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后面的督战队是干嘛的

不明白古代士兵为什么要打仗,干嘛不一哄而散,是不是被洗脑了?[已扎口]
最有名的一句话,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
@giga_fans
09:58:58@死不认穷1,部队集体逃跑的情况是存在的;2,为此军队有严格的纪律,如戚继光抗倭之战期间就颁布过如下军律:如果一队士兵逃跑,就处死队长;如果队长坚守而士兵越过队长逃跑,那么全队一起斩首。古罗马的军律,对于个别战场逃跑的士兵的处分是酷刑处死,而如果整个大队乃至于军团集体逃跑。则执行“十一抽杀律”,就是说抽签每十个士兵中处死一个,而由没抽中“死签”的动手。3,此外,封建制度下......-----------------------------@jiang-30 10:38:44很抱歉,欧洲农民没有领地,领地是领主的,包括领地内的子民都是领主的如果一个领地内的人跑了,那对不起了,不管跑道哪里,他都是奴隶了。原本还能种个地啥的,跑了就变成和打输了被抓一样的奴隶了。-----------------------------他指的就是领主啊。在中世纪的欧洲,基本上只有领主才需要服兵役,也只有领主组成的军队才有战斗力。要是动用农民就是一群乌合之众。哦,对了,瑞士和神罗某些邦的雇佣兵也很有战斗力。
国军洋洋有,还是不如抓猪,何??人心以溃。
兵荒马乱的时候还有比当兵更好的出路吗?
@giga_fans
09:58:58@死不认穷1,部队集体逃跑的情况是存在的;2,为此军队有严格的纪律,如戚继光抗倭之战期间就颁布过如下军律:如果一队士兵逃跑,就处死队长;如果队长坚守而士兵越过队长逃跑,那么全队一起斩首。古罗马的军律,对于个别战场逃跑的士兵的处分是酷刑处死,而如果整个大队乃至于军团集体逃跑。则执行“十一抽杀律”,就是说抽签每十个士兵中处死一个,而由没抽中“死签”的动手。3,此外,封建制度下......-----------------------------@jiang6244
10:38:44很抱歉,欧洲农民没有领地,领地是领主的,包括领地内的子民都是领主的如果一个领地内的人跑了,那对不起了,不管跑道哪里,他都是奴隶了。原本还能种个地啥的,跑了就变成和打输了被抓一样的奴隶了。-----------------------------@terryye-30 11:13:32他指的就是领主啊。在中世纪的欧洲,基本上只有领主才需要服兵役,也只有领主组成的军队才有战斗力。要是动用农民就是一群乌合之众。哦,对了,瑞士和神罗某些邦的雇佣兵也很有战斗力。-----------------------------这个也非常抱歉,领主手底下不光光是农民,还有各种小贵族(比如小地主等)欧洲打仗别用中国古代的观念带入,骑士打仗的规模。。。。。几千人算是极大的场面了。一般就几十上百人,双方单挑,输的给钱给地,就这么回事了。还有欧洲古代没有兵役这一说,都是战时临时组成的。
@giga_fans
09:58:58@死不认穷1,部队集体逃跑的情况是存在的;2,为此军队有严格的纪律,如戚继光抗倭之战期间就颁布过如下军律:如果一队士兵逃跑,就处死队长;如果队长坚守而士兵越过队长逃跑,那么全队一起斩首。古罗马的军律,对于个别战场逃跑的士兵的处分是酷刑处死,而如果整个大队乃至于军团集体逃跑。则执行“十一抽杀律”,就是说抽签每十个士兵中处死一个,而由没抽中“死签”的动手。3,此外,封建制度下......-----------------------------@jiang6244
10:38:44很抱歉,欧洲农民没有领地,领地是领主的,包括领地内的子民都是领主的如果一个领地内的人跑了,那对不起了,不管跑道哪里,他都是奴隶了。原本还能种个地啥的,跑了就变成和打输了被抓一样的奴隶了。-----------------------------@terryye1983
11:13:32他指的就是领主啊。在中世纪的欧洲,基本上只有领主才需要服兵役,也只有领主组成的军队才有战斗力。要是动用农民就是一群乌合之众。哦,对了,瑞士和神罗某些邦的雇佣兵也很有战斗力。-----------------------------@jiang-30 11:31:17这个也非常抱歉,领主手底下不光光是农民,还有各种小贵族(比如小地主等)欧洲打仗别用中国古代的观念带入,骑士打仗的规模。。。。。几千人算是极大的场面了。一般就几十上百人,双方单挑,输的给钱给地,就这么回事了。还有欧洲古代没有兵役这一说,都是战时临时组成的。-----------------------------小地主也是领主啊。达达尼昂穷的只带了15个埃居从加斯科涅到巴黎参军,但是他也是领主,他也有城堡,也有着一爿跟无辜婴儿墓差不多大的园地。
@qq5-04-28 22:46:19其实很好解释的,因为那些人没拿到半年的工资,现在老板要去拼命,眼前2选择,1是跑了,老板挂了分文没有。2是一起去,老板赢了发奖金-----------------------------话糙理不粗。一分为二。1.众所周知,和平时期,士兵战斗力低下。原因是没有几个有素质和水准的人去当兵,没前途。2.战乱时期。要么当农民被抽税抽死,或者意外杀死,或者各种死,要么当兵,能抢,有饭吃,还有一定概率升官发财。所以战乱时候,普遍凶猛。
@giga_fans
09:58:58@死不认穷1,部队集体逃跑的情况是存在的;2,为此军队有严格的纪律,如戚继光抗倭之战期间就颁布过如下军律:如果一队士兵逃跑,就处死队长;如果队长坚守而士兵越过队长逃跑,那么全队一起斩首。古罗马的军律,对于个别战场逃跑的士兵的处分是酷刑处死,而如果整个大队乃至于军团集体逃跑。则执行“十一抽杀律”,就是说抽签每十个士兵中处死一个,而由没抽中“死签”的动手。3,此外,封建制度下......-----------------------------@jiang6244
