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银瑞信信息产业混合没有信托精神,有何面目在行业中生存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将应届生论坛分享给朋友:
关注应届生:
查看: 22812|回复: 22
中层管理, 积分 252, 距离下一级还需 148 积分
本帖最后由 chrisgogogo 于
01:56 编辑
& & 作为曾经应届生的常客,已经从应届生变为两年多工作经验的往届生了。两年工作经验即将升为信托经理了。对于这个行业有着深深的感情。既享受了这个行业带来的高薪,也遭受着很多人的曲解和舆论质疑。不管怎样,这是一个小众的行业,但是我深信这是一个有着美好未来的行业。可能有很多同学不了解信托,但是却对各类资管趋之若鹜,包括券商资管、保险资管、以及公墓基金子公司的资管业务。这些高大上的各类资管其实都是做的2年前所谓被人诟病的信托通道业务,同样都是人见人骂的影子银行,同样都是被人被人嗤之以鼻的庞氏骗局,所以如果你对信托的未来不看好,就是对中国目前泛资管行业的不看好。这篇来自于老信托经理的话,或许正是这个行业的现状。这个行业好与不好,或许对于应届生来说,只有自己试过才知道呢。
我进入信托业那一年,这还是个偏冷的行业,整个中国信托业的管理资产规模不过是3606亿,6年之后仅中信信托单家的管理资产规模都已超过6000亿,已经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几年,我见证了信托业的高速发展,亲身经历中信信托发展至稳居行业老大的过程,对信托、信托业的理解几乎每年都在变化。而今很多人都在谈论信托,有些我深有同感,但有些则感觉比较偏颇。我想谈谈时至今日我对信托的一些认识(仅代表个人观点)。
一、什么是信托?
在网上看到很多人在讨论什么是信托,充斥着各种各样的理解和来自不同视角的阐述。2007年来中信面试的时候,几乎不知道什么是信托,只能背诵《信托法》中的定义;2008年略有心得之时,可以亢奋地说几个小时;而今却简化为2个字而已——平台。我偏向于:对于信托从业者而言,信托是一个平台、一个可以整合多种金融工具和社会资源的平台、一个披着金融外衣并持有合法金融牌照的资源整合平台,没有任何的属性。
信托全靠人把各种资源要素在信托平台上有机整合,包括资金、资产、各类服务机构等等,这也是信托对于从业者的魅力之所在——具有很强的创造性和自主性。最近这几年,我愈发觉得资源是信托团队能否做大做强、长远发展的关键要素,很简单,信托公司只给你一个平台或者说一面旗帜,没有资源,有再牛的整合技术也是空谈;找不到项目,身怀绝技也无用武之地。当然,资源只是必要条件,信托的优劣却还取决于人性、知识和技术等。
二、人性赋予信托色彩
网上很多人把信托妖魔化或者神化,信托作为平台、制度或是工具,本身并没有好与坏的天然属性,但不同知识结构、人生经历、资源优势的人可以造就千变万化的信托,是人性赋予了信托色彩。蒲坚总执掌中信信托之初,将所有的业务部门都推向市场,虽然每个业务部门所有的业务类型都可以做,但是这几年来,每个业务部门由于资源禀赋的不同逐步形成了各自的业务风格和优势领域;同时每个业务部门亦形成了不同的信托性格,有些机敏、善于迎合市场热点;有些固执,坚持专注于核心业务的深耕细作;有些憨厚,业务思路质朴却有效。公司内部不同部门之间的百花齐放,在公司层面就是互补的局面,短期和长期利益取向的搭配。所以,信托公司最宝贵的资产就是人,正是人性赋予了信托色彩。
三、信托的边界在哪里?
