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有兵团屯垦戍边诗句人屯垦的地方,中国主张的领土都没

您的位置:
凡有兵团人屯垦的地方,中国主张的领土都没有丢失 图
发贴人:218.87.14.*发贴时间:【】[]
&& ()&& ()     凡有人屯垦的地方,中国主张的都没有丢失
           记者&海忆水&刘健&
来源:鼎盛军事防务论坛&[网友]小鸟&
 &***5600公里线,存在争议的地区不止这一处。&& ()&& ()&& ()&& ()&& ()&& ()&& ()&& () 在迄今为止进行的划界谈判中,凡有人屯垦的地方,中国主张的都没有丢失―――他们耕熟了这片
 &我家住在路尽头,&
 &界碑就在房后头&
 &界河边上种庄稼,&
 &线旁牧羊牛&
 &9月28日,农历八月十五,***阿勒泰,中国―哈萨克斯坦一阵狂风大作,雪花飘舞生产建设农十师185团一连农工几乎家家锁门,男女老少都到地里收油葵去了连部门前,只有一辆北京牌照的轿车拉来的客人,在与刻着上面这四句顺口溜的石碑合影&
 &这是一小片在***难得见到的黑土地一连农工的垦荒锄,一直垦到了作为中哈界河的阿拉克别克河河岸、铁丝网的跟前我军最前沿的边防站,也远在他们身后&
 &这里曾是一片我国与前苏联有争议的,争议面积达55.5平方公里185团几乎就是为了这片有争议的而存在的,该团的团部就建在双方有争议的土地上&
 &1962年4月,前苏联政府策动、胁迫我***伊犁、塔城地区6万多边民,携带家产和30多万头牛羊外逃苏联边防军打开铁丝网,出动上百辆汽车进行接应这就是震动一时的“伊塔事件”&
 &中苏长达20多年剑拔弩张的武装对抗开始了双方军事实力对比悬殊,中国作为弱势一方,只能采取“以民对军”的策略当年夏天,***中央作出决定,责成***生产建设迅速建立若干农场,连成一条农场带,作为国防的屏障根据这一指示,陆续沿中苏2000多公里西北,建起了58个农牧团场185团的前身哈巴河农场,就是在这一时期建立起来的&
 &20多年时间,这些团场的农工们,在苏军的枪炮射程内种田放牧,在苏军坦克车、直升机的轰鸣声中生活娱乐,娶妻生子,几十万平民百姓结成了一道令人敬畏的“人体盾牌”&
 &这里有大如蜜蜂的蚊子,能咬死乌鸦的蠓虫,齐胸深的积雪冬季,坐爬犁车去最近的县城需要三四天,到230公里外的师部需要将近半个月就是在环境这样恶劣的地方,他们开垦出一片片荒地,建起了自己的家园,然后几十年如一日地耕耘着,守护着&
 &他们种的是“政治田”,在荒滩荒坡上,即使庄稼结不出几颗籽儿也要种下去;他们放的是“牧”,养的牛羊即使在冬天零下四五十摄氏度的低温下一批批被冻死,也还要继续养、继续放……农十师独立营农工连耕种的一片山坡地,满坡的鹅卵石像瓜地里的西瓜,土层顶多20厘米,一年无霜期只有87天,他们依然年复一年、季复一季地犁啊犁,种啊种只要他们的庄稼还长在这儿,牛羊还在这儿奔跑,只要他们这些人还在这儿生活着,线就不会移动,他们耕耘、放牧的土地就仍然属于中国&
 &这是世界上最奇怪的一群“农民”他们每天肩上背着枪,腰缠子弹袋,手里拿着锄和镐,头上罩着防蚊虫的纱布,皮肤裸露在外的地方糊着泥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从1964年到1983年,整整20年时间,我白天背着枪下地劳动,晚上睡觉也要把枪放在床头,对岸一有异常动静,掂起枪就要往外跑”185团一连退休农工张玉芝老人回忆那段惊险的岁月时说&
 &共用一条阿拉克别克河的水,为了引水双方很容易发生冲突和张玉芝一起复员到这儿的张照汉老人说,那时每逢枯水季节,农工们要在界河拦水浇地,都必须先安排大批民兵在附近的沙包、农田和树林里布设潜伏哨,以防万一&
 &“1969年珍宝岛事件发生后,形势更加紧张晚上经常紧急战备男人背上枪都走了,我们妇女和孩子就坐爬犁车,一家发4枚手榴弹往东撤躲到天亮,看没什么情况了,再回家”张照汉的妻子王桂兰对记者说&
 &1965年,185团三连文教干事王乐川的一儿一女,就是在这样三天一惊两天一诈的气氛中出生、长大他的父亲王鹤舞从山东农村老家来探亲,在路上走了一个多月,旅途劳顿,生下一场大病,去世后就埋葬在离线不到一公里的山坡上巧合的是,20多年后,王乐川的小弟弟又来到***,挑起了建设、保卫西北边陲的重任他就是现任***中央政治局委员、***自治区******兼***生产建设***第一***、第一政委王乐泉&
 &除了担心敌国入侵,185团农工们最怕的是暴发山洪外方一侧的地势高,185团的农场屈居在山脚下,一发洪水,界河就会自然地向我方一侧改道,而界河一旦向我方移动,就可能导致线向我方一侧移动,大片的国土就可能丢失&