10:38:44很抱歉,欧洲农民没有领地,领地是领主的,包括领地内的子民都是领主的如果一个领地内的人跑了,那对不起了,不管跑道哪里,他都是奴隶了。原本还能种个地啥的,跑了就变成和打输了被抓一样的奴隶了。-----------------------------@terryye-30 11:13:32他指的就是领主啊。在中世纪的欧洲,基本上只有领主才需要服兵役,也只有领主组成的军队才有战斗力。要是动用农民就是一群乌合之众。哦,对了,瑞士和神罗某些邦的雇佣兵也很有战斗力。-----------------------------欧洲有段时期,雇佣兵流行,原因就是封建体制瓦解、民族国家尚未成熟,老百姓组成的部队无心为国王作战,而以落魄贵族为来源的雇佣兵尚保留骑士精神,还比较有职业道德,但到后期,雇佣军职业道德直线下降,变成一般纯抢钱抢粮抢女人的的团伙了,还经常收黑钱背叛雇主,后来由自耕农组成的民族国家军队兴起,雇佣军才退出历史舞台
@giga_fans
09:58:58@死不认穷1,部队集体逃跑的情况是存在的;2,为此军队有严格的纪律,如戚继光抗倭之战期间就颁布过如下军律:如果一队士兵逃跑,就处死队长;如果队长坚守而士兵越过队长逃跑,那么全队一起斩首。古罗马的军律,对于个别战场逃跑的士兵的处分是酷刑处死,而如果整个大队乃至于军团集体逃跑。则执行“十一抽杀律”,就是说抽签每十个士兵中处死一个,而由没抽中“死签”的动手。3,此外,封建制度下......-----------------------------@jiang6244
10:38:44很抱歉,欧洲农民没有领地,领地是领主的,包括领地内的子民都是领主的如果一个领地内的人跑了,那对不起了,不管跑道哪里,他都是奴隶了。原本还能种个地啥的,跑了就变成和打输了被抓一样的奴隶了。-----------------------------@terryye1983
11:13:32他指的就是领主啊。在中世纪的欧洲,基本上只有领主才需要服兵役,也只有领主组成的军队才有战斗力。要是动用农民就是一群乌合之众。哦,对了,瑞士和神罗某些邦的雇佣兵也很有战斗力。-----------------------------@jiang-30 11:31:17这个也非常抱歉,领主手底下不光光是农民,还有各种小贵族(比如小地主等)欧洲打仗别用中国古代的观念带入,骑士打仗的规模。。。。。几千人算是极大的场面了。一般就几十上百人,双方单挑,输的给钱给地,就这么回事了。还有欧洲古代没有兵役这一说,都是战时临时组成的。-----------------------------至于兵役,从查理曼大帝分封开始,就规定了各领地应出的军队和物资数量。
这是组织的力量,依靠组织就有发展机会,离了组织就可能饿死,洗脑后的想法。
不明白你怎么在这世上白吃呢?中国过去是一个有秩序的国家,大部分人是认命的,该干什么干什么,该当佣人的就当佣人,该当长工的就当长工,否则他们就没饭吃,饿死了。有些朝代的军队士兵好像就不能拥有土地,只能由国家养着。现代由于革命的原因,原来秩序的意识被打破了,新的还没建立起来。这也是楼主不理解的原因。中国革命的一个后果就是打破过去的尊卑意识、等级意识。老百姓不再感觉自己比领导低人一等,70后都知道的一句名言:只有革命分工不同,没有人格的高低贵贱之分。而这点到现在印度还没做到,日本企业里好像应该还有。中国的改革开放成功可能与中国人不认命了有关,屌丝都可以逆袭了。因而楼主也就不理解过去那些职业军人不参军,他就没饭吃了这个道理。其实现在那些县城里的人假如跳槽的话,就可能找不到工作了,因为小地方机会太少了。
没文化真可怕
@mjkk-29 09:38:42.0以上都是废话,古代当兵可以抢的,打赢了就屠城,银子女人谁抢到就是谁的。比如说现在国家征召你去打米国,潜规则是一边打一边抢,不管输赢,你抢到的就是你的,大洋马,小LOLI,绿纸,随便你抢,抢下的地盘就是你的,男的杀光,女的任你玩。如果不去马上把你抓起来枪毕。你是去还是不去呢—————————————不去.楼猪宁愿去吃屎!哈哈
15:05@98岁老农民
13:34:12@无双的心情
10:14:00楼主这智商,当兵也就能放船上借个箭。—————————————————就大哥这评论精辟。我想了一大段,就被你几个字整没了。高手啊大哥,你不去开帖忽悠真是太浪费了,一句评论我就笑喷了-----------------------------我K,头一遍看成了放个箭,没在意。让你这一顶才看清楚了,绝对高手!绝----对--……-----------------------------@阴暗的人-29 23:01:38哈哈,第一遍也没看清楚-----------------------------同上。看成上船放个箭了。
我强奸你妈你会救她吗?被你妈洗脑了吗
@98岁老农民
13:34:12@无双的心情
10:14:00楼主这智商,当兵也就能放船上借个箭。—————————————————就大哥这评论精辟。我想了一大段,就被你几个字整没了。高手啊大哥,你不去开帖忽悠真是太浪费了,一句评论我就笑喷了-----------------------------+10086
@死不认穷 有饭吃,不会被乱兵杀了
楼主好可爱哦。
有乱世里有个组织活下来的机会要大很多
这个其实很简单,打仗的时候,后面有督战队,谁不往前上,反身逃跑就先毙了谁;平时不听指挥,不服洗脑,就把你关起来,压禁闭。古时候,都是穷苦人当兵,国民党打内战时,还有买壮丁补充兵员的,贫苦人穷得把自己都卖了。旧社会历来有句话叫,‘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所以统治阶级忽悠这些当兵(多是穷苦人,没文化。)的非常容易。至于双方打仗谁胜谁败那就靠天时、地理、人和了。只有天知道喽。
大家还在看张作相最后怎么死的?张作相的儿子张廷枢后来干什么去了?