有些人认为信托什么都能干,这也对,也不对。信托确实是没有边界的,思想之所及、信托之所及,但是信托却的确有三个约束规则:1、法律法规;2、风险;3、道德,特别是“敬畏之心”。
四、信托制度普惠是大趋势
信托制度并不是“法定”归属信托公司专营的,从法理上来讲,《信托法》并没有明确哪些机构可以从事信托业务,只是通过行政管理手段把这种制度工具赋予了信托公司。随着证监会等政府部门号召券商、基金公司创新,并通过证监会法规的形式赋予了券商资管计划等载体“破产隔离”的信托功能,使得这些机构从事资管业务时或多或少都在运用信托制度原理。信托制度普惠化已成为趋势。但信托公司失去最重要的“制度优势”就会衰退乃至消亡?我认为,银行、券商、基金和信托公司等谁做得好不在于是否可以应用信托制度,在于在多大程度上发挥出信托的灵活性和创造性,这与监管政策、企业激励约束机制、特别是人密切相关。
从另一个视角,金融混业已在进行。目前市场上有银行收购信托,也有信托收购银行,或者通过金融控股平台持有各类金融牌照实现协同混业等等,实则是从不同方向趋同而已。但不论在信托制度普惠的大趋势下,你发展成为信托银行,或被迫成为银行或者券商的信托部,换杆旗帜而已,城头变换大王旗,做的仍是一样的事。长远看目前的金融业态早晚会被打破,信托公司作为一个分业下的特殊存在,或许只有几家保留下品牌,更多的或许会逐步退出市场或被招安。所以,对于从业者而言,群雄混战局面已见端倪,不要总想着偏安于制度红利,而应抓紧时间探索和提升自己特色的核心价值。
五、做通道业务的都是坏孩子?
网上很多人认为,信托公司做通道类业务是坏孩子。我很不以为然。银行、券商、保险都有法律所赋予的业务“自留田”,信托的制度红利就是信托公司唯一的类“自留田”,当然要用,理直气壮地用。而且这是平衡的结果,相对标准化、管理投入低、可快速批量复制的通道业务带来规模,如果没有足够的规模,就没有市场声音,行业不被重视;但是要是10万亿信托资产都是主动管理业务,那需要多么庞大的机构,投入多少人力资源才能管得住、管得过来,整个行业抵抗经济周期、市场波动的能力会有多么薄弱?券商为什么要抢资产管理业务,就是因为这块业务可以带来稳定的收入,可以在资本市场低迷时养人。
但是,作为硬币的另一面,若信托公司只会做通道业务将怎么样?这样一个行业还有独立存在的价值吗?
六、“打猎”或“放牧”之争
信托公司之前直至现在主流的模式是学习投行,采用的是“打猎”文化,即以项目为业务部门的生存模式和基础。这源于需要不停歇地在市场上调整定位、寻找业务机会。这种文化无疑是成功的,信托业这几年飞速发展得益于这种文化。但这种文化也有遗憾,做业务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打着一个猎物又要从头开始狙击下一个猎物,团队没有战略储备和积累,非常辛苦。这种颠沛流离的生存模式的困境在于:业务团队较难有精力做长期性、战略性的业务储备或是有计划、系统化地培育梯队,每年都忙于跟随市场热点,迎合这种一次性的业务机会。
那么,我们是否可以有属于我们信托公司的、可持续的、可批量复制的业务呢?或者说,我们的“狼性”文化、“打猎”文化是否可以改变为“放牧”文化呢?前文所说的通道业务是“放牧”文化的一种,而模式同样可复制的投资型业务是另外一种。
我认为,从公司成长的稳定性而言,至少需争取“打猎”和“放牧”并重。这是信托公司商业模式的思考,更可能是运营模式的变革。
七、信托之非证券类投资业务
为什么要走非证券类投资业务呢?我们当然可以选择放贷融资、证券投资等,但若这样,我们就必须和商业银行、券商同质化恶性竞争;我们当然还可以在融资业务、证券投资业务附加一些个性化的东西以示区别,但看来看去还是不像自家的田地。作为中国金融业中的一个子行业,我们若没有自己的业务特色,我们就没有存在的必要性。