 &日,阿拉克别克河暴发的一场特大洪水,至今仍让185团的农工们余悸难消大水冲出河道,沿苏方主张的两国分界线―――喀拉苏自然沟呼啸南下,眼看就要把那55.5平方公里的争议“切”给苏方!上级命令:不惜一切代价,让界河水重归故道司令员、副司令员、副政委,农十师的师长、政委,自治区外办和阿勒泰地区、哈巴河县和当地驻军的领导全都赶赴现场,指挥抗洪由于公路多处被冲断,从外地紧急调集的抗洪车辆铺上链轨翻越山丘经过16个日夜的奋战,才堵住了决口龙头,稳住了界河流向&
 &1997年,中国政府终于和苏联***后独立的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政府就双方边界划分达成协议,张玉芝、张照汉、王乐川们用血和汗守护的55.5平方公里的争议一寸不少地划给了中国他们终于稳稳地把界碑立在了自家的房后头&
 &***5600公里线,存在争议的地区不止这一处在迄今为止进行的划界谈判中,凡有人屯垦的地方,中国主张的都没有丢失&
 &一代屯垦戍边人老了,一个充满血与火的时代逝去了&
 &晚8时以后,太阳向西方的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小镇阿联谢夫卡缓缓落下,仲秋圆圆的月亮从东方的中国无名沙丘上升起,夜幕静静地降临185团团部克列孜乌英克月光下,正在把酒思念着父辈的故乡的张玉芝、张照汉、王乐川的后人们,不知道这样的和平与安宁将会持续多久
战士们用自制的抬把运肥备耕&
向好友推荐本贴:&&&& 标题:《凡有兵团人屯垦的地方,中国主张的领土都没有丢失 图》&&&& 地址: .cn/Article/200606/showp1.html
发表您的评论
点评字数 0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直接间接导致的民事刑事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共同建立健康的网络社区,请向管理员举报不良帖子
?举报邮箱:屯垦戍边,兵团人
      你们,    是一支特殊的戍边队伍,    是一支默默无闻    无私奉献的精英。    你们,    离别故土,西出阳关,    不畏难险征服了万古荒原,    谱写了拼搏的西部开发史。    祖国,    将光荣的戍边任务赋予你们,    在屯垦戍边的历史长河中,    你们,    牢记使命,开拓进取,    以英雄的模样,    举起垦荒的武器。    当祖国危难召唤你们时,    你们义无反顾端起战斗的武器,    捍卫祖国的和平稳定。    你们,    戈壁滩上赤手建家园,    铸剑为犁,拓荒大漠戈壁,    谱写出至深的人进沙退,    亘古荒原变良田绿洲的创业之歌。    汗水和热血铸就了,    你们对祖国的忠诚。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    戈壁荒漠在你们的手中,    绿茵环绕,充满生命的活力,    数以万计的兵团儿女,    用、热血和生命,    创造了世外胜似江南的奇迹。    现如今,    你们,    不辱使命,    创造了极为可贵的兵团精神,    用血汗铸就了不朽传家的精神丰碑。    姓名:吴婕    
下一篇:没有了您(@)目前可用积分:3512540跟帖回复
共获得打赏:
凯迪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发现信息价值
微信扫一扫
分享此帖文
[转贴]凡有兵团人屯垦的地方,中国主张的领土都没有丢失
556 次点击
0:32:35 发布在
&&&& 凡有兵团人屯垦的地方,中国主张的领土都没有丢失  新疆5600公里边境线,存在领土争议的地区不止这一处。在迄今为止进行的划界谈判中,凡有兵团人屯垦的地方,中国主张的领土都没有丢失―――他们耕熟了这片领土   我家住在路尽头,   界碑就在房后头。   界河边上种庄稼,   边境线旁牧羊牛。   9月28日,农历八月十五,新疆阿勒泰,中国―哈萨克斯坦边境一阵狂风大作,雪花飘舞。生产建设兵团农十师185团一连农工几乎家家锁门,男女老少都到地里收油葵去了。连部门前,只有一辆北京牌照的轿车拉来的客人,在与刻着上面这四句顺口溜的石碑合影。   这是一小片在新疆难得见到的黑土地。一连农工的垦荒锄,一直垦到了作为中哈界河的阿拉克别克河河岸、边境铁丝网的跟前。我军最前沿的边防站,也远在他们身后。   这里曾是一片我国与前苏联有争议的领土,争议面积达55.5平方公里。185团几乎就是为了这片有争议的领土而存在的,该团的团部就建在双方有争议的土地上。   1962年4月,前苏联政府策动、胁迫我新疆伊犁、塔城地区6万多边民,携带家产和30多万头牛羊外逃。苏联边防军打开边境铁丝网,出动上百辆汽车进行接应。这就是震动一时的“伊塔事件”。   中苏边境长达20多年剑拔弩张的武装对抗开始了。双方军事实力对比悬殊,中国作为弱势一方,只能采取“以民对军”的策略。