张作相最后怎么死的?张作相的儿子张廷枢后来干什么去了?
【 - 语文阅读】
篇一 : 张作相最后怎么死的?张作相的儿子张廷枢后来干什么去了?张作相,字辅忱。(_host_)辽宁省锦州市凌海市班吉塔镇杂木林子村人。1881年(光绪七年)生。父张永安,字景泉,半农半商。绿林出身。曾与张作霖投清盛京将军增祺,任巡防队第一营管带。1903年被官府正式收编,任新民巡防营哨官。张作相为人忠厚。不少人以为他和张学良的父亲张作霖是兄弟俩,其实不然。张作相是锦州义县人,张作霖是奉天海城县人。他俩只是名字上的巧合,并没有宗族关系。但是,由于他俩两次结拜为盟兄弟,又都是关东要人,所以不了解底细的人都这样地猜想和误传了。张作相最后怎么死的?1949年3月,张作相患病死于*河蟹*。张作相的儿子:张廷枢张廷枢()张作相次子,原名柏庭,字蔚久,国民党陆军中将。辽宁义县人。1903年生于义州杂木林子村老家。1919年进东北讲武学堂,与张学良同学。1923年,任上校团长,被选送到日本千叶县步兵专门学校学习。1925年回国,先后晋升为少将旅长、中将师长和预备军军长。1928年“东北易帜”后,任改编十二旅旅长,辽宁省第三区剿匪司令,驻防锦州。1931年底,调防北平南苑。1932年,晋升为一一二师师长,112师是张学良两个装备精良的独立师之一。张作相的儿子张廷枢后来干什么去了?1933年3月,率部在长城要塞古北口抗战。战后移驻宣化,与冯玉祥组织的抗日同盟军建立联系,坚决主张抗日。1935年秋,被调往陕西进攻*河蟹*。张反对打内战,于当年12月辞职回津。 1937年10月投奔晋东南八路军总部,被任命为八路军第一游击纵队司令员。1940年,张廷枢肝病发作,经党中央同意,他离开抗日根据地赴港治病。在这段日子里,周恩来和邓颖超,经常通过医生问候张廷枢,让他好好养病。严阵抗倭九&一八事变”时,张廷枢第12旅在锦州驻防。张廷枢立即下令,实行紧急动员,准备作战。继而,锦州地区宣布戒严,进入战争状态。第12旅在锦州、义县一带布防,并在大凌河沿岸昼夜赶筑工事,随时准备阻击日寇西犯。然而,在蒋介石不抵抗政策命令下,1931年年底,第12旅只得奉命撤至北平南苑。1932年,张廷枢晋升为112师中将师长。112师是张学良两个装备精良的独立师之一。张廷枢反对蒋介石不抵抗政策、积极主张抗日,他寄希望于练好队伍,打回东北老家。他将父亲张作相准备建卫队的10几辆载重卡车、100多支德国新式手枪等武器,装备了一个手枪连、一个自动步枪连,补充在112师内。张廷枢还经常与士兵一起操练,鼓舞士气。血战长城日,112师奉命开往古北口。当时,承德失守,长城要塞古北口并无军队防守,形势非常危急。接到命令后,张廷枢当即率部日夜兼程开赴前线。经过一昼夜百余里急行军,5日16时许,112师先头团,便抵达了古北口。6日清晨,日寇飞机开始轰炸古北口。7日,112师作战部队全部到达前线。师指挥部设在古北口以南村庄内。张廷枢命令部队,在古北口西北方向长城沿线抢筑工事,并在山头架设重机枪打敌机。古北口正面日寇,在飞机、坦克掩护下,开始向长城进犯。当日寇坦克进至我方有效射程之内时,112师的平射炮、迫击炮、重炮集中火力,猛烈轰击。在敌机协同下,日寇坦克疯狂射击。日寇步兵向我长城阵地逐渐逼近;日寇炮兵开始向我阵地后方炮兵阵地延伸射击。隐藏在坦克后面的日寇步兵,分散于公路两侧,形成散兵线,交替射击,强行向南窜犯。我方轻、重机枪及步枪,组成交织火力网,阻击日寇进攻。临危不乱8日,日寇飞机铺天盖地而来,飞临古北口上空,轮番轰炸。突然,一颗炸弹落在112师指挥部院内北边一间瓦房上,将指挥部玻璃震碎,房顶上大土块掉落。尽管情势危急,张廷枢及几名军官,却镇定自若,继续开会。古北口战役打响后,张廷枢废寝忘食,白天指挥作战,夜里经常乘车回北平开会、汇报军情,有时连续几天很少睡觉。一次,司机困倦,汽车冲下公路,造成张廷枢手臂受轻伤。张廷枢 张作相最后怎么死的?张作相的儿子张廷枢后来干什么去了?112师在古北口苦战20余日,英勇抗击日寇,战斗异常激烈残酷,部队伤亡很大。[_host_]日寇攻陷古北口。原来,107师是王以哲的老部队,此时被日军击溃后下撤,王以哲命107师通过古北口后撤,112师坚守古北口,这引起了112师师长张廷枢的严重不满。他是东北军元老张作相之子,又本非王以哲部下,因此抗命不遵,要求112师与107师一起撤走。目睹了这场争吵的杜聿明回忆:张说:“你的队伍能走,我的队伍就不能走,是什么道理?”王说:“没有命令你就不能走。”张说:“听谁的命令?你能走,我也能走。”两人见中央军到达,马上又试图让中央军敌前换防,接替112师防守古北口一线,112师则随王以哲撤离。关麟征则坚决不放112师离开,面对日军主力第8师团,一个25师无疑太薄弱了,112师这个齐装满员装备精良的部队他决不能让其离开战场。