根据教材上这句话&&应该是总的试生产期限不超过1年 所以从3月10日开始算
不能超过一年,从3月10起开始。
第十条 进行试生产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自试生产之日起3 个月内,向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
部门申请该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
对试生产3 个月确不具备环境保护验收条件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试生产的3 个月内,向有审批权
的环境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出该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延期验收申请,说明延期验收的理由及拟进行验收
的时间。经批准后建设单位方可继续进行试生产。试生产的期限最长不超过一年。核设施建设项目试生产
的期限最长不超过二年。
第八条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自接到试生产申请之日起30 日内,组织或委托下一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
部门对申请试生产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及其他环境保护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现场检查,并做出审查决
对环境保护设施已建成及其他环境保护措施已按规定要求落实的,同意试生产申请;对环境保护设施或其
他环境保护措施未按规定建成或落实的,不予同意,并说明理由。逾期未做出决定的,视为同意。
试生产申请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建设单位方可进行试生产。
第九条 建设项目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当向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该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
热点推荐 /1
金币充值,金币不够怎么办?即充即用!
官方微信公众号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哪些项目需要试生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