当年夏天,中共中央作出决定,责成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迅速建立若干边境农场,连成一条农场带,作为国防的屏障。根据这一指示,兵团陆续沿中苏2000多公里西北边境,建起了58个农牧团场。185团的前身哈巴河农场,就是在这一时期建立起来的。   20多年时间,这些边境团场的农工们,在苏军的枪炮射程内种田放牧,在苏军坦克车、直升机的轰鸣声中生活娱乐,娶妻生子,几十万平民百姓结成了一道令人敬畏的“人体盾牌”。   这里有大如蜜蜂的蚊子,能咬死乌鸦的蠓虫,齐胸深的积雪。冬季,坐爬犁车去最近的县城需要三四天,到230公里外的师部需要将近半个月。就是在环境这样恶劣的地方,他们开垦出一片片荒地,建起了自己的家园,然后几十年如一日地耕耘着,守护着。   他们种的是“政治田”,在荒滩荒坡上,即使庄稼结不出几颗籽儿也要种下去;他们放的是“领土牧”,养的牛羊即使在冬天零下四五十摄氏度的低温下一批批被冻死,也还要继续养、继续放……农十师独立营农工连耕种的一片山坡地,满坡的鹅卵石像瓜地里的西瓜,土层顶多20厘米,一年无霜期只有87天,他们依然年复一年、季复一季地犁啊犁,种啊种。只要他们的庄稼还长在这儿,牛羊还在这儿奔跑,只要他们这些人还在这儿生活着,边境线就不会移动,他们耕耘、放牧的土地就仍然属于中国。   这是世界上最奇怪的一群“农民”。他们每天肩上背着枪,腰缠子弹袋,手里拿着锄和镐,头上罩着防蚊虫的纱布,皮肤裸露在外的地方糊着泥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从1964年到1983年,整整20年时间,我白天背着枪下地劳动,晚上睡觉也要把枪放在床头,对岸一有异常动静,掂起枪就要往外跑。”185团一连退休农工张玉芝老人回忆那段惊险的岁月时说。   共用一条阿拉克别克河的水,为了引水双方很容易发生冲突。和张玉芝一起复员到这儿的张照汉老人说,那时每逢枯水季节,兵团农工们要在界河拦水浇地,都必须先安排大批民兵在附近的沙包、农田和树林里布设潜伏哨,以防万一。   “1969年珍宝岛事件发生后,边境形势更加紧张。晚上经常紧急战备。男人背上枪都走了,我们妇女和孩子就坐爬犁车,一家发4枚手榴弹往东撤。躲到天亮,看没什么情况了,再回家。”张照汉的妻子王桂兰对记者说。   1965年,185团三连文教干事王乐川的一儿一女,就是在这样三天一惊两天一诈的气氛中出生、长大。他的父亲王鹤舞从山东农村老家来探亲,在路上走了一个多月,旅途劳顿,生下一场大病,去世后就埋葬在离边境线不到一公里的山坡上。巧合的是,20多年后,王乐川的小弟弟又来到新疆,挑起了建设、保卫西北边陲的重任。他就是现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新疆自治区党委书记兼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第一书记、兵团第一政委王乐泉。   除了担心敌国入侵,185团农工们最怕的是暴发山洪。边境外方一侧的地势高,185团的农场屈居在山脚下,一发洪水,界河就会自然地向我方一侧改道,而界河一旦向我方移动,就可能导致边境线向我方一侧移动,大片的国土就可能丢失。   日,阿拉克别克河暴发的一场特大洪水,至今仍让185团的农工们余悸难消。大水冲出河道,沿苏方主张的两国分界线―――喀拉苏自然沟呼啸南下,眼看就要把那55.5平方公里的争议领土“切”给苏方!上级命令:不惜一切代价,让界河水重归故道。兵团司令员、副司令员、副政委,农十师的师长、政委,自治区外办和阿勒泰地区、哈巴河县和当地驻军的领导全都赶赴现场,指挥抗洪。由于公路多处被冲断,从外地紧急调集的抗洪车辆铺上链轨翻越山丘。经过16个日夜的奋战,才堵住了决口龙头,稳住了界河流向。   1997年,中国政府终于和苏联解体后独立的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政府就双方边界划分达成协议,张玉芝、张照汉、王乐川们用血和汗守护的55.5平方公里的争议领土一寸不少地划给了中国。他们终于稳稳地把界碑立在了自家的房后头。   新疆5600公里边境线,存在领土争议的地区不止这一处。在迄今为止进行的划界谈判中,凡有兵团人屯垦的地方,中国主张的领土都没有丢失。   一代屯垦戍边人老了,一个充满血与火的时代逝去了。   晚8时以后,太阳向西方的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小镇阿联谢夫卡缓缓落下,仲秋圆圆的月亮从东方的中国无名沙丘上升起,夜幕静静地降临185团团部克列孜乌英克。月光下,正在把酒思念着父辈的故乡的张玉芝、张照汉、王乐川的后人们,不知道这样的和平与安宁将会持续多久。
用手机看帖文,请扫一扫。用微信/易信等扫描还可以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有启发就赞赏一下