我们这几年来走过很多弯路。2008年最开始的时候,我们曾寄希望于类似于“PE”的股权投资业务。但是我们很快发现,我们和传统的大牌PE投资机构竞争并没有明显的优势。我们没有他们多年积累的方法论、资源网络和明确的激励约束机制,且最大的问题是“信托目前是刚性兑付的”,所以我们几乎无法容忍任何投资失败,即使我们于合同中明确“投资者风险自负”也改变不了这个现状,而“永远不失败、可持续的、又真正市场化运作”的PE投资似乎不符合客观规律。
那么,有无可能既使得投资本金收益有较大保障,又使得投资者能享受投资的增长空间,即做到攻守兼备呢?我们逐步发现,我们的优势在于通过传统融资型业务所累积的对优质资产的判别和把握能力,而以优质资产作为信用支持是“退可守”的,即最坏的情形下还可以通过处置我们所控制的优质资产获得现金回流,而这一套本来就是信托熟练的老本行。
我们过去曾多次提及“可转换债权”这种介于债、股之间的投资模式,这其实是一种“刚性兑付”前提下风险、收益折中的方式。该类投资项目一般会包含债权的部分,因此可以附有优质资产作为信用支持,资金回流比单纯的PE投资更有保障、更加安全;同时,受托人又通过对项目的管控甚至是增值管理输出,还可以获得一部分投资增值。
有人说这不是一种投资型业务。其实投资的回报并不一定是“股东分红”或是“通过上市获得溢价”,这些本质上都是分享企业的增值价值,因此任何可以分享企业价值增长的方式都是可以的。我们采用的通常是“固定+浮动”的成本方式,固定部分类似于保底收益,浮动部分通常和“销售均价”、“销售收入”或者“上市后30天股价均价”等挂钩,也可以约定在某个时点按预测的“净利润”提前贴现退出。通过浮动收益的设置可以获取一种“类股性”的回报。
八、好项目都是创造的
我们大都盼着遇到高收益的“好项目”,但理想中的高收益的好项目几乎不存在。我们经常遇到的项目要么期限等投资要素不匹配、要么第一还款来源不理想、要么交易对手实力不强、要么第二还款来源不够有价值做。但是,任何投资项目中存在的缺陷都是可能的投资机会。在投资实践中,风险是个相对概念:对于不同的组织或投资经理,同一个项目的收益和风险是不一样的。对于一些机构和投资经理而言是高风险高收益的项目,在另外一些机构和投资经理眼中可能是低风险高收益的项目,这源于各家机构的能力、资源、政府关系、背景、渠道等等要素的不均衡。
优秀的投资经理就是要寻找或创造低风险和高收益的项目,而天然这样的项目几乎是不存在的。这就只能在识别项目风险的基础上,通过交易结构设计、引进其他合作伙伴等手段预先控制、缓释和化解投资风险,弥补项目中的缺陷,“创造”好的投资项目,所谓“创造”,即通过组织或个人的力量,识别、控制、缓释和化解风险,进而获取低风险高收益的回报。特别是,我们自己或战略合作伙伴有哪些产业处理能力能弥补项目存在的缺陷,这是我们风险防范的底线。
比如说,我们有时遇到一些中小开发商靠当地政府关系以较低价格拿到非常好的土地,但是他们的团队相对比较薄弱、实际控制人的产业管理水平不强,这在做投资决策时是一个重要的瑕疵。但是正因为这个瑕疵,很多机构不敢投,我们就有可能获得很好的交易条件。我们这时如果能组合产业技术能力突出的产业合作伙伴,参与规划、设计、施工、财务管理、投资概预算、销售等全部业务环节,甚至寻求产业合作伙伴开放采购系统、输出品牌等,通过有效的绑定产业伙伴的利益,从而实现较大程度上缓释风险。
当然,仅凭信托经理个人的力量常常很难把控好风险,需要公司一整套体系的配合,即利用机构的力量:1.以开放的心态,允许、鼓励投资经理去创造好的投资项目,形成良好的企业投资文化氛围;2.注重引进产业方面的战略合作伙伴,为投资经理构建交易结构创造前提,构筑化解投资风险的企业整体核心竞争力。
九、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1、开分部,扫荡V.S.反扫荡;2、挖人V.S.反挖人;3、设立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反刚性兑付对主动管理业务的束缚;4、大搞资金池;5、收购银行牌照;6、争先冲向房地产投融资业务;7、继续保兑付;8、大骂券商、基金公司轰砸通道业务市场物价。看看你们中了几枪?