三方吵了4个小时,才最终决定,112师固守原防地,构成一线防线左翼及中央,中央军25师一部接续112师防线向右展开,形成一线防线右翼。一线防线依托古北口东侧蟠龙山山脊线的长城展开,两个制高点370高地和将军楼都在112师核心阵地。25师主力在112师背后第二防线,随时准备对突破防线的日军进行反击。但张廷枢并不想留在古北口,据其后代称,他对关麟征坚持让112师顶在一线非常不满,还视其为“督战队”,这埋下了此后112师坑队友的种子。10日,日军主力第16旅团陆续到达,下午发起猛攻,进攻的重点就是整个防线的制高点--370高地和将军楼。在日军的进攻下,占尽地利的112师表现比起他们的东北军同袍107师差得太多,仅仅顶了半小时,制高点370高地就被日军攻下。随着一线防线被突破,二线的中央军25师也开始投入战斗,双方争夺的焦点放在了防线另一个制高点――将军楼,日军,东北军、中央军的部队从10日下午开始围绕着这一要点一直打到11日中午。日军连夜将大炮运上先前攻占的370高地,居高临下开始猛轰,日军第8师团师团长也亲临前线指挥。到11日中午,将军楼失守。就在这最关键的时候,112师师长张廷枢想到的不是组织部队反击夺回阵地,据其后代称,他打电报向北平抱怨了一通后,收到了他父亲张作相和老上级万福麟的来电,来电中让他“相机行事”。于是,正一肚子怨气的张公子就真“相机行事”了――在他的指挥下,东北军112师在未与友军联络的情况下撤出阵地,越过友军向北平方向撤退――跑了。演出了坑队友的新篇章。原来由112师据守的蟠龙山长城一线高地和古北口北关、卧虎山全面失守,日军瞬间在全线占据了制高点,居高临下向25师发动攻击,并乘机割裂了防守一线右翼的25军145团与主力的联系。饶是杜聿明有儒将之称,但是现在也忍不住破口大骂张廷枢和东北军无能。请假辞职古北口战役失利后,112师移驻宣化。张廷枢和驻扎怀来骑兵二师师长黄显声,不顾蒋介石威胁利诱,与冯玉祥将军民众抗日同盟军建立了联系。1933年4月底,中共张家口特委指示,将秘密党员张公干、李平一、郭永照等同志,派往东北军112师、骑兵二师,准备策应抗日同盟军。张公干、李平一刚到112师,张廷枢就对他们说:“是我请你们*河蟹*来的,这事只能我一个人知道。”张廷枢与黄显声是志同道合的挚友。当时,东北军中有“张不离黄,黄不离张,张黄不分”之说。他们主张国内大联合,一致抗日。当时,在112师和骑兵二师内,官兵们可以看进步书籍,唱进步歌曲。这两个师内,均有许多*河蟹*员,并有*河蟹*组织“中共工作处”。张廷枢、黄显声还经常请*河蟹*执任教官,为官兵们上政治课。当时,*河蟹*员刘澜波,在骑兵二师任教导队队长;张公干、李平一在112师创办军训队。对于蒋介石消极抗战、积极反共的做法,张廷枢强烈不满、坚决反对,但多次设法抵制却一直未果。于是,1935年12月,张廷枢向张学良提出请假辞职。张学良婉言挽留;张廷枢声泪俱下,诉说日寇侵占东北、蹂躏同胞罪行。最后,张廷枢话语铿锵地表示:“如果东北军去打日本,我第二天就来报到!”在张廷枢影响下,还有4位东北军高级军官,一并辞职。张廷枢 张作相最后怎么死的?张作相的儿子张廷枢后来干什么去了?离家抗日“卢沟桥事变”后不久,张廷枢与黄显声一道,在*河蟹*搭乘上一艘英国轮船。(_host_]当时,张廷枢妻子即将临产。他对妻子说:“国家到了这个地步,顾不了更多了,绝不能在家等着当亡国奴!”当时,家里人只知道他和黄显声去抗日,但不清楚他们要去哪儿。临行前,张廷枢把仅有的几万元钱统统带上,只给家里留下3000元钱。他告诉妻子,钱不够用时,找父亲张作相要。张廷枢与黄显声,由*河蟹*乘船去南京,营救张学良。他们曾找过宋子文和宋美龄,但因蒋介石主意已定,已无济于事。眼见营救无望,他们更加痛恨蒋介石背信弃义,愈发促使他们下决心奔赴革命根据地。于是,他们来到武汉,与东北救亡总会取得了联系。不料,他们被国民党特务盯梢。他俩决定,分头活动,联系去革命根据地之事。纵队司令1937年8月,张廷枢来到太原。那时,太原集结了很多东北学生、东北军中下级军官。他们企望组织起来,进行抗战。张廷枢表示,愿意组织大家抗战。后来,张廷枢找到了周恩来。对大家的抗战愿望,周恩来表示鼓励和支持。在周恩来和八路军总部直接关怀下,太原八路军办事处为100多人办了训练班。其中,有张廷枢以及东北军团、营、连长50多人;东北大学生50多人。1937年10月,张廷枢与张政枋一道,率领100余人、携带精锐武器,从太原到达晋东南八路军总部,被授予“八路军第一游击纵队”番号,张廷枢任司令员,张政枋任副司令员。他们还受到毛主席和朱总司令亲切接见。为加强部队政治工作,八路军总部总政治部组织部长周桓,兼任“八路军第一游击纵队”政治部主任。“第一游击纵队”驻扎在河北邢台一带,一方面发动群众,一方面扩充队伍。很快,部队发展到3个支队、近两千人。