优秀帖文推荐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06:14 &&
[转贴]凡有兵团人屯垦的地方,中国主张的领土都没有丢失========================================那么。。。。。。。。。。。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57:32 &&
辛苦了,只是有个疑问,他们当时为什么要那么多人一起往外跑?是不是跟现在的北朝鲜一样啊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06:31 &&
据说凡进藏、进疆汉人,他们守路屯垦,都属于商品粮人口。他们大部分同单个个人到那里谋生的人不同,由于特殊历史原因当年他们不能随便返回内地,他们在那里成家很多进入老年和中年以上,所生子或女都认为那里就是家,不向以后那些父母在内地单个进藏进疆的谋职者,每年都要往回赶看望内地父母和妻儿。都受到长达30年的生育政策限制影响,有没有对他们实行独生子女政策?是不是意味着由于全国生育政策刚性要求,寄生的行政高效率严格管理加上习惯于执行任务作风,十几年后会不会因为那里汉民人口锐减,还要动员内陆的城镇独生子女去那里安家?[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 2:09:41编辑过]
本版块主题总数:3402323 / 帖子总数:
今日论坛共发帖:7398 / 昨日发帖:20211 / 最高日发帖:75754
跳转论坛至:
╋猫论天下&&├猫眼看人&&├商业创富&&├时局深度&&├经济风云&&├文化散论&&├原创评论&&├中间地带&&├以案说法&&├股市泛舟&&├会员阅读&&├舆情观察&&├史海钩沉╋生活资讯&&├杂货讨论&&├健康社会&&├家长里短&&├吃喝玩乐&&├职场生涯&&├咱们女人&&├家有宝宝&&├消费观察&&├房产家居&&├车友评车&&├猫眼鉴宝╋影音娱乐&&├图画人生&&├猫影无忌&&├影视评论&&├网络剧场&&├音乐之声&&├网友风采&&├娱乐八卦&&├笑话人生&&├游戏天地╋文化广场&&├菁菁校园&&├甜蜜旅程&&├心灵驿站&&├原创文学&&├原创小说&&├汉诗随笔&&├闲话国粹&&├体育观察&&├开心科普&&├IT 数码╋地方频道&&├会馆工作讨论区&&├凯迪华南&&├凯迪西南&&├海口会馆&&├珠三角&&├凯迪深圳&&├北京会馆&&├上海会馆&&├河南会馆&&├长三角&&├贵州会馆&&├杭州会馆&&├香港会馆&&├台湾会馆&&├美洲会馆╋凯迪重庆╋站务&&├站务专区&&├企业家园&&├十大美帖&&├视频创作&&├商品发布
快速回复:[转贴]凡有兵团人屯垦的地方,中国主张的领土都没有丢失
本站声明:本站BBS互动社区的文章由网友自行帖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贴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
【管理员特别提醒】 发布信息时请注意首先阅读 ( 琼B2- ):
;。谢谢!走进新疆,颂扬兵团魂 民族和谐,共筑中国梦
走进新疆,颂扬兵团魂 民族和谐,共筑中国梦
中国文联文艺志愿服务团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
伊犁州新源县“送欢乐下基层”慰问活动纪实
中国文联文艺志愿服务团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五家渠市慰问演出
大美新疆,兵团精神守护民族和谐
□ 本报记者 吴 华
  戈壁滩渐渐退去,浅绿、深绿、墨绿,明黄、土黄、酱黄,由这些不规则的色块组合成的规整几何图形,颇似油画家的画笔描绘得粗细有致,也似国画家笔下的水墨,浓淡相宜,当这样一幅美丽画卷出现在视野之内时,中国文联文艺志愿服务团的脚步也随之来到了新疆。7月17日,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60周年、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成立60周年之际,由中国文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宣传部主办,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中国文联文艺志愿服务中心、中国剧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联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联承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五家渠市委市政府、新源县委县政府协办的中国文联文艺志愿服务团“送欢乐下基层”活动走进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和伊犁州新源县,50多位艺术家为当地职工、群众带去了精彩的慰问演出。