十、信托公司文化之争
目前市场上具有代表性的信托公司文化有4种:1、投行文化,致力于无边界服务的金融百货公司——中信;2、保险文化,流水线式生产、集团协同、大规模营销团队、风控理念近似保险资金围绕交易对手信用级别的平安;3、民营激进派、来自北方的狼——中融,或许挺过起家的原罪成为伟大的公司,或许轰然倒下;4、银行系、以和银行业务协同导向的建信等。其他信托公司身上或多或少都有上面4种模式的影子,有些则取长补短地平衡了上述多种模式。不便评价这几种模式孰优孰劣,但信托公司发展绝非只有一条路,信托具有无限的可能性,人性赋予信托色彩,掌门人的性格和管理理念很大程度地影响信托公司的文化风格。多种路线的实践亦是有益的,从不同角度对信托公司发展模式的探索,给行业带来启示和经验借鉴。耐心等待,若干年之后,市场告诉我们哪些模式、谁可以走的更远。
十一、写给年轻信托人的建议
有人说,相较于银行,我们单薄得只有一面旗帜,只有志向和勤奋能让我们腾飞。这几年,信托业快速发展,无数热血青年纷纷涌入这个行业,但是这个行业生存的难度已经远远大于我们入行的时候,大浪淘沙,又有谁最终能留下自己的名字。
<p id="rate_1070"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很给力!&应届生币 + 4 枚
" class="mtn mbn">
中层管理, 积分 252, 距离下一级还需 148 积分
另外我还想说说关于这个行业的出路问题。之前看过一个帖子有人提到几个offer未来的职业发展。对于信托行业,虽然制度红利消失是大势所趋,但是对从业者确是好事。从工作性质上来说,券商资管,公墓基金子公司资管,保险资管都是未来的潜在可跳行业。我可以保证,只要未来中国的资管行业存在,信托经理就不会失业。
职员, 积分 99, 距离下一级还需 21 积分
如此中肯有含量的帖子不加精也没人顶,太不科学了,是做信托的同学太少? 我财务公司投资部的看完都很有启发啊
职员, 积分 99, 距离下一级还需 21 积分
顶起来,感谢楼主的分享
求职中, 积分 26, 距离下一级还需 4 积分
项目经理, 积分 157, 距离下一级还需 93 积分
另外我还想说说关于这个行业的出路问题。之前看过一个帖子有人提到几个offer未来的职业发展。对于信托行业 ...
非常受用的帖子,希望能和楼主交流一下,能否给予一个联系方式,谢谢
项目经理, 积分 157, 距离下一级还需 93 积分
您好,我是一名研二在读的学生,现在过了中海恒信资产管理公司的一面,不太清楚基金子公司的未来发展情况,希望得到您的指导(木有权限发私信····只有回到这里了····
中层管理, 积分 252, 距离下一级还需 148 积分
平台来看,作为大央企中海油集团金融板块里的中海信托下面的中海基金子公司,估计不愁项目。正所谓大树底下好乘凉。资源其实现在还得看团队,我个人人为,短期内非标业务的发展还处于扩张阶段,你看看现在券商资管8万亿里7万亿通道,信托11万亿7万亿单一通道,基金子公司1年突破一万亿的速度,你就知道这个行业内竞争确实很大的,蛋糕也大。相信你也能感受到,基金子公司现在业务量非常之大,虽然每单业务收入可能不一定多,技术含量也不一定大,只要你又资源,有客户,做个尽调拟个合同,一礼拜赚十几万也不是什么难事。毕竟什么行业起步阶段都是野蛮生长,之后才是慢慢规范。在行业发展的时候多学知识,积攒客户资源,行业下坡的时候才有跳槽的资本,不是么。
职员, 积分 67, 距离下一级还需 53 积分
项目经理, 积分 229, 距离下一级还需 21 积分
想问问楼主,怎样应聘中信信托,有没有有效的投递简历得到面试机会的渠道?
我在中信集团和中信信托的官方网站上都没找到
PS:我不是应届生了,我在中信银行做了三年了
项目经理, 积分 132, 距离下一级还需 118 积分
表示相当想加入信托行业,楼主这篇帖子真的很用心,赞一个
职员, 积分 93, 距离下一级还需 27 积分
地区经理, 积分 926, 距离下一级还需 274 积分
顶顶!!!!!!!!!!!