抗大学习1938年秋,张廷枢进入延安抗大学习。其间,周恩来经常找张廷枢谈心,鼓励他靠近党组织。当时,张廷枢患肝病。周恩来听说后,时常给他送去罐头等食品。抗大课间休息时,在山坡前,胡乔木等人经常和张廷枢一边晒太阳,一边谈心。1940年,张廷枢肝病发作。经党中央同意,他离开抗日根据地,去香港治病。1941年12月,张廷枢与张学良胞弟张学铭一道,由香港回到*河蟹*。1945年,抗战胜利后,张廷枢从*河蟹*搬到北平,继续在家养病。为了拉拢东北军旧部,蒋介石委任张廷枢为“东北行营中将高参”。然而,张廷枢对蒋介石扣押张学良始终愤愤不平,干脆不去上任。英年早逝北平解放时,张廷枢病情已很严重。抗日根据地的很多老朋友都来看望他。有的人一进屋就说:“蔚久,好好养病,咱们还得一起南下呀!”在这段日子里,周恩来和邓颖超,经常通过医生问候张廷枢,让他好好养病。1949年3月,父亲张作相患脑溢血去世后,张廷枢病情急剧恶化。日,张廷枢在北平去世,年仅45岁。如今,故居依旧在,含泪思主人。人们永远不会忘记这位铮铮铁骨的爱国将领。篇二 : 张作霖的铁杆兄弟张作相张作相与北洋军阀“东北王”张作霖,同姓不同宗,只是名字上的巧合,却两次结拜,在20多年的患难与共中成为一对不是亲兄弟胜似亲兄弟的铁哥们儿。张作相尽心竭力辅佐张氏父子两代,这样过命的交情在民国的军阀中是不多见的。张学良对其评价:彼人诚厚,他的忠义,在今世为我所仅见之一人。忠厚仁义 备受张作霖器重同张作霖一样,张作相也是闯关东的后人,祖籍也在河北。张作霖祖籍河北省大城县南赵扶镇冯庄,张作相祖籍直隶深县太古庄花盆村(现河北省深州市前磨头镇)。二张祖辈世代务农,后在大灾之年举家移居东北。张作相1881年生于辽宁锦州义县南杂木林子村(今锦县班吉塔乡杂木林村),他幼年家贫,只读过三年私塾。母亲刘氏精明贤慧,为人善良厚道,虽没有什么文化,但经常对张作相施以孝、悌、忠、信等孔孟之道的教育,对张作相一生的影响很大。张作相很小的时候就帮助父亲在家里干活儿,农忙时给人打短工,农闲时与人结伴到外村做泥瓦匠,为人建房。由于他技术好又肯吃苦,逐渐成为远近闻名的泥瓦匠能手。后张作相为族兄张作正报仇杀人而被官府缉拿,为逃避官府的追捕,无处安身的张作相揭竿而起,组织起了一个仅有十余人的“绿林武装”。中日甲午战争后,辽西一带社会秩序极为混乱。在战乱频仍的年代,绿林蜂起,各占一方。1901年,张作相慕名来到新民府八角台村,率20人投奔张作霖。张作相加入张作霖帮不久,即1902年9月,张作霖被清政府收编招安,张作相也一跃变成清军游击马队哨长,随张作霖驻新民。从此,张作相随着张作霖的升迁而升迁,并两次与张作霖结拜为“把兄弟”,逐渐成为张作霖的心腹将领,奉系军阀的第二号人物,在奉系集团的决策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张作相受到张作霖的信赖和倚重并不是偶然的。张作相出身贫寒,发迹后仍保留着勤劳简约、老实厚道的本性,在奉系中享有较高的威望,在奉系集团中以“忠厚长者”著称。他重孝悌,讲义气,忠于张氏父子。虽官运亨通,但并无政治野心。他识大局,顾整体,曾三次婉辞较高的职位。1920年,张作霖感到张作相离开自己身边,工作起来有许多不便,不久,就任命他为东三省巡阅副使。张作相以位高坚辞不就,遂被任命为东三省巡阅使署和奉天督军署两署总参议。1921年3月,黑龙江省督军孙烈臣转任吉林省督军,张作霖要任命张作相为黑龙江省督军,当即被张作相婉言辞却,并建议让第二十九师师长吴俊升出任。张作相说:“论资历我不如兴权(吴俊升),论年龄他也比我大。为表示待人公正,不徇私情,请让兴权先升。这对我们的前途和事业有好处。”日,张作霖兼任蒙疆经略使,大总统令:由奉系派员充任热河都统。张作霖再次拟派张作相继任,张作相仍执意不肯就职,并极力推荐并非嫡系原二十八师师长汲金纯为热河都统。因此,张作相在辅佐张作霖、协调张作霖与其高级幕僚的关系上能够起到别人起不到的作用,成为张作霖团结部属、称霸东北不可缺少的人物。张作霖把重要权力交给这样一个人,当然是最放心的了。征战南北 追随张作霖左右张作相投奔张作霖后,伴其鞍前马后,一直冲杀在战场的最前线。大漠剿匪是张作霖被清廷招抚后的第一次大规模的军事行动。1908年,张作相跟随张作霖去洮南剿匪。张作相到了洮南后,立即和蒙古的陶克陶胡等接触。当时,这股匪帮在沙俄策动下阴谋叛国,到处抢掠,并残杀各族人民。清政府曾调吉、黑两省驻军进剿过一年,未见成效。这次张作霖兵分三路,进入大兴安岭的索伦河和达尔罕旗一带。这是一片广袤无垠的大草原,草原上的沙漠滩中没有正式道路,也没有村落和林木为据点或作标记,从而增加了进剿的困难。当张作相等人统领的第二路开始迎战陶克陶胡匪帮时,发现陶部非常强悍,他们依靠熟悉的地形、精湛的骑术,敏捷的行动,有时发动突然袭击,有时用套马杆套人,因此攻击很不得力。