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国民党官兵疑惑 解放军官兵工资标准怎么越打越多

淮海战役解放军借浓雾突破 国军哀叹天要灭蒋
环球网军事
淮海战役:"天"助我也天气作为战场环境条件的可变因素,在战争历史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纵观国内外战事,因气象因素而影响战争结局的战例很多,淮海战役就是其中之一。在淮海战役的三个阶段中都有天气"帮助"解放军的状况发生,以至于新中国成立后,国民党军的许多高级将领和普通官兵,每每说到这场战役,都不约而同地说到这样一个观点:"天要灭蒋,这是天意使然。"一场大雾在淮海战役第一阶段围歼黄百韬的战斗中,第七兵团被华野包围在碾庄后,他们利用碾庄的有利地形和原有的工事固守待援,构筑了立体防御工事,形成了一方受攻、多方支援的交叉火力网。碾庄所有的深沟、道路、墙壁、地下,全部被黄百韬军队用密集的火炮和轻重机关枪、步枪武装起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坚固堡垒。在碾庄正面仅200米宽的地方就布设了40挺重机枪。解放军经过几天的战斗,解决掉外围的几个村庄,并将包围圈不断压缩。在向碾庄中心推进的战斗中,首先歼灭了战力较弱的第一○○军和第四十四军。第二十五军和第六十四军也受到打击,但其仍然保存较强的战力。日晚,解放军对碾庄的黄百韬兵团部展开了总攻,黄兵团利用碾庄独特的土圩和水壕构筑成多层的火力网,使解放军的进攻严重受阻,战斗进行得异常惨烈,经过一夜激战,解放军付出极大的代价仅突破了两道水壕和圩墙。
阅读下一篇淮海战役中的解放军:猪肉粉条劝降国民党两个师--文化--人民网
淮海战役中的解放军:猪肉粉条劝降国民党两个师
&&&&来源:&&&&
&&&&&&字号
  1948年12月淮海战役进入最后阶段。  2日下午,家住萧县杭子村,时年19岁的我正在村后拾柴火,被两个离队到村上抢东西的国民党兵抓住,不由分说,两个大兵把子弹袋子都套在了我的肩上,逼迫我为他们做事。此时,华东野战军已把杜聿明集团三个兵团铁桶似的围在了以青龙集、陈官庄、李石林为中心的狭小区域内。  杜聿明集团从徐州逃跑时,规定每人带7天干粮,却在陈官庄地区被华东野战军围困了近40天,断粮断炊,于是便抢老百姓的小麦、杂豆、山芋。到后来,把拖大炮的骡马都杀掉煮了吃,最后,只得到田野里挖麦苗、毛草根,扒冻坏的红薯,捡拾干红芋叶充饥。  老天也和他们作对,1948年12月中下旬以后,北风刺骨,大雪飞舞,天气出奇得寒冷。蒋介石虽然每天派飞机空投食品,但对于几十万大军来说却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为了抢食空投的大米、馒头、饼干,国民党军打架,甚至动刀动枪自相残杀的事也不断发生。抓我的那个连队只发了14个馒头,连长、排长层层克扣,到了当兵的手中,每人只有大拇指那么一丁点儿。  由于缺乏吃的,又大多在旷野里露营,许多士兵都冻饿而死。他们脸色发黑,身躯僵硬,也无人过问,其状惨不忍睹。解放军在加强军事进攻的同时,从12月中旬起也配合以政治攻势,采用喊话、劝降、释放俘虏、宣传弹、宣传牌等方式瓦解敌人斗志。  许多劝降书、劝降信,解放军采取多种形式散发到敌军阵地。  解放军和国民党军阵地相距较近的,解放军就用自制的铁皮、纸筒广播,向敌方阵地喊话:“蒋军弟兄们,解放军已经把你们包围得像铁桶一样,你们再也逃不脱了。”“希望你们再不要替蒋介石卖命了,立即停止抵抗,放下武器。”“愿意当解放军的,我们欢迎,想回家的,发给路费……”  解放军开饭的时候,便敲着瓷碗和搪瓷盆向敌军阵地上高喊:“蒋军弟兄们,开饭了,这儿有做好的猪肉粉条,雪白的馒头,欢迎你们来吃饭。”解放军的炊事人员少,忙不过来,就发动后方的民众帮助蒸馍、做菜。  我的家乡杭子、胡楼、张老庄等村庄几乎家家户户磨面、蒸馍、做饭,民兵、民工肩担车推,顶风冒雪,不怕敌机轰炸,不怕敌人冷炮的袭击,将饭菜送到十多里外的解放军阵地。他们只知道这些饭菜是送给亲人子弟兵的,让他们吃饱了好消灭敌人,哪里晓得解放军还会派上更大的用场。看着香喷喷的饭菜,解放军官兵宁愿自己少吃一点,也想方设法通过战壕、交通沟把饭菜送到离敌人几十米的前沿阵地,放到战壕上面的土坎上。  一次,解放军吃午饭时向国民党军阵地喊话:“对面的弟兄们过来吃午饭了。”姓刘的老兵带着三四个士兵不顾命地向对面跑去,一军官端起枪就要打,旁边的几个士兵一齐求情:“长官,您就叫他们逃个活命吧!”军官方才住手。  解放军兵不血刃,采取攻心战术,为国民党军送饭的做法既削弱了敌人的抵抗力量,又减少了我军的伤亡,瓦解了国民党军的斗志。  从日到翌年1月5日的21天中,就有14000余人向解放军投诚,约等于敌军两个师的兵力,在数量上削弱了敌军,为解放军全歼当面之敌创造了条件。(张学才/口述)  来源:《解放军报》
24小时排行&|&
胡锦涛痛斥的特权都是啥邓小平咋没拆主席纪念堂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战略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在线投稿邮箱:
值班电话:工作日 010-:00-18:00)Copyright (C)2002-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110164号 京ICP备号感谢您的浏览! - 新华网
对不起,您要访问的页面不存在或已被删除!
本页面5秒之后将带您回到新华网首页。
您还可以:当前位置:
>>>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展开了三次主力大..
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展开了三次主力大决战。这三大战役是①辽沈战役②淮海战役③平津战役④渡江战役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题型:单选题难度:偏易来源:同步题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展开了三次主力大..”主要考查你对&&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三大战役:三大战役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淮河、平津三个战略性战役。辽沈、淮河、平津三大战役,历时142天,共争取起义、投诚、接受和平改变与歼灭国民党正规军144个师,非正规军29个师,合计共154万余人。三大战役后,蒋介石国民党集团赖以维护其反动统治的主要精锐部队被消灭殆尽,中国革命已处于胜利的前夜。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巩固基础。三大战役简况:
三大战役的意义:从战争规模和取得成果来看,三大战役在中国战争史上是空前的。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国民党的主力基本被消灭,为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基础。辽沈战役示意图:
发现相似题
与“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展开了三次主力大..”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8108617972425020237161991398114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淮海战役国民党总指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