职员, 积分 62, 距离下一级还需 58 积分
前辈,想请教一个问题。有家信托公司的校园招聘流程,是初面筛选,通过初面人要去企业实习两个月,再进行部长面,总裁面,都通过了才能签约。企业的意思是这是岗位实习,是个双向选择,学生也要看看能否适应该企业,但是对于学生来说,十一二月去实习,那就会错过很多其他的招聘机会。而且,同期去实习的人有三四十个,虽然该企业去年也要了4个新员工,但是不知道能不能留下来。该企业是国企,来学校招聘也是很高调。您怎么看?该去实习吗?还是企业在骗劳动力?
职员, 积分 62, 距离下一级还需 58 积分
更正下,去年要了44个新员工
高级管理, 积分 486, 距离下一级还需 264 积分
高级管理, 积分 486, 距离下一级还需 264 积分
职员, 积分 75, 距离下一级还需 45 积分
前辈,想请教一个问题。有家信托公司的校园招聘流程,是初面筛选,通过初面人要去企业实习两个月,再进行部 ...
前辈&&我也请教您 您帖子中所说的实习后来去了吗?结果如何? 我现在应聘一个信托公司的投资管理岗,不知道岗位是否适合自己,我是学习法律的。不太了解该行业的前景,也怕入错行。
职员, 积分 68, 距离下一级还需 52 积分
刚刚投了中信信托的网申,业务岗,看了楼主的帖子特别激动!!!
职员, 积分 54, 距离下一级还需 66 积分
站长推荐 /1
Powered by&&&&&&&&&&&&
准备工作可以做起来了 · 4525人参与
豆友心中有杆秤 · 2247人参与
江山代有新词出,各领风骚数百天 · 2538人参与
秋天散步才是正经事 · 6971人参与
天朗气清,烹一炉秋天 · 11142人参与
你去过哪些文学作品里的场景? · 2335人参与
&&&&&&&&&&&&
袁小茶的日记
以下内容本是我的一个微信段子,关于《古诗十九首》,关于古代“国民男神”的标准...
&&&&&&&&&&&&
&&&&&&&&&&&&
&&&&&&&&&&&&
&&&&&&&&&&&&
&&&&&&&&&&&&
&&&&&&&&&&&&
15299 个成员
44373 个成员
22139 个成员
21897 个成员
10381 个成员
109546 个成员
93287 个成员
91503 个成员
31702 个成员
3830 个成员
15479 个成员
&&&&&&&&&&&&
〔英〕蕾秋·乔...
〔英〕菲利普·...
〔美〕裘帕·拉...
原创数字作品
&&&&&&&&&&&&
〔加〕王平常
〔意〕安东妮娅·波齐(Antonia Pozzi)
Alex Lickerman
流派: 流行 Pop
流派: 民谣 Folk
流派: 摇滚 Rock
43034人关注
流派: 流行 Pop
流派: 摇滚 Rock
豆瓣新碟榜
······
······
关于久石譲的一切
朗朗上耳纯音乐
中島みゆき
慧田经典轻音乐
20虚岁的后半夜
ERICD原创设计以传统服装制作工艺为主导,结合当下最流行的...
每周五定时上新,注意关注偶
不用装修,NaNaZ home 也能你家变得更美一些。
卖我会穿的打底,做你会爱的姑娘
&&&&&&&&&&&&
无锡 · 本周热门活动
······
寅派动力新文化空间 梁溪区...
无锡大剧院 小剧场 江苏省...
无锡市新工人文化宫 太湖新...
无锡演艺剧院 解放南路558...