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李前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常委、副政委阿布力孜·尼牙孜,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自治区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黄永军,刘尚军、黄啟钧、廖恳、邵志军、朱丽华、胡中平、曲德林、麻霞、李光武、麻振山、马新平等有关方面负责人出席活动。
  兵团精神让戈壁滩生机蓬勃
  听说要来兵团,一路都在想象着兵团人是怎样将茫茫戈壁变为片片绿洲和他们屯垦戍边的样子,确也如此,来到兵团,兵团精神就没再离开过,深深地印刻在了每个人的心里。17日下午,李前光一行在阿布力孜·尼牙孜等兵团领导的陪同下参观了五家渠市将军纪念馆,回顾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60周年以来所走过的艰难而光辉的历程。李前光指出,作为纪念馆,在展出历史照片的同时,展出如此丰富的历史实物如抗战英雄穿过的大衣、用过的生活用品等实在难得。而对当时历史情境的再现还原更是让大家感同身受,地窝子、土坯房,没有人怀着好奇之心惊讶当年的艰苦,有的更多的是理解、是敬仰。几代兵团人怀着对祖国的赤胆忠心,始终牢记捍卫祖国领土完整和国家主权的神圣使命,义无反顾地扎根在条件艰苦的国境线上,成为共和国“不穿军装、不授军衔、不拿军饷、永不换防的哨兵”,筑起了维护祖国统一的铜墙铁壁,“我登上高山之巅,再没下来过!我进入茫茫沙海,再没出来过!我拿起砍土镘,再没放下过!我种下一棵树,再没离开过!”就是他们的真实写照。亮剑将军王近山、爆破英雄曹德荣、战斗英雄杨保孝……一个个人们耳熟能详的英雄的名字在耳边萦绕。
  当晚,中国文联文艺志愿服务团在兵团第六师五家渠市文化艺术中心进行了慰问演出。李前光在演出前致辞。他说,60年来,一代代兵团儿女秉承着“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满怀“大忠于祖国,大孝于人民”的赤胆忠心,像戈壁红柳、大漠胡杨一样植根于祖国的边疆,用热血和生命屯垦戍边,谱写出一曲曲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的赞歌。这次中国文联组织文艺志愿服务团来兵团学习慰问,就是贯彻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实践,与广大文艺家一起,深入火热沸腾的兵团生活,更好地向兵团人民学习,汲取创作营养和素材,为人民群众送上优秀的精神食粮,丰富和活跃基层群众文化生活。
  演出以“兵团魂”为主题,分为“故事——不是传说”、“奇迹——不是神话”、“兵团魂——是守土开疆,共筑中国梦”三个篇章。整场演出,感动无处不在,观众噙在眼里的泪水是对自己或是对家人奉献边疆的感同身受,雷鸣般的掌声既是对艺术家的肯定与认可,更是一种对自己所做的选择的无怨无悔。刘兰芳、迪丽娜尔、牛群、苗博、雅娟、徐涛、岳红、吴兢、霍勇、刘斌、郭蓉、阿斯根、杨帆、斯琴格日乐、“美声四季”组合、王红丽、王琴、惠敏莉、王艳、茸芭莘那、乌兰图雅、哈孜肯等艺术家,为兵团干部职工带去了评书《康熙买马》、诗朗诵《致以共和国的敬礼——献给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战士们》、歌曲《我的母亲》《当兵的人》《爱中华》《我爱你中国》《唱支山歌给你听》、歌舞《祖国不会忘记》《五星红旗》《掀起你的盖头来》《想念》《套马杆》、情景表演《让历史告诉未来》、手风琴独奏《中国风》和豫剧、黄梅戏、秦腔、京剧选段联唱等节目。为兵团的干部职工们奉献了一场主题鲜明、情感真挚、内涵丰富的文化盛宴,几度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歌舞团以及当地演员也为观众献上了精彩节目。艺术家还现场与观众展开了热烈的互动。
  60年来,兵团人硬是将戈壁滩开垦为自己生存的家园,“一生只做一件事,我为祖国守边防”,一位普通哨兵的心声,诠释了几代兵团人血液中延续流淌的兵团精神。演出期间,画家毛水仙、杜希贤、柴京津向兵团赠送了画作《胡杨礼赞》;书法家徐利明、乔平、邵志军、马奔抒写下兵团精神,送给兵团的建设者们;摄影家包旭东、刘英毅、魏勇向兵团赠送了提前深入当地拍摄的兵团模范照片。