为了加强平叛实力,奉天两次增兵,每次都派来两个营。前后加在一起,围剿陶匪的清军共有7个营,张作相统领5个营。兵力增加了,但与陶匪作战仍未见成效。在进退维谷之时,张作相针对陶匪的战术特点,建议由马、步二军配合作战前进。具体地说,士兵每人都准备一把锋利短刀,战斗一开始,步兵刀砍马腿,骑兵刀砍马杆子上的绳套,以此削弱陶匪骑兵的作战优势。张作霖采纳了张作相的这个战法,结果陶匪马仆人落,套杆失去作用,人慌马乱,大受挫折。此后围剿陶匪的清军,虽也时遭包围夜袭,但被动的战局基本好转。经过一年的苦战,蒙匪或被击毙或被生擒,逐陶克陶胡于大兴安岭以北,胜利地结束了这场平叛之役。张作霖知道这次胜利得力于张作相的战术建议,因此对其更加尊重和信赖,并与张作相等8人结为兄弟,张作相成为张作霖最可信赖的把兄弟。张作相对张作霖中忠心耿耿,他对张作霖进兵关内虽持有不同意见,但还是一如既往地积极参加张作霖发动的军阀混战。从1918年开始,张作相10年中5次入关,而且每次都兢兢业业,竭忠尽职:1918年奉系援湘时,他率部入关,把奉系势力扩展到关内;1920年直皖战争爆发后,他派部暗中支持直系,扩大了奉系在关内的势力;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时,他积极参加,并在张作霖败北后鼓励其东山再起而整军经武;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时,他与郭松龄为全歼直军的主力立下战功;1926年在阎锡山、冯玉祥进军北京威胁张作霖的统治时,他又率部进攻山西。尤其是1924年9月爆发的第二次直奉战争,张作相被任命为奉军第四军军长,与副军长阚朝玺带领6个团作总预备队,集结于兴城、绥中以及锦县附近待命。战争打响后,山海关、九门口一线,双方都投入了大量兵力,战事非常激烈。双方都在寻找突破口。由于吴佩孚在九门口以北使用的是非直系的主力,战斗力差,成为这一线的薄弱环节。在奉军的猛烈攻击下,这一带很快垮了下来。奉军乘胜攻克了战略要地石门寨。吴佩孚紧急调运精兵在秦皇岛登陆。在这个重要时刻,奉军指挥部决定:命张作相的总预备队全部兵力和郭松龄部向秦皇岛方向出击,强占秦皇岛,截断吴佩孚主力的归路。张作相部投入战斗时,正是奉直两方作战的紧要时候,也是双方主力决一雌雄的关键时刻,它的胜败决定交战双方的存亡。当战斗正酣,忽闻吴佩孚的冯玉祥部发动北京政变,直系官兵无不慌恐,张作相趁吴军慌乱和无心恋战之际,和郭松龄乘胜攻击,以破竹之势迅速向秦皇岛推进,并占领了秦皇岛,完全切断了吴佩孚军的退路,对吴军形成了一个大包围圈,吴军败局已定。张作相的这次入关,为张作霖战胜曹吴,扩大关内地盘,称雄中原,起了不小的作用。治理吉林 稳定张作霖大后方张作霖在进军关内、逐鹿中原的过程中,非常注重东北这个大后方的稳固,派往东北三省的主官都是自己最值得信任的人。从1924年起直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张作相任东三省保安副司令兼吉林省省长(后改称东北边防军副司令长官、省政府主席),在吉林督政长达7年之久,(_host_]在内政和对日交涉方面都独当一面,确保一方统治。张作相在吉林期间坚持保境安民,他清剿胡匪,澄清吏治;积极整顿财政税收,使过去历年亏空的财政,年年收入均有增加,并将盈余的财政收入用于公益事业建设:组建吉林省城自来水筹备处,建了第一座自来水厂;排除外来阻力成立了吉海(吉林-海龙)铁路建设筹备处,修建吉海铁路;主持修筑了吉林第一条柏油马路,展扩了城市街路;为发展吉林的教育事业,张作相拨款在城外八百垄(今东北电力学院校址)建立了全省最早的一所大学DD 吉林省立大学(吉林大学的前身),张作相亲任校长,开了吉林高等教育的先河……这一系列措施的有效施行,也为吉林的现代化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禁种鸦片烟、根绝鸦片毒害是张作相在吉林的一贯政策。他常对身边的同僚说:“我张作相再苦再难,也不能放开烟,挣那份钱就会亡国灭种啊!”他严格制订禁烟政策,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对鸦片的种、运、集、食严加查禁。在毗邻的奉、黑两省边界及交通要冲之地,设禁烟药料查验所,采取各种措施,防堵毒品进入吉林省。对于种植鸦片者明令缉拿惩办,并严厉打击鸦片毒贩,毫不手软。这些措施使吉林全省免受鸦片之害,他的禁烟政策深得人心。在那个时代,张作相能公开禁种鸦片,而且洁身自好,带头不吸食鸦片,在军阀中是不多见的。