& 2005-,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豆网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号
京网文[8号
&&新出网证(京)字129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电话:12377金融行业中哪个职位最苦逼? - 知乎1673被浏览246869分享邀请回答25392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5410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查看更多回答3 个回答被折叠()您好, []|
全部 沪深 港股 基金 美股
工银瑞信再拾投顾登山杖 投资策略不同令人忧
[导读]业内人士对《证券日报》基金周刊猜测认为,很有可能是工银瑞信与威灵顿要展开更多方面的合作,只是借助QDII基金的合作契机
卸下的“拐杖”还是要拾起来。昨日,国内基金业首家解除外方投资顾问的工银瑞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公告称,“决定聘请威灵顿管理有限责任合伙制公司担任股票的境外投资顾问”,而聘任境外投资顾问的理由是“为了投资者利益”。还记得2009年,工银瑞信曾经率先在业内解除境外投资顾问,当时理由是“鉴于经过一年多的运作,工银瑞信基金已经具备了对工银全球基金全部资产进行自行管理的能力等原因……自日起,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不再担任工银全球基金的境外投资顾问”。当时有人比喻为“孩子总归要长大,拐杖终究要丢掉独立行走”;如今,又为“投资者利益”而拾起“拐杖”,不免外界对工银全球配置基金管理产生疑惑。但是资料显示,工银全球配置基金成立于日,据iFinD数据显示,自日首次解除境外投资顾问起至7月9日再度聘请之前(7月10日起聘),该基金在同类可比的9只QDII基金中,以64.29%的回报率排首位。业绩不差,“为投资者利益”从何而来?一位了解内情的人告诉《证券日报》基金周刊,由于威灵顿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对海外市场比较熟悉,实际是借助其力量及先进经验更好的管理部分海外市场投资。但业内人士对《证券日报》基金周刊猜测认为,很有可能是工银瑞信与威灵顿要展开更多方面的合作,只是借助QDII基金的合作契机,更好的施展开。借境外顾问力量管理部分海外投资?7月10日,工银瑞信发布公告,从境外投资顾问来看,主要负责人员中的一位是PerryTraquina,资料显示,他是哈佛商学院MBA,1980年加入威灵顿,担任全球行业分析师,后出任全球行业研究总监,直至2002年被任命为总裁;另一位是JohnA.Boselli,2002年加入威灵顿管理有限责任合伙制公司,任股票投资组合经理,伦敦分公司股票投资负责人。而工银瑞信全球配置股票型基金的基金经理是郝康与游凛峰,其中,郝康是负责中国香港等方面的投资,游凛峰是负责海外市场方面的投资。“实际上,基金公司聘请境外投资者,公开里基金公司具有决策权,实际上很可能是完全交由境外投资顾问管理,比如说部分海外投资交由投资顾问”,有业内人士这样说道。一位了解内情的人告诉《证券日报》基金周刊,由于威灵顿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对海外市场比较熟悉,实际是借助其力量及先进经验更好的管理部分海外市场投资,而中国香港部分仍是基金经理独自管理及采纳意见。一季报显示,截至一季度末,工银全球配置股票基金份额规模为11.66亿份,资产净值10.4亿元。该基金投资中国香港部分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为40.72%,而投资包括、韩国、印尼、德国等其他海外部分占了51.5%,涉及到的资产净值规模有5.36亿元。投资策略及方法不尽相同令人忧《证券日报》基金周刊根据同花顺iFinD数据统计显示,自工银全球配置日成立起,至日解聘境外投资顾问期间,该基金回报率为-48.2%,位居当时同期同类的4只QDII基金的倒数第二名;而自日首次解除境外投资顾问起至7月9日再度聘请之前(7月10日起聘),该基金在同类可比的9只QDII基金中,以64.29%的回报率排首位。“国内与国外的操作思路完全不一样,在国外,如果对某行业或者板块看好,会采取高仓位,且一直采取,若外围市场持续大幅调整,基金会遇到大幅损失”,有业内人士对此表示出了担忧,“海外投资也许是最了解海外市场,但是他们不了解国内基金的运作,投资思路、投资方法等都不一样,这个也很可能是之前工银瑞信与前任境外投资顾问解聘的原因。”曾经有美国的一家基金投资公司高层对《证券日报》记者介绍说:“境外机构一般所主张的是高仓位的长期投资策略,这投资习惯与海外相关法规有关。至少在美国,相关基金法规就规定股票型基金的仓位不能低于80%,如果在契约中定义为股票型基金,其仓位水平往往维持高位,且不会因市场环境变化而发生很大调整。”“量化模型选股的话,差别应该不大,游凛峰管理的另一只工银瑞信全球精选善于用量化模型选股,”一基金公司基金经理这样分析道。事实上,无论是拄着“登山杖”,还是徒步攀越,目的就是要登上山顶,所以最终能否离山顶越来越近,才是最关键的。
推荐微博:
[责任编辑:amysun]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
如果你对财经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
财经视频高清大片
新闻排行数码汽车科技财经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工银瑞信前沿医疗股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