  难忘美丽那拉提
  与兵团精神的“刚”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那拉提的“柔”。18日,中国文联文艺志愿服务团来到伊犁州新源县开展慰问活动,那拉提这个传说中太阳眷顾的地方让来到这里的艺术家们兴奋不已。当天下午,小分队来到72团红军团老革命遗孀福利院看望了生活在那里的革命遗孀。八九十岁的老人们在烈日下等待艺术家们的到来,她们来自祖国各地,河北的、河南的、四川的……为新疆的生产建设作出了自己的贡献。问到她们的爱人,“早就牺牲了”“走了很多年了”“是海军”,她们说这些时是笑着说的,没有忧伤,更多的是为他们自豪和骄傲,他们苍老的脸上留下的不只是岁月的痕迹还有许多美好的往昔故事。80多岁的曹银花老人主动和艺术家合唱河南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她啊,年轻时是豫剧演员。”身边的老人说,她们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令人感动。李前光将摄影家刘英毅和魏勇为老人们拍摄的照片亲自送给她们,老人们仔细端详着照片中的自己,觉得不像了,她们都没发现自己原来如此慈祥而美丽。
  当晚,在新源县广场开展了“送欢乐下基层”慰问演出活动,来自各个民族、各个门类的艺术家与新源县上万名父老乡亲齐聚一堂,共同庆祝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成立60周年。李前光在致辞中表示,伊犁自然风光优美,历史文化悠久,民族风情浓郁。60年艰辛开拓,60年春华秋实。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伊犁各族人民伴随着新中国前进的步伐,走过了一段极不平凡的发展历程,创造了历史性的辉煌成就,铸就了“爱国爱疆、团结奉献、勤劳互助、开放进取”的新疆精神。中国文联文艺志愿服务团的到来,不仅是贯彻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坚持面向基层、贴近群众,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以促进各民族文化交融、创新;同时也是深入边疆学习汲取艺术营养的机会。演出分为“民族大联欢”、“共唱中国梦”两个篇章。艺术家们轮番上阵,为新源人民献上了一场包含音乐、舞蹈、曲艺、戏剧、朗诵、器乐、杂技等多种形式,凸显民族特色和当地风俗的文化盛宴。骏马、牛羊、毡房、草原、群山、云朵……新疆的美,无法用语言形容,摄影家们的镜头也不能留下所有的美景,艺术家们纷纷表示,他们带来的是欢乐,带走的是心中的美景与草原人民的热情。
  这次新疆之行,中国文联文艺志愿服务团还分别在兵团第六师五家渠市文化艺术中心和新源县举办了两场书画笔会交流活动,艺术家们现场挥毫创作书画作品多幅,歌颂了兵团精神,留住了那拉提的美景。此外,领导和艺术家还参观考察了伊力特酒厂陈列馆,走进生产车间与职工们亲切交流,并在车间举行了小型的慰问演出,艺术家与职工现场互动表演,气氛轻松愉快。
致以共和国的敬礼——献给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战士们
  寂静,千古的寂静,无边的寂静……
  沸腾,突然的沸腾,广阔的沸腾!
  以天山为书脊的一部史诗,突然打开,
  南疆北疆,站起一个壮丽的黎明!
  为了向历史、向世界、向人民宣告——
  你属于中国,我们来了!
  铁流滚滚,十万雄师,
  带着山东山西的乡音,带着广西广东的深情,
  带着身体里的弹片,带着大江南北的伤痛,
  永远,在车轮上擂响一声声进军的呐喊,
  永远,在冰山上留下一排排冻僵的大兵,
  永远,在戈壁滩点亮一堆堆青春的篝火,
  永远,在大沙漠种下一个个铁打的军营!
  一封家信来了,全连彻夜难眠,痛哭失声……
  一个新娘来了,全团洗衣洗脸,梦想爱情……
  活泼的湖南姑娘来了,战士们叫一声“小辣椒”,
  苗条的上海姑娘来了,战士们叫一声“豆芽菜”,
  胖胖的河北姑娘来了,战士们叫一声“哈密瓜”,
  壮壮的山东姑娘来了,战士们叫一声“山东大葱”。
  地窨子里闹起了新婚夜,谁是新娘啊?
  连长把脸盆一翻,上面写着“李月清”!
  新郎笑了,新娘哭了,
  哭着哭着,生下五个大兵!
  风卷大戈壁,映日军旗红,
  军垦第一犁,弯弓射苍穹。
  铁骨敲天山,昆仑响晨钟,
  汗水洗明月,化作满天星!
  一个月,两个月,没有青菜,战士们患了夜盲症。
  连长下令,把新到的青菜集中给一个年轻的战士吃,
  因为他是深夜带我们回营地的眼睛!
  茫茫戈壁,朗朗月光,一排黑影,
  光脊梁的战士们手拉手,在行进,行进,行进!