1927年10月,张作霖急与日本草签了《满蒙新五路协约》,1928年2月,日本逼迫张作霖加紧签订其承造合同,因“满蒙新五路”(敦图、长大、洮索、吉五、延海)多在吉林境内,故张作霖要求张作相负责签字。张作相采取“能拖就拖,能推就推”的办法与日周旋,拒签辱约。他授意吉林省议会致电张作霖,提出反对日本筑路的意见,称:“把铁路建设权给予外人,将留下大患”,“无论日本人玩弄什么权术,亦断不能允许他们以该项铁路权利,必须坚决拒绝”。张作相因拒签丧失主权的条约而遭日本军部的忌恨,认为“张作相是敷设吉会(吉林DD朝鲜会宁)铁路最顽固的反对者”。2月7日,日本代表江藤会见张作相,说明张作霖已答应由其签字,张作相说:“对大帅决定事宜不应反对,但由于事关重大,待战争(对抗北伐的战争)结束,回吉林同大家商量之后才能签字。”哭谏张作霖 稳定奉系内部郭松龄倒戈反奉是张作霖在称雄过程中遭受的最为严重的打击,张作霖曾“一度濒于绝境,以至于不得不做好逃跑的准备”,他对郭松龄恨之入骨,誓将“枭首剜心,祭他的阵亡将士,以泄心头私愤”。1925年 12月29日晚,张作霖在大帅府召集讨郭善后会议,向与会各位将领询问处置办法,老派人物吴俊升、张景惠、汤玉麟因平素仇恨郭松龄等新派分子,要求将郭派分子一网打尽。杨宇霆坚决主张“根除首要分子”。唯独张作相力排众议,郑重提出:郭松龄既死,其他人员应一律免予追究。郭松龄反奉,都是汉卿(张学良)的军队,也是您老的军队,都是家乡子弟,不该处理一大片,结下子孙仇!张作相的意见是正确的。当时正值军阀混战时期,要紧的是不能再出现第二个郭松龄,应收复心,加强团结,壮大队伍,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然而,张作相的提议遭到在场的多数人反对。张作相虽竭力争辩达两个小时之久,室内空气还是未缓和下来。“总得杀几个”的声浪仍是不断掀起。张作相见自己的意见应和者寡,眼看有那么多弟兄要断头,急得直掉眼泪,竟在会场上失声痛哭说:“如果非杀他们不可,那就先把我张作相杀了吧,我可不愿看见不幸的惨剧再次发生。”会场里的紧张气氛慢慢缓和下来,最后大家不得不默许张作相的建议。这时张作霖又提出对张学良的处分决定:“这次兵变,郭鬼子闹得我痛心极了,小六子信任郭鬼子比信任他老子还胜,闹到这步天地,几乎把我闹得身败名裂。当时我要抓着他,我一定把他处理啦,妈拉巴子,可把我害苦了,非毙了他不可!”老派人物们面面相觑,杨宇霆对此不置一词。还是张作相接着说:“汉卿年轻,受了郭鬼子的骗,罪魁祸首是郭鬼子。再说,倒戈部队垮得这么快,多亏汉卿在里面做了很多说服工作,才控制了郭的主力部队,他见了我痛哭流涕,不敢来见您老,他表示一定接受教训。至于其他将领多是协从,咱们东北军不能再自相残杀了,我看汉卿他心中有数,让他酌情处理吧!”最后,张作霖总算点了头。张学良知道会议情况后,对张作相非常感激,此后也就更加敬重他了。张作相的哭谏是为张作霖的霸业着想。由于张作相的坚持,奉系内部避免了一场自相残杀的悲剧,保存了奉系一批骨干将领。他们之中的许多人,后来在东北军进关和西安事变时期成为中、高级骨干。张作相此举深得人心,在奉军中传为佳话。辅助“幼主” 报答张作霖知遇之恩张作霖一直将长子张学良作为自己的接班人进行培养。张作相感念张作霖的知遇之恩,一向视张学良为少主,以长辈的无私处处对张学良加以关照和扶持。早在张学良在东三省讲武堂读书的时候,还未正式毕业,官居东三省巡阅使署总参谋长兼任第二十七师师长和卫队旅旅长的张作相,就把张学良要到他的卫队混成旅任第二团团长。张学良正式毕业后,张作相便辞去旅长之职,由张学良正式接任卫队旅旅长职务。这在当时的中国,恐怕是最年轻的旅长了。张学良以此为起点,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1921年,张学良奉父命东渡日本观秋操,这是张学良第一次走出国门,而陪同他出访的就是张作相。1928年张作霖在皇姑屯事件中被炸身亡,一时间,奉系军中群龙无首。奉军“老派”希望张作相上台,“新派”希望张学良上台。当时,张学良的部队皆部署在山海关一带,吉林和黑龙江并不在他的势力范围内。依张学良的威望,不足于以其父的继承。当时,张作相凭借资历、声望和人脉,都胜张学良一筹。6月21日,东三省议会联合会公推张作相为东三省保安司令兼吉林省保安司令,张学良为奉天保安司令,万福麟为黑龙江保安司令。然而张作相却出人意料地一直固辞不就,一而再、再而三地主张由张学良来主政东北。尽管张学良多次把东三省议会的公推书和印信送给他,他都坚持把“帅印”送还张学良。并一再坚决表示:老帅已逝,学良子承父业,顺理成章,自己愿尽辅佐的责任。他还对劝他的人说:“老帅在世时,常要我关照汉卿,我如就任此职,无颜对九泉之下的老帅。汉卿年轻有为,子承父业名正言顺,大敌当前不能再拖了。”