  他们看不清道路,却高唱着:
  “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呵呵,让历史作证:
  我登上高山之巅,再没下来过!
  我进入茫茫沙海,再没出来过!
  我拿起砍土镘,再没放下过!
  我种下一棵树,再没离开过!
  五十年后,一群老兵见到王震将军雕像,
  老泪纵横,立正报告:
  司令,你交给我们的任务已经完成!
  接着,他们唱起了“跟着毛泽东”……
  老兵的一生,留下一片心血:
  清泉、绿洲,花果飘香。
  老兵的最后,留下一座墓碑:
  姓名、籍贯,永远向东!
  衰老的爹娘和我的姐妹啊,
  故乡的明月和我的童年啊,
  请原谅,一生的远离只为一个家:中国!
  一生的牵挂只为一个梦:中国梦!
  军人的一生只听一个命令:北京!
  如今,
  大漠黄沙,泪拥十万英魂,
  新疆大地,崛起百万新兵,
  屯垦戍边,书写千古史诗,
  兵团三代,排成万里长城!
  我亲爱的新疆啊,
  你是中国的一块花手绢,
  你是中华民族怀抱的冬不拉琴。
  昆仑、天山是你的琴弦,让我放声歌唱;
  绿洲、花园是你的笑脸,让我如此多情。
  姑娘们的舞裙旋转成遍地花海,
  库尔班大叔的花帽编织出漫天彩虹。
  你的每一朵山花都绽放着祖国的骄傲,
  你的每一棵小草都牵动着我们的深情。
  你的每一寸土地都连接着中华大家庭的家园,
  你的每一条道路都是中国的动脉,在强劲地跳动!
  爱,在这里盛开,
  情,在这里奔腾,
  心,在这里凝聚,
  梦,在这里成功!
  我亲爱的新疆啊,
  你神圣不可侵犯,
  你的每一朵花、每一棵草、每一寸土地,都不能碰!
  犯我中华天威,就是撞我钢铁长城!
  这是百万兵团战士的呐喊,
  这是新疆各族人民的意志,
  这是十三亿中华儿女的誓言,
  这是中国的闪电,中国的雷霆!
  (炸雷轰响,闪电掣动,天山雪峰,如花大地,欢舞人群,国歌响起,天安门广场上,国旗升起……)
  请全体起立,无论各位是不是军人,
  请向我们伟大的祖国,向庄严的五星红旗敬礼!
  (本诗为作者专门为此次活动创作)
艺术家感言
  刘兰芳(中国文联副主席、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
  我觉得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60周年是值得庆贺的,这是个回顾,也是总结,更是我们学习的好机会。在战争年代,他们作过贡献,当和平年代祖国需要他们转变身份,他们立刻就扎根在边疆,是兵也是民,在这不毛之地的戈壁滩上开辟出一片绿洲。非常了不起。他们自给自足的同时又是哨兵,守卫祖国的西大门,人民的安危幸福是有他们的功绩的。这么一个团体,20万大军,如今变成了270万,安居乐业到了第2代、第3代,我们应该永远记住这些可爱的人。应该拿起笔来,写出更多的作品来歌颂他们。来到这里演出,用艺术作品去团结人,我觉得是很有用的,因为艺术没有民族之分,人们都在欣赏艺术。我们来了代表着一层意思,国家没有忘记他们,人民没有忘记他们。
  迪丽娜尔·阿布都拉(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舞协副主席)
  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60周年、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成立60周年之际,中国文联文艺志愿服务团的来自各民族的艺术家志愿者“送欢乐下基层”来到这里意义重大。艺术来源于生活、来源于人民,我们到老百姓当中去,跟他们面对面交流,送去艺术和欢乐,我认为这是艺术家最大的幸福。通过我们的歌声和舞蹈能够给各族群众带来党中央、自治区对各族人民的关心,让各族人民能够感受到国家的温暖。我相信我们所有的艺术家们会用自己最大努力为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国家繁荣发展,贡献我们的力量。
  杜希贤(画家)
  这次能够参加中国文联组织的“送欢乐下基层”文艺志愿服务活动,来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我感到非常荣幸。一代代兵团儿女用热血和生命屯垦戍边,谱写出一曲曲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的赞歌。作为艺术家,我们有责任用自己的创作描绘他们的英雄形象。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还有一个想法,就是通过采风将新疆的时代风貌与人民生活记录下来,并举办画展进行呈现。虽然我已经快78岁了,但仍旧非常想参与到这样的活动中,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将新疆的美展现出来。像这次我们共同创作的《胡杨礼赞》,就是以绘画的形式赞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战士们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的精神。
  乔平(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理事、广东省文联副主席、广州市文联主席、书法家)