在张作相的坚持下,东三省议会联合会再次召开会议,一致推举张学良为东三省保安总司令兼奉天省保安司令。张作相在会上带头表示:“我们服从总司令就同服从大元帅一样,都要坚决服从总司令的命令,整军经武,励精图治,保卫东北,抵御外侮。如此,才能对得起大元帅,对得起总司令和东北父老兄弟。”然而在私底下,张作相又对张学良说:“小六子你放心好了,我们都会支持你的,在公的方面,如果我们不服从你的命令,你只管拿军法来办我们。可是私底下,你还是我的侄儿,如果你不好好地干,我会在没人的时候,打你的耳光。”作为奉系老辈中最有分量的人物,张作相这一番话,等于一锤定音,解决了张学良的继承权问题。张学良取得了东北最高权力,开始了奉系军阀史上的少帅时代。东北易帜后,张学良就任东北边防军司令,张作相任副司令。1930年9月,张学良率东北军主力进关,张作相则作为留守大臣,任东北四省留守司令,尽心尽力地替张学良“看家护院”,主持东北后方一切事务。保持气节 始终关注“少帅”1931年九一八事变时,张作相正在锦州西郊料理父亲丧事,吉林省主席由参谋长熙洽代理。熙洽趁机出卖了吉林,当上了可耻的卖国贼。张作相对此非常愤慨,曾申令吉林军政人员不要听从熙洽的伪令,并派诚允到宾县另建吉林省临时政府,但也无济于事,事态无可挽回。1933年热河失守后,张作相退出军政界,举家住进天津英租界剑桥道东端,即今重庆道4号的一幢三层洋楼内。此后,他一直在天津隐居。隐居天津期间,张作相在家养花种草消磨时光。他的盟兄弟张景惠出任伪满洲国总理大臣,当了汉奸,曾几次派人找他,强行要他出山任职,帮助日本关东军干事,他都予以拒绝。由于家里每日开销甚大,张作相曾与日本人交涉,要求发还其在东北的财产。日本人提出要他以和张学良在政治上断绝往来为条件,张作相坚决不肯。日本人还多次亲自出面,引诱张作相,张作相始终不为所动,最后,恼羞成怒的日本人竟将张作相父亲的坟墓炸毁以泄愤。在天津期间,与张作相有往来的多系未投敌的至好和旧部,每逢春节,张作相总会偕子前去给他们拜年。张学良离开平津后,张作霖的二夫人卢氏和四夫人许氏,有事也常来找张作相商量。虽然离开军政界,但张作相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张学良和东北军的状况。西安事变前夕,张学良在西安召开东三省讲武堂同学会,住在天津的原东北军旅长赵绍武要去西安开会。张作相听到消息后,特地拜托赵说:“你要去西安,很好。借此机会去看看他(指张学良),把咱们东北最近情况说说,也问问他,咱东北军调到陕甘后有什么变化?如果他没有时间,你可以问瑞峰(米春霖字,时任西北“剿总”司令部办公室主任)。”张作相嘱其转告张学良:当前形势复杂,以保存实力为上策,将来也好打回东北去。赵绍武到西安后,张学良接见了他,先问候张作相的身体如何,有困难没有。赵转达了张作相对张学良的嘱咐。张学良点头称是,并告之:“一切请辅帅放心。”回天津后,赵绍武向张作相汇报了西安见闻。张作相思考了一会儿说:“据我从军多年的经验,西安可能要出大乱子。”此话果然不差,不久,就爆发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发生后,张作相曾派赵绍武向张学良转述他的意见:“最好勿杀蒋介石。杀了,内战又起,对抗战不利。”张学良陪蒋介石回南京,张作相事先一点儿也不知道,后来听说此事非常气愤:“汉卿还是缺乏头脑,要是我知道,绝不会同意。”张作相对张学良忧心忡忡,焦虑万分。此后,他为搭救张学良而努力四处奔走。抗战胜利后,张作相曾在蒋介石的一次宴请上请求释放张学良,他对蒋介石说:“汉卿犯上已经反省九年了,请主席恩准他戴罪立功。政府正在用人之际,汉卿如回东北接收国家主权,必能顺利而符主席的希望。”蒋介石听后,不置可否。此后,张作相又多次向蒋介石提出,均石沉大海。蒋介石也因此并没有立即起用张作相,直到1948年初,国民党军事力量在东北战场上已经土崩瓦解,才委任他为光杆的东北政务委员会副主任、东北“剿总”副总司令。1948年,蒋介石逃往台湾前夕,曾派人催请张作相去台湾,几次送来飞机票,并为其家属准备了半条船的空位,张作相毫不动心,并严厉告诉家人:谁也不许走!日(农历三月二十二日),张作相患脑溢血在天津逝世,终年68岁。张作霖的铁杆兄弟、嫡系骨干将领、张学良忠实的“辅帅”,这些都是张作相的标签。纵观张作相的一生,忠心辅佐张氏父子两代,这一方面说明张作相的忠厚仁义的本性,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张作霖精明的识人之方、用人之道和“人格魅力”。责任编辑 谢凤英
本文来源:
本文已影响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朝鲜战争志愿军督战队 的文章

 

随机推荐