  来到新疆,与去过其他地方的切身感受大不一样。保卫边疆、建设边疆,作为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要让这个地方保持稳定,各族人民在这里安居乐业,是我们的大政方针,所以对于我们内地人来说,更有这份责任来支援边疆,所以我非常珍惜这次机会。文艺对于促进民族和谐太有好处了,因为文化是民族的根和魂,新疆地区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滋养的土地。我们到这里,把文化送过来,把欢乐送过来,对于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对于促进这里的稳定、团结、和谐都是很有好处的。
  岳红(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理事、八一电影制片厂国家一级演员)
  我朗诵的那首诗写得非常好,朗诵的时候全身心投入,通过诗歌里的每一句话体会到兵团里老一辈为建设新疆的奉献精神和感人事迹。我们演出完就走了,他们要在这里世世代代的生活,虽然说改革开放了,这个地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比起内地来差距还很大,能坚持一辈子非常不容易。我内心对他们充满了敬佩之情。时代发展很快,但是也很浮躁,希望更多的人能感受到这种正能量,体会到这种精神。现在的年轻人太需要这种民族精神、奉献精神、爱国主义教育。五十六个民族是一个大家庭,要互相团结,要把国家建设好,让人民幸福,这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徐涛(中国煤矿文工团话剧团演员、国家一级演员)
  这次在朗诵演出的时候,我感到没有办法不激动,兵团战士60年坚守在我们祖国的边疆,垦荒、屯垦、戍边,把自己的青春、理想和生命都放在了这里,足以让人感动,但更让我感动的是在60年后的今天,他们依然坚守着这份初衷和理想,非常值得我们去崇拜、去为之感动。在我看来,兵团精神概括起来便是矢志不渝、坚守初衷。所以,此行我们不仅仅是要把欢乐送到兵团战士的心里,同时,我们也和各民族人民欢聚在一起,通过一系列活动增进各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这将对推动无论是内地还是边疆的发展都会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王红丽(国家一级演员,两度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
  今年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60周年,在参加慰问演出的过程中,我见到了很多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老革命的遗孀,感触很深。最让我感动的是,当我在台上唱起《花木兰》的时候,有一位河南籍的老妈妈激动地站起身来和我一起唱。是这些坚强而伟大的母亲用自己的肩膀撑起了一片天,她们不仅将兵团的子孙后代延续了下去,也将兵团人坚持、坚守、奋发向上的精神传承了下去。另外让我印象很深的是,这里的生活尽管在物质上并不是那么富有,但大家都非常快乐,幸福感远远超过大城市,更没有大城市的浮躁。
  斯琴格日乐(蒙古族歌手)
  中国文联文艺志愿服务团来到这里送欢乐,我们不仅演出了,而且也看到了美丽的新疆风光。文化艺术对少数民族间的团结非常重要,比如,我学习哈萨克族的歌曲,今天就会用哈萨克语演唱给大家听。如果有一天我能用少数民族的语言演唱50多首歌,我觉得会很有成就感,这样也便于了解各个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语言习惯等,对民族文化的发扬非常有好处。
  阿斯根(空政文工团藏族歌唱家)
  这次随中国文联文艺志愿服务团来到美丽的新疆,庆祝兵团60周年的生日,深刻感受到了兵团人屯垦戍边、建设新疆的精神。作为中华民族儿女的一分子,也是作为少数民族藏族的一员,我祝愿兵团的未来更加美好,也希望所有的兵团人更加奋进建设好边疆、建设好我们美丽的家园,祝愿他们的生活更加美好,扎西德勒。
新疆伊犁州新源县广场的慰问演出现场人头攒动
刘兰芳全情投入表演评书《康熙买马》
迪丽娜尔表演舞蹈《想念》
刘斌演唱《咱当兵的人》
徐涛、岳红动情地朗诵诗歌
斯琴格日乐表演《掀起你的盖头来》
牛群、苗博、雅娟、李秋玲主持晚会
郭蓉演唱《五星红旗》
乌兰图雅演唱《套马杆》
茸芭莘那演唱《唱支山歌给你听》
阿斯根演唱《爱中华》
“美声四季”组合演唱《我爱你中国》
霍勇、吴兢演唱《共筑中国梦》
艾山江·卡德尔、于山江·卡德尔表演《手技》
摄影家向兵团赠送摄影作品
美术家向兵团赠送《胡杨礼赞》
书法家向兵团赠送书法作品
72团老革命遗孀与艺术家们合影留念
艺术家来到兵团四师72团红军团老革命遗孀福利院慰问
中国文联文艺志愿服务团“送欢乐下基层”书画交流笔会
艺术家来到新疆伊力特酒业有限公司演出、慰问
杨帆与群众互动联欢
哈孜肯为老人们献上歌曲
中国文联文艺志愿服务团赴那拉提哈萨克民族区采风慰问
(编辑:单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兵团屯垦戍边诗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